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及在各国的不同表现

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及在各国的不同表现

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及在各国的不同表现
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及在各国的不同表现

我对新艺术运动中的作品的感受及在各国的不同表现

班级:艺术设计0903 姓名:陈涧学号:0809109321

学习了现在艺术设计史,我个人得到的最多的就是设计师身上的思想,以及他们身上带着那种跟别人不同的东西。一步步引领着我们。

新艺术是流行于19—20世纪(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一种美术,建筑,实用艺术的风格。新艺术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曲线,卷曲,大块色彩。使物品与自然植物相融合。从欧洲近代史角度看,新艺术运动发展与新旧世纪交替过程之际,彰显了欧洲其他领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欧洲文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及衰落

由于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大机器时代的到来,导致了大机器生产泛滥。工业化大生产的高潮渐渐在西方发达国家之间流行起来。劳动者、职员、中产的市民家庭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主体,艺术所服务的对象也渐渐地转移到了他们中间,从而受到他们的审美趣味影响。

新艺术运动起源于1880年,源于萨穆尔·宾(Samuel Bing)在巴黎开的一家名为“现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摘自百科)

在我看来,新艺术运动是工艺美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哥特风格的继承与进一步发展。首先,它带有工艺美术运动中提倡的使用植物等装饰,尤其许多参与运动的艺术家也是参加工艺美术运动的艺术家。其次,新艺术运动中的艺术设计带有感性浪漫色彩的,怀旧和憧憬兼有的情绪和装饰艺术运动中提倡的东方审美,发扬洛可可艺术造型设计和手工文化的装饰特色如出一辙。

由于时代的发展,一些由小型艺术家团体相互聚集,改良了当时的矫饰风格,使艺术设计趋向于现代化,形成20世纪现代主义的前奏。

新艺术运动发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现代风格在各方面都获得了成功。在此后十年,新风格因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产品中迅速地普及,导致新艺术运动在大约1907年以后就开始被忽视。

二,新艺术运动最大的风格是:

1主张运用各种各样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甚至贝类等。

2使用律动的,充满活力的,富有弹性的线条。

3运用婀娜多姿的女性作为设计中的经典构成元素,大量使用如花卉,树叶等线条优美的植物与物体本体相结合。

4,有着日本木刻画的曲线、图案外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和平坦的画面及日本浮世绘风格。

三,总体的个人感受

这样的设计,在我看来,使当时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从大机器生产中解放出来,使人们与柔美的植物近距离接触,近乎完美的手工作品使人有身心愉悦的感觉。它考虑了一种完整的风格,不止是在单方面设计上,新艺术运动囊括了建筑风格、室内设计、家具和织物,设计,器皿及海报等一系列物品的设计风格。

(如弗兰克·艾特的流水别墅,比亚兹来的海报设计等。)

大面积的使用平坦的画面是人心境开阔。艳丽的红黄兰三原色导致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各种不同派别的平面设计(新艺术运动中提倡的设计理念甚至影响了中国的设计),由于国家地区,历史背景等方面而导致了设计中的不同风格,有相对抽象的或具象的等。但是他们之中能看得出有一种相同的大的风格。

四,新艺术运动在各国的不同表现(法,德,英)

1,法国

作为新艺术运动的起源地,在法国,新艺术运动在两个城市发展的最为壮盛。一个是法国首都巴黎,还有一个是南斯市。两者在设计领域上有一定的不同点,在巴黎主要是运用在家具、建筑、室内、公共设施装饰、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上,而南斯市集中表现在家具设计上。

“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在巴黎和南斯,不仅出现了三个设计组织——新艺术之家、现代之家和六人集团;而且涌现了一批著名的设计家。代表人物有艾米勒·加雷,他设计的家具中大量运用异乡植物和昆虫形状,鲜花怒放和花叶缠绕,这些构成了这些作品独特的表面装饰效果,具有象征主义的特征。他常使用细木镶嵌工艺进行装饰,使其设计的家具精美而雅致。勒内·拉里克的设计成就主要体现在珠宝方面。在他的珠宝设计中,大量运用来自自然的图案装饰,其中植物和昆虫图案最为常见,并且被处理成怪异的形式。此外他对材料的选择也极富想象,包括仿宝石、彩金、搪瓷、不规则珍珠和半透明角。女人体是拉里克设计中爱用的另一个主题。珠宝上的女人体刻划细腻,栩栩如生。还有勒内·拉里克(1860~1945)、欧仁·格拉塞(1841—1917)、图鲁斯,劳特雷克(1864~1901)皮埃尔·波那尔(1867—1947)和埃克多·基马(1867—1942)等”。(摘自百度百科—新艺术运动)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具有代表的经典设计作品--埃菲尔铁塔。

1889年由桥梁工程师居斯塔夫·艾菲尔(1832—1923)设计的埃菲尔铁塔堪称法国“新艺术”运动的经典设计作品。这一纪念碑性质的建筑座落于塞纳河畔,是法国政府为了显示法国革命以来的成就而建造的。

设计师大胆地采用金属化设计,体现了工业时代的到来。同时也表现了作者身处工业环境下对机器生产的个人想法。“塔高328米,由4根与地面成75度角的巨大支撑足支持着高耸入云的塔体,成抛物线形跃上蓝天。”(摘自百科)体现了新艺术运动的美学氛围与工业革命的时代气息的影响下相互融合形成的一件艺术品。

全塔共用巨型梁架1500多根、铆钉250万颗,总重量达8000吨,这一建筑象征现代科学文明和机械威力,预示着纲铁时代和新设计时代的来临。

在法国新艺术运动中,不得不提及的是它的地铁系统设计。艾克多·基马,作为法国新艺术运动中最伟大的设计师之一,应当时市政府的要求,他为巴黎地下铁道设计的地铁口,充分体现了新艺术运动中的设计理念。由各种花卉,藤蔓等一系列植物扭曲缠绕在柱子上的情态,则充分反映了当时自然主义的理念。甚至这些入口的顶棚和栏杆都模仿植物的形状,特别是扭曲的树木枝干,缠绕的藤蔓,顶棚有意地采用海贝的形状来处理。“入口、栏杆、标牌、支柱和电灯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有机体和抽象形状混合景观。”(摘自百科)

2,德国

德国新艺术运动是以"青年风格"出现的。它得名于1896年在慕尼黑创刊的《青春》杂志。年轻的设计家埃克曼、雕刻家奥布里斯特是其骨干。他们设计的缀锦、封面和各种美丽的花卉图案,被广泛地应用。

此外,凡.德.维尔德和建筑家贝伦斯在柏林方面以抽象的青年风格设计建筑和建筑装饰。

总结:

新艺术运动作为一场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同步进行时期产生的一种艺术风格的转型。其中有艺术家对大机器生产中大量产品的粗制滥造的抛弃,否定及迫切地想要改革;也有设计逐渐普及于工人,社会上的平凡职工等等这一系列的大部分群体,设计逐渐于纯艺的地位等同,即使做不到,设计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其地位也在一步步提高。表现了当时的人们既对工业的一定的批判,也有一定的对工业的憧憬与渴望的矛盾的心态。

于此同时,它逐渐强调实用的主张,从建筑扩大到瓷器,书画,海报设计等等一系列,“形式服从于功能”的思想在各个领域表现日趋明显,工艺美术发展阶段也进入了造型简洁、装饰单纯的形式,对后来的艺术形式影响甚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