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十二五规划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

发展“十二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0一二年七月目录

前言1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2

(一)发展基础2

(二)主要问题3

(三)发展形势4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5

(一) 指导思想5

(二)基本原则6

(三)发展目标6

三、重点任务 8

(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8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8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9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10

(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10

(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11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11

四、规划实施 11

(一)严格市场准入11

(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13

(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13

(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13

(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13

(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14

(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14

名词解释 15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前言

钒和钛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主要用于钢铁、有色及化工的原材料生产。钒90%用于钢铁生产,可以提高钢材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是发展新型微合金化钢材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钛有强烈的钝化倾向,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特性。含钒和钛的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铁路、医疗、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加强钒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促进钒钛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我国钒钛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布局调整、技术升级改造的重要指南,也是钒钛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期到2015年。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期间,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带动下,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集约型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资源保障、产品质量、冶炼深加工、技术及装备等方面显著提升,为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源储量分布进一步探明。截至2010年底,探明钒资源储量(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4290万吨,比2005年增加199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1%;探明钛资源储量(以二氧化钛计,下同)7.22亿吨,比2005年增加2.32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37%。

我国钒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和含钒石煤中。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53%,集中分布在四川攀西和河北承德地区。含钒石煤中钒资源占总储量的47%,主要分布在陕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西、贵州等地。

我国钛资源主要赋存于钒钛磁铁矿、钛铁矿和金红石矿中。钒钛磁铁矿中钛资源占总储量的95%。钛铁矿中钛资源约占总储量的5%,主要分布在云南、海南、广东、广西等地。金红石矿储量较少,主要分布在湖北、河南、山西等地。

产业基地雏形初步形成。长期以来,国家对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依托资源优势,初步建成了以攀钢、承钢为主的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形成了攀钢钒钛、河北承钢、山东东佳、河南佰利联、遵义钛厂、宝鸡钛业、宝钢特钢等一批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

综合利用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钒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依靠自主研发,创新了超细粒级钛铁矿回收技术、钙法焙烧制取氧化钒清洁生产技术、复合磁选-高效浮选分离钒钛磁铁矿新工艺、氯化法钛白生产工艺等多项关键技术,推动了我国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

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求。2010年,我囯钒制品(以五氧化二钒计,下同)产量6.5万吨、表观消费量4.9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3.6万吨和3.34万吨;钛白粉产量147.2万吨、表观消费量147.2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77.2万吨和69.9万吨;海绵钛产量5.78万吨、表观消费量5.76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4.83万吨和4.72万吨;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3.83万吨、表观消费量3.69万吨,比2005年分别增加2.82万吨和2.36万吨,钒钛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二)主要问题

我国钒钛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资源保障、综合利用、产品档次和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问题依然突出。

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水平不高。资源开采仍存在一矿多釆、大矿小开、采富弃贫等现象。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仅47%、

钛资源回收率不足14%,甚至还有将宝贵的钒钛铁精矿作为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的现象。石煤提钒、钛铁矿提钛水平较低,共伴生稀有金属未实现规模化回收。

深度加工不足,未形成集聚优势。攀西、承德及滇中等钒钛资源优势地区钛精矿产量占全国的95%,但深加工产品钛白粉、海绵钛的产量仅占全国的17%和3%。国内上海、山东、陕西、贵州、河南等钒钛资源深加工地资源保障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布局分散,物流成本高,产业链短。

产品档次较低,创新能力不强。钒钛产品多属中低档次,附加值较低。钒功能材料、高档金红石型和专用钛白粉、大飞机用钛及钛合金等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企业自主创新基础薄弱,至今没有引领全球钒钛产业的龙头企业。

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还在大量使用敞口式高钛渣电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和半流程海绵钛生产线,装备水平低,生产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三)发展形势

从国际看,世界其他国家钒钛产品生产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我国钒钛生产大幅提高,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2010年,我国钒制品、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27%、15%、9%、11%提高到45%、28%、37%、33%,钒制品、硫酸法钛白粉、海绵钛、钛及钛合金材料的产量已居世界首位。同时,国际竟争曰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利用技术

优势,集中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在氯化法钛白粉、钛及钛合金冶炼、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等尖端技术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出口或在我国合资、独资建厂,扩大在我国钒钛产品市场的份额。

从国内看,“十二五”期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传统产业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发展迅速,对钒基合金、钒功能材料、高档钛白粉、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关键品种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对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品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迫切要求钒钛产业加快转变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钒钛产业发展方式为主线,立足国内市场,坚持控制开发总量,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增强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钒钛产业发展道路,实现我国由钒钛资源大国向强国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相结合。立足国内市场,控制资源开发总量,依法合规建设产能,严禁以开发钒钛资源为名,扩大钢铁产能。推动企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坚持市场引导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的引导,依法整合矿山资源,支持符合先进生产力条件的市场主体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合作。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提高资源利用和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满足高端领域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合理开发与资源生态保护相结合。钒钛资源开发要与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产业化、规模化回收同步,切实做好资源封闭保护和战略储备。注重节能降耗、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矿区生态修复,实现产业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坚持国内开发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的同时,支持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发利用海外资源,形成参与国际产业竟争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钒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在布局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设可持续发展钒钛产业体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产业布局形成集聚效应。结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四川攀西、河北承德等产业基地的深加工产业发展,基地内钛白粉、海绵钛和钛材产量占全国消费需求的50%以上,培育1~2个集资源开发、冶炼、深加工于一体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钒钛生产平稳增长。结合市场需求和国内外资源供给能力,到2015年,全国形成钒制品9.5万吨、钛白粉210万吨、海绵钛15万吨、钛材6万吨生产总量。产业基地形成钒制品9万吨、钛白粉104万吨、海绵钛8.5万吨、钛材4.5万吨生产能力。

资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钒钛磁铁矿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钛资源回收率达到20%以上,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钛铁矿钛资源回收率达到70%以上,高钛渣冶炼钛回收率达到93%以上,海绵钛生产钛回收率达到89%上,含钒石煤钒资源利用率达到80%以上。

自主创新实现新的突破。通过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力争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氧化钒清洁生产、高钛渣冶炼、氯化法钛白粉生产、海绵钛生产、含钒石煤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上取得新突破,在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上有重大进展。

高档产品比例大幅提升。钒铝合金、大飞机和海洋工程用钛及钛合金等产品实现自主化,关键品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氯化法钛白粉产量占钛白粉总产量的比例达到15%以上,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减少废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到2015年,企业环保设施配套完善,污染物100%达标排放;能效水平大幅提高,万元产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0%。

三、重点任务

(一)严格控制提钒钢总量

严格执行钢铁产业宏观调控政策,在不新增加钢铁产能的前提下,依托产业基地内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的企业,统筹规划发展周边提钒钢铁企业。提钒炼钢产能保持在2800万吨规模,其中:攀西基地保持1500万吨提钒钢规模,承德基地保持1300万吨提钒钢规模。严禁借提钒名义新增炼钢产能。

(二)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综合产业基础、技术水平、资源、能源、物流、环境、市场等条件,重点开发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建设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整顿开发承德地区钒钛磁铁矿资源;适度开发滇中地区钛铁矿资源;择优在湖北选择一家企业作为含钒石煤提钒清洁生产试点。推进钒钛深加工产业链进一步拓展和延伸,扶持部分钒钛产品深加工骨干企业做精做强。

攀西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攀钢集团、重钢集团西昌矿业公司、四川达钢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2500万

吨、标准钒渣60万吨、钒制品4.65万吨、钛精矿240万吨、钛白粉80万吨、海绵钛4万吨、钛材1.5万吨生产能力。

承德基地立足于已有的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钒钛铁精矿1800万吨、标准钒渣55万吨、钒制品4.35万吨、钛精矿78万吨、钛白粉12万吨、海绵钛2万吨、钛材1万吨生产能力。

滇中基地立足于已有的云冶新立、云铜钛业、云南钛业等企业,统筹基地内其他企业的发展,形成钛精矿43万吨、钛白粉12万吨、海绵钛2.5万吨、钛材2万吨生产能力。

(三)加强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

积极推进产业基地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序开发、合理利用。进一步加大钒钛资源勘查力度,做好钒钛资源储备工作。攀枝花红格矿南矿区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铬等)尚未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储备,暂实行封闭保护。严禁将钒钛铁精矿作为普通铁精矿用于钢铁生产。鼓励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矿。加强对钒钛生产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推广尾矿中残余有价金属元素高效分离回收的产业化技术,鼓励企业对废钒催化剂等二次钒资源、废石、废酸、废渣、废气等进行治理与回收利用。

(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力争2015年末淘汰下列落后产能:

1.年釆选钒钛磁铁矿原矿规模100万吨及以下和没有配套选钛工艺的选矿项目;

2.年生产能力1000吨及以下五氧化二钒生产线;

3.平窑焙烧石煤提钒生产线;

4.敞口式高钛渣电炉;

5.单产5吨/炉以下的钛铁熔炼炉;

6.单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及以下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

7.年生产能力1.5万吨及以下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

8.年生产能力5000吨以下海绵钛生产线;

9.无完善三废处理或处理装置不能正常运行的钒钛生产设备。

(五)培育高端产品市场

鼓励产业基地内企业进一步延伸钒钛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一批产品档次高、技术创新力强、具有品牌优势的钒钛产品加工企业。开展钒电池开发、高品质钒钢和海洋工程、大飞机制造、医疗器械用钛及钛合金材料等关键技术研究,拓展国内钒钛产品市场空间。完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推广和普及400兆帕及以上高强度含钒螺纹钢筋,扩大高效钒基合金消费,促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六)加速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推动氧化钒清洁生产工艺、高品质富钛料生产工艺、新型氧

化反应器、沸腾氯化工艺及装备、金属钛提取新工艺、高炉渣中钛提取与相关技术、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提钒提钛技术、高品质钛及钛合金材料制备、红格矿铬的开发利用等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研究,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企业实现资金变技术、技术变资金、资金变为更高层次技术的良性循环。

(七)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大力推动钒钛生产节能减排新技术的研发应用,降低开发、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消耗。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控体系,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建立减排监控体系,加大对重点污染源执法检查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

四、规划实施

(一)严格市场准入

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项目要满足以下条件:

钒钛磁铁矿利用。年采选能力不低于300万吨且必须配套相应规模的选钛工序,选矿钒资源回收率不低于90%。〔低品位难选冶矿不低于50%),钛资源回收率不低于20%。铬、钴、镍等主要共伴生稀有金属实现规模化回收利用。使用钒钛铁精矿必须以钒资源回收为前提。采用“高炉炼铁-转炉提钒”工艺,高炉有效容积达到1200立方米、吨铁钒钛铁精矿配比70%以上,提钒转炉公称容量达到100吨、钒回

收率80%以上;采用“直接还原-电炉熔分”工艺,年处理钒钛铁精矿达到60万吨,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低于“高炉炼铁-转炉提钒”流程。

五氧化二钒生产。新建五氧化二钒生产装置单线年生产能力不低于3000吨,钒回收率80%以上,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尾渣综合利用。

高钛渣生产。新建高钛渣生产线须采用25000千伏安以上封闭式/半封闭式电炉,酸溶渣吨渣电耗2300千瓦时以下,氯化渣吨渣电耗2800千瓦时以下。

钛白粉生产。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6万吨及以上,单线年生产能力3万吨及以上。鼓励新建、改扩建氯化法钛白粉项目,配套建设大型氯碱装置、空分装置,钛回收率不低于92%。。在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的前提下,改造升级现有硫酸法钛白粉生产线,配套建设硫酸制备装置和废酸及亚铁综合利用装置,符合清洁生产技术要求,钛回收率不低于83%。

海绵钛生产。新建海绵钛装置年生产能力1万吨及以上,须釆用全流程工艺,配套镁电解多级槽及镁氯闭路循环等先进工艺技术,吨产品能耗7吨标准煤以下。

(二)实施有保有压融资政策

加大对产业基地金融支持,对规划内项目,以及实施资源整合、企业重组、发展高端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在发行股票、企业(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银行贷款以及吸收私募股权投资等方面给予支持。对违规建设和产能落后企业,实施融资限制。

(三)严格供地用地管理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严格土地供应管理。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对鼓励类项目,予以重点保障用地;对限制类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支持企业积极做好矿损土地复垦、闲置土地利用,对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高的企业,优先审批建设用地指标。

(四)鼓励尾矿废弃物综合利用

研究制定尾矿、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先进技术产业化的专项扶持政策,对利用效率高的企业或项目在专项资金安排、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鼓励。对暂不具备回收技术、经济成本高的尾矿和废弃物做好安全存放,严禁作为普通尾矿和废弃物处理。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加强尾矿库治理及环境修复。

(五)推进直购电交易试点

推进符合条件的钒钛生产加工企业与发电企业开展直购电交易试点,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促进节能降耗,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协调发展。

(六)加强宏观引导和行业管理

政府部门要及时制、修订和颁布钒钛产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加强产业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指导;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积极发挥协会在信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维权、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引导产业发展。

(七)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

注重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快形成一批技术标准和规范,总结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基地建设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突出成绩,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范围,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产业基地所在省、市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结合实际,明确责任主体,细化落实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后实施。

名词解释

1.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指具有钒钛资源优势,拥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和技术实力,已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地区。

2.标准钒渣:指含钒10%五氧化二钒的钒渣。

3.钛精矿:指含47%二氧化钛的钛精矿。

4.钒综合利用率:

式中:—钒资源综合利用率,%;

m—标准钒渣产量,万吨;

—标准钒渣含钒量,%;

A—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量,万吨;

—原矿钒平均品位,%。

5.钛资源回收率:

式中:—钛资源综合利用率,%;

B—钛精矿产量,万吨;

—钛精矿品位,%;

A—钒钛磁铁矿原矿开采量,万吨;

—原矿钛平均品位,%。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充分认识新材料产业标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今世界,以新材料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各国高度重视新材料开发应用。标准是新材料开发、产业化及推广应用的重要支撑,是规范新材料市场秩序,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维护产业利益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完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对于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促进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黄金、稀土等原材料工业规模巨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截至2012年,原材料工业现行有效标准11814项,占工业和通信业现行有效标准的20%。各行业日益重视新材料标准化工作,新材料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2010年以来发布了碳纤维、光学功能薄膜、功能陶瓷等100余项新材料标准,推动了原材料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但总体上看,我国材料标准体系仍以传统材料标准为主,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尚未健立,关键标准前期研究、技术攻关相对不足,标准制定所需的工艺参数、材料性能等基础数据缺乏。以我国技术和标准为基础的新材料国际标准未取得突破,被动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情况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材料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需求。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400个重点产品涉及近千项标准,大多数需要新制定。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充分推动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品更新换代,迫切需要加快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作。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导向,以支撑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标准的需求为核心,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为依托,加快重点新材料标准研制步伐,加强新材料标准化工作基础能力建设,积极参与新材料国际标准化活动,全面提升新材料产业标准质量,推动新材料标准有效实施,形成覆盖面广、创新性强、重点突出、开放协调的新材料产业标准体系,为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增强产业竞争力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国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国土局十二五工作总结及十三五工作计划【一】 “十二五”期间,**市国土资源局在市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关心指导下,全局上下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破解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坚持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全市五年中确定的大事、实事任务,以实际行动为宁东一号工程、机场三期、综合保税区、银川高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区、旧城改造、枣博园、城市新区建设、孵化园及全民创业园等国家、自治区、市属重点项目提供用地保障服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市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整体呈现出重点工作成效突出,基础工作全面推进,执法监管力度到位,改革创新有所突破,队伍建设全面加强的特点。 20XX年以来,我局被国土资源部授予12336为民服务示范窗口;被自治区政府评为主干道路大整治大绿工程建设先进集体;被自治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评为“全区依法治理示范单位”;被自治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集体三等奖”;被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评为“全区国土资源系统五五普法先进集体”、“土地执法百日行动先进集体”、“20XX年度全区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单位”“30万亩基本农田建设一等奖”;被**市政府评为“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政府授予“2009—20XX年度文明单位”称号,“三星级”党支部达标。 一、国土资源“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一)围绕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一是加强土地规划管理。从修编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入手,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针对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期1997-20XX年)与宁东能源化工 基地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实际,我市率先编制完成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到2020年建设用地指标为22万亩。同时,为保障重点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高质量完成了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及完善工作、评估调整工作,并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二是圆满完成市区土地基准地价测算更新工作。继20XX年完成外业调查后,20XX年初完成了内业测算,确定了4个商业级别、3个住宅级别和3个工业级别的级别体系成果,更新总面积为18.97平方公里。基准地价更新成果于20XX 年经自治区、银川市评估验收。三是全力服务宁东基地及各类重点项目建设。作为自治区“一号工程”建设的主战场和资源保障主体,我局始终坚持主动服务、靠前服务,全力以赴积极做好征地协调报批工作。为此,我局在宁东管委会特派驻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驻地为企业跟踪服务,及时办理用地报批手续,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十二五”期间,共依法审核并上报自治区政府审批各类建设用地145个批次,涉及项目用地203宗,总用地面积4230.84公顷。共为综合保税区、机场、宁东铁路公司、水洞沟电厂、211高速公路、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新区、创业园、307国道等226个国家、自治区、市属重点建设项目征(占)用土地12.05万亩。四是大力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充分认识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杭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发展,相关部委已推出或计划推出一系列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编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政策引导,对集聚国内外要素资源,实现杭州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对新能源产业的界定参照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及新型电池等。 本规划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杭州市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由“点”到“面”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0)》、《杭州市域城镇总体规划》、《杭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杭州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杭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杭州市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2009-2013)》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背景和基础条件 (一)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 新能源广阔应用前景已经打开。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危机的普遍战略选择。进入21世纪,市场和政府引导企业加快新能源技术的开发,技术实用性进展显著,最关键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将突破新产业和新技术广泛应用的障碍。在太阳能光伏领域,晶体硅电池仍是市场主流,伴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生产成本的逐步降低,欧美国家应用量稳步增长。薄膜电池发展迅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市场调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阳能电池产能资料与趋势季报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阳能电池产能将达3.58GW,产能增速将超过300%,占全球太阳能电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风电设备领域,大型化、变速运行、变浆距及无齿轮箱成为新的趋势;新能源汽车蓄势待发,锂电池作为当前最佳电池类型将受益高速增长;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无污染能源大规模利用在即。 我国参与国际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态势相对有利。当前新能源产业还处于技术积累突破的阶段,相比于其他多数产业,我 - 2 -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 要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本、欧盟、韩国等也制订了促进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计划。我国新材料产

生物质发电十二五规划

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 发展规划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前言 能源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山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为主。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环境约束日益加剧。保障能源供给、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事关山东省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性任务。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约束、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直燃发电作为生物质能综合利用领域发展最快的产业,有着技术成熟、能质好、清洁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发展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可以扩大能源供给,提高生物质综合利用率,变废为宝,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与经济价值。因此,当前大力发展生物质直燃发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山东省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十一五”以来,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生物质直燃发电方面,国内首家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即落户在菏泽市单县,单县项目的投产大大推动了全省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发展。目前全省生物质直燃发电装机容量已达21.6万千瓦,年消耗秸秆约200万吨,极大地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但在生物质直燃发电快速发展过程中,生物质燃料收集、运输困难、生物质电厂运营困难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为了规范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产业发展,促进全省农林生物质直燃发电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在科学调研我省农林生物质资源,全面掌握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及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发展规划》,提出了未来我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的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目标、项目布局和保障措施,以此指导全省农林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 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当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能够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

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经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在太阳能转化利用、生物质能、地热等领域取得了积极突破。安阳市新能源发展现状能够归纳为“王牌名片、初具规模、起点较高、增势强劲”。 ――王牌名片。 今年6月,中国光伏产业(安阳)高层论坛在安阳市举办期间,安阳市被授予“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安阳市成为了全国第二家、全省唯一的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拥有了一张“中国光伏产业示范基地”王牌名片,为招商引资和引进新能源企业入驻安阳树起了一面大旗。 ――初具规模。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新材料行业发展前景新材料行业分析 行业政策新材料一般指新出现的具有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或是传统材料改进后性能明显提高和产生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几乎都需要新材料的支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1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文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中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月22日,中国首部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规划》,提出将着力推动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六大新材料升级换代和自主创新,到“十二五”末,新材料产业规模总产值达到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5%,实现我国由材料大国向材料强国的战略转变。“十二五”期间,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

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将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新材料品种。 行业现状经过几十年奋斗,我国新材料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在体系建设、产业规模、技术进步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具备了良好发展基础。 新材料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我国新材料研发和应用发端于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经过多年发展,新材料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品种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新材料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迅速,2021年我国新材料产业规模超过6500亿元,与 20xx年相比年均增长约20%。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 部分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我国自主开发的钽铌铍合金、非晶合金、高磁感取向硅钢、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超硬材料、间位芳纶和超导材料等生产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新材料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自给水平逐步提高

国土部公告〔2011〕5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公告 2011年第5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公布继续有效的 规范性文件目录的公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的要求,我部对2010年11月30日前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将清理后国土资源部单独发布或者牵头发布的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凡未列入本目录的国土资源部文件(包括原地质矿产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文件),原则上不再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十七日

国土资源部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序号名称文号备注 1 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号 2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 3 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报国务院批准城市建设用地申报与实施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9号 4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勘查资质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4号 5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2009年度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9号 国土资源部、农业 部、统计局联合发 布 6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矿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号 7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8号 8 国土资源部关于下达2010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0号

序号名称文号备注 9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 10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4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实施《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9— 国土资发〔2010〕44号 11 2015年)》的通知 12 国土资源部关于构建地质找矿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59号 13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行业服务与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0〕60号 14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61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和《国土资源“十二五”标准化发 15 国土资发〔2010〕63号展规划》的通知 16 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68号 17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在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 18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4号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安阳新能源产业 写作背景: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通常把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核能、氢能等作为新能源。 传统能源的枯竭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根据英国石油(BP)发表的2008年度全球能源统计报告显示,按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还能生产40年,天然气和煤炭则分别还可以供应67年和164年。可预见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将日益枯竭,将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需求,残酷的现实已经逼迫人类不得不发展新能源。同时,限制各国工业废气排放、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进了全球节能减排力度,为发展新能源提供了契机。国家相关政策也鼓励发展新能源产业。根据国家出台的《“十一五”新能源规划》要求,在用地、财税、电价等方面向新能源企业倾斜,建立灵活配套的地方支持措施,推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做大做强。《安阳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提出未来6年内,安阳市将构建一个基地(中国可再生能源

学会安阳产业基地)、三个园区(林州市、滑县、安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光伏产业园区)、四大产业(晶硅电池产业、薄膜电池产业、光伏应用产业、光伏装备制备业等光伏产业)的光伏产业发展战略布局。 因此,无论从国家政策、节能减排、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看,还是从传统能源储量日益枯竭的形势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都是大势所趋,发展潜力巨大。 新能源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安阳市新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势头迅猛,2009年产值15亿元,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到3%,成为拉动安阳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被列入安阳市重点发展行业之列。新能源产业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对未来安阳市经济结构布局影响深远。 一、安阳市新能源产业现状 安阳市新能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末,近年来,安阳市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项目等措施,在发展太阳能等新能源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重点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经典

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经典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不竭动力。世界各国均把大力研究和开发新材料作为21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美国提出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科学等新材料产业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日

2020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题目及答案新能源专业-地热能

新能源专业 新能源专业-地热能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到2015年,各类地热能开发利用总量达到()万吨标准煤。 A.800 B.1500 C.2000 D.5000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2.2006-2012年,我国地源热泵工程应用面积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A.17% B.28% C.35% D.44%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我国中低温地热带广泛地分布在:()。 A.高原地区 B.平原地区 C.丘陵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E.内陆沉积盆地 用户答案:[BCE] 得分:20.00

2.按照中国工程院提出的中国地热资源中长期战略目标来看,我国到2020、2030、2050 年地热直接利用目标为:()。 A.4000MW B.6500MW C.8000MW D.10000MW E.12000MW 用户答案:[ABD]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2道题】 1.浅层地热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常规地热,它可以通过热泵技术进行采集利用后,为建筑物供暖、制冷。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2.地热资源的热能一部分来源于地球深处的高温熔融体和放射性元素衰变所产生的热,另一部分来源于近地表吸收太阳辐射的低温热能。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0 机械 智能物流仓储技术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系统设计的第一步是()。 A.确定设计目标 B.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C.设计方案的指定 D.设计方案的仿真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2.不属于仓库软件部分包括的是()。 A.WMS B.ERP C.WCS D.DMS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3.易于改变发货点和收货点的物流系统是()。 A.链式输送机 B.AGV C.辊道输送机 D.皮带输送机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4.不属于典型垂直输送设备的是()。 A.垂直平板连续式输送机 B.垂直往复式输送机 C.螺旋式输送机 D.辊筒输送机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自动化立体库一般功能包括()。 A.收货 B.存货 C.取货 D.发货

我们踏上新征程--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前瞻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前瞻 2010年11月03日来源:国土资源部网站 10月18日,备受各界瞩目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落下帷幕。作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通过,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确定了目标和方向。 又一个崭新的五年,中国需要一个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崭新规划。具体到国土资源事业,一个什么样的规划才能更好地保障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已经初步定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密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树立新型资源观和资源管理观,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资源利用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国土资源工作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新的航程即将起锚,?十二五?,我们将踏上新的征程。 国土资源?十二五?新起点: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 社会的进步往往是以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只有思想解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巨大成就。经

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了经济的第一次转型。进入?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将为下一个30年的发展寻找新动力。在这个关键节点,更加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既有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中超脱出来,探索科学发展新思路。 总结?十一五?,我们看到,近年来,国土资源系统主动提出,要加快建立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成效显著。然而,在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仍有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子,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仍然亟待转变。 怎么转?对于这个问题,国土资源部党组早已有了深刻的考虑,经过对新时期面临的形势研判分析,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从观念上实现四个转变: 强化资源节约意识,促进资源利用向内涵集约利用转变。即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具体来说,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就是要充分发挥规划计划的管控和引导作用,形成倒逼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机制,主要通过资源利用结构和布局的优化来满足资源需要;实行供需双向调节,就是在继续加强和改进供应调控的同时,强化需求侧管理,减少低效利用资源的需求,禁止浪费资源和不合理利用资源的需求;实行差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全文完整版)

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1) 一、“十一五”回顾 (1)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2) (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3) (四)企业实力明显增强 (3) (五)产业聚集效应更加凸显 (3) 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4)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4) (二)集成电路技术演进路线越来越清晰 (5) (三)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竞争格局继续发生深刻变化 (5) (四)商业模式创新给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带来机遇 (6) (五)新政策实施为产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6)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6) (二)发展目标 (8) 1、主要经济指标 (8) 2、结构调整目标 (8) 3、技术创新目标 (9) 四、主要任务和发展重点 (9) (一)主要任务 (9) 1、集中力量、整合资源,攻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 (9) 2、做强做优做大骨干企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0) 3、完善产业生态环境,构建芯片与整机大产业链 (10) 4、完善和加强多层次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11) (二)发展重点 (11) 1、着力发展芯片设计业,开发高性能集成电路产品 (11) 2、壮大芯片制造业规模,增强先进和特色工艺能力 (13)

3、提升封测业层次和能力,发展先进封测技术和产品 (14) 4、完善产业链,突破关键专用设备、仪器和材料 (14) 五、政策措施 (14) (一)落实政策法规,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14) (二)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扩大投融资渠道 (15) (三)推进资源整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 (15) (四)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16) (五)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海外人才 (16) (六)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17)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一、基础和形势 (一)基础条件 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新能源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太阳能光伏、风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及其相关配套产业得以迅猛发展,开发利用新能源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新能源产业已从单纯的开发利用,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推进力度,相关企业在核心技术、产品推广取得了较大突破,确定了一定的市场优势,新能源产业具备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基础。 1.产业基础 我市在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起步较早,其中生物质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应用技术已趋于成熟,相关企业现已初具规模。其中,长春市荣兴新能源有限公司、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太阳能的应用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吉林日晷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的12KW同步太阳能跟踪系统,面积达1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跟踪系统,技术国内领先,并拥有多项专利。 2.资源基础 一是具有丰富的生物质能资源。我市作为农业大市,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其中,每年产生的大量玉米秸秆,至少有一半以上可用于生物质能开发和利用。二是具有丰富的风能资源。我市靠近全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发展风电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及资源优势。三是我市属于太阳能资源条件普通地带,天气的特点是晴天多,云量少,日照时间长,年日照时间为1400—3000小时,全年辐射总量在4200—5400MJ/㎡。但是冬季严寒,气温低,辐射强度较弱。 3.技术基础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在新能源材料与技术方面均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在新型光电子器件及应用技术、高性能特种高分子材料、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确定了7个重大科技专项,集聚了新能源产业研发的专业人才队伍。

深圳市新材料“十二五”规划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 (2011—2015年) 新材料是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和先导,是当今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新材料技术的突破和发展,不断催生出新的产业领域,推动着产业的优化升级。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材料产业发展,是我市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深圳质量、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08—2015)》等,编制《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 《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11—2015年)》是指导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规划的实施,深圳将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一)发展基础。 1.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产业发展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2010年新材料产业规模约59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2%。涌现出以光启、比亚迪、中金岭南等为代表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和龙头企业;杜邦、住友、日东电工等跨国企业已在我市建有大型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 重大项目密集启动。日东电工偏光片、沃尔热缩材料等项目已建成投产,龙邦芳纶复合材料、星源材质锂电池隔膜材料、盛波光电偏光片等项目已开工,光启超材料、旭硝子玻璃基板、杜邦工程塑料、清溢光电掩膜版等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项目建成达产将增强我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后劲。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江苏省新材料 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0〕37号? 2010年4月6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发展改革委编制的《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9-2012年) 为应对全球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要求,发挥我省新材料产业优势,抢占新材料技术制高点,推动新材料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09-2012年。 一、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产业界定与特点 新材料指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材料:一是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的材料;二是高技术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三是由于采用新技术(工艺、装备),使新材料性能比原有性能有明显提高,或出现新功能的材料。新材料具有应用领域宽广,知识与技术密集度高,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鉴于新材料种类纷繁,涉及面广,结合我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本纲要针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新型显示材料、纳米材料、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化工材料、新能源材料、功能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等10类材料产业作出规划。 (二)发展背景与趋势 新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纳米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友好材料、光电子材料、微电子材料和新型平板显示材料等蓬勃发展,各类新型化工新材料等层出不穷,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

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纲要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测绘在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地理信息综合服务正在成为现代测绘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发展的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国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推动测绘地理信息科学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效显著。“十一五”是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取得新跨越、新突破、新成就的五年,是上层次、上水平、上台阶的五年,是作用大彰显、地位大提高、影响大提升的五年,在诸多领域有重大创举和重要突破,为测绘地理信息更好更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测绘基准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及应用实现跨越。一些重要的地理信息资源首次实现对全部陆地国土的覆盖,基础地理信息数

据库成为测绘成果的主要形式。数字城市建设顺利推进,试点和推广城市已达130个,成果得到广泛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公众版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开通并产生重要影响。 测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取得系列成果。测绘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新进展,尤其是在低空航测遥感系统、数字航空摄影仪(SWDC)、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数字摄影测量网格(DPGrid)、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一体化测图系统(PixelGrid)等先进测绘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方面成效明显。资源三号卫星进入研制阶段。以无人机航空摄影装备为代表的地理信息航空遥感获取能力建设开始起步。地理信息数据处理能力持续增强,测绘成果档案存储与服务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中国测绘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全体测绘人53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不断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对科学管理决策、重大战略实施、重大工程建设以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保障能力日益提升,服务效果日益彰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灾害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新疆、西藏等地应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在北京开工建设,湖北和黑龙江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建设稳步

湖州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年) 新能源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发达国家和地区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顺应科技潮流,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我国把开发利用新能源、推进新能源产业化作为实施能源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冲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新能源产业优势,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优化升级,进一步明确本市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引导新能源产业科学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特制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本规划中所指的新能源产业涵盖二个方面:一是传统能源之外的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二是对传统能源进行技术变革所形成的新的能源,包括蓄电池和半导体照明(LED)。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新能源(new energy sources)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醇醚类等。为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人类在节约现有一次能源、采用节能技术的同时,不断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相关产业,寻求新型、清洁、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近年来,新能源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出台了支持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全球太阳能产业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