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阜紫薯1号(原系号阜薯0713-6)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为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富含花青素、薯形美观、中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9。

1 选育目的及过程

1.1 选育目的 甘薯因其营养丰富,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保健食物。紫甘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源和营养保健食品源。据研究,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分别是维生素C 和E 的20倍、50倍。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氧化作用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薯对人体保健起积极作用。群众偏爱紫色甘薯,当前市场价格看好。为了选育出适应现代市场多元化的甘薯品种,我们设立了特用甘薯新品种选育课题。1.2 选育过程 科学组配亲本是该品种成功的关键技术。2009年用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作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采用放任授粉杂交制种,经多代选育,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阜紫薯1号。2010年进行实生苗选育,2011年在复选圃中表现突出,2012-2013年品系鉴定,2013年又做了小面积繁殖,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特用组区域试验。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定名为阜紫薯1号。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9个左右,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朱玉灵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阜阳 236065)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1)通信作者:范泽民

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较集中,薯块较整齐,薯形美观,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商品性好,较耐贮藏,干基淀粉含量较高。该品种平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高0.66个百分点;花青素含量较高,2014-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年平均花青素含量23.88mg/100g 鲜薯,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2.35mg/100g 鲜薯;食味较好,国家区域试验结果食味总评分为72.3,对照宁紫薯1号为70。经国家区域试验鉴定中抗蔓割病。

3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1-2013年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夏薯品种鉴定试验,产量结果分别是:2011年每667m 2鲜薯产量2095.74kg ,

较对照徐22增产4.01%;薯干产量591.0kg ,较对照徐22增产

10.68%,干率28.2%。2012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985.76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6.91%;薯干产量575.8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8.55%,干率29%。2013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890.5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3.81%;薯干产量552.05kg ,较对

照宁紫薯1号增产18.69%,干率29.2%。

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组区

试,2年20点次鲜薯每667m 2平均产量2263.9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3.57%,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位;薯干平均产量604.2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6.69%,20个试点中有15个试点增产;平

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品种宁紫1号高0.66个百 分点。

4 栽培技术要点

阜紫薯1号在栽培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耕及增施有机肥料,每667m 2施发酵有机肥料土杂粪400 500kg 、氮磷钾复合肥20kg 、硫酸钾

20kg ,以利于薯苗生长和薯块膨大。(2)合理密植,每667m 2宜栽植密度为3500 4000株,

春栽宜稀,夏

红薯品种介绍

一:优质食用型品种(种薯20万斤) 1、苏薯八号(黄皮):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病的红薯新品种,由红皮苏薯八号选育而成。特点:短蔓型,平均蔓长70—80cm,结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黄褐,肉色桔黄,春薯亩产15000 斤,夏薯7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干率23%,品质极好,生食、熟食均可。 2、红香蕉:是以西农43-1为母本,豫薯10号×绵粉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的地瓜新品种,叶色浅绿,叶片小,心脏形,偶有缺刻,茎蔓中长细弱,基部分枝多,株型匍匐。薯块纺锤形,薯皮橙红,肉色深桔红,结薯多而均匀,薯块整齐,商品率高,表皮光洁美观,市场易销售。该品种遗传了豫薯10号的产量,西农431的质量,是个难得的既高产又优质的品种。品质上等,味甜浓香,面沙无筋,适宜鲜食烤薯和加工薯脯。产量特高,春薯一般亩产6000-7000公斤,夏薯4000-5000公斤。该品种生长前期莖叶旺盛,封垄后(结薯期)不徒长,耐旱耐湿,喜大肥水,后期茎叶易早衰,应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早熟性强,早春覆膜栽培,7、8月份即可上市,经济效益高。 3、西农431:属烤薯型加工早熟品种,由西北农业大学朱光俊教授培育。中蔓长11.5米,分枝57个,茎长不定根少,不易徒长,不用翻蔓。薯块纺缍形,蔓皮光滑,橙黄色,肉深桔红色,食味香甜面沙,口感极佳。适应性强,春薯亩产8000斤,夏薯亩产4000斤以上。 4、脱毒北京553:顶叶紫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缍形,皮色黄褐,肉色杏黄。萌芽性好,

鲜薯产量6000斤,切干率25%,结薯早、膨大快、整齐集中,较抗黑斑和茎线虫病,耐旱耐肥,较耐瘠薄。熟食软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种。 5、河北早红:萌芽性一般,中短蔓,分枝数多,茎较细,叶片心形带齿,顶叶淡绿,叶色、叶脉色、茎色均为绿色;薯形纺锤形,紫红皮桔红肉,结薯集中,单株结薯3-4个,大中薯率高,食味中等;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和黑斑病,抗病性较好。一般比徐薯18增产25%。 6、济薯22: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2005年育成。该品种叶色深绿,叶脉绿基部紫,柄基和茎色均为绿色,叶形复缺刻分枝10个以上,蔓短,一般长1.2-1.5米,株形半直立形。薯形纺锤,薯皮黄,肉色杏黄。该品种的突出特点为:品质超群,薯形整齐美观,薯皮光滑无裂口,干物率比北京553高1-2个百分点,食味有栗子香味、粘甜、肉质细糯,产量高,鲜薯亩产一般可达3000公斤以上,显著高于北京553;早熟性好,比北京553可提前1个月上市;适应性广泛,既抗旱耐瘠又耐肥水。可完全替代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北京553。 7、龙薯九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属于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0.5-1米,分枝5-8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3-5块,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率高,熟食口感稍差,水分太大。味中等。抗病适应性强,一般亩产8000斤左右,栽后90天亩产达4000斤,丰产性好。 8、冀薯 6-8:是利用计划集团杂交方法进行选育,2001年3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获得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后补助。其突出特点是:1 .产量高,适应性广:1999-2000 年河北省甘薯区域试验,两年10个试点均居第一位高产性突出,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阜紫薯1号(原系号阜薯0713-6)是阜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为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经集团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富含花青素、薯形美观、中抗蔓割病、适应性广等优点。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6019。 1 选育目的及过程 1.1 选育目的 甘薯因其营养丰富,已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保健食物。紫甘薯除具有普通甘薯的营养成分外,还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色素源和营养保健食品源。据研究,花青素的抗氧化效果分别是维生素C 和E 的20倍、50倍。花青素对100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氧化作用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富含花青素的紫色甘薯对人体保健起积极作用。群众偏爱紫色甘薯,当前市场价格看好。为了选育出适应现代市场多元化的甘薯品种,我们设立了特用甘薯新品种选育课题。1.2 选育过程 科学组配亲本是该品种成功的关键技术。2009年用优质、高产紫心品种渝紫1号作母本,选择了冀薯4号、Y08-77、P616-23、徐27、阜24、岩薯5号、浙薯13、龙薯9号、昆明甘心红薯等品种为父本,采用放任授粉杂交制种,经多代选育,多年多点试验鉴定,最终选育出阜紫薯1号。2010年进行实生苗选育,2011年在复选圃中表现突出,2012-2013年品系鉴定,2013年又做了小面积繁殖,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薯区特用组区域试验。2016年3月经全国甘薯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定名为阜紫薯1号。 2 特征特性 该品种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9个左右, 食用型紫甘薯新品种阜紫薯1号 朱玉灵 范泽民 (安徽省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阜阳 236065) 基金项目: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资助项目(CARS-11)通信作者:范泽民 茎蔓较粗,叶片心形带齿,顶叶黄绿色带紫边,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薯块纺锤形,紫皮紫肉,结薯较集中,薯块较整齐,薯形美观,单株结薯3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商品性好,较耐贮藏,干基淀粉含量较高。该品种平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高0.66个百分点;花青素含量较高,2014-2015年国家区域试验结果,2年平均花青素含量23.88mg/100g 鲜薯,比对照宁紫薯1号高12.35mg/100g 鲜薯;食味较好,国家区域试验结果食味总评分为72.3,对照宁紫薯1号为70。经国家区域试验鉴定中抗蔓割病。 3 产量表现 该品种2011-2013年在阜阳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地进行夏薯品种鉴定试验,产量结果分别是:2011年每667m 2鲜薯产量2095.74kg , 较对照徐22增产4.01%;薯干产量591.0kg ,较对照徐22增产 10.68%,干率28.2%。2012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985.76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6.91%;薯干产量575.8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8.55%,干率29%。2013年每667m 2鲜薯产量1890.57kg ,较对照宁紫薯1号增产13.81%;薯干产量552.05kg ,较对 照宁紫薯1号增产18.69%,干率29.2%。 2014-2015年参加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组区 试,2年20点次鲜薯每667m 2平均产量2263.9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3.57%,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2位;薯干平均产量604.2kg ,较对照品种宁紫1号增产26.69%,20个试点中有15个试点增产;平 均烘干率26.69%,比对照品种宁紫1号高0.66个百 分点。 4 栽培技术要点 阜紫薯1号在栽培上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耕及增施有机肥料,每667m 2施发酵有机肥料土杂粪400 500kg 、氮磷钾复合肥20kg 、硫酸钾 20kg ,以利于薯苗生长和薯块膨大。(2)合理密植,每667m 2宜栽植密度为3500 4000株, 春栽宜稀,夏

基地红薯品种介绍

济薯26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优质、高端、高产、高效食用型红薯新品种,红皮黄瓤,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商品率高达95%;抗茎线虫病、根腐病、蔓割病和黑斑病,耐贮性好。收获即食,营养丰富,香甜浓郁,口感爽快风味极佳,特别适合烘烤和蒸煮。 2、产量表现 春薯区平均单产3500公斤以上,夏薯区平均单产2500公斤以上。2012年国家北方区试鲜薯单产第一,2013年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高产竞赛平均单产3700公斤。 烟薯25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优质、高产、抗病性好的食用型新品种。薯形纺锤形,淡红皮桔红肉,结薯集中薯块整齐,单株结薯5个左右,大中薯率较高。萌芽性较好,中长蔓,分枝数5-6个,茎蔓中等粗,叶片浅裂,顶叶紫色,成年叶、叶脉和茎蔓均为绿色;抗病性好;烟薯25肉色美观漂亮,蒸煮后呈金黄色,口感细腻,粘糯甜度大,食味好,鲜薯胡萝卜素含量3.67mg/100g,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耐贮性较好。 烟薯25口味好,2011年在全囯甘薯食用品质组竞赛中,食味

被评为第一名。其干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国家区试测定分别为5.62和10.34,均居参试品种之首,经农业部辐照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烟薯25粘液蛋白为1.12%(鲜薯计),比对照遗字138高30.2%。 2、产量表现 春薯区平均单产4000公斤以上,夏薯区平均单产2500公斤以上。 西瓜红(普薯32)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于优质、高产、稳产、商品率高、适应性广的食用型新品种。生长旺盛,株形匍匐,长蔓,分枝多。顶叶浅紫色,叶心形,叶脉浅绿色,茎绿色。结薯分散,单株结薯较多,薯块大小均匀,薯形下膨美观,薯身光滑,薯皮深红色,薯肉桔红色,胡萝卜素含量高,食用品质优,耐贮性较好。薯块干物率平均29.33%,食味80.45分,淀粉率18.89%,胡萝卜素含量17.30mg/100g。该品种较耐贮藏,薯块贮藏后易“回糖”,“回糖”后食味清甜、可口。西瓜红相对于普通红薯含糖量相对较高,吃起来更甜,烤出来香甜软糯,口感极佳。 2、产量表现 该品种平均亩产达3000公斤左右,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总结 作者:杨从会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9年第8期 杨从会 一、试验目的 甘薯是唐河县重要的秋作物之一。为筛选出适合唐河县种植的优良甘薯品种,研究各品种 在唐河县适宜的种植密度,唐河县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开展甘薯新品种引进试验。 二、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设在唐河县城郊乡权庄村,试验田长143?m、宽25?m,面积3600?m2,前茬作物 为西瓜,土层深厚,排灌方便,肥力较高。 三、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种植甘薯品种7个,分别为烟薯25、龙薯9号、济薯26、商薯19、普薯32、紫罗兰和苏薯8号(对照)。每667?m2每个品种分别设2800株、3400株、4000株3个密度处理。每个品种每个密度处理的种植面积为0.155?hm2,不设重复。各种植密度处理间 设走道,地头设保护行。 四、试验栽培及管理措施 前茬西瓜收获后,冬季闲田。4月25日旋耕整地,随整地每667?m2施磷酸二铵15?kg、硫酸钾12.5?kg作底肥。4月26日栽插,采用一垄双行栽培法,垄距1.2?m,平均行距0.6?m, 株距随种植密度而定。栽插时浇足底水,确保全苗。全生育期未追肥、未浇水。7月23日喷施5%甲维盐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1次。由于茎叶长势过旺,8月5日进行化控。9月29日进行测产及农艺性状调查。 五、试验结果 (一)产量情况 每个处理连续取10株挖出红薯去泥称质量,统一折合成每667?m2产量进行比较。从调查 情况来看,济薯26和烟薯25在28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单株结薯多,大中薯所占比例高, 产量较另外两个种植品种都高,在所有处理中分别居第一位、第二位,说明这2个品种适合低 密度种植。龙薯9号、商薯19、苏薯8号在3400株/ 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在4000株/667?m2种植密度下单株结薯少,单株薯质量下降明显,产量最低,说明这3个品种适合中密度种植。普薯32和紫罗兰在2800 株/667?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结薯数、单株薯质量下降不明显,说明这2个品种适合增加种植密度,其中,普薯32试验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以4000 株/667?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适合高密度种植;紫罗兰以3400株/667?m2种植密度产量最高,4000株/667?m2种植密度小薯率明显增加,产量也不高,该品种适合中密度种植。

红薯介绍

红薯介绍 目录 植物属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营养价值 . (2) 食用须知 (3) 地理分布 (4) 南北品种 (5) 品种介绍 (5) 栽培技术 (7) 贮藏方法 (9) 加工方向 (10) 植物属性 红薯,又称甘红薯、番薯、甘薯、山芋、地瓜、线苕、白薯、金薯、甜薯、朱薯、枕薯、红苕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不同地区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同,河南人称其为红薯,北京人叫白薯,山东人和东北人称为地瓜,上海人和天津人称山芋,江苏南部称为山芋,而苏北徐州地区称为白芋,安徽西南部安庆称为“红芋”安徽中南部合肥六安一带则称之为芋头,而安徽北方萧县砀山和苏北地区的丰县附近称为红芋,陕西、四川和贵州称其为红苕,湖北人称其为苕,浙江人、江西人称其为番薯,福建人称其为红薯或地瓜,河北人称山药或者红山药。同一地区不同区域人们对它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比如山东大部分地区虽称其为地瓜,但鲁南枣庄、济宁附近的当地人又习惯把它叫作“芋头”,而真正的芋头则被叫作“毛芋头”。 旋花科一年生植物。蔓生草本,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

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叶互生,宽卵形,3-5掌裂。聚伞花序腋生,花苞片小,钻形,萼片长圆形,不等长,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至紫红色。蒴果卵形或扁圆形,种子1-4。块根为淀粉原料,可食用、酿酒或作饲料。全国广为栽培。 营养价值 《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等古代文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还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等。当代《中华本草》说其:“味甘,性平。归脾、肾经。”“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胃、通便秘。主治脾虚水肿、疮疡肿毒、肠燥便秘。”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茄子、辣椒、胡萝卜、黄金花椰菜、油菜、苤蓝、芥末、芥子菜、西红柿、小松菜、洋葱、大蒜、青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红薯(94.4%)。美国费城医院也从红薯中提取出一种活性物质---去雄酮,它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生。 红薯叶,即秋天红薯成熟后地上秧茎顶端的嫩叶。测试表明,每百克鲜红薯叶含蛋白质2.28克、脂肪0.2克、糖4.1克、矿物质钾16毫克、铁2.3毫克、磷34毫克、胡萝卜素6.42毫克、维生素C0.32毫克。将其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属上乘,胡萝卜素含量甚至高过胡萝卜。因此,亚洲蔬菜研究中心已将红薯叶列为高营养蔬菜品种,称其为“蔬菜皇后”。研究发现,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经常食用有预防便秘、保护视力的作用,还能保持皮肤细腻、延缓衰老。近年在欧美、

红薯在中国变迁发展三步曲 红薯产业链仍未成熟

红薯在中国变迁发展三步曲红薯产业链仍未成熟 欣闻红薯的原产地——地处南美洲的国家秘鲁,2008年初盛情邀请中国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光友薯业邹光友董事长再次率团到南美传经送宝的消息,笔者由此,想起了自红薯传入中国415年来的变迁与发展,特别是红薯作物对中国的巨大贡献和其对全人类健康美好生活的作用,并综合这些年来我在经济日报和中国经济网上发表的相关文章,形成了本文——红薯在中国变迁发展的三步曲。 即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神州,种遍华夏;从救命解决温饱到改善生活健康美食;从过去种植越多越穷,到致富薯农、企业赢利、造福城乡人民。眼下,红薯正以方兴未艾的态势,向走“红”中国并沿着“红薯之路”“红”向世界映照全球。 星星之火燎原神州种遍华夏 对红薯这个作物品种究竟是从哪年传入中国的,此前多有笼统说法。但是,从中国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兼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大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的作品中,可以获知,红薯被确认进入中国的时间,是1593年。 被当时人们誉为“国宝”级人物的郭沫若,在1963年特为红薯写过一首、近日还为有关报纸转载的词,《满江红·纪念番薯传入中国三百七十周年》: 我爱红苕,小时候,曾充粮食。明代末,经由吕宋,输入中国。三百七十年转瞬,十多亿担总产额。一季收,可抵半年粮,超黍稷。 原产地,南美北;输入者,华侨力。陈振龙,本是福建省籍。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45年前郭沫若大师的这首“满江红”赞红薯的词,既是一首红薯和引进者陈振龙的颂歌史诗,又是红薯传入中国后迅速种遍全国、贡献极大的概括。 1593年这一年,正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100年后的第二年。按中国地方史料换算推断,红薯品种进入中国就是1593年。不过按中国地方史料换算推断,进入中国就是1593年。 甘薯(因甜得名)、白薯、番薯、红苕、地瓜等,都是红薯的别称。中国不同地区对红薯有不同的叫法,这同东北人称马铃薯为“土豆”类似。 红薯原产于南美的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一带,随着各国早期探险和经商先人的洲际往来,红薯走出其故乡,到欧洲非洲亚洲等有人类的居住地拓展。 传入中国时,正是明代万历年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不仅产量高,而且美味可口,便要引种回国。但当地有严厉的禁止带出法令。于是陈振龙便和儿子陈经纶向当地百姓学习栽种方法,终于在1593年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这就是郭沫若“满江红”词中的“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回国时,正逢当地冬麦歉收,春天大旱。于是夏日播种,秋获丰收,而后红薯这一珍贵品种,则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在中国广泛种植,遍及各地。像永远不停的春风,造福华夏亿万儿女。 红薯的生命力极强,不管是山岗还是沙石土,红薯对土地的钟情程度,达到了不分贫富的境界。除个别海拔特高的地方外,全国都是生产红薯的好地方。 红薯在中国发展的神速,最重要的是“民以食为天”的需要——解决温饱和救命。 众所周知,旧中国,和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老百姓多过着饥寒交迫的困苦生活,如果遇上动乱和外族入侵,或遇上大的天灾,饿死者历代都无计其数。 唐代诗圣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还有唐代诗人李绅“悯农”二首:

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中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及发展战略 郭小丁张允刚唐君张华李玉侠史新敏 (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徐州,221121) 摘要中国保存的甘薯种质资源约2000份,绝大部分进行了抗性鉴定评价及营养成分含量测定。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田间种质圃和试管苗库。作为种质利用的资源材料有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系)、突变体和近缘野生种等。根据我国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重点,包括调整资源收集重点、建立完整的资源保存体系、深入开展鉴定评价、建立核心种质库、进行种质创新等。 关键词甘薯;种质资源;评价;保存;利用;核心种质 甘薯作为全球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在我国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生产中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甘薯1990~1993年间年均种植面积600万hm2,占全世界甘薯生产面积的70%左右,因而作为基础服务工作的种质资源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 1 甘薯种质资源研究现状1.1 收集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在长期的人工改良选择过程中,品种间同质性加强,产生遗传侵蚀。我国于5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期先后在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以北甘薯产区进行过两次较大规模收集。至1982年共收集到1442份资源,经过整理于1984年完成了《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的编辑,收入种质资源1096份,这部分材料因分散保存各地,加之病虫危害,目前已有300多份丢失。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与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合作,先后在黑、陕甘、晋、滇、黔、闽、桂、琼等省考察收集甘薯资源500余份,经过整理后保存约300份。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从CIP、美国、日本、菲律宾、泰国等引进上百份资源,目前我国的甘薯资源保存数量约2000余份,集中在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和广州国家南方甘薯资源圃保存。但这与CIP的5000余份,美国、日本等的3000余份保存材料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1.2 整理 我国一直沿用性状描述方法整理归并资源,《全国甘薯品种资源目录》所用记载性状共20余个,这种方法直观易做,但性状描述词语不规范,不便通过计算机管理资源数据库。1990年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和CIP合作,共同制订了甘薯形态性状描述代码,用计算机管理资源数据库,1996年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CIP引进该项技术应用,大大方便了田间资源圃材料的性状调查和整理分类。 90年代发展的DNA分子标记技术使资源材料的分类鉴定更为准确,Zhang等(1996)利用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方法鉴定了甘薯资源的复份材料[1],阎文昭等(1997)在国内首次报道了甘薯品种的RAPD群体多态性,通过该方法可进行品种聚类分组[2]。在形态特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结合分子标记鉴定,可较为准确地建立核心种质[3]。 1.3 保存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归纳为移位保存(ex situ conservation)和原位保存(in situ conservation)两种[4]。甘薯种质资源保存主要以移位保存方式进行,田间种质圃作为通用方法在甘薯种质资源保存中应用最多,种质资源评价所用材料均来自田间种质圃。IBPGR在全世界积极支持和促进甘薯田间种质圃的建立,我国除徐州甘薯研究中心的田间资源圃外,还于“七五”期间建立了广州南方国家甘薯资源圃。

红薯优良品种

红薯优良品种 红薯优良品种 核心提示:一:优质食用型品种1、脱毒遗字138: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60年利用胜利100号和南瑞苕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品种特性:顶尖、叶 一:优质食用型品种1、脱毒遗字138: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1960年利用胜利100号和南瑞苕杂交实生苗选育而成。品种特性:顶尖、叶片、叶柄及茎蔓浅绿色,叶脉色稍深,蔓较长,浅复缺刻形叶,茎粗中等,分枝数属中等,茎匍匐型。生长势中等稳健,结薯早,块数多,薯块均匀适中。薯皮浅橙色肉深红色。抗病性,抗逆性好,耐贮藏,晒干率27%左右。薯肉含糖量较高,食用口感极佳。适于烤食、煮食和多种食品加工。单产每亩2000-2500公斤左右。2、烟薯25(原系号为93-251):是烟台市农科院甘薯所用鲁薯3号为母本,红肉红为父本杂交,从其后代中选育的优质甘薯新品种。该品种薯形整齐美观,口感细腻,糯性强,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烤食味道极好。烟薯25叶绿色、心脏形,叶脉带紫色,柄基和蔓均为绿色。蔓长中等,生长势强。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薯块纺锤形,大而整齐,结薯集中,萌芽

性好,出苗多。抗根腐病、中抗黑斑病,抗旱、耐贮藏,品质优良,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含糖量高,烘干率28.5%。春薯亩3000-4000公斤,夏薯2000-3000公斤左右。3、苏薯八号(黄皮):特高产、特早熟、特抗病的红薯新品种,由红皮苏薯八号选育而成。特点:短蔓型,平均蔓长70—80cm,结薯集中,表面光滑,皮色黄褐,肉色桔黄,春薯亩产10000 斤,夏薯5000斤以上,含糖量13.4%,出干率23%,品质极好,生食、熟食均可。4、脱毒北京553:顶叶紫色,叶绿色,叶形浅复缺刻,株型匍匐,茎色绿带紫,茎粗壮,蔓长2.53米,基部分枝多,薯形长纺缍形,皮色黄褐,肉色杏黄。萌芽性好,鲜薯产量6000斤,切干率25%,结薯早、膨大快、整齐集中,较抗黑斑和茎线虫病,耐旱耐肥,较耐瘠薄。熟食软甜,生食脆甜,蒸烤均可,是加工薯脯的主要品种。5、龙薯九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培育,属于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0.5-1米,分枝5-8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3-5块,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率高,口味甜糯,是一个食用烘烤的上等品种,抗病适应性强,一般亩产8000斤左右,栽后90天亩产达4000斤,丰产性好。二、高产高淀粉型1、郑红22: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从徐01-2-9开放授粉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抗病、优质、高淀粉、高产甘薯品种。2010.3通过国家监定。该品种特别适应在茎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地膜覆盖对食用型甘薯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宋吉轩,毛堂芬,李云* (贵州省生物技术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 摘要为探讨更为有效的甘薯覆膜栽培模式,以不覆膜为对照,利用黑膜和白膜研究了不同覆膜栽培模式的生理特性和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膜和白膜模式具有促进茎叶生长协调、叶面积系数合理、地上下部养分分配合理、净同化率较高等优点,这是最终薯块产量较高的原因。覆膜栽培不用喷洒除草剂,省工,为栽培甘薯的新模式。 关键词甘薯;地膜覆膜;生理特性;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12)08-920-02 基金项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nycytx- 16-C-1);贵州省科技厅计划项目 “贵州薯类育种及产业化研发平台建设”(黔科合院所创能[ 2010]4006);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创新基金“克服甘薯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研究[黔农科合(创新基 金)号] ”。作者简介宋吉轩(1978-),男,土家族,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 向:甘薯遗传育种及栽培技术。*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2-06-25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 料、 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作物。甘薯作为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在23万hm 2以上[1]。主要分布 在贵州遵义、铜仁、黔东南等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地 膜覆盖栽培技术已在各类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地膜 覆盖栽培甘薯具有保持土壤疏松、保肥、保水、提高地温、增 加产量和商品薯率的优点,因此,覆膜栽培已广泛应用。为 探索更为有效的覆盖栽培技术,笔者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试 验地(中性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为玉米)进行了白膜、黑膜 和不覆膜栽培对甘薯的影响研究, 探讨适宜甘薯栽培的覆膜方式,以指导生产。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供试甘薯为食用型甘薯7-19-5,从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引进。 1.2试验设计设覆盖白膜、黑膜和不覆膜3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其中1个重复用于甘薯生长动态调 查,其余3个重复进行产量和品质统计分析。单垄单行种 植,小区4.8m ?5.5m ,行距0.8m ,株距0.22m , 6行/小区,每行25株,每小区150株,折算为56818株/hm 2。覆膜处理 进行覆膜后扦插甘薯苗。 1.3 试验方法自甘薯苗栽插后30d 开始,每隔10d 每处理选取5株,根据通用的甘薯鉴定性状及其生长期记载标准[2]记载。干率参考吕长文[3]的测定方法进行。对地上地 下部叶片、叶柄、茎及块根四部分分别称量鲜重,然后分别称 取这四部分100g 鲜重, 在烘箱下105?杀青15min ,然后80?烘干至恒重。 2 结果与分析2.1 不同生育时期鲜重及干率的变化2.1.1茎蔓。3种处理方式的茎蔓鲜重变化规律和叶片、叶柄相似,在整个生育期间茎蔓鲜重最高的为黑膜处理(9月2 日),为87.2g (图1);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9.8g 。 2.1.2块根。从图2看出,在整个生育期间,白膜和黑膜的 块根鲜重均比对照高,其中采用白膜覆盖(10月16日) 最 图1 不同处理不同时期茎蔓的鲜重变化图2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的鲜重变化高,为596.4g ;最低为对照(7月8日),为37.5g 。 图3不同处理不同时期块根干率的变化2.1.3块根、茎蔓干率。从图3可看出,覆盖白膜的块根干率一直在增加,到10月16日达到最高,随后降低;黑膜和对照的变化趋势一直,均在9月2日达到最大。黑膜在9月2日达到最高,为38.2%;最低的为空白(7月8日),为25.3%。责任编辑冯卫责任校对胡先祥 农技服务,2012,29(8):920-921

明清时期甘薯在我国的引种

明清时期甘薯在我国的引种、传播和影响 庞兰 10历史 1002070122 【摘要】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明朝时期开始引入我国种植,由于明清时期天灾不断导致的粮食短缺并且甘薯有易活、高产、稳产、耐旱、抗虫害等优点,在政府官员的大力倡导下,甘薯得到迅速传播。明清时期甘薯的引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粮食单产增加,促使农民开垦更多耕地,抗灾能力、生存能力增强、自耕农增加,另外,大土地所有者,由于农业经营风险大、利润低,有的人已经逐渐在脱离农村,使经营权和所有权分开。【关键字】甘薯引种传播影响 一、甘薯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引种与传播 甘薯因其来自外洋,又称“番薯”。因结瓜于地下,故名“地瓜”,因根块颜色为红、白色,故称“红薯”“白薯”,因产量极高,灾年救饥胜金,故又称“金薯”此外,还有“山芋”等不同俗称。这些不同俗称,大都因地而异。 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洪堡援引哥马拉记载:哥伦布初谒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 甘薯传入中国通过多条渠道,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明代的《闽书》、《农政全书》、清代的《闽政全书》、《福州府志》等均有有关记载。清陈世元《金薯传习录》中援引《采录闽侯合志》:“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令试为种时,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还说:“以得自番国故曰番薯。以金公始种之,故又曰金薯。”又据:陈振龙 6世孙陈世元及其子陈云,先后以甘薯传种于鄞州(浙江宁波)、胶州、青州(山东省青岛、益都

红薯品种

烤熟系列: 龙薯9号:由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所培育,2007年由汶上县金藤薯业研究开发中心引进,2008年小面积推广试验获得成功。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耐旱、适应性广等特点。 龙薯9号属短蔓、高产优质品种,其蔓长0.8-1米,分枝5-8条,脉基微紫,茎叶全绿,叶心脏形,有开花习性,一般结薯3-5块,短纺椎形,红皮桔红肉,整齐光滑,大块率高,口味甜糯,适应性强,是一个鲜食、加工、烘烤的上等品种,现已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8年,在汶上地瓜种苗脱毒试验地测试,春薯苗产8000斤左右,栽后100天,亩产3500斤左右,丰产性特好,其结薯特早的性能,更能适应温室大棚栽植。 西农431:食用型品种。 品种来源:西北农业大学朱俊光教授育成,1998年通过审定,原代号82-43-1( 简称 431)。 特征特性:该品种蔓长 1-1.5 米,基部分枝多,蔓、叶、叶脉、叶柄全是浅绿色,叶心脏形。结薯集中。薯块上纺锤型。薯皮橙黄、肉桔红、薯干鲜红,口感极好,香味浓、甜、面沙,出干率 32-35% 。是烤红薯、加工薯脯、罐头、鲜薯干、饴糖等保健食品的好原料。抗涝渍,耐低温,高抗黑斑病,耐贮运。生长势好,抗病性强,高产稳产。 栽培要点:春薯每亩植3000株,夏薯每亩植300-3500株。适应性广,耐旱耐涝耐肥,管理省工,茎节不定根少。不需翻秧,注意防治虫害。 心香:浙江省农科院作核所以浙127为母本,集团杂交获得种子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株型中蔓半直立,单株分枝数8个左右,顶叶绿,心形叶;地下部结薯集中,单株结薯数6个左右,烘干率28%-30%。 该品种主要特征及栽培要点: (1)早熟性好。4月下旬—5月上旬采用地膜覆盖栽培,7月下旬可以收获,在

甘薯

甘薯 一、物种特性 异花授粉植物:异花授粉植物指在自然条件下,用异株的花粉受精以产生后代的类植物。自然杂交率一般在50%以上。 短日照作物: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指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否则只进行营养生长。 甘薯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本是多年生常绿在草本植物,在温带地区栽培,因受无霜期限制,成为一年生植物。甘薯喜温,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只要温度适宜,肥力充足就可以长年生长。 甘薯不耐低温,15℃停止生长,秧苗在16℃以上才能发根,18-20℃为发根适宜温度,26-30℃茎叶生长旺盛,块根膨大最适宜温度22-23℃,日夜温差大,有利于同化作用和养分向块根转移。 甘薯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耕层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并有一定浇水条件的地块为好。土壤通气好,地温上升快,能促进钾的吸收,钾对块根形成层活动有促进作用,能加速光合产物的运转,提高碳素代谢水平,并能提供充足的氧气。 二、甘薯品种类型 甘薯品种类型:食用型品种、加工型品种、特用型品种、菜用型品种、兼用型品种 1.食用型品种:一般指甘薯薯块蒸熟、煮熟或烤熟后,食用性较好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5%以上,粗纤维含量少,肉色黄或橘红,微生物E含量每百克鲜薯含10mg以上。遗138、冀薯4号、龙薯9号、徐薯23、密薯、北京553、徐薯43-14。 2.加工型品种:指用于淀粉加工的品种和食品加工品种。淀粉加工型品种一般以徐薯18位对照,一般应达到薯块光滑整齐、薯肉洁白;淀粉含量春薯在25%以上,夏薯20%以上;洛薯96-6、川薯34、冀薯98、徐薯22、商薯19、烟薯20、西成薯007、冀薯71、苏薯12、阜(fù)徐薯6号、阜(fù)徐薯20号、商薯6号、桂粉2号、烟薯24、烟薯23、广薯42、徐薯29、川薯217、商薯7号、漯薯10号、漯薯11号、洛薯10号、鄂薯9号、徐薯30、川薯218、苏薯17、洛薯11、万薯5号、万薯6号、南薯011、济徐23、冀薯65、苏薯18、皖苏178、龙薯24、商薯9号、绵南薯10号、黔薯2号、川薯219、商薯12、济薯25、苏薯23、苏薯24、苏薯26、龙薯28、赣薯3号、广薯08-6、万薯8号、黔薯6号等。食品加工型品种指用以加工各种甘薯食品,如薯条、薯片、薯泥等产品的品种,除要求上述食用型的特点外,胡萝卜素含量应达到每百克鲜薯在5毫克以上、淀粉含量15%(或干物质率25%)以上,并有耐加工性;北京553、冀薯4号、西农431、遗138等。 3.特用型品种:胡萝卜素(营养型)品种,要求胡萝卜素含量每百克鲜薯在10mg以上,薯肉黄色、橙色,含有多种维生素等;冀薯4、苏8、岩薯5号、龙薯1号等。花青素(保健)型品种,高花青素品种每百克鲜薯花青素含量30mg以上,中花青素品种每百克鲜薯花青素含量20mg以上,一般花青素品种每百克鲜薯花青素含量10mg以上;高花青素品种,紫罗兰、山川紫、济薯18、宁紫薯1号等;一般花青素品种,徐紫薯1号。 4.菜用型甘薯:以甘薯茎尖12cm内的茎叶作蔬菜为目的适用型品种,要求茎叶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高。叶片叶柄产量高,无苦涩异味,粗纤维少,色泽好,茎尖部分嫩,无绒毛,味道鲜美等。台农71,福薯7-6、广薯1号、广薯2号、福薯10号、福菜薯18、浙菜薯726、广菜薯1号、薯绿1号、川菜薯211、宁菜薯1号、鄂薯10号、福菜薯20、鄂菜薯2号、

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文件

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文件 中作薯[2008] 1号 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第一轮通知 2006年9月第二届日中韩甘薯学术讨论会期间三国代表达成协议,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2008年在中国举行。中日韩三国甘薯学术讨论会的召开将有利于促进国际合作交流,提升我国甘薯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甘薯产业的发展。为召开好本次学术会议,2007年12月20日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市大兴区三方代表,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就共同组织召开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有关事宜召开了第一次筹备会议,会议决定第三届中日韩甘薯学术讨论会于2008年10月在北京召开,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关于会议的筹备工作的通报 1、会议主题 粮食与能源安全、健康与环境友好 2、会议主办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为中国作物学会甘薯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承办单位: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协办单位: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府。

3、会议组织委员会 主任:马代夫 副主任:刘庆昌、陈萍 委员:王久臣(农业部科教司交流处处长)、杜鹃(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Masaru Yoshinaga(日本)、Lee Joon-seol(韩国)、大兴区政府1人、李振山(庞各庄镇政府)、张立明,房伯平、孙近友。 4、会议学术委员会(论文集编写委员会) 主任(主编):刘庆昌 副主任(副主编):马代夫、Masaru Yoshinaga、Lee Joon-seol 委员(编委):(按姓氏笔画排序)大兴区1人、农业部科教司1人,张立明,房伯平(其他委员根据实际参与的工作协商确定)。 5、会议经费来源 大兴区政府(庞各庄镇政府)将赞助本次学术会议。会议代表仅需支付住宿费400元/标准间/天(每床位200元),超出部分由庞各庄镇政府补贴。大兴区政府(庞各庄镇政府)承担会议全部餐饮招待、会议会场及会场布置、交通旅游等费用。同时负担部分论文集出版费用3万元,超出部分由江苏徐州甘薯研究中心和中国农业大学分担。 二、与会人员注意事项 1、会议的时间、地点和初步日程 2008年10月12日至15日在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龙熙温泉度假酒店(五星级)。 10月12日会议报到

甘薯品种介绍

甘薯品种介绍 1、豫薯10号(红心王):该品种茎绿色,叶戟形或近似三角形;叶脉、叶顶为绿色,茎淡绿色;薯蔓短,蔓分枝多、短细,株形为半丛生;薯皮粉红色,薯肉浅红色;薯块纺锤形。结薯集中,大薯率高,萌芽性好。生长速度快,属早熟型品种,一年可种两茬;产量高,一般亩在2000-2500公斤以上,双茬可达万斤(5000公斤)/亩以上,适于密植和保护地栽培。 2、冀薯6-8:该品种茎绿色,叶心脏形,叶脉、叶顶为均为绿色,薯蔓长,蔓分枝较多,株形匍匐生长;薯皮红色,薯肉桔红色,薯皮光滑薯块纺锤形,薯块大,耐储藏,属早熟型品种,一般亩产可在3000-3500公斤左右。 3、蜜薯:该品种茎绿色,心脏形叶,叶脉、顶叶均为紫色,蔓短半丛形生长;薯皮桔黄色,薯肉黄色。分枝5-8条,单株结薯3-5块,薯块大小均匀整齐,薯形纺锤形,属晚熟品种,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左右。 4、徐薯23:该品种短蔓平均蔓长150-180厘米,绿茎,叶尖心—戟形,顶叶深紫色,成熟叶绿色,叶脉淡紫色,叶柄绿色,薯块直筒—中膨,薯皮土红色,薯肉浅桔黄色。单株分枝10个左右,单株结薯4-5个,大薯率75-80%,属晚熟品种,萌芽性较好,出苗较多。一般亩产2500—3000公斤左右。 5、52-8:该品种长蔓,茎绿色带紫,叶心形,顶叶绿色,叶脉绿色,叶柄紫色,单株分枝10条左右,单株结薯3-5块。薯块纺锤形,

薯皮粉红色,薯肉橙色,属中晚熟品种,一般亩产3000-4000公斤左右。 6、紫罗兰:该品种长蔓,匍匐式生长,茎绿色,叶脉绿色,叶柄紫色,单株分枝8-10条,单株结薯3-5块;薯块长筒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晚熟品种,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左右。 7、038008:该品种长蔓,匍匐式生长,茎微紫色,叶绿色,叶脉绿色,叶柄绿色,单株分枝8-10条左右,单株结薯2-3块;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深紫色,属晚熟品种,一般亩产2000-3000公斤左右。 8、徐薯18:该品种中蔓,匍匐式生长,茎绿色带紫,叶绿色,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紫色,单株分枝6-8条,单株结薯2-3块;薯块长纺形,薯皮紫红色,薯肉白色,综合性状好,萌芽性好,出苗早而多,生长势强,结薯较早,中期膨大快,属晚熟品种,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左右。 9、徐紫1号: 该品种长蔓,匍匐式生长,茎绿色带紫,叶绿色,顶叶绿色,叶脉紫色,叶柄微紫色,单株分枝6-8条,单株结薯5-8块;薯块纺锤形,薯皮紫色,薯肉花紫色,综合性状好,萌芽性好,出苗早而多,生长势强,结薯较早,中期膨大快,属晚熟品种,一般亩产2000-2500公斤左右。 10、京变:该品种短蔓,半丛式生长,茎紫色,叶绿色,顶叶紫色,叶脉绿色,叶柄紫色,单株分枝10-15条,单株结薯2-3块;薯块纺锤形,薯皮粉红色,薯肉为红色紫心,综合性状好,萌芽性好,

甘薯浙薯13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甘薯浙薯13品种特性及主要栽培技术 摘要通过观察浙薯13生育特性,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该品种高产稳产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甘薯;浙薯13;特性;栽培技术 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配组杂交,开始选育,1999年开始提供生产试种、示范,并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大区区试,2002年通过国家区试,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据试验,该品种具有高产、高干物率和高淀粉率,且食用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1 产量与效益 浙薯13鲜薯产量较高,1998年和2000年,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进行的浙薯13品比试验,均以徐薯18和南薯88为对照,浙薯13平均鲜薯产量44 832kg /hm2,比徐薯18增产34.31%,比南薯88减产2.13%;薯干平均产量16 384kg /hm2,比徐薯18增产55.33%,比南薯88增产25.12%;淀粉平均产量10 536kg /hm2,比徐薯18增产70.62%,比南薯88增产33.79%。2000年全省6点品比试验,浙薯13鲜薯平均产量36 502kg/hm2,比当地主栽同类品种增17.59%。2001年,我市品比试验结果,浙薯13鲜薯和薯干产量分别达到45 960kg /hm2和16 546kg/hm2,比对照徐薯18分别增产12.65%和15.87%。2002年,多地试种示范,浙薯13平均鲜薯产量分别达到45 430kg/hm2。据调查,浙薯13普遍表现为鲜薯产量接近于高产品种南薯88,但薯干产量浙薯13高于南薯88;无论是鲜薯产量,还是薯干产量,浙薯13均高于同类的高淀粉品种徐薯18和浙薯1号。 浙薯13种植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高。据试验、调查,浙薯13大田一般产量30 000~33 750kg/hm2,销售价格0.36元/kg,产值10 800~12150元/hm2,而当地主栽品种浙薯1号一般产量22 500kg/hm2,粉丝厂收购价格为0.32元/kg,产值7 200元/hm2,种植浙薯13可增加产值4 275元/hm2。如果加工成甘薯粉丝,则浙薯13可产粉丝6 800kg/hm2,而浙薯1号只有4320kg/hm2,种植浙薯13可多产粉丝2480kg/hm2。若粉丝价格按4.5元/kg计算,则可增加产值11 160元/hm2,效益十分显著。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基本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