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信息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信息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信息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信息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南信息学院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学校概况

湖南信息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湖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坐落在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毛塘工业园。设有电子信息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四个二级学院,开设本、专科专业40个(其中本科专业7个),本专科在校生10016人(其中本科生1330人)。办学以来,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等级、省级示范高校、省党建工作先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300多项荣誉。

办学条件优越。926.99亩的“五园亩五湖五桥五广场”的校园环境优美。鸟语花香,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之一。现代化、数字化的图书馆、艺术馆、足球场、教学楼,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依山傍水、环保生态的中国最舒适、设备最齐全的大学生公寓,学校被人民政府授予“两型建设示范学校”。

师资力量多元。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代表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以长沙市人民政府“313”国际高端人才为代表的“海外专家教学”,以企业高级工程师为代表的“双师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冠军”成绩。

办学特色鲜明。以信息化、生态化、国际化办学标准为引领,发挥地处湖南省会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独特优势,对接大产业大行业。专业设置前沿、课程标准前瞻、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实施平安校园、美丽校园、法治校园、文明校园、温馨校园、生态校园、智慧校园等建设工程,“兄弟连”社团被中央综治委授予“平安高校”建设成果三等奖。

育人质量过硬。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牢记了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启动了千家就业工程,近3年平均就业率达96.6%,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始终保持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位第一方阵。

国际合作有力。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韩国以及台湾地区的知名高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加快国际学院建设,师资、专业课程标准、实验实训、人才培养质量体系按照国际通则进行建设与管理,坚持中国特色,实现师生学习、生活、

工作等要素与国际全面接轨。

发展目标坚实。以“信息化,生态化,国际化”标准为引领,立品行、求品质、讲品位、创品牌,努力把学校建成“中国特色、世界先进的应用技术大学”。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办学目标与定位

立足长沙,服务湖南,适应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特色专业,构建以电子信息类为重点,工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

(二)专业设置结构

学校本科专业围绕湖南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学校专科电子信息类及财经商务类两大主体专业群优势,以工学和管理学为主进行专业布局。学校2014年共有本科招生专业4个,其中3个为工学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1个管理学专业,即电子商务专业。

(三)本科生质量

2014年,学校开始招生本科生,共有4个本科专业,录取443人,报到421人,报到率为95.03%,全部为湖南籍学生。招生生源充足,生源质量较好,整体素质较高。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学校重视人才发展战略研究和人才工作的战略,注重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及高水平人才的外引内培。学校引进长沙“313”计划国际人才1人;目前学校有国内访问学者3人。学校目前拥有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等结构较合理,发展趋势良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目前有本专科在校生10016人,生师比为18.10:1。

1、学校师资队伍职称结构

总数 正高级 副高级 中级 初级 未评级 专任教师 488 38 117 170 60 103 比例% 83.56% 7.79% 23.98% 34.84% 12.23% 21.11% 外聘教师 96 21 14 29 3 29

2、学校师资队伍学位结构

总数 博士 硕士 学士 无学位 专任教师

488 30 269 142 47 比例(%)

83.56% 6.15% 55.12% 29.10% 9.63% 外聘教师

96 0 29 67 0 比例(%) 16.44% 0.00% 30.21% 69.79% 0.00%

3、学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

总数 35岁及以下 36—45岁 46—55岁 56

岁及以上 专任教师

488 296 95 66

31 比例%

60.66% 19.47% 13.52%

6.35% 外聘教师 96 50 37 9

学校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对新教师独立主讲以及教师开新课,严格按照《湖南信息学院教师任课资格认定办法》认真实施,对主讲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学历学位、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明确要求,2014年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100%。

4、本科班授课情况

2014年四个本科专业8个班级共421人,占全校在校生9625人的4.37%。2014年本科班共开课121门次,其中教授职称教师任课90门次,占74.38%。共24名教授参与本科课程教学,全校专兼职教授77人,占31.17%。本科班授课教师合计37人;其中教授24人,占64.86%;讲师13人,占35.14%。

(二)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教学经费投入充分,能够保障本科教学基本需要。2014-2015学年学校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2485.19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455.00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12万元。

(三)教学设施与应用

1、教学行政用房

校园占地面积617996.82 m2,生均61.70m2;校舍总建筑面积249459.17 m2,生

均24.91 m2。现有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68152.39 m2,生均16.79 m2。现有多媒体

教室134间,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968个,百名学生多媒体教室座位数99.52个,所

有多媒体教室均有网络终端,实现了实时通话、刷卡控制等信息化手段管理。

2、图书资料

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03万m2,生均馆舍面积2.03 m2,阅览座位3530个。2014年图书馆有纸本(印本)文献86.63万册,生均图书90.00册,电子图书353.13万册,电子期刊9598种。订购和引进各类文献数据库26个。接待读者22余万人次。2014年学校投入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购置经费110万元。学校与国内11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合作建设 365大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6315046866.html,),该平台目前拥有网络教学资源近3T。我校图书馆是教育部CALIS国家图书馆图书互借协议的成员馆,拟计划2015年加入湖南省高校数字图书馆、湖南省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湖南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等的核心成员单位。

3、实验实训室实习基地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地100多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95.6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5586.71元。其中2014年新增教学科研设备547.97万元,生均本科实验经费0.12万元。

学校现有校外实习基地210个,这些基地均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这些企业与学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其中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的财经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被湖南省教育厅列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性基地建设项目。

4、信息资源

学校现有各类交换机500余台,拥有各类服务器60余台。全校所有楼宇、实验实训室、多媒体教室、全部通过校园网接入互联网,实现网络覆盖无盲点,校园网信息点20000多个(含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无线接入120多个。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0Mbps,出口带宽2800Mpbs(含IPv6带宽)。学校校园网已成为师生获取信息和各种资源下载的主要渠道之一,服务器承载了全校实验实训软件存储访问功能,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1、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专业

学校为2014年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的专业设置紧紧围绕湖南省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生产的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商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科学布局。

2、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变化,规划专业布局

积极发挥学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吸纳本专业领域内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的专家与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改革与调整、课程内容的更新、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等进行指导。

学校专业以工学、管理学为主体,经济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当前学校共有本科招生专业7个,其中3个为工学专业,分别为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专业;3个管理学专业,分别为电子商务、财务管理、酒店管理专业;一个艺术学专业,即环境设计专业。2015本科专业设置申请共8个,其中工学方向两个,管理学方向3个,经济学方向1个,艺术学方向2个,分别为自动化、物联网工程、工程造价、工程管理、物流管理、金融工程、视觉传达设计、音乐表演专业。

(二)课程建设

1、分级建设、择重支持,建设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学校坚持“分级建设、择重支持”的思路建设课程。将学校的课程分为公共课程、学科(专业群)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级进行建设。一方面,当前主要建设一批覆盖面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公共课程、学科(专业群)课程。另一方面,按照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工学的电子信息类、管理学的财经类专业中水平较高、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课程。

2、依托学校信息化校园网,推进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

学校为湖南省信息化建设试点高校,拥有充足的宽带和校内网资源。依托学校这种优势,积极推进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1)建设Moodle教学平台。Moodle是一个开源课程管理系统(CMS),也被称为学习管理系统(LMS)或虚拟学习环境(VLE)。从2010年开始,学校开始应用这一教学平台。教师在平台上进行教学资源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在线教学。目前在这个平台上已初步建成近700门网络课程。

(2)引入“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优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超星”公司为国内影响力较大的在线网络教学平台。2014年起,学校引入该公司超星尔雅通识教育课程30门,当年学生选课的达到7465人次。

(3)建设365大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6315046866.html,)网络教学平台。2014年,我校与国内

11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合作发起成立了“中国新一代应用技术教育网络平台” 365大学网(https://www.doczj.com/doc/6315046866.html,)。我校采用此平台32门课程进行教学,目前选课人数达到8995人次。

(三)教材建设

根据《湖南信息学院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教材选用与征订制度,确保教材选用质量。依照“选编结合,选优选新”的原则,进行学校的教材建设工作。对公共课程、学科(专业群)基础课程坚持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省部级优秀教材、精品课程教材和各类获奖教材。积极组织教师与合作企业相关技术、管理专家编写有专业特色的高水平专业教材。2014年,学校教师主编教材8部,参编教材5部。主编教材较好地反映了我校学科专业特色,内容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实用性强,受到全国相关院校师生好评与欢迎。

(四)教学改革

1、保障投入,持续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学校每年投入40万元,专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在面上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同时,在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和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重点资助或招标立项一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组织力量深入开展改革研究和实践。2014年,立项省级项目17项。

2、实施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科研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本科班实施导师制,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涵盖生活、学习、科研三个方面,贯穿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聘请认真负责、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主要负责学生日常生活、思想品质的教育工作;聘请治学严谨、教学科研成绩突出的教师担任课程学习导师,负责指导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聘请具有丰富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学生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毕业实习等指导工作。我校自2014年开始实施本科层次教育,目前本科班导师制正在执行过程中。

3、人才培养方案特点

人才培养方案严格按照学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复合型人才”的定位,构建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工科类专业集中

性实践教学环节原则上不少于30周,文科类原则上不少于25周;学校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为工科类≧25%、文科类≧20%,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占毕业总学分的比例都在20%以上。科学技术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公共选修课程需修满10学分;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实践能力、职业综合能力、创新创业类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活动需修满12学分。

四、质量监控与保障

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主线,完善质量标准、健全体制与机制、加强过程监控。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有力、规范、高效,确保了本科教学质量。学校政策导向凸显教学的中心地位。在制定各项政策措施时,充分考虑教学工作的需要,确保本科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地位。在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经费安排等方面坚持优先确保本科教育;在校内津贴分配、岗位人事聘任等方面坚持重点向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倾斜;在教师业务考核、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以及评优评奖中,将教学成果与科研成果同等对待,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和改革的积极性。

(一)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为办学的生命线,教学工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规定:校、院的党政“一把手”是本科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副院长是教学质量的直接责任人。

第一,校党委、董事会、校务会高度重视。学校党委会、董事会和校务会定期联合专题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对涉及本科教学工作条件的改善、教学资源的配置、骨干教师的引进、本科专业的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激励机制的完善、教学奖惩制度的建立等事项及时研究解决,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第二,学校坚持校领导联系院(部)制度、教育教学督察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开展教学检查,通过课堂听课、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了解情况、倾听师生对教学工作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三,坚持每周一次教学工作例会制度。与会人员除各院部教学院长、实训教学院长外,还有学工、人事、督导、图书馆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会上总结通报每周的本科教学工作、教学改革与建设、教学热点等情况,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目标与重点,落实教学工作的各项部署。

第四,实施校领导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担任本科班导师,进行个性化培养制

度。学校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深入班级听课和参加班级活动,直接了解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董事会定期组织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开展座谈会,了解教学一线情况,解决问题,重点保障本科教学所需的经费。

(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

第一,建立健全质量保障机制。成立正处级学校督导委员会,完善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强化了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了院级教学管理队伍、督导委员会力量。建立和完善对二级学院(部)教学工作评估、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学生学习质量评估等工作体系。通过各教学部门教学工作考核排位、教学质量一票否决、教学事故认定处理等一系列措施,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常态化、机制长效化。

第二,确保教学日常管理与监控有序运行。学校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过程检查与目标考核、专家评估与督导团督导、学校评估与学院自评相结合,围绕人才培养过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和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第三,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修订了听评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教学检查制度等,强化教学质量保障监督、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途径的多样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队伍建设

学校引入竞争与激励机制,表彰无私奉献、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通过榜样的激励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和管理干部自觉按照工作标准规范自身行为,提高质量意识,主动投入到本科教学中。如坚持每年评选“我最喜爱的教师”和 “我最喜爱的辅导员”,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教学竞赛等,对获奖者给予表彰和奖励。2014年,学校开展了第一届“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共评选出马凌等24名“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通过院部推荐、学生征文或提名、微信和短信等多种形式进行。活动全过程通过学校专题网站进行宣传报道,教务处和校督导委员全程监督,并对推荐对象进行随机听课考察。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学科竞赛获奖

学校逐步建立了以国家项目、省级项目为引领,校级项目为基础的创新创业项目

体系。学校出台了《湖南信息学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制度层面和经费保障方面保证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活动的开展。按照湖南区域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建立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基地(现代置业集团)、经管类专业仿真综合实训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2014级电子商务本科1班在全国军事理论课作品大赛一等奖。

(二)学生学习满意度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反馈,通过座谈、问卷调查、教学信息员反馈等各种途径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2014年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如下: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统计表(学年)

项目 覆盖比例(%)

优秀

(90 分及以上)

良好

(89-75 分)

中等

(74-60 分)

(60 分以下)

学生评教 100% 93.78% 6.01% 0.21% 0 同行评教 90.00% 52.75% 35% 12.25% 0 专家评教 100% 20.23% 74.57% 5.20% 0 (三)学生学风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通过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管理等多种举措促进学风建设。制订辅导员准入、考核、培养、发展和退出机制,把学风建设的相关指标,纳入到辅导员工作考核和评奖、评优的核心内容;深入推进“三进”工作,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教育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组织、实施与指导作用。选配师德好、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加强制度建设,严抓考试纪律,修订了《湖南信息学院奖助学金评审与管理实施细则》、《湖南信息学院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等制度。加强立志教育和专业教育,树立报国理想,培养专业情感,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组织新生进行早、晚自习等;组织学风督察队,开展学风督查,做到每日抽查、每周汇总、每月通报,严抓课堂纪律和课堂考勤管理。

六、教学工作特色

(一)注重实践教学

学校作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自身的实践教学模式,即四层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实践分为基础实验(实训)、专业实验

(实训)、综合实验(实训)、顶岗实习四个相互衔接又逐步递进的层次。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力本位型教学模式,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教学资料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将应用技术教育渗透于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课程内容方面,在原有实践课程基础上,增加了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现代企业战略推演实训等综合实训课程,增强了实践课程的综合性、实战性,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一步融合,同时创新了教学管理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具有前瞻性、富有时代感的科学的课程体系.

教学方式方面,除了以往的多媒体教学、交互式作业教学、案例讨论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实地调查,还新添了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网络教学平台。

完善考核体系,出台了《课内实验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实训周考核及补训管理办法》,《课内实验实训考核管理办法》。

完善了纲领性的文件《实践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过程性的资料如《实施计划表》、《情况总结报告表》、《教学质量反馈表》。同时为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计划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原有实践教学资料的基础上,推出了《实验项目卡》制度,形成以实验项目管理为核心的规范化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从而合理分配使用实验经费,充分发挥实验室建设的投资效益,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面向 21世纪的合格人才创造了条件。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建设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学校为全面推行实践教学,已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了120余间实验(训)室、工作室、研究所等。

(2)建立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基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金蝶软件公司、广东汉可、长沙克瑞迪、丰汇银佳、仁创会展公司、明城国际大酒店、中国国际旅行社湖南分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实训实习基地。

(3)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孵化中心。2013年,建立了经管类跨专业综合平台暨创新创业教育孵化基地,为经管类学生开设《企业仿真综合实训》、《现代企业战略推演》、《大学生创业教育》、《ERP企业经营管理》等课程,并将这些课程的教学与学校开展的一年一度专业技能大赛有机结合,学生带着项目进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

依托实践教学平台,鼓励各学科专业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遵循教学规律大胆尝试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在这一政策下,学校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当前改革形势蔚然成风。

一是参与式、互动式、情景式、讨论式和案例式教学得到不断推广。二是在实训、实习等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中,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实施形式和手段。自2009年,学校创设“实训周”教学,即从教学周次中根据教学需要集中安排一周作为实训周。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自身特色,精心设计与安排实践教学周的各项活动,如商学院开展“乐淘节”,举办营销实战活动;人文艺术学院采取了校内技能大赛形式组织实训周教学,同时组织学生前往中国国际旅行社湖南分公司进行导游带团服务实训,赴长沙橘子洲头国家五A级景区进行定点对客讲解服务,赴长沙靖港古镇进行外景拍摄实训。

(二)精心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

“电子信息类”、“经管类”专业为学校两大主体专业大类,为推动学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学校建立了电子信息类的“现代置业集团”创新创业基地和经管类的企业管理仿真综合实训暨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现代置业集团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产品研发、项目孵化功能为一体,支持电信产业相关项目的孵化,包括产品研发、公司组建、公司运作等。在基地中进行产品研发,可以利用基地来的设施和设备,可以集合学校、合作企业的资源,可以组建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为一体的研发团队。学生可以在基地内进行真实项目的运作,学生(学生团队),创建公司,并自主运营公司。项目可以在基地进行办公,学校提供与企业运作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孵化中心集创新创业教学和真实的项目孵化功能为一体。一方面,在孵化中心进行创业模拟的实训。此类实训主要是在学生开展正式的创业孵化工作之前进行,让学生体验创业的整个过程,学会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处理大量棘手的难题,在这个过程中逐步锻炼自身的创业意思、创业技能、创业素质等。另一方面,创业孵化中心支持真实项目的孵化。大学生可以在该场地内进行真实项目的运作,学生(学生团队),创建公司,并自主运营公司。项目可以在该场地进行办公,学校提供与企业运作相关的咨询服务等。

七、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教研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根据对我校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统计,我校教研科研相对于同类院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学校所承担的国家、省市的纵向课题较少;承担的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服务等的横向项目也不乐观。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我校为新升格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这一块的基础比较薄弱,教师的教研科研意识比较淡薄。

2、应用技术型本科的教育教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学校教师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模式等并未形成比较明确的认知,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或者停留在高职教育的理念层面,或者简单借鉴普通本科院校的理念。这种现状对于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

(二)努力方向和改革措施

1、成立“教师发展中心”

进一步健全教师培养发展的组织机制。一是制度上确保教师经过“教师发展中心”培训是其走上讲台主讲的“门槛”;二是借助于这一平台,使学校教师间分享教学经验,进一步使得青年教师熟悉教学程序、提升教学能力,使其主动加深对课堂教学理解,加深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感悟,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评,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档案,研究教学规律,定期举行提升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讲座、研讨会、沙龙、教学观摩和教学比赛等,为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2、出台课堂教学效果奖处暂行办法

为了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学校《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办学水平的决定》,经校务会研究,决定出台《湖南信息学院课堂教学效果奖处暂行办法》。对课堂教学效果好的“A等课”教师给予奖励,对教学效果差的“C等课”教师进行一定的处罚,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大对于教研科研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教师教研科研工作宣传的力度,逐步让教师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学校制订的教研科研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政策保障到位、经费支持到位。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6-2017学年

中国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中国农业大学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质量30条”)以及《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类型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办学层次:基本教育形式为全日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育国际化。面向国际竞争,服务农业现代化,服务农村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建设。根据上述定位,本科教育的发展思路是:控制教育规模,注重提高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富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行业领军人才。 1、本科专业设置。本学年未新增本科专业,本科专业规模与上学年相同,仍为65个专业,分布在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七个门类的40个专业类。 2、本科招生情况。2016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录取普通本科学生2909名,河北、江西、国际学院计划安排在提前批,其他全部在各省本科第一批次录取。其中录取理科生2526人、文科生383人;男生1205

人,女生1704人;共产党员5人,共青团员2798人;城镇考生2170人,农村考生739人;汉族2613人,其他民族296人;英语考生2881,其他语种4人(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高考不应是外语24人)。 生源质量继续提高。录取第一志愿考生为2889人,第一志愿率为99.31%。专业志愿满足率达到92.68%,其中第一专业志愿满足率为48.40%。除部分专业特殊类考生外,理工类在26个省市区录取最低分超过当地一本线的分值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98.56分,比2015年提高了12.26分,实现了从2008年以来的九连增。文史类普通新生的投档成绩比当地一本线平均高出66.15分,比2015年提高了7.16分,为近年来最高。 在校生规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总数为19341人,其中本科生11395人(占58.9%)、硕士生4478人(占23.1%)、博士生3183人(占16.5%)、港澳台和外国留学生285人(占1.5%)。学生总数与上年基本持平。 11395名本科生(女生6765)分布在58个专业和2个试验班中,平均每个专业190人,平均每年级每专业47.5人。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师资队伍与授课情况 整体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现有专任教师1624名,其中女教师707名(占教师总数的(43.5%)。专任教师中有教授572人(占35%)、副教授827人(占51%),中级及以下228人(占14%)。专任教师中有博士学位者1237人(占76%),有硕士学位者271人(占16.7%)。生师比为15.0:1(硕士生按1.5计,博士生按2.0计)。教师队伍总体数量充足、层次高、结构合理,能够满足培养各类本科生、研究生的需要,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42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6人,“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4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0人。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 学科专业之间很不平衡、差异明显。各专业平均教师数27人;教师人数最

北京联合大学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2013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学校普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的总目标落实学校第四届党代会确立的“学术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战略和今后五年学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深化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强化“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为本科生培养目标,即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各本科专业可在此基础上根据专业办学定位和特色,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服务面向是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为国家特别是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设置情况。目前,学校共有本科专业66个,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医、管、艺等10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1个专业获批国家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专业获批北京市级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及首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整合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初步形成了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应用性特色初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2013年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建设坚持“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和“分类指导,分层培养,因材施教,突出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实施“教学品质提升计划”为抓手,构建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学校定位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传统工科类专业逐步调整为与都市型工业、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等相适应的轻型化专业,大力发展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的专业,以适应北京地区产业(行业)布局调整需要。2013年,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有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旅游管理、金融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通信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历史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殊教育。有11个学院共计12个专业被选为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其中旅游管理、历史学和金融学3个专业评选为北京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历史学专业还被评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北京联合大学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一览表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

关于做好2017-2018学年度二级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的 通知 各二级学院: 为配合《2018年惠州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工作、一年一度的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采集工作和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了更好地显示各二级学院本科教学状态,充分反映各学院、专业自身的优势特色,展现教学的新理念、新措施、新成果。惠州学院继续实施二级学院教学质量年报制度,各二级学院要在充分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突出教学改革亮点、成就和经验,准确把握存在的问题,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现就做好2017-2018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工作通知如下: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及学科门类情况,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二级学院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设备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

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 (四)专业培养能力(分专业撰写)。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包括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此项将合并到学校质量年报内对全社会公开) (五)质量保障体系:阐述二级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二级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测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六)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 (七)特色发展:总结二级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八)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二、本科教学质量年报编制要求 (一)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内容要详略得当、图文并茂、报告中要用图表形式体现相应的支撑数据(见附件)。 (二)统计数据时间为2017年9月1日—2018年8月31日,不能以年度统计的数据以时点为准。

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五年十月

目录 引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2)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3、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 (2)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3) 1、学校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3) 2、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5) 3、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5) 4、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6) 5、教学行政用房及设备情况 (6) 6、图书信息资源及应用情况 (6)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7) 1、培养方案特点 (7) 2、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 (8) 3、教材建设 (8) 4、实践教学 (9) 5、毕业论文(设计) (9)

6、教学改革 (9) 7、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1) 四、质量保障体系 (12) 1、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 (12) 2、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证与评估体系 (12) 3、教学质量保障的政策和措施 (12) 4、日常教学监控及运行情况 (13) 5、开展专业评估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情况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14) 1、学生学习满意度 (14) 2、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情况 (15) 3、应届本科生就业情况 (15) 4、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16) 六、特色发展—秉承哈军工“三严”传统,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坚持工学并举,校企协同实施卓越计划,积极探索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17) 附件1:2014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一览表 (20) 附件2:学校基础数据表 (21)

引言 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全建制及其他各系(部)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2年,成为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首批“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02年,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07年,由国防科工委、教育部、黑龙江省政府、海军四方共建;201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行列。学校现隶属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基础设施完备,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现设有20个学院以及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其中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电工电子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代舰船与深海工程”跻身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行列,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 2014年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在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过程中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其中1项为参与)。1名教师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无处不在的物理现象》、《探海利器——声呐》2门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4种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舰船动力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获得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专项经费800万元。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2014年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专业发展概况(包括专业发展历程、专业办学的经费投入、图书资料、实验室等基本教学条件、在校学生数、生师比、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学生转入和转出人数)。 电气信息工程系其前身是建于1978年10月的原上海师范学院分院的物理系,1992年改名为电子工程系。设有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电气技术教育、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至1994年10月与上师大并校时,有专任教师28名,其中副教授 5名,讲师及实验师20名,助理实验师及助教3名。设有电子、电工、电气自 动化、计算机、物理五个教研室和相应的实验室。1999年1月成立机械与电子 工程学院时,把应用电子技术和电气技术二个专业分别提升为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2000年又建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至2000年9月设有电子应用技术教育、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电气技术教育、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和电子、电气、制冷三个专科专业,2002年 下半年之后,由于学校要求: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三个本科专业相继被并入数理信息学院。2010年月学院为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更优化配置,把电子工程系和电气工程系二个系又合并为电气信息工程系。电气信息系设有三个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14年本专业在校学生300人,生师比为20.6。第一志愿录取率为100%,新生报到率为97.78%,有3名学生转入本专业,转出人数为0。 2、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包括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结构、理论课、实践课、选修课的学时学分分配)。 (1)专业定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面向信息技术产业的宽口径专业。作为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主干专业,主要研究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维护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学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以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主要目标,使专业

20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xx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及《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紧紧围绕学校教学工作中心和重点,在学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狠抓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质量工程和教研教改工作,进一步提高我院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使我院朝着“努力把北碚校区建设成为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综合实力居西部地区同类学院前列的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和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的方向蓬勃发展。 一、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本科专业发展态势良好 重庆师范大学北碚校区(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一直以来都将本科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中心,将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和富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小学教育教师及应用技术人才作为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适当增加本科招生专业和扩大范围,xx年新增本科专业方向三个,招生范围扩大至11个省市,学生生源质量良好,报到率均在96%以上。 目前北碚校区两个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应用技术学院)共有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12个专业方向,分别是师范类的小学教育(语

文、数学、英语)专业、小学教育(应用技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专业、音乐学(小学教育)专业、艺术教育(书法、小学美术)专业和非师范类的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达1621人,占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总人数的77.49%。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推进北碚校区可持续发展 1、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按照学校“人才强校”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学院采取“培养骨干、吸纳尖子、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的工作方针,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旨在造就一支适应教学研究型定位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 xx年学院继续全面实施和推进在职培养与积极引进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继续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学位,提高在职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水平,目前有6名教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专项经费投入,选派5名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近50人次参加全国各类学术研讨会,从整体上提升在职教师的学术层次。另一方面继续加大力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实施办法 (2009年10月修订)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根据《关于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若干意见》(浙大发教〔2006〕46号)文件精神和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特修订本办法。 一、评价目的 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促教,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本科课程教学质量,同时为学校教学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二、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包括所有全日制本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不包括实习和毕业环节。 评价对象包括“教师”和“课程”,即某课程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的教学质量,即“人·课”。 三、评价指标 理论课、实验课、体育课和双语课分别制订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四、评价人员及权重 1.评价人员 参加本科课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价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同行及管理人员,包括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

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 2.权重 原则上,学生评价权重占70%,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权重占30%(院系主管教学领导、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各占10%)。 五、评价方式和流程 学生评价和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均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系统首先剔除每一个评价对象即“人·课”的最高5%和最低5%学生评价分,再与同行及管理人员评价分汇总,经过加权统计,得出综合评价分,并将综合评价分按类别由高到低排序。 评价工作流程见附件3。 六、评价结果及等级评定 1. 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按同类可比的原则分类排序,并按一定比例确定评价等级。 2.全校课程按以下类别统计评价结果。 (1)通识课程:思政类、军事理论类、公共体育类、外语类、计算机类、历史与文化类、文学与艺术类、沟通与领导类、科学与研究类、经济与社会类、技术与设计类、新生研讨课等。 (2)大类课程:数学类、物理类、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设计及艺术类、经管类和文史哲类等。 (3)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人文社科类、理工农医类等。 (4)专业课程:按同一学院或学系分别统计评价结果。 (5)双语课程:文科类、理科类和工科类等。 每门课程只能归入其中一类,并在此类中按综合评价分由高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中医药大学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度) 2012年,我校积极应对医疗卫生制度和高等医学教育变革,在本专科教学工作中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涵建设,取得了许多新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2012年,我校对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将原来的制药工程专业(工学)调整为中药制药专业(理学),同时申报了药学专业(理学),目前本科教育共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药制药、药学、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工商管理(医药企业)、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10个本科专业,较上一年度增加了1个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管理学6大学科门类。2012年,我校全日制本科生共5634人(含大陆学生4642人、台港澳学生262、留学生730人),全日制在校生共计9279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7%,较上一年度下降了1.49%。 2012年,我校在全国31个省市招生,实际录取1100人。其中:男生337人,占31%,女生763人,占69%;预备党员2人,共青团员1067人,群众31人;汉族977人,少数民族123人,其中政策

性招收少数民族学生43人。我校今年本科录取生源质量在往年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我校在全国26个省市本科全部为一志愿一次性投档录取;二是24个省市最低录取线均高于2011年,平均高出一本线34分,各省市平均分高出一本线59分。呈现整体上升水平;三是医学类各专业、制药工程(生物制药)达到专业志愿匹配率100%,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均为第一专业志愿录取;四是本科新生中男生所占比例相比2011年上升6%:岐黄国医实验班男生26人,占42%,比2011年增加25.33%;五是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基本素质优秀,16个省市岐黄国医实验班学生得分率高于80%。卓越医师培养计划各省市录取平均分数平均高出一本线79分,相比于2011年平均上升了9分;六是自主招生报名生源省份为历年最高水平,达到28个。 我校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862人,截止2013年8月31日教育部就业率统计时点,落实去向818人,去向落实率(初次就业率)达到94.90%,其中升学287人,占33.29%;出国47人,占5.45%;就业 484人,占56.15%;未就业44人,占5.10%。我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期招聘我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就业服务及社会需求调查》。其中问及贵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分为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级评分,用人单位选择满意的比例占80%;选择一般和很满意的比例各占10%。 二、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和保障的发展思路和改革举措

五邑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3年)

二〇一四年三月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3年

目录 前言 (1) 一、学校基本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4)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4) (二)专业结构 (4) (三)课程结构 (7) (四)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8) (五)学业要求 (9) (六)奖学金、帮困助学金 (9) (七)本科生生源及其质量情况 (9)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11)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 (11) (二)生师比 (13) (三)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13) (四)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教学情况 (14) (五)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4) (六)教学行政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15) (七)国际交流 (15)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17) (一)专业建设 (17) (二)课程建设 (19) (三)教学改革 (21) (四)实践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3) 五、质量保障 (26) (一)学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26)

(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8) (三)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 (30) 六、学生学习效果 (3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32) (二)就业率总体情况 (33) (三)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5) (四)毕业生成就 (35) 七、特色发展 (35) 八、挑战与对策 (36)

前言 2012-2013学年度,学校坚持“根植侨乡,服务社会,内外合力,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自身特点,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工作。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旅游管理、社会工作专业,专业总数达到41个。推进专业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各类教师,聘请了一批企业行业高水平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数量不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成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通过学校与企业行业协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大纲,引进行业企业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突出的案例,更新教学内容,实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和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机械-电子类、纺织-化工-环境类、土木-交通类以及经济-管理类等优势专业群。成立教学评估中心,加强教学监控,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成立学生学业指导中心,提升学生学业服务水平。2013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54%,培养了一批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二〇一三年六月

目录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1 二、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3 三、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6 四、学院质量保障体系10 五、学生学习效果12 六、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15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综合性“985工程”大学中唯一的一所综合性管理学院。根据兰州大学本科生教育为“精英教育”的战略定位和重点培养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兰州大学管理学院立足于“一切为了师生的成长成才”的崇高使命,确立了为国家特别是西部地区培养管理精英、管理学术精英和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2.本科专业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有管理学基础理论班、会计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行政管理专业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校本科生共950人。本科生生源具有扎实的数学和英语基础,生源质量位列全校文科类专业生源前列。为了满足国际会计化人才需求,2013年3月由教务处组织经校内外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专家论证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学院有实力开设会计学专业ACCA方向班,学校决定从2013年起从入校新生中选拔40名本科生。 (1)甘肃省管理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具有领导才能和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学学术精英。毕业生主要到国内外著名高校继续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 (2)行政管理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行政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行政管理技能,能够从事行政管理理论研究和实际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攻读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9年,全国第一批31名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从兰州大学毕业。行政管理专业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3)工商管理类(含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3个专业) 培养具有扎实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应用能力强的各类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毕业生主要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能够促进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管理,是我校“创牌子、亮风采”的重点工作。从今年三月份学校发布审核评估工作进程表以来,在前期整改的基础上,理学院全体师生积极响应,按照指令时间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 统一思想,深化师生评估工作认识 理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学校各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理学院教学工作评建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和任务分工,教学副院长负责实施,教务办、学工办联动,全力以赴开展审核评估准备工作。通过党委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支部会议、全院大会、教学基层组织活动、学生党员会议、学生干部会议、学生班会、班主任会议等形式,安排与落实审核评估相关工作。要求每一位师生都充分准备,以良好的风貌接受专家的考察。 一是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审核评估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严谨治学,从严执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有大量公共课的基础学院,要求各位教师积极参与、配合和协助所服务的学院做好迎评准备工作,提前做好参加专家组织的座谈会、访谈、听课、考察等的准备,在各环节以最好的姿态展示风采。二是组织学生学习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相关知识,增强学校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要积极配合专家进校听课、座谈、参观等考察工作,礼貌、认真、积极的回答专家的各种提问。评估期间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守课堂纪律,同时表现良好的品行修养,举止文明,形象得体,展现优良的校风学风。全体师生正在共同努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迎评工作中去。 问题导向,确保教学工作秩序井然 围绕学校2017年底发布的整改清单,除了专家对理学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学院还收集了其他学院和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对存在的类似问题以点触面, 梳理可能的问题清单,提出整改路径,主要从教师、系部、学院三个层面展开。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附件1 2019年系部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主要内容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应围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要素,既要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共性,又要充分反映系部自身的优势特长,展现系部本科教学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字数不超过5千字,时间范围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包括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本科专业设置情况,全日制在校生自然数(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自然数及所占比例(本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本科生源质量情况等。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描述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情况、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教学经费投入情况,教学用房、图书、设备、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等。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揭示教学过程各主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包括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特别是培养方案特点、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实践教学、毕业论文(设计)、国际化培养以及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四、质量保障体系 阐述系部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激励措施,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规范教学行为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情况等。 五、学生学习效果 呈现学生学习满意度、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成就等。(需提供典型案例) 六、特色发展 总结系部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需提供典型案例) 七、挑战与对策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doc

本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03年度) 二○○四年一月

北京工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年度分析报告 (2003年度) 北京工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相结合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占地1200多亩。有16个学院,34个本科专业,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5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与北京市共建重点实验室,11个北京市高新技术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有1个国家产学激光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数字社区工程中心。有10个本科教学基地。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有两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111人,教授196人,副教授40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865人。 2003年,是我校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加强本科教育教学建设的一年。全校上下高度重视评估与建设工作,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2003年11月17日-21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进行了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考察,这对我校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分六部分:一是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二是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三是强化实践教学,构建本科实践教学平台;四是加强学风建设;五是教学质量分析;六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办学思路确保教学中心地位 我校的定位是:“立足北京、融入北京、辐射全国、面向世界”,到2008年,把我校建设成重点学科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质量、科学技术水平及综合办学实力位居全国同类大学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结合北京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三个为主”(人才培养以本科为主,学科专业以工科为主,人才类型以应用型为主)的办学思路。坚持“两个优先”,抓住“一根主线”,用“两个轮子”走路,确保“一个中心”。也即:坚持教学优先、育人优先;抓住人才培养这根主线;科研与教学并重,以科研促教学;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学校实行领导联系基层单位制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实行干部听

【VIP专享】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突破瓶颈,提升内涵,多措并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2011年是学校“十二五”规划起步之年,也是国家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第一年。学校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顶层设计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本科教学工程”实施计划、本科人才培养新方案为切入点,突破改革瓶颈,强化内涵建设,创新培养模式,较好地完成了本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开创了“十二五”开局之年本科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一.谋篇布局“十二五”发展蓝图, 凝聚培养质量提升新思路 科学制定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规划,系统部署改革发展战略任务。深入分析、认真研究了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形势、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规划和系统研究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创新,完善机制,改善学风,提高质量”十六字工作方针,确立了本科人才培养战略发展目标和定位,梳理了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提出了五个方面的保障举措。 顶层设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本科教学工程”。确立了建设目标,部署了五个方面教学改革与建设任务,从观念更新、组织保障、政策机制、资金投入四个方面明确了具体管理措施,制定了7个配套文件。通过召开2011年“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再次开展全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基本认识,凝聚了“要将全校各方面资源优势转化并服务于人才培养”基本发展思路,明确了任务。 修订完善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着力突破本科教学质量提升瓶颈。组织调研十余所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工作,形成了《调研总报告》,提出了“理念观念创新、制度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培养模式创新”四项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具体建议,下达了《201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修订的指导性意见》。新培养方案重点实现三个突破:一是引导学生构建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的学习模式,学分压缩到155-165;二是优化通识教育与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结构,改革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内涵,在教学全过程中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二. 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改革试点,着力突破创新人才培养瓶颈 协同创新,探索模式,校企联合造就卓越工程人才。以“卓越计划”为载体,深化“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教育体制改革项目试点。与12家大型企业协同创新,探索了新型“3+1+2”学业与职业全程联合培养的模式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政策机制,健全8项管理制度,切实保障联合培养有效实施;校企共同参与,建设了

[精编]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长沙学院年本科教学 质量报告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2年) 长沙学院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学校概况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3 (一)目标定位3 (二)本科专业设置3 (三)在校学生情况5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5 二、师资与办学条件6 (一)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6 (二)本科生主讲教师6 (三)教学经费投入7 (四)教学用房及使用7 (五)实验实训条件7 (六)图书及信息资源8 三、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8 (一)专业建设9 (三)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11 (四)教学研究与改革12 (五)实践教学13 四、质量保障体系17 (一)领导重视,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17

(二)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教学运行有序18 五、学生学习效果22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22 (二)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与学位授予情况22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22 (四)就业情况23 (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23 (六)毕业生成就23 (七)学生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情况24 (八)学科竞赛情况24 六、特色发展25 七、问题与对策28 (一)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28 (二)进一步加大课程建设力度28 (三)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培养培训29 (四)进一步加强教学行政用房建设力度30

学校概况 长沙学院位于我国中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长沙市。学校的前身是原长沙大学和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长沙大学创办于1983年,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于1978年。1996年4月,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长沙职业技术师范专科学校成建制并入长沙大学。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本并更名为“长沙学院”。学校实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339人。 办学条件校园占地面积132.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9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350.34万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8万册。校园湖光山色,风景秀美,为“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9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87人,副高职称教师20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2人,硕士学位教师426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优秀教师3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青年教师教学能手8人,湖南省教学奉献奖2人。 专业设置设有16个教学系(院、部),32个本科专业,基本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工学为主体,文学、管理学为两翼,理、工、文、管、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XX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模板】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7-2018学年)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学校概况 **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地处江西省**市,是财经院校,举办者为地市教育部门,于2001年开办本科。学院有本科专业17个,其中1个为新办专业。招生批次为第二批次招生A,第二批次招生B,第三批次招生A。 学校全日制在校生8,561人,折合在校生8,561人。全校教职工594人,其中专任教师460人。学校共有2个校区,其中1个为本地校区。 学校有党政单位17个,教学科研单位8个。 在各地校友会数量2个。 与学校签署协议联合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生产服务等活动的机构102个,行业机构和企业98个,地方政府4个。 ※以上数据来源:1-1学校概况,表1-2校区地址,表1-5-1专业基本情况,表1-6-1教职工基本信息,表1-8-2 科研基地,表3-1-1高层次人才,表4-1-1学科建设,表6-1学生数量基本情况 【注】:1.折合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1.5+全日制博士生数×2+留学生数×3+预科生数+进修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夜大(业余)学生数×0.3+函授生数×0.1(不含自考生)。 2.全日制在校生数=普通本、专科(高职)生数+全日制硕士生数+全日制博士生数+留学生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进修生数。

本报告的撰写是根据国教督办[2016]75号文件中关于普通高校编制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现有数据资料是基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统计的时间也与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数据采集时间要求一致。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一)人才培养目标 (3)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3) (三)在校生规模 (3)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7) (一)师资队伍 (7)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11)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1) 1.教学用房 (11)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12)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12) 4.信息资源 (1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3) (一)专业建设 (13) (二)课程建设 (14) (三)教材建设 (14) (四)实践教学 (15) 1.实验教学 (15)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15)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15) (五)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教学改革 (16) 四、质量保障体系 (17) (一)校领导情况 (17) (二)教学管理与服务 (17) (三)学生管理与服务 (17) (四)质量监控 (17) 五、学生学习效果 (19) (一)毕业情况 (19) (二)就业情况 (19) (三)转专业与辅修(双学位)情况 (19) 六、特色发展 (19)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 (一)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0) (二)继续推进并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20) (三)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21) 附件 (2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22)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9年是**师范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五次教学工作大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实施本科教学工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年。学校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任务,创新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规范教学管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质量工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1.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坚持“大学以育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科兴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弘校”的发展战略,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强化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科研促进教学、舆论支持教学的良好局面,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落实,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学校类型定位:教学型地方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大力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科结构定位:充分发挥我校师范类学科专业之长,构建应用型学科专业群。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面向广西,辐射全国。 2.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现有招生专业45个,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农学、艺术学等10大学科门类。 3.各类全日制在校生情况 目前,学校共有在校生15415人,其中本科生13674人,专科生1741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 4.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学校实施“阳光工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生源质量不断提高。2019年,我校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共录取本科生3602人。在广西,理科录取最高分为522,最低分为439;文科录取最高分为520,最低分为453,;艺术类科录取最高分为267,最低分为197;体育类录取最高分为411,最低分为28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