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演讲

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演讲

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演讲
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演讲

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演讲

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演讲

梁剑兵辽宁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法学副教授内容摘要:“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事件”虽然尚未结束,但却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法制理论资源。在价值多元的社会里,基本的政治和法律伦理规则必须同时合乎理性的正面和侧面,也必须具有合法性。在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之间,必须建立双向互动的价值追求整合平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国家应该以客观理性和法律筛选伦理,而不是以伦理决定客观理性和法律;用法律来建设和引导伦理,而不是用伦理来实施法律和改变秩序!关键词;国家意志,人民意志,伦理,法律,价值追求与整合随着董建华先生宣布香港基本法第23条立法草案“二读押后”,发生在香港的“对基本法23条立法”事件就暂时告一个段落了。这样一个法案,在将来会不会得到港人的认可并且在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笔者无法预测,也无意进行预测。笔者只是觉得,对这样一个也许对中国未来法制现代化会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件,法伦理学不可以轻易的放过。我们必须从其中总结出一些有益于国家未来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理念和新思维,以便于大家先认可然而后认同之,为今后中国的立法提供出一些新的立法原则和初始规则,进而对国家

和对人民均产生双重的教导意义,乃是法伦理学不可推卸的义务。笔者冒昧作如下归纳,企为引玉之砖。首先:己欲,勿施于人。

传统的儒家伦理观念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

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能强迫他人喜欢。这种伦理规则得以成

立的的大前提是:凡是自己喜欢的,他人也喜欢;凡是自己不喜

欢的,他人也不喜欢。用价值哲学的话来说,在价值评价标准相

同的主体之间,该伦理规则是合乎理性的,因而也是合法的。但是,这规则如果实施于价值评价标准不相同的主体之间,则是不

合乎理性的,因而也是不合法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喜欢吃狗肉

的人,是不应该认为所有的其他人也和自己一样爱吃狗肉的!所以,在专制社会中所形成的这一伦理规则,是建立在“思想统一”的思想专制主义基础上的,因而不仅仅是片面的,甚至往往成为

国家无视个体和他人价值的最合理解释工具。在现代社会,该规

则虽然因为其合乎理性的基本正面(例如狗肉不仅可食且对健康有益)而仍然具有一定的合法性。但是,如果国家将此规则的附随规则“己欲,则施于人”运用于价值追求不同的其他国家或者本国

国民,就会变成一种非法的伦理侵略。所以,我们应该在价值多

元的现代社会里依照理性的多面性,对这一规则进行改造和补充,使之不仅仅合乎理性的正面,也合乎理性的侧面(例如豢养宠物狗的人在感情上拒绝将狗肉作为食物),进而增加其合法性。通俗的讲:国家喜欢的,民众如果不喜欢,国家就应该坚决的实施“己欲,勿施于人”主义!或者更坚决的建立一个与此规则相适应的

附随规则“己所不欲,则施于己”,这其中的理性根据很简单: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必须接受人民意志为自己的最高

意志,国家不能将国家本身的意志和人民意志完全等同起来,并

且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用国家意志代替人民意志。其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国向来有政治伦理上的民本主义

传统,笔者也坚定不移的相信眼下作为国家化身的政府是民本主

义的坚定信仰者,我们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就不难发现这一伦理传统

的光辉。但是,在中国古代专制社会中,民本主义是建立在“民

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理论基础上的。在古代国家看来,民众是国家的基本要素,但是民众也是愚昧无知的,尤其是

当国家的价值追求和民众的价值追求发生矛盾的时候,民众往往

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破坏者,最后也破坏了民众自己的价值追求。因此,古代国家必须将民众的价值追求统一到国家的价值追

求之下,为实现这一目的,作为国家化身的君王或者政府就应该

以“牧羊人”的身份自居,而民众就是“羊群”。“牧羊人”应

该驱使着“羊群”去寻找甘美丰腴的水草,便是一切古代国家民

本主义者的基本理想。在现代社会,这种建立在国家和人民的价

值追求不一致前提下的民本主义仍然是合乎客观理性的,因而也

具有基本的合法性。比如国家追求国家安全,人民追求社会的自

由稳定。而欲求社会稳定和自由,前提是国家安全的实现。但是,如果我们以此客观理性为根据,进而推导出“人民追求的社会自

由和稳定价值”应该服从“国家追求的国家安全价值”便是错误的。原因也很简单:“国家安全”和“人民自由稳定”相比较,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或者换一句话说:“国家安全”只是工具价值,而“人民自由和稳定”才是终极的目标价值。所以,法伦理学认为,必须对传统的民本主义伦理观念下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进行改造,使其具有以下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理解:(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俗的讲,如果民众喜欢自由和稳定,国家便应该舍弃自己的既定政策,用法律制度的基本程序来满足民众的愿望;如果民众盲目的认为国家的既定政策危害社会的自由和稳定,只顾及眼前自由,却忽视了长远的国家安全对自由的保障作用,国家就应该在理性的原则下设法教育民众,使民众逐步改变其价值追求。(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通俗的讲,民众与政府的关系,如同股东与董事会和总经理的关系。凡是民众追求的,政府必须代表国家顺应民意制定政策并执行之;凡是民众反对的,政府必须代表国家通过民主程序和舆论渠道了解民意,下情必须尽快上达,使国家逐步改变其价值追求,免得政府因不了解民意而盲目制定政策,进而损害政府的权威和管理社会的能力,从而使社会陷于混乱,人民失去自由和稳定。在以上的两个基本理解中,“(一)”表明的是政府对待民众的基本伦理规则;“(二)”表明的是民众对待政府的基本伦理规则,两者具有同等的价值。再次: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虽然在贤明政府的领导下,国家意志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

符合人民意志的,但是仍然难免二者相互冲突的情形发生,这次“香港基本法23条事件”便是这种意志冲突的一个实证。另外,

还有一个国家意志符合人民意志的实证也发生在香港基本法领域内,那便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进行解释”事件。这

两个事件虽然很偶然的都发生在香港基本法的具体条文上,但是

却具有截然不同的事件根源:前次事件错在人民,因为人民在将

自己的意志转化为法律的过程中不严谨,致使基本法第二十二条

第四款和第二十四条第二款第(三)项出现了不应该出现的法律漏洞,没有完整表达人民意志,从而被企图破坏香港社会自由和稳

定的势力所利用,所幸的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广义上的政府)应香港政府的要求及时采取了立法措施,以国家的意志弥补和纠正了

这一漏洞,保证了香港社会的自由和稳定。后一个事件错在国家,在香港经济不景气、失业的人比较多和人民生活困难的背景下,

国家和香港特区政府不合时宜的推出保障国家安全的政治性极强

的《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且有关具体条款的表述容易导致“后非典”时期比较敏感的香港社会的争议。所以国家的

意志便被人民的意志所否定,其原因仍然是价值追求的不一致。

人民追求的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纾解民困,稳定社会,吸引

外资,促进经济发展;而国家则主要追求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制完善,虽然二者的立场都是合乎政治伦理的,但是,政府方面似乎

颠倒了两种价值追求的相互关系。所幸的是,政府方面也很及时

的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才发表

声明宣布:“港府行政会议特别会议决定将《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押后恢复二读,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加强向市民解释修订案内容。” 从而为香港社会的自由和稳定奠定了法律立法程序意

义上的保障可以说,以上两个实证的事件都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历

程中最为珍贵的资源。因为,这两个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

的先例,为我们如何解决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不一致的问题,以

及如何使用平等互动的机制在国家与人民之间整合价值追求问题,建立了一个极其具有法伦理价值的方法和技术平台,那就是“以

法为教,以吏为师”。这虽然是中国古代法家的学说,但是在今

天却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简单的说:(一)、以法为教。“香港基本法23条事件”告诉我们:民众应该、也只

能够以法律的方法(例如依法申请的集会游行和示威、被法律保障的舆论自由等)去说服和教育国家,使国家尤其是国家的化身——政府极其官吏时刻牢记将国家意志隶属在人民意志之下,以人民

的价值追求为国家的价值追求的目的。(二)、以吏为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进行解释事件”告诉我们:国家应该以

从人民当中选拔上来的德才俱备且有政治远见的官吏为教师,去

说服和教育人民不要盲从,而应该按照合乎现代法制伦理的法律

制度和理性表达自己的意志,并且正确、科学和严谨的将人民意

志表述在法律条文中。避免出现类似于纳粹德国和中国的“文化

大革命”那样的以破坏社会自由和稳定为目的的“人民意志”。

在这样的平台被建立并且转化为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以后,

我们这个国家的法制现代化便指日可待了。最后:治大国若烹小鲜。我国先哲老子从其自然主义哲学出发,在政治上极力推崇

“无为而治”,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著名论断。但是,

老子提倡“无为而治”的用意不是要求国家无所事事,而是反对

国家意志的恣意忘为。所以,治理大国(并非“小国寡民”)如同煎炸小鱼儿一样,不可用“国家意志”的铲子去任意的搅动“人

民意志”。所以,国家为政,以不扰民和不多事为原则。在政治

上具有强烈特征的香港基本法第23条在香港的有关立法活动,是

比较容易与香港社会的英国式自由和法制传统发生“过敏反应”

的一件大事,切不可操之过急。社会里的秩序关系,打深处就有

自然练就的一环扣一环的机制,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国

家和政府虽然可以主观地发号施令乃至用暴力强制,但是,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原有的秩序会顽强的抵抗从而造成法

制和社会混乱,反而不利于国家意志的实现。国家应该相信随着

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秩序自身的变化,人民固有的传统和价值追求

都会发生变化,当“安全重于自由”的价值理念被人民接受的时候,有关法案的通过便是自然而然的“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之时。而在这之前,国家应该下大力气做的事情就是:以

客观理性和法律筛选伦理,而不是以伦理决定客观理性和法律;

用法律来建设和引导伦理,而不是用伦理来实施法律和改变秩序!并以此次事件为开端,为今后中国的法制现代化创立一些新的初

始规则和法律实现方法,则国家和人民幸甚!对“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风波”的法伦理学分析

《物理学方法论》

现代物理学基础的思考之一————《物理学方法论》目录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认识论与物理学关系初探 2、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3、科学理论与实验(包括理想实验)的关系 4、科学史与科学关系浅议 5、科学难题与科学发展之间的关系 6、物理学与美学 7、基础科学研究应该提倡宽松的环境 8、基础研究的批判性 9、基础科学研究应该具有勇气 第二章: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与困难 1、现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2、现代物理学难以解释的几个实验 3、现代物理学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4、现代物理学的批判 5、理论物理学发展方向一窥 附录1:名言录

第一章:物理学方法论初探 1.现代物理学的认识论 物理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科学认识宇宙事物的方法论体系,其内容包括:1,逻辑方法;2 ,数学方法;3,哲学方法;4,观察试验方法. (一)还原论 还原:把特殊形式的运动归之于机械运动.(相信自然界的规则是由少数有限规则构成).例如:能量守恒,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运动:两种基本模型,质点的运动,连续介质的运动(波动). 化学----原子论-----机械运动,热学-----分子运动论-----机械运动,声学------机械运动,光学------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机械运动,电 磁学------波动-------以太学说--------机械运动,生命------?------机械运 动. 描述机械运动的理论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即把各种形式的运动还原为牛顿力学可以描述的机械运动. 玻耳兹曼1886年5月29日在皇家科学院的讲演中断 然宣称:“如果你要问我,我们的世纪是钢铁世纪、蒸汽世纪,还是电气世纪,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的世纪是机械自然观的世纪……”美国华裔物理史学家和哲学家曹天元教授在《量子物理史话—上帝掷骰子吗》一书中说,“以往人们喜欢先用经典手段确定理论的大框架,然后再从细节上做量子论的修正,这可以称为“自大而小”的方法.……现在人们开始认识到,也许“自小而大”才是根本的解释宇宙的方法.”基本规律知道了,具体规律是不是就一定能够推出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19世纪有一种极端的意见,就是所谓实证论的观点,奥地利科学家、哲学家马赫认为物理学家只须追求宏观物体之间的规律,去搞清微观的规律似乎没有用处;而且微观是否存在,分子、原子是否存在,他一概采

论物理学基本方法

论物理学基本方法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及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是揭示大自然基本规律的学科之一。其研究的对象大到天体运动,小到微观粒子,最初是从力学运动规律的研究发展起来的,后来又研究了热分子的运动规律、电磁运动、光运动及辐射的规律。到19世纪末,物理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称为经典物理学。20世纪,物理学又经历了一场伟大的革命,量子力学和相对论诞生了,被称为近代物理学。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探讨物质结构和运动规律的进程中,每一次重大发现和突破都引发了新领域的发展,甚至产生了新的分支学科和新的技术学科。物理学有许多分支,力学、热学、光学、声学、电磁学、量子力学和微电子等,它对今天乃至未来的人类生活和科技发展都有很重要和紧密的联系。发射卫星、宇宙奥秘、石油探测、计算机芯片等都离不开物理学的基础作用,当今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两种模式并存、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的。“没有昨日的基础科学就没有今日的技术革命”——李政道在量子力学能带理论制造新材料报告中讲到。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和理论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从新的现象或实验事实中提炼出来上升到理论知识,或从原有原理中推演建立模型,用已知原理对现象作定性的解释,然后进行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得出新的理论。物理学教导人们:自然界是怎样被了解的,怎样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规律服从什么法则;.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所以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很重要,现在人们都开始慢慢用物理学的方法研究与自然科学无关的一些经济、、股票、金融、政治等领域,并取得令人称赞的成就。2000年,美国工程院评选出20项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20项工程包括:电气化、汽车、飞机、自来水系统、微电子、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他们直接或间接的都与物理学有关系,甚至在2005年,联合国命名为该年为国际物理年,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单一学科命名的年份。 物理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解决自然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它的发展和探究,包括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发现、概括都需要物理逻辑思维的建立。物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掌握物理的基本方法,不仅向学生传播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了其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学生个人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下面主要从以四个方面讨论物理的基本方法。 1. 从简单到复杂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多面的特性. 所以在一定的现象中,并不是所有的条件、所有的性质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时,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大大简化, 采取暂时抓住主要、忽略次要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这种抽象的研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从空间横切了从“文化”到“自然”的所有系统,同时横跨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必然同时兼具解释与描述、解释与诠释、诠释与思悟,由此决定了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综合性、注重类比和空间表述。 (一)、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在哲学方法论、数学和系统学方法、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法论指导下,地理学运用、嫁接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同时,地理学结合学科自身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地理学的方法体系。 (1)地理观察、观测、实验测试等方法 观测、观察、实验是依据研究目的,借助于特定仪器装备工具,有计划地提取、采集对象的属性特征、状态过程.借以获取第一手感受性材料的科学方法。现代化的野外观测实验站、钻孔和测年技术的发展、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高精度测试仪器极大地提升了观测范围、速度和精度。地理观察强调静态观察与动态观察相结合、微观观察与宏观观察相结合、、局部观察与整体观察相结合、结构观察与功能观察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一个训练有素的地理学工作者应具备以下基本功底:具备解读地表事物和现象、地理景观的能力;依据研究的目的或问题(图4.3),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揭示性的主题与区域;系统地培养资料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能力;对采样设计、样本、数据及其分析结果的典型性、代表性、揭示性、准确性、局限性与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评判和说明。

(2)地图、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可视化技术 地理学和地图学之间传统上的紧密联系被恰当地赋予了地理学对空间和地方的关注,保证了在多数科学分类中地图学作为地理学子学科的地位。现代地图是一种数字形式的动态多维产品,展示了地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电脑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结合使地图新型符号化、制图自动化和程式化、空间可视化和空问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同时增强了电子地图的大众化特征。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数学模型三者的结合实现了由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在研究方法上的重大转变。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获取、存储、检查、操作、分析和显示与地球有关的空间数据的系统”,在地理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3)资料调查搜集与定性分析方法 采取多种方式搜集各种文献、图件、数据,包括论文成果、研究报告、统计年鉴、政府文件、磁盘数据等。通常采用的方式有:座谈与访谈、民族志方法、调查咨询、问卷调查、网上查询。特茜(Tesch,1990)在《定性研究:分析类型和软工具》一书中总结了社会科学的不同定性研究方法,其中不少在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中也经常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认知人类学、特尔斐法、描述性研究、文献研究、批判主义、民族志、实验心理学、场所研究、焦点群组研究、实证研究、诠释学方法、解释评估、生命历史研究、现象地理学、定性评估、先验论的唯实论、转换研究等。 (4)比较法、分析法与综合分析 比较法是认识差异的主要手段,因此成为地理学的基本方法,这一方法往

最新药学理学学习方法举例

药学理学学习方法举例 药理学是一门上联各基础学科,下联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自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文将向大家推荐几种方法。 一、突破法曾有学者断言,任何知识的核心内容仅占其全部知识的约20%,弄通这20%就相当于熟悉了该知识的大半。这一观点尽管并不完全适用于药理学,但却可以有所借鉴。自考生往往是边工作边学习,时间和精力均有限,考生的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自学与复习,出了一套与教材配套的淘A学习网纲,其中对各章节内容均按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在自考试卷中,三个层次的题目或分数所占比例分别为60%-70%、20%-30%和10%-20%。这一比例实际上也可以作为自考生分配自己学习时间和投入精力的参考指标,每位考生应根据自己的时间、精力及能力合理安排。要求掌握的内容是药理学的骨架与核心,必须学深学透。在对核心内容弄懂记牢的基础上再逐渐将范围扩大到需要熟悉的内容,最后是需要了解的内容。药理学的总论与各论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各有侧重,总论的重点在于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各论的学习有概括和指导意义,容不得含糊混淆;各论则侧重于各类药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对护理专业的自考生而言,某些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也必须掌握。 二、纲挈领法所谓提纲挈领法是以章节条目为线索,将所学内容串联的学习方法。有道是会读书的人可以将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后者是指学习学出门道,能将厚厚的书中内容理出精髓。药理学的学习也是如此。在自学和复习时,可以在通览一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以提纲挈领法重温各章节内容。这种方法尤适用于概念性、系统性较强的内容如总论的学习。以“影响药效的因素”一章为例,先从小标题入手,可了解到影响药效的因素主要由二,即药物方面与机体方面,接着探讨上述两方面各包括那些内容,如药物方面包括剂量剂型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时间与间隔等;机体方面则包括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前者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等,后者如遗传因素及病理状态等。这一方法应用于各论的学习也很有效。如学习“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物”时,由小标题可以了解到该类药物分为正性肌力药物和血管扩张药两大类,而正性肌力药物中又分强心甙和非强心甙类。在作了概括性的了解后,再将重心放在强心甙的作用与临床应用、作用机制以及不良反应上。如此步步深入,可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便于理解与记忆。 三、个击破法总论的内容是学习者最感吃力的,因其概念众多,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吃力。建议自学者在学习伊始就将重要的概念划出来,把它们的意思一一搞懂。以后每次打开书,书上那些概念由于划上了记号而比较醒目,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对强化记忆很有好处。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各论的学习。 四、点“、”面“结合法药理学分总论与各论两大块。表面看来,两大块似乎相互脱节,没有太大联系,但总论内容却渗透到各论中,形成有机的结合。以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例,总论中指出,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等,是指”与用药目的无关,而对人体产生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在各论中,每一类乃至每一种药物都有其不良反应。如β受体阻滞剂具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减慢传导的作用,这些作用如果符合治疗目的,就是治疗作用,而如果不符合用药目的,就成了对用药者不利的不良反应。如此就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物理学研究中十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所学的内容属于经典物理范畴涉及不到模糊物理,所以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技巧性可循,只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找我一定的方法,再加一勤奋作为基石,一定能够在应试中取得好成绩。至于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个部分。 观察的几种方法 1、顺序观察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特征观察法:根据现象的特征进行观察。 3、对比观察法:对前后几次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的观察进行比较。 4、全面观察法:对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观察对象的全貌。 过程的分析方法 1、化解过程层次: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因此,分析物理过程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复杂的问题层次化,把它化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子过程”来研究。 2、探明中间状态:有时阶段的划分并非易事,还必需探明决定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或过程)正确分析物理过程的关键环节。 3、理顺制约关系:有些综合题所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是诸多因素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综合效应”。要正确分析,就要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和分析,从内在联系上把握规律、理顺关系,寻求解决方法。 4、区分变化条件:物理现象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条件变化了,物理过程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在分析问题时,要特别注意区分由于条件变化而引起的物理过程的变化,避免把形同质异的问题混为一谈。 因果分析法 1、分清因果地位: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定义的。如R = U/R 、 E = F/q 等。在这种定义方法中,物理量之间并非都互为比例关系的。但学生在

运用物理公式处理物理习题和问题时,常常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分不清哪些量之间有因果联系,哪些量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2、注意因果对应:任何结果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一定的原因产生一定的结果。因果常是一一对应的,不能混淆。 3、循因导果,执果索因:在物理习题的训练中,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进行因果分析,有利于发展多向性思维。 原型启发法 原型启发就是通过与假设的事物具有相似性的东西,来启发人们解决新问题的途径。能够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原型可来源于生活、生产和实验。如鱼的体型是创造船体的原型。原型启发能否实现取决于头脑中是否存在原型,原型又与头脑中的表象储备有关,增加原型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1、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争取用学到的知识予以初步解释;2、通过课外书、电视、科教电影的观看来得到;3、要重视实验。 概括法 概括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从同类的个别对象中发现它们的共同性,由特定的、较小范围的认识扩展到更普遍性的,较大范围的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概括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高级形式的、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的结果得到的往往是概念,这种概括称为概念概括;另一种是初级形式的、经验的概括,又叫相似特征的概括。相似特征概括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对不同事物进行比较,舍弃它们不相同的特征,而对它们共同的特征加以概括,这是知觉表象阶段的概括,结果往往是感性的,是初级的。要转化为高级形式的概括,必须要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对各种事物和现象作深入的分析、综合,从中抽象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舍弃非本质的属性。 归纳法 归纳方法是经典物理研究及其理论建构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由因导果或执果索因,理解事物和现象的因果联系,为认识物理规律作辅垫。第二透过现象抓本质,将一定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归入某个范畴,并找到支配的规律性。完成这一归纳任务的方法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审慎地考察各种事例,并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及探究因果关

好方法

生物传感器研究 罗英少 陈建良 秦 平 刘洁予 秦志沛 茹 捷 高 剑 罗梦娜 胡稚雅 林益贞 叶小燕 汤子成 刘 煜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99级,广州 510275) 指导老师:蔡沛祥 教授 【摘要】 本课题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1. 研制碳糊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神经递质多巴胺、肾上腺素。对多种天然植物进行了试验,发现一种花卉(龙船花)的催化活性最好。对多巴胺的检测限低达3.17 10-?mol/L ,其他多种水果、蔬菜也有类似的催化活性,可制成碳糊生物电极。2. 研制溶胶-凝胶胺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把乙肝表面抗体包埋于溶胶-凝胶中,然后滴涂在金属电极表面构成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对受检血清中的抗原发生特异性响应,其电极电位变化遵循Nernst 关系。根据电位变化情况可判别受检血清的阴、阳性。3. 找出一种关于溶胶-凝胶-植物组织生物传感器设计新方案,并进行了初步尝试,取得一定经验,但未获得最后成功,有待继续研究。 【关键词】 碳糊生物电极,植物电极,多巴胺,肾上腺素,溶胶-凝胶,免疫传感器。 Studies on Biosensors Luo Yingshao Chen Jianliang Qin Ping Liu Jieyu Qin Zhipei Ru Jie Gao Jian Luo Mengna Hu Zhiya Lin Yizhen Ye Xiaoyan Tang Zicheng Liu Yu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a) Supervisor: Prof. Cai Peixiang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studied biosensor, which is including three parts. 1. Develop Carbonic-paste biosensor is used to determine nerve transfer substances such as dopamine and adrenalin. We have tried on many kinds of plants and found a flower named “Long Chun Hua ”whose catalyze is best ,detection limit reaches 3.17 10-?mol/L. In addition, other kind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resemble the same way and can be made to carbonized biosensors. 2. Develop sol-gel electrochemical immune sensor -Sol-Gel electrochemical immune sensor is used to determine hepatitis external antigen. The facture of this kind of electrode is to embed the hepatitis external antibody in the sol-gel mixture and then gelatinize to the surface of the metal electrode to make the immune sensor. It has a extraordinary response to blood serum, and the change of its electrode potential follows the Nernst law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the potential ,we can judge whether the detected blood serum is masculine or feminine. 3. We plan to develop a brand new project about sol-gel-plant ’s organise biosensor, and now we have made the prelimilary attempt but failed .In spite of this we still gained some useful

三种方法概述

有限差分 有限差分方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是计算机数值模拟最早采用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运用。该方法将求解域划分为差分网格,用有限个网格节点代替连续的求解域。有限差分法以Taylor级数展开等方法,把控制方程中的导数用网格节点上的函数值的差商代替进行离散,从而建立以网格节点上的值为未知数的代数方程组。该方法是一种直接将微分问题变为代数问题的近似数值解法,数学概念直观,表达简单,是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的数值方法。对于有限差分格式,从格式的精度来划分,有一阶格式、二阶格式和高阶格式。从差分的空间形式来考虑,可分为中心格式和逆风格式。考虑时间因子的影响,差分格式还可以分为显格式、隐格式、显隐交替格式等。目前常见的差分格式,主要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组合,不同的组合构成不同的差分格式。差分方法主要适用于有结构网格,网格的步长一般根据实际地形的情况和柯朗稳定条件来决定。构造差分的方法有多种形式,目前主要采用的是泰勒级数展开方法。其基本的差分表达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阶向前差分、一阶向后差分、一阶中心差分和二阶中心差分等,其中前两种格式为一阶计算精度,后两种格式为二阶计算精度。通过对时间和空间这几种不同差分格式的组合,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差分计算格式。 有限元法

有限元方法(Finite Element Method)的基础是变分原理和加权余量法,其基本求解思想是把计算域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一些合适的节点作为求解函数的插值点,将微分方程中的变量改写成由各变量或其导数的节点值与所选用的插值函数组成的线性表达式,借助于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将微分方程离散求解。采用不同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形式,便构成不同的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最早应用于结构力学,后来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慢慢用于流体力学的数值模拟。 在有限元方法中,把计算域离散剖分为有限个互不重叠且相互连接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基函数,用单元基函数的线形组合来逼近单元中的真解,整个计算域上总体的基函数可以看为由每个单元基函数组成的,则整个计算域内的解可以看作是由所有单元上的近似解构成。 常见的有限元计算方法是由变分法和加权余量法发展而来的里兹法和伽辽金法、最小二乘法等。根据所采用的权函数和插值函数的不同,有限元方法也分为多种计算格式。从权函数的选择来说,有配置法、矩量法、最小二乘法和伽辽金法,从计算单元网格的形状来划分,有三角形网格、四边形网格和多边形网格,从插值函数的精度来划分,又分为线性插值函数和高次插值函数等。不同的组合同样构成不同的有限元计算格式。对于权函数,伽辽金(Galekin)法是将权函数取为逼近函数中的基函数;最小二乘法是令权函数等于余量本身,而内积的极小

理学概念

物理学介绍: 学科:理学 门类:物理学类 专业名称:物理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接受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训练,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的初步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修养; 2.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前沿和科学发展的总体趋势; 5.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主干学科:物理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结构和物性、计算物理学入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应用物理学介绍: 学科:理学 门类:物理学类 专业名称:应用物理学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用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只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2.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种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

物理学研究方法汇总

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二、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 =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中学物理课本中, 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 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 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 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压强)测硬币的直径时转换成测刻度尺的长度 测液体压强(我们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 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电流), 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我们无法直接看到磁场), 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我们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 在我们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 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回答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的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例:1、分子运动看不见、摸不着,不好研究,但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中遇到的四个研究实例,其中采取的方法与刚才研究分子运动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利用磁感应线去研究磁场问题 B。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物理学研究方法

选择题专项训练(物理学史、思想方法) 1.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为库仑扭秤.细银丝的下端悬挂一根绝缘棒,棒的 一端是一个带电的金属小球A,另一端有一个不带电的球B,B与A所受的 重力平衡,当把另一个带电的金属球C插入容器并使它靠近A时,A和C 之间的作用力使悬丝扭转,通过悬丝扭转的角度可以比较力的大小,便可 找到力F与距离r和电量q的关系.这一实验中用到了下列哪些方法() ①微小量放大法②极限法③控制变量法④逐差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点电荷来代替实际带电体是采用了理想模型的方法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量放大的方法 C.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的方法 3.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归类和比较,有助于掌握新知识,促进对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下列类比不正确 ...的是() A.电磁波可以与机械波类比,都可以发生干涉现象、衍射现象,传播都需要介质 B.电场力做功可以与重力做功类比,两种力做功都与路径无关 c.点电荷可以与质点类比,都是理想化模型 D.电场线可以与磁感线类比,都是用假想的曲线描绘“场”的客观存在 4.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也归功于他们采用了正确的物理方法,些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卡文迪许用放大法测出了静电力常量 B.伽利略用理想实验证明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5.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开科学实验之先河,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图示是他做了上百次的铜球沿斜面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关于该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 B.它是伽利略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 C.伽利略设想,图中斜面的倾角越接近90°,小球沿斜 面滚下的运动就越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D.伽利略认为,若发现斜面上的小球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自由落体运动也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6.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不管什么学科在明确了教学任务之后,就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一、几种常见课型的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熟悉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课型,才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物理教学的特点,我们把物理教学中的课的类型主要划分为三种,即实验教学课、知识教学课和习题教学课。 (一)实验教学课 1. 演示实验。所谓演示实验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为配合教学内容而演示给学生看的实验。因此主要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引起学习兴趣。 2. 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使学生受到物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的初步训练的主要措施。 3. 随堂实验这种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补充形式,可作为实验作业布置给学生,也可作为建议,由有兴趣的学生自愿进行。 (二)知识教学课 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环节: 1. 引入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一环节的核心是创设物理环境,提供感性认识。

2. 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是人脑对物理现象和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的产物。在获得感性察到的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才能使学生正确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3. 讨论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因此,在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以后,还必须引导学生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讨论,以深化认识。 4. 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在这一环节中,一方面要用典型的问题,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师生共同讨论,深化活化对所学的概念和规律的理解,逐步领会分析、处理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运用知识的练习,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出在解决问题时的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路和方法。 (三)习题教学课 习题教学,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讲述若干重要概念和规律,或者在重要的教学单元之后,一般要安排以解题指导为中心的习题课,及时而有重点地进行复习和解题训练。 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系统教学法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我们倡导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系统教学法。其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轻松愉快而卓有成效地学习。 (一)系统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1. 注重信息系统: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一学好语文、数学,做好铺垫. 物理课是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与其他学课的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方次运算、极值的讨论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但数学知识又不能拿来就用,例如数学中a=c/b说明a与b 成反比,a与c成正比,但在物理ρ=m/v定义式中,ρ与m、v的大小无关;在i=u/r中,却有i与u成正比,i与r成反比。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好坏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20℃和温度升高到2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语文知识对学好物理课的重要。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二发挥教师的作用,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起到积极的作用.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

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同时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物理现象的兴趣。很多孩子是怀着深切的期望开始学物理的,他们从日常观察中积累了许多问题,期待在物理课中找到答案。能及时给学生满意的解答,会有利于保持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兴趣。但多数情况是限于知识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解答。这时当然可以说要在学过什么知识以后才能解释。可是,这样的话,一个学生连听几次,观察兴趣就会降低。如果改变一些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继续从哪些方面深入观察,作好纪录,同时说明所观察的事物跟哪部分知识有关,现在的观察对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好处,效果可能好些,更可取的办法是教师争取主动,给全班或个别喜欢观察的学生布置观察作业,观察跟讲到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技术设备以及人们的某些活动等等。课本在某些课题后面编了一些观察性的题目,教学时可以根据情况提前布置给学生。 学生的观察兴趣,最初是出于好奇,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遇到新鲜东西、新奇现象舍不得走,要看个究竟,这种出于好奇的观察兴趣是不稳定的,只满足于表面了解。物理课应该把出于好奇的观察提高到有目的的观察。所谓有目的的观察,不只是有明确具体的观察对象和要求,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懂得观察是人类研究客观世界规律的和种基本方法,而在观察中注意分析、比较,寻找各有关因素之间的联系。 应该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素养。这首先是要求观察的

法理学学习方法

法理学学习方法 法理学“枯燥乏味”,内容感到很难和无从下手,难就难在它的抽象性上,即它没有直接的法律条文可资援用,其学习好坏完全在于一般通行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意在提高我们的法理学素养。,该学科基本概念较多,易为混淆的司法考试知识点也很繁杂,因此对学法人来说法理学考试内容复习难度较大,总令人觉得无从把握。 但另一方面,具备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修养,又是学法人学好法律必备的基本功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直接惠及该部分的试题,对于其他部门法的理解、掌握和相应的试题作答,都是大有益处的。具体来看,对法理学这座大山,应当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一、找准方向,把书读薄 从所考的内容看,司法考试已从单纯的死记硬背发展到稍加理解和运用,但范围始终囿于教材之内。 从历届律考、司法考试真题来看,法理部分较为侧重的考点包括: 1.法的一般理论:法的定义、分类、作用、功能、法与国家、法与道德、法与政治等。 2. 法的历史发展:法的起源、法系、当代资本主义法的变化、法的继承、法的移植等。 3. 法的形式和法的实施:法律体系和法律部门、渊源、法的制定、效力、法律规定、法的适用、法律解释、法律关系、法律监督等。 4. 法学思潮与法学流派。 因此,在复习教材时应采取有重点的识记方法,即在通读一遍的基础上,做做历年司法考试真题以检查记忆程度,然后把遗漏的部分标识在教材相应位置,再结合考点内容开始第二轮的看教材,这种针对性既节约了看书时间,又提高了看书效率,无形中就把教材变薄了。 二、避难就易,抓住重点 有一句谚语说:“河水之所以能够到达大海,是因为它善于避开坚硬的石头。”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学习法理学知识的目的不是想做这方面的研究,而是为了尽量全部拿到考分,通过考试。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考生没有必要就一些法理理论上的难点和热点寻根究底,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法学界尚未定论的内容,如果你非要深挖个究竟,就很浪费时间和精力。例如这样一个问题:“国家与法之间为什么不是因果关系?”说实话,回答这个问题涉及到原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因果关系是什么?国家是什么?法是什么等一系列基本法学概念,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写一篇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论文。 由此可知,大家知疑而问的精神可嘉,但用这种深入的学习方式,方向就失之偏颇了,抓不住课本重点内容对以后司法考试有害无益。其实,对于该问题,只要记住“法既对国家有依赖性又反作用于国家”就足够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