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遴选考点: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这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生态文化,培养生态道德,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质,使其既明确生态权利,又明确生态义务,自觉遵守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之中。

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推进。

一、培育生态文化

现代工业文明在创造史无前例的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在对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中存在的过度生产、过度消费和过度排放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过程中,生态文化作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同发展的新型文化形态应运而生。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而今,面对生态危机等全球性挑战,培育生态文化更是关

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化培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以此为引领,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健全生态文化培育引导机制,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二、培养生态道德

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生态伦理学把道德对象和行为规范的考察范围从人际关系和人类社会扩展到整个生物圈和整个地球。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生态伦理学表现为生态道德对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生态道德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良心、生态正义和生态义务。生态价值观的确立,能帮助人们为维护自然环境而自觉行动;生态良心包括人们对生态环境、生物的责任感与同情感;生态正义指个人或社会集团的行为符合生态平衡的原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观。通过生态道德的培养,可以引导人民群众树立生态幸福观,进而使人们在享有生态权利的同时,具有生态责任意识,履行生态义务,使践行生态美德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行为,使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从美好愿景化为真正实践。

三、开展生态教育

一个国家国民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的形成,有赖于国家生态教育体系的建立

和生态教育的全面开展。生态教育是全民教育、全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关系到全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行为规范的形成。通过开展生态教育,能够鼓励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在社会中倡导生态伦理和生态行为,使生态意识上升为全民意识。中办、国办2017年印发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提出,“推进有条件的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等逐步免费向公众开放,有序推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适当向公众开放,建设一批开放型绿色生态教育基地”,这为开展生态教育拓展了平台载体。此外,开展生态教育,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手段,促进形成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四、倡导绿色消费

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出6项重点任务,其中之一是倡导推广绿色消费,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意识,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为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绿色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契机。我们还要通过探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绿色产业,建立先进科学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机制等,倡导和推动绿色消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