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染病学》专科练习题

《传染病学》专科练习题

《传染病学》专科练习题
《传染病学》专科练习题

《传染病病学》专科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主要意义是:

A.显性感染增加B.轻症病人增加C.潜在性感染增加D.免疫人群增加E.病原携带状态增加

2.传染病临床发展的规律性是指:

A.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B病原体的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C发热、皮疹、毒血症、菌血症D病原体的入侵、定位、损害、恢复3.中毒性菌痢多见于

A.新生儿B.婴幼儿C.2-7岁儿童D.8-12岁学龄期儿童E.成人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期的主要体征是

A.脑膜刺激征B.休克症状C.皮肤粘膜淤点淤斑D.病理神经反射阳性E.口唇周围单纯疱疹

5.流行性出血热病程中各期发展的过程是:

A.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

C.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E.以上都不是

6.细菌性痢疾大便的性质是:

A.粘液脓血便B.米泔水样大便C.陶土样大便D.黄色稀水便

E.果酱样大便

7.霍乱大便的性质是:

A.粘液脓血便B.米泔水样大便C.陶土样大便D.黄色稀水便

E.果酱样大便

8.细菌性痢疾普通型应用抗生素最佳的服药方式为:

A.口服B.肌肉注射C.静脉点滴D.以上都可以E.其他

9.菌痢导致症状最严重的菌群是

A.志贺氏菌群B.福氏菌群C.宋内氏菌群D.鲍氏菌群E.其他

10.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治疗:

A.物理降温B.早期应用肾上腺素C.应用解热剂D.酒精擦浴

E.冰袋

11.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的特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一侧先肿大,1-4天累及到对侧B.以耳垂为中心肿大

C.食酸性食物的时候疼痛加重D.腮腺管口常红肿

E.挤压腮腺管口可有脓液流出

12.流行性腮腺炎儿童可并发:

A.脑膜脑炎B.生殖腺炎症C.乳腺炎D.心肌炎

E.以上都不是

13.流行性感冒一下那种临床类型较常见:

A.单纯型B.轻型C.肺炎型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

14.关于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以下哪像是错误的:

A.分前驱期,兴奋期,瘫痪期.B.兴奋期后逐渐进入昏迷状态

C.死亡率很高,几乎接近100%D.可表现出恐水怕风怕声等

D.以上都对.

15.外斐式反应用于以下那个疾病的诊断:

A.伤寒 B 菌痢 C 流脑D出血热 E 斑疹伤寒

16.以下哪个症状的出现最早提示病人脑实质受损:

A.高热B.嗜睡C.昏迷D.抽搐E.呼吸衰竭

17.乙脑主要的的死因是:

A.昏迷B.呼吸衰竭C.循环衰竭D.脑缺氧E.以上都不是

18.以下哪像阳性,提示乙肝的传染性强:

A.表面抗原B.表面抗体C.核心抗体D.中间抗原E.中间抗体

19.关于肝炎以下哪像是错误的:

A.甲肝发病年龄以学龄前儿童为高.

B.成人甲型肝炎爆发是有发生.

C.乙型肝炎多呈散发.

D.乙肝有家庭聚集现象.

E.甲肝,乙肝均可慢性化.

20.以下哪个抗体是保护性抗体::

A.表面抗体B.核心抗体C.中间抗体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21.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最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

B、休克

C、皮肤粘膜淤斑

D、颅内高压征

E、脑膜刺激征

22. 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诊断依据是

A.夏季,高热、惊厥呼吸衰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

B.冬春季,高热、头痛,无淤癍,脑膜刺激征阴性,白细胞增加

C.夏季,突起高热、惊厥、循环衰竭,白细胞增加

D.长程高热,剧烈头痛,无淤癍,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不增加

E.冬春季发病,高热、剧烈头痛,有淤癍,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增加

23.菌痢导致症状最严重的菌群是

A.志贺氏菌群B.福氏菌群C.宋内氏菌群D.鲍氏菌群E.其他

24.中毒性菌痢好发于:

A.新生儿B.婴幼儿C.2-7岁儿童D.8-12岁学龄期儿童E.成人

25.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C.升结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26. 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磺胺药

D.氟喹诺酮类

E.呋喃唑酮

27.肥达式反应用于以下那个疾病的诊断:

A.伤寒 B 菌痢 C 流脑D出血热 E 斑疹伤寒

28岁男性, 一周来食欲不振, 检查: ALT 1300u/L(赖氏法), 血清总胆红质30μmol/L, 甲型肝炎IgG抗体(+), HBsAg(+), HBeAg(+),抗HbcIgM 抗体(+), 本例可能性最大的临床诊断是

A. 急性甲型肝炎

B. 慢性乙型肝炎

C. 急性乙型肝炎

D.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E. 急性甲型肝炎合并黄疸型乙型肝炎

29.至目前为止普通型流脑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青霉素

C、磺胺药

D、氨苄青霉素

E、头孢霉素

30.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痢疾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起病急骤 B.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份 C.高热、昏迷、抽搐 D. 早期休克 E.呼吸衰竭

31.关于麻疹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卧床休息B.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饮食C.皮肤护理D.降温使体温恢复到正常E.预防呼吸道感染

32. 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肿大的特点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一侧先肿大,1-4天累及到对侧B.以耳垂为中心肿大

C.食酸性食物的时候疼痛加重D.腮腺管口常红肿E.挤压腮腺管口可有脓液流出

33. 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B.骨髓培养C.血培养D.肥达反应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34.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中毒性心肌炎

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35.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3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37..以下哪项不是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A.食欲减退B.乏力C.消瘦D.肝肿大以及肝功能损害

E.部分病例出现黄疸

38. 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39.乙脑传染过程中最常见的表现是:

A.病原体被消灭B.病原携带状态C.隐形感染D.潜在性感染E.显性感染

40. 关于狂犬病的临床表现以下哪像是错误的:

A.分前驱期,兴奋期,瘫痪期.B.兴奋期后逐渐进入昏迷状态

C.死亡率很高,几乎接近100%D.可表现出恐水怕风怕声等D.以上都对.41狂犬病毒对什么组织具有强大的亲和力:

A.神经组织B.结缔组织C.皮肤粘膜D.肌肉组织E.胶原组织42.狂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

A空气飞沫的传播B消化道传播C虫媒传播D直接接触E.血液传播

43.目前认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性接触B.静脉吸毒C.输血血制品D.母婴垂直传播E.昆虫叮咬传

44. 下列哪一项不是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A. 输血或血制品的途径

B. 粪-口途径

C. 注射途径

D. 母婴传播

E. 密切接触

45. 下列哪一项不是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A. 明显低钾低钠血症

B. 低蛋白饮食

C. 消化道大出血

D. 合并感染

E. 大量放腹水

46.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甲型肝炎少见为慢性病程

B. 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C. 丁型肝炎少见慢性病程

D. 丙型肝炎易呈慢性过程

E. 戊型肝炎多呈急性过程

47.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乙型与丁型肝炎病毒双重感染易致慢性化

B. 重症型肝炎较多见于甲型肝炎

C.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

D. 戊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者少见

E. 我国婴幼儿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致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

48. 对HBeAg阳性母亲所生下的新生儿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是

A. 丙种球蛋白

B. 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C. 乙肝疫苗

D. 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E. 乙肝疫苗+丙种球蛋白

49.. 某护士在给一HBsAg、HBeAg阳性患者采血时,不幸刺破手指。下列哪项处理最为重要?

A. 立即酒精消毒

B. 接种乙肝疫苗

C. 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D. 肌注高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2周后接种乙肝疫苗

E. 定期复查肝功能和HBV-M

50.对于突然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食欲不振和乏力、肝大的病人,为尽快作出诊断,应立即作下列哪项检查

A.血清胆红素

B.血清谷丙转氨酶

C.血清碱性磷酸酶

D.血清胆碱酯酶

E.血清胆固醇

51 肾综合征出血热基本病理改变是

A.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害B.血管和淋巴管内皮细胞损害及急性出血C.微血管的内皮细胞损伤D.小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澜

E.全身性小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

52 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确诊依据是

A.临床上表现有“三痛”“和三红”B.血象中出现异型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减少C.尿中可见膜状物D.临床上有三大主征:发热,出血,充血,肾损害E.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53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五期经过哪项是正确的

A.发热期→低血压期→多尿期→少尿期→恢复期

B.发热期多尿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中毒期→低血压期→少尿期→恢复期

E.发热期→出疹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4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早期发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出血导致的血容量下降

B.高热、出汗导致体内液体相对不足

C.心肌炎引起的心功能衰竭

D.血浆外渗于组织间隙,血容量下降

E.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

55在流行地区,发现有下列表现者可诊断为出血热

A.发热、头痛、腰痛和尿蛋白阴性

B.腰痛、尿蛋白阳性,伴有下肢浮肿,贫血

C.病毒感染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

D.发热、全身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和肾脏损害

E.有发热、腰痛,小便发黄

56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主要依据

A.流行病学资料

B.明显的"三红,三痛"

C.低血压休克

D.典型的五期经过

E.综合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资料

答案:E

57.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中的"三早一就"不包括

A.早发现

B.早休息

C.早诊断

D.早治疗

E.就近治疗

58.乙型脑炎在我国的发病季节主要在

A.冬春季节

B.夏季

C.7、8、g三个月

D.9、10、11三个月

E.夏秋季节

59.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病年龄主要在

A.成年人

B.年老体弱者

C.可通过母体传播给胎儿

D.10岁以下的儿童

E.缺乏年龄特征

60.乙脑患者早期的特异性诊断检查

A.腰穿检测脑压

B.脑脊液化验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补体结合试验检测乙脑IgG抗体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脑IgM抗体

61.乙脑病人最主要的治疗目的是

A.抗病毒

B.提高免疫力

C.对症、支持治疗,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D.治疗并发症

E.抗菌治疗,预防感染

62.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

A、志贺菌属

B、沙门菌属

C、弧菌属

D、弯曲菌属

E、螺旋菌属

63.细菌性痢疾散发流行的主要途径是

A、集体食堂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B、井水、池塘或供水系统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C、健康人的手或蔬菜、瓜果等食物被污染造成经口感染

D、与病人密切接触经呼吸道传染

E、接触病人的血液经伤口感染

64.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

A、吞入细菌数量

B、外毒素

C、神经毒素

D、侵袭力和内毒素

E、肠毒素

65.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病变部位位于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与直肠

D、降结肠

E、累及整个肠道

66.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四环素

C、磺胺药

D、氟喹诺酮类

E、呋喃唑酮

67.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

A、隔离及治疗现症病人

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

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

D、口服痢疾活菌苗

E、切断传播途径

68.菌痢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阳性

B、粪检有巨噬细胞

C、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

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

E、典型菌痢临床症状

69. 慢性菌痢是指菌痢的病程超过: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E、6个月

70.下列各项中,对于中毒性痢疾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

A、起病急骤

B、大便检查有无炎性成份

C、高热、昏迷、抽搐

D、早期休克

E、呼吸衰竭

71、脑膜炎双球菌的致病的重要因素是

A、外毒素

B、内毒素

C、荚膜

D、菌毛

E、侵袭力

72、流脑的传播途径是

A、生活密切接触

B、蚊虫叮咬

C、经呼吸道

D、经输血血制品

73、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最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

B、休克

C、皮肤粘膜淤斑

D、颅高压征

E、脑膜刺激征

74、流脑的流行呈周期性,其因素是

A、细菌毒力改变

B、菌群变迁

C、人群带菌率增高

D、人群免疫力下降及新易感者聚集

E、普遍进行预防接种

75、流脑暴发型败血症发病机制是

A、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所致

B、内毒素所致的严重微循环障碍、DIC

C、血管内皮损伤血浆外渗所致低血容量休克

D、高热、失水性休克

E、外毒素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

76、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是

A、高热、循环衰竭、大片淤癍

B、高热、淤癍、昏迷、呼吸衰竭

C、高热、头痛、淤癍,脑膜刺激征

D、低热、头痛、淤点

E、间歇性发热、反复皮肤淤点、血培养可阳性

77、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诊断依据是

A.夏季,高热、惊厥呼吸衰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

B.冬春季,高热、头痛,无淤癍,脑膜刺激征阴性,白细胞增加

C.夏季,突起高热、惊厥、循环衰竭,白细胞增加

D.长程高热,剧烈头痛,无淤癍,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不增加

E.冬春季发病,高热、剧烈头痛,有淤癍,脑膜刺激征阳性,血白细胞增加

78、流脑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最有意义的区别点

A.发病季节

B.皮肤粘膜淤斑淤点

C.发病年龄

D.有无脑膜刺激征

E.脑脊液结果呈化脓性改变

79、流脑与其他细菌性化脓性脑膜炎有确诊价值的鉴别点是

A. 脑脊液结果呈化脓性改变

B. 发病季节

C. 脑脊液的细菌学检查结果

D. 皮肤粘膜淤斑和淤点

E. 脑膜刺激征阳性

80、流脑脑膜炎型对症治疗的关键是

A.镇静、止惊

B.及时脱水治疗

C.补充有效血容量

D.降温、吸氧

E.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81、暴发性流脑休克型迅速出现大片淤斑,血小板减少,顽固性休克时,除抗休

克外,其重要对症治疗是

A、EACA止血

B、纠正酸中毒

C、使用抗菌药物

D、及早应用肝素抗凝治疗

E、20%甘露醇脱水,预防脑疝

82、流脑休克型的病原治疗应禁用

A、青霉素

B、磺胺类药物

C、头孢霉素

D、氯霉素

E、氨苄青霉素

83、至目前为止普通型流脑病原治疗首选

A、氯霉素

B、青霉素

C、磺胺药

D、氨苄青霉素

E、头孢霉素

84、与流脑患者密切接触的重要预防措施是

A、菌苗预防注射

B、隔离治疗

C、注射青霉素

D、口服磺胺药

E、口服氯霉素

85、流脑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现症病人

B、带菌者

C、病程极期病人

D、恢复期病人

E、家畜

86、鉴别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脑炎,以下哪一下价值最大

A、意识障碍的程度

B、发热程度

C、颅内压增高程度

D、皮肤淤点、淤斑

E、有无病理反射

87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88.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89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90.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91.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92.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93.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94.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5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96.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97.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98.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99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D.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3种

E.甲类2种,乙类19种,丙类14种

100 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101. 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A.隔离、治疗病人

B.发现、治疗带菌者

C.切断传播途径

D.疫苗预防接种

E.接触者预防服药

102. 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

103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A. 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隐性感染者

D.易感者

E.受感染的动物

104.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B、伤寒性肝炎、脾炎

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E、中毒性肝炎

105.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E、细胞毒素

106.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

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107.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

“O”均升高

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

达反应“H”升高

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

反应阴性

108.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D、肥达反应阳性

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109.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10.艾滋病人肺部感染最多见的病原体是:

A.结核菌B.巨细胞病毒C.卡式肺孢子虫D.白色念珠菌E.新型隐球菌答案:(111-114)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虫媒传播D.血液体液传播E.都可以

111.流行性乙型脑炎

112.艾滋病

113.甲肝

114流行性出血热

答案:(115-116)

A.WBC升高B.WBC正常或偏低C.RBC升高D.RBC降低E.以上都不是

115.肾综合征出血热

116.伤寒

答案:(117—120)

A.回肠末端 B.乙状结肠和直肠 C.全身小血管的损害 D.免疫系统的损害 E.以上都不是

117.伤寒

118.菌痢

119艾滋病

120.肾综合征出血热

二:填空题:

1. 传染过程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流行性乙脑的传染源是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传播,感染后大多呈现_________感染.

3.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是______________,水痘治疗中禁用____________.暴发性流脑休克型病因治疗首选______________。

4.流行性腮腺炎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百日咳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____________.

5.艾滋病是_________________的全称,是由__________所引起的____________慢性传染病.

6.肾综合症出血热临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主要表现。

7.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传染过程的三个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首选的病原学药物为_________________.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

9.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0.流感病毒核蛋白抗原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型,其中___

___型易发生变异。

11.出血热的三大主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五期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乙脑的把三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乙肝的五项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4.伤寒常见的并发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流脑的临床分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

2. 酶疸分离现象:

3.潜伏期:

4.传染过程:

5.流行过程:

6.病原携带状态

7.麻疹粘膜斑:

8.复发

9.再燃

10.传染病

11.恐水症

12.前驱期:

13.AIDS

14.玫瑰疹

15.麻疹

四.简答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 传染病的诊断至少需要哪几方面资料。

3.代表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常用指标是什么?

4. 肾综合征出血热三大主征五期经过是什么?

5. 抢救乙脑的关键是什么?

6. 典型伤寒的五大临床特征是什么?

7. AIDS的全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什么?

8.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分型和临床分型是什么?

9.伤寒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10.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11. 发热1~6天出诊疾病的顺序是什么?

12. 典型菌痢(普通型)临床特点?

五:问答题:

1.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分几期、临床表现是什么?

2.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最突出的表现有那些?

3.中毒性菌痢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

4.一旦被狗咬伤后,伤口应如何处理?

5.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6.乙脑极期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传染病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四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授课年级 专业 班级 姓名

《传染病学》课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干性霍乱:即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症状不明显或缺如,病情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2.脑膜炎球菌病:脑膜炎球菌(meningococcus)的学名是脑膜炎奈瑟氏球菌,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4、潜伏期:疾病传染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即从病原体侵入体内开始,直到最初症状出现的这段时间。各种疾病潜伏期的长短不一,如细菌性食物中毒可短至数小时,而麻风病可长达数年根据潜伏期的长短可确定留验和检疫期限,判定传染源,了解流行特性,并在适当的时间安排预防接种或药物预防。 5、传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6、AIDS:艾滋病,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缩写AIDS)。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 7.病毒性肝炎:由多种肝炎(嗜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8.医源性感染:指感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9、再燃:急性疟疾患者由于抗疟治疗不彻底,或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消灭大部分红细胞内疟原虫而停止发作,在一定条件下,由残存在红细胞内的少数疟原虫大量增殖,经数周或数月,在无再感染情况下,再次引起发作称为再燃。四种人疟原虫都可以引起再燃。 10.钩体病后发症: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致病性钩 体能引起人及动物的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者。 菌体纤细,长短不一,一般为6~20um,宽~,具有细密而规则的螺旋,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常为“c”、“s”等形状。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钩体象一串发亮的微细珠粒,运动活 泼,可曲屈,前后移动或围绕长轴作快速旋转(见图16~2)。电镜下钩体为圆柱状结构,最外层 是鞘膜,由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其内为胞壁,再内为浆膜,在胞壁与浆膜之间有一根由两条轴 丝扭成的中轴,位于菌体一侧。钩体是以整个圆柱形菌体缠绕中轴而成,钩体的胞壁成份与革兰 氏阴性杆菌相似。 二、选择题 1.关于传染病病原体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C) A.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病原体感染必然引起发病 C.每种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显生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是不同的表现之一 E.病原体必定引起炎症过程和病理改变 2.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B ) A.艾滋病 B.鼠疫 C.乙型肝炎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常考名词解释与简答题精 【名词解释】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 1.侵袭力(invasiveness): 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2.毒力(virulence):内外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数量(quantity):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传染病学题库

传染病学题库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第一章总论 一、选择题 A1型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 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B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C 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6.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D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7. 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B A. 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追踪传染来源 D.预测流行趋势 E.有助于院内感染的鉴别 8.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9. 可作为传染病检疫与留验接触者的重要依据的是:C A. 传染期 B.隔离期 C.潜伏期 D.前驱期 E.免疫期 10.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11.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E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12.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A A. 6小时内 B.8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3.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D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E.24小时 1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管理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它们是: B A.甲类2种,乙类23种,丙类10种 B.甲类2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C.甲类2种,乙类22种,丙类11种 D.甲类2种,乙类20种,丙类13种 E.甲类2种,乙类19种,丙类14种 15. 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 C A.鼠疫、炭疽 B.霍乱、炭疽 C.鼠疫、霍乱 D.霍乱、艾滋病 E.鼠疫、艾滋病

传染病学临床作业

(一)选择题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 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A.机会性感染 B.潜伏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 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4.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 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5.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B)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 特异性免疫,被称为(C) A、潜伏性感染 B、病原体被清除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7.在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C)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8.甲类传染病是指(D) A、SARS,狂犬病 B、黑热病,炭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天花 D、鼠疫,霍乱 E、伤寒、肾综合征出血热 9.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10.熟悉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协助诊断 B.确定检疫期 C. 追踪传染来源

传染病学题库

总论练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计? 分)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e )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后免疫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中毒症状 2、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属于:b 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 3、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 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e ) A.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5、须按甲类传染病处治的是:d A.艾滋病、肺炭疽B.艾滋病、传染性非典C.艾滋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D.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E.炭疽、传染性非典 6、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e )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E.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7、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 e )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8、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c) A.改善营养 B.锻炼身体 C.预防接种 D.防止感染 E.预防服药9、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 c ) A.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10、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 a ) A.2小时内 B.6小时内 C.10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寄生在机体的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使病原体局部化,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疾病。此种表现是: b A.机会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 12、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A. 特异性IgM抗体 B.特异性IgG抗体 C.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特异性IgE抗体 13、感染过程的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 c )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潜伏性感染 14、关于隐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c ) A.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不能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有的可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 E.有的传染病几乎无隐性感染 15、病原体侵入从体后,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同时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是:(b )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机会性感染 16、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 c )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艾滋病 D.结核病 E.疟疾 17、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18、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e) A.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B.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D.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19、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以下方面,但除外:d

传染病学作业

第1章 一、名词解释 1.潜伏期 2.感染 3.病原携带 4.隐性感染 5.复发 6.再燃 二、简答题 1.简述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的异同。2.简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有哪些表现。 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窗口期 2.胆酶分离 3.血清转换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简答题 1.简述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特点。 2.简述HBV感染后主要的复制指标有哪些。 3.典型乙脑患者极期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4.简述乙脑治疗的“抢三关” 5.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包括哪些?如何对高危人群预防措施? 6.试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第3章 一、简答题 1.简述恙虫病的临床表现。 2.试述恙虫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解剖。 第4章 一、名词解释 1.感染性休克 2.脑膜炎球菌病 3.第二次菌血症 4.伤寒复发与再燃 5.干性霍乱 6.Pastia线 二、简答题 1.何种征象提示存在感染性休克的可能?2.简述感染性休克扩容治疗的要求。3.普通型流脑的临床表现特点是什么?4.典型伤寒的极期临床表现有哪些?5.简述霍乱的治疗原则。 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黑尿热 二、简答题 1.细菌性肝脓肿与阿米巴肝脓肿如何鉴别? 2.疟疾引起黑尿热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第1章至第2章 一、名词解释 1.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传染源 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二、简答题 1.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受损的病因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3章至第5章 一、名词解释 1.伤寒复发与再燃 2.霍乱肠毒素 二、简答题 1.中毒性菌痢与乙型脑炎如何鉴别。 三、论述题 1.试述肠阿米巴病的治疗原则 2.间日疟典型的临床经过包括哪几期?各期表现是什么?

流行病学练习题2016

1.较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是 A.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及制定预防对策的科学。 B.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科学 C.预防医学中的一门方法学 D.研究非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预防对策的科学 E.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及决定因素,以及如何防治疾病以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 B.病人 C.人群 D.无病的人 E.尚未发病的处于某病潜伏期的人群 3.流行病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中不包括下列哪一种? 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例分析 D.描述法 E.分析法 4.下列哪种研究方法不属于描述性研究 A.病例报告 B.横断面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生态学研究 E.纵向研究 5.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是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D.理论性研究 E.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6下列那种说法正确,流行病学是: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C只研究疾病的预防 D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E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7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的群体是 A只限于一个家庭 B .只限于非病人 C .一定范围内的人群 D .只限于全人类 E .只限于病人 8 流行病学的特征 A 群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特征 D对比的特征 E 以上均是

9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性研究 E.以上均是 10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是指:A疾病伤害健康 B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C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伤害 D 死亡患病伤残 11 流行病的的三个阶段是指 A描述分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B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C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D筛查病人、确诊病人、治疗病人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題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分)得分:20 1.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甲类1种、乙类23种、丙类11种 2.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 3.甲类3种、乙类28种、丙类9种 4.甲类3种、乙类24种、丙类9种 5.甲类3种、乙类30种、丙类10种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2.在感染过程的5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 3.显性感染 4.病原携带状态 5.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3.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 4.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1.前驱期

2.潜伏期 3.症状明显期 4.恢复期 5.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 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最短潜伏期 2.平均潜伏期 3.最长潜伏期 4.传染期 5.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6.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隔离治疗病人 2.隔离治疗带菌者 3.切断传播途径 4.疫苗预防接种 5.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7.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3.医护办公室是半污染区 4.更衣室是清洁区 5.医护值班室为污染区 你所选的答案:5是正确的

8.疾病已进入恢复期,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称 1.再感染 2.重复感染 3.复发 4.再燃 5.重叠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 9.关于消化道隔离,错误的描述是 1.最好同一病种病人收住同一病室 2.接触病人时应穿隔离衣、戴帽子及口罩,穿隔离鞋 3.病室应有防蝇、灭蝇设施 4.病人出院后不必进行终末消毒 5.病人的用品、食具、便器等应专用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0.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 1.输血传播 2.唾液传播 3.母婴传播 4.粪-口传播 5.飞沫传播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 11.乙肝病人血清中检出抗-HBs,说明 1.免疫耐受,病情迁延不愈 2.获得免疫,疾病已治愈 3.仍有传染性,需继续隔离

《流行病学》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传染病护理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组织操作或病理损害轻微, 临床上无症状、体征和生化改变,只有经免疫学检验才发现已被感染。 2、潜伏性感染:又称潜在性感染。在传染过程中,人体与病原体在相互作用时,保持暂时 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一旦人体防御机能降低,原已潜伏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繁殖,引起发病。 3、显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通过病原体及其毒素的作用或机体变 态反应而产生一系列的组织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 4、重型肝炎:黄疸迅速加深,肝进行性缩小,有出血倾向。肝功能异常,多数患者出现酶 -胆分离现象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降低。起病两周内出现II度以上肝性脑病表现。5、慢性重型肝炎: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或肝炎肝硬化病史、体征和 肝功能损害,预后较差,病死率高。 6、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到达另一个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水 平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血液体液和垂直传播-母婴。 7、霍乱;是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由霍乱弧菌污染水和食物而引起 传播。临床上以起病急骤、剧烈泻吐、排泄大量米泔水样肠内容物、脱水、肌痉挛少尿和无尿为特征。严重者可因休克、尿毒症或酸中毒而死亡。在医疗水平低下和治疗措施不力的情况下,病死率甚高。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 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9、黑尿热: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红蛋白血症,出现腰 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毒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征,亦称黑尿热。9、后遗症:是指有些传染病患者在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长期都未能恢复正常的情形。 10、感染后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经显性或隐形感染某种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该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称为感染后免疫。 11、D ane颗粒:是指完整的HBV病毒颗粒,具有感染性。其直径约42nm,分为包膜与 核心两部分。包膜上蛋白质(小球状、管状颗粒)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核心部分为病毒复制的主体,内含环状双股DNA、DNA聚合酶(DNAP)、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 12、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 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13、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 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14、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高热,表情淡漠, 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减少等。 有时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15、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 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乙类肠道传染病。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 临床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 16、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中枢 神经系统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高热、意识障碍、抽搐、病理反射及脑膜刺激征。17、主动免疫:将特异性抗原,如菌苗、疫苗、类毒素等接种于人体,使人体在接种后l~ 2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称为主动免疫。 18、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艾 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综合症(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1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 器系统的特殊肺炎,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性呼吸综合征。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疾病

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传染病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1. 关于感染性疾病的概念,正确的是 A. 感染性疾病不是传染性疾病 ( 正确答案 ) B. 感染性疾病就是传染性疾病 C. 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D. 感染性疾病既不是传染病又不是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E. 感染性疾病是指传染病以外的感染性疾病 2.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 正确答案 ) B. 潜伏期携带者 C. 急、慢性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显性感染者 3.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出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感染形式称为 A. 隐性感染 ( 正确答案 ) B. 病原携带状态 C. 显性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轻型感染

4. 以下情况不作为传染源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 正确答案 ) B. 显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受感染动物 5. 确定传染病隔离期限的主要依据是 A. 传染期 ( 正确答案 ) B. 前驱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潜伏期 E. 接触期 6. 确诊传染病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为 A. 血常规 ( 正确答案 ) B. 血液生化检查 C. 病原体检查 D. 尿常规检查 E. 内镜检查 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城镇和农村要求于发现霍乱后多少时间内上报: A.2 小时和 6 小时 ( 正确答案 ) B.6 小时和 12 小时

C.12 小时和 24 小时 D.24 小时和 48 小时 E.48 小时和 72 小时 8. 我国法定的甲类传染病包括 A. 鼠疫、霍乱 ( 正确答案 ) B. 鼠疫、霍乱、天花 C. 鼠疫、霍乱、爱滋病 D. 天花、霍乱 E. 鼠疫、霍乱、天花、爱滋病 9. 感染性疾病和传染病的主要区别是 A. 是否有病原体 ( 正确答案 ) B. 是否有传染性 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 是否有发热 E. 否有毒血症症状 10. 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内容 A. 年龄、性别 ( 正确答案 ) B. 卫生习惯 C. 预防接种史 D. 发病季节 E. 热型 11. 我国法定的传染病分为

国开-04299-流行病学-形考作业2--学习资料

流行病学-形考作业2-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本课程每道题的出题顺序可能会被打乱,请仔细逐一搜索每道题在作答,请确保 本材料是您需要的资料在下载!! 第1题 1. 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是() A. 引起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 B. 病因存在,必然引起疾病 C. 只要疾病发生,必然有病因存在 D. 引起病理变化的因素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病因存在,必然引起疾病 第2题 2. 下面关于病因三角模式的论述,正确的是() A. 疾病是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它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C. 它是目前最科学的病因观 D. 它强调宿主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它充分考虑了环境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 第3题 3.当前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是() A. 轮状模式 B. 三角模式 C. 疾病因素模式 D. 生态学模式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轮状模式

第4题 4.关于现况调查的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整群抽样调查对于总体是抽查 B. 普查结果绝对比抽查可靠 C.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是抽样必须随机化,样本足够大 D. 当样本量接近总体时宜用普查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普查结果绝对比抽查可靠 第5题 5.为了解某校近视的现患率,调查者计划从全校50个班中,随机抽取5个班,然后调查这些班的所有学生。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A. 分层抽样 B. 单纯随机 C. 整群抽样 D. 系统抽样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单纯随机 第6题 6.在糖尿病筛检方案中,甲试验血糖筛检标准定为160mg/ml,乙试验定为130mg/ml,比较甲乙试验时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 甲试验的假阴性率比乙试验高 B. 甲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试验低 C. 乙试验的特异度低于甲试验 D. 甲试验的灵敏度低于乙试验 提示:题目难度适中,请复习国开课程知识,完成相应作答 【参考答案】:甲试验的阳性预测值比乙试验低 第7题 1.流行病学中的“病因”是指() A. 外围的远因 B. 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蠕虫、原虫)等感示人体而产生的疾病。 2.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示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确切地说是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引起机体免疫系统反应以抵御入侵,并相互作用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4.病原携带状态:是指病原体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繁殖并将病原体排除体外的这种状态。它的特征是病人无症状及有传染源,是重要的传染源。 5.隐性感染:有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宿主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病人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不出现生化方面的改变。确定隐性感染的唯一途径是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宿主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应答。宿主通过隐性感染后大多可获得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病人也可以成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无症状携带者。 6.潜伏性感染:机体的免疫力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寄生于宿主的某些部位而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时,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不作为传染源,是与病原携带状态最大的区别。 19.弛张热:24小时体温波动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正常水平。7.显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病原体数 量多、毒力强的前提下,引起机 体产生免疫应答,特别是机体发 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组织损 伤,生理功能改变,随之出现一 系列临床病理体征和症状,即临 床病理表现,称之为显性感染 8.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 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 和受感染的动物。 9.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 源后,到达某些易感者所经过的 途径。 10.易感者:是指对某种致病因子 缺乏足够抵抗力的人或动物。 11.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 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 围称为疫源地,即可能发生新病 例或新感染的范围。每个传染源 都可单独构成一个疫源地。但是 在一个疫源地内可同时存在一 个以上的传染源。 12.散发: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 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 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 现,病例无明显联系。 13.流行:指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 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 般发病率水平。 14.大流行:是指某些疾病有时在 短期内迅速超过省界波及全国 甚至跨越国界、洲界而形成世界 性流行。15.暴发:指在一个局部 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多例同一 种传染病病人。 16.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 出现临床症状之前的一段时间。 17.前驱期:是潜伏期末至发病期 前,出现某些临床表现的短暂时 间,一般1至2天,可呈现乏力、 头痛、微热、皮疹等表现。 18.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 上,且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 过1℃. 20.HBV感染的“窗口期”:从艾 滋病病毒感染到血清艾滋病病 毒抗体转阳这一段时间称为窗 口期 2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痛”与 “三红”: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痛)颜面、颈部及上胸部 皮肤充血潮红(三红) 2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 毒(HIV)感示引起被感示者免 疫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继而 发生机会性感示、肿瘤等具有一 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23.伤寒细胞:在伤寒中,巨噬细 胞吞噬伤寒沙门菌、红细胞、淋 巴细胞及坏死组织碎片后称伤 寒细胞,是本病的相对特征性病 变。 24.伤寒玫瑰疹:见于伤寒病人, 在病程的7-13天出现,胸腹、 背部多见,分批出现的淡红色斑 丘疹,直径为2-4mm,压之褪色, 多在10个以下,2-4天消失。它 是由于伤寒沙门菌栓塞毛细血 管所致,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 值。25.伤寒的再燃:临床症状已 缓解,但体温绱未正常而又复上 升、症状略见加重者。常见于伤 寒。 26.干性霍乱:病人以休克为首发 症状,而泻吐不明显或缺如,病 情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 29.黑尿热:疟疾病人如大量红细 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加之疟原 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 直接微血管病变,可引起酣战、 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 血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 贫血、黄疸,甚至急性肾衰竭, 称溶血尿毒症综合征,又称~。 27.疟疾的近期复发:

传染病学选择题题库(整理)

传染病学 3.慢性肝炎的原因不包括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丙型肝炎 D.丁型肝炎 E.自身免疫性肝炎答案:A 4.流行地区甲型肝炎最常发生在 E.学龄前儿童答案:E 5.肝肺综合征的表现不包括 A.慢性肝病的体征 B.呼吸困难、肺水肿 C.低氧血症 D.心源性哮喘 E.卧立呼吸答案:D 6.下列与乙肝慢性化有关的是 C.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7.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原因中下列哪项可除外 A.病毒发生变异,导致免疫逃逸 B.母婴传播或幼儿期感染,导致免疫耐受 C.病毒基因整合于宿主基因组中 D.乙型肝炎病毒是血液体液传播 E.病毒感染宿主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答案:D 8.丙型肝炎病毒下列哪项叙述不正确 A.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B.可应用血源疫苗免疫以预防感染 C.血清中检测出anti-HCV提示有感染 D.血清中可检测病毒RNA E.绝大多数为血源传播答案:B 10.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慢性化的原因不包括 A.病毒基因组中编码包膜糖蛋白E2最易发生变异 B.常合并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C.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攻击 D.病毒可感染免疫细胞 E.机体抗HCV特异性免疫功能相对低下答案:B 1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类型不包括 A.急性肝炎 B.慢性肝炎 C.重型肝炎 D.淤胆型肝炎 E.药物性肝损害答案:E 12.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特点没有 A.常发生重型肝炎 B.肝炎症状相对较轻 C.慢性丙型肝炎最为常见 D.容易发展为肝炎肝硬化 E.与肝细胞肝癌密切相关答案:A 13.对慢性乙型肝炎(中度)的治疗除哪项外可有以下原则 A.禁酒、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B.可用保肝、降酶、退黄药物 C.应用免疫调节药物 D.抗病毒治疗 E.注射乙肝疫苗答案:E 14.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干扰素 B.护肝片 C.贺普丁 D.泛昔洛韦 E.某些中药答案:B 15.对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解不包括 A.是一个艰难而长期的过程 B.可以联合用药,如干扰素、贺普丁、中药 C.改善临床症状 D.抑制病毒复制 E.完全清除HBV,包括HBsAg 答案:E 16.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宜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稳定体内环境和支持治疗 C.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D.保肝、促进肝细胞再生 E.防治并发症答案:C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及答案

传染病护理学作业题 第一套:单选题(分数:20 分)得分:20 1. 我国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 1. 甲类1 种、乙类23 种、丙类11 种 2. 甲类2 种、乙类25 种、丙类10 种 3. 甲类3 种、乙类28种、丙类9 种 4. 甲类3 种、乙类24种、丙类9 种 5. 甲类3 种、乙类30 种、丙类10 种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2. 在感染过程的5 种不同表现中,最常见的是 1. 病原体被清除 2. 隐性感染 3. 显性感染 4. 病原携带状态 5. 潜伏性感染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3. 传染病的临床病程发生、发展规律是 1.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 发热、皮疹、毒血症、败血症 3.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后遗症期 4. 病原体入侵、生长、繁殖、排出、消灭 5. 有病原体并能产生感染后免疫 你所选的答案: 1 是正确的

4.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 1. 前驱期 2. 潜伏期 3. 症状明显期 4. 恢复期 5. 复发期 你所选的答案: 2 是正确的 5. 确定一种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 1. 最短潜伏期 2. 平均潜伏期 3. 最长潜伏期 4. 传染期 5. 前驱期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6. 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最主要的环节是 1. 隔离治疗病人 2. 隔离治疗带菌者 3. 切断传播途径 4. 疫苗预防接种 5. 接触者预防服药 你所选的答案: 3 是正确的 7. 关于传染病的区域划分错误的是 1. 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 病室、厕所、浴室是污染区

传染病学简答题及名词解释

传染病学 一、名词解释 1、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构成此过程有病原体、人体和所处的环境三个要素。 4、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5、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6、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等。按其发生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且在体内繁殖并能排出体外;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等,成为重要的传染源。 7、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11、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9、流行: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10、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12、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他们都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13、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14、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临床表现通常是非特异性。 2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急性HBV感染时,当HBsAg已消失,而抗—HBs尚未出现之前的时期称为“窗口期”。此期在血中只能检出抗—HBc(或同时尚有抗—HBe),因而抗—HBc是HBV感染的唯一指标,常作为急性乙肝诊断的证据。 26、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简称,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的慢性传染病。 29、干性霍乱:即暴发型霍乱。以休克为首发症状,而吐泻不显著或缺如,病情急骤发展迅猛,多死于循环衰竭。患者可表现为极度不安,面色青灰,皮肤、肌肉枯萎,昏迷、高热、病情重,病死率高。 41、黑尿热:大量被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在血管内裂解,可引起高血红蛋白血症,出现腰痛、酱油色尿,严重者可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称为溶血性尿毒综合症,亦称黑尿热。此种情况亦可由抗疟药物所诱发。 45、伤寒再燃:部分患者于缓解期,体温还没有下降到正常时又重新升高,持续5~7d后退热,称为再燃。 散发:某传染病在某地区近几年来发病的一般水平 暴发:传染病病例发病时间的分布高度集中于一个短时间内的现象 伤寒细胞:伤寒杆菌引起的炎症是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活跃时巨噬细胞胞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而吞噬红细胞的作用尤为明显。这种巨噬细胞称为伤寒细胞 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称为疫源地 二简答题 1传染病感染过程有哪些表现? 答: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感染过程可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即①病原体被清除;②隐性感染;③显性感染;④病原携带状态;⑤潜伏性感染。上述五种表现形式中,一般来说,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显性感染最容易识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