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拨(新版教材按课)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点拨(按课)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点拨: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追问和思考,但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们在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

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

有益的指导。(×)

点拨: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

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点拨: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本质和

最普遍的规律,但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

4、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点拨: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5、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互相决定的关系。(×)

点拨: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6、世界观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点拨: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7、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点拨: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

作用。

8、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点拨: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9、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支配社会的发展。(×)

点拨:反映时代客观要求的观念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点拨: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不等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而对思维和存在关系

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2、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点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

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

准。

3、唯物主义是完全正确的,唯心主义是完全错误的。(×)

点拨:从根本观点上说,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也

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根本观点上说,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但唯心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意

义上丰富和发展了辩证法思想,因而也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二元论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第三大哲学派别。(×)

点拨:关于什么是世界本原的问题,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回答外,还有一种二元论的

观点,即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个彼此独立的本原。二元论其实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要么走向唯物论,要么滑向唯心论。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

哈的唯物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点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就存在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即使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在历史观上也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创立了历史唯物主

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开始出现唯物史观和

唯心史观的对立。

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点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既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又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科学性。(×)

点拨: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特征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坚持从

实际出发认识周围的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

点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

定是物质;“客观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点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点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改造和改变规律。(×)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可以制定、废除、创造、消灭、

改造和改变规律。

5、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点拨: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

联系,并不是所有联系都是规律。

6、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点拨:本说法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想问题、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必要条

件。

7、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8、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白天黑夜昼夜循环,水往低处流,地球围绕太阳运转,都是自然规律。

(×)

点拨:上述现象不是规律,而是规律的表现形式。

9、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点拨: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

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其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

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

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但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济规

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规律看作永远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

静止的观点。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意识源于人的主观想象。(×)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客观存在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点拨: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点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4、意识的形式和内容是主观的。(×)

点拨: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点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正确的反映也有错误的反映。

6、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相互依赖。(×)

点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离不开物质。

7、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点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8、正确意识的反作用大于错误意识的反作用。(×)

点拨:意识的反作用无法比较大小。

9、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点拨:客观实际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点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属于实践。

2、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点拨: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

3、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点拨: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

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

4、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点拨: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

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

5、实践是获取认识的唯一途径。(×)

点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获取认识的途径有两个,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6、科学理论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点拨: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7、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因此,真理是客观的。(×)

点拨: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8、真理是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

点拨:真理是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

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

误的说法错误。

9、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点拨: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谁就掌握真理。

10、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点拨: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位置不能颠倒,否则就会犯唯心主义错误。

11、认识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点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而不是一

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12、认识是有限的。(×)

点拨:认识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从每一个具体的认识、单个人的认识来看,认识是有限

的;从人类认识能力来看,认识是无限的。

13、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点拨: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4、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点拨: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

第六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具有客观性,所以联系是永恒不变的,人们无法改变。(×)

点拨:联系具有客观性,但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

系,建立新的联系。

2、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点拨:联系是普遍的,但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

3、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点拨: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有条件的。

4、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点拨: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5、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点拨: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构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6、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

点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

决定作用。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是变化,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点拨:发展是变化,但并不是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种向上的、前进的运动、变化

才是发展。

2、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点拨: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

事物,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曲折的。(×)

点拨:任何事物的发展不都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点拨: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和曲

折性的统一。

5、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点拨: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哲学上的发展是指那些向上的、前

进的运动和变化。

6、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质量是量变的总和。(×)

点拨: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质变不是量变的相加。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矛盾的双方就是对立和统一。(×)

点拨:事物包含两个方面,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称为矛盾。不能认为“统一”是矛盾的一方,而“对立”就是矛盾

的另一方。

2、差异就是矛盾。(×)

点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与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差异,但并非任何

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3、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是无条件的。(×)

点拨: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没有条件无法相互转化。

4、矛盾双方的对立(或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

点拨: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只说对立推动事物的发展或只说统一推动事物的

发展都是错误的。

5、事事有矛盾,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

点拨:“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

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6、矛盾特殊性寓于矛盾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点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

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二者有根本的区别。

8、“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点拨:“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两点是具体的、多样的。

9、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

点拨: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10、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点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1、主要矛盾解决了,次要矛盾也就解决了。(×)

点拨:主要矛盾解决了,并不代表次要矛盾也解决了,有时主要矛盾解决了,原来的次要矛盾

可能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点拨:发展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既肯定

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是辩证的否定,或称“扬弃”。

2、事物经过辩证的否定实现了向自身的回归。(×)

点拨: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否定的思维方法就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点拨: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是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4、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点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必须创新,但创新不一定都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创新能否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还要看创新是否遵循客观规律、利用客观条件。

5、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点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6、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点拨:创新思维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7、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点拨:创新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面对实践中的新情况,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创新必然要对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观点、旧思想进行否定。但创新并不是否定旧事物中

的一切东西,对于旧事物中合理的、科学的东西仍需继承。

8、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辩证的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

核心。(×)

点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

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因此,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点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要注

意社会意识的双重性。

2、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是同步的。(×)

点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

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上层建筑的变革必然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点拨:当上层建筑的变革适应经济基础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

4、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点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

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的进程。(×)

点拨: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对社会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不具有决定作用。

6、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否定。(×)

点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使经济基础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点拨:在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发展。

8、与人民群众相比,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更重要。(×)

点拨: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

决定力量。

9、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

点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劳动群众是其中最主要的、稳定的部分。

10、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点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不能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11、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点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2、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领导力量。(×)

点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历史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是代表当时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阶级或集团。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观对人生和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点拨: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对人生和社会起促进作用。

2、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点拨: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点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是客观的。

4、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就要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

点拨: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但是,这种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5、理想对人生和社会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点拨:理想有科学与不科学、崇高与庸俗之分,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和社会具有巨大的

促进作用。

6、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因此个人对社会的索取是不必要的。

(×)

点拨: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但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因此,人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的尊重

和满足。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点拨:集体主义并不否认个人利益,承认个人利益也不一定就是个人主义。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的是个人主义。

8、物质贡献比精神贡献更重要,或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重要。(×)

点拨: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既有物质贡献,又有精神贡献,

不能笼统地说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哪一个更重要。

9、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点拨: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高考政治_易错点归纳

高考政治——易错点归纳 所谓热点知识就是近三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近三年文综试卷政治部分选择题中,排除错误选项就能得出正确选项的占52.7%,因此。弄清这些常见错误点和易混知识点对于提高高考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十分有益。要归纳常见的易错题型和自己容易丢分的题型,找出基本的解题规律,培养思维的全面性、严谨性、深刻性和辩证性。 高考政治热点知识归纳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价格及其影响因素 3.价值规律(容、形式、作用) 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what、why、how) 5.我国的分配制度、分配原则(what、why) 6.资源优化配置、市场经济(涵义、市场机制、市场经济的特征及其缺陷)和宏观调控(why、what、how、财政、税收、银行等经济手段) 7.经济效益(why、what、how);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关键;兼并联合是优化企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8.企业信誉和形象、反对不正当竞争(why、what、how) 9.农业(why、how、农民增收的途径和意义) 10.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why、how、支柱工业及其作用) 11.第三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1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和意义 1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why、what、how) 14.积累与消费(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15.市场交易的四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why、what、how) 16.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7.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客观必然性、汇率的变化、关税作用、进出口关系18.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原则。 19.以人为本的全面的协调的科学的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20.哲学原理(略,按照考试大纲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2019年高考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集锦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易混易错 1.全面理解国家的属性 (1)主权属性。每个国家都拥有主权。从国家的构成要素看,国家都是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等要素构成的。其中,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 (2)阶级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属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社会管理属性。国家负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这一职能从属于阶级统治和阶级利益。国家的社会管理属性和阶级属性既不能相互对立、相互取代,也不能并列。 2.区分民主与专政 民主专政 区别 含义 民主作为国家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 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 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适用范围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特征 以政治权利的平等实现和少数服从多数为基本特征以国家力量的强制实施为基本 特征 功能 为了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更加有效地管理国家为了巩固特定的国家政权,以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①民主是专政的基础。只有在统治阶级内部充分实现民主,才能使国家政权获得有效的 政治支持和必要的政治力量,才能有效地实施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 ②专政是民主的保障。只有实施对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力量的专政,才能巩固特定的国家 政权和统治阶级的政治地位,保障社会政治稳定,才能使统治阶级内部的民主获得必要 的保障 3.正确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区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表现。 (1)广泛性的表现:主要指向“多”,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2)真实性的表现:主要指向“实”,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 己管理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度,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doc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 (一)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二)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三)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四)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之所以需要交换的原因。) (五)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 (一)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二)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三)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3:货币的易错观点 (一)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二)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三)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四)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五)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 (一)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 湛江师范学院思政张森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知识排查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货币与商品是同时产生的。() 2、黄金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对商品生产者无实际意义。() 4、国家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也有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 5、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6、使用银行信用卡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7、外汇就是外国的货币。() 8、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 9、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提高(或稳定)人民币汇率。() 点拨:人民币与美元、日元、澳大利亚元等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结算,有利于降低企业金融交易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汇率波动的风险,促进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促进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但人民币与主权国家货币直接兑换,与人民币汇率变动无直接关系。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1、“按质论价、优质优价”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2、“物以稀为贵”,因此,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3、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4、价值决定价格和市场形成价格是矛盾的。()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6、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减少。()

7、商品价格上涨,消费需求一定会减少。() 8、水价提高,会使居民用水量大幅减少。() 9、一种商品价格降低,该商品的互补品需求量减少,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增加。() 10、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与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无关。()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增加居民收入。() 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发展资料、 3、恩格尔系数越高,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4、恩格尔系数降低,家庭消费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减少。() 5、物价越低消费水平越高,收入越高消费水平越高。() 6、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有利于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7、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都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 8、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会限制人们的消费需求,不利于经济发展。() 9、绿色消费的主旨是可持续性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1、社会保障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2、生产决定消费,生产是消费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因此,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4、消费引导生产健康发展。() 5、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平等。() 6、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 7、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 8、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9、股份合作制属于混合所有制。()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知识点精华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知识点(应知应会、必记必背!!!)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与生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因此,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注意:①具体把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观)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 5、正确理解“真正的哲学” (1)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①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③总之,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历史趋势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6、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政治生活》易混易错点最全汇总 |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全体公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3、民主是全社会的民主。(民主具有阶级性。民主总是统治阶级的民主,对被统治阶级来说,不是民主而是专政) 4、我国人民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因此,人民是间接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才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6、政治自由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 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平等和守法平等。(法律具有阶级性,不能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立法平等的说法错误,守法平等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平等享受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和平等实用法律三层意思) 8、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而不是享有选举和被选举为国家机关代表的权利)9、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选举村委会主任也是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体现。(选举权特指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被选举权特指被选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10、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放弃。(公民的权利可以放弃,但义务不能放弃,只能履行。不能因为放弃了权利而不履行义务,不管放不放弃权利,都应履行义务。)1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高中政治必修一至必修四目录(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第二框信用工具和外汇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 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 第二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第二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公司的经营 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第一框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第二框股票、债券和保险 综合探究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一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八课财政与税收 第一框国家财政 第二框征税和纳税 综合探究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框市场配置资源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社会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二框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框面对经济全球化 第二框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综合探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必修二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第二框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 第二框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 第三框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第四框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综合探究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第一框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第二框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第一框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第二框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统合探究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第二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第一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三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一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统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走近国际社会 第一框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第二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0年高考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88个易错易误知识点归纳总结 1.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纠错: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而不是源自物质载体,因为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故错误。 2.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纠错:文化的性质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故错误。 3.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纠错: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不能将文化的反作用看作基础性的、决定性的,故错误。 4.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纠错: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故错误。 5.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不能简单地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6.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纠错: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7.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纠错: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8.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纠错: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9.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0.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纠错: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11.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纠错:文化只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而不能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12.文化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纠错: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虽然不能说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会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否定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13.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纠错: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纠错: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纠错:文化具有影响人和塑造人生的功能,不具有决定人生的功能。16.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纠错: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能起决定作用。 17.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 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提醒: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5.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世界本源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 7.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哲学仅指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对子”。(提醒: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上“两个对子”。) 13.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既承认是物质决定意识,又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第二单元 14.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是主观的。(提醒: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的思维和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 15. 征服、改造自然是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提醒: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16. 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可知性。(提醒:世界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7.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8. 运动是有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相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绝对的。(提醒: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19.静止就是绝对不动。(提醒: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0.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提醒:应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但二者并不总是统一的。) 21.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无条件的。(提醒:当客观物质发生变化时,规律也会发生变化;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把握规律。) 2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提醒: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突破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23.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提醒: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规律。) 24. 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提醒: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5. 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为臆造出来的。(提

人教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 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四知识点(人教版) 1、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世界观。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 4、什么是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5、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3)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8、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唯物论: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

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促进事物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认识论 1、实践的含义与特点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2018高考政治易混易错点

第一单元 1. 世界观揭示了事物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提醒:哲学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提醒:哲学来源于实践。) 3. 哲学是包罗万象、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的和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 4. 哲学是从某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价值认知的科学。(提醒: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并且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 5.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依据。(提醒:哲学基本问题还为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7. 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提醒:二者不能等同。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而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8. 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崇尚精神生活就是唯心主义。(提醒:应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根本观点,不可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庸俗化。) 9. 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提醒: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提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就出现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提醒:马哲产生前就存在了。) 11. 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提醒: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2. 物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提醒:实践的观点才是。) 13. 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提醒: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但不一定是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 ※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019届高考政治易错点突破【专题24】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含答案)

专题24 事物发展的原因和状态 【2019高考预测】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一个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和矛盾分析法)、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近年来,本专题高考命题采用了多种形式,在能力要求上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时不仅要注重把握基础知识,而且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把这些知识与自己所了解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能力。本单元知识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有密切联系,可以广泛分析历史、地理学科的知识,适合于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本单元命题既可能以学科内综合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学科间综合的形式出现。 【难点突破】 难点一比较内因与外因及其关系 (1)内因不等于主要矛盾,外因也不等于次要矛盾。因为在内因这个内部矛盾中既有主要矛盾又有次要矛盾。在外因这个外部矛盾中,同样既有主要矛盾也有次要矛盾。 (2)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决不能把内外因之间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之分混同于物质和意识之间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内外因之间不是谁先谁后的关系,内因对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有决定作用并不是说内因对外因起决定作用,内外因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区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事物的内部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因此,只能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内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不能笼统地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例1、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重创素有“藏乡江南”的甘肃舟曲县城,舟曲告急。一场争分夺秒的紧急大救援战役旋即打响:舟曲人民奋起自救,党中央迅速作出部署,各有关方面火速驰援,众志成城托起生命之舟,与时间赛跑,千方百计拯救每一个生命。材料表明( ) ①内外因同时存在,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根据②内因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④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变式】法国的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说:“精神文明的产物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这一观点( ) ①正确把握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②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③片面夸大了外因的作用④表明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具体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高中政治必修二易错易混知识点

《政治生活》易错知识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1、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公民与人民不能等同。凡人民一定是公民,但公民不一定是人民。) 2、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3、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与人民民主专政不一样的) 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作为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其主体是全体公民。 (并不是所有公民都有。宪法 有规定,要年满18周岁,而且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5、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6、享受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7、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公民,享有公民的权利就越多。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不影响公民享有的权利的多少。) 8、等额选举当选者已事先“内定”。(如果候选人的选票达不到法定的票数也是不能当选的。) 9、“选举与我无关”“选谁都可以” (错,这是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 10、决策是少数精英的事,让公民参与决策过程,只会干扰决策的形成。 (不是少数精英的事,公民参与决策,反映公民的意愿,集中公民的智慧,有助于形成科学的决策。) 11、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弱者对强者进行监督,不起任何作用。(公民实行民主监督,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见课本) 12、公民应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 (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又相对应存在的。) 13、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

(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都不是国家机关。)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中国共产党能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 (政党、社会团体、政协、爱国组织都无权行使或者代替政府行使职能。) 2、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 (政府不可以直接干预经济,而是以宏观调控为主,变直接干预为间接引导。) 3、合理行政就是合法行政。 (都是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4、政府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加强立法工作。政府属于立法机关。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2019年高考山东卷文综政治试题

17.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国计、惠及民生。近年来,我国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成本高、融资难、用工荒等问题。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有: ①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②扩宽企业融资渠道 ③降低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④构建企业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19.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有: ①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④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当前,我国公民越来越多地借助互联网表达政治意愿,与政府进行互动。公民在使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时应: ①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②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③理性参与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④依法对政府的工作行使质询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1.2012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完善。这表明: A.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 B.基层民主自治进一步完善C.全体公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司法权2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名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23.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名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试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 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具有反复向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的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