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基础理论练习题

经济法基础理论练习题

经济法基础理论练习题
经济法基础理论练习题

经济法基础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地方性法规的是()。

A 北京市人民政府制定的《北京市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

B 国务院制定的《增值税暂行条例条例》

C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河北省反不正当竞争条例》

D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

2.下列关于各种法律渊源效力层级由高到低的排序中,正确的是()。

A 宪法、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法律

B 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C 宪法、法律、部门规章、行政法规

D 宪法、行政法规、法律、部门规章

3.下列法的渊源中,属于国家的根本大法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4.在我国,行政法规的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所谓行政法规是指()。

A 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的规范性决定、决议

B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 国务院各部委发布的规章

D 省级人民政府发布的规章

5.下列关于经济法的渊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B 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 《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属于司法解释

D 国际条约不属于经济法的渊源

6.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B 国务院制定的《总会计师条例》

C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

D 财政部发布的《代理记账管理办法》

7.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行为范围的是()。

A 地震

B 战争

C 骗税

D 水灾

8.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中“物”的是()。

A 修理行为

B 公民的肖像

C 专利权

D 股票

9.关于法律关系的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的内容

B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C 权利只能行使,不能放弃

D 权利的行使有一定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10.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1万平方米商品房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 乙方承建的该1万平方米商品房

B 承建该商品房的工程劳务

C 甲乙双方

D 该合同中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下列情形中,不成立法律关系的是()。

A 甲向乙签发一张支票

B 甲拾得乙遗失的手机

C 甲与乙发生口角而大打出手,致乙住院治疗

D 甲与乙谈恋爱

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法律事实的是()。

A 某政府采购人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 某城市三十天没有下雨,甲新买的雨伞一直未用上

C 诉讼时效届满

D 某公司委托运输的货物被泥石流冲毁

13.下列成立法律关系的情形是()。

A 甲应允乙同看演出,但迟到半小时。乙要求甲赔偿损失

B 甲对乙说:如果你考上研究生,我就嫁给你

C 甲不知乙不胜酒力而极力劝酒,致乙酒精中毒住院治疗

D 甲应同事乙之邀前往某水库游泳,因抽筋溺水身亡

14.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属于法律关系B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律权利

D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公民的姓名

15.下列选项中,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 大气温度

B 房屋转让信息

C 商标使用权

D 公民的肖像

16.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1万平方米商品房的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

A 乙方承建的该1万平方米商品房

B 承建该商品房的工程劳务

C 甲乙双方

D 该合同中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7.下列各选项中,不能成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 修理行为

B 摩托车

C 专利权

D 空气

18.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的情况下,下列行为可由他人代理完成的是()。

A 订立遗嘱

B 登记结婚

C 租赁房屋

D 收养子女

19.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代理的是()。

A 甲受公司委托,代为处理公司的民事诉讼纠纷

B 乙受公司委托,以该公司名义与他人签订买卖合同

C 丙受公司委托,代为申请专利

D 丁受公司委托,代表公司在宴会上致辞

20.下列各项行为中,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

A 代人保管物品

B 代销

C 传递信息

D 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

21.下列不属于代理关系的是()。

A 被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代理权关系

B 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实施法律行为的关系

C 被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

D 代理人与第三人之间的承受代理行为法律后果的关系

22.下列各项行为中,属于民事代理行为的是()。

A 代人保管物品

B 代销

C 传递信息

D 甲委托乙代理房产登记

23.下列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 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 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 腿脚先天残疾的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4.小明今年3岁,智力正常,但先天腿部残疾。下列关于小明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表

述中,正确的是()。

A 小明有权利能力,但无行为能力

B 小明有权利能力,但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C 小明无权利能力,且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

D 小明既无权利能力,也无行为能力

25.小凡年满8周岁,精神健康,智力正常。他在学校门口的文具店看中一块橡皮,定价2元,于是用自己的零用钱将其买下。下列关于小凡购买橡皮行为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无效

B 小凡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C 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有效

D 小凡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购买橡皮的行为须经法定代理人追认方为有效

二、多选题

1.下列各项中,能导致一定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有()。

A 人的出生

B 自然灾害

C 时间的经过

D 侵权行为

2.下列法律法规中,不属于部门规章的有()。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B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C 国务院财政部发布《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3.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有()。

A 联合国宪章

B 某公立大学的章程

C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案例

D 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4.关于法律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 机关法人与社会团体法人都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B 小刘16周岁,其工作收入是主要生活来源,小刘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C 竞业禁止合同的客体是不作为的行为,即不从事相同或相似的经营活动

D 行为能力以权利能力为前提,无权利能力就谈不上行为能力

5.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 建筑物

B 自然人的不作为

C 人格利益

D 有价证券

6.下列各项中,属于法人的有()。

A 北京大学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C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D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7.下列选项中,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是()。

A 甲9周岁,智力超群,是少年大学生

B 乙16周岁,辍学打工,独立生活

C 丙已婚,是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 丁25周岁,是先天性的肢体残疾人

8.我国的法律渊源包括()。

A 部门规章

B 地方政府规章

C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总结司法审判经验的基础上发布的指导性文件

D 法院判例

9.下列选项中,属于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有()。

A 小张年龄7周岁,身体健康

B 小李年龄15周岁,身体健康

C 小刘年龄19周岁,是尚未康复的间歇性精神病人

D 小赵年龄25周岁,是先天性的肢体残疾人

10.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有()。

A 自然灾害

B 公民死亡

C 签订合同

D 提起诉讼

11.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 内容

B 主体

C 标的

D 客体

12.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 阳光

B 房屋

C 运送旅客的行为

D 非专利技术

13.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 肖像

B 发明

C 劳务

D 产品

14.下列各项中,不适用于代理的有()。

A 婚姻登记

B 诉讼行为

C 绘画

D 演出

15.某律师对于客户的下列代理请求,可以接受的有()。

A 客户甲请求律师代理收养子女

B 客户乙请求律师代理起诉债务人

C 客户丙请求律师代理出售房屋

D 客户丁请求律师代理婚姻登记

三、案例分析

1.2015年,某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分局接到举报,称该市某公司有偷税嫌疑。经税务局调查取证,发现该公司确实存在少缴税款的事实。税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办

法》的有关规定,责令该公司除补缴所偷税款外,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

问题:

(1)结合本案分析什么是经济法律关系?

(2)本案中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是什么?

2.某经销商与某服装厂签订了加工10万套服装的合同。合同约定,经销商应于8月10日前向服装厂预付300万元,等服装于10月底全部交付后结清货款。合同签订后,经销商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此种服装在市场上已经滞销,于是向服装厂提出减少加工5万套服装,服装厂表示同意。合同履行期届满,经销商与服装厂分别履行了合同规定的义务。

问题:

(1)本案例中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本案例中经济法律关系变更和终止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经济法基础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案例分析

1.

(1)本案所涉及的是税收法律关系,这一法律关系为宏观调控关系,属经济法律关系范畴。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经济法确认和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过程中形成的经济权利和

经济义务关系。

(2)本案中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分别是某公司和某市地方税务局。某公司是市场主体,直接参加市场经济活动;税收机关是经济管理主体,依法行使税收征管职能。对于该公司

而言,因其负有无条件纳税的义务而成为税收法律关系的义务主体,地税局则依法成为行使征税职能的权利主体。其客体包括税收机关的经济管理行为和某公司的给付行为,没有这两种行为,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就无法实现。其内容是税务局向某公司征税,某公司向

税务局纳税。

2.

(1)经济法法律规范的存在是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只有经济法法律规范的颁布实施,才能确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才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否则,经济法律关系就不会产生,更不会有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和终止了。因此,本案中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是该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2)经济法律事实的出现是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直接原因。只有当一定的经济法律事实出现,才能在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产生一定的经济法律关系,或者使原有的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终止。在本案中,导致经济法律关系变更的直接原因是经销商向服装厂提出减少加工5万套服装,而服装厂也表示同意的双方这一合意变更合同内容的行为。导致经济法律关系终止的直接原因是合同履行期届满时经销商与服装厂分别履行了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