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江苏省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共同发展;

(3)以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如何科学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理解,至少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内容: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民经济总体而言的,应该看他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生产总值及国民收入是否占优势,这是全局的主体性和局部的差异性的统一;

第二,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这是质和量的统一;

第三,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这是基本形式和多种形式的统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指的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初级阶段。

4、怎样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

答: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答:第一,发展生产力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实际上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化和表现。

第二章所有制结构

三、名词解释

1、所有权:是一种归属关系,所有者对其所有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地处置,如出售、转让或自用等。

2、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简称所有制结构,他是指所有制形式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所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全民所有制: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4、集体所有制经济:是部分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又一基本形式。

5、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指我国公有制企业、公司或其他经济组织与外国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共同投资,按照股份公司建立的企业。

6、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小私有制经济。

7、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

8、外资经济:是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的统称,也叫“三资企业”。

9、股份合作制企业:是由员工共同出资入股组成的企业,职工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投资,按资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以企业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简答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形成的一依据是什么?

答:(1)首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结构的状况决定的;(2)其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3)再次,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也是由我国其他经济条件决定的。

2、简述股份合作制经济的特征。

答、股份合作制经济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资本合作和劳动合作的有机统一;(2)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

(3)盈利性和互助性相互兼顾;(4)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

3、股份合作制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有机统一,而股份制经济仅仅实行资本合作;

(2)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劳动民主与股份民主相结合,是劳动支配着资本,二股份制企业是资本支配着劳动,劳动者没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只有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才能决定一切;

(3)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同时存在,劳动者除了劳动收入以外,还可以按照入股资本的多少获取股份收入,而股份制企业劳动者在获得工资以后,全部的剩余价值归属投资的股东所有和支配;(4)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内部封闭性的特点,而股份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股份合作制经济和股份制经济有联系表现在:

二者都存在资本合作,按资分配,都可以成为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4、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答:全民所有制经济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资料由全社会范围内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

(2)全体劳动者在生产资料所有关系上是平等的,都是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

(3)全体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拥有生产资料,任何集团和个人都不得瓜分它,或将其占为己有。

全民所有制经济作用有以下四个方面:(1)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是促进社会主义再生产不断扩大的物质基础;

(2)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3)它是保障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前提条件;

(4)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保障。

5、第三章内容,放第三章写。

6、简述私营经济经营机制的自身特点。

答:(1)具有明显和较强的动力机制和市场导向机制;

(2)具有完全独立和效率较高的决策机制;

(3)具有自负盈亏的硬预算约束机制。

五、论述题

1、论述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1)首先,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2)其次,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有着天然的联系;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生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4)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堆满足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增加就业,

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税收,解决我国紫荆不足的矛盾,促进国名经济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5)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要求。

2、论述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客观依据,怎么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答: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客观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1)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正是反映并符合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最基本的形式;

(2)第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最重要的基础;

(3)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物质基础;

(4)第四,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经济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5)第五,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在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应通过下面三点来理解:

(1)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国名经济总体而言的,应该看他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例和所提供的国民声场总之及国民收入是否占优势,这是全局的主体性和局部的差异性的统一;

(2)第二,公有制为主体,不仅要有量的标准,还要有质的标准,这是质和量的统一;

(3)第三,公有制不能局限于原来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这是基本形式和多种形式的统一。

第三章分配结构

三、名词解释

1、生产要素: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人们一般把它概括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四种。

2、公平:合理处理社会经济中的各种利益关系,达到机会与结果的公正平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就是社会根据各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比例和贡献的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4、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5、资本: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是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基本要素。

6、级差地租:现实中的土地存在肥沃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追加投资不同等事实,从而带来不同的级差收益,分为级差地租1和级差地租2

级差地租1指的是同时投入不同地块的等量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率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级差地租2指的是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入同量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所形成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四、简答题

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结构及其依据。

答:分配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依据: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第二,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对财富的创造做出了实际的贡献。第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则。第四,体现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统一。

2、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

答: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在其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的。

3、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是什么?

答:(1)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2)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社会主义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并且是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五、论述题

1、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必要性。

教材P46第三段,课堂划过的5点。

答:(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是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要兼顾公平,兼顾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合理拉开差距”、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同时,“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极分化”。

(2)效率优先,可以打破平均主义,促进资源利用,提高生产力。同时,也为实现公平创造物质基础。

(3)公平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根本目标的要求。兼顾公平可以为促进效率提供保障。

2、论述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区别与联系。

答(1)两种分配方式的产权主体不同。(2)两种分配方式所处的地位不同。

(3)两种分配方式所遵循的原则不同。(4)两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对象不同。

联系:(1)两者本质上都是按要素所有权及实际贡献进行的分配。(2)两者的作用和目的是一致的。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是什么?试述它的客观依据。

答:共同富裕只能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动态实现过程,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并在激励与带动下逐步实现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其客观依据是:

(1)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存在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

(2)允许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必然造成个人实际收益上的不等。

(3)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必然产生个人收入的差别。

4、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决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经济条件有哪些?

答: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再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填空题

1、机会成本

2、有限资源

3、计划配置、市场配置

4、高效性

5、经济体制

6、自由市场经济

7、政府

8、国家或政府干预、原来国家或政府不干预 9、企业

11、计划配置、市场配置

三、名词解释

1、资源配置:是指如何将优先的资源以某种规则分配到不同产品的生产中,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2、市场经济:是在各经济主体分散决策的基础上,通过供求决定的市场价格信号配置社会资源的方式和体制。

3、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不同组合。

4、机会成本: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讲,当吧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叫做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市场是一种高效的配置方式?

答:市场配置资源的最大优点是它的高效性,这是由它的作用和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是:

(1)自动调节,这种能力是市场一种内在的、潜在的力量。自动调节不需要任何成本,或者成本很少,因此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高效的。

(2)利益调节,获得经济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而市场配置方式正是通过市场价格的变化,以改变人们的利益关系,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这种调节符合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也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调节手段。

2、简述市场经济的特征。

答:(1)市场性(2)自主性(3)竞争性(4)开放性(5)法制性

3、简述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联系和区别。

4、简述市场经济的属性。

答:(1)市场经济为中性属性,它不是哪种社会制度的专利。

(2)市场经济只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或一种经济体制,与特定的社会制度、社会形势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在哪里。

答:P62(1)所有制结构;(2)分配结构

6、简述用市场配置方式配置资源,想要去的较好的效果必须具备的前期条件。

答:(1)人人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实行完全竞争;

(2)价格充分灵敏,完全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7、试述市场经济的功能。(

1)调节功能(2)信息导向功能(3)刺激功能(4)奖优罚劣功能

五、论述题

1、论述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和作用。

答:(1)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2)真正推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3)更好地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国际化。

第五章市场机制与市场体系

三、名词解释

1、市场机制: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形态下,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律。

2、债券:是债务人开给债权人的债务证书,持有人可以凭借此证书,在债务期满时向发行人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

3、生产要素市场:广义的生产要素市场指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各种要素交换场所及关系,狭义的生产要素市场仅

指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大要素市场。

4、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本而发行的一种证明书,是投资者投资并以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它表示股票购买者即股东拥有公司的股份所有权,并享有相应的权力和义务。

四、简答题

1、简述为什么说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

答:(1)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市场功能的必要条件;

(2)完善的市场体系是搞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条件;

(3)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建立宏观间接调控的客观条件。

2、简述市场机制的构成内容。

答:市场机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它主要由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利率机制、工资机制等组成。

3、简述房产市场的特点与完善房产市场的意义。

特点:第一,由于房产商品价值大,使用周期长,故房产交易方式以出售和出租为主;

第二,在房产市场中,房屋商品的买卖不发生交换对象的空间移动,只有房屋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变更;

第三,受土地资源稀缺性的影响,房产市场的价格具有不断上扬的特性。

意义:有利于加快住房建设,推动城市住房体制的改革,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

有利于加快城市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房地产市场资源的节约和合理使用;

有利于调整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苦熬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五、论述题

1、论述市场机制的功能。

答:(1)优化资源配置功能

(2)信息传递功能

(3)利益分配功能

(4)调节微观经济活动的功能

第六章消费者行为

三、名词解释

1、欲望:主要指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

2、偏好:是指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可供消费的商品或劳务组合所进行的排列,它反映的是消费者个人的兴趣或嗜好。

3、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或劳务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4、消费者剩余(05年真题):消费者愿意付出的价格总和与实际付出的价格总和之间的差额。

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6、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追加一单位某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增加的总效用。

7、无差异曲线(2011年真题):也称为等效用曲线,是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条件下,对两种商品或劳务的不同组合具有相等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曲线。

8、预算线(2008年真题):又称为消费可能线,它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或劳务的最大组合。

9、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无差异曲线上两种商品或劳务相互替代的比率。

10、恩格尔曲线: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需求量。

11、效用最大化(2010年真题):消费者对若干消费品的选择,在达到每一种消费品的单位货币支付所得的边际效用相等时,实现最大总效用即称之为效用最大化原则。

四、简答题

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008年真题)

答:(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2)消费者的偏好;(3)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4)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5)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

除上述5个因素外还有历史传统、民族风俗、文化习惯、地理气候、经济开发程度、外国消费示范等。

2、简要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征。

答:(1)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的欲望强度成正比;

(2)边际效用的大小同消费者消费的数量成反比;

(3)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指在特定时间内的效用;

(4)边际效用实际上永远是正直,虽然在理论分析时有负效用;

(5)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主观标准。

3各国政府保护消费者的政策有哪些?哪些消费者的行为要受到政府的限制?

答:保护:(1)正确的消费宣传;

(2)保证商品或劳务的质量;

(3)建立“消费者协会”等类组织,保护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4)限制商品或劳务的价格。

限制:(1)影响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消费;

(2)对他人带来不利影响的消费;

(4)败坏社会风气的消费。

4、简述供给弹性的类型。(2011年真题)

答:(1)供给弹性等于零,即供给完全无弹性;

(2)供给弹性无穷大,即供给完全弹性或供给无限弹性;

(3)供给弹性等于1,即单一供给弹性;

(4)供给弹性大于1,即供给富有弹性;

(5)供给弹性小于1,即供给缺乏弹性。

第七章生产者行为

一、选择题

1-5:CCBAC 6-10:DBABA 11-15:CBDDC 16-20:BACAA 21-26:ACBAAB

二、填空题

1、价格

2、不同组合

3、外在经济

4、等产量曲线

5、生产要素、递减

6、最优组合

7、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

8、要素投入

三、名词解释

1、生产:从经济学角度看,就是一切能够创造或增加效用的人类活动。

2、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商品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4、生产要素:是指生产中必须投入的各种资源,概括起来,通常可分为四种,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连续把某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数量之后,所得到的产量的增加量是递减的。

6、规模经济:也称规模报酬,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变动的影响。

7、内在经济:是指生产者在扩大生产规模时,由于内部自身的因素所引起的收益的增加。

8、外在经济:是指整个行业规模扩大时给个别生产者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9、成本:即生产费用,是指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支出,是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的乘积的总和。

10、机会成本:是指从资源配置和生产角度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条件下,能够生产同等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点的轨迹。

12、边际技术替代率(2008年真题):是指等产量曲线上两种生产要素相互替代的比率。

13、等成本线(2006年真题):表示在生产要素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以一定量的成本支出所能购买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机会成本?举例说明在经济分析中考虑机会成本的重要意义。

答:(1)机会成本:是指从资源配置和生产角度看,当把一定资源用于某种产品生产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2)不做

2、简述总收益与需求弹性的关系

答:(1)需求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价格下降,总收益上升;价格上升,总收益减少。

(2)需求弹性小于1,即缺乏弹性,价格下降,总收益减少,价格上升,总收益增加。

3、简述实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

答:(1)一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投入组合;

(2)一定成本下产量最大的投入在组合。

4、生产者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什么?

答:(1)比较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只要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打到最大,生产者就获得最大利润。

(2)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判断实现最大利润产量。

5、简述等产量线和等成本曲线的特点?

答:(1)等产量线特点:等产量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假定产量可以无限细分,在同一平面上可以画出无数条等产量曲线;

在同一平面上,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可相交;等产量曲线凸向远点。

第八章现代企业制度

三、名词解释:

1、企业制度: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利益的准则。

2、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组成的相互制衡的关系被称为公司治理结构。

3、在册股东:是指在公司股东名册上登记其姓名、地址和其它简况的股东。

4、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把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的股份,发行代表股份的有价证券——股票,并且股票可以自由转让的一种公司形式。

5、有限责任公司:是指不通过公开募股,而由为数不多的股东集资组成的公司。

四、简答题:

1、试简述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答:(1)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2)法人财产制度;(3)有限责任制度;(4)组织管理制度。

2、试简述我国企业改革先后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

答:(1)1978-1983年,“放权让利”阶段;

(2)1983-1986年,“利改税”改革阶段;

(3)1987-1991年,以承包制为主导的企业改革阶段;

(4)1992年至今,以转机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全面改革阶段。

3、简述股份有限公司相对其他公司的优势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它是筹集大规模资本的有效的组织形式,为广大公众提供了简便、灵活的投资场所,为企业提供了筹资渠道,使某些需要巨额投资的产业得以建立;

(2)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于分散投资的风险,特别是企业规模很大、风险也很大的情况下,它可以使每个投资者承担较小的风险;

(3)股份有限公司有利于资本产权的社会化和公众化,把大企业的经营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4、简述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和配套措施?

答:(1)实施战略性改组;(2)创造条件,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问题;

(3)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4)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彻底分离企业所承担的过多的社会责任。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途径和配套措施?

答:(1)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改革的具体方式,包括国有独资公司,国有参股控股公司,以及联合,兼并,股份合作,租赁,承包,托管,出售等其他形式;

(2)理顺企业政企关系,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配套措施:(回答要点)

(1)实施战略性改组,缩小国有资产投资战线,改善国有资产投资的空间布局,优化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

(2)创造条件,解决国有企业债务负担问题;

(3)妥善解决企业富余人员问题

(4)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彻底分离企业所承担的过多的社会责任。

2、如何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答:新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按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国有资产或国有股权的所有者代表,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是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也是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主体,负责国有资产的投资,参股,转让,参与企业收入分配和财产清算,并向投资参股企业,派遣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这样,实际上做到了“两分开”,即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与国有资产的运营分开,从而实现了政企分开的要求,而企业以其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由公司治理结构负责其决策,经营和生产管理活动。

第九章宏观经济调控

一、单项选择题:

1-5:C BACD 6-10:DCCDB 11-15:BACAB 16-20:DADBC 21-25:BCAAD 26-30:ACBBC

二、填空题:

1、顺差;

2、失业率;

3、优化经济结构;

4、针对性;

5、基尼系数;

6、充分就业;

7、平均利润率

三、名词解释:

1、宏观经济调控:是国家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标,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

对社会宏观经济活动进行组织并予以干涉的一系列政府行为。

2、结构性失业:由于市场上劳动力需求结构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不能很快或完全适应需求变化,使劳动力的

供求总量出现不相符合的状态而导致岗位空缺和失业并存情况下的失业。

3、自愿失业:人们认为市场一般工资率低于个人的期望,不愿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而造成的失业。

4、通货膨胀:一般指的是物价水平普遍的、持续的、剧烈的上升,是许多商品和劳务价格的非暂时性的大幅度

上升。

四、简答题:

1、简述完全竞争市场必须符合的条件?

答:(1)市场上存在众多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3)生产要素可以充分流动;(4)完全的市场信息;

(5)所有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和效益都是内在化的。

2、简述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手段?

答:(1)调节经济总量平衡;(2)调整经济结构;(3)调节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预算、税收、财政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国债等四个方面。

3、什么是产业政策?包括哪些内容?有什么特点?

答: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各种政策手段,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产业发展,

调整产业组织形式,促使产业部门的均衡与发展,实现一定经济发展阶段战略目标的经济决策。

产业政策的内容: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等,

其中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是主要内容。

产业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产业政策是侧重于调节总供给的经济政策;

(2)产业政策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3)产业政策调控经济具有间接指导性;

(4)产业政策具有明显的序列性和动态性;

(5)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跨度是中长期的。

五、论述题:

1、论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配合的形式。

答:财政政策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在一国的宏观经济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配合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搭配方式,产生的效果也不同,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和状态。

(1)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通常是在总需求严重落后于总供

给,经济严重萧条的情况下采用的政策;

(2)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通常是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通货膨胀压力大,国际收支存在逆差时采取的对策;

(3)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的搭配,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紧的

货币政策可以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这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存在严重的事业和国际收支逆差,同时只

有轻度的通货膨胀的状态下,较理想的政策组合;

(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避免消费过热,需求过度,同

时,银行系统放松银根,适当增加货币供给,又可以满足投资需求,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第十章社会保障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5:CDDCA 6-10:BDCDB 11-12:DB

二、填空题:

1、安全稳定;

2、公平性;

3、以近期横向收支平衡;

4、部分基金制;

5、政府财政;

6、维护社会和经济

的稳定与发展; 7、收入调节机制;

8、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部分基金制; 9、单一价格制、所得比例制、混合制;10、劳动者; 11、

18个月; 12、复合式的医疗保障制度;

13、强制性、社会性、公平性、福利性;

14、国家保障型模式、社会保障型模式、自我保障型模式;

15、工伤社会保险费;16、社会福利;17、抚恤;18、政府、企业、个人;19、最高。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按照有关的法律规定,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确保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水准得以维持,从而保证社会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各种社会政策措施的总和。

2、自我保障型:是以政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发起人,但以雇员或劳资双方为责任者的社会保障模式。

3、社会保障型:是以政府为主要发起人,但以个人、单位和政府三方为共同责任者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4、现收现付制:是以当期的社会保障收入来安排同期的全部社会保障支出,且社会保障收支基本平衡的融资方式。

5、单一价格制:社会成员只要符合养老保险给付的资格条件(一般指必须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就可以获取同样金额的养老金待遇,这种待遇给付方式称为单一价格制。

四、简答题:

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答:(1)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证;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下公平与效率兼顾的重要保证;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2、简述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救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那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或因遭受灾害而致生活暂时困难的,或虽有一定收入,但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法定最低标准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内容:孤寡病残救助、城乡贫困户救助、自然灾害救助。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P 157 页(2008年真题)

答:现代市场经济下,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强制性、社会性、公平性、福利性。

4、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融资方式。(2010年真题)

答:社会保障制度的融资方式:现收现付制、完全基金制和部分基金制。

五、论述题:

1、分析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目标。

答:从目前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主要有:

(1)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公平性差,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覆盖城乡所有单位与个人,然而,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范围仍主要限于城镇居民,养老等一些社会保险虽已在农村开展,但绝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远没有纳入“安全网”;

(2)社会保障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其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需要巨额资金,但目前财政困难,许多经济单位,尤其是国有企业也普遍感觉到压力过大;其二:失业和提前退休的人数急剧增加,一方面减少了社会保险费的征集量,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社会保险金的支出量,使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其三,我国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中,“空账”现象普遍存在,说明融资方式转轨尚未真正到位,更表明了基金收支矛盾的客观存在,如果“空账”不能及时转变为“实账”,我国养老保险的融资方式也就无法实现由现收现付制向部分基金制得转变,这种变革对缓解下个世纪即将到来的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来说,显然是于事无补的;

(3)社会保障管理分散,政出多门,除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人事部,民政部等分别承担了开展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和义务外,财政,计划,计划生育,银行,商业保险等部门也参与其中,由于有关各部门所处的角度不尽相同,加上难免的会较多考虑自己的利益,从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出现摩擦,矛盾和相互掣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逐步建立起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险为主体的,并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有机结合的,覆盖面广,资金来源多渠道,待遇标准适度,社会化程度高,管理体制协调统一,城乡体制基本一体化,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十一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5:DDDBC 6-10:CCCBC 11-15:CCCDD 16-20:DDBCA

二、填空题:

1、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

2、?;

3、生产要素的投入量、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4、投入量;

5、国民生产总值;

6、价值;

7、产出量;

8、粗放型、集约型;

9、人口众多而资本严重短缺,资源相对不足;10、要素投入。

三、名词解释:

1、经济发展:不仅包括产出量的增加,而且包括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一般经济条件、社会福利、教育卫生、生态环境等情况的改善或变化等的全面进步过程。

2、经济增长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物质财富和劳务的增长率。

3、经济效益:是在经济活动中劳动占用、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

4、生态效益: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经济活动时,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获得物质和能量转换的最大效率,从而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条件。

5、国民收入:又称社会净产值,是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

6、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7、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包括本国与外国公民在本国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

8、粗放型经济增长:是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9、集约型经济增长:是指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四、简答题:

1、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系与区别?

答:首先,经济发展包含着经济增长,其次,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再次,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是经济增长的延伸和扩展,同时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条件。

2、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有那些?

答: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有:工农业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

3、在国民经济内部有哪几个重要的比例关系?(2004年真题)

答:(1)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2)农业内部和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

(3)交通运输业和工农业的关系;

(4)现有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关系;

(5)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5、简述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11年真题)

答:决定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6、试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内涵。(09年真题)

答:(1)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

(2)从依靠投入转到提高要素使用效果上来;

(3)从资源消耗多转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来;

(4)从低效益,重复建设转到提高效益,优化结构上来;

(5)从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到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

五、论述题:

1、论述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之间的辨证关系?(2007、2008年真题)

答: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的关系。

两者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经济效益是实现经济增长速度的中心和前提;另一方面,经济增长速度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条件。

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完全一致,经济增长速度所反映的是产值、产量等指标在动态上的比较,而经济效

益是劳动投入与有用劳动成果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

2、论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及具体内涵。

答:必要性:(回答要点)

(1)资源约束;(2)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3)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具体内涵:(回答要点)

(1)从注重量的扩张转到质的提高上来;

(2)从依靠投入转到提高要素使用效果上来;

(3)从资源消耗多转到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上来;

(4)从低效益,重复建设转到提高效益,优化结构上来;

(5)从追求经济总量和速度转到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上来。

第十二章产业结构及其调整

一、单项选择题:

1-5:DBAAD 6-10:BBCDC 11-15:DDCCA 16、资本密集型产业

二、填空题:

1、生物技术产业;

2、周期性特征;

3、三;

4、生产率上升基准;

5、重点顺序选择;

6、市场结构控制政策、调整企业行为政策;

7、产业发展。

三、名词解释:

1、产业:是具有某种同一属性的企业的集合。

2、产业结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3、产业组织:一般是指生产或提供同一或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即厂商在同一市场上的集合,这些厂商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就是产业组织。

四、简答题:

1、简述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标准。

答: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符合效益最佳原则,产业结构变化要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原则,符合技术进步原则,符合产业结构高度化原则和产业结构软化原则,符合开放性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的标准:

收入弹性标准,生产率上升基准,产业关联基准,主导部门序列标准,增长后劲标准。

2、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的特征。

答:二元经济特征,产业内结构的趋稳定发展特征,产业结构的存量刚性特征,外延发展与边际不平衡特征,近几年趋于弱化的特征包括:短缺特征,周期性特征,超前转换等特征。

五、论述题:

1、论述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及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答: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1)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收入水平大体相同的国家,但国民经济增长中来自农业的贡献在下降;(2)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虽然高,发展也较快,但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3)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占GDP的比重过低;

(4)产业素质低,组织结构不合理;

(5)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转换速度过低;

(6)产业的地区结构趋同问题非常严重;

(7)产业结构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是生产与消费相脱节,产业结构变化跟不上市场需求的变化。

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

(1)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农业产业化概念,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适应居民需求结构的新变化;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使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2、论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目标、方向、重点。

答:目标:

(1)调整要减少经济波动的机构性因素,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提高经济效益;

(2)调整要有利于改善供给对需求多层次性,多样化结构的适应性与反应性能力;

(3)调整要有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利于降低消耗,提高效益,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经济素质。

方向: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加强以钢铁,交通,电信,水电,矿产为主的基础产业与基础设施,使这些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增长相适应;扶持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改变低度产业结构下粗放增长的格局。

重点:

(1)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树立农业产业化概念,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2)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适应居民需求结构的新变化;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使之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使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5)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第十三章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单项选择题:

1-5:ACBBB 6-10:ACDCD 11-12:CA

二、填空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工业化模式;

2、1953年“一五”计划;

3、农村、剪刀差;

4、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生产资料工业净产值;

5、合理确定城市体系;

6、控制;

7、工业化及整改经济发展水平;

8、现代先进的城市。

三、名词解释:

1、狭义的工业化: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化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变为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的过程。

2、广义的工业化:包含整个社会现代化的含义,其中现代工业的产生与成长是核心内容,随着现代工业的成长,带来了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与现代化。

3、城市化: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及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地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也是把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改变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四种工业化模式(08年真题)

答:总结世界各国的工业化道路,可归纳为四种模式:

(1)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2)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模式;

(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2、简述工业化与成化的关系。

答: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源泉和动力,工业在本质上是一种聚集经济,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集中布局,形成城市,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

(2)城市化为工业化创造条件,促进工业化,城市可以产生聚集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且,城市通过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可形成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带动整个区域工业化的开展和深入。

3、什么是二元社会结构?它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何影响?(09年真题)

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城乡居民社会身份,地位和待遇存在巨大差异的一种社会结构,这种差异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规定并维持,它是与二元经济结构及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它限制了人口及其他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特别是限制了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延缓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五、论述题:

1、论述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战略的内容。如何实现这一城市化战略?

答: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道路与战略的内容是使城市化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工业化的要求,建立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镇,为了实现这一城市化战略,必须彻底改革原有的户籍制度,根据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差距,确定不同的城镇网络体系,还要搞好城市规划工作。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业化道路与战略的要点。(11年真题)

答:要点:

(1)调整产业结构,是农轻重及一、二、三此产业比例渐趋协调;

(2)工业化投资主体多样化;

(3)农民与农业仍在为工业化做出重要贡献,乡镇企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

(4)通过工业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5)通过对外开放,加快工业化进程。

第十四章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5:DABCA 6-8:CAD

二、填空题:

1、市场;

2、外延扩张或粗放型增长;

3、以速度为中心的粗放型增长;

4、集约型;

5、科技进步;

6、小而散。

四、简答题:

1、主要表现是:一是盲目铺摊子,上新项目,造成高成本,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二是,“遍地开花,分散投资”小而全。小而散,三是,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科技含量低,产品结构形成“三多三少”的格局,四是,管理人员和职工素质低。

2、产业结构调整应放在建立城乡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上,解决内部部门结构严重的低水平重复,以形成合理的内部分工体系,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提高与农业的产业关联度,推进企业规模化,集中化。

五、论述题:

1、简述乡镇企业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主要表现。

答: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第一:我国已由短缺经济和卖方市场的格局步入买方市场,国有企业改革使其竞争力与日俱增,“三资企业”大量进入和私营经济长足发展,这些使乡镇企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市场环境。

第二:现代科技的加速发展和广泛传播,乡镇企业正在失去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如何用科技改造企业成为乡镇企业生死攸关的问题。

第三:国家税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资源环境保护政策等,使乡镇企业失去许多政策优势。

2、同论述题。

五、论述题

1、分析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阐述乡镇企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基本内容,并阐述该战略调整应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11年真题)

答: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战略调整的基本内容:深化乡镇企业体制改革,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企业的规模化,集中化,大力实施外向型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是战略调整必须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第二,外延扩张与内涵提高的关系

第三,内向发展和外向拓展的关系

第四,提高自我积累能力与利用社会资金的关系

第五,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和扶持的关系

第十五章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5:AABCB 6-10:DBCDC 11-15:CBBBB 16-20:CABDB 21-23:ACC

二、填空题:

1、经济一体化;

2、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

3、技术引进、技术输出;

4、吸引外商投资;

5、出口乘数;

6、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其他投资;

7、平等互利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注重经济效益的原则、改善投资环境的原则;

8、资本输出、资本输入; 9、保护贸易; 10、关税、非关税壁垒、出口鼓励;

11、国内生产; 12、技术引进、技术转让; 1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14、技术引进、技术转让; 15、国际技术贸易; 16、资本输出。

二、填空题:

1、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内实行不同程度的经济联合和共同的经济调节,向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2、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是指发展中国家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开发本国盛产的农、矿、特产等初级产品,出口创汇,然后用外汇进口制成品的战略。

3、进口替代:是指以国内生产来代替进口。

4、出口导向:是指通过扩大出口来带动本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5、国际贸易:是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是各个国家(或地方)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也是世界经济利益在各国间进行分配的重要渠道。

6、自由贸易政策:是指政府取消对进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促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其实质是“不干预政策”。

7、国际技术合作:就是各国通过技术引进、技术转让等方式,从对方输入发展本国经济所必需的先进技术,提高本国科技水平,以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

四、简答题:

1、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

答: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理论与现实依据如下:

(1)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

(2)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要求;

(3)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所需要;

(4)为了取信于外国投资者。

2、简述国际贸易发展战略的类型、政策。

答:国际贸易发展战略分为三个类型: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

国际贸易政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五、论述题:

1、论述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答:两者关系是:

(1)坚持自力更生的重要性,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独立所必须的,否则,离开本国人民的努力,一味依赖外国,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的;

(2)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关

起门来搞建设。恰恰相反,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有效的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否则,一味盲目排外,其结果只能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当然,如果片面的夸大对外经济关系的作用,单纯依赖外力,迷信外国,也是十分有害的;

(3)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统一,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又有利于增强自力更生的发展本国经济的能力,因此,把两者对立起来是不对的。

2.试论述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特点以及作用。(08年真题)

答:我国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是因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并非政治特区,它仍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的行政区域,同样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样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必须遵守我国有关特区的政策和法令,它的经济发展方向也必须符合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

(1)特区经济发展的资金以利用外资为主

(2)特区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

(3)对前来投资的客商给予特殊优惠和便利

(4)国家给特区较多经济自主权

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首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了,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窗口的作用,其次,它对内地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1、通货膨胀的类型有哪几种?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2)、原因:a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货币供应量过多。b深层原因有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结构因素以及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制约等。 2、简述供给定理与需求定理的比较。 既有共同性,也有不同点。 (1)从共同性一面来考察:(1分) ①她们的假设方式就是相同的,即价格的变与不变;(1分) ②它们都可以用表与图的分析来加以说明,尤其曲线分析更就是一目了然; (1分) ③都有各自的规律以及规律之外的特殊情况。(1分) (2)从不同点来瞧: ①需求的主体就是消费者,而供给的主体就是生产者;(2分) ②需求与价格的函数关系就是负值,而供给与价格的函数就是正值;(2分) ③二者的曲线图中,需求曲线就是自左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而供给曲线就是自左向右上倾斜的。 3、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就是指包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 (2)价格稳定:就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3)经济增长:就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4、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 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就是由需求与供给决定的。所以,需求或供给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变动(2)需求变动就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她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3)供给变动就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她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它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5、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有哪些? 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斜率就是负的。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6、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经济师复习资料

第一章 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消费者愿意且能够购买(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 ▲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需求的影响因素: ①消费者偏好 ②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正相关 ③产品价格 负相关 ④替代品的价格 正相关 ⑤互补品的价格 负相关 ⑥预期 预期价格↑,需求↓ ⑦其他因素 ▲ 需求函数:假定除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d=Qd (P ) ▲ 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 需求曲线(需求量的变动):假定其他因素不变,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变动(表现为需求曲 线的位移):其他因素变动(如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等,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 以上规律为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一般关系,也有例外: 特例一:钻石与价格之间有时呈正方向变化,钻石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小。 特例二:对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者来说,某些普通食品的价格上涨,购买量也增加。

二、▲供给: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函数:假定除价格外的其他因素不变,Qs=Qs (P ) ▲供给的影响因素: ①产品价格 ②生产成本 ③生产技术 ④预期 ⑤相关产品的价格 ⑥其他因素 ▲ 供给规律: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变化的关系。 ▲ 供给曲线(供给量的变化):假 定其他因素不变,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 ▲ 供给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 移):价格外的其他因素变动(如成本等),引起的供给的变动。 三、▲均衡价格: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Qd=Qs 时→Po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模型(运用:最高限价分析,保护价格分析) ▲ 最高限价(目标:保护消费者利益或者降低某些生产者的成本) P

自考《经济学》最新复习资料汇总

《经济学》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经济学可定义为(C) A: 政府对市场制度地干预 B: 企业取得利润地活动 C: 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资源用与诸多用途 D: 人们靠收入生活 【2】如果A物品价格上升引起B物品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那么(A) A: 两者是互补品 B: 两者是替代品 C: B是低档品 D: A是正常品 【3】完全互补地两种物品无差异曲线地形状是(A) A: 与原点成90度凸出 B: 水平直线 C: 垂直直线 D: 斜线 【4】当政府用某些资源去修建一条大坝时,这些资源就不能用于修建高速公路.这说明了(D )A: 微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B: 宏观经济学地研究对象 C: 机会成本地概念 D: 最优化地概念 【5】下列造成搭便车问题地物品是:(B ) A: 收费地高速公路 B: 收学费地学校 C: 路灯 D: 私人经营地商店 【6】均衡是指供给和需求达到了(B)状态 A: 最大量 B: 最小量 C: 平衡 D: 不平衡 【7】生产要素地边际产量是(D) A: 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量地变化 B: 产量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 C: 产量除以总生产成本 D: 平均产量地变化除以企业所使用地生产要素地量地变化 【8】平均总成本减去平均可变成本等于(D) A: 可变成本 B: 边际成本 C: 固定成本 D: 平均固定成本 【9】企业通过卖出额外一单位产品所获得地收益叫做(A)

A: 净利润 B: 分摊成本 C: 边际收益 D: 平均收益 【10】假设2个人一天能生产10个零部件,3个人一天能生产24个零部件,则(B ) A: 劳动地边际产量上升 B: 平均可变成本下降 C: 边际成本下降 D: A和B正确 【11】寡头垄断市场上地企业数量有(B) A: 一家 B: 几家 C: 相当多 D: 以上全不对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企业地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B ) A: 边际收益 B: 边际成本 C: 平均成本 D: 平均可变成本 【13】为形成自己产品地垄断地位,垄断竞争企业通常采用地方式是(B ) A: 专利 B: 模仿 C: 广告 D: 都不正确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一个企业地需求曲线是(A) A: 与横轴平行地线 B: 与横轴垂直地线 C: 与纵轴平行地线 D: 向右下方倾斜地线 【15】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地商品量是(C)A: 供给量 B: 交易量 C: 需求 D: 购买量 【16】一个行业有很多企业,每个企业销售地产品与其他企业地产品略有差别,这样地市场结构被称为(D ) A: 垄断竞争 B: 垄断 C: 完全竞争 D: 寡头 【17】消费函数描述了(D) A: 消费与政府购买之间地负向关系 B: 消费和收入之间地正向关系 C: 消费和利率之间地负向关系

经济学基础第一次形考作业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所在教学点 课程代码110139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一次任务共四次任务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理论教学) 第一部分习题 一、填空题(14*2=28) 1.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由稀缺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 2.西方经济学研究是研究在_ 市场_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__ 配置___ 和利用的 科学。 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_ 右下方_ 倾斜的曲线,它表明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成 反方向变动。 4.两种互补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 反_方向变动,两种替代商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__ 同_方向变动。 5.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称为_需求量的变动___,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称为_需求的变动 _ 。 6.需求的变动引起均衡价格_同_方向变动,均衡数量_同_方向变动。 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_价格_ 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_需求量_ 变动的比率。 8.当某商品的价格上升6%而需求减少9%,该商品属于需求__富有_弹性。当某商品的价格 下降5%而需求量增加3%时,该商品属于需求_ 缺乏_弹性。 9.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两种商品为__ 互补__关系;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两种 商品为_替代__关系。 10.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 等边际效用_ ___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__无差异曲线 ___ 分析法。 11.当消费者面临X和Y两种商品时,用公式表示的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是: ______;消费者均衡的均衡条件是______。 12.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对一定量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__差额 ____ 13.消费预算线是一条表明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 到的_ 两种_____不同数量的___商品组合___的线。 14.商品价格不变时,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向__右__平行移动;如果消费 者的收入减少,则消费可能线向__左_ 平行移动。 二、选择题(12*2=24) 1.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 求( B ) A.增加 B.减少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经济学基础概念复习 第一章 1.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2.三个基本经济学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3.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企业家才能。 4.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一定时期、一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各种可能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组合的曲线。 第二章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它是描述衡量一个国家总产出的标准。 2.GDP建立在商品实物数量和价格两者共同的基础上,因此,无论价格上升还是数量增加都会引起名义GDP. 3.通货膨胀采用不变价格来计算产出价值,得到的结果就是实际GDP。 4.人均GDP:总的GDP除以人口总数,就是人均GDP。 5.收入转移:向那些不为其提供直接服务的人支付报酬。 6.生产要素:资本存量、要素质量。 7.政府管制:提供法律框架、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力、保护环境。 8.累进税:通过对收入较高的人实施较高的税率来实现市场收入的再分配。 9.累退税:对收入较低的家庭征收较高的税率。 第三章 1.经济交往的原因:⑴作为个人,我们没有能力生产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⑵我们生产自己有能力生产的东西的时间、精力、和资源也是有限的。 2.经济参与方:企业、消费者、政府、外国人。 3.两个市场:要素市场,向社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4.需求强调的观念是:我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 5.需求法则: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向的,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需求曲线的共同特征是向下倾斜。 6.需求的因素:价格、偏好、收入、其他商品价格、预期。 7.需求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需求曲线的移动。反映的是商品价格的变化。 8.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9.市场供给反映了不同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销售该商品的所有厂商的集体行为。 10.市场供给法则:市场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愈高,供给量越多。增加的产出必定需要更多地成本,而且,只有在较高的价格下才会有较多的产出出现,较高的价格,也可以增加利润,并且诱使生产商提供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11.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沿着给定的供给曲线移动;供给的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12.均衡价格:一种价格和数量的组合使得现有买者和买者的意愿相符合。 13.价格上限的三个结果:增加需求数量、减少市场供给、产生市场短缺。 14.价格下限的三个结果:减少需求数量、增加市场供给、引起市场过剩。 第四章 1.总效用:(TU)指从一种商品的全部消费中获得的满足感的数量。 2.边际效用:(MU)指从某种商品的最后一单位(边际单位)消费中所获得的满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2010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讲义(1) 前言 (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09年教材情况 整体而言,初级经济基础的内容大致变化了30滋右。第一、二部分变化较小。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6715666252.html, (1)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去掉了货币职能的内容,增加了货币发行的内容(113~115页);

(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去掉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内容,增加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内容(134~137页)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1)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重新叙述了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那部分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143~144页; (2)增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153~159页),删掉了原有的第二十二章品牌策略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1)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去掉了管理学及其特点、组织环境的内容 (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增加了沟通的内容(200~202页) 第六部分法律 变动最大,基本上是全部修订。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一)试卷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初、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和各专 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40分。全国2007、2008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江苏自考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总纲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发展生产力 第一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依据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 1 2、 3) 社会主议初级阶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 2)、它是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的有力武器; 第二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 1、 2 3、

4 第三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发展生产力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2 1) 2) 3 三、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改革开放….. 2、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才是最终目的,因为生产就是为了消费,不能为生产而生产;

3 4、社会主义初级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开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一章课后训练题: 1 答:发展是硬道理,也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生活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什么是“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什么要坚持这个标准而不能坚持姓“资”姓“社会”标准? 答:“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与否,判断每项工作的成败得失,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之所以要坚持这个标准,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决定的,之的以不能坚持姓“资”姓“社”标准,是因为它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脱离每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及发展的需要,抽象地谈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好坏。而且,姓“资”姓“社”标准对这两种社会制度都做了教条主义的理解和界定,从本本出发,把许多没有制度属性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批判和拒绝; 第二章所有制结构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的内涵和依据 一、所有制结构的内涵: 1、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它包括对生产资

2007年10月江苏自考27869经济学基础真题试卷

2007年10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69经济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群众同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2.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 ) A.经济体制改革上来B.经济效益的提高上来C.现代化建设上来D.对外开放上来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B.混合所有制经济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私有制经济 4.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 A.主要体现为量的优势B.主要体现为质的提高C.主要体现为有竞争力D.主要体现为控制力上 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应当与( ) A.按需分配相结合B.按要素分配相结合C.大体平均分配相结合D.按年龄和性别分配相结合 6.市场经济的激励方式以( )A.强制为主B.劝说为主C.交换为主D.刺激为主 7.在市场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市场是( )A.生产资料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土地市场 8.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向外移动的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下降了B.商品Y的价格下降了C.商品x和Y的价格按同一比率上升了D.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9.引起一条既定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移动的因素是(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偏好C.商品本身的价格D.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10.如果甲商品价格下降引起乙商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那么( ) A.甲、乙商品是互补商品B.甲、乙商品是替代商品C.甲为低档商品,乙为高档商品D.甲为高档商品,乙为低档商品 11.某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为10,实际价格为8,则市场将出现( ) A.供不应求,价格上升B.供不应求,价格下降C.供过于求,价格上升D.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12.当出租车租金上涨后,对公共汽车的( )A.需求增加B.质量要求不变C.需求减少D.质量要求降低 13.某消费者对商品x的渴求强于商品Y,原因是( ) A.商品x的价格较低B.商品x较紧缺C.相对而言,商品x有更大效用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 14.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种因素。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的绝对值( ) A.等于零B.等于1 C.大于1 D.小于1 15.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 ) A.在开始时下降,然后趋于上升B_在开始时上升,然后趋于下降C.一直趋于上升D.一直趋于下降 16.产量为零时仍然需要支付的费用,称为( )A.隐性成本B.固定成本C.私人成本D.社会成本 17.为了能够促使各种生产要素用于最佳途径,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决策者必须认真考虑( )

经济学基础27869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27869复习资料 经济学基础复习资料题 试卷结构:1、单选题(25--30题×1分=25--30分);2、填空题(10题×1分=10分);3、名 =15分);4、简答题(5题×5--6分=25--30分);5、论述题(2题×10词解释(5 题×3分 分=20分)。 一、选择/填空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 B )P3 A.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设想到的 B.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必须经历的一个特殊 阶段 C.是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经历的一个共同阶段 D.是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意味着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底子薄。 P3 4、在1987年召开的中共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党中央提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P4 5、从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将持续到我国实现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至少需要经历 100年左 右的时间。P4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据是( C )P4 A、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设想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C、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之社会主义改造过快过急 D、人 类社会发展形态的演变规律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和薄弱的经济基础 ;而终点是发达的社会主义强国。P5

8、生产力水平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也是所以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P6 9、在市场竞争中,作为市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P7 10、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P8 11、1985年我国首次出现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P9 12、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1 是全党、人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和工作重心。P10 13、改革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的正确与否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生产力标准是基础。P11 14、通常人们把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统称为生产资料的“经营权” 。P15 15、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本形式主要有私有制和公有制两种。P15 16(广泛存在于商品经济社会各个阶段上,但从未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一种私有制形式是( A )P16 A(个体小私有制 B(资本主义私有制 C(奴隶主私有制 D(封建地主私有制 17、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原始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P16 18、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集中的表现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区别。P16 19(评价一种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唯一标准就是看它( C )P17

[资格考试]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一是消费者愿意购买,即有购买的欲望;二是消费者能够购买,即有支付能力。市场需求:在一定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1消费者偏好,2消费者个人收入,3产品价格,4替代品价格,5互补品价格,6预期,7其他因素。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 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总和。 1产品价格,2生产成本,3生产技术,4预期,5相关产品价格,6其他因素。供给曲线: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和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在我国,最高限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在我国,保护价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干预措施。由于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因此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保护价格只宜在少数产品上实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价格和需求量呈相反方向变化的,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1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或高弹性,2需求弹性系数等于1,叫需求单一弹性,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叫需求缺乏弹性或低弹性。 1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2商品的重要性,3商品用途的多少,4时间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至关重要。 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一般商品而言,收入弹性的大小,可作为划分“高档品”和“必需品”的标准。凡是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都可以称为“高档品”,小于1的则称为“必需品”,收入弹性为负值的商品称为低档物品。供给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由于供给规律的作用,价格的变化和供给变化总是同方向的。 1时间是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2资金有机构成不同影响供给弹性的大小,3供给弹性还受到生产周期和自然条件的影响,4投入品替代性大小和相似程度对供给弹性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019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试卷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学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生产力水平在总体上比较低,而且在地区、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 2.不属于国际技术贸易的是( ) A.购买别国技术设备 B.购买别国纯技术 C.国际技术交流 D.购买别国专利技术 3.我国《失业保险条例》颁发实施的时间是( ) A.1951年 B.1986年 C.1994年 D.1999年 4.等成本线向外平行移动表明( ) A.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B.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下降了 C.产量提高了 D.成本增加 5.市场经济的属性是( ) A.社会主义的 B.中性的 C.资本主义的 D.封建主义的 6.关于基数效用论,不正确的是( ) A.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使用的分析工具完全相同

B.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以确定的数字表达出来 C.基数效用论中效用可以加总 D.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一定量的某物的总效用可以由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所增加的效用加总得出 7.在任何经济活动中,要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人们都要计算和比较( ) A.固定成本 B.可变成本 C.机会成本 D.会计成本 8.根据我国有关法规的规定,参保职工一般缴纳工伤社会保险费的比率为( ) A.10% B.8% C.5% D.O%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 A.坚持改革开放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0.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之一是( ) A.中外合资经济 B.个体经济 C.私营经济 D.股份合作经济 11.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是1978—1983年,该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放权让利 B.推行股份制 C.两步利改税 D.推行承包制 12.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 A.是指主要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B.是指主要依靠生产规模的扩张,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C.也叫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 D.是指主要依靠增加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投入,从而实现产出量的增长 13.从总体上看,乡镇企业长期实行的粗放型增长战略的中心是( ) A.价格 B.投人 C.市场 D.速度 14.属于技术要素收入的是( ) A.技术作价入股分 B.证券买卖收人 C.企业经营者收入 D.咨询费 15.对于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 )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2010年4月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70管理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按照生产要素所占的比重,将企业分为如下几种,但不包括( C )P6 A.劳动密集型企业 B.资金密集型企业C.出口密集型企业 D.知识密集型企业 2.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 B )P10 A.社会属性 B.自然属性 C.生产关系属性 D.政治属性 3.厉以宁的管理哲学认为,要铁面无私、照章

办事,以法家思想来管理企业的是( C )P23 A.企业的高层主管 B.企业的中层主管C.企业的基层主管 D.企业的作业人员 4.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调节企业中的( C )P31 A.人的本性 B.人的需要 C.人际关系 D.生产积极性 5.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的是( A )P34 A.决策理论学派 B.社会系统学派C.管理过程学派 D.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方法体系中,除了法律方法具有强制性

特点,还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B )P55 A.说服方法 B.行政方法 C.经济方法 D.教育方法 7.在组织规模一定的前提下,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两者关系( C )P69 A.正相关 B.不相关 C.成反比 D.成正比 8.企业组织结构主要形式有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结构等,但不包括( B )P73 A.网络型 B.集权型 C.控股型D.职能制 9.在组织结构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称为( C )P76

经济学基础复习内容(曼昆)

第一章经济学面临的挑战 1.经济学:P5 研究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2.稀缺性:P5 相对于人类多种多样且无限的需求而言,满足人类需求的资源是有限的。 我们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超过了我们的生产力 3.三个基本的经济学问题:P5 生产什么 如何生产:怎样在既定投入下以最优方式得到最大产出,着眼于生产中投入什么生产要素为谁生产:经济产出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 (收入转移计划:福利、失业保障、社会保障) 4.机会成本:P5 对仅次于最优选择的放弃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5. 生产要素(4):P5 资本、土地、劳动力、企业家才能 (注意:资本不是资金,资本包括机器、建筑物、网络等) 生产要素越多,产出就越多。 6.生产可能性曲线:P6 描述了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资源合计数条件下,各种可能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不同组合。我们的目标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选择一个最优的产出组合 选择某种产出组合是一个基本的经济学问题 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原因:(总)经济增长②资源数量增加③技术进步④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任何既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最佳可能产出组合。任何社会的首要经济目标都是按照这个最优产出组合生产。 7.选择机制:P10 ①政治过程: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经济决策 ②市场机制:资源和产出重组决策的核心参与者 ③中央计划: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都由中央政府决定 ④混合机制:使用政府指导和市场机制来共同决定经济结果(市场机制+政府指导) 8.市场失灵:P11 市场没有产出最优的产出组合/没有以最优方式进行生产或分配 ①错误的产出组合 (这种情况下需要政府的干预,使产出回到最优产出,以及回到生产可能性曲线上以充分实现就业) ②过多的污染 ③太多的贫困 9.政府失灵:P13 有些干预并没有改善市场结果甚至使其恶化 10.宏观和微观经济学 宏观:从总体上帮助并改善经济的运行 微观:关注独立经济单位的行为

江苏自考真题试卷经济学基础附答案

江苏自考真题试卷经济学 基础附答案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7869经济学基础(习题) (答案页码在题后)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 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提出时间是(B)P.2 A.1979年B.1987年C.1992年D.1997年 2.在我国现阶段的外资经济中,以契约式经营的企业是(B)P31 A.中外合作经营企业B.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C.外商独资企业D.“三来一补”企业 3.人类历史上公有制的形式主要有几种(B)P16 A.一种B.两种C.三种D.四种 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形成于(A)P31 A.80年代初期8.70年代初期C.60年代初期D.50年代初期 5.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结构是(C)P36 A.全社会通行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 B.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同时起作用,不分主辅 c.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主体 6.下列费用中,不能看作是你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的是(C)P57 A.因为你上大学而损失的打工所得B.因为必须听课而损失的休息时间C.住宿费和餐费D.你必须缴纳的学费

7.当前,深化乡镇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大制约因素已转到(C)P228 A.产品市场空间狭小B.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C.政企难分开D.政企已分开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A)P10 A.大力发展生产力8.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C.坚持改革开放D.以阶级斗争为纲 9.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区别集中表现在(D)P16 A.市场繁荣程度B.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 c.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D.社会主义公有制与资本主义私有制 10.资本是(D)P73 A.货币B.实物 c.生产资料D.能给所有者带来增值额的价值 1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于竞争中的各市场主体,(D)P61 A.国有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B.民营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 c.外资经济应处于优先地位D.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权利都应该是平等的12.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包括(B)P26 A.私营经济B.股份合作经济c.中外合资经济D个体经济 1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总目标是(D)P47 A.平均分配B.收入分配可以合理拉开差距 C.允许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D.共同富裕 14.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C)P56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 15.市场配置资源最大的优点是它的(A)P58

经济学基础知识习题集(全部带标准答案)

判断题(红色为正确) 1、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其它均不变。作为价格因素,会导致被考察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点的上移。 2、一般来说,越是人们需求的日常消费品,其需求弹性也就越低。 3、只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才最有效的。 4、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核心是“自由放任”。 5、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其它均不变。作为价格因素,会导致被考察商品的需求曲线表现为点的上移。 6、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是西方经济学中序数效用论分析的工具。 8、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企业产出量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 9、经济学中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GDP。 10、充分就业不意味着没有失业。 11、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超过了外公民从该国所获得的收入。 12、凯恩斯主义建立的社会背景是是上个世纪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 13、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不是同一概念,前者是考虑价格不变,其它影响因素变动时的情况,后者刚好相反。 14、所有商品的需求都会表现出价格越高,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减少的趋势。 15、在需求曲线的同一条弧的同一点上,涨价和降价所产生的需求弹性数值是不相等的。 16、边际土地没有级差地租,但不意味着没有地租。 17、无差异曲线又称效用等高线,是西方经济学中基数效用论分析的工具。

18、只有市场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才有可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一、选择 1. 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 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也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D、既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也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 2. 经济物品是指:( ) A.有用物品 B.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C.必须用货币购买的物品 D.稀有的物品 3.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有:( )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生产 D.ABC均正确 4. 完全竞争厂商MC=AC=AR时,则它( )。 A. 只得到正常利润 B.是否得到最大利润尚不能确定 C. 肯定没有得到最大利润 D. 肯定得到最小利润 5. 在某一时期内彩色电视机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原因可以是:( ) A.彩色电视机价格上升 B.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上升 C.消费者对彩色电视机的预期价格下降 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 E.黑白电视机价格上 6. 如果一条线性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的需求曲线相切,在该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 性:( ) A.不相同 B.相同 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D.根据切点位置而定 7. 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

第一单元经济学 第一讲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前言 课程简介 课程结构 课程流程 课程简介 冲刺班主要是面向考试,有以下特点:围绕考纲模拟考堂 明确重点集中突破 面向通过争分夺秒 活学活用多快好省 课程结构 经济学基础中级主要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内容。西方经济学核心内容是市场价格的形成。市场价格形成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研究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而需求中重要的是消费者,供给中重要的是生产商。所以要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厂商的生产和成本。厂商和消费者通过市场达成交易,所以还要研究市场理论。众多消费者和厂商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入手点是国民收入。因为市场失灵,要引入宏观调控。 第一部分本讲主要内容 本讲的主要内容有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弹性是需求和供给相对价格的变化量。 第二部分本讲重要考点及典型例题讲解 重要考点 考点1 需求概述Ⅲ 知识点1:需求的定义 需求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价格条件下和一定的市场上所有的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数量。可见,市场需求就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知识点2: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 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产品价格 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的价格 心理预期 其他因素 知识点3: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 在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即商品价格提高,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减少。反之,商品价格降低,则消费者对它的购买量就会增加。价格与需求之间这种呈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做需求规律。我们把需求和价格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考点1 典型例题单选题 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 A.需求下降 B.供给下降 C.供给不变 D.需求不变 答案:A 考点:1 解析:根据需求规律,价格上升,需求下降。 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有() A.消费者偏好 B.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C.气候情况 D.替代品的价格 E.互补品的价格 答案:ABDE 考点:1 解析:气候情况不直接影响需求。 考点2 供给概述Ⅲ 知识点1:供给的定义 供给就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以生产提供能力为前提:供给≠生产,供给=愿意销售∩能够销售

自考--劳动经济学--串讲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劳动经济学串讲笔记 第一章导论 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劳动力的含义: 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劳动力是存在于活的人体中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所运用的能力。 劳动力是人在劳动中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需求:(如何理解劳动力需求的含义?) 所谓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有三个问题与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密切相关。(一)劳动力需求是派生性需求 1、劳动力需求是生产活动的需求。 2、劳动力需求是对物质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一种派生需求。 (二)边际生产率理论是劳动力需求理论的支持理论之一 (三)劳动力需求是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 劳动力需求曲线: 是用几何图形的形式表述劳动力需求的概念,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向右下倾斜的曲线,它充分说明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之间的反向联系。 短期劳动力需求: 所谓短期劳动力需求是指在资本存量不变,惟一可变的因素是劳动投

入量时,即在资本投入量不会变化、技术条件也不变的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 长期劳动力需求则是指在企业的一切生产要素,不论是资本、技术,还是劳动力要素都是可变的,即任何条件都可能变化时对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需求弹性:(何谓劳动力需求弹性?) 劳动力需求弹性是一般需求弹性概念的属概念,也具有一般需求弹性的各种性质。 按绝对值的大小,劳动力需求弹性可以呈现五种状态: (1)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零。 (2)劳动力需求弹性小于1。 (3)劳动力需求弹性等于1。 (4)劳动力需求弹性大于1。 (5)劳动力需求弹性无穷大。 工资率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如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影响? 工资上升对劳动力需求产生的影响可以分解为两个影响效应。一个是与资本的相对价格比上升而产生节约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另一个是因工资上升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引起产品价格上涨,导致产品需求下降,最终形成劳动力需求减少的规模效应。 关于劳动力需求的假设? 1、生产技术的假设。

2020年新编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03名师资料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3 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 一、生产者的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新增) (一)生产者及其组织形式 考试内容:掌握生产者的组织形式,掌握生产者的基本假设。 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企业的主要形式包括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1.个人企业 个人企业也称为业主制企业,在个人企业中,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2.合伙制企业 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了解其优缺点。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公司享有法人财产权——即公司资本和财产不属于出资人所有,而属于公司法人。按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是:(1)公司为股东所有;(2)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分别由股东、董事会和经理层拥有,即公司为股东所有,公司的控制权在董事会监督下的经理层;(4)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例题1·多选题】下列各种企业中,( )属于法人企业。 A.个人企业 B.合伙制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C. D.股份有限公司 E.合作制企业 [答案]CD 【例题2·多选题】公司制企业的特点有( )。 A.公司为股东所有 B.公司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C.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D.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的形式筹集资金 E.公司股东承担无限责任 [答案]ABCD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 考试内容:掌握科斯的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经济学家科斯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或者显著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交易费用是指围绕交易契约所产生的成本或费用。 企业产生以后,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两种交易方式都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