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发展战略学

经济发展战略学

经济发展战略学
经济发展战略学

经济发展战略学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经济发展战略学的基本概念

一、战略的概念及其演进

第一阶段,仅是军事概念,时间最长。

第二阶段,作为军事概念的同时,具有政治概念的含义。

第三阶段,作为军事概念和政治概念的同时,它又被运用在经济领域。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战略)

第四阶段,战略除了被应用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又被运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从而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于光远,1981年

2005年,在首届中国经济学奖候选人资料中,推荐人对于光远的评语是:他是一个兼有着深切的社会关怀和深切的学术关怀的经济学家,在他的学术活动中,总是试图寻找二者间的支点,来确定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

二、经济发展战略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

经济发展战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学者艾伯特·赫希曼于1958 年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

此后,西方经济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而形成的“发展经济学”,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学者针对本国、本地区发展中面临问题研究中都把发展战略研究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20 世纪70 年代末,我国一些从事世界经济与地理研究的学者从国外引

入了“发展战略”的概念。

?实践证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产业、区域和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二)“经济发展战略”的含义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指经济发展中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

?三、对战略的理解要主要的几个问题

?1、战略是一种决策,但不是任何决策都可以称作战略决策;

? 2、战略决策是一个体系,而不是片断的构想;

?3、战略同对策与策略不可混同;

?4、战略同计划和规划是不同概念。

四、战略要素

(一)定义:战略要素——战略决策的要素

经济发展战略要素——制定任何一种类型和任何一个层次的经济发展战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内涵

(二)基本的战略要素

?战略方针——灵魂

?战略目标——核心

?战略重点——对策,手段

?战略阶段——对策,手段

?战略对策——手段

四、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类型

?战略主体:战略制定的主体和战略服务的对象。

?根据战略主体的不同,将经济发展战略分为五种类型:

总体战略

区域战略

产业战略

企业战略

要素战略

(一)总体战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以国家为战略主体,并为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战略。

(二)区域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主导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

(三)产业战略

由一定的产业部门制定并为一定的产业发展服务的战略。

(四)企业发展战略

某个企业经济发展中关于全局性、长远性和主导性问题的谋划和决策。

(五)要素战略

为一定要素(土地、资本、信息、市场等)的发展而制定的发展战略.

第二节经济发展战略学的学科体系

一、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发展战略学的研究对象:经济以及与经济相关联的其他社会生活发展中,对有关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几点说明:

第一,经济发展战略学研究的领域是经济生活以及与经济发展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的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有关方面。

?第二,经济发展战略学研究的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问题,而不是眼前的具体问题。

?第三,经济发展战略学研究的只是对全局性、长远性、主导性问题进行决策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经济发展战略学是一门交叉性很强的学科,要区分与未来学、决策学、发展经济学的异同。

二、研究经济发展战略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

?(二)有利于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指导

?(三)其理论和方法是制定具体经济政策的依据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战略学可用于指导宏观调控

?(五)研究和运用经济发展战略学有利于丰富和发展经济科学

三、研究方法

1、系统方法

把对象作为系统进行定量化、模型化和择优化研究的科学方

法。

其根本特征在于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把分析与综合、分解

与协调、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处理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达到整体

优化。

2、运筹学方法

是应用分析、实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

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

最有效的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

3、决策方法

分类:按照决策问题具备的条件和后果

?确定型决策。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各种方案只有一种确定的结果,只要比较各种方案的结果,就可以选择出最优方案。

?风险型决策。一个决策执行下去,可能出现多种结果,但每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可以预知的。

?不确定型决策。决策中存在着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一个决策执行下去,可能出现多种结果,而且每种结果的概率也无法预测,主要凭决策人的

经验和估计作出的决策。

决策方法介绍: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出自“头脑风暴”一词。

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

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引申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

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针对解决的问题,相关专家或

人员聚在一起,在宽松的氛围中,敞开思路,畅所欲言,寻求多种决策思路?参加人数一般为5~10人,最好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

?会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

?设主持人一名,主持人只主持会议,对设想不作评论。设记录员1~2人,要求认真将与会者每一设想不论好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

?头脑风暴法的四项原则:

?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对别人的建议不作评论

?建议不必深思熟虑,越多越好

?鼓励独立思考、奇思妙想

?可以补充完善已有的建议

对头脑风暴法的评价

实践经验表明,头脑风暴法可以排除折衷方案,对所讨论问题通过客观、连续的分析,找到一组切实可行的方案,因而头脑风暴法在军事决策和民用决策中得出了较广泛的应用。当然,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成本(时间、费用等)是很高的,另外,头脑风暴法要求参与者有较好的素质。这些因素

是否满足会影响头脑风暴法实施的效果。

第2章战略要素之一——战略方针

?如果一个战略的基本要素改变了,特别是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改变了,那么战略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第二节战略方针及其形成

一、战略方针的含义

战略方针是战略主体在一定时期内的战略构想的最集中概括,是一个战略的指导思想。

因此战略方针也称为战略指导思想。

它是一个战略的纲,是确定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阶段和战略对策的依据。

二、战略方针的形成(以国家总体战略为例)

第一,从纵向(历史)对比和横向(国际间)对比中来看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战略主体在以往发展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

第三,未来世界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战略主体所拥有的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全方位的分析现实的有利和不利于发展的因素,是提出战略方针的重要依据。

第五,对应相关战略主体的发展条件与战略意图。

综上,一个正确的战略方针的形成就需要总结过去,还需要考察现状,再需要展望未来,更需要借鉴左右。

第三节战略方针的特征

一、战略方针的一元性

一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总方针必须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很强的统领功能,在思想上应是一元化的。

一元化的战略方针从内容上看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目的型

把战略期内要达到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为战略方针,可以称作目的型战略方针

(二)手段型

战略制定者认为,只有采取某种战略对策即战略手段,才能开拓新的战略局面,那就可以把基本战略对策作为战略方针。

例:河南省提出对内开发与改革并举、对外“借东进西”的战略方针,就是一种手段型的战略方针

(三)目的与手段结合型

把奋斗目标和基本手段结合起来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

甘肃-敞开大门,开发致富

(四)未来型

没有本战略期内的战略目的和要求,但是以为未来战略任务的实现作准备为行动指南。

二、战略方针的稳定性

战略方针的稳定性表现为它在整个战略期内是不能进行调整的,倘若调整那就意味着整个战略

变了。

战略方针的稳定性是由两方面原因决定的:

第一,战略方针在整个战略决策方案中是个总纲,其他要素最终都决定于它,它若改变,其他要素就必须做相应的调整,所以战略方针必

须稳定。

第二,第二,战略方针是由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决定的。除非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战略方针是不

会轻易改变的。

三、战略方针的纲领性

含义:

第一,行动纲领。

第二,表达是纲领性的。

战略方针要有纲领性,必须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必须抓住要害,避免面面俱到

(二)战略方针必须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不能过于具体

第3章战略要素之二——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战略要素之一,是战略主体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谋图发展的全局性奋斗目标,是未来发展预期达到的总要求和总水平,也是一定战略时期内的总

任务。

它决定着战略重点、阶段和对策,战略目标是一个战略的核心。

第一节确定战略目标的要求和战略目标的指标

一、确定战略目标的要求

(一)战略目标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统一

(二)战略目标的多元性

(三)前后战略期的战略目标相衔接

(四)相关战略主体的战略目标相衔接

二、战略目标的指标

(一)经济发展方面

(二)人民生活方面

(三)社会事业方面

(四)生态环境方面

第二节战略目标案例

一、贵阳的战略目标案例分析

(一)贵阳市简介

贵阳市为贵州省省会,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航空港和通信枢纽之一,也是西南经济区黔中产业带的中心。

贵阳市2000-2030年发展战略目标:根据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三阶段战略目标的总体要求,结合贵阳市实际,初步确定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2000-2005年,大开发要有明显进展。主要标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结构、人均水平、人民生活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地级城市平均水平。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排位力争前移至第19位,在西部中心城市排位力争前移至第5位。

第二步:2006-2015年,大开发要初见成效。主要标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量、结构、人均水平、人民生活主要指标争取达到全国50强城市(除4个直辖市外)的中等水平。在27个省会城市中排位力争前移至17位,在除10个副省级市外的17个地级省会城市中力争名列第7位。2010年基本实现金阳新区第一期开发目标。

第三步:2015-2030年,提前20年实现全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主要标志——把贵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现代化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东部地区城市的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金阳新区建设实现规划控制目标。

(二)对贵阳市战略目标的评价

1、贵阳市的战略目标是比较长期的发展目标,为期30年,战略期较长

可以收到高瞻远瞩的之效。

2、由于战略期比较长,所以贵阳市战略目标的实现分3个阶段。这种分阶段实施战略目标的做法便于落实,而且在各阶段的发展中,近期阶段的安排比较具体,长远阶段的安排则比较粗略,待到接近实施的时候再加以具体。这样的安排既可避免远期战略目标的确定脱离实际,又便于近期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

3、贵阳市的战略目标以提升自己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为基本内容,虽然其位次比较涉及经济总量、结构、人均水平、人民生活等主要指标,但不论在定性或定量方面均未具体表述,这就要求制定实施方案时加以具体化。

4、对战略目标的整体定位缺乏深入的研究

贵阳市提出的目标定位是:“把贵阳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现代化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当时东部地区城市的中等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这一战略目标定位存在以下若干问题:

第一,对贵阳市30年后的发展目标,又提建成“现代化大城市”,又提“基本实现现代化,二者不统一。

第二,对贵阳市未来发展中形成的地方经济特色未明确。

第三,对贵阳市未来在宏观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未能加以确定。

第四,提出到2030年贵阳市要达到当时东部地区城市的中等水平,是指达到当时东部地区所有城市的中等水平,还是指东部地区省会城市的中等水平不明确,这两种要求的差别是很大的。

5、从整体上看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比较忽视,特别是今后随着工业的

发展、资源的大量消耗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对可持续发展将造成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更应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纳入战略目标中认真对待。

第4章战略要素之三——战略重点

第一节战略重点和确定战略重点的原则

一、战略重点的含义

第一,战略重点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对于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而又有发展优势或发展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的那些产业、企业、要素、环节或区域。

——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点

第二,战略重点也是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重点,即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比较集中的方面。

——这是战略重点在物质上的保证

第三,战略重点还是决策机关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行战略指导的重点。

——这是战略重点在组织上的保证

由此可见,所谓战略重点具有三层含义:

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重点——最基本的

是资源配置的重点

是战略指导的工作重点

总体来说,作为战略重点不管从何种含义来说,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证一定战略目标的实现。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和确定战略重点

呢?

二、选择和确定战略重点的要求

(1)战略重点应是多元的。

(2)能够作为战略重点的必须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3)战略重点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优势或比较薄弱的那些方面。

(4)战略重点应是能够发挥关联效应的产业、要素、企业、环节和区域。?1战略重点应是多元的。

优点:多元的战略重点,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有利于取得应有的战略效益,最终有利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2能够作为战略重点的必须是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意义的因素。

例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战略,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同生产、流通、人才开发、资金运转等环节,同沿海平原、内地山区等区域都有关系,但对实现生态平衡有关键意义的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是与绿化相关的林业部门和人才开发这个环节,以及内地水土严重流失的区域。如果是这样,那么抓住了林业部门、人才开发环节和水土严重流失的区域,就是抓住了实现上述特定战略目标的战略重点。

3战略重点应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优势或比较薄弱的那些方面。

具有优势的产业、企业、要素、环节或区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支柱性的强点。

例如:把棉粮高产区域作为战略重点地区,必然有利于农业战略目标实现。

比较薄弱的产业、企业、要素、环节或区域,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弱点,势必成为发展的“瓶颈”。

例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人口和物资的大量流动,这就处处需要借助于交通运输业的作用,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动脉,如果动脉梗塞,则整个机体就会处于瘫痪状态,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交通运输业发展薄弱,就必须扩张这个“瓶颈”,把它作为战略重点。

4战略重点应是能够发挥关联效应的产业、要素、企业、环节和区域。

也就是说,作为战略重点的产业和企业应具有较强的前向或后向关联效应。

选择和确定战略重点必须以实现战略目标为中心,对经济社会生活作多方位考察。能够作为战略重点的大体上是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强点、弱点和关键点。

三、战略重点应符合的原则

1、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统一

2、稳定性和可转移性相统一

3、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相统一

1普遍性和选择性相统一

普遍性:一个战略主体内的各方面都应有重点。

选择性:并不是在战略主体的各方面每个个体都是重点,而是有选择的。

例如:企业中该有战略重点,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是战略重点。

?2稳定性和可转移性相统一

有些战略重点甚至在几个战略期里都是重点,而有的战略重点则在一个战略期内就需要调整。3优势环节和薄弱环节相统一

在一组战略重点中,既有具有支柱作用的优势产业、区域、要素和企

业,也有处于瓶颈状态的劣势产业、区域、要素和企业,但它们对于实现战

略目标都具有关键作用。

第二节战略重点的保证和转移

一、保证战略重点

保证战略重点的问题,就是保证他作为战略重点而存在和发展的问题。

保证战略重点需要一系列的条件

(一)把战略重点真正放在重点的位置上

(二)要把战略重点当做投入的重点

优先投入、充分投入、

质量保证的投入、人力的保证

(三)要处理好战略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四)应加强对战略重点发展的指导

?巴特莱法则,即“80:20法则”,它是指事物的80 %的价值集中于20%的组成部分中。例如:

一个人如果将80%的精力集中在20%的最重要的事情上,就会

出现80%的效果。

一个企业如果要办10件事情,不妨从中选出两件最重要的事

情集中办理,办好了,就能收到80%的效果。

?善于选择战略重点,保证和发展战略重点。

二、战略重点的转移

这里讲的是战略重点的发展变化问题,即重点如何转化为非重点以

及新重点如何替代老重点的问题。

引起战略转移的原因

(一)由于战略目标调整而引起战略重点转移

(二)因失去发展优势而引起战略重点的转移

(三)因薄弱环节得到加强而引起战略重点的转移

(四)由于技术进步而引起战略重点的转移

(五)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延伸而引起战略重点的转移及时组织战略重点的转移,及时选择新的战略重点,这是战略决策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五章战略要素之四——战略阶段

第一节战略期和战略阶段

战略期的确定

战略期就是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标所需的期限。

战略期的两个特征:它是一个战略从制定方案到实施完成的全过程。它是一个预计期限,同实现一定战略目标所实际需要的时间当然不可能完全相同。

?一个战略期至少不能少于5年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经济社会活动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发展期发生了两方面变化:

1、由于技术手段更新、效率提高而使发展期缩短。

例如:计算机出现而使计算速度算短;

2、由于人们开发的广度和深度都增加了,而使发展期延长,这是发展

期的主要倾向。

例如:技术手段发展,使人们有可能考察南极洲,考察目的是认识和利用南极,而考察以来,数十年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达到预期目的仍是很遥远的事情;

人类的海洋资源开发及利用;

人类向宇宙的探索。

一个战略期一般以百年为上限

从近现代历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时间跨度得到佐证。

二、划分战略阶段的依据

划分战略阶段很有必要,但是不能主观行事,必须进行科学的测算。

正确划分战略阶段的依据:

战略期内的总任务,以及为实现这一总任务每年必须实现的发展速度。?为实现总战略任务所需要完成的基础工作和准备工作。

?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结构

?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

?发展资金的筹措

?各类人才的培养

?各种政策法规的制定

解决战略重点所要求的阶段性。

例如:某一战略重点的问题必须提前解决,而另一战略重点的问题则只能后续解决;再一战略问题也许始终都需要解决。

可见,解决战略重点的需要的步骤也是划分战略阶段的重要依据。

?在实现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过程中,必须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调整战略任务的时间,还需要有由于发展中各部门、各环节出现了不平衡而进行协调的时间。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工作指导的需要,也必须把一个长达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战略划分为若干阶段,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不断提高指导效果,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战略阶段和各阶段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一个战略期大约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

?准备阶段——为实现总的战略目标准备的时期

准备阶段的长短不一,这要视准备阶段面临的任务而定。

发展阶段——诸战略阶段中最主要的一个阶段

该阶段的长短取决于实现战略目标的需要

完善阶段——夺取战略目标最后的一个阶段

各个战略阶段既是相互分工又是互相衔接的

从相互分工的方面来说,各个战略阶段都有自己相对完整的目标和重点以及为实现战略目标所必须采取的对策。

各个战略阶段既是相互分工又是互相衔接的

从各个战略阶段互相衔接的方面来说,准备阶段和发展阶段并不是割裂开的。

准备在发展中准备和为发展而准备;

完善阶段既是发展的继续,又是为下一战略期做准备。

二、郸城县战略阶段的划分

郸城县简介:位于河南省东部,全部为平原,全县面积1471平方公里,辖8镇\11乡\3个办事处. 截止2007年底,有人口130.1万人,耕地163.7万亩。2006年全县生产总值61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0020万元。

●第一阶段(2007—2011年):为快速增长、消除贫困阶段.

从2007年到2011年是郸城经济、社会高速增长和消除贫困时期,郸城要紧抓机遇,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力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在县城各项功能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实现撤县设市,将县城建设成为一个拥有30万人口的新兴中等城市.在全省县(市)排名中,上升20位.

●第二阶段(2012—2020):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

?在第一阶段高速发展的基础上,郸城经济发展的基数将大大增加。进入第二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稳定成长期,经济成长的速度将减缓到年均12%左右。在全省县(市)排名再上升15个名次.

?对郸城县战略阶段划分的评析

(1)对划分战略阶段的依据

?郸城的战略阶段划分有特点,它是以政府的任期为标准之一来划分的。?郸城县的战略基期是2007年,无法同全国的五年规划起止时间相对应。?依据“详近略远”原则来划分战略阶段,郸城的第一阶段为5年(2007—2011年),第二阶段为9年(2012—2020)。

(2)战略阶段的划分及其任务的确定明确体现了分阶段实现总战略的目

标和总战略任务的意图。

(3)郸城县所确定的战略阶段中,都明确规定了战略任务,但未明确提出战略重点,更未明确提出完成阶段性战略任务的具体对策。

第7章战略要素之五——战略对策

第一节战略对策及其特征

一、战略对策的含义

“对策”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针对皇帝提出的问题而陈述政事者,叫做对策。后来泛指对付事变和问题的策略和办法。

战略对策是指为实现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二、战略对策的特征

(一)针对性

战略对策必须针对实现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的需要,应采取什么战略措施就制定什么战略对策。

强调战略对策的针对性,是为了保证战略对策的效力,以便更好地实现战略方针和战略目标。

例如:战略目标中包括有净化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的要求,战略对策中就应该有保护森林和提高城市绿化率等这样一系列的措施。

(二)多样性

战略方针是一元的,战略目标则是多元的,而战略对策则应具有多样性,它不是一个单项,而是一个群体。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不断探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路子。通过参加《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干部现代产业知识培训学习。 一、加强学习是广大干部更新观念,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有效途径。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广东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动员大会上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贯彻中央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精神,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我省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加强学习,自觉学习,努力转变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本领,为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知识基础,提供智力保障。 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时代的浪潮正扑面而来,学习能力日益成为生存力之根,创新力之源,竞争力之本。我们每个人只有加强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必须通过学习,把习惯于传统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培训成适应科学发展模式的干部队伍,真正实现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的革命性变革。这是摆在每一位干部面前的重大抉择,选择了学习就选择了进步,放弃学习就放弃了明天。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广东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广东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举

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广东“坚持不懈,先行一步,真正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要“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和体现,二者都要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它们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存的统一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涉及生产力的发展、也涉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数量增长、也包括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包括社会财富的增长,还包括社会财富分配的公正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生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而这一切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率先转变发展方式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途径,也体现规划纲要赋予广东的历历史使命。主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抓住国际金融危机给予的“洗牌”良机,也是广东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亦是先富起来的广东人享受发展成果、让经济发展为人服务的必然选择。 三、学习现代产业知识,不仅是一次知识更新,更是一次科学发展理念的再武装和科学发展能力的大提升。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已经成为各国与全球高端竞争、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国际产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必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重要.doc

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重要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说:在当今地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要更重要。 但是,在事实上,这个问题要辩证地分析: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国家和人民来说,有不同的回答。或者说,实际上存在两种结果。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啊!请注意是相对的啊!不同地方变现不同啊! 1: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人们已经享受到了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所以能够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把保护环境放在第一位,实行的是经济-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 2: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人们还没有享受到较高的物质生活(经济发展成果),甚至还处于温饱未解决的贫困状态,这时候,他们的国家很可能无法保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因为如果这样,他们就无法解决温饱,这样解决了环境问题,但人民仍处于饥饿状态。 不过,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不论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每个国家都将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只是有的国家现在无暇顾及,有的可以顾及到而已 第一个开篇立论 经济发展的标志是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社会正反馈的增多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和谐发展提供环境保障,而我们辩论的前提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同等重要的前提下,在价值层面上判断谁更重要,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我们的目的是判定哪个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于是我方认为经济发展比环境保护更重要。 首先“保护环境”的涵义是什么?我们认为有二。1、把已经被破坏的修复回来;2、保护没有被破坏的不再被破坏。我们说环境保护的产生是随着经济发展而来的,没有经济发展,何谈环境保护?发展是人类不变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而环境保护是现阶段彰显出来的一个问题,看到问题解决问题,但发展不能等。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最终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消亡。 “发展经济”的涵义是什么?包括质的发展和量的发展。在人类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初期,由于能力所限,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对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坏。粗放型经济会破坏环境,但集约型经济一般不会。而今天我们已经有能力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环保了。过去没有大烟囱我们不能发电,现在我们可以建水电站,核电站。这正是经济的质的发展所带来的。同时,经济的发展为环保带来足够的资金技术支持。从04年起,德国为了解决温室效应,投入了一百亿,而发展中国家有没有经济实力做出这样的贡献呢?人要吃饭,要吃饭就要发展经济;人也要环保,要吃饭与环保兼顾也只能靠发展经济。可以说,发展经济治的是环保的本。而为了环保而环保,只是原始的、不成熟的环保方式。 人类现在最急需解决的是什么?是生存问题。贫穷和饥饿正在折磨着我们,地球上有8.54亿的人现在正处于极度贫困的状态当中,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

《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测试答案 (2012-02-16 17:21:09) 分类: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学习测试答案 标签:杂 谈 试卷名称: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前景、主要问题与解决思路 考试人员:滕修福 提交日期:2012-02-16考试用时:7分钟39秒 考试得分:100未评分试题:0 答对试题数:20正确率:100% 单选题:共10题,正确10题多选题:共5题,正确5题 判断题:共5题,正确5题问答题:共0题,正确0题 1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于经济增长年份出现(),其中,农民收入达到14%,高于经济增长。(分值:5/得分:5) 二五时期 四五时期 七五时期 六五时期 2“十二五”规划要求,战略性( )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分值:5/得分:5)支柱经济 新型经济 新兴产业 经济增产 3需求问题中,我国()过低,如2010年仅占34%,而中等收入国家是60%。(分值:5/得分:5) 居民消费率 工业消费 居民购买力 消费水平 4我国实际上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老龄化率接近()。(分值:5/得分:5) 14.9% 15.1%

14.6% 12.5% 5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已经进入()收入国家的行列。(分值:5/得分:5) 脱离贫困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等偏上 6从外需看,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基本在()以上。而美国对外依存度20%,日本对外依存度30%。(分值:5/得分:5) 50% 54% 49% 61% 7未来5年,城乡居民将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特别突出以()的社会建设,提出其的十大行动计划。(分值:5/得分:5) 改变面貌 改善民生 改善生活 改进民主 8到201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 )。(分值:5/得分:5) 56% 49% 54% 48% 9城市化是最大的(),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分值:5/得分:5)投资 消费 内需 外需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907.4亿美元,是2001 年的2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90.8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9%.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1740.7亿美元,12181.2亿美元和9559.5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3倍,124.9倍和87.8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254.2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工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篇一: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县工业发展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大力实施强攻工业战略,紧紧围绕“做大总量、提升 质量”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培植主导 产业,加快工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县县工业经济保 持快速增长。现将我县今年上半年工业经济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业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工业企业33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7户,入园企业 87户,形成新型机械制造、现代轻纺电子、矿产品精深加工、绿色 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县坚定实施“强攻工业”发展 战略,积极筹备“省级工业园”建设,加快转型升级,奋力进位赶超,今年1-7月全县工业税收4314万元,同比增长19.6%;全县工业增 值税3776万元,同比增长40.11%;2014年1-7月全县工业用电量3984.08万度,同比增长28.66%。1-7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完成工业增加值2.03亿元,累计增速14.12%(增速列全市第四位);完成工业总产值7.4亿元,同比增长20.04%;实现主营业务 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20.2% ;实现利税总额0.72亿元,同比增 长32.61% 。 二、工业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目前具有四大主导产业,一是新型机械制造业,主 要是以我县传统矿山机械产业为主,其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579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258万元,同比增长80.37%;二是矿产品精 深加工业,主要是非金属矿物制造业为主,其中采掘业由于市场行 情不景气矿价一直在低位徘徊,1-7月份国税累计入库80万元,同 比减少65.96%。同时因房地产不景气等原因,万年青水泥、建邦混 凝土、万年青新型建材等企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三是现代轻 纺电子业,服装轻纺行业实现税收214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收892 万元,同比增长71.3%,现代轻纺电子业目前是我县发展较快,纳 税贡献较大的产业,但由于受部分企业虚开增值税发票的影响,国 税部门对轻纺行业加大监督管理,使得部分企业开不出票限制其生 产规模;四是绿色食品业,我县绿色食品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发 展较好的企业有xx恒鸿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石诚牌“手工米粉”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途径和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经济危机后,我国经济已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这也意味着我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调整期。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在这个起点上,如果战略和政策都能把握得非常适当,我国经济就可以迅速起飞,如韩国、新加坡等国。相反,这一阶段也是社会经济结构变动较为剧烈、各种矛盾最为突出的时期,重大机遇一旦不能把握好,一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经济增长出现停滞,如一些拉美国家。因此,在这个关键的起飞时刻,必须认真分析我国经济当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推进经济发展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在推进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里,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后,历史性的必然要求推进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战略的提出,为我国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和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我们党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加完备,意义更为重大和深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最后,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

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地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全面贯彻党地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地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地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按照上述总体要求,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并与“十二五”规划《纲要》相衔接,提出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主要考虑是:一方面,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需要保持合理地经济增长速度.另一方面,8%左右地增长目标比去年实际增 长速度要低,主要是为了把各方面地注意力和工作重点引导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使经济增长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而且在外部环境变数较多、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地情况下,实现高质量、高效益地8%,还需付出很大地努力.另外,8%左右地增长目标是就全国来讲地,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科学确定增长目标,切不可盲目追求和攀比高速度,更不要层层加码. ——优化经济结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地比例提高到1.8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积极进展,服务业加快发展;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3.5%左右,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1.5%,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城镇化率提高到48.3%.提出这个组合目标地主要考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地主线,必须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地全过程和各领域,要在“十二五”开局之年迈出坚实步伐,必须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进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地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强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增长地科技含量和质量效益,提高发展地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左右.当前,我国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绝大多数产品供应充足,特别是粮食连续7年丰收、库存充裕,有利于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但是,去年下半年消费价格地较快上涨,会对今年上半年形成较大地翘尾影响,同时引起价格上涨地因素仍然较多: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继续形成较大地输入性通胀压力;国内货币存量规模较大,能源、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逐渐上升,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也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上涨地压力.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确定为4%左右,既考虑了上述涨价因素和群众地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的经济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从国 际形势看,欧元区国家的经济合作已经启动,但发展前景不明朗;美国自从经历“9.11”事件之后本国经济陷入低迷,至今尚未全 面恢复;日本经济则长期低速徘徊.尽管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 积极的措施,例如:正式加入WTO;推动APEC的发展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加强同中亚国家的合作等;但整体外部形势依然严峻。这就需要我们从内部经济入手,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国内经济中,由于存在众多的问题,无法一一列举,所以本文试图从通货膨胀、失业、GDP的增长几个方面来探讨影响中国经济的原因,并且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一、对三条曲线的复合与分析 (一)三条曲线在一个坐标系中的复合:图一(% (二)三条曲线各自特点的分析 A、GDP增长率曲线 1、曲线走势:最近中国十几年的GDP增长率变动呈现前快后慢的特点。在第一个阶段,1991——1996年,GDP增长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平均达到11.6%;而在第二个阶段,1997——2001年间,GDP增长保持平稳中速的增长趋势,平均达到 7.8%。前后两个阶段平均增长率差异较大,呈现出比较明显的 阶段性特点。 2、原因

1)、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基于以下方面: 第一,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经济衰退,当时称之为“市 场疲软”之后,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 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第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一方面澄清 了许多人认识上的误区,另一方面,他以个人的远见,在宏观上 为中国创造了一种宽松、积极的氛围,加速了经济的增长。 2)、1997——2001年经济增速下降,主要是以下原因:首先,在经历了1991——1996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一些经济指标过热,造成诸如通货膨胀水平过高等方面的问题。所以国家在宏观上需要执行一套稳健、收缩的财政、货币政策。其次,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虽然没有对我国经济造成直接破坏,但也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整体外贸环境。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传统东南亚国家进口市场的缩小,外贸行业整体效益的下滑,对我们这个外贸依存度非常高的国家来说,对经济增速的下降造成了实际的 压力。第三,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要求,我国陆续开放了一批部门和行业,大力下调平均关税水平;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国内原本受到很大程度保护的许多产业顿时感受到巨大 的压力,使得这些传统上的经济增长点在实际推动经济增长时显 得力不从心。 B、通货膨胀水平曲线 1、曲线走势:1992——2001年中国通货膨胀水平呈现先 高后低、先正后负的情况,同样具有阶段性的特点。1992——1996年间,平均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保持在12.2%,而1997——2001年其平均水平仅为-0.6%。两个阶段相差13%,这种有趣的现象非常值得我们研究。 2、原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 作者:时间:2012-07-03 浏览次数:147 次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引发了世界各国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我国之所以能够比较成功地应对这场危机的冲击并对世界应对危机作出积极贡献,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党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们党自觉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大力加强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七大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创新发展理念、思路、举措,而且需要提高党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这就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进一步提升执政理念。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转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另一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强化长期执政的理念,着眼于未来和长远来思考和谋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后劲。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进一步开阔执政视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的提出,既是基于我国国内经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调研情况汇报

关于工业经济发展调查情况汇报 县工信局 (2011年9月28日) 按照县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局和县经济开发区组成调查组,先后到中泰特装、华润热电、安福气门、湘福建材等规模工业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了解造成企业主要经济指标下滑的原因,以及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影响我县部分规模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的主要因素 1、国际国内市场的影响。中泰特种装备有限公司:由于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装备采购量有所压缩,致使国际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需求量下降。今年1—8月,该公司的产品出口量较同期减少近10%。此外,出口退税率不断下调和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对企业出口也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年1—8月,该公司销售收入同比下降38.48%、利润下降83.69%、入库税金下降19.57%。天裕纺织有限公司:因今年市场行情不稳定,订单少,加上棉纱价格持续下跌,今年1—8月,该公司利润亏损达287万元,入库税金下降4.11%。安福气门有限公司:因整个汽车产业产能过剩,汽车价格下跌,致使相关零配件价格也随之下跌,

今年1—8月,该公司实现利润26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9.03%;入库税金448万元,下降1.1%。湘福建材有限公司:因沿海一带部分客户相继改变了生产工艺,采用脱硫石膏作为原料,天然石膏需求量减少。今年1—8月,该公司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14.92%。天伦精密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产能不断扩大,但销售市场没有扩大,今年1—8月,该公司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16%,且亏损145万元;入库税金下降8.77%。 2、生产成本上升的影响。今年以来,原辅材料、融资、企业用工等生产经营成本快速上升,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增加,赢利下降,有的甚至出现亏损。比如:安福气门有限公司:因原材料上涨,较去年同期多支出240万元;因融资成本上升,银行利息多支出40万元;因劳动力价格上涨,员工工资水平较去年增长10%。华润热电有限公司:煤矸石价格由37元/吨上涨到50元/吨,带动该公司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今年1—8月,该公司帐面实际亏损77万元, 3、其它因素的影响。金健面制品公司:去年该公司预缴了部分税款,今年向税务部门申请减免了这部分税金,导致今年1—8月入库税金较同期下降31.53%。湘福建材有限公司:去年为了运作上市,在收入和利润上均做了部分调整,导致今年两项指标分别下降14.92%和24.08%。中泰特装有限公司:今年因限电全面停产了半个月,减少产值500万元。 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经济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管是保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军事建设还是挺高国民生活水平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都离不开经济。在二十一世纪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所谓经济全球化,其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能够让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或地区范围内优化组合。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它既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全球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全球化。全球化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方面:其一,生产全球化;其二,贸易全球化;其三,金融全球化;其四,投资全球化;其五,区域性经济合作日益加强。 这样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再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不可否认,经济的全球化可以给每个国家提供更为宽广的舞台,但是一些大国所指定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存在,也将使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举步维艰。我们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并将在这一阶段停留很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在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面前,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又要融入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迎接全球化带来的严峻挑战。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跃然而上居于人前。 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了机遇。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外贸结构的优化,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推进本国的工业化与现代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弥补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的进入对于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建设和基础工业的建设,提高有关部门的效益,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优质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 第三,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体制改革。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与国际市场规则接轨,将会推动发展中国家引进、学习、借鉴外国的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实际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从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内部体制改革,走出更适合中国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然,经济全球化不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还为我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了去打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被削弱。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特别是在财税和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这种考验大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种是经济主权的主动让渡。从关贸总协定(现为世界贸易组织)的历次减税和贸易自由化谈判,到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为了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被迫进行的经济调整,都是一定程度上的主权主动让渡。总体而言,这种让渡对于有关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们能够从中得到期望的各种回报。另一种是跨国私人经济力量对经济主权的侵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跨国公司。由于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很少会同东道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完全一致,因而它们对于东道国的许多政策措施经常会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抵抗和规避。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在汇率动荡时期,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显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量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环境退化与经济全球化同步。经济全球化下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也让人感到

最新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浅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论文关键词】经济发展问题改进措施 【论文摘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行势,面对国内经济改革的发展与稳定的艰巨任务,全国各族人民在胡主席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我国的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发展。 1 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呈现一派祥和的景象。同时也要清醒的看到,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首先使是在经济的发展中如何注意对环境的保护。由于粗放型的增长使我们付出了过大的环境代价。某些地区的企业为了满足致富的需要,大量的排污,使空气和水质发生严重的污染。据媒体报道:地处江南地区的生命资源太湖遭到了严重的污染。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的发源地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由于中国是燃煤大国,传统的燃煤技术使得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废气排放到空气中,空气和水质的污染将使人的生命和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这种以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为代价而换来的高速发展的GDP是不受欢迎的,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容的。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与民生有关的问题是居高不下的房价。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应该使大多数人能够买的起住房,能够安居乐业;但是事实却相反,2007年以来,全国特别是大中城市,房价飙升,居民的收入积累赶不上房价的上涨幅度,只好放弃买房。有的居民采取贷款购房的办法,但每月还款的负担很重,几十年的还款

计划使他们喘不过气来。与民生有关的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目前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号召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人民的收入差距开始拉大。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相当一部分城镇居民下岗失业,居民的收入差距逐年拉大,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收入差距很大,因此也引起了一部分人对一部分人的不信任,产生了“仇富” 心理。在众多媒体报道的案例说明,在大城市的边缘地区,中西部落后地区,犯罪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说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农业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城市建设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村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所以农村中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知识改变命运”的号召下,农村中成长的下一代,也千方百计地离开农村,长此下去,发展农业的人力资源将严重缺乏。在房地产“暴利”的驱动之下,有些地区把粮田变成商品房的开放地,因此我国耕地面积在逐年缩小。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2 今后的改进措施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论文化因素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内容: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当今,文化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和市场革新的内在动力,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促进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引导和支撑作用已越来越明显。 马克斯.韦伯的看法是对的:“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中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我们应从更广泛的经济繁荣的决定因素来理解文化的作用。”而且韦伯把东西方社会所以会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归结到彼此不同的传统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文化的作用领域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一,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内在要求,是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是对信息时代世界发展新趋势和新特点的敏锐反映和准确把握,是对文化认识上的新概括和新表述。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长、经济的振兴,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竞争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促进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不仅要进行相应的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必须提升其文化竞争力,这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十六大报告向全党提出了文化的战略任务: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所谓文化竞争力,概括地说,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创新能力。同其他领域的创新相比,文化创新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二是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文化产业的兴起,把科技、市场和文化结合在一起,赋予文化新的发展形态。文化产业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技实力竞争。大力发展高科技媒体及相关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与高新信息技术的联姻,才能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三是高素质的人才。无论是推动文化创新,还是应用高新技术发展文化产业,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根本之点在于构筑发展文化产业的人才高地。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文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越来越高。在我国,不仅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来支撑,而且文化产业本身也已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使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一体化趋势。显而易见,文化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增强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不单是要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能力,而且应该是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的协调一致的发展能力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文化竞争力的提高。

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情况汇报

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情况汇报 奋力推进经济发展新跨越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我市工业经济发展、招商引资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简要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基本实现“双过半”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巩固回升、加快发展”的基调,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7户、达到193户;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1.2亿元、增长30%,规模工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26.3%。上半年工业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转载请注明来自:麦档网 一是主导产业较快增长。占全市工业70%以上的冶金、机械、建材三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43.57亿元、14.14亿元、14.05亿元,同比增长32.1%、46.6%、41%,拉动全市工业连续9个月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二是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随着近年我市一批重点工业技改项目的相继投产,全市工业技术水平升级、能耗下降、经济效益回升。上半年规模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24亿元、增长35.3%,利税总额3.2亿元、增加6.59亿元,利润总额1.49亿元、增加7.03亿元。三是重点项目加快建设。**续建亿元工业项目11个,竣工2个,完成技改投资12.5亿元。攀长钢新区项目全面开工,川矿筒体生产线基本建成,国大水泥一期、长祥特钢等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南玻矿业、启明星氯碱化等投资过亿元的7个项目开工建设,实现了每月开工或竣工一个亿元工业项目的目标。四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投资3.5亿元,基本建成**·**工业园6.7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推动了优势企业集中集聚发展。五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开展各类投资推介会80余次,引进工业项目46个,其中投资2000千万以上的工业项目16个,到位资金26.9亿元。六是节能减排力度加大。淘汰落后水泥产能150万吨、炼钢产能15万吨,万元GDP和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5.9%、8.5%。 虽然**工业上半年实现了较快增长,但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5.3 个百分点,落后于兄弟县区。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展不足,一批重大项目还处于建设期,未形成推动**工业高速增长的现实增量。 二、发挥比较优势,找准产业定位,推动**工业跨越发展 立足产业基础优势、灾后重建工业发展承载能力极大提升的新起点,顺应经济发展新任务的要求,我们将既着力推动**工业总量的加速壮大,又着力加速结

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 版 2019年高考政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答题模版 一、【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⒈转变发展方式的经济原因。 ①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的。 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③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⑤有利于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⑥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⒉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提高自助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②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③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义新农村。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能力。 ⑤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⑥调整内外需结构,逐步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倒经济增长新局面。

⒊经济生活分析我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原因。 ①消费反作用于生产,增加居民消费有利于促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 ②是社义生产目的和社义本质要求的体现,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倒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外需不足,需要扩大内需。 ⒋经济生活分析如何扩大内需,让人民放心消费? 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增加居民收入。 ③发挥财政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④保障社会公平,完善一个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基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和两个举措(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以及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宏观调控稳定物价。 ⑥扩大就业。 ⑦企业要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 ⑧劳动者树立正确消费观。 二、【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⒈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国人大角度分析应如何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