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万历十五年》

浅析《万历十五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15982763.html,

浅析《万历十五年》

作者:侯棽鈜

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3期

第一次读《万历十五年》的时候,我还年少,其中有一些内容,我当时也没看得太明白,不是太能理解这些历史中的人物为什么会做出这样那样奇怪的选择,而且也完全不能理解“理学”为什么会在这个时代成为一种社会共同的信仰。这次再翻阅这本书,已经是六年以后,与当年的我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认识上。重读一遍下来,又有了许多全新的感悟,也明白了一些当年可能让我疑惑不解的问题。

我认为,还是像书中一样,把这篇报告分为几个人物来以小见大,归纳总结比较好。我主要从三个人物来入手,李贽、万历皇帝和张居正。

李贽

在万历十五年前后这个在历史之中平常的一年,李贽绝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在他身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以道德为全社会最高信仰的畸形的年代。这种以道德为标准的年代,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是一个极其快乐的年代。所有的被统治阶级,即广大的群众,被这种无形的规则,道德,约束在社会之中,无法上升。而统治阶级,这些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阶级,却可以以一些巧妙的方法来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舒适。他们可以不去遵守那些约束平民的道德,却可以引经据典,为自己的不道德的行为来进行辩护。这些人,大部分是虚伪的,却可以在这个畸形的社会中如鱼得水。李贽,本来应该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但他似乎已经看破了这种道德的掩饰,说出了真话。他的大部分理论,都是当时的现实,却与传统的封建道德相违背。他不相信卫道士们口中的“存天理,灭人欲”,认为衣食住行就是天理,人欲是一种很正常的存在,这是实话。但是,他也是矛盾的,就如同千千万万与他一样,从小接受儒家文化教育长大的书生们,似乎是在思想上认同道德,而大部分人却不能身体力行。李贽说出了他们不敢承认的真话,却只是停留在了表象上,而真正的问题来源于这个时代与社会,让他无法从中超脱出来。他的一生都在试图与整个社会抗争,而自身也是矛盾的,最后,自杀在了监狱中,也许,这就是这个封建时代的悲剧。

万历皇帝

万历皇帝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却也是这个时代下制度的牺牲品,后世史学家口中的“昏君”。万历皇帝从小受到的就是传统而严谨的儒家教育,从小也是所有臣子眼中未来的“明君”。随着年龄的增長,我们的皇帝也能看懂许多他小的时候看不懂,只能让首辅,也是他的老师的张居正先生来解决。当张先生时候,我们的小皇帝也长大了,当他真正自己直接面对自己的臣子时,他感到的不是大权在握的快感,而是压抑。本朝的制度决定了皇帝的无上权威,而这种权威,却离不开臣子们的支持。万历皇帝本人的性格是有些懦弱的,却也不愿意受大臣们的摆布,所以,他只能选择不合作,不上朝,不回应大臣们的请求。按理来说,就算皇上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