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脾胃论

脾胃论

脾胃论
脾胃论

脾胃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是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变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元气,也是肾气。

脾胃看耳朵,舌头中间有裂纹者脾胃弱。舌头的两边肝胆,舌根是肾,前边是心肺,中间是脾胃。舌中间有裂纹,是否胃痛,家族有没有糖尿病,排除这两个,很可能是胆囊的毛病。对耳轮呈直角形的,颜色也红一些,并且对耳轮高于耳轮,这是胃型耳,不是说肯定有胃病,是说他的胃是薄弱环节,容易有病,如果照顾到了,就不会犯病。脾是祛湿的,脾主湿,脾胃不行的话就容易舌苔腻。老是饿,火化食,这是脾胃受伤的表现;不想吃饭,或者吃完就觉得饱、胀胀的,这是虚症之一。

脾主肌肉,脾胃不好,肌肉就变得萎缩,就是营养供不上去,还有就是浑身无力,特别软、疲乏。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带病生活,中医能够做到提高生活质量。脾胃不好,气血就受伤,气血受伤必定要在指甲上有所反映。

胃气下降为顺,肝气上升为顺,生气时肝气不升,横逆犯胃,胃受犯胃气就不能下降了,不下降而上逆就打嗝。

脾胃病的3个原因,一是情绪,情志致病;二是饮食不节(洁),暴饮暴食、不吃饭、不按点吃饭等,

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不能吃凉的,少气懒言,觉得气短,大便溏或后重,白血球特别低易长口疮者。汤者,量大;丸者,缓也,力量小一点。发烧,有炎症,吃消炎病,伤了胃,而烧退不下来,身体一派虚像,于是停服所有药物,吃补中益气汤,烧退了,这是甘温除大热。

中药,一般饭后15-20分钟吃最好。

失眠

睡觉较晚的,吃点饼干或面包喝点牛奶,可以有助于睡眠,但是吃多了会睡不着的。红酒,有催眠作用,睡前喝一两红酒能够睡得很踏实。安眠药,长期失眠的人吃,但可能会产生依赖性,越吃剂量越大,安眠药管用几个小时。酸枣仁,是第一选的助眠药,酸枣仁汤是治疗虚劳虚烦不得眠的。虚劳,指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虚烦,指莫明其妙的烦恼。

茯苓,利水消湿,健脾养心,安神有大效。产妇一月,高热、汗出不止,口渴但不想喝水,另外是心慌烦躁睡不着;失眠、易醒,醒后入睡困难,同时有气短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心脾两虚,用归脾汤+茯苓。

酸枣仁汤:酸枣仁、川芎、茯苓、知母、炙甘草。适应虚劳、烦躁、失眠者。

猪苓汤:阿胶、猪苓、滑石、泽泻、茯苓。适应腹泻、咳嗽、呕吐、口渴、心烦、失眠者。

失眠者,平时挺好,这段时间失眠比较严重、烦躁不安,这往往是心火比较盛;还有整天烦躁易怒头痛,爱长出气,这属于气滞血瘀;还有阴虚的,表现为烦躁易怒,舌红苔少或没苔,这不适合用茯苓。茯苓适合心脾气虚的,失眠的特点是易醒、入睡比较浅,还有一种是早醒以后再也睡不着的。心脾气虚的人,不想吃饭,有的还会出现大便偏稀,脾虚的人一般比较瘦一些;舌淡有白苔,是有湿症候存在,湿的症状表现多样,包括不想吃饭、拉肚子,舌苔腻。

心脾气虚型失眠特点:易醒、多梦、入睡浅,其他症状为心慌、气短、焦虑、乏力、不思饮食。治疗的是心烦、失眠,心脾气虚的。用茯苓治疗心脾气虚。

心主血脉心藏神,中医讲神舍于心神舍于血,心血不足时心神就不得安宁,心血虚失眠特点:易醒、多梦、入睡浅,特征是指甲白、睑结膜白和口唇白,其他症状是面色咣白、头晕、记忆力减退、便秘等。女人以肝为天,肝藏血,所以对女性来说血非常重要;女性有周期性的生理现象,会有大量的经血出去,那么就容易导致血虚。无论男女都可以见到血虚,而女性多见。属于血虚血瘀的心律失常频发早搏,药方用血府逐瘀汤,一周就控制了;同时存在的长期失眠没有改善,加上阿胶15克,之后一周失眠也治愈了。用阿胶治疗心血虚。

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芩、白芍,治疗心烦、失眠。

冠心病高血压不能吃高胆固醇的东西,糖尿病不能吃高糖的东西,阿胶也是这样,不是所有的

人都适合吃,如果没有血虚就不要吃它,心血虚失眠的人适合用。

烊化,是把黏性强、胶质的东西加上热水给它化开,如果热水不行,就隔着水把它蒸化。胶质的东西不能与其他药物一起煮,以免会黏在其他药物上损失其有效成分。

姜丝阿胶:阿胶10-20克,姜丝、黄酒适量。姜丝和黄酒用来祛腥味调口感,黄酒有补益拨,气血、疏通气血的作用,生姜有安神的作用,还能防止阿胶的滋腻。容易上火的人,生姜少放。

茯苓阿胶羹:20克茯苓煮水半小时,阿胶捣碎,热的茯苓水倒入碎阿胶中,上笼蒸,生姜两片切成丝,黄酒是必须的,不能用料酒、白酒代替。治疗气血两虚。气虚的症状:乏力神疲、心慌气短,脾虚有食欲不振、大便稀。血虚的症状:指甲苍白、眼睑白、舌头口唇淡白。两者合起来,用茯苓阿胶羹就可以。

食疗治疗失眠的东西,不能离睡眠太近时吃,最少在睡前2小时吃下,睡前一定上趟厕所。

冠心病,中国排世界第二。抽烟、喝酒、肥胖使冠心病越来越年轻化。

早上,特别是冬天,一定要在阳气升发时,八九点钟时起床,不要起得太早,防止一冷一热心梗阻突发。

冠心病特点:心绞痛持续时间为3-10分钟,疼痛的症状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胸闷,有的心里面拧着疼,有的连疼也没有就觉得气短。心绞痛是一个短暂的心肌缺血引起的,在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劳累或生气了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狭窄的血管供血不够了,血不够心就疼,相对静下来就得到缓解而不疼、不闷、不气短了);二是坐着就疼,甚至睡觉就疼,这个往往是血管痉挛,是某种因素刺激它就收缩变窄,心脏又是供血不够了,心脏饿了就疼,一会血管自己又舒张开了,疼痛就缓解了,所以说心绞痛的时间就3-10分钟。

心绞痛的不典型症状:阵发性一侧牙痛,颈痛,胸痛,上腹痛,腰痛,腿痛(腿上的动脉有问题,腿部血管出现痉挛,导致下肢缺血),还有肚子痛等。时间特点很重要,就是3-10分钟。腿痛伴随着胸闷,他就有冠心病。别熬夜,多休息。不生气,

古时描述心绞痛: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食疗方: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60-90克,薤(xie)白60-100克,白酒1000毫升,三味同煮。瓜蒌,宽胸理气、清热化痰、润肠通便,是个凉药。薤白,叶子像葱,根像蒜,俗称小蒜,能够温通血脉,宽胸除痹,是个热性病,只适用于寒症的人,冬天发作或遇冷加重类的病人。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躺着时憋的喘上气来,不咳嗽但后背疼,这是个寒症的冠心病病人。寒症表现,一是冬天比较重,一是遇冷比较重,另外是夜里比较重(一天中后半夜阴寒最重)。

大蒜素治疗冠心病,大蒜可以吃,但不可过多,否则会得食管炎。热症的人,便秘、上火,老是口腔溃疡,面红目赤,要用瓜蒌薤白白酒汤的话,一定要减少薤白增加瓜蒌的量。每人根据自己的体质,调整瓜蒌和薤白的量,用它们的寒热平和体质。

瓜蒌薤白白酒汤,可以保护我们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可做保健用。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60多岁的人,只要躺下来,就有胸闷、憋气、咳嗽,他咳嗽的特点是没有痰,一咳嗽就坐起来,坐几分钟就不怎么咳嗽了,再躺下又咳嗽起来,经检查是心肌梗塞。咳嗽不光是呼吸系统的事,心脏问题也会引起咳嗽,称之为心源性咳嗽。还有耳朵问题引起的咳嗽,因为支配咽喉和耳朵是一个神经,耳朵中的一个刺激,会引起一个反射性的咳嗽。咳嗽多时,但没痰,诊查心脑有杂音,检查心脏有个肿瘤。鼻咽部引起的咳嗽特点,鼻腔后面有炎症,其分泌物从前面不容易出来,先后吸后从口中咳出痰;咽源性咳嗽,空气干燥,老觉得咽部有异物,有咽炎,先清喉咙后咳嗽出;喉源性咳嗽,先是喉咙痒,再咳嗽;气管引起的咳嗽就不是那么痒了,就是咳,觉得气老往上顶,一开始是干咳,再停几天它就成了咳嗽,开始时痰黏,然后就变黄痰,再后咳嗽恢复过程中黄变白黏痰,变白稀痰,最后就没痰而愈;气管的咳嗽,主要是有大量的痰出来。再往下就是心源性咳嗽,其特点是,一没痰,二躺下咳嗽厉害。老慢支,躺下咳嗽厉害,或者气管炎急性气管炎也是晚上一躺下就咳嗽,但是它痰多,这是与心源性咳嗽的区别。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是根本就躺不下,也是有痰的,他咳出来的痰是稀的,就是原来没有,迅速出现多痰,而且稀

痰有可能是粉红色,或者里面有血,心功能一改善马上没痰了。气管炎咳嗽的痰,一定是几天,或者是已经咳嗽了非常长的时间了。神经性咳嗽,如有人紧张时以一种咳嗽来镇定自己,这是一种假咳嗽;或因姿势不当造成的反射性引起的咳嗽,如耳朵里有耳粪刺激的咳嗽。药物性咳嗽,如治疗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某药,名字的后边有“普利”的,含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干扰了我们体内的代谢,吃几天或一段时间后,引起的咳嗽发病率极高,它嗓子不觉得痒,就是一阵一阵地咳嗽,也没痰,呼吸科、心内科查都没事,主要是肺部引起的,停药一周或一月后咳嗽才能渐止。

感冒咳嗽,发烧怕冷,嗓子痒咳嗽有白痰,止咳散中加上嗽神,一剂轻二剂愈。北五味子,止咳作用非常好;生姜,温中散寒。对于不怎么胖的糖尿病人咳嗽,吃五味子加生姜最好,既降糖又止咳。五味子打成粉,一天3克。这两个是温性的药,适用于寒性症状,黄痰、面红耳赤、热症的人不适用。

五味子干姜饮:五味子5-10克研成粉,加上干姜,一块煮水代茶饮。每天服3-4次,咳嗽好转就可停药。如果出现便秘、口干、烧心反酸等症状即停用。

呕吐、下泻和腹胀(胃肠炎)急性的拉肚子时,整个胃肠道黏膜受到了破坏,好多有害的东西就会进入到血液,血管内膜一破坏就容易形成血栓、动脉的痉挛、严重的心肌梗塞,年轻人还会引起心肌炎;转为慢性的拉肚子,人体抵抗力量严重下降,会导致新一轮其他感染性疾病,这时候用药物治疗,无有效果。平时要做好调脾胃、壮元气、强身体的工作。

肠胃炎可能出现的原因吃生、冷、不洁食品,冷热食品混吃,暴饮暴食,吃的太多,吃饭太急,平时把脾胃给伤着了,或者脾胃虚寒者。急性肠胃炎原因:饮食不洁、受寒。睡觉时受凉,早上呕吐、拉肚子,调理脾胃用生姜、大枣、炙甘草三味煮水喝,叫三元饮;慢性的拉肚子,坚持使用也有效。

生姜治感冒,它抗病毒、退烧,能健壮脾胃,增强抵抗力;大枣补血,也是因为健壮脾胃后,营养物质的吸收好了,造血原料充足了,才能起到补血的作用;甘草对嗓子疼有效,能够清热解毒,可以化痰,对胃也非常好,是补益脾胃、和胃的药,和黄芪一类(补气)。生姜辛热,甘草偏凉,两者同用就调平和了。

生姜30-100克切丝,大枣3-10枚掰开,炙甘草10-30克,一起煎煮15-30分钟左右。用量调整以适合个人,腹胀严重者,大枣加量,呕吐怕冷多加姜,口干、便秘少姜多甘草,水肿病人、严重高血压病人去掉甘草。长期用时,量要较少。

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生姜泻心汤:生姜、炙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都是治疗呕吐泄泻腹胀满的。

甘味的东西,吃多了容易堵得慌,滋腻,吃完大枣就不感觉到饿,但它不会导致肚子胀,只要有心下痞满,就多使用大枣。口干便秘的人,就多用甘草,甘草和生姜合用,可以润肠通便。生姜能够温中止呕的圣药。

心中大寒痛,用大建中汤。腹疼剧烈,按都不敢按的,干姜、人参、大枣、花椒煮水喝。胃不好,发展到慢性胃炎、胃溃疡,出现肠胃痉挛,止痛片、颠茄片不能减轻疼痛,吃药打针后一周才能慢慢平息下来,干姜、人参、大枣、花椒煮水喝效果显著,花椒不要超过6克,喝过10分钟肚子疼就能止住。椒盐,花椒炒后研末,拌凉菜时放点,避免吃完后肚子不舒服;炸花椒的油,拌菜吃,肚子也不会难受。花椒水,花椒煮的沉底了就好了,肚子疼者吃。腹中寒,常吃花椒,少点常吃点。

发烧呕吐拉肚子,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系。拉肚子是整个胃肠道粘膜遭到了破坏,有害的东西进入血液,然后影响到全身的血管,包括心脏的血管,血管内膜一破坏,就容易形成血栓,容易引起动脉痉挛,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肌梗塞,如果年轻的还会引起心肌炎。发烧呕吐拉肚子,会引起急性病或慢性疾病,慢性疾病时间久了,会引起新一轮的其他疾病,感染性的,这时候再用药,就会引起严重的问题,脏器衰竭而死。

治疗呕吐泄泻腹胀的三个药方:桂枝汤---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生姜泻心汤---

生姜、炙甘草、人参、干姜、黄芩、半夏、黄连、大枣;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生姜、大枣、炙甘草。

糖尿病的控制戒烟、戒酒、少吃肉、多运动,不要那么胖。糖尿病首先是管嘴,其次是运动,生活方式的改变,保健方法的运用,是可以治疗糖尿病的。药食两用调节血糖作用很好的,补肾的角度,“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金匮肾气丸,肾虚、腰痛、小便不利等亦用。

一味薯蓣饮:适应于劳瘵(肺结核)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损之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这是基本的预防糖尿病方。山药,调理脾胃,脾虚泻泄很好用,吃完了就可以不拉肚子了。其实山药有许多功效,健脾补肾、益气生津、补肾平喘。遇到燥热伤阴、气阴不足的人可以放心地用山药,其人表现是口渴多饮,多见舌红、脉搏跳得快、脸红,大便干,这都是阴伤热盛的。

糖尿病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吃山药也要总量控制,它是淀粉食物,吃时要减少主食。山药煮水,新鲜山药用50-150克,干山药用30-100克。山萸肉,可以促进山药降糖。酸味药有四种,山楂、五味子、山萸肉。

双山饮:干山药30-50克,山萸肉10-30克,每日一剂,煮水代茶饮。山萸肉,是山茱萸去掉核,核和肉的作用是相反的,所以使用时一定要认清是“山萸肉”。饭前喝一杯最好。双山饮适用于阴虚燥热、气阴两伤、表现是口渴、多饮多尿、消瘦的糖尿病人。

内养外护巧过冬

冬天晒太阳,受阳光照射后,人体内的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增加的维生素D是增加钙吸收、造骨的必需原料,可以延缓骨质疏松。晒太阳可以调节情绪,心情好,消除抑郁、烦燥、忧虑。

冬天,阳气盛于里而虚于外,所以冬天喝点凉水、吃点凉菜,对身体有帮助没妨碍。寒凉食物有苦瓜、荞麦、甘蓝、苦菜、丝瓜、茄子、豆腐。冬季养生原则是对外护阳、对内养阴,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

养生第一要,注重细节。睡眠时(春夏头东脚西,秋冬头西脚东),春夏养阳要头朝东,秋冬养阴要头朝西。头朝北睡,20年以上者,心血管发病率明显偏高,30年以上的,脑血管发病率高。冬天室内温度18-20度,温度低会损伤阳气,不符合冬天养阳的原则。9-10点上床睡觉,早起在5-7点,冬天提倡早睡晚起。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早上5-7点分泌的比较快,血液中的浓度比较高,人们精神比较振奋,这时起床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冬天的早晨,太阳出来之前,不提倡锻炼,寒气、雾气和浊气比较重,锻炼时间为上午10点后,下午三四点,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

锻炼身体,出汗在冬天是禁忌。锻炼要注意保暖,防止关节炎、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

三二一保健法:暖头、暖脚、暖腰背等三暖,二个穴位百会和涌泉穴的按摩,一拍足三里穴。

头部保暖要戴帽,自我按摩百会穴(双手中指叠加于百会,中度用力顺时针、逆时针各36圈,然后拍36下),爪状双手来梳头(从前向后36次),每天早晚各一次。

脚对寒凉特别敏感,受寒凉15分钟,影响气血运行,会出现流鼻涕、鼻塞。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脚流通气血、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脚的最佳温度是28-30度,双脚有60个穴位,所以一定要把脚保护好。每天睡前用30克艾叶(温经通脉)煎汤泡脚15分钟;按摩脚部穴位,用手掌来回搓脚底,重点搓涌泉穴,意念和力量集中在涌泉穴。涌泉穴,可以引火归源,对于失眠多梦有较好作用。

背部的血管神经丰富,一定要保暖,尤其是呼吸系统的疾病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风湿病、胃溃疡、心脑血管疾病。一是衣服保暖,二是晒背,三是背避风寒。腰为肾之府,人体的中点,要锻炼太极等。

拍打足三里。掌心对准膑骨,双手自然下垂,两中指下凹陷处是足三里,中等速度适当力度,有节奏地拍打,感觉热乎乎的;然后从上到下拍小腿,之后拍膝盖各100次,最好前压腿60次。

冬天吃火锅,要防止急性胃肠炎、痛风、口腔黏膜损伤等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大多阴虚火旺,吃火锅后要注意清热解毒、清心泄火,管住自己的嘴。火锅的底汤,多是由羊牛猪的油脂

作底料,再加上配料,火锅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对人的好处是增加体能、驱寒保暖,坏处是能量消耗不完、会上火。吃火锅注意:不要喝火锅底汤,不宜食物太烫,不宜过度追求鲜辣,控制嘌呤摄入量,一定不要喝啤酒。

阴虚阳亢的人,吃火锅要当心,其配料花椒、辣椒、胡椒都是辛温燥香的食材,火锅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吃进去,会使阴虚阳亢火上加油,头晕目眩、口干咽燥、耳鸣头晕、五心烦热的症状加重,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都可能出现这个症状。

湿热的人,有内热的人,吃火锅也要注意,湿热体质的人形体偏胖或消瘦,面部和鼻尖总是油光发亮、易生粉刺、疮疖,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时常大便粘滞不爽,小便颜色发黄,饮食上要注意不要暴食暴饮,少吃肥腻食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

海带、土豆、鸡蛋、酸奶是低嘌呤的,鱼、虾、肉、蘑菇是中等的,海鲜、芦笋、黄豆芽、香菇、动物肝脏是高嘌呤的,有痛风的人不能吃高嘌呤食物。肉是热性的,配料就用一些寒凉的,比如茄子、冬瓜、苦瓜、丝瓜、白菜、油菜。吃火锅的顺序,先涮菜后涮肉。羊肉是漂起来就可以吃了,牛肉要多烧几分钟,菇类要十几分钟才会熟。健康火锅六大菜必选:土豆红薯、酸奶、生姜(带皮)、藕片、红白豆腐、蔬菜。枸杞10-15克,莲子10克,生姜3-5片,百合15克,山楂15克,一起使用做火锅的底料。

酸奶,帮助消化,使胃黏膜少受损伤。山楂,是消肉食的,可以降脂、开胃。

冬藏于精,春不病瘟。冬天,人的胃肠功能好,冬天进补非常必要,饮食变成身体能量能够最大限度地储藏在体内,营养五脏,到了春天才能气血平衡、免疫力强,不容易得瘟病。

六味地黄丸阴虚的人适合吃;阳虚病人不能吃,越吃越糟糕;肥胖的人体内湿热痰湿比较重,六味地黄丸比较滋腻,吃完后脾胃功能受影响;脾胃功能不好的,吃六味地黄丸要加上香砂养胃,配合着吃,不良作用会少一点。阴虚的症状,头晕、耳鸣、口干舌燥,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腰膝酸软等阴份不足的。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羹汤类、粥食类的进补效果比较好。冬补时间为冬至到三九,冬至是阴寒之气达到顶点、阳气升发的开始,营养能更好被人体吸收,有利于春天阳气生长发展。

手术后,气阴两虚,气不足倦怠乏力、自汗,同时有头晕耳鸣,舌干口燥,腰膝酸软,有气虚的症状还有阴虚的症状,要进行食补,重点是补脾补肾,脾就是要补气,肾就是要养阴。补的方法要平补要缓补。

天下第一羹,益气健脾,滋补肝肾,补精填髓,尤其适宜手术后康复期食用。野鸡、大黄米配上调料做成的粥。现在是用没有下过蛋的柴小母鸡(健脾益气、温中和胃),薏仁米(利湿消肿、久服轻身),加上配料(如香菇、青菜心、火腿)。家庭做法:200克柴鸡肉,200克的薏米,青豆、枸杞适量,制做前薏米泡4小时,放入锅中用小火加热20分钟,最后再加入青豆煮5分钟。在此时间可以同时制作鸡粒,鸡脯肉切成薏米大小的鸡粒,准备好淀粉、料酒、鸡精、盐、水给鸡粒上浆,最重要的是加入葱姜水,1比4的比例,四两鸡肉最少要加入一两葱姜水,能有效地去腥和提香,最后上淀粉的干淀粉量是鸡粒总量的六分之一,打成像挂了一层酸奶状态的浆,上完浆之后准备一口锅加入沸水,将鸡粒焯水,在滑鸡肉时注意用大火、分散下入、少动,把焯好水的鸡粒盛出来放在一旁备用。煮好的薏米带汤倒入锅中勾芡,注意不要下淀粉后就用力搅动,并且用砸芡法,既芡汁撩起得越高,向下的冲击力越大,芡汁冲到锅底会冲开,然后轻轻搅动,出锅前还可以加入少量葱姜水调味、出锅后加上配料。

小儿养护---北京惠民中医儿童医院钟玉明

咳嗽、痰多又特别黄的孩子,嗓子红、扁桃体有点大、有点上火发炎,反复咳嗽、支气管炎或哮喘,其口唇特别红,把膏药贴在两乳头之间的膻中穴,清热化痰止咳平喘,1岁以下的半小时,2岁以上的视孩子的皮肤状况而定。贴的时间,油炸物不吃,鱼生火肉生痰,尽量别吃。

小儿推拿,不能太重,做到皮动肉不动就够了。秋燥容易上火,小手指侧推、快速扫动。小儿百脉汇于两掌。

止吐:手指轻放在廉泉、天突、膻中、神阙、气海,快速地旋转或摩动,然后从天突向下摩到气海叫顺任脉,可以平喘止咳。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就按点足三里(胫骨前侧下三寸凹陷处)。迎香穴位于两侧鼻翼的旁边,可以治疗鼻炎、鼻子不通。四神聪穴,两耳向上正中是百会,百会周围旁开一寸的地方,前后左右四个穴为四神聪,四个手指头点按就行,孩子有多动症、促进智力发育、抽动秽语的孩子,轻轻地点按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老年人可以用手指敲击四神聪,防衰老长寿;配合梳头也可刮到四神聪,疲乏时做一做会提神醒脑。退六腑,适用于小儿积滞、有内热的、发烧高的,手臂内侧靠里侧,从手碗推到肘部200次。

清肺贴,贴于膻中、气海,清肺平喘止咳嗽;鼻贴,贴于大椎穴,用于感冒鼻塞、流鼻涕、打喷嚏,晚上打呼噜,起到通鼻窍宣肺气的作用;降温贴,治小孩外感发烧,贴于大椎。喝汤药的同时,局部用药贴,效果比较好。

抗感茶:金莲花,清热解毒利咽,治疗扁桃体炎;桑叶,疏风散热,清肺润燥,解表;连翘,清热解毒,抗病毒;大青叶,清心胃实火,解毒利咽。此四味药泡茶喝,四五岁孩子用3克就行,预防用8克以下,对于发热、咳嗽、流涕、咽痛等有疗效。

冬天冷了,人的阳气会受伤,这时候的小孩和老人需要进补。保护脾胃,吃容易吸收消化的、得到全面营养的东西,不赞成单一的补。脾为后天之本,脾有运化功能,胃主受纳,但是吸收变化成气血、阴液、津液、濡养在脾,进补之先健脾胃。脾胃消化功能好,才能较好地进补。脾胃不好,消化不好,积在中焦就生火。悦脾汤:藿香、苏梗、竹茹、佛手、焦三仙等,适应于脾胃失调之厌食、呕吐、腹胀、腹泻、便秘、夜惊、汗症等。藿香是辛香,健脾和胃,治暑热;苏梗宽胸理气,止吐;竹茹是清虚火、和胃;佛手辛香能散,祛邪气和胃止吐和胃痛,解酒;焦山仙消化力强。

捏积疗法,三捏提一次,治疗消化不良。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捏10天,停10天。厌食、便秘、腹痛,用捏积疗法最好,捏积一定要在早晨、空腹时进行,捏六次为宜,在第二次中加入提法,捏完之后在肾俞穴按揉10次。

降火贴,以吴茱萸等及引经药,有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之功效,主治口疮、口臭、便秘、鼻衄、五心烦热等热证,虚实通用。有火了,贴在脚心上,引火下行。

进食贴,以焦山楂、炒白术等及引经药,有开胃进食、消积理脾之功效,主治厌食、食积、疳积等脾胃不和证。肺部的症状贴在膻中,胃部的症状贴在肚脐。

健脾贴,炒白术、白茯苓等及引经药为主,有健脾和胃、培土生金之功效,主治脾虚之便溏、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头昏困倦、肺脾两虚之反复易感。

寒湿贴,用于便溏、呕吐、流感、发烧、咳嗽。肉寇可以温中补泻;诃子有收涩作用,两个研成末,用姜汁调成稠糊,贴于肚脐。贴前烤热,或加温。

乐享晚年

关节痛,肿否,受过伤否,肿的话做浮髌实验(积水多了会把髌骨浮起来,手按上部使积水向下集中,这时按动髌骨时有撞击声)。肿的厉害,有撞击声,可以抽出多余的滑液;肿的厉害,感觉不到撞击声,则可能是类风湿或结核,或者是绒毛结节滑膜炎。

练蹲、爬山,都会对膝关节损害。膝肿,有少量积液,可以热敷,这样可以加强对液体的吸收。

冬天注意保暖,夏天注意防湿。血遇寒则凝,时间长了会血栓。气为血帅,气虚血就流动得慢,流动慢了就易血栓。多普勒血管检查,动脉静脉都可检查,看有没有阻络情况。

寒湿阻络典型症状:一是下肢酸胀麻凉疼痛,二是皮色改变伤口不愈,三是明显的间歇性跛行(尤其伴有三高者)。

鸡血藤、首乌藤、伸筋草、祁艾各30克,水2000毫升,四味药入水大火煮开后,小火熬10分钟,晾至水温40度以下,每晚泡洗10分钟,活血通络。

首乌藤单独熬制,可以治脚的湿气、足癣和慢性湿疹等,有解毒祛风止痒的功效。

首乌藤粥:首乌藤30克,生黄芪15克,白米50克,先用水煮首乌藤及黄芪15分钟,取汁去

滓,再取其汁煮米做粥,适合长久养生服用。最好早上空腹喝。

肉苁蓉、红枣、核桃补养身体比较好。人参炖鸡,对气血真正亏损的人有益。

进补误区:一是猛吃羊膏汤“痘痘”上脸,膏方是浓缩的,每天1-2勺即足,二是以“鞭”补“鞭”未必带来“性”福,三是滥用人参等于图财害命,四是服用不当也会损健康。冬天上火,补的多、高热量食物多、活动量少,穿的多散热性差。

败火的东西,金银花、连翅、黄连、芦根、板蓝根等。牛黄是苦寒药,在毒火严重时、实火又身体比较好的情况下使用,但是老年人、小孩不合适。年纪大的人,比较虚弱,一般上的火都是虚火,不能用牛黄,建议用金银花之类比较甘寒的药。长期用牛黄片,会造成脾胃能力弱,脾虚了正气就不够,可以金银花泡茶喝(温喝)。

虚火,起病缓慢,有慢性疾病的人上的火一般都是虚火;耳鸣,知了叫声。体质虚弱、头昏耳鸣、腰酸腿软、爱出虚汗、两颧潮红、爱烦躁、口干舌燥,舌红少苔或无苔。甘寒类药物治之。

实火,起病急,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口干喜欢饮,便干,舌红苔黄。用苦寒类药物治之。

金银花,甘寒类,清热解毒,不太伤脾胃;芦根,甘寒的,去火,夏天用芦根水熬粥可以败火,不伤脾胃;石斛,养阴清热的,甘寒的。

蒲公英,清热解毒力量很好,乳腺炎、乳痈效果非常好。连翘,清热解毒、软坚散结,甲状腺长结节的人离不开连翘。板蓝根,清热解毒,流行性感冒、病毒适用它治疗。黄连,清热力量强,伤胃。

金银花露制作:金银花30克、生甘草5克,加水250毫升,大火煮开,调成小火,熬好的金银花水倒入盛冰糖的碗中。若放蜂蜜的话,需待金银花水凉后倒入。上火,又有慢性病的,如高血压、糖尿病人注意慎用,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湿热阻络,比较轻的,如皮肤上的小痘痘、小溃疡、口腔溃疡等等,容易热毒炽盛,造成瘀阻,瘀久反过来又化热,恶性循环,结果就比较重起来,像下肢静脉曲张,得静脉炎,红肿,整个的静脉条索非常疼,如果这个现象发生在动脉系统就严重了,像糖尿病足,轻者截肢,重者危害生命。

金银藤,比金银花更有用,清热又走络,常服可以轻身、延年益寿。带状疱疹,龙胆泻肝汤加金银藤,七副治愈。花是向上的,头部、上部有病用金银花;藤是走络的,四肢、脚、下肢的清热还是藤的力度好。金银花,又叫忍冬,刚开花是白的,不几天就黄色了,远看总是黄白相间。冬天上火,用金银藤30克熬出的水,和薏仁米15克(泡好)熬粥,每晚喝一碗,平时去去火。湿热的人用这个比较好,如果是真正虚寒的人,怕冷、大便溏泄不成型,它没火就不用吃这个了。

疱诊,一种在嘴唇边,病毒性的,跟感冒相关;围腰式的,叫腰缠龙,带状疱诊。这都是身体免疫力下降在皮肤的表现,特别是40岁以上的,一定要重视,可能存在肿瘤。

锻炼,强壮身体正常细胞,要有适合的强度,不能使它疲乏耗损;锻炼的环境

寒热“肺”自知

咳嗽,及时对症下药,很快就好。肺寒用温药,肺热用凉药。咳嗽是肺气不能隶降而上逆造成的。感冒咳嗽,有恶寒,轻微发烧,流白色清涕,咳稀痰且色白,需要的是治肺寒的药。

导致肺寒的原因非常多,形寒饮冷则伤肺,重寒伤肺。肺为娇脏,当风寒之邪侵犯肌体,皮毛先受之,皮毛者,肺之合也,故肺先受病。若再饮食生冷,脾胃受寒,更伤于肺,内外皆伤,故为“重寒”。肺受伤,会影响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形寒,伤到肺,体质不同,表现有异。

小儿肺寒表现,喜偎母怀,喜近衣被,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指纹浮红。小孩是少阳之体,辨别寒热要看指纹,指纹红是主寒,紫是主热。

老年人肺寒表现,症状上看有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体征上看有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老年人阳气衰微,发热少,可以出现形寒肢冷,小便频多等病症。寒热交杂的也比较多。

流清鼻涕属于寒的,流稠、粘鼻涕是属于热的。

中年人相对体质强壮,为巨阳或大阳之体,其咳嗽往往痰量比较多,肺寒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若夹杂黄痰,是寒热错杂了。临床上,咳吐稀白色泡沫痰,中间有黄痰块,要判断是以寒邪为主,还是以热邪为主,大鱼大肉吃多了内生热,又感外寒,就寒热错杂了。

目下暗,虚浮;眼睛下晦暗的斑,表示一种肝亢而脾虚,说明有虚象。目下,中医称之为气池,是至阴之地,水气容易表现在这儿,变色或浮肿,是气虚之象。阳气亏损的人,感受寒邪损伤了脾胃,就会出现目下的紫暗、晦暗、青暗这几种所谓的斑。斑的出现,可能就和气滞血瘀相关。上眼睑,称为风池,与水液代谢相关,晨起上眼睑浮肿,先查个尿,看肾脏有没问题。肺为水之上源,如果外邪束了肺,导致上源不利,水液停聚在肺,上犯于头面,就会现出颜面浮肿眼睑浮肿。

舌质红,苔薄黄,有内热;口唇偏红而干,尤其下唇干得比较明显,红得比较明显,说明大肠有火。中医认为唇为脾之外窍,唇红为脾热,唇白为脾寒,唇红之人说明脾有点微热,也就是说大肠有点火,可能有点大便偏。

鼻的周围,有点泛青,要警惕心血管的问题。

目下似水泡的人,是有点气虚,平常有心慌的毛病(心悸)。上眼睑有点浮肿,也反应肾虚。脾气差,容易上火,不太适合吃枸杞。

与肺寒有关系的,如运动之后解衣当风,容易着凉伤寒;熟食常温吃可以,但冰箱里拿出来就吃,或喝凉的饮料或水,或疲劳造成体质下降,成了虚寒体质的人,就容易感受寒邪引起肺寒。

海哈壳药性偏寒,主要用于清肺热,真正的肺寒咳嗽用它不合适。咳嗽几天后,入里化热了,出现了肺热咳嗽,吃海哈壳。一开始风寒感冒,不能吃。

吴茱萸,补脾肾。花椒和吴茱萸各5克研粉,黄酒调匀,敷于肚脐,驱寒治疗咳嗽。每天一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黄芪鸡汤:母鸡1只、大枣三枚、黄芪一两和西洋参一苗,三片生姜加两段葱白少许盐,一起炖煮后食用。西洋参补气生津。肺寒多来自于阳虚、气虚,用它来补气。如果肺寒久了,有热象了就不宜用了,因为它偏补一些。

望鼻子看病,主要是通过鼻腔的黏膜的充血的程度,鼻黏膜的颜色和肿胀的程度,来判断病的性质(寒和热)。鼻为肺之外窍,望鼻诊断肺的问题。

林黛玉,郁闷化热,出现肺热肺火,其常见肺痨往往表现为咳嗽,甚至午后的颜面潮红,所谓结核美,就是平时不好,到午后一看很漂亮,这是不好的现象;往往会出现口鼻干燥等阴虚肺热的表现形式,严重时咯血丧命。

小孩子感冒后,出现感冒症状,鼻塞、流涕、注眼泪,然后咽喉疼、咳嗽、发烧38-39度,(约一个月)后到医院看,吃药后感冒退了。然而,两周后孩子出现镜下血尿,再次门诊,发现尿中有白细胞、红细胞、白蛋白,咽部是红肿的,扁桃体二度肿大,做生化,发现肌酐已经到了463,这是一个急性的肾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后做了透析。因为没有了尿,出现了水肿,引起肺部和心脏的病变,非常严重了,又做肾穿,发现他有新月体形成。

老年人长时间的感冒,会引起体内炎症的增多,部分病人会出现尿频、尿急、尿不适,包括肾盂肾炎或前列腺炎等。

鼻诊,诊断肺部系统的状况。鼻子的温度,是凉或热;鼻腔里的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或鼻茄;肺热。一般的鼻黏膜是淡红的,但如果是淡白的,颜色发浅,说明他是一种寒性的,或者是有一些过敏性鼻炎偏于凉的。充血说明是肺热。肿胀,按程度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分泌物分几种,一是清鼻涕,可能与感冒有关,或者与过敏性鼻炎相关;二是稠鼻涕,或堵在这儿的一些稠鼻涕;三是鼻痂;另外一种是血痂。

感冒后7天,出现发烧、鼻塞、流涕,包括有咳嗽、有黄痰,就诊时发现鼻头红红的,鼻内有黄涕,鼻腔是充血的,鼻黏膜有二度肿大,咽腔里看到扁桃体二度肿大,双下的淋巴结有肿大,这整体反映的是个肺热的症状。

一般肺热的人,往往都会觉得浑身燥热,尤其是容易出汗,因为肺主皮毛嘛,肺热一盛,蒸腾

汗液外出,肺热容易出汗;另外看一下眼睛,眼白是充血的,眼白属于风轮,是肺所主,肺热的时候白眼球是充血的,严重的是结膜炎,单从肺上看是充血的发红的;另外望面色,额头部位心脏所主,左颧是主肝的,右颧是主肺的,右颧白是肺火,两侧温差能达1度以上;通过鼻涕也可以判断,稀白的,说明是肺寒,如果是稠鼻涕就是肺热,黄稠、白粘稠鼻涕都属于肺热。咽喉是肺外在的门户,是肺胃之共有的门户,是充血的,就说明是肺热或肺火,正常人嗓子是红润的,白的是贫血,或者是一些风寒偏淡而已。舌头,肺火的舌是红的,阴虚肺热的是瘦红舌。

补品,吃的过量,会出现肺火。补品少食,可以强健身体,过多则会导致肺火。肉食、油炸物都容易上火,即引起肺火或胃火;水果中的桔子、芦柑、葡萄、桂圆,偏于热性的,吃多了嗓子哑,典型的肺热。情绪,容易激动、郁闷化热生火。吸烟,长期的吸烟,咳嗽不断,会导致疝气。

若要小儿安,须耐三分饥与寒。

黄连,大黄,都是苦寒的泻火的,莲子芯,芦根,也是泻火的。区别在于,大黄是泻大肠火的,便秘用生大黄,肺与大肠相表里之脏,治疗高热不退、喘憋的,经常要泻大肠以泻肺火,这叫釜底抽薪之法;黄连和莲子芯是泻心火的,心与肺同居上焦,互有关系,但都不能直接泻肺火;芦根是泻肺火的,具有大清肺热之功效。

千金苇茎汤:苇茎、冬瓜子、薏苡仁、桃仁组成,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苇茎,就是芦根。这药可以治疗肺化脓症,中医叫肺痈。芦根水,有透疹的作用,能止咳化痰。

芦根麦冬饮:芦根、麦冬各1两,水泡10分钟左右,煮至汤变黄色,取出汤水,去肺火之用。

中药泡脚,活血化瘀,治疗手脚麻木,适合神经末梢病变、其他疾病引起的肢体麻木水肿、体质虚弱者、或老年人的下肢不温。

通络泡脚方:赤芍、黄芪各20克,威灵仙15克,独活12克,桂枝、怀牛膝各10克。赤芍,清热凉血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黄芪,补气、利水消肿,气行则血行;独活,疏风通络,治风湿常用;怀牛膝,活血、补肾强壮筋骨;威灵仙,疏风通络、止痛效果好;桂枝,感冒发烧常用,能发汗解表,也能舒筋活血。黄芪和怀牛膝以补为主,更利于身体不好者;独活和威灵仙主要是通络,减轻麻木;桂枝和赤芍有活血作用,同时通络,这样配合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通络方,最好先煎煮,煮开后20-30分钟即可,取出药汁,放在泡脚盆里面。注意泡脚温度不要过高,时间不要过长,腿脚部有伤口、破溃等不宜使用。一般38度左右,接近体温。

中药预防肿瘤,六味地黄丸预防食道癌。健康的饮食、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一个好的心情,对预防肿瘤更加有好处。

癌症高危人群:家庭病史及相关病史的,传染疾患(感染病史)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艾滋病、人乳头状病毒、肝炎,烟草,酒精,不健康饮食,肥胖,紫外线,环境污染等。乳腺癌、胃癌、多发性结肠息肉要经常做检查。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少吃。

40%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癌症发病因素多样,年龄大、空气污染(水、食品和环境)。跟环境因素联系较紧密的有肺癌、甲状腺癌等呼吸系统相关的,跟饮食因素联系较紧密的有胃癌、口腔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的。

肺癌的病人容易气虚,或者气阴两虚,多见的是肺气虚,用康复补气膏,其中黄芪是补中益气,补脾胃,党参是健脾益气的,麦冬是滋阴润肺,浙贝和川贝是润肺化痰、软坚散结;化疗的病人会血虚,就用补血膏;病人病重,体质弱会出现阳虚,就用补阳膏;有气虚又有阴虚,补阴补阳、补气补血。

肺气虚的症状: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胸闷气短,咳嗽咳嗽痰。

肺气虚食疗法:黄芪15克,沙参10克,百合12克,山药30克,加入大米适量,熬粥食用。如有咳嗽症状+贝母6-10克,如果气虚严重+西洋参2-6克。西洋参主要是针对气虚的人,免疫功能低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有帮助。

灵芝和虫草,相对性平,人们可以常用;人参和鹿茸相对比较热,病人虚损得比较明显的,血虚的人特别管用。中医用药,关键是对症,不能乱用。

服用补药的原则:一是辩证论治用药,选择合理;二是补药是以调补为主,在治疗中起辅助作用;三是合理的搭配营养品;四是必要时咨询相关专家。补品不是药品。

柠檬水,可以防癌?柠檬水酸性更高,刺激胃,有胃炎的人,可以喝成胃溃疡;消化道有病的人会加重。人本身有酸碱对冲系统,每个人的体液都是弱碱性的。西兰花维生素C含量或者黄酮类物质非常丰富、提炼的单亚麻酰甘油是抗癌活性成分,西红柿的番茄红素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葡萄的皮和籽中的白黎芦醇、红薯的脱氢表雄酮(肠癌预防)、咖喱的主要成分是姜黄素、海参主要是粘多糖成分、紫甘蓝主要是花青素多而可预防肿瘤(紫茄子、紫薯含花青素也高)、芦笋主要是黄酮类物质(如芦丁、槲皮素)可防癌。这些物质有防癌成分,但不是吃了就不得癌症。

健康的饮食、适当的运动、舒畅的情绪比有功效的食品更能防癌。胡萝卜素到人体内会转化成维生素A,能有效改善眼底状况,尤其是预防夜盲症和皮肤干燥症,降低胃癌肠癌的发病率,不过可能增加肺癌的风险,但是如果直接吃维生素A,可能会导致积蓄中毒。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早餐,一杯牛奶、半碗粥、一个馒头、一个鸡蛋,增加维生素;中午,一个馒头+三个炒菜(豆芽、排骨汤或蘑菇汤、肉菜),晚上和中午差不多。胃不好的人,少吃粗纤维或五谷杂粮的东西。蔬菜、水果正常人适量多吃些。

滋阴润肺清热汤:鸭肉、麦冬15克、玉竹片15克、沙参20克。凉水下适量鸭肉,水开后撇去浮沫,之后放入沙参、玉竹、麦冬,炖煮40分钟后放适量调料即可。适合大多数人食用,尤其针对春夏交接的气候,有滋阴清热润肺的作用。

埋在肺部的定时炸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侯生才

每500个胸部体检的人,就有一例肺小结节,90%的人都是无意中发现的。小结节在体内没有任何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症状。肺小结节成因有三:肿瘤、粉尘吸入、细菌感染。

呼吸道是一个开放性器官,细菌容易进入肺里。上呼吸道,指鼻子、咽部、喉部;下呼吸道,指气管、肺泡。上呼吸道可以阻止PM10的吸入,小于2.5微米以下的就是PM2.5,PM2.5非常容易进入肺部直接和气体交换的肺泡部位,破坏气管和肺泡,造成细胞增生,有些就形成癌变、肿瘤、支气管哮喘、肺炎。

口罩,一是封闭性要好,二是紧密度适当。选择过滤性好的口罩,医用口罩对PM2.5没用处。

结节是肿瘤的话,早期癌变比较快。长期存在的良性小结节,也可以变成癌变。对癌症最好的手段是早治疗。

肺癌,最初的发病是没有症状的,早期可能有一些咳嗽,但很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咳嗽,也有痰中带血的,并非咳嗽就是肺癌。但只要咳嗽,包括咳嗽有痰或无痰,有的晚上严重,或有刺激性咳嗽,临床上每个人情况不同,咳嗽就要引起重视。感冒治好后又发生咳嗽,要引起注意;刺激性咳嗽要注意,排除肺部问题引起的咳嗽,要做进一步检查。

咳嗽,可能是肺病,会引起其他疾病,如反流性食管炎,但咳嗽并不可怕,它仅仅是一个症状,咳嗽并不代表肺癌,有的肺癌并不是以咳嗽症状出现,他可能以头痛,检查脑袋上有瘤子,肺癌脑转移的,因此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很重要。

预防肺癌,一要有个好心态,二要经常在雾霾天气戴口罩,三要做一些有效的咳嗽,如刷牙时咳嗽下、天气好时的深呼吸操,保护我们的肺部。呼吸会产生痰液,如果不能有效地把它咳出,就可能形成局部感染,或形成癌变。有病刺激时,会主动地咳,把浑浊的东西咳出来;正常呼吸的肺活量是300-500毫升,咳嗽时可以达到1500-2000,有时更大,才能把肺深部的东西咳出。

吸气时,把腹部鼓起来,突然收腹咳出,挤压肺部,才叫有效地咳嗽,预防肺部小结节的形成。

肺部小结节,最好的办法是早期手术切除。胸腔镜,

呼吸道防护: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肺部疾病尽早干预、尽早治疗,比如肺炎、气管炎、肺气肿等;定期检查,发现小结节尽早到有经验的医生处就诊;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不要惧怕手术,有时候手术是解决肺结节最简洁、最准确、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

憋气实验:吸气,憋住了,看能憋多长时间。30秒以上是比较好的,50秒以上是比较健康的,长期锻炼可以憋气更长时间。

咳嗽有血丝,或血块,或吐血,可能是肺结核、肺癌、肺炎或肺支气管炎、咳嗽时间长咳破了咽部。支气管扩张咳血量比较大,紧急手术。支气管扩张是一种良性疾病,分轻度、中度、重度,使人憋气,反复感染时发生率是比较高的。支气管扩张,原因比较多,有支气管发育不良、囊性纤维化、遗传因素,细菌、真菌、结核、病毒等引起的肺部感染,PM2.5和PM10环境因素的引发。80%的是小时候的百日咳造成的。

支气管扩张的表现:反复咳嗽咯血;痰量比较大(一般100-400毫升/天),感染部位、大小而不同;全身表现。支气管扩张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杵状指,手指头像鼓锤一样的,手指脚趾呈圆满状,慢性缺氧造成指端肥大。憋气时嘴唇、指甲都会发紫。

有效排痰,是预防支气管扩张播散一个最好的方法。一个肺分很多的叶,上叶、中叶、下叶和前段、后段,体位不同,水往低处流,改变一下体位,排痰时拍背,让痰液能够由重力作用顺着气道流出。如右肺上叶(肺尖)病变有痰液,应该头高脚低;下叶的病变痰液,应该头低脚高位排出,并且要病变位在最上。深呼吸、咳嗽,结合体位,有效排痰。家人帮助从外到内、从下到上用空手心拍背。尽量空腹做,每次15-20分钟,一天做个两三次,根据痰的情况适量掌握。大咯血、年龄大、骨质松等不适合做。

中风的预警与预防

疲劳时,打哈欠能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改善脑部供血。高血压、糖尿病、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如果近期特别频繁地打哈欠,且伴有爱睡觉、头晕,这是要生病的信号(及时就医检查)。

抻懒腰,俗话说抻筋,能使经筋、肌肉得到牵拉,能够提升五脏六腑之气。手举到无限高然后向后仰,全身轻松。

中风,发病非常快;西医叫脑卒中。常见缺血性脑中风,3/4的人中风后会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生活中,可以控制脑中血液量,预防中风。久坐,不活动,餐桌前,坐一小时最好起来走一走,或让颈部、肩部肌肉放松(双手抱颈使劲后仰3秒,然后捏颈部,再捏肩到手,反复5次以上)。

高血压,久坐不运动,或吃盐过多。

中风危险评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房颤动、吸烟、体重超重、一周运动少于3次、家族病史,存在3项以上的是高危人群。

颈椎病,早期就是肌肉紧张、肌肉劳损,它直接影响血管的供血,可以导致脑缺血。

肩井穴、脊椎旁常按摩。坐着练习,大腿肌肉的股四头肌,每次紧绷100下;腿部抬起100下。站桩,坚持5分钟以上。

突然失明,伴随心悸,可能是脑供血问题。眼底血管是全身唯一能够看到的血管,和脑血管同源于颅内,颈动脉血供出现异常的话,可以通过眼底镜、眼底照相机现实地反映出眼底状况,客观地反映动脉硬化等疾病在眼底的表现。中风先兆可以出现一过性的黑朦,或者有重影,反复的出现就是提示。

冬瓜薏米汤:薏米洗净泡10分钟,冬瓜切块,将薏米入锅大火煮开,改小火10分钟,加入冬瓜再煮10分钟,加入调料(姜片、葱花、香油)即可食用。每周三次。脾虚的人会有腹胀、腹泻,不适合用。暑湿天,脑部慢性供血不好,头脑晕晕沉沉,脑子像扣了一个锅盖似的,多数与暑湿、痰湿有关系,保健应该用一些健脾利湿醒脑的食物。冬瓜,健脾利湿,侧重于利湿,它分冬瓜瓤、冬瓜籽、冬瓜皮,冬瓜瓤可健脾利湿,冬瓜籽可健脾化痰,冬瓜皮擅长健脾利尿。头晕伴有水肿,多用冬瓜皮。薏米也是健脾利湿的,侧重于健脾。

入睡之后,血压偏低、心率偏慢,有气虚、血虚的人,容易在睡眠中出现血栓,或脑子供血不足。睡眠姿势很重要,睡不好会出现颈椎病,俯卧时颈椎扭曲,会引起颈椎病,且一侧肌肉紧张,影响脑供血。

中风,前3小时是黄金时间,3小时之内可以溶栓、血管再通恢复脑供血;超过3小时会导致

缺血的细胞坏死,出现一些后果。中风的康复,宜在最早的时间里做,心率、血压平稳时就要做。每天抬举两三次,预防肩周炎,活动其肢体,保持肌肉运动的张力,尽量让他自己做事。预防再次复发中风,点揉风池每天2-3分钟、颈根每天揉3-5分钟、刺激头皮梳五经10-20下、敲足三里。

吃出血脂的平衡

胖人,分脂人、膏人和肉人。肉坚皮满者,脂;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肉者,身体容大;脂者,其身收小。

膏人,腹型肥胖,男性腰粗2.7尺,女性腰围2.4尺以上者,易患高血脂病。其腹型肥胖,本质是内脏脂肪比较多,血脂代谢,主要和肝脾肾相关,血脂主要由吃的水谷精微转化而来,脾主运化,脾的作用是把精微布散到全身各个脏器,肾主藏精有汽化的功能,把物质分清泌浊,清的送到机体的组织去代谢,不好的排泄出体外,肝主疏泄,多余的血脂通过肝脏的疏泄排出体外,大部分脂质作为营养物质被人吸收利用了,部分是储存在体内,在饥饿时被调动起来使用。

高血脂除了肥胖和饮食外,还与遗传、情志、衰老、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因此,高血脂分三类,一是吃出来的高血脂,二是气出来的高血脂,三是老出来的高血脂。血脂高是身体内脏代谢出了问题,西医采用降血脂的方法,吃他汀类降脂药贝特,它降脂快,但忽视了内在发病原因;中医可能分类,胖人可能是脾湿,瘦人可能是肝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调理,使机体趋于一个平衡。

高脂主要来自于水谷精微,可以内渗于骨空补益脑髓,营养全身;血脂高了,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代谢的问题,血脂低了也不好,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血脂以平为期,太过与不及都不好,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吃出来的高血脂主要表现是头昏体重(清阳不升,水湿在上面,导致昏沉;水湿往下走,停在体内,会觉得身体沉重拿不动步,严重的出现水肿),它反映的是脾虚有湿,脾运化功能不好。

吃出来的高血脂,造成脾虚水湿,还有口中粘腻、困倦思睡、胸闷、腹胀、咯痰、汗多而粘、大便粘滞不爽、舌苔厚腻等症状。脾虚有湿的表现,是舌边有齿,舌质比较淡;大便不成形,有时次数多。

血脂高的人,抽血困难。大多数体征上有睑黄瘤,上眼睑内侧明显,表现为橘黄色,比较柔软的丘疹或者斑块。眼睑对应于中医的脾。

血脂高的人,要少吃肉和油腻食物,减少主食。高血脂有两类,一是高胆固醇血症,一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国人饮食以高糖高淀粉为主,主食面粉米饭,属于碳水化合物,到了体内直接转化生成甘油三酯,所以国人甘油三酯升高,国外人肉食多(脾胃消化力强),胆固醇升高的比较多。高胆固醇血脂高的,要少吃肉、油腻的,少吃动物内脏、鸡蛋黄;甘油三酯升高的,除了这些少吃外,一定要少吃主食和甜食。

血脂高治疗上,以健脾化湿为主,经典方叫参苓白术散,成药叫参苓白术丸,它健脾化湿效果不错。在降血脂上,经验上有个健脾消脂方,主要有黄精30克、苍术15克、荷叶15克、泽泻15克,吃出来的高血脂,比较肥胖的人适用。同时,控制饮食,改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晚上主食减一半,坚持晚上快走锻炼30分钟以上。

红烧肉:五花肉500克,黄精30克,荷叶15克,山楂20克,香菇、木耳适量。肉切丁过水,然后炒糖色。黄精,健脾益肾润肺,味甘而厚腻,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荷叶,可以促进代谢和排泄;山楂,有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的作用,山楂核有抗氧化、调脂作用,山楂消肉食是最好的;都各自用纱布袋装好,防止散用与肉接触太紧造成肉味不好和渣滓太多。

高血脂是心肌梗死的“元凶”,脑血栓的“帮凶”。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人,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为血压高,心跳快,血管壁的张力就特别大,血管粥样硬化的斑块容易破裂,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

血脂升高后,容易在血管壁沉积,在血管壁形成斑块,随着斑块越来越大,造成血管的狭窄,引起组织缺血,出现心绞痛,或脑供血不足。如果说血脂特别高,形成的斑块就越软,情绪的诱引下更易破裂,一旦破裂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等情况。高血脂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

的缓慢,可以诱发脑血栓。

气出来的高血脂,典型病况是脸红目赤。高血脂和肝脾肾三个脏器关系密切,肝主疏泄,多余的血脂通过肝的疏泄作用排出体外。生气、郁闷,导致肝脏功能受影响,疏泄功能的下降,多余的膏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高血脂。肝脏本身会影响到脾,如生气时胃口不好,脾是运化水湿的,引起血脂的异常。

肝是将军之官,宜顺不宜逆,逆者气上冲,使面红目赤。肝火旺的人,面红目赤,眩晕头痛,胸胁胀满,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边尖比较红(舌的前面对应心肺、两边对应肝,中间脾胃、舌后肾)。怒有郁怒、愤怒两种,百病源于气,有气找个替代品发泄出来。郁怒,以疏肝为主;愤怒,以平肝、清肝为主。

气出来的高血脂,经验上用疏肝调脂方,柴胡、香附、生蒲各10克,郁金12克,水煎服。柴胡,小剂量(3-6克)升阳,中剂量(9-12克)疏肝,大剂量(15-18克)退烧。当出现气滞时,要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

血脂的代谢,主要在肝脏,降脂药是通过在肝脏发挥作用。有些人吃降脂药后,肝谷丙转氨酶升高是正常反应,再治疗一段时间,多数会恢复正常。只是极少数人肝功能升高明显,超过三倍以上,或者伴有厌油腻、恶心、黄疸等症状,是需要停药的,而且停药之后通过保肝药是可以恢复的。三高危险人群要长期服药的。

红曲米,或者红米,主要由稻米做为原料,经过红曲霉菌发酵而成,它性甘、温,归肝脾大肠经,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作用。红曲米含有降血脂成分洛伐他汀,红曲米粥降血脂好。红曲粳米粥:红曲米30克、梗米100克、红糖少许,梗米煮沸后加入红米,小火慢炖20-30分钟。

老出来的高血脂,肾虚、年龄有关的,典型症状是腰酸耳鸣。腰酸耳鸣是肾虚的主要标志,腰为肾之府,肾开窍于耳。肾虚的表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夜尿频数。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虚的表现影响到其他脏腑功能及肾脏本身,清浊分开功能影响到血脂的代谢。中医叫肾虚,西医要判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血脂,它有一种神奇的功能,能把血液里血管里的垃圾再带回肝脏,然后经过代谢排出体外,所以又叫血管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的下降,血脂升高。

高血脂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以后,会发生组织缺血,肾虚造成的缺血如果发生在耳朵上,会出现一个非常特别的体征:耳垂上有一个非常深的褶痕。耳垂有褶,要检查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或者胸闷胸痛的冠心病症状,做一个心脏CTA检查。有的病人有症状,如新发的心绞痛,反映这个斑块不稳定,近段时间可能出问题,要及时去就诊,通过超声、冠脉CT提示斑块是硬还是软的,判断其稳定性。斑块的形成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80%以上的血管狭窄要经过几十年时间,要把斑块消掉或者打通,可能性非常小,但可以通过治疗延缓斑块的发展。若能早发现血管不光滑了,斑块比较小的,吃药干预是有可能消退的。长期吃药,也可以缩小。

血管狭窄50%以下的,也要重视,要注意生活方式,减减肥,把血压血脂控制好,并要坚持吃药,预防急性心梗。斑块不论大小,如果是不稳定的,都会破掉,都有心梗或脑梗的危险。

益气活血补肾法,补肾降脂方:制首乌、枸杞、女贞子、桑寄生各15克,水煎服。耳鸣、腰膝酸软、夜尿频数都是典型的肾虚,六味地黄丸也用。

食疗中,枸杞,降糖降脂降压,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功能等。洋葱,菜中皇后,降脂抗血小板抗动脉粥样硬化。红酒,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三者泡在一起,降脂安神助眠。

洋葱枸杞泡红酒:洋葱1-2头,红酒500毫升,枸杞50克。将洋葱洗净,剥去老皮,切成八等分半圆形与枸杞一起装入红葡萄酒瓶中,盖紧密封,臵阴凉处放臵5-7天,即可饮用。每日1-2次,每次50毫升,年纪大的人每次20毫升左右。

枸杞炖鸡汤:鸡一只,枸杞30克,绞股蓝15克,红枣12个,香菇适量,鸡汤去油食用。一只鸡切块后过水,洗净去浮沫之后放锅中,加入少量的姜和葱,枸杞20克绞股蓝15克(放纱装中,补虚又清热),加上常用的红枣,煮沸后加少量盐,去掉上面的油就可以吃了。

补肾----延缓衰老的步伐

邵逸夫长寿秘诀:一是勤奋工作,二是每晚喝“爵士汤”,三是早上练气功,四是日含人参一片,五是笑口常开。

肾气通于脑,肾虚可以导致脑海空虚,记忆力减退。肾精有前天之精,受于父母,后天之精,靠水谷营养。老年痴呆,多由肾精亏虚造成的。

肾精不足的症状:成人早衰,腰膝酸痛,头晕,耳鸣,齿松,发脱,健忘,动作迟缓。纵欲过度、大病久病、过度劳累等,都会增加肾精的损耗。生活中适当补肾,食物调养+运动锻炼,在补脾胃的同时调养肾气。

糖尿病,中医角度早期是阴虚燥热,后期是肝肾阴虚。糖尿病后期,头发脱落、骨质疏松了,特别易骨折,还有的人夜尿多,且尿里有泡沫(蛋白尿)。久病伤肾,慢性的结肠炎、脾胃病、糖尿病、肺病都易增加肾精的损耗。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光用一些消炎药、抗菌素或中医药杀菌的方法,不管用了,动不动就喘、出汗,吃些补肾的药,可减轻症状。

跑步、游泳等锻炼,实际是大脑的一种放松,增强抗压能力;运动后温水冲澡,可以很好地放松放松,缓解疲劳。睡觉,对脑力恢复最有效。

女性可以面面俱到,而男性可以更专注认真。男性想的事比较深,女性想的比较广。

“爵士”汤:鲜海螺肉、哈密瓜、老母鸡、生姜炖的汤。牡蛎,又叫生蚝,性平微寒,养阴补血、清热解毒、化痰软坚、补肾健脑,是很好的性腺激素,抗血小板防血栓,预防老年痴呆,其壳补钙软坚化痰,代替海螺做汤更好。活生蚝在不开壳的情况下,加冰只能保鲜一到两天,而开了壳的生蚝马上就会死掉,不新鲜的生蚝极易滋生大肠杆菌,人吃后容易导致急性肠胃炎,因此,冷冻保鲜法实在是不够卫生。肉、壳分离的生蚝,有可能是买的生蚝肉用吃剩下的壳组装起来的。鲜生蚝用刀划开,洗净泥土,备用;大蒜去皮研成蒜蓉,加入适量鸡精和盐搅拌均匀;大蒜泥涂在生蚝肉上腌制片刻,去腥味;同时打开烤箱以180度预热五分钟,把橄榄油滴在腌制好的牡蛎上,放入烤箱以上下火力烤10分钟,或放入水锅中蒸熟,补肾美食就做好了。

适宜吃生蚝的人群:体质虚弱的儿童,糖尿病患者,阴虚烦热失眠人群,高血压患者,癌症患者及放化疗后,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症人群。

生蚝含有大量氨基酸,高尿酸的人尽量少吃,因为它含有嘌呤比较多,一边吃海鲜一边喝啤酒,吃完了关节痛了,痛风了。不是所有人都会正常代谢尿酸,生蚝不是所有人都适用的。高尿酸血症,存在肾脏中,会引起肾功能衰竭,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硬化。

夏天水分蒸发多,喝水过少会引起尿液浓缩,容易造成尿道感染,特别是女性。尿道感染,会延伸到肾盂,引发腰痛。化脓性细菌进入泌尿系统可以形成粘连,发生尿路梗阻或肾盂梗阻,引起尿液潴留,影响到肾,导致肾功能衰竭。

夏天过度饮水,小心水中毒。高温作业,丢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很多盐分(电解质),喝的水到血液中,要稀释血液中电解质浓度,在钾钠氯钙镁磷等物质丢失的情况下只补充水,造成细胞坏死、钾离子流失、增加肾的负担。因此,口渴要喝电解质水(淡盐水)、吃点水果。

慢性肾病水肿期,肝硬化及心衰患者,要减少饮用水的摄入量。

喝的水进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经过脾的运输(消化吸收),然后脾气散津上归于肺,肺去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多余的水分归到肾脏,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司膀胱的开合,肾的功能弱了水代谢就出问题了。津液的输布离不开肾,水的排泄离不开肾,治疗尿路感染的药都与补肾都有关系。

慢性尿路感染的人,肯定尿特别频,正常人是每天6-8次尿。夜尿一晚上一到两次是正常的,再多就要查明原因。尿频可能是肾虚,也可能是尿路有炎症感染了。

营养素和水分主要是在小肠吸收,小肠蠕动快或慢,直接关系水分排出体外的时间。肾是水之下源,司膀胱开合,肾弱了膀胱开合就会失常,补肾可以改变尿频的症状。

肾统全身之气,如果肾气不足,就可以有肺气虚,就可以喘,可以小便失禁。肾主骨生髓通于脑,脑子好用也代表肾气好,肾气不足会记忆力减退、髀骨质疏松。肾主纳气,肾气虚了,肺气就

不能温养肺阳,治疗肺喘时加上补温阳补肾的药,哮喘好的快。

肾气不足的表现:腰膝酸软或疼痛,耳鸣耳聋,神疲乏力,尿不尽,小便次数多且量多色清。

四肢不温,老是穿很多衣服,尿也是非常白,这往往是肾阳虚的表现。

气功,有意念有运气,实际对气血经络都是非常好的调理,很多动作也是在补肾。走猫步,脚走一条线,要摆髋关节,摆髋时盆底肌肉要收缩的,锻炼了盆底,盆底有非常重要的穴位---会阴穴,穴位的刺激对下肢血液循环有好处,按摩会阴可以减轻男士的前列腺肥大、女士的经期腹痛。踮脚尖尽力抬高后跟,然后放平,每次20下,体会肌肉收缩。或踮脚走步。

鸡头米,又叫芡实米,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脾肾双补。适宜人群:白带多、肾亏腰脊背酸的妇女,体虚尿多的儿童,小便频数的老人,遗精早泄者,慢性腹泻者,慢性肠炎患者。芡实外壳坚硬,用前水泡,可以和莲子、山药、枸杞、少量红枣一起煮粥吃。也可打成糊吃。

补肾要有正确的方法,偏执型补肾,别人说什么补我就吃什么,雪哈、羊胎素含有类似于雌激素成分,瞎补会出问题。阳虚,吃蜂蜜,壮阳补肾。阴虚,补阳会更阴虚。

骨衰老的表现:受风骨疼,抽筋,怕冷,脚跟疼,腿脚无力。人老了,一是弯腰驼背个矮了,一是动不动就这儿疼那儿疼的,这是看到的老;血管老是看不到的,有的中风或心梗、失明。强健身体,经常地锻炼,感冒、过劳、肿瘤等,风一吹就骨头疼,就是肾气虚了,肾精是五脏六腑之根,免疫也跟肾有关。骨质疏松,晒太阳,骨固醇增加,锻炼身体要记住,不要等到老了以后,肾强壮了骨就健壮。

骨碎补,每天煎15克20分钟,煎水代茶喝。骨痛抽筋,怕风,稍微吃一点,平时吃点含钙高的食品。肾阴虚,六味地黄丸;肾阳虚,金匮地黄丸;加上骨碎补煎水代茶喝。

每天口含一片人参。人参补气就是补肾。有内热的人,小孩和青壮年,不能吃人参。身上没劲、口中淡淡的,形寒肢冷或比较怕冷,精力不够的人可以吃。

后背痛,检查为骨质疏松。核桃、黑芝麻比例1:1,先烤熟,然后倒入干粉研磨机,研成粉末,每天一勺添在汤里,补肾。头发枯,无光泽,和肾气虚有关。

咳嗽、口干舌燥,皮肤干燥,补肾的同时要滋阴。百合,补肾又滋阴,和梨、白萝卜一起,每天煲汤,晚上喝一碗。把水烧开,然后加上百合、梨、白萝卜适量,煮15分钟就成,配合核桃芝麻粉,每天喝上一碗,可以在补肾的同时兼顾滋阴。

痛风之痛

特别地痛,或者像虫子咬了一样,让人难以忍受,且容易在夜间发生。痛风,宝贵病,中年男性好发,时间在半夜,疼痛像火燎,部位在脚上,首先是大趾的第一关节,表现为红肿热痛,不能走路、不能穿鞋。它来的快,去的也快,所以叫它痛风。

痛风是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它是体内的高尿酸引起的,尿酸是身体代谢物,如果身体内血液中的嘌呤或尿酸突然增高,会出现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导致急性关节炎,沉积在肾或各个器官会形成结石降低器官的功能。有高尿酸血症的人,要提防痛风,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三高的人,加上高尿酸,和心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尿酸,最初是在尿里发现的,肾小球过滤出的物质经过肾小管排出,但过多的尿酸经肾小球向肾小管排出时,会造成肾小管堵塞或肾小球衰弱,所以高尿酸血症和肾病是一个恶性循环。

高嘌呤食物:啤酒、带鱼、香菇、豆苗、黄豆芽、动物内脏、脑、黄豆、浓肉汁、牡蛎、酵母粉、鲤鱼、鳕鱼、鲈鱼、鳝鱼、贝类、沙丁鱼、凤尾鱼、紫菜等急性痛风期不能吃。

中等嘌呤物:韭菜、菠菜、蘑菇、麦片、麦夫、芦笋、茼蒿菜、黑芝麻、红豆、绿豆、黑豆、菜花、枸杞、四季豆、芸豆、豌豆、青豆、鸡肉、羊肉、火腿、猪肉、牛肉、扁豆等不在痛风发作期可以适量吃的。

低嘌呤物:海蜇皮、土豆、海带、海参、大米、糯米、米粉、小米、玉米、富强粉、鸡蛋、牛奶、南瓜、冬瓜、黄瓜、茄子、丝瓜、苦瓜、芥菜、白菜、萝卜、胡萝卜、番茄、莴苣、甘蓝、芹菜、卷心菜、山芋、洋葱、空心菜、木耳、红枣、苹果、梨、桃、香蕉、葡萄等是可以吃的。

海鲜+啤酒,是发生痛风的一个诱因。螃蟹、虾是中嘌呤,在缓解期可以少吃一些,一周吃两三次没问题。

牛奶,痛风或高血尿酸的人,最适宜的是脱脂或低脂牛奶,少喝酸奶,随着低脂和脱脂牛奶摄入量的增加,痛风发生率是下降的。全脂牛奶不能降低血尿酸的水平,也不能处级痛风的发生,但是它属于低嘌呤食物,可以喝。

酒,红酒对血尿酸的水平没有明显的影响;白酒次之,啤酒最差。

水,嘌呤是极易溶于水的,多饮水,特别是白开水,可以增加尿酸的排泄。正常人每天饮用水1200亳升,痛风或高尿酸血症如果没有肾脏问题(排尿正常)建议饮用2500-3000毫升。苏打水,碱性,可以碱化尿液,加速尿酸的排泄,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苏打水含有较多的钠,心、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患者要慎用;它是碱性,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如果胃酸分泌已经出现减少的人,饮用苏打水会加速胃酸缺乏的症状。

痛风发作期,苏打片每天1-2片,苏打水每天2-3次每次3-5克。苏打水,实际是加入的小苏打碳酸氢钠,制作时可以放苏打粉,也可以放苏打片,也可以同时加点果汁调味。

脾胃之气有方向

胃者,五脏之本也。五脏者,皆禀气于胃。饮食足够,其他脏器的功能都可能恢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睡眠不好,心脾两虚,胃没有原料造成。没有胃气,性命攸关的大事,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亡。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人体就可以健康,胃气弱则病生。胃气,大概念是精气神,小的方面是讲胃的功能。

老感觉喉咙有东西,中医叫“梅核气”,是胃气上逆所致,也可能有痰痹阻在咽喉部。胃以降为顺。干呕,有声音没东西出来;打嗝,气体不由自主地沿食道口腔出来;都是胃气上逆的表现。

消瘦、没有食欲、没有力气,要想到是肿瘤,因为肿瘤是消耗性疾病,人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大,咀嚼功能变弱,消化吸收会变差;胰腺功能变弱,胰腺分泌蛋白酶、脂肪酶、纤维酶等消化酶变弱。45岁以上,没有原因出现,消瘦、低烧、大便阳性、胃痛不想吃东西、没有力气等出现时,要及时就医。

胃火上炎,牙龈肿痛,还有口干口渴,少吃辣的。口气很大,胃火。胃经走向,经过牙齿,如果胃火瘀滞,还可以流鼻血。牙痛,合谷穴,按半分钟;大迎穴,鼓腮下方的凹陷处,按摩;六神丸放在痛牙处;用细辛3克+冰片5克捣碎用盐水调一下,放在牙齿上止痛;细辛10克冰片1克研碎用脱脂棉包好臵于牙痛侧的鼻孔里;双料喉风散,贴在痛处。

山楂,降气的。生山楂,消食,减肥;炒山楂,治消化不良,胃气上逆;焦山楂,治疗拉稀、止血。烧心,山楂不适宜。

乌鸡山楂汤:乌鸡半只,山楂30克,鸡内金10克,陈皮10克,加1500毫升水,炖锅臵大火上烧沸,撇去浮沫,再用小火炖1小时既即成。用于消食化积,建议饭后吃。

代茶饮:佛手瓜理气消食降气,用1-2片+山楂5-6片泡水喝。烧水的话,用佛手山楂各15克。

胃下垂,饱饭后运动、吃饭太多,长期站立,疲倦、过分使力气,久病虚弱等原因造成。胃粘膜脱垂,也是跟脾的功能有关系。肛门脱垂,平时拉稀,长期得不到治疗。肾脏下垂。所有脏器的下垂,中医认为都与脾脏有关。胃是太仓,储存食物,以降为顺;脾负责人体的营养物质运化。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主升,升举内脏,脾弱则升举之力变弱,出现脏器下垂。脾胃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协调才能完成消化吸收,升清降浊平衡人才健康;脾胃伤则百病生。没力气,头痛、股份痛、记忆力不集中,浑身不舒服,检查不出问题,症状存在,这是疲劳综合症,中医认为是脾虚,脾劳引起的疲劳。尿血,脾胃虚寒,异病同治,脾主统血,血液的运行要靠脾气来固涩,固涩在脉管内运行,如果脾气虚了,血液就能够溢出到脉外,跑到尿液里的血液,便血、崩漏,都有可能是脾虚的一种表现。但不能说出血都是脾虚,这不是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脾胃。肺脾气虚,咳嗽发生,肺里有痰,与脾有关,健脾之后痰液减少。感冒咳嗽,先治感冒,大多数症状都减轻了,但嗓子老是觉得有痰,健脾之后症状消失。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从肺治是根本治不了的,脾虚的病人有很多的痰,脾虚的舌像是舌边齿痕非常明显。神疲乏力,浑身没劲,吃完就胀,舌边有齿痕,有时出现下肢水肿。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也运化水湿,脾虚了身体营养就不足了。面色苍白,或者咣白的,或者萎黄的,唇也是淡的,肚子吃点东西就饱的,吃后饱胀,比较消瘦(营养不够),(脾气升举不力)会腹泻(运化水湿出现问题也容易腹泻),个别人出现水肿等。

早上五六点钟,睁开眼睛就急着上厕所,可能脾胃虚寒。五六点时阳气还没有完全恢复,脾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运化水湿出了问题清浊不分,就拉肚子。中医认为,泄责之脾。年轻人常见肠易激综合症,肠道容易激动,往往跟情绪、工作紧张、内脏的敏感性有关系。

肺为华盖,居最上位;脾在中焦;肾和膀胱属于下焦。肺朝百脉,心主血脉,肺与心是连在一块的。脾主散精,要上归于肺,肺再通过心脏的交接来起作用。胃的功能是下降的,脾的功能是上升的。脾气下陷,中气不足,就会内脏下垂。

舌边齿痕明显,舌质淡白,舌体比较胖大,是脾虚的重要表征,部分人早晨起来舌头都是红的,舌苔齿印更加明显。还要结合面色咣白,四肢有没有力气,是否神疲乏力,是否存在大便稀,吃饭是否少,食后腹胀,有时下肢水肿等症状,确定是否存在脾虚。老年人便秘,都要加上一点健脾润肠通便的药物。

莲子,主补中,养神,益气力,有健脾补气和安神、止泻的作用。莲子芯,味苦,降心火,如舌尖起毛刺的时候,吃点莲子芯是有好处的。如有拉肚子,就不能吃莲子芯了。补气,人参,大病之后补气作用好;西洋参,泡水喝,补气防疲劳;党参,味道大,也是补脾好药;脾主升清而不能降,黄芪大补气,同时升阳举陷,包括水肿、内脏下垂,都用黄芪作辅助药物。

黄芪莲子汤:黄芪、莲子各15克,煮水分次喝,能起到很好的补气养脾作用。大火烧开后,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便秘者不适合。

颈动脉和脑中风

中风,一是出血性的脑溢血,占10%;一是缺血性的脑梗,占90%。60-80%脑中风是跟颈动脉的疾病有关系的,偏瘫的人、中风的人40-50%是和颈动脉硬化有关系的,而不是颅内血管有问题,是颈动脉中的斑块脱落进入颅内,造成颅内的栓塞。

颈动脉,90%狭窄,但没有任何症状,不治疗的话,5年之内出现偏瘫、中风的机率是28%,手术后可以降低风险到2.8%。如果血管狭窄有症状,疼痛或者胸闷,就会看病,但没有症状的狭窄,易被告忽视。

所有的脑中风的人,基本上都有一个前兆,闷闷不乐、讲话颠三倒四、有时讲着话就断了,赶紧检查做双侧颈动脉,发现已严重堵塞,是脑部缺血、缺氧所致。

脾气不好,一发火血压就会升高,容易得高血压。鸭梨形大肚子(锥形),肥胖,容易中风。始终在笑,虽然胖一点,也不会有血管疾病。血管疾病,男女比例是4:1。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重,所有动脉硬化都与高血压有关,动脉硬化在我国已经很普遍了,控制血压不容忽视。查血脂做B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否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的稳定性,血栓由斑块的稳定性决定,不是由狭窄程度决定。如果有了不稳定的斑块,就要控制血脂,吃一些阿司匹林之类的药物,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有颈动脉疾病(狭窄60-70%),基本都有严重的冠心病。

颈动脉疾病,最主要的是动脉硬化,有关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种族、年龄和生活习惯的不良因素,还有性别、肥胖和遗传因素等。颈部很娇气,不能打或掐,也不要用劲搂脖子,若受外伤是很麻烦的,如有瘀血会流到脑部,造成脑梗的危险大。

睡觉别趴着,心脑会受罪。午睡时趴在桌子上,对心脑血管健康影响很大。头部过度前倾,会影响颈动脉,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后仰过度,影响椎动脉,造成小脑供血不好。同时还会使胸部受压,直接影响呼吸,加重心脏负荷。

一过性黑蒙,眼前突然把窗帘拉下来一样,变黑了,但是几秒钟就过去了;一过性失语,挺能说的,突然忘了,大脑一片空白,几秒钟或二十几秒不会说了;肢体偏瘫症状,如吃饭时突然筷子

掉了,这些是中风先兆。双手平举30秒,是否偏到一边;笑的时候嘴是否歪到一边;走不动路,90%是因为下肢动脉硬化,间歇性跛行50-100米。

血管无处不存在,颈动脉、下肢、心脏三大部位关系度最高,治疗上要联系起来看。颈动脉疾病,基本上60%的人有严重冠心病,心冠搭桥的病人约40%的人全有颈动脉疾病。

预防为主,首先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紧张、学习、工作压力大是主要原因,所以要早起早睡锻炼身体,多运动;血脂有问题的,该吃药吃药,该手术手术,及时治疗。

肠健康

肠自身有蠕动功能,把食物从下部排出,当下部堵塞时,会感到肚子胀,运动时会感到肠子绞痛。结肠,有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到直肠,都有可以癌症。肠癌,一是可以通过血液转移到肝、肺、脑,二是可以通过淋巴转移,结肠旁边的淋巴结、直肠的腹沟上都可以有大的结节,胃癌可以在锁骨上的淋巴结摸到块状,三是直接的侵犯,把就近部位的膀胱、或小肠、或子宫等粘在一起,四是腹腔的种植,晚期癌突破篷壁直接把种子撒出去,在附近形成一粒粒小米似颗粒。就是说,肿瘤不是只在原地方生长,它会向其他地方转移,经过手术可以控制,但要及早治疗。

吃过的东西,一般经过小肠的主要吸收营养,到大肠。便秘,肠腔窄了,梗阻了,大便过不去;或者肠蠕动力弱,大便走不动的真正的便秘。肠道本身功能不好,或者是吃的东西不容易消化,比如高蛋白的饮食造成的排便不畅,这种往往是不想排便;如果饮食上没有问题仍排便困难,则可能是肠腔被堵(肿瘤),这种人是老想排便,但每次只能排一点。

排便困难,非常用力,对腹部、心脏的压力很大,可能引起心脏的问题。肠癌病因复杂,肠子的梗阻造成排便困难,和便秘比较像;便血,痔疮的拉血和肠癌的拉血区别在于,痔疮的血鲜艳,肠癌的血偏暗,痔疮的便血是在大便表面和便后滴血,肠癌的便血和大便混在一起。大便形状,正常的大便是圆润光滑,肠癌的大便有变形、划痕。不明原因的腹痛,这种腹痛不是特别疼,不像痉挛一样床上打滚,而是隐隐地疼,且定位。大便次数越来越少,间隔时间越来越长。没有原因的体重减少,快速消瘦。面色苍白(大便带血,内出血)。

突然的消瘦、隐隐作痛、面色惨白,要引起注意,这个也跟便秘有关系。肠癌除了便秘的症状外,还有跟大便排便有关系的症状,就是大便次数增多,甚至一天达五六次,每次一点点,有坠感;三是腹泻便秘交替,也是结肠癌的表现。概括地讲,排便习惯的改变可能与结直肠癌有关。

吃下去的致癌物因便秘接触肠道时间长、吸收的多,或高脂高蛋白低纤维饮食引起排便紊乱而便秘,或高脂高蛋白低纤维膳食致癌。

不洁食物的感染,也就是细菌感染,特点是伴有其他的症状,如腹痛、稀便、发烧、白血球升高。

瘤,界线清楚,光滑,没有淋巴结转移。癌,界线不清,发散生长。瘤,良性的居多,有的可以变成癌;肠道炎症,一种是急性的炎症,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等造成的炎症,一种是慢性的。由黏膜层向表皮层、向肌层增长。肠道息肉变成结肠癌,需要10多年时间;腺瘤也是肠道癌前的病变;慢性肠炎造成肠道不光滑、腹泻、腹痛;溃疡,癌前病变。息肉、腺瘤、慢性肠炎、溃疡这些可能发生癌变的病症,高发区域在小腹的底部,靠近直肠部分,直肠最容易发生癌,然后是乙状结肠,得了癌变之后,可以通过肠镜进行电烧来切除,预防、治疗、控制癌症,人们是能战胜癌症的。

夏季养生全攻略

适当吃点辣椒,开开胃口。辣椒,味辛性热,温中健胃,散寒燥湿,发汗。辣椒有降血脂、改善心脏功能、降血糖、减肥的作用。菜椒炒肉丁,搁点醋。长的尖辣椒,尖和柄是弯的辣椒才是成熟的,也比较辣;菜椒选择个头饱满、肉质比较厚,绿里透着黑的比较光亮,味道更好。豆豉和辣椒配合,浓厚清香,如果还怕上火,可再配上点苦瓜,豆豉尖椒炒苦瓜。维C的含量,相当于西红柿的10-15倍。辣椒素,可以促进胃液的分泌,食物消化、促进食欲、加速代谢。辣椒鸡蛋饼:辣

椒切成细丝,倒一点点油,鸡蛋打成汁烙蛋饼。

夏天湿气重,容易得脚气,脚丹毒;暑疗子。暑湿致百病,内湿拉肚子、腹痛、中暑等,治疗湿病有利湿、化湿、燥湿,内湿原则上是健脾胃,脾喜燥恶湿;外湿,皮肤及皮外,空调屋内温度初始比外部温度低2度,然后慢慢地降,如果湿差大,湿就会进入身体,就容易得病。肉生痰,甜生湿,控制饮食管住内湿,常开窗通风。

水湿困脾,要把湿气散出去,一是开通肺气,通过发汗排出去,二是通过揉腹,把湿气、脾气或脾阳化湿,三是通过肾经通地气,排小便、助消化,肾气也能帮助脾气来运化水湿。推肺经以开天气,揉腹部以通人气,推肾经以通地气。肺经起于胸走前臂外侧偏内,用拇指顺经捋,每天30-50次;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揉30圈,逆时针揉30圈,能达到补脾化湿的作用;有了水湿内停,下肢往往会肿,就擦腰骶部30-50下。早晚各做一次,坚持做一做,健脾益气。

潮湿闷热,最容易导致细菌滋生,使食物腐败变质,出现胃肠炎、拉肚子。夏天防腐便当,首先用沸水烫过饭盒,然后放入米饭及菜,马上将饭盒封严,等饭盒温度降到不烫手后放入冰箱冷藏(若盖子鼓起,小心是细菌活动的结果)。

辣子肉丁:放油若热一下,油和热对流快冒烟时为180度时,放干辣椒段,轻炒至变紫红色时(香辣),放入瘦肉丁,肉色变白时放少许生抽,想吃深色就放点老抽,颜色上匀后肉基本熟了,放入柿子椒,味道拌匀就出锅。

去火去湿,戴手串。一般夏天女同志戴玉石,珍珠也是养阴的,贴肉戴,有通透的作用。香木的冬天也可以戴。夏天戴石头的,避暑有好处。手腕有阴阳6条经络和神门等穴位,平常把手抖动抖动。

白菜根,去掉硬皮,切成小丁,加点盐一杀水,浇点香油,非常好吃。四根汤预防感冒:白菜根、葱根、芹菜根、香菜根煮水喝。夏天泡脚正当时:一般阳气不足、阳气虚的人,不管是肾阳还是脾阳不足,就是容易怕冷,到了空调间怕冷,冬天时容易感冒、喘,容易犯颈椎或腰椎病的,甚至老寒腿,都是阳气不足的人,建议夏天泡脚,用菜根泡脚,每天半小时就可以。菜根切碎熬热水,去掉渣滓倒在盆里,兑上凉水(水温38-40度)。提醒那些有糖尿病或静脉曲张的人,温度最好不要超过38度。有加热的脚盆最好,不然身边准备好凉、热水,随时添加来调整温度。补阳最好的方法是晒太阳,晒太阳能产生维生素D,帮助我们的钙的吸收。

食疗养生

火性炎热,易袭阳位,人分阴阳,在上为阳,如头面部、咽喉部、口齿部,上火的症状如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眼睛红肿、咽干口渴。春天风大,人的阳气外泄,容易受到风邪侵袭。

菊花茶,亳菊名列前茅,清热解毒、降火,预防上火。菊花,用于扩张血管、抗氧化、延缓衰老。菊花产量最大的是怀菊,产自河南焦作(古称怀庆府)。菊花药性为甘苦寒,偏寒性,体内有热有火者宜用,春天爱流鼻血者、加班熬夜的,预防性地喝菊花茶,热者凉之。菊花茶有清肝明目、祛风解表(去内热治疗感冒)的功效。

风热感冒,是体内有热,或熬夜加班后体内有热,然后一着凉,可能出现咽喉痛、口干舌燥、眼睛干涩等症状,可以用菊花茶来治。

苦味的泻火,甜味的清肝养肝平肝。黄茶菊能明目祛风、搜肝气,治头晕目眩、益血润容,入血分。白茶菊,能通肺气、止咳逆,清三焦郁火,疗肌热,入气分。气分和血分,指病情轻重,气分浅比较轻,血分比较重。平时保健,喝点白菊花茶;病情重时,泻火又要祛风,喝黄菊茶,味苦点的。蜂蜜入肺经,味甘可以调和黄菊的苦味,黄菊花蜂蜜茶可以养肝明目、生津止渴,用于目赤肿痛、头晕。三花茶,白菊花、金银花、茉莉花茶,防治感冒、咽喉肿痛、痈疮等。菊花是寒性的,只适合上火的、热性的人喝,气虚胃寒、食少泄泻之病宜少用之,平时打不起精神、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的人,大多是阳气不足,吃了更伤阳气,千万不能喝;体内有寒,经常拉肚子,平时腹泻、大便不成形的,不能寒上加寒。

菊花的挑选:一看颜色,相同工艺颜色白的比颜色偏黄的要好(要白的自然);二是手感,稍微

摸一下有点硬,水分合适,若特别软和、粘乎乎的,说明水分高,易发霉;三是嗅,清香味的好,不能有霉味;四是看,大小和颜色基本上均一的,是好的,差别大不好。

平时泡茶,药典规定为6-12克,一个人三朵就可以了。菊花入药,是药三分毒,适可而止。

瘟病初起,刚开始发烧,还没有出现高热、昏迷,类似于流感、甲流,用桑菊茶为君药处臵。

感冒发烧类的体内热毒,可以使用金银花、连翅等都是清热解毒的药物;蚊叮虫咬类的外毒,脸上的痘痘、疗子(火毒);癌毒,癌症主要是毒引起的。这三种毒可以用菊花调治,本经经书记载,菊花生捣最治疔疮,血线疔尤为要药,疔者风火之毒也。疔疮指外毒,部位比较深,疮疡肿毒的一种,菊花捣碎敷在皮肤表面;身上或脸上长痤疮这类的火毒,可以把菊花泡一泡然后直接贴在皮肤上,但要注意防止过敏,局部红肿、痒痛就别贴了。

野菊花,小黄花朵,和菊花不是一个物种,不能泡茶,它比较苦寒,祛热特别强。野菊花有小毒,做药可以内服,做茶不合适。野外多发生虫咬,采野菊花处敷于局部可以预防。苦寒败胃。

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

血压高,控制在130-80,但仍有头昏脑胀,还有腰膝酸软,同时小便夜尿频繁,这类症状由肝肾阴虚导致了虚火上炎,以滋阴补肾、清肝明目为主治之。沙苑子10克+菊花15克冲水喝。高血压67%的人属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沙苑子补肝肾之阴,菊花补阴又祛火,两者代茶饮可以达到滋阴清热的目的。

沙苑白菊饮:沙苑子、白菊花各10-15克,加水500毫升,煎煮成150毫升。每天两次,早饭前晚饭后,约一到两个月即可。肝阳上亢症引起的血脂偏高、血糖高、高尿酸血症等都可以。阴阳两虚、全身乏力,没有明显上火症状,高血压患者,平时抵抗力较差,有贫血、腰膝酸软等问题,不属于肝阳上亢,不适宜用沙苑白菊饮。痰湿体质,平时体内湿气比较重,大便不成形者,别用。有瘀血导致的头晕头痛者,也不适用。

春善病鼽衄,鼻子容易堵塞、出血;仲夏善病胸胁,春夏之交胸胁部会不舒服。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呢?中医认为,水谷入内主要靠脾来运化,就因为春夏之交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痰饮作祟,百病皆因痰作祟。正常情况下,可以使水谷能够吸收,异常情况下不能够为人体所利用,就形成了痰液,春夏之病就是痰所致。

橘柑柚橙是一类物质,入药可以变成四种药。

陈皮,能治百病,上下左右皆能治的食物,是由于它可以燥湿化痰,既化除无形之痰的健脾益气,又可以治疗有形之痰的益气和中的一味神奇的中药,药食两用,春天应该少酸多甘,因为春天万物生发,应该吃一点补养的药物,促进体内阳气生发,不要吃酸的东西,因为酸容易收敛气机、有碍生长,陈皮药性苦辛,苦味以泻、以燥湿,辛味是来理气,陈皮可以燥湿和胃理气健脾。

橘子的皮,是果皮较薄、果实更结实一点的。橘、柑、橙、柚的皮都是芳香的,芳香者可以理

读脾胃论有感(建议收藏)

读脾胃论有感 李杲,字明之,号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人,生活于金大定二十年至南宋淳佑十一年,他精研《黄帝内经》《难经》等经典著作,深入探讨脾胃与元气的关系,同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对诸多疾病从脾胃论治,创立了脾胃学说,从生理到病理、从诊断到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发,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其代表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辩惑论》《兰室秘藏》等. 他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提出,“元气之充足, 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 元气衰则疾病生,这是其脾胃学说的基本观点。对于脾胃所以受病,李东垣提出3种常见原因: 饮食不洁伤胃; 劳倦过度伤脾; 七情所伤。李东垣认为, 造成脾胃虚弱的原因主要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则胃病,形体劳役则脾病,喜怒忧恐则损耗元气,三者在内伤脾胃病中互为因果, 相互交错。饮食先伤胃, 胃伤之后伤及脾;劳倦先伤脾, 脾伤之后伤及胃; 五志七情太过则影响脾胃阴阳升降, 进而引起气机紊乱, 气血不和而内伤脏腑经络,这是脾胃病的一般发病规律。因此, 无论是饮食伤胃及脾还是劳役伤脾及胃,抑或七情损耗元气, 均可造成脾胃虚弱的病理状态, 即使是六淫外感致病也多有脾胃气虚、元气不足的内因, 这就是李东垣倡

导的升阳益气,补脾健胃的理论依据。他重视内因在病变中的作用, 认为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 均是由于人体气虚。即疾病的形成,乃是气不足的结果,而气之所以不足, 是因脾胃损伤所致.如《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名元气, 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又曰:“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可见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源,元气又是人身之本, 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因此,必须重视脾胃,这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基本论点.。.。。。.文档交流可见脾胃健运,升则上输心肺, 降则下归肝肾与膀胱,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 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若脾胃升降失常, 则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均会发生种种病变。非常重视升发脾之阳气,在治疗时喜用升麻、柴胡之类药物, 以遂其生升之性.并由此而提出: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胃虚,元气不足, 诸病所生等论点,以强调升发脾胃之气的重要,从而构成了土为万物之母之说。治疗上虽然主张升发脾胃之气, 但同时也注意潜降阴火, 二者相反相成。李杲认为方剂之中, 每一药物的气味属性对于其在处方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提出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之论。李杲通过升提脾气、和降胃气、清升浊降,而使阴阳各归其位, 气机运行畅达,内则五脏之气和顺调达,外则顺应天地四时之气.。..。。。文档交流 李东垣论治脾胃病治则特点:1首创甘温除热法,甘温除大热是指以味

中医药翻译与文化的关系

The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of TCM TCM is a subject to study human physiology, pathology and the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 It carries the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people’s fighting against the disease. The origin of TCM theory comes from the summary of medicinal experience and the idea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The Basic Theory of TCM 1.Yinyang: Yinyang theory is the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category. yinyang is the summary of the interrelated things and phenomena. People use the waxing and waning of yinyang to explain the movement of things. TCM holds that the world is material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of yin and yang. 2.The Five Elements: It refers to wood ,fire ,earth ,gold and water, the five kinds of substances and their movement. The five elements complies with the five zang –organs, namely: liver and wood, heart and fire, spleen and earth ,gold and lung water and kidney. 3. Qi-blood and fluid :Qi is the essential element constituting human life and maintaining the activities of human body and it has the functions of warming ,preventing and aeration气化. Blood is the basic material to constitute human life and maintain human activities and it has a high nutrition and owns the function of moistening. Fluid refers to the inner fluid and normal secretions of zang-organs and fu-organs. 4.zang-organs and fu-organs:It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five zang-organs, six fu-organs and the extraordinary fu-organs. 5.Channels and collaterals 经络:It is defined as the channel of body running qi and blood, it has the function to link up internality and externality. 6. Five movements and six climates 五运六气:It is the theory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hange of nature, astronomy, meteorology and climate which make a difference to human health. 7.The holism concept :Human body is an organic whole consisting of a number of organs and tissu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 The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nature ha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human survival.The chang of nature will affect human body both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8.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bianzheng” is to make clear the reason ,property, posi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eng and xie of the disease by analyzing and integrating the material ,symptom and data collected through the four diagnostic methods which include looking, listening, asking and feeling. “Lunzhi” also named “shizhi”,is to make appropriate trea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nalyzing result fr om “bianzheng. The difficulti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medicine The ambiguity of expression:The Chinese medicine theory’s developing is

中医学本科教育规范(标准)

附件: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 (暂行) 2012年12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4) 一、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 (4) 二、知识目标 (5) 三、临床能力目标 (6) 第二部分:办学标准 (7) 一、宗旨和目标 (7) 二、教育计划 (9) 三、学生成绩评定 (13) 四、学生 (16) 五、教师 (17) 六、教育资源 (19) 七、教育评价 (23) 八、科学研究 (24) 九、管理和行政 (25) 十、改革与发展 (26) —1 —

前言 中医高等教育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方式向现代教育方式的转变,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医高等教育抢抓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在规模发展、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与突出特色、注重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国家医学人才培养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医药卫生改革对中医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促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医教指委”)受教育部委托,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07年开始制订《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以下简称《标准》)。本着边试点认证、边修订完善的原则,先后对9所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医学专业进行试点认证,并在广泛征求相关高校意见的基础上,历时5年,完成了《标准》制订工作。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1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心得 这篇文章为我的大学的毕业论文,想想那时对李东垣的学术思想的热爱与着迷,现在依然不减,多年以后翻出此文章依然记忆犹新。原文如下: [摘要] 笔者试图通过总结近年来中医领域关于补中益气 汤的临床应用,探讨补中益气汤的临床适应人群,明确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为中医应用本方治疗气虚为病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持依据。关键词补中益气汤气虚脾胃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主要组成药物为补气、升阳药物为主,主治脾胃气虚诸证。 补中益气汤所治大都是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所引起的疾病,所以临床以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为主;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1 李东垣学术思想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最著名的处方之一,其著名是因为该处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至今仍是临床常用的处方。但笔者认为最能代表李东垣学术特色的,不仅仅是这首处方本身,而是补脾胃升清阳的思想。该方由黄芪、白术、陈皮、人参、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等药物组成。

本方重用黄芪为君,主要起到补中益气、升阳固表的作用,陈皮理气化湿,当归补血活血,使人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但后世张景岳的举元煎就不用当归,以升为主,这跟医家的用药习惯不同,像他的左归丸、右归丸,大力的补某一方面,但这些药多不宜久服。本药的气血兼顾比较好,适合长期服用。李东垣强调中焦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不仅 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纽,而且脾胃一虚则百病由生。因为脾胃为至阴,为五脏提供精微物质,所以有心之脾胃虚、肝之脾胃虚、脾胃本脏偏虚、肺之脾胃虚和肾之脾胃虚的详细划分,并给出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李东垣之后的温补派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挥,提出阴虚即使脾虚的说法。在虚损的治法上,李东垣与朱丹溪滋阴降火不同,东 垣主升。李东垣善用升发之药,譬如黄芪、人参之类,或若升麻、柴胡、防风等风药,而且用量不大。因为脾胃本虚,应少固太阴而为之,如若用大量的升举之药,恐就成了壮火食气了。2 补中益气汤的辨证要点本方的临床以气虚见证,多在活动后尤甚。气虚多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或脏器下垂。补中益气汤 的脉象,《脾胃论》里提到是“脉洪”,是“饮食劳倦所伤始为 热中”的脉象。周慎斋提出“左脉沉细而涩,右脉浮大而数”,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

《脾胃论》方剂配伍规律 本文就《脾胃论》探究李杲的制方配伍规律与指导思想,刍议如下。 1、师经旨君臣佐使之大法 李杲对《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研讨极为深刻,其方剂配伍总原则禀承《内经》之意,于《脾胃论》卷上特立“君臣佐使法”专篇详述此总原则。李杲强调君臣佐使之法在方剂配伍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 对于君药之意,李杲明言:“主病者为君”,“力大者为君”,且“君药分量最多”。这种明确的解释较之《内经》更为清楚、明了。“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其意与《内经》相同。在药量比重上,“君药分两最多,臣药次之,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有毒无毒,所治为主。”即根据治病的需要而定处方中的君药。李杲在《脾胃论》中列举了一些为君之药。如治表实之麻黄、葛根,治表虚之桂枝、黄芪,治里实之枳实、大黄,治里虚之人参、芍药,治热之黄芩、黄连,治寒之干姜、附子之类。这些药物在所主病证的很多处方中占有重要的君药位置。 李杲在《脾胃论》中还举例以说明诸处方之君臣佐使,以帮助理解其制方之意,这种做法在其他方剂论著中较为少见。如在论述“至而不至,所生受病,所胜妄行,所不胜乘之”四个方面的关于五脏功能活动合于四时传变规律的用药法则时,明言每一处方的君臣佐使,如“脾胃不足,是火不能生土,而反抗拒,此至而不至,是为不及也”。处方为:白术(君),人参、黄芪(臣),芍药、甘草、桑白皮(佐),黄连(使),这种标注对于加深理解制方思想大有裨益。 2药之所用。以气味为主 李杲认为方剂之中,每一药物的气味属性对于其在处方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提出“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之论。如补剂多用甘味药,泻剂多用苦味药,还应随时依据药物的气厚与气薄而更换配伍。药物气味的不同阴阳属性与天地造化之阴阳属性相应,与疾病的阴阳属性相对抗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李杲认为药物“气薄者为阳中之阴,气厚者为阳中之阳;味薄者为阴中之阳,味厚者为阴中之阴。辛、甘、淡中热者,为阳中之阳;辛、甘、淡中寒者,为阳中之阴。酸、苦、成之寒者,为阴中之阴;酸、苦、成之热者,为阴中之阳”。辛、甘、淡、酸、苦、成为味之阴阳,为地之阴阳;温、凉、寒、热为气之阴阳,为天之阴阳。“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焉”。 例如,冬寒气候当至而不至,肾水不及,心与小肠之火妄行,不但反侮所胜之肾水,而且侵害所生之脾胃而致病,临床表现为“或烦躁闷乱,或四肢发热,或口苦、舌干、咽干”等。根据《内经》“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当于心与小肠中以补脾胃之根蒂,处方以甘温之药如人参、黄芪、炙甘草等为之君,以苦寒之药如黄连、知母、黄柏等为之使,以酸味药

《脾胃论》

《脾胃论》,李杲撰,三卷,1249年成书,为其晚年之作,也是集中反映他学术理论的代表著作,刊行于李氏身后。 全书由医论38篇,方论63篇组成,分上、中、下三卷。上卷分别阐述了脾胃生理特性,病理变化,及在发病学上的认识意义,宗《内经》、《难经》之旨而发挥之,并附升阳益胃汤等诸方论述各证治疗之法;中卷就气运衰旺、饮食劳倦热中证等专题作进一步阐发,并译述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等补脾胃诸方的主治应用、加减配伍;下卷着重论述脾胃虚损与其他脏腑、九窍的关系,以治疗饮食伤脾等证诸方、有关治验。 全书遵崇《内经》“人以水谷为本”的宗旨,以“人以胃气为本’的思想为基础,着力阐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病机理论,倡导培补脾土、潜降阴火的治则思想,形成较为系统的脾胃内伤病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书中用方虽多延用《内外伤辨惑论》,但又作了进一步的理论阐发,总以培土补中,甘温除热,甘寒泻火为原则。 脾胃虚实传变论 《五脏别论》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阴阳应象大论》云∶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通评虚实论》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 《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又云∶阴之所和,本在五味;阴之五官,伤在五味。至于五味,口嗜而欲食之,必自裁制,勿使过焉,过则伤其正也。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平人气象论》云∶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非肝不弦,肾不石也。 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内经》之旨,皎如日星,犹恐后人有所未达,故《灵枢经》中复申其说。经云∶水谷入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水谷之海有余,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谷食。人之所受气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气血之海也。海之所行云气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隧者,五脏六腑之大络也。又云∶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荣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而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者,出其悍气之疾,而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又云∶中焦之所出,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为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圣人谆复其辞而不惮其烦者,仁天下后世之心亦倦倦矣。故夫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调经篇》云∶病生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云∶阴虚则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圣人着之于经,谓人以胃土为本,成文演义,互相发明,不一而止,粗工不解读,妄意使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耳闭,溃溃乎若坏都。故苍天之气贵清净,阳气恶烦劳,病从脾胃生者一也。《五常政大论》云∶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阴精所奉,谓脾胃既和,谷气上升,春夏令行,故其人寿。阳精所降,谓脾胃不和,谷气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从脾胃生者二也。《六节脏象论》云∶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胆气

中医的内寒外热和外寒内热

中医的内寒外热和外寒内热 表寒里热证 中医病证名。表寒、里热症状同时存在。由(1)外邪传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2)本有内热又感寒邪所致。 1、九味羌活汤,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治疗以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为主。 本方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2、素体热盛或肺热内蕴,复感风寒,内热为外寒所遏,形成外寒内热,又称寒包火 表寒重里热轻 太阳中风,脉浮紧,身疼痛,发热恶寒,不汗出而烦躁。伤寒脉浮数,身不痛,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 治法:发汗解表,清热除烦。 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表寒轻里热重 汗出而喘,身热或肌表无热,不恶寒,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方药:麻杏甘石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 表寒里热同重 发热恶寒并作,呈阵发性,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舌微红。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方药: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减。 常用药: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一、寒证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内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阳虚者,故又有实寒、虚寒之分。这里先就寒证的共性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或为外寒所伤,不能发挥其温煦形体的作用,故见形寒肢冷,蜷卧,面色晃光。阴寒内盛,津液不伤,所以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以致痰、涎、涕、尿等排出物皆为澄澈清冷。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则运化失司而见大便稀溏。阳虚不化,寒湿内生,则舌淡苔白而润滑。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故脉迟;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故见紧脉。 二、热证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

助阳气之升浮 散郁滞之阴火

助阳气之升浮散郁滞之阴火——升阳散火汤浅识 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2月2日 □高建忠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升阳散火汤作为治疗内伤发热名方,为李东垣“深达‘火郁发之’之义”(《医方论》)的杰作,是中医治法中“升阳散火”一法的代表方剂。但令笔者诧异的是,古今历代医家善用此方者极少,方书中多见有关本方方论而少见绝佳医案者即为明证。翻阅《实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中医内科学》两书,竟然没有升阳散火汤的身影。 升阳散火汤的由来 升阳散火汤出自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升阳散火汤,治男子妇人四肢发困热,肌热,筋骨间热,表热如火,燎于肌肤,扪之烙手。夫四肢属脾,脾者土也,热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虚而得之。又有胃虚过食冷物,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并宜服之。”方药组成:“升麻、葛根、独活、羌活、白芍药、人参(以上各五钱),甘草(炙)、柴胡(以上各三钱),防风(二钱五分),甘草(生)(二钱)。右件 咀如麻豆大,每服称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柤,大温服,无时,忌寒凉之物。”此方也载于《脾胃论》中。在《兰室秘藏》和《东垣试效方》两书中更名为柴胡升麻汤。四书中对于主治病症的文字表述稍有出入,药物次序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脾胃论》所载方中柴胡用量为八钱,而其他书中柴胡用量为三钱。 升阳散火汤“散”什么“火” 本方主治“郁火”,在这一点上历代医家的认识似无歧义。但火如何郁?郁火由何而得?则众说不一。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古方八阵》中指出:“东垣升阳散火汤,治胃虚血虚,因寒邪郁遏阳气,以至肌表俱热如火,扪之烙手。此火郁发之之剂也。”认为郁火因于“寒邪郁遏阳气”。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指出:“此方治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而不得解散者。”认为郁火因于“外来之火,郁于表分。”费伯雄在《医方论》中直言“郁结之火”,而不言何由而郁。李畴人在《医方概要》中指出:“火郁多在肝胆之经,以木盛能生火,而二经挟相火……”又将郁火置于肝胆之经。 从李东垣原文分析,本证之成因于“血虚”、“热伏地中”、“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因于内伤而非外感,因于内虚而非邪实。况从方名分析,“升阳”在前,“散火”在后,所治为“火证”,治法为“散”,“散火”的手段是“升阳”,也就是说,通过升阳以达散火之效。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共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饮食劳倦论”、“暑伤胃气论”、“肺之脾胃虚方”和“肾之脾胃虚方”,是李东垣根据《内经》“藏气法时”理论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依次写作而成。升阳散火汤见于“暑伤胃气论”这部分内容中。也就是说,也许李东垣制方本意为通过升阳散火以纠正体内气机该浮不浮的状态。那么,体内为什么会出现气机该浮不浮呢?根据原文,我们可以找出成因有二:一是因“血虚”致“热伏地中”;二是因“胃虚过食冷物”致“郁遏阳气于脾土之中”。成因之二较易理解,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过食冷物,影响气机升浮,致阳气郁滞而化为阴火。而成因之一较难理解,“血虚”何以会引起“热伏地中”呢?难道血虚引起虚火内生转而被郁?从所用方药组成来看,这种理解显然是不正确的。 考李东垣在书中多处提到“血虚”,李东垣笔下的“血虚”是在内伤的基础上胃气(脾胃之气)虚所导致的,是“中焦受气取汁”不足的结果。也就是说,所谓的“血虚”是以

浅谈杂病宜从脾胃论治

师从徐经世老中医临证体悟 ----浅谈杂病宜从脾胃论治 徐经世老先生系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名医,亦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徐老行医五十余载,在治疗肝胆脾胃及各种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了临证经验。先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辨证体察入微,用药丝丝入扣,治救多年之沉疴,彰显中医之神奇,深得病家爱戴。我跟随老先生临床实践已四月有余,略有体悟,今浅谈一二,敬请明眼指教。 “天下至难之理,莫过于医;至重之事,亦莫过于医!”中医之难,难在辨证,辨证之妙,存乎一心。病有万端变化,却不出八纲之外;树有无数枝头,总归一根而已。故审病考机,须得用心。治之稍差,则谬之千里。不难发现,今有不少医家都曾败在辨证不当,失治误治之上,致使疾病拖延演变,轻病转重,重病转危。病家花了许多冤枉钱不说,还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苦不堪言。 徐老认为,杂病内伤,迁延日久,必然损耗气血,扰乱气机,致使脏气逆乱,阴阳失和,有形实邪内生;内生之邪进一步影响病机,阻碍气血运行,使得外邪更易侵犯机体,造成恶性循环。先生指出《难经》有云:自上损下者,一损于肺,二损于肝,三损于脾,过于脾,则不可治。自下损上者,一损于肾,二损于肝,三损于脾,过于脾,则不可治。脾胃病,则气血生化不足,五脏气机失调,四肢百骸失养;脾胃健,则营卫气机调和,气血津液生旺,诸伤乃可渐愈。故而师语杂病须知从脾胃调治。由此观之,脾胃不宜受损,所当重护。 徐老善从肝脾调治疑难杂症,不仅辨证准确,而且用药精炼,临床效果非常明显。治疗杂病时,先生特别注重调护脾胃;调治脾胃时,先生则特别强调疏理肝胆。先生认为,脾虚生湿和木盛乘土是脾胃病的两大基本病机,因此,临证时先生惯用温胆汤打底。先生以温胆汤疏肝和胃,理气健脾为基础,肝郁不疏情志不遂者加绿梅花、合欢皮疏肝解郁;脾虚大便不调者加炒诃子,无花果双向调和肠胃,使便秘者可通,便稀者可收;中焦湿热腹泄便溏者加炒川连、薏仁米、石小利湿止泄(黄连炒用量仅三克,其意有三:一则降心肺之浮火,二则清中焦之湿热,三则折其寒性防其伤胃);肝气上逆呃气泛酸者加代赭石、川朴花镇逆止冲;肝火上炎者加炒山栀、黄芩、蒲公英清热泻火;肝胆湿热者加茵陈、龙胆草、黄檗、车前草清热利湿;脘腹隐痛者,多系气血不调也,常加炒丹参,檀香活血理气止痛;胁肋胀痛者,乃属肝气郁滞也,多用延胡索、郁金,或佛手、炒川楝疏肝行气止痛;少腹冷痛者,多是寒犯敢脉也,故用炒小茴、制香附散寒行气止痛;若伴有心悸气短,夜寐欠安者,则用远志、茯神、枣仁交通心肾,养心安神;兼见阳亢而烦躁多梦者可再加琥珀、珍珠母或磁石、青龙齿等安镇心神;若其人兼有表证,属营卫不和者每以桂芍调和营卫,系阴阳不和者常用二加龙牡调和阴阳,是邪在膜原者常用柴芩调和少阳。如此诸般配伍用药,制方必求平和。 今年八月底,徐老在名医堂接诊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患者,病人主诉胃脘部畏寒、腹泻反复发作五年余,稀便每日五到十数次不等,并伴有神疲乏力,纳谷不馨,时有上腹饱满长感,饭后加重,肠鸣腹痛,泻后痛减,肛门有重坠感。偶有头晕头昏,失眠多梦等。前医言其脉沉细,以为是沉寒久客,脾肾阳虚之证,治以温补,仿附子理中汤加味。处方中有熟附片12克,肉桂8克,干姜8克,此外且有山萸肉、巴戟天、台乌药、川杜仲、淫羊藿及党参、黄芪、白术等。病家服下第一剂便觉口燥咽干,面如火烤,甚是难耐,不敢再服。待至徐老处,先生详问病史,细审其脉,知其且有慢性浅表性胃炎二十余年,脉来细弦略沉,舌质淡苔粘腻,认为此系肝胃不和,湿痰中阻之象,拟予疏肝和胃,化湿畅中法为

中医翻译

课程名称:英汉翻译教程班级:英语11302班学籍号:201301829 学生姓名:王晶 标题:传统文化翻译之中医药效药名翻译

传统文化翻译之中医药效药名翻译 王晶 摘要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富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而中药学则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中药饮片的种类数以千计,若加上纷繁的异名,别称,药名则有数万之众。在如此众多的药名中,蕴涵着大量古代传统文化的信息,使得中药药名及其药效的翻译成为传统文化翻译中的一大难点。近年来,中医药国际交流取得了长足进步,国际市场上对中医药认可和需求日益扩大。然而,长期以来,中药名及其功效语的汉英翻译存在着不规范、不够准确的问题,甚至还存在着严重的漏译、错译现象。如何将中医翻译得准确,使外国人明白和正确理解中医内容,这便是当今中医翻译界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从译词对等及中医的哲学文化角度分析总结中医药效药名的翻译模式及方法。 关键词:传统文化翻译中医药翻译译词对等翻译策略及方法 中医中药概况简介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

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开创了我国本草著作图文对照的先例,不但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不久即流传国外,对世界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传统中医药以其药性温和、具有对症下药的特点为国人所认可和接受。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中药早已走出了国门。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世界范围内对中医药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目前我国大多中药说明书中对药名及其医治功能都采用了中文汉字和汉语拼音相结合的方式,即使有些说明书进行了汉英翻译,其译文也极不规范、准确,漏译、错译较多。这对国外消费者来说,购买及服用中药会存在一些顾虑。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销中药,为了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了解和接受中药,对中药进行规范、

中医的内寒外热和外寒内热

中医的内寒外热和外寒内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寒证与热证反映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阴盛或阳虚表现为寒证;阳盛或阴虚表现为热证。寒热辨证在治疗上有重要意义。《索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两者治法正好相反。所以寒热辨证,必须确切无误。 一、寒证 寒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寒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阳虚阴盛而致。由于寒证的病因与病位不同,又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感受寒邪,有侵犯肌表,有直中内脏,故有表寒、里寒之别。内寒的成因有寒邪入侵者,有自身阳虚者,故又有实寒、虚寒之分。这里先就寒证的共性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的临床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寒喜暖, 面色晃白,肢冷蜷卧,口淡不渴,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润滑,脉迟或紧等。 【证候分析】阳气不足或为外寒所伤,不能发挥其温煦形体的作用,故见形寒肢冷,蜷卧,面色晃光。阴寒内盛,津液不伤,所以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水液,以致痰、涎、涕、尿等排出物皆为澄澈清冷。寒邪伤脾,或脾阳久虚,则运化失司而见大便稀溏。阳虚不化,寒湿内生,则舌淡苔白而润滑。阳气虚弱,鼓动血脉运行之力不足,故脉迟;寒主收引,受寒则脉道收缩而拘急故见紧脉。 二、热证

热证,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可以由感受热邪而致,也可以由机体自身阴虚阳亢而致。根据热证的病因与病位的不同,亦可分别出几种不同的证型。如外感热邪或热邪入里,便有表热、里热之别。里热中,有实热之邪入侵或自身虚弱造成,则有实热和虚热之分。这里仅就热证的共性进行分析。 【临床表现】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也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吐血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征候分析】阳热偏盛,则恶热喜冷。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小便短赤,津伤则需引水自救,所以口渴喜冷饮。火性上炎,则见面红目赤。热扰心神,则烦躁不宁。津液被阳热煎熬,则痰涕等分泌物黄稠。火热之邪灼伤血络,迫血妄行,则吐血衄血。肠热津亏,传导失司,势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为热证,舌干少津为伤阴,阳热亢盛,血行加速故见数脉。 三、寒证和热证的鉴别 辨别寒证与热证,不能孤立地根据某一症状作判断,就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分析,尤其是寒热的喜恶,口渴与不渴;面色的赤白,四肢的凉温,以及二便,舌象、脉象等方面更应细致观察。 四、寒证和热证的关系 寒证和热证虽有本质的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它们既可以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出现,表现为寒热错杂的征候,又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出现寒证化热、热征化寒。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危重阶段,有时还会出现假寒或假热的现象。

精读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精读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原文 【https://www.doczj.com/doc/6416129828.html,】太阴阳明论篇讲的是什么呢?太阴,就是指足太阴脾;阳明,指的是足阳明胃,所以,本篇重点讲的就是脾胃之病,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所以,《黄帝内经》专门辟出一篇来讲脾胃,足见对其的重视。 精读黄帝内经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原因何在,在本篇了能得到答案。 黄帝问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 帝曰:愿闻其异状也。 岐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 岐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内,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 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着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肾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溢,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点评】 ①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指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它们之间互为表里。这里解释一下,足太阴脾为里,足阳是胃为表。如果不明白,看看自己的大腿上的脾胃经的循行路线就明白了。脾经位于大腿的内侧,而胃经位于大腿的外侧。 ②更虛更实:更,此处读(gēng),更替之意,这里是指四季更替之意。“张介宾注:阳虚则阴实,阴虚则阳实,是更虚更实也”。春夏属阳,阳明实而太阴虚,秋冬属阴,太阴实而阳明虚。 ③更逆更从:指太阴、阳明经气往来方向不同。《素问集注》:“阳刚阴柔,故阳道常实,阴道常虚。”足阳明经从头走足,下行为从。足太阴经从足走腹,上行为逆。 ④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 犯,侵犯,这里是指被侵犯之意。 者,人 阳受之,指阳经先接受外邪,之,是指外邪。下同。

脾胃论读书笔记

本科生读书笔记 题目(中文):读脾胃论有感 (英文):Read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of inductive 学号:201017450055 姓名:王杰 专业:中医学专业 指导教师:无 所在院部:中医学院 完成时间: 2014年8月

中文摘要:李东垣在其代表作脾胃论中创立了以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为精气升降枢纽、内伤热中治法方药等为主要内容的脾胃论学说, 对于丰富与发展祖国医学, 作出了卓越贡献, 对后人调治疾病, 维护健康, 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特别是他关于脏腑病机的研究及脾胃学说的理论更为历代诸多名家所推崇, 如后世温补学派的代表薛立斋,李中梓, 以及温病大家叶天士的胃阴学说等均在传承其学说的基础上, 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特色。 English abstract: li dongheng in his masterpiece in the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was founded with the spleen and stomach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vigour, spleen and stomach for nutrients lift hub, internal heat treatment, etc.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the formulas for the ri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he posterity modulation disease, health maintenance,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guiding. Especially his research on pathogenesis zang-fu organs and the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ory more past many famous artists, such as the later removing school representatives, shelly jai Li Zhongzi, and the stomach Yin theory of warm disease everyone Ye Tianshi both in succession, on the basis of its theory, formed their ow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李杲,字明之,号号东垣老人,宋金时真定人,生活于金大定二

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中医药世家本科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关于中医药世家本科生转入中医药类专业学习的暂行规定 为遵循中医药人才选拔和中医药人才培养特殊的规律,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世家在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中的作用,规范做好出身于中医药世家、具有中医药潜质的学生申请转入中医药类专业学习的工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条件 申请转专业学生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在校普通全日制一年级本科生; 2.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未出现违纪现象; 3.身体健康,符合相关专业的身体要求; 4.入学后必修课成绩全部合格; 5.本人有强烈的从事中医药类专业学习和工作的愿望; 6.直系亲属(指申请人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中至少一人从事中医药(医药)临床工作。 二、转专业人数及限制 1.每年转专业总人数不得超过10人,本一批次转入人数不超过3人,本二批次转入人数不超过7人,某一批次转入不足限定人数时,剩余名额可转为另一批次使用。 2.四年制、五年制专业不能转到长年制专业学习;同一专业类各专业之间不能互转;本二批次专业不能转入本一批次专业;中外合作培养国际课程实验班不能转入非国际课程实验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内学生不能转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不能改变外国教育机构;理科生源学生只能转入当年招生的相应的理科或文理科兼招的专业,文科生源学生只能转入当年招生的相应的文科或文理科兼招的专业。 三、工作程序及时间

1. 学生申请。拟转专业学生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初三天内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内转专业申请表》交所在学院,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直系亲属单位证明、工作证、执业证书、与申请人之间的关系证明等)及成绩单。由学院审核后统一交教务处。 2.学校考核。开学二周内,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人进行中医药相关知识及素养的考核。 3. 确定录取。转专业工作领导小组根据转专业人数限额、按申请转专业学生转专业成绩的排名从高分到低分录取。转专业成绩由二部分组成:第一学年必修考试课程加权平均学分绩点占50%(计算办法:加权平均学分绩点×10),学校考核成绩占50%。 教务处将拟录取名单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分管校领导批准。 4.录取学生批准后三天内转入新专业报到学习。 四、其他 1.学校同意转专业后一年内不得申请转回原专业或申请转入其它专业。 2.转专业学生原则上从一年级开始修读。 3.学生必须获得转入专业的所有学分后方可毕业。原专业已取得学分的课程学分大于或等于转入专业同课程学分的,可申请免修,以原成绩计入成绩档案;原专业已取得学分的课程学分小于转入专业同课程学分的,应予重修;其它课程学分可计入转入专业教学计划任选课学分。 五、本规定从2015年发布之日起执行。教务处负责解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