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与文化的话剧剧本

中国传统与文化的话剧剧本

中国传统与文化的话剧剧本
中国传统与文化的话剧剧本

——————第一场<二情同依依>——————-----------

旁白: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斫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兰之(作轻盈状出场):“同学们好!我就是传说中美貌与智慧并重,温柔与体贴的化身刘兰芝…….我十三能织布,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岁那年——”

(焦仲卿出场)

音乐起《千年等一回》”,两人合唱音乐《千年等一回》起:“千年等一回,等一回啊~”)

焦:“娘子~”

兰之:“相公…几日不见,你又消瘦了!”(二人对视)

焦:“娘子更甚憔悴,母亲又让你织布了吧?娘子辛苦了。”

(兰低头,沉默)

兰之(抬头):“…只怕母亲是不会留我了。”

焦:“娘子莫担心,我不会让你离开我的,待我再去向母亲求情”(焦离去)

—————第二场<遣去甚莫留>—————------------

(焦母正襟危坐于前,焦上前去一鞠躬)

焦 :“母亲啊,您看,兰之她温柔体贴,对您恭敬孝顺,您为什么总是对他不满意呢?!”

焦母:“乖儿子听话,那种女子不要也罢,娘再给你找个好媳妇,喏,东家有位芙蓉姐姐,娘看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那和你真是龙配龙,凤配凤。

焦:“不,孩儿已同兰之立下山盟海誓,相伴终生!我,是风儿她是沙,我是叶儿她是花。焦母:“够了!你那媳妇瓜兮兮的,连块布都织不好!赶快打发走!”

————第三场<离别在旦夕>—————--------------

焦(焦从母亲那里郁闷的过来):“(深情地)娘子…”

兰之:“相公,无须多言,奴家明白了。

焦(斩钉截铁):“兰之,你先放心回家,等我把母亲说服了就来接你.”

兰之:“相公,我等你

(焦送兰之走,两人携手走一段,作别)

兰之:“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两人悲伤的分别离去)

————第四场<阿母大悲摧>—————---------------

刘母:“兰之,怎么回来了?”

兰之:“母亲,我……”

刘母(生气地):“一定是被赶回来了!那婆娘果然卑鄙无耻,狼心狗肺。我这是做了什么孽啊….(号啕大哭)

(兰之默默退下)

(路人甲拿着一块牌子走过舞台,牌子上写着,two days` later)

媒婆(上场):“终于轮到我了!各位观众,我就是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驰名中外的跨世纪金牌媒人,铁齿铜牙小甜甜,创业数十年来,凭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能起死回生的三寸不烂之舌,促成了多少美满姻缘,连月老前天还说要拜俺为师呢,哈哈哈哈,哎哟,到

了…”(走到门前,敲门,咚…)

刘母:“谁啊,来啦,来啦…”

刘母(开门):“你找谁啊,媒婆?”

媒婆:“是这样的,叶县县令大人的三公子对刘姑娘是一见钟情,越陷越深,现在是茶饭不思,水米不进啊,县令大人特请我来替三公子向刘姑娘提亲的。(唱:刘家溜溜的姑娘,人才溜溜的好哟,叶家溜溜的公子,看上溜溜的她哟~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兰之:“多谢你的好意啦,我曾与仲卿许下诺言,除非海水变黄金,满天掉馅饼,不然永不相弃的,你还是走罢。”

媒婆:“请刘姑娘三思啊,三公子他怎么也是风流倜傥,万人景仰啊.....”再好也不要,快走”不等媒婆说完,刘母就拿起扫帚将媒婆赶了出去。————第五场<不得便相许>—————---------------

媒婆于是立刻去见三公子。

三公子(:“媒婆啊,关于刘姑娘的事搞定没有啊?”

媒婆:“这…老奴对不住您啊,俺把公子您的风流潇洒都说尽了,可那小娘子竟然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啊,她要和那个焦什么的永不相弃啊~~”

三公子:“哦,你不是号称铁齿铜牙?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饭桶,一群饭桶!还是待本公子亲自出马!”

三公子(出门,摇着一把儒生扇,模特步):“ 凉风有信,秋月无边。思娇之情是度日如年啊!我虽不是,高大威猛,风流倜傥,但我有广阔的胸

襟,加强劲的臂膀……”(走到兰之家,看见兰之与她哥哥正往外走)

刘兄:“啊呀呀,这不是三公子吗,兰之,还不来拜见三公子!”

(兰之不安的走上前,作揖)

三公子(前进):“兰之,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你让我等的好苦啊~~”

兰之(后退):“公子请自重,奴家已有意中人了。我与仲卿早已立下海誓山盟,相伴终生。三公子:“你是天鹅他是癞蛤蟆!那个焦什么卿的,啊,他有我帅么?有我有钱么?有我这么有品味么?有当县令的老爹罩么?”

刘兄(紧接着三公子谄媚地说):“就是,就是,想我们三公子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高大威猛,英俊潇洒,是我们家兰之一时糊涂了,这门亲事咱们是做定啦!”(不顾兰之的反抗)

兰之:“哥哥,你怎么可以这样!我死也不嫁!”

刘兄:“闭嘴!!你在我这儿白吃白住还敢顶嘴?!人家三公子家有钱又有势,比那个焦什么的好多啦,你就嫁了吧!”

兰之:“你……”

三公子:“如此就好,娘子,小生就待择日迎娶你了,哈哈哈”————第六场<自挂东南枝>—————----------------

旁白:仲卿听说兰之要重嫁的消息,急忙赶来.

焦:“刘姑娘(心酸地),不,应该称叶夫人了,恭喜,恭喜啊,(苦涩地)呵呵.”

兰:“仲卿,我是不会违背我们的诺言的,你要相信我。”

焦:“磐石方且后,可以主千年,蒲苇一时纫,便做旦夕间.你都要作三少奶奶了,还说什么诺言啊?!”

兰(无奈地):“匆匆美梦奈何天,爱到深处了无怨,千山阻隔万里远,来世再续今生缘

焦:“兰之…”(兰甩袖离去)

旁白:几天后,仲卿听到了兰之离世的消息后,悲伤欲绝.

(仲卿向母亲房间方向跪下)

焦(一直低头):“魂兮梦兮有志难酬,天上人间不见不休…母亲,请恕孩儿不孝!!! ”

旁白:几天后,仲卿自挂东南枝,追随兰之而去.(奏《你是风儿我是沙》)演员陆续上台,鞠躬,落幕。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资料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 一.周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缘起 1. 殷文化到周文化:从神本到人本的文化转向 殷商西周时期巫史勃兴,巫史垄断神坛,执掌学坛,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黎明时期的繁荣格局,对后世文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出了中国传统学术的系列特点:(1)学术与政治纠缠(2)神学与科学交织(3)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4)在社会科学方面文,史,哲汇通。 2. 周文化对儒家学说的影响 (1)观念创新:“天命靡常,敬德保民” 首次提出“德”的概念,作为统治者“宜得宜民”的理论依据。“德”具有宗教,政治,伦理等多方面的理论内涵,其中伦理为核心。统治者只有自身修养达到“德”的境界,才能实现“宜得宜民”。(2)制度创新:宗法建构 天子,诸侯,卿大夫,血缘关系(3)政治思想:儒家文化的直接源头 周公是西周王朝的奠基者和制度的制定者,他的政治思想对儒家思想的影响表现在: a.“明德慎罚”,“敬德保民”思想是孔子“德政”思想的渊源 b.周礼主要是有关社会等级秩序与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的制度性规定。孔子推行的“礼治”正是对周公遗风的发扬蹈厉。 二.孔孟与儒家文化的产生 1.孔子学说及其传播 (1)孔子成就 A.创立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说的特点:a.注重人的因素,重视人生的价值, 提倡道德修养,主张“仁者爱人”b.具有积极入世精神,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现实c.看重下层民众的力量,主张实行“仁政”,关心人民生计,有一定民本主义色彩d.主张“敬鬼神而远之”,有显著的人文主义精神e.提倡“中有”,“中和”,不仅注重人际和谐,社会和谐,更注重天人和谐,人生自身的和谐。 B.推动平民教育发展 C.整理古代文化遗产删定《诗》《书》,修订《礼》《乐》,赞《易》,修《春秋》(2)基本思想 A.仁学思想: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范畴 仁的内涵: a.治国使民的基本原则 b.在众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c.最完全的人格内涵d.人道之根本 B.礼制思想 孔子认为只有正名才能挽救礼坏乐崩的局面,才能复兴周礼。他提出正名思想,是为了恢复周礼所制定的世袭宗法等级制度。 对周礼的补充和发展: a.将周礼的肯本归纳为正名思想,使周礼的指导思想更集中,更明确,更理论化了 b.强调道德教化注:礼的辩证看法P49 C.认识论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文化的三层次说:广义,狭义,专义的文化 (1)广义的文化又称大文化,即主张文化是涵盖人类所有文明成果的大文化观。(2)狭义的文化又称小文化,主要指人类精神文化方面的创造性成果,不包括物质生产及其器物性,实体性成果。 (3)专义的文化是指沿袭传统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文化的直观理解,即将文化理解为文学,艺术,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主的艺术文化。 3.文化的本质是自然的人化或人化自然。 具体包括: (1)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2)自然包括两个部分: A.人之外的自然。即不依赖于人存在的自然界;“无机身体” B.人自身的自然。即人的“有机身体” (3)自然的人化包括两个方面: A.人类对外在自然的能动的现实的改造。 B.人自身躯体的全部的感觉(内在自然)发生属人的变化。 说到底,文化就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实体而逐步满足自身需要(包括肉体和精神需要)的过程。 4.文化的一般特征 (1)从文化的形成上来看,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从文化的内容构成上来说,文化具有复合性。 (3)从文化的表现上来说,文化具有象征性。 (4)从文化的影响来说,文化具有传递性。 5.文化的功能 定义:文化的功能是指文化系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个人与社会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 (1)记录功能:口头语言,文字,物质型文化

(2)认知功能:人类总是不断地通过文化来认识自然,社会,自身,世界。(3)传播功能:言语和文字,实物 (4)教化功能:文化不仅自觉地教化人,而且更多时候是潜移默化的教化人,使之社会化。 (5)凝聚功能:在民族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表现为爱国主义;文化层次不同,文化凝聚范围,程度,层次也不同。 (6)调控功能:主要依靠精神型文化和制度行为文化来实现。 6.文化形态学角度将广义文化分为四个层次: (1)物态文化;是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 (2)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尤其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风俗习惯,行为礼仪,交往方式等); (4)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相当于精神文化或社会意识的概念,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又包括基层意识形态和高层意识形态)。 7.什么是中国文化?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实际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含义: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 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总和。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中国文化根生土长,多源一体。 ●中国传统文化含义: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 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诸多层面的内容。 ●理解【从时间维度理解】: (1)传统文化指文化的过去式。 (2)传统文化又指文化的现在式或正在进行式,即从过去一直延伸到现在的文化观念。 (3)传统文化也可能指文化的将来式,即对未来的文化建构产生影响的文化观念,它们将成为未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 课程编号: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性质、任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应用技术大学一门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促进文理交融,拓展和完善理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本课程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主要任务是使青年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进一步陶冶身心,培养在生活中用传统文化的视角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理性态度和务实精神去继承传统,创造未来。 2. 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讨论和思考,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对于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特性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并能联系现实,深入思考,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 (3)以现代化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4)能够以本课程教学为基础和依托,拓展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 3. 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本课程适用于茅台学院各专业。总学时54,3学分。其中理论课44学时,社会考察10学时。

4.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启发式教学,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多看、多读传统文化著作,配合文化网站等现代化信息的输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激活思维,启发思考,本课程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不可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悉数穷尽,建议将一些适合讨论和交流的知识单元集中于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师生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2学时) (一)基本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与定义 第二节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环境与条件 第三节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四节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基本精神和产生条件;能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从文化的视野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影响 难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因素和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第二章历史的天空: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4学时) (一)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节夏商周与春秋战国 第二节秦汉大一统与魏晋南北朝的分立 第三节繁盛的隋唐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浅谈传统孝道文化的发展和弘扬 目录 摘要: (1) 1 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发展 (1) 1.1孝道文化的内涵 (1) 1.2孝道文化的产生 (2) 1.3孝道文化的发展 (3) 2孝道文化的历史两面性 (4) 3孝道文化在当代道德教育中面临的挑战 (5) 3.1一些重要德目已成文化糟粕 (5) 3.2当代家庭教育与家庭生活对孝德的“悖行” (6) 3.3当代学校德育对孝德的淡化 (6) 3.4当代价值观念对孝德的冲击 (7) 4吸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推动孝道的继承和发展 (7) 4.1在孝道文化观念层面 (7) 4.2在孝道文化德目层面 (8) 参考文献 (10)

摘要: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是传统德育理 论之基,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关键词:孝道文化弘扬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无论在其主流思想——儒、释、道的哪一思想体系中,孝都是一个重要范畴。尤其是儒家,不仅十三经中处处皆有谈及孝的义理,而且它还是儒家伦理的基础和核心。两千多年来,“孝”不仅影响着中国历朝历代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准则和评判人们德行的标准,成为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在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的新时期,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难以辨别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失去了方向,以致人们的道德价值观逐渐沦丧。对孝道探本溯源,剔除其中的糟粕,可以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对现实生活的消极影响;汲取其中的精华,与时俱进的对传统孝道进行创造性的继承与发展,则有助于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 孝道文化的内涵及发展 1.1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文化有极其深刻的内涵。孝道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明史,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一直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封建社会亦是意识形态的精髓,孝道文化深刻的内涵既有丰富的文化理念,又有完善的制度礼仪。从“敬养”的意义上分析,主要包含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等内容。 敬亲: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在于提倡对父母及其他长辈首先要做到“敬”与“爱”,没有敬和爱,就淡不上孝。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等长辈不仅仅是物质供养,关键在于要有对他们的爱,而且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爱。没有这种爱,不仅谈不上对老人孝敬,而且和饲养犬马没有什么两样。同时,孔子认为,履行孝道最困难的就是时刻保持这种“爱”,即心情愉悦地对待和关心父母及其他长辈。 奉养:传统孝道文化的物质基础就是要从生活上物质上供养自己的父母及其他老人,即赡养老人。“生则养”,这是孝敬老人最低最根本的要求。儒家提倡在物质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试卷A+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狭义文化产品的是() A.生产工具B.生活器具C.运输工具D.典籍 2.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是() A.文化现象B.文化事象C.文化思潮D.文化产品 3.青藏高原地区居住于黄河上游河、潢谷地的羌族人,在西汉时称为()A.西夏B.西戎C.西狄D.西羌 4.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古埃及和巴比伦文明毁灭了。其重要原因是()A.与地理条件有关B.与气候条件有关 C.与社会条件有关D.与生活条件有关 5.《阿房宫赋》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杜牧D.孟浩然 6.中国文化的源泉是() A.三代文化B.先秦文化C.秦汉文化D.唐宋文化 7.陶器的烧制,直接带出的另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手工业是() A.铁器制造B.铜器制造C.青铜器制造D.铝器制造 8.我国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是() A.金銮殿B.宗庙C.天坛D.明堂 9.下列选项中,对血亲五服制的正确表述是() A.以本人为基准,向上推四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B.以本人为基准,向上、下各推二代,向上推二代的直系亲属称祖先

C.以父族二、母族二、妻族一为五服 D.以父族三、母族二为五服 10.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是() A.会亲友B.家族饮宴C.祭祖扫墓D.散祭神 11.西周以后,文献中频繁出现“皇天”、“上天”、“ 天”、“昊天”、“苍天”,表明一种信仰已广泛流传,这种信仰是() A.日崇拜B.月崇拜C.鬼魂崇拜D.上帝崇拜 12.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是() A.仁、义、礼B.孝、悌、忠C.礼、智、信 D.恭、敬、诚 13.《中国拉丁化字母草案》的作者是() A.赵元任B.章炳麟C.瞿秋白D.钱玄同 14.下列佛学宗派中,属于中国化佛学宗派的是() A.天台宗B.法相宗C.律宗D.密宗 15.20世纪80年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是() A.梁漱溟B.徐复观C.唐君毅D.杜维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6.中国文化属于() A.民族文化B.国别文化 C.多民族构成的共同体文化D.汉民族文化E.东方文化 17.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湖泊水吞吐量急剧下降、中下游水患严重的原因有()A.过分追求眼前利益B.过分追求粮食生产 C.过度拓宽湖泊面积D.大片地围湖造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 1. 文化是人类和的总和,也可以称之 为。 2. 《易传》共有,包 括、、、、、、。 3. 《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本之书, 也是一本之书,亦或者是一本之书。 4. 儒的最原始的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的神职人员。 5. 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的是儒家的,坤卦则代表道家的。 6. 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和 等的积极作用。 7. 通行本的《周易》一书由和两部分组成。 8. 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的过程,三教 指、、。 9. 宗法制形成于代,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是 有,墨家之爱是指。 11、就儒道释三教的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的历史中存在的趋势,也可以认为是以吸收外 来文化的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的有的“性善论”、的 “性恶论”及的“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的四圣道,即、、、四 条学习《易经》的门径。 15、人性论是中国的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 仁之端,义之端,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或。 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的文化,突出人的命题的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 为。 20、中国的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是一种学说,提倡 和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是一个地方的人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所习惯 采用的方法。 二、选择题 1.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持的态度。 A. 整理国故 B.全盘否定 C.完全肯定 D.批判继承 2.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庄子的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名词解释 文化:指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于自然和社会客体的适 应、利用和改造。(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一切活动)。广义: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在利用、适应、改造自然和社会客体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特指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 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祖先在自己脚下这片土地上创造出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的 文化总和。一是中国文化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概念。二是,中国文化根深叶茂,有着异乎寻常的文化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 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 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把选官和教育相结合。是一种社会智商、能力的培养、选拔、使用的社会性管理制度。科举制有隋朝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 民俗 民俗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民俗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维类型和价值观念等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所有内容。体现在衣饰、饮食、节庆和婚姻家庭方面的民俗文化。一.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 1.文化的特征 (1)同一性(2)时代性(3)民族性(4)地域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源流和环境 (一)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1.多态的地形、地貌 2.多样的气候环境 3.辽阔的地域 4.多民族的融合 (1).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2)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交融(一枝独秀、自成一体、具有很长的生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社会政治环境 1.社会政治环境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笔记【二】礼仪、百家思想 一、礼仪概说 1、什么是礼 第一,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第二,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 第三,礼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 第四,礼是统治秩序。 第五,礼是国家典制。 第六,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 第七,礼是人际交往的方式。 礼的定义” 2、为何作礼 《说文解字》:“俗,习也。”指生活习惯。 环境的多样性造成了民俗的多样性。 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 首先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 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 周公制礼作乐,是建立古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开端,其后经过孔子的提倡和荀子的发挥,“礼”形成为一个博大的体系,不仅包括政治制度,而且包括道

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礼不再是仅仅对统治者的要求,也是对有知识的“君子”的要求,成为全社会成员取齐的标准。 儒家“因俗制礼” 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就地貌而言,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等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 二是“施十有二教焉”:辨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施以阳礼、阴礼等十二教。 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 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绵延两千余年。 中华文明,在古代即已声播海外,这种传播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文明本身的力量。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应该肯定,中国的礼乐文明对于改变这些地区的陋俗,加速向文明的演进,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俗到礼,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底蕴,并赋予鲜明的特色。这是我们的祖先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 3、礼的要素 1)、礼法2)、礼义3)、礼器4)、辞令5)、礼容 6)、等差:一是“礼有以多为贵者”二是“礼有以高为贵者”三是“礼有以大为贵者” 四是“礼有以文为贵者” 二、中国礼仪文化的理论形态——三礼 1、以人法天的理想国纲领---《周礼》《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内容极为丰富 2、贯穿生死的人生礼仪---《仪礼》《仪礼》是现存最早的关于礼仪的典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3 交卷时间:2016-02-13 14:43:01 一、单选题 1. (5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格局是()。 ? A. 儒法互补 ? B. 儒道互补 ? C. 儒墨互补 ? D. 法墨互补 得分:0 知识点:5.3 儒道互补——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2. (5分) 中国绘画史上提出创作和鉴赏的金科玉律即“六法”的人是()。 ? A. 张僧繇 ? B. 王羲之

? C. 陆探微 ? D. 谢赫 得分:5 知识点:10.1 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3. (5分) 先秦法家重法派代表人物是()。 ? A. 子产 ? B. 管仲 ? C. 吴起 ? D. 商鞅 得分:5 知识点: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4. (5分)

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指()。 ? A. 《伤寒杂病论》 ? B. 《本草纲目》 ? C. 《黄帝内经》 ? D. 《神农本草》 得分:5 知识点: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5. (5分) 汉语七大方言中使用最多的方言是()。? A. 粤语 ? B. 北语 ? C. 湘语 ? D. 吴语 得分:5 知识点:3.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人饮食方式()。 ? A. 自助式 ? B. 聚餐制 ? C. 个体式 ? D. 分餐制 得分:5 知识点:12.3 饮食民俗 展开解析 答案B 解析 7. (5分) 揭露科举制度弊端和异化最为出色的古代长篇小说是()。? A. 《红楼梦》 ? B. 《水浒传》 ? C. 《儒林外史》 ? D. 《聊斋志异》 得分:5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整理 第一讲绪论 一,关于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问题 二,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 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黄河流域) 《长城》壁毯陈列于联合国。表现了居庸关长城的雄姿。以千山万壑象征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晨光灿烂象征古国新貌。 晨光将长城映成金色,象征祖国铜墙铁壁坚不可摧。 故宫太和殿(最大宫殿):大、深、高、庄 传统农业社会生活方式:渔、樵、耕、读 文化方式:大足石刻(重庆) 文化心理——包容,博爱:儒,释,道 儒释道 信仰的对象佛陀上帝玉皇大帝 学问的对象儒家道家释家 生产的对象稻作小米麦子 消费的对象茶(儒)酒(道)豆腐(佛) 制器的对象青铜陶瓷竹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民俗。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河上图》(十字绣)。2005年七月十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成交价2.3亿(2吨黄金) 圆明园大水法。 文化类型:中国:小农文化美国:牛仔文化法国:情人文化英国:绅士文化日本:武士文化 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即纹,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经》 “物相杂,故曰文。”——《礼记》所以经天纬地曰文。 天然花纹——刻画在岩石上的纹——刻在甲骨上的纹——刻在陶器上的纹——刻在青铜器上的纹——皿文。 高层次的纹:文化在历史发展上存在不同层次,每一个层次反映出不同时代文化各要素所积累的平面分布。 蒙昧——野蛮——文明:原始——古代——中世纪——现代文明: 渔猎——农业——工业——后工业文明;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 文化的拉丁文词源: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 文化概念的界定之一:就过程而言,文化是人化或自然界的人类化,这个过程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影响的过程。 就结果而言,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存在于各种内蕴和外显的模式之中。 文化体系的四个层次: 广义的文化:1,物质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教育、戏剧、音乐、美术、书法、考古、科技、宗教。) 狭义的文化: 中华。中意谓剧四方之中;华,光辉、文采、精粹。用于族名,蕴含文化发达之意。 元人王元亮,中华者,中国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仪,故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一、名词解释 1.文化:泛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 2.禅宗:始于菩提达摩,是中国佛教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宗派,是典型的中国佛教,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标本宗旨 3.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主宰着自然与社会,并对之敬畏和崇拜 4.宗法制:古代为解决职权、财产分配而建立的维护世袭统治的血缘宗法制度,是由古代氏族社会的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产生于商代后期,西周时完善 5.姓与氏:姓由居住的村落或所属部落名称而来,氏由君主分封的地方、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谥号而来 6.拱手礼:双手和握,右手握拳,左手加于右手之上,举至胸前,立而不俯的一种见面礼仪 7.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是指导一个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思想 8.天人合一:最早产生于先秦,经汉唐发展,由宋代张载提出的关于人与整个宇宙关系的思想理念 9.四谛八道: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为四谛,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精进、正命、正念、正定为八道 10.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一切为上天所赐,泛指爱人和唉一切物类 11.厚德载物:以宽厚之道德心包含万物,对待事物由兼容并包之心 12.家国同构:家庭、家族与国家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 13.七出三不去:“七出”指不顺父母、无子、淫、妒、恶嫉、多言、盗窃。“三不去”指千贫后富、无所归、三年丧 14.礼制的精神:本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交往的一种仪式,后被加工改造,升华为一种社会理想,然后实施推行,漫漫孕育了一种精神,包括维持社会秩序的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等精神 15.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的核心,即“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二、简答 1.简述道家与道教,并谈谈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道家是学术学派,不是宗教。但道教在理论上却紧紧依托于道家,道家宣扬清静无为、超凡脱俗,道教在此基础上再行演绎,形成出世的人生观,道家思想是道教直接吸收的思想养料,道家和道教的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紧密 2.宗法制有哪些内容和特征? 答:宗法制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庙制。 特征:①家天下的延续②封国制不断③家国同构④忠孝相通 3.谈谈“中国”一词的演变情况 答:“中”即中部,“国”即城邑,“中国”即居于中部的城邑国家,晚明情初之际,来自西方的传教士称明清帝国为“中华帝国”简称“中国” 4.取名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基本要求:顺口、简单、有含义、忌讳:忌祖先、先贤名字、忌太时髦、忌生冷字、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5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 5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着名婉约派女词人是()。 ? A.李清照 ? B.鱼玄机 ? C.卓文君 ? D.蔡文姬 得分:5 知识点:9.1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答案A 解析 2. (5分) 魏晋时期着名的田园诗人是()。 ? A.陶渊明 ? B.谢灵运 ? C.些脁

? D.孟浩然 得分:5 知识点:9.1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答案A 解析 3. (5分) 元代戏曲《西厢记》作者是()。 ? A.王实甫 ? B.马致远 ? C.汤显祖 ? D.关汉卿 得分:5 知识点:10.1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答案A 解析 4. (5分)

庄子思想集中体现在()。 ? A.《庄子》 ? B.《老子》 ? C.《周易》D《道德经》 得分:5 知识点:5.1道家的产生及演变 答案A 解析 5. (5分) 世界上的文字分为哪两大类型?() ? A.表义文字 ? B.表意文字 ? C.表音文字 ? D.表形文字 得分:5 知识点:3.3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答案B

解析 6. (5分) 中国古代茶神是()。 ? A.孔子 ? B.鲁班 ? C.陆羽 ? D.关羽 得分:5 知识点:12.4民间信仰 答案C 解析 7. (5分) 儒家学派创始人是()。 ? A.孟子 ? B.周公 ? C.孔子 ? D.荀子

得分:5 知识点:4.1儒家的产生与发展 答案C 解析 8. (5分) 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第一个特征是()。 ? A.砖石结构 ? B.砖瓦结构 ? C.钢筋水泥结构; ? D.框架式木结构 得分:5 知识点:10.1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与成就 答案D 解析 9. (5分)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起源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因不了解,而心生疑、恐怖。对于这些疑惑要想获得答案,只有去向「巫」就教。巫对于这种现象,经过观察,思考,分析等过程后做出的结论是风有风神,雨有雨神,雷有雷神,电有电神,其它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无不是各有一位神在主宰。神主宰论,现代人看来太不科学,太迷信了。但谁敢保证当代科学家对宇宙现象所做的解说,等千年以后,不会被推翻而指为迷信,反科学的呢? 另外,人类有两件事情无法自己处理,必须要求助于他人。一是生理的,人没有不生病的,人生了病必须要请医生诊治。二是心理的,人要做一件事情,事前总是患得患失,东想西想,犹豫不决,这时必须要请教他人提供意见作参考。现在的人当然知道,生了病要去医院诊疗。心中有犹豫不决的事,要请教至亲好友,或者向专家咨询。在原始时代,这两件事发生了,求助于同一人,就是「巫」。由古「医」字写作「医」,及卜筮的「筮」字可做证明。 (一)先谈一谈巫的治病,原始时代,先民所害的疾病是很简单的。多数是饮食不适合,所引发的肠胃病「腹泻」之类,和气候不适应所引起的「感冒发烧」等。当先民生病去求助巫的时候,巫最初也是用祈祷的方式求助于神。但是病是现实的,正在腹泻的病人靠祈祷是止不住的。聪明的巫便改换用食疗的方法,顺手采一些植物给病人吃。当然没有经过白老鼠、兔子、猴子做试验,直接做临床,是非常危险的事。所以病人吃的结果,有的病好了,有的没有影响,有的更严重了。巫又把它记录下来,什样的草治什么病,把植物的形状绘出来。到神农时候又把它整理归类汇编成「本草纲目」,所以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就是指此事,绝对不会是用自己做试验。 (二)再关于问事:先民所问的事,以气象为主。主要是为了打猎。让我们回想一下,气象台具有最新的科学仪器,尚且无法预测气象的变化,巫又有什么本领可以确实预测呢?然后巫发现对于事情发展的推断,不如用药治病一样那么直接,那么明显,会产生极大的落差。对于人民的问题,又不能不回答。聪明的巫对于人民所提的问题不再予以明确的答案,而改采比喻的方式给对方一个暗示。而其比喻多随兴采用民谣歌词。一直流传到伏羲,把历代的巫回答人民的答案加以整理归纳成六十四个个案,这就是《易经》的由来。「医」和「易」是一对双胞胎,是人类文化的两大主轴,有关《易经》的版本流传:在人类没有符号文字之前,是采用结绳记事,《易经》的八卦的「阳爻」,「阴爻」是用一个大结,和二个小结分别做代表。一串一串绳子结挂在墙壁上就是「卦」的由来。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叠而组合成的,因此每一个六十四卦的卦是由二个三爻卦相联结,所以便称做「连三」。又因为三爻卦中没「三」这一卦,只有「山」「艮为山」。由结绳进步到符号文字以后,把「三」连结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题库

一填空题: 1、文化就是人类与得总与,也可 以称之为。 2、《易传》共有,包 括、、、、、、。 3、《周易》一书内容博杂,我们可以认为它就是一本之 书, 也就是一本之书,亦或者就是一本之书。 4、儒得最原始得意义应指专门负责办理得神职人员。5、如果乾坤两卦表征中国传统文化得基本精神,则乾卦代表得就是儒家得 ,坤卦则代表道家得。 6、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与 等得积极作用. 7、通行本得《周易》一书由与两部分组成。 8、中国传统文化就其渊流来说可以理解为三教合流得过程,三教 指、、。 9、宗法制形成于代, 代以后名存实亡。 10、儒墨两家都提倡爱人,但具体所指不同,儒家之爱就是 有,墨家之爱就是指 . 11、就儒道释三教得关系言,我们可以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 得历史中存在得趋势,也可以认为就是以 吸收外来文化得结果。

12、“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得思想。 13、古代人性论中,影响较大得有得“性善论”、得“性恶论”及得“性三品说"。 14、《系辞传》中有学易得四圣道,即、、、 四条学习《易经》得门径。 15、人性论就是中国得主要理论之一. 16、孟子四端说,认为人之仁义礼智四德皆有其开端,其中仁之端, 义之端,礼之端,就是非之心智之端。 17、文化传统,就是指由历史沿传而来得或。18、可以将文化概括为四个层次结构, 即、、、。 19、讲人得文化,突出人得命题得思想或流派,我们称之为。 20、中国得人文主义,出现在古代。它就是一种学说,提 倡与谐,追求道德,以为主. 21、就是一个地方得人在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时 所习惯采用得方法。 二、选择题

课程论文28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2年7—11月学期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 一、结合自己学习体会和当前社会需求谈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获和意义。 写作提示: 1. 个人学习体会。可具体哪方面的体会和收获,如文学、艺术、民俗、中医、 思想文化等。 2. 当前中国社会需求,如建设和谐社会、市场经济社会里的道德建设、抑制 消费社会的物欲横流等。 3. 个人和社会两方面都谈。 4. 谈的要具体些。 参考文献: [1] 楼雨烈.中国的品格[M].北京:当代出版社,2007 [2] 于丹.于丹《论语》心得[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王新婷.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1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二、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写作提示: 1. 儒家思想中哪些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有价值? 2. 结合一个企业实例,谈谈儒家思想在现代企业的应用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维明.儒家哲学与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 [2]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 刘军,黄少军.儒家伦理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三、结合具体古典诗歌谈谈中国人的思乡意识。 写作提示: 1. 必须结合具体诗歌谈,不能空谈 2. 思乡类型

3. 解释为什么中国人的乡土意识特别强烈? 参考文献: [1] 林语堂.吾国与吾民[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2] 胡晓武.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的“思乡情结”[J] .文教资料,2010(7) [3] 本课程光盘“中国古典诗歌特征”部分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四、中国古典建筑特点及其成因分析。 写作提示: 1. 中国古典建筑特点 2. 成因分析(文化背景) 3. 结合具体古建筑谈 参考文献: [1] 本课程光盘“中国古典建筑”部分 [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 [3] 张勃等.中西建筑比较[M]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8 题目要求: 按照题目写作,不能偏离主题 五、分析汉语汉字的特点和文化功能。 写作提示: 1. 汉语的特点 2. 汉字的特点 3. 汉语汉字的文化功能 参考文献: [1] 李中华.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华文出版社,1994 [2]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 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题目要求: 具体题目自定,但不能偏离主题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2.论文字数3000字以上。(专科2500字以上) 3.论文应立论准确,文必对题,理论应联系实际。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答案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 2. 厚德载物 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4.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 ☆.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 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 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象形, 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转注,同义互训。 ⑥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 2. 变化发展的思想 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 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5. 无限发展的思想 3.简述“九五至尊”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4.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5.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简述孔子君子观的知命思想。 尽人事而待天命 孔子被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回复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因为为的价值全在于做的本身之内, 孔子认为,他的仁、义、礼、中等是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良方。因此,他一道以贯之,死守善道,矢志不移,他周游列国,明知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记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6.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 7.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 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8.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 穷独达兼。(义) 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启发式教学方法 4.实事求是的学风 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论述题教学提纲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1. 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本质)是什么?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 2、什么是广义的文化? 与自然相对,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自然的独特生存方式,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又称“大文化”。 3、文化结构四层说包括哪四个文化体系?试举例说明 (1)物态文化层约相当于物质文化,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2)制度文化层: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3)行为文化层: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4)心态文化层: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这是文化的核心。 4、什么是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5、什么是中国文化?它包括那些基本内容?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中华民族是中国文化的创造文体。基本内容有: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二、翰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三、惠及世界的科技工艺;四、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五、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六、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6、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什么时期的文化?指6千年前的文化至鸦片战争(1840年)时期的中国文化。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1、商周至秦汉及魏晋南北朝的是怎样划分政区的? (1)商周:商朝开始在王室以外地区分封诸侯,世袭统治权。西周实行了“封邦建国”,“受民受疆土”的典型分封制。(2)秦朝郡县制基本上推行到全国。(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3)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总的来看,秦汉及魏晋南北朝是中央集权的郡县制。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多样化有何影响?首先,我国的地理环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大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3、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的原因并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地理条件过于优越。因为在本文近代文明兴起之前,中国是东亚乃至当时全世界最强大、最富足的国家,完全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无求于人。第二章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