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政务公开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一、政务公开的概念

对政务公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不同角度的理解,涉及到政务公开的主体、客体、内容、目的等方面。政务公开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政务公开既包括政府部门政务的公开,也包括执政党的党务公开、人大立法活动的公开、法院的审判公开、检察院的检务公开,以及学校、医院等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是涵盖了涉及社会各方面的、全方位的公开。狭义的政务公开,仅指政府部门在行使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面向利益群体、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公众在内的公开。这两种理解,并没有对错之分,从范围上讲,前者包括了后者。

本课程所讲的政务公开,是指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在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中逐步推行的一项制度,这一制度要求政府机关和公共管理部门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向社会公开,以便于群众办事、接受社会监督,建设廉洁、高效、务实的政府,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推行政务公开,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以公正、便民和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行政务公开要注意把握以下基本原则:(一)依法公开原则

政务公开作为依法行政的一项实践,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必须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依法公开主要表现在内容和程序两个方面。内容的合法性,是指政务公开的内容必须具有法律、政策的依据。对于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等法律不允许公开或法律予以保护的内容,则不能公开。程序的合法性,是指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途径等必须有法可依,用具体的法律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并加以贯彻执行。

二战以来,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以立法形式确立了行政公开制度。美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的立法最为完备。它分别于1946年制定了《联邦行政程序法》,1966年制定了《信息自由法》,1976年制定了《阳光下的政府法》等,从而使美国的联邦行政程序法形成了体现宪法正当法律程序原则和专门规定行政程序规则,体系完整、内容详尽、可操作性强的行政程序法典;其中规定的听证制度、政府文件公开制度、合议制行政机关会议公开制度以及个人记录有限度的公开原则,构成了美国行政公开的核心内容。

尽管我国的社会制度、法律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不尽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其政务公开立法经验的参考、借鉴。依法公开原则的贯彻,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制定有关法律,对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程序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使各行政机关在公开政务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于公民在政务公开中的权利以及行政机关违反政务公开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明确的规定,以此提高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增强行政机关的责任感;

3、严格执法,对违反政务公开的行为要严肃处理。

(二)真实公正原则

真实公正就是公开的内容应当真实可信,办事的结果应当公平公正。政务公开的直接目的,是使公众和社会了解政府及其部门的有关信息,保证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内容真实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实质和生命。在公开过程中,既要将政务活动向广大群众公开,让群众知情和监督,又要切实加强机关内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公正、可信。

不仅要搞好对外公开,还必须加强机关内部的监督、制约和管理。对需要由政府审批的事项,凡是可以用市场机制的办法处理和解决的,都要以公开招标和拍卖等方式来确定有限资源的分配;对那些不能用市场机制解决、仍需由政府审批的,要对其权力进行科学分解,建立严格的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防止少数人或个人滥用权力。要健全和完善集体决策机制,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必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

(三)保密例外原则

保密例外原则,就是公开是一般,保密是例外,对运用行政权力办理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相关的各类事项,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不能公开的,都要向社会公开。在西方国家现有政务公开法规中,一般规定不属于公开范围是指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此之外均属政务公开的范围。在我国,一些已经出台政务公开规定的地方也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以防止政府机关滥用保密权。如《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明确“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总体要求,除属于国家机密等六类信息依法免予公开外,凡与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信息都应予以公开或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予以提供。上海市还专门成立一个第三方的、中立的、公开的政府信息委员会,以监督政府是否将它应当公布的所有信息提供给公众,确保让公开成为原则,不公开成为例外。

(四)注重实效原则

注重实效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实施行政管理活动时所应追求的以尽可能小的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的目标原则。这要求我们在推行政务公开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地划分行政管理机构的权限,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体系。其次,要灵活多样地设计行政程序。根据行政事务的特征,按照行政行为的性质、类型、方式、后果等,在保证民主与效率的前提下,既要设计一种行政主体普遍适用的一般行政程序,又要设计一些在特定条件下,由特定机关针对特定事项而适用的特别行政程序。这样就克服了凡事一律适用一般程序所带来的行政成本过高的弊端。

第二节政务公开的内容

政务公开的内容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在政务活动和权力运行过程中所需要公开的具体行政事务。就性质而言,行政事务既包括行政法律行为,又包括行政事实行为;就过程而言,既包括行政事务的决策,又包括行政事务的执行和结果。它强调的是政务和行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公开,不仅指行政事务本身,还包括与之相关联的其他信息。政务公开内容的确定,是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建立政务公开制度的关键所在。政务公开内容应真实可信、全面广泛、合理合法。政务公开的内容或范围,应尽量从整个行政过程的角度来把握,将不公开的信息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并将有必要不予公开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加以确定。同时,也必须敏锐而准确地把握公开的界限。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公检法司、

公用事业单位的事务,除涉及国家机密、依法应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之外,都属于政务公开的范围。

一、政府机关政务公开的内容

政府机关是推行政务公开的最重要的主体。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拥有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权,它的行为后果直接影响到行政相对方的权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所有抽象的或具体的行政行为,必须及时、准确、全面、如实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政务公开的内容一般划分为各级政府本身应公开的内容和政府各部门应公开的内容。各级政府包括中央、省、市、县、乡等5级政府,其公开的内容既有一致的地方,又应有所区分。中央行政机关应包括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以及各部委所管理的国家有关各局。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参照中央政府的有关规定,来规定本地方的政务公开主体。各级政府机关及其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主要有行政主体、行政依据和程序、行政活动事项和结果、行政监督等。

(一)乡镇政权机关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乡镇政权机关是我国国家政权机关的基层组织形式,担负着广大农村区域的经济、社会、教育、科学、文化、治安、民政、计划生育等多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它直接面对并服务于广大农民群众,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工作的落脚点。实行政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让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提高乡镇政权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促进基层干部廉洁从政;有利于促进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落实;有利于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参与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从总体上说,主要是农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内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产生腐败的环节,以及本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尽管全国各地乡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状况不尽相同,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有所差异,且即使在同一乡镇,不同时期群众关注的热点也会不同,但根据乡镇政务活动的特点,明确相对固定的公开内容是十分必要的。200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将乡镇政务公开的内容划分为以下两类:

1.对群众、企事业单位公开的主要内容

(1)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经济管理活动的事项。包括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及执行情况,乡镇年度财政预算及执行情况,上级政府或政府部门下拨的专项经费及使用情况,乡镇的债权债务情况,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承发包、租赁、拍卖等情况,乡镇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及社会公益事业建设情况等。

(2)与村务公开相对应的事项。包括税费的收缴、使用情况,计划生育情况,征用土地及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发放、使用情况,各村宅基地审批情况,救灾救济款物发放、优待抚恤情况,水电费的收缴情况等。

(3)乡镇政府各部门和派驻站所公开的事项。主要包括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纪律、办事期限、监督办法和办事结果,执收执

罚部门的收费、罚款标准和收缴情况,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必须公开的其他事项。

2.对本机关干部职工公开的主要内容

乡镇政务不仅包括对社会公开的内容,而且还有一些不便也没有必要对社会公开但受到机关干部职工关注的内容,必须在机关内部予以公开。对本机关干部职工公开的事项主要包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招待费、差旅费的开支使用情况,干部交流、考核、奖惩情况,以及机关干部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

推进乡镇政务公开,财务公开是重点。乡镇政府财务收支与乡镇政府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是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最容易滋生腐败的问题,所以乡镇政务公开要围绕“三农”问题,重点抓好“税、费、证、照、案”以及救灾资金、转移支付资金、农村“两金”和公共建设一事一议等情况的公开。对涉及财务收支的项目,必须做到真实细致、逐笔逐项地公开,以财务公开促进和带动其他方面的公开。要搞好乡镇财务的公开,必须严格财经纪律,进一步健全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为财务公开创造条件。

(二)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政务公开是我国各级政务公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与乡镇行政机关服务对象不同,其政务公开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根据《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县市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基本职权包括:执行权、领导和监督权、人事权、事权、保护和保障权、规章制定权、财权。这些权力除涉及国家安全或国家秘密并由法律规定不得公开的内容以外,都要向社会和公众公开,其中当然也包括行政决策活动及其过程的公开和文件、资料的公开。

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应当主动公开下列政府信息:本机关的职责、职权、机构、编制、职位,主要领导成员的履历、分工;本机关制定的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制定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报告、咨询意见等;本机关制定的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以及制定过程中形成的记录、报告、咨询意见等;本机关作出的涉及不特定对象的命令、决定、通告、通知、通报、意见、解释等;本机关有权作出的行政行为及其依据、种类、权限、程序、救济途径和其他事项;本机关的预算及其执行情况;本机关的收费项目、依据和标准;本机关重大专项经费的分配、使用情况;本机关组织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及公务员招录情况;本机关组织的公益性事业和活动的经费收支情况;本机关形成的统计信息及统计方法;本机关组织的科研项目及其成果;本机关掌握的、直接威胁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信息;本机关的办事指南;本机关的政务公开指南、目录和目录体系;本机关的办公地址、办公时间、电话、传真、互联网址、电子邮箱和其他联系方式;本机关政务公开服务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电话、传真、互联网地址、电子邮箱与其他联系方式;本机关认为应当主动公开的其他信息;法规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

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掌握的信息繁多,哪些应该公开、哪些不应该公开,有一个具体的范围。具体讲,不宜公开的信息主要有:涉及国防和国家安全的信息,涉及外交关系和国际声誉的信息,涉及国家经济利益的信息,涉及政府机关正常工作的内部管理信息,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企业以不公开为条件向政府机关提供的、如果公开将严重损害企业市场竞争地位的信息,妨碍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查

处或影响公正审判的信息,政府以监管为目的对监管对象的调查的信息,在秘密状态下提供或者通过秘密渠道获得的信息,法律规定不予公开的信息。除上述不宜公开的内容外,只要公开后有利于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有利于保护公民人身与财产安全,且不会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实质性损害的;本人同意公开的;法律规定公开的,都应属于公开的范围。

县市级以上行政机关除对社会公开的内容外,也有一些必须在机关内部予以公开的内容,这与乡镇政务公开内容相类似。

由于县市、市地级行政机关与省级行政机关职责不同,公开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市地、县市级行政机关要围绕人事权、事权、财权和物权的公开,重点做好本地区城乡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审批、税费减免、大额资金使用、重大物资分配、大宗物品采购、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勤政廉政等情况的公开。省级行政机关主要突出决策公开,重点公开本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总体规划,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财政预决算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情况。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与前些年相比,已引起各级政府的普遍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但由于信息资源掌握在政府各部门,公开的内容不规范、不协调、不全面,搞形式主义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公众原本可以通过正常途径获得的信息却得不到,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行政效率低下、经济活动成本增加、滋生腐败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各级政府的政务公开的内容仍然有待于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加以规范,以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公检法司公开的内容

法院、检察、公安、司法等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历史使命。作为国家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重要力量,坚持执法为民这个本质,实行警务、检务、审判、狱务公开,意义十分重大。它有利于增强执法人员的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群众意识和法治意识,切实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有利于充分发挥公检法司的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的安宁和稳定。

(一)审判公开的内容

审判公开是审判方式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司法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人民法院进行审判活动,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除隐私案件、涉及国家重大机密的案件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一律实行公开审判。这就是说,审判公开是指除不宜公开的内容之外,都要公开。近年来,审判公开在各级人民法院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有力促进了司法为民,维护了司法公正。

审判公开包括程序公开和实质公开。程序上的公开,即形式公开,是指案件的审理过程要以特定的形式对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公开。主要体现在:(1)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庭审的过程要向社会公开,除了被依法禁止的人以外,任何公民都可以参加旁听,而且法院应为公民实现这一权利提供必要的便利。

(2)允许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实现舆论监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要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案件,公民可以旁听,经人民法院许可,新闻记者可以记录、录音、录像、摄影、转播庭审实况。”

(3)以其他形式公布审判信息。如向新闻媒体通报案件审判信息、通报大要案情况等。实质公开,即内容上的公开。其要求是:所有审判活动的内容,除了依法不公开的以外,都要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避免“暗箱操作”。包括:及时送达和告知被告人受指控犯罪的事实、证据和法律依据;在审判过程中要公开证据的举证、质证认证情况以及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情况;在裁判文书中公开审判的全过程和证据、事实等详细情况,以及法律的说理等各个方面。

在推行审判公开中,不宜公开的内容在我国有关法律中都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离婚案件以及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5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四岁以上不满十六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十六岁以上不满十八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还规定:“对于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应当决定不公开审理。”除此之外,还有以下两类案件在审判实践中大多属于不公开审理的范畴:一是二审书面审理的刑事上诉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二是减刑、假释案件。实践中,人民法院审理减刑、假释案件一般都是采取书面形式进行,即根据刑罚执行机关提出的减刑、假释建议书裁定。

(二)检务公开的内容

检务是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所开展的工作。检务公开,是将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依法可以对外公开的全部业务活动和公务活动向社会公布、公开的活动。

1998年10月2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的《关于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检务公开”的决定》中,对检务公开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的性质、任务和职权,内部机构设置情况及工作职能;人民检察院司法活动的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工作制度、规程和要求;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立案标准等;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人民检察院受理举报、控告、申诉和复查案件的工作规程;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办案纪律规范;人民检察院及其工作人员违纪违法行为的举报、控告的途径、方法。

在这一文件的附件中,具体提出了人民检察院“检务十公开”,包括:人民检察院的职权和职能部门主要职责;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的范围;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办案期限;检察人员办案纪律;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利和义务;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的权利、义务;证人的权利、义务;举报须知;申诉须知。

(三)警务公开的内容

警务是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所开展的工作。警务公开,是指公安机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公安机关在从事行政和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犯罪等方面与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以及公安机关的办事权限、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事结果,让人民群众了解警务工作、参与警务工作、监督和支持警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4条规定,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

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人民警察机关作出的与公众利益有直接相关的规定,应当向公众公布。

警务公开的内容既涉及户籍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出入境管理等行政执法活动,也涉及立案、侦查、羁押等刑事执法活动;既公开法定的职责权限、勤政廉政建设规定以及公民享有的合法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也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程序和执法依据等。其主要内容有:

1、执法依据和制度、程序。包括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职责和权限;人民警察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执法活动的原则、执法依据、办案程序、执法制度、工作制度和要求;公安机关受理举报、控告、申诉、行政复议、国家赔偿等制度规范。

2、刑事执法。包括公安机关管辖刑事案件的范围、执法职权、办案程序和立案标准;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律师在侦查阶段参与刑事诉讼的权利和义务。

3、行政执法。包括公安机关行政执法的范围和职权;办理户口、居民身份证、车辆牌证和机动车驾驶证、边境通行证和出入境证件等有关制度、程序、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投诉方式;治安处罚、交通违章处罚、交通事故处理、消防监督管理中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公安机关依法适用公开听证的程序、要求。

4、警务工作纪律。包括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执法、管理、服务的纪律规范、要求;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违纪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控告的途径、方法等。

(四)狱务公开的内容

狱务是监狱系统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所开展的工作。狱务公开是监狱机关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制度的同时,通过一定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罪犯及其亲属和社会公布监狱执法的主要内容、程序和结果,并主动接受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监督的一种狱政管理制度。在监狱系统实行狱务公开,从制度上保证依法、严格、科学、公开、文明执法,有利于提高监狱警察执法水平,预防和遏制司法不公,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提高监狱的管理水平,努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实现我国监狱工作的宗旨,树立监狱的崭新形象。

狱务公开的对象,主要是正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及其亲属和社会公众。狱务公开的侧重点主要是在执行刑罚的过程中,罪犯及其亲属和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监狱机关执法工作的重点。2001年10月12日司法部颁布的《关于在监狱系统推行狱务公开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公开的主要内容为:监狱的性质、任务和宗旨;罪犯法定的权利和义务;罪犯收监的规定;罪犯考核、分级处理的条件和程序;罪犯通信、会见的规定;罪犯行政奖励的条件、程序和结果;罪犯行政处罚的条件、程序和结果;罪犯减刑、假释或又犯罪处理的条件、程序和结果;罪犯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和程序;罪犯离监探亲的条件和程序;罪犯申诉、控告、检卒的处理;罪犯生活卫生的管理;罪犯的教育改造;监狱人民警察的法定权利、义务和纪律。

三、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内容

公用事业单位主要是指承担一定社会服务功能的行业,如学校、医院、供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供电、铁路、城乡规划等部门和行业。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内容,是指公用事业单位在日常事务活动和权力运行过程中,按照一定

原则确定,并通过一定载体将其公之于众的事项。按照公开对象的不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的内容可分为对外公开的内容和对内公开的内容两个部分。

(一)公用事业单位对外公开的内容

公用事业单位的工作事关千家万户。与公用事业单位的特点相适应,公用事业单位对外公开的内容应是除党和国家规定的保密事项以外,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又最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甚至可能产生腐败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这是衡量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是真公开、还是搞形式的一个主要标准。具体讲,其公开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公用事业单位的职能权限、服务范围、工作标准及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办事依据、时限、流程和结果;收费依据、项目和标准;向社会承诺的服务事项、标准、违诺责任及处理办法;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关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对工作人员违规、违纪、违法的处理规定;便民服务电话、监督部门电话等。、就学校来说,其公开内容应主要包括学校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入学条件、录取分数、录取结果、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范围等。就医院来说,其公开内容应主要包括药品品名、规格、价格以及医疗服务价格等。对于其他公用事业单位,其公开内容应主要包括这些公用事业单位的办事职责、办事程序以及工作人员违诺、违纪的处理办法等。

(二)公用事业单位对内公开的内容

公用事业单位对内公开的内容主要包括:领导班子廉洁自律情况、机关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干部人事的有关情况以及职工关心的其他重要事项。比如在校务公开方面,对于教师聘任、职称评定、晋级晋职、选先评优等事宜以及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情况,要注意做到公开透明。在院务公开方面,要经常向医院职工公开医院的财务预决算,财政拨款,正常收费,药品收支,社会捐赠,投资收益,房屋租赁和劳务费收入等内容。对于其他公用事业单位,要注意公开本单位重要基建项目的审批过程,物资采购以及职工的社会保障、劳动条件、奖金、福利、住房等情况。这些内容的公开,有利于促进公用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另外,根据办事公开项目的不同,可以将办事公开的内容划分为办事职责,即部门职责、内设相关机构职责、部门领导分工和工作人员职责的公开。办事依据,即公用事业单位在推行决策时,应使决策合法化。在执行之前,要与有关法律文件进行对照,检查决策与执行是否与有关法律相抵触,并且将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决议、决定等公布于众。办事条件,即办事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及必备的文书资料等。办事程序,即办事的过程、顺序和手续等。办事纪律,是指在办事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有关纪律规定、违章违纪处罚办法,对办事人员违规违纪后的投诉渠道等。办事时限,应根据不同部门事项的办理,规定合理的答复期限,不允许在时间上任意地、无限期地拖延,杜绝那种不给好处不办事的现象。

当前,我国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透明度不高,被服务对象常因不了解程序规则及其变化而无所适从,造成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工作效率。(2)有些工作程序过多强调事前审批,而忽视事后监督与服务,由此造成事前关卡重重,事后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

(3)有的受利益驱动,总是竭力将约束自己的规范减少到最低限度,而将限制他人利益的规范扩张到最大限度,妨碍了被服务对象权益及时有效地实现。针对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政策或执行政策时,就要考虑被服务

对象的利益,采取诸如听证会等一些手段,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公众的看法并及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修正,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使公众更加满意。

第一节政务公开的形式

一、政务公开形式的涵义和特点

政务公开的形式,是指政务公开主体为使公开内容传达认知于公开对象所采取的方法和方式。

政务公开的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性。即人们通过公开的某种具体形式,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或听到有关政务活动的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

(2)多样性。可以根据公开内容的需要,选择灵活多样的公开形式来公开,如公开栏、新闻媒体、文件、通告、互联网等。

(3)行业性。在政务公开的实践中,各系统、各行业结合自己的特点,创建的适合本行业的特定的公开形式。

(4)地域性。由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公开形式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5)发展性。政务公开的形式一方面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化,会不断创新和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也会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政务公开的主要形式

目前比较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政府公报。政府公报制度是适应WTO透明度规则,逐渐在我国推行的一种信息公开制度。其主要是将通过后的行政法规、规章和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予以刊发,免费送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政务公开大厅。在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中,一些具有行政审批职能或对外服务的行政机关,为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环节、规范运行程序等,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大厅”办理、“一条龙”服务和“一站式”办公的政务公开大厅(有的地方称“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这种公开形式可使群众在大厅内很方便地查询办理审批事项及有关证照所依据的政策法规、工作程序、工作纪律和监督措施等,在一个地方完成咨询、受理、初核、审核、批复、收费、发照等所有事项。

这种大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政府派出的行政服务中心。各行政机关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各类证照审批办理事项以及与行政审批和办理证照相关的收费项目都由政府派出机构统一对外受理,其工作人员从政府机关选派,主要负责对进入行政服务中心的行政服务项目办理情况的督办,对服务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和政务信息咨询。

(2)窗口单位服务大厅,如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等。

(3)专业型服务中心,如招标投标服务中心、会计核算中心等。这些工作专业性相对较强,业务量大,分布面广。

3、政务公开栏。这是各地普遍采用的一种公开形式,主要通过设置政务公开专栏或橱窗传播政务信息,具有操作简便、易于观看、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等特点。其缺点是公开信息量相对较小、群众和政府之间互动性不强等。这就要求公开主体一方面要想方设法,尽量利用有限的空间公布更多的内容,同时也要

注意与其他公开形式相结合,互为补充。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政务公开栏可分为永久性、阶段性和临时性公开栏。具体采用哪一种公开栏,应以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让群众满意为标准。如部门职能、机构设置、政策法规等可用永久性公开栏予以公布,会议精神、收费项目、财政支出等可用阶段性公开栏予以公布,干部任免等可用临时性公开栏予以公布。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恰当的地点。要以方便群众阅读为原则设置公开栏,如选择商业区、文化宫、公园等人口密集的地区设置,能够让群众方便且经常阅览公开的内容。当然,一些部门机构设置、人员安排等情况的公开,只需在本单位办公地点设置即可。

(2)及时更新内容。政务公开栏不同于宣传栏,也不同于广告牌,其内容更新要指派专人负责,一旦决定公开应立即公布,否则政务公开栏就会流于形式。

(3)突出重点内容。要从公开内容的实际出发,除正常的规定项目外,应注意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公开。要避免做表面文章,防止搞形式主义。

(4)注意公开的效果。可以在政务公开栏旁设置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以征求群众的意见;同时对群众的看法、意见和办理情况及时进行反馈;更新公开栏内容时要公开对群众意见的处理情况。

(5)注意外观设计。一个好的政务公开栏的外观应简洁大方、干净明亮,版面的设计应新颖活泼、主次分明。

4、政务听证会。重要项目规划、重点工程开设、重大节庆活动方案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决定之前,通过召开听证会的形式,给予群众参与并发表意见的机会,广泛听取群众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5、政务信息发布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新闻发布会、专题发布会、媒体见面会等形式,发布重大信息和公众关心的事情。这些形式时效性、针对性强,生动活泼,易于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6、政务专线咨询电话、咨询服务台。这种公开形式主要包括各级行政机关设立的领导公开电话,实施的领导信访接待日、第一接待人制度(首问责任人制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方便、快捷,咨询者可以通过与被咨询者的直接对话,或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获取有关政务信息。目前,各地普遍采用了这些形式。如有的地方建立了行政首长公开电话网络中心,政府主要领导和政府各部门的公开电话实现联网,集信息收集、信息反馈、政务处理、行政管理于一体,集中受理和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热点、难点问题。

7、新闻媒体。主要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这是各级行政机关普遍采用的公开形式,具有传播信息迅速、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等特点。行政机关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新闻媒体,公开本地区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及政府机关的一些政策法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结果等事项。现在,不少地方在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开辟了政务公开专栏或专题节目,及时将公开内容公布出去。对于一些临时性的公开内容,则可以通过刊载、播发公告等形式予以公布。

8、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公布政务信息,具有信息量大、传达公开信息及时广泛、不受地域限制、廉价便捷、透明度高、互动性强等特点。通过互联网发布政务信息,极大地降低了人民群众获得政务信息的成本,使全体民众可以平等地行使知情权。同时,对于行政机关而言,利用互联网发布政务信息,也便于行政机关的管理和信息的保存,减少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通过电子网络实现统一的交费、办证、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让群众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务。当然,利用

互联网公布行政信息,也给行政机关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包括技术的快速更新对信息保存方式的挑战,信息的分类和定义,信息的公开与信息安全,信息来源多元化等。

利用互联网进行政务公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网站的建设要充分考虑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政府机构改革与建立公共行政管理相结合,在网络环境下实现政府的服务职能、管理职能和保障职能;

(2)建立符合政府需求和信息技术产业化的运行机制,投资力度要与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相一致;

(3)做好政府各组织机构条块之间的协调工作,变分散式管理为集中领导模式,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4)要构建统一的安全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数据质量以及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一致性;

(5)信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政务信息公开的宣传和引导,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

(6)在注意硬件设备建设的同时,增加信息录入、信息更新、信息深加工的资金和技术的投入。

9、电子屏幕或电子触摸屏。这种形式具有体积小、容量大、查询快捷方便的特点,适用于办公面积比较紧张、公开内容又比较多的单位。其窗口界面和栏目内容大体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机构设置、文件规定、办事指南、通知通告、工作纪律和廉政制度、投诉举报、责任追究等。

10、告知。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将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事项通知或告诉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要求行政相对人为或不为某种行为时,应告知行政相对人该行为的意义以及作为或不作为的法律后果;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措施必须向行政相对人说明事实上或法律上的根据;行政机关在作出限制公民权利及自由范围的行为时,应附详细理由;行政机关剥夺行政相对人某项权利或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某种义务,必须事先将行政决定告知有关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作出允许行政相对人申诉的决定,必须告诉行政相对人可以进行申诉的适当机关和法定时间等等。

除了上述公开形式外,有的地方在街道和乡镇机关设立融政务服务、失业登记、结婚登记、法律援助等综合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政务超市”,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有的政府机关建立了“文件超市”,把向社会公开的各种现行政策性文件、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与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群众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文件及资料,向广大市民提供免费的查询服务。有的实行“点题公开”,把公开的决定权交给群众,公开内容由群众来指定,群众想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公开栏就公开什么;有的开通“政务公开大篷车”,到边远村屯上门为群众办事。此外,国外政务公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刊载、告知、财产申报、听证、旁听、报道、查阅等等。

三、政务公开形式的确定

在政务公开过程中,根据公开的不同内容、不同主体、不同对象、不同环境确立不同的政务公开形式。

1、依公开内容确定

公开的内容和形式是政务公开工作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公开的内容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公开形式要服从、服务于公开内容。要根据公开内容的不同,合理确定适宜的公开形式。如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事

务的决策,可以通过会议的形式予以公开;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有关文件、档案和资料,包括立法文件、行政机关内部的工作规则、公务员的个人资料等公共信息,可以采用文件等印刷品以及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栏、互联网等形式予以公开;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依据、标准、执行和结果等,可以通过口头告知或明白卡等形式实现公开。

2、依公开主体确定

政务公开涉及范围很广,根据当前的实践,政务公开的主体主要有乡镇政府及基层站所、县级行政机关、市级行政机关、公用事业单位等。实践证明,政务公开由于其公开的主体不同,所采取的形式也应有所区别,这是由其职能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的。如乡镇基层政府,可采取建立公开宣传栏、公开橱窗、召开群众大会、发明白卡、利用有线广播和电视等形式公开政务。县级政务公开的形式除政务公开栏外,可充分利用电子屏幕、电子触摸屏、互联网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增大公开的容量,扩大公开的覆盖面。市级政府本身的政务公开,因其行政事务政策性强、覆盖面广,往往采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服务对象广、信息传播迅速的形式予以公开;一些行政审批量大的政府部门,一般通过建立政务公开大厅或行政服务中心等形式公开行政事务。

3、依公开对象确定

政务公开的对象既包括组织形态,又包括社会公众。组织形态包括党政机关、权力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和一些非行政主体的社会组织。对这些组织形态进行政务公开,一般针对性都比较强,或者是针对某一具体组织,或者是针对某一具体事项,因此在实践中往往采取传送文件、召开会议等方式。作为公开对象的社会公众,是与某一行政行为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对人。对公开形式的确定,一是可以在特定的时间通过新闻媒体以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开,二是可以通过直接发送书面材料的形式实现公开,三是如果具体到公民个人,只要通过特定的渠道向本人告知即可。

4、依公开环境确定

公开环境主要是指公开的时间、地点和主客体的经济承受能力,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政务公开形式的确定。从公开的时间来说,可分为经常性公开、阶段性公开、临时性公开三种类型。经常性工作由于其内容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应该选择政务公开栏等形式予以公开;阶段性工作的公开内容相对来说也较稳定,可采取新闻媒体、电子屏幕或电子触摸屏等形式进行公开;临时性工作可选择互联网、信息发布会等传播迅速、内容更新快的形式实现公开。从公开的地点来说,政务公开栏、电子屏幕或电子触摸屏等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限制,因此在确立公开形式时要充分考虑地域性因素的影响,使其显而易见,方便公开对象对公开内容的了解。从经济承受能力来说,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公开形式可以搞得好一点,但要注意成本的控制;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资源,将应该公开的内容公开出去。

第二节政务公开的程序

从我国政务公开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政务公开的程序主要包括政务公开的决策、组织实施和考评追究三个阶段。

一、政务公开的决策阶段

这个阶段具体可从制度和行为两个层面来考虑。

从制度层面看,政务公开的决策主要表现为制定作为政务公开实施依据的规

范性文件,在程序上实际就是各级人民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程序。

从行为层面看,政务公开的决策是指政务公开的领导机构依据有关政务公开规章和制度,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明确某一具体公开行为的内容、方式、时限、责任等要素,为具体公开行为的执行提供依据。

二、政务公开的组织实施阶段

这是政务公开程序的主体部分,是政务公开在自然状态下运行的全过程,具体包括:

1、预审

是指在政务公开主体内部设立一个相对独立的预审组织,负责审查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事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要予以纠正。预审是行政机关内部的一种自我控制,既可以防止政务公开范围因过于宽泛而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同时也可以防止政务公开范围因过窄而出现该公开而未公开的现象。

2、预公开

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在正式公开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事项之前,应将包含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等主要公开事项的方案予以公布,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以后作进一步的调整和修改,再作出决定,并正式公布。

3、告知

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应将政务公开的有关事项告知相对人及利害关系人。根据告知内容的不同,政务公开的告知可以采取四种方式;(1)发布或公布,适用于关系公众切身利益但相对人不确定的公开事项;(2)送达,适用于相对人明确的情况;(3)公告,适用于政务公开主体无法将关于政务公开的文书资料送达相对人,而需通过公告栏、网站等形式告知的情况;(4)口头告知,适用于口头行政行为。

4、说明理由

是指政务公开主体在作出或拟作出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开行为时,以适当方式向人民群众阐明作出该行为的事实性根据、法律性根据及其他相关理由的程序。

5、信息反馈

是指政务公开各有关部门确定专人负责政务公开信息的收集和反馈,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群众意见箱、征求意见座谈会等渠道,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和解释,并定期向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反馈政务公开工作的运行和进展情况。

三、政务公开的考评追究阶段

这是指政务公开领导机构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行为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并以此为依据,对政务公开主体及其工作人员予以奖惩的程序。

1、民主评议

政务公开领导机构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要及时向被评议部门反馈。对评议中收到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限期答复,并及时纠正。

2、考核评价

政务公开领导机构从质量、效率、经济、效果等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价标准。按照这一标准,就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公开形式是否适用简便、公开制度是否规范健全、公开机制是否科学有效、公开程序是否系统全面、行政机关的工作程序是否简化、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政府是否廉洁务实,以及群众对政务公开的满意程度和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价,全面了解和掌握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情况。

3、责任追究

政务公开领导机构按照责任追究制度,把考核和评价结果作为对干部奖惩、使用的重要依据。对政务公开工作搞得好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未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重要议事日程,组织领导不力,或者避重就轻,只公开一般事项,不公开重点事项,致使公开内容不全面、不到位,走形式、走过场的;不按规定的内容、时限、程序公开,又不能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改正的,要对该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对因领导干部办事不公开等原因造成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三节政务公开的监督保障

要使政务公开工作坚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避免走形式,达到真公开、实公开、常公开,就必须采取便利、有效、有约束力的监督保障措施。

一、建立政务公开的组织保障机制

政务公开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加强领导。除了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组织、有步骤、有目标地推动以外,更为有效的保障措施,是要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抓、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检查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务公开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这是加强对政务公开领导的核心所在。

1、党委统一领导

党委对政务公开的领导,应表现为:(1)确定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以及主要制度构建等原则性内容,加强对政务公开整体部署的领导;(2)整合政府、纪检及其他部门的力量,发挥政务公开的最大效应,实现对政务公开运作过程的间接领导;(3)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抓政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政府主抓

政府主抓主要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主要领导要作为本地区政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主动抓。本地区政务公开的领导机构由政府领导同志全面负责,对本地区政务公开工作作出全面规划,搞好指导和督促检查,抓好组织实施和任务落实。实行垂直领导的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中央国家机关应加强对本部门、本系统政务公开工作的指导。(2)作为政府的综合协调机构,政府办公厅(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承担政务公开领导机构的日常工作,对政务公开方案、措施、政策的制定要主动参与,积极组织政务公开工作的动员部署、检查督办等活动。(3)重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3、纪检监察机关协调配合

在当前的政务公开实践中,大量日常工作是由纪检监察机关承担的,这主要

是考虑政务公开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能够推动权力在“阳光”下运作,防止“暗箱操作”,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随着政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公开内容的不断深化,再由纪检监察机关来组织实施,已不合时宜。纪检监察机关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职责主要是督促检查。具体来说,可组织人大、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各方面的人员组成政务公开监督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政务公开实施情况进行督查,了解政务公开工作的进展情况,掌握政务公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向行政机关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不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严重后果的,纪检监察机关要运用纪律手段,对有关责任人给予必要的处分。在督促检查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要特别注意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不越俎代庖,避免陷入政务公开的具体事务之中。

二、建立政务公开的监督机制

公开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公开必须依靠有效的监督作保证。而实现有效的监督,必须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1、人大监督

政务公开的人大监督,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政务公开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具体监督形式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向权力机关报告政务公开工作,实施工作评议;

(2)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关政务公开的重大问题提出质疑,要求被质疑的机关在法定的时间内以法定的形式予以答复;

(3)受理人民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申诉和意见,责成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4)组织人大代表,或请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人员以及有关专家参加,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视察和调研;

(5)召开座谈会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政府及相关部门改进政务公开工作;

(6)改变、撤销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及时纠正政务公开中不适当的行为和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以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保守国家秘密。

2、行政监督

是指具有行政监督职能的主体对实施政务公开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约束,包括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等。 (1)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是指在政务公开工作中,上级和下级行政机关在搞好自身政务公开的同时,有责任对对方的公开情况进行监督。上级机关必须对下级机关的政务公开予以明确的指导,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检查、考核和评议;认真受理公民或法人对于下级机关政务公开活动的申诉,在进行必要的调查的基础上,认定申诉合理后,有权改变或纠正下级机关不适当的政务公开行为。下级有权对上级机关关于政务公开的决定、命令和行为依法进行监督,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保证政务公开活动健康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监督关系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监察部门要监督检查政务公开实施主体在政务公开活动中执行规章制度的情况,调查处理检查对象违纪违法行为,受理工作人员不服处分的申诉等。审计部门要根据会计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审

核和稽查有关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开。人事、法制等其他政府部门也要根据职责权限,对同级政府部门的政务公开活动进行监督。

3、民主监督

是指行政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等行为主体,如人民政协、工会、妇联、共青团、各种群众团体和各界群众,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程序,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行为实施的监督。这种监督具有广泛性、经常性、普遍性和有效性等特点,虽然在实践中经常会具有某些非规定性、非程序化的内容和形式,但对于推动政务公开的深人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民主监督的手段灵活多样,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邀请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代表和各界群众,对政务公开的重点单位进行督导检查;

(2)各部门聘请社会各界人士担任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员,明确监督员的职责任务,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定期组织活动,接受他们的监督;

(3)请社会各界代表和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员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务公开活动进行民主测评,评议的结果以适当方式公开;

(4)请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对将要出台的重大决策进行讨论,提出议案;

(5)建立群众投诉中心,开设电话专线,直接受理和解决群众的投诉和举报,积极引导和发动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和支持。

4、舆论监督

是指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对政务公开工作中的违纪违法行为进行揭发、批评的监督活动。政务公开舆论监督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对政务公开中出现的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时曝光,公之于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2)对政务公开工作中棘手的或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和事项,向社会呼吁,推动有关问题和事项的妥善处理;

(3)利用舆论信息灵、时效快的优势,提醒人们关注涉及切身利益的政务,告诫人们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4)通过新闻媒体,辟一席之地,就政务公开中的某一事件展开讨论,或请读者、听众和观众发表意见,或请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释疑解惑,让人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实质,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

三、建立政务公开的制度保障机制

政务公开必须有健全的制度予以保证,这里列举政务公开工作经常需要的几项制度。

1、政务公开的责任制度

明确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责任,使他们知道自己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权限和责任等。各级行政机关将本单位政务公开责任细化、量化到单位内部的每个岗位和个人,完善并实施相应的考核、监督、奖惩机制。

2、政务公开的检查制度

是指政务公开的主管部门,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各级行政机关政务公开的进展和落实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的制度。检查的基本标准就是看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符合群众的要求,是否符合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公开的程

序是否规范、合法,公开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否得到及时解决,群众对公开的结果满意不满意等。

3、政务公开的追究制度

制定政务公开的考核办法和考评细则,量化目标任务,明确考评标准,定期考评检查,并将考评结果向社会公开。制定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执行政务公开的单位领导,以及在政务公开工作中弄虚作假,不公开、假公开、半公开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明确必须承担的纪律责任。对实施追究的主体、程序和形式,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切实解决政务公开工作不落实的问题。

4、政务公开的档案制度

政务公开的档案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在政务公开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会议记录、电报等书面形式的资料及音像制品、照片、图画等其他形式的资料,具体包括政务公开的实施方案、公开项目、内容、形式、时间、程序等。政务公开档案是实现政务公开和接受监督检查的依据,也是对责任人进行奖惩的根据。政务公开的档案管理制度,除强调档案的编研、开发和初步的利用外,更重要的是强调广大人民群众能通过这种规范化的制度,查阅到可以公开,且有利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档案资料。

四、国外政务公开的保障

美国政务公开的保障有三种。第一,行政保障。行政机关在收到公民合法的申请时,应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决定。对于拒绝提供应提供行政文件的直接责任人员,美国文官功绩制保护委员会的特别法律顾问有权决定是否给予其法律处分。第二,司法保障。公民不服行政机关的裁决,有权提请司法审查,公民有权向法院控告行政机关封锁行政文件的行为。该行政机关必须在接到控告书副本后30日内作出答复或答辩。法院经过审理有权阻止封锁行为,并有权直接要求行政机关解除其封锁行为。第三,国会的监督保障。美国法律规定:行政机关必须每年3月1日或3月1日以前向众议院和参议院议长各呈交一份前一年度的报告,以便分发给各有关委员会。这份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该行政机关决定拒绝或满足提供文件要求的次数和每次拒绝的理由;公民和法人提出申诉的次数,申请的结果,及驳回申诉的理由;决定拒绝提供依据本条规定所需文件负责人的姓名、职称或职务;各次诉讼的结果,包括对不当拒绝提供材料的主要负责官员或职员的纪律处分报告或不予处理的解释报告;此类机关制定的有关本条内容各项规章的副本;机关制定的提供本条规定的其他情况。

英国法律规定,如果政务公开申请被公共机关拒绝,必须通过一定程序使申请人获得救济。其2000年《信息公开法》设定的救济制度包括信息专员的决定制度、信息裁判所的裁判制度和法院的上诉制度。申请人如对公共机关对政务公开申请的处理有异议,可向信息专员提出申请。信息专员依据有关法律如认为公众投诉的政府部门依法应该提供信息,可要求政府部门提供,或由专门委员会发出执行令。信息裁判所是由行政机关任命而独立运作的裁判机构,有权对在信息专员发出的决定通知书和有关政务信息的涉密问题方面存在的争议进行裁决。如果申请人或行政机关对以上救济决定不服,任何一方均可向有关法院提起诉讼,这也是英国政务公开的最终保障手段。

瑞典对于公民获取行政信息的权利也有着严格的司法保障。《出版自由法》规定,如果公共机关作出决定,拒绝一项要求查阅官方文件的申请,或者虽然允许申请人查阅文件但不准其透露文件的内容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文件,申请人可对

公共机关的决定向内阁或法院提出上诉。

纪检委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

纪检委办公室主要工作职责:1、负责本委局工作计划、总结、请示、报告、通知、决定和本办文件的起草、校对与印发; 2、负责编印《阿克陶县纪检监察信息》、调研,以及报送、反馈工作; 3、负责本委局全委会议、常委会议、室主任会议、全体干部会议以及全县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的组织安排、会议记录和会议纪要的起草、印发,以及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落实; 4、协助委局领导处理日常事务,负责本机关各科室的有关协调工作; 5、负责本委局财务审核、管理工作; 6、负责本委局文件、电报的收发、传递、保管、归档和保密工作; 7、承办机关的书籍、报刊征订收发及管理工作; 8、负责本委局财产、物资的管理,印章的保密使用及车辆的安排使用; 9、负责本委局同有关单位、部门的联络,接待外来公务人员; 10、负责催办县委和州纪委监察局交办的事项及下级纪委请示的事项,沟通上下关系; 11、编纂本委局工作大事记; 12、负责机关职工福利工作; 13、负责起草向人大、政府汇报监察工作情况的报告; 14、承办本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主任职责 1、领导、协调、检查、指导办公室各项工作; 2、负责文秘、政务工作; 3、协调机关其它科室间的工作; 4、机关工作规范化建设和管理; 5、负责机关日常开支审核、车辆管理; 6、负责本室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 7、协助本委局领导组织各种会议,协调内部关系和对外联系; 8、完成本委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秘书职责 1、起草领导讲话、本机关工作计划、总结和其它综合性文件; 2、日常电话、会议通知的处理; 3、机关公文的核校; 4、完成各类信息的撰写; 5、起草文书处理、印鉴、档案、信息、财务等工作制度; 6、起草有关会议的文稿; 7、负责文件的收发工作; 8、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档案、财务、统计人员职责

政务公开工作情况

政务公开工作有关情况的汇报 市政府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 市政府对政务公开工作做出进一步的安排部署后,我单位高度重视,主管领导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下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根据《通知》要求,我委就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等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现就有关报告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我委领导对政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专题组织学习和调研,充分认识到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把政务公开作为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来落实。 我委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制定政务公开工作方案,成立由管委会主任为组长的高新区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主管副书记负总责,办公室主任协助,指导督促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结合我委实际,层层落实责任;由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牵头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具体事项,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管委会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局面,使高新区政务公开工作有创新、有步骤、有计划、有检查。

二、形式多样、注重实效 从投资者普遍关心和涉及投资者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入手,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入手,从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入手,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入手,我们对投资者和广大群众关注的各类事项、不涉及党和国家及商务秘密的工作情况都向外公开。 高新区政务公开的形式从实际出发,灵活多样,注重实际效果:一是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新区的贯彻落实,我委彻底转变观念,不断开拓创新,认真调研,规范和完善了高新区政务公开的程序、内容、形式。二是结合电子政务的建设,进一步推进高新区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做到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按时公开,重大事项、服务对象及干部职工关注的事项及时公开。三是通过高新区简报和省市各级媒体的宣传,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涉及高新区的重大新闻热点及时公开,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特别是在项目建设用地中,对百姓高度关注的征地拆迁问题及时发布征地公告,对农民抢栽抢种、私搭滥建等违法行为,通过媒体进行监督。今年以来,共编制高新区简报19期,在国家、省市媒体刊发稿件30篇。四是在高新区管委会一楼设立LED 电子显示屏幕,将高新区的领导精神和工作动态,以最新、最快的方式,向来前来办理公务的人员进行公示。五是编印下发了《高新区管理制度汇编》(试行)50本,对干部职工

计划生育政务公开标准

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类政务公开 1、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1)、一孩生育条件:第十七条公民依法结婚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由夫妻自主选择生育时间,并应当在女方工作单位或者其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机构登记领取《生育保健服务证》,凭《生育保健服务证》享受婚育知识咨询、孕情查询等生殖保健服务。 (2)、二孩生育条件:第十九条夫妻双方均系农村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安排生育: (一)具有本条例第十八条所列条件之一的; (二)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三)一方系少数民族的; (四)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并赡养女方老人的。 第二十条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也未收养子女,要求生育子女的可安排生育。 (3)、三孩生育条件:第二十一条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要求再生育子女的可安排生育: (一)夫妻双方或者一方系东乡、裕固、保安族的城镇居民,已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夫妻双方均系农村居民,其中一方系东乡、裕固、

保安族以及居住在人口稀少的牧区、林区的藏、蒙古、撒拉、哈萨克族,已生育两个子女的。 2、甘肃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第五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超声诊断仪、染色体检测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需要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 第六条医学上确有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应当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从事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业务的医疗 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实施,并由实施机构组织三名以上的专家进行集体审核、诊断,出具医学鉴定证明。 医学上确有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是指已诊断为伴性遗传性疾病需要进行胎儿性别的鉴定。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有奖举报制度。设立专项举报奖励资金。鼓励公民举报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违法销售或者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等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对举报者应当予以保密。对举报内容经查证属实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每例不低于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3、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二)1973年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

北京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北京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北京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54号)精神,全面提升本市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加强对基层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经市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政务公开工作的职责定位和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加强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推动基层政务公开全覆盖,提升基层政务服务便利度,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首都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务求标准清晰。进一步完善政务公开全清单标准,逐步建立基层政府各行业各领域的公开标准,明确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的具体范围,为基层政府全面准确公开信息、基层群众及时有效获取信息提供指引。 务求程序规范。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全制度流程,加强公开、解读、发布、互动、平台等全环节机制建设,提升基层政务公开规范化管理的质量和实效,将政务公开制度流程与各项行政程序有效衔接,使政务公开成为基层行政权力运行的必经程序。 务求贴近基层。既增强政务公开程序标准对基层行政机关的适用性、操作性,又增强政务公开内容方式对基层群众需求的契合度、响应度,使政务公开成为进一步密切基层政民关系的重要纽带,成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务求简洁易行。在公开内容上侧重于行业统一定标准,在公开方式上实行全市统一建平台,在公开制度上由市政务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发规范,鼓励基层在此框架内创新,避免重复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 (三)工作目标 到2022年,全市基层政务公开内容标准基本建成,政府信息底数清晰,公开属性界定明确;公开平台集成权威,精准推送、智能应用广泛普及;政务公开各项要求贯穿基层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基层政务公开机制制度、专业队伍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

党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党政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努力实施阳光行政 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政务公开的核心内容,也是深化政务公开的关键措施。一是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全面清理审核行政职权,依法合理确定本单位的人员编制、机构设置、职责范围和行政权限,并明确职权来源和依据,理顺部门职能分工,编制职权目录,及时向社会公布。二是按照透明运行的要求,绘制每一项行政权力运行程序的流程图,公开并明确行使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等具体内容,统一工作标准,固化行政程序,规范行政权力的自由裁量。三是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各县区要大力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建设和管理,未建立的要加快建设进度,已经运行的要进一步理顺管理和运行机制,要依据本县的政务公开目录和职权目录,按照能进必进的原则,对进厅项目进行充实和规范,坚决纠正两头受理增加环节和窗口只是收发的现象,要加强对中心各窗口的管理,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切实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为民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的整体水平;要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电子政务、电子监察、政风行风热线建设水平,逐步建立电子政务网络系统,积极构建提高

行政效率、规范权力运行、方便群众知情、便于群众监督的政务公开平台,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时效性、提高影响力,逐步实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四是按照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的责任制度、重大事项的集体决策制度、重大决策的听证和公示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提高公众参与度。 二、全面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进一步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政务公开的基本行政法规。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抓好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认真落实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修订工作。凡是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在不涉密的前提下,都应如实公开。二是坚持主动公开,增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各级各部门要把主动公开作为一项常态工作,严格按照《省政府信息公开试行办法》和《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指导方案》规定,进一步规范信息制作流程,认真受理和答复人民群众的申请,依法满足社会个体的合理需求。三是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制度。重点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内部审查、协调发布、考核评价等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保证及时主动公

办公室工作职能与岗位职责

办公室工作职能与岗位职责 办公室职能 1、负责本处党务、政工、纪检、保卫、交通战备等工作。 2、负责本处相关人员的招考、调配、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和劳动工资管理。 3、负责本处行政经费的预算、决算及日常行政经费的开支结算等工作。 4、负责本处后勤保障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5、负责本处法制方面的工作,适时提出行业管理法规的立法计划,协调行业管理法规的草拟和出台。 6、负责各种会议的准备工作和重要活动的安排,做好党务、政工、行政等会议记录和会议议定事项的办理、落实工作。 7、负责审核或组织起草以本处名义发布的文、函、电;办理上级及相关单位发送本处的文、函、电,提出处理意见。 8、负责信访、接待及印鉴使用和管理工作。 9、负责制定本处各项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各科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 10、做好内外协调工作,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处领导决定。 11、负责本处车辆的管理、调度和维护保养工作。 12、负责本处水运网站的信息发布,以及局域网络、水运管理软件的维护。 13、处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办公室岗位职责 岗位名称:办公室主任 主要职责 1、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队伍建设。 2、参加处办公会、支委会,协助处领导督促、检查、落实各项工作。

3、审核以本处名义制发的文件和其他文字材料,办理上级和相关单位发送本处的文、函、电。 4、分管本处党务、政工、交通战备、接待等工作。 5、做好内外协调工作,对有争议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处领导决定。 6、负责本处相关人员的招考、调配、考核、奖惩等人事管理工作。 7、负责本处车辆调度工作。 8、负责本办的效能建设,搞好本办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和考核工作。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工作概述 1、根据本处职责和队伍建设目标,负责本办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及其他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人员的政治及专业素质。 2、组织相关人员,按照上级要求或实际需要,做好本处工作人员的招考、调配、考核、奖惩等一系列人事管理工作。 3、依据各科室需要,配合做好各种会议或活动的会场安排及后勤工作。 4、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结合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实际,草拟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5、审核或组织起草以本处名义发布的文、函、电;办理上级及相关单位发送本处的文、函、电,提出处理意见。 6、按规定、按需要安排车辆调度。 7、协调办公室与其他各科的关系,做好本处与上级管理部门或其他相关单位的日常沟通与交流。 8、安排并承担本办日常事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具体要求 1、对党忠诚,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保质、保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传达领导指示务必准确无误,报告工作务必及时有效。 3、关心本处工作人员生活,努力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4、对违反本处规章制度的行为公正无私,依章办理。 5、认真细心审核文件,确保内容准确无误;组织制订的工作计划,符合政策法规和上级的要求,可操作性强。

乡镇级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

乡镇级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我镇在19**年全面推行村务公开,201X年推行镇级政务公开。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全镇**个村都已全面实行了村务公开,凡属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村里重大问题都向村民公开;镇政府、派出所、国土所等近**个行政部门和事业性单位也实施了政务公开,方便了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实践了“三个代表”,取得良好效果。近日,我镇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扎扎实实搞好镇(村)政务公开工作-市、区推行镇政务、村务公开现场会议后,镇委、镇政府对这两项工作十分重视,先后召开了书记碰头会议和联席会议,分析情况,统一思想,研究部署开展工作。为统一领导班子的思想,会议专门学习了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试点镇村的经验。通过学习,班子领导认识到实行镇(村)政务公开是推行依法治镇的重要工作环节,是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逐步扩大基层民主,加强党的建设,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措施。实行镇政务、村务公开,对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有好处。通过政务、村务公开,使政府逐步走向依法行政,依章办事,选贤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基层干部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需要。通过政务、村务公开,将促进我镇对各项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为此,我们必须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的开展。领导层的认识统

一,为政务公开奠定了基础。为了使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迅速开展,镇委分别成立了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纪检、组织、宣传、建设、党政办、政法、财政所等领导任小组成员。在各部门抽调15人组成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明确了各人的责任,分工合作,确保了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组织落实和人员落实。镇政务、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日程安排表,明确了镇政务、村务公开的单位、内容、形式、监督措施和考察评比措施等,建立和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并以文件形式将镇委、镇政府关于推行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情况发至各村(居)委和各政务公开单位,分别召开了镇政务、村务公开动员大会,全体镇干部、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负责人,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等参加了会议。动员会上,区镇领导阐明了镇政务、村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动员各部门积极参与镇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每年镇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都组织人员对公开单位进行检查,对先进单位进行表扬,督促后进单位改进工作。 二、拓宽公开渠道,扩大公开内容,使政务公开内容充分、具体在政务公开工作中,我们根据本镇的实际进行。为使全面协调解决群众的矛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务公开带来的好处,我镇在政务公开上,除了镇主管的行政事业性单位外,同时要求群众接触较多的工商、邮政、电信、供电、国税、地税等双管单位实施政务公开,使镇政务公开起步更快、公开面更广。在公开的内容上,既以上级的要求

学习《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心得体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作出部署。 基层政府主要包括县、不设区的市、乡镇和街道办。基层政府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许多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出台《意见》,全面推进“最后一公里”政务公开工作,有利于提高基层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 公开成为自觉,透明成为常态。近年来,基层政务公开虽然取得了不小进步,但不愿公开、不会公开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有的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有些虽然愿意公开,但对政务信息应该公开到什么程度,如何保证公开内容质量等具体操作问题不甚明了。此次《意见》框定了与民众切身利益关联最紧密的公开事项26个试点领域,民众最关心的领域要公开哪些信息,怎么公开,谁来公开,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基层政府要坚决实现从“要我公开”向“我要公开”的思维模式转变,做到凡应公开的要全部公开。 提高政策质量,保障民众利益。公众参与是决策公开的重要环节,也是搭建政府和公众沟通的重要桥梁。基层很多行政决策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可以说是老百姓“家门口的事”,让民众参与决策有助于

提高政策质量,更好保障民众利益。《意见》规定,对涉及民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公共政策措施、公共建设项目,要采取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走访、公开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基层政府要结合职责权限和本地实际,明确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事项范围和方式,并向社会公开,增进民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同、理解和支持。 避免多头公开,使用规范平台。政务公开要有权威平台。近年,“强化政府门户网站信息公开第一平台作用”的认识,逐渐普及和落地。在此基础上,《意见》首次明确“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的要求。县级政府门户网站作为政务公开第一平台,要集中发布本级政府及部门、乡镇(街道)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开设统一的互动交流入口和在线办事入口,便利企业和民众。当前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中国已经处于信息爆炸时代。在信息来源空前增多、传播渠道空前多元情况下,建立政务信息集中统一的权威发布平台,避免公开平台五花八门,才能保证重要信息不被淹没。 《意见》明确了基层政务公开的时间表。基层政府要认真学习《意见》和抓好《意见》的落实,掌握了解政务公开什么、在哪公开、怎么公开,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使基层政务公开的含金量更高,服务成色更足,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更强。

办公室工作职责汇总

办公室工作职责汇总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办公室各岗位工作职责 一、办公室主任工作职责 1、负责主持办公室全面工作,组织、督促全体人员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负责督办事业部行政的决定、指令和重要会议精神的落实执行情况;负责组织收集各部门的工作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 3、根据事业部领导要求,协调与公司及事业部各室、所属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和相互关系。 4、负责事业部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及文字材料的组织审核工作;负责公文的呈批工作、上传下达以及来信来访工作。 5、负责事业部对外公关联络和重要来宾的接待工作,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做好专业调研、业务联系工作。 6、负责事业部印章、办公室归口费用的控制与管理。 二、办公室副主任工作职责(一) 1、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2、负责事业部公共关系、接待管理工作,做好外来调研组、工作组、检查组的接待工作,组织拟定接待方案,并就相关工作进行协调与落实;做好事业部副总师以上领导出差的接、送等工作。 3、协助主任对事业部车队进行管理,负责跟踪相关单位车辆使用费用执行情况。 4、负责会务管理和活动安排。

5、协助主任做好事业部行政的决定、指令和重要会议精神的落实执行情况的督办工作。 6、负责办公室日常行政事务工作。督促工务员做好领导办公室的保洁和会议室的清洁工作;对领导出席的会议、活动心中有数,及时安排车辆接送。 7、负责通讯费的管理。负责办公电话的开通、销号等相关事务,核定、各单位通讯费,每半年报销一次。 三、办公室副主任工作职责(二) 1、协助主任开展工作。 2、负责综合物业管理工作。负责各办公楼公共设施的日常配合管理工作,办公桌椅板凳、柜子的管理及调配工作,配合机动能源室抓好办公楼的节能降耗工作。 3、负责现场环境卫生及绿化工作。负责现场环境卫生责任区划分及监督与考核,负责对社区关联交易的现场区域环境卫生及绿化的协调监督与考核工作。 4、做好与城区社区及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5、负责办公室一体化体系管理工作。 6、负责办公室“5S”工作的检查与联络。 四、秘书岗位工作职责(一) 1、起草事业部行政工作总结、计划、领导讲话等材料撰写工作,做好上级材料的审核工作。 2、参加事业部行政会议,做好纪录,必要时整理会议纪要。 3、根据领导要求,对重要会议所形成的决议和其他重要事项的执行情况进行督办。

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3篇

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3篇 工作总结指的是对过去某段时间、某个项目的工作总结,并从中找到缺点与不足。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3篇,希望大家喜欢! 2019政务公开工作报告(一) 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xx县民族局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各项要求,及时、规范公开本部门政务信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任务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现将20xx年度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分工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等工作,督促按照八项制度做好主

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和程序,并做好材料送交、公开信息保密审查,信息更新发布等工作20xx政务公开工作汇报20xx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二、组织培训,规范信息公开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条例》实施的领导。并将《条例》内容要求融入到业务工作中。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编制和发布,提高执行《条例》的能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和质量。 三、完善网站,拓展公开形式 本单位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同时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置公开栏,公开单位职能、组织机构、办事指南等情况。为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民族工作的信息公开及宣传,为全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xx年度,本年度未受理到依申请公开件,未收到公众申请要求公开的其它方面政府信息,也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件20xx政务公开工作汇报工作报告。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下步计划

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提升全县政务公开工作整体水平,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7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以就业创业、社会救助、社会保险、户籍管理、医疗卫生、涉农补贴、城市综合执法、养老服务等8个领域为重点,围绕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全面梳理公开事项,细化公开内容,强化公开平台建设,探索高效便捷的公开方式,建立形式统一、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全面提高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人民群众最关注、与群众切身利益最相关的行政行为和服务事项,按照“应公开、尽公开”要求全面梳理公开事项,细化公开内容,明确公开标准,拓宽公开渠道,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易获取、能监督、好参与,进一步提高基层政务公开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突出工作重点。按照“先试点、后推开”工作思路,以《方案》明确的8个试点内容为重点,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到所有政务领域和服务事项。 (三)强化标准引领。基于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坚持统筹规划,

将政务公开标准的制定与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发展要求相结合,将标准的实施与规范政务公开行为相结合,确保体系内标准相互协调、现行有效,推进政务公开与政务服务标准化有机融合。 三、重点任务 承担试点任务的各责任部门要按本方案确定的公开内容认真组 织实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梳理汇总公开事项清单。各试点单位要对本单位涉及的试点内容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汇总,将工作业务相关内容以条目形式逐项细化分类,明确事项名称,形成政务公开事项清单。事项梳理要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除有明确规定不予公开的事项外,其余事项均应列入政务公开事项清单,力求公开事项全面精准、分类科学、名称规范、指向明确。 (二)编制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各试点单位要依照政务公开事项清单,对照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简称“五公开”)要求,逐项逐环节梳理公开内容,明确每一项公开内容的责任主体、规定时限、公开方式、公开程度标准等要素,每一项试点领域汇总编制一套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实行动态调整。决策公开要重点落实决策前预公开、决策时会议公开、决策后政策文件及解读材料公开要求;执行公开要重点公开执行措施、实施步骤、责任分工、监督方式,定期公布工作进展和取得成效、后续举措;管理公开要重点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公开职责权限、执法依据、裁量基准、执法流程、执法结果、救济途径等,全面公开相关的行政监管信息;服务公开要

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发〔XX〕50号)要求,为推进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以下统称“五公开”),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全市政务公开工作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决策部署,围绕权力运行全流程、政务服务全过程,立足试点探索,紧密联系实际,积极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基层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 二、基本原则 以坚持需求导向、注重重点突破、强化标准引领、适应基层特点为原则,按照“应公开、尽公开”要求,全面梳理公开事项,细化公开内容;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先行试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探索建立与全省、全国统一的政务公开标准体系,并实行动态调整和更新;结合各部门各行业特点,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公开方式,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易获取、能监督、好参与。 三、工作目标

X年8月底前,完成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总结试点经验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考核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和规范,为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四、试点范围 (一)省级试点范围。按照省试点工作安排,确定我市铁力市为8个省级试点单位之一。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户籍管理、涉农补贴、医疗卫生、城乡规划、税收管理、征地补偿、拆迁安置、环境保护、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救灾等方面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 (二)市级试点范围。按照市试点工作安排,试点内容与省级试点内容相同。 未纳入试点的其他区要做好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准备,可参照本方案自行组织开展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铁力林业局、双丰林业局、桃山林业局、朗乡林业局根据实际情况,参照试点单位做法,开展好基层政务公开工作。 五、具体任务 各级试点单位要按照省确定的试点内容,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梳理公开事项目录。各试点单位要对试点范围涉及的公开事项,依据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并按条目方式逐项细化分类,编制基层政务公开事项目录,确保公开事项分类科学、名称规范、指向明确。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扶贫

办公室主要职责

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责、地位和作用 首先办公室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机关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是机关的信息中心、服务中心、参谋中心、运转中心和指挥中心。具有参谋、助手、协调、服务、把关、督办等六大职能,这就要求办公室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性、较准确的预见性,工作具有超前性和丰富经验。不论是办文、办事、办会,还是管理、服务、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给整个地税工作带来被动或造成损失,也就是说,办公室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全局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各项税收任务的完成。 其次办公室工作能不能得到加强,关键在于领导,在于领导对办公室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如果把办公室单纯地作为后勤服务单位而忽视其参谋、助手作用来认识,办公室就变成了勤杂室,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就会沉浸于纷繁零碎的琐事之中,就没有时间去抓信息工作和搞调查研究。下情不了解,谈不上给领导提供决策的依据。如果领导重视、关心、支持办公室工作,从政治上关心他们,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提高机会,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从工作上支持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心灵上理解他们,肯定会使办公室不仅能够稳定住队伍,而且还会有很大的吸引力,达到其充分调动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二、具备担当办公室主任的条件 (一)办公室工作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自己。能否有效发挥办公室的整体作用,关键在于办公室主任,因为办公室主任的职责是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既要参与领导班子对重大问题的讨论与决策,又要组织参与日常的琐碎事务,要带领和组织办公室人员努力完成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一个称职的办公室主任必须具备与相适应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水平。(二)从我从事众多工作岗位来看,越是杂务事情多,工作烦琐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越富有吸引力和挑战性,越是能够学到新知识、新经验,增长新才干,开拓新视野,挖掘新潜力,办公室岗位就是用武之地和锻炼的最好场地。对人生阅历的增长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遇。但是,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在办公室工作将会尝到更多的酸甜苦辣。但是办公室主任岗位能够

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归纳例文_政务工作归纳.doc

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总结范文_政务工作 总结 事业单位政务总结范文 实施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公共企事业单位新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在市部门的指导下,在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辖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断加强,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市总厂联办〔2010〕4号文件精神,现将1—8月新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目前,新区政务公开工作已全面展开。一是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扩大。以市政府网站、新区管委会网站、政务服务中心、文件、会议、公示栏等多种方式,全面公开办事信息;二是信息公开更加广泛。公开内容涉及概况信息、计划总结、法规公文、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财政信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其他信息等,不断完善网站内容,规范办事指南、流程、依据和时限,增强透明度,改进服务质量;三是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申请公开流程,做到办理及时、准确,无投诉发生;四是抓好政务中心公共服务项目和街道政务公开工作,规范了办事公开依法行政行为,加强了党风廉正建设,提高了办事公开工作管理效率,树立了新区政务公开良好形象。 二、工作措施(一)组织健全,加强领导。新区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吴勇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孔庆洲任副组长,管委会

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新区党政办履行相关的职能职责,负责新区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健全制度,规范公开。为把办事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新区健全了各种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了政务公开程序,规范了政务公开的操作要求,形成了对内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办事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办事公开的各项内容,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力戒形式主义,在具体化、全面化、规范化。二是公开内容接受监督。办事公开使政府决策事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群众一一公开,实现了“阳光作业”,提高了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从而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开通了投诉电话,设置了投诉信箱。政务公开监督小组,做到定期检查政务公开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其正常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同时把政务公开工作列入机关各部门、街道、社区和公司年度目标考核。 (四)规范政务公开审批程序。在公开程序上,首先对所有需要公开的内容及项目进行整理,然后对整理结果进行汇总初审,由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后,党政办经办人员对照清单进行网上公布。对重要的政务工作,一律要求民主议事在前,决策公布在后,必要时召开会议,广泛征求并统一意见后进行公布。对涉及到各类财务收支的,一律审计理财在前,核实公布在后。组织专门人员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事前布置、事后检查、一抓到底。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认真制作,质量一流,排版规范。(下载后可根据需要修改) 精品文档 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为贯彻落实《X务X办X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XX〕54号)、《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XX〕26号)、《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方案的通知》(狮政办〔20XX〕22号)等有关精神,全面推进我镇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XX年,融入市级统一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体系,确保政务公开工作覆盖行政权力运行全过程和政务服务全流程,大幅提高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公开平台、专业队伍,显著提升政务公开的能力和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推行政务公开事项标准化管理

对照上级制定的城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公共资源交易、财政预决算、安全生产、税收管理、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保障性住房、农村危房改造、生态环境、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法律服务、扶贫、救灾、食品药品监管、城市综合执法、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户籍管理、涉农补贴、义务教育、卫生健康、市政服务等26个试点领域标准指引,结合本单位权责清单,全面梳理细化相关领域政务公开事项,编制完成本级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在政府信息门户网站公开。目录包括公开事项的名称、内容、依据、时限、主体、方式、渠道、公开对象等要素。编制目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体现地区和领域特点,避免公开事项及标准“一刀切”,确保权力运行到哪里、公开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二)规范建设基层政务公开平台 1.发挥门户网站“主阵地”作用。利用好政府网站作为我镇政务公开第一平台,维护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和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专栏,集中发布本单位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并设置统一的互动交流入口和在线办事入口。逐项对照编制完成的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全面优化本单位网站栏目设置,增强信息公开的准确性、权威性。 2.加强政务新媒体建设。严格按照《XX省促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七条措施》要求,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情况 自查报告 市政务公开办: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州市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县积极开展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加快推进“五公开”,现将我县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情况的自查报告如下: 一、试点工作成效 我县作为市级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单位之一,紧紧围绕扶贫救灾、征地补偿、保障性住房等领域,全力推进试点工作。制定下发了《xx政务公开办关于印发xx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政务公开的重点任务、工作进度及保障措施,细化分解了相关单位工作职责。初步梳理完成我县、乡两级政务公开事项清单和目录,已将清单目录呈报市政务公开办公室审核、备案。我县充分发挥信息公开网平台作用,对其进行升级改造,增设议案提案、政策解读、回应关切等专栏,同时,指

导各乡镇、相关部门规范管理政府网站后台信息传输、更新工作,有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xx、xx试点乡镇围绕财政专项资金、脱贫攻坚、为民服务、征地拆迁、土地流转、农村危房改造、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步推进试点工作完成。立足人民群众,发挥为民服务中心作用,“零距离”沟通群众,提高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扩大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的群众知晓率,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政务公开试点工作中来,共同建设阳光透明的政府。 二、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我县高度重视试点工作,为保证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各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各试点乡镇成立镇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把政务公开试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谁牵头负责、谁组织落实”的原则,全力推动试点工作落实。 精心安排部署,保障有序推进。 制定工作方案。根据国务院、省、市相关要求,结合我县政务公开领域实际情况,制定下发《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两试点乡镇分别制定下发《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参加“全

2010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0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要点 2010年全国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和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以促进阳光施政、有效预防腐败为目标,以监督行政权力、服务人民群众为主线,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狠抓工作落实,切实提高政务公开的社会效益,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一、以公开促进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 (一)努力做好促增长调结构中的政务公开工作。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三农”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规范和节约用地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公开,为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保证。要加强对公开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暗箱操作”行为。 (二)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切实把公开透明原则贯穿于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全过程。要通过多种

形式,主动公开项目审批、规划及用地管理、招标投标活动、工程质量管理、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严防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大额度资金使用和重大项目安排。要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公开目录,制定相关标准和程序,完善考核评估和监督机制,着重解决好工程建设信息不透明、公开不规范等问题。 二、深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三)大力推进决策公开。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决策机制,逐步推进决策过程公开。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实行预公开制度,广泛听取意见,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意见征集、采纳情况。进一步落实和规范听证制度,坚决防止“假听证”、“走过场”等形式主义。 (四)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程序化。还未完成清权确权工作的地区和部门,要加快依法清理审核行政权力,编制职权目录,绘制行政职权流程图,力争在2010年底完成清理工作,并向社会公布;已经完成的,要依托电子政务平台,把行政权力运行过程设定为计算机程序,逐步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总结开展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经验,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环节权力运行的监控,防止权力滥用。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程序,完善电子监察系统。 (五)压缩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严格设定自由裁量权行使程序,合理设定裁量幅度,细化标准,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向社会公开。要研究制定规范行政自

公司办公室主要职能、职责

一、公司办公室主要职能、职责 1、根据党的方针政策,上级机关的决议、指示以及公司党委、行政的决定,起草、办理各类文件;负责印章、介绍信的妥善保管与使用。 2、负责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党委会议及公司工作会议等的会务管理工作。 3、负责公司党委、行政决定事项的督办。 4、负责保密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5、负责人民来信、群众来访的接待、处理。 6、负责党务、政务信息工作。 7、负责重大外事活动的安排、来宾接待、重要领导来公司活动安排及协调对口接待工作。 8、负责对外的联络工作。 9、负责公司内人员因公出国的审查呈报工作。 10、负责公司档案管理工作。 11、负责公司法律事务工作。 12、负责公司计划生育事务工作。 13、负责公司机关小车队车辆管理工作。 14、负责完成公司领导、上级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办公室主要工作流程 1、公文办理 A公司外来文 文书登记——办公室主任阅批——公司领导批示——承办部门执行——文件归档。 B公司内请示、报告 单位、部门呈报——文书登记——办公室主任阅批——分管领导批示——办公会议讨论(视情况)——办理批复——承办部门执行——文件归档。 C公文制发(以党委、公司名义) 职能部门起草——有关部门会签(视情况)——办公室核稿——公司领导签发——文书编号——文件打印——办公室校核——文件印制——盖章——发文——文件归档。 2、传真 使用人申请――办公室主任审核――文书登记——发传真。 3、复印 申请(内部资料、密级文件)——办公室主任审批——登记——复印。 4、会议室使用

部门申请——到办公室登记——办公室开门——使用部门布置会场——使用部门清理会场。 5、下发会议通知 部门申请——分管领导批准——办公室登记——办公室负责电话通知。 6、接待 部门申请——分管领导批准——办公室登记——办公室牵头安排接待方案。 7、出具介绍信 使用人申请、登记——分管领导批准或办公室主任批准——办公室盖章。8、用印管理 经办人申请、登记――部门领导审核――分管公司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审批――办公室盖章。 9、档案查询 经办人申请、登记――分管公司领导或办公室主任审批――档案室查找---借阅。 10、法律咨询 经办人申请、登记――法律事务处研究、分析――给出建议。 11、计划生育 12、使用小车申请 部门申请、添用车申请单——分管领导批准——办公室小车队登记——安排车辆。 三、办公室工作方案和规定 (一)秘书工作 秘书工作是公司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参与政务、管理事务的综合性工作。它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文件、资料、情况以及建议、意见;为会议的召开提供议题、会场记录、纪要撰写;为领导的组织和指挥起传达、督促和检查作用。 (二)办会 1、负责公司党委会议、总经理办公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题的收集、登记、 会议安排、会议材料准备、会议记录以及会议纪要、决定事项的起草等工作。 2、提前制定会议安排方案和意见,呈领导审定。 3、会议纪要、决定事项须在会后2个工作日内草拟完毕,送有关部门征求意 见后报办公室领导审核,呈领导审签。 4、对已审议过的会议材料、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决定事项及时进行整理。 5、负责跨局、跨部门会议的统筹协调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