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学导论论文

生物学导论论文

生物学导论论文
生物学导论论文

人体与肠道微生物间的互惠共生关系

13103408李辉

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天津塘沽,300451

摘要:研究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传统方法通常建立在体外(共)培养技术之上,但现在已经证实,绝大多数肠道微生物在目前培养技术下是体外不可培养的,因此这种体外(共)培养技术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该领域里迅速地渗透和广泛地运用,日益突破传统技术和方法的局限,从而有助于我们深刻地揭示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互惠共生的分子机制: 人肠道向肠道微生物提供优越的栖息和繁殖环境,其中包括天然的厌氧条件,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温度和pH等;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影响到人体的营养物质加工、能量平衡、免疫功能、胃肠道发育和成熟及其他多种重要的生理活动。这种互惠共生关系可能是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在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相互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关键词:人体,肠道微生物,互惠共生。

Reciprocal symbiosis between human body and the gut microbes

13103408 Hui Li

Tianjin univercity of sicence & technology 300450

Abstract: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st and gut microbes is usually based on traditional methods (total) in vitro culture techniques, but has now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gut microbes in the current culture techniques is cultured in vitro, so the (total) in vitro culture techniques there are serious defects. Molecular biology technology is rapidly infiltrate and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methods, which help us to deeply reveal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reciprocal symbiosis between the host and the gut microbes: human gut to gut microbes to provide favorable habitat and breeding environment, including natural anaerobic conditions, rich in nutrients, as well as the appropriate temperature and pH, etc.; Gut microbes and their metabolic products affect the body's nutritional material processing, energy balance, immune function, development and mature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d other many kinds of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mutual symbiotic relationship is likely to be the host and the gut microbes in the process of long-term cooperative coevolution between the result of mutual choice and adaptation.

Keywords: human gut microbes, mutualism.

1、人的体表和体内状况

人的体表和体内生着许多种类和数量的正常微生物,目前仅在人肠道内就已经鉴定出500多种正常肠道微生物(以下简称肠道微生物),其数量高达1014,约是人体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之和的10多倍,也就是说成人体内细胞约有90%为微生物细胞,其余约10%为人体细胞,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完整、健康的成年人是诸多物种组成的复合体。由于众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栖息在人肠道内,我们可以推测这些肠道微生物一定会通过宿主-微生物和微生物-微生物之间关系网显著地影响人类生物学特征。像生理学家描述人体普通器官一样,有学者建议用“微生物器官”(microbial organ)来描述肠道微生物菌群: 他由不同种类的但彼此又相互联系,并与宿主细胞之间不断地进行信息交流的细胞构成; 他消耗、存储和重新分布能量; 他生理性地调

控重要化学物质转化; 他通过自我复制来维持和修复自身。通常,人们简单地用偏利共栖(commensalism),而不是互惠共生(mutualism)来描述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共生关系,这反映出人类在这方面认识不足,尚未意识到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密切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物对维持人类健康和正常菌落稳定的巨大贡献。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正在该学科领域里迅速地渗透和广泛地运用,日益突破传统(共)培养技术和方法的局限,在宿主-肠道微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基因组、免疫和代谢等研究领域均取得许多重大突破,本文就这些研究热点进行部分探讨。

2、宿主与肠道微生物

宿主与肠道微生物在协同进化上的关系基于16S rDNA 分析结果表明,成人肠道包括三

界细胞形态的生命: 细菌,古菌和真核生物。人肠道生态系统中的细菌在数量和密度上均占有绝对优势,也是目前研究主要对象之一,但其他不占优势的肠道微生物也会对宿主和菌群产生重要的影响。例如人后肠中的甲烷菌,他是肠道内古菌的典型代表,位于多糖加工代谢链中最后一环,可以利用上游微生物发酵产物CO2和H2合生CH4 ,通过降低肠道内氢分压来加快上游微生物发酵速率,因此对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定性和菌落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非细胞形态的噬菌体等也是肠道生态系统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例如感染Escherichia coli,Salmonella spp,Bacteroides的噬菌体可能对人肠道中菌群的多样性和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可能是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强烈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宿主主要通过两个手段—肠道切应力和肠道免疫应答—对肠道微生物菌群进行选择。肠道运动和食物流动产生切应力,可以将肠道内容物排出体外,对肠道各种微生物进行选择; 肠道微生物通过采取一系列策略,黏附在食物颗粒、脱落的上皮细胞及肠道表面上,抵御一定强度的切应力,从而应对肠道切应力的选择作用。对正常微生物而言,他们在与宿主协同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一套适应宿主切应力选择的特殊机制,肠道产生的切应力不但会降低其黏附作用,反而会提高其黏附效率。宿主对肠道微生物进行选择的另一手段是肠道免疫应答,肠道通过建立一系列抗原识别、捕获、传递和加工处理等免疫应答机制,有效地将异体抗原排出体外,对肠道各种微生物进行选择; 肠道微生物同样采取一定的策略(下述),才得以逃避肠道免疫应答。肠道微生物通过特定的策略,对付了肠道两种主要的选择作用,在宿主肠道内建立起生态位并固定下来,最终形成了稳定的肠道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这种适应能力归因于这些肠微生物进化出多种改变自身基因组的“工具”(如质粒,转座酶,整合酶和转座子的同源序列等),这些基因转运和突变机制赋予肠道微生物“全能性”,以抵御肠道切应力和对付肠道免疫应答的选择作用,使其免遭从肠道内淘汰出去。在宿主对肠道微生物进行选择的同时,肠道微生物并不总是处于被动地位,也在不断地对宿主进行选择。肠道微生物的选择作用体现在两个层次上: 首先,从肠道微生物角度上看,肠道微生物新陈代谢方式(如生长速度和底物利用方式)影响到整个肠道微生物菌群在竞争环境中的适合度; 其次,从宿主角度上看,肠道微生物影响到宿主的适合度。如果这种选择作用对宿主有利,就会增加宿主数量,随之带来了自己生存环境的扩大,反之亦然。协同进化的结果带来了宿主获

益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其中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通常被认为是该生态系统正处于最佳稳定状态的一个标志,因为物种多样性可以向系统提供应付外界应激的弹性和缓冲力尽管我们目前对宿主与肠道微生物之间如何协同进化的过程不太清楚,学者们还是找到了许多相关的直接或间接证据。人类基因组和肠道微生物基因组提供了最具有说服力的证据,人类基因组编码223种与细菌蛋白高度同源的蛋白,暗示这些基因是直接从细菌基因中水平转运过去的,但是目前人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尚未完全破译出来,限制了这方面进一步的研究。尽管肠道微生物在亚种和株的水平上体现出多样性,例如目前就已鉴定出7000多株肠道细菌,但在更高分类级别上却相对稀疏,仅有55门已知细菌中的8门存在于人肠道中,而且尚有5门数量为之甚少。肠道微生物在亚种和株水平上体现出多样性与在门水平上体现的稀疏性形成鲜明对比,说明这些微生物之间存在相对高度的亲缘关系,间接地说明了宿主仅仅强烈地选择那些对宿主健康有利的少数物种。例如cytophaga-flavobacterium-bacteroides(CFB)是广泛地分布于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一门优势菌,基因库调查结果显示出这门肠道细菌在不同宿主体内的差异很大,揭示了CFB-哺乳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发生已经很久远和不同的CFB亚群一旦适应各自宿主,便经历加速进化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差异性很大的亚群。尽管人类在研究宿主和肠道微生物之间协同进化关系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需进一步考证现有的证据和探索其他的证据,并借鉴其他宿主-微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研究模型,以获得更确凿的证据和更合理的推论,进一步揭示宿主与肠道微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怎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现存互惠共生的复合体。

参考文献:

1.Savage DC.Microbial ecology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nnu Rew Microbiol 1977;31:197-131

2.Backhed F, Ley RE, Sonnenburg, GL, Peterson DA, Gordon JI.HOST-vacteralmutualism in the human intersete. Science 2005;307:1951-1920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502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二、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郎泉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5.工程热力学(二) 《工程热力学》,徐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6.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芮晓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7. 物理(工) 《物理(工)》,吴王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版)。 8.复变函数与积分函数 《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贺才兴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9.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魏战线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0.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王松岭、安连锁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1.传热学(二) 《传热学》,夏雅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2.锅炉燃烧设备 《锅炉燃烧设备》,姚文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陈汝庆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4.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杨玉桓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萧国泉、李弘泽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6. 创业理论与实务 《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7.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物科学导论》结课论文优秀范本

《生命科学导论》结课报告姓名:詹晓琴 学号:1000530234 专业:商学院10级电子商务 《生命科学导论》主要涵盖的内容,非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学习《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意义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生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细胞内严密组织和高度有序且动态的结构体系,新陈代谢、生长和运动是生命的本能;生命通过繁殖而延续,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DNA 是生物遗传的基本物质;生物具有个体发育的经历和系统进化的历史;生物对外界刺激可产生应激反应并对环境具有适应性。生命是集合这些主要特征的物质存在形式。 “生命科学导论”是生命科学的入门科学。基础生命科学涵盖的基本内容包括:生命的化学组成、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能量与代谢、繁殖与遗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控制、生物的起源进化与系统分类、生物个体的发育、结构、功能和行为、生态环境、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前沿与新进展等。现代生命科学研究正在由宏观向微观深入发展,分子生物学正在向揭示生命的本质方向迈进。创新性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生命科学的进步和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也深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是一些杰出科学家所具备的基本科学态度和精神。 作为非生物学专业的我,认真学好《生命科学导论》主旨在于培养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生命的奥秘,把握生命科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建立进化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等知识框架,培养自己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留出想象的空间的能力,把学习到的生命科学知识与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相结合,打开生命科学知识创新大门。 根据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特点,联系实际浅谈我们现代人健康合理的膳食 通过对《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元素及分子组成基本特点和他们对于生物体的重要性,深刻感觉到我们人类也应该根据各类食物构成的不同营养价值合理健康饮食,促进营养需要与饮食供给建立平衡关系,达到合适的热量、合适的蛋白质、合适的无机盐、丰富的维生素、适量的食物纤维、

通信导论结课论文

通信导论论文 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对通信专业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通信导论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下面我来简要的介绍下通信导论。通信导论的课程目的和任务即为建立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通信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加深专业认识,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跟踪最新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下为我对通信的了解,作为大一新生,肯定存在好多不足,还望多多指教。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 1通信的实质是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2人们可以用语言、文字、数据或图像等不同的形式来表达信息。通信的根本目的在于传输含有信息的消息,否则,就失去了通信的意义。基于这种认识,“通信”也就是“信息传输”或“消息传输”。 3通信的范畴:语音、图像、数据、多媒体信息传输,更广泛来说,雷达、遥控、遥测等也属于通信。 4.包含信息的消息形式多种多样,这些不同的消息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通信业务。 5传输一般是远距离的,可以是无线或有线传输。 二、通信系统的构成: 1通信系统:指传输信息所需的一切技术设备的总合。 2在大多数场通信系统需要进行多路复用、双向进行,信源兼为受信者,通信设备包括发信设备和收信设备。此外,通信系统除了完成信息传递外,还必须进行信息的交换,传输系统和交换系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乃至通信

网。通信网中还涉及信令、协议和标准。 3信息源与受信者:信源是消息的产生者,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4发送设备与接收设备:发送设备基本功能是使信源和信道匹配,即将信源产生的消息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信是指传输信号的物理媒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 5传输、复用、交换、网络为现代通信的四大技术。 三、通信系统的分类: 1按消息的物理特征分类:电报通信系统,电话通信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多媒体通信系统…… 2按调制方式分类:载波调制(连续波调制),脉冲调制 3按传输信号的特征分类: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发展的主流) 4按传送信号的复用方式分类:频分复用(FDM)-无线广播,时分复用(TDM),码分复用(CDM),波分复用(WDM) 5按传输媒介分类:有线通信系统(载波、电缆、光纤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调幅、调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空间遥测、雷达导航、微波接力、卫星通信系统) 四、通信方式 1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对于点与点之间的通信,按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通信方式可分为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三种。 2按数字信号排列顺序分-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 五、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现代生物技术选修课论文

XXX 化学化工学院 应化1506班 学号1502150623 讲课教师:余润兰周洪波朱建裕时间:2015年12月20日

现代生物技术结课论文 一、心得 要说自己的专业与生物学科的关系,我身为应用化学专业学子才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俗话说“生化一家亲”,都是理科不说,甚至还专门有生物化学这门学科!可见它们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互相连接成片。从小生物就是我最喜欢的学科,没有之一。小时字都认不全的我,整天坐在电视机前,盼望着《动物世界》开播,吃饭都喊不应。百科全书里关于生物体的部分也是被我翻得破烂。那时,像达尔文这样的科学家就是我的男神! 然而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对我的意义就变了。它变成了课本上密密麻麻的知识点,被反复背诵反复记忆,大量的题目也渐渐磨灭了我对它的热爱。说实话第一次听您的课,我感到有一丝失望。因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那一部分,是我在高中阶段烂熟于心的知识。ppt上的知识点,都是生物课本上被我拿记号笔重重圈上的句子。 但是随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新的:生物技术与食品发酵的关系,与医学的关系,与环境治理等等等等,像是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我只是受了应试教育的迫害,只顾写题从而忽略了生物的趣味性和大自然的神奇之处。那些奇妙的微生物,那些神奇的方法,竟有如此之功效!人类真的是极其具有智慧的生物,在千百万年的进化中对这个领域了解如此之深! 虽然我的专业不是生物,但总存在着像生物化学这样的交叉学科,也总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研究领域。上过短短几节生物技术选修课,我不敢不负责任地说它给了我多么多么深刻的影响,但我能很负责任地说,它拓宽了我未来选择就业或者研究方向的视野。 二、现代生物技术目前的进展: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及其他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并与工程原理相结合,加工生产生物制品的综合性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五个领域。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 导语:当今,人类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挑战。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心得1 作为文科生,我在高中时所学的生物较为浅显,但一直以来对生物总是充满了好奇。怀揣着一颗兴趣盎然的心,这学期我选了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还记得 第一节课我坐在第一排听着老师讲绪论,我对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充满了敬畏:感觉生命真的好神奇,感觉生命科学真的好博大精深,感觉自己对生命竟然一无所知,好无知!这门课让我明白: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而我,一个面向21世纪的大学生,理应有生命科学基础,而不应该成为“生物盲”!此时此刻,面对着复杂系统的许多问题,科学界将把目光转向生命科学,积极地寻求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思路,面对着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愈益严重的人口,粮食,环境,资源,健康等社会问题,我们将终意识到是时候从生命科学中去寻求出路了! 因为是选修课,课时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了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我知晓了细胞与细胞工程的神秘;

我惊叹了基因与基因工程的作用,端正了对转基因产品的看法;我理解了遗传病的根源;我知道了信息传递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内容,神经系统在信息传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激素系统和细胞信息的传递;我冲破了癌症的迷雾重重,深刻的认识了癌症这种可怕的疾病;我解除了对人禽流感的种种疑惑,提高了自己的预防意识;我深化了对微生物的认识,了解到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我接触到了纳米科学,看到了并纳米在生物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与发展;我真正理解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素及危害,体会到了牺牲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后,人类自食恶果的无奈。。。。。。简单的概括涵盖不了通过生命科学导论这门课我所学到的知识;也不能充分说明我的受益匪浅;更加不能表达我对这门课的感谢之情。这门课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种种不良的生活习惯,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摒弃那致命不良习惯的必要性。大学的生活基本由自己支配,自由自在的我曾经经常熬夜看电影,和同学唱歌,一玩就是一整夜,平时也是很懒的那种,根本不想着去做做运动,有时间就宅在宿舍玩电脑。 那时我总认为自己还年轻,有身体资本去疯,去过不规律的生活,去忽视不良的生活习惯,根本不会意识到这慢性的致命危害。是这门课让我感到了自己曾经多么可怕,因为

生物学论文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摘要: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的例子不胜枚举,而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正慢慢显现出来。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将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对人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迫切行为。 关键词: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正文:生命无所不在,从热带雨林上端离地数百尺的地方、澳大利亚的沙漠,到深海火山熔岩的缝隙,处处都有生命。浩瀚多样的生命形态维系人类的生存,也确保清洁的空气与水,这些惊人丰富的多样性如何形成?又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万物凝聚在一起维持平衡? 人类实在难以尽窥其中的奥秘,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我们拆散了当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永远也不能恢复原状了。 对于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物种数量,人们一直十分关注,同时也一直是一个无法确切知道的谜。物种统计是一门粗略的科学,据1994 发表的“系统学2000年议程”估算,如今已发现并得到正式命名的物种约160.4万种,尚未发现的约1千万种至1亿种,另据联合国环境署1996年估算,如今得到定义的物种约175万种。 []3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他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他们与其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是生命系统

的基本特征。生命系统是一个等级系统,包括多个层次和水平——基因、细胞、器官、有机体、种群、群落等。生物多样性也可分为多个组分,每个组分又可分为多个层次。但在理论与实践上较重要、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或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水平[]3。 一、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利用和潜在利用的价值,而对这些价值的研究无不建立在对生物多样性信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生物多样性及其组分在社会、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和美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价值对生物圈生命维持系统的进化和保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利用价值可分为直接利用价值、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四个方面[]1。[]2同时,生物多样性与我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的宗教文明相互相成。道家亲和自然与顺应自然的基本哲学思想,源自对人与自然基本关系的深刻体察与思考,包含了超前的、先进的、合乎科学规律的生态伦理观念和思想遗产。[]2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管理物种与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当前提供的用途,并维持它们的潜力以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不是单纯消极的保护行动。一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可能牵扯到挽救、研究和利用该国的本地野生物种,保护和利用栽培与饲养物种的野生亲缘种及其遗传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和生物圈的动态平衡,控制对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有害的入侵种等方面。可见,生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专业导论(论文) 学院师学院信工学院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2班 姓名牛和平 学号2016036664 题记: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步入大学,琳琅满目的学科门类使我迷惘与彷徨,自己由于阴差阳错考入了师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面对这个我一无所知的专业,我感到对未来的恐惧,可是来到了信工,接触了数学,才发现数学原来充满了神秘与乐趣。并且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受到数学模型、计算机和数学软件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初步具备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数学与应用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和上升的平台,是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联系最为紧密的专业之一。通过对专业的进一步了解,我对专业的前景有了更深的认识。毕业生多数经过进一步深造后,进入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从事高等研究,主要方向为数学、计算机、信息科学、金融与管理科学等。以后直接进入研究机构、公司从事分析、应用等方面的工作。 虽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习难度很大,就业前景也是不很突出,但既然已经开始了数学之路,就应该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走下去。我个人在高中时就比较偏爱计算机与金融,高考时也曾想报金融方面的专业,但由于分数受限,没有如愿以偿。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所以比其它学科更有优势考研。 我对自己的未来规划是考计算机或金融方向的研究生,许多软件公司再招生的时候倾向于要应数专业的,方法比专业更重要,应数学习的就是方法,万金油专业,学其他的上手快,这也是数学专业的优势之一。而且我虽然不是很偏爱数学,但数学的确充满了神秘感和奥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

在当今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已被世界各国视为一种高新技术,特别是进入二十^一纪后,生 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更成为领先技术,有人因此把二^一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之 所以会被如此重视和关注,不仅是因为它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诸如食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 问题及资源问题的关键技术,还在于因为它与理、工、农、医等科技的发展,与伦理、道德、 法律等社会问题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国民经济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生物技术既是现实 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因此,了解并学好生物技术不仅是必要的,而 且也是及时和重要的。在此我着重讨论生物技术中的一个方面一“酶工程”。 【1】“酶是生物体产生的具有活性的蛋白质(除个别有活性的RNA外),它可高效专一地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且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易纯化、反应能耗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是控制等特点。因此,它与传统的化学反应相比,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酶工程就是将酶或者微生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细胞器等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臵中,利 用酶所具有的生物催化功能,借助工程手段将相应的原料 转化成有用物质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一门科学技术。它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 【2】“在2 0世纪中期,物理、化学、数学、信息科学广泛而又深入地渗入生物学,促使生物学发生了全面而又彻底的变化,开创了全新的分子生物学, 使生物学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中心学科。在分子生物学的推动下,2 0世纪70年代,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生物技术的出现真正地开始了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从那以后,伴随着第二代酶一一固定化酶及其相关技术的产生,酶工程才算真正登上了历史舞 台。固定化酶正日益成为工业生产的主力军,在化工医药、轻工食品、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 巨大的作用。不仅如此,还产生了威力更大的第三代酶,它是包括辅助因子再生系统在内的固 定化多酶系统,它正在成为酶工程应用的主角。 但人类的脚步并未停止,在取得一个个重大突破后,酶工程的研究又开始在分子水平发 展。【3】“通过基因操作,已实现了许多酶的克隆和表达。定点突变成为研究酶结构与功能的常规手段,并被广泛用于改善酶的性能。体外分子进化方法则大幅提高了酶分子的进化效率,并有可能发展新功能酶。融合蛋白技术的发展使构建新型多功能融合酶成为可能。” 酶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轻工业的各个生产领域。【4】“酶工程是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应用范围已遍及工业、农业、医药卫生行业、环保、能源开发和生命科学等各个方面 【5】“酶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各工业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在酶工程的研究上,它的应用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通过对酶工 程的了解可以将它的应用方向概括为以下几点。 —、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6】“酶工程就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内,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因此酶在食品工业中最大的用途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烘烤食品及 啤酒发酵。与之有关的各种酶如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乳糖酶、凝乳酶、蛋白酶等占酶制剂 市场的一半以上。 目前,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酶成为食品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促进蛋白质消化的 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促进纤维素消化的酶(纤维素酶、聚糖酶等), 促进乳糖消化的酶(乳糖酶)和促进脂肪消化的酶(脂肪 酶、酯酶)等。 二、轻化工业中的应用 酶工程在轻化工业中的用途主要包括:洗涤剂制造(增强去垢能力)、毛皮工业、明胶制

生物医学信息学导论论文

生物医学信息学导论论文 学号: 学生: 学院: 教师:

论手机辐射与人类健康 摘要:工信部统计显示,2013年1~7月,全国电信业务连续三个月保持7.9%的增长,移动电话用户净增7307.4万户,达到11.85亿户。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从三十年前的奢侈品发展成为今天非常普及的电子消费品,手机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手机产生的电磁场对肿瘤、学习记忆、主观症状、血脑屏障的影响情况, 国外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手机辐射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围绕使用的现状等方面开展研究性学习, 提出安全使用手机的建议。 关键词:手机健康辐射原理肿瘤记忆主观症状安全建议 一、引言 手机作为一种高科技通讯工具,在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普及开来。但随之而来导致的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担忧,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公共健康危机。手机是一种低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装置,它的工作频率介900兆赫1800兆赫的微波波段,通过贴近头部对用户的健康造成影响。当我们用手机打电话时,音频信号经过手机转换为高频率的电话信号,然后通过天线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出去,这时在手机附近就会产生较为强烈的电磁辐射。各种各样的模拟和数字手机的使用已经遍布全球。 然而,手机的使用令人担心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最近的研究表明,微波可能诱发或导致癌症,并伴随以下症状:睡眠障碍、记忆问题、头痛、恶心以及头晕等,可导致人体精子中的D N A 遭到破坏,可以破坏人体血液的细胞组织,而且可以导致脑肿瘤。因此研究手机辐射带来的健康问题,应该引起各国政府对手机危害的重视,促进防辐射手机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手机辐射可能对人类的造成的危害:包括诱发癌症、导致脑肿瘤、影响人类记忆、大脑神经、杀死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等,并对防辐射手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

《现代生物学导论》结课论文题目:仿生技术之我见

摘要 从感性的角度来看待仿生技术,是人类坚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未知,勇于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智、既熟悉浅显又陌生深邃、既善解人意又变幻莫测;同时最新的研究则从理性的角度来阐释仿生技术对于人类生活的意义,即它既能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能提升人们精神生活的境界,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人们的生命。 关键词:仿生技术好奇心自然生活生活

一、学习现代生物学导论的感受 通过课程开篇的介绍学习,我得以更明确地了解非生物专业生物学的定义,它是一门旨在拓展学生科学视野、激发学生创新灵感、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与科学素质和增强学生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既有温故知新的踏实感,也有获得新知识的喜悦感,整个课程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接近尾声,但对于这门课程的兴趣却已更大程度地激发了,而其中的仿生技术则是我尤为好奇的一个课题。 二、我所感兴趣的仿生技术 之所以对仿生技术感兴趣,源于课程中的仿生学这一章内容的学习。 源于生命的灵感,开启新技术的钥匙---这是我在学习仿生学的时候最直接的入门介绍。仿生学,顾名思义,模仿生物系统的原理以建造技术系统,或者使人造技术系统具有生物系统特征或类似特征的科学,同时仿生学也是一门建立在多学科边缘上的综合性学科。 生命的奇特总让同为生命体的人充满好奇,并总在尝试着将生命与生俱来的精细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模仿创造出来,过程虽曲折但却充满乐趣。人们通过仿生设计进而产生仿生技术,来使仿生的思想能够运用得更为广泛。 仿生技术是人类坚持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不断探索自然、未知,勇于反映现实世界形象的体现与智慧的结晶;就其自身来说,无处不表现出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智、既熟悉浅显又陌生深邃、既善解人意又变幻莫测的特性,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对它有更多的了解。 三、仿生技术与生活—最新进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在仿效自然中的万事万物,让各种事物的方方面面都为自身所用。仿生学的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创造文字的灵感来源即是来自对生物形态的模仿而撰写的。仿生学的的诞生,不仅促进了社会科技文化的发展,也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如今,仿生学已经渗透到了生活的各个角落,它结合智能工程、纳米技术工程等,正在为人类将来的良性发展开拓一条罗马大道,让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命能够有更多的奇迹出现。 生活在进行,同样的,我们的仿生技术也从未停止过发展的脚步。

导论结课论文

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是我们的事业。 ——题记 步入大学,琳琅满目的学科门类与尚未可知的人生道路使我迷茫与彷徨。虽然自己是以第一专业被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录取,但我对这个专业几乎是一无所知,总是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无助与恐惧。可是经过八节课的导论学习,接触了地球物理学,我发现这门学科原来充满了乐趣与神秘,并且对我所学的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是这样形容地球物理学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地球物理学研究广泛系列的地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虽然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这一门学科的皮毛,但这至少让我确定了我的兴趣所在,确定了我将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八节课的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导论课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结束了,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想就几位老师所讲的内容谈一下我的理解与体会。

比较而言,顾老师所讲的地震勘探是我最感兴趣的方面。我所理解的地震勘探,是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钻探方法。准确地说,所谓地震勘探,是指利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从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课堂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野外工作的部分。顾老师在课件中为我们展示的野外工作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试验工作——干扰波类型、特点的调查,地表低速带与界面质量等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岩性、药量与方式等激发条件的选择,观测系统与组合方式等记录条件的选择。第二个环节是生产。地震队野外的施工流程为:地方工作→测量工作→低速带调查→钻井→放线工序。其中仪器枢纽的作用为野外现场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个工序,使操作员保持高度精力集中与头脑清醒。第三个环节为数据处理。室内资料处理的任务为加强资料的分辨率。其中反射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为:输入→预处理→实质性处理→输出。预处理包括数据重排、不正常道炮处理与抽道集。实质性处理包括由地层起伏造成的静校正、动校正、水平叠加、滤波、反滤波、偏移。第四个环节为资料解释。地震资料包括构造解释与地层岩性解释。其中构造解释包括反射信息——煤田、油气田勘探与折射信息——工程勘察、能源勘探与低速带调查。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我们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然后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

现代生物技术论文

摘要通过对现代生物技术的介绍,针对不同的环境问题,应用不同的现代生物技术,给予解决的方法和实例,并对现代和未来的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作出了合理的分析和猜想,从而达到解决世界人类生活环境所面对的难题,比改善现阶段环境恶劣的发展趋势,让环境更适宜人类居住目的。 关键词生物技术环境保护应用前景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生理学、系统生物学等学科为支撑,结合了化学、化工、计算机、微电子等学科,从而形成了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就其应用领域,可分为农业生物技术、医学生物技术、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等。通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技术来改善环境,最终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环境保护作用,现如今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相信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很好地解决环境保护问题。 现如今的生物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不再是从前的落后的生物技术,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着从前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于是科学家也将现代的生物技术应用在各种领域,如生活、科研、农产、食品等,当然也少不了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应用先到生物技术可以把不易降解和降解周期很慢的污染物进行快速降解,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例如应用超级细菌将海洋中漂浮的石油进行快速降解等等。 什么是现代生物技术呢?广义上讲,生物技术是利用有机体、死细胞、活细胞以及细胞内含物,采用特殊的过程生产出特殊的产品应作到农业、医药以及环境修复治理中。现代生物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群。基因工程仅是现代生物技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它的特征是在分子水平上创造或改造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此外,在染色体、细胞、组织、器官乃至生物个体水平上也可进行创造或改造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的工程,例如染色体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和器官培养、数量遗传工程等,这些,也属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范畴。而为这些工程服务的一些新工艺体系,如现代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工程等,同样被纳入了现代生物技术的系统。 刘芝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无害环境生物技术应用国际合作会议"上,专家们评估了生物技术应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生物技术预防、阻止和逆转环境恶化,加强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措施。专家们认为,利用生物技术治理环境污染具有巨大的潜力。 超级微生物显神威 近来,科学家发现,有些微生物,不仅能降解石油及其衍生物、金属离子、农药等工农业污染物,甚至连放射性核废料,极毒的化学物质都能降解。美国一家生化公司的科学家,培育出了能降解极毒化学物质多氯代联苯(PCB)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将这种工业废弃物中常见的毒物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无害的单细胞物质。另一组科学家培养出能吞食有毒金属的微生物。为了培养这种微生物,科学家先把他们放在汞、铝等有毒重金属的附近,然后将最健壮的存活微生物收集起来,再从这些微生物中取出能分解有毒金属的基因,植入到另一具有其他降解能力的微生物中,便得到具有多种降解能力的"超级微生物"。科学家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浮游生物的基因移植到能吞食石油的微生物中去,使这种微生物具有浮游本领,在海洋水面上游弋,专门吞食石油,称为"海上拖布" 微生物脱硫治理空气污染 燃煤和燃油产生的二氧化硫等硫化物是大气污染的元凶,又是产生硫雨的主要原因。据北京环保局计算,北京市仅燃煤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就达26吨

《现代生物学导论》论文完结版(精)

浅论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性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论文提交日期:2012 11 日 摘要 自转基因技术应用到食品产业中以来, 转基因食品飞速发展,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制造的食品已越来越多的走上人们的餐桌。虽然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只有短短几十年,但其优质、高产、抗逆性好等优点较为明显,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转基因食品并不是毫无弊端, 其仍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风险性。为促进转基因食品研发工作的健康发展 , 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做了简要介绍, 并将其与传统食品进行比较, 又对可能影响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性与对生态环境的风险性因素进行了分析 , 并对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 健康风险; 生态风险;未来发展 目录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 … … … … … … … … … … … … 1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 … … … … … … … … … 1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 … … … … … … … … … 1第三节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的比较…… … … … … … … … … … 1第二章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2第一节与基因表达产物相关的健康影响…………………………… 2第二节蛋白质可能的致敏性… … … … … … … … … … … … … … 2第三节与食品关键成分相关的安全问

题.................................... 3第四节与被标记基因生物相关的安全问题................................. 3第三章转基因食品的生态风险.............................................3第一节转基因生物的靶标效应............................................. 4第二节外源基因逃逸... ... ... ... ... ... ... ... ... ... ... ... ... ... ... 4第三节外源基因在生态系统中的积累....................................... 4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入侵... ... ... ... ... ... ... ... ... ... ... ... ... 4第四章对转基因食品的思考... ... ... ... ... ... ... ... ... ... ... (5) 参考文献 第一章转基因食品的发展 第一节何谓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MF 又称为基因工程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 它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至某种特定生物体(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改造生物的遗传性, 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类所需的目标转变, 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 (多肽或蛋白质。这样的生物体若直接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为食品,就叫做“转基因食品” [1]。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种类及介绍 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 动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其他转基因食品。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真正意义上的转基因生物是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 1985年转基因鱼问世,从此解开了转基因食品研究和生产的序幕。 一、近些年来转基因作物发展迅猛,目前,大量的转基因农作物被直接或间接地制成食品,常见的有玉米、大豆、番茄、油菜等。 2011 年, 29 个国家 (包括 19 个发

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论文完整版

统计学专业导论课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对统计的认识以及规划 成绩: 内容摘要:在经历了专业导论课的学习之后,我收获甚多,并对统计学有了初步的认识。统计学旨在培养学者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虽然课程不如其他课程生动,但我深信,统计是一门实用的学科,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并且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将对自己的统计生涯进行合理地规划。 关键词:认识;数据;分析;处理;规划 统计学作为应用数学的一个小分支,其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在我国还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时候,统计学已经对国家的政策制定和实施起到了无法替代的引导作用,有了统计,事务才能得到合理规划,资源才能得到有效配置,由此可见,统计学在各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统计学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并以推断为特征的方法论科学,“由部分推及全体”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统计学的研究过程中。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是也一门通用方法论的学科,是一种用于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而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互渗透的,这就为统计方法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进一步提供了条件,因此就产生了统计学的分支,例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学,与社会学相结合产生了社会统计学等。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归属性:一是统计学的分支,二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社会统计学不仅仅隶属于统计学,同时也隶属于经济学、社会学、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个发展趋势恰恰说明了统计学的学习必须与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因此,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掌握相关的实质性学科的课程知识,只有如此,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 通过统计学专业的学习,我可以掌握各种数据分析技术,了解统计学的前沿理论,还可以掌握科学调查、科学研究的思路,也将学到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技术。学习统计学要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并且还必须熟悉计算机操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常常需要借助各种统计分析软件来完成。 “就像读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由此可见,统计学在未来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在我国,人们对统计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各大高校,工商管理、财会、金融、国际贸易等专业都很热门,而统计专业却在萎缩。这与国外的学术状况相差甚远,在一些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统计学是大学里十分受重视的一门学科,统计学发展得如何是衡量大学学术水平的标准,在许多大学,统计学是强势学科,然而在我国,统计学依然是处于弱势地位,好在这个现状恰恰说明了统计学在我国应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由于社会实践广度和深度迅速发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世界的系统性及系统的复杂性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统计学也正广泛吸收和融合各相关学科的理论,努力改善和丰富统计学传统领域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开发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并拓展新的领域。今天的统计学已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成长和不断完善,统计学的潜在功能将得到更充分更完满的发掘。 统计学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在企事业单位和经济、金融和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

生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生物工程概论结课论文 --崔成成化工B092 一、课程简要内容。 1.本课程先从绪论开始,向我们介绍了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含义,即指运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原理与生化工程相结合来改造或者重新设计细胞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品种;以工业规模利用现有生物体系、生物化学过程来制造工业产品。换句话说,就是将活的生物体、生物体系或生命过程产业化的过程。然后介绍了生物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史,大体分为: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从生物技术的发展看出,在以生命科学为主要科学的今天,生物技术已经从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乃至于人类对自身身体奥秘的探索。总之,生物技术影响到各行各业,跃居为21世纪最热门的领域之一。 2.课程第二部分开始详细介绍生物工程的五大基本内容,即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同时也指出是生物技术的六大特征:高效益,高智力,高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势能。 (1).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门新兴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DNA大分子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 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以上可以看出基因工程的实施至少四个必要条件:目的基因、工具酶、载体、受体细胞。现阶段基因工程主要应用于农牧业,食品工业。如转基因鱼,转基因牛,转鱼抗寒基因的番茄等;环境保护,基因工程做成的DNA探针能够十分灵敏地检测环境中的病毒、细菌等污染。利用基因工程培育的指示生物能十分灵敏地反映环境污染的情况,却不易因环境污染而大量死亡,甚至还可以吸收和转化污染物;医学。基因工程药品的生产,基因工程胰岛素,基因工程干扰素等。 (2).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对生物体进行遗传操作的技术,通过离体培养、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等技术,使生物的某些特征向人们需要的方向改变,1|华北科技学院

通信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专业导论结课论文

我推荐的一本通信专业的书是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一、阐述你对《专业导论》课程中最希望了解的内容? 其实,我认为想对一个大一的学生来说,学习通信这门专业,老师授课的内容不要有太多的术语,老师可以把要讲的内容采用比较形象的例子引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这一门课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要学习的内容。 通信这个专业,我认为有点太广泛。就大一而言,我认为了解太多的专业知识并不现实。大体方面,我想我最希望了解这门专业的起源、发展、未来的前景的大概情况。通信这方面涵盖了太多的内容。我想要了解通信主要是由哪方面组成的,各个方面又有什么样的小方面。我认为这个十分重要,因为只有一个学生能够大概了解了这门专业以后,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要学习的内容,牢牢地围绕着这门课的知识结构、学习框架去学习,这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而具体的方面,我就想了解时下流行的一些技术的概况,比如说无线通信的各个方面有哪些,移动通信有什么样的系统,这些系统又有什么样的特点。还有现在热门的计算机宽带通信网络与通信的关系等等。 我个人是比较喜欢通信这一门课程的,我之前己经了解了它的一些背景或说是情况吧。我个人的观点是:毕竟这门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来说,有它特有的特点:1、通信这门专业它的历史并没有那么悠久,他具有活力。2、通信的发展速度十分快,能够不断的更新,有无穷的潜力。3、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我学习这门专业,看重的是它的发展前景,还有它能够让我学习到什么,也就是说我能在这个学科中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因此,我还想知道这门专业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即我们将来就业的时候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职务。 四、广东省电子/通信产品及产业链的分布情况? 据我个人了解,我认为广东省的电子通信产品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广东的电子信息在这几年出现在高速发展,让我们看到这方面发展的潜力。作为一名学习通信这个方面的学生,我认为很有必要了解这方面的一些情况。

食品科学导论论文

《食品科学导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木糖醇的研究及应用 学院轻工学部 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年级食品13-3 姓名 学号20130603111

木糖醇的研究及应用 摘要:木糖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木糖醇性质,研究现状,生产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木糖醇的应用,并展望了木糖醇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合成;问题;应用 一:主题概述 木糖醇又称为戊五醇, 是一种多元醇, 分子式为C5H12O5 , 相对分子质量为152.15, 外观为白色结晶状粉末, 无臭味, 熔点为92 ~ 96 ℃, 易溶于水, 溶解度169 g(20 ℃ ), 溶解热-145.6 J/g, 热能16.99 J/g。微溶于甲醇、乙醇、醋酸, 不溶于乙醚、氯仿。木糖醇有一定的吸湿性, 味甜, 甜度相当于蔗糖, 发热量相当于葡萄糖。广泛存在于果品、蔬菜、谷类、蘑菇之类食物和木材、稻草、玉米芯等植物中。木糖醇可用作甜味剂、营养剂和药剂,在化工、食品、医药等工业中广泛应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发木糖醇项目主要是由于缺乏甘油,用其作为甘油的替代品,并且在当时开展了木糖醇在医学领域方面的研究,由于其具有保肝,护肺,降低酮体和增强糖尿病患者体力的功效,因而作为糖尿病人的辅助代糖品。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国外健齿方面的研究早于我国,国外的木糖醇主要用于生产无糖口香糖。上世纪90年代后,国际市场上的木糖醇需求逐渐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人们呼唤着无糖时代的早日到来。木糖醇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糖代替品,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其市场增长率令人可惜,2003年我国木糖醇产量超过1.2万t,出口约1万t,是世界第一生产和出口大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0%以上。 三:生产工艺 木糖醇的合成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化学生物合成法和全生物合成法。 1、化学合成法 目前,国内外木糖醇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为化学合成法,即用富含多缩戊糖 的玉米芯、棉子壳、甘蔗渣、桦木片等农林和工业废料经酸(如HCl,H 2SO 4 )水 解成木糖后经纯化处理和加氢反应制得木糖醇。 化学合成法中木糖纯化工艺繁杂、酸碱消耗大;加氢过程需高温(115~135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