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完整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

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它的优点是①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②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③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

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但也有其

局限:

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

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

第一,传递信息功能。价格的变化是对

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商品短缺则价格

上涨,商品过剩则价格上升。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在市场经

济中,市场主体以盈利最大化为目的。资源

在价格变动的引导下在部门间的流进流出使

得社会资源得到调节,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

配置。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进企业竞争的

功能。每个生产和和生产要素供给者都会不

同程度地对价格变化做出反应,供给对价格

做出的这种反应表明价格能提供生产动力并

促进企业竞争。

第四,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

的功能。市场中,一个人收入的多少取决于

他拥有的生产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的市场价

格。某种资源或要素市场价格的涨跌实际上

影响拥有该种资源或要素的人的收入。

1、试述市场运行的三大基本条件。

答:①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资源配

置主要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通过

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就是市场选择。

市场选择是由不同的市场主体根据各自的利

益分散地做出的,这称为分散化决策。

②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市场中供求主

体的自由选择和分散化决策是建立在自愿交

换和自愿合作的基础之上的。自愿交换和自

愿合作的动力是互利,它一旦遭到破坏,市

场选择和自由选择成为一句空话。

③自利与互利的兼容:市场中,每个人、

每个企业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争取自身

的最大利益。企业和个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最终导致互利或社会利益的实现。

2、试述市场经济的特征。

答:①产权的确定性:在市场经济中,

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及任何资源的所有权不

论是公有、私有,还是团体所有,资源的最

终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划分都应是确定

的、明确的。

②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参与市场经

济活动的市场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交易活

动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交易的条件是交

易各方共同议定的。

③经济活动的竞争性:在经济活动中,

市场主体之间存在自由竞争,在相互竞争中,

这些市场主体或生存发展,或破产淘汰。

④经济行为的法制性:市场活动中,市

场主体都要按市场规则行事,否则就会受到

市场经济法规的制裁。

⑤市场体系的开放性:各个行业和地区

是开放的,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要

素能自由流动,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并且同世界市场连为一体。

3、试比较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

济。

答:古典市场经济经历了从17世纪到

20世纪30年代这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这

一时期市场经济的阶段性特点如下:①社会

分工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社会生产建立在

机器大工业和生产社会化基础之上,商品生

产和商品交换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②

市场交换借助货币实现,交换关系发展为生

产者、消费者和商品中介人的多边关系,即

独立的商业资产阶级出现了;③信用关系逐

渐扩大和发展,纸币、期票、汇票、银行券

和支票等逐渐代替金银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

形态并作为资源配资必不可少的条件;④生

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市场体系并不完全,

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运输市

场没有过渡到成熟形态,而且市场运行不稳

定,尤其是金融市场仍受盲目的自发的实力

支配;⑤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还没有被认识并提出来;⑥现代公司处在形

成和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市场经济法规仍有

待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

险体系远未建立。

4、试述市场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条

件。

答: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中竞争、价格、供

求等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

作用。市场机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以

相应的市场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市场条件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全的市场体系:健

全的市场体系包括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

场。②完善的市场格局:市场格局是指买卖

双方在交换活动中所处的地位或何方在交换

活动中处于主导或优势。③有序的市场秩序:

有序的市场秩序包括市场规则和相应的市场

组织机构。市场规则是指由政府、立法机构、

行业齐荣辉等按照市场运行的各管要求制定

的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市场管理

的组织机构包括专门负责市场交易活动的只

能管理机构、技术管理机构、群众性机构。

1、什么是不完全产权

答:随着产权的流动与交易,产权发生

分解,出现不完全产权。债权是典型的不完

全产权。市场经济中的产权绝大多数是不完

全产权。不完全产权是市场中产权转让、买

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产权形态。

2、什么是产权交易及产权交易的方式

答: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

义的财产权(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处

置权、收益权)的经济性流动。产权交易的

方式根据交易形式划分为购买式、承债式、

吸收入股式、控股式、人员接受式等,根据

交易主体划分的产权交易方式有兼并、租赁、

拍卖、转让、合并、收购等。

3、试述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

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

主要区别

答:①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这种小生产

者企业,是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以小商品生产

为特征的经济单位,是企业的初始形式。这

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

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呈现

出很直观、很简单的形态,特点为:a、企业资产与所有者个人的消费财产是完全合一的;b、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主要劳动者是合一的;c、企业的组织、经营目标和产权观念,都较为简单直观,带有明显的古典的所有权色彩,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但是交易合约中的产权权益并无精确核算,仍带有明显的宗法色彩;

②自然人企业制度:这种产权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基本特征为:a、企业的一切真正的财产权利,都集中在企业主手中;b、所有者即企业主与生产者已彻底分离,并形成对立;c、企业资产同企业主的私人财产实际上仍然是合一的;d、这种企业的产权制度,不仅在上述三方面较之第一种类型已有显著变化,而且存在最根本的区别,即它是以资本经营、资本增值为特征的产权制度;e、在家族式控股公司的形式下,企业行为均取决于家族首脑的利益和意志,只是在经营上增加了专家治理而已;

③法人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制度是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法人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产生了原始的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根本变化;

④合作制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最初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为避免资本剥削或商业中间盘剥而兴办的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特点是:a、由劳动者以投股的形式创办,全部资产均归参与合作并投股的全体劳动者所共有,合作者有参股、退股的自由;b、全部资产由合作社成员共同推举产生的合作社企业只能机构实际运作;社员大会对其有选举权和罢免权,实际上形成了法人产权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劳动者按人而不是按资行使民主权利;c、典型的合作制企业在当期盈利中拿出相当比重按股金比例以及参与合作交易的程度以即期红利的形式返还合作者。

4、试述产权制度的功能和保护产权的重要性

答: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

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

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

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

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产权制度是自古以来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法律

之一,其重要功能就是“定分止争”,国家确

保了每个人的财产“名分”才能形成明确预

期,激励努力创造,防止不确定性,制止混

乱纷争,维系社会稳定,杜绝搭便车和“公

地悲剧”。富人和穷人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

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

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

更要保护少数人的财产,不尊重产权会造成

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

动力来说姜是毁灭性的。产权保护应该是无

条件的。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于市

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

答: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a、

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

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

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b、在商品经

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

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

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c、社会主义社

会是生产社会化长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

有制的社会。

②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列宁是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

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

概念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市场经

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观点,在马

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是列宁第一个提出的。

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

设,实践使他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

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

的一定调节作用。但他又否认在社会主义生

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

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极其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

答:①产生:计划经济体制最早是在苏

联开始实行的,这种体制的最明显特征是社

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权。新中国成立后,经过

三年的经济恢复期,便开始从新民主主义革

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三大改

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当时我国面临的

国际国内的环境和巨大的经济建设任务,使

得我们也只能选择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作用: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在缺

乏外援的情况下,要想在短期内自力更生地

把工业基础建立起来,别无选择,只能靠集

中本国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靠本国的

经济的自身的积累来保证工业化基础项目的

建设,这种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曾发挥了

巨大的作用。但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要

把经济真正搞上去,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

越的阶段。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怎样提出的?

答: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就明确否认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反映社会根本制度的

范畴,而认为二者都是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手

段。

进入90年代,针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实践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姓“社”

姓“资”的传统观念同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

的矛盾,邓小平就市场经济问题发表了多次

重要讲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从根本

上解决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

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的束缚,彻底冲破了

计划经济姓“社”、市场经济姓“资”的传统

观念,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根据邓小平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

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一系列

论述,江泽民同志在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交

换意见并取得共识的基础上,于1992年6

月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

新经济体制。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

式做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并对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做出了科学的规范。这

就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一个关系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大会鲜明地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肯定了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

来,是一个伟大创举,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

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4、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

条件是什么?

答:①内部条件:a、具有独立经营、

利益不同,在各经济领域占绝对优势的市场

经济主体;b、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市场和

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c、建立以市场竞争形

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②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外部条件:

a、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的

微观经济活动;b、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

规制度;c、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

保障制度。

1、为什么说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必然选择?

答:①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

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健康地发展;②国内外

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在经济

发展的现阶段有力地推进生产力迅速、健康

发展;③我国商品经济的运行、经济的快速

发展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对

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必然导致市场经济在我

国的建立。

2、我国怎样改革才能使国有企业成为

市场经济主体?

答: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

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即市场经济主体,并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必须着力于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为: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我国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该:(1)抓好中央和地方确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2)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抓大放小”。(3)把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建设好领导班子,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领导体制方面下工夫。(4)解决好企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摆脱长期形成的沉重债务负担。(5)积极推进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断深化投融资体制、分配体制、流通体制的改革。

3、我国如何使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

答: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种之一是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要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主体,一方面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另一方面还必须转变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与企业原有的隶属关系,把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同行政管理职能分开,明确企业法定职权,政府不得改变或截留,同时明确规定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党的十四大报告将政府的经济职能概括为: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把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具体规定为:主要是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管理国民经济,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必须按照政企分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继续并尽早完成政府机构改革。

4、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同市场经济的兼容?

答: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同市场经济的兼容。解放

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

实现,要求实行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则有力

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体现了两者

的兼容。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社会

主义根本要求同市场经济的兼容。社会主义

社会要消灭剥削,需要具备物质条件,那就

必须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正是现阶段生产

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

有制为基础,而且市场的作用是在社会主义

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的,这就消除了产生

两极分化的根源。

第三,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目

标同市场经济兼容。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

标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实现共同富裕。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物质文

化生活极大丰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个前提

条件。这两个前提条件都需要生产力相当高

程度的发展,必须实行市场经济。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现代市

场经济的特征。

第一,经济联系与资源配置通过市场。

第二,市场经济主体的独立性。

第三,完善的市场体系。

第四,价格形成及变化的市场性。

第五,政府对经济的间接调节。

第六,健全的市场法规。

第七,广泛的信息系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身的特征。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根本目

标表是实现共同富裕。

第二,社会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按劳分配

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建立

更有效、更合理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企业如何成为市场经济主体

答:内部条件:①企业面向和依赖市场;

②企业产权关系明晰;③充满活力的企业经

营机制。

外部条件:①市场信号有序化;②良好

的竞争环境;③良好的信息传到环境。

2、企业如何确定最佳生产规模

答:最佳生产规模是总利润达到最大

时的产量水平,其衡量标准是比较边际成本

与边际收益,两者相等时总利润最大(利润最

大化原则)。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收益逐渐

减少,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表明每

多生产以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

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时还有利润没

有得到,企业增加生产是有利的。所以,企

业必须增加生产,其结果是该种产品的供给

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会下降,边际收益

减少,边际成本增加,直至两者相等时,企

业才不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

成本,表明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

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成本,这

时生产该种产品是亏损的,企业会减少生产,

其结果是供给减少,当需求不变时,价格会

上升,导致边际收益增加,边际成本减少,

直至两者相等时,企业才不会再减少生产;

只有在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等时,企业把

该赚到的利润都赚到了,这时边际产品的经

济利润虽然为零,但这时总利润达到了最大,

企业既不会增加生产,也不会减少生产,此

时的产量水平就是最佳生产规模。

3、企业怎样实现生产要素最佳投入组

答:当产量水平或生产规模既定时,成

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是实现利润最大

化的条件,寻找成本最小的生产要素投入组

合,必须做两方面比较:①比较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当企业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

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其他产品时可能获得

的最大收益。在考虑机会成本的情况下,经

济利润为零并不意味着企业的投入没有得到

回报。②比较各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边际

产量指在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

追加一单位某一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量。一

般而言,边际产量会逐渐减小,生产要素的

最优投入量是指他的边际成本等于产品价格

时的那种数量。如果生产过程中投入两种以

上的可以互相替代的生产要素,那么在决定

要素组合时,必须比较不同生产要素的边际

产量。企业要考虑在一定产量水平时,每增

加或减少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所必须减少

或增加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比较各

中投入要素的价格。生产过程中,企业会选

择那些价格相对低廉而边际产量相对高的生

产要素。生产要素投入的调整只有在使用不

同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与其价格只比相等

时,才会形成最小成本的生产要素组合,达

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4、什么是消费超前和消费滞后

答:所谓消费超前是指消费增长过快,

超过了本国发展的速度,出现早熟的消费或

消费膨胀,消费超前会加剧总供给与总需求

的失衡,削弱经济发展的后劲,导致物价水

平和居民实际生活消费水平下降。

消费滞后是指消费受到不合理的抑制,

消费的变化落后于生产的发展,出现市场销

售疲软以致阻碍生产发展。

5、比较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现

代型消费水平的特点

答:①温饱型:a、消费者没有储蓄,

收入仅够维持温饱。如果说有储蓄,也是靠

省吃俭用、成年累月地把消费压低到最低限

度积攒下来的;b、消费需求变化小,基本

上以简单的习惯性消费为主,消费结构以基

本生活需要为主,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衣食

住用占到消费支出的85%以上,恩格尔系数

达到60—70%;c、消费者现金收入较少,

许多生活必需品以实物形式得到。

②小康型:a、消费者有了些储蓄,但

数量不是很大,为了多储蓄,消费者必须在

当前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进行选择,二者择

其一;b、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每隔一段时期

都会发生变化,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下降,

消费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发展;c、消费者现金收入增加,绝大多数物品通过货币购买形式取得,消费的自主选择性强。

③富裕型:a、消费者既能在每个时期增加储蓄,同时又能改善生活,储蓄与当前消费都可以增加;b、消费者需求变化加快,需求的层次上升,生活范围扩大,闲暇时间增多,消费结构由以生存需要的满足为主转向以享受需要、发展需要的满足为主,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在20-40%之间;c、消费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食住穿用、家务劳动、精神文化消费社会化了。

④现代型:a、储蓄的目的不再是出于预防动机和交易动机,而是为了收入的增值,股票、债券、住宅、金银首饰和艺术品将成为大受欢迎的商品;b、消费的计划性越来越占有突出地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宏观经济环境、价格、利率、持久性收入、预期工作年龄的联系越来越密切。C、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再是原有结构基础上的数量延伸或扩展,而是消费结构的重组。人们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发展和完善个人的需要,用于满足个人体力和智利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消费的自娱性和表现自我本质力量的倾向越来越强。d、社会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生活环境大大改善。

6、试述消费方式及消费方式发展的趋势

答: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所采取的方式或形式。消费方式是消费的社会行为,它受到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特定的消费观念、生活目的和生活态度等因素的影响。消费方式包括个人消费方式与集体消费方式、家庭消费方式与社会化消费方式。

消费方式发展的两大基本趋势是:(1)消费的社会化趋势。它表现在以下两方面: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和消费信贷化。(2)消费的公共化趋势。这一趋势也从两个方面反映出来:一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的发展和个人消费基金比重的下降;二是消费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消费方式的社会化趋势和公共化

趋势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7、简述消费心理的六大属性

答:(一)消费的习惯性。人们在选择购

买商品的品种、规格、方式上受过去习惯的

影响。

(二)消费的不可逆性。人们对社会进

步、生产发展寄予厚望,不适应生活水平的

忽然下降,即消费水平存在刚性,只能提高,

不能下降。

(三)模仿性和攀比性。在社会消费关系

中,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在消费方式、消费取

向、消费习惯等方面会相互影响、相互模仿。

(四)可替代性。消费者对某种物品的需

求是可以通过另一种物品来替代的。

(五)消费需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消费

者的购买行为和消费行为往往是由多种需求

推动的,当存在预算收入约束时,消费者的

各种动机和需求会互相矛盾。

(六)非理性消费心理。

8、如何进行最优消费数量决策

答:(一)一种商品数量选择原则:边际

效用要大于(等于)商品市场价格。假定一单

位货币代表一单位效用,边际效用决定消费

者的支付意愿(MU≡愿付价格。

(二)多种商品数量选择原则:在不超过消

费预算的前提下,每种商品上花费的每单位

支出给他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即在消费者

的收入和各种商品市场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购买不同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

1、试述生产要素市场的作用

答:一般而言,商品市场的发育、成长

要先于要素市场,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很早的

时候就有了发达的、繁荣的商品交换市场,

商品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对生产要素市场的形

成和发展提出了强烈的要求。但由于国际国

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环境等诸多方

面的原因,这些国家未能形成完整的生产要

素市场,故而未能顺利实现向现代市场经济

的过渡。

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市场或者这种市场

不健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信息就较难传

递到生产要素领域,消费需求无法通过这种

传递拉动实际的派生需求并获得供给,从而

消费需求就不能转换成现实的需求并获得满

足。没有要素市场,市场机制就不能渗入生

产要素领域,那么,生产要素按计划统分统

配就会合理地存在下去,这样,政企不分、

条块分割、产销脱节、供求失衡、计划配给

也就会长久地存在下去。

2、试述商品市场的特点

答:①需求多样性;②购买力分散性;

③明显的广告导购性;④流动性和易变性。

3、试述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

答:①金融市场:包括资金市场和证券

市场;②劳动力市场;③资本品市场(生产

资料市场);④房地产市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价格是如何

决定的

答:①商品市场价格的决定:市场经济

是以价格为信号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价格的灵活波动和价格机制的作用是市场经

济有效运行的条件。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

是由价值,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但

价格的波动则主要受供求因素影响。供求因

素引起价格对价值的背离和回归。

②生产要素市场上价格的决定:a、资

金的价格决定: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利率的

高低是由资金的供求决定的。在金融市场上,

利率的变动反映着资金的供求状况更,资金

或货币供应量根据利率差别与波动在社会各

部门、各地区之间流动,这种流动又进一步

带动资本品、劳动力、技术资源的流动和土

地资源的重新配置、组合,使得供给结构伴

随着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最终导致

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b、劳动力的

价格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

生产要素由市场进行配置,工资是劳动力的

价格,工资高低是由劳动力的供求决定的;c

其它生产要素的决定:土地使用权和房屋产

权的租用和转让必然产生土地的价格和地

租,土地和房屋的供求决定房地产价格的高

低。

1、试述市场进出规则及其功能

答:市场进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和市场

客体进入或退出市场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

则。功能有:①规范市场主体进入市场的资

格;②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功能;③规范市

场主体的责任和义务;④规范市场主体退出

市场的行为。

2、试述市场行为规则及其要求

答:市场行为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

竞争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要求有:①要保

证各市场主体有公平的竞争环境,禁止垄断

及各种不公平因素;②规范各市场主体的竞

争行为,禁止各市场主体的非法竞争行为;

③规范对竞争性商品的规定,防止竞争者使

用假冒伪劣产品进行竞争,损害竞争的公平

性。

3、试述市场交易规则及其要求

答:所谓市场交易规则是指市场主体在

市场交易中应遵守的原则和行为规范。执行

和贯彻市场交易规则将对市场参与者提出如

下要求:①要求市场交易方式规范化,包括:

交易公开化、交易货币化、信用票据化、交

易规则化;②要求市场交易行为规范化。形

成资源的非强制性的公平交易;③要求市场

交易价格规范化。

4、试述市场规则的特征

答: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契约、

公约等形式规定下来的市场运行准则。基本

特种有:①客观性和科学性;②系统性和统

一性;③强制性和严肃性;④公平性和普遍

性;⑤广泛性和开放性。

5、试述市场法规的内容

答:市场法规包括:①市场主体法规:

一部分时规范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的形式,

另一部分是有关权力法,主要是物权法和知

识产权法;②市场行为及市场主体间关系的

法规:分为确定市场竞争秩序规则的一般法

律和调整特殊领域内市场竞争活动的专门性

法律;③市场主体与国家、个人之间关系的

法律:例如税法、预算法、环保法等。

1、怎样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所以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是因为: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要求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④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怎样理解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答:公有制为主体是指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之所以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是因为: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②公有制经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③公有制经济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稳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④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实现我国劳动人民在政治上当家作主、经济上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3、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①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②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③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④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⑤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营人才的成长。

4、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答:1、加快构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制度环境;2、加快构

建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

体制环境;3、加快构建各种所有制经济同

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制度环境。

1、“十二五”时期,继续推进国有经济

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工作是什

么?

答:①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

②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③进一步健全国

有资产监管体制;同时,加快建立健全国有

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监

管体制和境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2、当前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

么?

答:①完善预算决策和管理制度;②规

范财政转移支付;③加强财政收支监督;④

完善税收制度、加强税收征管。

3、当前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

内容是什么?

答:⑴进一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

性金融机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

度;⑵逐步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制度框架,保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⑶稳步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改革;⑷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直

接融资比重;⑸加快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

创新;⑹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⑺

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⑻建立健全系统性

金融风险防范预警体系和处置机制;⑼强化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⑽不断完善金融法律体

系;⑾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和规则制

定。

4、什么叫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为什么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

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答:按劳分配为主体是指在全社会范围

内,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所占比重应

居于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在公有制经济

的劳动者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同其他非劳

动收入相比应占较大比重;公有制经济的劳

动者按劳分配的收入量,应作为其他所有制

形式下劳动者收入水平的参照系。

因为⑴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

构的客观要求;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需要;⑶在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的情况下,企业拥有个人收入的自主分配权,

每个国有企业都是有独立经济利益的法人实

体,都会采取适合本企业情况的分配形式,

这必然导致存在多种多样的个人收入分配形

式。

5、怎样理解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基础上先富起来,

市人民群众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答: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

而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是因为:

①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能起到示

范作用;②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

人能起到帮助作用;③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地

区和一部分人能起带动作用。

6、“十二五”期间,深化收入分配制

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

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

公平,加快形成合力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

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

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包括以下四项重

点工作:1、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

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

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体现劳动者

个体贡献、劳动力市场供求和企业经济效益

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2、健全资本、

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3、加快

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健全以税收、社会保

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4、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健全法律法

规,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公

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7、我国原有财税体制的主要弊端是什

么?财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内容是

什么?

答:经过近二十年的财税体制改革,一

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税体制在

我国已初步建立,但距离财税体制改革的目

标仍有一定差距,仍需要继续深化和改革,

使我国财税体制得到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的新型财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要求

是:一是实行科学的收入分配体制,合理规

范国家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建

立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和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的财税体制;二是健全国家财政职能,搞好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搞好国有资

产管理,灵活运用财政政策手段,有效调节

宏观经济运行;三是适当集中必要的财力,

确保中央财政的主导地位,增强中央政府的

宏观调控能力;四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和分配关系逐步趋向合理的基础上,

实现国家财政收支的中长期平衡。主要内容

为:①改革税收体制,建立新型税制体系;

②实行分税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③改革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为企业创造

公平竞争的条件。

1、试述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保险、社会

救助、社会福利三个部分。其中社会保险包

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

险、生育保险等;社会救助包括灾害救助、

贫困救助、特殊救助等;社会福利包括残疾

人福利、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妇女福利、

职业福利、住宅福利、教育福利等。

2、试述社会保障体系的特征

答:①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性;②社会

保障体系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③社会保障

体系的共济性;④社会保障体系的功能性。

3、试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答:①社会保障体系的实施范围较窄,

覆盖面小,项目不全,而且没有实现社会统

筹,部分退休职工的权益得不到保障;②社会保障的征缴缺乏强制性,收缴困难;③先行保险费用以收定支、现收现支,缺乏必要的累积;④社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立法;⑤保费分散,管理混乱,缺乏有效的增值手段;⑥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别过大,地区差别明显;⑦养老保险资金缺口大;⑧医疗保险保面窄,保费征集困难;

⑨失业保险未能提供推动下岗职工积极再就业的动力机制。

4、如何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①对社会保障基金应参照投资基金模式管理:a、建立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构;b、强化社会保障基金监督机制;c、优选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

②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a、政府应通过多种途径偿还对老职工的养老金隐性债务;b、完善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管理体制;c、选择多种投资方式,确保社会养老基金的保值增值;d、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③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a、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b、扶持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真正形成多层次的医疗保险体系;c、加强医疗保障经费的征集和管理;

d、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督机制;

e、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④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制度的对策:a、扩大失业保险金的筹集渠道,努力增加失业保险金的数量;b、要逐步扩大失业保险范围;c、加强监督机制;d、把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结合起来。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政府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②政府宏观调控是协调社会各方面经济利益的需要;③政府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根本目的的需要;④政府宏观调控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⑤政府宏观调控是解决市场失灵的需要。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

观调控方式是怎样的?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

求改变过去那种政府高度集中的直接管理经

济的方式,代之以间接经济调控为主的新模

式。简介经济调控方式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

作用由政府调控市场,再由市场引导生产和

消费的方式。这一调控方式表明,政府对企

业不再是直接、具体的管理,而是通过市场

间接进行,以便发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主动

性、创造性,推动经济发展。

5、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和手段有哪

些?他们各自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答:①货币政策:a、公开市场业务:

政府债券是由银行代理发行或报销的,它可

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这种在公开市场上

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叫做公开市场业务。中

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可

调节市场上的货币存量,达到稳定经济发展

的目的;b、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

存款准备金率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商

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最低比率。商业银行在

吸收存款以后,必须按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保留准备金,其余部分才可作为贷款放出。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可使商业银行有备无

患,免遭不测,同时也是中央银行控制商业

银行、调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手段;c、

调整中央银行再贴现率:贴现是将未来到期

的票据兑换成现金,银行办理贴现如同发放

贷款,也需计息,所以,专门用于贴现的利

率就是贴现率,商业银行期票过多需要现金

时,要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中央银行的

再贴现率是其进行宏观调控的又一主要手

段。在经济衰退时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

率,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这一措

施必然导致商业银行也降低贴现率,吸引票

据持有者进行贴现,于是,银行贷款增多,

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利率降低,

投资上升,使总需求增大,在经济高涨时期,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引起相反的经济效

果,使总需求减少。

②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财

政收入和支出的方式来调节社会经济的政

策:a、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作用:

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具有调节作用,其中有

的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有着自动调节的功

能,例如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和转移支

付。这些财政政策被人们称为内在稳定器;

b、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政府逆境记

风向,相应采取扩张性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调节社会经济,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采取

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增加公共工程

费用、政府购买、转移支付,以提高总需求,

在经济高涨时期,则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以减少总需求。

③产业政策:所谓产业政策是指国家规

划、干预和诱导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政策。产

业政策主要是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

策。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指政府为了优化产

业结构、协调产业关系,实现资源在产业间

的合理配置所定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指政

府为了提高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所采取的促

进有效竞争和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政策措施。

④价格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a、价格

政策:价格调节是在市场上自发进行的,尤

其盲目性,因此需要政府制定价格政策予以

纠正,包括最低限价,最高限价;b、收入

分配政策:在市场经济中,个人收入分配实

行的是效率原则,这种分配缺少公平的机制,

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有关收入分配政策缓解分

配不公平现象。包括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政

策。

⑤保护消费者政策:消费者与生产者和

经营者相比,处于弱势地位。消费者的经济

实力弱小,一般缺乏商品专业知识,选择的

多样化也使其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难以做到

经济合理,这些弱点与生产经营者的组织性、

专业性和经济性形成鲜明对比,为了保护消

费者权益不受损害,政府需要制定有关消费

者保护政策。

⑥反不正当竞争和反垄断政策:a、反

不正当竞争政策: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立

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以

各种不正当的方式参加竞争,损害他人利益,

为自己争取竞争优势,使竞争机制难以正常

发挥,因此需要政府通过法规的形式排除危

害竞争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障市

场经济健康发展;b、反垄断政策:即在竞

争中通过生产集中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

大,当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垄断。

垄断者通过垄断地位对竞争企业实行控制或

排挤竞争对手,造成市场结构不合理,使竞

争机制失效,从而破坏市场经济,损害公共

利益,因此,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宏

伟目标是什么?怎么样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目标任务体系,它

涵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a、要在

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

值到20200年力争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两

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b、

全国人民不仅实现温饱,而且过上更加富足

的生活,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劳动者就

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秩序

良好,人民安居乐业;c、在保证人民群众基

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充分享受健

康向上,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种文化

娱乐;d、在保证人民群众个人消费水平不

断提高的基础上,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

高,社会福利事业有较大的发展;e、广大

人民群众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而且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

康素也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

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

和医疗卫生体系;f、在人民群众获得全面发

展的同时,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消耗率显著降低,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人口增长很好地得到

控制,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推动整个

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

文明发展道路;g、。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的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

②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必须完成以下10项指标: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b按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c、农村居民家庭年收入达到8000元;d、恩格尔系数低于40%;e、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f、城镇化率超过50%;g、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0%;h、大学入学率达到20%;i、每千人医生数达到2.8人;j、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以上。

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一样,都是一种不平衡发展过程;b、21实际上半叶50年内,前20年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后30年工作重心转到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来;c、要牢固树立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即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观点。

2、试述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特征。怎样认识我国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有何重大意义?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

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意义:①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

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

学理论;②科学发展观总结和借鉴了国内外

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了人类文明

进步的新成果,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

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

的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理论;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现代化

的根本指针;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妥

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

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⑤树立和落

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

平的迫切需要。

4、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

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

为本。①以人为本就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

的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点出发地点

和落脚点;②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主体地

位,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历史的主人,

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坚持

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

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人

民的首创精神;③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强调

坚持发展的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

裕的道路,让改革发展的一切成果用于满足

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用于人民的全面发展,

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5、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

答:①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a、统

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b、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c、

注重加快社会发展;②统筹城乡发展:a、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

经济结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也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b、统筹城乡发

展,必须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③统筹区

域协调发展: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

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

现共同发展;④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处理好

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

保护的关系;⑤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

6、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重要性。。。

b、紧迫性:关键技术自给率低,自主创新

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农

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还比较低,高新技

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还不高;科

学研究实力不强,优秀拔尖人才比较缺乏;

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存在弊端,影响着

科技事业的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c、

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a、必须坚

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

未来”的指导方针;b、坚持把提高自主创

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

力;c、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

新体系建设;d、完善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e、发展创新文化,努

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②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③建设创新型国家;

1、市场经济全球化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①世界统一大市场正在形成;②跨

国公司进行跨越国界的资源配置;③全新的

网络社会正在形成;④金融市场急剧膨胀,

全球化的金融大市场正在形成;⑤社会主义

国家经济的市场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2、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必然性何在?

答:①市场经济全球化是价值规律在世

界市场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②市场经济全

球化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③经济全

球化获得巨大发展的具体原因:a、新自由

主义——经济全球化的理论依据;b、新科

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器;c、跨国

公司——经济全球化的急先锋;d、不断强

化的国际经济规则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制度

保障;e、各国政府积极和广泛的参与是经

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保证。

3、试述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答:①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有力地

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②地区经济一体化

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③

地区经济一体化将促使区域政治联盟成为可

能。

4、试述市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答:①在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框架下,经

济全球化带来经济上的不平等和贫困悬殊的

不断加剧,导致了一系列破坏性的经济事件

的发生,加速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

平衡,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②经济全球

化使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日益下降,发达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地位越来越不平等;

③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他们所主导

的经济全球化,在文化普及性口号下力图取

消文化多样性,试图将弱势民族及其文化整

合到一个由强势国家和民族所控制的,“同质

性”世界文化中,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的、

“相同的消费主义模式”,文化同质化和文化

霸权主义势头非常明显。

5、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对策是什

么?

答:①充分发挥后发优势:a、在推进

工业化的过程中,不仅可缩短由市场自发作

用形成所需的漫长过程,而且可通过工业化

与信息化的结合,缩短由工业化向信息化发

展的过程;b、在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一

方面借国际上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及产业化

发展的形势,通过引进和学习国外不断成熟

的大量新技术,加快我国产业技术的改造和升级,提高我国产业技术的水平,另一方面利用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优势资源,加快培育具有一定优势或潜在优势的高水平的自主开发技术,建立相应产业体系;

②充分发挥动态比较优势:a、仍需继续充分利用传统的比较优势;b、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c、加快推动制度创新;

③构建支柱产业体系:高技术产业、重要原材料及能源产业、重大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

④构建技术支撑体系;

⑤构建产业的区域布局体系;

⑥构建我国的跨国公司体系。

1、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

答:当今世界经济正朝着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对外开放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投入到开放的洪流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开放的世界需要中国,中国经济的发展更需要开放。

2、我国对外开放的多层次、多渠道和多元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①多层次性: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我过的国情,在邓小平思想的指引下,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对外开放,采取了由东而西、由南而北五个层次的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稳步发展的战略,即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边疆民族地区。

②多渠道性:对外开放的多渠道主要是指,通过商品、资金、技术、管理和劳动力等资源的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有效配置。

③多元化:我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多元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多元性开放;二是对世界不同经济组织的开放;三是对区域经济组织的开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有利于推动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有利于缓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的消极影响,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我国外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这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

3、如何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与广度?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答:①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②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③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最新国开电大本科《公司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2007年1月至2015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1040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工商管理;本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41.简述产权与所有权的区别。 参考答案: 产权与所有权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反映财产关系的角度不同 所有权是指对财产归属关系的权利规定,确定的是财产的最终归属关系,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若干权能的集合,指的是以财产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的有机结合体,强调财产关系的社会属性。 (2)外延不同 所有权表明的是一种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对财产归属做出的权力规定,集中体现在财产的归属权上。而产权不仅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同时还表明了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的关系,产权比所有权有着更广泛的外延。 (3)内涵不同 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反映由人拥有物而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本质属性。产权内含各项权利的设置,除了必须考虑财产关系外,还要更多地考虑人际关系。实际上产权是一种以财产所有权为基础形成的社会性行为权利,外延比所有权宽的多,内涵也比所有权丰富的多。 (4)运动属性不同 所有权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是独占性和垄断性的,是一种具有排他性的独占权。而在产权所分解的四种权能中,只有收益权具有排他性,占有权、使用权和处分权均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可以流动、交易。 42.简述总经理职权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总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代理人及公司行政工作首脑,必须对董事会负责,遵守公司章程,维护公司利益,不得利用职权收受贿赂和以各种手段谋取私利,不得侵占公司财产和泄漏公司秘密。其主要职权有: (1)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3)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 (4)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5)提请聘任或者廨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 (6)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夤责管理人员; (7)董事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43.简述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 参考答案: (1)股权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股权控制是指母公司借助予对子公司的资本投资,取得所有者或出资人的资格,再凭借这种资格以及所有权所赋予的控制权,对子公司进行战略、人事和财务控制。 (2)战略控制。母公司对子公司所实施的战略控制包括经营控制和战略协调。经营控制是为了整合相互依赖的经营网络,由集团总部对分散的子公司所实施的控制,主要涉及物流管 1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简答题汇总

1、简述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导思想,指的是这些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包括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全球合作原则和有约必守原则。 (2)国际经济法规范是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务惯例以及各国涉外经济法或民商法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体,因此,从整体上说,贯穿于国际经济法各类规范中的基本原则,既不是只由单一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独自加以制定,也不是只由少数几个主权国家通过国际条约联合加以确认。 (3)调整国际经济关系过程中,某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只有获得国际社会广大成员即众多主权国家的共同认可和普遍赞同,才能逐渐形成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2、简述经济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 答:(1)主权原则一直是国际公法中最基本的原则。 (2)享有主权,意味着有权独立自主,也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不俯首听命于任何其他强权国家。 (3)本来,国家主权是一个涵义相当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包括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诸方面的独立自主,即既包括政治主权,也包括经济主权、社会主权以及文化主权等等。 (4)第三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从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是密不可分的,政治主权是经济主权的前提,经济主权是政治主权的保障。 3、简述经济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1)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3)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 4、简述全球合作原则。 答:(1)强调全球各类国家开展全面合作,特别是强调南北合作,以共谋发展,这是始终贯穿于《宣言》、《纲领》、《宪章》中的一条主线。《宪章》对于全球合作、共谋发展这一主题,就其基本目标、基本范围、首要途径以及中心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2)全球合作的基本目标:实行世界经济结构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关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全球所有国家都实现更普遍的繁荣,所有民族都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3)全球合作的基本范围:一切国家都有责任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技术等各种领域中通力合作,以促进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 (4)全球合作的首要途径: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地和切实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性经济、财政、货币问题的国际决策,从而公平地分享由此而来的各种经济利益。 (5)全球合作的中心环节:一切国家都应严格尊重他国主权平等,不附加任何有损于他国主权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努力,给予合作,按照这些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扩大对它们的积极支持。换言之,全球合作的中心环节,在于开展南北合作。 5、简述有约必守原则。 答:(1)有约必守原则乃是国际经济法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石之一。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公司概论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第一章模拟试题 一、判断题 1.企业制度是以产权制度为基础和核心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 ()2.最初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事合伙制企业。()3.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三种企业制度之间的关系是替代关系。()4.公司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公司。() 5.在合伙制企业中,产权主体唯一的。() 6.在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有机结合,劳动合作是基础,资本合作采取了股份制的形式。() 7.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础。 8.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控制关系是以股权的占有为基础的。()9.分公司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10.凡在我国批准登记设立的公司均为我国公司。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司起源于:() A.中世纪的欧洲 B.封建社会 C.16世纪末 D.18世纪初a 2.现代公司产生于:() A.17-18世纪

B.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 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过渡时期 D.产业革命爆发时c 3.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为主要形式的。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制企业 C.工厂制度 D.股份和有限责任公司d 4.以下哪一点是股份的缺点?() A.承担无限责任 B.组建程序简单 C.信用程度低 D.筹集资本较难c 5.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企业形式是()。A.个人业主制企业 B.合伙企业 C.有限责任公司 D.股份a 6.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产权清晰是公司产权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B.责权明确是公司组织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C.管理科学是公司管理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 D.政企分开是以上三种公司制度所要解决的问题d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真题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关贸总协定》中构成多边贸易制度基石的具有多边性、普遍性、无条件性的待遇是 A.差别待遇 B.国民待遇 C.公平待遇 D.最惠国待遇 2.以下属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是 A.甲国注册的A公司与乙国注册的B公司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 B.营业地在甲国的A公司与营业地在乙国的B公司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 C.甲国的A公司与B公司在乙国签订的货物买卖合同 D.甲国的A公司与B公司在甲国签订在乙国履行的货物买卖合同 3.以下贸易术语中,规定由买方订立运输合同的是 A. CFR B. CIF C. FOB

D. CIP 4.对于根本违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的不同于非根本违约的救济方法是 A.损害赔偿 B.实际履行 C.解除合同 D.给予宽限期 5.提单的首要条款规定的是 A.提单的基本权利义务 B.提单适用的法律 C.提单的管辖权 D.提单的免责情形 6.海上货运保险中,平安险不赔的是 A.自然灾害造成的推定全损 B.自然灾害造成的共同海损 C.自然灾害造成的单独海损 D.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 7.海上货运保险的三种基本险别依承保范围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 B.水渍险、平安险、一切险 C.平安险、一切险、水渍险 D.一切险、平安险、水渍险 8.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经济法概论简答题

四、简答题 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二)国家适度干预原则;(三)社会本位原则;(四)经济民主原则;(五)经济公平原则;(六)经济效益原则;(七)可持续发展原则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答: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经济法就其狭义而言,只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它主要调整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其他经济实体及一定条件下的公民,在经济管理过程和经营协调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亦即主要调整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由组织管理要素与财产要素结合形成的经济管理关系和经营协调关系。这些关系主要有:第一,经济管理关系。第二,经营协作关系。第三,组织内部经济关系。第四,涉外经济关系。 3.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经济法律关系广泛多样,性质有别,特征为:(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以组织体为主的,公民个人只有在经济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2)经济法律关系是由国家意志与企业等社会组织的意志直接协调结合而成的法律关系。(3)经济法律关系是组织管理要素和财产要素相统一的法律关系。 4. 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主体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题。权利主体又称财产有权人,是特定的。是指依法能对一定的财产享有所有权的民事主体。包括国家、国有企业、劳动群众集体组织、公民以及社会团体等;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可以是财产所有权人以外的任何组织和个人。 内容:所有权是所有人对其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这四项权能构成了财产所有权的内容。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 10.简述第一审判程序。 答:第一审判程序包括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普通程序是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时通常适用的程序,主要额以下内容:第一,起诉和受理。第二,审理前的准备。第三,开庭审理。 11.仲裁程序。 答:仲裁申请与受理.仲裁申请是仲裁机构主案受理的前提.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是具体负责审理和裁决提交仲裁争议案件的组织. 开庭和裁决。 5.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 答: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应当依法宣告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因上述企业责任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应当承担行政或民事或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规定: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由政府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查明企业破产的责任。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给予行政处分。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对该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给予行政处分。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因玩忽职守造成企业破产,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视情节应予以行政或刑事处分: 一、隐匿、处分、无偿转让财产; 二、非正常压价出售产品; 三、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五、放弃自己的债权。 人民法院在受理企业破产案件时,发现企业有巨额财产下落不明的,应当将有关涉嫌犯罪的情况和材料移送相关国家机关处理。破产企业的主要责任人没有上述的情形,不受行政、刑事处罚,但人民法院仍可建议限制其下列行为: 一、限期其再次开办企业; 二、限制其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承担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 6.设立外资企业的限制条件。 答:设立外资企业的限制条件是:有损中国主权或者社会公益的;危及中国国家安全的;违反中国国家法律的;不符合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的;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 7.证券上市的程序。 答:根据证券法的规定,证券上市应经过以下程序:(1)上市申请(2)保荐(3)审核(4)公告(5)挂牌交易8.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 答: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宗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9.税法的构成要素。 答:(1)纳税主体(2)纳税对象(3)税目(4)税率(5)纳税环节(6)纳税期限(7)减免税及地方附加和加成(8)违法处理 12.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征。 答: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相比,股份有限公司具有如下特征:(1)幕股集资的公开性。(2)股东数额的广泛性。(3)股份的等额性(4)股份可自由转让性(5)设立要求相对严格。 13.不正当竞争与不平等竞争的区别。 (1)不平等竞争是经营者的外部条件不平等、不公平所造成的;不正当竞争是由于经营者主观违法、违背商业道德造成的。 (2)不平等竞争一般不是违法行为,而不正当竞争必定是违法行为。(3)不平等竞争可能影响其他经营者的积极性,但不一定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和严重破坏社会秩序;不正当竞争则直接损害其他经营者利益和消费者的权益,危害社会。 14.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①民事主体,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②内容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③客体是指民字权利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主要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15.证券交易的一般原则 (1)证券交易必须遵循三个原则: ①公开原则。其含义是指证券交易是一种面向社会的、公开的交易活动,其核心要求是实现市场信息的公开化。因为只有这样,投资者对于其购买的证券才有可能具有充分、真实、准确、完整的了解。因此,这一原则要求证券交易参与各方应依法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向社会发布自己的有关信息。②公平原则。这个原则是指参与证券交易的各方应当获得平等的机会。它要求证券交易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各自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公平保护。对于各交易主体不能因为其不同条件而给予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受到某些方面的歧视。 ③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应公正地对待证券交易的参与各方以及公正地处理证券交易的事务。 (2)持续信息公开原则。是指在证券交易的过程中一切与证券交易价格有关的信息都要公开,信息公开贯穿于证券交易的全过程。 16.保险投保人的义务 ①如实告知的义务,投保时就保险人提出的保险标的等问题应如实告知; ②交纳保险费义务,保险合同鉴定后,投保人应按约定交付保金; ③保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通知保险人; ④应提供其所能够提供的与确认保险事故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的有关证明和资料。 17.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征。 答:(1)募股集资的封闭型;(2)公司资本的不等额性;(3)股东数额的限制性;(4)股份转让受到严格限制。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可以转让,但转让限制比股份公司多。(5)组织机构比较简单。

自考国际经济法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国际经济法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 00246)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依《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由卖方订立运输合同的是A.FOB B.EXW C.CIF D.FAS 2.CFR这种贸易术语适用于 A.水上运输方式 B.航空运输方式 C.铁路运输方式 D.各种

3.在国际航空运输中,依《华沙公约》规定,承运人对货物和行李损失的赔偿责任限于每公斤 A.100金法郎 B.150金法郎 C.200金法郎 D.250金法郎 4.依据国际货物运输保险法,部分损失包括单独海损和 A.实际全损 B.推定全损 C.共同海损 D.意外损失 5.依照《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规定,银行可以拒绝付款的情况为A.货物数量与合同规定不符 B.货物质量与合同规定不符C.货物在运输途中由于台风灭失 D.发票与提单不符 6.中国某海关在对M企业进口的葡萄酒征收关税时,按照该企业进口报关时申报单上的 价值征收关税的方法属于 A.从量税 B.从价税 C.混合税 D.价值税7.依据《反倾销协议》,可以忽略不计的倾销幅度是指当倾销幅度小于出口价格的 A.8% B.6% C.4% D.2%8.中国大陆的李先生通过互联网向美国亚马逊公司订购工程专业图书3本,此服务属于 《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 A.境外消费 B.跨境提供 C.商业存在 D.自然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2017年10月自考经济法概论(00043)-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法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4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下列情形中,不属于个人独资企业应当解散的原因是( B ) A.投资人决定解散 B.达到了破产界限 C.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D.投资人死亡且无继承人 2.下列关于有限合伙人的表述,符合《合伙企业法》规定的是( C ) A.可以用劳务出资 B.可以执行合伙事务 C.可以同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 D.丧失偿债能力当然退伙 3.依照《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该法调整的是( D ) A.初级农产品 B.建设工程 C.天然矿产品 D.农药 4.张某购买一条电热毯赠送给王某,王某使用电热毯时引发火灾。经查,电热毯引发火灾的直接原因是温控元件质量低劣。王某请求火灾损失赔偿的理由应是( A ) A.电热毯存在缺陷 B.电热毯存在瑕疵 C.电热毯不符合买卖合同的约定 D.电热毯是张某购买的 5.依据我国反垄断法规定,对垄断协议予以豁免时,不要求经营者承担举证责任的情形是( D ) A.经营者为改进技术的 B.经营者为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C.经营者为降低成本的 D.经营者为保障对外贸易中的正当利益的 6.下列关于商业秘密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某数学原理只有李某一人知晓,该原理是商业秘密 B.某老字号的店训“童叟无欺”是商业秘密 C.甲公司将其保密的药品配方许可乙公司独家使用,该配方不再是商业秘密 D.某公司将原属于商业秘密的产品制作工艺流程公开供他人参观,则该产品制作工艺不再是商业秘密

7.下列不属于消费者协会职能的是( B ) A.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B.主管商品质量的监督和检查 C.参与制定有关消费者权益的法规 D.通过大众传媒批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8.下列关于损害消费者权益赔偿责任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C ) A.在展销会购买商品,展销会举办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B.在租赁柜台接受服务,柜台出租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C.因商品缺陷造成财产损害,生产者或销售者应承担赔偿责任 D.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接受服务,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9.甲公司在食品类商品上注册了“农山”商标,并在其生产的床单产品上作为非注册商标使用;后甲公司发现乙公司在其生产的床单产品上也使用了“农山,,非注册商标。“农山”商标不属于驰名商标,甲公司也不拥有其他在先权利。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C ) A.甲公司不能在床单产品上使用“农山”非注册商标 B.乙公司不能在床单产品上使用“农山”非注册商标 C.乙公司可以在床单产品上使用“农山”非注册商标 D.甲公司可以要求乙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 10.下列关于注册商标终止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商标注册人申请注销的,注册商标终止 B.商标注册人未申请续展的,注册商标终止 C.注册商标无正当理由连续3年不使用,由商标局主动撤销注册商标 D.商标注册人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未按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求限期改正的,由商标局撤销其注册商标 11.下列不属于土地使用权的是( B ) A.土地承包经营权 B.房地产抵押权 C.宅基地使用权 D.地役权 12.下列关于林木采伐的表述,正确的是( B ) A.严禁采伐环境保护林 B.严禁采伐自然保护区的林木 C.采伐成熟的用材林后,应该在三年内完成更新造林

2018年电大《公司概论》期末复习资料简答题及答案

<1830>< 公司概论> 考试形式】闭卷上机考【考试时间】限时60 分钟 【考试题型】 1、单选题(每题2 分,共40分) 2、判断题(每题2 分,共20分) 3、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4、案例题(每题20 分,共20分) 【考试题库】 简答题(共19 题)】 1. 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P29 答:(1)发起设立:发起人认购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具有程序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该方式。 (2)募集设立:发起人只认购公司一部分资本(我国《公司法》规定不低于公司总股份的35%),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方式。募集设立较为复杂。只有股份公司才可以采取该方式。 2. 公司债券与股票有哪些不同点。P180 答:(1)权利不同:股票反映所有权,债券体现债权; (2)本质不同:股票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资本,债券筹集的资金列入公司负债;(3)期限不同:股票是一种无期投资,只能通过二级市场转让,而债券是一种有期投资,有确定的偿还期; (4)收益不同:股票的收益不固定,债券的收益固定; (5)风险不同:对于购买者来说,股票的风险大于债券的风险。 3. 产权的含义及与所有权的区别。P49-52 答:产权的含义:是建立在某种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所有权以及财产的所有者运用其财产的权利。这一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1)产权的基础和核心是所有权;(2)产权是以财产为基础的若干权能的集合;(3)产权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与所有权的区别: (1)反映财产关系角度不同:所有权强调财产关系的物质属性,产权强调社会属性。(2)外延不同:所有权表明的是排他性的财产归属关系,产权不仅表现为财产归属关系,还表明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关系。 (3)内涵不同:所有权以财产关系为核心设置权利,产权更多考虑人际关系,内含各

国际经济法概论简答论述

1.国际经济法的含义 答:国际经济法泛指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也即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种 法律规范的总称。 2.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的简略过程。 答:从宏观上分析,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迄今经历了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的国际经济法,(2)发展阶段的国际经济法,(3)转折更新阶段的国际经济法。 3.区分平等、不平等两大类双边国际商务条约的主要标准及其现实意义。 答:平等的双边国际商务条约:国力大体相当的两个拥有完全独立主权的国家在自愿基础上 签订的以互利互惠为内容的商务条例;不平等的双边国际商务条约:锅里国力相差悬殊的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主权不完整)之间,在一方受威胁或暴力而不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的以 片面特惠为内容的商务条约。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 行协定》以及1947年在瑞士的日内瓦签订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为主要规则。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破旧立新的大体进程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依赖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法破旧立新的大体进程主要表现在: 1.1955年亚非国家在万隆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 2.196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自然 资源永久主权的宣言》; 3.1964年成立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是联合国在经济方面的常 设机构;4.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行动纲领》。此外,一系列国际商务多边公约的持续签订和国际商务惯例的不断形成。促进和丰富了国际经济法的形成和发展。 6.对有约必守原则的限制包括的内容? 答:(1)合同或条约必须是合法、有效的 (2)合同或条约往往受“情势变迁”的制约 7.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公法的区别? 答:国际经济法与国际公法,从各自的总体上说,具有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具有不同的质的规定性,两者在部分内容上虽相互渗透和互有交叉,可以相互为用,但从整体上说,毕竟不 能相互取代。 8.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1)经济主权原则 (2)公平互利原则 (3)全球合作原则 (4)有约必守原则 9.根据联合国大会的基本文献以及其他有关决议,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主要内容? 答:(1)各国对本国内部以及本国涉外的一切经济事务,享有完全、充分的独立自主权利,不受任何外来干涉。 这是国家经济主权原则的总体现。一方面,独立自主地制定各种内国的和涉外的经济政策和经济政策和经济立法;另一方面,独立自主地对外缔结或参加各类国际经济条 约,开展对外经贸往来,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压制和威胁。 (2)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各国境内的自然资源是该国人民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东道国对于本国境内的一切经济活动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权,并且突出地强调对境内外国资本和跨国公司的管理监督权。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社会学概论作业答案

1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请根据以自己的社会化历程为例,说明不同社会化类型的具体内容,并阐释不同社会化机构对社会化的影响。 字数要求:不少于2000字。 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他的智力、心理、行为才能得到正常发展;如果离开了人所特有的社会生活条件,处于某种动物生活环境中,那只能发展到动物那样的水平,永远达不到人的智力水平,产生不了人的情感。一个人从一无所知的婴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需要一个较长时期,在此期间,他要学习社会最基本的知识、技能,掌握社会的各种必要的规范,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而社会也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千方百计地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符合社会的需要。 家庭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在人类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个体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尤其在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因此,家庭教育往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家庭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基地,是个人进行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直接模式,正像人们所说的,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校除了向学生传播各种知识与技能,在不同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还会充分利用学校来为自己培养接班人,引导和鼓励学生尊重既有的社会和政治秩序,力求向学生传授长期以来形成的情感和价值规范。其次,学校的重要性还在于它有着独特的、完整的结构,它是社会的雏型。实际上,每个学校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微型社会,有其独特的地位、角色、文化、价值标准、传统甚至仪式或礼节,儿童在这里扮演着学生、同学、朋友等各种社会角色,并在课堂里和其他公共场合与老师、同学、校长等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互动。所有这些,都对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自我和人格,规范合乎角色的社会行为模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伴团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的诸因素中,同龄群体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同龄群体影响日趋重要,甚至有可能超过父母和教师的影响。同伴团体一般是指由年龄相近、社会地位相当的一群人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年级相同的一群儿童自愿组成的交往团体,是自发形成的,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权威和为社会所赞同的目标,是儿童自由组成的,同伴之间相互平等地选择朋友,没有强制性的组织关系,来去自由,可以按自己的兴趣活动,可以不顾成人的规定,有团体自己的一套“价值标准”。它的成员可以探讨家庭和学校所禁忌的问题,发展家庭和学校所不允许的关系。

自考经济法概论简答题总结[1]范文

4.要约失效的原因。 (1)要约的撤回;(2)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要约人;(3)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 (4)承诺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5)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 5.简述合同生效的要件。 (1)订约人应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4)合同的标的必须确定和可能,具有履行实现的可能性。 6.简述无效合同的种类。 (1)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的合同。 7.简述可撤销合同的种类。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2)显示公平的合同; (3)因欺诈、胁迫订立的合同;(4)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 8.简述效力未定合同的种类。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2)无权代理人以他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3)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4)未经债权人同意的合同。 9.简述合同的履行的规则。 (1)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2)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3)履行地点不明确,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其他标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4)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5)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履行义务一方负担。 10.简述不安抗辩权及其适用条件。 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在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在订约后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时,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 适用条件为:(1)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下降; (2)后给付义务人未提供适当担保;(3)先履行义务人负有通知和举证义务。 11.简述债权人的代位权及行使条件。 代位权是指在合同履行中,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 代位权行使的要件:(1)债权人的债权对第三人产生了约束力; (2)债权人以自己的名义;(3)必须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方式行使。 12.缔约过失责任的类型。 (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3)违反保密义务;(4)因当事人一方的过错,致使合同无效或被撤销;

《公司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答案

《公司概论》复习资料——简答题 1、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须经过哪几项程序?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发起人的发起(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 (4)召开创立大会(5)建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 (1)订立股东协议(2)制定公司章程(3)必要的行政审批 (4)股东缴纳出资(5)确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2.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产权要在法律上清晰和经济上清晰。 (2)权责明确。是指合理区分和确定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各自得权利和责任。(3)政企分开。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宏观和行业管理职能与企业经营职能分开,即实现所谓的“三分开”。 (4)管理科学。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3.公司资本与公司资产、股东权益有什么区别? (1)公司资本与公司资金公司资金是指可供公司支配的,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公司资产的价值额。公司资本是公司资金的一部分。 (2)公司资本与股东权益股东权益是指鼓动对公司净资产的权利。公司资本是股东权益的一部分。 (3)公司资本与公司资产、净资产公司资产是公司的全部财产。公司资产大于公司资本。 4.在我国,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有哪四种股权形式? (1)国家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2)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3)个人股,是指城乡居民以个人合法财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 (4)外资股,是指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法人和自然人,以外币投资形成的股份。 5.公司设立的两种方式及各自的适应性。 (1)发起设立方式。是指由发起人认足全部资本额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均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设立。 (2)募集设立方式。是指发起人只认购公司的一部分资本,其余部分向社会公开募集而设立公司的设立方式。股份公司和股份两合公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6.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程序。 (1)发起人发起;(2)制定公司章程;(3)认购公司股份; (4)召开创立大会;(5)建立组织机构;(6)申请设立登记 7.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的主要手段。 (1)股权控制。母公司借助对子公司的资本投资,对子公司进行战略、人事和财务控制。

国际经济法概论所有可能出的简答题

国际经济法概论所有可能出的简答题 简述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答:(1)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各类法律规范之中的主要精神和指导思想,指的是这些法律规范的基础和核心。包括经济主权原则、公平互利原则、全球合作原则和有约必守原则。 (2)国际经济法规范是由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商务惯例以及各国涉外经济法或民商法等互相交叉渗透而形成的多门类、跨学科的边缘性综合体,因此,从整体上说,贯穿于国际经济法各类规范中的基本原则,既不是只由单一主权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独自加以制定,也不是只由少数几个主权国家通过国际条约联合加以确认。 (3)调整国际经济关系过程中,某些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只有获得国际社会广大成员即众多主权国家的共同认可和普遍赞同,才能逐渐形成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2、简述经济主权原则在国际经济法中的作用。 答:(1)主权原则一直是国际公法中最基本的原则。 (2)享有主权,意味着有权独立自主,也意味着在国际社会中的平等地位,不俯首听命于任何其他强权国家。 (3)本来,国家主权是一个涵义相当广泛的概念,既包括国家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也包括国家在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等诸方面的独立自主,即既包括政治主权,也包括经济主权、社会主权以及文化主权等等。(4)第三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从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是密不可分的,政治主权是经济主权的前提,经济主权是政治主权的保障。 3、简述经济主权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1)各国对境内一切自然资源享有永久主权。 (2)各国对境内的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享有管理监督权。 (3)各国对境内的外国资产有权收归国有或征用。 4、简述全球合作原则。 答:(1)强调全球各类国家开展全面合作,特别是强调南北合作,以共谋发展,这是始终贯穿于《宣言》、《纲领》、《宪章》中的一条主线。《宪章》对于全球合作、共谋发展这一主题,就其基本目标、基本范围、首要途径以及中心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 (2)全球合作的基本目标:实行世界经济结构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关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使全球所有国家都实现更普遍的繁荣,所有民族都达到更高的生活水平。 (3)全球合作的基本范围:一切国家都有责任在公平互利的基础上,在经济、社会、文化、科学和技术等各种领域中通力合作,以促进整个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 (4)全球合作的首要途径: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地和切实有效地参加解决世界性经济、财政、货币问题的国际决策,从而公平地分享由此而来的各种经济利益。(5)全球合作的中心环节:一切国家都应严格尊重他国主权平等,不附加任何有损于他国主权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加速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各种努力,给予合作,按照这些国家的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扩大对它们的积极支持。换言之,全球合作的中心环节,在于开展南北合作。 5、简述有约必守原则。 答:(1)有约必守原则乃是国际经济法必不可少的主要基石之一。 (2)就国家间而言,“有约必守”指的是当事国一旦参加签订双边经济条约或多边条约,就在享受该项条约赋予的国际经济权利的同时,也受到该条约和国际法的约束,必须信守条约的规定,实践自己作为缔约国的诺言,履行自己的国际经济义务。 (3)就自然人、法人相互间或他们与国家之间的合同而言,“有约必守”指的是有关各方当事人一旦达成协议,依法订立合同,它就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非依法律或当事人重新协议,不得单方擅自改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