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歌唱与发声练习》教案

一、课题名称:歌唱与发声练习

二、课时安排:45分钟

三、教材分析:

《歌唱与发声练习》是人民音乐出版出版的《声乐教程》的第九部分,主要内容是对哼鸣发声、母音发声、发声练习曲、换声点以及发声练习与歌唱关系的综合学习与练习,对教材中歌唱的姿势、呼吸、语言、声音共鸣等前八个部分内容的融合学习,同时为下一部分也是教材最后一个部分《歌曲处理和表现》教学的开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声乐教程》科学系统地介绍了与歌唱有关的知识、技能和练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非常适用于我们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

四、学情分析:

1.学生来源:12-15岁之间,初中毕业起点,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了一段时间。

2.有利因素:有一定的发声概念及音乐知识基础,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意识较浓,对音乐感兴趣。

3.不利因素:自主学习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声乐基础薄弱,音乐综合能力较低;缺乏自信,缺乏实践能力。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树立正确的歌唱发声概念,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学会科学的练声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歌唱发声的教学,引导学生探索歌唱发声以及练声的操作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科学的歌唱方法,实现知识上的迁移。培养学生探究学习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抒发情感,增强自信心,在愉快的情境中受到美的感染,从而理解“真善美”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六、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哼鸣练习以及母音综合练习。

2.教学难点是:发声练习曲、换声点的教学及练习。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法、比较法、探究法、实践法。

八、教具

多媒体、钢琴

九、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5分钟)

运用多媒体演示法,播放《高音不是想飙就能飙》的新闻视频,从新闻主角长沙市民李某因K歌太猛导致肺大泡破裂引发气胸险丧命事件的专家点评,引导得出正确发声的重要性,导入课题《歌唱与发声练习》。

2.推陈出新(3分钟)

运用提问法,复习已上课题中,歌唱的呼吸以及身体状态,引导学生提笑肌,感受呼吸时横膈膜的舒张,准备开展哼鸣练习。

3.情境创设激发兴趣(5分钟)

运用情境创设法,请学生模仿不屑的哼声、撒娇的哼声、平淡的哼声、疑问的哼声,模拟哼鸣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提问探究,推进课程哼鸣练习的教学。(10分钟)

运用探究法,探究哼声时,鼻腔、口腔、气管、横膈膜、胸腔的状态,通过问答得出,哼唱时声音集中在鼻腔,以及身体的状态,顺势推进发声练习曲第3条、第11条的哼鸣练习,全体同学一起进行一个八度音级的练习,点3名同学单独演示并点评。

5.换声点的教学及练习(10分钟)

根据第11条哼鸣练习曲,探究得出不同音高有不同的发声状态,引入换声点的教学,然后引导学生用延长打哈欠的发声形式进行练习,感受每一个音区的发声状态以及各音区之间转换的状态。

6.推进母音的综合练习教学。(10分钟)

提示歌唱不只有哼唱一种状态,复习课程《歌唱与语言》中单韵母的发音,引导学生用1(do)音哼唱每个单韵母(a、e、i、o、u)的发音,要求,把每个母音唱正,声音连贯、统一。

然后运用示范法、实践法,教师示范、钢琴伴唱,由简到难,教授学生练习发声练习曲第2条、第10条。全体同学一起进行一个八度音级的练习,点3名同学单独演示并点评。

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及下节课任务(2分钟)

发声训练正确歌唱的前提,因为发声训练的过程就是获得争取而歌唱方式的过程,强调发声练习的重要性,重申发声训练与歌唱的关系,引起学生重视、引发学生自觉练习的意识。也因发声训练的重要性,提示学生并非一个课时就能学会,下节课继续练习并做纠错讲解。

布置作业:个人练习与小组练习(4人)。模拟打哈欠训练、发声练习曲第2、6、10、14、15条的练习。下一课时小组逐一展示练习效果。

8.课程反思

课程教学重难点突出,课程节奏紧张,且为大课形式,因此不能顾及到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及学习状态,不能及时发现学生错误,容易造成错误练习以及存在自卑心理的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放弃。

对策:将下一个课时设定为实践练习,给大部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逐一聆听并及时纠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