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_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_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_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发作期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 版社,2009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 -Ⅱ)(HIS ,2004 年)。

2.疾病分期 (1)发作期 (2)缓解期 3

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肝阳上亢证 痰浊内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 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的患者。 2.患者为急性发作期,头痛持续 24 小时不能缓解。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MRI 检查、脑脊液、脑

、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肝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

痛。痰浊内阻证:燥湿化痰、降逆

止痛。瘀血阻络证:活血化瘀、行

气止痛。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

缓急止痛。肝肾亏虚证:滋养肝

肾、育阴潜阳。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他治法: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搐鼻法。

4.内科基础治疗

5.护理:辨证施护及健康宣教。

(九)出院标准

1.头痛缓解,伴随症状消失。

2.头痛程度减轻一个等级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既往合并其他系统疾病,住院期间疾病发作或加重,需要治疗,可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疾病分期为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本次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时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 中医治疗偏头痛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种搏动性头痛,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发作前常有闪光、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等先兆,同时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它是一种可逐步恶化的疾病,发病频率通常越来越高 资料来源:中华中医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一)中药疗法 (1)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疗程。(2)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3)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4)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5)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6)清肝痛停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肝凉血;主治肝经血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龙胆草9克、柴胡9克、生地15克、丹皮12克、赤白芍各10克、枳壳9克,水煎服。 (7)莲草茯苓方 [功能主治]功能滋补肝肾;主治肝肾阴虚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山萸肉12克、茯苓15克、菊花9克,水煎服。(8)散寒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温肝散寒;主治寒凝厥阴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吴茱萸6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肉桂3克、旋覆花10克,水煎服。

头痛试题(有答案)

单选题 1.偏头痛与紧张性头痛的区别,在于偏头痛有() A. 恶心、畏光、畏声 B.儿童和青年多见 C.单侧头痛 D.反复发作头痛 E.劳累后加重 答案:A 2.7 岁患儿,头痛反复发作伴有偏瘫,头痛消失后偏瘫持续数小时可缓解。家族中有类似患者。头部MRI 检查无明显异常。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 家族型偏瘫型偏头痛 B.偏头痛的等位发作 C.基底动脉型偏头痛 D. 脑瘤 E.遗传性头痛答案:A 3.28 岁男性患者,反复发作头痛,每年春秋季发作,每次发作持续 3 个月,表现为眼眶周围剧烈的刺痛伴有流泪,查体无异常体征,CT 正常。其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丛集性头痛 B.紧张性头痛 C.神经官能症 D. 脑瘤可能 E.花粉过敏答案:A 4.55 岁患者,主诉头痛伴有反复发作的偏瘫,每次症状持续1~2 天可自行缓解。没有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该患者除了应该考虑RIND 外,还应考虑那种疾病() A. 癔病 B.颅内占位 C.晚发性偏头痛 D. 偏瘫型偏头痛 E.紧张性头痛答案:C 5. 男性患者,40 岁,有反复发作无先兆性偏头痛病史多年,三年来反复出现头痛后,头痛测眼球活动受限,持续数小时可缓解,MRI 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B.基底型偏头痛 C.普通型偏头痛 D.TIA E.脑干梗塞 答案:A 6. 女性,23岁,工作压力大2,长期头痛,全头胀痛紧缩感,按住后可缓解,不伴恶心呕吐,可以坚持日常工作,每日均有发作,但各项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 颅内占位 B.颅内感染 C.慢性偏头痛 D. 抑郁症 E.偏头痛答案:C 7. 最常见的偏头痛为() A. 有先兆的偏头痛 B. 无先兆的偏头痛 C. 基底型偏头痛 D. 偏瘫型偏头痛 E. 偏头痛等位发作 答案:B 8. 下面哪种发作类型属于偏头痛等位发作() A. 头痛发作后伴有眼肌麻痹 B. 先偏瘫、麻木和失语数十分钟后发生头痛 C. 周期性发生某些症状而无头痛,或与头痛交替出现 D. 耳鸣、共济失调,也可有嗜睡症状或跌倒 E. 发作迅速,持续1~2 小时可完全缓解 答案:C 9. 女,27 岁,反复出现左眼黑蒙,视物不清,约一小时出现右额颞部剧痛,伴呕吐,面色苍白,持续约 5 小时进入睡眠状态,次日恢复正常。应诊断为() A. 蛛网膜下隙出血 B. 椎基底动脉TIA C. 无先兆的偏头痛 D. 有先兆的偏头痛 E. 特殊型偏头痛答案:D 10. 偏头痛防治的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3 天) 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进行疼痛程度评估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防治并发症 □完成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 □完善入院检查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 □尿常规 □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脂 □血糖 □电解质 □凝血检查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静点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治疗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护理工作□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分级护理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静脉抽血 □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饮食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台儿庄区中医院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头痛(TCD 编码:BNG060)或头风病(TCD 编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 编码:G43) 疾病分期为发作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本次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时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7 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年月日 (第4-6 天) 年月日(第7天) 主要诊疗工作□上级医师查房与诊疗评估,明确是否出院 □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健康宣教 □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随访方案 □完成出院小结 □通知出院 重点医嘱长期医嘱 □分级护理 □普食 □中医辨证 □口服中药汤剂 □内科基础治疗 □针灸 临时医嘱 □复查异常检查的项目 临时医嘱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主要护理工作□完成辨证施护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配合健康宣教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出院指导 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 3. 4. □无□有,原因: 1. 2. 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

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偏头痛诊治指南目录 一、背景 (一) 流行病学 1. 患病率 2. 疾病负担 (二) 历史与现状 1. 历史 2. 现状 (三) 关于本指南的说明 二、偏头痛的临床表现 (一) 临床表现 (二) 诱发因素 三、偏头痛的分类和诊断 (一) 国际头痛及偏头痛分类 (二) 偏头痛的诊断 1. 诊断流程 2. 病史采集 3. 体格检查 4. 预警信号与辅助检查 5. 偏头痛诊断标准 6. 辅助检查及鉴别继发性头痛 7.与其他原发性头痛的鉴别诊断 (三)评估 四、偏头痛的预防和治疗 (一) 防治原则 1. 基本原则 2. 患者教育 3. 头痛门诊(中心)的建立及转诊 (二) 急性期药物治疗 1. 急性期治疗目的 2. 急性期治疗有效性指标 3. 急性期治疗药物评价

1) 非特异性治疗 a) NSAIDS b) 其他药物 2) 特异性治疗 a) 麦角胺类 b) 曲谱坦类 c) Gepant类药物 3)复方制剂 4. 急性期治疗药物推荐 5. 急性期治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 6. 部分特殊情况的急性期药物治疗 1) 严重偏头痛发作或偏头痛持续状态 2) 偏头痛缓解后再发 3) 儿童偏头痛 4) 妊娠、哺乳期偏头痛 (三) 预防性药物治疗 1. 预防性治疗目的 2. 预防性治疗有效性指标 3. 预防性药物治疗指证 4. 预防性治疗药物评价 1) β受体阻滞剂 2) 钙离子拮抗剂 3) 抗癫痫药 4) 抗抑郁药 5) 肉毒毒素 6) 其他药物 5. 预防性治疗药物推荐 6. 预防性治疗药物选择和使用原则 7. 部分特殊情况的偏头痛预防治疗 1) 儿童偏头痛 2) 月经期及月经相关偏头痛 3) 妊娠及哺乳期偏头痛 4) 慢性偏头痛 (四) 其他(替代)治疗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临床治疗对策,探析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入住我院的156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诊治,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所有156例偏头痛患者中,痊愈112例,好转25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治愈率71.8%,总有效率98.7%。结论对于偏头痛的治疗,应辨证分型,在基础方之上针对不同的症状的患者适量适度增减药物及其剂量,止痛的同时不致损伤元气,使药物治疗效果最佳化。 标签:偏头痛;中医辨证诊治;临床体会 偏头痛为一种常见的血管性头痛,是由大脑神经功能调节紊乱和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呈一侧或双侧颞部反复发作的搏动性头痛,发作时多伴有心率加快、恶心、呕吐、面色苍白以及其他大脑功能障碍等症状,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确。西医治疗偏头痛大多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加压疗法等。然而药物治疗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各种毒副作用等;手术治疗风险大,疗效不明确,临床上较少应用;加压疗法仅属于个例,尚未被普遍认同并推广。对自2011年9月~2013年3月以来入住我院的156例偏头痛患者采用中医手段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11年9月~2013年3月以来我院中医内科收治的156例偏头痛患,其中男36例,女120例;年龄在17~65岁,平均年龄37岁;所有患者病程4个月~25年,平均3年。 1.2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分型 1.2.1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头颅CT或MRI检查,以排除感染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急性脑血管疾病等所致的头痛;诊断标准按1995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 1.2.2中医辨证分型:将本组156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以下五种类型:①气滞血瘀型:疼痛位置固定,痛如锥刺,经久不愈,舌紫质、苔薄而白,脉细数;②气血两虚型:头痛绵绵,过度劳累则诱发或加剧疼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③痰浊中阻型:头痛、昏沉、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④肾气亏虚型:头痛且空、眩晕、腰膝酸软,遗精带下,耳鸣乏力,舌红,苔少,脉细弱;⑤肝阳上亢型:头痛且胀,眩晕耳鸣,心烦易怒,面红口干兼胁痛,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1.3方法所有患者均以川芎天麻散为基础方,处方由川芎、天麻、僵蚕、柴胡、白芥子、蜈蚣等所组成[1]。分型治疗:①气滞血瘀型:宜偏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量加重川芎的份量,另补加香附、当归各12g,甘草8g;②

中医辨证10型偏头痛

中医辨证10型偏头痛 根据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风动、痰阻、瘀滞为主要病理因素,在偏头痛的发作过程中既可单独出现,又可以互相影响,互为因果。不同类型的偏头痛,症状也有所不同。 风寒夹瘀证头痛或胀痛,或刺痛,或左或右;伴恶心呕吐、畏光羞明,恶风怕冷,舌质暗或紫暗,苔薄白,脉弦细或弦涩。 文章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6016873095.html, 风热证反复发作性头痛,呈胀痛、跳痛或刺痛;常伴呕吐,畏光,口干欲饮,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或弦数或浮数。证属风热头痛。 气滞血瘀证头痛或如针刺,或胀痛,或跳痛,有时单侧头痛,有时双侧交替头痛;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细或弦涩。证属气滞血瘀头痛。 风痰夹瘀证反复头痛,与情绪变化、睡眠、劳累过度及月经等因素有关。头痛呈搏动性疼痛、刺痛、钻痛、钝痛,或左或右,常牵及巅顶痛、后枕痛、目眶痛;伴有恶心、呕吐痰涎、恶风等症状,舌质淡暗或有瘀斑,苔白或稍厚,脉弦细或弦滑。证属风痰瘀血阻滞经络。

瘀血阻络证头痛反复发作,痛如针刺或跳痛或胀痛,痛处较固定;发作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眩晕等,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或弦涩。证属瘀血阻络。 肝气郁结证发作性搏动性头痛,头痛与情绪波动有关。伴有时头晕,失眠,纳差,干呕,偏盲,短暂失语;舌质偏红、苔薄,脉弦或弦细。证属肝气郁结,上扰清窍。 肝阳上亢证头痛反复发作,多由情志不畅、疲劳、精神紧张等引起;伴有恶心呕吐、失眠健忘、心烦易怒、情绪急躁,舌质偏红,脉弦或弦滑或弦数。证属肝阳上扰清窍。 肝风痰瘀证头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呈搏动性痛、胀痛、空痛或刺痛; 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畏光眼胀,失眠心烦,舌暗、苔白,脉弦。证属肝风上扰,痰瘀阻络。 肝经风热证偏侧头痛,呈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有麻木感,可持续数小时;多伴头晕,耳鸣,面红目赤,口干口苦,烦躁易怒,恶心呕吐,纳差,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舌质偏红,脉弦或弦涩。证属肝郁化火,上扰清窍。 气血两虚证头痛反复发作,可牵及眼球及巅顶,每因劳累而发作频繁;气短、少气、懒言,舌质淡暗、苔薄白,脉弦细。证属气血两虚,络脉不通者。

中医治疗偏头痛概况

中医治疗偏头痛概况 中医治疗偏头痛概况 推荐本文 □ 作者单位:610075 四川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指导老师) 【关键词】偏头痛 偏头痛作为临床常见病,中医学的治疗手段也有很多种方法,本文收集了近5年来中医临床治疗偏头痛的文献资料,概述了中药内服、中药外治与针刺的治疗方法。 1 病因病机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士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 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

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1]。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2]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3]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2 临床治疗 2.1 中药治疗 2.1.1 中药内服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1],辨证审因后,喻氏[4]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冯氏[5]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用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

头痛病(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头痛病(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头风、头痛病的诊断标准。 (1)主要症状: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部位为单侧、前额或全头的疼痛;程度为轻、中、重度;疼痛性质为搏动痛、刺痛、绞痛、烧灼痛、隐痛、触痛等;疼痛时间不等,可以数小时、数天或呈慢性疼痛。 (2)辨经:分为阳明、少阳、太阳和厥阴头痛。太阳经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下连于项部;阳明经头痛,以前额部及眉棱骨疼痛为主;少阳经头痛,以头侧疼痛为主,并连及耳部;厥阴经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或连及目系。 2、西医诊断:依据2004年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II)原发性头痛(偏头痛)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伴先兆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 (1)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A:至少5次发作符合标准B~D B: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不成功); C:头痛至少具备以下特点中的2条: ①单侧:②搏动性;③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④日常体力活动可以加剧或造成避免日常体力活动(如散步或爬楼梯) D:在头痛期间至少具备以下中的1条: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畏声。 E:不归因于其他疾患 (2)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A:至少二次发作符合标准B B:至少有下列4种特征中的3种 ①出现一种以上提示脑功能障碍的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 ②至少一种先兆症状逐渐发展超过4分钟以上,或两种以上症状连续出现 ③没有单个先兆症状持续60分钟以上 ④先兆与随后的头痛间歇小于60分钟(头痛也可能在先兆之前或同时开始) (二)证候诊断:参照脑病科头痛病(偏头痛)证候诊断标准。 (三)疾病的分期 1、发作期:偏头痛发作或先兆症状出现。 2、缓解期:偏头痛缓解。 二、治疗方案 (一)取穴: 1、主穴:百会、神庭、头维(双侧)、率谷透角孙(患侧)、凤池(患侧)、太阳(双侧)、内关(双侧) 2、辨经加减穴: 太阳头痛加昆仑(双侧)、后溪(双侧); 阳明头痛加合谷(双侧)、内庭(双侧); 少阳头痛加外关、阳陵泉(双侧); 厥阴头痛加太冲、丘墟(双侧)。 3、辨证加减穴: 气血两虚:三阴交、足三里(双侧); 脾肾两虚:气海、太溪(双侧);

头痛复习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头痛复习题 1.头痛的分类? 2.偏头痛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3.紧张型头痛的概念?临床表现? 4.低颅压性头痛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 5.脑脊液压力的正常值是多少? 6.腰穿后护理措施有哪些? 单选题: 1.偏头痛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 A.典型偏头痛 B.普通型偏头痛 C.眼肌麻痹型偏头痛 D.偏瘫型偏头痛 E.晚发型偏头痛 2.典型偏头痛的先兆症状可能是由于 A.颅外动脉收缩 B.颅外动脉扩张 C.颅内动脉收缩 D.颅内动脉扩张 E.颅内和颅外动脉扩张 3.治疗偏头痛发作应首选 A.心得安 B.苯噻啶 C.硝苯吡啶 D.咖啡因麦角胺 E.甲基麦角酸丁醇酰胺 4.偏头痛临床特点不包括 A.大多数在儿童和青年期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B.反复发作的一侧性搏动性头痛,可扩展至全头痛 C.头痛发作频率每周至每年1次至数次不等,偶见持续发作病例 D.发作前都有视觉先兆 E.头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活动加重,睡眠后减轻 5.一女性,24岁,发作性头痛伴呕吐8年。每次发作持续4-72小时,头痛前常有视力模糊、闪光。该患者头痛发作时最好选用(E) A.卡马西平口服 B.氟桂利嗪口服 C.阿米替林口服 D.普耐洛 尔口服E.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6.患者女性,30岁,述头痛已有七年,头痛呈持续性钝痛,时轻时重,位于枕颞 部,呈重压感或紧箍感,不伴呕吐,视力无下降。最可能诊断应考虑(C) A.偏头痛 B.丛集性头痛 C.紧张性头痛 D.神经性头痛 E.血管神 经性头痛 7.21岁女性,发作性头痛四年,部位不定,发作前视物模糊伴暗影,头CT正常,其母有类似病史,试问头痛发作初首选药物为(B) A. 氟桂利嗪口服 B.对乙酰氨基酚 C.苯巴比妥 D.苯噻啶 E.卡 马西平 8. 紧张性头痛发作时最好选用(E) A.卡马西平口服 B.氟桂利嗪口服 C.阿米替林口服 D.普耐洛尔口服 E.对乙酰氨基酚口服 9. .典型偏头痛的特点是 A.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后加重 B.搏动性头痛,不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后加重 C.紧缩性头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后加重 D.胀痛,伴恶心呕吐、畏光畏声,活动后加重 1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合订本

(合订本)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零一○年 总目录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 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39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45 精神科中医临床路径...................................................57 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69 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89 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137 内分秘科中医临床路径................................................145 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167 外科中医临床路径......................................................193 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229 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265 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287 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293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313 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347 传染科中医临床路径...................................................365 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377 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407 儿科中医临床路径......................................................449 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491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511)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⑴丹参息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养血平肝。主治高原地区血管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丹参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2克、熟地10克、鸡血藤15克、夏枯草9克、珍珠母20克(先煎)、细辛 2克(后下)、刺蒺藜10克、菊花6克、秦艽10克,加水1000毫升 煎煮后加入白糖熔化,浓缩至100毫升。每日1剂,12~15天为1 疗程。 ⑵天麻头痛散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驱风镇痛。主治偏头痛。 [处方及用法]天麻12克、当归尾12克、白菊花12克、白芷12克、川芎12克、丹参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生地10克、 茯苓12克、白芍12克、蔓荆子12克,水煎服。 ⑶疏肝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疏肝解郁;主治肝气郁结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柴胡9克、赤白芍10克、香附10克、桔叶10克、炒枳壳9克、甘草6克,水煎服。 ⑷清热止痛方 [功能主治]功能清化痰热;主治痰湿化热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半夏10克、陈皮9克、枳实6克、竹茹2克、桔 梗9克、茯苓15克,水煎服。 ⑸当归化瘀方 [功能主治]功能活血化瘀;主治瘀血阻络型血管神经性头痛。

[处方及用法]当归10克、丹皮10克、红花6克、生地15克、 桔梗9克、川芎6克,水煎服。 护理主要是从饮食上护理。首先,尽量不让吃奶酪和酵母面包,特别是经过陈年处理的奶酪。经过加工和冷冻的罐装食品也不让吃。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酪胺,这些食品会加重头痛和不利于病 的恢复。不吃这些食品后头痛得到缓解。 然后不让吃不新鲜的肉类和鱼,包括热狗,熏肉和火腿。因为经过长时间存放的肉类和鱼含有很多的酪胺,热狗和熏肉、火腿中酪 胺含量也非常高。吃了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加重头痛。拒绝拒绝 吃这些食物后,病大为好转。 最后不让喝啤酒和葡萄酒,但是可以喝香槟,伏特加和苏格兰威士忌。因为可以喝这些酒它们的酪胺含量很低。最后说一下要特别 注意的,我买罐装和冷冻食品是非常注意它们的成分商标。以免买 到高酪胺的食品。在以上的护理下病慢慢好转,并且没有复发。 1、休息:家属应指导患者安排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注意劳逸 结合。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患者可依据自身生活规律,合 理安排作息时,并尽可能地不要打乱自己的作息计划。起床时间不 能早于6:30,午休小憩一会儿很有益,晚间休息前不宜饱食、吸烟、饮浓茶或做过量的运动,行热水浴或用热水泡脚,熄灯,创造 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降低大脑皮质兴奋性,使之尽快进入睡眠 状态。 2、环境护理:室内光线要柔和,环境要安静,避免吵杂,过多 噪音是引发紧张性偏头痛的常见原因。 3、饮食护理:偏偏头痛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应避免应用 致敏的药物及某些辛辣刺激性食物,煎、炸食物以及酪胺含量高的 易诱发偏偏头痛的食物,如巧克力、乳酪、柑橘、酒精类食物,多 食富含维生素b1的谷类、豆类食物以及新鲜水果、蔬菜等。戒烟酒。 猜你喜欢:

探讨偏头痛120例临床特点分析

探讨偏头痛120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1∶3,且75.0%的偏头痛患者有诱因,主要受情绪、劳累的影响,有明显的遗传特点;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疼痛(97.5%),恶心、呕吐是其主要症状;发病年龄大(β=0.086,P=0.011)、发作频率高(β=2.156,P=0.000)、频繁使用止痛药缓解头痛(β=3.686,P=0.010)是偏头痛发生MOH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诊治中,详细询问患者头痛特点、诱因和相关治疗史,能有效提高诊治效果。 标签:偏头痛;临床特点;诱发因素;先兆症状 偏头痛(migraine)属于一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在20.0%左右,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间歇性剧烈头痛发作和自律性神经症状是偏头痛的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于偏头痛发病原因,医学界还没有明确论断,只是怀疑其与患者的遗传、内分泌以及代谢有关。为探究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本次研究选择对象共120例,均为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详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的120例偏头痛患者均符合1998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2],排除标准: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反复发作性头痛史6个月以上。其中男性30例,女性90例,男女比例1∶3;年龄5~78岁,平均(35.3±5.10)岁;病程6个月~37年,平均(16.7±4.2)年;有家族病史者57例(47.5%);发生药物过量性头痛(MOH)25例(20.8%);无先兆性偏头痛(MWOA)96例(80.0%),有先兆性头痛(MWA)24例(20.0%);中重度疼痛117例(97.5%),轻度疼痛3例( 2.5%);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症状。 1.2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偏头痛患者的性别、年龄、类型的构成分布状况,诱发因素、先兆因素、头痛特点、伴随症状、缓解因素、头痛时间、头痛频率的情况。对比不同性别、类型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记录MOH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MOH的相关危险因素。 1.3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3]偏头痛发生MOH的相关危险因素。 2结果 2.1偏头痛的诱发因素120例偏头痛患者中,30例(25.0%)无诱因;90例

2018临床医学概论第三次形考

临床医学概论第四次形考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90 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1. 甲硝唑是下列哪种疾病治疗师的首选药物 A. 滴虫性阴道炎 B. 细菌性阴道炎 C. 念珠菌性阴道炎 D. 老年性阴道炎 2. 泌尿系结石保守治疗合适的结石大小是 A. <1.0cm B. >0.6cm C. <0.6cm D. <6.0cm 3. 重型腹泻患儿呕吐频繁时,禁食的时间 A. 6 h B. 8 h C. 10 h D. 12 h 4. 为预防泌尿系结石,应保持每日排尿量 A. >2000ml B. >1500ml C. >2500ml D. >1000ml 5. 2岁以内小儿乳牙总数可按下列哪个公式推算 A. 月龄-(2~4)

B. 月龄-(2~6) C. 月龄-(2~8) D. 月龄-(4~6) 6. 骨折的专有体征是 A. 局部肿胀 B. 活动功能障碍 C. 局部压痛 D. 有骨擦音 7. 泌尿系结石B超检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能显示X光不能显示的结石 B. 能作介入诊断与治疗 C. 能反映肾的排泄功能 D. 能显示肾积水等 8. 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应该停药的情况是 A. 阴道出现点滴样流血 B. 体重增加 C. 出现闭经 D. 经量减少 9. 慢性子宫颈炎的典型临床症状为 A. 白带增多 B. 外阴瘙痒 C. 外阴疼痛 D. 外阴灼热感 10. 为预防腹泻,下述哪一项是错误 A. 提倡母乳喂养

B. 避免受凉 C. 注意饮食卫生 D. 断奶不限季节 11. 关于念珠菌阴道炎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致病菌是白色念珠菌 B. 通常经手足癣感染 C. 糖尿病患者易发 D. 易反复发作 12. 下列阑尾炎暂不宜手术治疗的是 A. 阑尾周围脓肿 B. 坏疽性阑尾炎 C. 单纯性阑尾炎 D. 阑尾穿孔并腹膜炎 13.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年龄是 A. 10~12个月 B. 12~18个月 C. 18~20个月 D. 2岁 14. 佝偻病活动初期的主要表现是 A. 方颅 B. 肋骨串珠 C. 出牙延迟 D. 易激惹、多汗 15.

头痛临床路径

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偏头痛的患者。 一、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偏头痛(ICD-10编码:G43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二版(ICHD-HX HIS, 2004年。 2 ?疾病分期 (1)发作期 (2)缓解期 3.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头痛(偏头痛)临床常见证候: 肝阳上亢证 痰浊内阻证 瘀血阻络证 气血两虚证 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43-2008,ZYYXH/T128-2008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头痛(偏头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w 12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 10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头痛(TCDS码:BNGO60或头风病(TCDS码:BNG061和偏头痛(ICD-10编码:G43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门诊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或者其他疾病的治疗并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检查、血糖、血脂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颅脑CT 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等。 (八)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肝 阳上亢证:平肝潜阳、熄风止痛。痰 浊内阻证:燥湿化痰、降逆止痛。瘀 血阻络证: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气 血两虚证:补气养血、缓急止痛。肝 肾亏虚证:滋养肝肾、育阴潜阳。 2?偏头痛发作期可酌情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预防性治疗一般不推荐选用。 3?其他疗法:可配合针灸或中药外治法等。 (1)针灸:可通过辨证取穴、耳针、头针、灸法、穴位埋线等方法治疗。 (2)中药外治法:塞鼻法、搐鼻法。 4. 内科基础治疗。 5. 健康宣教。 (九)完成路径标准头痛 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若出现辅助检查异常,需要明确异常原因,可能导致医疗费用增加。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6-03-29T14:42:53.963Z 来源:《健康世界》2014年21期供稿作者:李翠珍张冬皎孙常莉[导读]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而且中医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的疗效。 七台河市中医医院 15460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偏头痛患者采取中医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例痊愈,11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结论: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而且中医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偏头痛;方法 偏头痛作为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偏头痛属于头部血管性头痛,其中医名称为头风、脑风、雷头风、真头痛和巅顶痛等。偏头痛的发病机理主要为人体神经和血管功能出现功能性障碍,进而引起头部阵阵头痛。偏头痛一般会出现双侧头痛和反复头痛的特征,所以偏头痛在临床上比较难治愈。现代中医认为,偏头痛属于人体气血、经络和脑髓等病症,肝阳上亢、浊邪上犯、清阳不升、清窍失养等所致[1]。目前,现代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偏头痛主要采取控制和缓解症状的治疗手段,尚不能彻底根治。本文依据中医理论中的“不通则痛”的原理,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偏头痛,并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2011年1-12月所收治的30例偏头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使用中医方法来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2月期间就诊的30例偏头痛的患者,女19例,男11例。20例24~51岁,10例50岁以上,病程1个月~3年,平均2年。全部偏头痛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行脑血流图检查,治疗前后脑血流图明显12例,轻度改变16例,正常2例。中医诊断标准:频繁头痛,而且疼痛的地方固定,舌紫暗,苔薄。 1.2 方法药物治疗:桃仁15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0 g,水蛭3 g,大黄5 g,川芎20 g,蜈蚣2条,全蝎3 g,蔓荆子10 g,患者如果前头部痛就增加白芷10 g,如果后头部疼痛增加羌活10 g,患者的巅顶部痛增加蒿本10 g,侧头痛增加柴胡15 g。用水煎服,1剂/d,5剂为一疗程。在中药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饮食,戒烟戒酒,畅情志,定时起居。 1.3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头痛症状全部消失,能够恢复日常的生活,半年之上没有复发[2]。显效:患者基本没有头痛的症状,一部分脑血流图正常,偶尔会复发。有效:头痛的症状减轻1/4,脑血流图没有很明显的改善。无效:患者头痛的症状没有任何地改变或者是暂时缓解。 2 结果 经中药2~3个疗程后,痊愈1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 3 实例 患者,30岁,2010年8月10日出诊,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头痛反复发作,患者头痛由于针刺,夜晚更加严重,还伴有恶心,呕吐,口干舌燥,肋部痛,在情绪变化和劳累之后会诱发头痛,每次持续的时间约30 min,患者的苔薄,舌暗淡[3]。辅助检查为:彩色头颅多普勒以及脑血流图提示患者的双侧脑血管有痉挛的症状,椎动脉彩超检查的结果是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确诊为偏头痛,使用中医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桃仁15 g,红花10 g,赤芍15 g,当归10 g,水蛭3 g,大黄5 g,川芎20 g,蜈蚣2条,全蝎3 g,蔓荆子10 g,加白芷10 g,羌活10 g,蒿本10 g,柴胡15 g。水煎服,1剂/d,15剂。之后二诊,患者的头痛减轻,恶心和胁痛等消除。上面的药方去除柴胡和郁金,加细辛3 g,服用3剂,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时间,患者头痛没发作,供血也恢复正常。 4 讨论 目前,偏头痛主要以西医、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治疗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均不能将偏头痛彻底治愈,只能实现对偏头痛的有效控制或者环节偏头痛的症状。相对于西医治疗方法来说,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安全、稳定和成本低等特点。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风寒入侵,或者是情绪太紧张导致的经络痹阻,气血逆乱所致,属于反复发作,突然剧烈的头痛。本病多见于女性,而且此病反复发作,总是有失眠和情绪激动的情况发生,天气变化也会诱发头痛。在临床上头痛多偏于一侧,患者发作的时候剧烈头痛,还伴有恶心呕吐,出汗,面色苍白等等症状。在发作之后恢复正常,但是还是会感觉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4]。 偏头痛的致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受风后淤血阻窍,所以祛风活血是最重要的治疗方式。本组中药药方的主要作用就是祛风止痛。川芎能够有效地扩张小静脉和小动脉,抑制组织在缺血的时候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增加患者脑循环的血量,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保持患者有通畅的血液循环,这样就能够有效缓解头痛。当归能够止痛,活血,合川芎能够增加止痛的作用[5]。 中医在偏头痛治疗方面,可以选择多种药方。医生一定要针对不同的症状,采用不同的药物[6]。同时,医生要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持续质量,并减少偏头痛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最终实现偏头痛的有效控制和预防患者偏头痛的反复发作的目的。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21. [2]王震华,金兰英,谢爱国.头痛宁胶囊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14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0):33-35. [3]王芳,谢强.谢强教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临床经验[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2008,7(2):2-3. [4]刘静,郭珍,李蕾,等.杨秀清从风热论治偏头痛的经验[J].现代中医药,2008,8(1):40-42. [5]李晓丽,张志全,刘福友.刘福友教授治疗偏头痛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8,59(10):50-51. [6]孙梅飞.彭坚“以通为用”治法临床运用经验举隅[J].中医药导报,2008,15(6):36-37.

偏头痛

第七章头痛 定义: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狭义的头痛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痛;广义的头痛泛指头面部甚至枕颈部的疼痛。 解剖生理学基础 (1)痛敏结构 a.血管主要是脑膜动脉、脑底动脉环及其连接的动脉的近端、大部分静脉窦、皮质静脉, 其中以颞浅动脉、枕动脉和耳后动脉痛感最敏锐; b.脑膜主要是脑底小部分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幕、脑底动脉环主要分支的软脑膜; c.神经三叉、舌咽、迷走神经以及颈1~3神经。 疼痛的发生 致痛物质 (乙酰胆碱、5-羟色胺组织胺及其同类的多肽类、钾离子、氢离子及酸性代谢产物等) ↓ ↓ 脊髓后根的神经节细胞 ↓ 脊髓丘脑侧束 ↓ ↓ 脑皮层中央后回的第一感觉区 ↓ 疼痛产生 痛觉的传导 1.颅内痛觉由三叉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和颈1~3神经传导; 2.颅外痛觉由三叉、枕大、枕小、耳大、迷走、舌咽和中间神经传导; 3.植物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也参与痛觉的传导。 头痛的原因 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颅内与颅外血管的扩张或痉挛; 2.颅内外痛觉敏感组织的炎症; 3.颅内外痛觉敏感组织被牵拉或移位; 4.颅外肌肉持久的收缩和紧张; 5.痛觉神经的损伤或炎症; 6.五官疾病的扩散; 7.精神因素神经官能症性头痛、癔症、抑郁症; 8.生化因素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缓激肽; 9.内分泌绝经期头痛、偏头痛; 10.其他遗传因素、食物。 头痛诊断的思维模式 1、排除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头痛,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内分泌代谢病、变态反应、中毒等;

2、排除五官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智齿冠周炎等; 3、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颅内感染、脑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4、鉴别各种类型的头痛,主要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头痛诊断的线索 1、神经科不只负责原发性头痛和继发于神经系统的头痛的诊治,也负责将继发于非神经系 统的头痛患者的初步诊断和对症治疗,并且及时推荐到有关专业科室诊治; 2、诊断应该从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结果入手,逐渐缩小鉴别 诊断的范围;在鉴别诊断时,应特别注意有特殊意义的危险信号(红灯)。 疼痛评估 Ⅰ主观评估指标 1.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 2.麦-吉疼痛问卷(McGill pain questionaire,MPQ) 3.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 Ⅱ客观评估指标 1.痛阈测定 2.生理生化指标 Ⅲ心理测验 1.明尼苏达多项个性调查表(MMPI) 2.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WS) What is V AS? 临床上对疼痛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 AS)。 V AS 0——无痛 头痛的分类 1.血管性头痛 (1)偏头痛伴先兆型和不伴先兆型;(2)丛集性头痛 (3)脑血管疾病性头痛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蛛网膜下腔出血、未破裂的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 2.牵引性头痛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

名中医治偏头痛十一个秘方 治偏头痛秘方(11首) 7.1三生祛痛方 【来源】蒲辅周,《蒲辅周医疗经验》 【组成】生乌头、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备用。每次服用30克,以连须葱白7茎,生姜15克,切碎共 捣烂如泥,入药未和匀,用软布包好蒸热,包敷在痛处,每1~2日换药1次。 【功用】祛寒止痛。 【方解】本方原名“三生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有木香而无葱白,内 服治卒中不识人,痰厥、气厥及气虚眩晕。蒲老另辟新径,改内服为外敷,以治偏风头痛,收效颇捷。方中“三生”不经炮制,药力迅猛,有较强的祛寒止痛作用;葱姜辛辣、温经通络,不仅有散寒之功,而且能助“三生”药效的发挥。热敷患处,药力直达病所,故能解除患者头痛之苦,获效于顷刻之间。 【主治】偏风头痛,久治不愈者。 【疗效】屡用效捷,多1次痛止。 7.2陈氏头痛散 【来源】陈维国,《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天麻、当归尾、白菊花、白芷、川芎、丹参各12克,红花10克,桃仁6克, 生地10克,茯苓、白芍、蔓荆子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活血祛瘀,驱风镇痛。

【方解】方中当归尾、川芎、丹参、桃仁、红花、芍药、生地活血祛瘀;天麻、白菊 花、蔓荆子、白芷驱风止痛;茯苓安正气,合而用之共奏活血祛瘀、驱风镇痛之功,因药 对病机,故用之效若浮鼓。 【主治】偏头痛,痛有定处。 【疗效】治疗62例,痊愈24例,显效28例、有效10例。有效率达100%。服药最多为25 剂、最少为5剂。 7.3养血祛风汤 【来源】王育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川芎各30克,细辛5克,蔓荆子、辛夷花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养血祛风。 【方解】方用当归、川芎养血祛风,重用取其强效为主药、辅以细辛、蔓荆子、辛夷 花治头痛之专药,载药上行,以增强祛风止痛之功。诸药相配,相得益彰,故用之多效。【主治】偏头痛。 【加减】血虚生风头痛加白芷10克,生甘草5克,钩藤、潼蒺藜各15克,地龙10克, 川牛膝15克;血虚风疹头痛加云苓15克,生甘草5克,钩藤15克,白芷、蝉蜕、白术、木香、防风、丹皮各10克,白蒺藜15克;血虚挟湿头痛加白芷、苍术、荷顶、升麻、木香、苏梗各10克,生甘草5克,中风之渐头痛加白芷、炙甘草各10克,枣仁20克,钩藤15克,僵蚕、地龙、黄芪各10克,白蒺藜、川牛膝各15克;瘀血头痛加地龙10克,川牛膝15克,自然铜30克,白芍10克,枣仁15克,莪术,僵蚕各10克,生甘草5克,焦山楂30克。【疗效】临床应用多例,皆获良效。 【附记】且因兼症不同而有所加减变化,足见之有板方而无板病,临床用药,宜师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