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 财政收入理论(1)(黑龙江大学财政学精品课件)

第六章 财政收入理论(1)(黑龙江大学财政学精品课件)

第六章  财政收入理论(1)(黑龙江大学财政学精品课件)
第六章  财政收入理论(1)(黑龙江大学财政学精品课件)

第六章财政收入理论

?本章要求:

?1.基本掌握财政收入分类

?2.初步了解我国财政收入规模的演变与影响因素

?3.熟悉掌握和运用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的依据

?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即国家占有的以货币表现的一定量

的国内总收入;财政收入又可以理解为一个分配过程,这一过程是财政运行的第一个阶段或第一个环节,在其中形成特定的分配关系或利益关系。

?财政收入分类:一是要与财政收入的性质相吻合;二是要同各国

实际情况相适应。

二、财政收入分类

?1.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

?税收、收费、债务收入、铸币收入(铸币税)和通货膨胀收入(通货

膨胀税)

?2.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

?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

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

?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

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

?3.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

一、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增长变化趋势分析

?(一)总体评估

?1.我国财政收入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年均增速在六五时期

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6.5%,

十五时期为18.7%,十一五时期为21.3%。

?2.相对于G D P的增长而言,1995年以前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至

1995年下降为10.3%;从1996年开始回升,并从1998年开始表现为快速回升的趋势,至2010年约为26%。但仍低于世界平均40%的比重。

?(二)1978-1995年间财政收入占G D P比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其影

?这一时期的财政形势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从预算内财政收支来看,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增长慢于G D P的增

长,同时财政支出增长快于财政收入增长,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加大;

?2从财政与各部门关系来看,各种收费和基金项目名目繁多,预算

外资金以及随之而来的制度外资金迅速膨胀,各部门代替了财政职能,特别是代替了财政的配置资源职能。

?3.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来看,由于长期实行财政包干制,财政收

入向地方倾斜,中央可支配上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4.从财政与分行的关系来看,居民储蓄急剧增长,银行贷款呈急剧

增长的趋势。

?(三)“九五”时期实现财政收支的良性循环

?一是以税收为主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二是以增发国债为支撑的财政赤字的增加;

?其中,增发国债保证了公共投资的增长,税收增长保证了重点公共

支出的增长。

?财政收入和国债的增长带来财政支出的增长——财政支出增长增

长支持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为财政收入增长和国债增长提

供了经济基础。

二、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

?(一)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水平

?(二)政府收入(包括预算外)规模水平

?(三)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1.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

?2.将财政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当的水平上。

?3.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关键在于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财政收入

增长边际倾向。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4.坚决取缔乱收费,继续进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外收入增长。

?5.对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继续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6.兼顾“以收定支”和“以支定收”方针,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确定

财政收入规模的合理区间。

三、影晌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1.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

高低。

?2.生产技术水平也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二)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分配体制和政治体制的集权和分权关系有直接的联系。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财政收入占G D P的比重出现逐年下滑的趋势,

直接导因是经济转轨过程中G D P分配格局的急剧变化。

?G D P分配格局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国民经济运行中各种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首先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其次,G D P分配向个人倾斜,财政收入比重的不断下滑,与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分配秩序混乱有直接关系。

?(三)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的影响。

在分析中,可通过G D P平减价格指数消除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G D P平减价格指数=

?实际G D P(按不变价格

计算)

?实际财政收入=

?G D P平减价格指数

?2.决定价格对财政收入影响的另一个因素是现行税收制度。我国现

行税制是以比例税率的流转税为主,并对国有企业所得税实行承包

制(相当于定额税)。

?3.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往往是和产品比价的变动同时发生的,如产品

比价变动会引起货币收入在各社会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形成G D P的再分配,进而使财源分布结构和上缴税收情况发生变化。

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

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

?分析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是按财政收入形式分析财政收入的结构

及其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收入对国有企业主要采取上缴利润

和税收两种形式。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税收才逐步取代上缴

利润,至今已占主导地位。

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

?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是指来自不同经济成分的财政收入所占的比

重。这种结构分析的意义,在于说明国民经济所有制构成对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从而采取相应的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措施。

三、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财政收入部门结构分析,在于说明各生产流通部门在提供财政收入

中的贡献及其贡献程度。

第四节财政收入形式构成

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我国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一)税收与收费

?我国的财政收入按其统计口径来看,实际上是与预算外相对应的预

算内收入。

?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可以区分为税收和收费两种形式

?我国目前的全部收费大致可分为六类:一是专项收入,包括排污

费、水资源费、教育附加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二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三是罚没收入;四是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五是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六是其他收入。

?(二)收费的性质和特殊作用

?1.收费的性质

?从理论上说,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

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使用费模拟市场价格但又不同于市场价格,通常使用费应不能全部弥补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的成本。

?收费与税收的区别:一是税收与政府提供的物品和服务没有直接联

系,而收费通常与政府服务直接相关,专项收入专项使用。

?二是税收是政府一般筹资手段,而收费则是部门和地方特定用途的

筹资手段。

?三是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须纳入预算内统筹使用,而收费则

可不同(全国性收费要纳入预算内;部门性或地方性收费可作为预算外收入,按预算程序管理,形成政府性基金或由部门和地方自收自支)。

?四是税收的法制性和规范性强,有利于立法监督和行政管理;而收

费相对弱,容易诱发滥收费现象。

?2.收费的特殊作用

?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如矫正私人物品的外部效应上有特殊作用。

如排污费的收取。

?有利于提高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使用费遵循的是受益原则,即谁

受益谁负费,因而有利于避免对公共物品的过度需求,提供公共物品的配置效率。

?税收与收费的选择:主要依据政策目标和效率原则。例如,如果财

政收入奉行受益原则则选择使用费更为公平;如果奉行支付能力原则则选择燃油税更为公平等。

二、预算外资金分析

?(一)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及其历史沿革

?1.预算外资金是国家机交、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

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而未统计在财政收入之内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2.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文化大革命时

期”预算外资金迅速膨胀,1976年已占预算内收入的35.5%;1979

年我国进入全面体制改革时期,地方预算扩大了自主权,对企业放权让利;1994年后国有企业折旧基金和税后留利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预算外资金的范围相应缩小,至2005年预算外收入已相当于预算内财政收入的17.5%。

?(二)预算外资金现状

?目前,绝大多数预算外资金已经纳入预算管理的轨道。即财政部门

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

?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

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拔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1997年后预算外资金收入项目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

收入、乡镇自筹统筹资金、国有企业和主管部门收入和其他收入。

?(三)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规章制度

?198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

?1996年7月颁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1996年11月发布《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1996年12月发布《中央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规定》

?1996年11月发布《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2.管理措施

?重新界定预算外资金性质和范围

?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

?严格控制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规模

?建立预算外资金收支决策制度

?严格限定预算外资金的使用范围

?积极推进税费改革

关键名词与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实际财政收入收费预

算外资金

?二、简述题

?1.简述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思路。

?2.如何判断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分配体制和分配格局变化对财政收

入增长趋势的影响?

?3.如何分析价格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三、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现行财政收入结构及其未来调整的方向。

?2.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考察我国当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合理性。

?3.试运用财政收入理论分析和考察当地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的

特点及发展趋势。

财政学 第六章在线测试及答案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最早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2、同社会保障支出相比,财政补贴支出的不同之处在于:() A、财政补贴是无偿的 B、补贴可使领受人收入增加 C、补贴是由政府预算支付 D、补贴与价格变动有直接关系 3、财政补贴作为一种调节经济的手段,是因为其能够:() A、增加受补贴者的收入 B、改变相对价格结构 C、完善财政支出的方式 D、解决困难企业的困境 4、从宏观调控的角度看,具有反周期的“内在稳定器”作用的转移支出项目是:() A、社会保障支出 B、财政补贴支出 C、捐赠支出 D、税收支出 5、税收支出的实质是:() A、将税收收入用于特定的支出项目 B、特殊的财政补贴 C、征税过程发生的费用支出 D、征管不严所形成的税收流失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我国的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 A、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B、下岗职工生活补贴 C、农村“五保户”救济 D、灾民救济 2、转移性支出包括:() A、固定资产投资 B、社会保障支出 C、行政事业支出

D、财政补贴支出 E、税收支出 3、社会保障支出包括的内容有:() A、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财产保险 D、社会救济 E、财政补贴 4、下列表述符合“税收支出”含义的有:() A、税收支出是将税收取得的收入用于特殊项目的支出 B、税收支出是特殊的财政补贴 C、税收支出是政府给予纳税人的税收优惠而形成的财政收入的损失 D、税收支出是将税收收入的一部分用于困难企业和居民的补助 E、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支出 5、税收支出的形式有:() A、税收豁免 B、纳税扣除 C、税收抵免 D、优惠税率 E、加速折旧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财政补贴有调整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的作用,是政府调节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因此它多多益善。 正确错误 2、所谓税收支出,是指国家为取得一定的税收而支付的代价,如办税经费等。

陈共版财政学讲义(word版本,条理较清晰)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 1. 市场: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明确财政学从"市场"说起的原因,阐明"市场失灵"是政府介入或干预的必要合理依据。 2. 政府: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明确现代社会中政府的经济作用,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干预的程度并选择干预的适当手段,避免过度干预导致政府干预的失效。 3.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对应的。人类社会需要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由于存在市场失灵,有些商品和服务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则必须由政府系统通过本身的特殊运行机制来提供。因此,人类社会需要的各式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依据需要主体和供给渠道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私人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区分或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通常应用两个基本标准: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2)公共需要是和私人需要相对应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提供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由国家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需要的特征可从四方面来理解。 第二节财政概念 1.财政的基本含义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所以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中文"财政"词汇从日本"进口",来自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虽然在学术研究上还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把财政理解为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从实际工作来看,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他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2.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和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3. 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财政一词至今已经约定俗成应用了100多年,在中国财政改革中,近年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应是"公共财政",并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命题,于是出现两词并用,而且对两个词赋予不同的涵义的现象,并由此引起一场学术争论。由于本书仍名之曰财政学,没有同时使用"公共财政"一词,因此,本书从英文public finance一词的译法、财政学的理论发展方向以及"公共财政"一词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区别进行了相应解释。 第三节财政职能 1. 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Fiscal revenue’s classifications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classifications by the form of fiscal revenue) 1.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还可以包括铸币收入(税),通货膨胀收入(税) 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或临时性收入)。 (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项收费 (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变化以及增长变化的趋势。 二、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classification by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fiscal revenue) 1.预算内资金收入 2.预算外资金收入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三、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classification by the origin of fiscal revenue) 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亚类: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scal revenue scale (intro-budgetary revenue)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leading factors in the effect on the revenue scale)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从根本上说,财政收入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财政学第七章税收制度上练习题及答案范文

第七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税收体系的结构,是指税收体系中各类税收的组合以及各类税收在组合中的相对地位。不同国家的税制结构大致相同,并且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2、一般情况下,以间接税为主且累进性较强的税制结构,通常比以直接税为主且累退性较强的税制结构,社会公平程度较高一些。() 3、名义税率是税法规定的税率,有效税率是纳税人实际负担的税率。由于按照税法征税的税基一般不是全面税基,在诸多减免规定作用下,使应税税基远远小于实际税基,导致名义税率与有效税率并不相同。() 4、个人所得仅对货币收入征税,那么其税率越高,非货币收入,特别是实物收入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就会越大。() 5、对公司企业实行的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一定经济环境下,确实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某种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过度的税收优惠,往往诱导某些公司企业在决定投资方向时,首先考虑如何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而不是考虑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合理资源配置,其结果是对经济增长反而产生消极影响。() 6、公司交纳公司所得税后,税后利润作为股息分配给股东的部分,通常还要与股东的其他收入一道交纳个人所得税。这在税收理论上不属于重复课税。() 7、就商品或劳务的各个流通环节上的增值额征税,体现了流转税的“税不重征”优点。()

8、增值税的计征是以商品销售额为依据,允许从计税环节的销项税款中扣除上一道环节已经交纳的进项税款,并且整个操作程序都是在一套严密的发票管理制度下进行的。这就在简化税务管理与防止偷漏税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9、增值税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税收中性原则,对资源配置的扭曲作用被降到最低限度。() 10、对商品或劳务征税,将由商品(劳务)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直接承担,无法转嫁给消费者。()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个人所得税具有以下优点:()。 A、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 B、有助于经济社会实现收入平等化目标 C、发挥内在稳定器作用 D、符合税负担分配的“利益原则” 2、各国税务当局出于实际需要,通常要对“全面所得”概念进行必要的调整以适应税法规定的用于税收目的的所得计算。这些调整主要出于以下考虑()。 A、出于计算方便考虑而进行的调整 B、基于公平考虑而进行的各种调整 C、出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考虑而进行的调整 D、基于激励目的考虑而进行的各种调整 3、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有选择性地对某些消费品课税,即特别消费税(或

财政学陈共习题(答案)

《财政学》 一、单选题 1.当资源配达到了这样的状态:没有一种状态的改变能使一部分人的境况变好而不同时使另一些人处境变坏。这种状态称为(D ) A. 免费搭车现象 B. 边际效用递减 C. 市场失灵 D. 帕累托最优 2.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的研究课题是(D ) A. 国民经济中货币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B. 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C. 国民经济中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D. 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完全竞争市场隐含的特征有( A) A. 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完全信息 B. 生产和消费中存在外部经济 C. 进入或退出市场存在障碍 D. 存在规模经济 4.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 D)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5.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该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A )其社会边际成本 A. 大于 B. 等于 C. 小于 D. 没有固定关系 6.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7.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8.行政管理支出不包括履行如下职能所需经费的是(D ) A. 政府各级权力机关 B. 行政管理机关 C. 司法检察机关 D. 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 9.以下不符合纯公共产品特征表述的有( A ) A. 增加一个消费者就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B.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 C. 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D. 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不可被分割 10.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B ) A. 公共提供,公共生产 B. 公共提供,私人生产 C. 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D. 市场提供,私人生产 1.文教科卫支出属于一种(A ) A. 社会消费性支出 B. 积累性支出 C. 转移性支出 D. 生产性支出 12.(A )是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

地方财政学课件

第一章导论 一、地方政府及特点 (一)地方政府的产生:地方政府——按照政治程序产生的、设置于各级行政区域内负责行政工作的国家机关。 地方政府产生的过程: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私有制—阶级—国家—政府—地方政府 (二)建立地方政府的必要性:1、地方政府的建立,是社会发展的需要;2、地方政府的建立,是完善政府体系的需要;3、地方政府的建立,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需要(三)地方政府的特点 1、身份双重性:地方政府既是本辖区选民利益的代表,要维护本辖区选民的利益;同时又是中央政府在本地区的代表,要维护中央政府的利益,贯彻中央的政策和主张。 2、职能双重性:各国地方政府,一般都有双重职能:执行职能和领导职能。执行职能是地方政府要执行中央政府的政令,推行中央政府的政策。领导职能,是地方政府对其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的行政事物进行管理和领导,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地位隶属性:这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地方政府既是隶属于同级的权力机关,又隶属于上级行政机关;另一种情况是地方政府仅有一重的隶属关系。 4、权力有限性:地方政府不是一个全权的政府,这也就同时意味着地方政府的权力是有限的。 地方政府的权力主要受两个方面的限制和制约:一是受管辖范围的限制和制约,即地方政府只能在其所辖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权力,而不能超越其所辖的行政区域。二是受法律和政府权力的制约,在绝大多数国际,地方政府的权力都由法律做出专

门的或原则的规定,地方政府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形式权力(依法行政)否则就是违法。 (四)判断地方政府独立存在的标准:1、机构单设:在管理体制上独立于其他机构; 2、具有充分的自决权,不受另一个政府的控制; 3、具有足够的自有财力,不依赖另一个政府的拨款; 4、有独立的预算安排 二、地方财政的必要性 (一)中方学者关于地方财政必要性的论述:1、地方财政是地方政权的产物;2、地方财政是实现地方政府职能的物质基础;3、地方财政与地方居民的社会福利密切相关 (二)西方学者关于地方财政必要性的论述 1、偏好误识论:中央政府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共同偏好,造成福利损失。而地方政府接近居民,更容易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从而将本地居民个人的偏好集合为公众的共同偏好。 2、“以足投票”论:人们为追求福利最大化会选择公共服务最好而纳税最低的地方居住。这样,相同偏好的人聚集在一起每个人都会成为能使其福利最大的社区中的一员,而使每个社区公共服务的成本最小,而公共福利处于最优状态。 3、利益空间论:公共产品受规模经济的限制,其受益范围是有限的。根据成本与受益对应原则,公共产品的成本应由受益地区的人负担,从而产生公共财政的地区性问题。 三、地方财政的特点: 1、区域性:有显著的区域特色。①收支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界定②收支结构有明显的区域特色③管理体制有明显的区域模式 2、增长性:地方财政收支规模具有显著的增长,且势头不减。①城市化与人口

财政学课件[1]

参考资料: 1.《Public Finance》,Harvey S.Rosen 《财政学》,哈维.罗森著,平新乔、董勤发等译,中国人大出版社 2.《财贸经济》,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主办 3.《21世纪经济报道》,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4.《世界发展报告》,世界银行,中国财经出版社 * 《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Joseph E.Stiglitz 《政府经济学》,约瑟夫.E.斯蒂格勒兹著,高强等译,春秋出版社 * 《Lectures on Public Economics》,Anthony B.Atkinson Joseph E.Stiglitz 《公共经济学》,安东尼.B.阿特金森约瑟夫.E.斯蒂格勒兹著,蔡江南等译,上海三联书店

财政学导论 财政基础理论财政政策的目标 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消费 财政学财政支出理论政府与生产 政府与分配 公共选择 财政收入理论税收 公共定价 公债 财政调控理论 财政体制理论

第一章财政学导论 一.财政学的基本课题 二.政府组织体系 1.公共部门 2.政府部门 3.公共企业部门 国民经济 公共部门私人部门 政府部门家庭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私人企业部门 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公共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私人部门私人企业部门公共企业部门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部门家庭部门 公共企业部门私人企业部门

第二章财政政策的目标 一.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一)规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 实证分析法 区别 (二)* 实证分析法的分类 1.经验实证分析法 2.理论实证分析法 (1)生产技术假设:MRTS LK = - dK/dL, MRTS LK的绝对值递减,产量随要素的增减而相应增减;MRT XY = - dY/dX, MRT XY的绝对值递增. (2)消费偏好假设:MRS XY = - dY/dX, MRS XY的绝对值递减,效用随消费的增减而相应增减. (3)行为目标假设:经济人的行为是理性的。 K Y Y L X X 二.效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