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掌解剖

手掌解剖

解剖学学习方法

学习积极的态度加更高效的方法~~ 系统解剖学 一、选择自己合适的学习参考书 学习人体解剖学首先要选择一本适合的教材。目前由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姚志彬教授主编供同学们使用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相结合的教材《医用解剖学》,是国内比较好的教材之一,该书以层次叙述和以尸体解剖操作方法为主。人民卫生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教材也可参考。此外,根据需要还应选择一定的参考书,如张朝佑主编的《人体解剖学》、钟世镇院士主编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和《临床解剖学丛书》、于频主编的《人体解剖彩色图谱》、初国良、汪华侨主编的《医用人体解剖学标本彩色图谱》,以及一些复习题集和学习指南等。外文参考书主要有《Gray s Anatomy》,这是一本有近百年历史,已连续出版39版,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极大的、经典的大型参考书,书的内容丰富,包括解剖学、组织学、细胞学和胚胎学等较新的内容,国内已翻译的出版有第38版的中文译本。《Method of Anatomy》图文并茂,书中简图和文字叙述有独特的风格和见解。《Cunnigham s Textbook of Anatomy》曾11次出版,是一本局部解剖学教材。 主要杂志有《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神经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American Journal Anatomy》、《Anatomical Record》等。 二、解剖学对各结构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归纳如下: ①根据形态命名的,如三角肌、斜方肌、鹰嘴、肱骨滑车等。②根据位置命名的,如眶上切迹、眶山裂、胫侧副韧带、桡神经、舌骨下肌群等。③根据起止点命名的,如胸锁乳突肌、脊髓丘脑束、喙肩韧带等。④根据功能命名的,如旋后肌、竖脊肌、视神经、动眼神经等。大部分结构是结合以上几种规则来命名的,如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屈肌、旋前方肌等。 三、具体方法: 1学解剖和学习立体几何类似,空间想象很重要,尽量的在脑中形成形象,反复的修正,越细节越好,如果能知道各个方位的解剖关系,你离外科医生也不远了。如何反复修正解剖的真实认知呢,一是把书读细,二是对标本熟悉,要多到解剖室,不要厌倦福尔马林。三是反复验证,和临床课或相关文献中的解剖知识比较。四是,在临床中(入手术)验证。最终使你对脏器的形象做到逼近真实。 2系统解剖学正如其他学科一样,要想较好地掌握其知识点,首先需要一个正确的态度,其次是根据各人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端正的学习态度加上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大家读书多年,各有心得,在此不再赘述。 四、下面仅系统解剖学的一些特点讨论学好系解的方法及注意点: 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解剖学研究的是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名词多,记忆量大是其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学好它就必须靠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实验,珍惜每次实验机会,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解剖标本、模型的观察结合起来。同时注重活体的触摸和观察,充分利用其直观的印象促进自身对知识的理解、记忆。 二、形态与功能相结合 人体各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定的形态、构

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题(解剖部分)

家畜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作业题 绪论 1、家畜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2、试述畜体体表的主要部位名称 3、试举例说明家畜解剖学常用的方位术语? 第一章运动系统 1、畜体骨骼怎样划分?各包括那些骨骼? 2、试述椎骨的基本结构? 3、什么是胸廓?简述其结构特点。 4、比较马、牛、猪、犬叙述各部椎骨的特点? 5、头骨包括哪些骨?那些是单骨? 6、什么是鼻旁窦?临床上较又要的有哪些,简述其结构特点。 7、什么是骨盆?简述其结构特点。 8、列出马、牛、猪前肢全部骨骼的名称,并比较各骨的特点。 9、列出马、牛、猪后肢全部骨骼的名称。并比较各骨的特点。 10、什么是骨连结?包括哪些类型? 11、试述关节的构造、分类及各类关节的特征?简述关节辅助结构的特点和作用。 12、归纳家畜四肢各关节的名称,类型及其主要结构特征。 13、什么是项韧带? 14、肌肉的辅助器官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5、以表归纳牛四肢主要肌的位置、起止点和作用? 16、试述腹壁的层次特点?以及腹壁肌的结构特点。 17、颈腹侧肌群有哪几块肌肉?试述其并比较起各自特点。 18、试述膈肌的结构特点。 19、解释下列名词: 椎管;横突管;寰椎翼;荐骨翼;荐骨岬;荐骨正中嵴;真肋;肋弓;弓肋;颧弓;肩胛冈;肩峰;冈结节;肩关节盂;髋臼;髂骨翼;髋结节;坐骨弓;头窝;大掌骨;飞节;横隔膜;腹黄膜;腹股沟管;跟腱。 第二章被皮系统 1、试述皮肤的结构? 2、举出皮肤的衍生物名称,并说明其分别是由皮肤哪一层形成的? 3、什么是毛流?都有哪几种类型,试述其特点。 4、什么是换毛?有哪几种方式? 5、试述皮肤腺的类型及其主要结构特点? 6、试述牛乳房的解剖学构造?如何评价奶牛的产乳能力? 7、试述马蹄的构造?钉马蹄铁时的标志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 第三章内脏学

中大解剖学试题

中山大学2011年解剖考博试题5个简答,一个5分;5个问答,一个15分 1、网膜囊的构成通连 2、小儿气管切开的注意事项 3、呼吸运动参与的肌肉及神经支配 4、脊椎骨的连接及运动特点 5、会阴浅隙及结构 6、乳腺的结构特点淋巴回流 7、胰头的毗邻和临床 8、脑底动脉环的构成和血供特点 9、后索的组成和与小脑性共济失调的鉴别 10、动眼神经的分段及定位诊断 11、男性尿道的结构,机能、临床 12、膝关节的结构、临床 2010中山解剖 2010 中山医博士生入学考试解剖学考试 一、简答题 1.运动眼球的肌肉、作用和神经支配; 2.中枢性和周围性面瘫临床症状有何异同?与中耳疾病相关的面瘫属于哪类? 3.简述股骨不同部位错位骨折的表现; 4.椎间盘的结构和功能如何?何谓“椎间盘脱出症”? 5.后纵膈内有哪些器官? 6.胆总管的分段和毗邻? 二、论述题 1.试述脊髓外伤或脊髓外肿瘤引起脊髓半边横断性损伤后出现的症状和原因? 2.试述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起始核团,纤维走行及其支配范围,甲状腺手术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3.试述肝门静脉的组成、属支以及其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交通,门静脉高压时,会出现哪些与解剖学特征相关的症状? 4.与男性盆腔结构,如:前列腺、尿道球腺、精囊腺、阴茎海绵体、坐骨海绵体肌相对应的女性结构并解释; 5.试述胸壁的层次、结构特点,在锁骨中线第3肋间进行胸膜腔手术,其由浅入深的层次有哪些? 6.试解释下列累及臂丛损伤的每一临床描述最可能出现的神经损伤: ①一位长期使用腋杖走路的病人产生腕下垂,三角肌无力和手背部感觉减弱; ②一位因难产的新生儿,发现患儿爪形手,大拇指内收力减弱,手掌尺侧半和手背尺侧半感觉部分丧失; ③一位村在一次斗殴中受伤,产生肩关节前脱位,前臂外侧皮肤感觉部分丧失,肱二头肌力减弱; ④一位青年跳水队员,从跳台上下跳时滑了一跤,腋窝碰及跳台角,骨间背侧肌萎缩,手掌桡侧半麻痹,不能展食、中指,不能对掌

手的解剖结构

手的解剖结构 一、皮肤 1、手部的皮肤在掌侧和背侧是不同的,掌侧比背侧厚。手掌皮肤与掌腱膜,指骨及腱鞘脂肪组织之间有很多的间隔紧密相连,故掌侧皮肤缺少移动性。一旦皮肤缺损,则很难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修复。 2、手掌部有3条横纹:远侧横纹,掌中横纹,近侧横纹。其中远侧横纹和掌中横纹合称掌指横纹,对应于掌指关节,便于手指和手掌的活动。近侧横纹便于拇指的対掌对指活动。 3、手指掌侧的横纹有3处:近节指横纹,中节指横纹,远节指横纹。其中中节指横纹为两条。3挑指横纹分别对应手指的近中远指间关节。指横纹下方无脂肪组织,直接与肌腱腱鞘相连,故发生此处切割伤,易造成肌腱断裂。 4、手背皮肤松弛,富有弹性,在发生皮肤缺损时可局部转移皮瓣修复创面。 二、手的姿势 1、手的休息位 (1)定义:是指在自然放松状态下,在不用任何力量时,手的肌群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下手的姿势。

(2)位置:腕关节略背伸10~15°,轻度尺偏;拇指轻度外展屈曲,指腹接近食指远端指间关节(DIP)桡侧,如手握笔姿势;MPJ和PIPJ 呈半屈曲,从食指到小指,越向尺侧屈曲越多,呈阶梯状排列,各指尖端指向舟骨结节。 (3)意义:在手部损伤的诊断上,畸形的矫正时或在肌腱修复手术中都要用到“休息位”这个概念。 2、手的功能位 (1)定义:手处于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的姿势,如握拳、捏持、张手等。 (2)位置:腕关节背伸20~30°;拇指处于対掌位,拇指MPJ和IPJ 微屈;其他手指略微分开,MPJ和IPJ微屈曲,如手中握球姿势。(3)意义:手的功能位是保持侧副韧带尽量伸展,维持对指,避免短缩后限制关节活动。对处理手外伤,尤其是骨折固定和包扎时有用。包扎固定伤手应尽量使手处于功能位,否则将会影响手的功能恢复。 三、掌腱膜 1、掌腱膜位于掌侧皮肤下。掌腱膜与皮肤有垂直纤维相连,在远端呈梳齿状穿向深面,构成纤维间隔。屈指肌腱、蚓状肌、血管、神经分别走形在各自的间隔内。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

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学 第一章植物细胞基本结构 第一节植物细胞 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 原生质体 1.1.1 原生质体的概念:原生质体是由生命物质生质构成,它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的场所,是细胞最重要的部分。原生质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两部分。 细胞器: 一般认为,细胞器是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微结构和微器官。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为植物细胞的主要细胞器。 1.2 细胞壁 1.2.1 细胞壁的概念:细胞壁是包围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外面的一个坚韧的外壳。它是原生质体生命活动的产物, 一般认为是没有生命的。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原生质体起保护作用。最近, 越来越多研究证明, 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有着结构和机能上的密切联系。 (1) 细胞壁的层次、形成时间和化学成分 细胞壁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分层,每层形成的时间和化学成分均不相同。 胞间层: 胞间层又称中层,存在于细胞壁的最外面,它的化学成分是果胶,具有把两个细胞粘连在一起的作用。胞间层为相邻的两个细胞共有,它形成最早,出现于细胞有丝分裂末期。 初生壁: 初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之前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位于胞间层以内,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初生壁能随着细胞生长而延展。一些细胞初生壁是它们永久的细胞壁。 次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以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少量半纤维素,并常常含有木质、栓质等化学成分。所有植物细胞都有胞间层和初生壁,次生壁仅存在于部分细胞中,具有次生壁的大部分细胞由于壁的加厚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使细胞与外界物质的交流受阻,乃至中断,这类细胞成熟以后原生质体随之解体,整个细胞也就死亡了。 1.2.2纹孔、初生纹孔场和胞间连丝 细胞壁生长并不是均匀增厚的。在初生壁壁上有一些明显凹陷的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在初生纹孔场上集中分布着许多小孔。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就是通过这些小孔,与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体相连形,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当次生壁形成时,次生壁上有一些中断的部分,这些部分也就是初生壁完全不被次生壁覆盖的区域,称为纹孔。一个纹孔由纹孔腔和纹孔膜组成。纹孔分为单纹孔和具缘纹孔两种类型。 1.3 后含物

大鼠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大鼠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特点 1.大鼠性哺乳钢,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动物。 2.繁殖快。大鼠2月龄时性成熟,性周期4天左右,妊娠期20 天(19~22天),哺乳期21天,每天产仔平均8只,为全年、多发情性动物。 3.喜啃咬、夜间活动、肉食,白天喜欢挤在一起休息,晚上活动大,吃食多,因此白天除实验必须抓取外,一般不要抓弄它。食性广泛,喜吃各种煮熟的动物肉。对光照较敏感。 4.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大鼠门齿较长,激恕、袭击抓捕时易咬手,尤其是哺乳期的母鼠更凶些,常会主动咬工作人员喂饲时伸入鼠笼的手。对外环境适应性强,成年鼠很少患病。一般情况下侵袭性不强,可在一笼内大批饲养,也不会咬人。 5.无胆囊:大鼠、鸽、鹿、马、驴、象等动物没有胆囊,它们的总胆肝管括约肌的阻力很少,肝分泌的胆汁通过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受十二指肠端括约肌的控制。 6.不能呕吐:因此药理实验时应予注意。 7.垂体一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行为表现多样,情绪敏感。 8.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但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9.大鼠血压和血管阻力对药物反应敏感,但对强心甙的作用较猫敏感性低671倍。

10.肝脏再生能力强,切除60~70%的肝叶仍有再生能力。 11.对营养、维生素、氨基酸缺乏敏感,可发生典型的缺乏症状。体内可以合成维生素C。 12.对炎症反应灵敏。它的眼角膜无血管。 13.生长发育期长,长骨长期有骨骺线存在,不骨化。 14.成年雌鼠在动情周期不同阶段,阴道粘膜可发生典型变化,采用阴道涂片法(Yaginal Smear Test)来观察性周期中阴道上皮细胞的变化,可推知性周期各个时期中卵巢、子宫状态与垂体激素的变动。15.大鼠(包括小鼠)心电图中没有S-T段,甚至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如有T波也是与S波紧挨着,或在R波降支上即开始,以致看不到等电线的S-T段。但心电图其他成分稳定,重复性好。豚鼠以上较大的动物均有明显的S-T段,在选择动物品种时应以注意。16.大鼠垂体较脆弱地附着在漏斗下部,不需要很大的吸力就可以除去而不破坏鞍膈和脑膜,适宜于制作去垂体模型。大鼠也很适于作肾上腺和卵巢等内分泌腺切除手术。 17.大鼠肠道较短,盲肠较大,但盲肠功能不发达。不耐饥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C。双子宫。胸部和鼠蹊部各有三对乳头。胰腺十分分散,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弯曲处。染色体为21对,寿命3~4年。18.大鼠的体温39℃(38.5~39.5℃),心跳频率475次/分(370~580次/分),呼吸频率85.5次/分(66~114次/分),通气量7.3 ml/分(5~10.1ml/分),潮气量0.86 ml (0.6~1.25ml),耗氧量2000mm3/g 体重,麻醉时收缩压116(88~138)mmHg红细胞总数8.9百万mm3

解剖学思考题答案

形态解剖学思考题 绪论 1.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2.掌握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1、组织:在结构和机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的基本结构称为组织。(有许多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基本结构。) 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结合在一起,构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密切联系的器官结合在一起,共同执行某种特定的生理活动,即构成系统。(人体可分为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觉器和神经系统等) 2、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为身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下垂至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第一章基本组织 3. 解释:内皮、间皮、骨单位 内皮:内皮是分布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内皮很薄,游离面光滑,有利于血和淋巴的流动及物质交换。 间皮:间皮是分布在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细胞游离面湿润而光滑,便于内脏器官的活动和减少摩擦。 骨单位:骨单位是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呈圆筒状,

与骨干长轴平行排列。每个骨单位由1个位于骨单位中央的中央管和数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的骨单位骨板组成。 4.简述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举例说明上皮组织的结构与机能的统一性。 上皮组织的结构特点: ①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而规则; ②细胞间质少; ③上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极性; ④一般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营养物质是由深层结缔组织的血管提 供。 分类:①被覆上皮;②感觉上皮;③腺上皮;④生殖上皮。 举例:分布于体表的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而小肠的黏膜上皮除了有保护作用外,还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5.简述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结构特点:①细胞种类多而排列松散; ②细胞形态多样; ③无极性; ④分散在细胞间质内; ⑤细胞间质多。 分类:

最新解剖学简答题

解剖学简答题; 一,简述骨的形态分类及各类骨的结构特点, 答;骨的外形不同。一般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长骨呈管状。中部稍细称骨干,内有空腔称骨髓腔,骨的两端膨大称骨骺,表面有关节面,关节面上有关节软骨,短骨呈立方体,扁骨呈管状,不规则骨呈不规则状 二,简述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 答;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关节的辅助结构是,韧带,关节盘,半月板。 三,简述椎骨的一班形态和各部位椎骨的特点 答:椎骨是有椎体,锥弓,和突起构成。椎体呈短圆柱状,位于椎骨的前部,锥弓呈半环状连与后部,二者共同完成锥孔,全部锥孔连成椎管。锥弓连接椎体较细的部分称为椎弓根。椎弓根上下的切记围成椎间孔。椎骨的突起共有七个: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下各伸出一对上下关节突。向后伸出一个棘突, 各椎体的特点,颈椎椎体较小,横突部有横突孔,棘突短末端分叉。胸椎椎体侧面和横突末端前面有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腰椎椎体粗大,棘突为矢状位的骨板,水平后伸。 四.简述椎间盘的位置,结构及临床意义。 答: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椎体之间,有纤维环和髓核构成,纤维环是呈环形排列的纤维软骨,据椎间盘的周围部,中央是富有弹性的髓核。当脊柱运动时髓核在纤维环内轻微移动,纤维环的后外侧较薄弱,破裂时髓核易由此突出, 五.简述颞下颌关节的组成及其结构特点 颞下颌关节是有下颌骨的髁突和颞骨的下颌窝和关节结节组成,关节囊松弛,囊内有关节盘,两侧颞下颌关节必须同时运动,可做张口,闭口,侧方运动。 六.简述肩关节的的组成及其构造的特点 答:肩关节是有肩胛骨的关节盂和肱骨头构成,肱骨头大关节盂小而浅,两关节面差别较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肩关节周围有众多的肌肉附着,在关节囊的上,前,后都有一些肌腱加强,而下壁较薄弱,是肩关节脱位的好发部位。 七.简述骨盆的组成及小骨盆上下口的组成 答: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左右髂骨及其联合构成,以界限为界分大小两骨盆,小骨盆伤口即是界限,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疏,耻骨联合上缘围成。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和耻骨联合下缘围成。 答:膝关节是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组成,其结构特点是:股骨和胫骨内外侧髁关节不太适应,所以在关节面之间有内外半月板,加深内外髁的关节窝,关节囊宽阔松弛,在关节囊前壁有股四头肌腱,髌韧带加强,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加强,关节腔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加强,对关节起稳固作用, 十:记数肋骨的标志主要有?

输尿管的解剖特点

输尿管的解剖特点 输尿管的走行、分布、毗邻 输尿管是一对扁而细长的肌性器官,左右各一个,起自肾盂末端,终于膀胱,长约20-30cm,两侧输尿管长度大致相等。输尿管的直径粗细不均,平均直径为0.5~1cm。输尿管全长可分为腹部、盆部和壁内部。腹部和盆部一骨盆上口平面为界限。临床上常将输尿管分为上段(骶髂关节上缘以上),中断(骶髂关节上下缘之间)和下端(骶髂关节下缘以下)。临床上输尿管的这种分段并非以解剖结构不同为依据。而与选择手术入径有关。 1.输尿管腹部位于腹膜后,为腹膜外器官,沿腰大肌前面斜行向外下走行,周围有疏松结缔组织包绕,在腰大肌肉中点的稍下方处,男性的输尿管经过睾丸血管的后方,而女性输尿管则与卵巢血管交叉。交叉点以上的部分为输尿管腰部,以下的部分为输尿管髂部。左输尿管的上部位于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后面,左侧结肠血管由其前方越过。在骨盆上口附近,经过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的后方,于乙状结肠间隙隐窝的后壁内下降。进入骨盆腔时,经过左髂总血管的下端前面。右侧输尿管的上部走形于十二指肠的血管从其前方越过。在骨盆上口的附近,经过肠系膜根部的下方和回肠末端的后方下行。进入骨盆时,经过髂外动脉的前方。由于上述位置关系的特点,在施行手术时左侧输尿管腹部比右侧往往容易发现。 2.输尿管盆部输尿管盆部较腹部短,在腹部外结缔组织中,沿盆腔侧壁向下后外方走行,经过髂内血管、腰骶干和骶髂关节的前方活前内侧、于脐动脉起始部、闭孔神经和血管的内侧跨过,在坐骨棘平面、转向前内方、经盆底上方的结缔组织直达膀胱底。坐骨棘以上部分称输尿管壁部,以下部分为脏部。男女的输尿管脏部走行有明显的不同。男性该部输尿管先向前、内和下方,行于直肠前外侧后壁之间,经输尿管的后外侧与输尿管呈直角相互交叉,然后至输精管的内下方、经精囊腺体、顶端的稍上方,从外上向内下方斜穿膀胱壁,开口于膀胱三角的外侧角。女性输尿管盆腔的壁部走行为跨过髂内动脉的前方,行经卵巢的稍后方外侧。女性输尿管盆部的脏部走行为向内方,行经子宫阔嫩带基底附近的结缔组织,至子宫颈和阴道穹窿的两侧,距子宫约2.5cm处,从子宫动脉的后下方绕过,经阴道前面至膀胱底。输尿管经阴道前面时两侧的走行有一定的差异。由于子宫多向一侧倾斜,因此倾斜输尿管与阴道前壁接触的范围更广泛。女性输尿管与子宫动脉、子宫颈和阴道穹窿的关系,在施行子宫切除的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3.输尿管壁内部指斜性在膀胱壁内的输尿管,长约1.5cm。当膀胱充盈时,壁内部的管腔闭合,加之输尿管的蠕动,因此有阻止尿液反流至输尿管的作用,如输尿管内部过短或肌组织发育不良,则可能发生尿液反流。壁内部发生炎症水肿,或脊髓损伤而影响其神经支配时,也可能发生尿液反流,儿童该部输尿管较短,因此易发生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但随着生长发育,壁内部输尿管的延长,肌层的不断增厚,大部分儿童其膀胱输尿管反流现象会逐渐消失。 4.输尿管的形态特征输尿管全长口径粗细不一,有明显的生理性狭窄和膨大。共存在三个明显的狭窄部:①上狭窄部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又名为上狭。 ②中狭窄部位于骨盆上口,输尿管跨过髂血管处,又名为中狭。③下狭窄部在输尿管内部,又名为壁内狭,是输尿管的最窄处。输尿管两狭窄部往往是结石等

最新我国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我国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我国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干旱是世界农业所面临的最严重问题之一。据统计 ,世界干旱、半干旱区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1∕3。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约占国土面积的 50 % ,特别是我国北方农业区干旱尤其严重。即使在湿润地区 ,也时常受到旱灾的侵袭。干旱对世界作物产量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胁迫中居首位 ,其危害相当于其它自然灾害之和〔 1〕。因此 ,植物抗旱性研究一直是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它的研究涉及形态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等诸多学科。关于植物抗旱性的形态解剖学研究已有不少,本文对其研究历史和进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 ,力争使人们对植物抗旱性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有一全面和规律性的认识。 1 旱生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研究概况 Schow 早在 1822 年提出了”旱生植物 ( xerophyte)”的概念 ,对旱生植物上的一些结构特征展开解剖研究。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 ,人们未能把植物的解剖特征与环境关系及植物生态生理分析结合起来 ,使得其后很长一段时间植物抗旱性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纯粹的形态解剖上〔 2 ,3 ,4〕。19世纪末叶 ,随着新的植物学科 - 植物生态学的诞生 ,植物抗旱性的研究得以发展 ,人们开始把植物的抗旱性与环境因素结合起来。植物生态学的两位奠基人 Warming和 Schimper强调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外界环境对植物有机体的直接影响 ,把水分作为植物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Warming 依据水分状况的特征 ,首先把陆生植物划分成三大类 ,即:旱生植物、中生植物(mes ophytes)和湿生植物(hy2grophyte) 。Schimper (1898) 在对旱生植物进行研究时 ,把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与植物生理分析结合 ,试图从荒漠植物的水分平衡方面说明旱生植物形态解剖特征。荒漠植物的形态解剖学

03种子植物的形态解剖学

种子植物的形态解剖学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中学312030 叶建伟 1.考纲考点解读 1.1考纲介绍 考纲主要包括:植物组织(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分生组织、成熟组织、组织系统、维管组织和维管束);种子和幼苗(种子的结构和类型、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根的结构、茎的结构、叶的结构与气孔功能、根、茎、叶的变态);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种子和果实)。 1.2难点释疑 总体来讲植物的形态解剖学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本人多年辅导后,觉得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会好很多。植物组织和繁殖器官是植物的形态解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此通过难点释疑将本人在辅导时遇到的一些难点知识进行分析说明。 1.2.1植物组织 1.2.1.1分生组织 分生组织的分类,根据位置分: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它们具体分布在哪些位置。各部分细胞的特点有何差异,如形成层细胞大部分呈长梭形,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细胞质不浓厚。而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小而等径,细胞质浓厚,液泡不明显。根据来源分: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它们的具体来源、各自的特点和产生的顺序。 两种分类方式所分的不同名称的分生组织的关系也相当重要。一般地说,顶端分生组织包括原分生组织和初生分生组织合。居间分生组织与茎的束中形成层均是顶端分生组织遗留下来,并能继续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群,因此属于初生分生组织。而侧生分生组织、根的形成层、茎的束间形成层均属于次生分生组织。特别指出茎的形成层的不同位置来源不同,束中形成层属于初生分生组织,束间形成层属于次生分生组织。 1.2.1.2成熟组织 成熟组织按照功能可分为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结构。联赛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成熟组织的重点为:○1机械组织中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差异;○2输导组织中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的特点和功能。 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比较表: 木质部和韧皮部 (1)木质部是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结构,是由导管、管胞、纤维、薄壁细胞组成的一种复合组织。组成导管的每一个细胞称为导管分子,导管分子幼时是生活细胞,成熟时原生质体被分解,成为死细胞,细胞间的横壁消失,形成穿孔。根据发育先后和次生壁增厚的方式不同,导管可分为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和孔纹导管5种。 蕨类和裸子植物无导管,木质部的组成为管胞和薄壁细胞,由管胞输送水分。被子植物导管与管胞同时存在。管胞是一个两端楔形的细胞,成熟后为死细胞,水分通过管胞壁上的纹孔,从一个细胞流向相邻的细胞。管胞有输导和支持功能。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 女性特有的生殖系统解剖包括骨盆和内、外生殖器官及其相关组织与邻近器官。了解女性生殖器解剖特点,对学习妇科学有很大的帮助。 ◆骨盆的解剖 骨盆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通路,其大小、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组成(图1)。连接骨盆各部之间的韧带有骰结节韧带、骶棘韧带,此两韧带在妊娠期松弛,有利分娩时胎儿通过。骨盆的主要关节有骶骼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这些关节活动在妊娠期稍有增加,也有利于胎儿顺利通过。 ◆外生殖器解剖 外生殖器解剖指生殖器官的外露部分,又称外阴,包括耻骨联合至会阴及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图2),由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等组成。

1.阴阜位于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有阴毛生长,呈尖端向下的三角形。阴毛为女性第二性征之一。 2.大阴唇为靠近两股内侧的一对隆起的皮肤皱襞,其皮下脂肪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局部受伤易形成血肿。未婚妇女大阴唇自然合拢,经产妇的向两侧分开,绝经后呈萎缩状。 3.小阴唇位于大阴唇内侧的一对薄皱襞,表面湿润,色褐、无毛、富于神经末梢,故极敏感。 4.阴蒂为位于小阴唇之间顶端海绵体,有勃起性,阴蒂头富于神经末梢,极为敏感。 5.阴道前庭为小阴唇之间菱形区,前方有尿道口,后方有阴道口。 6.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位于大阴唇后部,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开口子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如果细菌感染可以形成脓肿或囊肿。此外还有尿道口、阴道口及处女膜。 ◆内生殖器解剖 内生殖器解剖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两者又称为附件(图3、图4)。

1.阴道位于真骨盆下部的中央,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和胎儿娩出的通道。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窿,分前、后、左、右四部分。后穹窿较深,其顶端与子宫直肠陷凹贴接,后者为腹腔的最低部分,临床上作后穹窿穿刺术在此进行,对诊断有重要价值,也是手术的途径。阴道上端比下端宽,后壁长约10~12厘米,前壁长约7~9厘米。平时阴道前后壁贴近。阴道有较大的伸展性,又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阴道黏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2.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呈倒置的梨形,成年人的子宫重约50克,长约7~8厘米,宽4~5厘米,厚2~3厘米;子宫分子宫体、子宫颈,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子宫为一空腔器官,腔内覆盖子宫内膜,从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宫内膜受卵

手的解剖学及手工具设计原则

手的解剖学及手工具设计原则 手工具的操作主要是利用手指、手掌、腕部及手臂共同完成的,因此有必要对手部构造及其运动机能作进一步的了解。操作设计不良的手工具会导致多种上肢职业病甚至全身性伤害。为了避免手工具引起的伤害,最有效的方式即从工具的人机性设计着手。因此本章将先对手部的解剖学进行了解,并收集了人体测量学的相关数据,结合手工具设计原则综合整理,作为气钉枪手柄设计的理论依据。 2.1手部解剖学特征 良好手工具的设计,应建立在手部基本功能的理解之上。 人手是由骨、动脉、神经、韧带和肌腱等组成的复杂结构,由27块骨头组成,从前肢末端开始,整只手是由腕骨关节及腕骨(8块)、掌骨(5块)及指骨(14块)所组成。腕关节的骨骼与前臂的两只长骨,桡骨和尺骨相互联结(图2-1)。桡骨联结的是拇指这边的手腕,而尺骨联结的是小指这边的手腕,也就是说,位于拇指侧的是桡骨,位于小指侧的是尺骨。 图2-1 桡骨与尺骨 由于腕关节本身的结构缘故,手掌只能做二轴的运动。在垂直面上,为掌屈和背屈(图2-2);在水平面上,则为尺偏和桡偏(图2-3)。背屈动作角度可达75°~80°,掌屈动作则可达85°~90°;尺偏动作可达35°~37°,桡偏动作则可达15°~20°。

图2-2 掌屈和背屈图2-3 尺偏和桡偏控制腕部运动的肌群替手部提供两项功能,即手部的初步定位和稳定腕部,以作为手部的工作台面。手部的运动机能由以下两大部分肌群所构成: ⑴前臂肌群 又称外来肌群,其始于前臂而中止于手部之所有肌肉总称。其主要机能为提供手腕与手指完成各种相关运动的能量。依据机能解剖可分为两大肌群:一为完成前臂掌侧屈曲、旋前等相关运动所需的屈曲/旋前肌群;另外一为完成前臂背侧伸展、旋后等相关运动所需的伸展/旋后肌群。 手臂运动肌肉包括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肘肌、旋前肌与旋后肌等。 ⑵手部肌群 又成为内部肌群。是起始端与终止端都发生在手部内部的所有肌肉的总称。其中最丰富的部位是手上的指球肌,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而最少的部位是掌心肌肉,布满神经末梢的部位是指骨间肌(图2-4)。 图2-4 手部肌肉的示意图 因此,手掌不宜承受过大的压力。施加的压力过大,会对手掌上的肌肉造成伤害,容易引起擦伤、麻木或手指的轻微刺痛。所以在设计手柄的形态时,应使手柄被握住部位与掌心和指骨间肌之间留有空隙,从而改善掌心和指骨间肌集中受力状态,保证手掌血液循环良好,神经不受过强压迫。如果掌心长期受压会引

植物形态解剖学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植物形态解剖学》考试大纲 本《植物形态解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石河子大学植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加试科目。主要内容包括植物的细胞与组织;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发育;种子植物的繁殖三大部分。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植物细胞的发现,基本形状、结构与功能;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2. 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 3.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种子的结构与类型;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与幼苗的形成。 2. 根与根系类型;根的初生生长与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3. 茎的形态特征和功能;芽的概念与类型;茎的生长习性与分枝类型;茎的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4. 叶的形态、结构、功能与生态类型;叶的发育;叶的脱落及其原因。 5.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 6. 营养器官的变态。 (三)种子植物的繁殖 1. 植物繁殖的类型。 2. 花的组成与概念;无限花序与有限花序。 3. 花的形成和发育。 4.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 5.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6. 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风媒花和虫媒花。 7.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其生物学意义;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 8. 胚与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类型。

9. 植物的生活史与世代交替。 二、考试要求 (一)植物的细胞与组织 1 .掌握植物细胞、原生质、原生质体、细胞器、后含物等与细胞结构相关的概念;了解“细胞学说”的内容 2. 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熟练掌握细胞器的种类和功能;理解并掌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3 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理解并熟练掌握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 熟练掌握植物组织的分类及其结构与功能;掌握组织、组织系统的概念和维管植物的组织系统。 (二)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 熟悉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掌握种子的结构与萌发的外界条件;掌握种子休眠的概念及其原因;熟练掌握种子与幼苗的类型。 2. 了解根和根系的类型;掌握根尖的结构与发展;了解细胞各种分裂方向的定义;熟练掌握根的初生结构;理解并掌握根的次生结构及次生生长过程;了解根瘤和菌根的概念。灵活理解并综合归纳根尖的结构、根的发育、根的初生结构的形成和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的形成。 3. 了解茎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熟悉芽的概念与分类;掌握分枝的类型;熟练掌握单子叶、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异同;掌握束中形成层与束间形成层的来源及特点;理解并掌握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生长过程和次生结构特点。了解年轮、早材、晚材、心材、边材、皮孔等概念;能将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与茎的发育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归纳。 4. 熟悉叶片的形态;掌握叶的组成;理解并掌握单叶、复叶、叶序和叶镶嵌的概念;熟练掌握双子叶植物一般叶的形态及内部结构特点;熟练掌握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形态及结构的特点;灵活理解并分析各种叶的结构与其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特点和关系 5. 了解茎与叶、茎与根间的维管组织的联系;理解并掌握营养器官在植物生长中的相互影响。 6. 掌握常见的变态器官根、茎、叶的主要变态类型。 (三)种子植物的繁殖 1. 了解植物繁殖的类型。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 摘要:采用生态解剖学方法,分析滇西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2 750、2 900、3 050、3 200、3 350、3 500 m)梯度内川滇高山栎叶片细胞解剖结构特征,探讨其对高山环境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总厚度、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P/S值)等均呈增大趋势;而栅栏细胞的长径、短径等的变化呈降低趋势;叶片解剖结构在不同海拔高度的这种差异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上复杂的环境条件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川滇高山栎通过叶片细胞结构组织发生的变化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环境的表现。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叶片解剖;海拔;形态结构;适应环境 中图分类号:Q944.56;S792.18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1-0195-04 收稿日期:2014-06-06 基金简介: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编号:31100292);云南省省部级重点学科、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及校实验室共享平台资助;西南林业大学博士启动项目(编号:11032)。 作者简介:姜永雷(1988―),男,河南周口人,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E-mail:10-29jyl@https://www.doczj.com/doc/6e4891993.html,。 通信作者:黄晓霞,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态研究。E-mail:huangxx@https://www.doczj.com/doc/6e4891993.html,。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海拔对植物的生长发育、组织功能和叶片的解剖结构等影响较显著,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1-2]。海拔对植物分布的限制归结于高海拔的自然环境因子,随着海拔的上升,平均气温下降,大气压及CO2分压降低,光强增强,UV-B辐射增加等,这些因素对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养分、含水量也都能极大地影响高山植物的生长,导致植物叶片的组织结构发生差异。有研究认为[3-4],植物叶片组织结构的差异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响应,叶片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且可塑性较大 的器官,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因子如水分、温度、光照等的变化常会导致叶的外部形态及厚度、表皮细胞及附属物,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胞间隙、厚角组织和叶脉等形态解剖结构差异[5],这种差异与植物体的生态生理功能以及生态系统密切相关[6-8]。不同海拔上植物叶片的组织结构差异都是植物对海拔梯度变化的 一个长期的适应过程。因此,通过研究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分析其组织结构在海拔梯度上的差异性,这对揭示植物的适生环境有重要意义,而且本土植物对不同海拔梯度下环境变

解剖学

动医2005级《动物解剖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动物解剖学 2.坐骨弓 3.胸廓 4.黄体 5.肺根 6.乳镜 7.食管沟 8.精索 9.胼胝体 10.动脉导管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计10分) 1.根据肋软骨与胸骨的连接方式,可以将肋分为()、()和浮肋。 2.内脏的管状器官的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膜层、()、()和外膜。 3.马的上下切齿共3对,从中间向两端分别称为()、()和()。4.阴囊壁的结构与腹壁相似,由外向内依次为()、()、阴囊筋膜、()、()。 5.马切脉位置是(),牛切脉位置是()。 6.胎儿血液循环在心血管方面的结构特点是();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有动脉导管; 母体和胎儿之间有胎盘和脐带。 7.临床外科麻醉选择脊膜的(),原因是此段只有脊神经根穿过。 8.植物性神经又称为(),可分为()和()。 9.家禽的胃由()和()组成,其中后者又称为砂囊。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关节盘是位于关节面周围的纤维软骨环。() 2.家畜与家禽一样,都有一条比较发达的盲肠。() 3.牛舌粘膜含有味蕾的乳头是菌状乳头和锥状乳头。()

4.家畜的肋骨对数一般多于胸椎数目。() 5.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其中十二指肠结肠韧带为十二指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回盲韧带为回肠与空肠的分界标志。() 6.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 7.脑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其中腺垂体构成垂体前叶。() 8.精索是由输精管、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平滑肌束构成。() 9.雄性副性腺包括精囊腺、尿道球腺和前列腺,其中精囊腺开口于精阜上。() 10.牛肺和马肺分叶明显,而猪的肺分叶不明显。() 四、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能将家畜机体分成左右不相等的两个部分的切面是:() A.正中矢面 B.侧矢面 C.横断面 D.额面 2.四肢的前面称为() A.前侧B.背侧C.掌侧D.跖侧 3.家畜前肢的肘关节由肱骨远端和()近端构成。 A.腕骨B.系骨C.掌骨D.前臂骨 4.下列腺体中,不属于消化腺的是:() A.舌下腺B.腮腺C.肝D.胰 5.下列对椎骨一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由锥体、椎弓和突起构成 B.椎弓与锥体共同围成椎孔 C.所有突起均起始于椎弓 D.具有一对关节突 6.不含味蕾的舌乳头是() A.轮廓乳头B.叶状乳头C.丝状乳头D.菌状乳头 7.肺脏位于胸腔中,健康家畜的肺脏呈粉红色,质轻而软,富有弹性。通常右肺与左肺相比,左肺()。 A.较大 B.较小 C.相等 D.无法估计 8.羊的肺脏左肺分()叶。 A.2 B.3 C.4 D.5 9.构成家畜喉的软骨成对是()。 A.甲状软骨 B.会厌软骨 C.勺状软骨 D.环状软骨

形态解剖学复习题

《植物学》形态解剖复习题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3.细胞器 4.组织 5.胞间连丝 6.细胞分化 7.染色质和染色体 8.纹孔 9.传递细胞 10.细胞周期 11.穿孔 12.细胞液 13.胞基质 二、问答题 1.简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 2.简述分生组织细胞的特征。 3.何谓减数分裂?简述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征?有什么重要意义? 4. 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织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 5. 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举例说明。 6. 谈谈被子植物木质部和韧皮部各是什么样的组织,各自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第二章种子和幼苗 一、名词解释 1.器官 2.种子 3.幼苗 二、问答题 1. 谈谈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内在因素。 2. 简述种子的萌发过程。 第三章根 一、名词解释 1.定根和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 3.木质部脊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5.初生生长、 二、问答题 1.谈谈根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绘双子叶植物根的组织结构及其发育顺序表。

第四章茎 一、名词解释 1.芽 2.芽鳞痕 3.藤本植物 4.分蘖和蘖位 5.外始式发育和内始式发育6.髓射线 7.束中形成层 8.年轮和假年轮 9.树皮 10.补充组织 11.侵填体12.环髓带 13.淀粉鞘 14.顶端优势 15.外起源 16.原套-原体学说 17.侵入生长 二、问答题 1. 与双子叶植物比较,谈谈裸子植物茎解剖结构的主要特点。 2. 与双子叶植物比较,谈谈单子叶植物茎解剖结构的主要特点。 3. 绘双子叶植物茎组织结构及其发育顺序表。 第五章叶 一、名词解释 1.完全叶 2.叶枕 3.复叶 4.单身复叶 5.叶序 6.叶镶嵌 7.异形叶性 二、问答题 1.旱生植物的叶在其构造上是如何适应旱生条件的。 2.松针的结构有何特点? 3. 如何区分复叶和生有单叶的小枝? 4. 谈谈沉水植物的叶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第六章营养器官的变态 一、名词解释 1.变态 2.苞片和总苞 3.同源器官 4.同功器官 二、问答题 1.胡萝卜和萝卜的根在次生结构上各有何特点? 第四章茎

解剖学

图2-45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一、人体基本组织(1)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观察了解人体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征; 2、仔细比较人体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分布与结构特点; 3、绘制显微结构图2幅。 [实验内容] 1单层上皮组织切片观察;2复层上皮组织切片观察;3疏松结缔组织观察;4致密结缔组织观察;5 骨组织观察;6血细胞观察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实验器材:显微镜 2、试剂和材料: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相关切片若干 作业:绘图:1、复层上皮组织 2、疏松结缔组织 实验二、人体基本组织(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观察了解人体肌肉组织与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分类和特征; 2、仔细比较人体肌肉组织与神经 组织的分布与结构特点;3、绘制显微结构图2幅。 [实验内容] 1三种肌肉组织观察2神经组织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实验器材:显微镜; 2、试剂和材料: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相关切片若干 作业:绘图:1、平滑肌组织 2、神经组织 实验三、运动系统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熟记人体骨骼的形态结构; 2、掌握人体骨骼系统的组成及其重要的骨连接; 3、观察颅骨 的组成与结构特征。 [实验内容] 1、脊柱观察 2、胸廊观察 3、四肢骨观察 4、骨连接观察 5、颅骨观察 6、骨骼肌观察 [主要实验仪器与器材] 1、实验器材 脊柱、胸廊、上下肢骨与连接、颅骨、头颅肌、 躯干肌、上下肢肌等标本与模型。 2、实验试剂与材料 擦镜纸;香柏油;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相关切片若干。 作业:绘图:1、滑膜关节的构造(2-2) 2、腰椎上右面(2-3 E ) 实验四 坐骨N--腓肠肌标本制备 目的: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作方法;肌肉单收缩描 记。 潜伏期 收缩期 舒张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