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连接片冲压课程设计

连接片冲压课程设计

连接片冲压课程设计
连接片冲压课程设计

材料工程系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说明书

想要图纸联系:扣扣202077731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题目: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任务

内容:(1)设计题目:连接片落料冲孔复合模

(2)模具基本类型与工作部分零件尺寸计算

(3)模具整体结构说明设计和绘制装配图

(4)模具主要零件图的绘制及标注

(5)课程设计的校核、修改

(6)打印装订

原始资料

如图所示零件:生产批量:12万件材料:T10A 厚度:1mm

2014年11月

目录

1前言-------------------------------------------------------------4 2 设计任务书-------------------------------------------------------5 3冲裁工艺分析-----------------------------------------------------6 4确定冲压工艺方案-------------------------------------------------7 5冲裁工艺计算-----------------------------------------------------8 6冲裁零部件的设计------------------------------------------------13 7选定设备--------------------------------------------------22

8结论--------------------------------------------------------23

连接板冲压模具设计

摘要: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在我国模具制造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本设计是连接板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冲模的结构性能直接反映了冲压技术水平的高低。选用材料时应考虑模具的工作特性,受力情况,冲压件材料性能,冲压件的精度,生产批量以及模具材料的加工工艺性能和工厂现有条件等因素。冲床的选用主要是确定冲床的类型和吨位。板料冷冲压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用十分广泛。但由于传统的加工存在着冲压工艺方案选择不合理、冲压间隙选择过大,压力机不相匹配等问题。本文就以连接板冲孔、落料复合模设计主要介绍了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

1.经工艺分析工艺计算,间隙值的选择,确定了该设计工艺流程及冲模结构形式。

2.同时对所设计的模具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

3.对压力机做出了合理的选择,

4.整个过程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和用UG绘制模具的三维图。

关键字:冲压模;复合模;连接片;冲压工艺。

1 前言

冷冲压技术从最初的作坊式生产到现在的专业化模具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发展迅速。而我国模具工业在近20年来发展更是迅速,模具及模具加工设备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对产品质量和外观的要求,更是日趋精美、华丽。所以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已成为使用各类模具的大国,其中,汽车、摩托车与家电产品生产用的各类模具的年需求量已占全国模具总量的60%以上。但是,我国模具生产能力和水平,与国外相比则差距颇大,造成20世纪90年代模具进口量占全国模具销售总额的1/3以上,达6亿~10亿美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

导柱式冲裁模的导向比导板模的准确可靠,并能保证冲裁间隙的均匀,冲裁的工件精度较高、模具使用寿命长,而且在冲床上安装使用方便,因此导柱式冲裁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冲模,适合大批量生产。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市场的环境下,为生产符合“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等要求服务的模具产品,研究、开发、改进模具生产设备与模具设计方式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本设计说明书是根据《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冷冲压模具设计指导》、《冲模设计手册》、《中国模具设计大典》编写的。设计了一副简单的复合模,该工艺过程中利用了冲孔和落料等工艺方法。由于缺乏经验、知识有限、时间仓促,该说明书中难免出现一些不足之处,请老师和同学们多多指教,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说明书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作专业07级355班谢意伟主编,刘真挚、张军老师审核。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刘真挚、张军、张秀玲等老师指导和帮助,同时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提示,特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水平有限,缺点错误再所难免,欢迎大家指正!

2 设计任务书

2.1设计题目

零件名称:连接板

生产批量:12万件

材料及厚度:10,1mm

零件图形:

2.2设计要求

1、绘制模具总装图

2、绘制全部自制零件的工程图

3、编制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3 冲裁工艺分析

冲裁件的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设计是否合理。一般的讲,在满足工件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冲制出来,就说明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件的工艺性就差。当然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它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以上要求是确定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等对冲裁件工艺的实应性的主要因素。根据这一要求对该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1 几何形状

该冲裁件外形简单,形状规则,且成几何中心对称。

3.2 最小孔距、孔边距

经计算零件的孔边距为5.75mm大于最小孔边距1.5t=1.5x1=1.5mm、孔距为40mm明显足够,所以零件适合冲裁。

3.3 冲孔最小尺寸

查表3-8冲孔最小尺寸为1.3t=1.3x1=1.3小于ф8.5,即得此孔能够冲出。

3.4 冲裁件的精度和断面粗糙度

由于零件内外形尺寸均未注公差,属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公差,经查公差表得各尺寸公差分别为:

零件外形尺寸:200

52

.0

-140

43

.0

-

零件内形尺寸:8.536.0

+

3.5 材料

10钢属于碳素钢,查附表1可知其屈强比较小,延伸率较高,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

结论:此零件适合冲裁

4 确定冲压工艺方案

确定方案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等。确定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应在不同的工艺分析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比较其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选择一个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4.1 方案种类

该零件包括冲孔,落料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案:

(1)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2)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3)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4.2 方案的比较与分析

方案(1)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且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由于零件结构简单对称,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可以应用以下两种方案即采用复合冲压或级进冲压,又由于级进冲压模具结构相对复合冲压模具结构较大,且较为复杂些,为了便于工艺加工及节省昂贵的模具材料,本模具采用复合冲裁方式进行生产,且结构紧凑,零件精度高。

4.3 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尺寸可知,查表3-28得最小壁厚δ为2.7﹤5.75mm即凸凹模壁厚大于允许的最小壁厚,所以为便于操作完全可以采用复合模结构。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考虑到工件成形后,如何脱模方便。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也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须在上模装一推出装置,借助模具的合复力就可以轻松的将工件给卸下来。考虑到工件成形后,如何脱模方便,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因该制件较薄,为保证制件平整,采用弹压卸料装置。它还可以对冲孔小凸模起导向作用和保护作用,和定位钉定位方式。

5 冲裁工艺计算

5.1 排样及裁板方式确定

在冲压生产中,节约金属和减少废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大批量生产中,较好地确定冲件尺寸和合理排样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

5.1.1 排样

排样是指冲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布置的方法。冲件的合理布置(即材料的经济利用),与冲件的外形有很大关系。

根据不同几何形状的冲件,可得出与其相适应的排样类型,而根据排样的类型,又可分为少或无工艺余料的排样与有工艺余料的排样两种。

零件外形近似矩形,轮廓尺寸为60x20,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

排样的方法是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考虑到操作方便并为了保证零件精度,排样方式采用直排有废料排样。

排样时,冲件之间以及冲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叫搭边。它的作用是补偿定位误差,保证冲出合格的冲件,以及保证条料有一定刚度,便于送料。

搭边数值取决于以下因素:

①件的尺寸和形状。

②材料的硬度和厚度。

③排样的形式(直排、斜排、对排等)。

④条料的送料方法(是否有侧压板)。

⑤挡料装置的形式(包括挡料销、导料销和定距侧刃等的形式)。搭边值一般是由经验再经过简单计算确定的。

查表3-13得搭边参考值为:沿边a=1.8工件间a1=1.5

由式3-12送料步距S=20+ a1即得S=20+1.5=21.5mm

又因为本模具采用无侧压装置,查表3-14得条料宽度公式

B=(D max+2a+Z)0

?

-

即得B=(60+2x1.8+0.5)0

6.0

-=64.20

6.0

-

式中Z—导料与最宽条料之间的间隙,其值由表3-16查得

△—条料宽度偏差,其值由表3-15查得

条料排样图如下图所示

5.1.2 裁板方式与利用率的计算

当一次冲裁完成以后,为了能够顺利地进行下一次冲裁,必须适时的解决出件、卸料及排除废料等问题。选取的冲裁方式不同时,出件、卸料及排除废料的

形式也就不同。因此冲裁方式将直接决定冲裁模的结构形式,并影响冲裁件的质量。根据不产品的结构和工艺性能,本副模具顶板式顺出件结构。由于本模具采用顺出件式模具冲裁,省去校平工序,既可满足工件对平面度的要求,有能保证安全生产。

查附表3 选用的板料规格为600x1200x1mm (1)横裁:

根据板料的规格及零件的尺寸,剪切条料尺寸为64.2x600,一板料可裁条料为18条,每条可冲零件的个数为26个,即一块板料可冲裁总的零件个数为18x26=468个

根据式3-10一块板料的利用率为: η=n x100%

=468 x100%

=53% 式中A 0—一个制件的有效面积

A — 一块板料的面积

n — 一块板料秘冲制件的总个数 (2)纵裁:

剪切条料尺寸为64.2x1200,一块板料可裁条料共9条,每条可冲零件的个数为54个,即一块板料可冲裁总的零件个数为54x9=486个。

根据式3-10一块板料的利用率为:

η=n x100%

=486 x100%

=55% 式中A 0—一个制件的有效面积

A — 一块板料的面积

n — 一块板料秘冲制件的总个数

经计算得到的横裁与纵裁的材料利用率,相比较确定裁板方式为纵裁

5.2 冲压力计算

5.2.1.力的计算

计算冲裁力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压力机的额定压力,因此要计算最大冲裁力。

A

A 0

A A 0

6001200819

x 6001200819x

则冲裁力可按下式计算:

F=AΓ式3-1

式中,A为剪切断面面积,Γ为板料的抗剪强度。

考虑到刃口的磨损、间隙的波动、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板料厚度的偏差等因素的影响,可取安全系数为1.3,并取抗剪强度τ为抗拉强度σb的0.8倍,于是在生产中冲裁力便可按下式计算:

式3-2

F=LTσ

b

式中L—冲裁轮廓的总长度(mm);

t—板料厚度(mm);

σ

板料的抗拉强度(MPa)。

b

=300

经查的取σ

b

5.2.2 计算工序冲压力

由于影响卸料力、推加力和顶件力的因素很多,根本无法准确计算。在生产中均采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查附表1取材料的抗拉强度τ=270Mpa

落料力F l=KLtτ式3-10

F l=1.3x146.04x1x270=51.3KN

冲孔力F k=KLtτ式3-10

F k=1.3x2πx8.5x1x270=18.7KN

卸料力F x =K x F l式3-15

F x=0.045x51.3=2.3KN

推件力F t=nK t F k式3-16

F t=6x0.055x18.7=6.2KN

式中L—冲裁时材料发生剪切变形处的周长

K—安全系数,K=1.3

K x、K t—分别为卸料力、推件力系数,查表3-18

h(h为凹模洞口深度,t为料厚)n—同时卡在凹模内的废料个数,n=t

6=6 查表3-27在此取h=6

n=1

F z=F l+F k+F x+F t

=51.3+18.7+2.3+6.2

=78.5KN

5.3 初步预选压力机

根据以上所计算得到的总冲压力,查附表5初选型号为JB23-25的压力机。

5.4 确定压力中心

因为此图形为对称图形,固它的压力中心即重心就是此图形的 对称中心

5.5 弹性元件选择计算

根据已知冲裁板厚t=1mm ,冲裁力卸料力F=2.3KN 1).初选弹簧数目为6个,每个弹簧应提供预压力即为:

F 0≥n Fx 式3-37 F 0≥62300=384N

2).初选弹簧规格为:25mmX4.5mmX50mm 查表得, 其具体参数如下: D 2=25mm,d=4.5mmt=7.85mm,F 2=786N, △H 0 =16.5mm,H 0=50mm,n=5.5 3).计算弹簧预压缩量△H 0

△H 0= (F2H0 )F 0 式3-38 =(7865.16)x384 =8mm

4).校核

△H=△H 0+△H '+△H " 式3-39 =8+2+5 =15mm

由于16.5>15,即△H 2>△H 式3-38 所以所选弹簧合适。 式中F 0—弹簧的预压力

F x —卸料力 n —弹簧根数

△H 2—弹簧最大许可压缩量 △H —弹簧实际总压缩量 △H 0—弹簧预压缩量

△H '—卸料板的工作行程,一般取△H '=t+1,t 为料厚,这里取△H '=2

△H "—凸模刃磨余量,可取5—10mm

5.6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刃口工艺分析:结合模具及工件的形状特点,此模具制造宜采用配作法,落料时,选凹模为设计基准件,只需要计算落料凹模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凸模刃口尺寸由凹模实际尺寸按要求配作;冲孔时,则只需计算凸模的刃口尺寸及制造公差,凹模刃口尺寸由凸模实际尺寸按要求配作;只是需要在配作时保证最小双面合理间隙值查表3-33 Z min =0.100mm(参考文献[1])凸凹模刃口尺寸由凸模配作尺寸和凹模配作尺寸结合完成。 1).冲孔凸模

冲孔Ф8.536.00

+

由式3-9d T =(d+x △)0T δ- =(8.5+0.5x0.36)

09

.0- =8.68009.0-

相应凹模尺寸按凸模刃口尺寸配作,保证Z min =0.100mm 式中x —系数,在0.5~1之间,查表3-5得x=0.5

△—冲裁零件制造公差

δT —凸模的制造公差,在此取δT =4?

Z min —最小初始双面间隙,查表3-3,取Z min =0.100mm 2).落料凹模

由式3-8D A =(D max -- x △)+δ0A

落外形20052

.0-

D A =(20-0.5x0.52)13

.00+

=19.7413

.00+

落外形14043.0-

D A =(14-0.5x0.43)1075

.00+

相应凸模尺寸按凹模刃口尺寸配作,保证间隙Z min =0.100mm 式中x —系数,在0.5~1之间,查表3-5得x=0.5

△—冲裁零件制造公差

δA —凹模的制造公差,在此取δA =4?

Z min —最小初始双面间隙,查表3-3,取Z min =0.100mm

3).孔心距(凹模、凸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

由参考文献[1]公式:C A=(C min+0.5△)±0.5δA

C A=(39.85+0.5x0.3)±0.0375

=40±0.0375

6 冲裁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6.1 模具总体设计

根据已确定的工艺方案,分析可知模具结构可采用前后送料,挡料销定距,导料销定位,弹性卸料装置卸料,下漏料方式的倒装式冲裁,模具结构形式可采用后置导柱标准模架。

模具结构草图,如下图所示:

1.下模座

2.导柱

3.凸凹模固定板

4.弹簧

5.卸料板

6.落料凹模板

7.空心垫板

8.导套

9.上模座10.螺钉11.模柄12.打杆13.圆柱销14.凸模15.垫板16. 凸模固定板17.推件块18.导料销19. 凸凹模

6.2 模具零件设计

6.2.1 工作零件设计

(1)冲孔凸模

凸模长度:L t=h1+h2+h3

=14+12+14

=40mm

式中h1—凸模固定板厚度,一般取(0.6~0.8)凹模板厚h2—空心垫板厚

h3—落料凹模板厚

凸模零件图如图所示:

(2)落料凹模

由式3-31H=ks(H≥8)

H=0.30x60

=18mm

由式3-32B=s+(2.5~4.0)H

B=60+(2.5~4.0)x18

=105~132

由式3-33 L=s1+2s2

L=20+2x30

=80mm

式中H—凹模厚度

B—垂直于送料方向的凹模宽度

L—送料方向的凹模长度

k—系数,查表3-24取k=0.30

s—垂直于送料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间的最大距离

s1—送料方向的凹模刃壁间的最大距离

s2—送料料方向的凹模刃壁到凹模边缘的最小距离

查表2-41(参考文献[3])根据上面所算得的尺寸,确定凹模

板外形规格为125x125x18(mm),因考虑到昂贵的模具材料的节省,将凹模板作成薄型形式并加空心垫板后实取为125x125x14(mm)其

零件图如图所示:

(3)凸凹模

L

= h1+h2+h3

凸凹

=10+34+14

=58mm

式中h1—卸料板厚度一般取(6~12)在此取h1=10mm

h2—卸料板下平面到凸凹模固定板上平面的之间距离,根据经验值一般取(25~35)mm,在此取34mm.

h3—凸凹模固定板厚度,一般取(0.6~0.8)倍凹模板厚度,在此取为14mm

凸凹模零件图如图所示:

6.2.2 定位零件的确定

(1)固定挡料销

查表10-60(参考文献[2])挡料销具体参数如下:

材料:45#钢热处理:HRC43-48

规格:A6x4x3 GB2866.11-81

(2)导料销

查表10-60(参考文献[2])挡料销具体参数如下:

材料:45#钢热处理:HRC43-48

规格:A6x4x3 GB2866.11-81

6.2.3 卸料零件设计

(1)卸料板

本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卸料板厚度根据经验值一般取(6-12)mm在此取10mm,其周界尺寸与落料凹模同等大小。

其零件图如图所示:

(2)卸料螺钉

查表10-64(参考文献[2])确定卸料螺钉相关参数如下:

材料: 45#钢热处理:24~28HRC

规格: 10x60 GB2867.5-81

6.2.4 推件零件设计

(1)打杆

由于零件结构的限制,其结构形式采用简单的圆柱式打杆,其直径按模柄孔大小确定,d=12mm打杆长度L=L1+L2+C

L=10+95+15

=120mm

式中L1—推出状态时,打杆在垫板上平面以下的长度

L2—模柄长度

C—考虑各种误差而加的常数,通常取C=10~15在此取15mm

打杆零件图如图所示:

(2)推件块

推件块按落料凹模配作,保证间隙在(0.5~1)mm,推件块凸台与空心垫板之间的间隙在此取0.5mm,推件块长度L=L1+L2+L3

L=4+18+2

=24mm

式中L1—推件块凸台高,一般取(3~4 )mm在此取为4 mm

L2—在推出状态时,推件块凸台下平面到落料凹模板下平面的距离

L3—推件块行程

其零件图如图所示:

6.2.5 固定板、垫板设计

(完整版)冲压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课程设计任务书 第一章概论 (1) 1.1 冲压的概念和其加工特点 (1) 1.1.1 冲压的概念 (1) 1.1.2 冲压技术的加工特点 (1) 1.2 冲压技术和模具工业的重要地位 (1) 1.3 冲压工序的分类 (2) 1.4冲压模具技术的发展前景 (2) 第二章零件的工艺性分 (4) 2.1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2.2 确定冲裁件的工艺方案 (5) 第三章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6) 3.1 刃口尺寸的计算 (7) 第四章排样方式 (8) 4.1 排样 (9) 第五章冲裁力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10) 5.1 冲裁力计算 (10) 5.2 压力中心的计算 (11) 第六章工作零件结构尺寸 (12) 6.1 卸料块的设计 (12) 6.2 弹性元件橡胶的设计 (13) 6.3 落料凹模板尺寸 (14) 6.4 凸凹模的设计 (15) 6.5 冲孔凸模的设计 (16) 第七章模架及其它零件的设计 (17) 7.1 上下模座 (17)

7.2 模柄 (18) 第八章总结 (19) 参考文献 (21)

前言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与机械加工及塑件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压件的表面质量,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互换性好,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工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要其它加热设备,因为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各种各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将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 .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 .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 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 ,宽度:250+5+5=260mm . d .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 .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校: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刘汉荣 学号:2009623022 分数: 目录 一、摘要————————————————————————— 二、冲压工件分析————————————————————— 三、冲压工件工艺方案的分析及确定————————————— 四、在此方案下的派样方式与计算—————————————— 五、主要设计的计算————————————————————(1压力的计算——————————————————— (2压力计算的初步选定——————————————— (3此方案下的模具采用什么结构——————————— (4模具工作部位的————————————————— a>尺寸计算——————————————————— b>凸模刃口——————————————————— c>凹模刃口———————————————————

d>压件器及卸料板———————————————— 六、模具其他零件的设计与计算——————————————— (1模架的选择——————————————————— (2定位零件———————————————————— (3固定及连接零件————————————————— (4模具材料的选择————————————————— (5模具的校核——————————————————— 七、心得体会——————————————————————— 八、参考文献——————————————————————— 一、摘要 冲压是金属成型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主要是用于材质较软的金属材料成型,可一次性成型复杂形状的精密制件。本设计是一个折弯和冲孔结合的零件成形。 本设计对工件进行了级进模设计,利用CAD 、UG软件对工件进行了设计绘图,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了正确的冲压成型工艺过程并对各个具体部分进行了计算与校核,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工作运行可靠,保证了与其他部件的配合。并绘制了模具的装配图和零件图。 本课题通过对工件的冲压模具的设计,巩固和深化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意图。 二、冲压工件的分析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2) 序言 (3) 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4) 2.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4) 3排样图设计与材料利用率计算 (6) 4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 (8) 4.1冲裁工艺力计算 (8) 4.2压力中心的确定 (8) 5.冲压设备的选择 (8) 6.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9) 7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12) 7.1落料凹模外形设计 (12) 7.2冲孔凸模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卸料螺钉、挡料销的选用 (12) 7.3导柱、导套的选用 (13) 7.4模柄的选用 (13) 7.5螺钉、销的选用 (13) 8.致谢 (14) 9.参考文献目录 (15)

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一、冲压件及要求 二、主要内容 1、对所给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2、确定模具的总体设计方案; 3、进行有关工艺与设计计算; 4、设计、选用模具零部件,绘制模具总装草图; 5、绘制模具总装图和主要工作零件的零件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三、应完成的工作量 1、模具装配图1张; 2、模具工作零件的零件图3~4张; 3、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序言 模具是工业生产中极其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特殊的基 础工艺装备,工业要发展,模具须先行。没有高水平的模具,就没有高水平的工业产品。现在,模具工业水平既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工业产品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之一。 冲压模具是模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模具中所占比例为40%左右。目前,我国冲压模具在数量、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民经济需求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与人才的匮乏、标准化程度低有密切关系,因此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将是促进冲压模具发展 的有力措施。

冲压工艺与模具课程设计——垫片倒装复合模

说 明 书 设计题目:倒装复合模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10材料***** 学号:*********** 设计者:Yeshuai 指导老师:****** 井冈山大学

2013年4月19日

目录 摘要 0 前言 0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确定工艺方案 (1) 1.1 零件设计任务 (1) 1.2 零件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2) 第二章排样图设计及材料利用率分析 (3) 2.1 排样设计 (3) 2.2 材料利用率分析 (3) 第三章计算冲压力、压力中心和冲压设备的选用和校核 (4) 3.1 计算冲压力 (4) 3.2 冲压设备的选用 (5) 第四章刃口尺寸计算 (6) 4.1 落料(外形) (7) 4.2 冲孔(内形) (8) 第五章冲裁模具零件及结构的详细设计 (9) 5.1凹模设计: (9) 5.2 凸模设计: (10) 5.3 凸凹模计算 (12) 5.4 模座的选用及标准件的选取 (13) 5.4.1模架的选用 (13) 5.4.2 凸模固定板 (13) 5.4.3 卸料板 (13) 5.4.4 垫板的确定 (13) 5.4.5 模柄的选择 (13) 5.4.6 螺栓销钉的选择 (14) 5.4.7 卸料装置中弹性元件的选择 (14) 第六章模具零件制造加工 (14) 6.1 模具零件的加工 (14) 6.2 模具的装配 (19) 参考文献 (20)

摘要 本次设计的内容为冲裁模,完成落料、冲孔两道工序。模具为倒装复合模结构,由打杆推动顶件块从而顶出制件,橡胶垫驱动的卸料板卸除条料。排样方式为单斜排,由挡料销和导料销定位、导向。模架为后侧导柱矩形模架,凸缘式模柄。选择典型组合,查国家标准GB2873.1,生成装配图和相关的零件图。 关键词:落料冲孔倒装单斜排 前言 冷冲模毕业设计是在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会用课堂学到的知识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冲压工艺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一般的冲压过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掌握冲压模具设计的一般过程、方法、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进一步熟悉冲压模具的类型及结构和零件加工方法,在熟悉相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查找、判断、选择相关技术参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标准及规范意识,归纳出与相关的冷冲模工作岗位对职业的能力要求,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模具课题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日期: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引言 在工业产品中,板材件占据了一个大比例。许许多多的机械零件,产品覆盖件都是用板料加工而成的,因此,研究板料的成形方法对产品的设计与加工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板材成形方法有许许多多种,其中冷冲压占据很大的一部分。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冲模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要的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冷冲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是指使板料按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切断面质量的冲压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冲压件的工序。 冷冲压过程主要依靠冲模和压力设备完成加工的,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率很高,操作简单。而且产品壁薄、质量轻、刚度好、可以加工成形复杂的零件,小到钟表的秒针,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 冷冲压与其他加工方法相比具有独到的特点,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尤其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 本课程即将结束之时,为了了解冲压工艺的基本原理,掌握冲压工艺的编制和模具的设计,我将选择了一个垫片零件。通过设计冲裁模实现零件的大规模的生产与制造。

目录 引言 .............................................................................................................. I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1 零件要求 (1) 1.2 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 (1) 1.3 冲裁工艺方案的设定 (2) 二冲模设计相关计算 (2) 2.1 排样的相关设计与计算 (2) 2.2 冲裁力的计算 (3) 2.3 冲裁压力中心的计算 (4) 2.4 冲裁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4) 2.5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5) 三定位装置的设计 (7) 3.1 横向送料定位装置设计 (7) 3.2 纵向送料定位装置的设计 (8) 四标准件的选用 (9) 4.1 模座选用 (9) 4.2 压力机选用 (10) 4.3 紧固件选择 (10) 五模具加工工艺 (11) 5.1 凸模加工工艺 (11) 5.2 凹模加工工艺 (11)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范例

【范例】 (1)题目:东风EQ-1090汽车储气简支架 (2)原始数据 数据如图7—1所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Q215,t=3mm。 图7-1零件图 (3)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3mm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中等复杂,有一个直径φ44mm的圆孔,一个60mm×26mm、圆角半径为R6mm的长方形孔和两个直径13mm的椭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孔与孔、孔与工件边缘之间的最小壁厚大于8mm。工件的尺寸落料按ITll级,冲孔按IT10级计算。尺寸精度一般,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4)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①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孑L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一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落料一冲孔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②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

要。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而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大,采用此方案,势必会增大模具尺寸,使加工难度提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③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述,本套模具采用冲孔一落料复合模。 (5)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图7 2粗画排样图 (6)工艺尺寸计算 ①排样设计 a.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直对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7 2所示。 b.确定搭边值查表,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a l =2.8,侧面a=3.2。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须在两边设置压边值,则应取。a=5;为了方便计算取al =3。 c. 确定条料步距步距:257.5mm,宽度:250+5+5=260mm . d.条料的利用率 21752052.35%257.5260 η?==? e.画出排样图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7-3所示。

冷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冲模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2014年

一、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借助于图册和相关的设计资料培养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得到: (1)巩固和扩大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2)掌握设计冲压模的一般程序; (3)学习制定中等复杂冲压件的工艺规程; (4)学会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5)培养设计、计算、制图(包括计算机绘图)、查阅资料的能力。 二、任务 依据一张给定的冲压件零件图,完成如下工作: (1)分析冲压件的生产工艺过程,选择最佳的工艺方案; (2)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3)设计所给零件的冲压成形模具一套,给出总装配图一张,主要零件图若干张; (4)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5)填写工艺卡片一份。 三、要求 (1)工艺分析要合理,方案选择即要满足技术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效益; (2)图纸设计要采用计算机绘图,按国标设计,图纸规范、清晰;

(3)设计说明书要计算机打印,层次清楚,语句通顺,计算数据要完整、准确; (4)工艺卡填写完与说明书一起装订(放在最后一页)。 四、设计过程 (一)工艺设计过程: 1、工艺性分析:包括对零件图分析(零件形状,尺寸精 度,材料要求等)、工艺性分析; 2、对总体工艺方案分析:基本工序分析,工序顺序与数 目分析,工序组合及模具型式选择分析,进行方案比 较; 3、工序设计和工序尺寸计算(画出必要的工序简图); 4、工艺计算: (1)材料排样和裁板宽计算; (2)弹性元件计算; (3)冲压工艺计算; (4)压力中心计算; (5)冲模工作零件尺寸计算; (二)确定模具总体结构 1、确定模具结构形式; (1)模具类型选择; (2)操作方式选择; (3)材料送进、定位方式选择;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学习资料

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 设计

目录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 四、排样设计 (6) 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7) 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8) 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11) 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13) 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17)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容及任务: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 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 工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 ●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 四、设计要求: 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 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 中,否则不接收 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 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Φ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min d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3-8),min d =2.4mm 的 要求。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 。满足冲裁最小间距min l ≥1.5t=3mm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 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孔边距12mm 的偏差为- 0.11mm ,属于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垫片(完整版)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题目:垫片复合模设计 黎明大学机电工程系 11模具设计与制造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2013.06.18 题目:

完成图示冲裁件的冲裁工艺性分析并确定其冲裁工艺方案。已知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0.5mm ,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一.冲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1,材料分析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 零件结构简单对称,外形均有圆弧连接过度,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孔与孔之间、孔与零件之间的最小距离满足c>1.5t 要求。 (25.932 5 .429=--= c 1.5t=0.75) 3,精度分析 零件图上所有未注公差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可按IT14级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由于所设计的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但为了模具制造方便,最后决定采用复合冲裁进行生产。 由工件尺寸可知,为便于操作,所以复合模结构采用倒装复合模。

三.模具设计计算 1,材料利用率的计算及排样图的绘制 查《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表2.5.2,确定搭边值: 两工件间的搭边:a=0.8mm; 工件边缘搭边:a1=1mm; 歩距为:29.18mm; 条料宽度B=【Dmax+2a1】°-δ =[29+2×1]°-0.4 =31°-0.4mm 图2排样图 确定后排样图如图2所示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与任务书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2.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理论课并进行了上机练习之后 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工程技术能力和培养严 谨细致作风的一次重要机会。通过本次设计要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与扩充“冲压工艺与冷冲模具设计”以及有关技术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掌握 制订冲压工艺规程和设计冲压模具的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知识, 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能力 设计、计 算、绘图、技术分析与决策、文献检索以及撰写技术论文的能力)。 3、养成严肃、认真、细致地从事技术工作的优良作风。 2.2 课程设计步骤 1. 设计准备 1) 阅读产品零件图 (1) 设计前应预先准备好设计资料、手册、图册、绘图用具、图纸、说明书用纸。 (2) 认真研究任务书及指导书,分析设计题目的原始图样、零件的工作条件,明确设 计要求 及内容。 (3) 熟悉各种可采用的模具结构形式及其优缺点。 2) 冲件图样分析 产品零件图是分析编制冲压方案、设计模具的重要依据,对零件图的分析 主要是从冲 压工艺的角度出发,对冲压件的形状、尺寸 ( 最小孔边距、孔径、材料厚度、最大 外形 精度、表面粗糙度、材料性能等逐项分析,确定冲压工序图。若有与冲压工艺要求相悖者, 应采 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或与指导教师协商更改。 (1) 工艺分析。 合理的冲压工艺,既能保证冲件的质量,使冲压工艺顺利进行,提高模具寿命,降低 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给模具的设计、制造与修理带来方便。所以必须对指定的冲压 件图样进行充分的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拟订各种可能的不同工艺方案。 工艺分析主要是分析冲件的形状、尺寸及使用要求,分析冲件的工艺性;根据成形规 律,确定所用冲压工艺方法;根据生产批量、冲压设备、模具加工的工艺条件等多方面因 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定冲件的工艺性质、工序数量、工序的组合和先后顺序。 在几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中,选择一种经济、合理的工艺方案,并填写冲压工艺卡。 (2) 制订冲压工艺。 制订冲压工艺方案时,应做如下工作: ① 备料。确定板料、条料的规格、要求,并计算出材料利用率。 ② 确定工序性质、数目、先后顺序、工序的组合形式。 包括: )、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复合模)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题目:冲孔、落料复合模 姓名:史梁君 指导老师:李** 材料工程系 09模具设计与制造 2011.5.1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2) 二、冲压工艺性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3) 三、主要设计计算 (4) 四、模具总体设计 (8) 五、主要零部件设计 (8) 六、冲压设备的选定 (12) 七、设计小结 (13) 八、参考文献 (13)

一、课程设计任务 姓名:叶** 班级:09模具学号: 一、题目:冲孔、落料复合模 二、零件: 材料:Q235 厚度:2.0mm 批量:大批量 三、任务内容: (一)工艺设计 1、工艺审查与工艺分析 2、工艺计算: 毛胚计算 工序件计算或排样图 3、工艺方案的确定 工序的确定 基准和定位方式的选择 (二)模具设计 1、总图 2、零件图

二、冲压工艺性及工艺方案的确定 一、工艺性分析 1、材料零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 2、结构该零件属于较典型冲裁件,形状简单对称。孔边距远大于凸、凹模允许的最小壁厚(见参考文献 ①表2.9.5),故可以考虑复合冲压工序。 3、精度零件外形:80±0.07属于10级精度,60±0.05属于9级精度。零件内形: 16060.00 Φ+属9级精度。孔间距:42±0.08属11级精度(均由参考文献精度②附录一查得)。因零件边有90o的尖角,应以圆弧过渡,查参考文献①表2.7.1取r=0.5mm。零件精度较高,模具按六、七级制造可达到尺寸精度要求。 4、结论可以冲裁。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零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采用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①: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②: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③: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①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

冲压工艺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4) 三、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类型确定 (5) 四、排样设计 (6) 五、计算材料的利用率 (7) 六、冲裁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8) 七、凸凹模刃口计算 (11) 八、模具设计及其它零件设计 (13) 九、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 (17)

一、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止动件”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内容及任务: 一、设计的主要技术参数:见产品图; 二、设计任务:完成该产品的冲压工艺方案、设计说明书、模具装配图及工 作零件图; 三、设计工作量: ●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模具总图一张,凸模及凹模零件图2张 ●设计说明书一份,20页左右 四、设计要求: 1.图纸用CAD绘制并交纸质图及电子档 2.本任务书应与说明书、图纸一同装订成册,并加封面,装入资料袋中, 否则不接收 3.设计必须认真仔细,允许讨论,但严禁抄袭、复制或复印 名称:止动件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 厚度:2mm

二、止动件冲裁工艺性分析 ①材料:该冲裁件的材料为Q235普通碳钢,具有较好的可冲压性能。 ②零件结构:该冲裁件结构简单,形象应力也较为简单,并在转角有四处R2圆角,没有凸角,比较适合冲裁。同时,在零件中部有两个对称的规则圆孔Φ10,并且圆孔直径满足直径落料冲裁最小孔径:min d ≥1.2t(查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表3-8),min d =2.4mm 的要 求。另外圆孔和工件外形之间的距离为7mm 。满足冲裁最小间距min l ≥1.5t=3mm 的要求,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③尺寸精度分析:零件上所有未标注的尺寸,属于自由尺寸,按照规定按照IT14级确定工件公差。孔边距12mm 的偏差为-0.11mm ,属于11级精度。查公差表可得各尺寸为: 零件外形尺寸: 6574.0-mm 、24052.0-mm 、30052.0-mm 、R30052.0- mm 、R2025.0-mm 零件内形尺寸: Φ1036.00+ mm 孔中心距:3731.031.0+ -mm 结论:此零件适合运用普通冲裁的加工。

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套图纸

课程设计(论文)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教学系:机电工程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成型1081 学生姓名: @@@ 摘要

本论文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了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本设计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落料冲裁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本设计主要工序包括:冲孔和落料。本设计分别论述了产品工艺分析,冲压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模板及主要零件设计,模具装配等问题。本设计的内容是确定复合模内型和结构形式以及工艺性,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件零件图。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同时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使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提高等。 关键词:冷冲压、冲裁、复合模、落料

目录 前言 (2) 1 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2) 2.1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3) 2.3 排样的确定 (4) 3 工艺设计与计算 (6) 3.1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6) 3.2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8) 3.3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与其他模具结构零件 (10) 3.4 冲压设备的选用 (12) 4模具总装图 (11) 5模具的装配 (15)

冲压机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 级:机自065班 姓 名:廖小琴 李朝万 指导老师:吴海涛 日 期:2008/9/4 说明书索引 自动送料冲压机构及送料机构设计 自动送料冲床用于冲制、拉延薄壁零件。冲床的执行机构主要包括冲压机构和送料机构,其工作原理如图(a )所示,上模先以较大速度接近坯料,然后以匀速进行拉延成型工作,然后上模继续下行将成品推出型腔,最后快速返回。上模退出下模以后,送料机构从侧面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冲床动作工艺图 上模运动规律S-Φ图 本题要求设计能使上模按上述运动要求加工零件的冲压机构和从侧面将坯料推送至到下模上方的送料机构。 1)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下模固定,从动件(执行构件)为上模,作上下往复直线运动,其大致运动规律如图1b 所示,具有快速下沉、等速工作进给和快速返回等特性。 2)机构应具有较好的传力性能,工作段的传动角 大于或等于许用传动角 40。 3)上模到达工作段之前,送料机构已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下模上方)。 4)生产率为每分钟70件。 5)上模的工作段长度l = 30100mm ,对应曲柄转角0 = (1/3 1/2 );上模总行程长度必须大于工作段长度的两倍以上。 6)上模在一个运动循环内的受力如图1c 所示,在工作段所受的阻力F 1=5000N ,其它阶段所受的阻力F 0=50N 。 自动送料冲压机构设计 设 计 题 机构工作原原始数据与设计

7)行程速度变化系数K 。 8)送料距离H = 60 250mm 。 9)机器运转速度波动系数 不超过。 冲压机构的原动件为曲柄,从动件(执行构件)为滑块(上模),行程中有等速运动段(工作段),并具有急回特性,机构还应有较好的动力特性。要满足这些要求,用单一的基本机构(如偏置式曲柄滑块机构)是难以实现的。因此,需要将几个基本机构恰当地组合在一起来满足上述要求。送料机构要求作间歇送进,可结合冲压机构一并考虑。 1. 齿轮-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料机构 如图2所示,冲压机构采用有两个自由度的双曲柄七杆机构,用齿轮副将其封闭为一个自由度(齿轮1与曲柄AB 固联,齿轮2与曲柄DE 固联)。恰当地选择C 点轨迹和确定构件尺寸,可保证机构具有急回运动和工作段近似匀速的特性,并使压力角 尽可能小。 送料机构由凸轮机构和连杆机构串联组成,按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角和从动件的运动规律,使其能在预定时间将坯料推送至待加工位置。设计时,若 使l OG l OH ,可减小凸轮尺寸。 2. 导杆-摇杆滑块冲压机构和凸轮送料机构 如图3所示,冲压机构是在摆动导杆机构的基础上,串联一个摇杆滑块机构组合而成。摆动导杆机构按给定的行程速度变化系数设计,它和摇杆滑块机构组合可以达到工作段近于匀速的要求。适当选择导路位置,可使工作段压力角 较小。 送料机构的凸轮轴通过齿轮机构与曲柄轴相连。按机构运动循环图可确定凸轮推程运动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则机构可在预定 时间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 3. 六连杆冲压机构和凸轮-连杆送 料机构 如图4所示,冲压机构由铰链四杆机构和摇杆滑块机构串联组合而成。四杆机构可按行程速度变化系数用图解法设计,然后选择连杆长l EF 及导路位置,按工作段近似于匀速的要求确定铰链点E 的位置。若尺寸选择恰当,可使执行构件在工作段中运动时机构的压力角 较小。 凸轮-连杆送料机构的凸轮轴通过齿轮机构与曲柄轴相连,按机构运动循环图确定凸轮推程运动角和从动件运动规律,则机构可在预定时间将坯料送至待加工位置。设计时,使l IH l IR ,可减小凸轮尺寸。 图2 冲床机构方案之一 D 1 E B A 1 2 2 H K O G C F R 图3 冲床机构方案之C D E F O A B G H 1 参考方案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板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摘要:本设计为一垫板的冷冲压模具设计,根据设计零件的尺寸、材料、批量生产等要求,首先分析零件的工艺性,确定冲裁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方案,然后通过工艺设计计算,确定排样和裁板,计算冲压力和压力中心,初选压力机,计算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公差,最后设计选用零、部件,对压力机进行校核,绘制模具总装草图,以及对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编制。其中在结构设计中,主要对凸模、凹模、凸凹模、定位零件、卸料与出件装置、模架、冲压设备、紧固件等进行了设计,对于部分零部件选用的是标准件,就没深入设计,并且在结构设计的同时,对部分零部件进行了加工工艺分析,最终才完成这篇毕业设计。 关键词:模具;冲裁件;凸模;凹模;凸凹模;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a plate of cold stamping die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the design components, materials, mass production, etc., the first part of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to determine the blanking process planning and die structure of the program, and then through the process design calculations, determine the nesting and cutting board, calculate the pressure and pressure washed centers, primary presses, computing convex and concave Die Cutting Edge dimensions and tolerances, the final design selection of parts and components, to press for checking, drawing die assembly drawings, as well as Mold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the main parts to the preparation procedures. In which the structural design, primarily to the punch and die, punch and die, positioning parts, unloading and out of pieces of equipment, mold, pressing

2020年《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参照模板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说明书 设计题目柴油机滤清器外壳底孔 冲压单工序模设计 系别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目录 一、零件说明。。。。。。。。。。。。。。。。。。。。。。。。。。。。。。。。。。。。。。。。。。。。。。。。。。。。。。。。。。。。。。。。。。。。。。。。。。。。。。。。。。。。。。。。。。。3 二、零件工艺性分析。。。。。。。。。。。。。。。。。。。。。。。。。。。。。。。。。。。。。。。。。。。。。。。。。。。。。。。。。。。。。。。。。。。。。。。。。。。。。4 1、材料分析。。。。。。。。。。。。。。。。。。。。。。。。。。。。。。。。。。。。。。。。。。。。。。。。。。。。。。。。。。。。。。。。。。。。。。。。。。。。。。。。。。。。。。4 2、结构分析。。。。。。。。。。。。。。。。。。。。。。。。。。。。。。。。。。。。。。。。。。。。。。。。。。。。。。。。。。。。。。。。。。。。。。。。。。。。。。。。。。。。。。4 3、精度分析。。。。。。。。。。。。。。。。。。。。。。。。。。。。。。。。。。。。。。。。。。。。。。。。。。。。。。。。。。。。。。。。。。。。。。。。。。。。。。。。。。。。。。4 三、工艺方案确定。。。。。。。。。。。。。。。。。。。。。。。。。。。。。。。。。。。。。。。。。。。。。。。。。。。。。。。。。。。。。。。。。。。。。。。。。。。。。。。。。4 四、压力中心计算。。。。。。。。。。。。。。。。。。。。。。。。。。。。。。。。。。。。。。。。。。。。。。。。。。。。。。。。。。。。。。。。。。。。。。。。。。。。。。。。。5 五、冲裁力、卸料力、推件力、顶件力及总压力的计算。。。。。。。。。。。。5 六、冲裁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6 七、其他主要零件的设计。。。。。。。。。。。。。。。。。。。。。。。。。。。。。。。。。。。。。。。。。。。。。。。。。。。。。。。。。。。。。。。。。。。。7 1、凹模设计。。。。。。。。。。。。。。。。。。。。。。。。。。。。。。。。。。。。。。。。。。。。。。。。。。。。。。。。。。。。。。。。。。。。。。。。。。。。。。。。。。。。。。7 2、凸模设计。。。。。。。。。。。。。。。。。。。。。。。。。。。。。。。。。。。。。。。。。。。。。。。。。。。。。。。。。。。。。。。。。。。。。。。。。。。。。。。。。。。。。。8 3、模架的选择。。。。。。。。。。。。。。。。。。。。。。。。。。。。。。。。。。。。。。。。。。。。。。。。。。。。。。。。。。。。。。。。。。。。。。。。。。。。。。。。。。9 4、卸料板的设计。。。。。。。。。。。。。。。。。。。。。。。。。。。。。。。。。。。。。。。。。。。。。。。。。。。。。。。。。。。。。。。。。。。。。。。。。。。。。10 5、垫板的设计。。。。。。。。。。。。。。。。。。。。。。。。。。。。。。。。。。。。。。。。。。。。。。。。。。。。。。。。。。。。。。。。。。。。。。。。。。。。。。。。。11 6、定位板的设计。。。。。。。。。。。。。。。。。。。。。。。。。。。。。。。。。。。。。。。。。。。。。。。。。。。。。。。。。。。。。。。。。。。。。。。。。。。。。12 7、凸模固定板的设计。。。。。。。。。。。。。。。。。。。。。。。。。。。。。。。。。。。。。。。。。。。。。。。。。。。。。。。。。。。。。。。。。。。。。12 8、弹簧的选用。。。。。。。。。。。。。。。。。。。。。。。。。。。。。。。。。。。。。。。。。。。。。。。。。。。。。。。。。。。。。。。。。。。。。。。。。。。。。。。。。13 八、压力机的选择。。。。。。。。。。。。。。。。。。。。。。。。。。。。。。。。。。。。。。。。。。。。。。。。。。。。。。。。。。。。。。。。。。。。。。。。。。。。。。。。13 九、模柄的选用。。。。。。。。。。。。。。。。。。。。。。。。。。。。。。。。。。。。。。。。。。。。。。。。。。。。。。。。。。。。。。。。。。。。。。。。。。。。。。。。。。。。。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