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六年下-科学-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习题与答案

苏教-六年下-科学-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习题与答案

苏教-六年下-科学-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习题与答案
苏教-六年下-科学-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习题与答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习题

一、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量:()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在起作用。

2、能量:

(1)(),(),却能感觉到它;

(2)空气流动也是自然界中的();

(3)能量中的()不是能够的意思;

(4)一切运动都需要(),地球绕太阳转也需要能量。

3、能量的形式(),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生活中常见能量的作用:把(①光能、②热能、③电能、④声能、⑤食物中的化学能)填入相应的位置

():可以使植物生长。

():可以将水烧开,能使热气球飞上天。

():可以使电灯发光

():可以使纸片振动

():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运动。

5、如果没有(),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人类可以运用各种(),也可以控制各种()的大小。

7、(判断)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踏使自行车加速的能量是机械能。()

8、(判断)开关关了后,灯就不亮了,所以能量不能被存贮。()

9、连线

光能光合作用

机械能汽车飞驰

化学能马匹拉车

10、能量的描述性定义:()叫做能量。

11、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或)。

二、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

2、具体情境下,能量的转换

①、打开电视,电能转换成了()和()

②、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和()

③、我们吃的食物是把()转化为我们运动所需要的()。

④、电风扇是把()转换成()。

⑤、风力发电机是把()转换成()。

⑥、电池是把()转换成()的装置。

⑦、锯木头会发热是因为()转换成()。

⑧、阳光下的植物是把()转换成()。

⑨、电脑工作是把()转换成(、、)

3、(判断)能量转化是无法人工控制的。()

4、(判断)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三、能源

1、能源分为()和()。

2、不可再生能源是()。如:()、()、()等矿物燃料。

3、可再生能源是()。如:()、()、()。

4、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等矿物燃料。

5、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随着人们对()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6、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

7、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

四、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然而地球存储的()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2、()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灶。

3、()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

4、()也叫原子能。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5、生物能是由()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6、()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7、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

8、(判断)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9、(判断)地球存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0、(判断)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11、(判断)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化。()

12、(判断)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13、(判断)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光对我们不是能量。()

《神奇的能量》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太阳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产生能量的()。(多项选择)

A、光

B、热

C、声音

D、电

2、下列不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是()。

A、冰的融化

B、汗水的蒸发

C、油的沸腾

D、水蒸气的凝结

3、不可再生的能源是()。(多项选择)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风能E水能F太阳能

4、在以下例子中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是()。

A、电灯

B、干电池

C、太阳能

D、油灯

5、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A、太阳B、煤碳C、水D、火山

6、当演奏电风琴时,电能被转换成()。A、潜能和热能B、声能C、光能和声能D、热能

7、电钻机和警报器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

A、产生光能

B、产生声能 C 、产生光能、声能和热能D、产生电能

8、在一个落地式大摆钟中,钟的潜能转化成()。

A、化学能

B、电能

C、动能和声能

D、热能

二、连线题(下面现象是什么能量在作用)

植物生长声能

水烧开化学能

电灯发亮电能

我们身体运动光能

纸片振动热能

三、判断

1、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光对我们不是能量。( )

2、一块湿水帕由于晾在无风的室内,所以它没有受到外来的能源作用。( )

3、能量在我们身边广泛存在。( )

4、云彩的飘动是风能的作用。( )

5、能量的转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

6、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换。( )

7、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

8、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灶。

9、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

10、核能也叫原子能。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

11、生物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

12、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

13、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

14、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

15、地球存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16、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

17、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化。( )

18、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

19、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水。( )

四、情景解答题

1、列举你从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那些能量转换过程:

(1)打开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成()。

(2)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转换成()。

(3)吃饭后骑车去上学,你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

2、在你熟悉和了解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那些浪费能源的地方?(至少写出三个)

答:

3、请你说出你们家在生活当中节约能源的一些方法。(至少写出三个)

答: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五单元《神奇的能量》答案

一、各种各样的能量

1、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的现象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2、能量:

(1)(看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它;

(2)空气流动也是自然界中的(能量);

(3)能量中的(能)不是能够的意思;

(4)一切运动都需要(能量),地球绕太阳转也需要能量。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被储藏和运用。

4、生活中常见能量的作用:把(①光能、②热能、③电能、④声能、⑤食物中的化学能)填入相应的位置

(①光能):可以使植物生长。

(②热能):可以将水烧开,能使热气球飞上天。

(③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

(④声能):可以使纸片振动

(⑤食物中的化学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运动。

5、如果没有(能量),人和自然界的一切活动都将停止。

6、人类可以运用各种(能量),也可以控制各种(能量)的大小。

7、(判断)骑自行车时用力蹬踏使自行车加速的能量是机械能。(×)

8、(判断)开关关了后,灯就不亮了,所以能量不能被存贮。(×)

9、连线

光能------------光合作用

机械能------------汽车飞驰

化学能------------马匹拉车

10、能量的描述性定义:(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11、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或发声)。

二、能量的转换

1、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具体情境下,能量的转换

①、打开电视,电能转换成了(声能)和(光能)

②、搓一搓手,化学能转换成了(热能)和(机械能)

③、我们吃的食物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我们运动所需要的(动能)。

④、电风扇是把(电能)转换成(风能)。

⑤、风力发电机是把(风能)转换成(电能)。

⑥、电池是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⑦、锯木头会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换成(热能)。

⑧、阳光下的植物是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

⑨、电脑工作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机械能)

3、(判断)能量转化是无法人工控制的。(×)

4、(判断)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三、能源

1、能源分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3、可再生能源是(可再生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

4、家中和工业中使用的能量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5、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总能量中,(矿物燃料)所占的比重相当大,这些能源要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能形成,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加,这些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速度极快,并面临着枯竭的危险。

6、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

7、制作太阳能灶是在利用(可再生性能源)。

四、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

1、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2、(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太阳能灶。

3、(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4、(核能)也叫原子能。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5、生物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生物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6、(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7、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8、(判断)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9、(判断)地球存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0、(判断)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11、(判断)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化。(×)

12、(判断)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13、(判断)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光对我们不是能量。(×)

《神奇的能量》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太阳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产生能量的(A B )。(多项选择)

A、光

B、热

C、声音

D、电

2、下列不从环境中吸收热能的是(B D )。

A、冰的融化

B、汗水的蒸发

C、油的沸腾

D、水蒸气的凝结

3、不可再生的能源是(A B C )。(多项选择)

A、煤炭

B、天然气

C、石油

D、风能E水能F太阳能

4、在以下例子中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是(A )。

A、电灯

B、干电池

C、太阳能

D、油灯

5、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B )。A、太阳B、煤碳C、水D、火山

6、当演奏电风琴时,电能被转换成(C )。A、潜能和热能B、声能C、光能和声能D、热能

7、电钻机和警报器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能(B )。

A、产生光能

B、产生声能 C 、产生光能、声能和热能D、产生电能

8、在一个落地式大摆钟中,钟的潜能转化成( C )。

A、化学能

B、电能

C、动能和声能

D、热能

二、连线题(下面现象是什么能量在作用)

植物生长―――――光能

水烧开―――――热能

电灯发亮―――――电能

我们身体运动―――――化学能

纸片振动―――――声能

三、判断

1、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光对我们不是能量。( 错)

2、一块湿水帕由于晾在无风的室内,所以它没有受到外来的能源作用。( 错)

3、能量在我们身边广泛存在。( 对)

4、云彩的飘动是风能的作用。( 对)

5、能量的转换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对)

6、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换。( 错)

7、我们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能源,然而地球存储的能源是有限的,面对日益枯竭的矿物能源问题,人们正竭力寻找解决的办法。( 对)

8、太阳是人类的“能源之母“,地球上几乎所有的能源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利用扩展到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计算器。( 对) 9、辽阔的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能源库,潮汐能就是在海水的涨落过程中随着水位的变化而形成的巨大的能量。人们因此称海洋潮汐为“蓝色煤海”。( 对)

10、核能也叫原子能。利用核能发电的电厂叫核电站。( 对)

11、生物能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沼气是由生物质能转换的一种可燃气体。( 对)

12、地热能来自地球内部,地热发电是开发地热能的有效途径。( 对)

13、具有开发前景的新能源如:潮汐能、核能、生物能、地热能,水能不属于新能源。( 对)

14、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 对)

15、地球存储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错)

16、造成能源枯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发利用。( 对)

17、只有现代人才会利用能量的转化。( 错)

18、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事例如:利用海水晒盐、太阳能热水器热水。( 对)

19、我国主要的能量来源是水。( 错)

20、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所以它的光对我们不是能量。( 错)

四、情景解答题

1、列举你从早晨起床到出门上学的这段时间里,经历了那些能量转换过程:

(1)打开台灯,台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

(2)用热水洗脸,热水器把天然气中的化学转换成(热能)

(3)吃饭后骑车去上学,你把食物中的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

2、在你熟悉和了解的日常生活中,你发现了那些浪费能源的地方?(至少写出三个)

答:空调温度设置不当、日益增多的机动车、“长明灯”大白天拉着窗帘开着大功率的日光灯;下班后不关灯,不关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办公设备总是处于待机状态、家用电器总处于待机状态等

3、请你说出你们家在生活当中节约能源的一些方法。(至少写出三个)

答:自然通风的换气方式、外墙做保温层、家庭不用白炽灯泡、步行上班、出行骑自行车。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导入新课。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生充分发表意见。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①、学生分小组交流。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一下。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全班交流。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

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图画。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讨论)教师小结: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部分吸收的呢? 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行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六、板书设计:事物到哪里去了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七、教学反思:第2课我们的呼吸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教学策略: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

五年级科学下册_浮力教案_教科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沉和浮”单元 学校:上饶县第五小学 教师:毛振华 时间:2015年5月

浮力 【教学背景】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 5 课,之前,学生对于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有一定的认识,在学习本课之前经历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造一艘小船内容的学习对物体的沉与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敢于假设、质疑、提出科学问题,乐于参加观察、实验、记录等科学活动,学生的困难在于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验证假设得出正确结论。本课期望学生通过学习明白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与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理解物体在水中浮力与重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反之下沉。 4.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受与观察,推测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就越大。 2.学习用测力计测量小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通过实验数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研究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且浮力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的乐趣。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3.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科学知识的兴趣,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逐步形成尊重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与浮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刻度杯一个,小球一个,细线一根,测力计一个,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 吸盘,毛巾一片。 【教学过程】 一、以一个故事引入课题:浮力,并板书。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 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3、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4, 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等 . 5.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 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6.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8.(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9.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10. 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11、血管分为(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 12、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13、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 (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14、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其实就是(凸透镜). 15、 16、瞳孔---光圈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17、潜望镜是军事上用于(侦察)的仪器.利用潜望镜能在(隐蔽)的地方清楚地看到 敌人阵地的情况. 18、潜望镜中的镜子表面是(平)的. 19、制作潜望镜至少需要(2)块平面镜. 20、想看自己脑后的头发.需要(2)面镜子. 21、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家研究出很多的“眼睛”供人类使用.例如商场里有(监控器).医院里有(电子胃镜)、(CT扫描仪)等.地震现场有(生命探测仪).道路路口有 (电子监控中心).太空中有(哈勃望远镜). 22、电子胃镜主要由(内镜)、(视频处理器)、(电视监控器)三部分组成. 23、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4、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和适宜的(温度). 25、辣椒播种前5天.应用温度为(52—55摄氏度)的温水浸泡种子.置于室温下(8—12)小时. 26、人们浸泡种子的目的是为了(催芽). 27、在浸泡种子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以利(透气).在水分不足时应(淘洗)种子.当 有8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28、构造齐全的花由(雄蕊)、(雌蕊)、(花瓣)、(萼片)组成.这样的花叫(完 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29、花开放以后靠美丽的颜色招引昆虫传粉.许多片花瓣组成(花冠).(花萼)和(花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5《浮力》教学设计

5.浮力 【教材简析】 教材中一共安排了四块的内容:感受浮力;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和解释上浮的原因。 通过感受活动后,教科书给出了浮力的描述性定义,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后两个观察活动是建立在第一个感受活动的基础上,且第三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思维上的递进。通过两个观察活动,以及对数据的分析和交流,知道物体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的体积大小有关,即:物体浸入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为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学情分析】 学生平时的经验中,已经有了浮力的感受,他们从平时的游泳中能感受到水对身体的浮力,从上几节课的实验中,感受到水对物体有浮力。第一课到第四课,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形状等对沉浮的影响,实际上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本课开始,学生将把注意力放在浮力上,来研究物体沉浮的秘密。当一个物体放入水中时,它就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推力,即浮力。漂浮的物体它们都受到水的浮力。如果向上的浮力大于向下的重力,物体将上浮。学生如果能够运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进行解释完全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松手后上浮,说明已经掌握浮力、重力和物体沉浮的关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知道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重要知识点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食物到哪里去了 一、填空 1人吃下的食物要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等器官。(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 2.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咀嚼和(胃)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3.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4.在口腔内酒被初步消化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二、实验探究 实验名称: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试管两支、烧杯、温水、碘酒、滴管、淀粉液。实验步骤: 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没加唾液的淀粉液变成了蓝色,加了唾液淀粉液没有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 三、问答题1.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1)不挑食。(2)吃饭定时定量。(3)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5)饭前便后要洗手。(6)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2. 为什么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答: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馒头里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2.我们的呼吸 一、填空 1.人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 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过程。 3.呼吸是人体(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4. 消化器官吸取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内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问答1.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要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3.心脏和血管 一、填空 1. 少年儿童在正常情况下,每分钟心跳(60—100)次。 2. 心脏位于胸腔(左侧)心脏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大下小,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 3.心脏的内部有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填图时和试卷的左右相反) 4、血管是(管状构造),分为(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5.心脏总是有规律的(收缩)和(舒张)。收缩时,心脏把血液压入(动脉血管),舒张时,血液从(静脉血管)流回心脏。 二、问答 1.怎样保护我们的心脏和血管? (1)科学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3)不吸烟、不喝酒。 4.脑与神经 一、填空 1、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人体的电话线。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5.凸透镜 一、填空 1、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3部分构成。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成为凸透镜。 2.凸透镜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 3、老年人使用的老花镜利用的是凸透镜(放大)的作用。太阳灶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聚光)作用。照相机的镜头利用了凸透镜成像的作用。 4、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蜡烛的像(到立的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蜡烛的像是(到立的缩小的像;) 6.照相机和眼睛 一、填空 1、晶状体---镜头视网膜—胶片 2、眼睛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包括: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四部分。 3.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这些物体了,人脑能自动调节倒立的视觉信号,形成正立的视觉。 7.保护眼睛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身体内部的秘密 1 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材简析 食物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本课是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本课以生活中学生感受真切的吃馒头的实例切入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推理、实验等认识身体的消化过程和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让学生及动手又动脑,开始对身体内部结构的认识活动,了解消化器官,进一步收集资料了解消化的意义和过程。 课型: 科学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引导学生乐于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进而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消化系统各个器官、消化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消化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烧杯、温水、试管、滴管、淀粉糊、碘酒、关于食物消化、卫生保健等方面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家人的饮食情况和饮食习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检测 说一说为什么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课后反思

2 我们的呼吸 教材简析 我们每时每刻都需要呼吸,课本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了解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同时通过猜想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呼吸器官的组成和功能,进而讨论保护呼吸器官的内容。 课型: 科学活动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做出假设性解释;在学习中学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引导学生利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观察试验,学习二氧化碳简单性质的观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学会能利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3.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向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4.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方法。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二氧化碳的检测实验的学习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各个器官、呼吸过程的认识学习活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搜集关于人体呼吸系统各个方面的资料,实验工具:集气瓶、火柴、生石灰水、水槽、吸管。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了解关于呼吸器官的资料、气球。 课时安排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 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目标: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科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教学策略:师生共同分析资料,通过交流合作掌握本课。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 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 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充分发表意见。 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 后经过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评价。 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 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 ①、学生分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 研究一下。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 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 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 班交流。

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 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 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图画。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 们课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部分吸收的呢? 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行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 六、板书设计: 事物到哪里去了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 七、教学反思: 第2课我们的呼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用简单的器材做 简单的观察实验。 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养成细致观察的学习习惯 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呼吸过程,知道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教学策略: 分组讨论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理解呼吸的意义。并通过查阅资料、测量肺活量等实践 活动,讨论了解呼吸系统传染病、呼吸系统保健等与呼吸有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呼吸系统挂图,水槽、石灰水、集气瓶、橡皮塞、玻璃管、火柴、气球、软尺、肺活量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呼吸,那么我们是怎样呼吸的呢?(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 这节课就研究我们的呼吸。 板书课题:我们的呼吸 二、创设情景。 和同学们共同玩一个憋气的游戏或进行一个憋气的比赛,让学生亲自体验呼吸的重要性,深刻体会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呼吸。提出问题:“人为什么离不开呼吸”?“人体吸进和呼 出的气体相同吗?” (学生进行猜测、讨论和交流) 三、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1、先让学生猜测。 2、看教课书上的提示资料,设计实验方案。 3、实验设计完毕,组织学生交流设计方案,让学生相互评价,弥补设计中的不足,更 好的为实验探究作准备。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1.地球的结构好像鸡蛋一样,蛋壳相当于(地壳),蛋白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2.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 位于地表的岩石受到(温度、水、植被)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破碎或成分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4. 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聚集在一起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称为(矿产)。 5.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能源矿产),铁、铜等属于(金属矿产),石英、石膏等属于(非金属矿产)。 6.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信息。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化石可以告诉我们关于(地球的历史)及(生物进化)的许多信息,在科学研究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7. 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岩层断裂)。 8.科学家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9.模拟火山成因实验,番茄酱相当于(岩浆),土豆泥相当于(地壳)。 10.引起地表变化的因素有(地球内部的运动)、(自然力量)、(人的力量)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流水声是由(水振动)产生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任何声音都以(声波)的方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人的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中耳)和(内耳)在头的内部,我们看不见。 4.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构成。鼓膜是椭圆形的、透明的薄膜。内耳由(耳蜗)等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5.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6.正常人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20000)赫兹。 7.当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超过一定的频率,即高于人耳听觉上限时,人们便听不到了,这样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8.(次声波)是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一种低频率波。 9.环境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娱乐活动)。 10.(噪声)、(污水)、(废气)、(垃圾)被称为污染环境的四大公害。 11.蝙蝠能利用(超声波)探测障碍物。 12.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教案

第一单元沉和浮 第5课时浮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记录表(教材13面)。 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二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材14面)。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64969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三个班,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评价指标设计细致明确,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评价的角度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发展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教案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浮力教案 教师:龙明江【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 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等物体。

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一块大泡沫塑料块,一个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细线。 【教学过程】 一、感受浮力: 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按木块,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空瓶子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 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 4.出示教科书中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 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 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中的示意图,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基础训练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基础训练 山东莒南秦茂盛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1. 食物到哪里去了 我想研究的问题 2.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3.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4.怎样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 观察实验 我的体验: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等 我的交流:食物经过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 我的发现:食物在人体里的运动变化过程复杂。我的交流: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我的发现: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肝、胰等 我的猜想:唾液能初步消化淀粉。 我的方案:取两支试管,倒入等量的稀淀粉液,在其中的一个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然后向两只试管中滴入同量的碘酒,观察现象。 我的记录:

试管1 淀粉液、 碘酒、试 管不加唾液变蓝色 试管2 加唾液没有变化 我的发现:唾液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填一填 1.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肛门,呼吸、排汗、大小便。 2.蓝 3.唾液腺,淀粉,麦芽糖。 4.消化,小肠 5.不挑食,定时定量,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生活中的科学: 一靠牙齿的咀嚼和胃的蠕动,将食物粉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消化液的帮助,把食物变成可以被吸收的成分。

2.我们的呼吸 我想研究的问题 2.吸进和呼出的气体相同吗? 3.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 4.怎样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 观察实验 我的体验:屏住呼吸。 我的交流:不舒服。 我的发现: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 我的猜想: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不相同。 我的方案:1.收集呼出的气体,把装有呼出气体的瓶口上的玻璃片移开一条小缝,将燃着的火柴深入瓶内,观察;把点燃的火柴放入充满空气的杯子里。2.用打气筒通过橡皮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充气,用嘴通过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内吹气。 我的记录: 火柴继续燃烧 火柴燃烧变弱,并很快熄灭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

备课本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最新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身体内部的秘密 第1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 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情感目标: 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科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教学策略:师生共同分析资料,通过交流合作掌握本课。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课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板书课题。 二、初步认识。 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 生充分发表意见。 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评价。 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 ①、学生分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来研究一下。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 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 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

其均匀混合。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一下。全班交流。 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 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课本图画。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了解了食物的消化过程后,你有什么感想?(分组讨论) 教师小结:是的,健康的身体离不开健康的消化系统,原同学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五、作业拓展。 了解了我们的消化系统以及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之后,老师这里还有两个问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进一步研究探索。 1、食物被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我们身体个部分吸收的呢? 2、病人在重病期间无法进行饮食时,为了维持生命,他们怎么获得需要的营养的呢? 六、板书设计: 事物到哪里去了 人体的消化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胰 七、教学反思: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5个班,通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探究能力,思维方式初步由具体转变为抽象,教学中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发展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实践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不足之处:由于科学专职教师不够和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匆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通过一学期的接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待科学学习不系统,不知如何学习这门知识,今后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人体内部的秘密》、《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春夏星空》、《生活中的机械》、《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本册教科书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重点落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评价活动显示出整体性、连续性。本册教科书每单元设置一个“单元评价页”,以“单元探究主题”为评价依据,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开展评价活动,保证了内容的连续性和整体性,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趋势,评价方式可操作性强。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教科书的评价是以“单元评价”的形式设置的,并不意味着课时教学中就可以忽略或者省略评价活动。教科书之所以设计成“单元评价”,学生已奠定了“课时评价”的基础,本着“由扶到放”的原则,设计成“单元评价”后,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自己的科学学习进行反思。但是,“单元评价”的落实,要靠每一个探究活动的积累。因此,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更加强调过程性的评价,这是做好评价的保证。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待科学学习: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2、对待自然: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二)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的秘密,如消化、呼吸、心脑循环等。 2、了解我们是怎么样看到物体的知识及爱眼护眼的常识。 3、了解秋生物生长与繁殖。 4、知道春夏星空的知识。 5.认识简单机械的及作用。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 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 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 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 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1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 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

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2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 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 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 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1.我来填一填: (1)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2)斜面具有的作用。 2.当好小法官: (1)使用斜面把物体搬运到高的地方比直接抬省力。() (2)使用斜面既可以省力,又可以省距离。() (3)斜面作为一种机械能省力但费距离。() 3.下面这些是斜面吗? 4.骑自行车上陡坡时,会感到走S形(或“之”字形)路线省力,为什么? 5.举例说明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 1.我来填一填: (1)一根棍子,当像下图这样用它撬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 (2)像下图中钳子这样的杠杆,使用它可以。 2.当好小法官。 (1)使用杠杆时,一定能省力。() (2)使用杠杆时,可能省力,也可能不省力。() (3)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 3.杠杆的应用十分广泛,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记录自己发现的一些杠杆工具和它们的用途。 4.人的许多活动也利用了杠杆的原理。查阅资料,找一找人身体中的杠杆。 1.我来填一填: (1)把一根绳子绕在一个轮子周缘的槽里,就组成了一个简单的机械──。 (2)滑轮的种类很多,最基本的有两种;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 (3)用定滑轮可以,用动滑轮可以。 2.用下面的材料怎样做才能既省力,又能改变用力方向呢?

3.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的知识? 2.完全相同的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不能(),却能()和()。 A.传递力 B.改变转动速度 C.改变转动方向 3.齿轮有哪些作用? 4.调查齿轮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自行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应该爱惜它们,在自行车表面涂漆是为了。 2.简要说一说自行车的发展史。 3.说一说自行车的这部分有什么用?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4.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趣的自行车。 1.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你会发现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和等。 2.平常我们在看古装影视剧时,经常看到古代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和等。 3.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新交通工具不断问世? 4.你坐过哪种火车?说一说火车的发展吧。 5.怎样做到既很好地利用交通工具,又尽可能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6.你对未来的交通工具有什么设想?说说你的想法。 1.北极星总是在方向,黑夜中它可以帮助我们。 2.春季,狮子座位于北斗七星的南方。它的头部朝,由几颗较亮的星组成弯弯的,尾巴在,主要由三颗星组成一个。 3.通过观察我发现北斗七星的斗柄春季朝()。 A.南 B.北 C.东 D.西 4.怎样利用北斗七星去寻找春季星空中的主要星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