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踏莎行 秦观

踏莎行 秦观

踏莎行 秦观
踏莎行 秦观

踏莎行秦观

一《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作者简介

(1)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2)“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

(3)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

三试及第

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是如此,希望藉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然而秦观的科举路途却是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秦观第一次参与科举应试,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的却是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 (《掩观铭》),可见此一失败,对他是一大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秦观再次应试科举,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神宗元丰八年(1084)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并成功考取进士,步上其仕宦之途。

毛泽东与三绝碑

1960年3月12日,毛泽东到湖南视察时,问起“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

苏小妹三联三难秦少游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三.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

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

四.整体感知

上片: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郴州旅舍漫雾遮没楼台,暗淡的月色蒙住津渡,桃源美境任你怎样盼望都是无法找到之处。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下片: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找出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和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

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五.词赏析

1.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1)“雾”、“月”是指什么?

本身的虚无缥缈,喻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

(2)“失”“迷”的用法及其表现作用

使动用法:使…失;使…迷。

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

(3)“楼台”“津渡”喻指什么?

心中的理想与希望,胸中的抱负与出路

(4)桃源指什么?望断”写出了词人怎样的情态和心情?

理想的寄托,心中的乐土,作者苦苦追寻,多方探寻。却是“望断无寻处”。“

“望穿秋水,无处可觅”,“为伊寻得人憔悴,桃源乐土无处觅!”,词人寻觅理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

此三句所营造的境界,所描绘的画面。

夜雾凄迷、月色朦胧的画面,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境界。

此三句所用的表现手法

对仗,用典,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怎能忍受这孤独的馆舍正紧紧关住春天的冷寒,特别是在杜鹃悲啼不停夕阳将暮.

“莫道不销魂,一失一迷一望断!孤馆春寒今又是,杜鹃斜阳正伤心。”

沦落天涯,春寒料峭,独处客馆,往事纷纷,不寒而栗。

(1)“闭”有何妙处?

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希冀的心灵。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2)有人认为“斜阳暮”语义重复,你是如何认为的?

夕阳在渐渐西沉

人生在慢慢耗费

理想在缓缓磨灭

痛苦在时时滋长

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

其实正是这种重复,才强化了感情的浓度,也真切地表达出作者对渐次加深的黄昏阴影的心理感受。

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词上片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

哪些是实些,哪些是虚写?

楼台

津渡桃源虚

孤馆

斜阳

由此看,词的上片除了借景抒情,还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虚实相生

3.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驿站寄来了梅花,鱼雁传送到书素,堆砌起来的怨恨重重叠叠无法指数。

(1)试问为什么寄的是“梅花”呢?

傲霜斗雪,希望词人能抗击风雨,千磨万击还坚劲

(2)想象一下,尺素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朋友和亲人的来信应该让游子倍感宽慰,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按理应该欣喜。

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正是“梅花尺素无重数,此恨绵绵无绝期!

(3)“砌”字有何妙处?试作分析

“堆叠”之意。一朵朵梅花,一封封书信,如砖石垒墙般“砌”起一道高高的,无法逾越的“恨”墙。

(4)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恨谁?恨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

4.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郴江幸运而又悠然自得地环绕着郴山,为了何人又要流向潇湘去。

(1)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郴江也不耐山城的寂寞,流到远方去了,可是自己还得呆在这里,得不到自由”

二、“自己好端端一个读书人,本想出来为朝廷做一番事业,正如郴江原本是绕着郴山而转的呀,谁会想到如今竟被卷入一切政治斗争漩涡中去呢

三、“在深重坚实之苦恨中,面对无情之天地,发出的无理问天之语。”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踏莎行·郴州旅舍》赏析 闽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13物本非吴培炼绍圣初年,旧党遭到清洗,秦观也受到牵连。被贬官监处州酒税,远谪郴州,又谪雷州。徽宗时被赦还,但是在滕州就去世了。回想少游晚年,唯凄凉二字而已。此首词作于绍圣四年,时秦观被贬郴州。词中流露出了作者流徙偏远之地的凄凉失望,和思念家乡的伤感惆怅之情。 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桃花一语又让人联想到了桃花源记一文,诗人人也正是想表达出一种离世厌俗的情感。常常文人在政治上不得志后的第一反应大多数也是出世,出离。浸淫于佛道的太虚,更是如此。在其稍晚些的作品《宁浦书事》中就提到了“我岂更求荣达”之语。在《反初》中也流露出了对田园隐居生活的向往。“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独在异乡,偏听子规,子规子规,何时子归。诗人或许又在感叹自己离别亲人,远离家乡的哀愁吧。在《题郴阳道中一

古寺壁》中,少游哀叹“行人到此无肠断,问尔黄花知不知”,“北客念家浑不睡,荒山一夜雨吹风”从景物之凄凉,过渡到了内心之凄凉。在《宁浦书事》“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一语中,他更加直白地流露出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感。有理由相信,词人此时听到子规啼夜的心情是无比惆怅的,加上孤苦一人,念及家乡也是情理之中。 词的下阕在主要在抒发对家人的思念和不满党争的呐喊。“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可以猜想这是在被贬后的他在和苏门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可能是他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也可能是他在申辩,也可能是他在向他们反思自己幼稚的政治思想,乞求得到他们的原谅。但可能都是徒劳无功,否则又怎么会“此恨无重数”呢。往来书信之多,人们的责备之重,都被一个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砌字又写出了自己内心心情的凝重,真可谓是点睛之笔,足以体现出少游高超的诗词创作水平。同时也说明了,少游情感细腻的特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词人借郴江自喻,发问着“本来生活在自己安乐的家乡故土,和郴山终日相伴,究竟是为了谁而背井离乡?”借着郴江自怨自艾,发出对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无力抗争,对先前选择的仕途的黯淡表示无奈,对之前入世选择的深刻追悔。正所谓“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本句和前作”林梢一抹青如画“比起来,多了更多的凝重和凄凉之感。从此之后,少游诗词也渐露凄凉伤感之风。少游后诗常发出”纵复玉关生入,何殊死葬蛮夷“之类的哀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1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3)“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4分) 参考答案: 1)(3分)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艺术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 (2)(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 (3)(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2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②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③去?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1097年春三月,其时,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被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②幸自:本自,本来是。③潇湘:潇水、湘江。 8、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5分) 答: 答案: 8.雾失的“楼台”、月迷的“津渡”、无寻处的“桃源”、封闭的“孤馆”、悲鸣的“杜鹃”、料峭的“春寒”、惨淡的“斜阳”等意象(答出4—5个给1分,答出6个以上给2分),表达了一个屡遭贬谪的词人失意的怅惘(惆怅)、内心的凄苦和对前途的渺茫。(答出任两点即可给2分)(共4分) 9、①采用了拟人手法,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应环绕郴山,而却离乡背井、“流下潇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如答“比喻”、“反问”(或“反诘”“诘问”)也可。(5分;①②各2分,其中“手法”1分,“简析”1分)

踏莎行 秦观答案

踏莎行秦观答案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④流下潇湘去。 注: ①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这首词正是他寓居郴州旅舍时所写的。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③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④为谁:为什么。 1.“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句,“砌”字使用精妙,请你谈谈“砌”字的表达效果。(5分) 2.王国维评价“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一种“有我之境”,请结合诗句简要阐述。(6分) 3.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这是为什么?请你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

4.这首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5.“此恨无重数”是作者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恨”有哪几重。(6分) 【参考答案】 1.(1)本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一束束梅花,一封封书信,仿佛成了一块块砖石,层层垒起,以至于达到“无重数“的极限。(1分)(2)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如砖石砌墙。(2分)(3)同时也可以 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 消解。(2分) 2.(1)词人居住在寂寞的孤馆,料峭春寒不时袭来,杜鹃啼血之声凄厉无比,恰逢日暮时分,夕阳西下,郴州客馆其境不胜其悲。(3分) (2)可堪,即不堪。词人羁旅之身,感受此境,抒发了客居的寂寞孤单,游子的归思,遭逢贬谪的凄苦心情。(3分) 3.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来陪伴 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词人用拟人的手法,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4.⑴运用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 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的景物描写中。 ⑵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虚景)和孤馆、杜鹃、斜阳(实景)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凄迷悲凉的意境。

踏莎行 秦观

踏莎行秦观 一《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作者简介 (1)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2)“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之一。 (3)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 三试及第 学而优则仕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秦观亦是如此,希望藉由科举而荣登仕途,然而秦观的科举路途却是屡遭挫折,神宗元丰元年(1078)秦观第一次参与科举应试,抱著满满的期望换来的却是落第的命运,于是他便马上“退居高邮,杜门却扫,以诗书自娱” (《掩观铭》),可见此一失败,对他是一大打击;神宗元丰四年(1081)秦观再次应试科举,依旧名落孙山,科举的接连失利,使得秦观心境更加忧愁悲郁,认清了“风俗莫荣於儒,材能咸耻乎未仕” (《谢及第启》)的社会现实,只好改变态度学习时文并向时人投献诗文,希望获得举荐,终于在神宗元丰八年(1084)参加第三次科举考试,并成功考取进士,步上其仕宦之途。 毛泽东与三绝碑 1960年3月12日,毛泽东到湖南视察时,问起“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 苏小妹三联三难秦少游 小妹虽小,小手小脚小嘴,小巧但不小气,你要小心。 少游年少,少家少室少妻,少见且又少有,愿娶少女。 三.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今湖南郴州市)。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今湖南常德),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人间词话》)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连用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故于第三句急转,“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秦观《踏莎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此词上片写景,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示例一: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将楼台、津渡、桃源和孤馆、杜鹃、斜 阳有机结合起来;示例二: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景物的朦胧象征前途的迷惘;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把被贬郴州后谪居客馆的重重愁苦融于凄凉 的景物描写中。 “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 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赏析 这首词题为“郴州旅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春三月。前此,由于新旧党争,秦观出为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刘拯告他增损神宗实录,贬监处州酒税。绍圣三年,再以写佛书被罪,贬徙郴州。接二连三的贬谪,其心情之悲苦可想而知,形于笔端,词作也益趋凄怆。此作写于初抵郴州之时,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

的凄苦与幽怨。成为蜚声词坛的千古绝唱。 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开头三句,缘情写景,劈面推开一幅凄楚迷茫、黯然销魂的画面:漫天迷雾隐去了楼台,月色朦胧中,渡口显得迷茫难辨。“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互文见义,不仅对句工整,也不只是状写景物,而是 情景交融的佳句。“失”、“迷”二字,既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 模糊,又恰切地写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意绪。“雾失”、“月迷”,皆为下句“望断”出力。“桃源望断无寻处”。词人站在旅舍观望应该已经很久了,他目寻当年陶渊明笔下的那块世外桃源。桃源,其地在武陵,离郴州不远。词人由此生联想:即是“望断”,亦为枉然。着一“断”字,让人体味出词人久伫苦寻幻想境 界的怅惘目光及其失望痛苦心情。他的《点绛唇》,诸本题作“桃源”。词中“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写的当是同样的心情。“桃源”是陶渊明心目中的避乱胜地,也是词人心中的理想乐土,千古关情,异代同心。而“雾”、“月”则是 不可克服的现实阻碍,它们以其本身的虚无缥缈呈现出其不可言喻的象征意义。 而“楼台”、“津渡”,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同样被赋予了文化精神上的蕴涵,它们是精神空间的向上与超越的拓展。词人多么希望借此寻出一条通向“桃源”的秘道!然而他只有失望而已。一“失”一“迷”,现实回报他的是这片雾笼烟锁的景象。“适彼乐土”之不能,旨在引出现实之不堪。于是放纵的目光开始内收,逗出“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桃源无觅,又谪居远离家乡的 郴州这个湘南小城的客舍里,本自容易滋生思乡之情,更何况不是宦游他乡,而是天涯沦落啊。这两句正是意在渲染这个贬所的凄清冷寞。春寒料峭时节,独处客馆,念往事烟霭纷纷,瞻前景不寒而栗。一个“闭”字,锁住了料峭春寒中的 馆门,也锁住了那颗欲求拓展的心灵。更有杜鹃声声,催人“不如归去”,勾起 旅人愁思;斜阳沉沉,正坠西土,怎能不触动一腔身世凄凉之感。词人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等引人感发,令人生悲伤心景物于一境, 即把自己的心情融入景物,创造“有我之境”。又以“可堪”二字领起一种强烈的凄冷气氛,好像他整个的身心都被吞噬在这片充斥天宇的惨淡愁云之中。王静安先生吟诵至此,不禁挥笔题曰:“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前人多病其“斜阳”后再着一“暮”字,以为重累。其实不然,这三字表明着时间的推移,为“望断”作注。夕阳偏西, 是日斜之时,慢慢沉落,始开暮色。“暮”,为日沉之时,这时间顺序,蕴含着 词人因孤寂而担心夜晚来临更添寂寞难耐的心情。这是处境顺利、生活充实的人所未曾体验到的愁人心绪。因此,“斜阳暮”三字,正大大加重了感情色彩。

踏莎行 秦观(学生版)

踏莎行 【学习目标】 1、感悟秦观词的婉约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词中的佳句。 4、背诵默写全词。 【学习重点】 1、感悟秦观词的婉约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 2、鉴赏情景交融的意境,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3、鉴赏词中的佳句。 4、背诵默写全词。 【学习难点】 1、学习虚实结合的写法。 2、鉴赏词中的佳句。 3、在理解词作的基础上背诵这首词。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等 2、写作背景: 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后,新旧两党争斗激烈,由政见的不合而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哀怨,悲愤交加,他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之一。 【学习过程】 一、熟悉诗歌,疏通诗意 1、听诗歌朗读录音,初步熟悉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对照注释自读诗歌,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津渡: 桃源: 可堪: 幸自: 为谁: 3、倾情朗读,初探诗意 4、自由诵读词作后齐读词作 二、再读词作,理解鉴赏 1、前两句写的是眼前实景,还是意想之景?楼台、津渡、桃源分别象征什么?(结合背景)从中可以读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2、词的上阕中词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3、怎样理解“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潇湘去”?

踏莎行秦观教案

踏莎行秦观 教学目标: 1、读懂这首词的大意,品味语言; 2、探讨词中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探讨象征性景物的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湖南的郴州有一座三绝碑,所谓“三绝”指的是秦词、苏跋、米书“三绝”,即秦少游作词、苏东坡写跋、米芾书法。郴州知军邹恭把原碑拓上,转刻在苏仙岭白鹿洞的大石壁上,这就成了三绝碑。我们知道苏轼是文学界的泰斗,米芾是书法界的巨人,那么另一绝秦观的这首词绝在何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词坛的千古绝唱——《踏莎行》。 二、解题,正音 “莎”读suō音,词牌名,它是指一种莎草,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个词牌的本意是指“在草地上游玩”。 三、走近词作者 1、走近秦观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余三人是黄庭坚、晁补之、张耒lěi)。秦观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被誉为“婉约之宗”。 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有《鹊桥仙》《浣溪沙》等。名句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细雨细如愁”(《浣溪沙》)、“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春日》)。 2、才子的人生悲歌: (1)政途不顺:北宋后期,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新旧两党激烈的争斗,由政见的不合,发展为意气用事,甚至出于一己之私利,而互相倾轧,党同伐异。元祐间新党重新执政,苏轼因为旧党而坐罪,秦观受牵连同遭贬谪,他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最后又被人罗织罪名,贬徙郴州(今属湖南),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禄。 (2)以诗言志:接二连三的贬官,理想破灭,前途渺茫,万分苦楚,千般哀怨,满怀惆怅、悲愤交加,他来到郴州后写下了这首词,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了谪居之凄苦与幽怨,成为词坛的千古绝唱。 四、诵读这首词 1、诵读指导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感情。 指导:1、找出韵脚 2、注意重音 3、把握悲苦的感情 五、读懂这首词 1、了解这首词的大意,借助注释理解词义。不懂的地方先同座位讨论。如还有不懂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2、找出词中的主要意象和关键动词、形容词 主要意象:雾、楼台、月、津渡、桃源、杜鹃、斜阳、驿、梅花、尺素、郴江、郴山关键动词和形容词:失、迷、望、寻、闭、寄、传、砌 3、展开想象,把这首词的内容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

古代诗歌赏析秦观《踏莎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8~19题。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1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人独处客馆,一个“闭”字锁住了馆门,也锁住了词人的心。春寒料峭,杜鹃悲啼,斜阳渐沉,这所有景物触动了词人一腔身世凄凉之感。 B.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微妙的感情,变为具体形象的东西,同时也使人想象词人心中的积恨也如砖石垒成的城墙那般沉重坚实而无法消解。 C.“楼台”“津渡”“桃源”都是清冷孤寂生活的象征,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后感到美好的生活已消失,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惆怅之情和前途茫然之感。 D.“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写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 19.此词末两句曾令苏轼击节赞叹,竟书于扇面。这两句究竟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一句为女主人的出场安排了一个独特的背景;“▲”一句有反衬意,给她哀怨的心绪添上了几分酸楚和难堪。(温庭筠《菩萨蛮》) (2)词人因反对变法受到排挤打击,仕途坎坷,遭际不幸,转徙外地,备尝艰辛,“▲,▲”两句可见其生活之蹭蹬与心境之凄凉。(苏轼《江城子》) (3)上片“▲”句和下片的“▲”句之间通过一个共同意象的作为感情纽带,让作者由描写眼前之景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思乡之情。(周邦彦《苏幕遮》) 四、整本书阅读(10分) 21.《红楼梦》中女子众多,遭际不一,形象各异。《红楼梦》回目名中多有涉及,比如:“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贾宝玉亲近金钏惹王夫人恼怒,打了金钏一巴掌,还扬言要撵走她,金钏含愤忍辱,投井自杀。 请仿照这则例子,从下列回目名中任选三则并指出其人其事。(6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