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富二代学生的心理特征

富二代学生的心理特征

富二代学生的心理特征
富二代学生的心理特征

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及教育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富裕。如今,这些家庭的子女已经长大,进入中小学,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通常被人们称为“富二代”。一部分“富二代”学生奢华享乐、不思进取,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了解问题的形成原因,研究心理矫正策略,日渐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成为当前各中小学所面临的教育新课题。

【关键词】富二代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德育矫正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走向富裕。如今,这些家庭的子女已经长大,进入中小学,形成一个特殊的群体,通常被人们称为“富二代”。经济宽裕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是,经济宽裕容易使孩子沉溺于吃喝玩乐,贪图享受,一些富裕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或有心无力、或溺爱过度、或推给学校,更有少数家庭的子女受其父母“言传身教”,导致这些孩子在思想上、学习上、习惯上、行为上出现偏差。根据“富二代”在学校里的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了父辈的优良传统,能勤俭节约,努力学习;另一类则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成为学校里的“问题”学生。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成为当前各中小学所面临的教育新课题。

1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1.1奢华享乐,炫阔比富

很多“富二代”学生的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花时间和子女进行深入交流,很少了解子女的思想和学习问题,最大的关心便是给与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这种方式不仅让子女过上了比普通人更为优越的生活,也弥补了父母因教育缺失而带来的心理愧疚。其实这种偷懒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物质化人格过度发育。当在蜜罐里泡着长大的富二代逐渐懂事后,看到这个社会对权势的崇拜,对“金钱搞定一切”的事情以后,他们的价值观便很容易被误导。不少“富二代”错误地把财富理解成金钱和享受,更谈不上人生的理想和追求,因为对于他们,生活的意义就是花钱享乐,炫阔比富,更令人遗憾的是,当他们有大量金钱可以支配时,

很容易迷失方向,为追求刺激做各种危险的尝试,甚至有时会危及到他人和社会。当财富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人自我能力的标准时,生命真正的意义就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这类“富二代”学生的共同特征是穿戴名牌衣服,随身携带诸如昂贵的手机、游戏机等电子娱乐产品,抱怨学校设施简陋,不愿在校住宿,经常组织奢华的生日派对,野餐烧烤,假日旅游等活动。而这些行为都会对其他学生造成心理压力。

1.2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问题“富二代”学生一般对家庭的安排听之任之,他们的方向是父母的方向,他们的目标是父母的目标,他们渴望进步却又安于现状。对于这部分学生,他们从不认真思考诸如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将来谋求一份什么样的职业,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当今人怎么活着,怎样才能改变自己,成就大业等等问题。即使他们有时想到了这个问题,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不在心里产生强烈的反应,以致没有明确的行动,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完他应做的事。表现在观念和行动中,就是缺乏认真、刻苦、勤奋、钻研的精神。学习上存在心理障碍,出现厌学心理,并在其诱导下,心理矛盾重重,如渴望尊重与遭受歧视的矛盾;争强好胜与自卑心理的矛盾;要求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纪律约束与自由散漫的矛盾等等。如此矛盾重重的心理,加速了他们厌学心理向纵深发展,甚至会由厌学发展到逃学。

1.3张扬叛逆,玩世不恭

很多“富二代”个性张扬叛逆,他们物质生活极度优越,精神生活缺乏有效引导,难以形成正确、健康的世界观。在社会上,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国门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些不良商人为了赚钱通过网络、电影宣扬色情、凶杀、暴力、恐怖等追求感官刺激的文化产品。加之西方文化产品的进入,心智不成熟的他们就会受到巨大影响,迷恋网络、电影里展示的所谓“时尚”的生活方式,例如飙车、炫富、豪赌、逞强斗狠、是非不分,更有甚者将腐败堕落的情节当做崇拜的对象加以模仿。在学校里,虽然他们的成绩不怎么拔尖,但由于家境殷实,见多识广,优越感突出,所以非常喜欢成为同学们中的焦点。为了能够被注意到,他们经常采取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谈恋爱等过激行为。他们讨厌制约他们的一切校规校纪,蔑视嘲笑教师的教育行为,对“勤俭节约”嗤之以鼻,最不想听的就是家长和老师们说:“当年我们……”。

1.4视野开阔,思想单纯

“富二代”也有很多优点。他们是获取信息最丰富的一代,由于他们的父母让他们从小就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带他们去世界各地旅游,去各种高级场合,甚

至旁听自己的商业会议,使富二代视野广阔,再加上“富二代”年轻,善于学习新知识,接受新理念,尝试新事物,做事情更有创新思维,更有知识与技巧。

“富二代”思想单纯,他们虽然比一般人更了解潜规则,但他们从生下来起并没有直接接触到社会的阴暗面,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总是阳光的,每天衣食无忧,与人没有纷争。所以“富二代”很少处心积虑的想要伤害某人,总的来说,他们比较单纯善良,容易引导,如果教师能在“富二代”成长过程中,注重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加强创新意识培养,相信将来他们会有很大作为,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2影响问题“富二代”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2.1家庭因素

大部分“富二代”学生的父母长辈的文化素质较高,但却没有时间教育子女或者教育方式不当。子女做错事,不正确引导,不是宽容过度,就是拳脚、棍棒相加。前者使子女无视父母,狂妄自大;后者让子女与父母对抗,心理恐惧,怨恨和反抗父母。于是父母的教育成了耳旁风。

也有小部分“富二代”学生的父母长辈的文化素质低下,从不关注子女的教育,用金钱解决子女成长中的一切问题。为了轻松地生活,过富裕的日子,有些父母甚至是坑蒙拐骗,吃喝嫖赌,违法乱纪,无恶不作;日常生活中言行不良,行为粗鲁。这些势必会对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子女产生负面影响。

2.2学校因素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生成绩和升学率已成为当前学校间竞争的重要手段,提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是学校教育教学目标中的重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视线都集中到分数上,这无疑严重地削弱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这导致在教育组织过程中,德育师资力量分配不足,尤其缺乏那种耐心细致、体贴入微,谆谆善诱、深谙德育教学艺术、善于从学生心理深层了解抚育学生的德育工作者。没有针对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专门研究,没有理论指导,导致教师无所适从,教育方法教条、单一。另外,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致使一些老师以成绩优劣或某一方面缺陷把部分学生人为地界定为“差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甚至某些生活小节都体现出对他们的歧视,这就从心理方面对这

一部分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负效应,人为地主观地诱发了部分中学生人格发展的变异。

2.3社会因素

“富二代”学生家庭面对的社会现状和得天独厚的家庭经济基础,使得他们接触社会传媒不良信息的机会大大超过其他同学,如:不健康的网络环境,淫秽、凶杀等不健康录象制品、不洁书刊等。是非分辨能力尚不够成熟的“富二代”学生往往会受到影响。另外,拜金主义的抬头,享乐主义的思想,诱发了一些“富二代”学生对金钱的崇拜和对知识的鄙视。“吃喝玩乐,生活好过;省吃省喝,青春白过”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过去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变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去搞商业化”和“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急功近利的文化价值观使许多“富二代”学生过早地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提高问题“富二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

3.1教师要努力改善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

德育教育应具有立体性,指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纵横联系的立体德育网络。这也是当代德育以至整个教育的发展趋势。要想提高”富二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家长沟通,对家长施加影响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向家长传递的信息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要让家长意识到问题“富二代”身上的炫富、任性、冲动等毛病不是天生的,家庭对其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父母的言传身教,青少年可塑性大,善于模仿,而且他们分辨是非能力不强,自控能力也较弱,往往把父母的思想和行为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因此,父母的德行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道德养成。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日常家庭生活中的言行,要注重家风的优化,营造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睦、温馨和爱的家庭氛围,养成勤俭节约的家庭风范,遵守家庭生活的规则,树立民主的家风。

其次,教师要架起家长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很多“富二代”的父母由于整天忙于事业,没有时间花在子女身上,甚至有很多时候十天半月也不能同子女见上一面,更不用说与子女进行定期深入交流了。即使有机会在一起坐下来,也往往是家长说,孩子听。教师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互相写信,定期举办一些家庭联谊活动,从而加深家长和孩子间心灵的沟通。

另外,教师要让家长明白“轻物质,重精神”的重要性。家长往往舍不得让孩子受苦,于是当子女提出物质上的要求时会尽量满足,尤其是问题“富二代”学生的父母,常常是过度满足子女物质需求。其实,这种过度供给并不能使他们真正快乐,一方面当“富二代”学生在学校的零花钱多的花不完,消费奢侈时,他们在同学中很难找到知己,容易产生孤独情绪;另一方面,从生理上来说只有节制后的获得才能让人更快乐,因为人们会因为自己能够克制忍耐而骄傲。所以家长可以通过适度供给,使孩子学会节俭,学会吃苦,珍惜现在的生活,树立平和的心态,消除高人一等的念头,与他人平等相处。

3.2教师要运用好“情感教育”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作为完美人格教育的非理性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所达到的目标,就是使消极的精神要素得到扼制和排斥,把积极的精神素质充斥到人的精神生活中,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要用自己的爱为“富二代”学生的主动发展和健康成长创设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具体来说,在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主要抓好下面两个环节。

要倾注爱心,以表扬、激励为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富二代”学生的心理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师爱是德育之魂、德育之本,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认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有经验的老师都深知,没有爱心,就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就不会有信任、同情和关怀,也就绝对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人的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恰当而又适时的给予问题“富二代”学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张扬个性下的自悲心理,激发其荣誉感和进取心,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当他们某一方面的成绩被承认时,他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心理体验,这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促进自身的转化。比如说有的同学平时经常违纪,但是他在开展活动方面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有的做某项工作很有热情,勇敢负责,有的在文体或其他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特长,有的乐于助人,很有同情心等等。适时而恰当的给予学生以表扬和鼓励,就能使其逐渐认识自身的价值,改变自甘落后的思想,从而获得进取的巨大的动力源。

要温和批评,维护问题“富二代”学生的自尊。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时时注意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公正、平等地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听取

他们的意见,使他们消除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心理隔阂,就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常常与他们谈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要求,特别是在处理班上重大事情(如班干人选、参加各项活动、评优奖励、经验总结、实践总结活动等)时,都事先争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并认真采纳和改进。批评时,也要切实记住“箭伤肉体,话伤灵魂”这句俗语,时刻注意批评的措词,使他们感受到公正、合理、关怀、富有人情味的批评,他们就会欣然接受教师奉送给他们的“多刺的,但却散发着圣洁师爱芳香的玫瑰花”。

要重视人生观教育。一些“富二代”学生认为“钱是万能的”,他们把违反校规校纪当刺激,把无知行为当性格。他们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更不用说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了。教师要让他们明白金钱的多少不是检验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重要的他是能否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的贡献。一个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富二代”学生需要思考如何修炼自身,勤俭持家,守住家业,要懂得不能只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和为家族积累财富,更要用家财造福人民,争取用一家富裕带动社会共同富裕。

要重视意志品质教育。如今的孩子经不起挫折打击,特别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富二代”,更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中稍微有一些不顺心不如意,就容易做出冲动的事情。所以,有意识的磨练“富二代”的意志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告诉他们做人要有志气,即使家庭在富裕,不值得炫耀,只有通过自己双手合法劳动得来的财富,才令人佩服。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的让问题“富二代”学生参加一些校内外公益活动,让他们吃些苦,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满足,感恩与尊重”,使他们更加独立,勇敢,自强。

3.3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辅导能力和素质

解决日益突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广大中学教师必须全面深入地学习教育心理学,并逐步自觉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去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每一位中学教师都应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力争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在施教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学生由于知识不足,自我意识的脆弱,他们主要是通过父母、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获得自己是怎样一个人的概念的,其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尊、自信都受成人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他会深信自己无用。所以,教师要

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教师要做表率。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与否也是影响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本人的心理障碍会导致对学生的教育和心理辅导的失败。所以,教师也有自觉地调适自身心理状态的任务。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对自己所培养的“精神产品”高度负责,不以自己不良的情感因素横加干涉教育行为,影响学生。如有不悦,应及时进行自我排遣,或向亲朋好友倾诉,或去医院找心理医生咨询,万万不可把目标转向成长中的青少年。

问题“富二代”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父辈的老去,他们将继承家业,成为工商业社会的主力。提高问题“富二代”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合理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积极健全的思想意识,对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甚至社会的文明秩序都有着重要意义。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案例分析 一、案例 刘力文,男,9岁,小学三年级学生。该生从小跟爷爷生活,对他很是溺爱,总是欺负周围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无缘无故的,就打同学一巴掌或踢同学一脚。上课时有话就说,不认真听课,令老师极其头疼。 二、综合分析与诊断 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 1.攻击性行为; 2.人际关系; 3.学习适应性。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溺爱导致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2.人际交往问题: 该儿童的人际交往问题与他的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攻击性行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负",但却引起了同学的"注意",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了他在别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动不得、说不得、脾气大、爱打人、即使有些行为是暗示"我想跟你们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认同和接受的。 3.学习适应性: 现该生学习没有多大的进步,这是发展过程中的适应不良表现。这除了影响行为与人际协调外,还有对学习态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响。 目前,该生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主要是如何调整好情绪,给予学习相应的注意力,提高上课效率,并且这也是促进人际关系的重要方面。在行为上给予积极的建议与指导,两者结合才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进行引导措施 1、询问基本情况。 2、向家长反映该生的在校表现,表明想教育好其儿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与孩子交谈,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 5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家长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让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让他明白如何与同学相处,做个受同学欢迎的人。 7、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继续自我监督与控制。 8、制定行为目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

(完整)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要领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要领 四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最高、最后阶段。随着对小学教育的不断适应,这一时期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比初入学时的儿童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一、心理特点: 1、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方面,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明显。在思维方面,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色彩。在想象方面,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 2、情意的发展。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3、个性的发展。在自我意识方面,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变化较大,因此,还不能形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二、学习要领: 1、学习的特点。 小学中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加强预习,学会总结。 在学校学习,低年级的学生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进行预习。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有时老师把一些简单的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难点部分,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就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要养成综合地考虑问题和融会贯通各科知识的习惯。当今综合各科知识的题型的层出不穷,无疑为这一习惯的“培养必要”作了很好的注

小学生心理特征

各年级段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征: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学过心理学的老师都知道,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儿童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这些是儿童主要的心理特点,每个学生都会有,而且不是单独存在。(比如一般不会说一个学生他光是情绪变化大,其他都好的,或者就是好胜,其他都好的,这些表现都是存在的但平时不明显,哪一个方面稍微强一点,那一个方面就变成了心理问题) 那么,以上的心理特点一般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比较常见的问题有: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他们遇到困难时,最先想到向父母求助,得到帮助时,他们就生成了依赖感。这样的恶性循环让他们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意志力非常薄弱。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孩子心理特点 六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 六年级学生已经确立了较稳定的性格,但是对自己本身个性的认识不是很清楚。 1、一般心理特点 1.1重视叙述理由 六年级学生处于少年心理向青年心理过渡期,既带有少年的天真,有时常表现出青年人的成熟。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六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六年级学生可以找到主要矛盾,抓住事物的关键。同时表现出不服输的反抗精神。往往家长说服不了孩子。

孩子讨论问题时所寻找的理由主要来自自己的生活感受,一般没有更大范围的论证能力。 1.2记忆力迅速增强 六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力不低于成年人。记忆准确率也比较高。记忆力增强,使大脑中存储的信息迅速增加,孩子可以进行比较复杂地推理和运算。记忆力增强也是辨证思维的一大前提。 1.3对报刊感兴趣 六年级学生一般都关心报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或信息。讨论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成为大部分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追踪社会热点,崇拜偶像,表现出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心和浪漫色彩。 六年级学生应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在参与社会事务过程中,逐渐理解自己作为普通社会成员的地位和角色,开始确立理想中“我”的位置,他们开始明白自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部分学生懂得应做适合自己能力的事情。 1.4学会讨价还价

班级选班干部时大多数人会立即表态:“我可不愿意当班干部,累死了”,“选上我也不干”。如果真选上了,他内心会很高兴,而且会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需要什么东西不是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其它手段与对方达成交换条件,“换取”所希望的东西。 六年级学生容易短时间失去自信,这是进入青年期的心理恐慌。要正确理解自己的身份、位置、任务和将来的作为,把生活目标与这些有目的的行为结合起来,把“力所能及”作为自己的行为座右铭,不要因为困难太多而失去进取的勇气。 六年级学生马上要进入中学,学习压力很大。生活方面也不那么随便,受到更多的约束。城市六年级女学生中大约有一半都出现了月经现象,心理活动更复杂。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实际上已开始进入青年时期。 2、学习要点 2.1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课程增加,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占有许多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在画图时,他们渐渐能够注意到图中各部分的大小比例;他们的感知从无意性、情绪性渐渐向有意性、目的性发展。起初,他们选择观察对象常常从兴趣出发,以后则渐渐能够按照学习任务的需要去感知事物了。对于外界事物空间特性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还需有具体事物的支持,比如,他们把“三角形”和“小旗子”、“长方形”和“桌面”相联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他们的空间知觉渐渐从直观向抽象过渡。对于时间的特性,小学生入学时能掌握他们经验范围内的时间概念,如前天、昨天、大后天等等,但对于与他们的生活关系不太密切的时间单位,如几分,几秒、几世纪等则不能理解,而且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也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时间单位的理解力和对时间长短的判断力都会不断提高,开始逐步懂得珍惜时间,学习的自觉性也日益增强。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较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学生的注意范围较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边听课边记笔记,同时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确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地记住,而对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有时记起来却感到困难;他们能记住一些具体的、直观的材料,而对抽象的词、公式和概念却难以记住,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记忆的自觉性、对词的抽象识记和意义识记的能力都会不断提高。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做游戏时,他们已不满足于用两根交叉的棍子表示飞机,而要求飞机要有机翼和螺旋浆等等。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他们在游戏中常重复从成人那里看到的动作和姿势,而且他们想象的游戏动作一般要有某种具体实物的支持。例如,他们把沙子堆成桥梁、地道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比如,低年级学生在不能直接观察到事物特征的情况下,对某些概念进行概括会感到困难。就拿“大与小”的概念来说,他们通常是通过对大、小物体的直接感知获得的。而到了高年级,他们则开始能够依靠表现一定数量关系的词语来进行概括。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掌握概念中直观、外部特征的成分逐渐减少,而掌握抽象、本质特征的成分不断增多。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四年级的重要性和心理特点 1、四年级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难引导,身体方面有高矮胖瘦,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四年级的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可以进行复杂的分析,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受大人控制,有一点叛逆。四年级孩子注意力增强,注意力的稳定性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孩子的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9~11岁)以后,书面言语水平逐步超过口头言语水平。根据这一变化,语文教学强化了阅读分析和写作的训练,数学开始接触分数、面积、进率等比较复杂的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概括、对比和分类等抽象思维能力。 2、四年级是强化良好习惯和改变不良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是在小学中低年级,孩子在小学中低年级以前形成的学习习惯比较容易改变,而四年级以后,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养成的学习习惯很难改变。美国著名教育家曼恩有句名言“习惯仿佛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3、四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转折期 随着四年级课程增加,作业量增大老师会像对待大人一样要求去学习。这时候要求四年级孩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要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养成思考和分析的习惯,养成必要的数学思维习惯等。 四年级的孩子不能像一二年级一样靠外界督促去学习,要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父母的责任,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学习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校教育中老师们不一定非常详细地告诉孩子学这些东西到底有何意义,为什么这些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学习是必需的。 4、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任何方面的兴趣和爱好如果引导得当都可以带来良好的效果。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或厌恶学习,原因就在于他们是被强迫学习的,他们将学习作为一种外加的负担。但是,现在很多家

各年级 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各个年级段学生的心里特点 小学一年级生理特点: 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沟通:首先看看家长是不是没有时间管孩子,我们主要从教孩子如何安排时间,和孩子相处,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学习特征: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生理特点: 个性差别大,二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要多表扬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沟通: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学习特征:以习惯为主,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写字、看书、做作业等 小学三年级生理特点: 8、9岁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的,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悉心呵护和耐心引导,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家长和老师需要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沟通:孩子普遍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我们要注意并及时纠正这种不良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进入高年级学习垫定基础。 小学四年级生理特点: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沟通:孩子的学习知识点已经增多加深,孩子开始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家长和老师要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注意孩子上课时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 小学五年级生理特点: 出现变声现象,男孩会很明显,变声期经常会发出一些自己控制不了的怪声调,引起哄笑这是正常现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增强学习技能训练,培养良好的智力品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苦乐观,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做事情的坚持性,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沟通:孩子已经开始进入小升初的储备期,一些含金量高的证书需要在这一年考取,奥数和英语更是重中之重,开始关注小升初动向。总述:小学一至五年级,这些年级的特点是学校的学习任务不重,课内内容相对简单。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各科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一些课外的课程(比如三一口语,奥数等),为小升初做准备。这些学生

小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特征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心里特点及对策 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有年龄小、好动、自制力较差等特点,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教师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流程时应注重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同时,在组织学生学习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如果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高昂的,态度是端正的,加上教师提供了充分的训练过程,学生又能运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方式,那么知识就有可能转化为有实用性的能力。也只有学生在充满好奇心,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才会逐渐的掌握学习方法,才会感悟到实用性。也只有在感悟到实用性时才会对学习兴趣保持高度的热情,这股热情才会持久。 二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阶段,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的兴奋性水平提高,表现为既爱说又爱动。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导,逻辑思维很不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较差,在生活、学习、活动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具体指导。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三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身体练习时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经常忘记练习的主要目的。兴趣十分广泛,几乎哪项体育活动都喜欢,感知动作的要领比较笼统,容易

小学儿童心理特点

应各位家长需求,连日整理相关心理特征分析情况,以供家长们对各年龄段的孩子们增加认识和了解,不要误解了我们的孩子,不要错怪了我们的孩子,他们幼小的心灵有时候也很脆弱! 一年级: 1、一般心理特点 1.1独自进入新环境:孩子进入小学后就开始独立处理周围环境的事情,摆脱对大人的依赖了。由依恋不舍到轻松愉快,这是一年级学生的共同特征。过去听父母讲的一些事,现在可以独自去看,去听,无拘无束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这种新鲜感充满了孩子的头脑。 1.2娇宠儿在增加:上学以后少数孩子还离不开妈妈,这是心理没有断乳的表现。这种孩子看不见母亲会感到不安,在众人面前不敢说话,回到家以后马上换了模样,大喊大叫,恢复本来面目。孩子的心理离乳是普通家长感觉不到的问题。发现了也不知怎么处理,只是强迫孩子按大人的意志上学,回家也不准大喊大叫。这种反意志行为恰好给孩子增加了不安的心理成分。 现实中这种问题是两种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归结为父母溺爱孩子,还应看到社会因素。由于社会安定性较差,孩子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家长不得不随时保护孩子。另外,居住环境封闭,活动空间减少,独生子女只能伴随在父母左右,客观上使孩子得到了过多的照顾,造成娇宠儿增多。 1.3注意多变的事物:一年级学生很敏感,容易学会过去自己不懂的东西,所以提出的问题特别多。有人认为孩子爱提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都有这个特点,只不过有的孩子爱说,有的孩子把疑问藏在心里,不表达而已。 当孩子意识到“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的时候,行为也会发生一些自觉变化。让他帮忙做一些事会很积极地响应,表明孩子开始明白一些社会责任了。 2、入学后的适应期 2.1以什么心态对待入学:孩子到了新环境中会拘谨或害怕。对待孩子的情绪变化,只给予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除了学习用具和礼仪方面的准备,还有孩子自我清洁、自我保护等自理能力的锻炼。如果这方面不过关,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 2.2认识老师:“老师可怕吗?”许多孩子都关心这个问题。 2.3熟悉学校环境。 3、学习

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

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发育特点 1、一般心理特点 1.1竞争意识增强 五年级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如果说四年级学生是为了应付老师而做作业,那么,五年级学生则是为了不负于同学而积极学习。动力不一样,比照对象变成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在竞争中伤和气,容易过于疲劳。家长要注意调整孩子作息时间,增加身体锻炼。 1.2敬佩优秀同学 五年级学生非常关心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的心理。这个阶段的心理健康培养非常重要,让孩子正确对待成绩和缺点、先进与落后,避免把羡慕变成嫉妒,还要注意不能因为一时的落后就灰心丧气;也不能因为一时的优秀就骄傲自满。 1.3自己组织团体活动 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可以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不轻易解散。 1.4不轻信吹捧 五年级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驳:“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经无效了。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2、学习要领 五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2.1加强预习 低年级的学生学习压力并不大,没有必要进行预习。四年级学生稍有不同,一些成绩稍差、反应较慢的学生应该进行预习。不过,五年级学生如果通过单元复习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也不一定要进行复习。 2.2接触自然、社会 学习中会遇到许多自然和社会观察问题,没有实践操作经验,很难准确理解其中的内涵,应利用可能的机会接触自然界的生物和社会中的人和事,增加实践感受。 接触社会的另一个好处是培养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有利于迎接更复杂的挑战。 2.3练习写书信 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写书信。这是一生中运用最频繁的一种书写文体。 3、应注意的问题 3.1完整地做一件事 五年级学生有能力完整地做一件事,家长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去做。 在学校学习,有时老师为了赶进度,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把一些单元内容省略不讲,或有重点地介绍一下,剩下部分让学生自己理解,这也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考验。

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

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沟通 方式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9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指南 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特征也会发生变化,需要家长采取合适的方法与孩子沟通,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小编为大家推荐这篇实用指南,让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做好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小学 一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的孩子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他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但很难以做到专心听讲。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仍然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难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通过正确的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08初教赵潇潇028、李胜男018、安然027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在这每两年的—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特点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骨骼处于发展期易弯曲。作为教师要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 (二)心理特点 1 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各方面都不稳定,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从注意的广度来说,他们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例如,老师

孩子各年级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孩子各年级(一年级至高三)心理特点及沟通方法 小学一年级 心理特征:对小学生活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沟通方法: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家长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小学二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沟通方法:此阶段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也形成了一定的行为习惯,我们要对其不良形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还是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小学三年级 心理特征: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沟通方法: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挠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家长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小学四年级 心理特征: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完整版)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六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即将毕业,即将面临从小学跨入初中,这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一站,按理来说,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和方向,并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为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不懈努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情绪浮躁,对学习缺乏兴趣,行为懒散,不能专注于学习活动,浑浑噩噩,严重影响了学习和健康。认真研究分析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小六级毕业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十分重要。 一、常见心理问题的特点: 1.懒惰、自控力差。表现是不愿意写作业,不愿意作笔记,不愿意搞劳动等。课堂上管不住自己,总想乘老师不注意和同桌说说话,甚至看见别的人有什么好东西,明知不能乱拿别人的东西,还是忍不住将别人的东西装进自己的口袋。 2.依赖中求独立,出现对成人的反抗。当学生升到小学六年级时,变得比较独立,他们喜欢与同伴一起活动,容易对“知己朋友”倾吐内心的秘密;渴望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理解,不希望大人对自己过多干涉,与大人说话越来越少。但他们仍希望获得教师的注意和喜爱。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再盲目地接受教师的权威,他们可能会在背后批评教师。他们非常在意规则及处罚是否明确,如果规则和处罚稍有不一致或不公平时,他们就会抱怨、不满。独立的愿望当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那就是有些学生喜欢与长辈“顶撞”,做事经常自作主张,甚或喜欢“拉帮结派”,受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变得蛮不讲理等。 3. 思想易受暗示,分辨能力不高。六年级学生尚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初级阶段,他们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凡觉得新鲜的就想了解和吸收,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实践少,经验不足,且辨别能力不强,思想免疫力较弱,看问题易带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对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产生动摇,遇到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会走入另一个极端,灰心丧气,怯懦自卑,没有恒心。因此常常在学校要求和社会思潮、家长意见不一致时,感到困惑和烦恼,在良莠难辨的情况下,容易受到错误思想观念的暗示和影响,出现跟风和效仿他人

小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心理特点 1、心理的内部稳定性较差。平常我们的心理状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也就是没有太大的心理情绪波动,而稳定性差,就是说情绪波动比较大,俗话说“孩子的脸,六月的天,说变就变了。”能把孩子的脸跟六月的天放在一起比较,足以说明孩子的心理稳定性差,也就是情绪波动比较大。 2、好奇、敏感。对什么都感兴趣,对什么都反应强烈。 3、好胜,但是韧性差。什么事都想争第一想要赢别人,证明自己厉害,但是容易受挫折,一点小失败就觉得不得了了,天都塌下来了。 4、自控能力不足。其实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在小学很常见。上上课心就跑到操场上去啦,做做作业,就想着晚上妈妈买什么好吃的啦。稍微严重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直要动,抓抓头啊,咬咬手指、咬咬铅笔啊等等。 5、自尊心和自主欲强烈。稍微批评两句,他就觉得很委屈,或者一点小矛盾他反应就很强烈。然后认为他自己什么都对的,别人什么都错的,以自己为中心。 6、批评力不足。不懂得自我批评,有时候,会一时分不清对错,做错了事自己都不明白,甚至不知道悔改。 7、人际关系简单化或不知所措。就是说不会与人相处,跟人交涉、特别是跟大人相处时惶恐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一、逃学与厌学问题 数据表明,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10%。他没兴趣,学习吃力,导致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可能老师也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习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玩;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严重的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人际交往问题 目前的小学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交往的对象多为成人,在这种不协调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己为中心”的“顺境”下生活的,因此,学生普遍存在着较任性、固执、依赖性强的特点。当他们进入一个新的集体中后,在集体中的位置跟原来不一样了,但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去与人交往,好像是惟我独尊,不解人意;遇到困难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从而致使小学生不能也不会与人正常交往。在与他人接触中常出现过重的恐惧感,过强的防范心理,其结果是封闭自己。就像我们刚才说到的不安,甚至拒绝参加社交活动。 三、过度依赖问题 由于小学生没有自理、自立能力,长期依赖父母,就会形成了过度依赖心理。 首先,表现为对父母的过度依赖。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小公主”、“小王子”,往往只重视孩子的衣、食、住问题,对他们百般呵护,实际是溺爱。因此,造成孩子自立能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征

四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和家庭教育建议 四年级学生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判断转变为具体的分析。这些分析主观性较强,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认真分析。在作文中分析一件事情,开始有了条理,尽管许多看法显得幼稚,但是这种分析方法是可贵的。在心理学上,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是抽象思维的前提。分析问题就是独立认识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女孩子比男孩子稍早一步。这是女孩子生理发育特征决定的。 一、一般心理特点 1、难以引导时期 公认四年级学生非常难以引导,有些专家认为在学习期间的十多年里,四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别最大。一方面身体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高矮、胖瘦差别,发育快的已接近中学生的指标,发育最慢的还像一二年级的小孩子。心理方面也是如此,由于家庭环境和其它条件的差异,孩子对事物的体验差距很大。心理发育较快的孩子,小时侯看不懂、听不明白的一些事情,现在很快就可以搞明白,视野开阔、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去的地方多、见识多的孩子甚至表现出老成的样子。而条件不好,每天仅限于家庭、学校活动的孩子显得孤陋寡闻。有些精力充沛的孩子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由此,个人知识面也迅速拉开差距,可以对老师的指导提出更深的要求。有的老师感叹:这些孩子根本管不了,知道的事比我还多呢! 四年级学生在读书方面表现出自主意识增强的特点。他们不只是寻找热闹的漫画或故事书,而且能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书籍,对理科感兴趣的孩子开始注意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类读物。意志行为中体现出比较完善的选择性。 这时候表现出来的爱好还不稳定,无论是学习科目还是游戏项目。说明四年级学生总体上没有达到成年人所具有的稳定的自主能力。 2、开始意识到“自己” 思维形式向抽象思维过渡,四年级学生可以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分析问题时开始确立“自己”的位置。如,这样不合适,那样又有妨碍。在反复比较、衡量的过程中开始认识自己的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关系,并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等同于他人。这个“自己”常常站在主观愿望的对立面。在处理事物时,能够说服自己,调整自己的立场和看法。 日常生活之外,文具的准备,与他人的交往,整理内务等,应完全独立完成。过去由家长打扮,现在则愿意自己打扮;过去买东西要跟随妈妈一起去,现在则自己独自去,或者和同学一起去,不受大人意见的左右。三年级以前,在外面见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高一年级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整体上表现为一种过渡性特点。在学生身心发展中,处以一个重要的变化阶段,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课业学习中,面临着初中知识结构向高中知识结构的过渡,面临着学习方法学习思维的转换;在学习环境上,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学习环境,新的学校管理氛围;寄宿制学生还面临着新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面临着新的心理断乳。 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心理决定着是否拥有稳定的学习心态,决定着能否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决定着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高中学习心理起点,决定着今后高中学习生活能否优质高效的进行,甚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影响着他们性格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进而影响到将来高考能否考出优异成绩,决定着学生的命运,也牵动着家长的心。 可以说高一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干扰是搞好高一年级教育教学工作不可回避的课题。 我们认为有几种不良的学习心理必须引起大家的关注: 一、心理定位失衡,学业焦虑 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经过了中考的遴选,走到一起的都是比较有实力的,他们在自己的内心里都保持着自己在初中时的心理定位,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到了新的环境,强强相遇,他们的优势不再那么明显,老师们关注的目光不再那么专一的集中在他的身上,自己在同学中也不再显得那么优秀,有些也明显的感觉到自己不如其他同学,难免会产生一种心理失衡,觉得自己不行了,产生出一种学习的焦虑。 如果不能正是这种焦虑,会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如果长期在这种焦虑中徘徊,必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成绩更加不理想,更加焦虑,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其次,长期处于这种焦虑中,会影响学生的性格发展,使他们处于一种焦躁自卑的心理阴影中。 这种焦虑失衡在绝大多数学生身上都会发生,常见于成绩中上游的学生。 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建立自信。 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强手林立的环境,不能盲目自卑,在瘦的骆驼比马大,认识到自己现在相对的落后不是绝对的落后,而且只有在这种有差距的环境中,自信且顽强,才能更有动力。 学习评价的三种纬度,即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所谓的相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把别人作为参照,进行相互间的比较,形成对自我的评价;所谓的绝对评价可以笼统的理解为以某种标准为参照,把自己的学业成绩与这种标准相比较,形成自我评价;所谓的个人内差异评价可以理解为把个体在不同的时期或阶段的状况进行比较,从而形成对自我当前的评价。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不同的评价目的,三种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自我,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势,建立起自信心。 2、树立科学的成功观念,正确定位。 成功对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考上重点本科是成功,有的人考上普通本科是成功,而有的人只要可取专科就是成功。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保持自己的最佳学习状态、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学出自己最理想的成绩就是最大的成功。根据这种成功观念,合理的自我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 3、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效率。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规律和独特的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心理特征

小学生心理特点 所谓小学生心理发展是指小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小学生的心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情感和意志、个性三个方面。 (一)认识特点 1、感知 感知包括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反映。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模仿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的示范感兴趣,而对老师的讲解缺少热情。 2、注意 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在小学阶段,注意的发展主要有以下表现: (1)由无意注意占优势逐步发展到有意注意占主导,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们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动的。[ (2)对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对抽象材料的注意处于逐步发展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言语水平很有限,具体形象思维占重要地位。 (3)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总体来说,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水平低,注意的范围狭窄,注意的稳定性、分配和转移能力以及自觉性和灵活性都较差。 3、思维 思维能力发展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程。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4)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小学儿童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小学一、二、三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期,四年级是辩证逻辑思维发展的转折期。整个小学阶段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尚不高,属初级阶段。 (二)情感和意志特点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但是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不够。学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反应强烈、变化快、波动起伏大,他们富于激情,一旦环境适宜,他们的激情更易爆发出来,常为一些小事狂喜或悲痛。意志是人们自觉克服困难,实现预定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事物的完成一般都来自外部压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