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自)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自)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自)
《国际金融学》讲义(姜波克) (自)

第一章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与国际收支账户

开放经济的概念:开放经济是指商品及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跨越国界流动的经济。通过商品和要素国际流动,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在一起,一国经济与他国经济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所以开放经济的运行拥有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特征,从而也就产生了内外均衡的相互矛盾这-国际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账户

回顾封闭的国民收入概念与构成:国民收入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投入的生产资源所产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或由此形成的收入的一个数量指标。国民收入是一个流量概念,它的衡量方法有支出法与收入法两种。如果从产品的最终支出角度,它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投投资(I)政府支出(G);如果从收入来源角度,它则可以分解为私人消费(C)、私人储蓄(S P)、政府税收(T)。这两种衡量方法是等价的,即:C+I+G=C+S P+T 将上式变形:I=S+(T-G)

设税收和政府储蓄差额为S g,则有:S g=T-G

而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为国民储蓄:S P+S g=S

所以:I=S

结论:在封闭经济中,国民储蓄与投资必然相等。

一、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等式

商品的跨国流动是开放经济重要的特征。开放经济下,-国产品和服务可以销售给外国居民,这意味着该国通过出口增加了本国的国民收入,该国也可能购买外国产品或服务,这一部分支出不形成本国的国民收入,因此应该将之扣除。如果用X代表出口,M代表进口,开放经济的国民收人等式可表示为:Y=C+I+G+X-M

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差额称为贸易余额,记为TB(Trade Balance),则有:TB=X-M

贸易账户余额同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一样是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多国家,贸易账户余额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并且,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贸易账户余额对国民收入增长率的贡献非常突出。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是体现经济开放性的重要指标。

二、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

当经济开放到相当程度时,这一开放性就不仅体现在商品流动这一较低形式上,还会出现资本、劳动力的独立的国际流动。存在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时,进行国民收人统计就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计算一国国民收入时应以一国领土为标准还是以一国居民为标准?

以两种标准来计算,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分为两种:GDP和GNP

GDP即国内生产总值,以领土为标准,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总和。GNP 即国民生产总值,以居民为标准,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总值。

两者的关系:GNP=GDP+NFP

NFP:从国外取得的要素净收入,包括付给工人的净报酬、净投资收入及净无偿转移收入。

当我们考虑了要素的国际流动而采用GNP计算国民收入时,。国民收入除国内总支出(C+I+G)与贸易账户余额外,、还包括自外国取得的净要素收入(NFP)两者之和称为经常账户余额(CA),则有:CA=TB+NFP

在本书内容中,我们主要采用GNP这一国民收入概念。

三、经常账户的宏观经济分析

1.经常账户反映了进出口贸易情况:如果不考虑要素净收入,CA反映的是一国的进出口情

况,CA=X-M

2.经常账户反映了国民收入与国内支出之间的差额: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由于

Y=C+G+X+M,而私人投资、私人消费、政府支出之和是国内居民总支出,称为国内吸收(A),

则有:A=C+I+G

所以:CA=Y-A

3.经常账户反映了一国国际投资头寸的变动:CA=NIIP-NIIP-1,NIIP为国际投资净头寸。

4.经常账户反映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差额:CA=S-I

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国际收支账户

一、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是一国居民与外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各项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总和。对于国际收支概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第一,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国际收支是对一定时期内的交易的总计。

第二,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以货币记录的交易。它包括四类:(1)交换,(2)转移,(3)移居(4)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第三,国际收支记录的是本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二、国际收支账户

1.国际收支账户的概念

国际收支账户是指将国际收支根据一定原则用会计方法编制出来的报表。

2.账户设量

国际收支账户可分为两大类: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是指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间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经常转移。

(1)货物(2)服务(3)收入(4)经常转移

资本与金融账户是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两部分。

资本账户包括资本转移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就弃。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收买或放弃是指各种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商标、经销权以及租赁和其他可转让合同的交易。

金融账户包括: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所有权变更的所有权交易。金融账户根据投资类型及功能,可以分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四类。

(1)直接投资:直接投资的重要特征是投资者对另一经济体的企业拥有永久利益。

(2)证养投资。证券投资主要对象是股本证券和债务证券。

(3)其他投资。这是一个剩余项目,它包括所有直接投资、证券投资或储备资产未包括的金融交易。

(4)储备资产。

3.记账原则

运用复式记账法,一笔交易同时记入两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借方表示该经济体资产持有量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持有量的减少。

记入借方的账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表明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4.记账实例(举例)

三、国际收支账户分析

1.贸易账户余额

贸易账户余额是指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进出口之间的差额,反映了该国的产业结结构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反映和制约着其他账户的变化。

2.经常账户余额

经常账户除包括贸易账户外,还包括收入账户和经常转移账户。它在现代被视为衡量国际收支的最好的指标之一。

3.资本与金融账户

经常账户出现赤字,必然对应着资本与金融账户的盈余,这意味着一国利用金融资产的净流入为经常账户赤字融资。但需要说明的是:首先,融资并非无制约,其次,资本流动有独特的运动规律;最后,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的债务累积使得利息负担加重,从而加剧经常账户的恶化。

4.错误与遗漏账户

国际收支统计中的错误与遗漏一般是由于统计技术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认为因素。它的数额过大会影响到国际收支分析的准确性。国际收支账户持续出现同方向、较大规模的错误导遗漏时,常常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对错误与遗漏账户本身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举例说明错误与遗漏反映出的认为问题)

第二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金融活动

第一节外汇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

一、外汇与汇率的概念

1.外汇

外汇(foreign exchange)是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种外币资产成为外汇有三个条件:第一,自由兑换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自由兑换成本币资产;第二,普遍接受性,即这种外币资产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的接受和使用;第三,可偿性。我国《外汇管理条理》中规定外汇的具体范围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汇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

2. 汇率

所谓汇率(exchange rate),就是指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方表达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固定外国货币的单位数量,以本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外国货币的价格,这可称为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另一种标价方式是固定本国货币的单位数量,以外国货币表示这一固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价格,从而间接地外国货币的本国价格,这可称为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

汇率的种类

(1)固定汇率(fixed exchange rate)和浮动汇率(floating exchange rate)。固定汇率是指基本固定的、波动幅度固定在一定范围内的不同货币间的汇率。浮动汇率是指

可以自由变动的、听任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的汇率。

(2)单一汇率(single exchange rate)与复汇率(multiple exchange rate)。单一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只有一种汇率。复汇率是指一种货币(或一个国家)

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不同的汇率用于不同的经贸活动。

(3)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和有效汇率(effective exchange rate)。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是国际金融研究和决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实际汇率和有效汇率是相当于

名义汇率而言的。名义汇率是指公布的汇率。

用公式表示:实际汇率=名义汇率+财政补贴和水税收减免。

实际汇率的另一种概念是指名义汇率减去通货膨胀。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

率。

二、外汇市场交易活动简介

有关外汇的交易活动是指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的。银行间的外汇交易是外汇时常的主体。(外汇行情表的解读:P36 买入价、买出价、中间价、升贴水、点数)。

即期交易(spot transaction)汇率

即期交易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营业日内办理外汇交割的交易,其对应的汇率称为即期汇率(spot rate)。

远期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是指买卖双方事先约定的,据以在未来一定日期进行外汇交割的交易。在远期交易中,事先约定的未来交割日的汇率称为远期汇率(forward rate)。

远期外汇交易的原因:

第一,为了避免风险。

第二,是为了投机以赚取利润。

第二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国际金融活动

一、欧洲货币市场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二、欧洲货币市场信用扩张的形成机制

三、欧洲货币市场的经营特点

1.市场范围广阔,不受地理限制,是由现代化网络联系而成的全球性统一市场,但也存在着一些地理中心。

2.交易规模巨大,交易品种、币种繁多,金融创新活跃。(同业拆放、欧洲银行信贷与欧洲债券)

3.有自己独特的利率结构。

4.由于一般从事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借贷,它所受管制较少。

第三节国际金融创新

一、国际金融创新的原因

1.国际信息传递利于的技术进步。

2.国际金融市场存在的各种风险。

3.国际金融金融市场面临的政策因素。

国际金融创新包括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创造新的交易技术、创造新的织机构与市场等而这其中最核心的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金融工具的创。新。由于国际金融市场上工具的创新是在市场上原有的金融工具基础上创新出来的,因此这些新的金融工具又被称为金融衍生工具(financial derivatives)或派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在现代国际金融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融衍生工具

三、国际金融创新的影响

2.国际金融创新刺激了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尤其是使与实物生产和投资相脱离的金融性资本

的流动大大加强。

3.国际金融创新在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的同时,它本身的交易风险非常突出,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四节国际资本流动

一、国际资金流动问题概述

二、国际资金流动飞速增长的原因

1.国际范围内与实际生产相脱离的巨额金融资产的积累。

2.各国资金流动管制的放松。

3.收益率的差异。资金流动最根本的目的是追求更高利润,因此一般体现出低收益率的市场流向高收益率的市场的特征。

4.风险的差异。在国内金融市场上与国际金融市场上形成的资产或负债之间一般不会是可完全替代的,因为这些资产或负债的风险与收益情况是不同的,这些风险包括汇率风险、违约风险、政治风险和管制风险等等。

5.国际资金流动具有自发增加倾向。

三、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的初步分析

第三章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

第一节开放市场下的简单商品市场平衡

我们对开放经济的宏观分析从最简单的情况开始。我们首先抽象掉货币因素,讨论商品场平衡是确定的开放经济的国民收入。

这一分析有如下假定

1.在某一固定的价格水平上,厂商可以提供所需的全部产品,所以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2.考虑货币因素。

3.不考虑资金流动及服务的进出口、经常转移,因此国际收支完全反映为商品的进出口。

4.一国只生产一种可贸易商品,这一商品部分工本国消费,部分供出口。

一、开放经济下的贸易余额和国民收入

开放经济下,第一过产品的总需求是由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商品净出口构成的,也就是:Y=C+I+G+X-M

其中,前三项合称为国内吸收,用A表示,也就是:A=C+I+G

商品的净出口,也就是贸易账户余额,用T表示,即:T=X-M

下面我们依次分析贸易余额、国内吸收与国内收入的关系,以确定开放经济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1.贸易余额与国民收入对于贸易余额,我们不妨首先分析它的名义变量形式,也就是:

T N=X N-M N=PM*-Ep*M

T N表示名义的贸易余额,M*口表示本国产品出口的实物数量,P为本国产品用本国货币表示的价格,M表示本国进口的外国产品的实物数量,p*为外国产品用外国货币表示的价格,e表示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我们将上式的左右同时除以本国价格水平P

T=T N/P=M*-(ep*/P)M=M*-qM

在这里,q(=eP*/P)表示扣除了价格水平因素后用本国商品直接表示的所进口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实际汇率。

本国产品的出口,是由外国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决定的。这一需求同其他需求函数一样,是由商

品的相对价格及外国国民收入水平决定的,即:M*=M*(q,Y*)

同样M=M(q,Y)

上式中,q值增大会造成本国进口数量的下降,Y值增大则会带来本国进口数量的增加。这样,可得本国贸易余额函数为:T=M*(q,Y*)-qM(q,Y)

=T(q,Y*,Y)

=T-mY (0﹤m﹤1)

这样,本国贸易余额就可以表示为本国国民收入的函数,如下图表示:

图中,横轴Y表示国民收入,纵轴T表示贸易余额,斜线表示贸易余额函数。

2.国内吸收与国民收入

国内吸收由私人消费、私人投资以及政府支出构成。我们将主要受利率影响的私人投资,以及受政府决策支配的政府支出均视为外生变量。而对于私人消费来收,我们知道它主要受国民收入的影响,即:

C=C+aY

上式中,C代表私人消费,它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与国民收入无关的自主性消费,以及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的部分消费倾向,这样,我们可以简单地将国内吸收表示为国民收入的线性函数,即:A=G+I+C=A+aY

当一国的国内吸收小雨国民收入时,这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以货币资产的形式储存起来,我们称国民收于国内吸收之间的差额为“窖藏”(hoarding),用H表示,即:H=Y-A注意,窖藏不等于储蓄:前者是收入与吸收之间的差额,这一吸收包括消费、投资与政府支出,而后者仅仅是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窖藏和国民收入的关系式为:

3.均衡国民收入的确定简单商品市场平衡条件为:Y=Y D=A+T

也就是:Y-A=T即:

可以解出:

当窖藏与贸易余额相等时,也就是这两条曲线相交时,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即为N点。

二、贬值的经济效应分析

1.贬值与贸易余额(马歇尔-勒那条件的推导)

这一条件,被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当一国经济满足这一条件时,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为正值,即可以改善贸易余额。

2.贬值与国民收入

贬值造成自主性余额改善后,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会对国民收入产生乘数效应,带来国民收入的增长过程中又通过边际进口倾向的作用带来进口的增长,这便又恶化了贸易余额。

在考虑收入的变动后,贬值对贸易余额的影响不如原来的大,这主要由于贬值引起收入增加导致了进口上升,这部分抵消了贬值的效果。

由于商品市场平衡是贸易余额等与国民收入与国内吸收的差额(即Y-A=T),因此,判断贬值是否会改善贸易余额,实际上只要看贬值后窖藏数额是否提高。在贬值通过自主性贸易余额的改善带来国民收入的增长后,只要国内吸收的增长不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贬值就可以改善贸易余额。也就是受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新的窖藏就会形成,从而使平衡时的贸易余额也得以改善。可见在考虑国民收入的变动因素后,贬值可以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即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还要求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国内吸收的增加幅度(即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

3.贬值与自主性吸收

我们上面假定了贬值不影响自主性吸收。而贬值对自主性吸收的影响非常复杂。我们只介绍这其中的一种影响: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贬值会使本国商品衡量的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提高,这实际上意味着本国居民原有收入的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这样,在以本国商品衡量的收入即吸收数量均不变的情况,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了。如果居民要维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标准,那么势必在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增加吸收支出,也就是说,贬值可能会增加自主性吸收支出,这一效应就是我们所称的劳尔森-梅茨勒效应。

4.贬值效应的时滞问题

三、开放经济的相互依存分析

1.开放经济的溢出效应

当其他条件不变,本国收入增加时,这会造成进口的上升,也就是:△T=m△Y

本国对外国商品进口的上升,从外国的角度看,就是该国出口的上升。这样本国进口的上升造成外国自主性贸易余额改善,即:△T*=△T=m△Y这一自主性贸易性余额变动会对该国收入产生乘数效应,即:

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与经常账户平衡在本节的分析中,我们将对开放经济运行的分析由单一市场平衡扩展到包括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及包括经常账户收支的外汇市场的同时平衡。

一、开放经济下的IS、LM、CA曲线

1.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IS曲线是考虑货币因素后,反映商品市场平衡的曲线。

I o表示与利率无关的投资需求,b代表投资的利率弹性。这样,原有的吸收函数为

即:

将这一关系用图表示,就得到了开放经济下的IS曲线。

对于这一曲线,我们指出以下三点:

第一、这一曲线的斜率为负。

第二、在推导这一曲线的过程,我们假定政府支出及自主性贸易余额不变。

第三、与封闭条件相比,这一曲线的最大区别在于:由于贸易余额的存在,斜率及初始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2.开放经济下的LM曲线

LM曲线是反映货币市场平衡是国民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的曲线。这一平衡条件为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也就是:

上式中,M s表示名义货币供给,P为价格水平,M s/P即为对价格水平进行调整后的实际货币供给水平。L d为货币需求,这一般可分为交易、预防性需求及投资性需求。我们固定名义货币供给水平,令M s=L d,即可解得:

上式可用图表示:

我们同样需要指出以下三点:

(1).这一曲线的斜率为正。

(2).我们实在名义货币供给及物价水平固定的情况下推导出这一曲线的。

(3).这一曲线与封闭条件相比的最大区别在于:如果开放经济实行的是固定汇率制度,则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会通过外汇储备渠道导致货币供给的变动。

3.开放经济下的CA曲线

CA是反映经常账户说支平衡是利率与国民收入组合的曲线。

对于经常账户收支,有:

即:

这一平衡与利率无关,因此表现为与横轴垂直的一直线。在这条曲线又变得点经常账户为逆差;在这条曲线左边的点,经常账户为顺差。当实际汇率q改变时,至一直线的位置也会改变。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1.开放经济的平衡条件

在封闭经济中,由于不存在国际收支,因此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平衡时经济就处于平衡状态。

2.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收入机制。当经常账户存在逆差时,这一逆差通过外汇储备途径是名义

货币供给减少。

收入机制的基本原理还可以描述如下: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减少→名义货币供给下降→国

民收入下降→进口支出下降→经账户改善

货币――价格机制

货币――价格机制的调节过程也可以描述如下:国际收支逆差→外汇储备下降→名义货币供给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实际汇率贬值→经常账户改善

在开放经济的运行中,这两种机制都会发生作用,因此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实现是这两种机制效果的综合。

三、浮动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我们对浮动汇率制度下开放经济的一般平衡的考察步骤基本与对固定汇率制下的分析相同。

浮动汇率制度下经济的平衡条件

在浮动汇率制下,如果国际收支不平衡,则汇率就会发生变动,这就又会带来一系列变量的调整。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同时处于平衡状态时,即IS曲线、LM 曲线、CA曲线相交于一点,开放经济才会处于平衡状态。

开放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

我们同样分析经常账户收支逆差的情况。在浮动汇率制下,这一自动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为另一种形式哦的货币-价格机制。

国际收支逆差→外汇供小于求→名义汇率贬值→实际汇率贬值→经常账户改善

第四章开放经济下的国际资金流动

第一节国际资金流动下的宏观经济平衡

一、概述

1.什么是国际资金流动?

国际资金流动是指与实际生产、交换没有直接联系,与实物经济越来越相脱离的、以货币金融形态存在于国际间的资金流动。由于我们在本书中不讨论与实际生产、交换有直接联系的资金流动,因此国际资金流动构成了资本与金融账户中记录的主要内容。

2.国际资金流动的分类

国际资金流动就持有金融工具的期限是否超过一年来分,可分为中长期资金流动与短期资金流动。一般而言,前者较后者更加稳定。两种不同类型的国际资金流动对宏观经济及全球金融秩序发挥着不同的影响。

3.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因素

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个金融市场上的收益率与风险状况。由于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常常需要将一种货币转换为另一种货币,因此汇率因素必须考虑在对收益率与风险状况的分析之中。

二、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观点

运用国际资金流动的流量理论分析时,一般不考虑资金流动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包括汇率变动风险。也就是说,我们令预期的汇率变动为零。这样,资金在国际间不同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收益率就是这些市场上的利率,利率因素决定了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动情况。

1.流量理论中BP曲线的不同形状

考虑资金流动后,我们必须将原有的仅反映经常账户收支的CA曲线扩展为包括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在内的BP曲线。由于我们假定利率是影响资本与金融账户的主要因素,所以有:

K=K(i,i*)

上式中,K表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i与i*分别表示本国与外国利率。

BP曲线的三种情况:书P72

2.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不考虑供给问题时,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意味着国际收支、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平衡,也就是BP曲线、IS曲线、LM曲线相交于同一点。资金流动性的不同也给这一平衡的条件及其调整机制带来区别。

(1)在资金完全流动时,这一平衡状态如下图所示

资金完全流动时的宏观经济平衡与上一章中仅存在经常账户时的情况区别在于:

第一,此时经济平衡的利率水平必然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相同。

第二,此时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是对资金流动进行调整的利率机机制。

在固定汇率制下,利率机制对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过程描述如下:

国际收受逆差→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给降低→本国利率上升→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2)资金不完全流动时,这一平衡状态如下图所示。

可以看出;此时开放经济平衡状况的特点在于:

第一,经济平衡时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这是因为在资金流动存在限制时,位于BP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利率与收大的组合都会使国际收支处于平衡状态。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之间的结合。由于资金不是完全流动的,因此利率机制对国际收支的调整是逐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对资本与金融账户进行调整的利率机制起着作用,对经常账户进行调整的收入机制与货币一价格机制也可能会发挥部分效力,共同使经济恢复平衡。

3.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平衡

(1)资金完全流动时。此时开放经济情况如图(P73,图4—4)

此时,宏观经济平衡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一,利率水平必然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相等。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为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对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过程描述如下:

国际收支逆差→本国货币贬值→出口需求上升→本国利率上升→资金流入→。。国际收支改善。

(2)在资金不完全流动时。这干平衡状态如图所示。(P76图4—5)

此时宏观经济平衡状况特点在于:

第-,经济平衡时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的结合。

3.资金完全不流动时情况同样在上一章己分析过。

4. 资金流动时开放经济的分析补充:

第一,在国际资金流动的条件下,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表现得格外显著。从开放性使经济获得的有利条件看,由于资金流动可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因此一国可以主动地调整经常账户余额以实现特定目的。

第二,由于资金项目的交易已占国际间经济交易的绝大部分,因此资金流动对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平衡发挥了极为重要甚至有时是决定性的影响。

第三,我们在分析中没有具体考察国际收支的结构,只要求经常账户与资本与金融账户总体上平衡就可以了。这样,对于经常账户赤字就面临着“调整还是融资”的问题,在资金流动性很强的情况下,这一赤字更可能通过资金流动提供融资的方式解决。尤其是在资金完全流动时,任何数量的经常账户赤字都可以用资金流入弥补,这就使得经常账户情况易于被忽略。从而导致债务危机的发生。

三、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论的创始者主要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哈里·约翰逊和他的学生雅各布·弗兰科。

4.货币论的假定前提

货币论有三个基本假定:

4.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灵活调整,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

第二,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第三,商品的价格及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这样,同一商品的价格在不同国家用不同货币进行衡量时,剔除汇率因素后应是一致的。

2.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在上述各项假定下,货币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可用以下公式表达:

M s=M d

M s表示名义货币的供应量,M d表示名义货币的需求量。从长期内可以假定货币供应与货币需求相等。即:

M d=pf(Y,i)

M s=m(D+R)

D指国内提供的货币供应基数,即中央银行的国内信贷或支持货币供给的国内资产R是来自国外的货币供应基数,它通过国际收支盈余获得,以国际储备作为代表;d为货币乘数,指银行体系通过辗转存贷创造货币、使货币供应基数多倍扩大的系数。为叙述方便,取m=1可得:

Ms=D+R

Md=D+R

R=M d-D

上式是货币分析法的最基本方程式。这个方程式告诉我们: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应量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

3.货市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

货币分析法在考察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认为:当本国货币贬值时,汇率上升,由此引起国内价格上升,则货币需求相应地上升,从而使国际收支发生顺差(或逆差减少)。由此,货币论的内容可归结为:贬值引起贬值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货币贬值若要改善国际收支,则在贬值时,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不能增加。

4.对货币分析法的评价

1.局限性:

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开放条件下发生的商品、劳务与资金的跨国流动主要反映了对货币供求进行调整的需要,因此它在一系列方面得出了与一般看法不相一致的观点。这一区别产生的关键在于货币分析法特定的分析前提。但价格弹性在短期内是不成立的,各国经济中经常出现的失业现象就是例证;一国的价格水平及利率

产组合理论的假定主要有两个:

第一,假定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这指的是市场上每种股票风险和收益的变动及其产生的因素,每个人都是知道的,或者是可以知道的。

第二,假定投资者都是风险的厌恶者。风险厌恶;风险中立;风险偏好。

2.预期收益的衡量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这一投资的收益在事前是难以完全确定的,只能根据过去的数据进行推算,得出其预期收益。

3.风险的衡量

4.资产组合的有效边界

5.最优资产组合的确定

二、从资产组合理论对国际资金流动的简要分析

1.国际资金流动的原因

从资产组合理论角度看,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跨越国界的原因在于:

第一,为了降低风险。

第二,为了增加收益。

2.提高利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

一、什么是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

二、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晌

1.生产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当一国国内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与世界利率都比较确定时,如果该国投资的预期收益率高于世界市场利率,那么从国际市场上吸收资金用于投资是有利可图的,也就是应该借人生产性贷款。生产性贷款使本国在消费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能进行超过封闭条件下的投资活动,从而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当国国内投资收益率低于世界市场利率时,该国资金就倾向于流向国外。对于这一资金流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理论界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流出是合理的,因为一国经济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面临着不同的资金稀缺与过剩的情况,应根据本国投资收益率与世界利率之间的关系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但是另一些学者认为当世界利率较高而导致本国资金流向国外时,会导致一定的本国投资缺乏融资,从而带来本国福利的下降。

2.消费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消费是吸收的一部分,当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这一消费水平就直接受收入水平的支配。未来收人在不同时期的变化确定了消费水平的相应变化,如果这一消费水平的时间变动轨迹与社会所追求的消费的时间轨迹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就可以利用消费性贷款对之调整。依照对消费的不同调整目的,分为三种情况。

(1)推迟消费。

(2)提前消费。

(3)熨平消费。

3.资金流动和债务危机的关系

债务危机既有可能产生于对消费性贷款的使用,也有可能发生于对生产性贷款的使用。

对于前者而言,发生债务危机的主要可能性是利用资金提前消费后,国民收入未能存预期的增长,或是利用资金未能熨平消费而是加剧了消费的时间被动。

对于后者来说,要从对贷款的使用条件和使用效率中寻找。这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第一,资金借入时用的是浮动利率贷款,在贷款使用期间其利率大幅度上升超过投资收益率水平。利率变化就会对这一贷款偿还带来困难。

第二,从资金使用角度看,利用资金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水平。导致这一收益率下降的原因既可能是对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不善,也有可能是外在冲击导致原有项目难以发挥出预期收益。

第三,资金市场运作中出现的低效率。

二、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

1.发展中国家外债概况

第一,债务增长速度快,债务规模比较大。发展中国家的这一债务结构J意味着卢它极易受世界利率的改变而导致债务

负担加重。

第二,债务以浮动利率为主。

第三,债务以向私人贷款者借款为主,主要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商业银行借款,官方贷款比重较小。

2.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

第二,外在冲击进一步恶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发展中国家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

第四,商业银行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

3.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

第一,最初的解决方案

核心是将危机视为发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因此只是采取揩施使它的克服临时资金紧缺。这一方案一方面由各国政府、商业银行、国际机构向债务国提供大量的贷款以缓解资金困难,另一方面将现有债务重新安排,主要是延长偿还期限,并不减免债务总额。

第二,贝克计划。重点是通过安排对债务的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的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政策。在贝克计划的执行中,采用了一些重要的金融创新手段,例如债务资本化、债权变换和债务回购等。

第三,布雷遣计划。承认现在的债务额还是大大超过了债务国的偿还能力,因此要在自愿的、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豁免。

第四节短期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一、短期资本流动的类型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是发生在国际间、期限在一年以下的资金流动。指活期存款、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银行承兑票据等货币市场金融工具。

短期资金流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经济变动极为敏感,资金流动的反复性大,具有较强的投机性。第二,受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非常突出。

就其性质来分,国际短期资金流动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套利性资金流动。

(2)避险性资金流动。

(3)投机性资金流动。

二、货币危机问题

1.货币危机的概念

2货币危机的发生原因

(1)经济基础变化带来的投机冲击导致的货市危机

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点:

第-,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这一货币危机的发生是由于政府不合理的宏观政策引起的。

第二,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投机冲击导致储备急剧下降为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

第三,在货币危机的防范机制上,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是防止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关键。

一步的考察。

(2)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货币危机

该种类型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货币危机形成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动规律有关。

第二,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

3.货币危机的传播

4.货币危机的影响

对货币危机发生国而言,货币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第一,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二,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挤条件会发生变化

第三,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来看,紧缩性的财政货币政策是一国政府采取的最普遍的措施。在货币危机并不是由扩张性宏观政策因素导致时,这一措施的实施在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为获得外国的资金援助,一国政府将被迫实施这些援助所附加的种种条件,会给本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第七章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与工具

在开放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中心任务是在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的同时,确定经济合理的开放状态,并解决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即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目标的实现与矛盾的解决。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涵义

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状态。

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的均衡,它是个含有价值判断的概念,反映了一国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状态。国际收支从会计角度看总是平衡的,一国对国际收支进行调控时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析,从而确定何种“国际收支平衡状态”是政府所应追求的“国际收支的均衡。外部均衡的定义可以简单表述为: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外部均衡的标准

对于一国来说,确定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的标准最主要有两条:第一,具有经济理性;第二,具有可维持性

1.经济理性

从全球角度看,一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就是其他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经常账户的余额反映了各国投资与储蓄之间的不同差额,实际上是投资与储蓄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的优化。可见,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各国储蓄(也就是消费)与投资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是由各国不同的时间偏好与资本生产率决定的。

2.可维持性

可维持性问题一般存在于经常账户余额为赤字的情况。经常账户余额为赤字时,必须考虑可维持性问题的原因是:资金流人形成的债务必须在将来某一时期偿还,也就是经济面临着跨时期的预算约束。

在实际分析中,有助于判断可维持性的两个方法是:

第一,分析资金流入的具体情况。例如,要分析资金流人的性质,判断吸引资金流人的本国比较高的投资收益率是实际存在的还是人为造成的。

第二,分析债务比率指标。例如如,对外债务余额占GNP的比例一般不应超过8%,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即偿债率)不应超过20%,当年外债余额占当年商品与劳务出口收入的比率(即负债率)一般不应超过100%,总债务中短期债务的比率一般不应超过25%。

经济理性与可维持性是一国确定其外部均衡的主要标准。从国际范围看,还应考虑经常账户余额的国际一致性(即各国的经常账户的赤字与盈余应大体协调)。

三、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作为开放经济的主要政策目标,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当我们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同时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也有可能对另一衡问题造成干扰或破坏。一般地,我们将前者称为内外均衡的一致,后者称为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

第二节

一、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

按照政策工具的不同作用机制分类,政策工具可分为调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提供融资的工具等。

1.调节社会总需求的工具

2.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

3.提供融资的工具

融资政策是在短期内利用资金融通,弥补国际收支出现的超额赤字以实现经济稳定的一种政策。融资政策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的使用,从一国宏观调控角度看,它主要体现为国际储备政策。

二、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基本原理

1.政策协调的“丁伯根原则”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最早提出了将政策目标和工具联系在一起的正式模型,指出要实现N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独立的N种政策工具。

这一结论对于经济政策理论具有深远意义。

2.姜波克“N+1”原则(介绍)

3.政策指派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三、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运用简介

1.财政政策余货币政策的搭配

蒙代尔搭配的原理及运行(课本P180图8-5)

2.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增减政策的搭配

斯旺搭配图简介(课本图P181图8-6)

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对象是一个开放的小型国家,对国际资金流动采取了流量分析。它的分析前提有:

第一,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这意味着产出完全由总需求水平确定。另外,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之间不存在区别。

第二,即使在长期,购买力平价也不存在。因此,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完全依据国际收支状况进行调整。

第三,不存在汇率将发生变动的预期,投资者风险中立。

我们将在此前提下,按照资金流动性的不同,对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别进行研究。

第一节固定汇率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一、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以扩张政策为例,紧缩则反向论述,下同)

1.货币政策分析:

短期: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增加→利率降低→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经常账户恶化

长期:经常账户恶化→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量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国民收入下降→进口减少→经常账户好转(如下图)

结论: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使一国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经常账户恶化;但长期内利率、国民收入、经常账户均回复原状,只是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变化了。所以,从长期来看,货币政策无效。

2.财政政策分析:

短期:

扩张性财政政策→国民收入增加→利率上升同时经常账户恶化

长期:经常账户恶化→外汇储备下降→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经常账户改善结论: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不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使一国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上升,经常账户恶化;但长期内国民收入、经常账户回复原状,利率进一步上升。所以,从长期来看,财政政策无效。

二、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完全流动时,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分析:

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下降→资金流出→外汇储备下降→利率上升

结论:货币政策及时在短期内也无效

2.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利率上升→资金流入→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下降(如下图)

结论:财政政策不影响利率,但会带来国民收入的大幅提高。

三、固定汇率制度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分析:

短期:

↗投资上升→收入增加→经常账户恶化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利率下降

↘资金外流→资本账户恶化

长期:

↗投资↓国民收入↓经常账户改善经常账户↓→外汇储备↓→货币供应↓→利率↑

↘资金流入→资本账户改善

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内使利率下降,国民收入上升,国际收支恶化;而长期内利率、国民收入均恢复原状,基础货币结构变化。所以,货币政策在长期内无效。

2.财政政策分析:

短期:

↗利率上升→资金流入→资本账户改善(K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

↘国民收入增加→进口增加→经常账户恶化(CA效应)

所以,当K效应大于CA效应时,BP改善

当K效应小于CA效应时,BP恶化

当K效应等于CA效应时,BP不变

长期:BP改善→储备增加→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下降(下降幅度小于当初的上升幅度)→国民收入增加

BP恶化→储备减少→货币供应减少→利率上升,国民收入下降(下降幅度小于当初上升幅度)BP不变→短期均衡等于长期均衡

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短期内使利率上升,国民收入增加,而国际收支则视情况而定。长期内,利率和国民收入都比期初提高,财政政策长期内有效。

在本节的分析中,我们总的得出的结论是:在固定汇率制下,长期内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而财政政策则一般相对有效(资金完全不流动时除外)。

第二节浮动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

在浮动汇率制下,对财政、货币政策研究的分析方法同上节相比有很大不同,这体现在:

第一,经济的主要调整机制不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货币供应量的调整,而是由国际收支不平衡引起的汇率调整。

第二,我们假定汇率贬值能改善经常账户收支、提高国民收入。

一、资金完全不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当资金完全不流动时,国际收支平衡体现为经常账户收支的平衡。

1.货币政策分析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国民收入上升→进口增加→经常账户

恶化→本币贬值

所以,货币政策无效

2.财政政策分析

↗利率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国民收入上升

↘进口增加→经常账户恶化→本币贬值所以,财政政策有效

二、资金完全流动时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利率下降,本币贬值,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上升

↘国民收入上升

所以,货币政策有效

2.财政政策分析

↗国民收入上升

扩张性财政政策

↘利率上升→资金流入→本币升值→出口下降→国民收入下降所以,财政政策无效

三、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分析:

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下降→BP恶化→本币贬值→出口增加→国民收入增加

所以,货币政策有效

2.财政政策分析

↗国民收入上升→CA恶化(收入效应)

扩张性财政政策

↘利率上升→资金流入→K改善(利率效应)

结果可能出现三种情况:收入效应大于利率效应,BP恶化,本币贬值,国民收入提高

收入效应小于利率效应,BP改善,本币升值

收入效应等于利率效应,BP不变,国民收入上升,利率上升结论:财政政策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