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ANSYS进行四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用ANSYS进行四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用ANSYS进行四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用ANSYS进行四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用ANSYS进行四连杆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作者:谭辉

日期:08年3月6日

分析目的

1、利用ANSYS对典型的四连杆机构进行分析,主要包含各点的轨迹分

析,例如X和Y方向的位移等。

2、为五连杆和六连杆机构的分析提供可行的分析方法以及原型代码。

问题简述

分析主动杆1绕节点1旋转一周时节点4的运动轨迹,杆2和杆3为从动杆,具体问题见下图:

分析思路

1、根据分析目的,在ANSYS选用link1单元进行单元建模,主要考虑

是link1单元具有X和Y方向的自由度,可以获得各个节点的位移轨迹。

之后可以用梁单元等实现更高级的分析目的,例如获得杆上的力,位移,

加速度等相关信息。

2、该模型结构简单,可以利用直接建模方法进行有限元系统建模,主

要命令:N,E。

3、利用自由度耦合对重合节点进行建模,例如节点2和节点3、节点4

和节点5进行建模,主要命令:cpintf,利用该命令可以一次性将重合节

点生成自由度耦合。

4、利用表数组对于杆1(主动杆)的节点2进行瞬态边界条件的载荷施

加,分析类型为瞬态分析,主要命令:*dim,d等。

5、生成节点位移的对应变量,从而获得节点4的随时间的位移曲线,

主要命令:nsol,plvar等。

命令流如下

行号命令符号注释

结束上一次的分析

1finish

清除数据库,并读取启动配置文件2/clear,start

3

设置图形显示的背景颜色

4/color,pbak,on,1,5

5

6/units,si

设置单位制:国际单位制

7*afun,deg

设置三角函数运算采用度为单位

8

9/prep7

进入前处理模块

10et,1,link1

设置单元类型:link1

11mp,ex,1,2.07e11

设置材料的弹性模量

12r,1,1

设置单元的实常数,面积为1

13n,1,0,0,0

在(0,0,0)处建立节点1

14n,2,3,0,0

在(3,0,0)处建立节点2

15n,3,3,0,0

!在(3,0,0)处建立节点3,和节点2重合

16n,4,8,7,0

在(8,7,0)处建立节点4

17n,5,8,7,0

!在(8,7,0)处建立节点4,和节点4重合

18n,6,10,0,0

在(10,0,0)处建立节点6

19e,1,2

建立单元1(连接节点1和2)

20e,3,4

建立单元2(连接节点3和4)

21e,5,6

建立单元3(连接节点5和6)

22

23cpintf,all,1e-3

!对于重合节点一次性的建立耦合自由度,容差1e-3

24

25/pnum,node,1

显示节点编号

26/pnum,elem,1

显示单元编号

27eplot

显示单元

28finish

退出前处理模块

29

30/solu

进入求解模块

31antype,trans

设置分析类型为瞬态分析

32time,1

设置分析结束时间为1

33deltim,0.01

设置时间步长为0.01

34timint,on,all

打开时间积分

35

36*dim,node_2_ux,table,100,1,1

!设置节点2的X方向的时间-位移的表数据:node_2_ux

37*dim,node_2_uy,table,100,1,1

!设置节点2的Y方向的时间-位移的表数据:node_2_uy

38*d o,i,1,100,1

进入表数据赋值循环

39node_2_ux(i,0,1)=0.01*i

!设定节点2的X方向位移的时间序列:0.01,0.02,0.03 ……

40nod e_2_ux(i,1,1)=distnd(1,2)*cos(3.6*i)-distnd(1,

2) !

设定节点2的X方向的位移序列

41node_2_uy(i,0,1)=0.01*i

!设定节点2的Y方向位移的时间序列:0.01,0.02,0.03 ……

42node_2_uy(i,1,1)=distnd(1,2)*sin(3.6*i)

设定节点2的Y方向的位移序列

43*end do

结束循环

44

45d,1,all,0

设定节点1的所有自由度为0

46d,6,all,0

设定节点6的所有自由度为0

47

48d,2,ux,%node_2_ux%

!将节点2的X方向的位移赋值为表数组:node_2_ux

49d,2,uy,%node_2_uy%

!将节点2的Y方向的位移赋值为表数组:node_2_uy

50

51alls

选择所有的对象

52outres,all,all

计算并输出所有的数据

53solve

执行求解

54finish

退出求解模块

55

56/post26

进入时间序列后处理模块

57nsol,2,3,u,x

!将节点3的X方向的位移设置为2#变量

58nsol,3,3,u,y

!将节点3的Y方向的位移设置为3#变量

59nsol,4,4,u,x

!将节点4的X方向的位移设置为4#变量

60nsol,5,4,u,y

!将节点4的Y方向的位移设置为5#变量

61plvar,2,3,4,5

!打印2#、3#、4#和5#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62/image,save,trans_curve,jpg

!保存当前的曲线图形到文件:trans_curve.jpg,方便用户看图

63finish

退出时间序列后处理模块

64

65/post1

进入通用后处理模块

66/dscale,1,1

设置模型变形的显示比例为1

67pldisp,2

显示变形状态

68finish

退出通用后处理模块

69

70/exit,save

退出并保存数据库

几点思考

1、为什么最终显示的变形和原来的图形完全重合了?

答:因为杆1旋转了360度,在最后的载荷步计算完成和就和原来最初的模型重合了,但是可以用antime命令显示动画,就可以看出运动的效果。

2、为什么要设定求解时间步长,他和表数组的长度有没有关系?

答:有关系,设定合理的求解时间步长,对于瞬态分析求解十分必要,与其对应的表数组长度应为:求解时间/时间步长,这样才能将时间步长和表数组的时间序列一一对应,因此不建议采用自动时间步长(autots)。

3、上述程序是如何实现在时间为1时旋转360度的?

答:利用在cos和sin函数中在循环变量前乘系数的方式实现的,系数=旋转度数/表数组的长度;如果要实现时间1时旋转270度,则循环变量前乘以系数2.7(表数组的长度为100)。

4、对于五连杆和六连杆机构,我该怎么办?

答:建模过程基本一致,需要注意在重合的节点处建立2个节点;其次对于五连杆以及六连杆机构需要认真地分析自由度和限制条件,否则计算结果明显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