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文献综述】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文献综述】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文献综述】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西藏文化旅游的开发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韦燕生在2006年1月《中国旅游文化》一书中提到: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产品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他也提出文化旅游的核心是创意,创意的本质在于寻求特色和差异,与旅游的本质一致。

创意产业也叫文化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命名角度不同,所以不能笼统地谈论二者的区别和联系。但文化旅游业可以划入文化产业范畴,原因一在于它们同以创意为核心;二在于它们的概念同是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界定的。文化产业源自创意,并以创意、创新为动力,文化旅游业亦是如此。

查理兹的研究表明,遗产旅游和文化旅游反映出欧洲旅游需求的重大转变,虽然欧盟委员会并没有把遗产旅游以及文化旅游列为旅游发展战略的重点。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理环境给西藏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对于古格王国,人们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少量的历史传闻,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反而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加上它只存在了数百年,它是如何消失的,为什么突然消失了,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人们想要了解的欲望也就越加的浓厚了,从而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2009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旅游者561.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5.99亿元,占当年GDP的12.7%。但是盲目的旅游不仅是对西藏资源的浪费,也没有满足旅游者期望的要求。所以,如何开发西藏的文化旅游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定义与发展趋势

文化旅游,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流行的一个名词,它的出现与游客需求的转变密切

相关。因此,其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义是“那些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方面”。还有说法认为文化旅游属于专项旅游的一种,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大旅游活动。

然而霍尔和扎普尔认为:文化旅游是一种涉及表演艺术、直观艺术和节庆活动并参与其中的体验式旅游(experiential tourism)。

综上所述,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观赏对象和休闲娱乐方式为消费内容,使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度参与旅游体验的旅游活动的集合。(韦燕生)一般旅游主要是从资源的角度出发寻找差异和特色,不管其挖掘过程是否考虑了市场需求和竞争关系,着眼点仍不能脱离资源。文化旅游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资源的束缚,它能够综合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环境、市场、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进行创造,亦即创意。离开了创意,文化旅游亦将会失去生命力。

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已经兴起。其中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较为典型,由政府亲自出面来推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广播、影视、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建筑设计等众多方面。与文化旅游较为密切的创意产业如演艺娱乐、民间工艺品生产销售、会议展览、文化节庆等。这样,文化旅游其实也在创意产业范畴之内。

西藏青藏铁路的通行将极大地带动旅游资源的开发、降低进入门槛、拓展旅客市场;调整并影响内部原有旅游的开发格局,促生新的旅游产品或旅游目的地,丰富旅游的产品体系;推进旅游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扩大旅游的影响等诸多作用。青藏铁路带给青藏高原旅游业的有利影响。

定位西藏的文化旅游,如何开发西藏的文化旅游,既是当今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三、主要研究成果

西藏不仅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也相当的丰富。不仅拥有独有的自然资源,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异样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民间传说。它拥有31个中国之最:中国最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山系,中国最高的山峰——珠穆拉玛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中国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中国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中国最大的热水湖等等。神秘的墨脱野人,珠峰上的雪人,高山上的雪衣藻,象雄王朝,象雄的民情风貌,

象雄文明;古格王朝的神秘;香格里拉的面纱,文成公主进藏与魔女地形之谜,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神山圣水珠峰纳木错等等。

袁勇的《失落的古格王朝》写着一个西藏神秘古国(一个最接近天空的神秘古国,一段信仰之乡消逝的荣光)的兴盛与衰亡之谜,阿里古格王朝被人们视为西藏的谜中之谜,有着700年荣光的古格王朝何以在300年前由盛而衰,仅留下恢弘的遗址、遗物,而今仅有十几户自称不是古格人后裔的藏家守着空荡荡的废墟,神秘的“古格银眼”和谜一样的无头干尸洞、无数的珍宝和不可通向何处的地下秘道诱惑着人们去探寻一段消逝的文明。

徐平的《西藏之西—神山圣湖阿里行》全面阐述了西藏阿里地区的全部自然历史景点,他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差不多沿着祖国的大西部走了一圈。将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了下来,重点介绍阿里的情况,详细介绍了阿里的名胜古迹。

参考文献

[1] 王建民.旅行社产品经营智慧[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8.9.

[2] 徐平.神山圣水阿里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1.

[3] 袁勇.失落的古格王朝[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

[4] 江祖.西藏未解之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3.

[5] 西藏人文地理[J].2010.1(34).

[6] 李星明.旅游文化概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姚昆遗,贡小妹.旅游文化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7.

[8] 吴国清.旅游线路设计[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11.

[9] 胡海燕,图登克珠. 体验经济时代西藏旅游产品开发的创新[J].西藏大学学

报, 2006.6,21(2).

[10] 邓发旺,徐爱燕. 西藏旅游产品开发思考[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

2010.3,31(2).

[11] 贾玉云,谢春山. 旅游文化与旅游资源文化[J].旅游论坛,2009. 2,2(1).

[12] 陈亚玲,孟来果. 西藏旅游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研究—基于布达拉宫的容

量分析[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9.7,30(4).

[13] 李玲. 青藏铁路成为西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引擎[J] 交通·纵横.中国旅游报

2009.7.15,009.

[14] 韦燕生. 中国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1.

[15] (英)蒂莫西,(英)博伊德,程尽能主译. 遗产旅游[M].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2.

[16] 雷经国,陈多仁. 藏文化传统综述[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0.3,27(3).

[17] 杨永,朱娟辉.美国西部文学对西藏旅游产品开发的启示[J].云梦学刊,2009,

1:121.

[18] Luigi Fusco. Cultural tourism: from culture fruition to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production [D] Italy: University of Naples ,2008.

[19] Paull weber .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ulture, 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

Australia . 2004.6,12(2): 147-16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