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

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

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 (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

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

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

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

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

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 噪声污染及控制

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答:当声波入射到多孔的吸声材料表面,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另一部分声波透入多孔材料衍

射到内部的孔隙,激起孔内空气与筋络振动,由于空气分子间的粘滞阻力及空气与筋络

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

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2、影响材料吸声的因素有哪些?

答:a. 材料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加,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对高频音影响不大。b. 材料

的密度或孔隙率。c. 材料中空腔的影响。d. 护面层的影响。e. 温度、湿度的影响 。

3、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 : (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当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入射声波的

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将部分振动转化为热能,达到吸声效果。

4、隔声的概念

答: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

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称为隔声。

5、隔声结构的类型 :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障。

6、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

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

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吻合效应”。

7、质量定律

答:质量定律物理意义: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声波频率越高,

隔声量越高。公式是 8、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

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9、单层匀质隔声墙的隔声频率特征

答: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根据隔声量与入射声波频率的变

化规律大致可分为3个区:

第I 区:刚度和阻尼控制区:刚度控制区的频率范围从零直到墙体的第一共振频率为止,此

区域内,墙板的隔声量与墙板刚度和声波频率的比值成正比,墙板的隔声量随着入射声

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每倍频程6dB 的斜率下降。当入射声波的频率和墙板固有频率相同

时,引起共振,进入板共振区即阻尼控制区,此区隔声量最小,随着声波频率的增加,

20lg 20lg 42.5R m f =+-

共振先下愈来愈弱,直至消失。

第II区:质量控制区:随着声波频率的提高,共振影响逐渐消失,在声波作用下,墙板的隔声量受墙板惯性质量影响。该区域内,隔声量随入射声波频率的增加而以斜率为6dB/倍频程直线上升。

第III区:吻合效应区:在该区域内,随着入射声波频率的继续升高,隔声量反而下降,曲线上出现一个深深的低谷:越过低谷后,隔声量以每倍频程10 dB趋势上升,然后逐渐接近质量控制的隔声量。

10、双层隔声墙的隔声原理:声波透过第一墙,由于墙外及夹层中空气与墙板特性阻抗不

同,造成声波两次反射,形成衰减,又由于空气层的弹性和附加吸收作用,使振动能量衰减较大,再传给第二墙时,又发生声波两次反射,使透射声能再次减少,导致总的透射损失更大。

11、隔声措施选择原则:(1)当是独立的强噪声源,可采用密封式隔声罩、活动密封式隔声罩以及局部隔声罩(2)当不宜对噪声源进行隔声处理时,允许操作人员不经常停留在设备附近时,宜采用便于控制、观察、休息使用的隔声室(3)当是车间大、工人多、强噪声源比较分散,且难以封闭,宜采用留有生产工艺开口的隔声墙或声屏障

12、消声器综合性能要求:(1)消声:在正常工作状况下,要求在较宽的频带范围有较大的

消声量,特别是对突出频带的噪声必须保证其消声量。(2)空气动力性能:对气流的压力损失要小,压力和功率损失在允许范围内,基本不影响设备的动力性能。(3)空间位置及构造:位置合理,构造尽量简单、便于装卸。所用结构和材料要坚固耐用,满足各种使用环境下的声学性能稳定。

13、消声器的分类:(1)阻性消声器(2)抗性消声器:扩张室消声器、共振腔消声器、干

涉式消声器(3)阻抗复合式消声器(4)微穿孔板消声器(5)扩散性消声器:小孔消声器、多孔扩散消声器、节流减压消声器

14、阻性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是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吸声材料固定在气流

通道内,利用声波在多孔吸声材料中传播时,因摩擦阻力和粘性阻力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消声目的。

15、抗性消声器的消声机理:主要是利用声抗的大小来消声,借助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设共

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的改变,产生声波的反射或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的。

16、微穿孔板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微穿孔板消声器是一种高声阻、低声质量的吸声元件。由

理论分析可知,声阻与穿孔板上的孔径成反比。微穿孔板孔小,声阻大,提高了结构的吸声系数。低穿孔率降低了其声质量,使吸声频带宽度得到展宽,同时微穿孔板后面的空腔能有效控制共振吸收峰的位置。

17、消声措施的选择原则:

(1)根据所需噪声量、空气动力性能要求以及设备管道中的防潮、耐蚀、防火、耐高温等要

求,选择消声器的类型。

a. 当噪声源以低、中频为主,选择阻性或阻抗复合式消声器

b. 带宽噪声源时,可选择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或微穿孔板消声器

c.当是脉动性低频噪声源时,可选择抗性消声器或微穿孔板消声器

d. 当是高压、高速排气放空噪声(排气噪声)时,可选择小孔消声器

e. 当是潮湿高温、油雾,有火焰空气动力设备,选择抗性消声器或微穿孔板消声器

(2) 据声源空气动力性能的要求,考虑消声器的空气动力性能,使消声器的阻力损失控制

在机械设备正常的工作范围内。

(3)设计消声器时,考虑到气流再生噪声的影响,使气流再生噪声小于环境允许的噪声级。

(4)注意消声器和管道中的气流速度。

(5)还应该考虑到隔声及坚固耐用、体积大小与空气机械设备匹配问题。

18、常用的环境噪声的评价量有:(1)响度、响度级和等响曲线

(2)A 声级和等效连续A 声级(3)昼夜等效声级(4)统计声级或累积百分声级(5)更佳

噪声标准曲线(PNC )(6)噪声评价数曲线(NR)

自由声场:声源在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中,边界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的声场。

扩散声场(混响声场):如果室内各处的声压级几乎相等,声能密度也处处相等,那么这样

的声场叫做扩散声场(混响声场)。

相干波:两列频率、振动方向相同且具有恒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驰豫: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和氮,一定状态下,分子的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处于一种平

衡状态,当有声扰动时,这三种能量发生变化,打破原来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这需

要一定的时间,此种由原来的平衡到建立新平衡的过程,称为热弛豫过程。

声源的指向性:常用指向性因数和指向性指数来表示。指向性因数Q 定义为声场中某点的声

强,与同一声功率声源在相同距离同心球辐射面上的平均声强之比。

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晴朗的白天传播的远一点?

答:因为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

向地面弯曲;而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降低,

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

影区,即声线不能到达的区域。

为什么逆风传播的声音难以听清?

答:当有风时,声速应叠加上风速,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度增高而降低,声线将向上空弯曲,

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处形成声影区,所以较难听清。

影响声波衰减的因素都有哪些方面?

答:(1)扩散(2)空气吸收(3)绿化带的植被(4)土地表面结构(5)屏障和建筑物的反

射(6)空气中的尘粒、雾、雨、雪对声波的散射

扩散衰减中,点声源、线声源、面声源的划分原则。

声压:受声波的传播扰动,局部空气产生压缩或膨胀,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膨胀的地方压

强缩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称声压。

声压级:该声音的声压与参考声压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20,即:

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称为声强,用 I 表

示,单位:瓦每平方米 。

声强级:该声音的声强与参考声强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10,即: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单位:瓦。

声功率级:该声音的声功率与参考声功率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10,即:

频谱: 指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 频谱分析: 对噪声源发出声音的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在各频率的分布特性进行分析,

考察频谱特征。这种对噪声频谱特征的分析叫做频谱分析。

频程: 为方便起见,通常将宽广的音频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频段,称为频程、频带

020lg e P p L p =0lg 10I I L I =0lg 10W W L W =

或带宽。

声波的类型:(1)平面波: 声波的波阵面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一系列平面时,称为平面声波。

(2)球面波: 波阵面是以任何值为半径的同心球面。(3)柱面波: 波阵面为同轴圆柱面的声波称为柱面声波。

噪声的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在环境中富集;(3)噪声源停止运动后,污染即消失;(4)噪声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噪声的控制途径:

(1)声源降低控制噪声:选用发声小的材料制造机件、改革设备结构、改革传动装置、改革生产工艺。

(2)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闹静分开、利用声源的指向性降低噪声利用地形地物降噪、绿化降噪、利用声学控制手段降噪——吸声、隔声、消声。

(3)接收器的保护措施:防护面具、耳塞、防声棉、耳罩、头盔、隔声岗亭。

第三章振动控制技术

1、什么是振动污染?

答: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重则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2、振动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振动的评价指标有:(1)位移、速度和加速度(2)振动级

3、简述常用的振动控制技术。

答:一、消振——振源控制:如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的精度、改善机器的平衡性能、改变扰动力的作用方向、增加机组的质量、在机器上安装动力吸振器等。二、隔振——过程控制:使振动传输不出去,以减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响应,通常在

振源与受控对象之间串一个子系统来实现。

1、采用大型基础

2、采用隔振元件

3、防振沟

4、距离衰减

三、吸振——受控对象控制:在受控对象上附加一个子系统使某一频率的振动得到控制,

称为动力吸振,也就是利用它产生的吸振力减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响应。

四、阻振,又称阻尼减振:在受控对象上附加阻尼器或阻尼元件,通过消耗能量使响应最

小,也常用外加阻尼材料的方法来增大阻尼。

五、修改结构:通过修改受控对象的动力学特性参数使振动满足预定的要求,不需要附加

任何子系统的振动控制方法。

1、振动的定义:

广义地讲,任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

2、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

3、振动的利用:琴弦振动;振动沉桩、振动拔桩以及振动捣固;振动检测;振动传输、

筛选、研磨、抛光;振动压路机、振动给料机和振动成型机等。

4、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

表的精度;重则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5、振动污染特点:主观性局部性瞬时性

6、环境振动污染的主要来源:自然振动,人为振动

7、振动源分类:

1)工厂振动源 2)工程振动源3)、道路交通振动源4)、农业机械

5)、低频空气振动源

8、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1)局部振动:风动工具电动工具

局部振动——全身性危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其它系统

局部振动病:长期使用振动工具而引起的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也可累及肢体神经和运动功能。发病部位多在上肢末端,发作性手指变白是其典型表现。

2)全身振动——一般为低频率大振幅振动

振动病:亦称晕动病,由不同方向的振动加速度反复过度刺激前庭器官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性反应症状。患者先出现疲劳,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继之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血压下降,视物模糊,频繁呕吐还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少数严重反应者甚至出现休克。9、振动对构建物的危害:

振动通过地基传递到房屋等构建物,导致构建物破坏,其影响程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和强度。

共振的放大作用会带来更严重的破坏的危害

10、简谐振动:物体运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或角位移)按余弦(或正弦)规律随时间变

化。

11、振动相关概念

回复力:作简谐运动的质点所受的沿位移方向的合外力, 该力与位移成正比且反向。

振幅: 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的绝对值。

周期:物体作一次完全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频率:单位时间内物体所作完全运动的次数。

振动的评价与标准

12 、振动的评价

1)、评价指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振动级

2)振动评价标准:

A振动的“感觉阈”;B振动的“不舒服阈”;C振动的“疲劳阈”;

D振动的“危险阈”

13、振动控制技术

一、消振——振源控制消除或减弱振源是最彻底和最有效的办法。如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

提高制造加工的精度、改善机器的平衡性能、改变扰动力的作用方向、增加机组的质量、在机器上安装动力吸振器等。

特别强调要控制共振。当振动机械受到的扰动力频率与设备固有频率一致时,设备振动得更加厉害,甚至起到放大作用。

二、隔振——过程控制

使振动传输不出去,以减小受控对象对振源激励的响应,通常在振源与受控对象之间串一个子系统来实现。 1、采用大型基础——最常用和最原始的办法 2、采用隔振元件 3、防振沟 4、距离衰减

三、吸振——受控对象控制

四、阻振,又称阻尼减振

第四章电磁辐射污染及其防治

1、什么是电磁污染?电磁污染可分为几类?各有何特性?

答: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电磁污染按场源可分为自然电磁污染和人工电磁污染。

天然源: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场,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此外,太阳及其

它星球自外层空间也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但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没有多大的损害。

人为源:产生不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机械设备、安全等产生危害。

2、电磁辐射评价包括哪些内容?评价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答:

3、论述电磁辐射防护的基本方法。

答:(一)屏蔽:就是对两个空间区域之间进行金属的隔离,以控制电场、磁场和电磁波由一个区域对另一个区域的感应和辐射。分为主动场屏蔽和被动场屏蔽。(二)接地技术:射频接地是将场源屏物体或屏蔽体部件内的感应射频电流迅速导入大地,避免屏蔽体产生二次辐射。分为射频接地和高频接地。(三)滤波:即在电磁波的所有频谱中分离出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有用波段。(四)城市规划及绿化

第五章放射性污染

1、简述放射性废物处理常用的固化方法(原理)及适用条件。

答:(1)水泥固化:水泥与废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凝胶,将放射性废物包容,并逐步硬化形成水泥固化体。只适合于处理放射性水平较低的废物。

(2)沥青固化:在一定碱度、配料比、温度和搅拌速度下,放射性废液与沥青发生皂化反应,冷却后得含盐量可高达60%的均匀混合物。适用于处理放射性水平较高的废物。(3)塑料固化:将放射性废物“包藏于”热固性树脂交联形成的海绵状孔隙中或分散于熔融的热塑性树脂中的处理技术。适于处理中、低放射性水平的废物。

适用于高放废液固化方法按固化体形式可分为四类:

(1)玻璃固化:玻璃原料与高放废物按一定配比混合,在900-1200℃下蒸发、燃烧、熔融、烧结,废液中的所有固体组分在高温下结合入硼硅酸盐玻璃基质中,退火后成为稳定的玻璃固化体。

(2)陶瓷固化:使放射性核素作为晶体的组成部分而固定的固化方法。

(3)复合固化:主要有包覆煅烧物固化体、金属固化体、多隔离层固化体等。

(4)合成岩石固化:废液和霞石、碱硬钛矿石、白榴石和氧化锆等高温熔融,形成与天然岩石晶体结构相同的固体,放射性核素作为晶体组成部分而固定。

2、简答辐射防护的原则。

答:(1)辐射实践正当性:在施行伴有辐射照射的任何实践之前,必须经过正当性判断,确认这种实践具有正当的理由,获得的利益大于代价。(2)辐射防护最优化:应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在考虑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条件下,所有辐照都应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的水平。以最小代价获得最大利益。(3)个人剂量当量的限值:用剂量当量限值对个人所受的照射加以限制

3、简述放射性废液常用的处理技术(原理)及适用条件。

答:低、中放废液常用絮凝沉淀、离子交换、蒸发、膜技术、生物化学、电化学等方法,常用前三种。高放废液比活度高,一般经蒸发浓缩后贮存在双壁不锈钢贮槽中。

1、絮凝沉淀:使沉淀剂与废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发生共沉淀作用的方法。多用于处理组

分复杂的低、中水平放射性废水。

2、离子交换:当放射性核素在水中主要以离子形态存在,大多数为阳离子,少数核素如碘、

磷、碲、钼、锝、氟等为阴离子形式。

阳离子交换树脂或无机离子交换剂去除含盐类杂质较少的废水中的放射性离子。

3、蒸发:用蒸发法处理含有难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的废水可以获得很高而稳定的去污系数和

浓缩系数。主要用于处理一些高、中水平放射性废液。

4、膜分离和过滤:(1)膜分离技术:指借助膜的选择渗透作用,在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的

推动下对混合物中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利富集。可分为反渗透、电渗析、微滤和超滤等。

(2)过滤技术:处理含有放射性颗粒的废水。

4、简答化学去污常用工艺。

答:常用的化学去污工艺有:浸泡法、循环冲洗法、可剥离膜去污法、泡沫去污法和化学凝胶去污法等。

(1) 浸泡法:使去污剂充满浸泡系统不进行循环。适用于系统的循环泵、某段回路没有被污

染而必须与污染溶剂隔离、或部分系统必须向某种特殊的腐蚀性溶剂隔离时。浸泡时可以辅以搅拌和加热,提高去污效果。

(2) 循环冲洗法:用水和去污剂的混合物充满系统,或将化学试剂直接加入充满水的系统强

制循环。适用于系统管道和设备的去污。

(3) 可剥离膜去污法:把聚合物的混合物涂到已污染的表面,使污染物被包含在聚合物中固

化,再将污染的聚合物层剥离下来送去处置的新型去污工艺。适用于光滑的塑料或金属表面。

(4) 泡沫去污法:利用诸如洗涤剂和润湿剂产生的泡沫作为化学去污剂的载体去污。适用于

金属表面和复杂形状的大体积核部件去污,不适用于有深或错综复杂的裂隙的表面。(5) 化学凝胶去污法:化学凝胶用作化学去污剂的栽体,喷或刷涂在部件表面,凝固后即可

进行洗涤、擦拭、冲洗或剥离。适用于去污剂与污染表面长时间接触的情况。

第六章热污染

1、热污染:即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

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得一种增温效应。

2、热污染的类型及其防治措施

答:根据污染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水体热污染和大气热污染。

热污染的防治措施:(1)废热的综合利用(2)加强隔热保温,防止热损失

(3)寻找新能源

3、热污染控制技术:(1)节能设备与技术:热泵、热管、隔热材料、水冷技术和空冷技术。

(2)生物能技术:生物质压缩成型技术、生物质气化技术、生物质燃料酒精、生物质热裂解液化技术。(3)二氧化碳固定技术

4、二氧化碳的固定技术

答:二氧化碳在特殊催化体系下,可与其他化学原料发生许多化学反应,从而可固定为高分子材料。

物理固定法:主要包括将CO2储存于海洋、地下含水层、废弃煤矿区、耗乏天然气矿区和耗乏原油矿区等。

化学固定法:就是用离子液体性质稳定、无挥发、、 CO2溶解能力强、产物易于分离、循环使用性高等特点的溶剂吸收回收利用CO2,或者将CO2予以转变成无机碳酸盐。

生物固定法:指生物体以CO2为碳源,经由光合作用方式,将二氧化碳转变成碳水化合物,并放出氧气。

目前备受重视的CO2固定源,包括 (1) 沙漠的绿化;(2) 植林;(3) 森林保护;(4) 贝类的大量养殖;(5) 高硝酸盐低叶绿素海域中散布铁营养盐促使藻类大量繁殖;(6) 珊瑚的保育与再生等。

第七章光污染知识点

1、光污染:当环境中光照射(辐射)过强,或色彩不合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

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即为光污染。

2、光污染三种类型: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

3、光污染的控制措施:(1)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以减少光污染的来源。(2)对红外线和

紫外线污染的场所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3)采用个人防护措施,主要是戴防护眼镜和防护面罩。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要点

1.隔声设计原则

隔声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1)由声源特性和受声点的声学环境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2)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3)计算各倍频带的需要隔声量,4)选择适当的隔声结构与构件。

2.消声设计原则

消声设计适用于降低空气动力机械辐射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规则:

1)一般应设置在进气或排气敞开一侧,两侧都敞开则在两侧适当位置安装消声器,进排气口

都不敞开,但噪声通过管道辐射噪声太强或对噪声环境要求高时也可以安装消声器;2)消声器的消声量应根据消声要求决定,但不宜超过50dB;3)设计消声器必须考虑空气动力性能,计算相应的阻力损失,控制在设备正常运行允许范围内;4)设计消声器产生的气流再生噪声必须控制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5)要注意消声器和管道中的气流速度,不同情况存在一定限值,不要轻易超过该限值;6)消声器的设计应该保证坚固耐用,体积和占地面积要小,便于安装。

消声器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动力机械的噪声级和各倍频程声压级;2)选择消声器的装设位置;3)确定允许噪声级

和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消声量;4)确定消声器的类型;5)选用或设计合适的消声器。

3.吸声设计原则

吸声设计要符合以下一般性规定:

1)吸声处理A声级降噪量在3-12dB之间,降噪目标不宜定得太高;2)吸声降噪效果不随吸

声面积成正比,进行吸声处理必须合理确定吸声处理面积;3)吸声处理必须满足防火、防潮、防腐和防尘等工艺和安全卫生要求,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饰要求,注意埋件设置,做到施工方便,坚固耐用

吸声设计程序:

1)确定吸声处理前室内噪声级和各倍频带声压级;2)确定降噪地点的允许噪声级和各倍频带

允许声压级,计算所需吸声降噪量;3)计算吸声处理后室内应有的平均吸声系数,4)确定吸声材料的类型、数量和安装方式。

4.隔振设计原则

隔振降噪设计适用于产生较强振动或冲击,从而引起固体声传播及振动辐射噪声的机器设备的噪声控制,也适用于振动危害控制。一般性要求:

1)对隔振要求较高的车间和设备,应远离振动较强的机器设备或其他振动源;2)隔振装置及

支撑结构形式,应根据机器设备类型、振动强弱、扰动频率等特点和建筑、环境、操作者对噪声振动的要求等因素确定

3)应根据规范和标准合理设置隔振设计目标值。

隔振设计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所需的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2)确定隔振元件的荷载、型号、大小和数量;3)

确定隔振系统的静态压缩量、频率比以及固有频率;4)验算隔振参量,估计隔振设计的降噪效果。

3.4 振动控制技术

1.振动源控制产生原因:由于突然的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引起冲击振动,如打桩机、剪板机、

充锻设备等;二是由于旋转机械静平衡力或动平衡力所产生的不平衡力引起振动,如风机、水泵;三是往复机械,如内燃机或空压机等,由于本身不平衡引起振动。控制方法: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配精度,使其振动减小。减少其离心。偏心惯性力的产生。

2.机械振动控制 a.降低机械的振动加速度 b.利用支承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 c.利用动力吸

振的减振措施

3.弹性减振弹性减振方法:积极隔振消极隔振

4阻尼减振阻尼材料damping material 将固体机械振动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的材料,主要用于振动和噪声控制。阻尼材料应有较高的损耗因数,同时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在强烈的振动下不脱落,不老化。

阻尼材料主要由基料、填料和溶剂三部分组成阻尼材料按特性分为4类①橡胶和塑料阻尼板:用作夹芯层材料。②橡胶和泡沫塑料:用作阻尼吸声材料。③阻尼复合材料:用于振动和噪声控制。④高阻尼合金:阻尼性能在很宽的温度和频率范围内基本稳定。应用较多的是铜-锌-铝系、铁-铬-钼系和锰-铜系合金。

5.冲击减振

6.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a.增大距离b.防振沟c.隔墙

7.振动衰减影响因素有:土质、地层、地下水、频率、振动方向等。

3.5 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

1减振材料(1).隔振材料a.橡胶b.软木c.玻璃纤维、毛毡(2)阻尼材料 a.阻尼材料的种类弹性阻尼材料、复合材料、阻尼合金、库仑摩擦阻尼材料、其他类b.阻尼材料的影响因素温度的影响;频率的影响;其他因素的影响

2.减振装置(1)钢弹簧隔振器(2)橡胶隔振器(3)空气弹簧(4)液体弹簧

3.振动污染的控制(1)冲击振动污染控制:常用空气弹簧隔振、惯性基座、等隔振措施。

(2)交通振动污染防治:1.地铁减振措施2.车辆减振措施3.轨道结构减振措施

噪声污染定义:

被测试环境的噪声级超过国家或地方规定的噪声标准限值,并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或学习的声音,就形成噪声污染。

特点:噪声定义的主观性很强、有着明显的相对性,例如音乐,你觉得很悦耳,他在思考问题时却觉得很讨厌,也就是它随人的心理、主观感觉等的不同而不同。

1.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它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

2.噪声污染没有残余污染物,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就立即消失

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

4.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噪声再利用的价值不大,因此,人们对声能的回

收不重视;

噪声的危害

危害一: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声疲劳(暂时性听力阈移) 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力阈移) 暴振性耳聋(急性噪声性耳聋)

危害二:噪声可以诱发疾病

危害三: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

危害四:影响工作休息

噪声的控制在声传播途径中的控制接收器的保护措施

声波:这种向前推进着的空气振动称为声波。

声场:有声波传播的空间叫声场。

声音传播的实质:声音传播是指物体振动形式的传播。

波长:声波两个相邻密部或两个相邻疏部之间的距离叫做波长,或者说声源每振动一次,波的传播距离。

声速:振动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

温度及风速对声传播的影响:在夜晚,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升高,声速也随高度增高而增大,声波传播方向将向地面弯曲;在晴朗的白天,大气温度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声速将随高度增高而减低,声线向上空弯曲,声源辐射的噪声在距离声源一定距离的地面上掠过,在较远处形成声影区。风也会引起声速的分布不同,使声线弯曲,当有风的时,声速应叠加生风速,由于风速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顺风时,叠加效果使声速随高的的增加而增大;逆风时情况刚好相反,声线将向上弯曲,距离声源一定距离形成声影区。

响度:响度是用来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觉量,其单位是“宋”定义1000Hz纯音声压级为40dB时的响度为1sone

昼夜等效声级:是表示一昼夜24h噪声的等效作用,用来评价区域环境噪声。考虑到噪声在夜间对人的影响比白天严重,因此对在夜里22:00到次日凌晨7:00是出现的声级,均以比实际声级高出10dB来处理。

等响曲线:把响度水平相同的各频率的纯音的声压级连成的曲线。

声压级:该声音的声压与参考声压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20,

声强:在声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声能量,称为声音的强度,简称为强,声强级:该声音的声强与参考声强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10

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总能量

波阵面:是指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

平面声波:声波的波阵面是垂直于传播方向的一系列平面时,称其为平面声波。

吸声:声波通过媒质或入射到媒质分解面上时声能的减少过程,称为吸声或声吸收。

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吸声原理:当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的表面上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一部分声波透入多孔吸声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微孔内,激发内孔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由于空气分子之间的粘性阻力,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应用: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就是利用亥姆霍兹共振吸声原理,常用吸声结构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与微穿孔板吸声结构

隔声原理:

透射系数: 材料透射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的比值。

隔声量:等于透声系数的倒数取以十为底的对数的十倍 R=10lg(1/ζ)

常用隔声技术:隔声墙,隔声屏障,隔声罩,隔声间

消声器: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

阻性消声器:阻性消声器是利用声波在多孔性吸声材料或吸声结构中传播,因摩擦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散发掉,使沿管道传播的噪声随距离而衰减,从而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通过管道截面的突变处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而产生声能的反射、干涉,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以达到消声目的的消声器。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指将声吸收和声反射恰当地组合起来的消声器。它同时既有阻性消声器消除中、高频噪声和抗性消声器消除低、中频噪声的特性,具有宽频带的消声效果

微穿孔板消声:一种高声阻、低声质量的吸声元件。

扩散消声器

有源噪声控制原理:根据两列声波相消性干涉或声辐射抑制原理,通过次级声源产生与初始声源的声波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声波辐射,两者相互抵消,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振动源控制: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和提高制造加工装备精度,使其振动减小

机械振控制:(一)、降低机械的针对加速度 (二)、利用支撑台架质量的减振措施(三)利用动力吸振的措施

弹性减振方法:通常分为积极减振和消极减振两类。积极减振是在机器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撑即隔离器,以减少机器振动激振力向基础的传递量,迫使机器的振动得以有效隔离的方法。消极减振是在仪器设备与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支撑,以减少基础的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程度,使仪器设备能正常工作或不受损害。

阻尼振动:对于薄板类振动及其辐射噪声,在其结构或部件表面涂贴阻尼材料也能达到明显的减振降噪效果,这种针对控制方法称为阻尼减振。常用的阻尼减振方法有自由阻尼层处理和约束阻尼层处理两种。

传播途径的减振对策:振动距离的衰减是振传播阻断措施之一,另外还有防振沟和隔离墙的方法

减振材料:(一)隔振材料橡胶软木玻璃纤维,毛毡(二)阻尼材料弹性阻尼材料复合材料阻尼合金库伦摩擦阻尼材料其他类

减振装置类型:钢弹簧隔振器、橡胶隔振器、空气弹簧隔振器

振动污染的控制:(一)冲击振动污染的控制(二)交通振动污染防治地铁减振措施车辆减振措施轨道结构减振措施

填空选择:

1.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2.能让一部分频率成分通过,其他频率成分衰减掉的仪器是滤波器

3.对于产生放射性粉尘工作场所排出的气体,可用干或湿式除尘器捕集粉尘。

4.根据辐射源的规模大小,人为辐射可以分为城市杂波辐射、建筑物杂波辐射和单一杂波辐射。

5.不使用吸声材料,而是利用管道截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使管道系统的阻抗失配,来达到消声目的的设备称为抗性消声器

6.辐射对人身的生物效应可以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7.眩光按其对视觉的影响分为失能眩光、不舒适眩光、失明眩光。

8.使用加速度计测振时,加速度的感振方向应和物体测点位置的振动方向一致。

9.环境物理学学科体系包括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动力学等。

10.《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规定对于新建和改扩建工业企业,8h工作时间内,工人工作

地点的稳态连续噪声级不得大于__________

11.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主要可以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

12.空气污染物按形成方式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3.振动的测量包括对物体振动的测量和环境振动的测量两类。

14.对于冲击振动或频率大于30Hz 的振动,采取隔振沟有一定的隔振效果。

15.眩光按产生的来源和过程可分为直接眩光、反射眩光、间接眩光。

16.当吸声材料与刚性壁之间的空腔深近似于入射波波长的时吸声系数最大。17.电磁场近场区的特点有电场强度与电磁强度无确定比例关系、电磁场强度比远场区大、电磁场感现象与场源密切相关。

18.环境生理学中常采用的生理热环境指标有干-湿-黑球温度、PMV、HB 。

19.按照多孔吸声材料的外观形状,可分为纤维型、颗粒型和泡沫型三类。

20.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规定,居民区、文教机关区属于___ _____,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属于

21.干球温度是指将水银温度计的水银球不加任何处理,直接放置到环境中进行测量得到的温度。

22.个人受到的辐射量的影响因素有照射时间、辐射源距离、屏蔽。

23.在测量城市交通噪声时,使用声级计的“慢”档,传声器置于测点上方距地面高度为 ___________处,垂直指向马路。

24.水体物理方面性质的指标有_温度、浊度、放射性等。

25.粒子在重力作用下或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称为干沉降。

26.在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非污染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27.黑球温度法的测量结果可反映出环境热辐射的状况。

28.振动控制一般采用隔振和阻尼两种方法。

29.地表和大气间以辐射方式进行的能量交换称为潜热交换。

30.可用作为隔振材料的有软木、玻璃纤维板、毛毡、整片橡胶,其中整片橡胶效果最差。31.大气中所含污染气体或微粒物质通过雨除、冲刷作用随降水降落在地面的过程称湿沉降。32.地表和大气间以对流和传导方式进行的能量交换称为湿热交换。

33.材料吸收的声能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之比叫吸声系数。

34.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的差值反应了环境湿度。

35.对于中、短波频段,可以用金属导体将辐射源屏蔽起来,并加以良好的接地。

36.电磁场源主要分为自然电磁场源和人工电磁场源。

37.伦琴射线是指χ射线。

38.两列声压级都是80 dB声波叠加,其总声压级的效果为dB。

39.噪声污染的个体防护措施有

40.眩光是一种视觉条件,这种条件的产生是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亮度变化的幅度太大等原因。

41.交流电是交替地即周期性地改变方向和数值的电流。

42.由于人类某些活动,使局部环境或全球环境发生增温,并可能形成对人类和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即时或潜在危害的现象称热污染。

43.电磁场是由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的。

44.水体化学方面性质的指标有无机无毒物、有机好氧物质、有机有毒物等。

45.一次污染物是指由空气污染源直接排放出来的大气污染物

46.由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称为广义光污染。

47.精密仪器、设备的工作台应具有足够的质量和刚度,以达到防振的效果。

48.镭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食入

49.物理环境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它包括人工物理环境和天然物理环境。

50.为消除高压气体的排放噪声,常使用扩散消声器。

51.水体热污染是指向自然水体排放的温热水,导致水体升温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态结构时,就会发生水质恶化,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使用。

52.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测量方法有网格测量法和定点测量法。

53.近场区的电磁场强度衰减比远场区的快。

54.阻尼材料之所以能减弱振动,主要原因是它减弱了金属板中传播的弯曲波。

55.为了考虑噪声在夜间对人们烦恼的增加,规定在夜间测得的声压级要加上作为修正值。

56.振动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振源控制、传递过程中控制和对受振对象采取控制措施。57.对于电磁场的屏蔽,主要依靠屏蔽体的反射和吸收作用。

58.土壤自净是指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而使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而消失的过程。

60.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标准规定,以振动烈度作为评价机械设备振动的量标。

61.研究声、光、热、振动、电磁场和放射性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消除或降低这些影响的技术路线和防治措施的学科,称为环境物理学。

62.放射性表面污染是造成内照射危害的途径之一。

63.对人体最有害的振动频率是与人体某些器官的固有频率相吻合的频率。

64.当振动的强度不仅对人体产生心理影响,而且还造成生理性伤害时,这时振动的强度就达到了危险阈。

65.现代照明用的电光源可分为白炽灯和气体放电灯。

66.电磁辐射危害的一般规律是随着波长的缩短,对人体的作用越大。

67.人耳可听到的声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

68.超过人类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适宜的环境温度中性点的温度环境称为高温环境。

69.狭义光污染的研究范畴包括可见光。

70.影响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地壳以外的大气层和地表形态。

71.目前,A声级已成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最主要的环境噪声评价量之一

72.土地污染源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物污染。

73.光、电、声、热等本身对人无害,可为人类服务,一旦这些因素超出人类的能承受的容许限值或处于失控状态,就会对环境或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74.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的良好的生存空间的温度环境称为热环境。

75.为了减少外来振动对防振对象的影响,对防振对象采取的隔振叫作消极防振。

76.已存在的良好的照明环境,由于逸散光而产生被损害的状况,又由于这种损害的状况而产生的有害影响,称狭义的光污染。

77.滤波是抑制电磁干扰的有效手段,滤波器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的一种网络器件。78.根据逆温形成过程,可分为近地面层的逆温和自由大气的逆温。

79.当难以从声源本身降噪,而生产操作又允许将声源全部或局部封闭起来时,适宜采用隔声罩来控制噪声污染。

80.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同其他物理学科一样,注重物理现象的定量研究。

81.大气污染源按源的运动形成可分为移动源和固定源。

简答:

1.空气声传播的主要控制方法有哪些?

采用隔声屏、隔声罩等装置,将噪声源与接受者分离开;2、通过在噪声的传播通道上铺设吸声材料,一部分声能在传播过程中被转化成热能;3、在声源与接受者之间通过管道安装消声器,使声能在通过次消声器时被损耗。

2.物理性污染有何特性?其与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有何不同?

物理性污染具有瞬时性和局部性的特点。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是环境中有了有害的物质和生物,或者是环境中的某些物质超正常含量。而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等本身对人无害,一旦这些因素超出人类所能承受的容许限值或处于失控状态,就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3.全球变暖会对地球带来的什么影响?

(1)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季变短、变潮湿,夏季变长、变干燥等;海平面上升,导致许多低地地区和海岸带遭受淹没损失;因全球变暖,加剧洪涝灾害和荒漠化程度;全球变暖,导致有害微生物和害虫大量繁殖,人类免疫力下降。

4.常用的振动测量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该如何选择其频率响应?

常用的振动测量系统由振动接收器、前置放大器、放大和频率分析器、读数和记录装置四部分组成。选择其频率响应时,应使振动的基频比测量系统的下限高10倍,最高频率分量比上限频率低10倍。

5.目前,对于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技术方案有哪些?

目前对于高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技术方案有四种:利用玻璃、水泥、陶瓷或沥青固化起来;从中分离出有用的锕系元素,然后固化处置;从中提取出有用的核素,其余废液作固化处理;把所有的放射性核素全部提取出来。

6.在设计隔声屏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7.简述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

多孔材料内部具有无数细微孔隙,彼此贯通,且与外界相通,当声波入射到材料表面时,一部分在材料表面反射,一部分透入到材料内部向前传播,引起孔隙中的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能消耗部分声能。

8.光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采用新型玻璃材料,改善光学性能;交通工具的玻璃门窗贴用低辐射防晒膜;戴强光防护镜;

高速公路安装防眩板;采用绿色照明光源。

9.环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因环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且环境问题复杂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环境物理学的方法、理论和技术应理论联系实践;利用系统工程的研究方法从整体考虑解决环境物理性污染问题。

10.光污染有哪些危害?

对生活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交通线路上照明、城市建筑物的反射光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眼睛损伤及其诱发的相关疾病;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植

物生活习性、繁殖及生态系统某个群落的消失等。

11.在什么情况下应对防振对象采取振动控制措施?常用哪些方法?

对防振对象采取措施主要是针对精密仪器、设备的防振保护。常用的方法有:采用黏弹性高阻尼材料;精密仪器、设备的防振工作台设置;精密仪器室的防振地坪设计。

12.什么是阻尼?简述振动阻尼抑制振动的原理。

阻尼是通过黏滞效应或摩擦作用,把振动能量转换成热能而耗散的措施。阻尼抑制振动的原理是阻尼材料减弱了金属板中传播的弯曲波。当薄板发生弯曲振动时,振动能量迅速传递给紧贴其上的内摩擦耗损大的阻尼材料,引起薄板和阻尼层之间相互摩擦和错动,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消耗。

13.为了防止和避免微波辐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以采取哪些安全防护措施?

在微波辐射的安全防护方面,主要的措施有以下三方面:正确的设计并使用设备,减少源的辐射或泄漏;用反射型和吸收型两种屏蔽方法实行屏蔽和吸收;对作业人员采取个体防护措施。

14.简述热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制订排放标准,加强管理;改善能源利用,提高发电效率,改善冷却方式,达到排放标准;加强点源余热利用;加强环境监测,防患于未然;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15.电磁辐射防护与治理措施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屏蔽辐射源或辐射单元;加强个人防护;采用吸收材料,减少辐射源的直接辐射;清除工作现场二次辐射;屏蔽设施必须有很好的单独接地。

17.简述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稀释与扩散过程。

污染物加入水体后,随着水的迁移运动、污染物的分散运动和污染物的衰减转化运动,使污染物在水体中得到稀释和扩散。主要包括以下过程:推流迁移;分散迁移;污染物的衰减和转化;沉淀与挥发。

18.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相比,具有哪些特点?

噪声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的总称,因此一种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与接受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有关;声音具有局部性;噪声污染在环境中不会有残留的污染物质存在;噪声一般不直接致命或致病,其危害是慢性的、间接的。

19.简述光污染中眩光的定义及要点。

眩光是一种视觉条件,这种条件的产生是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亮度变化的幅度太大,或空间、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至引起不适或降低观察重要物体的能力,或同时产生上述两种现象。(1)眩光是主观感受的现象;(2)眩光的产生主要是属于光度学中的亮度范畴的问题;(3)眩光的程度受到空间、时间的影响。

20.什么是狭义光污染?它与广义光污染有何区别和联系?

狭义的光污染是指已存在的良好的照明环境,由于逸散光而产生被损害的状况,又由于这种损害的状况而产生的有害影响。广义光污染包括了狭义光污染的内容;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狭义光污染仅从视觉的生理反应来考虑照明的负面影响,而广义光污染包含了人的心理需求以及不可见光部分的内容。

21.简述水体热污染的危害。

降低水体溶解氧且加重水体污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加快水生生物的生化反应速度;破坏鱼类生存环境;危害人类健康。

22.简述造成热污染的根本原因。

(1)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的利用;

(2)燃料的大量消耗,干扰了地球的热平衡,使环境遭受热污染;

(3)燃料燃烧后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对环境产生温室效应;

(4)城市人口的密集,燃料消耗大,使城市出现热岛效应等。

23.简述电磁场屏蔽的基本原理。

对于电磁场的屏蔽,主要依靠屏蔽体的反射、吸收作用。其基本原理包括:由电损耗、磁损耗和介质损耗而产生的吸收;由介质与金属波阻抗不一致而产生的反射;以及电磁波在屏蔽体表面及屏蔽体内的吸收和反射。

24.简述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构成。

环境物理学根据研究对象可分分为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电磁学、环境放射学、环境热学、环境光学、环境污染物的迁移动力学等分支学科。

25.常采用哪些措施来进行机器设备隔振和管道隔振?

机器设备采用的隔振措施分两类:对动力设备采取积极隔振;对防振对象采取消极隔振保护。

管道隔振常采用的措施有:在动力机器与管道之间加柔性连接装置;在管路穿墙时,用弹性材料使之与墙体隔开。

26.微穿孔板消声器与其他类型消声器相比,有何优点?

微穿孔板消声器有以下优点:孔径小、平滑,空气动力性好,阻损小;气流再生噪声低;不使用吸声材料,没有粉尘污染;可用于高温、潮湿、腐蚀和短暂火焰的环境。

27.简述接地抑制电磁辐射的机理。

高频接地是将设备屏蔽体和大地之间,或者与大地可以看成公共点的某些构件之间,用低电阻的导体连接起来,形成电气通道,造成屏蔽系统与大地之间提供一个等电位分布。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接地和屏蔽的接地。屏蔽装置有了良好的接地后可以提高屏蔽效果,以中波段较为明显。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8分,共8分)

计算:

1声级相同或声级不同的噪声的叠加(声级相加)。

2求设备的噪声(声级相减)。

论述:

1 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

所谓物质的迁移就是元素在土壤中的转移和再分配,这是导致物质的分散或集中的原因。农药的挥发能力主要与蒸气压有关,滞留在土壤溶液中的能力主要与溶液浓度有关,在气液两相间的扩散能力与分配系数有关。

化学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以气态为主,也可发生在溶液中、气-液或气-固界面上。农药在土壤中挥发作用的大小,与农药的性质及其从土壤到达挥发面的移动速率有关。对于低水溶性、持久性的化学农药,挥发是农药透过土壤进入大气的重要途径。

农药在土壤中的移动是通过扩散和质体流动两个过程进行的。扩散是控制农药挥发的主要过程,它既能以气态发生,也能以非气态发生。土壤中的农药扩散是以水为介质的。扩散作用是农药在水与土壤颗粒之间吸附-解吸或分配的综合行为,甚至能使农药进入地下水造成污染。

影响土壤中农药挥发、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的孔隙度与吸附特性、农药自身的性质和温度。土壤水分含量高、土壤的孔隙度大,有利于农药的挥发;土壤对农药的吸附性高、土壤温度高,不利于农药的挥发;不同的农药物理和化学特性决定其扩散行为不同,对挥发的影响也非常大。

2 放射性废液的收集及处理。

放射性废液处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处理目标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和法规许可,废液应在产生

场地就地分类收集。尽可能实现闭路循环,尽量减少想环境排放放射性物质,在处理运行期间应使工作人员受到的照射降低到“可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放射性废液的收集:在放射性废液处理或排放前,必须具备废液收集系统。其收集要根据来源、数量、特征及类属设计废液收集系统。

高放射性废液处理和处置的技术方案:把现存的和将来的高放废液全部利用玻璃、水泥、或沥青固化起来,不考虑综合利用;从中分离出有用的锕系元素,然后固化处置;从中提取出有用的核素,其余废液作固化处理;把所有的放射性核素全部提取出来。

应用于实践的中低放射性废液的处理方法有:①化学沉淀法。方法简便,去除放射性物质同时还可去除其他污染物;②离子交换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核工业生产工艺及废水处理工艺,但是只能去除可交换离子状态的核素;③吸附法。吸附法不但可以吸附分子,还可以吸附离子,且对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选择性。还有膜分离技术、蒸发浓缩技术等,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选择使用。

3 什么是声污染?可从哪几个方面控制?

环境声学是以改善人类的声环境为目的,研究声环境及其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人所需要和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尤其是研究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和评价,以及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的影响和危害等;研究改善和控制声环境质量的技术和管理措施。

环境噪声只有当声源、声的传播途径和接受者三者同时存在时,才能构成污染问题。所以,声污染的控制也必须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声源控制:控制噪声源是降低噪声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①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材料;②采用低噪声结构形式;③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④抑制结构共振。

噪声传播途径控制:噪声传播的媒介主要是空气和建筑构件,因此传播途径控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考虑。①采用隔声屏、隔声罩等将声源和接受者分开;②在传播通道上设吸声材料,使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③在声源和接受者间安消声器;④在机器表面涂阻尼材料;⑤采用减振器将振源与机器隔开。

个体防护:在高噪声环境中工作的职工,必须采取佩带耳塞、头盔、防声棉等,保护人体不受噪声危害。

4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危害和控制方法。

在城市中,工厂企业和居民需燃烧大量的燃料,燃烧过程中大量的热能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市区温度比郊区温度高,此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形成原因:

城市大气底部与地表接触面特性的影响;人工热源的影响;高耸如云的建筑物造成的近地表风速的变化。

危害及与大气污染的关系:

使得城区冬季缩短,霜雪减少;加剧夏季城区高温天气,增加城市能耗,降低工人的工作效率;可能引起暴雨、飓风、云雾等异常天气;加剧城市能耗,增加用水量,消耗更多能源,造成恶性循环;发生热岛效应的城市气流易形成城郊环流和逆温现象,导致市区大气污染加剧。

控制措施:

改善能量利用、提高发电效率,改善冷却方式、达到排放标准;增加绿化面积。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考试试卷

第一套: 1.物理性污染的特点为局部性和无后效性。 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 3.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固定相位差的声波称为相干波。 4.吸声控制能使室内噪声降低约3-5 dB(A),使噪声严重的车间降噪6-10 dB(A)。 5.室内声场按声场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是自由声场;另一部分是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的混响声场。 6.孔隙对隔声的影响,与隔声墙板的厚度有关,墙板越厚,孔隙对隔声性能的影响越小。 7.一个有源控制系统包括两个部分:控制器和电声部分。 8.振动污染源可分为自然振源和人为振源。 9.当激振力的频率与机械或构筑物的固有频率一致时,就会发生共振。 10.一般在坚硬的基础上存在表面层时,瑞利波的速度受到频率的影响,那么这种现象称为频散。 11.以场源为零点或中心,在1/6波长范围之内的区域称为近区场。 12.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振幅相等,而相位相差90°或270°时为圆极化波。 13.埋置接地铜板分为竖立埋、横立埋和平埋三种。 14.电离辐射对人体辐射的生物效应可分为躯体效应和遗传效应。 15.放射性寿命长短的区分按半衰期30年为限。 16.光环境包括室内光环境和室外光环境。

17.放射性废气中主要的挥发性放射性核素碘同位素采用活性炭吸附器进行处理。 1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规定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 第二套: 1.列声波始终以相反相位到达,两列相干波声波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现象;驻波是其特例。 2.当声场处于稳态时,若生源停止发声,室内声能密度逐渐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的过程称为混响过程。 3.在声源与接收点之间设置挡板,阻断_直达声_的传播,这样的结构叫隔声屏或声屏障。 4.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这两种系统的控制器分别由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组成。 5.道路交通振动源主要是铁路振源和公路振源。 6.公害振动发生的主频率范围大约为1-100 HZ。 7.电磁场源可以分为自然电磁场源和人工电磁场源。 8.若通过导体的是直流电,相应产生的磁场是恒定的,若通过导体的是交流电,则产生的磁场是变化的。 9.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相位相同或相反时为直线极化波。 10.滤波器是由电阻、电容和电感组成的一种网络器件。 11.放射性活度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放射性原子核所发生的核转变数。

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复习资料

物理性污染: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 物理环境:物质能量交换与转化的过程,分为天然和人工的 环境物理:研究物理环境同人类的相互作用的科学。(环境声学,振动学,电磁学。放射学,热学,光学等)、 噪声:来自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及社会生活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声音。频谱:组成声音的各种频率的分布图形。分为线状谱、连续谱、复合谱 平面声波: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 球面声波:点声源在各向同性的均匀介质中辐射声波时,声波向各个方向传播的速度相同,形成以声源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 A 计权声级:为使声音客观量度和人耳主观感觉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在叠加计算后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 等效连续A 声级:在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该时间段内噪声的声级。 吸声:通过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来降低室内噪声。吸声量S A α= 多孔吸声材料:无机纤维材料、有机纤维材料、泡沫材料、颗粒状吸声材料 隔声: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 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为“吻合效应”。 质量定律: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声波频率越高,隔声量越高。公式是 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消声器的评价量:插入损失,传递损失,减噪量 插入损失:系统中插入消声器前在系统外某定点测得的声压级与插入消声器后测得的声压级之差。 传递损失:消声器进口端入射声的声功率级与出口端透射声的声功率级之差 减噪量:消声器进口端平均声压级与出口端平均声压级之差 高频失效:对于一定截面积的气流通道,当入射声波的频率高至一点限度时,犹豫方向性很强而形成“光束状”传播,很少接触贴附的吸声材料,消声量明显下降的现象 声源的指向性:大多数生源不是点声源,也不是面生源,声源向周围辐射的声能也不均等,有些地方强,有些地方弱的这种生源。与频率成正比。常用指向性因数和指向性指数来表示。指向性因数Q 定义为声场中某点的声强,与同一声功率声源在相同距离同心球辐射面上的平均声强之比。 振动污染:即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轻则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降低机器及仪表的精度;重则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机械设备及土木结构的破坏。 振动:任一个物理量在某一定值附近作周期性的变化均称为振动。 机械振动: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运动电磁环境:某个存在电辐射的空间范围。 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热污染:即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进而又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得一种增温效应。电磁污染按场源可分为自然电磁污染和人工电磁污染。 自由声场:由声源直接到达听者的直达声场 混响声场:经过壁面一次或多次反射 扩散声场:房间内声能密度处处相等,且在任一受声点上,声波在各个传播方向做无规律分布的声场 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指因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排放的放射性物质所产生的电离辐射超过放射环境标准时,产生放射性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一种现象,主要指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人工放射性污染。 光污染:当环境中光照射(辐射)过强,或色彩不合理,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声能密度(D ):单位体积介质所含声波能量 声强(I):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 声功率(W):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声能量。W=IS ,I=Dc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库带答案)

洛阳理工学院/学年第学期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考试试题卷(A) 适用班级:考试日期时间: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____________。 3.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能是由____________形成。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____________。 5.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6.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源的扰动、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0dB,夜间为50dB;乙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dB,夜间为45dB,()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A甲地区B乙地区C甲地区=乙地区D无法比较 2. 大多数实际声源的噪声是()。 A宽频噪声B纯音C窄频噪声D无法测定 3. 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则室内 的噪声就会降低。 A直达声B混响声C宽频声D低频声 4.下列不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是()。 A电热毯B热导效应C跑步机D闪电 5.厚度和密度影响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 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6. 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 还与声波的()有关。 A平面波B球面波C频率D频谱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噪声是声的一种,是妨碍人们正常活动的声音;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 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试求出500 Hz、5000 Hz、10000 Hz的声 波波长。 解: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 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计算第5测

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51 0.110 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 1020 10lg 10lg1.74 2.4 L n pi L dB p n i L p L L I p p p p Q I L p p p DI Q θθ==++++=∑=--=========. 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 1.23/kg m 。。使计算测点处的声强、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和声功率。 解:2222,,,000 ,0p p D V e e I Dc D W IS W S p u S p cu S e e e c c S t p u e u u e e c ρρρ=======?== 8.在半自由声场空间中离点声源2 m 处测得声压的平均值为88 dB ,(1)求其声功率级和声功率;(2)求距声源5m 处的声压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试题

物理性污染控制试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填空题 1. 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 ____________。 3.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能是由____________形成。 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____________。 5. 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6. 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源的扰动、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 7.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选择题 1.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0dB,夜间为50dB;乙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dB,夜间为45 dB,()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A甲地区 B乙地区 C甲地区=乙地区 D无法比较 2. 2、大多数实际声源的噪声是()。 A宽频噪声 B纯音 C窄频噪声 D无法测定 3. 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掉一部分(),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 ,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 c=340m/s, 3400.6815003400.06825000 3400.0034310000 c f 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 2'20lg , 20lg 20lg 20lg 200 0'20lg 26()p p p e e e L L p p p p p L L L dB p p p ===+?=-== 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 和指向性因数。 解: 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 S I 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 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物理性污染控制》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姓名: *** 学号:1013**** 日期:2015/4/30 目录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3)

二.课程设计计算书 (4) 1、课程目的 (4) 2、设计任务 (4) 3、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 (4) 4、计算步骤 (5) 5、参考文献 (9)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任务:吸声降噪设计 某工厂空压机房设有2台空压机,距噪声源2m,测得的各频带声压级如表1所示。现欲采用吸声处理使机房噪声降到90dB(A),选用NR8θ评价曲线,请选择吸声材料的品种和规格,以及材料的使用面积。 表1 各频带声压级 二、工程名称: 空压机房降噪设计 三、房间尺寸 10m(长)×6m(宽)×4m(高),容积V=240m3,内表面积S=248m2,内表面积为混凝土面。 四、噪声源位置: 地面中央,Q=2

五、要求: 按NR8θ设计。完成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课程目的 《物理性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总结学生学习成果、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术训练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为促进学生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具备噪声治理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二、设计任务:吸声降噪设计 三、吸声降噪的设计原则: (1)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如改进设备、加隔声罩、消声器或建隔声墙、隔声间等。 (2)当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采取吸声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高,宜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车间面积较大,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同时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 一、名词解释 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P-102 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P-103 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P-103 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网上搜索的) 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17、生物膜法(P190):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统称,包括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流化床等工艺形式,其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生长在滤料或填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接触后,污染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污水得到净化。 18、物理净化(P7):物理净化是指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19、化学净化(P-7):是指污染物质由于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使河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20、生物净化(P-7):是指由于水中生物活动,尤其是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而引起的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二、填空 1、污水类型: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指标(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C)、油类污染物、酚类污染物、表面活性剂、有机碱、有机农药、苯类化合物)和无机指标(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总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 3、水体自净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4、根据地域,污水排放标准分为哪些?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题..资料讲解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物理性污染? 答: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耐受限度,就形成了物理污染。 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及与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相比有何不同? 答:物理性污染的特点是:(1)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2)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热、电磁场等在环境中永远存在,它们本身对人无害,只是在环境中的量过高或过低才会造成污染或异常。 而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的特点是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随时间增长而累积,即使污染源停止排放,污染物仍存在,并且可以扩散。 物理性污染是能量的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是物质的污染。 3、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几方面? 答:物理性污染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物理性污染机理及规律(2)物理性污染的评价与标准(3)物理性污染测试与监测(4)物理性污染环境影响评价(5)物理性污染控制基本方法与技术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控制 1、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机理 答:当声波入射到多孔的吸声材料表面,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另一部分声波透入多孔材料衍射到内部的孔隙,激起孔内空气与筋络振动,由于空气分子间的粘滞阻力及空气与筋络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此外,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效果。 2、影响材料吸声的因素有哪些? 答:a. 材料厚度的影响,厚度增加,提高低频声的吸收效果;对高频音影响不大。b. 材料的密度或孔隙率。c. 材料中空腔的影响。d. 护面层的影响。e. 温度、湿度的影响。 3、吸声结构的吸声机理:(亥姆霍兹共振原理)当共振吸声结构的固有频率与入射声波的频率一致时,产生共振,将部分振动转化为热能,达到吸声效果。 4、隔声的概念 答:由于声能被反射和吸收,穿透障碍物传出来的声能总是或多或少地小于入射声波的能量,这种由屏障物引起的声能降低的现象称为隔声。 5、隔声结构的类型:隔声墙、隔声罩、隔声间、隔声屏障。 6、吻合效应:声波入射会引起墙板弯曲振动,若入射声波的波长在墙板上的投影恰好等于墙板的固有弯曲波长,墙板弯曲波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会导致向墙板另一侧辐射声波,此时墙板的隔声量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吻合效应”。 7、质量定律 答:质量定律物理意义:单层墙的隔声量与其单位面积的质量的对数成正比;声波频率越高,隔声量越高。 8、消声器:是让气流通过使噪声衰减的装置,安装在气流通过的管道中或进排气口上,有效地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 9、单层匀质隔声墙的隔声频率特征 答:单层匀质墙的隔声量与入射声波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根据隔声量与入射声波频率的变化规律大致可分为3个区: 第I区:刚度和阻尼控制区:刚度控制区的频率范围从零直到墙体的第一共振频率为止,此区域内,墙板的隔声量与墙板刚度和声波频率的比值成正比,墙板的隔声量随着入射声波

物理性污染控制复习

噪声是由许多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则地杂乱无章组合而成。 噪声的分类:交通噪声、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 噪声的特点:1、噪声只会造成局部性污染,一般不会造成区域性和全球性污染。2、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3、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3、噪声的声能是噪声源能量中很小的部分,一般认为再利用的价值不大,故声能的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的危害:人置身于较强的噪声环境中一段时间,会感到耳鸣。若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中,会造成听力损失,成为永久性的听阀迁移,高强噪声(超过140dB )使得内耳鼓膜破裂,导致双耳完全失聪,成为永久性耳聋。噪声对大脑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视觉系统、消化系统等均有生理影响。噪声声级越大,对人体影响越大。人在睡眠时,受到连续噪声的影响,会使熟睡时间缩短,出现多梦。经常受到噪声的干扰,会导致睡眠不足,出现头昏、头痛等现象。噪声的刺激会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分散,易疲劳、反应迟钝,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甚至发生工作过失行为。高强度噪声还会掩藏运输音响信号,使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易发生交通事故。 噪声控制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措施:选用内阻尼大、内摩擦大的低噪声材料;改进机器设备的结构,提高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改善或更换动力传递系统和采用高新技术,对工作机构从原理上进行革新;改革生产工艺和操作方法。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 措施:利用闹静分开的方法降低噪声;利用声源和地形的指向性;利用绿化带;采用声学控制手段,主要包括吸声、隔声和消声等。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 利用防护面具、耳塞、防护棉、耳罩和防护头盔等 频程(频带、带宽):将可听声的频率范围( 20Hz ~20kHz )按倍数变化,划分为若干较小的频段,通常称为频程。 声强:在声波传播方向上单位时间内垂直通过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量,W /m2。 声压级:声音的声压与基准声压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以20,分贝(dB )。 计权声级:人耳对不同频率的声波反应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对高频的声音,特别是频率在1000Hz ~5000Hz 之间的声音比较敏感;而对低频声音,特别是100Hz 以下的声音不敏感。为了使声音的客观量度和人耳的听觉主观感受近似取得一致,通常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声压级经某一特定的加权修正后,在叠加计算可得到噪声总的声压级,此声压级称为计权声级。 等效连续A 声级: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 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的A 声级来表示 该时段内噪声的声级。 其符号为L eq 。 ?? ????=∑=N i L eq A i N L 11.0101lg 10 昼夜等效声级:为了考虑噪声在夜间对人们烦恼的增加,规定在夜间测得的所有声级均加上10dB (A 计权)作为修正值,再计算昼夜噪声能量的加权平均。昼夜等效声级主要预计人们昼夜长期暴露再噪声环境中所受到的影响。 环境噪声标准制定依据 考虑在不同环境场所对各类人群的保护; 防止噪声的污染危害; 兼顾目前的技术条件、经济的合理性。 依据以上原则,规定噪声排放的允许限值,形成环境噪声标准。 根据声波传播时波阵面的形状不同可将声波分成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等类型。 球面声波: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点声源声波向各方向传播的速度相等,形成以声源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球面,这样的波称为球面波。 声源指向性 声源在自由场中向外辐射声波时,声压级随方向的不同呈现不均匀的属性,称为声源的指向性。声源指向性常用指向性因数或指向性指数来表示。指向性因数的定义是:声场中某点的声强,与同一声功率声源在相同距离的同心球面上的声强之比。指向性因数无量纲。 响度级:当某一频率的纯音和1000Hz 的纯音听起来同样响时,这时1000Hz 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待定声音的响度级。符号N L 单位为方(phon )。 声波的吸收:除空气能吸收声波外,其它一些材料如玻璃棉、毛毡、泡沫塑料等对声音也有吸收能力,称为吸声材料或多孔性吸声材料。当声波通过这些多孔性吸声材料时,由于材料本身的内摩擦和材料小孔中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 复习知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第一章绪论 1.物理性污染特点: 1.能量的污染 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 3.无残余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也就消失 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性污染 2.生物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注:前两个属于物质污染,最后一个属于能量污染)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概述 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 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1.局部性 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 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 3.噪声控制的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 2.改进设备结构 3.改善传 动装置4.改革工艺生产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 声3.利用地形4.绿化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 (二)声学基础 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 纵波 2.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空气中为340m/s 且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 4.名词解释: 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 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 平面声波:波阵面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总结

一、噪声 1. 噪声污染防治研究内容: (1)噪声定义 (2)噪声污染特点 (3)噪声的危害 (4)噪声控制的措施 2.声波的基础知识 (1)声音的传播过程 (2)声波产生条件 (3)瞬时声压、峰值声压、二者关系 (4)声压的听阈和痛阈 (5)描述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周期、波长,换算关系 (6)声速的特性 (7)频程、频谱的划分、中心频率值、带宽 (8)声波的分类:平面波、球面波、柱面波,声压随传播距离的变化特点(9)声阻抗率及决定因素 (10)声能密度、声强、声功率定义 (11)声压级、声强级和声功率级公式及相互转换 3. 噪声的特性和计算 (1)声场:自由声场、半自由声场、扩散声场 (2)声波的叠加:噪声的瞬时声压叠加,有效声压叠加;声压级的相加与相减的计算(3)声波的反射、折射定律,发生折射的原因,折射案例的分析 (4)声波的衍射规律 (5)噪声在声波中的衰减方式:扩散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地面吸收衰减、声屏障衰减、气象条件,噪声衰减计算 4.噪声的标准与测量方法 (1)噪声的主要标准 (2)噪声测量仪器的基本组成 (3)车间噪声等效A声级的计算 4. 噪声评价

(1)响度级、响度的概念,换算关系 (2)等响曲线的含义 (3)斯蒂文斯响度含义 (4)连续等效A声级的作用,计算方法 (5)昼夜等效声级L dn计算方法 (6)噪声评价数曲线NR与声压级的换算 5.吸声 (1)噪声控制基本原理与途径 (2)噪声源分类 (3)吸声定义 (3)吸声系数影响因素、吸声量计算 (4)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吸声降噪频率范围 (5)吸声材料的共同构造特征 (6)吸声特性的影响因素 (7)吸声结构的种类 (8)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组成及吸声原理,改善吸声方法 (9)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原理,改善方法 (10)微穿孔板吸声结构吸声原理,改善方法 (11)室内声场组成 (12)声源的指向性因素Q值 (13)直达声、反射声的声压级,室内总声压级,混响半径 (14)混响时间计算:赛宾公式,通过混响时间确定吸声降噪量的计算6.消声 (1)消声器定义及适用范围 (2)消声器分类 (3)消声器的评价依据 (4)消声器的声学性能评价量 (5)阻性消声器消声原理、消声降噪频率范围 (6)单通道直管式消声器消声衰减量计算 (7)高频失效的原因及验算

物理性污染控制 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物理性污染特点: 1.能量的污染 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 3.无残余物质存在,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也就消失 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性污染2.生物性污染 3.物理性污染(注:前两个属于物质污染,最后一个属于能量污染)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概述 1.噪声的定义:物理学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无规律地组合 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 2.噪声的特点:.1.局部性 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 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 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 3.噪声控制的途径: 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 2.改进设备结构 3.改善传动装置 4.改 革工艺生产 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 3.利用地 形4.绿化 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 (二)声学基础 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2.声波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声速(空气中为340m/s 且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 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 4.名词解释: 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 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 平面声波:波阵面和传播方向垂直的波称为平面声波 声压:局部空气产生压缩或者膨胀,在压缩的地方压强增大,在膨胀的地方压强减小,

物理性污染控制试题

填空题 1. 物理物理性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 人耳对声音强度的感觉并不正比于强度的绝对值,而更接近正比于其____________。 3. 噪声是指人们不需要的声音,噪声可能是由____________产生的,也可能是由 ____________形成。 4.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对于噪声普查应采取____________。 5. 城市环境噪声按噪声源的特点分类,可分为四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6. 根据振动的性质及其传播的途径,振动的控制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别:减少振动 源的扰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 在实际工作中常把声源简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 8.在声学实验中,有两种特殊的实验室,分别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选择题 1.甲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0dB,夜间为50dB;乙地区白天的等效A声级为64dB,夜间为45 dB,()的环境对人们的影响更大。 A甲地区B乙地区C甲地区=乙地区D无法比较2. 2、大多数实际声源的噪声是()。 A宽频噪声B纯音C窄频噪声D无法测定3. 如果在房间的内壁饰以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结构,或在房间悬挂一些空间吸声体,吸收 掉一部分(),则室内的噪声就会降低。 A直达声B混响声C宽频声D低频声 4. 下列不能产生电磁辐射污染的是()。 A电热毯B热导效应C跑步机D闪电 5. 厚度和密度影响超细玻璃棉的吸声系数,随着厚度增加,中低频吸声系数显著()。A增加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6. 人们简单地用“响”与“不响”来描述声波的强度,但这一描述与声波的强度又不 完全等同,人耳对声波的响度感觉还与声波的()有关。 A平面波B球面波C频率D频谱

物理性污染控制各章节习题答案(全)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一章略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1. 什么是噪声?噪声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答:从心理学出发,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称为噪声。 噪声是声的一种;具有声波的一切特性;主要来源于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产生噪声的物体或机械设备称为噪声源。 噪声的特点:局部性污染,不会造成区域或全球污染;噪声污染无残余污染物,不会积累。 噪声源停止运行后,污染即消失。声能再利用价值不大,回收尚未被重视 噪声对人的健康危害有:引起耳聋、诱发疾病、影响生活、影响工作。 2. 真空中能否传播声波?为什么? 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3.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试求出500 Hz 、5000 Hz 、10000 Hz 的声波波长。 解: , c=340m/s, 3400.6815003400.06825000 3400.0034310000 c f m m m λλλλ======= 4. 声压增大为原来的两倍时,声压级提高多少分贝? 解:

2'20lg , 20lg 20lg 20lg 200 0'20lg 26()p p p e e e L L p p p p p L L L dB p p p ===+?=-== 5.一声源放在刚性面上,若该声源向空间均匀辐射半球面波,计算该声源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22S 4==2 DI=10lg 10lg 2 3.01W S 2S W S I r Q Q I r θππ=====半全,半全 6.在一台机器半球辐射面上的5个测点,测得声压级如下表所示。计算第5测点的指向性指数和指向性因数。 解: 0.18.58.78.68.48.91110lg(10)10lg (1010101010)86.6() 5 1 0.110 220.10.10.1(8986.6)01010 1.7420.11020 10lg 10lg1.74 2.4 L n pi L dB p n i L p L L I p p p p I L p p p DI Q θθθ==++++=∑=--=========. 7.已知某声源均匀辐射球面波,在距声源4m 处测得有效声压为2Pa ,空气密度1.23/kg m 。。使计算测点处的声强、质点振动速度有效值和声功率。

中北大学物理性污染控制考试试题1 (4)

四号题 一、填空题(10分) 1.减振的一般方法有弹性减振、阻尼减振、冲击减振 2.等响曲线:达到同样响度级时频率与声压级的关系曲线。 3.环境中的放射性的来源分为天然放射源,人工放射源。 4.放射性废物在废气中存在的形态:放射性废气,放射性气溶胶,放射性粉尘。 5.光污染的分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彩光污染 6.可见光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眩光污染。 7.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机制,包括眩光污染,非热效应,累积效应。 8.电场的水平分量和垂直分量的振幅相位都不相等时为椭圆极化波 9.消声器的种类很多,按其消声机理和结构大致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式消声器、微穿孔板消声器、扩散消声器等五大类。 二、名词解释(15分) 1、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噪声、光、热、电磁等。这些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人的忍耐限度。 2、弛豫吸收:指空气分子转动或振动时存在固有频率,当声波的频率接近这些频率时要发生能量交换。并有能量的交换的滞后现象。 3、有源噪声控制(ANC)技术:在指定区域内人为地产生一个次级声信号,通过次级声源产生与初始声源的声波大小相等,相位相反的声波辐射,二者相互抵消,达到降噪的目的。 4、等效连续A声级:某时段内的非稳态噪声的A声级,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一个连续不变得A声级来表示该时段的噪声的声级。 5、电磁辐射污染:是指产生电磁辐射的器具泄露的电磁能量传播到室内外空间,其量超出环境本底值,其性质、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综合影响引起周围人群的不适感,或超过仪器设备所容许的限度,并使健康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四.简答题(15分) 1、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 (1)没有形状,没有实体,无色无味,又称无形污染; (2)环境中永远存在,并且无处不在;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第六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六章热污染及其控制 1.理解热环境的概念及其热量来源。 答:热环境又称环境热特性,是提供给人类生产、生活及生命活动的生存空间的温度环境。 热量来源(1)自然热环境:主要热源是太阳 (2)人工热环境:设备散热,化学放热, 人群辐射 2.简述热污染的概念和类型。 答: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排放出的废热造成的环境热化,损害环境质量,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种增温效应。 类型:水体热污染,来源为热电厂、核电站、钢铁厂的循环冷却系统排放热水;石油、化工、铸造、造纸等工业排放含大量废热的废水。 大气热污染,城市和工业大规模燃烧过程产生废热,高温产品、炉渣和化学反应产生的废热等。 3.分析热污染的主要成因。 答:环境热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主要成因是向环境释放热量;改变大气层组成和结构;改变地表形态来实践。 4. 热污染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答:主要危害有CO 2 含量剧增,颗粒物大量增加,对流层水蒸气增多,平流层臭氧减少,植被破坏,下垫面改变,海洋面受热性质改变。 5.水体热污染通常发生在什么样的水体,最根本的控制措施是什么? 答:水体升温,水中溶解氧降低,在0~40℃内温度每升高10℃,水生生物的生化反应速率会增加1倍,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增强,导致水体缺氧加重。水体升温还可提高有毒物质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对有害物质的富集能力,改变鱼类的进食习性和繁殖状况等;热效力综合作用容易引起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死亡;温带地区废热水扩散稀释较快,水体升温幅度相对较小;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夏季废热水扩散稀释较为困难,水温升高,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大。 防治措施:减少废热入水,废热综合利用,加强管理。 6. 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它是如何形成的? 答: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的城市地区,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的现象。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白天,在太阳辐射下构筑物表面迅速升温,积蓄大量热能并传递给周围大气。夜晚向空气中辐射热量,使近地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温度。 由于建筑密集,地面长波辐射在建筑物表面多次反射,使得向宇宙空间散失的热量大大减少,日落后降温也很缓慢。 7. 热岛强度的变化与那些因素有关? 答:引起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城市下垫面的变化,城市大气成分的变化,人为热的释放。 8. 什么是温室效应,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 答:温室效应是地球大气层的一种物理特性。温室气体:CO 2、CH 4 、CO、CFCs、 O 3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第三章

物理性污染控制习题答案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 1.什么是振动污染?振动污染具有什么特征? 答:振动污染:振动超过一定的界限,从而对人体的健康和设施产生损害,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形成干扰,或使机器、设备和仪表不能正常工作 振动污染的特点 主观性:是一种危害人体健康的感觉公害。 局部性:仅涉及振动源邻近的地区。 瞬时性:是瞬时性能量污染,在环境中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振源停止,污染即消失。 2.振动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 答:振动污染的来源于自然振动和人为振动 自然振源由地震、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引起。 自然振动带来的灾害难以避免,只能加强预报减少损失。 人为振源主要包括(一)工厂振动源(二)工程振动源(三)道路交通振动源(四)低频空气振动源。 振动对生理的影响主要是损伤人的机体; 振动对心理的影响主要是心理上会产生不愉快、烦躁、不可忍受等各种反应;振动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可使视力减退,使人反应滞后,影响语言交谈,复杂工作的错误率上升等; 振动对构筑物的影响主要是振动导致构筑物破坏。 3. 简谐振动系统具有哪些性质? 答:简谐振动是最简单的周期振动 定义:某个物理量(位移、速度或加速度)按时间的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简谐振动系统性质:(一)自由振动(二)受迫振动(三)振动体与共振 4. 共振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有何危害?如何防止? 答:共振现象产生是激振力受到过滤乃至变形,某些成分被突出、扩大后传递,大多数场合存在若干种形式的共振现象。 危害是共振引起的扩大。 共振现象的主要形式有4种 (1)包括基础在内的机器质量和支承基础的支承弹簧引发的力的传递即为共振。(2)激振力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因地质构造引起地基共振的现象。 (3)从受振(即受损方)还须考虑与振源同样的机械或建筑及其支承引起的共振。 (4)当机械或建筑的部分或部件的固有频率与传递来的激振力频率一致时,就会强烈共振。 防止共振主要方法:(1)改变机器的转速或改换机型来改变振动的频率; (2)将振动源安装在非刚性的基础上以降低共振响应; (3)用粘贴弹性高阻尼结构材料来增加一些波壳机体或仪器仪表的阻尼,以增加能量散逸,降低其振幅; (4)改变设施的结构和总体尺寸或采取局部加强法来改变结构的固有频率。5.沿地面传递的波动具有什么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