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能力目标

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学习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像(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方法

谈话法、实验法。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用谈话式教学方式让学生认识细胞,及其与生物的关系。具体活动如下:

科学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从基本结构上说则大体上是一样的——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一切活动,比如:生物的长大、繁殖等都是靠细胞来实现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秘,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我们这一单元的内容就是专门来研究一下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讲授新课]

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位荷兰眼镜商在16xx年前后制造的,它的结构简单,放大倍数不高,只有10~30倍,可以观察一些小昆虫,如跳蚤等,因而有人称它为“跳蚤镜”。这种显微镜是用光线照明的,属于光学显微镜。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把显微镜的制造技术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电子显微镜。它是利用高速运动的电子来代替光线进行观察,放大倍数可以达到几十万倍。电子显微镜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细胞更细微的结构。它的应用领域已经不止局限于生物学,在医学、物理学、化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已经成为了人们了解微观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下面,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现在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显微镜。

在学习以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进行取镜和安放。取镜和安放可概括为几步: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在实验台略偏左的地方距边缘7厘米左右,安装好目镜和物镜。下面,大家就按照这一步骤先来练习一下。安放好以后请大家对照教材上的图,认识一下各结构名称。

学生活动:对照彩图认识各结构名称。教师作适当指导。

教师活动:认识了各结构以后,更重要的是会使用它来进行观察物像。现在每一小组都有四种观察玻片:写上“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首先以号片为例观察。观察前要先对光,对好以后才能观察。(演示、对光、观察的步骤说明多媒体)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对照练习。

七年级生物教案

学生活动:观察其他玻片,讨论问题。

教师活动:这四种玻片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甲:物像是倒像,而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学生乙: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物体。

学生丙: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好,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考虑比较全面,回答完全正确。下面我们针对

③号片再做一次观察,但不同的是我们换一下目镜,看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活动:换目镜、观察、讨论。

教师活动:发现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个体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个体数越多。很好,看来大家都认真观察比较过了。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不明白的同学再观察比较一次。观察完后,把显微镜擦干净,如需擦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和操作步骤及其中的注意事项。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使用当中一定要养成规范使用、爱镜护镜的良好习惯,不要忽视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做一些课堂练习。

●四、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活动目标

导入新课

新课题教学

显微镜的结构

显微镜的操作

归纳总结背景知识的介绍:(课件展示)由介绍电子显微镜发明的背景:“科学家的故事”——施莱登、施旺与细胞学说,说明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从而引出显微镜,简述显微分类,目前研制状况

通过课件与实物的对照,介绍显微镜结构和各结构相应功能,得出其工作原理

① 课件中展示教师示范操作过程,并将各步注意点进一步领会

② 学生按要求自主尝试操作

③ 由学生自主探究,亲自操作显微镜,教师在教室中巡回,对有因难的同学作指导,并将学生易范的错误记录下来

引导学生进行将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难进行交流、讨论,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科学使用方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获得显微镜感性认识,为下一步作准备

明确操作步骤及各步注意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规范操作作比较,分析遇到的问题的原因学生能力得提高

进一步探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操作的熟练度

巩固新知识

六、[巩固练习]

1.使用显微镜时,取镜要用__________握住镜臂,__________托住镜座,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_________,然后安装好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右手左手左目镜物镜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__________,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_________对准__________。用__________眼朝__________里注视,

_________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答案:通光孔光圈通光孔左目镜右

3.有一台显微镜,它有两个目镜和两个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5×和15×,物镜的放大倍数分别为10×和40×。请问,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最小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__。假如现在观察一个标本,需要放大150×,应该选用的目镜为__________,物镜为__________。

人教初中生物七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_4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安排:1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 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 读,引出主题。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 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 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 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 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 镜? 1.显微镜的构造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 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 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 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 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 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 如何观察到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 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 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 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 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 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 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 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 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 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 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 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 同解决问题。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 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 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 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 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 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 三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 像。 练习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 么办?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案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案例国培学员:黎小秀

目镜(无螺纹)长短 物镜(有螺纹)短长 看清物像时与镜头玻片的距离远(约1厘米)近(约3毫米)【设计意图】 (1)自主梳理:对照实物,形象直观地认识显微镜;加深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步骤的的认识。 (2)学生示,既提升了能力,更能增强其他学生规操作的信心。 (3)在规使用步骤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主训练,在训练中提高、总结、体会。环节八:知识: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感悟科学,享受科技带来的成就。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检测】 1.如果发现显微镜目镜上有污物,应用什么进行清除() A.干净纱布 B.擦镜纸 C.吸水纸 D.以上物品都可以 2.显微镜的物镜是45×,要观察放大了675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 A.8× B.10× C.12× D.15× 3.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反光镜对向光源 D.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4.使用显微镜时,若我们选用物镜倍数为10×,目镜倍数为10×时,视野里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数为16个,在改用物镜为40×时,视野里看到的细胞数为( ) A 16 B 8 C 4 D 无法确定 5.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D.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6.识图回答: (1)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_____和遮光器上的_____。 (2)使镜筒在较小围升降的部件是[]_____。 (3)安装物镜的部件是[]_____,用眼观察的镜头是[]__。 (4)观察人血涂片时,若要观察到最多的红细胞,应选择哪个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教师精讲点拨】 1、镜头的擦拭:①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擦镜头时,先将擦镜纸折叠几次,然后朝 目镜 ①②③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1.1练习使用显微镜参考教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e”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导入的策略和方法 讲授新课 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e”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

XSP-BM生物显微镜操作规程 一、工作环境: 室内使用;海拔最高2000米。环境温度:5-35℃.相对湿度:<80% 供电电压波动:不超过正常电压的±10% 二、安全注意事项: 1.把显微镜安放在坚固平坦桌面或工作台上,不要堵塞镜基底座下面的通风口,不要 把显微镜放在柔软表面上,这样会堵住通风口,造成灯室过热。 2.显微镜安放时不要受阳光直射,离开墙壁20公分以上。 3.显微镜连接电源是,要把开关拨到关的位置,插上与镜体连接插头,然后确认墙上 的电源插座与镜体标示电压一致后,再把电源插头插上墙上电源插座。电源插头上的接地端必须与墙上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可靠连接,如果墙上电源插座无接地端孔,不准用接线板连接供显微镜用电。 4.更换灯泡时,主开关拨到关,电源线插头从墙上电源插座拔下,切不可用手直接拉 电源线强行拉下。待灯室灯泡冷却后才能更换。 5.千万不要把金属物插入显微镜镜架底座的通风孔中,这样会造成触电、人身伤害和 仪器损坏。 6.显微镜是精密光学仪器,使用时要小心并避免突然剧烈的震动或撞击。 7.移动显微镜时,要用双手握住镜架主体和基座底部,不能拎观察镜筒。 8.显微镜不能从低温环境中,马上移入高温环境中,这样会造成光学零件、玻璃表面 结霉发霉,图像调焦不清,无法观察。 三、使用前的准备 1.样品标本:把采集的样品经过专业技术处理,制作成标本供显微镜检验观察。在使 用之前,先把采集的样品进行专业技术处理,如把采集的样品培养、稀释、切片、染色等等。 2.准备一些辅料和用具:如酒精、乙醚、浸油、试剂、脱脂纱布、脱脂棉花、镊子钳 和吹耳球等。桌面抢劫整齐,不放与工作无关的其他物品。 四、使用方法 1.开启电源开关到“I”,通过调节钮进行光亮度调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武宣县民族初级中学李新谊 一、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在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属于新课标十大主题中第二大主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内容,本主题又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等三个二级主题。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观察工具,初步学会独立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十分重要的生物技能之一,学习认识、使用显微镜对学生在后面进一步从微观认识动植物,乃至学习生物学的基础知识,都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2)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二、教学设想 由于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让学生直接动手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

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实验指导法,通过教师的演示与指导使学生明确规范操作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于实验课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兴趣。我充分抓住这一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导学生去操作、观察和思考,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教法运用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显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学法运用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教案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学习和研究生物往往需要借助于仪器,显微镜就是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过渡语:首先请同学们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学习目标:记住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三、自学指导师:为了帮助大家顺利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根据自学指导的要求默读课本。 学习指导(一)认真默读课本第 13 页图《普通光学显微镜》, 5 分钟谁能回答正确。 1、说出各部分名称和作用。(出示显微镜的结构图) 探索思考: 2、放大物象的有和。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转动可转换镜头。 3、升降镜筒的有和,转动准焦螺旋,镜筒升降幅度大。

4、转动反光镜,可调节光的强弱,因为反光镜有两面,即平面镜,作用是反射光线;凹面镜,作用是。 5、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可调节光的强弱。 6、调节线强弱的结构有和。光线强时,用和;光线弱时,用和。 学习指导(二)目镜与物镜的比较(出示图并填表)学习指导(三)探索思考外界光线通过哪些结构到达我们眼睛的?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看书。 五、后教(更正、讨论)1、提问,让班上最差的学生回答,如果有错误,老师引导其他同学更正、讨论。 2、分别或分组评(重要)六、当堂训练1、学生自背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思考题,熟记本节课的内容,时间是 5 分钟,现在开始。 2、书面练习延伸阅读——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 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

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初一生物显微镜习题和答案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q B、p C、d D、b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A、→ B、↑ C、← D、↓ 5、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主要步骤可以依次简化为() A、擦片→滴水→取材→入水→观察 B、擦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 C、擦片→滴水→取材→入水→盖片 D、擦片→取材→入水→盖片→观察 6、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A、防止水溢出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C、防止出现气泡 D、防止盖玻片受损 7、当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8、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的范围比较大,应调节() A、转换器 B、细准焦螺旋 C、粗准焦螺旋 D、镜臂 9、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心,装片移动的方向应该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二、填空题 1、观察右面的显微镜结构图,并回答问题 (在[ ]内填标号,在_______上填名称)

写出下列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 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 ]______________, 能反射光线的是[ ]______________,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的使用。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2)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细胞有流动现象。请你帮他想一个补救的办法:___________。 (3)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你在下列哪种细胞中没有看到叶绿体(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B、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C、黑藻叶片细胞 D、菠菜叶肉细胞 (4)观察血涂片时,看到了图①所示的物像。 如果要在同一视野中进一步清晰观察白细胞A(如图②),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应当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转动细准焦螺旋 C、转动粗准焦螺旋 D、调节反光镜 三、连线题 把显微镜的相应功能与相应结构名称用线连起来。 ①安装目镜的地方a遮光器 ②调节光线强弱b反光镜 ③安装物镜的地方c镜筒 ④反射光线d转换器

人教版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走进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 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 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 读,引出主题。 讲授新课思考得出,要了解细胞,必须 借助显微镜。 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 史。 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 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 程。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 镜? 1.显微镜的构造兴奋,跃跃欲试。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 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 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 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 (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 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情况不 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一 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 观察到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明确应注意的 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 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 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 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 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 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 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 观察。(建议先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 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 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 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 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 同解决问题。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 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被光穿透的 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的细胞个数 与大小有什么不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鼓励按步骤规范操作,巡视,检查, 纠正错误。 小组竞赛按座位纵向分成四大组,随机 抽查一组,起立操作,另外三 组指出问题,评等级。 明确评价标准,限定2分钟内找到物 像。 练习思考,回答。看书39页注意 事项后,动手操作,将显微镜 放入箱中学生畅所欲言。提示: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连云港海头初级中学朱文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刚接触生物实验的七年级学生,本节课内容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较深的动手能力,故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显微镜的结构 通过挂图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讲授。具体从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三方面讲述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活动二:显微镜的使用 通过具体实验来讲授显微镜的实验步骤,在讲述各步骤时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强调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a.取镜和放置:取出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左肩前方的位置。(学生思考原因) b.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用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听到碰扣声时以对准)。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观察(右眼打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中光线均匀明亮为止。(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先用低倍镜观察) c.放置装片:取装片于载物台上(切记是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用推片器弹簧夹住,然后旋转退片器螺旋,将索要观察的部分调到通光孔中央。 d.低倍镜观察: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载物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装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载物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载物台。 e.高倍镜观察: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装片),如高倍镜头碰到装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装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方可取下装片标本。想让像变大就要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像变小则反之…… f.收镜:下降载物台至最低,去下装片;转动螺旋器使物镜呈“八”字朝向学生;最后竖起反光镜以免停灰(学生思考原因)。

生物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各部分的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学会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多媒体展示的显微镜的构造图,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及其作用。 (2)根据教材中提供的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通过练习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初步形成利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 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 发展史。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那么各器官又有什么组成呢?走进

新单元①读第二单元开篇语,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提示图中细胞,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 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1.取:镜右手握,左手托; 2.放:略偏左(便于左眼观察,右眼记录绘画) 3.安:目镜。 迅速看书,动手取镜和安放。 积极发言,叙述显微镜的发展史。 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 显微镜的教育。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回答是光学显微镜。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回答教师指示部分 的名称。 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随机叫学号,进行抽测。 显微镜的使用 4.对光 小结评价,并启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给予肯定,并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制标本,到实验室观察。课后实验室开放。 教师总结出并板书: 板书: 课堂巩固作业:

生物显微镜产品使用说明书

XSP-5C系列生物显微镜 使用说明书 目录 用途..................................................................... 1 主要规格 (1) 结构 (2) 工作原理 (3) 操作 (3) 保养 (4) 型号组合 (5) 七、型号组合: 部件名称 各种常归产品型号正常配备XSP-5C XSP-5CV XSP-5CA 机架* * * 单目头* 单目V型头* 铰链式双目头* WF10X广角目镜* * * WF16X 目镜* * * 195 4X物镜* * * 10X物镜* * * 40XS物镜* * * 100XS物镜* * *

四孔转换器* * * 平台* * * 光栏调节板* * * 可变光栏* * NA0.65单透镜* NA1.25阿贝聚光镜* * 滤色片(蓝)* * * 反光镜* * * 电照明* * * 移动尺* * * 切片压片* 内包泡沫箱 外包纸箱 * * * 选购件大视野目镜、电子目镜、分划尺目镜、CCD成像 装置、LED照明、铝合金包装箱、 六、保养: 1.仪器使用完毕后,用吹风球吹去镜头上的灰尘,用细软布蘸二甲苯擦拭镜头上的油污。用清洁的细软布擦拭整机上的灰尘和污迹。运动部分应随既涂上薄薄一层无腐蚀性的润滑剂,然后放入塑料袋中,装回木箱,并放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的和无酸碱蒸汽的地方。 2.显微镜出厂前已经仔细的检验和调整,物镜和目镜请不要自行拆卸。 3.物镜使用后必须装入物镜盒中,以防碰损和沾污。 一、用途: 本系例显微镜可供高等院校、中等专科学校及其它有关部门教学示范、课程实验及其它微观世界的研究。选择不同倍率的物镜和目镜配合 可得到不同的总放大倍率。其最大放大倍率为:40X/、64X 、100X、160X、 400X、640X、1000X、1600X。用户根据需要可选择不同的组合型。 二、主要技术规格: 机械筒长:160mm 物像黄轭距:195mm 消色差物镜:4X 、10X、40X(弹簧)、100X(油弹) 目镜:WF10X(广角)、WF16X 倍率组合: 5 4

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案

2.1.1《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学习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像。 二、【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1)起支持作用的是:镜座、镜柱、镜臂、载物Array台和镜筒。 (2)遮光器的作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3)具有放大物像功能的结构是:物镜和目镜 (4)将低倍物镜换至高倍镜时应转动:转换器 (5)可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反光镜和遮光器 (6)粗准焦螺旋:大幅度调节镜筒的升降 (7)细准焦螺旋:极小的范围内升降镜筒 (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 的乘积。 三、【实验规范操作过程】 1、取镜和安放 (1)手握住镜臂,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处,略偏左,安装好和。 2、对光 (1)转动,使低倍镜对准。 (注意:物镜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 cm的距离以免损坏镜头。) (2)使用较大的光圈时,转动,使光线通过反射到镜筒内,可看到视野。 (注意:一只眼注视目镜内时,另一只眼必须睁开。) 3、观察 (1)把写有“上”字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___________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以免压坏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3)一只眼注视内,同时逆时针转动,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再略微转动,使物像更加清晰。 总结: 1、显微镜中所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例如:字母“p”所成的像为“d”) 2、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越大 ...) ....,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 ...,细胞数目越 ....:视野越暗 3、同方向移动装片(例如:物像偏左,则向左侧移动装片,会把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初中生物《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实践,从而使书本知识迁移深化为一定的能力、素养,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情感价值观。 ①知识目标:正确说明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②能力目标:能独立、规范地使用显微镜,能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在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③情感目标: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养成爱护显微镜的习惯,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的分析: ①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②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 2、教学策略 作为本册教材中第一个技能性的操作实验,该课内容寓理论与实际于一体,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节内容。但由于显微镜较昂贵,学生之前又没接触过显微镜。过去教师在教学微镜使用时总是把显微镜的结构、功能、使用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讲的十分详细,然后才让学生动手,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不符合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理念。结合

本校学生生源较好和好奇心强的特点,我试着把本节课设计成自学+讲授+探究课,给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为中心,整个学习过程以此为出发点,及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因难在课堂中解决。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和部分探究,让学生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与合作在教师引导下,获得新知与能力的提高,同时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三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写有数字的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擦镜纸,纱布,显微镜的使用录像带或课;课前每班培训几名学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4、教学程序 4、1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阅读二单元开篇语,观察书上细胞彩图,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4、2导入新课(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细胞非常小(提示图中物象之所以看的很清楚是被放大了百倍以上)而且形状各异。提问,引出观察细胞的工具──显微镜。 巩固练习

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试题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就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3.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4.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6.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A.5×、10× B.10×、40× C.15×、10× D.20×、40× 7.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8.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9.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 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 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10.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③和⑤ B.④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11用来擦拭显微镜头污点的是() A.纸巾 B.布 C.棉花 D.擦镜纸 二、非选择题 12.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 (2)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 法是。 (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 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 。 13.显微镜的使用。[来源:学|科|网]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七年级上册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腹前面,且不能过于倾斜。 2、安放:把显微镜放在实验桌的偏左方,距实验桌边缘7~10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遮光器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见一白亮的视野。 4、剪一个汉字或一个英文字母,蘸少量水使纸湿润,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 5、移动载玻片,使汉字或英文字母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为止。(此时眼睛要注视物镜,防止损坏物镜镜头和玻片标本。) 7、左眼向目镜内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作图。) 8、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9、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移动玻片,观察物像分别向什么方向移动。 10、清洁收镜: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小结: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般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步骤包括准备、制作和观察。(或:包括净片、滴水、取材、浸材、展材、盖片、观察。) 盖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有时还需要染色,这样才能观察清楚。(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1.1 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案

第二单元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教学目标 ①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②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③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2.显微镜的使用 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观察: (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 (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书边操作显微镜进行观察。 情况不一,部分同学没看到物像。 一名学生边说边演示自己是如何观察到 物像的。 倾听,引起注意 明确应注意的问题后,动手操作,观察。 小先生巡视,帮助。 提出疑问,明确 动手操作,观察,说现象,并加以解释。 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 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认真观看 动手观察,注意规范。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四种观察标本: ①写有“上”字的玻片; ②印有数字的透明纸; ③动植物玻片标本; ④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 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建议先 观察2号标本) 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 给予鼓励性评价。 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 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 或 8X ,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 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④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 要 看着物镜。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 观察后,引导学生提出 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使 学生明确: ①物像是倒像 ②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 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 ③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能 被光穿透的物体。 引导学生换目镜后再观 察。 问:放大倍数不同,看到 的细胞个数与大小有什么不 同? 播放显微镜的使用录像。 引导学生归纳显微镜的使 用步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