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天布 精神分析与佛法

张天布 精神分析与佛法

张天布 精神分析与佛法
张天布 精神分析与佛法

张天布:精神分析与佛学——相关的一些概念(2013-09-13 18:23:06)

转载▼

张天布

一、《精神分析与佛学》的翻译

各位法师、各位同道,下午好。非常感谢西园寺的戒幢论坛给我安排这个交流机会。

我想先谈谈手头正在翻译(英译汉)的一本书:《精神分析与佛学》。

这本书的书名原文是《The Psychoanalysis And Buddhism》。翻译书名时,我们斟酌再三,把它译成了《精神分析与佛学》,而没有把Buddhism这个词译成“佛教”或者“佛法”。因为以我个人的浅见,如果说是“精神分析与佛教”或“精神分析与佛法”,这是一件很庄严的事情。译成“精神分析与佛学”则代表一种态度,也就是我对佛家的思想、对精神分析领域都抱着学习的态度。佛教是讲证悟的,我不是出家人,也不曾有过多年的认真修行,我不敢说自己有证悟。对于这本书的翻译包含着我的一种理解,我把相关内容当作学问来看待,也愿意听听在座诸位的观点。

这本书的翻译过程已经长达四年,真不好意思,拖了这么久,让发起人和出版社为难了。起初徐钧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时候,我简单翻看了一下英语原文,顿时心生狂喜——这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东西,却蓦然发现就在手中啊!徐钧问:“你要不要把它翻译出来?”我的“二百五”劲儿就上来了,我回答:“那好,我来翻。”

把书拿到手上开始翻译,我才发现这是给自己挖了个坑,

然后自己掉进了坑里。翻译这本书真的非常难。读起来好像都能读懂,但是想要把它转译出来,可就没那么简单了。翻译,首先要对别人的著作有所理解,然后把它转成另一种语言系统进行复述,对于这本书的内容来说,复述出来很困难。精神分析是外国的学问,我们中国人通过阅读外语著作去学习它,本身就有难度。我们学习佛教的理论也不轻松,即使直接在中文语境下学习,想把佛家思想弄懂也费劲,更别说是看外语了。

翻译过程中,曾经有过很多参与者,简直是“前仆后继”,好几个人翻译到半路,没有坚持下来。我自己也有好几次想放弃,但我又一想:“不行,我不能没种!”好歹我也得咬着牙撑下来!可喜的是现在基本上快要翻译完了,就剩下最后一点点了。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翔实,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各个章节的题目。首先是题为“精神分析与佛学”的绪论。第一章是“有我和无我”,这一章的篇幅相当大。第二章是“藏传佛教和神秘主义的精神分析”。第三章是“自我消融的消融”。第四章是“一个分析师的皈依”。第五章是“真实的瞬间和瞬间的真实”。第六章是“平常心”。第七章是“佛学和精神分析中的移情和转化”。第八章是“以指示月,禅修和拉康派精神分析实践”。第九章是“幸福的生活”,表达了一种整合的态度。从这些题目中,可以初步了解这本书的大致内容。

《精神分析与佛学》的结构非常好:先由第一个人讲述,然后第二个人对第一个人讲的内容进行评述,评述之后原作者再出来给

出一个答复。所有的章节都是这样编排的。

在这本书翻译过程中以及这几年的临床心理治疗实践中,我对佛学对精神分析都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与大家交流一下。

二、“心”连接不同的话语体系

这次戒幢论坛的主题和上次的第三届戒幢论坛内容一脉相承,都是进行佛学与心理治疗的对话。

佛学与心理学都有自己的渊源。佛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学派也有上百年的历史,这两个体系分别有各自的语言。在两个体系之间发生对话的话,其实就是使用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对话,所以有时候我们在表达的时候需要澄清一下——你是在一个怎样的情景下,或从哪一个角度,或站在什么位置上说话的。

不同的系统在对话过程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同形不同义。使用同样的一个词讲述一件事情,但是这个词的内涵、外延其实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中医和西医都讲心、肝、脾、肺、肾。然而,中医讲的“心”跟西医讲的“心”含义不同。西医讲的“心”相当于人体循环系统当中的一个泵,它是一个具有核心地位的动力系统。中医讲的“心”是主神明的,其实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中医讲的“肾”跟西医讲的“肾”也不完全一样。说起“肾虚”,中国人一

听都明白。可是你跟西方人说“肾虚”,他就不明白,除非碰巧他也学过中医。因为他了解的只是西医的语言,他会说:“肾怎么会虚呢?莫非肾成了空泡?那叫肾囊肿。”

二是同义不同形。大家说的是一样的事情,但是用了不同的话语来表述。

比如说,我在德国学习的时候,去做精神分析的自我体验。我的分析师是德国人。我的德语水平有限,所以当我躺在治疗室的卧榻上时,大多数时候跟我的分析师讲英语。可是说着说着,我就不会说了,我想要说的那个意思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表达,我就忽然冒出一点德语,觉得某些德语词汇比较适合我的想法或感受。说了一会儿德语,我又不会说了,干脆就说汉语。我说的这些,我的分析师都能听懂。当然,他懂汉语,他的汉语水平比我的德语水平要高得多。

有时候,甚至语言不通,但意思仍然能传达出去。当时我住在法兰克福医院的宿舍里,每天有一位服务员来打扫房间。她非常热情,总是“哇啦哇啦”跟我说一通德语,我回答:“嗯、嗯,好、好。”她就很高兴。其实她说了那么多,我只听懂了一个词组,意思是“张先生”,但是每次我看着她那种真诚的表情,猜测她肯定是说要帮我收拾屋子,征求我的同意,我就表示同意。

过了两个星期,一个中国留学生来访,服务员又进来了。服务员说了一句话,我估计她的意思是表示寒暄,问我今天好不好,

我就说:“好!”她出去以后,我问那个同学她说的是什么,经过翻译,她说的就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

在上一届和这一届的戒幢论坛中,我们是在两种不同的学问之间进行对话。在讨论的时候,我们经常出现上述两种现象。有时候,我们没说一样的话,说的是一样的意思;有时候说的好像是一样的话,用了一样的词,实际上说的却不是一个意思。这是我们需要加以注意的。

这两个不同话语系统在对话的时候,介于两者中间的连接点是什么?就是“心”。精神分析和佛学都关注“心”,但是各自的概念不尽相同。

三、精神分析与佛学的结合

现在我来谈一谈,我个人在精神分析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理解。我觉得,精神分析必然要走上与佛学相结合的道路。

为什么说这是必然的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精神分析学科发展的历史。

最早的时候,古典的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弗洛伊德在对人的理解过程中给出了一个基本的假设,这个假设叫做结构理论。结构理论把人当成机器一样的机能系统,分成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的维度,然后又分出自我、本我、超我的维度。弗洛伊德还画了一个具体的结构图,用来解读人。这样把人进行结构化的过程

中,弗洛伊德发现:人产生心理问题,不仅是个人的内心结构出了问题,而且涉及与这个人相关的结构链。每个人都跟他周围的人有关系。在神经症患者的内心结构和关系上,弗洛伊德发现了其中孩子、爸爸、妈妈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三角关系非常重要。

后来,精神分析在继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的内心世界的理解更进了一步。精神分析学家们看到,比上述三角关系更早、更重要的关系是二元关系,即母子关系,二元关系的质量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健康。这样的理论属于二元关系阶段,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客体关系阶段。

再进一步发展下去,人们发现这还不能完全解释一些问题。比如,自尊心的问题,个人的自我满足感的问题,个人生活意义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关乎爸爸、妈妈,而是关乎自己。这些问题的重点在于一个人和自己的内心的关系,这是一元关系。到了这个时候,精神分析的一个主题就是研究与探讨一个人的自恋。这种自恋可能是健康的,也可能有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一个误解,人们谈到“自恋”这个词好像就要毛骨悚然,觉得“自恋”是贬义的,肯定是一种毛病。其实“自恋”是一个中性词。健康的自恋没有得到良好发展才会出现障碍,障碍导致自恋的症状产生,于是别人才会说:“啊,这个家伙太自恋了!”

从三角关系,到二元客体关系,再到一元关系,精神分析的理

论发展是不是终结了呢?不会终结。继续往前走,往哪里走才会有突破呢?那就开始向“没有关系”走吧!前面应该出现一个趋势——“无我”,这就是佛家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所以,以我个人的感觉,精神分析走到这里必然与佛学结合。对于“无我”,我们刚刚开始探索,懵懵懂懂地看到了方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西方的精神分析学家走得比我们早,他们已经写出了相关著作。西方已经出现了关于主体间的学派,“无我心理学”、“无人心理学”的提出,实际上都是受到佛家空性见地的启示。

空不是没有,空实际上是含着有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空不异色,色不异空。这需要一个关系上面的梳理。《精神分析与佛学》一书中,杰克·恩格尔(Jack Engle)在“有我和无我”这一章的开篇就讲了他几十年前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立论:“在证得无我之前,必须要有个自我”。这句话的原文是:Before you are nonbody, you have to be somebody。

根据恩格尔的论述,从心理意义上来讲,普通人也好,得道的高僧也好,都是有我的。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在那个很难用语言确切描述出来的层面,在自我意识和自我感受的层面,得道者的境界是一种无我的状态。所谓无我不是“我”消失了,而是分别心不存在了。

四、三个方面的共性

我们再来看看精神分析与佛学具有什么共性。

第一,我觉得在最初的阶段,两者都有一个决定论的思想。

精神分析学有一个原始的基本假设就是潜意识决定论。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因果论。因果论和潜意识理论都是方法论上的决定论思维。

佛教的理念不仅仅是因果论;精神分析也不一定执著于潜意识决定论。在一个决定论的指导下,还可以继续超越。《心经》说“无苦集灭道”。先是强调因果,宣说苦集灭道,但是后来,色也空了,苦集灭道也没了。精神分析同样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起初讲潜意识决定论,再讲客体关系,讲自体心理学,等等。到了讲主体间关系的时候,就已经超越了决定论,这也是一个逐渐先从“有我”再到“无我”的发展规律。

第二,佛学与精神分析在实践中的目的也有相似之处。

佛学与精神分析都存在着一个使命。两者都有自己的最高境界,但是运用到现实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照顾到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心理治疗当中,我们不是在修改别人,也不是把别人从苦海里捞出来,而是帮助一个人发生自发的改变。也许,这种自发的改变本身就遵从于他自己的生命轨迹。佛教的修行和心理的治疗提供了方便的接引,像一座桥一样让人度过。人家本来要绕很远的路才能从此岸到达彼岸,有了一座桥,就可以直达目标。但是我们

不能替他们设定目标。他们需要自己决定方向,自己开步走。

第三,在佛教修行和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践中都有这么一个问题:出现困难。

这种困难在精神分析学上面称为“阻抗”,它是治疗的一种阻力。佛教讲的“著相”也属于这样的困难,这包括执著于名相,也包括执著于空相。

五、正念和“心理化”

开始正念的话题吧,这是大家正在热烈讨论的。我个人体会,它跟当代精神分析学当中的一个新概念“心理化”有些相似。

在这次论坛上,我们讨论正念,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述。总的来说,正念是一种对当下了了分明的体验,在这个当下里,发生的一切都是可以被自己的觉知所接受的,都是得到确认的,当下生起的念头非我亦非真。

心理化与正念的差异在哪里?正念的修习最终要证得“无我”。心理化是在心理层面工作,在现实的“我”存在的状态下工作,以“有我”为前提。毕竟心理学建立在主体存在的前提之下。

什么是“心理化”?在座诸位可能很多人都知道。

佛学和心理学都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关注我和他人的关系,以及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除了外在的世界,还有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这是内在的世界。外在世界与我们内心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实际上不完全一样,它们不完全重叠,每一个人都有内心对世界的认识,所以你说的世界和我说的世界不一样。同样的道理,我对我自己的认识与我本人其实也不完全一样,对不对?

你所认为的你,存在着的你自己,以及别人所认为的你,是不一样的。认知自己的过程需要有一种反映的能力。真实的世界和内心的世界之间的异同在哪里?存在的我与我所认识到的我之间的异同在哪里?这个心理上的反映能力就是称之为“心理化”的能力,这是个关节点,是个接口。

这种反映的接口能力强,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两者间的一致性就高;接口的能力差,这种一致性也会降低。

关于心理化的研究已经很多了,有些还涉及到神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在大脑的多个部位都会有神经活动参与心理化的过程,其中主要是以大脑里的“前额叶”为主。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比如对情感、感觉、知觉等等这些内容的认识都需要有表达。表达的功能强,你就会把这个东西呈现得清晰明了。

呈现的方式、表达的能力是在几个不同的层面上发生的。

第一种方式就是用躯体表达,这被称为躯体化,即通过各种内在的生理感觉、功能感觉和躯体损伤来表达情感。

有的人经常出现头痛、失眠之类的症状,就是一个例子。他不舒服,因为有些人和事情把他气病了。为什么他会气病呢?因

为他不能或者不善于用其它方式把愤怒表达出来。情绪闷在心里,于是他头痛、胸闷等等,实际上他是在用躯体表达内心世界。

这种习惯于用躯体化形式表达内心世界的人,在临床治疗中往往让治疗师感到非常费劲。我们治疗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借助于语言沟通,不善于使用语言沟通的人就很难被治愈。

第二种方式是行动化和情绪化。这样的人一遇到事情就容易情绪波动,他们表达心情的常见方式就是拍桌子、瞪眼睛,再不然就是打孩子、骂老婆,或者手舞足蹈,整天咋咋呼呼。

第三种表达方式是象征化。这是正常人用得最多的方式,也是很多人在感情升华的时候采取的一种方式。比如艺术家通过创作电影、绘画、音乐来表达,就是象征性的表达。他把内心的一种情感用某种替代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让其他人也能领会到。当我们听到音乐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这段音乐很舒畅,那段音乐很压抑,另一段音乐很兴奋,这就是感受到了作曲者想要表达的东西。

第四种表达方式是言语化。这是一种更强的心理化功能。当一个人特别善于使用言语描述的时候,他甚至能够把前面说的三种表达方式都融汇进去,这样的人就是文学艺术家了。比如说唐诗,意境非常悠远,辞藻非常优美,韵律非常和谐,读来有一种整体感受,它把几个层面的表达形式都整合在一起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唐代

诗圣杜甫的名作《春望》。这首诗能够迅速调动读者的感情,让我们眼前似乎历历如绘地呈现出诗里描绘的景象。但是一般人没这本事,做不出这么好的诗来,我们的言语表达能力达不到这个高度。能做出优秀的文学作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作者的心理化功能很好。

如果某个人的心理化功能不行,他在现实里就会表现成“粘乎蛋”、“二混子”这一类的人。我用的这种话有点俗,但俗话描述得很贴切。

善于言语化表达,不仅是能说会道的意思。能说会道,但是缺乏共情的能力,也是很麻烦的,这会变成强词夺理。有的人喋喋不休,得理不饶人,无理搅三分,最后听他说话的人被气急了,拾起一块砖头就砸他。这就是心理频道不对,把对方的行动化功能给激发出来了。

所以,只在一个层面上表达,或者只通过一个渠道表达,把其他的层面都隔离了,那可不行。良好的心理化功能需要几种表达方式联合工作。揪住一个层面不放——可能有些落魄的艺术家就是如此。在别人眼里看来,他疯疯颠颠的。这是因为他与人交流的功能不够,他总是沉浸在自己幻想的世界当中,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

以禅修来说,想必也不是只有一种禅修方法。佛教的禅修方法我不太懂,需要听一听各位法师、各位大德的讲解。我想说的

是,在修行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尝试,若是采用一种方式修不通,再找其它方式修。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最终就有希望得道。殊途同归,不必固执。

六、尾声

再简单谈一下我自己修行过程中的一个体会。我的理解是,先观察自己,然后专注,这样修行下去就可能会悟。

我观察自己的时候,用的是佛学、精神分析学以及其它人生哲学的方法。而当我想要让自己专注的时候,我会采取一些方式,比如练太极,或者练习书法。前段时间我感到记忆力下降,练了几个月的书法后,个人的状态有所长进。

我想把我写的一幅字赠送给西园寺,表达对于西园寺的衷心感谢。我们这么多同道中人能够在这次论坛上结缘,皆因承办方和组织者的辛勤工作和无私付出。

这幅字写的是:清风明月本无价,绿水青山自古今。

中考常考名著主要人物形象集萃中国篇

中考常考名著主要人物形象集萃中国篇 1、《西游记》:⑴唐僧:诚实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善恶不辨。⑵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⑶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市民意识等特点。⑷沙和尚: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2、《三国演义》:⑴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胸怀大志。⑵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⑶张飞:勇猛粗暴,疾恶如仇,粗豪直爽。⑷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淡泊名利。⑸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嫉贤妒能。⑹曹操:智勇双全,志高远大。 3、《水浒传》:⑴宋江:捍卫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⑵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⑶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且脾气火爆。⑷武松: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⑸李逵:淳朴、粗鲁、忠勇,富

有反抗性和同情心。⑹吴用:足智多谋。⑺晁盖:有组织、领导才能。⑻燕青:武艺高强,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容貌俊美。⑼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4、《红楼梦》:⑴贾宝玉:追求自由、幸福,有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⑵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艺。⑶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品格端庄,通情达理,随分从时。⑷王熙凤:聪明能干,巴结奉承,阴险恶毒,贪婪自私。⑸贾母:聪明诙谐,阅历丰富,通情达理,治家有方,深明大义,和蔼慈祥。⑹香菱:才貌双全,心灵手巧。 ⑺袭人:心机深重,顺从温柔,委曲求全。⑻晴雯:娇憨天真,爽直坦荡,聪明伶俐,具有反抗精神。 5、《朝花夕拾》:⑴长妈妈:纯朴宽厚,善良仁慈。⑵藤野先生:正直质朴,宽厚无私,品行端庄,治学严谨,富有责任心。⑶范爱农:正直、倔强、革命、热情、爱国的知识分子,生活穷困潦倒。⑷无常:聪明、正直、活泼、诙谐、爱发议论,爽直可爱,懂人情、善恶分明。⑸寿镜吾先生:品行端庄、质朴、博学的人。⑹猫:幸灾乐祸,媚强凌弱。 6、《骆驼祥子》:⑴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⑵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面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

厦门古代文献初考-厦门市图书馆

地方集粹 厦门古代文献初考 陈 峰 明代文献(三) 子部 古今长者录八卷总目二卷 黄文炤撰 尚存,清乾隆八年(1743)刻本藏北大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抄本四册藏国家馆。另有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入子部。黄文炤里居、阅历见经部《两孝经》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是书编辑周、秦以迄明代忠厚长者之事。大抵皆取其一节,故人品不甚别择。末附别品六则,则似薄而实厚者。其导俗之心甚善,书则不免芜杂也。” 艺林标注 蔡守愚辑 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蔡守愚里居、阅历见史部《明伦宝鉴》篇。 八经类集二卷 许獬纂 未见,《四库全书总目》著有存目及提要,入子部类书类。许獬里居、阅历见经部《丛青轩易解》篇。是书乃许獬据儒家经典编纂之类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八经者,易、书、诗、春秋、礼记、周礼、孝经、小学也。獬掇拾其词,分天地、伦常、学术、君道、臣道、朝政、礼乐、杂仪、世道九类。而其侄金砺又删补而注之。所采诸经,于三礼独不及仪礼。小学成于朱子,亦不当与六经竝列,皆为疎。獬以制义名一时,而所恃为要祗不过如此。卷首题名之下,夹注辛丑会元四字,尤未能免俗也。” 孙子十三编注释 刘梦潮撰 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著有存目。刘梦潮里居、阅历见经部《易义画前稿》篇。据书名,是书应为刘梦潮注释《孙子》之作。 国朝仙传二卷 池显方撰 未见,《同安县志·艺文志》、《厦门市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池显方之《晃岩集》亦存有自序。池显方里居、阅历见史部《说诗》篇。是书系池显方所纂辑之明代道教人物传记,其自序称:“国朝旧无仙传,人徒知周、张、冷、君数公耳。余稽之各乘,参以诸集所烛见而确徵者,裒为二卷,以存方外之史。” 金刚衍说 池显方撰 已佚,《同安县志·艺文志》、《厦门市志·艺文志》等著有存目,池显方之《晃岩集》亦存有自序,题作《金刚演说》。其自序云:“余早岁习此经,近乃会以己意,本以二十七疑,参以六译,印以诸家,名《金刚演说》。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东山法语 池显方编纂

明空中医学堂白粹昭老师微博集粹之五

明空中医学堂白粹昭老师微博集粹之五——修行悟道 下午给一群佛家同修治疗,这些人修习禅宗多年,形气神的层面都易于沟通,针刺、用药都彰显疗效。阿弥陀佛! 同修赵师兄讲,服汤药后,身体在静坐时能轻安,找到以往静坐入定较深的感受,经脉的循行体验深刻,从胃经开始,二十多分钟全身循环一周。面色明润,神气充足。 7月2日出诊归来,有些疲惫,途中经台阶,竟拉伤左腿肚的腓肠肌,肿胀而痛苦难忍。夜间,约同学潘兄诊治,针刺涌泉穴,其曰:引气下行。针后,心神宁静许多。后内服汤药,胞兄为我理筋。7月15日晨,左脚内踝下乌青肿胀,腿肚内瘀血下行所致,刺血,肿胀两日消。伤筋动骨,有瘀血外现,效捷而隐患除。 昨夜,再灸右足底涌泉,约一小时余,身心震动。艾火之力斩关夺隘,脊柱、胸腹、头脑、四肢皆有气脉变化。左足涌泉,本月每夜自灸一小时余,约数百壮。用灸法以自救也。数年来,多对治杂症疑难,身心多疲惫,最紧要不能“出师未捷身先死”,贪生怕死也,为解难自保,用灸后,服药、打坐,能有新感悟。 《针灸大成》曰:涌泉,可灸三壮,作用多多。我体会,可以多灸,仍需有医者指导,循序渐进。可以用凡士林膏黏贴艾柱;我照片中的用手劲儿粘上去的,容易掉下来。没有勇气,莫轻试啊!前几壮,会痛彻心腑的。 真老学生:学生建议:老师还是备点线香吧,那样点艾壮时感觉安全点。再说好的香还能清心安神,一举两得呀。 回复真老学生:线香倒是有,图省事。打火机,真还是要有技巧,不要火燎到皮肤。前面有同仁讲,气杂不匀,说的不错。其实火大了,没有什么匀不匀了。

回复真老学生:左涌泉痛,是内气足了,冲动涌泉。可以灸,有了糊痂,也就不怎么痛了。影响走路,只是几天,后面就轻盈了。 周日晚,结束五期课程,很是疲惫。要有“高宠挑滑车”的勇气,用针用灸用药,希望能使学生的身心改善。周一下午,拜访朋友,友人治病劳累,伤了气脉,我也时常犯同样的毛病,同病相怜!针刺数针,寒气逼人,击的半身森森冰冷。医者苦乐参半,非常人可知。阴证、阴寒、阴邪,文字是表述,体验到就懂了。 昨夜告别友人,已是掌灯,有兄弟约我谈加入某医学会事宜,饮酒、品茶五六人,这高谈阔论、浅斟低唱也能饶益形神。夜归家,煮艾叶水清洗身体,服汤药两包,艾灸涌泉。凌晨,睡中腰椎命门大痛,知邪去矣! 山中打禅七,今日回京出诊。坐禅,是对身心的一次调整。为医者,和病魔交道,身心的干净利落却是最难。再坚持打三个七,周末回京出诊,克期成功不敢奢望,诊病时,能心神明净些,倒是可以。南无阿弥陀佛! 禅七期间,赵州柏林禅寺图片,夕阳下的古寺,或许其中有一丝禅意,以飨同仁。 出诊两日,明日离京坐禅,下周末31日、元月1日正常出诊。百丈禅师立的丛林清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对我们这凡俗人,就是干活、吃饭。吃饭为了干活,还是干活为了吃饭,一样也不一样。今日与院长王凯铭先生小叙,冬末的禅修,也是为了明年更好些干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 医者能解决自身的隐患,同样需要刚猛的手段,从形入手,来调柔气血,明净神意。去冬,胞兄为我直接灸背部右侧肩胛的天宗穴。行医久了,用右手多,体内正气鼓荡,正邪相争,这个节点就表现体表,有如枣核大小的红疙瘩。天宗穴属手太阳小肠经,小肠盘踞脐周,肩背的疾患和多和脏腑相连,不要一叶障目了。

中考常考名著主要人物形象集萃:中国篇

中考常考名著主要人物形象集萃:中国篇 1、《西游记》:⑴唐僧:诚实善良,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善恶不辨。⑵孙悟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和反抗者,好动、顽皮,武艺高强,机智勇敢,疾恶如仇。⑶猪八戒:憨厚淳朴,作战勇敢,不畏妖魔,但贪吃好睡、滑稽荒唐,有小市民意识等特点。⑷沙和尚:任劳任怨,忠心不二。 2、《三国演义》:⑴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胸怀大志。⑵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⑶张飞:勇猛粗暴,疾恶如仇,粗豪直爽。⑷诸葛亮:深谋远虑,博学多才,淡泊名利。⑸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嫉贤妒能。 ⑹曹操:智勇双全,志高远大。 3、《水浒传》:⑴宋江:捍卫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能团结兄弟,网罗人才;多谋善断,有军事、组织才能;性格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⑵林冲: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其后变得精明果敢。⑶鲁智深:疾恶如仇,侠肝义胆,粗中有细,豁达明理,且脾气火爆。⑷武松: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勇士的典型,复仇的代表,刚正的义士。⑸李逵:淳朴、粗鲁、忠勇,富有反抗性和同情心。⑹吴用:足智多谋。⑺晁盖:有组织、领导才能。⑻燕青:武艺高强,多才多艺,风流倜傥,容貌俊美。⑼时迁:轻功上乘,善于偷盗。 4、《红楼梦》:⑴贾宝玉:追求自由、幸福,有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民主主义思想。⑵林黛玉:多愁善感,多才多艺。⑶薛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品格端庄,通情达理,随分从时。⑷王熙凤:聪明能干,巴结奉承,阴险恶毒,贪婪自私。⑸贾母:聪明诙谐,阅历丰富,通情达理,治家有方,深明大义,和蔼慈祥。⑹香菱:才貌双全,心灵手巧。⑺袭人:心机深重,顺从温柔,委曲求全。⑻晴雯:娇憨天真,爽直坦荡,聪明伶俐,具有反抗精神。 5、《朝花夕拾》:⑴长妈妈:纯朴宽厚,善良仁慈。⑵藤野先生:正直质朴,宽厚无私,品行端庄,治学严谨,富有责任心。⑶范爱农:正直、倔强、革命、热情、爱国的知识分子,生活穷困潦倒。⑷无常:聪明、正直、活泼、诙谐、爱发议论,爽直可爱,懂人情、善恶分明。⑸寿镜吾先生:品行端庄、质朴、博学的人。⑹猫:幸灾乐祸,媚强凌弱。 6、《骆驼祥子》:⑴祥子:勤劳正直、诚实善良、纯洁、憨厚、坚强健壮的车夫,狭隘孤立的个人奋斗思想和残酷腐败的黑暗社会使他堕落为吃喝嫖赌、懒惰狡猾、自私麻木的行尸走肉。⑵虎妞:具有二重性。一是有着自己追求幸福的愿望,对祥子有真诚的一面,另一面是剥削者的意识已渗透她的灵魂之中,她想控制祥子,是家中的占有者,支配者。

书法题字常用50字精华集萃

书法题字常用50字精华集萃1 、静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静能生慧,定能生智 静水流深 道心静似山藏玉书味清如水养鱼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气收自觉怒平,神敛自觉言简,容人自觉味和,守静自觉天宁。2、淡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节心虚是我师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淡定从容,游刃有余 淡如水志要高华,趣则淡泊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 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3 、虚 虚怀若谷,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同为一,恒一而止。 虚己而能容。 4 、德 德不孤,必有邻 日新之为盛德 德全不危 5、润 富润屋,德润身 6 、雅 博雅天趣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野客闲情,文人深趣读书如竹外溪流,洒然而往;咏诗如苹末风起,勃焉而扬。 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 7 、悟 求真悟道 心有灵犀一点通 会意不求多 8 、养 养真,养性,养德,养心 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 守恬淡以养道,处卑下以养德,去嗔怒以养性,薄滋味以养气。 9 、畅 惠风和畅 青山不碍白云飞 有大通必有大塞,无奇遇必无奇穷 10、清 清心以明 道心清似水 山水有清音 入室许清风,对饮惟明月 清风出袖,明月入怀 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 以理听言,则中有主;以道窒欲,则心自清。 林泉之浒,风飘万点,清露晨流,新桐初引, 萧然无事,闲扫落花,足散人怀 11 、拙

24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

厦门红砖古厝精品集萃 龚洁 闽南的红砖古厝,是我国民居建筑中最靓丽的一种。厦门的红砖古厝,龙其是海沧区华侨回乡建造的红砖古厝,乃是闽南大地上的锦绣艺术品,特别精美漂亮,令人过目难忘,长留记忆。特精选五幢,作简要介绍。 邱新样豪华厝 邱新样豪华厝座落新垵北区,是邱新样在缅甸致富后,于1933年携款回乡,在马銮湾海边建造的一座豪华三合院红砖大厝,取名“锦庆堂”。其用料之上佳,工艺之精湛,是新垵600多幢红砖大厝中的精品,虽七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金碧辉煌,宛如新的一样。 锦庆堂所有梁、檩、桁、枋、均施以彩绘或漆金,云纹、故事栩栩如生。枋为整块透雕漆金板,精致华丽。梁檩间坐斗、趖瓜上的狮、象、花草形象逼真,甚是可爱。格扇的边挺,格心的彩绘,尤其是中厅屏门上的彩绘,颇富闽南文化色彩。雀替雕成龙凤、鳌还加上花草,装饰性极强。垂花、斗拱以及花篮坐斗,漏雕漆金,十分鲜丽。这些屋内雕饰与大厝燕尾上的剪粘、水车堵里的彩塑,互相呼应,更显得格外高贵华美! 锦庆堂的石雕工艺也十分精湛,墙裙均为精琢细磨的泉州白花岗岩,其手工雕琢的精度,完全可以与机磨比美,且有一股机磨无法达到的人智润度。花岗岩基础均雕柜台脚,和谐匹配,内墙上嵌以浅雕青斗石,增加了艺术美感。大门为方形马鞍脊门罩,罩下石库门楹联镌“克勤克俭善人是富,美轮美奂君子之居”,眉批是“新江启宇”。石库门两旁装饰青斗石竹节窗,窗下又是大片精琢的泉州白,甚是气派。墙石组砌成寿字花纹,水车堵特地镶上玻璃,以防强光风雨的侵蚀。山尖的悬鱼饰也颇有特色,金鞍里藏着盾形浮雕,把大厝装点得分外妖娆,更显得雍容华贵,人见人爱。 锦庆堂的两厢甚是宽敞,厢外增加卷棚顶敞廊,廊间的梁枋、趖瓜、月板、斗拱、雀替,均为透雕,施以漆金。坐于其下,空气通畅,眼观四方,华贵之气阵阵袭来。这种敞廊一改传统的家居功能模式,变成可以在廊下会客、叙读、品茗、纳凉、读书、议事的共享空间,这说明主人经过外部世界的生活体验,把开放意识融入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里,使古建筑悄然发生了改变,这在新垵古民居中是惟一的。 锦庆堂的豪华,中厅表现得淋漓尽致。厅的两旁摆放镶有大理石的酸枝太师椅,古色古香,油光埕亮,一进去就有一种高雅之气。厅中上首高挂“仁能济众”匾额,其下为四扇雕花神龛,两侧为冠字联“新竹敷茶繁茁儿孙万个,江霞焕彩平铺锦乡千重”。长供桌、八仙桌置于龛下,桌上均有透雕几腿罩,极为华丽。这些与神龛上方的漆金板装饰和铺地大红砖互为呼应,形成金碧辉煌的气氛,极显豪华。 锦庆堂的右侧,特意修建了一座二层小洋楼小巧精致,专供儿孙读书之用。小洋楼为金马鞍脊,彩色磁砖,铁栏杆外廊,整洁安静,确是读书写文的好地方。堂前为大石埕,埕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