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二轮: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卷】

2019届二轮: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卷】

2019届二轮: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卷】
2019届二轮:专题五 现代西方文明创新与拓展的历程   【专题卷】

专题综合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8广东东莞高三三调)“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使得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A.沙皇腐朽统治是十月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

B.政治经济状况落后使得俄国社会矛盾尖锐

C.俄国国内矛盾错综复杂促使革命迅速发展

D.“一战”加剧俄国社会矛盾加速了革命的爆发

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列宁通过新经济政策所揭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路,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时期,它对于一切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经济文化落

后的国家具有普遍深远的意义。这一观点认为新经济政策( )

A.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要前提

B.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近代化

C.为落后国家走向近代化提供经验

D.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3.(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1932—1933年,乌克兰发生粮荒,斯大林动用警察、国家安全机构强行征粮,致使乌克兰地区约400万人因缺粮而死亡。对此苏联政府不但不予以粮食援助,而是继续向该地区征粮。斯大林此举旨在( )

A.备战反法西斯战争

B.保证工业化的优先发展

C.消除城乡之间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之路

4.(2018安徽马鞍山高三质检)1970年苏联著名学者萨哈洛夫公开发表呼吁书,认为“(我们)所处的困境的根源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由此可知,该学者( )

A.对斯大林持完全否定观点

B.呼吁中央实行民主决策

C.对困境根源没有清晰认识

D.主张学习西方民主制度

5.(2018河南八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测评)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的信件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这反映了美苏两国( )

A.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D.对峙中寻求妥协的理性

6.(2017山东烟台期中)1975年,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最终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并宣布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类似的还有加纳等国。这些现象说明( )

A.民族解放运动中曾混杂冷战因素

B.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世界多极化

C.美苏双方把军力重点部署在非洲

D.文明程度提高使欧洲放弃了殖民地

7.(2018山东淄博3月考试)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是由英国倡导建立的组织。1960年,奥地利、丹麦、挪威、葡萄牙、瑞典、瑞士和英国在斯德哥尔摩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

品贸易。这一组织成立之初( )

A.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

B.提升欧洲的国际地位

C.冲击美苏的两极格局

D.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

8.(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下图是《过去20年新兴市场占世界GDP的份额变化》,其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全球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

B.南北差距的日益缩小

C.新兴市场国家均进步突出

D.两极格局的加快瓦解

9.(2018山西太原高三二模)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重新界定为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 )

A.表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

B.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C.开始以意识形态来处理外交

D.受到了战后国际形势影响

10.(2018四川成都实验中学高三模拟)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原因

B.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

C.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11.(2017江苏单科)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 年和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

12.(2018东北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政策设计人员选择对西欧的援助,作为美国关注的第一个课题,这并不表明他们忽视其他紧迫和严重的问题,也并非他们毫不考虑从全世界范围协调长期政策的使命。他们这样做只不过意味着,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

——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委员会

《关于美国援助西欧的政策》材料二甚至在哈里·杜鲁门领导下的美国与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仍作为同盟国进行对德国的战争时,1945年杜鲁门就曾秘密地向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下令,准备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华盛顿对于战争的存在没有任何多愁善感,这无非是一门生意,一门表面被温和地冠以“美国世纪”之名,实则是建立无可匹敌的美国统治地位的生意。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材料三显然,伴随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11月决定不派苏联坦克开入东德镇压不断扩大的反政府非暴力烛光抗议运动,听任象征分隔东西欧“铁幕”的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了。苏联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破产了。

——《霸权背后:美国全方位主导战略》(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10分)

(2)两极格局以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而告终,美国看似是美苏争霸的胜利者,但历史证明美国也不是两极格局的完胜者,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15分)

13.(2018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押题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乔·尼尔森总结了一套焦点讨论法,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晰更深入地思考,为学习注入现实生活的意义,并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逻辑框架,帮助他们厘清自己的思考。该方法依次涉及四个思维层面:

客观性层面:处理信息和感官的察觉,即为了得出事实;

反应性层面:与个人感受、情绪,记忆、联想有关的个人反应;

诠释性层面:有意义的联系,整合、理解、领悟;

决定性层面:讨论问题的影响、结果和新方向,探索知识在日常世界中的应用。

材料二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要求国会批准《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咨文中说:“我们必须把和平机构坚实地放在……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就是布雷顿森林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建议书。”

请运用焦点讨论法的四个思维层面解读材料二。(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合理)(15分)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D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其必然性,那就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社会矛盾尖锐,除此之外,战争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A、B、C三项都强调了内部社会危机而忽视了外部因素——“一战”的刺激,所以只有D项符合要求。

2.B 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结合史实可知,最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苏俄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有很大贡献,也对落后地区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经验,因此B项正确。A项错误在于必要前提,过于绝对化。C项忽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落后地区。D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主旨不符。

3.B 本题考查苏联工业化建设。从时间上看属于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从做法上看是苏联政府对乌克兰地区强行征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此举是牺牲农业、农民利益来满足工业化的建设,所以B项正确。

4.B 本题考查苏联的体制改革。结合时间1970年可知当时斯大林已经去世,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根据“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源在于反民主的传统和在斯大林时期已制定、至今仍未被废除的公共行为的准则”可知该学者并未主张废除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寻求改变“反民主的传统”和“公共行为的准则”,因此针对的是高度集中的体制,所以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该学者并未完全否定斯大林,排除A项;题干中该学者对困境根源有清晰的认识,排除C项;D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

5.D 1962年美苏正值争霸时期,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表现,其目的是争霸,而绝非展示各自实力而已,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在古巴导弹危机下,美苏领导人愿意和平谈判,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有将世界推入核战争的深渊的危险,美苏两国领导人在对峙中积极通信、寻求和平解决,故D项正确。

6.A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苏联支持下的莫桑比克解放阵线”“战胜了北约支持下的欧洲

殖民军”“取得了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等,可知A项表述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世界多极化”,故B项错误;冷战中美苏双方主要把军力部署在欧洲,故C项错误;D项表述本身错误,故D项排除。

7.A 1957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罗马条约》申明,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消除分裂欧洲的壁垒,保证他们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从材料信息中,1960年,英国等七国也制定公约“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可见,该组织是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对抗,不利于欧洲经济

一体化,故A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冲击了两极格局,故C项错误。

8.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表述不符合全球化的事实状况。结合数据看,C项表述不符合亚洲之外的新兴市场的情况。D项不符合图中时间信息1996—2016年。

9.D 材料介绍从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对于世界责任认识的变化:由保持世界和平到“遏制”共产主义。究其原因显然是这段时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对美国的全球战略构成了威胁,因此D项正确。A项体现不出“变化”,B项所述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C项错误在于“开始”。

10.A 材料所述美苏冷战的原因是“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因此A项正确。B项对题干材料理解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表述不符合事实。D项表述对冷战认识不清。

11.D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三种类型国家产业结构变革的总体趋势都是农业、工业比重逐步减少,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大,故D项正确。高收入国家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低并不意味着高收入国家忽视农业生产,排除A项;中低收入国家农业比重不断减少,产业间发展不均衡,B、C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答案(1)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把苏联确定为自己最大的敌人,西欧曾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美苏都把西欧作为其战后角逐的关键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过程中西欧主要国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美国援助西欧是企图通过控制西欧以对抗苏联,达到争霸世界的目的。

(2)原因:在美苏两极对峙中,西欧、日本迅速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权,美国没能实现通过控制西欧遏制苏联进而成为世界霸主的美梦;苏联虽然解体,但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仍不失为一个大国,美国只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存在,没有达成它世界霸主的美

梦;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发展,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看来是执行长期计划最有利的地区”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经济受到战争的严重破坏,美国企图通过援助西欧以达到控

制西欧、对抗苏联、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的目的,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成为美国的头号对手,西欧是双方争夺的关键地区。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没有成为两极格局的完胜者,是因为日欧实力上升、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实力的增强,使得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此外俄罗斯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大国,对美国形成牵制作用。

13.答案客观性层面:罗斯福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

反应性层面:罗斯福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2分)

诠释性层面:经济大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都与国际经济恶性竞争有关系;二战即将结束,世界需要和平发展;美国以超群的综合国力有能力主导世界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利于美国谋求世界霸权,也有利于稳定世界经济秩序。(9分)

决定性层面: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当今中国应该积极融入并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自身

发展,维护世界和平。(2分)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材料一给出的理论十分深奥,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试题的难度,但是要注意到,材料一对于每个维度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参照材料二的具体事件,其实此题就是把材料二的具体事件运用材料一的维度进行解释说明,也就是运用各个维度来认识材料二中的具体事件。

西方文明史 宗教改革

西方文明史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明进程的影响 姓名:邓伟 学号:1314490009 班级:计算机国际班

在15~16世纪,南部欧洲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而北部欧洲则在进行宗教改革,到17世纪,这两场运动都接近尾声,虽然两场运动的矛头都对准中世纪堕落、腐败的罗马天主教会,但是历史结果却大相径庭:那些经过宗教改革而信仰新教的国家,后来都发展成为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荷兰、德国、北欧诸国以及美国等。宗教改革深深影响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氛围,客观上为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现代化开辟了道路。而文艺复兴运动在科学和哲学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建树,意大利人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反而使道德更加堕落沦丧,与罗马天主教会成了一丘之貉。赵林教授指出:“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②当基督教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且获得高于王权的高高在上的权力之后,罗马教会不可避免地腐败堕落了,正应了那句话:“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教皇、主教及教士们表面上遵从基督教的精神—贫穷、贞洁、顺从,

暗地里却大肆捞钱,发“赎罪券”、买卖圣职,表面不结婚暗地却蓄妾,建立“宗教裁判所”,铲除所谓的“异端”,对任何与他们不同的观点都赶尽杀绝,荒唐地迫害所谓的“女巫”,完全背离了基督教的基本精神,道德的堕落、信仰的虚伪,仿佛历史又回到古罗马时代。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原本对罗马天主教会的荒淫无耻、虚伪伪善深恶痛绝,可是他们站在感性的立场而非理性的立场,过分强调人的感官欲望和感官享受,强调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这正中罗马天主教会的下怀,最终导致罗马天主教会和人文主义者同流合污。一个人文主义者曾说:“没有人比我再憎恶那些教士们的野心、贪婪和放纵生活的了。 尽管如此,我在教皇的宫廷上的地位还是使我不能不为我自己的利益而希望他们是伟大的。”③罗素写到:“大多数学者痛感当时教皇的罪恶,然而他们还是乐于受教皇的聘用。”④而教皇也给人文主义者提供了精神上的支持和金钱上的赞助。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可是在科学和哲学上却是个“不毛的时代”,罗素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几乎都不尊重科学,他们把在古代受到维护的那些迷信保留下来,从教会里得到解放的最初结果,并不是使人们的思考合乎理智,倒是让人对古代样样荒诞无稽的东西广开心窍。” ⑤因此有学者认为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之间并没有明显和剧烈的变化。过去学界普遍认为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间对抗天国,具有反宗教反神学的意义,这可能是个最大的误解。 与对待人文主义者的态度相反,教皇视宗教改革者是死敌。15~16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导论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Civilization 全校通选课周学时 2 学分时间 任课教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朱孝远 课程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6f18246225.html,/pkujpk/course/xfwms 西方文明史导论是一门全校性的通选课,为2006年教育部评选的全国精品课程。旨在用中国人眼光来分析、透视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分专题讲授西方文明的特征、民族性格、国民性、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优缺点,并从全球化角度探讨文明的整合问题。认为东西方文明的互相整合是世界文明发展的趋势。 教材:(1)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简介:这是北京大学马克垚教授主编、由北京大学世界史教师为主撰写的一部教材,任课教师朱孝远、颜海英为《世界文明史》(上册)的分册主编。 (2)教材:[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上、中、下卷。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 简介:在当代的西方历史研究上,社会文化史占着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是整个历史研究的一个基础和一种发展。展开在我们面前的这部《西方社会史》,就是当代西方这方面研究中最杰出的代表作。这是一补介绍西方历史和文化遗产的经典之作。本书以社会史为核心,从普通人的兴趣点出发,重现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本书内容和图片资料极其丰富,所述自古至今,深受读者欢迎。 译文采用的原版是读书1987年的英文修订本,由美国伊利诺斯大学三位最为著名的历史学家约翰·P·麦凯、贝内特·D·希尔、约翰·巴克勒编撰而成,该书出版不久就成为众多美国大学相继采纳的通用教材。作者们把历史置入于时空发展的框架之中,表现出动态的历史经验、生命的模式以及智觉、情感、情绪等的复杂形式,通过“历史的理解”和“历史的叙述”来把人类的经验转化成为一个个直接、具体和生动的故事。这部作品并不一定立即告诉读者各种历史结论或历史因果,但却引导你进行历史思考。《西方社会史》对于历史结构的探讨是有独创性的,作者们亲身进行了许多有趣的观察,并且利用这些经验材料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见解,特别是他们从文化根源和社会基础出发分析历史演化的因果,无疑为解释历史现象提供了一种客观主义的新视野,对后来的历史学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10.19 第4版) 讲课的内容 (时间安排/讲课重点/难点/知识点) 第一讲绪论(第一周) 讲课的重点:旨在说明什么是“西方”,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通选课的基本要求。 难点:(1)文明的概念如何理解 (2)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如何把握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传统和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语言习惯等都有很大差别,很多日常行为在日常的交际活动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屡见不鲜,这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和交往的顺利进行,并使交往双方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人们在这种跨文化环境中相互交际之前,必须对对方的文化习俗和历史背景有所了解,才能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尴尬的局面。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发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是势不可挡,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文化冲突是进行跨文化交际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有助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日益加强,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更是日益频繁与广泛。同时,中国学生出国交流、深造的机会也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然而,这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由于历史、

政治、地理位置、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了各国、各地区的文化的不同,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会具体体现在各个方面,我们应意识到中西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可忽视和改变的,应该接受这种差异,尊重和理解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处理实际问题过程中,避免出现文化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因此,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中西方文化差异之语言表达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在以一种语言为媒介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应遵守该语言的文化语用规则。 1、文化特征与用词差异 中国人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经典,这便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作为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儒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拜的是强者、英雄,有本事、有才能的强者才能得到重用,缺乏自信的弱者只能落伍或被无情地淘汰。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大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老张、老王、老李透着尊敬和亲热,张老、王老、

西方文明概述

西方文明概述 一、概述: 西方文明是强调个人实现的物质文明,中国文明是和西方文明相异的,这是西方人的第一感觉。很多非西方的古老文明,如埃及、印度、波斯,和中国都是不一样的,他们都是从上古时代,就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例如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但埃及并不是到近代才和西方发生关系。埃及和西方从上古就已经纠缠在一起,这是因为西方文明发源地是在地中海一带,埃及、非洲原来都和西方文明糅合在一起。 西方文明指的是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 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 二、起源: 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流行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重要的传统: 包括: 经院哲学、天主教、新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启蒙时代、世俗化、科学方法 四、历史: 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攻陷希腊后,吸收了古希腊的科学、哲学、民主、建筑、文学以及艺术,并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500年中,尽管罗马帝国拒绝古代雅典很前卫的民主理念,但却将希腊语、拉丁语随着罗马法传遍了欧洲。罗马文化融合了日耳曼、斯拉夫以及凯尔特文化,但随着罗马的衰落,希腊与罗马(Greco-Roman)的许多艺术、文学以及科学都消失或被取代了。 随着罗马基督教地位的提高,圣经成为西方文艺中的核心部分,几乎影响到了西

西方文明史导论

此答案为作者手工收集,如有错误尽情谅解如需要其他答案请加群:271865091 支持作者QQ: 3023342901 一 1 【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 《菊与刀》 B. 《文明的冲突》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 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 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 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 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正确A,B,C,D 二 1 【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 公元前746年B.公元前776年C. 公元前465年正确B 2 【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A. 理想与美B. 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C. 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正确A,B,C 3 【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A. 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B. 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C. 向善性;D. 唯美主义; E. 神秘性和悬念正确A,B,C,D,E 三 1 【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 A. 《伊利亚特》B. 《奥德赛》C. 《工作与时日》正确A,B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2 【单选题】(5分) 破解《荷马史诗》的隐喻的关键点在于? A. 从英雄主义转变到浪漫主义B. 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C. 从浪漫主义到理性主义正确答案是:A 四 1 【多选题】(5分) 罗马文明之所以会取代希腊,在于其文化中的哪些特点? A. 浪漫 B. 理性 C. 现实 D. 世俗正确答案是:B,C,D 查看答案解析 2 【多选题】(5分) 古代西方文明是由以下哪些要素共同塑造而成的? A. 希腊文明 B. 罗马文明 C. 日耳曼文化 D. 基督教要素正确A,B,C,D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3 【单选题】(5分) “希腊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C. 强调家的原则 D. 罗马的反文化正确A 查看答案解析 5分 4 【单选题】(5分) “罗马传统”的特征是? A. 放大了的个人 B. 放大了的国家

智慧树知到《西方文明史导论》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文化兴国的欧洲经验 1、” 抒情的天才独能感觉到一个画景,象征世界从神秘的玄同忘我之境中产生。”这句经典的对于希腊艺术的评论是哪位哲学家所说 A.叔本华 B.尼采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正确答案:尼采 2、尼采超人哲学的原型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西塞罗 正确答案:苏格拉底 3、下列著作属于尼采的是 A.《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B.《悲剧的诞生》 C.《君主论》 D.《理想国》 正确答案:《悲剧的诞生》 4、下列作品属于柏拉图的是 A.《理想国》 B.《乌托邦》 C.《形而上学》

D.《政治学》 正确答案:《理想国》 5、《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长篇史诗统称为 A.《荷马史诗》 B.《罗马史诗》 C.《希腊罗马名人传》 D.《建城以来史》 正确答案:《荷马史诗》 见面课:文艺复兴艺术风格 1、下列作品中,属于达芬奇代表作的是 A.《蒙娜丽莎的微笑》 B.《大卫》 C.《西斯廷圣母》 D.《雅典学院》 正确答案:《蒙娜丽莎的微笑》 2、下列作品与艺术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乔尔乔内《乌比诺的维纳斯》 B.拉斐尔《三圣贤》 C.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D.米开朗基罗《格尔尼卡》 正确答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3、文艺复兴艺术三杰是 A.达芬奇 B.拉斐尔

C.米开朗基罗 D.提香 正确答案:达芬奇; 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4、国家软实力要素包括 A.政治价值的吸引力 B.文化价值的感召力 C.科技军事的震慑力 D.外交政策的正当性 正确答案:政治价值的吸引力; 文化价值的感召力; 外交政策的正当性 5、下列选项不属于优秀研究者的必备素养的是 A.广泛阅读,厚积薄发的功底 B.宽阔视野,跨学科研究意识 C.创新意识,敢于挑战权威 D.投机想法,十分强的功利心 正确答案:投机想法,十分强的功利心 见面课: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演化 1、布克哈特总结文艺复兴时代人身上的特征 A.人文主义 B.个人主义

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

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差别 一,中西方启蒙教育的认知方式不同 东西方民族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心理结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不同,反映在思维,认识方式和风格上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民族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为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思维方式则以直观综合为基本特征.中西方不同的认识方式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理论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路向发展.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 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 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国姓氏先是宗姓,辈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国家则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以年,月,日从大到小依次为序,地址则是按省,市,县到门牌号码排序,突出的是从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与中国人的顺序表达恰好相反,突出的是个别到整体的合成关系.可见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意识结构中,从整体出发的综合观占

高中历史复习(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二轮通史复习——近代世界 ◆世界近代史知识体系 一、时间: 14、15世纪——1917年十月革命 二、主题线索 1、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形成世界体系,确立对世界统治的历史 (资本主义) 2、世界由分散隔绝到整体发展,并开始出现复杂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殖民主义) 3、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民族主义) 4、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 三、三个发展阶段 (一)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资本主义早期、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1、14——16世纪,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2、17——18世纪,工场手工业迅速发展时期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 殖民主义——早期殖民扩张 民族主义——出现 (二)工业文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初——19世纪中后期社会主义——出现 (三)工业文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

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之七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14、15世纪——18世纪末) 通用概念: 资本主义早期、工业革命前的世界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工场手工业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4——16世纪) 一、主干知识 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 必修三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二、阶段特征 1、经济上: (1)欧洲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开辟,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

2、思想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资本主义萌芽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传播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促进……。 3、国际关系: (1)早期殖民扩张出现,葡萄牙、西班牙是最早的殖民国家; (2)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对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整体。 理解:各事件间的内在联系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 三、重点、难点、易错点、拓展点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 拓展: 思想:人文主义的激励(鼓励冒险、追求创新)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关系

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概念与方法

西方法律思想史讲义 王海山主讲 第一讲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概念与方法 主要介绍这样几个问题:一、什么是西方法律思想史?着重解读西方、法律、思想、史的概念;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三、如何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四、本学期的授课内容;五、重要参考书目。 一、什么是西方法律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顾名思义,就是研究西方法律思想发展历史的理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要准确理解这一点。需要理解西方、法律、思想、史以及其组合概念。下拟分述之。 1.什么是西方? 西方首先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其次是政治地理概念。回顾西方地理范围的变迁史。西方法律思想史是以上述历史和政治地理范围内的西方不同时期的法为对象的哲学思考。可见,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空间要素限定,关键是界定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不同时期的西方地理范围。只要是该范围内的法律思想都属于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范围。 2.什么是法律? 这首先要从法律渊源意义上来考察。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学术法等等。 其次,西方人对法的理解,一开始就不同于我们对法作刑的理解。具体言之,西方人的法除了法的一般含义,还具有一些特殊含义:正义、规律、权力;二元对立的法律观等等。 3.什么是思想? 思想是对存在的反映。但思想是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那么,我们研究的思想是谁的思想?从什么地方获得思想?尤其是从什么地方获得古人的思想呢?主要来源是着作和传说。 法律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际上包含两个互相依赖的方面: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法律观念)。一方面,思想作为一种意识,指的是超越现实实践层面的精神上的观念力量,是对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正如许多思想家们所认为的,观念的创造导致现实的变化,观念的力量要超出于物质的力量,观念的力量可以成为比物质的力量具有更决定意义的变化的动力。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就像拿破仑曾经说过的那样,法国大革命就是由启蒙运动的观念而引发的。路易十六在阅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着作后,叹息道:“伏尔泰和卢梭亡了法国”。法国历史学家饶勒斯在分析大革命的原因时也说:“社会革命将并不仅仅依靠事物的力量来实现,它要依靠意识和意志的活力。”马克思也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这也可以看作是思想史研究的一个意义,追踪事物的原因。就思想史研究本身来说,它还包含着另一层意义,即探寻“价值”。探讨世界的真理、价值和意义。而这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更有意义。如果说对原因的探讨是追溯过去的话,那么,这种对“价值”的探讨则将引领人们走向未来。每一个理性的存在物,应该说都是有思想的。但是,思

西方文明史导论 单元作业

西方文明史导论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 “在大学里面,最近的距离是智力,而最遥远的能力是能力”,这句话是我刚入学时候学校党委书记对我们所有新生讲的,大学里面不仅仅是要好好学习,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增强我们的精神力量,还要不断地去探索和创新,不断培养和锻炼我们各方面的能力,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需要借助大学的平台把理论和基础扎实,再进一步锻炼和培养我们的能力,融入到社会和人群中去,实现自己的自我价值。 1、大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它脱离我们中学的固定模板式学习,充分发挥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通过一系列传播媒介来丰富知识,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就我们应用心理学专业来说,在高中和初中是没有涉及的,在大学里我们才能接受系统全面的应用心理学教育,给我们一个更广大的学习和交往平台,让我们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上一层楼。 2、大学不仅仅要教学生某专业知识,让学生知道了解,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借助其他工具学习,如何坚持学习,让自主学习适应环境,培养学生哲学思辨能力,让学生更具有智慧,这也是大学需要给学生的。 3、大学作为一个学生进修的平台,不仅仅是技术培训为主,更应该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让学生学会无论处在何种环境也能把握学习的机会,全心全意把学习做好,同时,还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更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明确是非,不断纠正自己的思维,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4、大学也是培养和塑造学生人格的熔炉,时刻端正学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强化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明确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第二单元 希腊的文化源远流长,其艺术品更是秀丽逼真,令人流连忘返。 1、希腊文化不同于官方文化,它来自于民间的一种自发的民族文化。 2、心灵性。希腊的艺术品都是用心灵雕刻出来的精品。 3、向善性。希腊人追求理性的善,追求真善美。 4、唯美主义。高于生活的美。

走进宁波走进中西方文明

略谈东西方文明的差异 温州市龙湾区海滨中学周巨鹤中西方文明相互间很不容易了解的,两大文明之间有很大差异,因此凡是作中西文明比较而强调中国与西方如何有相似性的,必然都很难理解。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两大文明体系,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东方文明即亚洲和北非文明,西方文明即欧洲和美洲文明。这两大文明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说现在的世界就是在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中发展的。 一、不同宗教下的文明 东西方不同程度上归结为不同宗教下的文化。基督文明、伊斯兰文明、华夏(佛道儒)文明。不同的宗教,人们的信仰也不同,因而世界观也不同,价值观也不同。 各自文明与其它文明碰撞和发展对游牧文明除了少数成就被我们借鉴之外,其余被彻彻底底的同化了。在同一地区内,少数处于劣势的文明遇到更为高级的文明,只有两种可能,要么被同化,要么被征服。就像农业文明取代狩猎文明。佛教被明显的中国化了。与中国传统融合。虽起源于印度,但难见印度的影响。在近代以前,个个区域性的文明核心区之间不会出现同化或完全征服。基于科技和交通的制约,每一处文明核心区都发展出了最适应自己地域特征的文化。外来的同样高级的文化会在本土显示出强烈的不适应。西方文明并不是西方想将自己的文化传播给别人,而是其他文明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得不接受西方的文明。先是军事,而军事的发展又需要工业,而工业有需要科学技术,进而扩展到文化,教育,政治体制… 二、不同价值观下的处世哲学在人与人的相处中,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处世态度。有两句话虽不很准确,但反映了不同文化下的不同态度。说是“中国人走在大街上,先要把人看成坏人,防范着,接触中再找出谁是好人。西方人走在大街上先把人看成好人,然后再辨出谁是坏人”。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故事。大意是:一个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的钱,在临死的前一天终于攒够钱买了一栋房子,没来得及住漂亮的新房子就死了。而一个

西方文明史 古希腊神话论文

西方近代文化精神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 摘要:神话是一种文化积淀,也是一种民族意识的积淀,直至今天,它仍以无穷的魅 力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在漫长的西方文明发展史中,希腊文明曾放出璀璨的光芒。 古希腊的戏剧、建筑、绘画、雕塑等都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养料。所以可以说,古希 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百用而不厌其烦的素材,这已 是人所共知的。本文重在试图探索西方文化从古希腊神话中汲取的两钟重要的精神血 液即人本和理性,这两种精神恰是整个西方近代文化的两个主要精神。 关键词:西方近代文化精神源头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史诗中除了主体 故事外,还提及了许多其他的神话故事,那些故事显然在当时已是广为流传、普遍知 晓的。在荷马之后不久有古希腊诗人赫西奥德的长诗《神谱》,扼要地记述了许多神 话故事,并立力图把那些故事谱系化。古希腊悲剧的题材基本都是取材于神话,是作 家对那些神话故事的现实理解的戏剧体现。希腊神话在人类思想文化艺术史上始终光 彩夺目,经久不衰。 希腊文化源于古老的爱琴文明,和中国商周文明略有相像之处。他们是西洋文明 的始祖,具有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像力。在那原始时代,他们对自然现象,对人的 生死,都感到神秘和难解,于是他们不断地幻想、不断地沉思。在他们想像中,宇宙 万物都拥有生命。然而在多利亚人入侵爱琴文明后,因为所生活的希腊半岛人口过剩,他们不得不向外寻拓生活空间。这时候他们崇拜英雄豪杰,因而产生了许多人神交织 的民族英雄故事。这些众人所创造的人、神、物的故事,经由时间的淬链,就被史家 统称为「希腊神话」,西元前十一二世纪到七、八世纪间则被称为「神话时代」。神 话故事最初都是口耳相传,直至西元前七世纪才由大诗人荷马统整记录于「史诗」中。 我们现在所知的所有古希腊神话的故事都来自《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谱》和《工作与时日》。《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两部。《伊利亚特》记述的是 古代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交战攻打伊利亚特的经过。《奥塞德》描写了希腊军返航途中 的种种遭遇,荷马之后的赫西俄德写了《神谱》和《工作与时日》希腊诸神的渊源, 历史的发端。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间,希腊三为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索福 克勒斯、欧里匹得斯的经典著作也极大的丰富了希腊神话的内容。古希腊神话主要包 括神的故事、英雄传说。前者包括关于天地的开辟、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的起源 和神的活动等故事。古希腊神话里希腊有十二主神,他们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斯匹斯山上。他们是管雷电的天神宙斯、天后家空之神赫拉、海神波塞东、太阳神阿波罗、月 亮神阿尔忒弥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火与工匠 神赫尔斯托斯、众神使者赫尔墨斯、农神得墨忒耳、灶神赫斯提亚。此外还有小神仙 爱神厄洛斯、学问和艺术女神缪斯、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古希腊神话除诸神外还有英 雄传说,主要反映的是遥远的古代社会生活及人类心智、物质发展之后与自然的斗争,还有许多是反映人们生产斗争知识的。对与中国神话零散、片段化、孤立、情节简单 不同,希腊神话自成体系、完整、情节丰富曲折,具有非常大的魅力。 古希腊神话中也有人兽同体的遗迹,他们是诸神的祖先。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 和英雄传说两个部分。神的故事涉及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神的产生及其谱系等内容。 相传古希腊有奥林匹斯十二大神。但古希腊神话的主要人物希腊十二主神都是与人同形、与人同性的,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

智慧树知到《西方文明史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西方文明史导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菊与刀》 B:《文明的冲突》 正确答案:《菊与刀》 2、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正确答案: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 A:野蛮 B:动物性 正确答案:野蛮 ,动物性 4、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 A:归纳法 B:演绎法 正确答案:演绎法 5、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A:国家的文化实力 B: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正确答案:国家的文化实力 第二章 1、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公元前746年 B:公元前776年 C:公元前465年 正确答案:公元前776年 2、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 A:理想与美 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正确答案:理想与美,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3、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C:向善性; D:唯美主义; E:神秘性和悬念 正确答案: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向善性;,唯美主义;,神秘性和悬念

中西方文化比较

《中西方文化比较》复习资料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概括:“文化概念最初是指对自然的有 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的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求。任何社会文化都包含这两层意思。”(2)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涉及到文明,《尚书》、《易经》等,李渔的《闲情偶记》中有“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也”,隐含与蒙昧相对应的文化状态的含义,接近现代意义。西方的文明概念与城市文化兴起关系密切。(3)在许多情况下,文明和文化两个词通用。文明往往指的是相对成熟或者高级的文化形态。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但对于处在低级状态下的文化,一般不用文明一词。如因纽特文明。(4)一些学者认为文化为精神现象,而文明指制度化、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如政治、军事、法律等。有的学者(美国巴格比)用文明将较大较复杂的文化与较小较简单的文化区别。四大文明古国与一些“亚文明”。许多人不加细究地把文明作为文化的广义解释,用它来描述那些综合性、整体性较强的文化事实。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精神文明等。 中西学者对文化的阐述:1把文化看做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 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4还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方式或全部社会遗产。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文化性质和特征:1、我们赞成把文化看做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2、我们把民 族性和地域性看做五年后的重要特征。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4、文化是历史承继的,它能够通过代代相传的不断积累,形成特定的文化传统。5、尽管我们已承认每一种特定的文化都具有维护其持续性与稳定性的内在力量,但我们还是要指出:一定民族的文化形态是可以变迁的。 中西文化的不同地理差异和自然条件对文化形成的影响:中:1 首先是 幅员辽阔、腹地纵深。辽阔的土地不仅为我们的祖先提供了完全自足的生存条件,而且蕴藏着雄厚的发展潜能,使他们能不断地自我调节和更新,并且进退裕如。2 其次是复杂的地形地貌。这些都滋养了中华文化众彩纷呈的特殊,为华夏多民族、多源流、多侧面的亚文化系统的形成创造了条件。3 第三是气候温暖湿润。这种气候为各种植物的生长和农耕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十分优厚的自然条件。4 第四是半封闭的边缘地形。促使中华文化能够沿着自己的方向独立发展,创造与众不同的文化品格和文明成果,并能保持自成一体的延续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主旨了华夏文明的不断进步。西:1 陆地狭窄而多山地带,土地贫瘠加上气候不利于粮食的生长。因而很难形成完全自足的农业经济,因而他们不得不转向大海讨生活。2 地中海地区特色的海洋地理和周边环境。开放的地理环境和具有较高文化势能的周边文明又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宝贵的经验。3 古希腊自然地理的第三个特征是它的全境被各种天然屏障分割成若干孤立的小区域。这种特殊的地理,产生了希腊独特的城邦制社会结构,多方向、多民族共生的富于变化的文化聚集,也陶冶了希腊民族崇尚自由和个性独立的基本性格。

专题十四 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专题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57 模块五世界近代史 专题十四近代西方文明的兴起 考点一西方代议制民主的确立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P195 内容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壮大要求限制王权斯图亚特王朝实行专制统治 经过年革命爆发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这次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 2《权利法案》 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意义 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掌握了立法权财政权其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3代议制 含义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作 用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 专制独裁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4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建立年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组成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行政权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 与议会关系内阁对议会负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或下台或由首相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二、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 邦联制的弊端独立之初美国实际上是个州的松散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各州权力很大严重阻碍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主张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21787年宪法 制定年费城制宪会议 意义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原则体现一定的民主精神 3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世纪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作用控制了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两党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本质都是资产阶级政党 三、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大革命的背景 世纪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封建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思想家公开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2大革命的爆发: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年建立共和国 3艰难的共和之路:法国共和制和君主制之间反复斗争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1)正确区分直接民主制与代议制民主制 直接民主制是指古代希腊的民主形式指所有合法公民全体参政直接民主制是建立在小国寡民基础上的 代议制民主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行使国家权力议会决议事项均应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现代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2)有人说,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说说你的看法

西方文化史论述题

试论罗马法 定义法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和最高的法律行为规范,即在一定范围内为维护所有者利益而对个人行为规定 限度的强制性规范。罗马法,广义上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以及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狭义的罗马法仅指罗马民法。 历程罗马法发源于罗马城邦。随着罗马疆域的不断扩大,从统一意大利,垄断地中海,到建立地跨欧、 非、亚三洲的奴隶制帝国,罗马法也由狭隘的城邦习惯法、市民法,发展为万民法,最后形成为第一个具有世界性质的法律制度。罗马法形成以后经过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与帝国时期几个阶段。罗马法产生后,随着罗马国家历史的延续,适应罗马政治、经济与统治阶级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元老院设置了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了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表法》。该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对罗马社会早期的习惯法作了初步总结,并为以后罗马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合法权益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于是逐渐形成万民法。罗马共和时代后期,法学研究活动开始兴起,有力地推动着罗马法的发展。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皇帝查士丁尼亲自主持编纂了由《查士丁尼法典》、《学说汇纂》、《法学阶梯》和《查士丁尼新律》组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成熟、完备的阶段。这部法典完整地和系统地保留了罗马法的精华,对于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恩格斯称其为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 罗马法律文化遗产 1)罗马人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就是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法学理论。提出法律就是一个相互制约的体制。相互制约,正是西方政治智慧之所在。(尽管当时并不完善)2)a《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人从习惯法走向成文法b《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3)罗马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律师制度4)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对现代西方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它是构成现代大陆法系的重要基础。 罗马法与在近现代的影响 1.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等,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诸侯割据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 2. 为近代世界各国立法提供了范本。 ? 如拿破仑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就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还有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都是以罗马法中的理论为基础。罗马法对近现代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立法也有一定影响。如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民法、中华民国时期的民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罗马法的原则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 2018智慧树西方文明史导论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菊与刀》 B.《文明的冲突》 2【多选题】(5分) {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 A.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要素 B.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C.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D.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多选题】(5分) 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 ! A.野蛮 B.动物性 4【单选题】(5分)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 A.归纳法 B.演绎法 $ 5【单选题】(5分) 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A.国家的文化实力 B.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 A.公元前746年 ~ B.公元前776年 C.公元前465年 2【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 A理想与美 B.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C.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 3【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 A.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B.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C.向善性; D.唯美主义; E.神秘性和悬念 , 4【单选题】(5分) 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 A.雅典娜 B.赫拉 C.宙斯 5【多选题】(5分) ~ 《荷马史诗》内容包含了 A.《伊利亚特》 B.《奥德赛》 C.《工作与时日》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多选题】(5分) 《荷马史诗》中的隐喻是指哪两部著作在内容和主旨上存在的反差之谜A.《伊利亚特》

中西方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交流冲击对比相互发展和影响。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有的几个文明古国,而且中国文化一直未曾遭受过什么大的冲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然而,由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也在不同时期发生过交流或者碰撞。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二者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两种文化的发展与交融必定会带来世界性质的革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 提起汉族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何谓传统文化?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对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汉族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汉族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道德究竟为何物?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