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复习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复习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复习

学生版

一.材料题(共21小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有什么目的?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做一名封建明君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指出两点。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4.阅读下面材料: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

(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基本特征?

(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最为重要?

(4)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或建议?

5.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2、3所示

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如图4)

(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民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

(3)写出建造图3建筑的人是今天我国哪些民族?后来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什么封号?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古

﹣﹣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

﹣﹣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

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9.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如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4)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5)概括这三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殿内有岳飞彩像,上面有

岳飞亲书?还我河山?的巨匾(如图)。

材料二:据说清朝乾隆年间,秦桧的后人秦涧泉考中状元,在游览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有人问他作何感想,他挥毫题写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联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还我河山”指从哪一政权收复失地?

(2)你知道岳飞领导的军队叫什么吗?取得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什么吗?

(3)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人为什么都纷纷纪念岳飞?

11.

(1

主要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1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有何意义?

材料二

(2)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哪个朝代?当时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

材料三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除材料三中所说的册封外,清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两点)

材料四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60多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67岁,青壮年文盲率由95%除到1.2%。

(4)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近年来,极少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国家民族分裂。对此,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做?

13.某校七年级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了”宋代社会风貌探究“的主题活动,搜集了好多史料,请你共同参与研究。

材料一如图是小明同学收集的有关宋代服饰的三幅图片:

(1)识读图片,通过图一和图二的服饰对比,你认为统治者和百姓的服饰有和不同?服饰的不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等级状况?

(2)图三体现了当时哪一陋习?该陋习背后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材料二宋朝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达官贵人出门乘轿已很普遍,士大夫一般骑驴、骡。(3)据材料二并结合两宋民族关系,请分析”宋朝缺马“的原因。

材料三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交流。……临安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国内外客商往来不绝,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请简要分析宋代商业繁荣的原因。

(5)通过以上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宋代社会风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4.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材料中的说:“三种东西”分别是什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西汉发明的什么合称“四大发明”?

(3)“ 这三种东西”对世界面貌的改变有何影响?

(4)四大发明在什么时期广泛应用?

(5)四大发明的出现和传播有何重大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请回答: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

(3)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据《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二:吴晗指出: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那是历史上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

(1)根据材料一说明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郑和下西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17.阅读下图:

请回答:

(1)明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2)万里长城的修建始于何时?东西起止点是什么地方?修建的目的是什么?

(3)如何评价明长城?

18.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景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景,中俄双方最终签订了哪一条约以解决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

(3)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英国殖民者来到中国。英国商人为扩大贸易,力图开拓中国市场,但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发展的形势,固步自封,自我陶醉。乾隆帝在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天朝”指什么?

(2)从乾隆帝的信来看,清政府拒绝与外国通商的原因是什么?从中反映出清朝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3)清朝初年在对外关系上实行什么政策?当时只许开放哪一城市对外开放?这种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为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下图明朝科举考生看榜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官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在中央的官制变化。

(2)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作简要评价。

(3)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21.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请回答:

(1)小明是班上图书角的管理员,现有以上图片代表的小说,请你帮他将这些图书准确分给下列同学(写出相应的图片及代表的小说):

①小张同学想了解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内容,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②小华同学一直对神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③小明同学想阅读我国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④小龙同学对刘备、关羽的故事比较感兴趣,你应将哪幅图分给他?

(2)被称为明代“三大奇书”的是哪三部?请分别写出其作者。

(3)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4)请你选择上面的任意一幅图片所代表的小说作一简单介绍。

2017年七下人教版历史期末材料分析题复习

教师版

一.材料题(共21小题)

1.(2016春?鸡西校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此河开通有什么目的?

(3)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开通此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及开通时的在位皇帝.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

(3)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4)本题考查开通大运河的重要的历史意义.

【解答】(1)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句诗的意思是: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大运河的开凿,但从运河开通至今,南北交通仍然依赖大运河.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的“此河”指的是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一条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从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贯通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的大运河.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下令开通了大运河.

(3)据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可知,这是古人对大运河历史功绩的赞美.其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北京和扬州.

(4)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传输,其利也博哉.”可知,大运河北可达涿郡,南可到江都,再到杭州.由此可见,大运河便利了南北运输,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故答案为:

(1)大运河;隋炀帝.

(2)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3)北京和扬州.

(4)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点评】本题以隋朝大运河的部分材料为依托,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的阅读能力和对隋朝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2016春?西宁期末)阅读唐太宗的三则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速,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攀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数耳,若兵戈屡动,土水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

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煸万绪,颓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四则材料均摘自《贞观政要》

(1)唐太宗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3)阅读材料三,唐太宗为了避免“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任用了哪几个名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及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

【解答】(1)分析材料可知,唐太宗认识到秦始皇和隋炀帝灭国的原因,他发表材料一言论的目的是告诫自己和众臣,要吸取秦隋灭亡的教训,避免骄奢淫逸而招致衰亡.

(2)从材料二中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国以人为本”反映了唐太宗看到民众力量的强大,是民本思想的体现,要以农为本,休养生息.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人称“房谋杜断”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作宰相,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要分析材料,综合考虑.如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要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等.

故答案为:

(1)告诫自己和众臣,要吸取秦隋灭亡的教训,避免骄奢淫逸而招致衰亡.

(2)民本思想,要以农为本,休养生息.

(3)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4)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民为本;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要善于纳谏,知人善用等.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的有关内容.

3.(2016春?卢龙县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农业的发展.

(2)本题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本题考查唐朝人口增长及其原因.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据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可知,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水稻、粟.

(2)表格中的“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武周”是武则天的国号,“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数由贞观末年的300万户直线上升到开元末年的841万户.人口激增的原因是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故答案为:

(1)水稻、粟.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人口数直线上升;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期.

(4)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点评】本题考查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制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什么时期?

(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选官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有什么基本特征?

(3)科举考试科目繁多,一般以什么科最为重要?

(4)作为一名学生,你对我国目前考试制度有何看法或建议?

【分析】本题以考试演变的材料综合考查科举制度创立与作用及对当今考试制度的看法或建议.

【解答】(1)根据所学所学知识,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制度,它创立于隋炀帝时期,唐朝时不断得到完善.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时期的科举考试以进士科最为重要,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2)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形成之前的魏晋时期,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分科考试,择优录取是科举考试的基本特征.

(3)科举制度在隋朝创立,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在题型的设计上应该灵活多样,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等.

故答案为:

(1)隋炀帝时期.

(2)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3)进士、明经.

(4)今天的考试制度,基本上贯彻了自由报考,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是一种比较合理的选拔制度.建议在题型的设计上应该灵活多样,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激活思维,促进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最后一问言之有理即可.

5.(2016春?虞城县期末)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使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1、2、3所示

材料二《唐朝后期的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如图4)

(1)如果某游客到拉萨布达拉宫参观图1,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中的地图,写出这个人物嫁入地区的序号。同时写出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民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并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一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2)图2中的民族是今天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结合材料二的地图,写出他们所生活地区的序号。

【分析】(1)本题考查唐与吐蕃的关系.

(2)本题考查唐与回纥的关系.

(3)本题考查唐与南诏的关系.

【解答】(1)由图1文成公主可知嫁人的地区为吐蕃,即序号②,这一地区当时生活的民族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当时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是“和同为一家”.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与吐蕃的交往密切,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后来,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和同为一家”.

(2)由图2中回纥贵族可知是今天我国维吾尔族的祖先,他们所生活在新疆地区,即序号①.回纥又叫“回鹘”,是维吾尔族的古称.回纥和唐王朝保持着相当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从而成为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促进了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3)由图3中千寻塔可知是今天我国彝族和白族人建造的.根据所学可知,崇圣寺千寻塔耸立在云南大理,与唐塔风格类似,是唐与南诏友好交往的见证.南诏是现在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唐玄宗封南诏首领骨力裴罗为云南王.

故答案为:

(1)②,藏族,“和同为一家”.

(2)维吾尔族,①.

(3)彝族、白族,云南王.

【点评】本题以唐朝民族关系为背景,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6.(2016?渝中区校级三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期的中国有着拥抱世界的宽阔胸怀,不仅跨越国界的贸易远远的超过了汉朝,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表现出对外来文明异乎寻常的欢迎和接纳。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那个时候的中国人昂扬而自信。﹣﹣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二文明交流互鉴使各种文明创造的丰硕物质成果和宝贵精神财富不再被封闭在狭窄的区域和人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中华文明在?西渐?中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如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加速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火药则成为西欧市民阶层摧毁封建堡垒的有力武器,指南针引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拓。同样,独具特色与发展谱系的西方文明,则高扬科学与理性旗帜,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为我们带来新的思维和科学技术文化。

﹣﹣商志晓《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

材料三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

﹣﹣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文化是怎样实现中外融合的,并举一例唐朝文化实现中外融合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归纳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四大发明“西渐”过程中起了直接或间接的中介作用的是哪一个民族?

(3)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其它文明?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知识点.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解答】(1)由材料“与周边乃至远方各国的文化交流也拓展到新的领域和更大的规模…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文化,为大唐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广度和深度.”可知唐朝文化是在继承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唐太宗时期,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将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敦煌莫高窟艺术是把石窟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起来.

群中,而能够为全人类所共享,由此拉近了人类之间的距离.”可知材料二中古代东西方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是:使各种文明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西方,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以包容的心态学习其他文明;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其他文明;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等.

故答案为:

(1)在继承古代传统的基础上大力吸收外来的文化.事例:玄奘西行求取佛经,将佛教文化融入中国文化;敦煌莫高窟把石窟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融合起来.

(2)影响:使各种文明成果为全人类所共享,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民族:阿拉伯民族.

(3)以包容的心态学习其他文明;以宽阔的胸襟对待其他文明;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文明的差异.(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以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和四大发明的西传为背景,考查的是中外文化交流发展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7.(2017春?东台市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

﹣﹣《新唐书》

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

(1)材料一写出了“安史之乱”的原因,请加以概括。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有何历史影响?

(3)材料三反映“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什么局面?

(4)材料二反映了五代十国时期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你对此作何评价?

【分析】本题以“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末统治.

【解答】(1)依据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可知,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依据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可知,从杜甫的诗句可以看出,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依据材料三“武夫悍将…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可知,由于唐末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4)依据材料四“五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凭武力夺位,在位时间也都不长,最短的只有十个月.这五个朝代的统治平均约为十年,最短的不到四年”可知,由于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和各地的经济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故答案为:

(1)唐玄宗荒废朝政,任人唯亲,宦官奸臣当道,朝政日益腐败.

(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3)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4)藩镇割据,政权分立更迭不断;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影响和各地的经济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点评】识记唐末的统治.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趋势.

8.(2014春?合川区校级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天下自唐季(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因何也?普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末)以来,战衅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1)“太祖”指何人?

(2)材料中指出“兵革不息”,其原因是什么?

(3)针对“普”的建议,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太祖既得天下”“唐季以来”可知,“太祖”指的是宋太祖赵匡胤.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由材料“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以来,兵祸连年,国家不安定的原因是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由材料“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可知,宋太祖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这些措施的实施,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

(1)赵匡胤.

(2)节度使掌握兵权,实力强大,皇帝实力较弱.

(3)措施:陆续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做地方官,并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从各地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影响:将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军权都收归了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逐渐导致官僚机构和军队的不断膨胀,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主要原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准确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9.(2016春?泰兴市期中)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如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4)材料三这首词中的“匈奴”指什么民族?

(5)概括这三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辽、北宋、西夏民族政权并立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澶渊之盟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靖康之变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南宋和金对峙的知识点.

(5)本题考查的是辽、宋、夏、金时期历史特征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一图中的“西夏、上京、东京”等信息可知,材料一中的地图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因此材料一中A所对应的政权是辽,B所对应的政权北宋.

(2)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澶渊之盟.

(3)材料三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变.

(4)材料三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建立的金政权的女真族.

(5)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故答案为:

(1)A、辽或契丹族;B、北宋.

(2)澶渊之盟.

(3)靖康之变.

(4)女真族.

(5)民族政权并立.

【点评】本题以辽、宋、夏、金时期的历史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0.(2015春?仙游县校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有一座岳王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殿内有岳飞彩像,上面有岳飞亲书?还我河山?的巨匾(如图)。

材料二:据说清朝乾隆年间,秦桧的后人秦涧泉考中状元,在游览西湖拜谒岳飞墓时,有人问他作何感想,他挥毫题写了?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联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还我河山”指从哪一政权收复失地?

(2)你知道岳飞领导的军队叫什么吗?取得的一次著名战役是什么吗?

(3)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人为什么都纷纷纪念岳飞?

【分析】本题以岳飞的塑像及评述材料切入考查岳飞抗金的史实.

(2)岳飞领导的军队叫岳家军,取得的一次著名战役是郾城大捷.岳飞是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3)后人纷纷纪念岳飞的主要原因是岳家军纪律严明;岳家军抗金,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故答案为:

(1)金.

(2)“岳家军”,郾城大捷.

(3)岳飞指挥的岳家军纪律严明;岳家军抗金,使南方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岳飞抗金的重要战役与后人纪念岳飞的原因.

主要原因。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请问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至少写两点)。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南北方经济发展的准确识记.

【解答】(1)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图片以及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观察图片可知,从唐朝开始我国南方人口开始增多,并在北宋时超过了北方,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当时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设立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两宋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包括政府的重视,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

故答案为: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市舶司;政府的重视,造船业发达.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图表,注意准确识记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

12.(2016春?泰州校级期末)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从此,吐蕃人学会了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学会了养蚕缫丝,纺织刺绣,等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汉藏友好交流的哪一史实?有何意义?

材料二

(2)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哪个朝代?当时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专门管理西藏?

材料三清朝初期,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除材料三中所说的册封外,清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两点)

材料四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60多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507亿元,比1951年增长111.8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比民主改革之初增长117倍。人均预期寿命由35.5岁增加到67岁,青壮年文盲率由95%除到1.2%。

(4)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5)近年来,极少数“藏独”分子蓄意制造国家民族分裂。对此,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当怎样做?

【分析】(1)本题考查了文成公主入藏的相关史实.

(2)本题考查了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理.

(3)本题主要考查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4)本题主要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出嫁吐蕃,带去了许多书籍和谷物、蔬菜种子,还带去大批手工业工匠.”可知,这是指文成公主入藏.据所学知,贞观时期,松赞干布多次遣使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了大批的手工艺品和多种生产技术、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

(2)据所学知,元世祖在中央设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从此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3)雍正时期(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少数民族的今天;党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我党关心和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

(5)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从维护国家统一的角度出发即可.如:坚决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坚决反对抵制任务分裂国家的言行和阴谋;努力学习,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文成公主入藏(或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2)元朝;宣政院.

(3)设立驻藏大臣;规定“金瓶掣签”制度.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色的发展道路,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言之成理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