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04-安丘-安丘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

2016-04-安丘-安丘市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

9.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9.5.1固废处理措施技术可行性分析

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污泥,拟建项目投资5万元建设医疗废物暂存处。

1、废弃物的收集、暂存

废弃物的收集是否完善彻底、是否分类是医院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关键。医院废弃物可分为:A.锐器(损伤性)废弃物,如手术刀、注射针等;B.传染性(病原性)废弃物,如手术废物、化验检测废物等;C.一般不可燃废弃物,如输液瓶、废试剂瓶等;D.化学试剂和过期药品等;E一般废弃物,如无害的医疗器材包装袋等;F.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在收集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废弃物使用不同的容器收集,并贴上内容标签;感染性的废弃物应有专门的运输通道。此外,考虑到医院部分固废的特殊性,要求院方在污物收集过程中加强管理和责任意识,防止带菌固废等混入生活垃圾中或随意丢弃,使病菌进入外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项目生活办公垃圾和医疗废物均进行密闭容器存放,垃圾收集点采取袋装收集,医疗废物暂存处和污水处理站采用混凝土结构,进行了相应的防雨和防渗处理,避免垃圾及医疗废物渗滤液对评价区内地下水不会造成明显影响。

2、运输、处置

(1)医疗固废

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是焚烧法,因为它能够做到废弃物的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在所有可行的医疗垃圾处理技术中,焚烧法已被证明是破坏传染性和有毒性物质、减少体积和重量的最有效方法。从医学微生物学来讲,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加上寄生虫,它们都有一个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一般为37℃。低温一般可使其新陈代谢缓慢,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但仍可维持其生命;只有高温才能杀灭所有细菌、病毒(包括细菌芽孢),破坏病毒的抗原性。

该项目医疗废弃物送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前就地消毒。

医院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潍坊市医疗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潍政发[2003]31号),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置于

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应当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医院需建立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和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医疗废物的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定期消毒和清洁,必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

医院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照本单位确定的内部医疗废物运送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至暂时贮存地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当在医院内指定的地点及时消毒和清洁。医疗废物转运车应满足《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GB19217-2003)。

(2)污水处理站污泥

拟建项目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因此,应进行消毒并送有资质的单位集中妥善处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必须对污泥加强管理,在排放到外环境之前应经过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处理措施是将污泥浓缩脱水后,加入石灰、漂白粉或其它消毒剂进行灭菌消毒,并对污水处理站采取有效的封闭和脱臭处理。对于发生强烈恶臭的构筑物置于封闭区间内,通过引风装置排入相应的净化装置进行脱臭处理,同时加强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操作管理,防止恶臭气体形成。经浓缩、脱水、无害化处理后的污泥要及时外运,以免长期堆放在院内,散发出异味及有害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3)拟建项目危废处理措施

拟建项目危险固废运送至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①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简介

该项目2003年开始运营,采用高温焚烧技术处理医疗废物。初期仅考虑收集处理潍坊市区内产生的医疗废物,设计能力偏小,工艺也比较简单。

在此情况下,市政府重新对项目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以“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工程”立项,省计委以鲁计投资[2003]1030号文批复,收集处置范围扩大为潍坊城区及所辖8个县市所有医疗卫生机构。2004年8月由省环保局以鲁环审[2004]92号文予以批复环评,新上热裂解焚烧处理设备,处理规模为8t/d。

在运转的几年内,取得了一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运转时间的增长,设备的老化已达不到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经过多方考察和对各种工艺的比选,2008年与新加坡优艺公司合作,对现有技术进行改造,采用干化学消毒处理技术,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置。

技改项目于2009年3月由省环保厅以鲁环审【2009】99号进行了环评批复。该项目设计日处理规模为16吨,主体工艺为干式化学消毒处理工艺。此技术设备为引进美国技术,工艺包括进料系统、化学消毒系统、出料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废气处理系统、清洗消毒系统等。2009年11月省环保厅以鲁环验【2009】173号批复了环保竣工验收。

②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工艺分析

医疗废物干化学处理设备是一种全集成的专利系统。专利的干化学消毒工艺,能够为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环保而经济的医疗废物处理方式。这种系统可连续处理平均每小时600公斤以上的医疗垃圾。如此高的处理能力主要得益于系统中的专利粉碎机技术和消毒过程使用的专有的UEEnviroTM干化学消毒添加剂。

这种系统通过在粉碎过程中向垃圾流添加UEEnviroTM对医疗废物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UEEnviroTM是一种专有的干性生物杀灭剂,通过在研磨过程中涂敷到垃圾的所有表面,从化学和物理两个方面消除医疗垃圾的传染性。通过分裂隔膜和活性外壳蛋白,在根本上将核酸的pH值由中性的7.0改变到了PH值11.0到12.5,彻底破坏和杀灭细胞壁和微生物及病毒组织。

医疗废物干化学处理设备对医疗废物的处理完全达到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标准,实现作为普通垃圾流直接进行填埋。DC系列医疗废物干化学处理设备不会排放任何废气或废水,不会产生其他有害的副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它的环保性。

③合理分析

目前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理中心年处理医疗废物4000余吨,约为10.9t/d,还有5.1t/d的处理能力,拟建项目危险固废产生量为0.14t/d,可以接纳拟建项目固体废物。

9.5.2固废治理措施经济性论证

医疗废物(医疗废弃物和污水处理站污泥)年处置费用为5万元。按照项目医疗废物量核定价格,费用合理。

9.6 总体评价

拟建项目污染防治措施效果好,技术可行;该项目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完善,采用的环境保护技术为国内行业较先进水平,经采取上述环保措施后,可确保该项目污染物达标排放。经论证,该项目环保措施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总体环境保护技术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10 经济、环境、社会损益分析

10.1经济效益分析

拟建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3496.83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503.17万元。项目建设投资中,建筑工程费8067.44万元,设备购置费2705.00万元,安装工程费270.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08.3万元,基本预备费1446.09万元。

拟建项目建成后经济效益比较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拟建项目建设所需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设备将由本地区供应,项目建成运营后,就诊人员明显增加,这些会为当地建筑业、设备制造业以及交通、餐饮、住宿和邮电服务带来一定的发展机遇,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10.2环境效益分析

10.2.1环保投资估算

根据拟建项目工程分析,拟建项目投产后,所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筹措资金,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和减缓措施,来保证把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满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要求。该项目环保投资详见表10.2-1。

表10.2-1 环保设施投资估算一览表

综上所述,本项目环保投资为250万元,项目总投资为16000万元,环保投资占总投资的1.8%,拟建项目污染处理设施运行费用为50万元/a,拟建项目的环保投资比例是合适的。

10.2.2环境效益分析

拟建项目在院区规划、设备选型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均采取有效措施,可取得显著的

环境效益:选用低噪声水泵和采取有效的防噪措施后,噪声将得到有效控制,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本工程依托现有污水处理系统,对该项目产生的污水通过生化工艺处理后,使医院所排污水能够达标排放,对减轻安丘市地表水污染具有一定作用。

医院建成后,各建筑掩映在绿树、鲜花、芳草、绿地之中,形成安静优美的环境,并达到建筑与绿化的和谐统一,是一座花园式的绿色医院,极大的改善了安丘市的城市景观,医院绿地稳定地发挥生态效益,改善了区域内的绿化环境。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10.2.3社会损益分析

项目建设完成后,医院日门急诊量320人次,床位400张,手术一天10人次。拟建项目建成启用后,基本解决群众就医紧张、住院困难的状况,从而改善安丘市妇幼保健院的就医环境,缓解病房不足和条件差与住院需求的矛盾,将更好的满足安丘市妇女儿童的住院需求,促进安丘市妇幼保健院全面深入发展,整体提升该医院的诊疗水平,增强该医院的市场竞争能力。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改善患者就医环境,保持患者良好身心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会十分明显。

10.2.4损益分析结论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具有极为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必将要付出一定的环境投入。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果表明:在实施必要的环保措施后,拟建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以减轻到最小程度,并能够实现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1 环境风险评价

11.1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重大环境污染的事件,其特点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发生概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

本次评价遵照《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文)和《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12]98号文)精神,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2004)为指导,同时结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08]68号)和《关于构建全省环境安全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鲁环发[2009]80号)相关要求,通过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及风险事故影响分析,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为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

11.2风险源项识别

11.2.1、风险单元的识别

根据对环境风险筛选和项目性质确定该项目风险单元有:

1、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事故状态下的排污;

2、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存在的风险。

因此,风险单元主要为项目运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或其他的一些突发性事故会导致环境风险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恶性循环化以及其他的环境毒性效应。

11.2.2、风险类型的确定

拟建项目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项目,根据对项目涉及试验化学品理化性质以

及同类项目类比调查,拟建项目无重大危险源,因此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拟建项目施工期对周边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损坏,施工安全事故风险的增加,运营期医院可燃气体爆炸、辐射、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引发的传染、中毒事故等或其他的一些突发性事故会导致环境风险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引起环境质量的下降甚至恶性循环化以及其他的环境毒性效应。该项目风险源有:

1、施工期对医院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损坏风险;

2、施工安全事故风险;

3、致病性微生物病人存在着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产生环境风险的潜在可能;

4、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事故状态下的排污;

5、医疗废物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6、可燃气体爆炸事故风险分析。

因此,本评价主要对医院施工期和营运期间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及事故所造成的人身安全、环境影响与损害程度,提出合理的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11.2.3故概率分析

1、重大事故概率

国际工业界通常将重大事故的标准定义为:导致反应装置及其它经济损失超过万美元,或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事故。对本项目而言,根据相关资料,发生重大事故概率很小。

2、一般事故概率

一般事故是指那些没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此类事故如处置不当,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医院建设项目而言,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中以医疗废水不达标外排,医疗废物收集点管理不善混入生活垃圾,造成潜在威胁出现几率最大。

11.3风险防控措施

11.3.1施工期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

1、施工期风险

(1)项目施工前若未请有资质的地质勘察单位对建设场地作详细的地质及岩土工程勘

察,基坑开挖时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2)该项目用地场址周边可能存在有地下电缆线、供水管、供气管等市政基础设施,如果不事先弄清它们的分布即盲目开始施工,可能会对这些市政基础设施造成破坏,从而影响医院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造成较大的环境风险。

(3)多层建筑较高层施工可能出现较多的安全隐患,主要风险因素有:

①脚手架、模板和支撑,起重搭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运行,人工挖孔桩、基坑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

②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标准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未设置安全网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

③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

④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的堆放与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

⑤高空意外坠落的物品可能对施工场界外公众生命及其财产安全构成威胁。上述风险事故一旦发生,其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及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2、施工期风险防范措施

(1)请有资质的地质勘察单位作详细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基坑边坡支护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单位人员设计。

(2)项目建设单位在招标时,应保证施工设备及安全措施费为不竞价费用、专项费用。

(3)建立完善的项目建设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建设施工安全责任制。

(4)施工前应充分了解该项目用地及周边区域的地下管线分布,施工设计图中明确标示出它们的位置,严格规范施工操作程序。

(5)在施工场界设立围墙,确保将非施工人员隔离开来。

(6)较高层建筑施工时,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如使用水平安全网和竖向防护网、运输车辆出入线路和施工人员出入线路分开等措施),保证施工工人的人身安全和防止高空坠物。

11.3.2营运期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

11.3.2.1致病微生物风险及防范措施

1、致病微生物风险分析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可通过人畜粪便和污水进入水体。进入水体的这些病原菌由于不适应水环境而逐渐死亡,也有一小部分可在水里较长期的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水质混浊,日光、紫外线穿透能力受到限制,水中营养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较多;水温较低等条件下,水中的致病菌可以存活得长一些。如不经处理而直接外排将对周围的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致病微生物风险防范措施

拟建项目建成后,将对医疗区污水采取有效的消毒处理,处理后污水中粪大肠菌群含量较小,粪大肠菌群500个/升,经严格消毒处理后的医院污水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入汶河,不会对汶河造成生物性污染。

11.3.2.3医疗废水风险及防范措施

1、项目医疗废水排放情况

该项目建成营运后废水主要分为医院病区污水和其他废水,其中医院病区污水主要是门诊、急诊、病房、治疗室、化验室、手术室等科室处排出的生活废水和医疗废水;其他污水主要有洗衣房、医院行政区的生活污水和洗衣废水等,废水总排放量约为129.4m3/d,污水收集后排往医院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符合《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96-2006)三级标准后排入安丘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汶河。

事故排放情况下,即视为未经有效处理直接由城市污水管网排入汶河。

2、项目医疗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事故因素

医疗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事故因素包括两方面:

一是操作不当或处理设施失灵,废水不能达标而直接排放。医院污水可沾染病人的血、尿、便,或受到粪便、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病原性微生物污染,具有传染性,可以诱发疾病或造成伤害;含有酸、碱悬浮固体、BOD、COD和动植物油等有毒有害物质和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它们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有的甚至在污水中存活较长时间,危害性较大;牙科治疗和化验等过程产生污水含有重金属、消毒剂、有机溶剂等,部分具有致癌、致畸或致突变性,具有空间污染、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不经有效处理会成为一条疫病扩散的重要途径并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二是虽然废水水质处理达标,但未能较好的控制水量,使过多的余氯、大肠杆菌排放水体,影响附近的水环境质量。

3、医疗废水事故排放引起的风险影响

拟建项目因污染物防治设施非正常使用,如:管道破裂、泵设备损坏或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等,导致废水污染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至环境而引起的污染风险事故。

事故废水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后,一方面病原体进入水体污染水源,引起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传染,导致介水疾病的传播和流行。饮用了受污染的水,对健康危害很大,其影响具有广泛性、长期性、潜伏性等特点,又有致畸、致突变、致癌性,可以引发急、慢性病变。另一方面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甚至杀死水中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另外,医疗垃圾临时堆场、制氧站可能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其主要原因是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等引起,此类事故发生的概率也很低,只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可以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

4、医疗废水事故防范措施

针对医疗废水事故排放所产生的风险,建议项目设计适当规模的调节池,兼做事故池,并配套完善的排水系统管网和切换系统,以应对因管道破裂、泵设备损坏或失效、人为操作失误等事故,确保发生事故时污水全部收集至事故池暂存,待事故结束后妥善处理。11.3.2.3医疗固废风险及防范措施

拟建项目医疗废物必须经科学地分类收集、贮存运送后交潍坊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处理。

鉴于医疗垃圾的极大危害性,该项目在收集、贮存、运送医疗垃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为保证项目产生的医疗垃圾得到有效处置,使其风险降到最小程度,减小对周围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具体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防范。

(1)应对项目产生的医疗垃圾进行科学的分类收集、包装

科学的分类是消除污染、无害化处置的保证,该项目医疗废物要严格贯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采用专用容器,明确各类废弃物标识,分类包装,分类堆放,并本着及时、方便、安全、快捷的原则进行收集。

将医疗废物按类别进行分类收集,具体类别包括:①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包括一性注射器、输液(血)器、一次性输液瓶(袋)、输血袋、各种导管(袋)、口罩、帽子、手套等一次性医疗用品。②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包括药杯、漱口杯、病区用拖布等。③敷料类,包括污染的纱布、绷带、脱脂棉(球)、棉签等。④检验器材和检验残余物,包括血、尿、粪、痰、呕吐物等检验标本及尿杯、尿袋、固体培养基、一次性试管、器皿等。⑤病理检查标本,包括组织、器官等。⑥手术切除物。⑦生物培养、动物实验残余物。⑧废药物、药品和药瓶等。

⑨废旧织物,包括废旧的医务人员工作服、医疗器械包裹用布等。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当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者容器的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收集的危险废物进行灭菌消毒预处理后,用专用医疗废物袋(红色、黑色、黄色)分类包装。其中:红色:纱布、棉布、手纸、手术服、各类手术残余物及各类受污染的纤维制品;黑色:一次性针头,玻璃器皿及各类金属毁形物;黄色:一次性输液管、注射器及相关塑料制品。所用的包装袋及垃圾箱由优艺环保科技(潍坊)有限公司统一发放。

项目产生的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由检验科、病理科等产生单位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由药剂科交由专门机构处置;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由设备科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对感染性废物必须采取安全、有效、经济的隔离和处理方法。操作感染性或任何有潜在危害的废物时,必须穿戴手套和防护服。对有多种成份混和的医学废料,应按危害等级较高者处理。感染性废物应分类丢入垃圾袋,还必须由专业人员严格区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废物,一旦分开后,感染性废物必须加以隔离。根据有关规定,所有收集感染性废物的容器都应有“生物危害”标志。有液体的感染性废料时,应确保容器无泄漏。

所有锐利物都必须单独存放,并统一按医学废物处理。收集锐利物日包装容器必须使用硬质、防漏、防刺破材料。针或刀应保存在有明显标记、防泄漏、防刺破的容器内。处理含有锐利物品的感染性废料时应使用防刺破手套。

(2)医疗垃圾的贮存和运送

该项目应当建立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医疗废物应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理,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天。因为在医疗废物储存过程中,会有恶臭产生。恶臭强度和垃圾中有机物腐烂程度有很大关系,其中主要污染物为硫化氢、三甲胺、甲硫醇以及氨等。臭味不仅有害于人体健康,还会使某些疾病恶化。

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①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该项目贮存场所设在医院北面,符合上述要求。

②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③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阳光直射。

④地面和1.0米高的墙裙须进行防渗处理,地面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易于清洁和消毒,产生的废水应采用管道直接排入医疗卫生机构内的医疗废水消毒处理系统,禁止将产生的废水直接排入外环境;

⑤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⑥暂时贮存病理性废物,应当具备低温贮存或者防腐条件。

对于感染性废料和锐利废物,其贮存地应有“生物危险”标志和进入管理限制,且应位于产生废物地点附近。同时感染性废物和锐利废物的贮存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保证包装内容物不暴露于空气和受潮;

②保存温度及时间应使保存物无腐败发生,必要时,可用低温保存,以防微生物生长和产生异味;

③贮存地及包装应确保内容物不成为鼠类或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④贮存地不得对公众开放。

医疗废物转交出去后,应当对暂时贮存地点、设施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所以项目暂存库房的设计符合《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试行)》中关于暂存库房的设计要求。

对于医疗固体废物,禁止将其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禁止在内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

11.2.3.4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引发的传染、中毒事故风险分析及预防措施

1、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引发的传染、中毒事故风险分析

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可能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等有害物质,具有急性传染和潜伏性污染等特征,其病毒、病菌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如处置处理不当将引发的传染、中毒事故,影响人类健康及生活。

2、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引发的传染、中毒事故预防措施

医院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和现场处理工作组,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保证能及时赶到现场进行控制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在监测中如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除网络报告外,同时还要向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区疾控中心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直至灾害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或传染

病疫情末例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为止。

11.4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11.4.1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为避免风险事故,尤其是避免风险事故发生后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建设单位应树立并强化环境风险意识,增加对环境风险的防范措施,并使这些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落实。为进一步减少事故的发生,减缓该项目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潜在威胁,建设单位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并从技术、管理等方面对以下几方面予以重视:

1、树立环境风险意识

该项目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对周围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发生环境安全事故后,对周围环境有难以弥补的破坏,所以在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应树立环境风险意识,强化环境风险责任,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内容。

2、实行全面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拟建项目在医疗废物运输、储存、处理等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各种事故,事故发生后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因此应该针对该项目开展全面、全员、全过程的系数安全管理,把环境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消除系统的潜在危险上,并从整体和全局上促进该项目各个环节的环境安全运作,并建立监察、管理、检测、信息系统和科学决策体系,实行环境安全目标管理。

3、规范并强化在运输、储存、处理过程中的环境风险预防措施

为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建设单位必须制定比较完善的环境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应从制度上对环境风险予以防范。尽管该项目的许多事故虽不一定导致环境安全事故的发生,却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事故后果。对于这类事故的预防仍然需要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运输、储存、处理等各个环节予以全面考虑,并力图做到规范且可操作性强。如:医疗垃圾在收集、预处理、运输过程中因意外出现泄漏,应立即报告医院保卫部门,封闭现场,进行清理。清理干净后,需要对现场进行严格消毒,对于毒性强的医疗垃圾泄漏,还应该立即疏散周围人群,设置警示标志及距离,并在处理过程中穿防护服。

4、加强巡回检查,减少医疗垃圾泄漏对环境的污染

医疗垃圾在装卸、运输的“跑、冒、滴、漏”现象是风险来源之一,其后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导致人员受伤或是设备受损,但外泄的危险废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加强巡回检查。每日的巡回检查应做详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并做到及时防范。

5、建立事故的监测报警系统

建议建设单位在废水处理系统的进出口,建立事故的监测报警系统。对于废水处理系统的进口,应予以特别的重视,监测系统应确保完善可靠。安丘市污水处理厂是安丘市妇幼保健院对医院污水处理的最后过程,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防止环境风险的发生,需对污水处理站提供双路电源和应急电源,保证污水处理站用电不会停止,重要的设备需设有备用品,并备有应急的消毒剂。

6、加强资料的日常记录与管理

加强对废水处理系统的各项操作参数等资料的日常记录及管理废水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减缓危害的措施。

7、加强危险废物处理管理

加强和完善危险废物的收集、暂存、交接等环节的管理,对危险废物的处理应设专人责任负责制。负责人在接管前应全面学习有关危险废物处理的有关法规和操作方法,做好危险废物有关资料的记录。

11.4.2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为有效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及时、合理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重大、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及正常生产生活活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丘市妇幼保健院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制订了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

1、环境事故因素识别

根据该建设项目的规模和特点,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环境事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日常医疗过程中,由于医院方与众多病患及家属的高频接触,存在产生致病微生物蔓延的环境风险潜在可能性。

项目医疗废水具有传染性、急性传染和潜伏性传染等特征,其在处理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处理设施失灵造成事故排放的潜在环境风险。

医疗垃圾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发生渗漏、泄漏的环境风险。

2、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1)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主要为医院成立的环境安全管理机构,由医院环保第一责任人、环保直接负责人、环保主管部门负责人和其他的专职环境管理人员组成。

(2)主要职责:

①宣传学习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的指示精神;

②掌握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情报信息和事态变化情况,及时将事故上报有关部门;

③负责有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信息联络、传达、报送、新闻发布等工作;

④配合上级指挥部门进行现场处置、调查、取证工作;

⑤协调有关部门,指导污染区域的警戒工作;

⑥根据现场调查、取证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事件处置的技术措施;

⑦负责对外组织协调、分析事件原因、向应急领导组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⑧配合专家组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做出科学评估,为上级应急领导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配合专家组参与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的判定,对污染区域的警报设立与解除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⑨完成当地政府有关应急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主要任务

①划定隔离区域,制定处置措施,控制事件现场;

②进行现场调查,认定突发环境事件等级,按规定向有关部门和当地各级政府报告;

③查明事件原因,判明污染区域,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

④负责污染警报的设立和解除;

⑤负责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立案查处,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⑥负责完成有关部门提出的环境恢复、生态修复建议措施;

⑦参与指挥急救、疏散、恢复正常秩序、安定群众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3、处置程序

①迅速报告

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当地环保部门应急报告。同时,配合有关管理部门,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检查所需仪器装备,了解事发地地形地貌、气象条件、地表及地下水文条件、重要保护目标及其分布等情况。

②快速出警

接到指令后,配合应急现场指挥组率各应急小组携带环境应急专用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

③现场控制

应急处置小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控制现场、划定紧急隔离区域、设置警告标志、制定处置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

应急监测小组到达现场后,应迅速布点监测,在第一时间确定污染物种类,出具监测数据。

④现场调查

应急处置小组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取证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响程度等;并负责与当地公安、消防等单位协调,共同进行现场勘验工作。

⑤现场报告

各应急小组将现场调查情况、应急监测数据和现场处置情况,及时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

应急现场指挥组按6h速报、24h确报的要求,负责向应急领导组报告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动态情况。

应急领导组根据事件影响范围、程度,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资前往现场增援。

⑥污染处置

各应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并参考专家意见,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提出污染处置方案。

对造成水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小组需测量流速,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

迅速联合当地环境监察人员对事故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地形)和人员反应作初步调查。

⑧污染跟踪

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表,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h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突发事件消失。

⑨污染警报解除

污染警报解除由应急现场指挥组根据监测数据报应急领导小组同意后发布。

⑩调查取证与结案归档

全程详细记录污染事故过程、污染范围、周围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等内容,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尽可能采用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科学分析确定事故责任人,依法对涉案人员作调查询问笔录,立案查处。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归纳、整理,形成总结报告,按照一事一卷要求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4、应急处置工作保障

①应急能力建设要求

服从上级应急现场指挥组统一指挥,切实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完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内部制度,加强培训和演练。

②通信保障

配合有关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环境安全应急指挥系统、环境应急处置全省联动系统和环境安全科学预警系统,确保本预案启动时,省环保局应急领导组指挥中心和各市环保局应急领导小组之间的通信畅通。

③培训与演练

加强环保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日常培训和重要目标工作人员的培训管理,培养一批训练有素具备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能力的专门人才。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不同类型的实战演练,以积累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经验,增强实战能力。

12总量控制分析

12.1总量控制的原则

国家提出的“总量控制”实际上是区域性的,当局部不可避免地增加污染物排放时,应对同行业或区域内进行污染物排放量削减,使区域内污染源排放负荷控制在一定数量内,使污染物的受纳水体、空气等的环境质量可达到规定的环境目标。

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是考核各级政府和企业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重要指标,也是改善环境质量的具体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对各级政府进行考核,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12.2总量控制的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

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加强污染专项整治,实施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

12.3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如下:

12.3.1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

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3.2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69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34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吨标准煤下降32%;“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6.7亿吨标准煤。2015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47.6万吨、2086.4万吨,比2010年的2551.7万吨、2267.8万吨分别下降8%;全国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238.0万吨、2046.2万吨,比2010年的264.4万吨、2273.6万吨分别下降10%。

12.4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1〕47号),“十二五”期间山东省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及主要目标如下:

1、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统筹节能减排与经济社会发展,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实施、加强管理创新相结合,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控制和存量削减,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全社会参与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85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1.02吨标准煤降低17%,比2005年的1.32吨标准煤降低35.3%;“十二五”期间,实现节约能源7500万吨标准煤。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含工业、生活、农业)分别控制在177.4万吨、15.29万

吨以内,比2010年的201.6万吨、17.64万吨分别减少12%(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2.9%)、13.3%(其中工业和生活排放量减少13.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控制在160.1万吨、146万吨以内,比2010年的188.1万吨、174万吨分别减少14.9%、16.1%。

12.5本项目总量控制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可知,拟建项目不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为废水中的COD和氨氮。

拟建项目废水排放量为47231m3/a,COD、氨氮产生量为23.62t/a、2.62t/a;废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满足《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596-2006)三级标准,COD、氨氮排入污水官网量为5.67t/a、1.18t/a;经安丘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后排入汶河,排入汶河COD、氨氮量为2.36t/a、0.23t/a。

拟建项目废水COD、氨氮产生、消减、排放情况见表12.5-1。

表12.5-1 拟建项目废水COD、氨氮产生、消减、排放情况一览表

现有项目排入汶河量COD:4.02t/a、氨氮:0.41t/a,拟建项目建成后全院排入汶河量COD:6.38t/a、氨氮:0.64t/a。

拟建项目建成后,全院废水全部排入安丘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安丘市污水处理厂总量指标已纳入安丘市的“十二五”总量分配计划,不需重新申请总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