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大直博培养方案(农学)

浙大直博培养方案(农学)

浙大直博培养方案(农学)
浙大直博培养方案(农学)

浙江大学关于制订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浙大研院(2004)8号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学风严谨,身心健康。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本学科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同时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及实际工作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和学术交流。

二、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

1、学科专业

已具有一级学科授权的学科,原则上应按一级学科制订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方案。对于部分研究领域较宽的一级学科,需按二级学科制订培养方案的也应本着“前沿、特色、研究”的原则,体现本一级学科的总体要求。

2、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既要有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又能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体现我校的学科优势和培养特点。研究方向的设置不宜过窄、过细,数量不宜过多。提倡在学科交叉和渗透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领域设置研究方向。

设置研究方向应具备:(1)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2)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重要的实际成果;(3)能开出本研究方向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讲座课程;(4)有培养博士生需要的经费、图书资料、实验设备等物质条件。

三、培养方式

为保证培养质量,直接攻博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也可实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制。导师(组)负责制订和调整直博生个人学习计划,组织读书报

告和开题报告,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鼓励有条件的交叉学科、共建学科组织导师组进行集体指导。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直接攻博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五年。学校实行每学年四学期制教学和研究生课程学分制,直接攻博研究生应根据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课程学习时间,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课程学分。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最低总学分3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12学分,选修课15学分,读书报告4学分。

1、公共学位课(3门)

(1)自然辩证法(理工农医类专业)2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文社科类专业,包括人文、外语、教育、法律。)2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理工农医类专业)2学分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人文社科类专业,包括人文、外语、教育、法律、经济。)2学分

(2)博士生英语一外2学分

直接攻博研究生不要求学习硕士英语一外。直接攻博研究生可申请英语免修,具体见《浙江大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试行办法》。

参加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的直接攻博研究生,应修该语种作为第一外国语(2学分)。非英语语种一外免修参照该办法。

2、专业学位课

包括硕士学位课程和博士学位课程两部分,至少要求属本一级学科课程、方法论课程或学院平台课程的硕士学位课6学分,博士学位课2学分。

3、选修课

指能使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或加深某方面知识而开设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包括本专业硕士生选修课和博士生选修课、全校性公共选修课、跨专业研究生选修课三大类,其中本专业硕士生选修课和博士生选修课至少7学分。

直接攻博研究生也可根据研究需要,经学院和专业同意,选择与论文相关的新的前沿课程,此项内容应在培养方案中予以说明。

要求直接攻博研究生至少选修公共素质类课程1门。

研究生二外(德、日、法等)为非指定选修课,研究生英语二外为小语种研究生非指定选修课。但非英语语种考试入学者,应修英语二外。

体育选修课属研究生自选课程,不计学分。

4、读书报告

要求每位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做读书报告或seminar 10次,其中至少公开在学科或学院的学术论坛做读书报告4次。完成累计10次计4学分。

(二)课程学分

培养方案中的每门课程原则上不超过2学分,每学分对应16学时。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进行科学研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强调同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密切联系,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要体现学科领域的前沿性和先进性。论文开题报告是博士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开题报告的时间,可根据直博生本人研究进展确定,但最迟应在入学后第三学年末进行。博士研究生应填写规定格式的开题报告,并在研究所(或本专业)公开、集中进行,由导师(组)和本专业其他教师共同审定。

直接攻博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公开发表论文,才能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发表论文要求、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授予工作按浙江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执行。

七、其他

1、国外和港澳台研究生培养方案具体要求另行公布。

2、本方案自2004年秋季入学直接攻博研究生开始执行。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农学(生物育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高教资源网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人才培养计划 长江大学农学(生物育种)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长江大学 2011年3月

农学(生物育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农学 专业名称:农学(生物育种) 专业代码:090101 授予学位:农学 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生物育种产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现代种子行业(企业)从事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与开发、种子加工与质量检测、种子生产、种子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遗传变异规律、作物育种、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植物转基因技术、种子检验、加工、营销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在种子行业上的应用原理,具备在品种选育、种子生产、质量检测、技术推广、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检验、加工与储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科学技术的前沿及发展趋势; 3.熟悉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加工、营销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项目策划等能力; 4.掌握科技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农业推广等实际工作能力; 5.具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专业书刊、撰写科技论文,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农学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901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作物生产、植物保护、种子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和企业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物栽培、作物育种、植物保护、种子生产、农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方面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作物栽培与育种、作物种子生产及农产品经营与管理、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基本知识和能力: 1、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植物遗传规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在这些方面受到基本训练和实践,具有农学学科和生物学科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2、掌握作物生产、作物育种、植物保护、作物种子生产与农产品经营管理、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作物栽培、作物育种、作物种子生产、植物保护、农业推广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具有现代农业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3、了解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保护、生物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熟悉国家农业生产和经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掌握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具有国家规定的本科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5、掌握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6、达到国家规定的本科生外语水平,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外文资料的基本能力。 7、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审美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 8、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实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文件精神与温家宝总理视察我校的指示精神,为培养出优秀的基础教育师资,引导学生乐于从教、终身从教,特制定师范专业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与培养思路 东北师范大学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促进学生成为有见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自主学习者,培养其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且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中学教师,为其成为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地说,要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育技能、宽阔的学术视野、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立的研究能力”。 为实现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确定了“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强能力”的培养思路。 二、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师范大学模式。师范专业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教师职业教育课程三大模块构成。三大模块课程相互交叉,三类教育课程相互融合,将教师教育贯穿于

整个培养过程中。 (一)通识教育课程(50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课程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其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公民教育,使学生了解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形成学科知识的整体观念,促进不同学科知识及其思维方式的互动与迁移;使学生具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从事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根据我校师范生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学校规划通识教育课程由必修课(以下称“通修课”)和选修课(以下称“通选课”)组成。通修课学分约占4/5(40学分左右),通选课学分约占1/5(10学分左右)。 通修课由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交流与表达课、数学与信息技术课四大类课程组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健康体育与国防教育课参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交流与表达课包括写作课与大学外语。写作课的主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要通过阅读、分析、写作、交流等过程来提高写作课的教学质量;大学外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深化大学外语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数学课要使学生了解量化方法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中国大学农学(包含林学)50强名单

(一)中国大学农学(含林学)50强名单 排名等级校名 1 A++ 中国农业大学 2 A++ 南京农业大学 3 A++ 浙江大学 4 A+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 A+ 华中农业大学 6 A 山东农业大学 7 A 华南农业大学 8 A 扬州大学 9 A 福建农林大学 10 A 北京林业大学 11 A 西南大学 12 B+ 河北农业大学 13 B+ 四川农业大学 14 B+ 河南农业大学 15 B+ 东北农业大学 16 B+ 沈阳农业大学 17 B+ 东北林业大学 18 B+ 吉林大学 19 B+ 安徽农业大学 20 B 中国海洋大学 21 B 湖南农业大学 22 B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3 B 吉林农业大学 24 B 山西农业大学 25 B 广西大学 26 B 兰州大学 27 B 甘肃农业大学 28 B 南京林业大学 30 B 上海交通大学 29 C+ 内蒙古农业大学 31 C+ 云南农业大学 32 C+ 江西农业大学 33 C+ 上海水产大学 34 C+ 莱阳农学院 35 C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36 C 新疆农业大学 37 C 浙江林学院 38 C 石河子大学39 C 贵州大学40 C 广东海洋大学 41 C 四川大学 42 D+ 长江大学 43 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44 D+ 延边大学 45 D+ 北京农学院 46 D+ 西南林学院 47 D+ 安徽科技学院 48 D+ 宁夏大学 49 D+ 西藏大学 (二)林学大学实力排行:北京林大 东北林大 南京林大 中南林业科技大 华中农业大学 山东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福建农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大 浙江大学 浙江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广西大学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农学(Agronomy);专业代码:090101 二、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及种子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的部门、企业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作物育种、栽培、耕作、种子及农业推广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作物生产和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和耕作、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生物学科和农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 掌握农业生产,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 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5. 熟悉农业生产,了解农村、农业、农民及有关方针政策; 6.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7. 掌握种子生产、种子检验、种子加工与贮藏和经营管理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8. 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9. 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方法、手段,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四、主干学科:作物学。 五、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试验统计方法,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耕作学等。 六、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技能训练,思政实践,社会实践,农学实践,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科学研究能力训练,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七、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九、毕业学分要求:最低修读171学分,其中课内教学不低于129学分,实践教学不低于42学分。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大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模板

**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年月制(修)订

培养目标 目标撰写说明如下: 关于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的描述应具有专业特色,要表述清晰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应具备的专业基本技能、思维、方法等,体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领域,体现最终培养的人才类型等。 参考模板: 本专业培养符合(或适应)********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具有创新创业素养;掌握****、*****等专业知识,熟悉(具有或熟练掌握)******、******、******等专业技能(或思维、方法),可在******领域(岗位)从事*****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毕业规格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和岗位要求对人才素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进行撰写(要参考国家标准、工程认证、行业认证等并结合实际情况设定)。 主要内容如下: (一)素养结构要求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忠诚。 2)具有较丰富的知识结构,较熟练的表达与国际交流能力。 3)具有现代社会所需的信息思维、网络思维、大数据思维以及应用能力。 4)能与人合作,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创新创业基础素养。 5)能自我调节心态,积极乐观,能自我锻炼保持健康体魄。 6)(专业素养)…… (二)专业知识结构要求 1、…… 2、…… (三)专业能力结构要求 1. 2. 3. (四)其他要求(对职业资格证书、执业要求等明确要求)

三、专业教育矩阵关系图 表1 毕业规格要求与课程矩阵关系图 四、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基本学制 4 年。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学习期限 3~6年。 授予学学士学位 五、基本学分要求 本科培养毕业总学分为不低于学分,其中含必修课学分,选修课学分,创新素养教育10学分。 六、专业核心课(只需列出课程名称) 七、主要专业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包括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专业岗位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与综合训练。各专业根据《北京城市学院校内实践课程教学管理规定》(试行)及《北京城市学院校外实习实践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文件规定选择相应的教学环节,并按要求进行简述。 (一)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二)课程设计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三)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内容简述 (四)专业岗位实习内容简述 (五)毕业实习内容简述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2013应届大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对象 公司累计招聘应届本科毕业生,预计15人。 二.培养周期 7月15日---10月15日(3个月) 三.培训目的 1.帮助应届大学生快速转换角色与心态,适应从校园人到企业人的转变; 2.使其系统了解公司情况,熟悉公司产品知识与工艺流程以及各岗位操作规范; 3 .帮助应届大学生快速适应环境,调整情绪,解决其工作与生活上的难题; 4 .培养应届大学生职业意识,规范毕业生职业行为,加强毕业生对管理的深入认知,使毕业生快速成为部门、车间、班组骨干力量。 四.培训内容 新进应届大学生培训内容,计划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入职培训(计划在入职第1周) (1)见面欢迎会,参与人员:各部门负责人 (2)应届生相互认识,班级组织建立(班干部竞聘) (3)公司简介 (含公司历史、概况、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组织架构

(4)公司规章制度与日常行为规范 (5)培训内容:《角色转换》、《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安全卫生与5S》等 (6)军训、消防知识 (6)新余总部参观 (7)考试,心得总结演讲 具体见《入职培训计划表》 2、生产车间实践培训与专业理论培训(计划在入职第2周到第6周) 入职第2周-6周,实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所有人员安排至生产部实习,担任操作岗位。实习结束后,需进行笔试和实操考核。在实践培训过程中,坚持与专业理论培训相结合,每周开展一次理论培训。课程如下:(1)产品介绍; (2)产品工艺流程及生产注意事项; (3)品质意识; (4)生产现场管理; 具体见《理论培训计划表》 3.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由用人部门负责执行。应届生入职第二个月开始,人事行政部根据各部门用人需求及实习的专业、兴趣进行岗位分配,正式确定实习生的岗位。用人部门接收到应届生后,需按照《试用及转正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与毕业生一起设计其《试用期工作目标卡》,安排实习指导人,帮助实习生顺利的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岗位实际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迅速的熟悉岗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青岛农业大学

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园艺专业(Horticulture Majors) 专业代码:090102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学和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掌握园艺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园艺产业技术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三、基本规格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等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 系统掌握园艺学(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科学研究和产业经营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园艺产业规划设计、园艺植物栽培、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园艺产品商品化处理等方面的技能; 4. 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文字表达能力与科技写作能力; 1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园艺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农业生产、农村工作和与园艺生产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 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8年 五、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 六、专业核心课程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栽培原理、园艺植物育种原理、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昆虫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产品贮藏运销学。 七、全学程时间分配 2

高校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西南交大方案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编写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以及《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2013.10),结合我校特点,结合翻译系近三年的办学经验,特修订此方案。 ?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两个方向的翻译专业人才: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和适应国际工程项目的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英汉双语,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通用型翻译专业方向毕业生能够胜任语言服务类企业的日常口笔译、语言通信服务技术与管理、语言服务项目谈判与管理,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口笔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工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能胜任各类国际工程项目,尤其是轨道交通相关工程项目的口笔译和管理谈判等工作。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英汉双语语言和文化知识,翻译基本理论与翻译方法、语言服务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国际工程项目谈判与管理的行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沟通协调、计算机辅助翻译等职业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英汉双语的应用能力,初中级口笔译能力,国际工程项目翻译与管理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沟通协调、善于创新和自我进取的职业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热爱翻译、培养传播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301) 一、培养目标 1.努力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德良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经济分析和社会实践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2.农业经营管理 3.资源环境 4.区域经济 5.农村发展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学习年限。 四、课程设置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跨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并在考试中取得75分以上成绩(不计算学分)。已修过并取得合格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本课程体系适用于在职人员同等学力身份申请硕士学位。 1.必修课(21学分) (1)990100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2)9901002自然辩证法概论 3学分

(3)9902001外国语 6学分 (4)1601001现代经济理论 3学分 (5)1605001经济计量学 3学分 (6)1601010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学分 (7)1601011 Seminar 2学分 2.专业选修课(至少选7学分) (1)1606005农业经济专题 2学分 (2)1602002产业组织理论 2学分 (3)1606006发展经济学专题 2学分 (4)1606007资源经济学专题 2学分 (5)1605009经济计量软件应用 1学分 (6)1606008国际农业政策专题 2学分 3.任选课(至少选4学分) (1)1604002管理学专题 2学分 (2)1606009农产品营销专题 2学分 (3)1605003高级技术经济学 2学分 (4)1605006生产率及效率分析 2学分 (5)1602005农业关联产业经济分析 2学分 (6)1603002国际贸易专题 2学分 (7)2001009公共经济学 2学分 (8)1601002金融专题研讨 2学分 (9)其它 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目录(适用于跨专业及同等学力研究生) (1)微观经济学 (2)宏观经济学 (3)农业经济学 (4)发展经济学 (5)计量经济学

(完整版)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 、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 、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中级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创新实验、中级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创新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药物化学。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有机化学(上)、有机化学(下)、化学信息学Ⅰ、化学信息学Ⅱ、波谱分析。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12年硕士入学考试成绩的通关于公布2012年硕士生复试名单的通知

年硕士生复试名单的通知_ 农学院关于公布 2012 年硕士生复试名单的通知_录取通知 3
日期:2012-03-14 11:44 访问次数:534
研究所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茶叶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果树 核农 核农 核农 核农 昆虫 昆虫 昆虫 昆虫 昆虫 昆虫
准考证号 103352000017028 103352000010754 103352000015695 103352000018254 103352000007484 103352000015156 103352000008918 103352000015985 103352000014282 103352000016453 103352000014100 103352000015169 103352000005040 103352000014328 103352000014214 103352000018256 103352000016444 103352000016442 103352000008788 103352000008117 103352000013883 103352000008803 103352000018591 103352000006299 103352000017688 103352000013888 103352000014288 103352000014490 103352000016607 103352000016644 103352000005848 103352000016862 103352000011167 103352000008781 103352000005052 103352000013946 103352000017461 103352000013265 103352000015346
姓名 余意 赵越 贾玲燕 林梁鹏 柳蕾 庞伟琴 曹婷婷 刘莉 孙晓然 李正国 朱磊 王琼琼 吴婧 卢健 张巧丽 赵晓勇 周湘 孙永旺 李鑫 方芳 张文娜 吴华林 刘涛 吴磊 王呈阳 董文成 杨奉霞 邵卫平 向理理 徐超 童杰鹏 李涛 蒋萌 应丰泽 夏文强 赵云 皇甫佳一 史肖肖 黄一村
专业名称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专业学位)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园艺学 核技术及应用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
研究方向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茶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果树学 核技术应用 生物物理 生物物理 生物物理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本科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本科培养方案 1.农学专业(作物遗传育种)简介 1.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符合北京种业产业发展需要,掌握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理论和技术,熟悉作物种子改良及种子生产技术,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单位从事新品种选育和开发工作;在国家种子管理、农技推广部门从事管理和推广工作;在种子生产和营销企业从事新品种的繁育、技术推广和生产经营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 1.2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掌握生物科学、植物遗传育种理论和农业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品种改良为学习重点,接受植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学习与技术训练,能够胜任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种子生产与经营、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开发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生物科学、植物遗传育种理论和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掌握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 (2)掌握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等理论和技术;熟悉农业生产、新品种推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了解国内外种子产业发展前沿和趋势; (3)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和创新的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1.3主干学科 作物学、种业科学、植物保护学。 1.4主干课程 植物学、基础生物化学、普通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生物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作物栽培学、植物育种学总论、植物育种学各论、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等。 1.5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植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生产学等课程的教学实习,以及农学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 1.6修业年限 四年制本科,4~6年弹性学制。

中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中北大学 本科培养方案 (2017 版) 专业名称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代码080704 学院名称仪器与电子学院 培养方案执笔人签字梁庭 学科(术)带头人签字丑修建 教学院长签字刘文怡 院长签字刘俊 2016年11月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微纳传感器设计、制造与测试等应用领域,培养系统掌握集成电路和MEMS器件基本理论及其设计、制造、测试基本方法以及实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 毕业五年后预期能够利用各类资源,综合考虑社会、环境、法律、经济、道德、政策、文化等因素影响,在上述相关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项目管理工作;能够积极跟踪适应全球性行业发展,学习、掌握和发展新兴技术和工具,不断更新调整自己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重视沟通交流,善于在多元文化的场合针对客户、同行、公众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达成沟通目标,能够快速融入团队,定位并承担自己的责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乐于尊重并践行社会职业道德和规范,服务社会。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学、微电子学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实验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微纳传感器、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掌握从事微电子类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掌握该专业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够将相关知识用于解决与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并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方法,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有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和分析,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微纳传感器、集成电路,解决微电子领域工程问题。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化学工程与工艺,081301) 一、培养目标 以国家建设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具备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在化工、能源、资源、冶金、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运行与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基本要求是所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除了掌握扎实的化工基础及专门知识以外,还要熟悉与该化工领域有关的一个专业方向知识。本专业设高分子化工和能源化工两个方向。其中高分子化工方向应具有扎实的高分子合成、加工与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能源化工方向应具有较强的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三、培养标准 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15条培养标准。 1. 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了解现代物理、信息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应用与编程,具有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工程表达的能力; (3)掌握化学工程、化学工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基础知识,受到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 (4)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学表述能力;

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技能,掌握化工装置工艺与设备的设计方法、化工过程模拟优化方法,具有对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模拟放大的初步能力; (3)具有较强开拓创新精神,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技研究能力; (4)具有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能够进行化工设计、应用和管理;经过一定环节的训练后,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或技术研究、应用开发等创新能力; (5)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继续学习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求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热爱本专业,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与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学科范围内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了解; (3)具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正确的成长道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能够同群众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热爱劳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