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概论考试重点

农业概论考试重点

农业概论考试重点
农业概论考试重点

绪论

1. 我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保存最完整贾思勰《齐民要术》,罗马加图著有世界最早农业概论

二内容体系与学习方法

内容体系:1.基础:什么是农业;作为农业生产和经营基础的农业要素。2.主体知识: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科学技术。3方向:“三农”现代化和区域化。

学习方法:要掌握好基本知识与原理,关键在于理解、融会贯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思考。将基本知识与原理和周围熟悉的事物相比较,和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联系起来。

三个层次:先打地基,进入中心,放眼全局

第一章 什么是农业

1.采集与渔猎时期—约1万年前,萌芽,采集种子;原始农业时期1万年前,新石器,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撂荒制;古近代农业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时期铁农具大量使用,铁耕牛耕是标志,现代农业时期,20TH开始

2.原始农业特点:依靠原始生态,由刀耕火种到锄耕,由迁移的撂荒耕作到连续耕作和定期休闲,逐水草而居,生产工具简陋,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原始农业具有封闭性。传统农业时期,铁农业的大量使用,铁耕和牛耕是这一时期的标志。

3.生物性生产:农业生产是以生物为载体的,包括植物动物与微生物

4.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农业生产的本质、根本特征

5.农作制:又叫农作系统,指一个区域或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农林牧业等农业生物组成的多种互相联系的亚系统集合体。

6.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复合:1 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的过程。2 农业生产也是经济再生产的过程。3 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复合是农业生产的根本特征。

第二章 农业要素

1.农业要素的内涵:生物、光、热、水、空气、养分、土壤、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管理

2.蒸腾系数:就是每形成1克植物的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不同作物蒸腾系数有很大的差异。

3.养分:作物必须的化学营养元素。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钙),微量元素(镁、硫、铁、锰、铜、锌、硼、钼、氯)

4.N/P/K肥料三要素:(1)N是许多有机物的组成部分,是遗传物质基础;(2)P是大分子物质和一些重要化合物,参与体内新陈代谢;

(3)K是促进光合作用同化率和光合作用产物运输、增加植物抗逆性5.土壤作用:a.是植物的载体,植物可以固定在土壤上生长发育;b.可以调节固体、气体、液体的三相比,从而为植物供应养分、水创造条件;c.肥沃的土壤可以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供应植物所需养分,抵抗不利的自然条件,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6.农业土壤是自然因素与人工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四种组成,有一定的肥力,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7.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同时不断地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和其他生活条件的能力

8.土壤酸碱性:强酸ph<5.0;酸ph5.0~6.5;中性6.5~7.5;碱

7.5~8.5;强碱ph>8.5

9.农业增长要素:a.土地,b.资本,c.劳动力,d.科学技术,d.管理

10.农业科技的作用:a.改善各种农业要素的质量与能力,如改良生产工具、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变革生产流程与工艺方法,提高劳动力的素质;b.扩大劳动力对象的种类和范围,通过新技术使原来不能利用的资源(风能,电能、原子能)可以被人们利用,使原来的未知领域变为可知领域(组织培养、基因工程);c.改造传统工业、产品、农作制、促进农业现代化、商品化

12.中国土地资源特征:a.地大b.山多c.人均耕地少,平原耕地质量好

d.林草资源不丰富

e.主要农区分布在条件较好的东、南部地区(从东北瑷珲到云南腾冲画一条直线,大致是500mm年降水量的等值线,此线以东是全国主要农区)

第三章 农业生产总论

1.农业生产:就是利用工具制造农产品的过程,农业生产主要是生活资料的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农业生产的实质是将太阳能装换位可存储的化学能。

2.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存在的物质前提,是先决条件

3.农业生产的实质就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可储的化学能

4.合理结构标准:a.是否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要;b.是否与经济发展和农作制水平相一致;c.生物与周围的环境要素是否相协调;d.生物与生物之间是否相协调;f.体统内与系统外是否协调;g.是否具备全面协调发展的总体框架;h.国家、部门、地方、农民的利益是否协调;i.是否有良好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5.农业生产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1)从实际出发;2)需求原则;3)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4)资源优化配置;5)综合平衡;6)农业生产有序性与升级升值;7)因地制宜

第四章 农业生产各论

1.作物:指野生植物经过人们不断选择、驯化、利用而长期演化而成的具有经济产量或其他经济价值的以栽培为目的的植物。

2.作物生产:是人类最重要的生产活动,其主要特点是:a.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b.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作物;c.生产周期长,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d.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3.复种概念:一年内在第一季作物收获后,再次种植第二、第三茬作物,称为复种。

4.间套作: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分行种植两种作物称为间作,目的是充分利用空间;同一块土地上在第一茬作物生长后期种植或移载另一茬作物的做法称为套作,目的是充分利用时间及空间。

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由于不同作物共生,构成了多种群落,使群体的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带来了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成分的变化,作物种内、种间相互作物的结果,使群体的产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不同的作物品种的搭配,充分利用了光照条件和土壤中的养分等。

5.轮作与连作:轮作指的是不同种类作物的前后轮换种植,连作指是同一作物前后相连种植。

轮作与连作增产的原因:合理轮作可调剂并平衡利用土壤中的养分有利于防除田间杂草和减少病虫害,调节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

6.产量概念:又称为经济产量,是指作物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

7.影响光合作用的参数:光合强度P、光合面积L、光合时间D、呼吸作用R。

8.提高光能利用的途径:1.选育高光效品种 2 增加光合面积;力求“全田皆绿” 3 充分利用时间;力求“四季常青”4 充分利用空间;力求“均衡受光”5科学施肥,增加co2,提高光能利用率

影响光合作用的参数:光合作用的强度、时间和光合面积

9.我国三大林区:东北大小新安岭和长白山区域、江南丘陵、西南高山区域。

第五章:农业经营

1、.家庭联产承包制概念: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

定承包合同。

第六章:农业科学技术

1.农业技术变革:指对原有农业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或者在原有的技术原理或组织原则范围内,发明创造新的农业技术或新的农业技术体系。

2.农业技术革命:指农业技术或技术体系发生质的飞跃性变革(即新的革命性的变革或突破),使农业生产工具和农业生产手段体系产生了质的变化,从而改变农业生产的组织和农业生产方式。

3.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多变性、生物性。

农业科技的功能:(一)促进农业生产力功能二)经济功能(三)社会功能

4.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农业机械的使用;农业化学研究的进展;生物进化论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

5.现代农业技术革命的基础:生命科学、信息科学

6.常规的农业生产技术:育种和良种繁育、作物种植制度、作物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灌溉和节水技术、植物保护技术。

7.高新技术:转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精确农业技术。

8.转基因技术含义:主要通过限制型内切酶和连接酶的作用,是个别基因和作为基因载体的质粒或病毒分子相结合而成为重组脱氧核糖核酸分子,再将这种分子通过转化等方法引入某种细胞中,是这一细胞表达相应的性状。

9.农业技术推广含义:农业技术推广是应用农业科学及行为科学原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通过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新技术、新技能、新知识与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农村、农业、农民中去的一种实用性、社会性、综合性的农业活动过程。

10.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功能):提高农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发展农业生产与经济的功能;发展农业科技的功能。

11.农业技术推广渠道:政府渠道或政府资助的公益性渠道;群众性自助渠道;企业性营利渠道。

12.农业现代化模式:新大陆人少地多大规模型;西欧大中规模型;东方人多地少小规模型。

13.农业技术的特点:工艺的多样;性工艺形态的多元性;生物工艺的动态性

14.常规技术:1)育种和良种繁育;2)作物种植制度;3)改革耕作制度;4)作物栽培技术;5)改良施肥技术;6)灌溉与节水技术;7)植物保护技术;8)畜禽饲养与防疫技术;9)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10)农业机械和农业工程技术

第七章 “三农”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模式西方新大陆人少地多大规模型代表性的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模式特点:规模宏大、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低、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低,但农产品丰富,出口量大。

西欧大中规模型代表国家:法国德国英国

模式特点:1 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并重。2 农牧并重 3 实现机械化、专业化、商品化、农工商一体。

东方人多地少小规模型代表国家:日本、韩国、以色列、中国台湾

模式特点:强调劳动密集型与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结合。1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首要任务 2 水利化、化学化和机械化并重 3 提倡农牧渔业结合、高附加值生产 4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中心的第二、三产业,实行农户兼业化 5 发展外向型农业。

农业概论答案

1.: 2.什么叫农业 目前“农业”的概念是:农业是人类通过社会生产劳动,利用自然环境提供的条件,促进和控制生物体(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来获得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部门。3.什么叫温室效应 空气中的CO2、CH4等气体能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又能阻挡地球长波辐射向空气中散发,使地球天空犹如温室的玻璃,吸收阳光而防止热量散失,因此,大气层CO2、CH4等气体增加会使地球温度逐步增高,这种效应称为温室效应。 4.农业生产的特点 一、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二、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三、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四、农产品的特殊性 5.什么叫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是使用铁、木农具,利用人力、畜力、水力、风力和自然肥料,主要凭借直接经验从事生产活动的农业。 6.$ 7.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1、促进了原始农业阶段驯化的各种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农业生物资源,为各地充分合理利用当地资源提供了适应的动植物。 2、改变了原始农业只靠长期休闲、自然恢复地力的状况,创造了利用人工施有机肥的办法来提高土壤肥力,初步实现了土地的用养结合,自然生态平衡得以基本维持。3、形成了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 不足:1、投入古代农业中的能量仅是农业当中的人力、畜力和有机肥等,投入不足,数量有限,并且生产效益低下,进步缓慢。 2、古代农业对环境的维护是低水平的。 8.什么是近代农业 近代农业是从古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踏入工业社会的阶段。 9.近代农业的主要成就和不足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从而使农业的产量达到从未有过的新水平,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社会分工深化,农业的商品化、专业化生产逐渐形成。 不足:1、由于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加上能量输入技术的不完善,能量的利用上便出现了严重的浪费。 2、农用化学物质应用于农业生产后,其在土壤和水中的残留部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并通过物质循环进入农作物和牲畜体内,危害人类健康。 10.{ 11.农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古代------近代------现代 12.什么叫农业区化 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农业区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分类划区。 13.10个主要农区是什么 将东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华南区; 秦岭—淮河以北划分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 西部划分为甘新区、青藏区。 此外,还将中国的海域划为一个海洋水产区。 14.*

保险理赔员考试题库

理赔员考试基础类试题 注:此题型为总公司考试题型,题库为市公司组织力量整理,试题答案仅供大家参考,若有疑问,请及时与市公司人力资源部联系。 一、单选题 1、以下选项中,属于纯粹风险的风险是()。 A、股票投资 B、购买福利彩票 C、赌博 D、发生车祸 2、从风险的角度来说,火灾、爆炸、船舶碰撞、人的死亡与疾病都属于()。 A、自然风险 B、风险因素 C、风险事故 D、损失 3、保险所体现的等价交换关系具体表现为,保险人通过提供保险补偿或给付,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和人们生活的安定。这一表述说明保险具有()。 A、互助性 B、契约性 C、经济性 D、商品性 4、体现保险双方当事人履行各自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依据是()。 A、保险基金 B、保险利益 C、可保风险 D、保险合同 5、保险可分为团体保险和个人保险。这种分类标准是()。 A、按实施方式分类 B、按保险标的分类 C、按承保方式分类 D、按投保单位分类 6、投保人支付保险费的义务是确定的,但是得到保险赔偿或给付是不确定的。这一描述说明保险合同是()。 A、射幸合同 B、附合合同 C、双务合同 D、有偿合同 7、就法律条件而言,投保人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自然人。如果投保人是自然人,他必须是()。 A、被保险人指定的人 B、与被保险人是同一人 C、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D、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8、200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对《保险法》的第二次修改,此次新修订的《保险法》实施时间是()。 A、2010年6月30日 B、2010年1月1日 C、2009年12月30日 D、2009年10月1日 9、以下选项中,对保险利益含义的正确理解是()。 A、投保人对投保标的利益是投保人认可的利益 B、投保人对投保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利益

农业概论在线作业1-2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1 一、单选题 1.我国90%以上的农林牧渔业分布在以下的年降雨量等值线以东 (500mm) 2.农产品市场流通运作的一般原则不包括(计划经济原则)。 3.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00公斤)。 4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4:1)。 5. 当前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基础地位)。 6.我国当前城镇化程度约为(40%)。 7.地球上谷物生产最多的是(亚洲)。 8. 农作制(系统)是一种(人工开放系统)。 9. 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增加具有(相对有限性)。 10.在世界上我国水产品产量的位次是(首位)。 11.农作物的蒸腾系数是(乔木>玉米>灌木)。 二、多选题 1.当前我国缺粮地区主要是(华南、华东)。 2. 当前世界上已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包括(法国、美国)。 3.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先天不足、投入少、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包括(生产工具与工艺现代化、自给性生产转为商品性生产)。 5.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良种、多熟制技术、灌溉技术、化肥制造工艺)。 6.森林的功能是(减少水土流失、生产木材)。 7.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多参照以下模式(韩国、中国台湾省)。

8. 世界上实行东方型小规模现代集约农作制的国家有(日本、以色列、韩国) 9. 我国2020年的农业发展目标是达到(小康水平、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农业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太阳光不是(无限要素)。 2. 中国农业资源的主要问题不包括(农村劳力缺乏)。 3.中国农业起源于(7000年前)。 4.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中部平原区)。 5.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是(北美洲)。 6. 耕地的性质是(自然基础上的人工要素)。 7. 随着农业投入的增加经济效益将出现(先增后减)。 8. 按总人口计,我国人均耕地约为(0.1公顷)。 9. 一般发展中国家农业科技贡献率约为(20%-30%)。 10. 关于20世纪后半叶中国农业生产指数的增长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低于发达国家)。 11. 农业生产要素市场指的是(土地劳力资金)。 二、多选题 1.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传统农业阶段、小农经济水平)。 2. 我国东部沿海气候上属于(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气候)。

《保险基础知识》考试题题库

第一套考试题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经营者的界定是(A )。 A、仅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 B、仅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个人 C、包括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D、包括从事非商品经营或者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将年金保险分为定额年金和变额年金的分类标准是(B)。 A、保费额是否变动 B、给付额是否变动 C、利息额是否变动 D、费用额是否变动 3、保险代理人的权利形式包括( C )。 A、明示权利和保证权力 B、明示权利和确认权利 C、明示权利和默示权利 D、明示权利和公示权利 4、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 C ) A、国际最新标准的要求 B、消费者个性化的要求 C、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的要求 D、低价格、高质量的要求 5、国内水路、陆路货物运输保险综合险的保险责任包括(A)等。 A、符合安全运输规定而遭受雨淋所致的损失 B、保险货物本身的缺陷或自然损耗 C、在转载时,因遭受装卸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失 D、战争或军事行动造成货物的散失 6、依据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之一是。( A ) A、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 B、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C、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产品 D、季节性降价 7、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 D )。 A、竞争者的监督 B、主管部门的监督 C、行业协会的检查 D、消费者的监督 8、在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中,部分残疾给付的计算公式是(B )。 A、部分残疾给付=全部残疾给付×(残疾前的收入—残疾后的收入)×残疾后的收入 B、部分残疾给付=全部残疾给付×(残疾前的收入—残疾后的收入)/残疾前的收入 C、部分残疾给付=全部残疾给付×(残疾前的收入+残疾后的收入)×残疾前的收入 D、部分残疾给付=全部残疾给付×(残疾前的收入+残疾后的收入)/残疾后的收入 9、在责任保险中,以索赔提出的时间作为承保基础确定保险责任事故有效期间的方法是(B)。 A、期内发生式 B、期内索赔式 C、期满发生式 D、期满索赔式 10、在重大疾病保险中,某类产品通常作为寿险的附约,保险责任包含重大疾病和死亡高残两类,且有确定的生存期间。这种类型的重大疾病保险属于(C)。 A、独立主险型重大疾病保险 B、提前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 C、附加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 D、比例给付型重大疾病保险 11、根据《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进行的培训,可以委托的单位包括( A )。 A、行业组织或者其他机构 B、监管部门 C、竞争对手 D、生产性企业

农业概论作业1-答案

《农业概论》作业1-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10. √ 二、填空 1. 经济再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 2. 土地质量位臵数量 3. 农林牧渔 4. 产品部门划分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三次产业划分 5. 光温水养分空气 6. 光温水养分空气 7. 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8. 生物工程技术的利用机械化智能化 9. 植业资源林业资源畜牧业资源渔业资源 10. 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劳动地域分工理论 三、名词解释 1. 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动植物生长机能以获得生活所必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质资料的经济活动。 2. 是指产品处于生产状态的时间,其中包括劳动作用于产品的时间 3. 产品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部门 4. 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 5. 在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6. 是指农业生物周围的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因素,它们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调节因素和制约因素。 7. 是指一个农场专门生产某种中间产品,专门完成产品生产这一个过程里某一项作业的专业化 8. 是指从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一直到资本主义工业化之前这一阶段 9. 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投入,它包括自然界的投入和来自人类社会本身的投入 10. 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和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下,由人们发现的,可被人们利用的、有价值的物质。 四、简答题

1.农业即是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来获取其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 2.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1).食物供应2).原料供应3).市场需求4).劳动力转移5).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转移6).改善国际收支状况7).改善生活环境 3.(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全民族的农业生态环境意识;(2)增加森林、草地、农田作物的绿色覆盖,减少土地裸露;(3)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4)优化产业结构,改革生产技术;(5)消除农业自身污染。 4.全世界划分为十大农区类型,它们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北非西亚农业区、东南亚与南亚农业区、拉丁美洲农业区、西欧北欧南欧农业区、北美农业区、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农业区、东欧与西伯利亚农业区、中亚农业区、东亚农业区。 5.(1)系统性与整体性(2)地域性(3)持续性(4)动态性(5)数量的有限性和潜力的无限性(6)稀缺性与有价值性 五、分析题 1.农业在现代社会的经济作用可能相对下降,但其生态环境作用和社会文化作用则不断上升。 (1)农业的经济作用: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2)农业的生态环境作用: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包括合理利用土地、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建立野生动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而农业部门是完成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方面正在发挥主要作用。在治理污染方面,农业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粪便和一些生产、生活废弃物在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中可以用作有机肥料、饲料、饵料,或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加以利用。此外,在减少温室效应,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的悬浮物,削弱都市的“热岛”效应,利用微生物无害化处理废液和废渣等方面农业都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农业的社会文化作用:无论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还是建立自然保护区,都不是单纯的生产和经济活动;它们同时也是改变人们意识的精神和文化活动。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和观光农业也不仅是经济生产活动,不仅是简单的消费,它们同时也是精神文化活动。 农村社会具有十分明显的社区特征,人们重视伦理、亲情等传统价值观念,道德、风俗

保险考试题库(责任险)

责任信用险部分试题 一、单选 1、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是()A A、责任保险 B、信用保险 C、人身保险 D、财产保险 2、责任保险属于广义的()范畴:D A、人身保险 B、定额保险 C、信用保险 D、财产保险 3、期内发生式,以()的时间为承保基础C A、索赔提出 B、风险存在 C、损失发生 D、合同终止 4、从责任保险来看,赔偿限额是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C A、平均限额 B、最低限额 C、最高限额 D、基本限额 5、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是( )。D A被保险人 B第三者 C第三者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 D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6、法律责任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等不同类型,作为责任保险的保险标的的法律责任属于。B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7、责任保险按承保方式划分,可分为承保独立责任的责任保险和承保作为财产保险附加险的责任保险。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和职业责任保险属于承保( )的责任保险,一般由保险公司的责任信用险部门负责管理。A A独立责任的责任保险 B作为财产保险附加险 8、公众责任保险主要承保企业、机关、团体、家庭、个人以及各种组织在固定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由于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 )。C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经济赔偿责任 9、产品责任保险主要承保被保险人因生产或销售有缺陷的产品,对产品用户、消费者或其他第三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的( )。D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经济赔偿责任 10、雇主责任保险承保的是被保险人(雇主)的雇员在受雇期间从事职业工作时因遭受意外导致伤、残、死亡或患有与职业有关的 职业性疾病而依法或根据雇用合同 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 )。D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经济赔偿责任 11、职业责任保险承保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因工作上的疏忽或过失造成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 )。D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考试整理

一、名词解释 农学:是指研究农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科学,即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广义) 资源: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和能量的基础。 种植业资源:是指人类从事作物生产所需的全部物质要素和信息。 (二选一) 光补偿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速率渐渐增加,等达到某一速率时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达到平衡,净光合速率等于零,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随着光照强度的进一步增加,光合速率逐渐上升,当达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便不再因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此时的光照强度即为光饱和点。 (二选一) 积温:指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高于一定温度以上的昼夜温度的总和。 无霜期:指某地春季最后一次霜冻到秋季最早的一次霜冻出现时其间的一段时间。 冷害:又称寒害,是指作物遇到零度以上的低温,生命活动受到损伤的一种现象。 冻害:是指作物遇到低于零度的低温,组织体内发生冰冻而引起伤害的现象。 霜害:主要有黑霜和白霜两种,当温度下降到零度或者零度以下时,如果空气干燥,温度降低未形成霜,而使作物受害的称为黑霜,如果在降温过程中形成了霜,则称为白霜。 (四选一) 土壤干旱:指土壤中缺乏作物可利用的有效水儿造成的干旱,其对作物的危害极大。 生物产量: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 经济产量:指作物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二选一) 作物产品品质:指人类所需要的作物的目标产品的品质,即产品达到某种用途的需求的适宜程度。 生长: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从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发育: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少耕法:指减少不必要的耕作次数或耕作面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的一种耕作方法。

农业概论答案

《农业概论》课程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农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2.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指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3.农业区划:是对农业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分类的方法。它是实现农业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农业规划的科学手段和依据,是用严格的科学态度指导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4.市场化:是指市场经济体系覆盖了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市场机制贯穿和渗透于社会生产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经济资源由计划配置为主体向市场配置为主体的根本转变,企业行为、政府职能等一系列经济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过程。 5.现代农业:就是指用现代工业力量装备的、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的、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经营的,生产效率达到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农业资源 2.农业资源的合理配合 3.10、38 4.土地资源、土壤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 5.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6.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7.农业生物化学、农业生物技术 三、单项选择题:(共23小题,每小题1分,共23分) 1.A 2.B 3.A 4.C 5.D 6.B 7.D 8.B 9.B 10.D 11.A 12.D 13.D 14.A 15.B 四、简答题:(提示:共4题,共55分)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 a 周期性因素引起的:气候、市场; b突发性因素引起的:生物因素的突变、环境因素的突变、技术政策或措施的失误、社

保险考试题库(意外险)

单选题: 1.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需要提供多少名被保险人的前提才可以达到出单条件?(A) A.3人 B.5人 2.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条款的险种代码是?(B) A.EAW B.EAC C.EAF D.EAY 3. 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条款可承保的最长保险期间为?(C) A.9个月 B.18个月 C.12个月 D.11个月 4.区公司为员工投保的团体住院补充医疗保险,所用的险种代码是?(C) A.WBF B.WBG C.WBH D.WBI 5.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是否可以附加《附加疾病身故保险》?(A) A.可以 B.不可以 6、意外险是根据不同职业类别使用不同费率计收各险种保费,职业类别分为( D )。 A、1-3类 B、1-4类 C、1-5类 D、1-6类 7、( D )是计算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率的重要因素。 A、年龄 B、性别 C、健康状况 D、职业 8、我司现行意外伤害保险《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的残疾等级分为( A)级。 A、十 B、七 C、六 D、五 9、保险期间届满被保险人仍在住院治疗的,自保险期间届满次日起计算,至出院之日止,最长以( D )日为限。 A、15 B、30 C、60 D、90 10、年龄在( C )周岁以上、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或正常劳动的自然人可作为境内旅行意外伤害保险的被保险人。 A、10 B、16 C、1 D、3 11、短期健康保险是指,保险期间在一年及一年以下、且不含有( C )保证续保条款。 A、不保证续保条款 B、可保证续保条款 C、保证续保条款 1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经营标准》自( A )起执行。 A、2010年1月1日 B、2010年7月1日 C、2009年10月1日 D、2011年1月1日 13、自2010年1月1日起,保险公司签发保单或客户注册激活保单后,客户可通过保单上标明的客服电话即时查询保单信息,并最迟可在( A )日后通过公司网站自助查询保单信息。 A、2 B、3 C、7 D、10 14、意外健康保险同属保险的“第三领域”,在费率厘定方面与( B )类似。 A、责任保险 B、财产保险 C、人身保险 D、人寿保险 15、保险期间届满门诊治疗的被保险人治疗仍未结束的,保险人所负保险责任期限可延长( C )日。 A、5 B、10 C、15 D、30 16、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的身故保险金的第一受益人为(D) A、被保险人的配偶 B、被保险人的父母 C、法定 D、向被保险人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 17、意外健康保险业务系统自动办理的分保为(A) A、与AIG的分保合约 B、高保额意外险分保合约 C、临时分保 D、法定分保 18、投保人为被保险人投保意外伤害保险,( D ),投保人对被保险人应当具有保险利益。 A、在保险事故发生前 B、在保险事故发生时 C、在保险合同订立前 D、在保险合同订立时

现代农业概论试卷

现代农业概论试卷 1.农业生产的特点有哪些? 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农业自然资源的有限性;(3)农产品的特殊性;(4)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综合性。 2、简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答:(1)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4)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5)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就业。(6)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3.农村产业结构有哪些特征? 答:(1)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2)农村产业结构的基础性;(3)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4)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5)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4、农业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对六方面得满分) 答:(1)国家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2)国家采取措施,保障农业更好地发挥在提供食物、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的作用;(3)国家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振兴农村经济;(4)国家坚持科教兴农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5)国家保护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不受侵犯;(6)全社会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支持农业发展;(7)各级人民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统一负责,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做好发展农业和为发展农业服务的各项工作。 5.国外农业合作社发展的新特点有哪些? ⑴社员支付较高的首期投资;⑵社员享有同投资额相当的交货权;⑶交货权权益可以转让和成员资格具有封闭性;(4)股本金具有稳定性;(5)大力发展加工业,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6)利润以现金形式返还给社员。 6、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1)加强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2)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3)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其中包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4)开发农业各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5)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6)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7)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8)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实效。 7.我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思路是什么?

(整理完)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农业环保概论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总体。 2.是指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自然环境产生变化,从而带来不利于人类的结果。 3.是指以农业生物(包括农作物、畜禽和鱼类等)为中心的周围事物的总和,包括大气、水体、土地、光、热以及农业生产者劳动和生活的场所(农区、林区、牧区等)。 二、填空题 1.自然条件;自然资源;人工;自然。 2.自然力;人为;人为。 3.发展不协调。 4.镉;甲基汞。 三、简答题 1. 答:(1)环境问题萌芽阶段(工业革命以前);(2)环境问题的发展恶化阶段(工业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前);(3)环境问题的高潮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 2.答:(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淡水资源缺乏与水污染;(5)土地退化与沙漠化;(6)生物多样性丧失;(7)海洋污染;(8)危险废物越境转移。 四、论述题 1. 论述目前我国存在的农业环境问题? 答案要点: 从农业上存在的污水灌溉;土壤退化;农药污染;畜禽粪便、生活垃圾;焚烧秸秆;社区、庭院污染;大量施用化肥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乡镇企业污染;地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非农业占地等问题入手展开论述。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由于人类活动或其他活动产生了废水和废物,这些物质未经处理或未经很好的处理进入水体,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的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经过一段时间(距离)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水体水质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称为水体自净。 3.表示水质的好坏和水体被污染的程度。 4.表示水中的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单位mg/l。

保险学试题库十套题和答案

保险学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风险 2、保险供给 3、被保险人 4、重要事实91 5、保险单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既有损失机会又有获利可能的风险是() A 自然风险 B 投机风险 C 纯粹风险 D 财产风险 2、风险管理程序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 A 风险识别 B 风险衡量 C 风险评价 D 风险自留 3、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追偿到的金额大于赔偿给被保险人的金额,超出部分应归 ()所有。 A 保险人 B 被保险人 C 投保人 D 保险代理人 4、下面各方中()有资格直接指定受益人。 A 投保人 B 保险人 C 被保险人 D 受益人自己 5、正式保险单签发之前由保险人出立给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一种临时凭证是() A 保险费收据 B 投保单 C 保险凭证 D 暂保单 6、某批货物以定值保险方式投保,保额为110万元,后该批货物发生全损,事故发生地货物的市场价值是90万元,则保险公司应赔偿() A 90万元 B 110万元 C 100万元 D 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7、某业主将自有的一套价值120万元的住宅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90万元,后房屋发生火灾,造成部分损失共计40万元。按第一风险责任赔偿方式保险人应承担的赔偿金是()。 A 120万元 B 90万元 C 40万元 D 30万元 8、某企业投保了企业财产保险,保险金额为1000万元,约定的免赔额是1000元,保险事故发生后总计造成的损失为50万元,若按相对免赔额保险公司应赔偿()。 A 1000元 B 499000元 C 500000元 D 不予赔偿 9、各国普遍采用的保险组织形式是() A 相互保险公司 B 国有独资保险公司 C 互助保险组织 D 股份有限公司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 (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 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非生物环境: 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对生物学来说, 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 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6、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光照、温度、水分、养分、土壤。 7、自然环境的五大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8、生态系统: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加上它们生存的环境。 9、农业环境:以农业生物为主体,包括围绕着该主体的一切客观物质条件(农业自然环境:土壤、水体、大气、能量、物 质等)和社会条件(农业社会环境)的总和。 10、农业自然环境:指能满足各种农业生物生长繁殖的各种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土壤、水体、大气、能量和物质等。 11、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农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总和。 11、自然环境与农业地域的分异规律 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东西部的地域差异,全国分三大自然区域:东部季风区,,为湿润农业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为干旱牧业区;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为高寒牧业区。 12、自然环境与农业的地域分异规律:各地区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的不同匹配决定了农业区域的明显差异。如我 国农业的地域差异首先是东部和西部的差异,次是南北之间的差异、最后是中、高山地区上下 之间的垂直差异。形成差异的最突出因素是水分条件的差异。综合我国的自然条件,全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占国土面积45%;西北内陆干旱区,占国土面积30%、青藏高原区;国土面积25%, 为高寒牧业区。 13、气候变化使中国农业面临以下三个问题: 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大;

农学概论试题

农学概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 基因起源中心有(A)个。 A 12 B 13 C 14 D 15 2.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 A种子净度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 3.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 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 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 4.农学的研究对象是(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 5.农学是于(C)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A 17 B 18 C 19 D 20 6.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 A 12 B 14 C 16 D 18 7.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D复种指数 8.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 9.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B)。 A大豆B玉米C茄子 D马铃薯 10.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B)。 A大豆B油菜C黄麻 D烟草 11.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D烟草 12.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 13.小麦属于( A )。 A长日照作物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 14.小麦需水临界期在(B)。 A拔节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 ..

15.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B双亲产量都要高 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 16.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C)。 A.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 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 17.一复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 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10% 18.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D套作 19.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 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 20.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 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 21.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D第二位 22.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哚乙酸(IAA) 23.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 A旱灾B冷害 C冻害 D涝灾 24.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活动正 常进行 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 25.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 A 1/6 B 1/5 C 1/4 D 1/10 26.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 27.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 ..

太平保险考试题库

第一部分:人身保险(七章) 1、就被害人得主观状态而言,侵害得发生就是被害人事先没有预见到得,或违背了被保险人主观意愿得情况属于( A ) A、意外 B、伤残 C、伤害D、损害 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得承保条件为(D) A、高龄者不可以投保,被保险需要体检 B、高龄者不可以投保,被保险不需要体检 C、高龄者可以投保,被保险需要体检 D、高龄者可以投保,被保险不需要体检 3、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实务中,保险人区分与把握不可保意外伤害得要点就是( D ) A、如果承保,将直接影响保险公司得承保质量 B、如果承保,将间接影响保险公司得社会信誉 C、如果承保,将立即影响保险公司得财务稳定 D、如果承保,将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违反法律要求 4、在寿险核保中,被保险人就是否需要体检一般取决于( B )。 A、被保脸人得性别与投保金额 B、被保脸人得年龄与投保金额 C、被保脸人得职业与设保金额 5、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得含义之一就是必须有客观得意外事故发生,且事故原因就是( A ) A、意外得,偶然得与不可预见得 B、意外得,必然得与可预见得 C、可控得,偶然得与不可预见得 D、可控得,必然得与可预见得 6、按(B)分类,可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分为普通意外伤害保险与特定意外伤害保险 A、实施方式 B、保险风险 C、保险期限 D、险种结构 7、人身保险就是以( A )为保险标得,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发生死亡、伤残或疾病等事故,或生存至规定时点时保险人给付被保险人或其受益人保险金得保险 A、人得寿命与身体 B、人得健康 c、保险金额D、人得信用 8、失能收入保险给付额得最高限额与被保险人在伤残之前得正常收入相比就是(B) A、给付最高限额高于伤残前正常收入 B、给付最高限额低于伤残前正常收入 C、给付最高限额等于伤残前正常收入 D、给付最高限额与伤残收入无关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