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概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辨证关系

1、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个案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穷尽某个特定情形或是事件的所有原因。

通则式解释——一种解释方式,在这种解释方式中,我们试图寻找一般性地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到原因。

2、归纳与演绎理论

归纳——在这种逻辑模型中,普遍性的原理是从特定的观察中发展起来的。即是从个别出发以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有给定事件的秩序。

演绎——在这种逻辑模型中,特定的命题来自普遍性的原理。即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的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3、定量与定性资料

定性研究(导论P133)——是一种将观察者置于现实世界之中的情景性活动。它由一系列解释性的、使世界可感知的身体事件活动所构成,这些事件活动转换着世界。它将世界转变成一系列的陈述,包括实地笔记、访问、谈话、照片、自然主义的方式。这意味着定性研究者实在事物的自然背景中来研究它们,并试图根据人们对现象富玉的意义来理解或来解释现象。

局限: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

定量研究——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以对比的信息。

优点:普遍性、客观性和可验性。标准化和精确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的精确分析。

局限:1.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做精确的计量,因而很难获得深入、广泛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2.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难于控制,要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容易,研究的现象越复杂,统计分析与相关分析就越不可靠。3.由于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许多都无法得出普遍性都经验概括,因而无法依赖定量分析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不同(定性研究1P11):

(1).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的效用

(2).后现代敏感性的认同

定量的、实证主义的方法和假设的运用,被新一代的定性研究者所拒绝,他们认为后结构的和/或后现代的敏感性更为重要。批判理论、建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后现代思想学派的许多成员都拒绝实证主义的和后实证主义的标准,他们把这些标准看作与他们的工作无关,认为这种标准事实中复制一种类型的科学,即那种压制太多声音的科学。这些研究者寻求评价他们工作的替换方法,包括逼真性、情绪性、个体的反应性、人道的伦理、政治的惯例、多种声音的文本以及对象的对话等。

相对应的,实证主义者和后实证主义者认为他们所做的是排除了个人偏见和主观性的好的科学。他们将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看作是对推理和真实的攻击。

(3).捕获个体的观点

定性研究者和定量研究者都关注个体的观点。但定性研究者认为他们通过详细的访问和观察,可以更加接近行动者的视野。他们认为定量研究者很少能够捕获他们的对象的视野,因为他们不得不依靠更为远距离到、推论性到经验方法和材料。由解释性方法所产生到经验材料被许多定量研究者看作是不可靠到易受影响的和不客观的。

(4).考察日常生活的限制

定性研究者更有可能面临和遇到日常社会世界的限制,他们将这个世界看作是在运转的,并将他们的结论嵌入其中。定性研究者致力于一种主位的、具体的、基于个案的立场,这一立场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特定个案的特殊性上。

定量研究者从这个世界中进行抽象,很少直接地对其进行研究,他们寻求一种建立在由大量随机选择到个案所导出地概率基础之上地客位的、发现普遍规律的科学,这种陈述高高在上,并在日常生活的限制之外。

(5).获得丰富的描述

定性研究者相信对社会世界的丰富描述是有价值的,而定量研究者带着他们客位的、关于普遍规律性的允诺,很少关注这种细节,定量研究者有意地不关注这种丰富地描述,因为这种细节打断了他们概括的过程。

4、纯粹研究与应用研究

二、社会研究的伦理(导引P102)

1、自愿参与

2、对参与者无害

自愿参与和不伤害参与者已经越来越正式化,形成了“知情同意”——这种规范要求,基于自愿参与的原则而进入研究的对象,必须完全了解他们可能受到的危害。

3、保护研究者权益(匿名与保密)

匿名——当研究者和读者都不可能将回答和回答者对应起来时,这个研究就可以说达到了匿名的要求。

保密——当研究者能够指认特定研究对象的回答,但是承诺不会将其公开时,该研究就达到了保密的要求。

任务报告——和对象交流,让他们了解其在研究中的经历。当存在伤害参与人的可能性时,这种报告是尤为重要的。

三、社会研究的政治蕴含(社会研究方法P75)

伦理问题与政治问题的区别:首先,社会学研究中的伦理争议大多与研究方法有关,政治观点的争议则发生在研究的性质和运用中。其次,伦理争议存在着正式的行为规范,而现实社会没有一种能让社会学家一致接受的政治规范。

四、两种逻辑体系

1、科学的传统模式(三步法、运用的时演绎逻辑)

首先,对真实世界的某些方面产生兴趣,提出理论假设——关于经验事实的可检验的特定期望,

它遵从更为一般性的命题;更为一般地说,它是关于来自理论的事物的本质的期望。是关于在现实世

界中应该能够观察到什么的期望——假定理论是正确的话。

其次,检验假设是否成立: 1.对假设中的变量进行定义。2.说明如何测量变量,即操作化——走出概念化的一步,是发展操作定义的过程,或是对在测量变量时所用到的精确操作的说明。3.说明变量的意义,即操作定义——根据对观察进行分类的操作而做出的具体的、特定的定义。零假设——与假设检验和统计度显著检验相关的假设,该假设认为政治被研究的变量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在统计上否定了零假设之后,就可以得出结论,认为变量之间是相关的。

最后,观察现实世界并测量所看到的现象。接受或拒绝假设。

2、归纳推理

观察——寻找模式——获得结论

研究设计

一、目的

1、探索

探索性研究也成先导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又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的研究工作准备。

目的: A.满足研究者的好奇心和对某事物更加了解的欲望; B.探讨对某议题进行细致研究的可行性; C.发展后续研究中需要使用的方法。

缺点:很少圆满地回答研究问题,尽管它可以为获得答案和寻求确切答案到研究方法提供线索。

2、描述

描述性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的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3、解释

试图对社会现象做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

二、通则式研究的解释逻辑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准则:

(1)变量之间必须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如一个变量的改变影响到另一个变量的改变,或者一变量的特定属性跟另一变量的特定属性相关。相关本身并不意味着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确实因果关系的一个标准。(2)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3)非虚假关系——两变量之间巧合性的统计相关,其实是由第三个变量引起的。

三、必要原因—充分原因

四、分析单位(研究什么和研究谁)

(1)个体(2)群体(3)组织

(4)社会人为事实(social artifacts)——人或其行为的产物。

分析单位的错误推理:

区位谬误——在只对群体进行观察的基础上,错误地得出个体层次上的结论。

简化论——局限于只将某些类型的概念应用于被研究的对象。

五、研究的时间维度

截面研究——以代表了某个时间点的观察为基础的研究。是对一个代表某一时间点的总体或现象的样本或截面的观察。探索性和描述性研究通常都是截面研究。

历时研究——该研究设计需要收集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是一种跨时段观察同一现象的研究方法。

趋势研究——一种历时研究,其中总体的某些特征一直得到研究——每一时点都采访不同的样本。是对一般总体内部历时变化的研究。

世代研究(同期群)——研究者历时性地研究特定亚总体。尽管在每次观察中,数据可能是从不同到成员中收集的。

专题群体研究——一种历时研究,其中的数据是从不同的时间点的同一批对象收集起来的。能提供随时间变化的综合性资料,但样本量减损会导致差异。

六、社会研究的具体步骤

1、确定研究课题或假设

2、设计研究方案

(1)概念化——细化所要研究的概念和变量的含义,将模糊的、不精确的观念(概念)明确化、精确化的思维过程。1.概念的界定:用抽象定义将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2.选择测量指标:确定如何测量变量,选用哪些指标(我们所选择的观察,它反映我们所要研究的变量)来测量。3.编制综合指标

概念的具体化过程就是一步步从抽象层次下降到经验层次,使概念具体化为可观测的事物。

(2)选择研究方法

(3)操作化

建立一些具体的程序或指标来说明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变量)。决定如何收集我们所要的资料:直接观察、阅览官方文件、使用问卷,或是其他技术。

(4)确定研究总体

(5)观察(收集资料)

(6)资料处理

(7)资料分析

(8)得出结论并应用

七、研究计划书

基本要素:议题或目的,文献回顾,研究对象,测量,资料收集方法,分析,时间表,经费

研究的建构

一、概念化

1、指标与维度

维度——概念的一个可指明的方面,概念的具体层面或具体方面。区分概念的不同维度可以加深我们对研究事物的了解。

指标互换性——如果多个不同的指标或多或少代表了同一概念,而这个概念既真实又可被观察,代表这些指标的行为就会与代表这个概念的行为一致。

2、真实定义、名义定义与操作定义

真实定义反映了术语的具体化,试图制定概念“真实”的努力只会导致困境:将概念结构错当成了真实的实体。

详述——使得概念更为明确的过程。依赖于名义定义和操作定义。

名义定义——指某个术语被赋予的意义,无需指标真实,是任意的。

操作定义——明确、精确地规定了如何测量一个概念,即如何操作。更接近于名义而非真实定义。

3、概念次序的建立

二、操作化选择

1、变量应该包含的两个要素:

(1)变量的属性要有完备性。一个变量要对研究产生效用,组成该变量的属性就应该涵盖所有能够观察到的情况。(2)变量的各个属性应具有“互斥性”。要将观察结果纳入某个唯一的属性。

2、测量层次:

定性测量——在该测量层次下,变量的属性只有完备性和排他性特征。即该测量层次只是描述了属性之间的差异——这也是其与定序、定距、定比测量的区别。

定序测量——该测量层次描述了变量的属性沿着某个维度的排行序列。不同的属性代表了变量的相对多寡程度。

定距测量——该测量层次所描述的变量的属性可以排序,而且相邻属性之间的距离时相等的。

定比测量——该测量层次不仅描述了定性、定序和定距测量所提到的属性,另外还是以“真实的零”为基础的。

三、评估测量质量的标准

1、精确性和准确性

2、信度——指的是测量方法的质量,即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的资料。

(1)前测—后测法。(2)对分法(5:5)。(3)利用已有的测量法。(4)工作人员的信度:测量缺乏信度也可能是工作人员所致,由多种方法来检查这种信度,如复证。此外明确、具体、训练和练习都是避免出现信度问题的有效方法。

3、效度——指的是测量准确地反映了需要测量到概念。

表面效度——衡量一个指标到品质,即该指标看起来是否能对某变量进行合理测量。

标准关联效度——某测量与外在标准相关的程度。

建构效度——在某理论体系内,某测量与其他变量相关的程度。

四、指标、量表和分类法

1、指标和量表

指标——一种复合测量,它包含了多个具体的观察,并代表着一些更一般的维度。

量表——一种复合测量,由多个具有逻辑结构或是经验结构的项目组成。量表的例子包括鲍嘎得社会距离量表、瑟斯东量表、李克特量表、哥特曼量表。

相同:指标和量表都是典型的对变量的定序测量,既根据具体变量(如信仰虔诚度、疏离性、社会经济地位、偏见或是智商等)的分析单位进行排序。

区别(通过分值分配方式):

指标往往通过单个属性到分值积累来建立,如通过加总受访者赞成的偏见陈述的数量来测量偏见;量表的建立则是通过对问题的不同反应模式赋予相应的分值,使不同选项反映变量变异程度的强弱。量表利用了任何存在于各种属性之间的差别。

一般而言,量表优于指标,因为量表能测量变量的强弱程度,量表分值所表达的信息比指标多。

2、指标的建构

(1)项目选择

1.表面效度——选择指标项目的首要标准使表面效度(或称为逻辑效度);

2.单一维度——指标还应具有单一的维度,如反映宗教虔诚度的项目绝对不能包括在测量政治保守程度的项目中,即使两者有经验上的相关度;

3.变异值——选择某个指标项目时,应该注意项目之间的变异值,如就有关政治保守度的项目而言,应该更多注意被归类为政治保守的受访者所占的整体的比例,如果结果显示无人被归类为保守者或每一个都时保守者,则上述项目对于指标的建立而言就没有用处。

为了确保项目之间存在变异,可以考虑两种方式:第一,可以根据受访者对某变量多个项目的回答将其分为多个大小相同的群体:如一半是保守派一半是自由派。第二,选择彼此有差异的项目。这点对于指标和量表的制定都是不可或缺的。

(2)经验关系的检验(社会研究方法P153)

指标建立的第二个步骤是必须考察项目之间的经验关系。如果两个项目之间是经验相关的,我们就可能合理地人为两者都反映了同一变量,也就可以将它们放在同一指标里。

项目之间,存在两种类型地可能关系:

1.二元关系——就是两变量之间地关系。

如果项目之间没有关系,则这两个项目就不是在测量同一个变量。因此,如果某个项目与其他所有项目都不相关,则该项目就应该被排除在考虑之外。

如果两个项目之间有很强地关系或完全相关,在建立指标时就只需要保留其中一个项目,因为被保留的项目能够完全涵盖另一个项目所表达的意义

2.多元关系

(3)指标赋值

在选定了指标的最适当的项目之后,就可以对不同的回答选项赋予分值,以建立单一的复合指标。在这个步骤中包括两个基本决策:

1.必须确定指标分值的范围。指标相对于项目的最主要优势,就是它可以测量变量的变异程度。(1)指标应该有一个范围;(2)指标范围内每一点应该有组都的样本数

2.给每一个回答选项赋值。首先要确定的时给每一个回答选项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权重(使用不同的权重时必须有确切的理由,一般做法时使用相同的权重),如果指标代表的是某个变量不同方面的复合情形,那么每个方面就应该有相同的权重。此外也要考虑到样本的分布状态。

3.赋值方法的选择一定是协调各种要求的结果。

(4)处理缺损资料

首先,如果缺损资料的样本量很少,在建立指标和分析资料时就可以剔除这些样本。(会造成研究结果代表性的误差);其次,可以根据既有的回答来处理缺损资料。如通常选择“是”,“否”的回答空着;第三,如果仔细地分析缺损资料,也能了解其含义;其他,如某一项目可能有多种分值,缺损资料分值就应该是分值范围的中间值。或用随机方式给缺损资料赋值。如果用多个项目创造指标,则可以用观察值的比例值来取代缺损资料;最好最安全的方法,就是用其他方法建构指标,看看是否有同样的发现。不管怎么说,理解资料才是最终的目的。

(5)指标的鉴定

鉴定的基本逻辑是该复合指标可以用于测量变量,即可以根据不同样本所得到的指标分值进行等级排序。

1.项目分析

指标鉴定的第一步,即内在鉴定,被称为项目分析——评估复合测量中所包含的每个项目是具有独立的贡献还是只是复制了其他项目的贡献。

2.外在鉴定——通过检验某测量(如指标或者量表)和测量同一变量的其他指标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该测量的效度。

指标无法通过外在鉴定有两种可能:(1)指标无法充分测量变量(2)检验项目无法充分测量变量,进而无法检验指标。首先应该重新考察指标本身,谈后再看是否因为外在鉴定项目与指标中个别项目有关系,与另一些指标没有关系,那么就会增强对建立指标的理解。

3、量表的建构

(1)鲍嘎德社会距离量表——用于判断人们进入其他类型对社会关系的意愿的一种测量技术,长项在于能够在不丢失原始信息的同时汇总多个不连续的回答。

如:假设要探讨美国人与阿尔巴尼亚人交往的意愿,可能会询问美国人如下问题:

1.你愿意让阿尔巴尼亚人住在你的国家吗?

2.你愿意让阿尔巴尼亚人住进你的社区吗?

3.你愿意让阿尔巴尼亚人住在你家附近吗?

4.你愿意让阿尔巴尼亚人住在你的隔壁吗?

5.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与阿尔巴尼亚人结婚吗?

该量表的项目在强度上有明显差别,且程递进,说明了量表作为资料压缩工具的经济性。

(2)瑟斯东量表——一种复合测量,根据“裁判”对变量的指标给出的权重来建构。其试图在变量的指标项目之间建立一种经验性结构,其中最常出现的是“等距”结构。

使用频率不高,只要原因在于项目的确定必须有10-15个裁判对项目打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裁判的质量取决于它们对变量的认识和经验,只有专家才做得到。再者,组成变量的项目的含义也会随时间的演进而有所改变,某个项目可能在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分值,为增进量表效果就需要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更新。

(3)李克特量表——李克特发展出来的复合测量类型,它试图通过在问卷调查中使用标准化的回答分类来提高社会研究的测量层次,并一次来决定不同项目的相对强度。李克特项目就是利用诸如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这样的回答来分类。这些项目在李克特量表的建构中会用到,同时也可以用在其他类型的复合测量中。

(2)语意差异——受访者被要求根据两个相反意义的形容词来评价某事的一种问卷格式。其中会用到一些限定词来连接这两个形容词,比如“十分”、“有些”、“都不”、“有些”和“十分”。

(3)哥特曼量表——用于总结多个不连续的观察的一种复合测量,它代表了一些更加概括的变量。

其逻辑基础是,受访者主要支持某个较强的变量指标,就一定会支持较弱的指标。该量表的基础是真实观察资料的结构,能够构成哥特曼量表的只是那些被用于分析的一组资料。

4、分类法——根据两个或多个变量的属性来对观察进行分类(典型地体现在定性研究中)。比如,将新闻分为自由主义—城市,自由主义—农村,保守主义—城市,保守主义—农村。(当作自变量来分析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当作因变量来分析,问题就会非常大)

五、抽样逻辑(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P54)

1、两种抽样方法

概率抽样——根据概率理论来选择样本的方法的总称。一些随机选择机制就是典型。具体的概率抽样类型包括EPSEM、PPS简单随机抽样和系统抽样。

非概率抽样——抽取样本的方式并不依据概率理论。比如就近抽样、目标式(判断式)抽样、配额抽样和滚雪球抽样。

2、非概率抽样

(1)就近抽样——指研究者将在一定时间、一定环境里所能遇见到或接触到的人均入选样本的方法。

优点:方便省力缺点:样本的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2)目标式或判断式抽样——一种非概率抽样,其选择观察对象的方式是以个人的判断(对象是否最有效或者最有代表性)为基础的。

在无法确定总体边界,或因研究者的时间和设备有限而无法进行概率抽样时,可选用。其目的作用是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而不是在于对总体做出概括。

(3)配额抽样——一种根据预先了解的总体特征来选择样本的方法,这样就能保证样本的特征分布和所要研究的总体一样。

与分层抽样中的比例抽样相似,也是按照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样本中各层所占比例与他们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一样,但不同的是,分层抽样中各层样本是随机抽取的,而定额抽样中各层样本是非随机抽取的。

定额抽样假定:(1)只要类型划分细,那么同一个类型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同质的,因而无需采用随机抽样。(2)只要类型划分合理,而且分配给各类的名额复合总体中各类人员的分布,那么样本就可以准确地反映总体。但这两个假定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一方面在分层时不可能同时兼顾总体地众多属性,而只能考虑其中几种,因此不可能做出很细的分类,另一方面,有关总体分布变化的最新信息并不容易得到,因而配额的合理性很难保证,这些都会影响样本代表性

(4)滚雪球抽样——一种经常用于实地研究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每个被访问者都可能被要求介绍其他的人来参与访谈。

在特定总体的成员难以找到时,时最合适的一种方法。

(5)选择线人——对你所渴望研究的社会现象相当熟悉的人,而且他还愿意告诉你他所知道的,注意不要和受访者混为一谈。线人应该时研究对象的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3、概率抽样的逻辑

背后的观念:要对总体进行有用的描述,从该总体中抽样出来的样本必须包含总体的各种差异特征。(1)有意识与无意识的抽样误差;(2)代表性与选择概率

代表性——就是样本具有跟其所从中挑选出来的总体相同的特征。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所得出来的描述和解释也同样适用于总体。代表性给概化和推论统计提供了可能性。在概率抽样下,代表性会更好。

EPSEM(等概率抽样方法)——在这种样本设计中,总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具有相等的被选进样本的机会。即如果总体中的每一个体被抽取为样本的概率相同,那么从这个总体中抽取的样本就具有对该总体的代表性,具有这一性质的样本通常被称为EPSEM。

概率抽样的优点:

1.概率抽样虽然无法完美地代表总体,但较其他抽样方法更具代表性,因为它能避免我们讨论过的各种偏见;

2.概率理论使我们能够估计样本的精确度及代表性

(3)随机选择

要素——构成总体的单位,也是样本所包含的内容。要注意区别资料分析中的分析单位。

总体——理论上研究要素的特定集合体。

研究单位——从中选抽出样本的全体要素总和。

抽样单位——在一些抽样阶段所要考虑到的要素或者某组要素。

抽样的最终目的:

通过抽样方法从总体中选择一些要素,并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描述(统计值)以精确描绘样本总体的各种特征。概率抽样使这一目标更易于实现,并能提供方法以估计成功的程度。随机抽样是这一过程的核心。

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因:

1.这一过程可以避免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的偏见。

2.随机抽样为我们进入概率理论提供了契机,而这一理论提供了估计总体参数和抽样误差的基础。

(4)概率理论、抽样分布和抽样误差评估

概率理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为研究者提供了设置抽样技术和分析样本结果的工具。更一般地说,概率理论为估测总体参数提供了基础。关键就在于抽样分布。

概率——又称或然率、机会率或机率、可能性,是数学概率论的基本概念,是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

参数——对总体中的某变量的概括性描述。

(5)样本分布和抽样误差的评估

统计量——对样本中的变量的概括性描述,并被用来估测总体参数。

抽样分布的问题:

1.如果我们由总体内随机抽取许多独立的样本,这些随机抽样所得到的统计结果将以一种可知的方式分布在总体参数附近。

2.概率理论也提供给我们计算公式,以估计这些样本统计值与真实值的差距。也就是说,根据概率理论,我们能够估算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概率抽样中的误差程度。决定抽样误差的公式包括三个因素:参数、样本规模和标准误。(社会研究方法P190)

(6)置信区间和置信水平

置信水平——总体参数值落在一既定置信区间的估测概率。比如我们有95%的信心说35-45%的投票者会支持候选人A

置信区间——估测总体参数值的范围。

4、总体与抽样框

抽样框——是总体要素的列表或准列表。要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抽样框就要包含所有的(或者接近所有的)总体成员。

1.抽样框必须和我们所要研究的总体是一致;

2.经过正确抽样所得的样本信息,只适合于描述构成样本框的要素组成的总体,不能再扩展;

3.即使总体与抽样框是一致的,为了说明组成抽样框的总体,所有要素必须具有同等的代表性:基本上,所有的要素应该只在名单中出现一次。在名单中出现多次的要素会有比较大的机会被抽到,因此,这样的调查结果将会有偏差。

5、抽样设计的类型

(1)简单随机抽样(SRS)——在这种概率抽样中,代表着总体的单元用一个数字来代替,这样就有了一个随机数字表。在挑选样本时直接选取这些数字即可。

这种方法很少用,原因:1.除了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选择;2.这种方法可能并不是最精确的。

缺点:工作复杂、费用高、费时,在总体异质性较高时误差较大。

(2)系统抽样——选择完整名单中的第K个要素组成样本的概率抽样方法。用总体数量除以K就是样本规模。K就是抽样间距。在某些情况下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几乎是一致的,还比较简单易行。第一个要素通常都被随机选中。

抽样间距——从总体中选取样本的标准距离。

抽样比率——被选择的要素与所有总体要素数量的比率。

优点:1.比简单随机工作量少,简单易行。2.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更均匀,抽样误差小于或之多等于简单随机抽样,较其更精确

缺点:如果总体的排列出现有规律的分布是,就会使系统抽样产生很大误差,即周期性误差,降低样本的代表性。

(3)分层抽样——在抽样之前将总体分为同质性的不同群或层。这一程序能够提高样本的代表性(起码就分层变量而言是这样的),它还可以和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或整群抽样结合起来使用。适用于总体内个体数目较多,结果较复杂,内部差异较大。

分层的最终功能,在于将总体分成几个同质的次集合(之间有异质性),然后从每个次集合中抽出适当数量的样本。分层变量的选择方法通常依赖于现有的变量,如从名单中分辨出性别等。

除选择适当的分层变量外,提高分层样本的精确度还必须力求符合分层的原则,即尽可能使各层内部保持同质,以简化总体的构造,使各层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便包括总体的各种特性。样本的精确度还于分层数目及样本大小密切相关,分层越细,样本越大,则样本的代表性越好。

优点:1.提高代表性,同时减少可能的抽样误差。2.有些研究不仅要了解总体的情形,还要了解某些类别的情形,该抽样方法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此外,对总体的不同不分还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4)多级整群抽样——只要该群(丛)被选中,则该群中的所有成员都进入随后的子样本,比如,你可以先从目录中选择美国的大专院校,然后丛被选中的大学的学生名单中挑选学生样本。适用于界质不清的总体。

原则:使各个群间的异质性低,而群内的异质性高。不同于分层抽样。并且尽可能地多选取群,而减少每个群中要素到数量。

优点:1.可以通过转换抽样单位扩大抽样的应用范围; 2.可以节省人力、财力,效率高。

缺点:样本分布不均匀,样本的代表性差。

有两次误差:对整群进行的初次抽样只在一定的抽样误差范围内代表整群所组成的总体;对其中任何一个被选中的群体的要素进行抽样,同样是在一定的抽样误差范围内代表该群的所有要素。

多级整群抽样中的分层:每一个阶段到抽样,都可以使用分层法。一个被选取的群的要素,也可以在被进一步抽样之前加以分层。

概率比例抽样——一种更为成熟的多级整群抽样形式,其中的群被选取的概率并不相等,其被选中的概率和其规模大小——根据其子样本的数量来衡量——成比例。当抽样的群的规模很大时,就应当采用这种修正的抽样设计。

(5)非比例抽样和加权

加权——赋予不同概率入选样本的要素不同的权重。最简单的,每个样本要素的权重为其被选中概率的倒数。当所有的要素入选样本的几率相同时,也就无需加权。当所有样本要素被选中的机会都相同时,每个要素被赋予的权重也相同,即为1。这叫做“自加权”样本。

观察的方式

一、实验法

1、古典实验(三对主要成分)

(1)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时试验中的刺激因素,或有或无,时具有两种属性的“二分变量”,在典型的实验模型中,实验者就是要比较出现刺激和不出现刺激所导致的结果的差异。

自变量与因变量都要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操作化,这种操作化界定涉及大量的观察方法。

(2)前测与后测

前测——对因变量的测量。

后测——在接受自变量的刺激之后因变量的测量。

因变量前后测之间的差异,被视为自变量的影响力。

(3)实验组与控制组

实验组——在接受自变量的刺激之后因变量的测量。

对照组——在试验中没有被施以刺激的受试者,但是在其他方面则和实验组一样。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是要发现实验刺激的效果。

双盲实验——受试者和实验者都不知道哪些是实验组哪些是对照组的一种实验设计。

2、选择受试者

(1)概率抽样

少于100的随机样本代表性不够,而社会科学的实验很少包括那么多的受试者,因此,这种方法很少采用。

(2)随机化——随机地将受试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方法。

(3)配对——在试验中,考察这些初选受试者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将一对相似的受试者随机分别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4)随机化方法与配对方法的比较

随机化方法的优点:因为无从知道哪些相关变量应该作为配对的依据,且大部分统计技术都是用来评估随机化实验结果的,如果不这样设计,九无法使用这些统计方法进行评估。缺点:只有受试者的数量比较大,概率抽样法则起作用时,随机化才有意义。

3、实验设计的变体

(1)前实验研究(经常为非专业研究使用)

1.单次研究设计——只有一组受试者,在接受实验刺激之后直接接受有关因变量的测量

2.单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加上前测,但没有控制组

自变量以外的某些因素可能会引起前后测之间的变化,无法确定实验组的改变是由于自变量的改变而导致的。

3.静态组间比较——有实验组与控制组,但没有前测

除非时随机分派受试者,否则无法知道两组在实验前的状态是否相同

(2)实验研究中的效度问题

1.内在无效度——指的是从实验结论并没有准确反映实验本身的可能性。

在任何时候,只要实验以外的因素影响了因变量,九会造成内在无效度。列举:

历史事件: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将把实验结果弄得混淆不清

成熟:无论是否参与实验,人们都在不断成长和改变

测验:如果试验中一测再测,也会影响人的行为,进而混淆实验结果

统计回归:由于受试者原先处于极端的位置,他们发生的变化会让人误判时实验刺激的

效果

实验死亡率:受试者的提前推出

实验处理中的传播与模仿:实验组与控制组如果相互沟通,使控制组受到“污染”

补偿:控制组的成员被认为是被剥夺了某种有价值的东西,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因而可

能会为他们提供某种补偿,如此以来,控制组就不在是真正的控制组了。

补偿性竞争:被剥夺了实验刺激的控制组成员可能通过更加努力的工作进行补偿。

自暴自弃:控制组觉得受到差别待遇,也肯能因此自暴自弃。

因果时序 选择偏好 测量工具

2.外在无效度——实验结果概化到“实验”世界的可能性。

“所罗门四组设计”,涉及四组受试者,从一群人中随机分派,用来处理实验本身与刺激

产生交互作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还可以提供资料比较古典实验进行中交互作用的大小。

1 刺激

第一组 前测 后测

2 刺激

第二组 前测后测

第 三 组 刺激 后测

4

第 四 组 后测

所罗门四组设计

1.后测显示的偏见应比前测的少

2.后测与前测应显示同等的偏见

3.第一组显示的偏见应比第二组的少

4.第三组显示的偏见比第四组的少

“仅有后测的控制组设计”也就是由所罗门四组设计的后半部分组成。涂过真正做到随机分派,

真正的实验只需要三四组就可以应付内在无效度问题以及实验与刺激的交互作用。这个设计与静态组

间比较的区别就在于受试者被随机分派到实验组与控制组。

4、“自然”实验法

许多重要的社会科学实验通常发生在受控制的情境之外,发生在一般社会事件的进展之中。我们

可以观察和分析自然设计并实施的实验,有时候是社会与政治决策者发挥此种自然的功能。

6、实验法 优劣

受控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把实验变量与它带来的影响分开,此外,由于实验有一定的范围限制,省时、省钱,只需要很少的受试者,可以经常用几个不同组的受试者重复做同一实验,如同所有其他形式的科学研究,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会让我们对其效度与概化更为深信不疑。它严密的逻辑性是其他观察方法难以比拟的。

最大的弱点在于认为造作。能在实验室中发生的未必能在较自然的社会环境里发生。

二、调查研究

1、适于调查研究的议题

(1)期望收集原始资料描述某个庞大以至于无法直接观察的群体

(2)测量群众态度与倾向性

(3)对社会现象的一般状态的描述

严谨的抽样能够提供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该样本成员的特征能够反应较大群体的特征,二严谨的标准化的结构性问卷,能保证从所有受访者那里获取相同形式的数据。

受访者——通过回答调查问卷来提供分析资料的个体。

问卷——其中包括了问题和其他类型的项目。他们用它来获取分析和分析相关的信息。问卷主要是在调查研究中使用,但同时也可以在实验、实地研究和其他观测方法中使用。

2、提问的原则

下面的几点对于设计结构化的问卷很有用,当然也可以用于在定性研究、深度访谈中更为开放的问卷,其基本的逻辑对于提问来说都是相当有价值的的。

(1)选择合适的问题形式

1.问题和陈述

陈述比较简短,典型的问卷中问题和陈述通常几乎一样多,可以在项目设计中更具灵活性,同时也能够让问卷更加吸引人。

2.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受访者被要求做出自己的回答的问题。深度访谈和定性访谈就是基本依赖于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受访者被要求在研究者所提供的答案中选择一个答案。因为封闭式问题能够保证回答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并且比开放式问题更容易操作,因而在调查研究中相当流行。

封闭问卷的结构应该遵循两条结构要求:1.答案的分类应该穷尽所有的可能性;2.答案的分类必须是互斥的。

3.问题要清楚(避免误解)

4.避免双重问题

5.受访者必须胜任回答

6.受访者必须愿意回答

7.问题应该中肯

当有些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受访者会考虑或者真正在意时,那么测量结果就不太可能有用

8.问题越短越好

9.避免否定性问题(否定问题容易导致误解)

10.避免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倾向性——倾向于将被测量的事物引向某特定方向的测量设备的特性。

3、问卷的建构

(1)一般的问卷格式

作为一般性的准则,问卷应该平展、整齐。不要将不止一个问题放在同一行,或者在第一页安排过多的问题。

(2)回答的格式

选用盒式选择,或者在每个回答旁边给出一个数字,让受访者圈上相应的数字。后者在以后的资料处理阶段时具有额外的优势,因为它指定了编码数字。

(3)关联问题——只针对部分受访者的问题,其是否需要回答取决于受访者对其他问题的回答

对问题的恰当使用,能够便利受访者对问卷的回答,因为这样他们就无需试着回答那些跟他们不相关的问题。

(4)矩阵问题

需要问几个具有相同答案分类的问题,尤其使用李克特答案分类时,可以建构一个矩阵式的问题和答案。

优点:1.有效地利用了空间 2.受访者能够更迅速地完成这种格式的问题 3.提高回答之间的可比性。缺点:1.导致将同样的答案选项应用在一些并不太适合的问题上 2.强化一些受访者的回答模式(用同一个答案如“同意”来回答所有的陈述,当某组陈述是以几个具有相同倾向的问题开始,而且只有最后的几个问题才是以相反的倾向进行陈述时,尤其这样)

解决的方式:通过交叉放置代表了不同倾向的陈述,和尽量使得陈述简短、清楚。

(5)问题中的问题序列

1.一个问题的出现可能会影响到后面问题的回答。

2.受教育程度低的受访者比受教育程度高的受访者更容易受到问题序列的影响

3.随机序列的问题:随机的问题序列极有可能时混乱的、无用的,随机序列还使得问题不好回答,因为他们不得不经常转换他们的注意力。

最好的解决方法时对问题保持敏感,可以尝试着估测问题序列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有效地解释结构。如果问题序列相当重要,可以用多种不同的问题序列来建构多个版本的问卷,通过比较不同版本的问卷所收集的资料,就可以判断各个版本的效果。

(6)问卷说明

在合适的地方富有一个清楚的说明和介绍

(7)预调查

避免问题过于模糊,受访者无法回答,或是避免违背了问题设计的原则。还可以进行预编码

4、自填式问卷(三种主要的实施调查的方法之一)

(1)邮寄问卷的分发和回收

(2)监控问卷的回收

回收问卷时,应该开始着手记录受访者回函的各种数据,其中,回函率的图解是相当宝贵的工具。作为工作的辅助工具,一般要收集两种图表:1.必须显示每一天的回函数量——增加或减少 2.必须记载累计的数量和百分比。

问卷被收回时,每一份问卷都应该打开,记上识别代号(一定要按序号编列,即使已经使用了其他的识别代号)

(3)补寄问卷

一个提高邮寄问卷回收率的有效方式,在恰当的时间进行问卷的追踪,只是给他们一个回复的额外刺激。三级邮件沟通是最有效的。

(4)可接受的回收率

回答率——参与调查的人数与样本总数之比,也称为完成率。在自行填答的问卷中也称返还率,即返还问卷占所发出的问卷的比例。

进行分析和撰写报告,问卷回收率至少要有50%才是足够的,至少达到60%才算是好的,达到70%就非常好。事实上,一个经过验证且没有偏误的回收问卷要比有偏误的高回收率重要得多。

5、访谈调查(三种主要的调查研究方式之一)

访谈——访谈者直接向受访者提问的资料收集方式。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电话进行。

是收集调查资料的一种替代方式。典型的访问通常是以面对面的方式来进行

(1)访问员的角色

1.访问员收集问卷资料比受访者自行填答问卷回收率高得多

2.就问卷的内容,访员能够减少“我不知道”之类的回答

3.访员能对一些容易混淆的问卷项目提供相关的指导,访员可以对受访者误解的问题进行澄清,以获得相关的答案。

4.访员不但能问问题,还能观察受访者

对访员的要求:访员必须能配合上述情况,其表现不应该影响受访者的知觉及意见。

(2)访谈调查守则

1.外观与举止

一般规则是,访员的穿着应与受访对象风格相似。

在举止上,访员起码要表现得神情愉悦。必须要能传达一种诚恳到兴致来了解受访者,必须保持轻松与友善到态度,但不能太随便或是太热情。优秀到访员应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最让受访者感到舒服的态度和受访者最喜欢的谈话方式。

2.熟悉调查的问卷

访员应该仔细研读问卷,达到能够对受访者清晰无误地逐字逐句念出整份问卷。访员必须熟悉为问卷设计的说明书。

3.谨遵问卷中的遣词造句

4.准确记录答案

5.深入追问受访者

追问——一种在访谈中会用到的技巧,以获得更为详尽的答案。通常是间接的词语或者问题,可以鼓励受访者提供更详细的答案。

经常用于开放式问题。为研究分析提供充足的资料。

每当认为某问题需要追问以求得更确切的答案时,就应该在问卷中这个问题的后面,列出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追问形式,优点:将有更多的时间来设想更好且更中立的追问方式;无论何时需要,所有的访员将能使用同样的追问方式。

6.协调与控制

研究工作涉及不止一个访员时,要进行两方面的管理:训练访员和访问期间的督导。

6、电话访问

优点:金钱与时间,可以随意穿着,有时在受访者未能亲眼看见访员的情况下反而会更加诚实,也许这些答案时社会所不能认同的。可能让访员深入地追问更加敏感的问题,当然也有例外。电脑辅助电话访问:除了在资料收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点外,还能自动地准备分析所需的资料。

7.新技术与访谈研究

(1)电脑辅助亲身访谈CAPI

(2)电脑辅助自我访谈CASI

(3)电子化的自我填答问卷CSAQ:受访者通过软盘、电子公告牌或者其他方式获得问卷,运行相关程序,该程序能够提问并接收受访者的答案,受访者返还数据文档即可。

(4)按键输入资料TDE:受访者打电话到研究组织,一系列的电子化随之激活,受访者利用电话的按键来输入答案。

(5)声音确认VR

(6)在线调查

核心:是要正确评估并给予不同的受访者不同的权重。

缺点:在线回答的人很难代表更有一般性的总体。

七、调查研究的优缺点

(1)自填式问卷与访谈调查法相比,优点在于经济、迅速、不因访员而产生差异,因为较具匿名性与非公开化,可促成受访者更诚实地回答敏感问题。

访谈调查对于自填式问卷的优势,在于前者少有回答不完整的问卷,也较少有误解问卷题目的情况,回收率也较高,自抽样和具体观察中,还有较大的弹性。

(2)电话调查相对于面对面的访谈的优点式省时省钱。前者的访谈员也比后者的访谈员更为安全,并且对访谈本身的影响较小。

(3)在线调查跟邮寄调查相比,具有跟多优势和劣势。在线调查比较便宜,但代表性较差。

(4)一般来说,调查研究法的优点在于经济和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而资料收集是的标准化过程,呈现了调查研究法另一个特别的长处。

调查研究的不足在于:受人为因素影响,并且有些肤浅、相对不够灵活。使用调查方法,很难对社会过程的自然状态有一个充分认识,一般来说,调查研究具有相对低的效度和相对高的信度。

八、二手分析

作为观察方式的一种,调查研究涉及步骤:

1.设计问卷结构

2.抽选样本

3.收集资料(通过访问或自填式问卷)

二手分析——指的是某人收集和加工的资料被另一人所用——经常是出于不同目的。尤其适合于调查资料,资料档案就是储存和分发二手分析的资料的仓库或图书馆。

二手分析为社会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简便、便宜的“收集”资料的重要方法。但其效度可能不高。

三、定性的实地研究

定性的实地研究使得研究者能够中自然状态下观察社会生活:到行动发生的地点去看看。这种类型的研究比其他观察方法能够提供关于很多社会现象更丰富的理解,也使得研究者能够以一种深思熟虑的、周详计划的、主动的方式进行观察。

实地研究与其他观察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资料收集,也是典型的理论生成活动。在实地研究中,观察、资料处理和分析是相互交织、循环的。

1、适于实地研究的议题

主要长处在于能够给研究者提供系统的观点,通过尽可能完全直接地观察与思考一种社会现象,也可以对其了解得比较深入和周全。尤其适合那些难以定量化的、适合在自然情境下研究态度和行为,其中包括实践、情节、邂逅、角色、关系、群体、组织、聚落、社会世界、生活形态和亚文化。而实验和问卷则多在人为到情境下测量态度和行为。特别适合跨越时间的社会过程研究。

2、定性的实地研究所要注意的特殊事项

(1)观察者的不同角色

在实地研究中,观察者可以扮演好几种角色,包括参与他们所要观察的活动。不同的情况要求研究者扮演不同的角色。

(2)和研究对象的关系

3、一些定性的实地研究范式

(1)自然主义——一种实地研究的方法,其假设存在客观的社会现实,而这些现实能够被正确观察和报告。

(2)常人方法学——着力于发现社会生活中隐含的、通常没有说出来的假设和共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打破共识这种方式来解释共识的存在。

自然主义实地研究者的目的是要理解参与者所理解的社会生活,而常人方法学者则试图找到达成理解的方法。

(3)草根理论(导论P141)——一种研究生活的归纳方法,试图通过比较观察来总结出理论。这跟假设检验很不一样,在后者,假设来自于理论,并接受观察的检验。可以被描述为在定性研究中,试图综合自然主义方法和实证主义,以达成“程序的系统化模式”的努力。

斯特劳斯等人为草根理论可以让研究者在保证科学性的同时具有创造性——只要研究这遵循以下准则:

1.时不时地进行反思

2.保持怀疑的态度

3.遵循研究程序:资料收集和分析的程序应该是相当严格的。这些程序能够帮助研究者摆脱倾向性,并且可以引导研究者检验那些可能会影响资料解读的假设。

草根理论关键的归纳式原则:在没有假设的情况下收集资料。最初的资料决定了所要观察的关键变量,而便利之间的关系的假设也同样来自于所收集的资料,不断持续的资料收集过程会影响研究者的理解,反过来,也使得资料收集得目的性更强。

(4)个案研究和扩展得个案方法

个案研究——对某社会现象得例子进行深度检验,比如一个村庄、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青少年帮派。

拓展得个案方法——波罗威所发展出来得一种个案研究方法,它是用来发现现有社会理论得缺陷并发展现有理论得。

波罗威将扩展得个案方法看作是重建、发展理论,而不是证明或者驳斥理论的方式,他寻找与既有理论相冲突的方式,这种研究取向意味着事先熟悉文献是很有必要的,但草根理论家担心知道了其他人的结论可能会给他们的观察和理论带来倾向性。

(5)制度民族志——一种利用个人经历来揭示个人活动于其中的权利关系和其他制度性特性的方法。

(6)参与行动研究——在这种社会研究中,研究对象对研究目的和程序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它反对那种人为研究者优于研究对象的假定。

在此范式中,研究者的功能是要对研究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出谋划策,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利益。在这种研究中,处于弱势的研究对象找出他们自己的问题和所渴求的结果,然后研究者就设计方案以帮助他们实现目的。这种方法强烈批评古典社会学研究。在他们看来,传统研究是一种“精英模式”,并将研究主体还原为研究的对象。应取消两者之间的差别。

4、实地研究操作

(1)实地研究的准备工作

包括背景研究、决定如何接触研究对象以及解决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关系问题。

(2)定性访谈——跟调查访谈相比,定性访谈的基础是一组进行深度访谈的主题,而不是标准化的问题。本质上由访问者确立对话的方向,再针对受访者提出的若干特殊议题加以追问。

1.提出议题:将访谈目的以及欲探讨的概念明确化

2.设计:列出达成目标需经历的过程,包括伦理方面的考虑

3.访谈:进行实地访谈

4.改写:建立关于访谈内容的文件

5.分析:确定收集到的资料与研究之间的联系

6.确证:检查资料的信度和效度

7.报告:告诉别人学到了什么

(3)专题小组——同时访谈一群人,并鼓励讨论。这种技术经常在市场调研中使用。它基于结构化的或半结构化的访谈。

优点:1.该技术是社会取向的研究方法,试图抓住社会环境中真实生活的资料;2.很有弹性;3.具有很高的表面效度;4.结果来得很快;5.成本低;6.引出研究者所没有想到的的一些内容

缺点:1.研究者的控制能力降低; 2.资料难以分析; 3.协调人员需要特殊技巧;4.小组间的差异也很麻烦;5.小组间总是存在差异; 6.讨论必须在有益的环境下进行

(4)观察的记录

1.不要过分信赖记忆

2.分阶段笔记

3.原则上需要把能够回想起的细节都记录下来

5、实地研究的伦理

6、实地研究优缺点

优点:有深度,有弹性,花费相对较少,效度高

缺点:1.由于是定性而不是定量,很少能针对大型群体做出精确的统计陈述;2.信度低

四、非介入性研究

非介入性研究——一种在不影响研究对象的情况下研究社会行为的方法,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1、内容分析法——对记载下来的人类传播媒介的研究,如书籍、网站、绘画和法律。

(1)适于内容分析法的议题

特别适用于传播媒介方面的研究,此外也被用于研究传播过程和社会行为的其他方面,并回答传播媒介研究的一个经典问题:“谁说了什么、对谁说、为什么说、如何说,以及产生什么影响”

(2)内容分析法的抽样

1.分析单位:传播的要素,例如字、段落和书籍,都是内容分析中有用的分析单位

2.抽样技术:标准的概率抽样技术适用于内容分析。

(3)内容分析法的编码

编码——将原始资料转变标准化的形式的过程。这样就可以利用机器来处理和分析这些资料。

内容分析法在本质上是一种编码运作,内容分析中的编码包含着概念化和操作化逻辑。

1.显性内容——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传播媒介中包含的有形的词语,刚好区别于隐形内容。

隐性内容——于内容分析法相关的、传播媒介中所隐含的意义。

2.概念化和编码表的制作

3.计算和保持记录

如果要定量评估内容分析资料,在编码的时候就要留有余地:

首先,编码的最终结果必须是数字化的;第二,在记录上清楚地说明分析单位于观察单位之间地区别十分必要,尤其在两者不相同的情况下;第三,在计算过程中,记录计算的基础也非常重要

4.定性资料分析

(4)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

优点:经济、安全、非介入性,能够研究一长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

缺点:局限于已经记录下来的问题,信度、效度也存在问题

2、既有统计资料分析法

社会研究方法_中南大学网络教育_课程考试复习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复习资料 试题: 1.请以低保家庭生活状况为调查主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2.对你的研究课题进行操作化; 3.问卷设计要求有不少于30道题,要求包含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指导语可以包含在封面信里); 4.问题必须有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同时至少有一个相倚性问题。答案设计可以自由选择多种形式; 5.请尽量避免犯下问卷设计的一些常见错误。 解答:共四页 关于某某社区城市低保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问卷 关注和提高贫困群体的收入是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帮助这部分人尽快脱贫是各级政府都非常关注的问题。我认真学习《社会研究方法》这门课程,并将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对本人居住社区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走访调查,随机选取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50户居民家庭为调查样本,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状况调查。 姓名 _________ 性别 _________ 年龄 ______________ 通信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家庭成员人数____________ 1、您的婚姻状况是 □已婚 □离婚 □丧偶 □未婚 2、您的的受教育程度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或中专 □专科 □本科 □硕士以上 3、您的政治面貌 □群众 □中共党员 □其它党派人士 4、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领取的低保补助是多少 □100元以下 □100-300元 □300-500元 □500元以上 5、您及其家庭成员每月收入主要来源 □种植养植业 □低保收入 □外出打工 □做小生意 □工资收入 □其它 6、您已经享受城市低保的时间 □半年以下 □半年-一年 □一年-二年 □二年以上 7、您及其家庭的住房面积 □50平米以下 □50-80平米 □80-100平米 □100平米以上 8、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结构 □钢筋混凝土 □砖混材料 □砖瓦砖木 □其它 9、您及其家庭居住房屋来源 □租赁房 □购买商品房 □自建住房 □拆迁安置房 □保障性住房 10、您及其家庭成员中就业人数

2020南大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

作业名称社会研究方法第一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9-20至2020-10-31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问卷不宜太长,通常以回答者在20分钟以内完成为宜,最多也不要超过() A、5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D、45分钟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调查中的() A、研究资料 B、分析单位 C、访问对象 D、观察对象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什么是社会调查?这是每一个尝试做社会调查的人应弄明白的() A、第一件事 B、重要事件 C、核心内容 D、重点方向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的第二个用处------解释社会现象发生的() A、现状 B、原因 C、趋势 D、状况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抽样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对样本统计值的描述来勾画出() A、样本状况 B、总体面貌 C、分析形态 D、群体动态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社会调查最经常地被用于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的() A、说明 B、追求 C、途径 D、目的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社会调查是一种系统的认识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结构和() A、对象 B、目标 C、主体 D、程序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抽样误差就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 A、相似 B、相合 C、误差 D、差异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3对构成总体的所有个体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调查简称为() A、普查 B、抽查 C、访谈

社会研究方法2016.10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具有( D ) A.目的性B.经验性C.理论性D.社会性 2.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A.社会科学研究B.历史研究 C.心理学研究D.哲学研究 3.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C ) A.“是什么”的问题 B. “为什么”的问题 C.“如何做”的问题D.“怎么样”的问题

4.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B ) A.抽样调查B.重点调套C.定性调查D.典型调查 5.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B.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D.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6.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如心理学研究),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B ) 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 C.文献研究D.实地研究 7.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A ) A.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B.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C.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D.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8.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A ) A.具有概率性特点B.具有必然性特点 C.通常可直接观察D.通常可直接测量 9.从“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和“张三是人”这两个命题推导出“张三会死”这个新 命题,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科学逻辑中的( A ) A.演绎推理原则B.经验归纳原则

2017年4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

2017 年4 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考试 真题 以下为大家带来的是2017 年4 月《社会研究方法》考试真题,各位小伙伴们可以自行参考练习。 全国2017 年4 月高等教育自考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 1. 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 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 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应用性 D. 理论性 2. 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 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 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 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 体现的角色是 A. 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 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 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 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 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 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 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 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 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 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 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 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 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 确定研究的角度 C. 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 确定研究的目标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介绍测量的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的一种。即将研究对象的不同属性或特征加以区分,标以不同的名称或符号,确定其类别。其数学特征主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仰等特征的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分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的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的,即既是相互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情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等级测量,可以按某种特征或标准将对象分为强度、程度或等级不同的序列。其数字特征是大于或小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比如:测量人们的文化程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的等级排序,还有如:测量城市的规模,人们的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仅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分为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等级,且可以确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等级的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征是加或减。比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定距测量的值虽然可以为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的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有上述三种测量的全部性质外,还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即有实际意义的零。它测量所得的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的收入、年龄、出生率、城市人口等进行的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说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的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的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的现象。如在以城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的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呈现出“城市的流动人口越多,城市的犯罪率越高”的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因为他的调查资料以城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的结论也只能是有关城市的结论,而不能是以有关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的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时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4. 我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择或抽出样本的过程。在研究中之所以要进行抽样可从以下几方面说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主要解决的是对象的选取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部分对象作为总体代表的问题。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在研究中节省时间,方便有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真题 (总分:100.00,做题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总题数:30,分数:30.00) 1.在当代社会中绝大多数调查研究活动都是以有组织的方式进行的,在社会调查活动中需要有各种机构和各类人员的分工合作。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社会性√ C.应用性 D.理论性 2.在社会研究活动中,学术机构、政府和企业的研究部门以及独立的研究机构,按照合同从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那里获得研究项目,按照委托者的要求完成社会研究任务,并向委托者提交研究报告。它们在这里所体现的角色是()。 A.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B.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C.社会研究的创设者 D.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3.关于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均可了解到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 B.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更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 C.纵向研究一般比横向研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费√ D.同组研究同时适用于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 4.从研究内容上看,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的差别是()。 A.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比解释性研究更加集中 B.描述性研究在内容上不像解释性研究那样面面俱到 C.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有针对性√ D.解释性研究在内容上比描述性研究更具综合性 5.研究者在选题时要确定题目是宏观的、中观的还是微观的。这个工作属于()。 A.确定研究题目的内容 B.确定研究的角度 C.确定研究题目的层次√ D.确定研究的目标

6.选题的工作内容包括:(1)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2)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4)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5)初步选择研究题目。一般说来,选择的一般过程是()。 A.(5)(2)(3)(4)(1) B.(4)(5)(3)(1)(2) √ C.(4)(5)(1)(2)(3) D.(5)(4)(1)(3)(2) 7.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 A.选择资料收集方案 B.选择资料分析方案 C.确定研究方式√ D.确定研究方法论 8.当人们看到某个人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工资较高的职位,这时还只是看到了这一具体的个别事例,或者说将所看到的现象局限在某个具体的人或事上。但当人们观察到很多大学毕业生所得到的工资都普遍高于其他同龄人时,就会产生一个一般性的()。 A.理论抽象 B.经验概括√ C.普遍规律 D.理论概括 9.变量和概念的差别是()。 A.概念注重从质的规定性方面去反映客观社会现象某种特征,而变量侧重从量的方面去反映这种特征的存在√ B.变量可以是高度抽象的,而概念可以在经验当中测量 C.社会研究在设计测量方案时往往运用概念,在总结和表述时往往运用变量 D.因果关系是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则是变量之间的关系 10.定性研究遵循的逻辑是()。 A.假设——检验原则 B.社会科学中的理解方法√ C.抽样——检验逻辑 D.统计性原理 11.要调查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该大学全体毕业生的花名册就是该调査的()。 A.研究总体 B.抽样单元 C.目标总体 D.抽样框√ 12.标准化智力测验(IQ)属于()。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重点整理 题型: 1、填空题:20*1分=20分 2、不定项选择:10*1分=10分 3、名词解释:5*4分=20分 4、简答题:5*5分=25分 5、论述题:两题12分+13分=25分 一、导论 1、社会研究的概念: PPT:社会研究指的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社会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和理解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世界。而从事这种活动所用的方法,就是社会研究方法。 书本: (P2)社会研究是社会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泛指对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即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下运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理论来解释具体社会现象,并力图找到具体现象背后的普遍规律。 (P4)社会研究方法:有目的的对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类各种社会行为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手段。其研究对象包括社会要素、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内容。 2、社会研究的特点:(P5) (1)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科学性(指研究者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研究);(2)研究的方式是实证的(价值中立)——实证性(社会研究不涉及到价值判断,或者说研究者在研究中要保持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3)研究的主题是经验的(可检验,也重复)——经验性(指社会研究必须依据可获取的资料,并能通过验证资料的验证。) (4)研究过程是客观的——客观性(指研究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获得的经验事实是客观的。) 3、社会研究的类型:(P11) (1)按研究性质: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按研究目的: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研究对象的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按社会研究的应用领域:行政统计调查、学术性调查、民意调查、市场调查 (5)从时间性角度:横向研究、纵向研究(P18) ①横向研究/横剖研究/截面研究:(瞬间取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横剖研究通常是较简单、较省钱的方法,但缺点是无法捕捉社会过程或变迁状况,是调查研究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②纵向研究/纵贯研究:指的是在较长时期内的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分析社会现象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探讨社会现象的前后联系,力图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纵贯研究通常比横剖研究来得复杂,涉及的成本也比较高,但也比较有力,特别是当研究者想要寻找社会变迁问题的答案时。 ●纵贯研究的三种主要类型:(区别) A.趋势研究/时间序列研究:在不同时点上所进行的若干次横向研究必须是具有同样的研究内容,采用的是同样的测量方法(总体的某一特征一直得到研究)。(书本:是指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变化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一般总体在不同时间点的资料比较,以揭示和发现现象的变化趋势和规律。) B.同期群研究/同龄群研究/世代研究/人口特征组研究:对某一特殊人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每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社会研究方法》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研究导论 第一节 (一)社会研究:指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关于社会现象的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做出科学认识的活动。 (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目的性 2经验性 3理论性 4社会性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要素:1社会研究的主体 2社会研究的对象 3社会研究的内容 4社会研究的方法 社会研究的主体有:1社会研究活动的组织者 2社会研究项目的委托者 3社会研究项目的承担者 4社会研究的资助者 5社会研究者个人 类别概念是指由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人或事物所构成的一个类别。 集合概念社会研究是指由一些分子所组成的集合体。 组织、社区、国家、社会等概念都是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最大的特征是“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各项社会研究的内容分为五种:1现状调查 2态度调查 3因果分析 4预测分析 5对策研究 第二节 (一)社会研究的目的:1探索未知的事物 2验证不确定的知识 3扩展已有的知识 (二)社会研究的意义:1社会研究的理论性意义 2社会研究的应用性意义 (三)社会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 2、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3、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 4、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 第三节 (一)社会研究方法的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1、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而保证社会研究的客观性 2、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提高社会研究活动的效率。 (二)现代社会研究方法的特征:1、经验性 2、理论性 3、规范性 4、多样性

1、社会研究的方法论 2、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 3、社会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社会研究中的研究方式,分为:问卷调查研究、实地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 第四节 (一)社会研究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题目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收集资料阶段 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 5、研究报告的写作和发表阶段 第二章社会研究的主要类型 第一节 1、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2、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3、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4、从研究方法上看,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5、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 (一)理论研究关注点:在于探索现象之是的因果关系和增加对社会现象内在规律的认识。 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不同:(简答) 1、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其理论抽象的层次和研究方法的不同。 2、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与历史学研究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更注重对当代社会问题的社会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二)应用性研究:是指针对现实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经验研究。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研究目标的不同。 应用性研究的主要类型:社会生活状况研究、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影响评估 第二节 从研究的目的划分,社会研究可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一)探索性研究:是研究者在整个研究工作的前期阶段中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的过程。探索性研究通常包括三个部分:1、实地考察;2、请教专家;3、查阅资料。 (二)描述性研究的基本要求:包括描述的准确性和概括性。 描述的概括性包含两层含义:1、描述研究要反映总体状况的一般特征; 2、描述研究也要对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作准确的概括。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现象的状况、过程和特征进行客观准确的描述。 (三)解释性研究:是对于社会现象或事件之间因果关系和研究。 第三节 (一)普查(又称普遍调查或整体调查):是指指在一定范围内对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无一例外地逐个进行的调查。 普查的主要特点:1、结论确定 2、资料精确普查的形式比较规范 3、调查项目少 4、工作量大。 (二)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来进行调查,并通过样本统计量来推论总体情况。

2018年10月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研究方法试题 (课程代码033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查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丽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 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 功能主义 B. 科学主义 C. 实证主义 D. 人文主义 7. 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 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 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 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 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 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 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短暂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 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 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理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 提出理论模型 B. 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构建 D. 进行命题推演 11. 在一个900人的总体中,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 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底排列,依次为 A. 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比测量---定类测量 B. 定距测量---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C. 定比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类测量 D. 定比测量---定距测量---定序测量---定类测量 13. 对所测对象的复合变量的各个方面按同样的方式,将其可取值按一定顺序排列触雷的测量工具是 A. 量表 B. 指数 C. 问卷 D. 指标

2017年10月自考03350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 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

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要求所有关于社会的知识应当建立在对客观社会事实进行观察、实地调查或实验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纯粹思辨的基础上。这体现了社会研究的 A.目的性 B.经验性 C.理论性 D.应用性

2.下列属于集合概念的是 A.老年人B.贫困者C.残疾人 D.国家 3.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A.实地考察、研究设计和请教专家 B.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假设检验 C.实地考察、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D.研究设计、请教专家和查阅资料 4.关于个案调查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案调查的结论确定B.个案调查的结果可以推论总体 C.个案调查需要科学的抽样

6.关于选题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的选题可以使有限的研究资源集中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上 B.研究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规定着选题 C.研究题目一旦确定,后面各个阶段的研究工作必须完全按照选题阶段确定的目标、视角及方向进行 D.选题过程的质量对研究工作的整体质量影响不大 7.下列研究对象中,可以定位在个人层次进行分析的是 A.家庭 B.组织 C.外来工群体 D.非正式群体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知识点汇总 1、社会研究: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四辩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6、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准的理论越是好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 7、变量:所谓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犯筹、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 自变量:我们把那种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叫做自变量。 因变量:把那种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发生变化的变量叫做因变量中介变量:指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个变量。 8、假设: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9、两种推理方式(1)归纳推理:即从具体的观察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推理:即从一般性的理论推演到新的经验性现象。 10、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它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 11、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或问题领域。 1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13、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14、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有关总体分布特征的资料,提供有关总体结构、现象特点等方面的信息。 15、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 16、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17、应用性研究:指那些侧重于认识现实社会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18、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19、分析单位: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或者说,是一项社会研究中被研究的人或事物。 20、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21、横向研究:横向研究也称为横剖研究,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 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 趋势研究:指的是对一般总体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研究方法试卷 (课程代码03350)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 0. 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社会研究活动要符合法律和社会规范, 具有(D ) 目的性 B .经验性 以思辨为主要方法的研究是 (D ) 社会科学研究 B 心理学研究 D 应用性研究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是什么”的问题 “如何做”的问题 并受其他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这表明社会研究 A. 2. A. C. .理论性 .历史研究 .哲学研究 ?社会性 3. A. C. ( B. D “为什么” .“怎么样” 的问题 的问题 通过调查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宝山钢铁公司等几个公司生产和销售的情 况,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和销售的基本情况。这使用的调查方法是 A.抽样调查 B .重点调套 C .定性调查 5. 研究选题时,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对一个旧的问题进行新的研究, 这一选题原则体现了 (C ) A.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C.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6. 在一些微观层次的研究中 系,比较常用的研究方式是 调查研究 文献研究 从内容上看,社会理论是 4. B ) .典型调查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A. C. 7. A. B. B D (如心理学研究 (B ) B D (A ) .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研究者要直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实验研究 .实地研究 C. D. & A. 对客观社会现象实质和规律的认识 对日常生活的经验概括 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抽象概括的形式 社会实践中认识和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方式 与一般自然界的因果关系相比,社会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具有概率性特点 B .具有必然性特点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社会研究方法》真题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社会调查活动中,直接访问和观察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是 A.社会研究总体 B.社会研究对象 C.社会调査对象 D.社会研究范围 2、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对某种社会现象的好坏、意义、重要性等具有主观评价,这被称为 A.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价值中立 D.价值关联 3、要使社会研究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则该项研究必须具有 A.理论性 B.社会性 C.规范性 D.多样性 4、某项社会研究针对的是现实社会问题,旨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该项研究属于 A.理论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探索性研究 D.解释性研究 5、同组研究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这里的“同一批研究对象”是指 A.对象是同一时期的即可I B.对象是同一类型的即可 C.对象必须是相同的、不变的 D.对象必须是随机抽取的 6、定性研究的哲学基础是 A.功能主义 B.科学主义 C.实证主义 D.人文主义 7、社会研究选题要求具有新颖性,其中最高层次的新颖性是 A.研究内容的新颖性 B.研究视角的新颖性 C.研究领域的新颖性 D.研究方法的新颖性 8、在社会研究中,对整个研究起着规范方向作用的是 A.研究目的 B.研究内容 C.研究方法 D.研究对象 9、研究者在一次研究中抓住社会现象的一种特征,并且在考虑这一特征时暂时忽略其他特征,这是指 A.理论检验B,理论概括 C.理论抽象 D.理论模型 10、研究者需要通过理论检验的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的真实性,现论检验的第一步是 A.提出理论模型 B.进行经验检验 C.进行理论建构 D.进行命题推演 11、在一个900人的总体,用等距抽样方法抽取一个包含20人的样本,抽样间距是 A. 35 B. 40 C. 45 D. 55 12、在量化测量中,测量指标的精确度是用测量层次来衡量的,测量层次按精确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 A.定距测量—一定序测量—一定比测量一一定类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期末试题样本

社会研究办法期末考试题 一、简答题 1. 简要简介测量4种层次并举例。 答:(1)定类测量:又叫类别或定名测量,是测量层次最低一种。即将研究对象不同属性或特性加以区别,标以不同名称或符号,拟定其类别。其数学特性重要是等于或不等于。如:社会研究中,对诸如人们性别、职业、婚姻状况、宗教信奉等特性测量。它们分别将被研究者划提成“男女、工人、教师、商人……”等各种不同群体或类别,且每一类别都是穷尽且互斥,即既是互相排斥,互不交叉重叠,又对各种状况包罗无遗。 (2)定序测量:又叫顺序或级别测量,可以按某种特性或原则将对象分为强度、限度或级别不同序列。其数字特性是不不大于或不大于,它比定类测量高一种层次。例如:测量人们文化限度,可将其分为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这是一种由低至高级别排序,尚有如:测量都市规模,人们社会地位,生活水平,住房条件等都属于定序测量。 (3)定距测量:又叫等距或区间测量。它不但能将社会现象或事物区别为不同类别,不同级别,且可以拟定它们互相间不同级别间隔和数量差别。数值特性是加或减。例如:公元年代,智商,温度等。这些都可以进行加减,但值得注意是定距测量值虽然可觉得0,但这个0不具备数学中意义。如说温度为零,并不是代表没有温度,二是说达到了冰点温度。

(4)定比测量:又叫等比或比例测量。它除具备上述三种测量所有性质外,尚有一种绝对零点,即有实际意义零。它测量所得数据既能进行加减外,又能进行乘除运算。如:对人们收入、年龄、出生率、都市人口等进行测量都是定比测量。 2. 什么是区位谬误?请举例阐明。 答:又叫层次谬误,生态谬误或体系错误,指在社会调查中,研究者用一种比较大集群分析单位作研究,而用另一种比较小或非集群分析单位作结论现象。如在以都市为分析单位调查犯罪现象时,研究者发现,流动人口多都市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都市,呈现出“都市流动人口越多,都市犯罪率越高”趋势。若研究者据此得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犯罪率高”,则犯了层次谬误。由于她调查资料以都市为单位收集而来,所得出结论也只能是关于都市结论,而不能是以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结论。 3. 什么是概念操作化? 答:指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观测详细指标过程。或者说,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概念进行详细测量时所采用程序,环节办法手段详细阐明。例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积极协助盲人过街,积极给讨饭者钱物,积极向灾区捐款等就是操作化一种例子。 4. 咱们做研究为什么要抽样? 答:抽样指按一定方式从总体中选取或抽出样本过程。在研究中之因此要进行抽样可从如下几方面阐明:第一,抽样作为人们从某些结识整体这一过程核心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某些结识总体”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第二,在社会研究中,抽样重要解决是对象选用问题,即如何从总体中选出一某些对象作为总体代表问题。这样就有助于咱们在研究中节约时间,以便有效。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之欧阳光明创编

社会研究方法重点概念 第一章 欧阳光明(2021.03.07) 第二章导论 1、社会研究的定义: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的基本特征: (1)研究主题:社会的,而非自然的。 (2)研究方式:经验的,而非思辨的。 (3)研究问题:科学的,而非判断的。 3、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困难: (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4、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 5、社会研究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和人文主义方法论。 6、社会研究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 7、社会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程序和技术。 8、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

9、社会研究的过程: (1)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3)资料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1、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 2、理论的基本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变化的变量。 (2)因变量:由于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导致自身发生变化的变量。(3)中介变量:出现在更为复杂一些的因果关系链中的第三变量。 3、科学环(如文末) 4、社会研究的推理方式: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5、理论对经验研究作用: (1)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 (2)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 (3)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 6、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和廓清理

社会研究方法试题范文

南京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社会研究方法”课程期末试卷 提示:答案文档直接在学生平台提交 一、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普遍调查的特点。 答:由于普遍调查涉及的对象多、范围广,所以这一调查方式有以下特点:1.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费钱。2.需要高度集中的组织和高度统一的安排。3.调查项目不能多。 2、简述随机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3、简述选题的标准。 答:选择调查课题既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当然应该高度重视选题的工作。为了选好题、选准题,必须明确进行选题时应该依据的标准。在实践中,人们通常采用下列几条标准来作为选择调查课题的依据。这几条标准是: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4、简述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答:1总体的规模。2抽样的精准性。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时间。 5、简述抽样的一般程序。 答1、界定总体。2、制定抽样框。3、决定抽样方案。4、实际抽取样本。5、评估样本质量 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抽样的一般操作步骤。 答:1)设计阶段:确定抽样调查目的,作用和要求;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样本单位的样式;确定抽取样本的方式和样本单位的数目;组织抽取样本单位的工作;辅助工作的准备,如人员培训,资料印刷,工作进度安排。 (2)样本资料的收集 (3)资料的整理和推算 2、试论述社会调查的特征。

答:(1)随机性 客观现象可以分作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确定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一定发生的想象。非确定性现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现象。 (2)统计规律性 由于存在着随机性,人们就不能简单地把抽样结果当做总体分析的数据。但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也并非毫无关系。统计的内在规律性,使我们可以透过抽样推论总体。抽样结果与总体性质是两个既有差别又有内在联系的两个量。 三、操作题(共40分) “新的一年将继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完善社保体系,争取使每个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活得更有尊严......” 请结合课程内容试对上述论述中的“尊严”一词进行概念操作化。 答:尊严的概念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拥有应有的权利,并且这些权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征的事物所尊重。简而言之,尊严就是权利和人格被尊重。尊严就是不容亵渎的,尊严是不分男女的只是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自己要保护的东西也不一样,活得更有尊严,活得更好。 提交截止日期:2016年6月28日 注:请将文档保存类型设为“word 97-2003 文档”。 雷同卷按0分处理!

风笑天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社会研究方法 (顾书第十一章“社会工作研究(资料搜集和分析技术)”补充) 一、导论 (一)社会研究中的困难: a) 人的特殊性;b)研究的干扰性;c) 社会现象的复杂性;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e) 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二)研究过程的五个阶段: ①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 选题阶段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选取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 选择问题阶段受多种因素制约。 a.主观:研究者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 b.客观:社会环境等。研究问题选择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研究工作的成败。 ②设计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 研究设计阶段由两部分组成: a.道路选择(为了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设计研究的思路、策略、方 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 b.工具准备(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 准备)。 ③资料的收集;资料收集阶段略。 ④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资料分析阶段:对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⑤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得出结果阶段:撰写研究报告,评价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二、理论与研究 (一)理论研究 有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三个层次。 1.宏观理论(一般性理论) 往往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它的体系通常十分庞大、结构十分复杂、概念十分抽象。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社会学中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它往往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联系,它们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 2.中观理论(中层理论) 即中层理论,介于微观、宏观理论之间,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只涉及有限的社会现象。它由几个有限的几组假定所组成,通过逻辑推导可以从这些假定中产生能接受经验研究证实或证伪的具体假设。如:社会学中常见的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等。 3.微观理论 一组陈述若干概念之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实际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其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具有三个重要特征:a.由一组命题构成;b.这些命题在逻辑上相互联系;c.命题中的一部分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