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10.1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10.1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10.1
专题五  对环境的伦理关怀 10.1

专题五:对环境的伦理关怀——环境伦理第一稿09.1.13

第二稿11.5.16

本课简要体系:

一、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1.不堪重负的地球 2.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 3.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二、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1.破坏环境,违背道德 2.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三、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1.只有一个地球 2.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3.共有的家园,共同来守护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 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3.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知识整合、知识联系:

原因: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激增,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危机不断升级。

↓含义

环境污染、生态危机←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责任主体—主要责任:企业;发达国家↓↓——的主要后果:

危害:给人类生活巨大损害;不利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付出沉重的代价、觉醒

环境科学知识 +

(基础)(灵魂)的核心

↑体现为

↓根据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

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加强环保合作,共有的家园,共同来守护

↓以上共同的意义

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发展,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专题五主干知识:

1、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P80—82

2、怎样解决环境问题?(应该结合具体的设问来回答,以下五方面要分清楚,记牢固)

P84+P86--87+P89+P93+P98—99

3、环境意识、环境科学知识、环境价值观的关系P84

4、破坏环境的后果及责任主体P85

5、如何践行环境道德规范?P90

6、为什么要重视全球环境问题?怎样解决全球环境问题?P91—93

7、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含义、内容、关系)P97

8、如何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解决环境问题?P101

知识梳理、考点解读:

前言观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代人的福祉所系,是当代人的道德义务和责任所在。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健全的环境意识;

一、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

1.环境问题:(涉及课本:P85—88,1.不堪重负的地球 +

2.环境危机的伦理反思)

(1)环境问题的含义:环境问题是指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

(2)环境问题的表现:了解

环境污染区域扩展,各种污染悲剧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生;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生产生活用水短缺,耕地短缺,能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

人口剧增、对自然环境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使得环境负载过于沉重;

全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致使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森林大面积消失,物种大量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威胁着人类家园的安全。

(3)造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

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数量的激增,环境污染更加严重,生态危机不断升级。(P86)

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和人类自身的发展出现新的隐患。(专题四一冷静思考中)

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原因:①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满足少数人私利为目的的资本主义制度。(P87)②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政府在环境保护立法方面的滞后也是造成全球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③在工业化迅猛发展时期形成的某些观念,对环境危机的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包括片面的发展观、狭隘的人类主宰论、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科技万能论等。

应反对的违背环境伦理的观念:①片面的发展观——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数量的增长;②狭隘的人类主宰论③享乐主义与消费主义的幸福观④科技万能论

(4)环境问题的危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损害。(P89)不利于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如何解决?环境问题给我们的启示?

人与自然的关系(或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展开时利用2、3、4课)。一方面,如果环境继续恶化、资源持续紧张,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就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如果人们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伦理观,就不能科学地认识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2. 环境意识:(涉及课本P88—90,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1)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

①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损害。在付出沉重的代价后,人类的环境意识终于觉醒。(觉醒的原因)

②保护环境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人类的环境意识日益增强。(觉醒的表现或意义)

(2)健全的环境意识:健全的环境意识应包括哪几个方面?(6分)对健全的环境意识的理解?

①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准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②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2分)

③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2分)

④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2分)环境伦理的含义。理解、接受、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3)如何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利用其内涵)

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

①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要学习、掌握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

②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要树立准确的环境价值观念。

③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要理解、接受、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

二、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环境伦理的体系:

(1)含义。

(2)重要性或意义:理解、接受、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

(3)现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两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4)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

3. 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涉及课本:P91破坏环境,违背道德)

(1)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的道德评价:

从道德评价的角度看,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害己的行为。

破坏环境,违背道德。

(2)主要后果:

①直接损害

②破坏、损害

③毁坏、扰乱

(3)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责任主体:较为复杂

①企业:对于目前的环境危机,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

②消费者:购买上述企业产品或服和的消费者,间接支持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也负有道义责任。

③政府部门:未能及时严格监管的政府部门,负有容忍污染、破坏环境的责任。

④公民:未能对环境问题表示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负有一定的责任。

⑤政府、公民:不作为,为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4)个人如何对待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4.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处理好两对关系: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

(2)如何处理这两对关系?

用现代环境伦理来调整,坚持、原则

(3)为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环境目标,我们应坚持怎样的环境伦理基本原则?

①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②尊重自然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人类应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注意:不能只回答出原则,可能要适度扩展,加原则强调的内容)

(4)如何遵循现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②坚持尊重自然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应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③遵守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

④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代际平等的要求

基本原则的其他内容:根据环境正义原则,所有人都有权利生活在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环境中,有权享有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每个人都应当充分意识到并积极维护自己和他人的这种权利。

为什么要尊重自然(坚持尊重自然原则)?

①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

②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伤害,对自然的不尊重实际上对自己的不尊重。尊重自然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个人道德的素养的主要标志

5. 环境道德规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环境伦理原则的体现:环境伦理原则,在……,体现为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2)环境道德规范的含义、表现或措施(了解)

(3)要求:遵守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怎样做)

6.公民怎样才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8分,青岛10.5)

说明:综合第二课+第一课的环境意识;①②——环境意识、原则、规范 + 法律;③④⑤——P96;从道德理论和实践角度分析。

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低碳与生态经济意识,节约资源,反对浪费,保护环境。(2分)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念,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②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现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2分)

③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要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2分)

④应关心并积极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从自我做起,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或选择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进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2分)

⑤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2分)或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认证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P92

(答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回收废旧电池”等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可酌情给分。随手关灯、步行上班、减少电梯使用、购买小排量汽车、使用环保购物袋、教材循环利用、废物再利用)

三、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全球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

7.全球环境问题: (涉及课本第三课P97:只有一个地球)

(1)环境问题的发展: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问题从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球性问题。(2)全球环境问题的含义:全球环境问题指的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

(3)影响、危害:

①全球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扩展到了整个世界,而不限于某个国家和地区。

②全球环境问题,危及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P98)

(4)特点:是同其他环境和社会问题联系在一起的“问题群”,具有综合性、复杂性。(5)表现:(了解)其中全球气候变暖是最危险、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链接中)(6)如何解决?

8.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

(1)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坚持怎样的环境伦理基本原则?

①坚持共同但有差别义务的原则。

②坚持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坚持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

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义务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保障。世界各国都应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国家环境主权与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有机结合起来。

(2)如何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8分)

①为什么要坚持共同义务原则?②③④为什么要坚持有差别的义务原则?

①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唯一的家园,保护地球是所有人、所有国家的共同义务。(2分)

②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1分)

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只能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义务。

④发达国家既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发达的技术,又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主要责任,理应

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事务中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环境伦理的哪一基本原则?(2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环境正义原则,即在环境事务中体现出来的正义,环境正义有两种形式,即分配的环境正义和参与的环节正义。

(4)为什么坚持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一原则?

①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环境主权,同时负有保护全球环

境的义务。(3分)

②坚持国家环境主权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础,履行国际合作义务是解决全球环

境问题的保障。世界各国都应以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宗旨,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3分)

9.共有的家园,共同来守护:

(1)国际社会共同行动:人类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加强国际环保合作,以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P100)(2)《京都议定书》的达成和生效具有特殊的意义,集中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境保护问题上既冲突又合作的历程。

10.如何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综合第三课即综合7、8、9

①各国政府、国际社会要遵循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坚持共同但有差别义务的原则、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②需要世界范围的广泛合作。(P97)人类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加强国际环保合作,以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P100)

③全球环境问题有赖于其他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P97)

④人类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既需要观念层面的及时调整,树立全球意识,又要在制度层面有所作为,建立有效监督和协调各国政府对全球环境问题进行“全球治理”的国际机构。(P97)

⑤遵循现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坚持尊重自然原则。(10年五年高考)

⑥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1.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几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内在联

系?(6分;青岛07.3)

(1)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

(2)内在联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键,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手段。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

12.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根据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

(1)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②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资源环境条件的制约。……

(2)坚持代际平等的要求(原则),当代人要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的有限资源。

(1)运用可持续发展伦理的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见材料专题五四2(1)B)

(2)运用环境伦理说明企业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①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这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的最佳发展模式。

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代际平等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要把减少和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④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⑤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遵守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运用可持续发展伦理知识,怎样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①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②要把减少和防治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的要求贯彻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③要主动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给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

④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自觉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 13 )

13. 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

(1)为什么?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问题十分突出。

②要使我国的经济能够持续增长,人民的生活能够得到持续改善和提高,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

(2)生态文明的含义

(3)生态文明的重要指标:(既是措施)

(4)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5)生态文明的核心: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①建设生态文明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文化氛围与生活方式。

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观。

③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自觉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

⑥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综合: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遵守环境伦理,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

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坚持代际平等的要求。

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自觉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③遵守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世界各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6分)

①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即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②遵守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

③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坚持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原则,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④各国都应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有利于减少气候变暖的新科技以及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材料中的)

(答出其中三条即可得6分)

非选择题演练

一、精题感悟:

1.(山东10)“低碳”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生态原则,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下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几个镜头:①饭店了,有顾客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②集市上,有的购物者向销售者一次次索要塑料袋。③学校里,空无一人的教室里灯火通明。④写字楼里,有人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⑤农家院里,做饭、照明使用自家生产的沼气。

(1)指出材料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做法。(在答题卡上只写相应的序号)(2分)(2)“低碳”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如果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伦理的应有之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请列出要点。(8分)

(1)②③(2分)

(2)①人与自然的关系同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一样,需要伦理道德来调节。(P86)

②环境伦理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P90)

③只有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P92、P92)

(若从其他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简析:多角度——必要性(需要)、含义、原则及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注意:③没有原话。对策:熟悉课本知识:内容及关系——隐性知识观点(言外之意)——注意课本在其他问题上的表述——一般性的表述

2.(山东09)近年来,为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山东省颁布实施了《山东省地方环境标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规,规范了涉及环境安全的各种行为;同时,在全省广泛开展环境道德的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遵守环境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1)结合材料,概括说明山东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的做法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2)作为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8分)

(1)在全面提升环境质量问题上,必须把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2)①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反对浪费。

②从自我做起,选择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

③积极宣传和自觉遵守现代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

④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若笼统回答“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或答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回收废旧电池”等环境保护的具体做法,可酌情给分)

3.(青岛10.5)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把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作为战略行动,出台相关措施,推广新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是我国首次提出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晰量化目标。

(1)发展低碳与生态经济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伦理原则的哪些基本要求?(2分)(2)作为一名公民,你认为怎样才能促进低碳与生态经济发展?(8分)

4.(10海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保护自然环境、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加强政策引导、资金保障、技术支撑、法律监督之外,还应当重视环境道德建设,加强环境道德教育。

为什么实现上述减排目标需要重视环境道德建设?(8分)

①为人们自觉减排提供内在约束力和精神动力。(3分)

②为落实政府各种减排举措提供道德规范。(3分)

③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2分)

5.(青岛07.3)2006年4月28日,《亚太环境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目前成长率是不可持续的,并呼吁该区域各国立即采取行动发展绿色经济。过去的生产和消费模式耗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并产生大量垃圾和肥料,不但提高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成本,还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能源争夺的纠纷。对此,各国都表示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这几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6分)

①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的可持续性、社会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

②内在联系:对于可持续发展来说,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键,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手段。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是这三种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统一。

(2)根据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贯彻可持续发展应遵循什么基本原则?(4分)

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代际平等的要求。

提升训练:

1.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7月31日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称全国单位GDP能耗逐年逐季降低,2006年下降 1.79%,2007年下降4.04%,2008年下降4.59%,三年累计下降10.1%,节能约

2.9亿吨标准煤。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不断降低,2007年分别下降 4.66%和

3.14%,2008年分别下降5.95%和

4.42%,“十一五”前三年累计分别下降8.95%和6.61%。虽然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今年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然突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高耗能工业增速较快。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加剧,给节能减排工作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十一五”节能目标完成进度仍落后于时间进度,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怎样才能不断增强环境意识。(10分)

①健全的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2分)

②加强环境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环境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人类目前的环境危机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才能知道如何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如何降低甚至避免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4分)

③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才会有足够的动力采取行动,自觉地把环境科学知识应用于保护环境。(2分)

④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的行为规范。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2分)

2. (济南08.4)我国每年产出约6亿吨农作物秸秆,秸秆处理是个大问题。山东省某市农民过去采取露天焚烧的方式处理秸杆,带来了空气污染,资源浪费和耕地质量下降等弊端。现在该市推广了秸秆利用新技术,农民采取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发电、养殖食用菌、秸秆气化、机械还田等方式进行秸秆转化和再利用,成为农民增收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结合材料说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分)

①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2分。每分句1分,最高给2分)

②该市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既保护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2分。每分句1分)(注意:结合材料分析)

(2)从环境伦理的角度,比较农民现在和过去两种处理秸秆做法的不同点。(6分)

①过去焚烧秸秆的做法是破坏环境,没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1分);造成资源浪费

和环境污染(1分);违背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方式。(1分)

②现在对秸秆的转化和利用遵循了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1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遵循代际平等的要求;(1分)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切实保护了自然生态。(1分)

3. “阳光呢,雨水呢,我们曾拥有的一切呢?森林呢,花朵呢,还有你曾答应你唯一的儿子的呢?……难道你不曾注意吗?我们的一切正在消失,地球在落泪,海岸在哭泣……”

喜欢听歌、唱歌的同学都知道,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总是激昂、亢奋的,而这首歌都出奇的怨缓,仿佛充满着无奈与痛苦。人们流着泪听着它,感受着它,不禁扪心自问,我们对地球做了什么?

(1)这首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有什么特点?(4分)

(2)国际社会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要坚持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一原则?(6分)

(1)这首歌反映的是全球环境问题(2分)全球环境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2分)

4. 材料一:暖冬、高温、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洪水泛滥、干旱加剧……温室气体的排放而导致的气候变化,已经并将继续影响全球每一个角落的人们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存,保护环境确实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世界各国应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1)随着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伦理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和接受,我们应坚持的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世界各国应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必须坚持共同义务原则,据此有人认为,所有国家都应承担相同的义务。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1)环境正义原则、尊重自然的原则。

(2)①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并不意味着所有国家都有能力承担相同的义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只能承担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环保义务。

②发达国家既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发达的技术,义对全球环境的恶化负有主要责任,理应在保护全球环境的事务中承担与其资金和技术相称的较多的义务。

5. 电子垃圾是困扰全球的大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电子垃圾的产生速度也就更快。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生产国和电子垃圾的制造国,每年产生的电子垃圾高达700万~800万吨,而且数量正变得越来越大,未来几年内仅要淘汰的电脑就约3亿台。而整个欧洲的电子垃圾大约是600万吨。据统计,德国每年要产生电子垃圾约180万吨,法国约是150万吨。

电子垃圾不仅量大而且危害严重。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音响等产品,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如电视机的显像管、阴极射线管、印刷电路板上的焊锡和塑料外壳等都是有毒物质。而电脑所含的有害物质则更多,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台电脑显示器仅铅的含量平均就达到1千克多。

(1)电子垃圾对社会带来了哪些危害。(2分)

(2)谁该为现代社会的环境危机负责?该负怎样的道德责任?(4分)

(3)谁应当承担处理电子垃圾的费用?我们应当依据什么原则来分配这种费用?(4分)

(1)电子垃圾不仅直接损害了污染源附近居民的利益,使他们失去家园和健康;还破坏了后代人的生存环境,损害了后代人的利益;而且毁坏了其他生命的栖息地,扰乱生态系统的平衡,威胁着人类的生存。(2分)

(2)对于目前的环境危机,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相应的制裁。而购买其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实际上间接支持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也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此外,未能及时严格监管的政府部门,负有容忍污染,破坏环境的相关责任。未

能对环境问题表示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的公民也负有一定的责任。(4分) (3)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是这一原则的基本精神。

既要公平地分配由公共环境提供的好处,又要共同承担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风险;那些污染了环境的个人和团体,应当为污染的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那些因他人的污染行为而受到伤害的人,应当从污染者那里获得必要的补偿。(4分)

解析:此题以困扰社会的电子垃圾这一热点为背景,考查电子垃圾给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应该怎样处理电子垃圾。回答问题时要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问题的要求作答,主要涉及环境危机的道德责任和主体、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等知识点。

6.

(1)结合图一,分析个人应怎样对待自然。(4分)

①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即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②遵守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

③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④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⑤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要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使环境正义、尊重自然的伦理原则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2)结合表一回答,在发展中,应如何解决资源短缺问题?(6分)

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代际平等的要求,使当代人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的有限资源。

②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家庭。提倡绿色消费、文明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③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解题探究】(1)漫画反映出人类所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从总体上考查环境伦理的有关知识,回答时候要从一般意义和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两个方面着手。(2)从表格中,能够得到我国资源短缺这一信息,因此,应该从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回答。

【拓展提升】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伦理关系,在对待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新的认识,体现了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伦理精神。在对待人与物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在对待人与人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追求公平的伦理精神;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是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精神。

7. (淄博10.4、济南09.4)某校高三(15)班学生在学习《对环境的伦理关怀》时查

询到了下列资料:

“目前我国激光打印机使用量逾300万台,每年产生固体废弃物超过20万立方米,而且将其填埋地下1000年后也不会腐烂。被随意丢弃的打印机硒鼓有着极大的再生利用价值,一个旧硒鼓经过修复再生,比生产新品可节约50%的成本,而售价却只是原来的70%。”

该班学生认为“没有身边的小环境,哪有地球大环境”,积极开展硒鼓的回收再循环活动,并将此活动命名为“地球伙伴计划”。

(1)依据材料说明该校学生开展“地球伙伴计划”的积极作用。(4分)

有利于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伦理关怀,美化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4分)

(2)该班学生举行了以“坚持可持续发展,做地球伙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拟定出演讲的要点。(6分)

①理论要点: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的原则(2分),对自然的尊重和爱护已成为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和个人道德素养的重要标志(1分)。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2分),促进可持续发展(1分)。

②实践要点。答案要求:简述自己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提高环境伦理素养,遵守环境道德规范,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改善周围的环境,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等。(2分)

解析:第(1)问,根据人与自然关系,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地球伙伴计划”的积极作用。第(2)问,在理论上要阐明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在实践上从行动和环保意识两方面拟定。

(济南10.4)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威胁,2009年12月联合国在哥本哈根召开气候变化大会,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取得了重要的积极成果。中国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会并强调:“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

(1)遏制全球气候变暖为什么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3分) 文综三11.3用

(2)简要说明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应采取的措施。(7分)

(1)全球气候变暖危及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具有紧迫性与挑战性。(3分。每句1分)

(2)①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

②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建设,坚持环境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惩治破坏生态资源环境的行为。(2分)原则展开——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现代环境伦理原则、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③增强道德意识,选择健康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自觉保护生态资源环境。(2分)

④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全球环境问题)(2分)

简析:(2)问——专题五内综合

(潍坊10.5)2009年7月20日由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全国妇联支持,浙江增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2009绿色家庭评选公益活动”正式启动。这次绿色家庭评选活动以“绿色生活”为主题。宗旨是动员全民参与环保,呼吁每个家庭,每个公民都能将节能、环保作为日常生活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将展示家庭节能减排优秀成果,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长

远发展。 11.3.27文综五用

(1)绿色家庭评选活动以“绿色生活”为主题,就要求人们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试谈谈你对“健全的环境意识”的理解。(6分)

①健全环境意识,是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的统一。(1分)

②环境科学知识是环境意识的基础,环境价值观念是环境意识的灵魂,环境伦理是环境价值观念的核心。(3分)

③理解接受并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和相关行为规范,是有效保护环境的重要前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保证。(2分)

(2)保护环境不仅需要我们每一个家庭的努力,也需要全球的共同参与。试为全球解决环境问题提几条合理化建议。(4分)

①个人要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文明观念,把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等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去(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坚持反对和抵制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

②国家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代际平等的要求。

③国际社会要坚持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和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充分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采取协调行动(共同行动),共同维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每条2分,最高不超过4分)

简析:第(1)问考查对环境意识的理解,包括环境意识的含义、重要性、环境意识与环境伦理的关系等。第(2)问考查如何解决环境问题,从个人、国家、国际合作等不同角度分别回答,不能只运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基本原则回答

(潍坊08、枣庄09.5)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分别比喻为“牧童经济”,和“宇宙飞船经济”。

“牧童经济”使人们想到牧童在放牧时只管放牧而不顾草原的破坏。这种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大量地、迅速地消耗自然资源,把地球看成取之不尽的资源库进行无限度的索取,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累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宇宙飞船经济”使我们想到科学家在设计宇宙飞船时,非常珍惜飞船的空间和它所携带的装备和生活必需品,在飞船中,几乎没有废物,即使乘客的排泄物也经过处理、净化,变成乘客必需的氧气、水和盐回收,再给乘客使用。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一个宇宙飞船中的良性生态系统。"宇宙飞船经济"就是根据这一生态系统的思想而提出的。它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1)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问题上,以上两种经济模式有何不同。(4分)

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

②“牧童经济”模式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对立起来,只注重发展经济而不注重环境保护,最终必然会因环境遭破坏而影响经济发展;

③“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既注重经济发展又注重环境保护,有利于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我国应如何根据“宇宙飞船经济”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6分)

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

②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原则,推进改革和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倡导资源节约的增长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

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伦理原则的理解。解答第(1)问,要根据环境伦理原则的基本要求,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分析两种经济模式。第(2)问,运用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科学发展观等知识分析说明。

(德州08.3)2007年11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最后部分,指出全球变暖不容置疑。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今年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12月3日至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设定了议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1)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应遵循什么原则?(4分)

①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原则。(2分)②兼顾国家环境主权和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2分)

(2)根据环境伦理的原则,我国应该怎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分)

①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3分)

②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把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与我国正在进行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3分)

综合:

材料一“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盼母归”,劝诚世人珍惜生命爱护自然,这种思想

材料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从古到今人们已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懂得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请回答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4分)

①环境正义原则。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2分)

②尊重自然的原则。强调自然是人类文明的根基,人类依赖自然而生存。(2分)

(2)从环境伦理意义角度分析人应怎样对待自然。(6分)

①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即准确的环境科学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P106。(1分)

②坚持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的环境道德规范,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2分)

③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和代际平等的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分)

④国际社会应坚持共同义务原则,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呵护人类共同的家园。(1分)

变式训练:个人如何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分)

④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环境带来什么影响,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认真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

应怎样对待自然?①②③+国际社会

二、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

(潍坊07.2)材料一我国七大江水系(长江、黄河、珠江、辽河、淮河、松花江、海河)均受到污染,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许多湖泊也由于污染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材料二对热带雨林的大量砍伐和对海洋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导致大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目前,地球上10%的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大自然、对人类自身都造成了伤害,谁该为现代社会的环境危机负

责?该负怎样的道德责任?(10分)

①对于目前的环境危机,那些违反环境保护法的企业,要负主要责任,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3分)

②购买上述企业产品或服和的消费者,间接支持了企业的这种行为,也负有道义上的责任。(2分)

③未能及时严格监管的政府部门,负有容忍污染、破坏环境的相关责任。(3分)

④未能对环境问题表示关切并敦促政府采取行动的公民也负有一定的责任。(2分)(08潍坊)读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注:2007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巴厘岛路线图启动了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到期后温室气体新的减排方案的谈判,并明确规定了谈判应该在2009年底之前完成。这一路线图确认的议程包括:为适应气候变化所应采取的措施、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有利于减少气候变暖的新科技以及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1)示意图中的②③阶段经济发展有何不同?(2分)③阶段经济发展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世界各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6分)

②阶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数量的增长,污染增长甚至超过经济增长;③阶段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水平逐步下降,环境质量稳步提高。(2分)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由观念走向实践。增加环保投入,调整产业结构,工业技术进步。(2分)

(2)①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

②遵守环境伦理,坚持环境正义和尊重自然的基本原则。

③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坚持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原则,加强国际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④各国都应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广有利于减少气候变暖的新科技以及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答出其中三条即可得6分)

(临沂08.3)材料二想一想,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用的一次性餐具、拉拉队用品、场馆标志牌等这些原来使用后被称为“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一下子变成了可回归大自然的“绿色塑料”,该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

(2)结合材料二,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为“绿色奥运”作贡献?(6分)

①树立健全的环境意识,学习环境科学知识,坚持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念,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2分)②遵守环境伦理原则,坚持环境正义原则和尊重自然原则。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尊重自然,爱护自然。(2分)

③要遵守环境道德规范,并落实到具体的环保行动上,关心并积极地改善自己周围的环境状况,从自身做起,选择有利于环保、与自然协调的生活方式,勇于并善于同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2分)

2009年8月14日,为期一周的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发达国家对于大幅度减排缺乏政治意愿,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问题也没有进展。发展

中国家和国际环境组织的要求是,发达国家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应在1990年的基础上至少减少40%;然而,发达国家当前提出的指标累计仅为减排10%到60%。

从环境伦理的角度,评价发达国家的做法。(10分)

①发达国家违背了环境正义原则。世界各国既要公平的分配由公共环境提供的好处,又要共同承担发展经济所带来的环境风险。(3分)

②发达国家违背了共同但又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发达国家对全球气候变暖负有主要责任,在保护全球环境事务中理应承担较多的义务。(4分)

③发达国家违背了兼顾国家环境主权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每个国家都拥有国家环境主权,但又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义务。(3分)

(临沂政10.3)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由于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既想违背承诺、少承担应尽责任,又想将不合理要求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导致分歧严重。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1)结合材料,说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2分)

(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8分)

(1)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必须坚持共同但又有差别的原则、兼顾国家环境主义与国际合作义务的原则。(2分)

(2)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

①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凋发展。(3分)

②要坚持代际平等的原则,当代人要与后代人共享地球上有限的资源(3分)

③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2分)

材料一: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洪水、干旱、高温、暴风、雨雪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积极和人民生活乃至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保护环境已成为各国人民的共识。

(1)运用道德与伦理的相关原理说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坚持什么原则处理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2)

材料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0.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我们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支持循环经济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和能力建设。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推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新进展。

(2)运用相关原理说明,应怎样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8分)

(1)环境正义原则;尊重自然原则。

(2)①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经济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②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烟台政10.3)越是集中力量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思想道德教育的加强。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4分)

(2)运用可持续发展伦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应怎样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6分)

(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2分) 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2分)

(2)①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2分)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2分)

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分)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引人注目。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开始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制约。因此,我们呼唤一种取代传统工业文明的新的生态工业文明。在现代社会,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材料二 2008年11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将继续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今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00亿中央投资中,有120亿被用于加快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中。其中,50亿将被用于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建设的提速。这表明,环境保护已进入了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干线。

(1)道德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运用可持续发展伦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应该怎样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解题探究】本题设置时政热点材料考查对伦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1)问主要考查道德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据教材知识即可作答。回答第(2)问需要注意设问的限定性要求“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与材料有机结合。

【参考答案】(1)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社会道德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

(2)①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使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能减排,追求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拓展提升】无论是在公民的社会生活,还是党和国家最近制定的方针政策中,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有理由因思想政治课的特点而成为高考试题命制的持续性热点。对该部分的复习,既要从最贴近此话题的环境伦理方面予以准备,同时也应该联系生活与哲学中的联系观、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价值观等知识点;联系政治生活中的政府性质、职能、原则、党的执政方式等知识点;联系经济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新型工业化道路、国家的宏观调控、发展循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联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我国当前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形式与政策》学期论文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院系:软件学院 班级:11级网工3班 学号:1115135166 姓名:孙金山 授课教师:

中国环境现状及防治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令世界震撼。但是,生态环境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国3.5亿人饮用水不达标近百城市无备用水源。江苏发布“十二五”环保规划投资4000亿元。面对环境问题我国改何去何从真的是一个大难题。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对策 环境问题不仅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且关系着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问题,甚至是人类的生存问题。中国主要面临的十大问题有:大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水土流失问题、旱灾和水灾问题、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WTO与环境问题、三峡库区的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一、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 1.大气污染问题 我国每年因城市空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超额死亡分别达到17.8万人和11万人(卫生部监督局)。每年因城市大气污染而造成的呼吸系统门诊病例35万人,急诊病例680万人,大气污染造成的环境与健康损失占中国GDP的7%①。 2.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约有3亿农村人口和5000万城市人口的饮用水目前还达

不到安全标准。”在近期由全国人大环资委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曾在全国多处水源地调研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文台向记者透露②。全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处理问题 中国全国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内蒙古一些地区的居民被迫迁移他乡。 5.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6.旱灾和水灾问题 2010年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讲解

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面临的各种大问题。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环境恶化这个难题。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而我们也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自己的力量保护环境。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分析采取措施 一、我国的环境问题 (一)我国环境的历史问题 我国的环境问题伴随着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产生、加剧。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我们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把环境保护列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在污染源治理、达标排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及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环境保护投资力度大幅度增加; 国家环境重点保护区域、流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相当部分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局部地区甚至还在加剧。在我国, 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我国当前的环境问题 1、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 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13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它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

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多亿元。 2、森林资源锐减。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大小兴安岭林区已经过量开采,南方某些林区的开采也已到了极限,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我国森林密集地区包括东北、四川、海南等地,毁林速度惊人。例如海南的热带雨林区,由于不合理的开荒种地、乱砍滥伐,热带雨林面积由1956年的86.6万公顷减至目前的24.5万公顷左右,森林覆盖率也由过去的26%降至7.2%。据学者计算,如果四川境内的宜林荒山全部绿化,每年可以通过大气环流向西北地区增送360亿立方米水份,这比南水北调或西线工程调水量大得多,也省钱得多。 3、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 厘米的肥土层,经济损失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 %的水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著称世界,黄河下游河床以每年10厘米的速度抬升,已高出地面3~10米,成为地上悬河。长江每年输入泥沙5亿吨,已超过黄河入海泥沙1/3。由于淤积,全国损失水库库容累计200亿立方米,相当于废弃库容1亿立方米的水库200座。 4、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是全国耕地的4倍、林地的3倍,在世界各国中排居第二。我国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区域,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区。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的发源均源于此。由于该区域 草地植被破坏严重,现却成为水土流失多发区及沙尘暴发生区。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宜,在逐年增大的拓垦中,面积正在缩减。由于国家与地方政府对草地建设的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再加牧业生产者掠夺式的经营,超载过牧,重用轻养,甚至滥用,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生产力下降。人为破坏,加速了生态环境恶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与解决对策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目前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种种原因导致了我国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污染 * 据《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1997年,我国城市空气质量仍处在较重的污染水平, m范围之间,全国年均值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二氧化硫年均值浓度在 3~248 微克/3 m。以下是近期一些图表显示了污染的程度。(图 1 和图 2) 66 微克/3 *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我国目前主要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

我国目前主要环境问题及治理 一、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当今世上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受恶劣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每年的GDP都将损失7%~20%,环境问题已经升级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工业污染等环境问题将会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挑战。 (一)、大气环境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二)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对于水资源的保护依旧未放在心上。 (三)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 目前,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而中国全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则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的损失。 (四)工业污染 应该说,当今社会诸多的环境问题多半都是由各国大肆发展重工业基地而忽略环境的保护所造成的,各大重工业产业都是造成这个局面的罪魁祸首之一,我们把由工业产业所产生的污染统称为工业污染。它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即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构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这些污染若不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理,将会对人民正常生活条件造成严重破坏,后患无穷。 二、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综合上述所说,环境问题看似不起眼,却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国家的长期发展息息相关的,现今的种种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将会是国家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是我们必须致力解决的问题。 (一)预防措施 1、大力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落后,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因此,要按照环境建设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积极建设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大力推行污染集中控制设措施。大力植树种草,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自然净化能力。 2、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全民发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养成环

我国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三执法与司法的改进 为环境法治的发展埋下隐患。 我国环境保护一直强调以行政为主导,政府起到主导作用。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环保行政主导一直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目前,环保工作的重点是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这使环境行政主导的特色更加鲜明,行政主导固然有其优势,如具有较高的效率,能适应我国生态环境复杂的特点,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首先,它主要适用于污染防治,而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则另当别论;其次,行政主导具有严格的隶属关系,很容易出现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不能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造成体制上的混乱;再者,行政主导的方式降低了环境司法的地位和功能,也降低了环境执法的功能,使司法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要实现环境法治,必须改进执法与司法。但是应当如何改进执法与司法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污染防治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将现行大量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具有刑事责任性质的处罚,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其中。 其次,生态保育要逐步扩大民事保护的范围而缩小刑事责任的范围,这要取决于民法物权的完善,与取决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等各种因素。 再次,建立起以检察院为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院代表环境公害的受害者提起诉讼。现行环境侵权诉讼是由民法通则规定的,由于环境侵权的受害民众较广,在诉讼中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利于共同诉讼人的共同求偿,而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克服此弊端,并且在当今我国公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实施此举不失为良策。 最后,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笔者认为,在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中,执法是末端环节,前面的问题不解决而仅靠末端一刀切,无异于以堵口子治洪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激化矛盾, 四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 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法律的调整范畴基本上未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环境法在立法上升也未转型,依然是以环境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传统型环境法体系。事实上,环境保护不仅包括对已有污染的治理,还包括对现有环境的保护。然而我国的立法长期忽略了这一方面,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家环境总局负责人在谈到西部环保工作时强调,“一定按照江总书记,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要求,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并重,生态建设与保护并举,城镇污染治理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并重,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方针,力争实现西部环境事业的跨越发展。 环境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规范和总称,即把环境保护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对于中央立法而言,就要本着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全面统筹兼顾的原则,遵循法制统一,确立环境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的组织机构即环境管理机构来承担指导和协调任务,通过立法明确有关机构的设置、分工、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当代我国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生产力的日益扩大使得人类对自然界的资源利用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自然资源在促进人类向前发展,给人类带来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破坏。无限制的物质需求增长,已经超出了自然环境的供给能力,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界正在以一种报复式的反馈方式警告人类,各种自然灾害不断侵蚀人类生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如何维护好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现今乃至将来都必须重视的事情。 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 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源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当前的生态问题突出表现在:(1)国土资源安全方面。国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国土资源的多少和优劣是决定一个国家安全程度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重要。我国虽然地大物博,国土面积全球第三,但是我国森林人均占有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据测算,按目前的砍伐速度,我国可采林将在短短7年内被砍完,我国草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草地质量也在明显下降,并且还在以每年2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我国湿地资源占世界湿地面积10%,但已有近40%的湿地受到中度和严重威胁。其他生态系统也退化严重,造成生态功能下降,生态平衡失调,已对国土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国土资源安全问题非常严重。 (2)水资源安全问题。我国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8%,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我国可利用水资源为8000-9000亿立方米,现在一年的用水总量达到5600亿立方米,预计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将达到8000亿立方米,接近我国可用水资源的极限。现有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河流污染由局部发展到整体,由城市发展到乡村,由地表发展到地下,我国主要河流普遍污染,七大水系有1/3以上河段达不到饮用水标准。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向国人敲响了警钟。 (3)空气污染。空气中有害物质以及颗粒粉尘不断增加,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特别是北方地区,大面积出现雾霾情况。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排放、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交通工具尾气等。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

我国目前环境问题分析 ——中国七大环境问题 伴随着中国粗放式制造业扩张达到极限,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奠定。然而,在人均GDP 达到5000美金这一中等发达水平的时候,中国同时也进入了环境压力高峰。 如果说四万亿之前的环境污染还只是个别局部现象,而今就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了。2012年入冬以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再清楚不过地揭露了中国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和生态的极端脆弱性。 当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蓝色的天空都成为民众的奢望之时,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之严重就可想而知了。 一、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2011年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 二、水污染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人们在科学进步的同时,依然在浪费水资源。 中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三、垃圾处理 中国工业废物年产生量达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四、土地沙化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中国每年遭受的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

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的经济开始高度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就在这成功之后,我国却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就此环境问题的解决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城市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空气污染加重 2. 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 3. 固体废物排放量大,综合利用和处置率低 4. 城市噪声污染严重 5. 天然植被减少,城市绿地覆盖率低 6.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欠帐多,排水设施落后 7. 大量耕地被占用 8. 城市通风廊道没有,热岛效应严重 二.农村发展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1.水环境污染 2. 土壤环境污染 3. 陆地生态系统污染 4. 农残物的危害污染 5.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 6.农村环境缺乏合理管理 三.解决对策 1. 确立新的我国环境战略和目标规划,在确立的时候要注意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建立合理的城市体系和城市结构,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和人口增长,合理开发中等城市,积极并加快发展小城市。同时制定一定的制度促进乡镇的发展,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 3. 制定严格的城乡规划和科学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依法实施;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严格控制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在城乡发展;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改变落后的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 4. 积极筹资,加强和改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5. 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强制性监管,限制小汽车数量,完善并健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开发利用电能、磁能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取代汽油。 6. 积极开展城乡环境保护和治理技术研究,推广国外新技术,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有效地解决城乡环境问题。 推行集中供热,普及型煤,积极开发燃气和清洁能源技术,重点解决烟尘污染。研究推广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使生活垃圾资源化。推行节水和污水治理技术,使废水资源化。研究和推行城市绿化技术,增加绿地覆盖率。在工业企业中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实现在工业生产全过程中控制污染产生,达到节能、降耗、减污的目标。研究提高城乡工业污染防治和基础设施水平的科学技术,保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雄厚的技术能力和较高科学水平。 7. 建立健全城市环境法规,适时地推出《城市环境法》和有关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试行城市环境审计制度,制定强制性的环境管理规定和措施,实施依法管理和保护。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因受到传统发展理念的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高速期基本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终造成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各界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因为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如今,把环保问题放在首位,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当前我国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环境管理与环境形势不适应的矛盾尖锐 前我国环境保护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实施的环境管理措施与我国实际的环境形势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调和,严重欠缺灵敏的预警以及应急机制,致使我国几年来不断有严重大型的环境污染事件爆发。虽然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环境保护效益。 2、社会公众的认知与参与程度较低 我国当前环境保护中存在的另一大不足之处就是广大社会民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不够深刻准确,参与意识也不是特别的积极高涨,对环境保护等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也严重欠缺自主性的了解,平日里不关注国家响应号召的环境保护,对待可持续发展观与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缺乏最基本的常识。 3、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薄弱

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创新开发仍然处于较为薄弱的环节,技术往往是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支撑。然而我国却只是仅仅停留于法律宣传、经济与政策等硬实力方面,严重欠缺软实力,我国当前大部分的地区对于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都欠缺高效环保的技术,传统意义上的环境技术往往对污染物的循环处理与可回收利用率比较低,浪费资源的同时并没有有效的改善环境质量。 在环境监测方面,深圳同讯信息技术开发了某市环境质量管理APP,解决了在空气、河流、噪音、土壤方面的详细监测的难题。便于浏览环境质量,对实时变化的环境进行分析。用地图显示的方式,辨识问题区域,以采用针对措施,分析问题所在。 我们开发的亮点: ?分为客户端手机APP和后台管理系统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摘要: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一个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生态;问题;思考 近年来,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从方方面面都能看出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为特征的土地退化现象虽然局部有所控制,但整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植被生态功能减弱,植被质量低的现象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可利用的天然草原每年还以上百万公顷的速度递减。林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下降的局面已经形成,增加的林地大多数为经济林和用材林,且多为中幼林。用材林中,成、过熟林面积持续下降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生态功能较好的原始天然林面积显著缩小,森林生态系统趋于单一化,生态功能降低。具有无法替代的湿地生态功能正受到严重破坏,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湿地丧失200 多万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50%,洞庭湖面积从1949 年的4350 平方公里减少到2625平方公里,

有的湿地不但退化,盐碱化,甚至沙化。甘肃敦煌地区,20 年前还有大面积沼泽和季节性湖泊分布,草甸发育良好,后因修水渠衬砌,影响自然渗透,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现已退化为盐碱地。 1 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自然界各环境要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按照特有规律运动。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些地方今天成了荒芜的不毛之地。”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沙漠、森林、草原、山地、河流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对人为破坏的生态环境,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基本属性,如草原沙化就应加大治理力度,恢复本来的生态功能。应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的原则进行生态建设与保护。不该种树的地方就不能种树。据有关资料介绍,降雨量太小的地方就不宜种树,因为加大了蒸发量。海拔很高的地区也不宜种乔木。已经破坏了的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修复能力,不必人为去干扰,靠自然恢 复,修养生息也是尊重自然规律,遵循这个原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浅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 (师学院经济与社会管理学院王川川741000) 摘要: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污染,乡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污染,养殖业的畜禽粪便污染,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水体污染和垃圾污染。产生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农村新型格局使养殖业和种植业分离,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少,我国环境保护法的落后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目前,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成了当务之急,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治环境污染,主要措施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建设生态农业,防治和控制乡镇企业“三废”污染,加强农村环境法制建设,提高政府的组织和领导,对农村环境进行新的规划,强化监督体系,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当前, 环境问题已被全世界各个国家广为关注。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环境保护的精力主要放在城市工业污染的防治上, 污染防治的投资几乎全部投向工业和城市,而占国土面积90%以上的广大农村的环境问题却长期不为人们所重视。在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1、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这种发展主要是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投入的大幅度增长, 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肥力下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还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氮素化肥浅施、撒施后往往造成氨的逸失, 硝态氮在通气不良的情况下进行反硝化作用, 生成气态氮而逸入大气, 对大气造成污染。化肥的危害[1]其一是削弱庄稼生产能力。庄稼就和人一样,吃得太饱不仅不利于成长,反而会不利于健康。施肥过量对庄稼造成危害的结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其二是加剧环境污染。过多施用的肥料量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据统计,中国每年因不合理施肥造成1000多万吨的氮素流失到农田之外,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亿元。过量的肥料还会渗入20米以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因其使用见效快、防治效果高、防治面广, 保证了作物的丰产、增产, 因此在全球围被迅速推广使用[2]。农药的大量使用还会造成生态平衡失调, 物种多样性减少, 使农村本来就较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更加脆弱。在使用杀虫剂时, 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如: 青蛙、七星瓢虫、赤眼蜂, 甚至一些食虫鸟, 也由于食物链的关系或直接毒害而大量死亡, 破坏生态平衡。农药是一类特殊的化学品, 它既能防治农林病虫害, 也会对人畜产生危害。因此, 农药的使用, 一方面造

中国目前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目前环境问题

————————————————————————————————作者:————————————————————————————————日期: 2

浅谈中国环境问题 一、什么是环境问题 概括地讲,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环境问题是目前世界人类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 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但大致可分为两类: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引起的为原生环境问题,也称第一环境问题,如火山喷发、地震、洪涝、干旱、滑坡等等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引起生态系统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又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为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方面。 生态破坏是指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改变,从而引起的环境问题,如过度放牧引起草原退化,滥采滥捕使珍惜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引起水土流失等等。环境污染则指人类活动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入物理环境后,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扰乱和侵害,特别是当由此引起的环境质量的恶化反来又影响人类自己的生活质量时。环境污染不仅包括物质造成的直接污染,如工业和生活"三废",也包括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和运动性质引起的污染,如热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污染和放射性污染。由环境污染还会衍生出许多环境效应,例如二氧化硫造成的大气污染,除了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还会造成酸雨。 应当注意的是,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往往难以截然分开,它们之间常常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和相互作用。 二、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大气卫生状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量的加大,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城市冬季T (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NO2浓度较低,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 出现3.7mg/m3、3.09 mg/m3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环监所1981~1992年参加的《全球监测系统—全国五大城市大气监测》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五城市T 年均值全部超标,污染水平在参加国际监测网城市中属最重之列。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向燃煤和汽车废气并存的混合型转化。汽车尾气排出的细颗粒物(PM 2.5)极易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的呼吸道深部而引起更大的危害,而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后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苯系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使得大气污染变得更加复杂。 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热、空调的使用和居室密闭程度的增加,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居室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同名13432)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同名13432)

论文题目: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研究生专业:经济管理专业 研究生学号:200614037 研究生姓名:冯宝珠 工作单位:通辽市环境保护局 指导教师:梁先桃 2008年12月2日 内蒙古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

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一)水资源短缺、饮水安全保障程度低。一方面,我国农村用水保障优先性大大低于城市和工业,因此在水资源总体紧张的状况下,农村的缺水问题尤其突出。通辽市奈曼西湖曾经是奈曼旗及周边地区的一个度假胜地,当时水库的面积达到了4万多亩,相当于100个颐和园水面的面积,由于连年干旱,来水减少,西湖水面逐年萎缩,在几年内就彻底干枯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畜用水普遍缺乏必要的质量监管,供水设施和用水器具简陋,因此,农村饮水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多种水型地方病问题。水量和水质两方面的压力,导致了我国农村总体用水安全性较差,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水量问题。我国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总量为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受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十分严重。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农业正常用水缺300亿立方米,农村之中有8000万人口、6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通辽市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相对贫乏的地区,境内分布着100多座大中小型水库和近千个天然湖沼。据通辽市水文勘测局监测,通辽市已有80%的大中小型水库干涸,其余的水库也因蓄水不足正面临着干枯的危险。同时,由于受城乡发展二元结构影响,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尚不到40%,仅有不到14%的村庄有供水设施,而且用水器具质量和效率不高,处理设施也

《环境学基础》-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46)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环境学基础》 主讲教师:鞠美庭楚春礼邵超峰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论述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的背景、内容与价值 2.可持续发展大会在环境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价值 3.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发展历程 4.我国当前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挑战 5.浅析我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历次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原因 6.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策略研究 7.水环境功能区划在我国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8.我国PM2.5防治策略研究 9.浅析我国地表水断面达标考核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应用 10.从流域视角探讨水库富营养化治理策略 11.生态承载力及其在水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12.总量控制策略在我国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3.我国历次环境保护大会的内容及其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作用 14.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邻避效应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16.我国近三年噪声环境变化,及应对方案 17试论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 18.生态城市及其在我国的实践 19.请结合中国环境与经济关系论述对两山论的认识 20. 试论述三线一单制度 二、论文写作要求 选题要与本课程内容相关,且有研究和分析价值,突出独立性,切忌抄袭。学生可以根据参考选题范围,自拟具体论文题目进行撰写。论文应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逻辑性强,语言表达准确通顺。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正确,理论分析透彻,解决问题方案恰当可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研究,理论联系实际,论证有理有据,对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500-3000字; 论文标题书写顺序依次为一、(一) 1. 四、论文提交注意事项

我国目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我国目前面临哪些环境问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从这方面看,中国无疑是“地大物博”,这是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也是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 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致使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又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劣势。 “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理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一切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紧缺形势。 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和有效地保护资源,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要重视环境问题,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我国目前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来自人口的压力,构成了对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威胁。 加之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而且面临快速发展的形势容易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注重经济而忽视生态,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主要数据如下: 1〕大气环境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0%;全国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趋势加重。 氮氧化物已成为一些大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广州、北京为首,其次是上海、鞍山、武汉、郑州、沈阳、兰州、大连、杭州等城市;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1%;全国大、中城市的总悬浮微粒和降尘基本都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例: 1996年我国酸雨区面积迅速扩大,已约超过国土面积40%,对我国农作物、森林等影响巨大。 仅江苏、浙江等7省便因酸雨而造成农田 1.5亿亩减产,年经济损失约37亿元,森林生态效益损失54亿元。 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有宜宾、衡阳、长沙、赣州;酸雨频率大于80%的城市还有梧州、厦门、怀化、南昌、图门;酸雨频率大于70%的还有乐山、广州。 2〕水资源和水环境我国水资源紧张,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全国3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近百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因缺水而减少的产值达1200亿元;我国著名的5大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的蓄水量都在减少,湖面缩小了1/4甚至一半。 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市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工业较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突出;我国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次序为: 辽河、海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从河流的氨氮、高锰酸盐、挥发酚等主要污染参数来看,水质情况普遍不好。 有些河流中铜、氰化物、汞有超标现象。 城市河段悬浮物超标现象普遍,主要污染物是耗氧的有机物和氯化物等。 主要的淡水湖泊污染程度的次序为: 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藤湖、松花湖、洱海。

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同名13362)

南阳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形势与政策 论文: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 ——聚焦农村环境问题 专业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环艺301(2010070301) 指导老师赵学会 姓名:李鹏飞 学号:105070340049

当前中国的环境问题 ——聚焦农村环境问题 作者:李鹏飞 【摘要】:说到环境污染,想必大多数人都有一种条件反射,就会想到城市的垃圾、城市浑浊的河涌、城市灰蒙蒙的天气……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城市的污染程度必然不轻。但是,我们现在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特别是环境意识不强的人们更要知道,就是环境污染并不是只会发生在城市,并不是只有城市的污染才变得严重起来。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人们环保意识不强,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日益变得异一些面对现在全球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现在日益受到人类的重视。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对策 【正文】: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经济发展了,农村的环境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产力下降、水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的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农业和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由于城乡差距大以及政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上,导致农村的环境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和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逐步瓦解着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定的混乱。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正在急速退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壤污染严重、土地质量退化,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给食品安全构成隐患。由于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以及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导致我国1.5亿亩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欠收和有毒物超标的情况屡有发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2)、农村水源污染问题突出,对农民身体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我国目前近3亿农民都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有6300多万人在饮用含氟量严重超标的水。水污染不仅仅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