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血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输血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相关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

及质量考核标准

输血科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及相关评价指标

(一)质量管理相关目标

1.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

2.设立输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24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

3.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

4.制定、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二)相关评价指标:

1.开展成分输血比例≥90%。

2.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

(三)输血科质量考核标准

五、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1.制定各种临床输血治疗用血的原则。

2.评估输血科的统计资料。

3.定期检查临床输血病历,以输血适应症、输血知情同意书、输血前七项检查,以审核院内不正常用血情况。

4.分析全血和成分用血的使用情况。

5.估算输血科储备血或输血的比例。

6.评估输血反应及输血后感染症。

7.对院内有关输血的医、护、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每年至少一次。

8.协调沟通输血科与各科室间有关输血工作的事宜。

注:输血科作为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下设科室,每项职责履行不到位扣10分。

输血科评审材料

十九.输血管理与持续改进 4.19.1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组织管理。 评审标准: 4.19.1.1建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履行工作职能。 自评档次:【B】 评审要点: 【C】 1.有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人员组成包括医疗管理、临床、输血、麻醉、护理、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 (1)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 (2)监测、分析临床用血情况,推进临床合理用血; (3)推广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用血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临床合理用血知识教育培训。 3.有明确的职能部门(如医务处)负责临床输血管理工作。 资料目录: 评审要点: 【B】符合“C”,并 1.输血管理委员会年度召开工作会议两次以上。记录齐全,内容充分。 2.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监督实施,指导临床用血,针对血液的来源、数量、质量进行血液保障安全性评估,调查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3.向公众宣传临床合理用血、无偿献血知识。 资料目录:

评审要点: 【A】符合“B”,并 有全院输血管理定期总结分析报告,持续改进输血工作,不断提高输血管理水平。资料目录: 评审标准: 4.19.1.2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 自评档次:【B】 评审要点: 【C】 1.有临床输血管理相关制度和实施细则。内容涵盖本机构输血管理的全过程。2.对医务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培训。 资料目录:

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一、输血科(血库)是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直接实施医院输血管理、监督、检测的临床科室,全面负责血液质量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输血科(血库)各项工作制度:(1)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岗位职责;(2)输血不良反应登记和报告制度;(3)样品登记、各种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4)血液储存、运输、发放制度;(5)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职业暴露应急制度;(6)差错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7)污物处理制度;(8)血液报废制度;(9)仪器、设备使用、管理、保养制度;(10)检验报告结果保密制度;(11)血液及血液成分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12)工作环节查对、交接班制度;(13)消毒制度;(14)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及备案制度等。 三、输血科(血库)建立完整的实验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1)血液入库、贮存、发放规程;(2)血样采集和送检规程;(3)临床输血检测操作规程;(4)仪器使用操作规程;(5)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操作规程;(6)应急预案;等。 四、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树立高度的血液质量管理和输血安全意识,加强业务技能,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以及医院制定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和《输血科标准操作程序》开展工作,保证用血安全。

五、输血科(血库)有职责和义务向临床医师提供输注血液和血液成分的咨询意见或建议,参与指导和协助临床输血和对输血反应的处理。 六、医院统一使用卫生行政部门指定血站供应的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品;对血站供应的血液做好核查工作;核查内容如下:(1)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2)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3)血液品种;(4)采血日期及时间;(5)有效期及时间;(6)血袋编号(或条形码);(7)储存条件;(8)血袋是否破损、血液是否存在凝块、溶血、气泡等。 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 七、对入库血液应及时做好登记,登记时必须核对血型、血量、采血时间及血液质量检查,并按血型、种类、时间有序存放在血液专用冰箱内,所备各型血液及血液制品,应有明显标志;定期检查储存血液的质量,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八、发放血液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同时检查血液质量包括外观及内在的质量,对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血液一律不得出库;各科室应由医护人员取血,并配备专用血液运输箱贮存、运输血液,严格遵守《xx市医疗机构血液冷链管理技术规范》要求;血液发出后原则上不得退回。 九、在接收标本时要认真核查、签字。核查申请单上各项内容是否填写完整,号码是否一致。必须保证标本准确可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制度及流程 输血管理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 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 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目标及评价 输血科科室质量控制的内容有:科室总体医德医风、医疗安 全、职工的培训及再教育,医院以及科室规章制度贯彻落实情况和科室业务管理水平、科室总体业务素质等: 一、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为准则,加强职工的道德品质教育,规范职工在医疗活动中的道德行为,促进科室医疗作风的转变,以此提高科室政治思想管理水平。 二、以医疗安全管理制度要求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负责的做好医疗业务工作,以患者的切身利益为己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良好风尚。 三、将职工的培训和再教育作为科室全面发展的基础,促使科室在医疗行风和医疗技术素质方面得到根本地改善,力争五年之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工能达到百分之百。 四、把医院和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做到有章可循,使职工能以规章制度约束自己的医疗行为,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五、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规范》及专业的各项标准操作规程,严格的规范管理科室各项业务,促使科室的业务技术操作标准化、规范化。 六、通过质量管理,促进职工自学的自觉性,提高科室职工业务基础知识和基础操作的整体水平,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为科室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科室质量控制目标的落实:由质控小组依照质控目标每月进行一次评价, 将评价结果和整改意见写出书面报告,科室根i据 质控评价报告做好下月工作的安排。质控小组每半年要作出书面小节,年终写出书面总结

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 质量控制目标和标准 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质控;依据总体管理标准分为五个部分,即:医德医风和政治思想、工作态度及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劳动纪律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及考核评价。 一、政治思想: 1、政治学习:输血科业务技术人员,必须积极地参加医院和科室安排的各项政治学习及政治活动。结合医院《创佳评差竞赛活动》,紧跟当前的形势,不断地用新时期的思想充实自己,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严格地约束、控制自己的医疗行为。因此,除特殊情况以外,政治活动、政治学习不得请假,不得缺席。 2、廉洁行医:严格地执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医院的规章制度,不以医谋私,不吃、拿、卡、要,每个医务人员应具备高风亮节、自洁自爱的品质。 3、遵纪守法:要求职工能自觉的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经常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一切行为以法为准则,人人争当遵纪守法的模范。 二、工作态度: 1、服务态度:要求对待患者和蔼可亲、不顶、不碰、语言文明、行为美。热情 接待每一个患者,做到接待热情、不推诿、释细心、耐心。 2、服务质量:输血科工作人员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还必须具备优良的服务质量;在业务工作中,应具备高度地责任心,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在输血业务工作中做到及时、准确无误,力所能及的解决患者的具体困难,保质保量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 3、服从分配:积极主动地配合科室做好各项工作,服从科室分配,接受工作任务不讲个人条件,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努力完成科室分配的工作任务。

输血科质量与安全管理

输血科 2018年6月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一、2018年6月临床用血情况通报与述评 统计时间段 2018-06-01 00:00:00至2018-06-30 23:59:59 报表说明:红细胞、冷沉淀、血浆血量单位为U,血小板血量单位为治疗量,血液制品按照对应血站的转换规则进行计算

1、2018年6月与2017年6月用血数据比较 报表说明:红细胞、冷沉淀、血浆血量单位为U,血小板血量单位为治疗量,血液制品按照对应血站的转换规则进行计算 分析与述评: 统计我院临床科室2018年6月临床用血总量为668.25U,与2017年6月511.5相比增长30.6%;用血人次环比增长20.5%。具体情况为:悬浮红细胞407.5U,与2017年6月343.5U比较增长18.6%;血浆67U,与2017年6月37.5U比较增长78.7%;机采血小板18治疗量,与2017年6月7治疗量比较增长157.1%;冷沉淀175.75U,与2017年6月123.5U比较增长42.3%;全血用量0U。用血临床科室涉及20个。上述数据显示,成分输血比率为100%。本月用血人次及临床用血总量环比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与我院广泛开展的“调结构控成本提质量”活动增加了住院病人有关。血浆用量环比增长78.7%,机采血小板环比增长157.1%,这与2017年同期的基数较少有关, 2017年6月血浆用量仅37.5U,2017年6月机采血小板用量仅7治疗量。总体来看我院2018年6月合理用血情况较好,成分输血已形成良好格局。

2、2018年6月用血总量(U)前五名科室 3、2018年6月红细胞用量(U)前五名科室 4、2018年6月血浆用量(U)前五名科室 5、2018年6月冷沉淀凝血因子用量(U)前五名科室 6、2018年6月血小板用量(治疗量)前五名科室 7、2018年6月大量用血情况

输血科质量管理小组岗位职责

Xxx人民医院输血科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一、质量监督员:xx 二、质量监督员岗位职责 1.质量监督员是忠诚的质量卫士,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服务临床”的质量观。坚持原则,密切联系群众,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积极主动,尽职守责,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熟练掌握输血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执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定、标准和制度,热爱并胜任本职工作。 2.在科主任领导下,负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 3.负责对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与评价。 4.负责对输血科工作人员资质、胜任工作的能力、工作状态、培训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负责对仪器、设备、衡器的状态、使用、维护、保养、校验、检定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6.负责对试剂、物料的验收、入库、保管及冰箱温度记录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 7.负责对血样的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筛查、血液的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质量检查、标本及血袋的保留、冰箱温度记录、冰箱消毒记录等全过程,实行全程质量监督,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8.负责对实验方法、执行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9.负责监督检查《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与落实情况。 10.负责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制度、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定期审核,评审其适宜性和有效性。 11.负责对科室各种记录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负责年终各种资料的审核与验收,验收合格,填写“验收合格单”,并将资料移交档案室保存。 12.负责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 13.负责受血者和用血科室满意度调查工作,并将调查统计结果上报科主任。 14.负责对实验室消毒情况、医疗废物消毒、毁形、处理情况进行日常监督与检查。 15.监督检查中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有建议暂停工作的权利,并及时向科主任或上级领导汇报,作好记录。 16.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质量管理专业会议和学术交流。 17.负责完成科主任和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医院(血库)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范本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 医院(血库)输血科质量 管理制度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74811医院(血库)输血科质量管理制度Hospital blood bank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医院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制度 1.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术水平,爱岗敬业,工作认真仔细,责任心强,法制意识浓厚,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 2.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科室内设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有专人负责科室内的质量管理、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工作。质量监督员应负责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监督工作。 3.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试剂必须有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许可证,试剂必须有专人统一管理,有专人负责血液及试剂质量,科主任监督执

行。 4.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校验和检定。 5.每天观察电热恒温水箱温度2次,观察储血冰箱、冰柜的温度4次,并作好记录。恒温水箱内保持清洁,解冻血浆时血浆漏出应及时消毒、换水,并防止交叉污染和职业暴露的发生。 6.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临床输血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专门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会议、学术交流和进修学习,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和考核,并存入档案保存。 7.临床输血申请、血样采集、送检、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发放、运输、输注、标本及血袋保留、病历书写等,必须按《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8.建立健全各项输血制度、标准操作规程,详细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原始资料完好保存至少十年。 9.积极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活动,保证临床输血质量和安全。 10.实行定期审核、评价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进行认真

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协和医院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 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由于输血工作环节甚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上出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的质量与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指导下,为加强对临床输血质量的管理,对输血环节质量的监控,特制定本院的临床输血的质量控制制度。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确定环节质量关键控制点: 1)制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将输血科日常工作内容和流程与临床输血工作视为一体,确 定对临床输血的最终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环节作为质量控制点加以控制。 2)主要关键控制点: a)血液质控(血制品的质量):检查外观、复核ABO血型、传递与保存符合要求; b)仪器质控:建立仪器“状态卡”和档案,仪器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c)试剂质控:新购入试剂验收入库记录,批间效价测定包括标准血清效价和亲和力的测试; d)配发血质控:血标本接受、鉴定血型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的复核、血液发放的核对; e)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 2、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 1)室内质控: 每天对常规检测项目的试剂(抗A、B标准血清与ABO红细胞、抗D试剂、筛选细胞和凝胶卡、凝聚胺试剂)进行质量控制,观察其外观有无溶血、有无颗粒和沉淀,凝胶卡孔内凝胶是否有倾斜或干裂,并测试其反应性。如果失控,则查找失控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2)室间质评: a)参加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 b)参加地区和全国EQA总结会议,学习质控有关文献、掌握质控学术动态(质控项目、质 控规则等) 3、建立系列质量文件:根据输血科的工作流程和环节质量控制点的内容,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编写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SOP) ,设立相应的质量记录。 4、建立输血核对制度: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血液入库核对、受血者申请单和血样核对、交叉配血核对、发血核对、输血前床边核对等制度 5、建立临床输血记录和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在患者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输血记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登记制度。 6、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各输血指征,进行效果评价,决定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流程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它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8)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医疗机构输血科建设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

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1.为确保输血安全有效,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遵守一切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 2.接收血液标本时,必须认真核对标本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血型和临床诊断等。检查血液标本是否有溶血、污染、血量不够等,不符合配血试验要求的标本拒收。 3.配血前必须对病人及献血者血型两次确认,必须作正反血型鉴定,无误后方可配血。 4.《临床输血申请单》上所填血型与标本管标示血型不符时,病人或家属对血型有异议时,立即通知临床科室重抽标本,复查血型,还有疑问时,立即床旁复查血型,再有疑问时,立即请示科主任处理。 5.配血中发现主、次侧有一侧凝集,一律不得发血,立即报告科主任,作进一步检查。 6.领血人必须是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发血前必须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血型、住院号,科别、床号、临床诊断等,以及献血者血袋条码号、采血日期、效期、血液品种、血量等,双方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 7.如有群伤、需输血的病人太多,分轻重缓急配血,先配危重病人的血液,再配病情较轻病人的血液,并立即报告科主任请求援助。 8.输血科(血库)必须储备一定量的血液,保证应急用血。 9.认真做好输血前检查工作。 10.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11.正确合理使用化学试剂(药品),有毒有害物品专人保管,防止事故发生。 12.正确处理医疗生物垃圾,防止交叉污染发生。 13.做好水、电、气防火防灾工作。下班前必须关闭所有不用的仪器、空调等用电器,关好水、气管开关,并作好交接班记录。 14.定期检查通电线路,严防引发火灾,科室配备消防器材,强化消防意识,加强消防演练,人人警惕,消除隐患。一旦发现火源应立即进行消防处理,并立即报告医院保卫处(科)和119。

最全的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 一、临床输血申请 1、经治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 输血、自体输血和血液治疗等,对患者实施临床输血治疗。 2、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直系亲属说明输注同种异体血液制剂的不良 反应和经血液传播相关性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直系亲属的同意后,并在“临床输血治疗同意书”上双方全名签字,入病历永久保存备查。 3、输血前应检查感染性指标乙肝两对半、艾滋抗体、梅毒试验、丙肝抗体共八项。 4、对平诊患者择期手术者,应申报用血计划,在规定时间送达输血科,以便备血,经治 医师应动员患者自身储血或亲友互助献血,自身储血由输血科负责采血和储血事宜,互助献血登记表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填写,输血科(血库)审核签字,到血站或采血点无偿献血,由血站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5、输血申请单的填写 (1)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准确、清楚填写内容,不得缺项。 (2)用血者感染性指标检查结果填写用“阴性”、“阳性”或“阴性(-)”、“阳性(+ )”表示。 (3) “临床输血申请单”必须由主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核准并全名签字。 6、患者1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ml时,经治医生要履行报批手续。 7、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血浆: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至输血科划价缴费,输血科见缴费处方后溶解血浆,溶解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血小板、冷沉淀及其它特殊血液制剂:经治医师填写输血申请单、开具处方;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送至输血科,处方划价缴费后送至输血科,由输血科负责与中心血站联系,血液送达输血科检验合格后,通知临床科室取血。 注:单独输注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血液制剂一次住院第一次输注需抽取1管EDTA 抗凝标本连同申请单送至输血科(复检血型)。 二、受血者血样的采集与送检 采集: 1、确定患者输血后,2名医护人员(至少有一名注册护士)持“临床输血申请单”在病床 旁核对患者有关信息后,采集血样。

输血科管理制度

输血科管理制度 目录 1-2页 1、输血科工作制度3页 2、临床输血全过程管理制度 4页 3、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5页 4、输血相容性实验室检测管理制度 13页 5、临床输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 15页 6、输血科交接班及值班制度 17页 7、急诊输血管理制度 19页 8、紧急抢救配合性输血管理制度 20页 9、Rh(D)阴性输血管理制度 22页 10、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制度 24页 11、输血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5页 12、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管理制度 26页 13、血液及血液制品入库制度 29页 14、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30页 15、血液报废管理制度 33页 16、信息反馈制度 35页 17、贮存式自身输血管理制度 36页 18、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效果评价制度 40页 19、配血管理制度 42页 20、交叉配血复核制度 43页 21、标本接收制度 45页 22、不合格标本处理制度 46页 23、标本管理制度 47-51页 24、输血科人员技能培训考核制度 52页 25、实习生、进修生管理制度 53页 2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54页 27、输血科试剂采购及使用管理制度 55页 28、输血科安全管理制度 57页 29、消毒工作制度 58页 30、档案管理制度 59页 31、输血科垃圾管理制度 60页 32、输血科考勤制度 63页 33、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及处理制度 64页

34、输血科临床输血全程监控工作制度 67页 35、临床输血会诊制度 71页 一. 输血科工作制度 1、接受标本做到二不收(血样无标签或填写不清不收,科别、姓名、年龄、床号不清不收)。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年版)

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2019 年版) 一、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定义: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与医疗机构年度每千单位用血数之比。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指医疗机构一年时间使用全血、红细胞成分和血浆的总单位数。 计算公式: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 输血科(血库)专职专业技术人员数 医疗机构年度用血总单位数/1000 意义:反映临床用血服务能力的指标。评价输血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是否与医疗机构功能、任务和规模等相适应。 二、《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定义: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数量占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临床输血申请单》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临床输血申请单》合格率= 填写规范且符合用血条件的申请单数 ×100 同期输血科(血库)接收的申请单总数 意义:反映《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及输血前评估的规范程度,体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水平。 三、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定义:是指输血科(血库)对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

的数量占同期接收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受血者标本血型复查率= 受血者血液标本复查血型数 ×100 同期接收的受血者血液标本总数 意义:是评价输血申请过程中是否规范开展受血者血液 标本采集和检测的指标。 四、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定义: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医疗机 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 开展室内质控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医疗机构开展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的覆盖程度, 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日常质量管理的指标。 五、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定义: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占所参加 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的百分 比。 计算公式: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参加率= 参加室间质评的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数 ×100 所参加的室间质评机构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项目总数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和参加输血相容 性检测外部质量评价的情况,是体现输血相容性检测能力的 重要指标。

输血科质量管理

. 输成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模式(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用血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输全血),医院血库仅充当配血和发血的角色是远远不够的,输血科的规范管理则是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我分血) 院各科室的医学业务发展迅速,尤其是新大楼的建成使用,输血科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和责任,为配合临床也不断发展建设起来。1 建立并完善输血科的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 完善和健全输血科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安全输血的必要措施。通过学习其他医院输血科的管理项。以下是部分制度和执行情模式,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我院输血科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21 况。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临床用血申请及审批制度1.1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的须经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科批准,方可备血。意书》上签字。对一天用血量≥1600ml 受血者输血前检查制度 1.2凡申请输血患者,必须做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前九项的检查,即:乙肝五项、艾滋病、梅1.2.1 毒、丙肝、转氨酶。Rh(D)血型的检查。1.2.2凡输血患者必须做ABO血型正反定型、 凡遇下列情况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有关规定做抗体筛选试验:交叉配血不1.2.3 合时、患者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凡输血患者必须做盐水介质交叉配血和凝聚胺配血试验。 1.2.4 1.3标本管理制度 天。74+21.3.1 患者标本和供血者配管应存放在℃冰箱内至少存放专业资料 .

对超出存放日期的血样标本进行定期无害化处理,并记录。 1.3.2 审核制度 1.4医护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检验单送交输血科时,输血科医务人员要同临床1.4.1 医护人员双方认真逐项核对。白班和夜班都实行一值班和二值班,定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由两人分别做实验,互相核1.4.2 对并签字。 1.4.3发血时输血科医务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双方要进行逐项核对。血液发放管理制度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5 1.5.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1.5.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1.5.2血袋有破损、漏血 1.5.5血浆中有明显汽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1.5.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出现溶血; 1.5.61.5.7 过期或其他需查证的情况。 1.5.8做以下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输血反应检查制度疑为溶血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1.6 核对检查: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1.6.1新采受血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Rh(D)血型。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 1.6.2ABO血型、Rh(D)血型,做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实验。ABO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单,及时反)输血科人员要认真收集(登记 1.7输血传染病及不良反应登记报告制度馈给血液中心及医院主管部门,不得漏项。如有血型偏型导致过期的、血袋破损、絮状等其他原因不能使用的血液,经科报废血液管理制度 1.8 主任签字,由专人做无害化报废处理。小时值班,保证临床输血的需要,严谨脱岗,标本随到随查,及时发血,上24 1.9 值班与交接班制度专业资料 . 下班当面交接班并写交班记录。新购试剂,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试剂均需作比较试验。试剂

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一、临床输血质量控制 第一遍:认真执行法规和规范确保输血工作安全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审核内容包括D 2.能够进行采血的人员是B 3.《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从哪一天开始执行?C 4.《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四条规定:配血合格后,由C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6.手术室内负责实施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 血压等医疗技术的是A 第二遍:输血相容性检测的质量控制 1.对于Rh(D)阴性血型患者申请输血时,如血站无同型血供应,可采用A 2.交叉配血时主侧出现钱串状形成为D 3.血液发出后,为方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 冰箱,至少E 4.盐水试管法交叉配血能检测出的抗体类型为B 5.医生申请贮存式自身输血时,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其血红蛋应C 6.输血申请单中经治医师填写的输血史和妊娠史的作用,提示注意下列哪项检测:A 第三遍:输血科质量管理 1.增加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的动力是什么?D 2.血管到血管血液的全面质量管理的主体是B 3.输血严重危害的监测管理不包含B 4.质量手册、程序性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构成什么体系?A 5.输血的全面质量管理不包括C 6.输血质量管理风险性的最重点是A 二、采供血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 第一遍: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与质量控制 1.基因定型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2.ABO定型试验中的常见问题不包括以下哪一项:D 3.对配血方法的描述正确的是:B 4.以下哪一项不是判断ABO亚型的主要方法:D 5.对血型质控项目及实施描述错误的是:B 6.RhD新生儿与胎儿溶血病(HDFN)的致病过程机理中不包含以下哪一项:A 第二遍:血友病治疗相关的输血及血液制品介绍 1.凝血因子Ⅰ是:A 2.B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D 3.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摄氏度下解冻后的白色絮状沉淀物:A 4.新鲜冰冻血浆治疗血友病的缺点是:C 5.关于血浆和冷沉淀病毒灭活说法错误的是:C 6.A型血友病的病因为缺乏:C 第三遍:HLA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 1.HLA配型时,要求DNA 260nm/280nm的光吸收比值为:B 2.PCR反应中如何减少引物二聚体的形成:D

输血科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规范 (2008.4.7-4.9) 1. 总则 1.1为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质量管理,确保临床输血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目的、依据 1.2开展临床输血工作的医疗机构适用本规范。适用范围 1.3本规范是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及输血相关医疗行为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用途 1.4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和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执业行为,保证输血科(血库)按照科学有效的原则开展临床输血工作。对医院的总要求 1.5医疗机构应当保证输血科(血库)具备与其临床输血业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对医院的总要求 2. 组织与人员

2.1医疗机构根据其临床输血业务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血库。 输血科设置分临床输血评价指导中心、AA级输血科、A级输血科。 血库设置分BB级血库、B级血库。 临床输血评价指导中心: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划,在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区域内AA级输血科基础上设置。完成本单位AA级输血科职能,并在区域内承担以下职责: (一)按照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制定临床输血质量安全性和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承担其监督检查工作; (三)承担临床输血会诊与指导、疑难病历讨论及个案评估; (四)承担临床输血业务指导、人员培训与学术交流; (五)负责输血相关协作研究、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推广; (六)负责临床输血咨询服务; (七)负责临床输血质量控制和管理任务。? (八)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任务。 2.1.2输血科是提供医疗用血服务的科室。负责血液接收、贮存、发放、输血相关检测;参与输血相关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导临床输血;开

输血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输血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1成立管理组织,并制定规范的临床输血程序 1.1成立临床输血的管理组织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我院成立了以业务院长为主任委员、医务科、输血科和相关临床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我院临床用血的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1.2制定临床输血工作程序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我院临床输血工作程序如下:输血前与患者或其家属谈话→征得同意,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送交输血科备血(双方逐项核对)→输血科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二者ABO血型(正、反),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交叉配血及血样保存→发血,由病区医护人员取血,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并签字→输血,输血前4项核对;输血时床边8项核对→输血观察、速度调整、必要时处置→输血完毕,将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填写输血反应卡→将输血反应卡和血袋送回输血科保存(至少保存1 d)。 2输血的重要环节与关键要素的控制 2.1输血前的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对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检查。

2.2确定输血后,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2.3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并签字。 2.4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样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交叉配血试验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还应采用非盐水介质法,并由他人或自己核查交叉配血试验1次。配血后的血样必须于4 ℃保存7 d以上。 2.5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多次输血者必须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规定作抗体筛选试验。 2.6配血合格后,由病区医护人员到输血科取血,取血与发血双方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和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外观等,准确无误,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血。 2.7输血前由2名医护人员进行4项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颜色)、输血时床边8项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并登记签字。 2.8记录输血速度、输血开始和结束时间(时间要到分钟)。 2.9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加强输血环节质量控制对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重要临床意义

加强输血环节质量控制对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重要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5-10-26T10:11:47.3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4期供稿作者:陈雨 [导读]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输血科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提高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方面起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陈雨 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158100 摘要:目的:评估通过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能够提高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重要临床意义。方法:把本院2009年1127例,2010年1296例,2011年1-4月305例输血病例科学合理输血血合格率加以统计。结论:加强各个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在提高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方面起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质量控制;输血;科学合理 在成分输血率大大提高的今天,临床输血的科学合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输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输血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非常必要而且有效地手段。本院通过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对2009年1月-2011年4月2728例输血病历的科学合理输血合格率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4月2728例,男1384例,女1344例,年龄1d-82岁,涉及临床科室为内科(血液、消化、呼吸、心脏、神内),外科(骨外、普外、脑外、心胸外、泌外),妇产科,新生儿科,中西医结合科,急诊科等。 2.方法 由本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输血质量控制小组按月对输血病历进行输血环节质量核查统计,半年一汇总,上报医务科备案。 2.1对临床医生的质量控制。即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适应症,选择相应的血液制品,并对输血前后患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评价。 2.1.1输血申请单及输血同意书的填写是否完整、合理; 2.1.2患者输血适应症的掌握是否得当; 2.1.3患者输血后的质量评估是否到位; 2.2输血科配发血的质量控制。即输血科接血、储血、配血、发血过程的质量控制。 2.2.1配发血的操作、记录等。 2.2.2储发血冰箱温度、细菌培养、消毒记录; 2.2.3配血试剂的室内、室间质量控制; 2.2.4输血冷链环节的质量控制 2.3对输血护理的质量控制 2.3.1成分血的输血护理; 2.3.2包括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的操作、记录等。即接到输血医嘱、采集标本、标本运送、血液取回、血液输注及记录、信息反馈及血袋送回。 2.4评估标准: 2.1中有一项不不当、2.2和2.3操作不当,视为不合格; 2.1全、2.2和2.3中记录不全或不当,是为基本合格; 2.1+2.2+2.3都全视为合格 3.结果 2009年上半年527例,不合格241例,占45.7%,基本合格158例,占30.0%,合格128例,占24.3%;2009下半年610例,不合格193例,占31.6%,基本合格202例,占33.1%,合格215例,占35.3%;2010年上半年591例,不合格128例,占21.6%,基本合格107例,占18.1%,合格2744例,占60.3%;2010下半年750例,不合格78例,占11.1%,基本合格91例,占12.9%,合格536例,占76%;2011年1-4月305例,不合格21例,占6.9%,基本合格28例,占9.2%,合格256例,占83.9%。 4.结论 当前,科学合理输血是我们临床输血继提高成分输血率后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但在临床实际输血工作中,总是存在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加强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①大大提高科学合理输血的合格率。②医护人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提高输血业务素质和医护技术水平,在诊疗过程中更好地为患者服务。③大大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和因不合理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从而保护了我们自身的安全。科学合理输血任重道远,希望我们共同探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临床输血环节的质量控制贯穿输血的全过程,由于输血工作环节甚多、涉及面广、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临床输血的质量和安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导下,应建立临床输血环节质量控制制度。指定临床用血管理流程图,确定输血环节质量关健控制点。开展室内质量控制,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建立系列质量文件: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内容,建立各项工作制度,编写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记录。建立输血核对制度:根据输血流程和环节,建立健全血液入库核对制度、输血记录单和血液样本核对制度、交叉配血核对制度、发血核对制度、输血前床边核对制度等。建立临床输血记录和输血不良反应回报记录:在输血时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做好输血记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制度并记录。输血后效果评价:输血后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检测各输血指征,进行效果评价,确定下一步输血工作。质量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工作人员每人每年参加培训一定的学时,培训内容包括各种短期培训和学习班,医院和科室组织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所有培训记录存档。 参考文献: [1]罗炎杰高峰议,输血科(血库)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与标准化管理实用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31—53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