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朱晓丽

摘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理论上回答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问题。学习和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正确把握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这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体现了十八大精神,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党依然自始自终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是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始终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一点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绝不能含糊动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治,就是依照法律即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领导是

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

(一)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两者根本一致、内在统一。首先在性质上是一致的,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的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之中国梦。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和国家治理形态,与特定社会制度相联系。法治是党领导人民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法治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是党领导的旗帜,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旗帜,我们必须高举这面旗帜。其次,在方向上一致,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法正体现了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保障人民民主,让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事物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因此,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保持人民当家做主、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既是党领导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方向。我们必须长期坚持。最后,在机制上是一致的,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即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又自觉在宪法法律内活动。同时,我们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党员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法律面前人人能平等,任何人不管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只要违反宪法法律,都将受到严肃追究。因此广大党员不但要和全社会成员一体遵守法律,又要恪守更严格的党纪党规,这既是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实施领导的机制、管党治党的机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机制,我们必须始终遵循、全面执行。

(二)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通过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首先争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又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领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天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雄风正劲的带领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一路走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坚强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历史时期党始终发挥着根本性、全局性的领导作用,由此说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是历史确立的,是历

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这是中国当前的本土现实,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党的领导可以使依法治国坚持正确的方向,有坚强的政治保障,这决定了中国的法治理想能否实现。

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这是立论逻辑。是由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使然。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法治建设贯穿各个方面,贯穿始终。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揽全局,法治建设必然纳入党的领导范畴,领导视野,党领导中国法治建设无可争议。从这个意义上讲,十八届四中全会致力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逻辑起点与逻辑归宿。

二如何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结合起来?

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体现了十八大精神,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党依然自始自终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的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确保依法治国的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真正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这是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始终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这一点上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绝不能含糊动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律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法治,就是依照法律即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领导是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全局性和系统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即要求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把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经济、文化、生态事业的管理都纳入法制化轨道;又要求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是一切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和权利、履行义务和职责,这些都只能通过执政党来领导。在我国党居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位置,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全社会力量,才能将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贯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才能促进和保证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照宪法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的开展工作,带动全社会成员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繁重性和艰巨性,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是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文化的国家,不仅封建迷信思想和意识根深蒂固,而且亲朋好友同学乡党情结深厚,人治传统加上人情社会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桎楛和障碍,这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这就需要发挥党的独特优势特别是政治、组织和密切联系群众等优势,才能破除依法治国中的各种障碍,顺利实施体制、机制的重大改革,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必须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它赋予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和使命。党章作为党内根本大法、管党治党的总章程,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它以执政党的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有机统一。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李克强总理简单的一句话道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旗帜一旦举起,党就必须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员干部必须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决不能打法律的“擦边球”、搞“越位”否则党怎么能够要求全社会遵守宪法和法律,又怎么能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捍卫宪法法律的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各级党组织必须转变领导方式、执政方式,

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实现党和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依法治国。

(二)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加强党的领导,关键要做到《决定》中指出的:“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统一起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同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统一起来,把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同党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统一起来,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善于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善于运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中央权威、维护全党全国团结统一”。要做到这“三统一”“四善于”在实践中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党领导立法,就是根据党和国家大局、人民群众的意愿提出立法建议,立人民需要的法。亚里士多德指出:“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必须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又应该本身是制定的良好的法律。”要健全立法工作机制和程序,引导立法机关把握立法方向,突出立法重点,使所立法律更加务实管用有效;突出党的工作重心,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推行行政体制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适时制定、修改和完善各项法律,不断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坚持党保证执法

党保证执法,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工作体制。要深化政治立场、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教育,使执法者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宪法法律保持一致;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向宪法宣誓,确保公务员行为符合宪法法律精神;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执法体制改革,不断推进行政机关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3.坚持党支持司法

党支持司法,就是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确保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司法权运行机制;督促各级党政机关带头执行司法机关判决,切实纠正违反法定程序干预司法机关办案问题,切实纠正当事人不服司法裁判反复向行政机关施压现象;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人民信赖的人才队伍,使事关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重要岗位始终由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人担任。

4.坚持党带头执法

党带头执法,就是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引导全社会信仰法治;带头以严格的党规党法管党治党,使全体党员都成为全社会守法的表率。要强化法律意识,强化法治思维,严格遵循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运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以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开展普法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党员干部要保持对宪法法律的忠诚之心、敬畏之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法律红线、不得逾越法律底线。

总之我们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不动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