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神舟七号与人类生活关系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

“神州七号”飞船顺利发射。这次飞行任务,一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二是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太空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突破自身认识限制和开辟更广阔生活空间的必然选择。这次飞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今后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搭载品种之多、涉及学科领域之广、研究课题规格之高、产业化经济价值之大是以往历次搭载所少见

清华大学搭载了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种,主要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搭载了用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南芥、番茄等材料,主要用于空间微重力对高等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载人航天事业的空间保障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林科院搭载了多种林草类种子,将用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

目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对恶劣生态环境的生物恢复等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搭载了用于医学领域研制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等多种重要植物品种,可望筛选出具有更高活性和合成能力的抗恶性肿瘤的优良菌株,将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福建水产研究院、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单位搭载了水产动植物生命活体和中草药,进行水产生物太空诱变育种科学研究及水产生物航天搭载存活技术研究。

二、给我们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以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记忆海绵”床垫已经投放市场,它能够根据你身体的曲线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给身体各个部位最伏贴的支撑。这种海绵是美国航天部门开发的,本来用意是给航天员做支撑和保护垫。

“航天科技”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不断的惊喜:用来保护红外天线的多晶氧化铝被制成透明牙套,让戴牙套的人不再一张嘴就是“铁齿钢牙”;用来保护航天员头盔的涂料被涂到了眼镜片上,耐划痕能力比普通眼镜强了十倍;阿姆斯特朗的“月球靴”

被运动鞋公司借鉴了去,研制出了通风透气的弹性鞋垫。

早餐,面包?水果?还是方便面?

解读:一碗方便面也离不开航天:先是蔬菜包——蔬菜脱水、复水技术正是上世纪60年代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而开发的;而面饼——在航天育种的推动下,中国的优质制粉小麦可以不用依赖进口了。

“太空食品”有两重含义,一是航天员在太空吃的食品,一是通过航天育种而在地面培植出的食品。前者,脱水蔬菜、压缩饼干等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航天育种,经过20余年的研究试验,现已形成60多个作物品种,推广面积达上千万亩,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已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车载GPS导航定位系统,让你有了随“车”、实时的电子地图。原本用于保护航天器的轻型绝缘材料,让你的爱车“穿”上了加厚的隔热膜。宇航产业对元器件、原材料和制造业的推动,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标准的提升。

无论天气是否恶劣、位置是否偏远,卫星导航系统都能够为全球车辆、船舶和飞机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导航定位系

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为通信联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距地面35 000 km的通讯卫星,把远在欧洲的比赛画面送到你的眼前。而用来接收电视节目的圆锅式卫星天线,则来自射电天文领域。运用航天技术研制出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还可以接收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收看到更多频道、更加清晰的节目。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通讯卫星承担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边远地区的人们也能够收到当天的电视信号了。我国的“村村通”工程,正是依托直播卫星的力量,利用共用“村锅”天线解决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中国于1988年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从此,看卫星云图、听明日天气成了国人的一项日常功课。随着卫星性能与测验手段的不断完善,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XX年的北京奥运会,甚至精确到了对某一场馆、某一时段进行预报。

延伸:除预报气象外,卫星还能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为渔民提供海洋物产情况和鱼类的位置信息,在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作用。

太空生物制药产业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运用空间技术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可以得到更加优异的菌种。世界公认的抗癌药物紫杉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他汀”产品,都有望通过航天生物技术获得突破。

航天科技对医学的促进举不胜举:航天飞机的燃料泵技术,被应用于人造心脏的微型心脏泵中;模拟太空火箭制导技术研制的氩氦刀,可以在不开刀、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精确直接杀死癌瘤细胞;原来用于确保宇航员呼吸洁净空气的技术,现在被医院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太空制药有了新的突破

神七的成功发射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价值。一个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诞生当然不能只有设备,还要有一批顶尖级的科研人员。而研究中心集合了当今世界和中国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50多位顶尖级院士、科学家。50多位科学家合力破解肿瘤之谜。

太空制药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结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间生命等多项学科,政府共调动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防科工委、清华大学在内的27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研发工作。一批批科研专家、医学专家中的精英们加入了“太空药”

研发的行列,其中许多科学家都是该领域里赫赫有名的“旗帜性人物”。为了给研发工作创造出更好的环境,为了不负国家的重托,生产基地还不断完善着自己,装备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资XX多万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太空药实验室。

这支浩浩荡荡的研发队伍,叩响了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大门。正是因为有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后盾,才使人类在太空抗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

“神州七号”飞船顺利发射。这次飞行任务,一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二是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太空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突破自身认识限制和开辟更广阔生活空间的必然选择。这次飞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今后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搭载品种之多、涉及学科领域之广、研究

课题规格之高、产业化经济价值之大是以往历次搭载所少见

清华大学搭载了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种,主要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搭载了用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南芥、番茄等材料,主要用于空间微重力对高等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载人航天事业的空间保障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林科院搭载了多种林草类种子,将用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对恶劣生态环境的生物恢复等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搭载了用于医学领域研制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等多种重要植物品种,可望筛选出具有更高活性和合成能力的抗恶性肿瘤的优良菌株,将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福建水产研究院、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单位搭载了水产动植物生命活体和中草药,进行水产生物太空诱变育种科学研究及水产生物航天搭载存活技术研究。

二、给我们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以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记忆海绵”床垫已经投放市场,它能够根据你身体的曲线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给身体各个部位最伏贴的支撑。这种海绵是美国航天部门开发的,本来用意是给航天员做支撑和保护垫。

“航天科技”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不断的惊喜:用来保护红外天线的多晶氧化铝被制成透明牙套,让戴牙套的人不再一张嘴就是“铁齿钢牙”;用来保护航天员头盔的涂料被涂到了眼镜片上,耐划痕能力比普通眼镜强了十倍;阿姆斯特朗的“月球靴”被运动鞋公司借鉴了去,研制出了通风透气的弹性鞋垫。

早餐,面包?水果?还是方便面?

解读:一碗方便面也离不开航天:先是蔬菜包——蔬菜脱水、复水技术正是上世纪60年代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而开发的;而面饼——在航天育种的推动下,中国的优质制粉小麦可以不用依赖进口了。

“太空食品”有两重含义,一是航天员在太空吃的食品,一是通过航天育种而在地面培植出的食品。前者,脱水蔬菜、压缩饼干等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航天育种,经过20余年的研究试验,现

已形成60多个作物品种,推广面积达上千万亩,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已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车载GPS导航定位系统,让你有了随“车”、实时的电子地图。原本用于保护航天器的轻型绝缘材料,让你的爱车“穿”上了加厚的隔热膜。宇航产业对元器件、原材料和制造业的推动,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标准的提升。

无论天气是否恶劣、位置是否偏远,卫星导航系统都能够为全球车辆、船舶和飞机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为通信联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距地面35 000 km的通讯卫星,把远在欧洲的比赛画面送到你的眼前。而用来接收电视节目的圆锅式卫星天线,则来自射电天文领域。运用航天技术研制出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还可以接收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收看到更多频道、更加清晰的节目。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通讯卫星承担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边远地区的人们也能够收到当天的电视信号了。我国的“村村通”工程,正是依托直播卫星的力量,利用共用“村锅”天线解决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

的问题。

中国于1988年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从此,看卫星云图、听明日天气成了国人的一项日常功课。随着卫星性能与测验手段的不断完善,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XX年的北京奥运会,甚至精确到了对某一场馆、某一时段进行预报。

延伸:除预报气象外,卫星还能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为渔民提供海洋物产情况和鱼类的位置信息,在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作用。

太空生物制药产业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运用空间技术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可以得到更加优异的菌种。世界公认的抗癌药物紫杉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他汀”产品,都有望通过航天生物技术获得突破。

航天科技对医学的促进举不胜举:航天飞机的燃料泵技术,被应用于人造心脏的微型心脏泵中;模拟太空火箭制导技术研制的氩氦刀,可以在不开刀、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精确直接杀死癌瘤细胞;原来用于确保宇航员呼吸洁净空气的技术,现在被医院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太空制药有了新的突破

神七的成功发射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价值。一个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诞生当然不能只有设备,还要有一批顶尖级的科研人员。而研究中心集合了当今世界和中国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50多位顶尖级院士、科学家。50多位科学家合力破解肿瘤之谜。

太空制药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结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间生命等多项学科,政府共调动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防科工委、清华大学在内的27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研发工作。一批批科研专家、医学专家中的精英们加入了“太空药”研发的行列,其中许多科学家都是该领域里赫赫有名的“旗帜性人物”。为了给研发工作创造出更好的环境,为了不负国家的重托,生产基地还不断完善着自己,装备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资XX多万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太空药实验室。

这支浩浩荡荡的研发队伍,叩响了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大门。正是因为有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后盾,才使人类在太空抗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鲁村中学王恒林

“神州七号”飞船顺利发射。这次飞行任务,一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二是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太空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家园,是人类突破自身认识限制和开辟更广阔生活空间的必然选择。这次飞行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直接关系到我们人类今后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搭载品种之多、涉及学科领域之广、研究课题规格之高、产业化经济价值之大是以往历次搭载所少见

清华大学搭载了新型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医药和食品的重要微生物菌种,主要用于“工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搭载了用于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南芥、番茄等材料,主要用于空间微重力对高等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实验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载人航天事业的空间保障系统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中国林科院搭载了多种林草类种子,将用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研究工作,其研究成果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植物配置、对恶劣生态环境的生物恢复等有着相当广泛

的应用前景。卫生部纳米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搭载了用于医学领域研制抗恶性肿瘤的纳米药物生物原料等多种重要植物品种,可望筛选出具有更高活性和合成能力的抗恶性肿瘤的优良菌株,将产生相当大的经济效益。

福建水产研究院、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等单位搭载了水产动植物生命活体和中草药,进行水产生物太空诱变育种科学研究及水产生物航天搭载存活技术研究。

二、给我们普通百姓带来的幸福生活

以聚氨酯材料制成的“记忆海绵”床垫已经投放市场,它能够根据你身体的曲线和温度自动调整形状,给身体各个部位最伏贴的支撑。这种海绵是美国航天部门开发的,本来用意是给航天员做支撑和保护垫。

“航天科技”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不断的惊喜:用来保护红外天线的多晶氧化铝被制成透明牙套,让戴牙套的人不再一张嘴就是“铁齿钢牙”;用来保护航天员头盔的涂料被涂到了眼镜片上,耐划痕能力比普通眼镜强了十倍;阿姆斯特朗的“月球靴”被运动鞋公司借鉴了去,研制出了通风透气的弹性鞋垫。

早餐,面包?水果?还是方便面?

解读:一碗方便面也离不开航天:先是蔬菜包——蔬菜脱水、复水技术正是上世纪60年代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食而开发的;而面饼——在航天育种的推动下,中国的优质制粉小麦可以不用依赖进口了。

“太空食品”有两重含义,一是航天员在太空吃的食品,一是通过航天育种而在地面培植出的食品。前者,脱水蔬菜、压缩饼干等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而航天育种,经过20余年的研究试验,现已形成60多个作物品种,推广面积达上千万亩,太空青椒、太空番茄已走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

车载GPS导航定位系统,让你有了随“车”、实时的电子地图。原本用于保护航天器的轻型绝缘材料,让你的爱车“穿”上了加厚的隔热膜。宇航产业对元器件、原材料和制造业的推动,带动了整个汽车产业标准的提升。

无论天气是否恶劣、位置是否偏远,卫星导航系统都能够为全球车辆、船舶和飞机提供高精度的导航服务。我国正在建设中的“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为通信联络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距地面35 000 km的通讯卫星,把远在欧洲的比赛画面送到你的眼前。而用来接收电视节目的圆锅式卫星天线,则来自射电天文领域。运用航天技术研制出的数字电视机顶盒,还可以接收有线数字电视信号,收看到更多频道、更加清晰的节目。

作为世界上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卫星之一,通讯卫星承担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边远地区的人们也能够收到当天的电视信号了。我国的“村村通”工程,正是依托直播卫星的力量,利用共用“村锅”天线解决农村看电视、听广播难的问题。

中国于1988年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从此,看卫星云图、听明日天气成了国人的一项日常功课。随着卫星性能与测验手段的不断完善,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确,XX年的北京奥运会,甚至精确到了对某一场馆、某一时段进行预报。

延伸:除预报气象外,卫星还能为农民提供农作物产量估计与病虫害预报,为渔民提供海洋物产情况和鱼类的位置信息,在减灾防灾、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作用。

太空生物制药产业是国际上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运用空间技术进行微生物诱变育种,可以得到

更加优异的菌种。世界公认的抗癌药物紫杉醇、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药“他汀”产品,都有望通过航天生物技术获得突破。

航天科技对医学的促进举不胜举:航天飞机的燃料泵技术,被应用于人造心脏的微型心脏泵中;模拟太空火箭制导技术研制的氩氦刀,可以在不开刀、不损伤周围正常组织的情况下,精确直接杀死癌瘤细胞;原来用于确保宇航员呼吸洁净空气的技术,现在被医院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三、太空制药有了新的突破

神七的成功发射给中国带来了无穷的价值。一个科研成果的研究的诞生当然不能只有设备,还要有一批顶尖级的科研人员。而研究中心集合了当今世界和中国航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50多位顶尖级院士、科学家。50多位科学家合力破解肿瘤之谜。

太空制药是一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合作结晶,涉及到微生物、空间生命等多项学科,政府共调动了包括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国防科工委、清华大学在内的27家科研单位,参与了研发工作。一批批科研专家、医学专家中的精英们加入了“太空药”研发的行列,其中许多科学家都是该领域里赫赫有名的“旗帜性人物”。为了给研发工作创造出更好

的环境,为了不负国家的重托,生产基地还不断完善着自己,装备着自己: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太空研究所,投资XX多万兴建了中国第一个太空药实验室。

这支浩浩荡荡的研发队伍,叩响了人类空间生命科学的大门。正是因为有这么雄厚的科技力量作后盾,才使人类在太空抗肿瘤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中图版选修3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学案

第2章生物安全与生物伦理 、转基因成果 1.微生物方面 (1)制造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各种重组微生物,如清除石油污染的__________________ 。 ⑵使用______________ _ ,生产稀缺的生化药物,即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转基因动物方面 (1) 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培育_______________ 、的转基因家畜、家禽方面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⑵ 科学家把转基因动物(如奶牛)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它们的奶中富含某种营养物质、 _____________ 或人类所需要的_______________ 。 3.转基因植物方面 (1)成果: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大批具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抗除草剂、________ 等全新 性状的农作物。 (2)推广国家及品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已经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 家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_ ,其中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多, 其次是_______ __________ 禾口________ 。 二、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 1?转基因生物存在安全性的原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科学家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以及 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都了解得相当有限。 ⑵转移的基因虽然功能已知,但不少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基因,同时,由于外源基因插 入__________________ 的部位是随机的,因此在转基因生物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后 果。 2.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争论内容 (1)转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①引起食物安全问题的理由: 反对“实质性等同”,因为对食物安全性检测不仅要检测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应 包括其他方面的测试结果;担心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转基因植物的DNA经过重组后, 有可能合成出对人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者在过了若干年或者一两代之 后,问题才显现出来;担心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 ;担心_________________ 改变,因为尽管转基因 农作物只是部分DNA发生重组,但是有些基因足以使植物体内某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转基因农作物营养成分的改变;把动物蛋白基因转入农作物,是否侵犯了或的权益。

生物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关系01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为世界各国医疗业、制药业、农业、环保业等行业开辟了广阔发展前景。 作为“对全社会最为重要并可能改变未来工业和经济格局的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进入新千年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强劲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1年美国生物科技投资占到风险投资总额的11%,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计划五年内将政府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预算增加一倍,达到8800亿日元,力争使日本生物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继在第四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对生物技术研究大量投资后,又在第五个研究开发框架计划中专门制定了“生命科学计划”,进一步加强在这一领域的努力。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学、蛋白质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组织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干细胞研究、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高通量筛选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化工、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仍然比上年增加了600万公顷,达5867万公顷。据有关资料分析,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摘要:现代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工程产生重要影响, 其在食品发酵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阐述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发酵业的应用。

生物安全题目

这是上届的考试相关内容,我发给大家仅仅作为参考!后期可能还会有及时更新,大家及时关注. 第一章实验室生物安全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害生物因子包括:( D ) A.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的毒性代谢产物 B.基因结构生物体 C.动植物的毒素和过敏源 D.以上均是 2.生物危害的来源包括:( D ) A. 人和动物的各种致病微生物 B. 外来生物的入侵 C. 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恐怖事件 D. 以上均是 3.实验室感染中最常见的类型 (A ) A.气溶胶导致的实验室感染 B.事故性感染 C.人为破坏 D.针头和注射器操作 4.实验室感染的主要来源为:( D ) A.检测标本 B.操作过程和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C.实验动物 D.以上均是 5.医院临床实验室和检验科,对实验室要求最低应达到哪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 B )

A.一级生物安全防护 B.二级生物安全防护 C.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D.四级生物安全防护 6.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O1群霍乱弧菌属于:( A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7.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炭疽杆菌属于:( A)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8.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结核分枝杆菌属于:( B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C.Ⅲ类菌种 D.Ⅳ类菌种 9.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肝炎病毒属于:( B ) A.Ⅰ类毒种 B.Ⅱ类毒种 C.Ⅲ类毒种 D.Ⅳ类毒种 10.根据卫生部《中国医学微生物菌毒种管理办法》,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 C ) A.Ⅰ类菌种 B.Ⅱ类菌种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案)——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汇报课海南华侨中学初二生物组陈婷婷 一、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 (1)调查了解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生物反应器及其优点。 (3)了解仿生在实际生活、社会中的应用。 (4)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在调查中培养学生的提问、交际、书写能力,特别是提问技巧。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括总结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生物科学,并立志在生物反应器及仿生学方面钻研、创新,有所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认识动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并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好好学习生物学知识的良好品质。 (2)通过本节学习,树立将来在生物反应器、仿生学方面有所建树的远大志向。 二、教案重点与难点: 重点:全面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自觉形成保护动物的情感。 难点:组织调查、查阅资料以及交流表达的效果。 三、教案准备:

教师:课前让学生按照四大组分别负责四种动物(牛、蜜蜂、猫和苍蝇),通过网络书籍查阅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记录整合以课堂汇报。 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该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四、教案课时:1课时 五、教案过程设计: 教案内容教案 时间教案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了解动物与人类关系及 其密切是因为动物在人 类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 四大组分别汇报调查的 动物:牛、蜜蜂、猫和 苍蝇,要求每组有组织 语言地尽可能多地叙述 调查的动物在人类生活 中的作用。 其它组在聆听过程中, 积极思考,尝试进行补

海洋与人类文明...

宁波大学期末考试卷 (2014_—2015__学年第_1__学期) 课号:--------------- 课程名称:海洋与人类文明改卷教师:__________ 学号:126030067 姓名:江泽文得分:____________ 人类社会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的起源,是人类发展的最根本所在。海洋中有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大多数资源,所以,海洋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毋庸赘言。但是,当下由于人类文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足迹早就开始探索海洋。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人类生活对海洋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然随着人类探索海洋的进程,海洋也对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海洋人类文明资源影响 海洋、陆地、大气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地球。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公里,占地球总表面积的71%,可以说,不只是人类,海洋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基本环境。 我们都知道,人类文明起源于海洋。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最早形成的生物是原核生物,再慢慢发展为真核生物。5.7亿年前,海洋中才渐渐的开始出现各种动植物。就这样又过了几亿年的衍化,动植物开始向陆地上迁移并且开始了进化。在以前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将人体中的某些元素和海洋中这些元素的含量做了对比,发现在人血液中和海水中,氯、钠、氧、钾、钙等元素的比例都什么的接近,说明海洋与人类的进化甚至是与一切生物的进化都息息相关的。 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与海洋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人类文明发展与海洋之间的关系 提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不得不提人类历史中对于大海的几次伟大的探索,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看,远古时期的文明大多发祥于几大河流域,而在此以后,人类文明的发展则呈现了鲜明的海洋特征。 公元前1600-1450年乃至更早的年代,位于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上的皮拉斯基人创造了程度较高的古代海洋文明,并使当时的克里特成为海上霸主。它很早就能建造高头低舷的快速远航船,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曾控制过爱琴海的海上贸易,强迫周围的民族向它称臣纳贡。 在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繁荣时期,地中海地区曾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放异彩。以地中海为中心,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曾影响到广大的周边地区,南至撒哈拉、东南至红海地区、东北至黑海地区、西出直布罗陀海峡、北至高卢与英国,时间长达几个世纪,因此,被人们称为“地中海时代”。古代希腊的雅典由于拥有曲折的海岸线和比利犹斯等良港,为其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中叶,雅典的比利犹斯港是古代希腊最大的贸易集散地。 以大西洋为中心的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是人类近代文明的突出代表,被称为“大西洋时代”。航海技术的进步、新航线的开辟是“大西洋时代”的发端。13世纪,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人欧洲,到14世纪,欧洲人已普遍使用。l5世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的几篇文章

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

外来种引入途径及入侵特性分析* 高贤明1 庄 平1 孙书存2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3 2. 南京大学南京 210093 外来种入侵已经对全球范围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不良后果并给一些国家 和地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外来种入侵问题近年来受到了全球普遍的重视但对于外来种我们也不必谈虎色变因为外来种与入侵种是两个不同概念也就 是说并不是所有的外来种都具有入侵的潜能并成为入侵者当前人类生存所必需 的粮油作物家禽家畜等几乎都是外来种由于对人类栽培饲养的绝对依赖 这些物种通常没有入侵的潜能因此也不会成为入侵种不同的物种在自然界占 据不同的地理区域形成各自的分布区进入分布区以外其它区域的物种被称之 为该区域的外来种但只有对该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外来种才被称之为 入侵种一个地区外来种的引入通常划分为人为和非人为两大类这种划分显然 过于粗放不利于外来种的管理和控制通过对外来种本身特点和引入方式分析 本文进一步将引入途径划分为目的引入伴随引入伴人传入自然扩散与渗 透GMO的环境释放全球变化等几个方面具有入侵潜能的外来种通常表现出具有生态适应的广谱性生长发育迅速繁殖力强化学武器持久性高较高的 协同进化的潜力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共生关系等特性对入侵种的入侵特 征分析的结果能够为外来种入侵的预防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工程项目KSCX1-07-01的部分内容 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与可入侵性实验研究 许凯扬 叶万辉 曹洪麟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510650 Elton多样性-可入侵性假说认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群落不容易受到外来种入侵但后来的许多验研究并没能证实两者的负相关性甚至出现正相关的实验结 果在本实验中以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为入侵种人为构建不同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功能群多样性C 3植物C4植物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梯度的草地小群落通过空心莲子草在不同群落里的入侵状况来 验证Elton的假说并以入侵种生物量作为衡量群落可入侵程度的指标研究结果显示在排除了其他共变因子影响的前提下物种功能群愈丰富的群落对资源利 用更充分因而对空心莲子草表现出愈强的入侵抵抗力物种多样性不同但功能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1.农业生物技术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农作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猪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2. 海洋生物技术 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3.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是21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又一热点领域。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人类活动自身造成的各种污染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环境的质量已经成为人类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培育的基因工程"超级菌",几小时就可降解自然菌种需1年才能降解的水上浮油;日本将嗜油酸单孢杆菌的耐汞基因转入腐臭单孢杆菌,使该菌株既能有效处理环境汞污染,又能将汞回收利用。 4. 医药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等等,这些药品可以分别用以防治诸如肿瘤、心脑肺血管、遗传性、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药品。 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认识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对生存和生命的价值越来越重视,对卫生保健,身心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生命科学及生物医学的高度发展,为人类了解和调控生命过程,认识和控制疾病,保证和维护身体健康,造就和谐健康的生存环境创造了条件和手段。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甲肝疫苗、乙肝疫苗、人胰岛素、等药物以及抗白血病等“生物导弹”制剂的研制成功与利用,都为此做出了贡献。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徐启兵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调查认识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举例说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生物反应器、仿生在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和资料搜集等活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2、爱护动物,体验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应器、仿生。 【教学难点】 1.“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调查方法。 2. 生物反应器、仿生 三、教学策略 课前先布置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回忆调查的内容,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材的活动,归纳总结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节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尽量铺设路子让学生去表达他们所了解到的动物跟人类生活的关系。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科学观的积极性。 通过视频展示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使学生能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这部分内容,因为事先安排学生进行了有规划的调查活动,所以老师尽量让更多小组的代表上来汇报调查结果。老师要做的工作是组织评审团给汇报的小组点评以及小组自评,形成良好的科学氛围。通过交流认识到动物在我们生活乃至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然后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调查报告再次强调如何去调查以及撰写调查报告要点。 四教学媒体运用:电脑、实物投影仪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板书]一、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上节课布置同学们去进行完成几项调查,现在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调查结果,互相交流体会。其他同学仔细听,然后进行评价,完成你们手中的实验报告手册。 师: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介绍你们组的调查结果 生(评价):。 请第二组的同学作报告 生(评价): 第三组: 学生报告 学生评价 教师:第三组的比较详细,拟定调查提纲,内容详细,通过调查,同学们对各种动物的营养价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报告就到这里。 教师:处理上述之外,还可以: 去农村调查:马拉车、牛耕田。 去饭店调查:鸡鸭鱼肉,生猛海鲜。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摘要:大海是生命的起源。海洋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现在能源、生物、危机、经济等各个方面,人类的举动都会影响着海洋,当然海洋也会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要想实现共同发展,就必须了解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能源,生物,危机,经济 正文: 一、海洋能源与人类生活关系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的陆上资源越来越缺乏,尤其是能源短缺将成为下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向广阔的海洋索取能源已迫在眉睫。【1】众所周知,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这与当今能源短缺的人类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海洋能包括温度差能、波浪能、潮汐与潮流能、海流能、盐度差能、岸外风能、海洋生物能和海洋地热能等8种。【1】人们可以把这些海洋能以各种手段。转换成电能、机械能或其它形式的能供人类使用以便让海洋对今天能源日益短缺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在当今人类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而现如今发电主要依托火力发电。随着火力发电所带来的污染和煤炭资源的短缺,发电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而由于风力发电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风力发电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海洋中永远吹着的风则是我们最好的风能能源,海洋正以它的风吹进我们的人类生活。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其他能源的发电技术也正悄然兴起,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等,海洋的能源正以电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海洋的这些能源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辐射能,较小部分来源于天体与地球相对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因此蕴藏于海水中的海洋能是十分巨大的,是可再生的。因此海洋在未来中一定会担负起能源供应的责任,造福于人类生活。 二、海洋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在这个孕育了生命的地方,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据粗略统计,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数量有20多万种。【2】这些生物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陆地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逐渐将目光转向海洋。海洋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据统计,海洋已成为世界上动物蛋白的最大源泉。【2】海上养殖也正高速的发展,丰富的海洋生物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海洋生物还可以用于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如秘鲁大量使用鳀鱼制造鱼粉,这种鱼粉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和肥料;人类利用海洋生物作为药物的历史悠久,在海洋生物中发现可作为药物和制药原料的已达千余种,从个体微小的微生物到体重上吨重的鲸类都含有珍贵的海洋活性物质;海洋生物还可用作工业材料,很多岛屿国家都利用活珊瑚、珊瑚石、珊瑚沙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由上可知,海洋生物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从吃到用都有海洋生物的身影,而正是海洋生物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海洋渔业经久不衰。

生物安全与防护

生物安全与防护 谈涛 一,生物安全的定义: 广义: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国家社会、经济、人民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在这个定义中,与生物有关的因素是生物安全问题的主体,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是承载生物安全的客体。现实危害或潜在风险是生物安全的效应。 与生物有关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转基因生物和生物技术: 1、自然界天然的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由微生物特别是致病性微生物所导致的安全问题,如生物武器、生物恐怖、重大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等,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和最现实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我们医护人员也密切相关,我们今天只就这个方面展开讨论。 2、转基因生物: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正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3、生物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滥用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有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一个重大的安全问题。 狭义:生物安全是生物性的传染媒介通过直接感染或间接破坏环境而导致对人类、动物或者植物的真实或者潜在的危险。比如微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微生物实验室管理上的疏漏和意外事故不仅可以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也可造成环境污染和大面积人群感染。西方国家一直认为,1979年,前苏联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城炭疽病暴发流行,是由于生物战剂泄漏所导致的突发疫情。据称,前苏联国防部微生物与病毒研究所炭疽芽孢干粉制剂车间的加压系统爆炸,约10公斤芽孢粉剂泄漏,造成1000多人发病,几百人死亡。国内外实验室意外感染的事故并不少见,严重者不得不宰杀成千上万只实验动物,甚至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死亡。管理愈不规范,防护条件愈差,发生意外事故的可能性就愈大。 小结:我们可以看到安全、平安是相对于危险而言的一种状态——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的状态。因此,生物安全与生物危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范和控制了生物危害,也就维护了生物安全。因而,通过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藉以维护国家社会、经济及人民健康、生态环境安全是生物安全的根本任务。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必须通过技术和管理两种手段,一般而言,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技术(也可称为“生物安全技术”),应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而防范和控制生物危害的管理活动则是生物安全研究的主要内容。对于我们医院而言,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加强防范和控制及加强生物安全的管理是保证生物安全的主要内容。 二,生物安全的防护知识 医院感染概念:从广义上讲,医院感染包括在医院内各类人群所获得的感染,主要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又发生地其他感染。 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主要有接触生物因子、职业暴露、医疗锐器损伤、基础设施与设置、个人防护意识、工作强度等。针对这些常见的职业感染危险因素,如:(1) 针刺伤 (2) 通过

论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论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近代的生物技术、尤其是70年代初重组DNA技术建立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或者即将在医药、农林、轻工、环境保护等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少人认为生物技术将是未来10年高新技术发展的十大重点技术之一,更有人认为生物技术是解决21世纪不断膨胀的人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粮食问题的关键技术。 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是一门应用现代生命科学原理和信息及化工等技术,利用活细胞或其产生的酶来对廉价原材料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提供大量有用产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生物工程主要有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等5个部分。其中基因工程就是人们对生物基因进行改造,利用生物生产人们想要的特殊产品。随着DNA的内部结构和遗传机制的秘密一点一点呈现在人们眼前,特别是当人们了解到遗传密码是由信使RNA转录表达的以后,生物学家不再仅仅满足于探索、提示生物遗传的秘密,而是开始跃跃欲试,设想在分子的水平上去干预生物的遗传特性。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断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不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吗?这与过去培育生物繁殖后代的传统做法完全不同,它很像技术科学的工程设计,即按照人类的需要把这种生物的这个“基因”与那种生物的那个“基因”重新“施工”,“组装”成新的基因组合,创造出新的生物。这种完全按照人的意愿,由重新组装基因到新生物产生的生物科学技

术,就被称为“基因工程”,或者称之为“遗传工程”。 现在基因工程已经大范围地在为人类生活服务。以转基因作物为例,根据资料介绍,从1996~1999年全球已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其中包括有中国在内的4个发展中国家),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发展到1999年的3990万公顷。转基因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西葫芦、番木瓜等等,转基因作物的性状主要有耐除草剂、抗虫性(Bt)、Bt/耐除草剂、抗病毒等等。这里值得提出的是瑞士科学家不久前开发出可加快维生素A合成的转基因水稻,尽管尚未批准为商品化种植,但因其在解决营养不良问题上非常关键而普遍看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首推美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72%。农业转基因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深受世人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出:“农业转基因技术可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世界温饱问题的根本途径。”专家认为,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要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高质量食品,但目前人类、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源和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因此,应用农业转基因技术非常必要,它能大幅度地减少农业占用的自然资源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抗虫转基因棉花已进入产业化,抗病小麦、抗虫玉米等一批转基因作物正等候投放市场;分子育种、作物遗传资源研究、转基因动物技术以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良好,为保障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课后练习题

《生命科学与人类文明》 1.生命现象与人类文明 1.1生物大爆炸 通过本章学习,你需要掌握和了解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生命现象。由生物组成 2、生物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3、什么是文明。 4、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5、目前人类文明遇到哪些问题。 1[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蛋白质生命可以从水里爬上陆地的条件是(A)形成以后。 A.臭氧层 B.植物 C.水蒸气 D.肺 2[单选题] 根据考古所得的化石,地球上的生命大概产生于(C)。 A.20亿到30亿年前 B.30亿到35亿年前 C.35亿到38亿年前 D.38亿到40亿年前 3[单选题] 生物大爆炸发生的时间大概是(D)。 A.2亿年前 B.3亿年前 C.4亿年前 D.5亿年前 宇宙150亿年,太阳系100亿年,地球46亿年。 1.2生命的起源 1[单选题] 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产生于(D), A.2亿年前 B.5亿年前 C.6000万年前 D.400万年前 2[判断题] 人类物种的进化顺序依次是:非洲南猿、直立人、能人、智人。(×)能人→直立人→智人 3[判断题] DNA的化学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活力论认为生命是一种为物质和超物质的力量。(?) 1.3生命的本质 1[单选题] 生物体是由()等分子组成的一个复杂体系。(D) A.水和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和核酸 C.碳水化合物和核算 D.蛋白质和核酸 2[单选题] 在各类元素中,地球上的生命以(A)作为骨架。 A.碳 B.氧 C.氢 D.硅 3[单选题] 人体的细胞大概有(B)。 A.50万亿个 B.100万亿个 C.150万亿个 D.200万亿个 组成生命的主要元素是硅。(?)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 自恐龙灭绝,人类祖先诞生,人类已经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生活了几百万年,无论它曾是大陆还是海洋,无论它曾为一体还是逐渐分离渐行渐远,人类在这大陆上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随着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人类这一种族不断进化,从听天由命到求神佑明到“我命由我不由天”,从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转向主动向大自然索取的质的飞跃。例如风雨雷电——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人类一开始敬畏(帝王,被称为天子,其登基时需要祭天以求当权时风调雨顺),后来了解和利用,最后竟也能由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真正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人类社会在这一进程中逐渐形成和成熟。而在人类社会的这一形成过程中,科学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现代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之一,其加快人类探索世界的进程,同时扩展人类的认知;促进人类沟通交流,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现代生物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物之一的人类,研究现代生物技术占据着科研的重要地位。新世纪的到来,人类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既是改造自然,也需尊重自然;既是挑战自我,也是便利生活。总而言之,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但同时也是有利有弊,影响双面的。 现代生物技术,也称生物工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物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基因组计划的成功,在系统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合成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工程学,开发生物资源,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与海洋生物技术,乃至空间生物技术等领域,将在二十一世纪开发细胞制药厂、细胞计算机、生物太阳能技术等发挥关键作用。【引自百度百科】在古代,人们利用微生物酿造技术和发酵技术为百姓的生活服务。现代生物技术与其在联系之中又有着质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利用现有的生物,而且是按照人类的意愿和需要创造全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机能,或者改造现有的生物和生物机能。现代生物学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诸多领域之中,例如医学、农业、环保、信息技术、能源等等,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从被动到主动,现代生物技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当代,加快生物技术的研究已经不单是从学术方面单纯地去不断探索实验,而且是人类在生活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困难需要生物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帮助解决。 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四个领域。 首先,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类需要,把不同的生命的基因分子提取出来,在生物体外进行切割搭配,重新连接,然后经过经过一定的途径转入生物体内,并使其中合成的生物信息在生物体内得到明确的表达和复制,从而改变生物的某些特征,或创造出具有新的特性的生物类型,或产生出新的生物产品。【引自《科学技术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运用于生活中的典型。从前,基因虽然能被人类观察推测到,却是天生的自然的不可控的,只能去认识它研究它,却无法改变它。后来随科技的发展,基因工程的开展,人类可以通过改造重组基因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例如各类疫苗的研制以及接种疫苗后人类得到对相应疾病的防御能力,许多疾病在抗生素的帮助下也不再是无药可医的绝症,这大大有助于人类健康生活,延长寿命。这就是基因工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基因工程带来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它也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比如,从诞生以来就争议不断的克隆技术。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出生意味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现代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生物技术产业以基因产业为核心,并辐射到各个生物科技领域。通过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领域,以及对这些领域中产业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人们研究出针对这些问题的一些对策,得出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存和生活带来的影响和结论,并对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做一定的展望和预期。 关键词:基因,领域,应用,展望 引言: 现代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项高新技术。被视为是 21世纪人类彻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世界各国都将生物技术确定为增强国力和经济实力的关键技术之一。我国也十分重视生物技术,并组织力量追踪和攻关。现代生物技术为什么会引起世界各国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呢?首先,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经济问题的关键技术,在迎接人口、资源、能源、食物和环境五大危机的挑战中将大显身手。其次,生物技术将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卫生、农林畜牧、轻工、食品、化工、能源和环境等领域,促使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人类社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生物技术是现实生产力,也是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在生产力;是 21 世纪高新技术的核心。 1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1改良微生物的苗种性能 生物技术已用于啤酒酵母的改造,如将α-乙酰乳酸脱羧酚基因克隆到啤酒酵母中进行表达,可降低啤酒双乙酰含量而改善啤酒风味,日本生物技术专家还将霉菌的淀粉酶基因转入酵母中使其能直接利用淀粉生产酒精,省掉了高温蒸煮工序,可节约60%的能源,生产周期大为缩短。 1.2应用于食品酶制剂的生产

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地球表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场所,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远远超出海陆表面,达到地球高空,甚至宇宙空间,但地球表层依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环境。 地球表层系统包括非生物,生物,人类。 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包括:四大圈层、三大界(有机界,无机界,人文界)、固气液物质。 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 一、地球表层系统对人类的作用和影响: 1、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2、地球表层系统的区域分异与三大人种的形成 3、地球表层系统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4、地球表层系统与自然灾害 5、地球表层系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地球表层元素的组成与人类健康 二、人类对地球表层系统的影响 1、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 2、人类对地貌的影响 3、人类对土壤的影响 4、人类对大气圈层和气候的影响 5、人类对水圈的影响 三、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类产生于地球表层,在地球表层环境中发展、演化。可以说,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而是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球表层环境。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的关系,由人类诞生早期的环境对人类的单向影响为主,变为现在的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格局。 一、地球表层环境对人类的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表层环境的演化与人类的诞生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着人类。人类在地球表层环境中产生,人类是地球表层环境发展、演化、分异的产物。 研究发现,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第三纪晚期是古猿的繁盛时期。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面积缩小,草原范围扩大。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留在森林中生活,它们逐渐演化成今天的猩猩、大猩猩等。另外一部分古猿不得不在草原上生活。草原环境的生活,促使它们直立行走和利用前肢抓取食物。从而引起身体器官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大脑的发育。当草原上生活的古猿不仅学会了使用工具,而且学会了制造工具时,也就完成了由古猿向人类的转化,人类也就诞生了。可以看出,在古猿向人类发展、转化的过程中,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与分异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摘要:大海是生命的起源。海洋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体现在能源、生物、危机、经济等各个方面,人类的举动都会影响着海洋,当然海洋也会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要想实现共同发展,就必须了解海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能源,生物,危机,经济 正文: 一、海洋能源与人类生活关系 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上的陆上资源越来越缺乏,尤其是能源短缺将成为下一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因此,向广阔的海洋索取能源已迫在眉睫。【1】众所周知,海洋里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这与当今能源短缺的人类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海洋能包括温度差能、波浪能、潮汐与潮流能、海流能、盐度差能、岸外风能、海洋生物能和海洋地热能等8种。【1】人们可以把这些海洋能以各种手段。转换成电能、机械能或其它形式的能供人类使用以便让海洋对今天能源日益短缺人类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在当今人类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而现如今发电主要依托火力发电。随着火力发电所带来的污染和煤炭资源的短缺,发电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而由于风力发电良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风力发电在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海洋中永远吹着的风则是我们最好的风能能源,海洋正以它的风吹进我们的人类生活。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其他能源的发电技术也正悄然兴起,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等,海洋的能源正以电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海洋的这些能源大部分来源于太阳辐射能,较小部分来源于天体与地球相对运动中的万有引力。因此蕴藏于海水中的海洋能是十分巨大的,是可再生的。因此海洋在未来中一定会担负起能源供应的责任,造福于人类生活。 二、海洋生物与人类生活关系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在这个孕育了生命的地方,生活着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据粗略统计,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的数量有20多万种。【2】这些生物分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陆地资源的日益匮乏,人类逐渐将目光转向海洋。海洋鱼类、无脊椎动物和藻类成为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据统计,海洋已成为世界上动物蛋白的最大源泉。【2】海上养殖也正高速的发展,丰富的海洋生物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海洋生物还可以用于养殖过程中的饲料。如秘鲁大量使用鳀鱼制造鱼粉,这种鱼粉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用作饲料添加剂和肥料;人类利用海洋生物作为药物的历史悠久,在海洋生物中发现可作为药物和制药原料的已达千余种,从个体微小的微生物到体重上吨重的鲸类都含有珍贵的海洋活性物质;海洋生物还可用作工业材料,很多岛屿国家都利用活珊瑚、珊瑚石、珊瑚沙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 由上可知,海洋生物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从吃到用都有海洋生物的身影,而正是海洋生物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海洋渔业经久不衰。 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是海洋渔业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海水养殖是人工通过养殖生物来获得生物,海洋捕捞则是通过拖网、围网、延绳钓、杆钓等方式在海洋中获取自然野生生物。 正是有海洋渔业,海岸边的人们才会由此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海洋正以它丰富的生物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同样的正是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捞,海洋的生物也正逐渐的减少,

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与转基因生物 生物安全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引起外来物种迁移,外来物种定居、建群、繁衍、扩展,造成对本地物种或生态系统的威胁、危害。使之衰退、甚至退化和灭绝;或认为造成环境剧烈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和威胁;或由于掠夺开发导致物种濒危或灭绝;或生物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带来有害影响。转基因生物:用基因工程技术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且外源基因能通过繁殖而传代。如将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入受精卵的细胞核,再转入养母子宫内,所培育出来转基因的小鼠、牛、羊等。 目前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担忧主要出自于与人类息息相关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转基因作物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一、可抵御害虫侵害、减少杀虫剂使用的作物;二、抗除草剂作物;三、抗疾病作物;四、营养增强性作物。我国农业部已批准的转基因农作物:甜椒、西红柿、土豆;主粮作物有玉米、水稻。今后可能陆续批准的农作物有小麦、甘薯、谷子、花生等。 目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主要担心和争论的是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可能的影响:该类食品携带的抗生素基因有可能使动物与人的肠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这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抗昆虫农作物体内的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和残留的抗昆虫内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随着基因改造的抗除草剂农作物的推广,由于农作物不受除草剂的影响,可能导致除草剂的用量增加,从而导致除草剂在食品中残留量最大;引入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的抗病毒农作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对生态环境可能的影响:如果转基因高产作物一旦通过花粉导入方式将高产基因传给周围杂草,会引发超级杂草出现,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生态平衡,对天然森林造成基因污染和对这些地区的其它物种带来不可预见的后果;如果有些作物和周围生长的近缘野生种发生天然杂交,会将自身的基因转入野生种。如果所转基因是一个抗除草剂基因,就会使野生杂草获得抗性,增加了杂草控制的难度,特别是多个抗除草剂基因同时转入一个野生种时,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如果转基因不育品种的不育基因在种植地大肆传播,会导致当地农业崩溃。美国DPL公司和美国农业部联合申请了一个“终止子技术”的专利,并于1998年3月获得美国专利局的批准。该专利技术可使作物种植后得到的种子是不育的,虽然收获了种子,但不能留作种用。“终止子技术”引起国际很大的反响。许多国家认为,由于外观上分不清“终止子技术”生产的种子,通过出售或交换不能发芽的种子,播种后可能会对生产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会造成不育基因在种植地大肆传播,会导致当地农业崩溃。为了保护世界生物资源和食品原料,许多国家和组织纷纷要求禁止使用“终止子技术”;转入毒蛋白基因的植物,如果毒蛋白能在花蜜中表达,则可能引起蜜蜂等传粉昆虫和植物群落的崩溃,甚至有可能危及其它动物以及人畜的栖居环境和身体健康。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losey报道,在一种植物叶片上撒上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一种称之为黑脉金斑蝶的幼虫对叶片就吃得少,长得慢,死得快。4d后幼虫死亡率达44%,而对照(喂食不撒Bt玉米花粉的叶片)无一死亡。这一结果在美国报道后,环境保护者担心今后会有更多的灾难接踵而至;如果用于食品的植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