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规范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0)

目次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4.隔热结构的设计

4.1.隔热材料的选择

4.2.隔热层厚度

4.3.隔热层厚度计算

4.4.隔热结构

5.隔热结构的施工

5.1.施工准备

5.2.隔热层施工

5.3.防潮层施工

5.4.保护层施工

5.5.安全保护

6.检查和验收

6.1.质量检查

6.2.交工技术文件

附录A关系表

1总则

1.0.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设备(塔、换热器、容器、机泵等)和管道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本规范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长输管道及临时设施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1.0.2 隔热工程应根据工艺、节能、防结露和经济性等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1.0.3 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1.1 隔热thermal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或冷量损失,或为防止人体烫伤、稳定操作等,在其外壁或内壁设置隔热层,以减少热传导的措施。

2.1.2 保温hot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

2.1.3 保冷cold insulation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冷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

2.1.4 防烫伤隔热personal protection insulation

为防止热管道烫伤人体而采取的局部隔热措施。

2.1.5 裸管bare pipe

无外隔热层的管道。

2.1.6 经济保温厚度economic insulation thickness

保温后的管道年热损失费用与保温工程投资的年份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保温层计算厚度。

2.1.7 表面温度保温厚度insulation thickness for surface temperature

根据规定的保温层外表温度,计算确定的保温层厚度。

2.1.8 隔热材料insulation material

为保温、保冷、防烫伤或稳定操作等目的而采用的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的材料。

2.1.9 隔热结构insulation structure

一般由隔热层、防潮层和防护层组成的结构。

2.1.10 隔热层insulation lagging(insulation)

为减少热传导,在管道或设备外壁或内壁设置的隔热体。

2.1.11 保温层hot insulation lagging(hot insulation)

为保温目的设置的隔热层。

2.1.12 保冷层cold insulation lagging(cold insulation)

为保冷目的设置的隔热层。

2.1.13 防潮层moisture resistant lagging

为防止水或潮气进入隔热层,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防潮结构。

2.1.14 保护层jacketing

为防止隔热层或防潮层受外界损伤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保护结构。

2.1.15 支承圈surport ring

固定在直立金属管道或设备外壁上,用以支承其上部隔热结构的金属圈。

2.1.16 金属网metallic wire mesh

包裹隔热层用的金属丝纺织网。

2.1.17 自攻螺钉self-tapping screw

用于固定隔热层外金属保护层的具有自攻能力的螺钉。

2.1.18 扎带band

固定隔热层或金属保护层用的金属带。

2.2符号

——介质的比热;

——管材的比热;

——隔热层的外直径;

——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

——热能价格;

——介质质量流量;

——C-1与C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

——任意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

——介质融解热;

——计息年数;

——年利率(复利);

——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冷)损失的附加系数;

——管道实际长度;

——管道计算长度;

——计算分支结点C与前一结点C-1之间的管段长度;

——任意分支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之间的管段长度;——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热(冷)损失量;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热(冷)损失量;

——隔热层热阻;

——隔热层表面热阻

——按复得计算的隔热工程投资偿还年份摊率;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环境温度;

——露点温度;

——介质在管内冻结温度;

——分别为分支结点C与前一结点C-1处的温度;——管道内介质的终点温度;

——算术平均温度;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复合隔热结构中的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点处的介质温度;

——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

——每米管长介质体积;

——每米管壁介质体积;

——风速;

——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

——隔热层厚度;

——内层隔热层厚度;

——外层隔热层厚度;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

——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

——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

——介质密度;

——管材密度;

——年运行时间;

——防冻结管道允许液体停留时间;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

——燃料到厂价;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锅炉热效率。

3基本规定

3.0.1 下列设备和管道,应进行隔热

1 工艺生产过程要求隔热的设备和管道(含管件、阀门等);

2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的热量或冷量损失;

3 为防止外壁结露;

4 为防止高温设备和管道散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0.2 下列设备和管道,不应隔热

1 工艺过程要求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

2 要求散热的设备和管道;

3 对于直接通向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

3.0.3 需要经常维护而以无法采取其他防烫措施的不保温设备和管道,当表面温度超过60℃时,应在下范围内设置防烫伤隔热层:

1 高于地面或工作平台2.1m以内者;

2 离开操作平台0.75m以内者。

3.0.4 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以下简称储罐)具有下列要求之一者,应进行隔热:

1 介质储存温度等于或大于50℃;

2 介质储存温度小于50℃,储罐隔热后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时;

3 储存于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液体因降温在罐内壁产生凝结物而影响浮盘正常运行时;

4 储罐罐壁外侧设有加热盘管时。

3.0.5 储罐的隔热设计应与储存液体的加热方案统一考虑,并同时进行设计。

3.0.6 储罐的隔热设计应按罐壁、罐顶分别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

1 罐壁隔热厚度应按液体储存温度计算;

2 罐顶隔热厚度应按液面以上气体空间的平均温度计算;

3 液体储存温度等于或高于120℃时,应对储罐罐顶、罐壁全部隔热。液体储存温度低于95℃时,

就仅对储罐罐壁隔热。

3.0.7 储罐罐壁的隔热层高度,应高于储存液体的设计最高液位50mm 。

4隔热结构的设计

4.1隔热材料的选择

4.1.1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隔热性能良好,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或导热系数图表。当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350℃时,用于保温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11

12.0--??℃m

W ;当平均温度低于27℃时,用

于保冷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1

1

064.0--??℃

m W ;

2 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300kg/m 3、半硬质和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 3、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 3;

3 硬质保温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4MPa 、硬质保冷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15Mpa ;

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pH 值不应小于8;

5 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中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 126—89中的有关规定;

6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具有安全使用温度和耐燃烧性能(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数据。必要时,尚应提供防潮性能(吸水性、吸湿性、防水性)、线膨胀率或收缩率、抗压强度、腐蚀或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渣球含量、纤维直径等的测试报告;

7 阻燃型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氧指数不应小于30。 4.1.2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1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结构应用非燃烧材料组成,保冷结构可由阻燃材料组成。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层除必须采用填充式结构外,宜选用隔热制品;

2 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3 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

4 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隔热材料时,应首先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强度相对高、无腐蚀性、损耗少、价格低、运输距离短、施工条件好的材料或制品。当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选用单位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或制品;

5 设备和管道表面温度高于或等于450℃时,宜采用复合隔热结构或选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

6 保冷应选用闭孔型材料及其制品,不宜选用纤维材料或其制品;

7 选用纤维材料制成的毡席类制品时可用玻璃布缝制;

8 不宜选用石棉材料及其制品。

4.1.3 所选择材料及其制品的各项技术性能,应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测定合格。 4.1.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表4.1.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

4.1.5 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质量比)、防水率不得小于95%,软质保温材料的回弹率不得小于90%。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

4.1.6 防潮层材料应具有抗蒸汽渗透、防水、防潮、无毒、耐腐蚀的性能,且化学性能稳定,不得对隔热层和保护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吸水率不应大于1%。

4.1.7 防潮层应选择夏季不软化、不流淌、不起泡,低温时不脆裂、不脱落的材料。用于涂抹型防潮层的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15MPa,挥发物不得大于30%。

4.1.8 保护层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条件下不软化、不脆裂且抗老化的材料。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

4.1.9 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火、防潮、不燃、抗大气腐蚀的性能,且化学性能稳定,不腐蚀隔热层或防潮层。

4.1.10 保冷用的粘结剂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应保持有一定的粘结性能,在常温时粘结强度应大于0.15MPa。泡沫玻璃用的粘结剂,在-196℃时的粘结强度应大于0.05MPa。

4.1.11 硬质保温材料的粘结剂、密封剂,应固化时间短、密封性能好,在设计年限内不开裂,且与主材性能相似。

4.2 隔热层厚度

4.2.1 设备和管道公称直径大于1m时,应按平面计算隔热层厚度;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m时,应按圆筒计算隔热层厚度。

4.2.2 保温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

1 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应以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层厚度。当经济厚度偏小,且散热损失量超过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时,应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的厚度公式进行校核;

2 防烫伤部位的保温层,应按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宜超过60℃;

3 延迟冻结、凝固、结晶时间或控制物料温降的保温层,应按热平衡法计算厚度。

4.2.3 保冷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

1 为减少冷量损失的保冷层,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厚度;

2 为防止外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应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

3 工艺上允许一定量冷损失的保冷层,应用热平衡法计算厚度。校核外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1~3℃。

4.2.4 隔热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且宜按10mm递增。

4.3 隔热层厚度计算

4.3.1 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

α

λ

λτδ--?=-S p t t f i a n 3

10

897.1 (4.3.1-1)

1

)1()1(-++=n

n

i i i S (4.3.1-2) 2 圆筒保温或保冷层

α

λ

λτ2||10795.3ln 3

-

-?=-S p t t f D D D i a n i

o

o (4.3.1-3) 1

)1()1(-++=n

n

i i i S (4.3.1-4) 2

i

o D D -=

δ (4.3.1-5)

以上式中 δ——隔热层厚度,m ;

f n ——热能价格,元/(106kJ);

λ——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 τ——年运行时间,h ;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D o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D i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a t ——环境温度,℃;

P i ——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元/m 3;

S ——按复利计算的隔热工程投资偿还年分摊率,%; n ——计息年数,年; i ——年利率(复利)

,%。 注:计算出i

o

o

D D D ln

值后,D o 可用猜算法求得 δ值也可从附录A 中查取(下同,略)。

4.3.2 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

a

s s t t t t --?

=

αλδ (4.3.2-1)

2 圆筒保温或保冷层

a

s s

i o o t t t t D D D --?

=αλ2ln (4.3.2-2)

2

i

o D D -=

δ (4.3.2-3)

式中 δ——隔热层厚度,m ;

λ——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D o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D i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t s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t a ——环境温度,℃;

4.3.3 表面热(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

α

λδ+-=

+-=a s i a

t t R R t t Q (4.3.3-1) 式中 Q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2;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t a ——环境温度,℃;

R i ——隔热层热阻,m 2·℃/W ;

R s ——隔热层表面热阻,m 2·℃/W ; δ——隔热层厚度,m ;

λ——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2 圆筒保温或保冷层

o

i o a s i a

D D D t t R R t t q αλπ2

ln 12+-=

+-= (4.3.3-2)

式中 q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t a ——环境温度,℃;

R i ——隔热层热阻,m ·℃/W ;

R s ——隔热层表面热阻,m ·℃/W ;

λ——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D o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D i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4.3.4 最大允许冷损失量,应按下式计算:

当 t a - t d ≤4.5时,[Q]=( t a - t d )α (4.3.4-1) 当 t a - t d >4.5时,[Q]=4.5α (4.3.4-2) 式中 t a ——环境温度,℃;

t d ——露点温度,℃;

[Q]——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冷损失量,W/m 2;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可取8.141。 4.3.5 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可按表4.3.5查得。

表4.3.5 最大允许热损失量

4.3.6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保温层

a a s s t Q

t QR t +=

+=α

(4.3.6-1)

式中 t s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Q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2; R s ——隔热层表面热阻,平面,m 2·℃/W ; t a ——环境温度,℃;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2 圆筒保温层

a o a s s t D q

t qR t +=

+=α

π (4.3.6-2)

式中 t s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q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 R s ——隔热层表面热阻,圆筒,m ·℃/W ; t a ——环境温度,℃;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D o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4.3.7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保冷层

α

Q

t t a s

-

= ( 4.3.7-1)

2 圆筒保冷层

α

πO D q

t t a s -= (4.3.7-2)

式中 t s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t a ——环境温度,℃;

Q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2;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q ——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 ; D o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4.3.8 在允许温降或指定温降条件下输送流体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无分支管道

a 当

a

a

t t t t --21≥2时:

??

??

?

???????-

--??=αππλo a a c i o D t t t t C G L D D 1ln 2ln 21 (4.3.8-1) 2

i

o D D -=

δ (4.3.8-2)

b 当

a

a t t t t --21<2时:

??

????--?-=αππλo a m c i o D t t C G t t L D D 1)()2ln

21( (4.3.8-3) 2

i

o D D -=

δ (4.3.8-4)

L K L r c ?= (4.3.8-5)

2 分支管道

a 按下式计算分支点处的温度:

?

--==→-→-→-→--n i i

i i i C

C C

C n C C G L G L t t t t 2)1()1()1()1(1)1()( (4.3.8-6)

式中 1t ——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点处的介质温度,℃; 2t ——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 a t ——环境温度,℃; o D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i D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λ——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m W

/(℃);

G ——介质质量流量,kg/h ;

C C G →-)1(——C-1与C 两点间管道内介质量流量,kg/h ;

i i G →-)1(——任意结点i 与前一结点i -1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kg/h ;

C ——介质的比热,J ·kg -1·℃-1;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2

m

℃);

δ

——隔热层厚度,m ;

r K ——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或冷)损失的附加系数,可取1.05~1.15;

L ——管道实际长度,m ;

c L ——管道计算长度,m ;

C C L →-)1(——计算分支结点

c 与前一结点c -1之间的管段长度,m ;

i i L →-)1(——任意分支结点i

与`前一结点i

-1之间的管段长度,m ;

C t ——分支结点C 处的温度,℃;

)1(-C t ——分支结点C 的前一结点C-1处的温度,℃;

n t ——管道内介质的终点温度,℃。

b 当逐段按无分支管道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各分支点的温度计算出后,再按公式4.3.8-1及4.3.8-3计算各分支管道的隔热层厚度。 4.3.9 液体管道防冻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一般液体管道

??

???

?

????????--??--+??+??-=απρρρτπλo a fr fr a fr P P P fr fr

r i

o D t t H V t t t C V C V t t K D D 125.02))((22ln

(4.3.9-1)

2

i

o D D -=

δ (4.3.9-2)

2 对钢制水管道可简化如下:

???

???

????????-??????+-+=απτπλo a a P fr r i o D t V t t V V t K D D 1102)9.0(20002ln (4.3.9-3) 2

i

o D D -=

δ (4.3.9-4) 式中

o D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i D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λ——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

; r K ——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或冷)损失的附加系数,可取1.05~1.15;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fr τ——防冻结管道允许液体停留时间,h ;

fr t ——介质在管内冻结温度,℃;

a t ——环境温度,℃;

V

——每米管长介质体积,m m

/3

P V ——每米管长管壁体积,m m /3;

ρ——介质密度,3

/m kg ;

P ρ——管材密度,3/m kg ;

C ——介质的比热,J/(kg·℃);

P C ——管材的比热,J/(kg·

℃); fr H ——介质融解热,J/kg ;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2/(m W ℃)

; δ

——隔热层厚度,m ;

4.3.10 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 a 内层厚度

[]

Q t t o )

-=

(11λδ (4.3.10-1)

b 外层厚度

[]

??????--=αλδ1)22Q t t a o (

(4.3.10-2)

2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计算

a 内层厚度

[]

)(2ln

1Q t t D D D o

mo i o -=λ (4.3.10-3) 2

1i

o D D -=

δ (4.3.10-4)

b 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总厚度

[]?????

?--+-=αλλλ221)()(2ln Q t t t t D D D a o o i mo

mo (4.3.10-5)

)(2

1

i mo D D -=δ (4.3.10-6)

式中

1δ——内层隔热层厚度,m ;

2δ——外层隔热层厚度,m ;

1λ——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m W /(℃);

2λ——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m W /(℃);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的温度,℃;

o t ——复合隔热结构中的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a t ——环境温度,℃;

[]Q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散热损失量,2/m W ;;

α ——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2/(m W ℃);

δ

——隔热层厚度,m ;

o D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i D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mo D ——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m 。

4.3.11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的热(或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的热(或冷)损失量

α

λδλδ12211++-=

a

t t Q (4.3.11-1)

2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的热(或冷)损失量

(4.3.11-2)

式中

1δ——内层隔热层厚度,m ;

2δ——外层隔热层厚度,m ;

1λ——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m W /(℃); 2λ——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m W /(℃)

;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a t ——环境温度,℃;

Q ——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2/m W ;

α——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 2·℃);

o D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i D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mo D ——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m 。

4.3.12双层异材内隔热层的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平面双层异材保温

1

2211

221δλδλδλδλ++=s o t t t (4.3.12-1)

2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

α

λλ1

ln 2ln 221++-=

o mo mo i o mo a

D D D D D D t t Q

i

o

o mo i

o s o mo o D D D D D D

t D D t t ln ln ln ln

2121λλλλ++=

(4.3.12-2)

式中1δ——内层隔热层厚度,m ;

2δ——外层隔热层厚度,m ;

1λ——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m W /(℃); 2λ——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m W /(℃)

; t ——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s t ——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o t ——复合隔热结构中的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 o D ——隔热层的外直径,m ; i D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 ; mo D ——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m 。

计算出双层异材隔热层界面处的温度o t 后,应校核其外层隔热材料对温度的承受能力。当o t 超出外层隔热材料的安全使用温度的确良0.9倍时,必须重新调整内外层厚度比。

4.3.13 隔热计算的主要数据的选取,应符合下列原则:

1 保温计算

a 设备和管道表面温度t ;

1)无衬里的金属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取介质的正常操作温度; 2)有衬里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应经传热计算确定其外表面的温度。

b 环境温度a t :

1)室外的设备和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和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常年运行者,取历年年均温度的平均值;季节性运行者,取历年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2)室内的设备和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均取20℃; 3)在有工艺要求的各种保温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应按最不利的条件取值; 4)在防烫伤保温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取历年最热月的日平均温度平均值。 c 表面放热系数α:

1)在经济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可取α=11.6W/(m 2·℃); 2)在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计算中,可按下式取值:

并排敷设W

V 5.30.7+=α

单根敷设W

V 0.76.11+=α

其中风速W V 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中,取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在热平衡计算中,取历年一月份平均风速的平均值。

2 保冷计算

a 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t 取介质的最低操作温度。

b 环境温度a t

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时,常年运行者,取历年年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季节性运行者,取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在防结露厚度计算和最大允许冷损失的厚度计算时,环境温度应取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在表面温度和热量损失的计算中,环境温度取厚度计算时的对应值。

c 露点温度

d t

露点温度应根据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a t 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温度%ψ的数值查有关

a t 、ψ、d t 对照表而得。

d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s t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取年累计最热月相对温度平均值下的露点温度加1~3℃。

注:由于保冷结构的防潮层和保护层很薄,不易计算热阻,即以保冷层外表温度作为保冷结构表面温度。

e 表面放热系数α 可取?=?2/(14.8m W α

℃)。

3 导热系数λ

对于软质材料应取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 4 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i P

单位造价包括主材费、包装费、运输费、损耗、安装费(包括辅助材料)及保护层结构费等。 5 计息年限n

石油化工企业取5~7年。 6 年利率i

一般按工程费用的实际贷款利率取值。 7 热或冷价n f

a 热价和冷价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可按实际购价或生产成本取值。当没有数据时,热价可按下式估算

(4.3.13)

式中

F P ——燃料到厂价,元/t ;

B

F F n

Q P

C C f η

???=211000

F Q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J/kg ; 1C ——工况系数4.1~2.11=C ;

2C ——烟值系数:利用锅炉出新蒸汽的设备及管道,取1;

辅助蒸汽管道,取0.75;

疏水管道、连续排污及扩容,取0.5;

B η——锅炉热效率。

b 当没有数据时,冷价可取热价的6倍。 8 年运行时间τ

常年运行按8000小时,间歇运行按设计或按实际规定的天数计。

4.4 隔热结构

4.4.1 保温结构可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对于埋地管道和设备,还应增设防潮层。对于地沟内管道和设备的保温结构,宜增设防潮层。

保冷结构应由保冷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组成。

4.4.2 法兰、阀门、人孔等需拆卸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隔热结构;设备筒体、管段等无需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固定隔热结构。

4.4.3 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350mm 管道采用硬质隔热材料时,隔热结构可由多瓣组成。 4.4.4 管道的隔热材料,宜选用硬质或半硬质管壳。

4.4.5 当需要蒸汽吹扫的保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材料不能承受吹扫介质温度时,应在其内侧增设厚度不小于20mm 的隔热层,以保证其界面温度低于保冷材料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

4.4.6 对于硬质隔热材料,在施工中应预留适当的伸缩缝。伸缩缝间应填塞与硬质材料厚度相同、耐温性能和导热系数相近的软质隔热材料。 4.4.7 隔热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本体上;

2 应有严密的防水措施,如设备和储罐开口处、设备或储罐与管道的连接处、立管与水平管的三通处等,均应进行局部处理,防止雨水渗入;

3 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不会因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 4.4.8 立式设备、储罐和管道应设保温支持圈,最下一层保温支持圈的位置及保温支持圈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4.4.9 立式设备采用预制块或毡席保温材料进行卧式安装时,除应符合第4.4.8条要求外,还应焊接保温钉。

4.4.10 卧式保温设备两端的封头、立式设备的封头及支腿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均应焊接π形及L 形保温钉。

4.4.11 需热处理的设备,其保温支承构件应在制造厂焊好,如果设备未带保温支承构件,可在现场设置螺栓连接的角钢支承圈。

4.4.12 保冷层不应使用钢制钩钉结构。

4.4.13 对有振动的设备和管道,钩钉应适当加密。 4.4.14 设备和管道的防潮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外表面、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管道的保温层外表面,应设防潮层;

2 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防潮层应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封性。 4.4.15 储罐的防潮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防潮层的高度不宜小于100mm ;

2 液体储存温度大于120℃时,防潮层用浸石油沥青的硬质保温制品或其它符合耐温要求的防水

材料填充;

3 液体储存温度小于95℃时,防潮层可不用防水材料填充。

4.4.16 防潮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内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中层为有碱粗格平纹玻璃布,外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

2 橡胶沥青防水冷胶玻璃布防潮层等;

3 新型冷胶料卷材防潮层、冷涂料防潮层等。

注: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保冷层时,应防止与防潮层起化学反应。

4.4.17 保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隔热结构外层,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结构应严密牢固,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不渗水、不裂纹、不散缝、不坠落;

2 宜选用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在腐蚀性环境下宜采用耐腐蚀材料作保护层;

3 当采用镀锌钢板或铝合金板作为保护层时,不需涂防腐涂料;

4 当采用普通碳素薄钢板作为保护层时,其内外表面均应涂防腐涂料;

5 当采用非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时,应用不燃烧材料抹平或用防腐涂料进行涂装。

4.4.18 金属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4.4.18的规定:

表4.4.18 常用金属保护层厚度

4.4.19 金属保护层接缝,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搭接、插接或咬接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硬质隔热制品金属保护层施工时,不应损坏里面制品及防潮层;

2 垂直安装的保护层应有防坠落措施。在水平管道上搭接或插接的保护层环缝,不宜使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铆钉固定;

3 保冷结构的金属保护层接缝宜用咬合或钢带捆扎结构,不得使用钢制螺钉或铆钉连接;

4 金属保护层应有整体防(雨)水功能。对水易渗透进隔热层的部位,应用玛蹄脂或胶泥严缝。

4.4.20 用金属做保护层时,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干燥。

4.4.21 在已安装的金属护壳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

4.4.22 当采用普通薄钢板做保护层时,在全部施工完毕后,外表面应按设计规定再涂一遍面漆。

4.4.23 露天设备不宜采用抹面保护层。当必须采用时,应在保护层外表面上采取防水措施。

4.4.24 用抹面做保护层时,保温层外必须抹平、压光,厚度应均匀。

4.4.25 裙座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应有抹面做保护层。

5隔热结构的施工

5.1 施工准备

5.1.1 施工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

1 备齐施工所需的设计文件,并进行会审;

2 根据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的要求,编写施工方案(或措施);

3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

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到货检验:

a 有效的合格证及批量试验报告单,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

b 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c 表面应平整、光滑,尺寸误差应符合产品标准;

d 同规格每10箱应抽查2箱,如不合格再抽检2箱,又有40%不合格则该批材料不合格。

5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对保管期限、保管环境和温度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材质分类存放。在保管中

应根据材料品种不同,分别采取防潮、防水、防冻、防挤压变形(成型制品)等措施,其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露天堆放时,应选择地势较高处,且下设大于200mm的垫层,上盖防雨蓬布。

5.1.2 隔热结构施工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 施工方案(措施)已经编制、审批完毕,并已向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2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已按施工总进度的先后入库60%以上,辅助材料准备充足,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3 施工现场已有完备的安全设施、消防用具及劳保用品;

4 设备及管道的支吊架、固定件及伴热、仪表接管已安装完毕,压力试验、管道吹扫及外表面除锈、防腐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并经检验合格。

5.1.3 在有防腐、衬里的工业设备和管道上焊接隔热层的固定件时,焊接及焊后热处理必须在防腐和衬里施工及试压之前进行。

5.1.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出库时,应核对其品种、规格、有效期,并经外观检查合格。

5.1.5 隔热施工前,应与设备、管道、电气、仪表等主要安装工种联合检查确认,并办理工序交接手续。

5.2 隔热层施工

5.2.1 立式设备、储罐及垂直管道,应设置隔热支托或支承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相邻隔热支托或支承圈的间距:

a 当为平壁保温时,应为1.5~2m;当为圆筒设备保温时,应为2.5~3.5m;当为管道保温时,应为4~6m;

b 平壁或圆筒保冷时,均不得大于5m;

c 当垂直管道采用软质材料隔热时,支托的间距宜为0.5~1m。

2 储罐的隔热支承圈,应断续焊于罐壁上,并在圆周均布焊接一定数量的支架;

3 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mm的垂直管道,也可采用直径4mm的镀锌铁丝在管外壁上拧成扭瓣箍环,利用扭瓣索挂隔热层。

5.2.2 设备和管道的阀门、法兰隔热层断开处,应按以下要求留出螺栓拆卸距离:

1 设备法兰两侧应留出3倍螺母厚度的距离;

2 管道阀门、法兰的螺母一侧,应留出3倍螺母厚度的距离;螺栓一侧,应留出螺栓长加25mm 的距离;

3 管道阀门、法兰用双头螺栓连接时,其一侧距离应按3倍螺母厚度留设,另一侧按螺栓长加25mm 留设。

5.2.3 立式设备或垂直管道上的阀门、法兰上方必须设隔热支托或支承圈。支托或支承圈的宽度应小于隔热层厚度10mm,且不得小于20mm,其厚度宜为2~6mm。

5.2.4 直接焊于不锈钢设备或管道上的隔热支托或支承圈,应采用不锈钢制作。当其采用碳钢制作时,应加焊不锈钢垫板。

5.2.5 隔热支托或支承圈不允许在设备或管道上焊接时,应采用抱箍方法安装。当其设置在机泵、压缩机等有振动的管道上时,应用点固焊将螺母固定。

5.2.6 隔热支托或支承圈环面应水平,各托架筋板之间距离允许偏差应为±10mm,且其安装位置应避开设备或管道上的附件。

5.2.7 抱箍式隔热支托或支承圈与设备及管道之间,具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隔热:

1 介质温度等于或大于200℃时,应垫非金属隔热垫;

2 设备或管道系非铁素体钢时,应垫非金属隔热垫;

3 保冷时,应垫经浸渍沥青的硬木块。

5.2.8 隔热钩钉、销钉和活动环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用于保温层的钩钉或销钉,可采用直径3~6mm的镀锌铁丝或低碳圆钢制作,并直接焊在碳钢设备或管道上,其间距不应大于350mm;

2 卧式设备应在筒体上沿轴向焊接数排保温钩钉。保温钩钉布置排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 设备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2800mm时,设3排;

b 设备公称直径大于2800mm时,设4排;

3 卧式设备两端的封头、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管道封头、立式设备的所有上封头及支腿式、裙座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均应按下列要求焊接“Ω”形、“L”形保温钩钉或设置活动环:

a 多层隔热层应逐层设置钩钉或活动环;

b 多层保冷时,里层应采用不锈钢制作的活动环;

c 当采用焊接时,可在封头与筒体相交的切点处焊接一圈保温钩钉,其间距为300mm;

d 立式设备底封头应根据隔热厚度不同,将钩钉焊接在裙座内的适当位置上。

4 焊接钩钉或销钉时,应先在设备或管道壁上错行或对行标出每个钩钉或销钉的位置;

5 当不允许焊接保温钩钉时,应采用钢带捆扎隔热层;

6 在保冷结构中,应使用塑料销钉或串钉。塑料销钉不得穿透保冷层,其长度应小于保冷层厚度10mm,且最小不得小于20mm。塑料销钉应用粘结剂粘贴,粘结剂应与塑料销钉的材质相匹配。每块保冷材料制品上的销钉用量宜为4个。

5.2.9 保温层厚度大于100mm或保冷层厚度大于80mm时,如采用一种隔热制品,应分两层或多层施工,且各层的厚度宜接近;如采用异种隔热制品,每种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5.2.10 隔热层施工时,同层应错缝,内外层应压缝,其搭接长度不宜小于50mm。当外层隔热层采用粘胶带封缝时,可不错缝。

5.2.11 隔热制品的拼缝宽度:当作为保温层时,不应大于5mm;当作为保冷层时,不应大于2mm。

5.2.12 水平管道隔热层的纵向接缝,不得布置在管道垂直中心线两侧45°范围内。对于大管径管道,当采用多块硬质成型隔热制品时,隔热层的纵向接缝位置可不受此限制,但应偏离管道垂直中心线位置。

5.2.13 方形设备或管道的隔热层,其四角角缝应做成封盖式搭缝,不得形成垂直通缝。

5.2.14 隔热层采用硬质隔热制品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施工:

1 采用湿式砌筑方法进行保温层施工时,应用导热系数相近的胶泥浆砌筑,所有接缝必须灰浆饱满,砌筑完成后应勾缝;

2 采用干式砌筑方法进行保温层施工时,应用导热系数相近的软质材料将大于5mm的缝隙填塞严密,砌筑后应勾缝;

3 若为保冷,全部接缝应涂满粘结剂,砌筑时应挤紧,砌筑后应立即将多余的粘结剂刮平。

5.2.15 管道端部或有盲板的部位,应敷设隔热层,其厚度与该管道其他处隔热层厚度相同,并应密封。

5.2.16 保温设备或管道上的裙座、支座、吊耳、仪表管座、支架、吊架等附件,当设计无规定时,可不保温。保冷设备或管道的上述附件,必须进行保冷,其保冷长度不得小于保冷层厚度的四倍或应敷设至垫木处。

5.2.17 支承件处的保冷层应加厚,保冷层的伸缩缝外侧应再进行保冷。

5.2.18 保温间距不够或设计有规定时,可按管束进行保温,否则均应单独进行保温。

5.2.19 施工后的隔热层不得覆盖铭牌,可将铭牌处的隔热层切割成喇叭形开口,开口处应密封规整。当遇管嘴在隔热层内时,也按上述方法进行,但应留出螺栓拆卸距离。

5.2.20 隔热层采用镀锌铁丝、包装钢带或塑料包装带捆扎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硬质隔热制品的隔热层,可采用14号或16号镀锌铁丝双股捆扎,捆扎间距不得大于400mm,每块制品长度内至少二道。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600mm的管道或设备,捆扎后还应用10~14号的镀锌铁丝或包装带加固,间距宜为500mm;

2 半硬质及软质隔热制品的隔热层,应根据管道或设备的直径大小,选择包装钢带、14号或16号镀锌铁丝或塑料带(只适用保冷)进行捆扎。对半硬质制品,捆扎间距不应大于300mm,当制品长度大于800mm时,每块制品长度内应至少捆扎三道。对软质隔热制品,捆扎间距不应大于200mm,且两端的50mm长度内应各捆扎一道;

3 软质隔热制品捆扎后,外形应规整。捆扎后的接头应塞入隔热层内;

4 多层隔热施工,应分层进行捆扎。当保冷层多层施工时,第一层的捆扎应采用不锈钢丝或不锈钢带;

消防管道支架设置的高度和间距

寸和型式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支架上孔眼应采用钻床进行开孔,严禁使用电、气焊进行开孔。支架上孔眼的孔径比所穿螺栓直径大1~2mm为宜;支架上飞边毛刺要及时打磨掉,其端头要进行倒角处理。 支架上焊缝要饱满且无夹渣,除埋入砼中的部分外,应及时刷防锈漆做好防护处理。 支架安装时,成排支架一定要先放线后安装,并确保同层支架高度一致。立管支架一般要求以1.5~1.8m为宜。层高5m以上,平均设置两个管卡。 对干、立管支架安装定位,应考虑布置美观,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公称直径(mm) DN25 DN32 DN40 DN50 DN80 DN100 DN150 支架最大间距(m) 保温管道2.0 2.5 3.0 3.0 4.0 4.5 6.0 不保温管道3.5 4.0 4.5 5.0 6.0 6.5 8.0 管道支架在梁上安装时,膨胀螺栓位置应处于梁的中线以上,这样可以使管道对梁的外力,不落在梁弯矩最大的地方,管子与支架抱箍必须牢固美观,且接触紧密. 其实算支架是个施工经验活,管道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安装位置那么支架的样式会不同,安装间距也不同。 1、支架的样式:支架主要的样式有"门"型或“U”支架,也叫防晃支架(多用在DN100及以上的管径)、“L”型或“角尺”支架(多用在小管径及贴墙立管上)。

2、支架的间距:支架的最大间距是有规范的,这个你可以百度的,但实际安装时支架间距比规范要小,法兰连接、螺纹连接时的支架间距要比沟槽连接时大。以消防中最常见的沟槽为例:DN65~DN150的支架间距一般在4~4.5米左右(支架间距设置时跟梁的间跨有关,因支架经常贴梁边安装),DN25~DN50的支架间距一般在3~3.5米左右。 3、支架的选材:单根DN100、单根DN150的管道一般会选5#角钢或5#槽钢或6#槽钢;两根共用支架时会选8#或10#槽钢;三根管共用时会选10#或12#槽钢;DN50~DN80在喷淋中用量较小,DN65在消火栓中用量较多,一般按5#角钢考虑;DN25~DN40一般按3#或4#角钢考虑。 4、支架计算:支架计算时吊臂长度的确实是关键,所以要确定管道标高与楼板底标高(因消防管一般按贴梁底安装考虑,所以梁高很关键),一般地下室支架吊臂较长,楼层内稍短。 所以喷淋管支架大致估算:150 100 管按5#槽钢间距4.5米,“U”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1.5米计,80 65 50 管按5#角钢间距4.5米,“U”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1.5米计,40 32 25管按4#角钢间距3.5米,“L”型支架,单个支架用材1.2米

膨胀节常用标准

(1)国内膨胀节常用标准 GB/T 12777《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49《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GB 12522《不锈钢波形膨胀节》(主要为船用) JB 2388《金属波纹管》 JB/T 6169《金属波纹管》 JB/T 6171《多层金属波纹膨胀节》 CB 1153《金属波形膨胀节》 CB 613《不锈钢波形膨胀节》 CJ/T 3016《城市供热管道用波纹补偿器》 HGJ 526《多层U型波纹管膨胀节系列》 CD 42B3《单层U型波纹管膨胀节系列》 CD 42A19《石油化工管道用U型膨胀节设计技术规定》 GJB 1996《管道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规范》(军用) (2)国外较有影响的标准 美国《膨胀节制造商协会标准》(EJMA)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锅炉及压力容器》第Ⅷ卷第一分册附录26《压力容器和换热器膨胀节》 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B31.3《工艺管道规范》附录X《金属波纹管膨胀节》 美国军用标准MIL-E《管道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规范》 原苏联标准:ГOCT 21744《多层金属波纹管技术条件》 ГOCT 23129《补偿器用带加强环金属波纹管技术条件》 ГOCT 24553《补偿器用带加强环单层金属波纹管技术条件》 原“经互会”标准:CTCЭΒ 4351《波形膨胀节强度计算方法》 英国BS 6129 PART 1《金属波纹膨胀节》 德国AD 压力容器规范B13《单层波形膨胀节》 法国CODAP C.8章《波形膨胀节设计规定》 日本JIS B 8277《压力容器的膨胀节》 JIS B 2352《波纹管膨胀节》 (3)较有影响的公司标准 美国M.W.Kellogg公司标准 日本TOYO公司标准 英国Teddington公司推荐尺寸系列 德国HYDRA公司推荐的尺寸系列等 无论国内或国外的膨胀节标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规范类型的标准,即通用性的技术要求的标准,其中除对设计公式做出了具体规定外,对性能等不做具体规定,如美国EJMA标准、ASME标准、英国BS标准、我国的GB/T 12777标准等。另一类则属于产品标准,其中除有通用性的技术要求外,还具体给出了膨胀节的结构尺寸、规格及补偿性能、疲劳寿命产品质量等项内容,如我国的GB 16749标准、俄罗斯的几项标准(技术条件)、日本的JISB 2352标准等。

TSG-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管规)

TSG D0001-2009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Pressure Pipe Safety Technology Supervision Regulation for Industrial Pressure Pipe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9年5月8日 前言 2002年11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 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压力管道安全分技 术委员会(以下简称管道分会)下达了本规程的起草任务书。2002年12月,管道分会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起草组并在上海召开工作会议,形成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的编写大纲和基本内容。2003年8月,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就起草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讨。2004年6月,在上海召开第三次全体工作会议,经讨论修改,形成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草案,同时,邀请有关 专家对草案进行了讨论,并按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2007年11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对照正在修改的标准和考虑我国工业管道当前管理方式,对本规程草案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2008年1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8]4号文征求基层部门、有关单位以及专家和公民的意见,起草组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送审稿。2008年4月,特种设备局将送审稿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根 据审议意见起草组进行了修改,形成报批稿。2009年5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规程考虑了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的现状和国家有关行政许可的要求,从材料、设计、 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改造、定期检验及安全保护装置等方面提出了压力管道安全性 能的基本要求,以达到规范压力管道监管工作的目的。 本规程的主要参加单位和人员如下: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修长征杜顺学 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压力管道分技术委员会黄正林应道宴 全国化工设备设计技术中心站夏德楷蔡暖姝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戚月娣 中国化学工程第三建设公司夏节文

更换膨胀节施工方案_新版(1)

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工程TRT透平机出口煤气管道膨胀节更换 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七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审批表

目录 一、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编制依据···················································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施工慨况 (1) 四、施工人力资源安排···········································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主要施工工器具···········································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施工组织体系 (2) 七、施工方法 (4) 八、施工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6) 九、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十、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及控制对策表 (7)

一、适用范围 为了提高煤气管道更换膨胀节的施工安全加强安装工艺和质量,特制定本方案。本施工方案适用于青岛润亿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综合利用工程1#、2#TRT透平机出口煤气管道膨胀节更换。 二、编制依据 编制原则 1)积极响应招标文件的规定,确保工期、质量、安全目标的实现; 2)在总体部署和资源配置上尽量做到科学、优化、充沛; 3)在具体施工方案上尽量做到先进、合理,编制上突出重点; 4)为工程着想,积极向业主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次采用的施工技术规范和验收规范: 《炼钢管道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 50403-2007 《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 50231-2009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184-2011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 50235-201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 50316-2000 (2008版)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GB6222-2005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1998 三、施工概况 本次检修主要内容如下: 1.在1#、2#TRT透平机出口原煤气管道膨胀节处搭建安全脚手架 2.将1#、2#TRT透平机出口原煤气管道上的两套直径米的膨胀节拆除 3.将新的两套膨胀节安装到原煤气管道上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GB 50794-2012)

1总则 1.0.1为保证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光伏发电站建设的安全可靠,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地面及屋顶并网型光伏发电站,不适用于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工程。 1.0.3光伏发电站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并制订专项应急预案。 1.0.4光伏发电站工程的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光伏组件PV module 指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2.0.2光伏组件串PV string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联后,形成具有一定直流输出电压的电路单元。简称组件串或组串。 2.0.3光伏支架PV supporting bracket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2.0.4方阵(光伏方阵)array(PV array) 由若干个太阳电池组件或太阳电池板在机械和电气上按一定方式组装在一起并且有固定的支撑结构而构成的直流发电单元。又称为光伏方阵。 2.0.5汇流箱combiner-box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将若干个光伏组件串并联汇流后接人的装置。 2.0.6跟踪系统tracking system 通过机械、电气、电子电路及程序的联合作用,调整光伏组件平面的空间角度,实现对人射太阳光跟踪,以提高光伏组件发电量的装置。

2.0.7逆变器inverter 光伏发电站内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设备。 2.0.8光伏发电站PV power station 利用太阳电池的光生伏打效应,将太阳辐射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发电系统。 2.0.9并网光伏发电站grid-connected PV power station 直接或间接接人公用电网运行的光伏发电站。 3基本规定 3.0.1开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在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建设单位应取得相关的施工许可文件。 2施工现场应具备水通、电通、路通、电信通及场地平整的条件。 3施工单位的资质、特殊作业人员资格、施工机械、施工材料、计量器具等应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审查完毕。 4开工所必需的施工图应通过会审;设计交底应完成;施工组织设计及重大施工方案应已审批;项目划分及质量评定标准应确定。 5施工单位根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要求布置施工临建设施应完毕。 6工程定位测量基准应确立。 3.0.2设备和材料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设备材料。 3.0.3进场设备和材料的合格证、说明书、测试记录、附件、备件等均应齐全。 3.0.4设备和器材的运输、保管,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满足产品要求的专门规定。 3.0.5隐蔽工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隐蔽工程隐蔽前,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向监理方提出验收申请。

供暖管道膨胀节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供暖管道膨胀节安装安全技术措 施(标准版)

供暖管道膨胀节安装安全技术措施(标准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一、概述 我厂在2013年3月19日圆满完成了矿务局采暖供热任务。供热系统停止运行后设备管道进入检修,矸石电厂检修车间承担供热工程的消缺任务,根据厂部安排,决定对一级管网供水管道更换膨胀节一个;在过铁路Z字弯处加装膨胀节一个,并对Z字形弯拉筋检查加固;为顺利、安全完成本次检修任务特编写本措施。望参加人员认真执行本措施。 二、设备参数: 1、矿务局小车班门前一级管网供水管补偿器 内径:DN300补偿量128mm总长度1200mm 工作介质温度:130℃压力:1.6Mpa 2、过铁路Z字弯处加装膨胀节 内径:DN400补偿量:197mm总长度750mm 工作介质温度:130℃压力:1.6Mpa

三、施工安排: 1、由外委负责挖出管道,并对管道下方挖出管道沟(管道下方深1米),沟道四周用沙袋围住,上部搭设帐篷,以防下雨沟道进水。拉舍临时照明和悬挂施工标示。 2、外围土方工程结束后,由生产技术科通知检修车间,并协调搬运设备和物资车辆一台。 3、检修车间负责携带柴油发电机一台,轴流风机一台,4芯电缆30米,焊机一台、专用焊线2根,氧气带两套,氧气和乙炔各2瓶,青稞纸5米,干木板2块,角磨机一个、220电线一根(接好插板),1T导链2个,自制吊架一副和所需膨胀节赶到施工地点。 4、检修车间派遣电焊工两名,机械工5名,电工1名到现场进行更换工作。 5、膨胀节安装完毕后,汇报生产科,进行水压试验。 6、水压试验合格后由外委负责土建工作,矿务局小车班门前恢复水泥路面;过铁路Z字形弯从新砌管道沟,上面覆盖楼板并加装检查井盖。 四、膨胀节安装程序: 1、膨胀节更换前测量膨胀节尺寸。

波纹膨胀节常用标准介绍

波纹膨胀节常用标准介绍 1.主要标准介绍 1.1国内主要标准 GB/T12777-1999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 GB16749-97 压力容器波形膨胀节 GJB1996-94 管道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规范 GB/T15700-1995 聚四氟乙烯波纹补偿器通用技术条件 GB12522-90 不锈钢波形膨胀节 CB1153-93 金属波形膨胀节 CJ/T3016-93 城市供热管道用波纹管补偿器 1.2国外主要标准 美国EJMA 膨胀节制造商协会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 ASME BPVC(锅炉及压力容器)Ⅱ-1-NC ASME BPVC VⅢ-1 MIL-E-17813F—(军标)管道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规范日本JIS B 2352 JIS B 8277(压力容器膨胀节) 德国AD规范(压力容器换热器用) 英国BS6129 金属波纹膨胀节 2.G B/T12777-1999 2.1 标准的组成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定义 4. 分类 5. 要求 6. 试验方法 7. 检验规则 8. 标志 9. 包装、运输、贮存附录A(标准的附录)波纹管设计 附录B(提示的附录)结构件设计 2.2标准的主要内容 2.2.1范围 a.见GB/T12777中的1。 b.标准性质为产品标准。 c.适用范围:(1)管道中;(2)整体成形的无加强U形、加强U形、Ω形波纹管; (3)圆形。

2.2.2分类 a.见GB/T12777中的4。 b.型式代号对照见表1。 2.2.3要求 2.2.3.1产品等级 为便于理解该标准,特按标准中对产品的不同要求将其分级。产品等级见表2。 2.2.3.2材料 a. 材料见GB/T12777中的(波纹管、受压筒节、受力件)。 b. GB/T12777中P8表4所列常用波纹管材料仅为我国已有材料标准的。事实上,波纹管常用材料如下:304(0Cr18Ni9)、304L(00Cr19Ni10)、321(0Cr18Ni10Ti)、316(0Cr17Ni12M02)、316L(00Cr17Ni14M02)、310S(0Cr25Ni20)、B315 GH125(FN—2)、InConel 600、InConel 625、Incoloy 800、Incoloy 825。 2.2.3.3设计

补偿器技术规范书

补偿器技术规范书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韩城市热力有限公司 供热管网工程 补偿器技术要求书 目录 1.总则 2.使用条件 3.设备制造商的基本要求 4.制造商的供货范围 5.供热管网设计条件 6.包装、运输和贮存 7.规范和标准 8.供货方的现场服务和承诺 9.供货方提交的技术资料 10.施工要求

技术要求书 1.总则 1.1本技术要求书适用于韩城市热力有限公司供热管网工程。它包括供热管网补 偿器的制造、性能、检验和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要求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 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对本技术要求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 方提出的产品应完全符合本技术要求书的要求。 1.4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以书面形式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 生的一些补充要求,具体款项由双方共同商定。 1.5本技术要求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使用条件 主要用于韩城市热力有限公司供热管网工程,热网循环水管道采用直埋与顶管敷设安装。 3.设备制造商的基本要求 3.1供货商应有同类型设备的生产许可证。 3.2供货商应提交同类型补偿器的产品鉴定报告。 4制造商的供货范围 4.1供方保证提供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设 备的技术经济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书的要求。 4.2供方应按《工程主要材料表》提供更详细的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 号、规格、数量、产地、材质、生产厂家及寿命等内容,以及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 4.3如设备安装及检修时需要专用工具,供方应提供所有安装和检修所需专用工 具和消耗材料等,并提供详细供货清单。 4.4如运行检修时需要备品备件,供方应提供。 5.供热管网设计条件

(技术规范标准)工业管道安全技术法规及标准P全

工业管道安全监察 技术法规及标准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 TSG D0001-2009

一总则 二管道元件 三设计 四安装及检验 五使用、维修、改造六定期检验 七安全保护装置

前言 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要点:认真贯彻实施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推进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进一步改革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实现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目标。 1.落实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关于行政许可下放的规定,调整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范围,通过减少、合并许可项目、许可范围上下覆盖等方式,进一步减少制造许可项目,并加快下放总局实施的特种设备生产许可项目。 加强证后监管,总局抽查200家获证单位,地方抽查本行政区域内15-25%的获证单位。 加强对鉴定评审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举措,完善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和注册制度。 2.探索检验工作改革,对压力管道检验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各类检验机构的作用,在一定领域、一定区域内探索开展由使用单位自主选择经核准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检测的试点。 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分类监管专题研究,提出基于风险管理的压力管道的分类监管实施方案

3.深入开展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开展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排查,重点查处整治无证制造活动; 实施分类指导和监管,严格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准入条件,加快许可证转换,开展证后监督抽查;推进压力管道元件监督检验工作; 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压力管道元件安全监察工作。 4.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执法力度。加强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工作,按照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严厉打击无证制造、无证上岗等特种设备非法违法、违规违章生产使用行为。 5.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长输管道安全监察工作,协调安装监督检验工作有效实施。 6.加快法规标准体系建设。起草与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配套的压力管道安全监察等规章,补充修订《特种设备目录》。完善安全技术规范,重点调整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和行政许可条件,转化相关规范性文件,开展安全技术规范后评估试点工作。 2009年1月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一百条: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的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另行制定。 2004年6月国务院第412号令《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特种设备许可项目进行了补充,其中第249项:压力管道的设

烟道膨胀节技术要求

6-9号脱硝烟道膨胀节技术要求 1、膨胀节用于补偿烟道热膨胀引起的位移。膨胀节在所有运行和事故条件下都能吸收全部连接设备和烟道的轴向和径向位移。 2、所有膨胀节的设计无泄漏,并且能承受系统最大设计正压/负压再加上1000Pa余量的压力。 3、低温烟道上的膨胀节将考虑防腐,与烟道连接的钢结构部分由施工方负责作防腐处理。 4、烟道膨胀节将进行保温,卖方须提供保温设计图纸。 5、膨胀节须考虑烟气的特性,膨胀节外保护层考虑检修维护的方便性。 6、接触湿烟气并位于水平烟道段的膨胀节将通过膨胀节框架排水,排水孔至少为DN150,并且位于水平烟道段的中心线上。排水配件能满足运行环境要求,由FRP、镍基合金钢材料制做,排水返回到FGD区域的排水坑。 7、烟道上的膨胀节采用焊接连接,与吸收塔连接的膨胀节靠设备侧采用法兰连接,布置上能确保膨胀节可以更换。 8、所有膨胀节框架具有同样的螺孔间距,间距为100mm。 9、膨胀节框架将以相同半径波节连续布置,不使用铸模波节膨胀节。用螺栓、螺母和垫圈把纤维紧固在框架上,不使用双头螺栓。 10、膨胀节及与烟道的密封具有100%气密性。膨胀节的法兰密封焊在烟道上。 11、特别注意不锈钢与普通钢的焊接(即使提供了内衬),以便将腐蚀减至最小。 12、膨胀节和膨胀节框架全部在车间制造和钻孔,并且运输整套组件。如果装运限制,要求拆开完整的膨胀节,那么这种拆开范围也最多仅是满足装运的限定,临时设置的钢条和支架将附在膨胀结框架一起,以维持准确的接合面尺寸,直到完成FGD系统和烟道的安装工作。 13、膨胀节框架与烟道连接按现场焊接设计,但位于设备的接口处,如挡板、风机、或位于FGD供货界限处的膨胀节将用法兰螺栓连接方式。 14、邻近挡板的膨胀节留有充分的距离,防止与挡板的动作部件互相干扰。 性能要求(对性能的基本要求) 15、设备性能满足设计标准及使用要求,产品结构设计紧凑、简单,检修维护

(完整版)衬胶管道技术规范

××××烟气治理项目脱硫改造工程 衬胶管道 技术规范(技术协议) ×××××××有限公司 20××年×月×日

目录 第一章技术要求 (1) 1总则 (1) 2工程概况 (2) 3技术要求 (4) 4性能要求 (12) 5质量文件 (12) 6包装、装卸、运输和储存 (13) 7质量保证 (14) 8清洁,油漆 (14) 第二章供货和服务范围 (16) 1一般要求 (16) 2供货和服务范围 (16) 第三章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 (18) 第四章监造(检验)和性能验收试验 (19) 1依据 (19) 2工厂检查 (21) 3性能验收试验 (23) 第五章技术服务和设计联络 (26) 第六章分包与外购 (28) 1分包及外购情况表 (28) 2进口材料一览表 (28) 第七章招标工程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衬胶管道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2膨胀节部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技术差异表 (29)

第一章技术要求 1 总则 1.1本技术规范适用于中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烟气治理项目脱硫技术改造工程衬胶管道及附件的功能设计、制造、结构、运输、安装、试验和调试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规范书所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乙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技术规范书要求和现行中国或国际通用标准的优质产品。 1.3乙方提供的设备是全新的和先进的,并经过运行实践已证明是完全成熟可靠的产品。乙方应已有相同容量机组设备制造、运行的成功经验(提供近三年的国内外业绩表),同时必须满足国家的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要求。 1.4凡在乙方设计范围之内的外购件或外购设备,乙方至少应推荐2至3家产品供甲方确认,而且甲方有权单独采购,但技术上均由乙方负责归口协调。 1.5在签订合同之后,到乙方开始制造之日的这段时间内,甲方有权提出因参数、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些补充修改要求,乙方应遵守这些要求,具体款项内容由供需双方共同商定。 1.6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遇到与乙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的标准执行,但不得低于最新中国国家标准。如果本技术规范书与现行使用的有关中国标准以及中国部颁标准有明显抵触的条文,乙方应及时书面通知甲方进行解决。 1.7所有技术资料和文件中的单位均采用中国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1.8合同谈判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的一切图纸、技术文件、商务信函等必须提供中文版本(涉及进口部件的技术资料提供中英文对照版本,具体要求见《第三章技术资料及交付进度》),但以中文为准。 1.9合同中同一参数出现不一致时,将按照满足工程质量及有利于甲方要求的原则修改确定。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作者:————————————————————————————————日期: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质量验评标准 编号名称原标准号现行有效标准 3.3.1.1.1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建筑 工程篇) SDJ 69-87 DL519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1部 分:土建结构工程》 3.3.1.1.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水工 结构工程篇) SDJ 280-90 DL5190.9-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9部 分:水工结构工程》 3.3.1.1.3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 机组篇) DL/T 5047-95 DL5190.2—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 分:锅炉机组》 3.3.1.1.4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 机机组篇) DL/T 5011-92 DL5190.3—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3部 分:汽轮发电机组》 3.3.1.1.5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 发电厂焊接篇) DL/T 5007-92 DL/T 869-2012 《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 3.3.1.1.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热工 仪表及控制装置篇) SDJ 279-90 DL5190.4—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 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 3.3.1.1.7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电 发电厂化学篇) DLJ 58-81 DL/T5190.4-2004 《电力建设施 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第4部分:电 厂化学》 3.3.1.1.8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 篇) DL 5031-94 DL5190.5—201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 分:管道及系统》 3.3.1.1.9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 5048-95 DL/T 820-2002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 3.3.1.1.10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 验技术规范 DL/T 5069-96 DL/T 821-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 线检验技术规范》 3.3.1.1.11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第一 篇土建工程篇) 建质 (1994)114号 DL/T5210.1-2012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 规程第1部分:土建工程》 3.3.1.1.12 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锅炉 篇) 建质 (1996)111号 DL/T5210.2-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第2部分:锅炉机组》 3.3.1.1.13 (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汽机篇)(1998年版) 电综 (1998)145号 DL/T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2)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四篇汽机) (83)水电基火 字第137号 DL/T5210.3-2009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 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

补偿器技术规范书

韩城市热力有限公司 供热管网工程 补偿器技术要求书 目录 1.总则 2.使用条件 3.设备制造商的基本要求 4.制造商的供货范围 5.供热管网设计条件 6.包装、运输和贮存 7.规范和标准 8.供货方的现场服务和承诺 9.供货方提交的技术资料 10.施工要求

技术要求书 1.总则 1.1本技术要求书适用于韩城市热力有限公司供热管网工程。它包括供热管网补偿器的 制造、性能、检验和安装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本技术要求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 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对本技术要求书的条文提出异议,那么需方可以认为供方提出 的产品应完全符合本技术要求书的要求。 1.4在签订合同之后,需方有权以书面形式提出因规范标准和规程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 些补充要求,具体款项由双方共同商定。 1.5本技术要求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发生矛盾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2.使用条件 主要用于韩城市热力有限公司供热管网工程,热网循环水管道采用直埋与顶管敷设安装。 3.设备制造商的基本要求 3.1供货商应有同类型设备的生产许可证。 3.2供货商应提交同类型补偿器的产品鉴定报告。 4制造商的供货范围 4.1供方保证提供设备为全新的、先进的、成熟的、完整的和安全可靠的,且设备的技 术经济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书的要求。 4.2供方应按《工程主要材料表》提供更详细的供货清单,清单中依次说明型号、规格、 数量、产地、材质、生产厂家及寿命等内容,以及对于属于整套设备运行和施工所必需的部件。 4.3如设备安装及检修时需要专用工具,供方应提供所有安装和检修所需专用工具和消 耗材料等,并提供详细供货清单。 4.4如运行检修时需要备品备件,供方应提供。 5.供热管网设计条件 5.1供热管网设计参数 5.1.1设计压力1.6Mpa,供热管道水压试验压力2.4Mpa。 5.1.2设计温度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要求及安装间距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要求及安装间距 在工程结构施工完毕以后,系统管道安装得第一步就就是管道支架得安装,管道支架得安装有着严格得规范要求,在搭建管道支架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来执行。管道支架又被称为管道支座、管部等,就是管道得制成结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管道支架安装规范要求及安装间距。 管道支架简介 管道支架就是用于地上架空敷设管道支承得一种结构件,分为固定支架、滑动支架、导向支架、滚动支架等。 管道支架在任何有管道敷设得地方都会用到,又被称作管道支座、管部等。它作为管道得支撑结构,根据管道得运转性能与布置要求,管架分成固定与活动两种。设置固定点得地方成为固定支架,这种管架与管道支架不能发生相对位移,而且,固定管架受力后得变形与管道补偿器得变形值相比,应当很小,因为管架要具有足够得刚度。设置中间支撑得地方采用活动管架,管道与管架之间允许产生相对位移,不约束管道得热变形。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 1、位置正确,埋设应平整牢固。 2、固定支架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影牢固。

3、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3至5毫米得间隙,纵向移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4、无热伸长管道得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5、有热伸长管道得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得反方向偏移。 6、固定在建筑结构上得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得安全。 管道支架安装规范:管道支架安装要点 除埋地管道外,管道支架制作与安装就是管道安装中得第一道工序。固定支架必须严格安装在设计规定得位置,并与土建结构牢固结合,当固定支架得混凝土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固定支架不得与管道固定,井应防止外力破坏。 支架在预制得混凝土墩上安装时,混凝土得抗压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要求;滑动支架得滑板面露出混凝土表面得允许偏差为-2mm,支架得位置应正确,埋设平整、牢固,坡度符合设计规定,支架处不得有环焊缝。支架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Omm,活动支座支承管道滑托得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检验规程版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检验 规程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程序 1 目的及适用范围 对公司产品监视和测量过程进行控制,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适用于对公司生产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非金属膨胀节系列、橡胶软管总成系列、金属软管总成系列、T5170DA电磁阀、T5170DC踏面清扫用电磁阀箱、高压输配电产品、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油箱、散热片及变压器各类组件所用原材料和生产的半成品和成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2 职责 质检部负责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生产部、后勤保障部、车间负责向质检部报检。 技术部负责提供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所需的技术文件。 3 工作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技术部负责编制:技术-09-2009《金属波纹管膨胀节检验规程》、技术-12-2009《橡胶软管总成检验规程》、技术-14-2009《金属软管总成检验规程》、技术-73-2009《电磁阀检验规程》、技术49/71-2009《电力变压器油箱检验规程》、技术-03-2009《采购物资验收规范》的抽样方案、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以及检验标识。质保部按此规程和相关的图纸、工艺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方式 进货验证 生产购进物资,检验员根据技术-03-2009《采购物资验收规范》进行全数或抽样验证,并填写《进货验证记录》(表,对合格品在《入

库通知单》(表)上签字。 库管员根据《入库通知单》办理入库手续。 验证不合格时,检验员做出“不合格”标识,按WH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外委(外协)加工产品,由加工单位负责向质保部报检首检和交付报检,必要时由质保对外委产品加工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监控。 过程检验 检验点由质检部根据产品制造工序的需要设置。已设置检验点的工序,加工完经操作者自检合格后,连同自检/互检记录及时报检,检验员根据图样、工艺或其它质量文件进行检验,判定合格或不合格,在《终检记录卡》或相关记录上签字认可,对不合格品执行WH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成品的检验和试验 需确认所有规定的进货验证,过程检验均完成并合格,才能进行成品的终检或出厂检验。 检验员依据:技术-09-2009《金属波纹管膨胀节检验规程》、技术-12-2009《橡胶软管总成检验规程》、技术-14-2009《金属软管总成检验规程》、技术-73-2009《电磁阀检验规程》、技术49/71-2009《电力变压器油箱检验规程》、技术-03-2009《采购物资验收规范》进行检验和试验,并填写《波纹管膨胀节出厂检验记录》、《橡胶软管总成出厂检验记录》、《金属软管总成出厂检验记录》、《T5170DA电磁阀》出厂检验记录》、《T5170DC踏面清扫用电磁阀箱出厂检验记录》、《电力变压器油箱出厂检验记录》记录后,发放“合格证”,并在《入库通知单》(表)上签字放行,由车间向仓库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按WHB/《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除非经顾客或相关方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的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

管道支架制作安装标准规范标准

一、编制说明 管道安装在机电安装工程中占较大的比重,而管道支架的制安在管道安装中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它直接关系到管道的承重流向及观感。目前各实施项目中制安的各种管道支架,各有特点,但也暴露出不少缺点,而且有些支吊架不但影响观感,更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消除管道支吊架存在的各种隐患,使管道支吊架制安达到较高水平,特制定机电公司管道支吊架的统一标准做法,目的使在机电公司的管道支架制安达到标准化,统一化。 二、角钢类支吊架的制安 1、倒吊式: 倒吊式支吊架材料适用表 吊架钢材适用管道倒吊钢板膨胀螺栓 M8×80 L30×30×4 ≤DN25 δ=6 100× 100 M10×85 L40×40×5 DN32~DN50 δ=8 110× 110 2、龙门式

龙门式支吊架材料适用表 支架型材适用管道倒吊钢板膨胀螺栓L30×30×4 ≤DN25~DN40 δ=6 100×100 M8×80 L40×40×5 DN50~DN150 δ=8 110×110 M10×85 3、单支角钢支架 单支角钢式支吊架材料适用表 支架型材适用管道膨胀螺栓备注 L30×30×4 ≤DN25 M8×80 适用于Ⅰ型 30 5~10 (根据角钢大小而 选定,其余倒角类 同。)

L50×50×6 DN100~DN150 M12×100 适用于Ⅰ L30×30×4 DN25~DN50 M8×80 适用于Ⅱ L40×40×5 DN60~DN150 M10×85 适用于Ⅱ 注:如≥DN200则用槽钢型支架。 4、水平式支架 I型:水平龙门式 20-30 Ⅱ型:水平单支角钢组合式 (两角钢距离可根据 水平长度移动准确后 焊接。) 水平式支架材料适用表 支架型材适用管道支架底板膨胀螺栓备注L40×40×5 DN65~DN80 δ=8 110×M10×85 适用I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 【简介】 本部分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000MW级及以下的火力发电厂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燃气轮机电站、垃圾电站、1000kV 及以下变电所等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可参照执行。 【关键字】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规程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本部分适用于单机容量为1000MW级及以下的火力发电厂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燃气轮机电站、垃圾电站、1000kV 及以下变电所等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单位工程质量评定,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522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8076混凝土外加剂 GB/T8923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GB/T14370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92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20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6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参考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 SH/P26-2005 上海化工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OO五年三月

管道支吊架设计技术规定 1、支吊架分类 按支架的作用分为三大类:承重架、限制支架和减振架。 1.1 承重架:用来承重受管道的重力及其它垂直向下载荷的支吊架。 1.1.1 滑动架:在支承点的下方支撑的托架,除垂直方向支撑力及水平方向摩擦力外,没有其他任何阻力。 1.1.2 杆式吊架:在支承点的上方以悬吊的方式承受管道的重力及其他垂直向下的载荷,吊杆处于受接状态。 1.1.3 弹簧支吊架:用于一定范围内有垂直方向位移的管道、设备支、吊,载荷变化率≤25%。 1.1.4 恒力弹簧支吊架:用于有较大垂直方向位移的管道支吊。使用载荷偏差≤6%。 1.1.5 滚动支架:采用滚动支承,减小管道因轴向位移而产生对支架的推力。 1.1.6 带聚四氟乙烯支架:在支架摩擦面粘贴聚四氟乙烯板,减小管道应轴向位移而产生对支架的推力。 1.2 限制性支架:用来阻止、限制或控制管道系统热位移的支架。 1.2.1 导向架:使管道只能沿轴向移动的支架。并能限制侧向位移的作用。 1.2.2 限位架:限位架的作用是限制轴向、侧向位移。 在某一个方向上限制管道的位移所要求的数值,称为定值限位架 1.2.3 固定架:不允许支承点有三个方向的线位移和角位移。 1.3 减振支架:用来控制或减小除重力和热膨胀作用以外的任何力(如物料冲击、机械振动、风力及地震等外部载荷)的作用所产生的管道振动的支架。 2、支吊架结构的组成部份 从管道支承的结构及连接关系等方面考虑,由管部附件、连接配件、特殊功能件、辅助钢结构及生根件等组成。 2.1 管道附件:是附着管道上的支架部件,是支架与管道外壁相连接或接触的部件。如管托、管卡、U形螺栓、吊耳、支耳、支腿等。

不锈钢衬F4膨胀节技术要求

不锈钢衬F4膨胀节技术要求 1.主要性能参数及要求 1.1技术规格及型号、使用参数(条件)及技术要求 过流介质:电解液阳极泥浆;电解液成份:fH2SO4:180~200g/l,Cu2+:45~50g/l,Cl-:<0.15g/l,比重:1.25 材质:内衬F4;波纹管材质316L;法兰材质316L;配套螺栓螺母材质316L,未列出的金属材质部分均为316L材质。 2. 不锈钢衬F4膨胀节制造要求 2.1 不锈钢衬F4膨胀节必须按《GB/T 15700-2008 聚四氟乙烯波纹补偿器》、《GB/T 12777-2008金属波纹管膨胀节通用技术条件》等国家现行标准制作、试验、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和验收。 2.2 结构形式:波纹管为无加强环U型波形。 2.3 额定补偿量及结构尺寸: 波纹管膨胀节的额定补偿量(指自由状态,非预拉伸时的补偿量)、外形尺寸、刚度等符合材料表中的要求。 满足下列要求: ——所有膨胀节调整(固定)件保证运输、安装的安全要求。 ——为便于施工安装膨胀节设置安装吊耳。 2.4 疲劳寿命:波纹管膨胀节的设计疲劳寿命必须不小于1000周次,且设计疲劳寿命安全系数必须不小于10倍。 2.5 制造 2.5.1 波纹管管坯用钢板卷制时,不得采用环向焊缝,管坯的纵向焊缝不得超过 3条,纵焊缝不允许有焊缝余高,相邻焊缝的间距必须大于300mm。 2.5.2 波纹管与筒节相连的连接焊缝采用氩弧焊焊接,焊后须进行着色探伤试验,不得有裂纹及影响强度的缺陷存在。 2.5.3 波纹管在制造过程中采用覆膜保护,以防在制造过程中波纹管表面被划伤等。 2.5.4 波纹管成型前管坯纵焊缝100%X光探伤,应符合GB16749-1997中附录B 规定的合格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