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
土壤学重点

在风化和成土

被另外一种大小相近,电性符号相同的离子所替代,其晶形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

使其成为复杂的腐殖质过程。

数量与性质随土壤pH PH越大,负电

PH越大,电荷密度越大。

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反应

1~100nm的固体小颗粒

指定某一个离子所言,其他同时存在的离子都称为这个离子的互离子

离子的有效度

由扩散于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表现出来的酸度

>>

性盐类浸提土壤,土壤胶体吸附着的H+和Al3+被浸提液中的阳离子交换下来,进入土壤溶

液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PH值单位所需要的碱量或酸量。

g/cm3表示。

4℃水的密度之比或单位体积土粒重量与4℃同体积水重量之比。

~10nm之间,近似于球形的疏松的多孔的小土团,蚯蚓粪就是团粒结构。

(过程)作用

土壤在105~110℃范围内,烘至恒重时所移去的水分子称为~。

是指土壤吸水达到最大吸湿水量后,土壤外面仍然有剩余的分子引力在吸湿水层外部,再吸附一部分液态水而形成一层较厚的水膜,称为膜状水。(部分有效部分无效)

靠土粒表面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分子引力,吸附在土粒外面的气态水分(无效

即土壤水在各

种力的作用下,它的势能(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田间土壤水分因所处的位置的不同,而获得的位能不相同,这里受重力影响引起的势能变化叫重力势,可正

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能否被植物吸收及其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

变化土壤水分以气态水向近地大气中扩散的过程称为土面蒸发。

1.氧气含量显著低于大气

2.CO2含量显著高于大气(根系呼吸放出O2、微生物分解有机质、土壤中存在碳酸盐与酸释放O2)

3.水汽含量高于大气

4.土壤中存

O2,同时放出CO2的扩散过程。

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所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指单位厚度(1cm)的土层,温度相差1℃,每秒钟经过单位面积土壤断面(1cm2)通过的热量卡数。孔隙度大,导热率小土》水》空

1℃的温度梯度,每秒流入1cm2土壤断面面积的热量,使得单位体积1cm3的土壤所发生的温度变化,空>土>水

砂土的容重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一般认为动植物残体、微生物残体、人类生产活动。

土壤腐殖质主要是由(胡敏素)(胡敏酸)(富啡酸)。其中以(胡敏酸)(富啡酸)为主。

土壤胶体:有机胶体(腐殖质)无机胶体(层状硅铝酸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土壤电荷:永久电荷,可变电荷

潜性酸远大于活性酸,水解酸>交换酸, PH(活性酸>交换性酸>水解性酸)

、毛管孔隙(导水性)、通气孔隙(通气性)。

、土壤质地:砂>壤>粘2、土壤结构:越好其越小3、腐殖质:越多其

(吸附力)束缚水1物理束缚2化学束缚(毛管力)毛管水1毛管上升2毛

管悬浊(重力)重力水我国土壤的酸碱反应大多数变化在

土水势

土壤热容量分为:重量、容积热容量

含水量,而宜耕期则决定于土壤质地。

2.对水体和溶质流动具有调节作用

3.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

4.具有储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

为主到高岭石,水滑石为主②北方土壤中伊利石多(还有蒙脱石),红壤,砖红壤,主要是高岭石,氧化物质③我国土壤中水化云母(伊利石)矿物含量较高▲区域:新疆,内蒙以水云母为主地带;东北,坝上(黑钙土,栗钙土)以水云母—蒙脱为主地带;华北,西北(褐土,黑垆土)以水云母—蛭石为主地带;江苏(长江流域)以水云母—蛭石—高岭为主地带;江西(中南地区)以高岭石—水云母为主地带;闽、粤、云南以高岭为主地带。

水分:由于颗粒粗,空隙大,水分易透入,透水性好,保水性弱,水汽易迅速从土壤扩散出去,水分蒸发快。养分:养分含量缺乏,颗粒粗,保肥力弱。供肥能力强,发小苗不发老苗。气:透气性好,好气微生物活动,有机质不易累积。热: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温度易变化。物理机械

性:可塑性、胀缩性、粘结力和粘着力小。耕性好

25%以上。水分:颗粒细,孔隙小,小孔隙,毛管孔,能将水托住,蓄水性好,孔小透水性差,注意排水。养分:粘粒多,养分含量高,保肥力强,供肥能力差,发老苗不发小苗。气:通气不好,嫌气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热: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耕性:干时硬结,湿时泥泞,干收缩龟裂,应多施有机肥。总之:粘土保水保

人为的将洪流引入农田,使细泥沉于砂质土壤中,因细泥原是农田表土,含丰富养料,可增厚土壤,改良土壤,称引洪漫淤⑶改良土壤结构:施有机肥,增加有机质改良结构。

律(浓度大的低价阳离子也可以等当量代换高价阳离子)

、影响交换能力:①电荷影响:电荷越多,交换能力越大。②离子半径影响:离子半径越大,水化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大。③离子浓度影响:离子浓度越高,交换能力越大。2影响交换量:①土壤质地:按着粘土、壤土、砂土的顺序,阳离子交换量由大到小变化。②土壤腐殖质:土壤腐殖质含量越多,阳离子交换量越大。③胶体种类:按着腐殖质、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含水氧化铁铝的顺序,阳离子交换量由大到小变化。④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随土壤pH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

、不同点①溶解度不同。胡敏酸不溶于水,溶于碱不溶于酸;富啡酸溶于水,既溶于酸又溶于碱。②颜色不同。胡敏酸黑褐色,富啡酸金黄色。③分子量代换量羟合程度不同。胡敏酸均大于富啡酸④酸性不同。胡敏酸弱于富啡酸。⑤碳氮含量、氧硫含量不同。胡敏酸的C、N含量高于富啡酸,而富啡酸的O、S含量高于胡敏酸。⑥稳定性不同。胡敏酸稳定性强于富啡酸2、相同点:①分子结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②形状基本相同,大部分为球形、棒状③吸水量相同,吸收自身重量5倍的水④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弱于粘粒,强于砂粒。

成腐殖质的原始材料)蛋白质生成氨基酸、肽类、含氮化合物(构成腐殖质的原始材料)②合成阶段原始材料经过酶促反应、缩合反映、纯化学反映生成腐殖质单体分子

作用主要有:①土壤有机质为作物生长提供营养成分。土壤有机质富含各种矿质养分,它能为植物生长提供较全面的养分。②土壤有机质可提高土壤保肥力,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土壤有机质胶体可吸附大量的矿质养分离子,以提高土壤的保肥力,同时有机酸及其盐类则为土壤提供了一个伏良的酸碱体系,提高了土壤的缓冲能力。③土壤有机质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具有较好的物理性状。土壤有机质在粘粒间相粘结合过程中起到胶结剂的作用,富含有机质的土壤具有伏良的通气、耕性等物理性状。④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的保水性,这主要与土壤有机质的吸湿性有关。⑤土壤有机质有刺激植物生长的功能,它能提高植物及微生物的活性。首先,土壤有机质能促进植物体内糖代谢,促进植物还原糖的积累,土壤有机质还能提高植物细胞的渗透压,提高植物的抗旱性,其次,有机质能促进过氧还原酶的活性,可促进种子发芽及根系的呼吸作用。最后,在浓度的土壤有机质还能促进植物根系生长,为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⑥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微生物生长,为微生物生长提供充足的碳源和氮源。⑦能降低农药残留,并能减轻重金属的污染。有机质能吸附有害物质,或与有害金属离子形成螯合体附水流出土壤,从而减轻了土壤的污染。

调节途径:1、增施有机肥料;2、种植绿肥和牧草;3、合理轮作(实施粮草轮作)

气候(高温高湿):下雨多,土壤中K+、Ca2+、Na+、Mg2+等盐基离子被淋失使得H+、Al3+富集;2生物a生物生命活动产生CO2 b生物有机残体可被微生物分解产生有机酸 c专一性微生物的存在,硫酸化细菌、硝酸化细菌③人为(施肥和灌溉):生理酸性肥料,硫酸铵④酸雨:华中最为严重

气候因素: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大气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岩石矿物风化释放出来的钾钠钙镁等碱金属、碱土金属、简单盐类不能彻底迁

移出土体,而大量积聚于土壤和地下水中,形成它们的石灰酸盐和重碳酸盐,这些盐类通过水解产生OH-离子,使土壤向碱性方向演化。2生物因素:草原、荒漠草原、荒漠植被的选择性吸收,植物对K、Ca、Na、Mg选择性吸收,对碱性土壤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积极影响。3母岩、母质:a基性盐和超基性盐分别含有丰富的Ca、Mg、K、Na等盐基物质,其风化体中也常含有较多的盐基成分 b沿海滩涂淤泥,含CaCO3及易溶性盐丰富,且地下水和灌溉水质矿化度高,造成土壤呈碱性反应 c中性硫酸盐:在嫌气条件下,由于有机残体和嫌气细菌作用,可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然后与碳酸钙作用,转化为碳酸盐,经水解产生OH-,使土壤呈碱性反应。4地形的影响:高中洼:洼地中较高地的土壤容易向碱性方向发展洼中高:高原中洼地周边的土壤易向碱性方向发展。盐分迁移: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去气散,气散盐存5人为因素:过量的施用石灰和生理碱性肥料或引灌碱质污水

可使土壤呈现碱性施有机肥料:利用有机肥分解时释放的大量CO2,以增加土壤中CaCO3的溶解度,消弱其碱度,从而降低其土壤PH值2施用硫、硫化铁及废硫酸或绿矾等 3施用生理酸性肥料 4施石膏:改钠质土变为钙质土

胶体的种类、性质:不同种类的胶体,提供氢离子能力不同(有机胶体>蒙脱石>水化云母、拜来石>高岭石>含水氧化物)2 土壤阳离子组成、盐基饱和度:土壤中H+和Al3+比较多,称氢铝质土(酸性);土壤中阳离子以Na+为主,称钠质土(碱性);土壤中阳离子以Ca2+为主,称钙质土(中性);盐基饱和度是中性到碱性3土壤空气中CO2偏压:CO2偏压增大,PH减小4土壤含水量:含水量越大PH有升高的趋势5淹水(氧化还原):某一土壤淹水,PH有升高趋势(酸性土淹水PH↑碱性土淹水PH↓)

碱性土:碱蓬盐化植物:柽柳喜钙植物:苜蓿、甜菜石灰性土:甘草)

1.弱酸和弱酸盐的存在

2.两性胶体的存在

3.阳离子的交换

4.活性铝

1.影响肥力的有效度

2.影响微生物,PH6-8时活动旺盛

3.影响土壤结构,中性土结构好。

、两大学说:①多级团聚学说:单粒在钙离子凝聚作用下形成微凝聚体,在经过多次粘结形成微团粒,在经过有机无机胶体的胶结作用形成团粒。②粘团学说:粘粒与粘粒经过粘结作用形成粘团。粘团与粘团,有机胶体,沙粒,粉粒之间经过多次胶结粘结作用形成微团粒,在经过有机无机胶体的胶结作用形成团粒。

形成机制:1.胶体凝聚作用:胶体颗粒相互凝聚成团从介质中沉淀析出的作用。(3价>2价>1价,同价阳离子水化半径大的,凝聚作用强。阳离子浓度大凝聚作用强。2.水膜的粘结作用:①土粒与水膜与土粒之间②联结带的形成。3.胶结作用①简单无机胶体与土粒使得溶胶变为凝胶使土粒凝固在一起形成团粒②粘粒靠粘性③有机物质(腐殖质以钙离子与铁离子为桥键进行胶结;糖类以氢键为桥键进行胶结;根系分泌物具有粘性;微生物菌丝缠绕)4.根系及掘土动物的作用:①根系(根系分泌物粘结土粒;根系切割土壤)②掘土动物生命活动导致土体破碎形成团粒。5.干湿交替与冻融交替①干到湿由于脱水速率不同,土体破碎;湿变干由于空气爆破导致土体破碎。②水变冰土体裂缝;冰变水土体沿裂缝处破碎。6.施肥与耕作①有机肥中含有腐殖质;无机肥含有过磷酸钙②耕作:切割土壤导致土体破碎。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之间的矛盾:团粒结构具有

水和通气,水和空气在土壤中同时并存,从而协调了水分和空气之间的矛盾,增加了土壤透水,蓄水和通气的能力。2能协调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团粒结构的土壤腐殖质和养分含量较高,阳离子代换量也较大,起着小肥料库的作用,团粒之间的大孔隙有空气存在,有充足的氧供应,好气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分解快,养料转化迅速,因而供肥能力较强;而在团粒内部缺乏空气,进行嫌气分解,有机物质分解缓慢而使养分得以保存,因此保肥性能较好。团粒外部嫌气分解越强烈,耗氧较多,升入到团粒内的氧则越小;团粒内部嫌气分解越强烈,养分释放的速率也更慢。所以一方面养分能源源不断的释放供作物吸收利用;另一方面又能保证养分具有一定的积累,避免养分的损失,从而协调了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3能稳定土壤温度,改善土壤热状况: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团粒内部小孔隙保持较多的水分,温度变化较小,可以起到调节土层温度的作用,并且水气并存,改善了土壤热状况4改良耕性,使作物根系穿插伸展顺利:具有团粒结构的土壤颗粒近似球形,比表面积减低,团粒之间的粘性、可塑性、粘结性减弱,能显著的改良土壤的耕性,延长土壤适耕期,并且只有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使作物根系穿插顺利。

精耕细作,增施有机肥2注意灌水方式,不能大水漫灌,而提倡

4施用石灰、石膏5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水吸力和土壤含水量的相互换算2、根据水吸力计算当量孔径3、计算比水容量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环境土壤学

土壤剖面:土壤垂直向下的一个切割平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为止。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层和母质层。 粘粒矿物:基本结构由硅氧四面体(硅片)和铝氧八面体(铝片)构成,层状硅酸盐粘粒矿物一般粒径小于5um。同晶置换:矿物形成时,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替而晶体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的残体,主要为土壤腐殖质(90%)。 土壤腐殖质:是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腐殖化系数=每年残留的碳(kg/hm2)/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碳(kg/hm2)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来划分的土壤类型,是土壤粒级组合比例所表现的土壤粗细程度。 土壤结构体:自然界中土壤固体颗粒很少完全呈单粒存在,多数情况下土粒相互团聚成一定形状和大小且性质不同的团聚体,是土粒的规律性结合体。 土壤胶体:土壤中粒径小于1um的颗粒,它是土壤颗粒中最细小而最活跃的部分。 土壤pH:用土壤溶液是pH表示,是土壤性质的主要变量,对土壤的氧化还原、沉淀溶解、吸附解吸和配位反应起支配作用。 土壤缓冲性:广义上土壤自身多具有的各种调控能力,狭义上称为土壤的对酸碱的缓冲性,即抵御酸碱物质,缓解PH变化的能力,土壤是一个巨大的缓冲体系。 土壤退化:除土壤侵蚀和污染之外的所有其他利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土壤性质恶化和生产力下降的现象和过程。主要包括土壤沙化,次生盐渍化和次生潜育化等。 土壤沙化和沙漠化:在沙漠周边地区地区,由于植被破坏,或草地过度放牧,或开退为农田,土壤中水分状况变为缺水,土壤粒子分散缺乏凝聚,被风吹蚀;而在风力过后或减弱的地段,风沙颗粒逐渐堆积于土壤表层的过程。其中土壤沙化包括土壤沙漠化和砂砾化。 水土流失:由于水力以及水力加重力作用而搬运移走土壤物质的过程。 土壤侵蚀:土壤在风,水等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剥蚀,搬运和沉积的现象。主要有流水侵蚀,重力侵蚀和冻融侵蚀等类型。 土壤盐渍化:易溶性盐分主要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次生盐渍化:由于不恰当的利用活动,是潜在盐渍化土壤中盐分趋向于表层积聚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壤潜育化:土壤处于地下水位长期浸润状态下,在1m内土体中某些层段Eh<200mv,并出现因Fe,Mn还原而生成的灰色斑纹层,腐泥层,青泥层或泥炭层的土壤形成过程。 次生潜育化:因灌溉不当或排水差而引起的土壤Eh低,水土温较低,土烂泥深,还原物质过多,养分转移慢等不良的土壤性能。(因耕作或灌溉等人为原因,土壤从非潜育型转变为高位潜育型的过程,常表现为50cm土体内出现青泥层。) 简述土壤定义和特征。 土壤是历史的自然体。是位于地球露地表面和浅水底部具有生命力、生产力的疏松而不均匀的聚集层,是地球系统的组成部分和调控环境质量的中心要素。特征:生产力、生命力、环境净化能力、中心环境要素。 简述土壤在人类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殖和人类生产的基地。作用:植物营养库、转化和循环养分、涵养雨水、支撑生物、稳定和缓解环境变化。2)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3)土壤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重要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他元素的功能。4)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质量的可变性,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简要说明环境土壤学研究的主要方面。 1从环境学的角度研究土壤环境的物质组成、环境结构和土壤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2从系统论和环境化学观点研究土壤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地球表层系统中土壤与其它环境系统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3从生态系统观点研究土壤生态系统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对生物的生态效应和环境效应。4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对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的相应和反馈作用。5土壤环境的评价、区域、规划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土壤环境的预测与调控,土壤环境保护的方法、对策与措施研究。 自然成土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土壤学复习重点要义. 能具有肥力特征的、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表面,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土壤肥力: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气、肥、四大肥力因素:水、空气和热量的能力。热。原生矿物:来自火成岩

或变质岩火山灰或各种风化产物通次生矿物:原生矿物、过化学或生物作用转变 主要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发生机械破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物理风化(大多属于热力学风化) 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氧化) 生物风化(根系机械破碎、生物化学作用) 2 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土壤 母质: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的、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 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土壤有

机质: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土壤有机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质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有机物质组成。 来源: 含量多少与气候、植被、地形、土壤类型、耕作措施等密切 3 相关 组成: 二、土壤有机质的转化 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4

并释放出 其中的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 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 有机化合物。 影响转化过程的因素 1.有机残体的特性(物理状态[紧实状态];化学组成; C/N[微生物分解需有机质到C/N 为 25:1]) 2.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 3.土壤特性(温度、PH、质地) 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提供作物需要的各种养分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和缓冲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植物的生理活性减少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 5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措施

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各章复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土壤 2.土壤肥力 3.自然肥力 4.人工肥力 5.潜在肥力 6.经济肥力(有效肥力) 7.农业 8.农业生产 9.再生作用10.农业生态系统11.历史自然体12.大气圈13.生物圈14.岩石圈15.土壤圈16.水圈17.土被18.风化壳19.光合作用20.养分库21.矿质营养学说22.腐殖质学说23.归还学说24.土壤肥力递减肆25.发生学学说26.土地生产力27.土壤生产力28.土壤剖面29.土宜30.土壤基本物质 组成。 (二)填空题 1. 土壤是指固态地球具有能够生长的物质层。 2. 土壤与自然界其他物质实体的本质区别是。 3.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以及的能力。 4. 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 5. 一般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五种物质构成。 6. 土壤物质组成中,矿物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有机质占土壤质量的_____%占土壤容积的_____%。 7. 土壤孔隙总量占土壤容积的_____%,其中水分占_____%,土壤空气占_____%它们二者是同处于_____之中,而随外界条件变化而相互_____。 8. 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是由_____、_____和_____共同决定的。 9. 土壤固相部分是由_____、_____和_____组成的。 10. 土壤空气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 11. 地球表面的一个圈层,主要由铝硅酸盐物质构成,称为_____或_____。 12. 地壳表面以上是_____圈,以下是_____圈,其中表面有_____圈_____圈和_____圈。 13. 土壤圈位于_____、_____、_____和_____的_____。 14. 农业土壤是_____、_____和_____综合作用的产物。 15. 大农业包括_____、_____和_____三大部分,主要由_____和_____所组成。 16.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必需的生活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 17. 绿色植物的生活因子中由土壤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间接提供的因子是_____、 _____和_____土壤以外提供的因子是_____。 18. 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绿色植物利用__________把从空中的_____和从土壤吸收的 _____和_____合成转化成_____的过程。 19. 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的三个环节是_____、_____和_____。 20.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是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环节组 成的,又称为_____的三个库。 21. 土壤在生态系统中是重要的_____它是_____和_____的分界面,是_____ 和_____进行_____和_____交换和转换的_____。 22. 人类已开垦利用土壤资源,种植作物几千年,但土壤肥力并未衰竭,这是因为_____的结果。 23. 由于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壤资源的盲目性,造成环境恶化,土壤资源遭到破坏,其造成的后果是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 24. 19世纪中叶(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创立了_____学说,指出只有不断地向土壤_____和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 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 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土壤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土壤: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3.腐殖物质:土壤中在微生物及其酶作用下,新形成的一种暗色,含N、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4.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有机碳量。 5.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6.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7.土壤容重:单位体积自然土壤的烘干重 8.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百分数 9.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各级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互相胶结,团聚而形成的大小、形状、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土片等。 10.凋萎含水量:植物产生永久凋萎的植物含水量。 11.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12.饱和持水量:土壤中所有孔隙都充满水,此时土壤的含水量。 13.土水势:单位数量自由状态的水进入土壤后,在土壤各种力的作用力自由能的降低。通常为负值。 14.基质势:土壤水受到吸附力和毛管力的束缚,自由能的降低。 15.SPAC体系:由水势梯度引起水从土壤进入植物体,再向大气扩散的体系。 1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的,其关系曲线称为~~。 17.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18.土壤导热率:单位厚度土壤温度相差1℃,每秒种传导通过单位断面的热量J数。 19.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 20.等电点:土壤胶体解离的阳离子数和阴离子数相同,胶体净电荷为0时,溶液的PH值 21.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扩散层内部与外部溶液离子浓度的差高于外部溶液为正吸附,低于外部溶液为负吸附。 22.阳离子代换量(CEC):PH=7时,每Kg土吸附交换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3.盐基饱和度(BS):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24.土壤吸收性能:土壤能够吸收保留气体、液体、分子、离子、固体颗粒及微生物的能力。 25.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26.潜在性酸:土壤胶体吸附H+和Al3+,称为潜在性酸。 27.土壤总碱度:指土壤溶液或灌溉水中HCO3-和CO32-的总量。 28.土壤缓冲作用:土壤中加入少量酸或碱时,土壤pH不做相应改变,土壤这种抗拒酸碱改变的能力。 29.同晶替代作用: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30.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1.土壤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侵蚀②砂化③盐碱化④变质退化⑤污染⑥城建用地 2.土壤的基本组成。 固体土粒:矿物质、有机质;粒间孔隙:小孔隙通水,大孔隙通空气;生物动植物,微生物

环境土壤学试卷(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亦称土壤机械组成。 2、菌根: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凡能引起植物形成菌根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 3、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或胶体吸附或代换周围溶液中阳离子的厘摩尔数,单位为cmol/1000g土。 4、土壤缓冲性能:指酸性或碱性物质加入土壤后,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反应变化的性能。 5、土壤肥力:指土壤为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提供并协调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简述土壤圈的功能。 答:(1)对大气圈:频繁的水、热、气地交换和平衡,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方面。 (2)对生物圈:支撑和调节生物过程,提供植物生长的养分、水分与适宜的物理条件,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与演替。 (3)对水圈:降水在陆地的重新分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和水分平衡、分异、转化及水圈的化学组成。 (4)对岩石圈: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减少其受各种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物质交换与地质循环。(依内容酌情给分) 2、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答: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土壤生物。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多相分散体系。(依内容酌情给分)3、简述菌根的作用。 答:①通过无数细长菌丝和菌索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和水分,扩大根系的吸收面积,提高吸收能力。 ②菌根分泌的多种酶,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并把它们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养分。 ③菌根还能产生多种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物质,调控植物生理活动,促进植物健康的生长,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生存能力。 ④菌根的形成,提高了土壤活性和肥力,改良了土壤。(依内容酌情给分) 4、简述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答:1)绝大多数微生物分布在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颗粒的表面,附着或缠绕在土壤颗粒上,形成无机-有机-生物复合体或无机-有机-生物团聚体。 2)根系周围的土壤(根际土壤)比根外土壤更有利于微生物的旺盛生长。 3)表层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一般要比底层高。 4)土壤微生物在分布上也有地域特点,在不同气候、植被、土壤类型下,微生物的类群、数量都有很大不同。 5)土壤微生物的类群和数量,随土壤熟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多。 6)土壤是个不均质体,能同时为要求不同的多种微生物类群提供生存条件。因此,土壤中同时存在着各种类群的微生物。(依内容酌情给分) 5、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体系的因素。 答:1)土壤结构(土壤通气性);2)微生物活动:好氧活动;3)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好氧分解;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分泌物;5)土壤的pH:影响土壤Eh (每个因素1分) 6、何为盐基饱和度?其影响因素有哪些?

土壤学复习

土壤学 绪论: 本章重点: 1、土壤、土壤肥力、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 生态上不同的植物,它们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即植物只有种植在适宜它生长的土壤中其肥力才是高的,种在不适宜它生长的土壤,即使该土壤肥力水平很高,对该植物来说也是不高的。在林业生产上,适地适树是植树造林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2、试述土壤在植物生长中的特殊作用。 1、营养库的作用 2、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 3、雨水涵养作用 4、生物的支撑作用 5、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1、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 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2、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 1.土壤形成的时间长 2.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 3.土地退化日趋严重 4.人口剧增 3、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 1.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 2.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4、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1.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 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 2.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形、母质、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 3.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一章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及粘土矿物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矿物的结晶状态,矿物可分为:结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一般常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①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 ②土壤中原生矿物类型和数量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矿物的稳定性,如长石和石英。 ③土壤原生矿物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 常见的有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和榄橄石以及其它硅酸盐类和非硅酸盐类。硅酸盐矿物的结构 1、基本构造单位: Si-O四面体 2、结构类型 a 岛状构造 b 孤立环状构造 c 连续链状构造 d 连续层状构造 e 架状构造 2.本章的重点是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认真理解和掌握粘土矿物的结构和性质对学习好以后各章有重要的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3*10=30分)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母质:指经各种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多孔体。 植物提取修复:是指通过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并将污染物富集于植物体内,而后将植物体收获,集中处置的过程。 有机质矿质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的过程。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未受或少受人类活动(特别是人为污染)影响的土壤环境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及含量(是相对稳定的数值,但不是不变的)。 土壤污染:指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性质、组成和性状等发生改变,破坏其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其自然功能失调,质量恶化的现象。 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在本底值的基础上所容许承纳的物质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土壤临界含量:又称基准值,是土壤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溶度,是决定土壤负载容量的关键因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能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沉积回地球的偏远的极地地区,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学污染物质。 优先污染物:在众多污染物中筛选出的潜在危险大的化合物作为优先研究和控制的对象 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的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多氯联苯:是一类以联苯为原料在金属催化剂作用下,高温氯化生成的氯代芳烃。P240 有机污染物的水解作用:指有机污染物与水的反应,X基团与OH基团发生交换,而H与X 相结合: RX+H2O ROH+HX 有机污染物的老化:随土壤与有机污染物接触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过程,可以认为是对有机污染物生物效应与时间变化的表现、总体的描述,它包括了导致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下降的所有过程。 非点源污染:狭义:各种没有固定排放口或地点的环境污染。广义:难于按点污染源进行管理的污染源的统称。 有机污染物的光解作用:有机污染物分子在光的作用下,将光能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分子键,使分子变成激发态而裂解或转化的现象。 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硒的生物甲基化:金属硒和硒离子等无机硒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酶促反应和非酶促反应转化成甲基硒和二甲基硒。 反硝化作用:又称生物脱氮作用,是指在嫌气条件下,NO3-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NO、 N2O、 N2的过程. 同晶替代:矿物形成时,性质相近的元素,在矿物晶格中相互替换而不破坏晶体结构的现象。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值、并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土壤圈: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它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界面中心位置,既是它们所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又是对这些圈层的支撑。 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环境土壤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微生物是指生活在土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 物。包括细胞核构造不完善的原核生物和具完善细胞核结构的真核生物。

19、土壤有机物质分解转化可以分为_有机质的矿化过程_、_腐殖化过程_、_有机残体的矿化_、__有机残体的腐殖化过程__。 20、禾本科秸秆C/N比值较高,在还田时,应同时向土壤补施_氮__肥,以防植物发生缺素症状。

3、农业土壤有机质来源包括( A B C )。 A. 作物根茬 B. 各种有机肥料 C. 工农业废水、废渣 D. 农田深井灌水 4、土壤腐殖物质的性质是( A B D)。 A. 土壤有机质的主体 B. 呈胶体状态 C. 结构简单,分子量小 D. 黄色或棕黑色 5、矿质化过程特点( B D )。 O B. 分解产生矿质养分 C. 吸收能量 D. A. 最终产物只有H 2 微生物参与 6、蛋白质组分特点( A B D )。 A. 分解难 B. 好氧条件下,分解快

C. 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作用,分解很快 D. 氨化过程形成的氨能够全部被吸收利用 7、下列土壤微生物最适于酸性条件下活动的是( C )。 A. 细菌 B. 放线菌 C. 真菌 D. 以上都不是 8、胡敏酸的特性是(D)。 A. 棕黑色 B. 分子量高,溶于碱 C. 结构复杂,溶于酸 D. 芳香族结构比例小 9、土壤容重是指(D)。 A.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风干重B.单位容积自然状态土壤的烘干重 C.单位容积不包括孔隙土壤的风干重D.单位容积包括孔隙土壤的烘干重 10、下列土壤孔隙所吸附的土壤水,有效性最高的是( C )。 A.非活性孔隙B.通气孔隙 C.毛管孔隙D.无效孔隙 11、土壤耕作目的是( A B C D)。 A 改良土壤结构 B 增厚犁底层 C 翻压残茬和肥料 D 控制杂草生长 1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特点是( B D)。 A.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增加 B.土壤水吸力随含水量增加而降低 C.与土壤质地无关 D.与土壤质地有关 13、土水势特点( A B)。 A.一般情况下负值 B.土壤水由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 C.土壤水由土水势低处流向高处 D.表示土壤水分的能态 14、下列土壤水分类型属于无效水的是( D )。 A.毛管水 B.毛管上升水 C.吸湿水 D.重力水 15、下列引起土壤水自由能降低的土水势分势为( C)。 A.重力势 B.压力势 C.溶质势 D.基质势 16、土壤胶体的基本构造有( A B C D )。 A 胶核 B 决定电位离子层 C 非活性补偿离子层 D 扩散层 17、阳离子交换作用特点是( B D )。

土壤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土壤学是以地球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为对象,研究其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土壤组成;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土壤的发生和演变;土壤的分类和分布;土壤的肥力特征以及土壤的开发利用改良和保护等。其目的在于为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消除土壤低产因素、防止土壤退化和提高土壤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 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 4、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3、土壤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6、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cmol(+)/kg

环境土壤学知识点教学文案

环境土壤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土壤: 2.土壤特性:①具有生产力;②具有生命力;③具有净化力;④具有交换力。 3.土壤圈: 4.土壤圈的功能:①支持和调节生命过程;②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的平衡;③影响水的溶质组成及其在陆地、水体和大气的分配;④对岩石起到保护作用。 第二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土壤母质(P6):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风化产物。 2.土壤母质是形成土壤物质基础。 3.长石、石英和云母等是构成土壤的骨骼—土粒。 4.矿物是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 5.主要的成土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的基础。 7.参与化学风化的因素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作用方式包括溶解、水化、水解(最基本且最重要)和氧化。 8.五大成土因素:母质、生物、气候、地形和时间。 9.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的水热条件和生物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 10.风化因子=风化天数×水解离度。 11.土壤湿度影响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影响土壤中物质的分解、合成和转化。 12.土壤剖面(P20):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1~2米深)

13.淋溶作用:土壤中的下渗水,从土壤剖面上层淋溶带走土壤中某种成分的作用。 14.土壤的分层:①枯落物层(O层);②腐殖质层(A层);③淋溶层(E 层);④沉积层(B层);⑤母质层(C层);⑥基岩层(R层)。 15.土壤的重要形态特征:颜色、湿度、紧实度、结构、质地、PH、新生体、入侵体、孔隙和动物孔穴。 第三章土壤固体物质组成 1.土粒分类:矿质土粒(占绝对优势)和有机质土粒。 2.土壤质地:依据土壤机械组成相近与否而划分的土壤组合。 3.土壤质地三大类:砂土、壤土和黏土。 4.土壤质地改良:①溶土法;②深耕,深翻;③施有机肥。 5.壤质土兼具砂质土和黏质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 6.土壤有机质的来源(P39):①植物残体;②动物和微生物残体;③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排泄物及分泌物;④人为施入土壤中的各种有机物料。 7.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5%左右,泥炭土可高达20%或30%以上。 8.矿质土壤: 9.决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①进入土壤的有机物质数量;②土壤有机质的损失;③土壤有机碳的平衡。 10.土壤有机质的主要组成元素:碳、氧、氢、氮,其次是磷和硫。 11.土壤有机质的组成:①碳水化合物;②木质素;③含氮化合物;④树脂、蜡质、脂肪、单宁和成灰物质。 12.土壤腐殖质:土壤有机质经腐殖化过程再由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分解的

东北农业大学 土壤学复习资料

绪论 名词解释 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土壤肥力: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 土壤生产力:土壤生产力是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肥力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土壤肥力高,土壤生产力不一定高;土壤生产力高,土壤肥力也高。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肥力只有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肥力叫“有效肥力”。 简答题及论述 1.土壤学包含的主要分支学科 答:土壤物理、土壤化学、土壤微生物、土壤生物化学、土壤地理 2.土壤在农作物生产中有什么作用? 答:①营养库作用。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除了 CO2 主要来空气外,氮、磷、钾及中量、微量营养元素和水分则主要来自土壤。 ②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在地球表层系统中通过土壤养分元素的复杂转化过程,实现着营养元素与生物之间的循环和周转,保持了生物生命周期生息与繁衍。 ③雨水涵养作用。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多孔结构的介质,具有很强的吸水和持水能力。 ④生物的支撑作用。土壤使绿色植物根系可以在其中生长和穿插,获得机械支撑,保证了绿色植物地上部分能稳定的站立于大自然之中。土壤中还孕育和滋养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 ⑤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土壤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交界面,是各种理化作用最为频繁和活跃的地带,它具有对温度、湿度、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变化的缓冲能力,同时也具有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为地球上的生物的生长繁衍提供着一个稳定的环境。 3.写出四种国家级土壤学期刊的名称 答:土壤学报,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土壤,土壤通报,水土保持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报,生态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农业环境保护学报4.土壤肥力的主要内涵 答: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营养条件是指水分和养分,为作物必须的营养元素;环境条件指温度和空气,对植物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称之为环境因素或环境条件。“协调”是指土壤中四大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制约的。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四大肥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协调。 5.土壤肥力因素包括哪些?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如何?答:肥力因素:水、肥、气、热,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植物生长不仅需要四大因素同时存在,而且要处于相互协调的状态。 第一章粘土矿物 名词解释 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原生矿物直接来源于母岩,其中岩浆岩是其主要来源。 次生矿物:土壤按矿物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分解转化而成的矿物。 同晶替代作用: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同晶替代的结果使土壤产生永久电荷,能吸附土壤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简答题及论述 1.高岭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南方热带亚热带土壤 中大量普遍存在。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 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可塑性,粘 结性,粘着性,吸湿性弱。0.2-2μm 2.蒙脱石类粘土矿物有哪些主要性质? 答:2:1型膨胀型粘土矿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 分布广泛。 1)2:1型 2)膨胀性 3)电荷数量大,同晶替代普遍 4)胶体性突出,可塑性,粘结性,黏着性吸湿性 突出。 3.粘土矿物对肥力的意义 答: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矿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如何对土壤的物理性、化学性、生物及生物化学性均有深刻影响,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含丰富的Ca、Mg、K、N、P、S等常量元素和各种微量元素,经风化作用释放供植物和微生物吸收利用;一些硅酸盐粘土矿物发声同晶替代作用,吸附离子防止流失)。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名词解释 - 1 -

环境土壤学

环境土壤学 Environmental Soil Science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0(理论24,实验16) 学分:2.5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土壤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调控技术的一门学科,主要讲授土壤在环境中的作用与地位,土壤的形成与分类,土壤的物质组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环境意义,土壤圈元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土壤污染及污染源,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污染土壤的修复等内容。 环境土壤学是环境科学与土壤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既是环境地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作为自然体、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的“环境土壤”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化学物质在土壤环境系统中反应行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土壤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以及调节、控制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化途径、有效防治技术及治理方法,为学好环境科学类专业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并能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为农业环境生态建设、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目的:学习环境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利用环境土壤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能力,为本专业的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论文及毕业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土壤的物质组成和土壤的基本形成过程,正确认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环境功能,理解、掌握土壤圈元素循环及其环境效应,掌握土壤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类型,理解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了解污染土壤修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采用多种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学生讲授等,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讲授与提问、引导和自学、观察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能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实物、多媒体课件、图片、动画视频手段等有机结合,将原来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图像、动画和视频表现出来,使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土壤学复习题纲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 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 (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圈与 大气圈。。。土壤空气 水圈。。。。土壤溶液 岩石圈。。。土壤矿物 生物圈。。。土壤生物 人类智慧圈。土壤肥力 (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 ①再生速度缓慢 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 ③退化破坏严重 2.土壤的概念 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 3.土壤退化 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 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 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 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 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 xx县土壤 6.土壤学概念 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 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 (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 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 ②改良中低产田 (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3)合理开垦新耕地

8.土壤学研究方法 (1)调查法 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 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 (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 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 (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 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 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 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 (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 ①乱占滥用耕地 ②土壤退化 ③土壤污染 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 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 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 2.岩石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 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物理风化 岩石在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破碎分解过程 ①温度作用:层状剥落,球状分化 岩石颗粒颜色不一、吸热不一、体积膨胀不一导致岩石碎裂 ②水的作用:冰的破坏作用、流水的磨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 ③风的作用 (3)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CO2、O2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破坏,并且改变原来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①水的溶解作用 ②水化作用 ③氧化作用 ④水解作用,是整个风化作用中最重要的方式,只有水解作用可以将岩石矿物彻底破坏(3)生物风化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岩石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包括生物机械破坏和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