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复习思考题2013

复习思考题2013

复习思考题2013
复习思考题2013

《禽生产学》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家禽的生物学

一、名词解释

1. 应激

二、填空

1、家禽有两个胃,分别称和,被称为家禽食物“储备库”的消化器官是。家

禽特有的免疫器官是,家禽特有的呼吸器官是,共个。母禽的生殖器官由和组成,其中分为五部分,包括。

2、家禽没有腺,故其散热主要依靠方式。

3、家禽由于消化系统中不发达,故日粮粗纤维要求低。

4、家禽粪道、输尿管与生殖道三道汇集,此处称腔,由于粪、尿混合,其能量代谢用能

计算。

5、家禽生理阶段划分为三期。

6、生产上衡量家禽生长发育常用的两个指标是。衡量群体均匀度指标

是。优等群体均匀度这两个指标一般要求达到 %和 %。

三、简答与论述

1、简述家禽生理器官的特点。

2、结合家禽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试述蛋的形成过程。

3、结合家禽的解剖特点,试述家禽抗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4、简述家禽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第三章家禽品种和育种

一、名词解释

1. 品种

2. 品变种

3. 配套系

4. 家禽良种繁育体系

5. 纯系

6. 开产日龄

7. 饲养日产蛋数(H.D.)

8. 入舍鸡产蛋数(H.H.)

二、填空

1、国际标准分类法把家禽分为,它注重和。现

代鸡种分类将鸡分为,它注重。

2、现代白壳蛋鸡的血缘来源主要是标准品种。

现代褐壳蛋鸡配套系中父系血缘主要是标准品种,母系主要是标准品种。

3、世界著名肉鸭标准品种是。

4、家禽的数量性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产蛋性状中遗传力较低者

是,较高者是。

5、常用衡量蛋品质的指标是单位。

6、产蛋率与体重呈遗传相关,与蛋重呈遗传相关;生长速度与腹脂率呈遗

传相关。

7、白壳、褐壳蛋鸡常用羽、羽的显隐性关系自别雌雄。

8、dw矮小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简答与论述

1. 杂交繁育体系的基本结构和特征是什么?有什么优点?

2. 图示说明快慢羽伴性遗传自别雌雄的原理。

3. 图示说明金银羽伴性遗传自别雌雄的原理。

4. 伴性遗传应用于养鸡生产有什么意义?

5. 简述肉鸡育种程序。

第四章人工孵化

一、名词解释:

1.临界温度

2.合拢

3.封门

二、填空

1、鸡的孵化期为天,一般来讲,禽蛋越大孵化期,越小则孵化期愈。

2、家禽胚胎发育分为和两个阶段。

3、家禽胚胎的胎膜包括,是胚胎吸取营养和进行代谢的场所。

4、鸡在孵化19天后由呼吸转变为呼吸,直接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5、鸡孵化的适宜温度是℃,对鸡孵化影响最大的孵化条件是。孵化后期,由于胚胎代

谢旺盛,要严防和两种孵化条件的危害。

6、种蛋从生产到孵化结束一般需三次消毒,分别在时段进行。

7、鸡种蛋保存一般不超过天,适宜保存温度为。

8、鸡孵化期一般要照2次蛋,第一次在孵化期天,要去除和

蛋;第二次在天进行,主要去除蛋。

9、雏鸡出壳提前一般原因是。雏鸡较干燥,一般是因孵化条件中原因。

10、衡量孵化效果的主要指标是。

11、影响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三大因素。

三、简答与论述:

1.简述鸡胚第5d、第10d和第17d的照检特征。

2.种蛋保存的适宜温度、湿度和保存期限是多少?

3.试述家禽人工孵化的基本条件。

4.试述孵化期胚胎死亡分布规律及原因。

5.影响孵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孵化率?

第五章蛋鸡生产

一、名词

1. 产蛋曲线

2. 三段式饲养制度

3. 全进全出制

4. 限制饲喂

二、填空

1、蛋鸡生理阶段分(注明周龄)。

2、蛋鸡在出壳到产蛋期一般经过3次换羽,分别发生在时段。

3、蛋雏鸡初进鸡舍,饮水与开食的顺序是先,后。

4、蛋雏鸡一周龄鸡舍温度要求:1~3天:;4~7天:。

5、雏鸡群体均匀度较差,其中一个重要的饲养管理原因是所致。

6、蛋雏鸡断喙一般在日龄进行。

7、蛋雏鸡育成期的光照原则是。

8、培育16~18周龄体重的鸡群有利于高产。

9、育成期蛋鸡限制饲喂的基本条件是群体体重。

10、家禽一般认为有两个感光系统,分别是。

11、从饲养管理角度出发,高产蛋鸡的基础是和同步,即达到标准开产体重。

12、在产蛋期,日粮能量水平是影响蛋鸡主要限制因素;日粮蛋白质水平,特别是水

平是影响的重要限制因素。

13、蛋壳质量较差,以营养角度讲,一般是日粮或比不当所致。

14、产蛋鸡每日光照时间约为小时;环境温度一般超过℃即可产生热应激。环境温度一般

高于℃即停止生产。

15、蛋种公鸡剪冠一般在日龄段进行,断趾在日龄段进行。

16、蛋种母鸡选择一般进行二次,分别在周龄进行;种公鸡选三次分别在

周龄段进行。

17、为了提高蛋种鸡初产蛋重,开产前期光照增幅较商品蛋鸡。

18、强制换羽三要素是。

三、简答与论述

1.蛋鸡鸡舍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2.蛋鸡饲养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优缺点。

3.论述雏鸡的培育目标、生理特点及其饲养管理要点。

4.如何控制育成鸡的性成熟?

5.简述产蛋鸡的阶段饲养法。

6.简述提高蛋重的措施。

7.简述现代蛋鸡产蛋曲线的特点及在实践中的意义。

第六章肉鸡生产

一、名词

1.优质黄羽肉鸡

二、填空

1、将生长发育速度快且实现配套系生产的肉鸡一般称为型肉鸡;我国南方的黄羽肉鸡一般称

为肉鸡。

2、快大型肉种鸡育雏期一般为周阶段;育成期一般为周龄段;产蛋期一般为周

龄段。

3、为了保证肉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同步,在育成期饲养管理必须采用

饲喂制度和合理的制度相结合。

4、肉种鸡的预产期特指周龄段,饲料应用专用的配合料。

5、肉种鸡在育雏育成期,一般要公母鸡饲养,产蛋期公母鸡

饲养。

6、肉仔鸡目前采用的饲养方式较多,其中有二种较为常见。

7、肉仔鸡的光照方法常用有两种。

8、肉仔鸡日粮中要求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特点是。

9.黄羽肉鸡一般分为_____、。

10.俗称三黄鸡是指_____、。

三、简答与论述

1.简述肉仔鸡饲养管理要点。

2.试述肉种鸡限限制饲养的意义(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3.简述预防肉仔鸡胸囊肿的主要措施。

4.简述预防肉仔鸡腹水症的主要措施。

5.优质黄羽肉鸡生产有何特点?

第七章水禽生产

一、填空

1、目前我国的鸭、鹅存栏数约占世界总量的 %和

2、鸭起源于和两类。按经济用途分为三类。

3、鹅起源于雁属的和,我国家鹅品种主要为的后代。鹅按体型分为

三种。

4、俗称草食家禽的是。与其它家禽不同,它有发达的。

5、鹅只所以能快速填饲催肥,主要是因为它能力强。

6、水禽强制填词体内某一器官可聚积大量脂肪,这一器官是。

7、为了防止水禽肥肝生产过程中体内脂肪的转化,应严格控制日粮

含量水平。

8、鹅的繁殖利用年限与鸡、鸭不同,一般是第一产量年产蛋率,第年才达高峰,故利用至

年较为理想。

9、大型肉仔鸭一般周龄即可上市出售,体重可达 kg左右。

10、番鸭与普通鸭之杂交,是不同间的杂交。后代不,故称骡鸭。

11、我国生产上骡鸭目前的主要二元杂交方式是,其后代公母体型差异不明显。

12、大型肉种鸭育雏期指周龄,育成期周龄,后备期周龄,产蛋期指周龄以上。

13、水禽填饲一般在周龄段进行,期限一般天。

14、填词方法有两种。

15、肉仔鹅一般分为两阶段饲养。

16、生产上常用羽的“千朵重”作为比较水禽羽绒的品质指标之一。

17、衡量水禽羽绒的品质常用指标有。

18、活拔羽绒一般在鹅的期、鸭的期进行。

19、水禽肥肝生产一般应选的品种,若利用杂种优势,父系应为的品种,母系应为

的品种较为理想。

20、鹅的繁殖与其它家禽不同,一般从当年季节开始,到次年季节结束,故属刺激引起生

殖。

二、简答与论述

1、简述水禽的生物学特性。

2、按经济用途家鸭品种分为哪几类?

3、试述快大型肉仔鸭的饲管要点。

4、简述肉鸭填肥的技术要点。

5、在我国骡鸭生产有什么意义,主要杂交生产方式?

6、简述肉仔鹅生产的技术要点。

7、试述鸭鹅活拔羽绒有何优点?

10年高考化学试题汇编含2020专题16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生版)

1.(2019·全国高考真题)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 .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 .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 .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2.(2018·江苏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NaHCO 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 .SiO 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 .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 .CaO 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2020·浙江高考真题)35Ca SiO 是硅酸盐水泥的重要成分之一,其相关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发生反应:Δ3543232Ca SiO 4NH Cl CaSiO 2CaCl 4NH 2H O +++↑+B .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 C .能与2SO ,反应生成新盐 D .与足量盐酸作用,所得固体产物主要为2 SiO 4.(2007·广东高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 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5.(2013·江苏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A .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专题16 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 料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6.(2019·浙江高考真题)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 C.天然石英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D.硫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硫单质、硫化物和硫酸盐等7.(2010·江苏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8.(2009·广东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硅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硅是构成一些岩石和矿物的基本元素 ②水泥、玻璃、水晶饰物都是硅酸盐制品 ③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④陶瓷是人类应用很早的硅酸盐材料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2018·海南高考真题)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Na2O2可与CO2反应放出氧气,可用于制作呼吸面具 B.SiO2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和光电池 C.聚四氟乙烯耐酸碱腐蚀,可用作化工反应器的内壁涂层 D.氯水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织物等10.(2011·江苏高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该性质的应用均正确的是A.常温下浓硫酸能使铝发生钝化,可用铝制容器贮运浓硫酸 B.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C.二氧化氯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的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其腐蚀

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3年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0 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材料按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 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2、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3、材料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三个层次来研究。 4、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结合,不同元素由于电子结构不同结合的强弱也不同。其中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较强;范德华键为较弱的物理键;氢键归于次价键。 5、范德华力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6、晶体包括有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7、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为[SiO4] 四面体,其结构类型为岛装、环状、链状、层状与架状等。 8、晶体的缺陷按几何维度可划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中点缺陷又可分为热缺陷和杂质缺陷。 9、力对材料的作用方式为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而力学性能表征为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10、材料的电性能是材料被施加电场时所产生的响应行为。主要包括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1、晶体生长技术包括有融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其中融体生长法主要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 12、气相沉积法分为物理沉积法和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按反应的能源可分为热能化

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与光化学沉积。 13、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 14、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15、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为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组成。 16、玻璃按主要成分可分为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氧化物玻璃包括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钙玻璃;非氧化物玻璃主要有硫系玻璃和卤化物玻璃。17、半导体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体半导体;按价电子数可分为n-型和p-型。 18、聚合物通常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称为单体,一种这样化合物聚合形成的成为均聚物,两种以上称共聚物。 19、聚合的实施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20、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主要有:共轭体系的聚合物、电荷转移络合物、金属有机螯合物和高分子电解质。 21、复合材料按基体可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22、纳米材料的独特效应包括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 二、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23、置换型固溶体:由溶质原子替代一部分溶剂原子而占据着溶剂晶格某些结点位置所组 成的固溶体。 24、填隙型固溶体:溶质质点进入晶体中的间隙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25、介电性:在电场作用下,材料表现出的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 26、居里温度:高于此温度铁电性消失。 27、相图:用几何的方式来描述处于平衡状态下物质的成分、相和外界条件相互关系的示 意图。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1卷试题及答案

2013年全国新课标1卷理综试题WORD版 1.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2.关于同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不同 B.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C.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不同,DNA分子数目相同 D.两者后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相同,DNA分子数目不同 3.关于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 C.主动运输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 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4.示意图 甲、乙、丙、 丁为某实验 动物感染 HIV后的情 况,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 敏感 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 6.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磺、硝石、木炭三种物质 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 Y3+ C、Y3+Z2-D、X+Z2-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生物化学实验思考题 1.可用何种颜色反应鉴别酮糖的存在? 间苯二酚反应,在酸的作用下,酮糖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 2.α—萘酚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糖在浓的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其糠醛的衍生物,后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 3.菲林试剂和本尼迪凯特氏法检验糖的原理是什么? O沉淀。它们都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能使还原糖氧化而本身还原成红色或者黄色的Cu 2 4.何谓纸层析法? 用滤纸作为惰性支持物的的分层层析法。 5.何谓Rf值?影响Rf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纸层析法形成的纸层析图谱上,原点到层析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的比值;影响Rf值的因素有: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 6.怎样制备扩展剂? 扩展剂是4份水饱和的和1份醋酸的混合物。将20ml和5ml冰醋酸放入中,与15ml水混合,充分振荡,静置后分层,放出下层水层,漏斗中的则为扩展剂。 7.层析缸中的平衡剂的作用是什么? 平衡剂起到使纸上吸附的溶剂达到饱和。使物质在展开剂和纸层析上吸附的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进行分离。 8.通过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实验你掌握了几种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他们 的原理是什么?

四种: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黄色反应;考马斯亮蓝反应。 (1)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能与Cu2+ 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蛋白质中有肽键,其结构与双缩脲相似,也能发生此反应。(2)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产生黄色物质外,所有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产生蓝紫色物质。(3)含有苯环结构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色氨酸,遇硝酸后,可被硝化成黄色物质,该化合物在碱性溶液中进一步形成橙色的硝醌酸钠。(4)考马斯亮蓝G250有红色和蓝色两种色调。在酸性溶液中,其以游离态存在呈现棕红色;当它与蛋白质通过疏水作用结合后变为蓝色。 9.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及其应用的意义? 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的最适温度。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指导工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10.什么是酶反应的最适PH?对酶的活性有什么影响? 酶催化活性最高时反应体系的 pH 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 PH。PH过高、过低都会使酶促反应的速率下降。 11.什么是酶的活化剂? 指能够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提高的物质。 12.什么是酶的抑制剂?与变性剂有何区别?本实验结果如何证明酶的专一性? 指与分子上的一些结合,使酶活力下降,甚至消失,但不使变性的物质。区别:酶的抑制剂不会使酶发生变性,而酶的变性剂会使酶的结构和性质发生改变。酶的专一性证明: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淀粉和蔗糖中分别加入有活性的淀粉酶和蔗糖酶后,两者均产生了还原性的糖,与本尼迪凯特试剂反应产生了砖红色沉淀,而其他的条件下均没有还原性糖的的产生,进而说明了酶的专一性。(答题时可以详尽的描述) 13.何谓碘值?有何意义?

高一化学硅测试题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光学特性、生物功能、电学特性、耐高温、强度高 B.光导纤维做通讯材料有许多优点,但怕腐蚀,铺设也很不方便 C.高温结构陶瓷比金属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不怕氧化、密度小等优点 D.光导纤维除用于通讯外,还可以用于医疗、信息处理等许多方面 思路解析: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其性质稳定,耐腐蚀能力要比金属材料要强得多,所以,认为它怕腐蚀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答案:B 2.有关材料分类正确的是() A.硅酸盐材料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高温结构陶瓷属于新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都属于结构材料 C.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包括半导体材料、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等 D.氮化硅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但不是高温结构材料 思路解析:A项中硅酸盐材料不是新型的材料,而是传统的材料;B 项金属中有些材料不是结构材料;D项中氮化硅也是高温结构材料。答案:C

3.你知道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什么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又是谁? 思路解析:通过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都可以知道。 答案: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其次是氧。 4.观察下列图片,考虑硅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存在形态如何?请作简单描述。 思路解析:从本题提供的图片及教材的文字介绍、生活经验等多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答案: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5.根据教材上介绍的二氧化硅的正四面体结构图,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二氧化硅的分子结构模型。 思路解析:二氧化硅的空间结构是正四面体,可以用陶土来制作一个正四面体模型,也可以用小木棍和小球(珠)做成一个类似于教材上的结构。

材料化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0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 性能或功能。 0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 材料。 0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 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0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0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0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0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0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范围为 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0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 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0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0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0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0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生物化学思考题

《生物化学》思考题 蛋白质 一、名词: 氨基酸及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一级、二级、三级及四级结构;电泳;蛋白质分子病;别构效应;蛋白质变性作用;肽与肽键;N-端与-端;AA殘基; 二、简答题 1、中性、酸性及碱性氨基酸有哪些? 答:20种氨基酸中的精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为3种碱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为天冬氨酸和谷氨酸2种;其他15种为中性氨基酸。 2、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力有哪些? 答:氢键、盐键、疏水作用、范德华引力等是稳定空间结构的作用力;一级结构中的化学键有肽键和二硫键。 3、蛋白质在非等电点时不易形成凝集沉淀的的原理; 答:一是水化层,蛋白质表面带有亲水基团,形成水化层,使蛋白质颗粒相互隔开,不易碰撞成大颗粒;二是蛋白质在非等电时带有同种电荷,使蛋白质之间相互排斥,保持一定距离,不致相互凝集沉淀 4、指出下面pH条件下,各蛋白质在电场中向哪个方向移动,即正极,负极,还是保持原点?(1)胃蛋白酶(pI 1.0),在pH 5.0;(2)血清清蛋白(pI 4.9),在pH 6.0;(3)α-脂蛋白(pI 5.8),在pH 5.0和pH 9.0; 答:(1)胃蛋白酶pI 1.0<环境pH 5.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2)血清清蛋白pI 4.9<环境pH 6.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3)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5.0,带正电荷,向负极移动; α-脂蛋白pI 5.8<环境pH 9.0,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三、何谓蛋白质的变性与沉淀?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答: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后,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并伴随着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变性的本质:分子中各种次级键断裂,使其空间构象从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序的状态,一级结构不破坏。 蛋白质变性后的表现:①?生物学活性消失;②?理化性质改变:溶解度下降,黏度增加,紫外吸收增加,侧链反应增强,对酶的作用敏感,易被水解。 蛋白质由于带有电荷和水膜,因此在水溶液中形成稳定的胶体。如果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破坏了蛋白质的水膜或中和了蛋白质的电荷,则蛋白质胶体溶液就不稳定而出现沉淀现象。沉淀机理: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中和表面的净电荷。 蛋白质的沉淀可以分为两类: (1)可逆的沉淀:蛋白质的结构未发生显著的变化,除去引起沉淀的因素,蛋白质仍能溶于原来的溶剂中,并保持天然性质。如盐析或低温下的乙醇(或丙酮)短时间作用蛋白质。 (2)不可逆沉淀: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发生重大改变,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不再能溶于原溶剂。如加热引起蛋白质沉淀,与重金属或某些酸类的反应都属于此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重点知识归纳及典型习题

重 点 突 破 锁定高考热点 探究规律方法 熔沸点高,硬度大,其中金刚石为硬度最大的物质。 2.一般情况,非金属元素单质为绝缘体,但硅为半导体,石墨为电的良导体。 3.一般情况,较强氧化剂+较强还原剂===较弱氧化剂+较弱 还原剂,而碳却能还原出比它更强的还原剂:SiO 2+2C===== 高温Si +2CO ↑,FeO +C===== 高温Fe +CO ↑。 4.硅为非金属,却可以和强碱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5.一般情况,较活泼金属+酸===盐+氢气,然而Si 是非金属,却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 +4HF===SiF 4↑+2H 2↑。 6.一般情况,碱性氧化物+酸===盐+水,SiO 2是酸性氧化物,却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SiO 2+4HF===SiF 4↑+2H 2O 。 7.一般情况,较强酸+弱酸盐===较弱酸+较强酸盐。虽然酸 性:H 2CO 3>H 2SiO 3,却能发生如下反应:Na 2CO 3+SiO 2===== 高温Na 2SiO 3+CO 2↑。 8.一般情况,非常活泼金属(Na 、K 等)才能够置换出水中的氢, 但C +H 2O(g)=====高温CO +H 2 。 9.一般情况,非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如SO 3+H 2O===H 2SO 4,但SiO 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题组训练

1.某短周期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该元素() A.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B.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C.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D.气态氢化物比甲烷稳定 解析该短周期非金属元素为Si,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A项正确;单质硅可用作半导体材料,而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B项错误;Si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其可以与氢氟酸反应,C项错误;由于非金属性Si

材料化学试题库完整

一填空题 (1)材料是具有使其能够用于机械、结构、设备和产品性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性能或功能。 (2)材料按照化学组成、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和复合材料。 (3)材料按照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结构材料更关注于材料的力学性能;而另一种则考虑其光、电、磁等性能。 (4)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5)一般材料的结构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 (6)对于离子来说,通常正离子半径小于相应的中性原子,负离子的半径则变大。 (7)晶体可以看成有无数个晶胞有规则的堆砌而成。其大小和形状由晶轴(a,b,c)三条边和轴间夹角(α,β,γ)来确定,这6个量合称晶格参数。 (8)硅酸盐基本结构单元为硅氧四面体,四面体连接方式为共顶连接。 (9)晶体的缺陷按照维度划分可以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延伸围为零维、一维、二维和三维。 (10)位错分为韧型位错、螺型位错以及由前两者组成的混合位错三种类型。 (11)固溶体分为置换型固溶体和填隙型固溶体,前者溶质质点替代溶剂质点进入晶体结点位置;后者溶质质点进入晶体间隙位置。 (12)材料热性能主要包括热容、热膨胀和热传导。 (13)材料的电性能是指材料被施加电场时的响应行为,包括有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4)衡量材料介电性能的指标为介电常数、介电强度和介电损耗。 (15)磁性的种类包括:反磁性、顺磁性、铁磁性、反铁磁性和铁氧体磁性等。 (16)铁磁材料可分为软磁材料、硬磁材料和矩磁材料。 (17)材料的制备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合成与控制材料的物理形态。 (18)晶体生长技术主要有熔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前者主要包括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等。 (19)溶液达到过饱和途径为:一,利用晶体的溶解度随改变温度的特性,升高或降低温度而达到过饱和;二,采用蒸发等办法移去溶剂,使溶液浓度增高。 (20)气相沉积法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 PVD和化学气相沉积法 CVD。 (21)液相沉淀法包括直接沉淀法、共沉淀法、均匀沉淀法和水解法。 (22)固态反应一般包括相界面上的反应和物质迁移两个过程,反应物浓度对反应的影响很小,均相反应动力学不适用。 (23)自蔓延高温合成按照原料组成可分为元素粉末型、铝热剂型和混合型。 (24)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25)合金基本结构为混合物合金、固溶体合金和金属间化合物合金。 (26)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27)金属材料热处理包括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28)超耐热合金包括铁基超耐热合金、镍基超耐热合金和钴基超耐热合金。 (29)提高超耐热合金性能的途径有改变合金的组织结构和采用特种工艺技术,后者主要有定向凝固和粉末冶金。 (30)产生合金超塑性的条件为产生超细化晶粒与适宜的温度和应变速率。 (31)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有以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

2013年安徽高考理综试题及答案免费(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第I卷第1页至第5页,第II卷第6页至第12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II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 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120分)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i27 S32 Cl35.5 Ce140 Pb207 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2.细胞代谢受酶的调节和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通过影响细胞内酶活性来调节细胞代谢 B.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C.同一个体各种体细胞酶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代谢不同 D.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总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 3.右图为第10粒水稻种子在成熟过程中于物质和呼吸速率 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A.种子干物质快速积累时期,呼吸作用旺盛 B.种子成熟后期自由水减少,呼吸速率下降 C.种子成熟后期脱落酸含量较高,呼吸速率下降 D.种子呼吸速率下降有利于干物质合成 4.下列现象中,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行为均有关的是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

最新生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生物化学》复习思考题 —、写出下列各小题的中文名称或英文缩写符号 1、GSH还原型谷胱甘肽; 2、GSSG氧化型谷胱甘肽; 3、谷氨酸glu; 4、赖氨酸lys; 5、还原性辅酶I,NADPH; 6、TCAc;三羧酸循环 7、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 8、ACP;酰基载体蛋白 9、EMP;糖酵解 10、Cys;半胱氨酸 10、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11、解链温度;Tm 12、ES;酶和底物结合形成的不稳定中间产物 13、磷酸戊糖途径;PPP 14、Met;甲硫氨酸 15、FADH 2;还原型黄素二核苷酸16、转移核糖核酸;tRNA 17、Lys;赖氨酸18.cAMP;3,5-环腺苷酸环 18、信息核糖核酸;mRNA19、焦磷酸硫胺素;TPP20、Pro;脯氨酸21、NAD+;烟硝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22、ADPG;腺苷二磷酸葡萄糖23、米氏常数Km 二、名词解释 1、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生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只能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2、超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上若干相邻的构象单元彼此作用,进一步组合成有规律的组合体作为三级结构的构件 3、别构效应底物或效应物与酶结合后,使酶的构象发生一定变化从而影响酶的活性此效应为别构效应 4、生物膜;P115 5、氧化磷酸化与底物磷酸化;P185, 6、能荷;P191 7、糖异生作用;P203 8、末端氧化酶; P192 9、构型与构象;P42 10、单体酶与寡聚酶;P71 11、辅酶与辅基;P7111、脂肪酸的β-氧化;P215 12、减色效应与增色效应;13、酶的比活力; 14、Tm与Km;15、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16、核酶与核糖核酸酶;17、必需脂肪酸 三、选择 1、下列关于酶的描述,正确的是(C )。 A、增加反应自由能 B、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C、降低反应活化能 D、提高反应活化能 2、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B ) A、非竞争性抑制 B、竞争性抑制 C、反馈抑制 D、底物抑制 3、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D )。 A、V A B、VB1 C、VC D、VE 4、下列化合物与维生素名称统一的是( B )。 A、VB1—核黄素 B、VC—抗坏血酸 C、VB2—硫胺素 D、VK—生育酚 5、1分子丙酮酸完全氧化分解可产生的CO2和ATP是( D )。 A、2CO2,12ATP B、3CO2,12ATP C、3CO2,15ATP D、3CO2,16ATP 6、关于生物膜基本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磷脂双分子层侧各有蛋白质附着 B、磷脂形成片层结构,蛋白质位于各片层之间 C、蛋白质为骨架,两层磷脂分别附着于蛋白质两侧 D、磷脂双分子层为骨架,蛋白质附着于表面或插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7、下列各项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过程是( C )。 A、三羧酸循环 B、电子传递 C、PPP D、氧化磷酸化 8、以下关于三羧酸循环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TCA循环是糖、脂肪和氨基酸彻底氧化的共同途径 B、1分子葡萄糖经EMP-TCA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并生成36-38分子ATP C、a-酮戊二酸至琥珀酸包括底物水平磷酸化 D、同EMP一样,TCA循环也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9、生物体内各种活动的直接能量供给者是( C ) A、葡萄糖 B、GTP C、ATP D、乙酰CoA 10、下列中不属于糖异生前体物质的是( B )

(完整版)硅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硅及其化合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单选题) 1.新型无机材料碳化钛(TiC)、碳化硼(B4C3)、氮化硅(Si3N4)等称为非氧化物陶瓷,合成这些物质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在合成工艺中必须注意() A.通入足量的氧气B.避免与氧气接触 C.可在氮气气氛中合成D.通入少量氧气 2.高温下的反应SiO2+3C=SiC+2CO↑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A.1:2 B.2:1 C.1:3 D.5:3 3.在300℃时,某无色气体X与红热的碳反应生成无色气体Y,Y能跟灼热的CuO反应又生成气体X,则X、Y分别是() A.H2O(g)、H2B.O2、H2C.CO2、CO D.CO、CO2 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水玻璃加盐酸:SiO32-+2H+=H2SiO3↓B.小苏打和烧碱溶液:HCO3-+OH-=CO2+H2O C.石灰石溶于盐酸:CO32-+2H+=H2O+CO2↑ D.石英溶于NaOH溶液:Si4++2O2-+2OH-=SiO32-+H2O 5.下列物质固态时,不存在分子的是() A.二氧化硅B.二氧化硫C.二氧化碳D.三氧化硫 6.除去SiO2固体中混有的CaCO3固体,方法正确的是() A.加水,过滤B.加热C.加盐酸,过滤D.加NaOH溶液,过滤 7.下列变化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SiO2→Na2SiO3B.SiO2→H2SiO3C.CuSO4→CuCl2D.Cu(OH)2→CuO 8.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H+、K+、HCO3-、Ca2+ B.OH-、Na+、Mg2+、HCO3- C.Na+、H+、Cl-、NO3-D.Na+、SiO32-、H+、Cl- 9.10g含有杂质的Ca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0.1mol,则此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KHCO3和MgCO3B.SiO2和MgCO3C.K2CO3和SiO2D.无法确定 10.把xmol的CO2通入含ymol Ca(OH)2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当x≤y时,生成100x g沉淀 B.当y<x时,生成100y g沉淀 C.当y<x<2y时,生成100(2y-x) g沉淀 D.当2y≤x时,生成的沉淀全部溶解 11.将过量的CO2分别通入①CaCl2溶液;②Na2SiO3溶液;③NaAlO2溶液;④饱和Na2CO3溶液;⑤Ca(OH)2溶液。最终溶液中有白色沉淀析出的是()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 C.②④⑤D.①②④ 12.下列关于硅和硅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与金刚石相似,都是立体网状结构②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③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④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⑤SiO2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硅原子组成的⑥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可溶于水生成硅酸 A.①②⑥B.①⑤⑥C.③④⑤⑥D.②⑤⑥

材料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材料:人类社会所能够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 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结构中各类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表示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晶向:空间点阵的结点可以看成是分列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上,这些直线系称为晶列,同一个格子可以形成方向不同的晶列,每一个晶列定义了一个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空间点阵的结点可以从各个方向被划分为许多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点阵,这些平面点阵所处的平面称为晶面。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点群: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演轴)的集合。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集合。 肖特基缺陷:正常格点上的质点,在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而在晶体内部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 弗伦克尔缺陷:在晶格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较大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进入到间隙位置,形成间隙质点,而在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换溶剂原子的位置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填入溶剂晶格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中间相: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晶格类型及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的合金固相。相律:相平衡体系中揭示相数P ,独立组分数C和自由度F之间关系的规律。 相图: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随温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情况的图形。 二、填空题 1、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从宏观上来看,气体和液体表现为(流动性),固体表现出(固体性)。液体在缓慢降温过程中形成(晶体),在急冷过程中形成(非晶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具有(长程有序),而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4、实际晶体结构、基元和点阵的关系可概括为(晶体结构= 点阵+ 基元);点阵是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基元是周期性重复的(内容)。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l2 N 14 O 16 Mg 24 S 32 K 39 Mn 55 一、选择题:本题共l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与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应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A.w2-、X+B.X+、Y3+C.Y3+、Z2-D.X+、Z2-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处理过程中银器一直保持恒重B.银器为正极,Ag2S被还原生成单质银 C.该过程中总反应为2Al+3Ag2S==6Ag+Al2S3D.黑色褪去的原因是黑色Ag2S转化为白色AgCl 11.已知Ksp(AgCl) = 1.56×10-10,Ksp(AgBr) = 7.7×10-13,Ksp(Ag2CrO4) = 9.0×10-12。某溶液中含有Cl-、Br-和CrO42-,浓度均为0.010 mol·L-1,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010 mol·L-1的AgNO3溶液时,三种阴离子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A.Cl-、Br-、CrO42-B.CrO42-、Br-、Cl-C.Br-、Cl-、CrO42-D.Br-、CrO42-、Cl-1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醇共有 A.15种B.28种C.32种D.40种 1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26.(13分) 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大学生物化学思考题答案

1 绪论 1.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解答:生物化学主要研究: (1)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生物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功能; (2)生物分子分解与合成及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 (4)生物体新陈代谢的调节与控制。 2.你已经学过的课程中哪些内容与生物化学有关。 提示: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运用生物化学的知识。 3.说明生物分子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有哪些相似的规侓。 解答:生物大分子在元素组成上有相似的规侓性。碳、氢、氧、氮、磷、硫等6种是蛋白质、核酸、糖和脂的主要组成元素。碳原子具有特殊的成键性质,即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可使碳与自身形成共价单键、共价双键和共价三键,碳还可与氮、氧和氢原子形成共价键。碳与被键合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的性质,使得碳骨架可形成线性、分支以及环状的多种多性的化合物。特殊的成键性质适应了生物大分子多样性的需要。氮、氧、硫、磷元素构成了生物 分子碳骨架上的氨基(—NH 2)、羟基(—OH )、羰基(C O )、羧基(—COOH )、巯基(—SH )、磷酸基(—PO 4 )等功能基团。这些功能基团因氮、硫和磷有着可变的氧化数及氮和氧有着较强的电负性而与生命物质的许多关键作用密切相关。 生物大分子在结构上也有着共同的规律性。生物大分子均由相同类型的构件通过一定的共价键聚合成链状,其主链骨架呈现周期性重复。构成蛋白质的构件是20种基本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肽链具有方向性(N 端→C 端),蛋白质主链骨架呈“肽单位”重复;核酸的构件是核苷酸,核苷酸通过3′, 5′-磷酸二酯键相连,核酸链也具有方向性(5′、→3′ ),核酸的主链骨架呈“磷酸-核糖(或脱氧核糖)”重复;构成脂质的构件是甘油、脂肪酸和胆碱,其非极性烃长链也是一种重复结构;构成多糖的构件是单糖,单糖间通过糖苷键相连,淀粉、纤维素、糖原的糖链骨架均呈葡萄糖基的重复。 2 蛋白质化学 1.用于测定蛋白质多肽链N 端、C 端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基本原理是什么? 解答:(1) N-末端测定法:常采用2,4―二硝基氟苯法、Edman 降解法、丹磺酰氯法。 ①2,4―二硝基氟苯(DNFB 或FDNB)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2,4―二硝基氟苯(2,4―DNFB )反应(Sanger 反应),生成DNP ―多肽或DNP ―蛋白质。由于DNFB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P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黄色DNP ―氨基酸衍生物,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② 丹磺酰氯(DNS)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与丹磺酰氯(DNS ―Cl )反应生成DNS ―多肽或DNS ―蛋白质。由于DNS 与氨基形成的键对酸水解远比肽键稳定,因此DNS ―多肽经酸水解后,只有N ―末端氨基酸为强烈的荧光物质DNS ―氨基酸,其余的都是游离氨基酸。 ③ 苯异硫氰酸脂(PITC 或Edman 降解)法:多肽或蛋白质的游离末端氨基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 )反应(Edman 反应),生成苯氨基硫甲酰多肽或蛋白质。在酸性有机溶剂中加热时,N ―末端的PTC ―氨基酸发生环化,生成苯乙内酰硫脲的衍生物并从肽链上掉下来,除去N ―末端氨基酸后剩下的肽链仍然是完整的。

高中高一必修一:4.1.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同步练习化学试题(答案解析)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精品】高一必修一:4.1.2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同步练习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的是() A.玻璃B.水泥C.光导纤维D.陶瓷 2.下列关于硅酸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硅酸盐大多都难溶于水②硅酸盐是构成地壳岩石的最主要成分 ③硅酸盐中最常见的是Na2SiO3,它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 A.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玻璃、玻璃、水泥、陶瓷均为混合物 B.C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C.SiC的俗名叫金刚砂,硬度很大 D.实验室熔融烧碱时,不能使用石英坩埚,可以使用铁坩埚 4.古瓷中所用颜料的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 x,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D.x等于6 5.下面关于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元素,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在所有的元素中居第一位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自然界中可以以游离态存在 D.硅在电子工业中,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时硅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反应 B.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可以导电,属于金属材料 C.Na2SiO3是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的原料 D.二氧化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