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知识框架和知识点总结

高三复习总纲.

一、复习关键----掌握25条必要知识点

1、

2

1.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法罗定律及推论)

2.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及应用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

4.电解质溶液(溶液浓度、、中和滴定及PH计算、胶体的知识)

5.“位—构—性”(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理及应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6.化学键与晶体及其特点

7.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8.等效平衡思想的应用

9.弱电解质电离平衡(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物料平衡和电荷守恒)盐类的水解、弱电解离子浓度与大小比较)

10.

11.离子的鉴定、共存与转化

12.、热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热计算

13.原电池与电解池原理及应用

14.典型元素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15.官能团、官能团的确定、同分异构和同系物

16.有机反应类型

17.有机合成推断

18.有机新信息题有机聚合体

19.阴阳离子的鉴别与鉴定

20.物质的除杂、净化、分离和鉴定

21.实验仪器使用与连接和基本操作

22.实验设计与评价

23.混合物的计算

24.化学史、环境保护、能源

25.信息和新情景题的模仿思想

3、复习备考的小专题40个

1.化学实验仪器及其使用

2.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3.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4.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5.常用的加热方法与操作

6.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7.有机物燃烧的规律

8.有机反应与判断

9.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

10.有机物的鉴别

11.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的小结

12.分解产物为两种或三种的物质

13.碳酸与碳酸的盐的相互转化

14.铝三角

15.铁三角

16.中学里可以和水反应的物质

17.中学中的图像小结

18.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9.氧化还原反应

20.无机反应小结

21.阿伏加德罗常数

22.阿伏加德罗定律

23.原子结构

24.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5.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26.化学反应速率

27.化学平衡的应用(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28.盐类的水解

29.原电池

30.电解池

31.几个定量实验

32.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33.溶液的酸碱性与pH 计算 34.多步反应变一步计算

35.溶解度、溶液的浓度及相关计算 36.混合物的计算

37.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38.无机化工 39.有机合成 40.能源与环保

二、第一轮基础理论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 ↑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

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

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变化

反应物→概念及转化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产物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

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 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

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

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

否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

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配平 强

还原剂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符号:△H

单位:一般采用KJ ·mol -1 测量:可用量热计测量

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开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反应热: 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0,用“-”表示;吸热反应△H>0,用“+”表示。

燃烧热:在101KPa 下,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反应生成1molH 2O 时的反应热。

中和热: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H +(aq)+OH -(aq)=H 2O(l);

△H=-57.3KJ ·mol - 弱酸弱碱电离要消耗能量,中和热 |△H|<57.3KJ ·mol -1

原理:断键吸热,成键放热。 反应热的微观解释:反应热=生成物分子形成时释放的总能量-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 定义:表明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意义:既表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热化学 ①、要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若反应是在298K ,1atm 可不注明; 方程式 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

书写方法 ③、△H 与方程式计量数有关,注意方程式与△H 对应,△H 以KJ ·mol -1

单位,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H 的“+”或“-”数值和单位,方程

式与△H 之间用“;”分开。

盖斯定律: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

化合反应 A+B=AB

分解反应 AB=A+B 置换反应 A+BC=C+AB

复分解反 AB+CD=AC+BD

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特征、本质、分析表示方法、应用

化学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本质、特点、分类、发生的条件 分子反应 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放热反应 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燃烧热

中和热

①、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符号:n

物质的量③、单位:摩尔、摩、符号mol

按化合价有无变化分类 化学反

能量变化

④、1mol任何粒子(分、原、离、电、质、中子)数与0.012kg12C中所

含碳原子数相同。

⑤、、架起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联系的桥梁。

①、定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②、符号N A

③、近似值:6.02×1023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叫~

基本概念气体摩尔体积:②、符号:Vm

②、单位:L·mol-1

①、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

摩尔质量:②、符号:M ③、单位:g·mol-1或kg·mol-1

④、若以g

·mol-1为单位,数值上与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

质量相等。

①、定义: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

物理量叫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②、符号:c(B)

③、单位:mol·L-1

①、定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作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同温同压下:

2

1

2

1

2

1

N

N

=

n

n

=

V

V

②、推论:同温同压下:

2

1

2

1

2

1

Mr

Mr

=

M

M

=

ρ

ρ

同温同体积下:

2

1

2

1

2

1

N

N

=

n

n

=

P

P

Ⅰ、气体休的密度和相对密度:

标况下:

1-

L

?

g

4.

22

Mr

=

mol

?

.4L

22

M

=

)

(ρ气体

A气体对B气体的相对密度:

)

B

(

M

)

A

(

M

=

)

B

)

A

=

)

B

(

D

Ⅱ、摩尔质量M(或平均摩尔质量M—)

M=22.4L·mol-1×ρ,

???

+

)

B

(n

+

)

A

(n

???

+

)

B

(

M

?)

B

(n

+

)

A

(

M

?)

A

(n

=

M

M

—=M(A)ф(A)+M(B)ф(B)+···ф为体积分数。

①、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有关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③、运用:

阿伏加德

罗定律及

其推论:

n

×N N A

×化合价

÷化合价

÷96500C·mol-1

×M

÷M

×V m(22.4L/mol)

②、物质的量与其它量之间的换算恒等式:

(V ?c =)

S +100(M )S (m =

H

ΔQ =

N N =

V )g (V =M

m =

n A

m

溶液溶液

③、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伯龙方程):

PV=nRT 或 RT

M m =PV

(R=8.314J/mol ·K )

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①、溶液稀释定律:溶质的量不变,m(浓)·w(浓)= m(稀)·w(稀);

c(浓)·V(浓)=c(稀)·V(稀) ②、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w 换算式:

100%×S

+100S =

w w

—1w ?100=

S

③、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cM

—1000d 1000cM =

S )

s +100(M s ?ρ?1000=

c

④、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ρ

1000cM =

w M

w

?ρ?1000=

c

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主要仪器:量筒、托盘天平(砝码)、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容量瓶

溶液的配配制: 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转移→洗涤→振

荡→定容→摇匀→装瓶

识差分析:关键看溶质或溶液体积的量的变化。依据MV

m =

V n =

c 来判断。

N (不带电荷) 同位素(核素)

决定原子种类

×V(溶液V (溶液)

×96500C·mol -1 ×△H

×V m ⑤、溶液浓度换算式: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关系及其它

→ 质量数(A=N+Z )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Z (带正电荷) → 核电荷数 元素 →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 :

电子数(Z 化学性质及最高正价和族序数

体积小,运动速率高(近光速),无固定轨道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小黑点的意义、小黑点密度的意义。

排布规律 → 电子层数 周期序数及原子半径 → 原子(离子)的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

随着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 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②、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③、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④、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元素周期律和 排列原则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元素周期表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排成一个纵行。 ①、短周期(一、二、三周期) 周期(7个横行)②、长周期(四、五、六周期) 周期表结构 ③、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 ①、主族(ⅠA ~ⅦA 共7个) 元素周期表 族(18个纵行②、副族(ⅠB ~ⅦB 共7个)

③、Ⅷ族(8、9、10纵行) ④、零族(稀有气体)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①、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最外层电子数 ②、原子半径

性质递变 ③、主要化合价

④、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⑤、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

电子层数: 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判断的依据核电荷数 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微粒半径的比较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

(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具体规律: 3、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

F --

决定

编排依据

具体表

X)(A Z 七主

和八

三长三短一不全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

Na+>Mg2+>Al3+

5、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Fe>Fe2+>Fe3+

①与水反应置换氢的难易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

金属性强弱③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电解中在阴极上得电子的先

后)

④互相置换反应

依据:⑤原电池反应中正负极

①与H2化合的难易及氢化物的稳定性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

金属性或非金属③单质的氧化性或离子的还原性

性强弱的判断④互相置换反应

Na>Mg>Al;非

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Si

规律:②、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如:Li

非金属性,随荷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如:F>Cl>Br>I。

K>C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12C原子质量的1/12(约1.66×10-27kg)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其国际单位制(SI)单位为一,符号为1(单位1一般

不写)

原子质量:指原子的真实质量,也称绝对质量,是通过精密的实验测得的。

如:一个Cl2分子的m(Cl2)=2.657×10-26kg。

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各核素的质量与12C的质量的1/12的比值。一种

元素有几种同位素,就应有几种不同的核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如35Cl为34.969,37Cl为36.966。相对原子质量比较核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是对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取近似整数值,数

值上与该核素的质量数相等。如:35Cl为

35,37Cl为3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按该元素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原子百分

比算出的平均值。如:Ar(Cl)=Ar(35Cl)×a% +

Ar(37Cl)×b%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元素同位素的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相对原子

质量与其丰度的乘积之和。

注意:①、核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计算。

定义: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为同位素。(即:同种元素的不同原

子或核素)

同位素①、结构上,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

特点:②、性质上,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只是某些物理性质略有不同;

③、存在上,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同位素的

原子(个数不是质量)百分含量一般是不变的(即丰度一定)。

1、定义: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NaCl 、NaOH 、Na 2O 2等);离子晶体。

②、存在: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离子化合物中

(如:NaOH 、Na 2O 2);

共价键 分子、原子、离子晶体。 2、分类 极性键 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 非极性键 非金属单质

③、分类: 双方提供:共价键 如:NH 4+、H 3O +

金属键: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于金属单质、金属晶体中。

键能

3、键参数键长

键角

4、表示方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后两者适用于共价键)

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瓦尔斯力):影响因素:大小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作用:对物质的熔点、沸点等有影响。

分子间相互作用 ②、形成条件:第二周期的吸引电子能力强的N 、O 、F 与H 之间(NH 3、H 2O )

③、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使物质熔沸点升高。 ④、氢键的形成及表示方式:F -—H ···F -—H ···F -—H ···←代表氢键。 氢键 O O

H H H H O H H

作用力稍强;是一种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

非极性分子 双原子分子:只含非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O 2、H 2、Cl 2等。

举例: 只含非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如:O 3、P 4等

分子极性 多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对称则为非极性分子

如:CO 2、CS 2(直线型)、CH 4、CCl 4(正四面体型)

极性分子: 定义:从整个分子看,分子里电荷分布是不对称的(正负电荷中心不

能重合)的。

举例 双原子分子:含极性键的双原子分子如:HCl 、NO 、CO 等

多原子分子: 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若几何结构不对称则为极

性分子

如:NH 3(三角锥型)、H 2O (折线型或V 型)、H 2O 2

离子键

不同原子间

存在 相同原子间

分子的极性

分子的稳定性

分子的空间构型 决定 分子的极性

决定

离子晶体

固体物质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①构成微粒:离子

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键

③举例:CaF2、KNO3、CsCl、NaCl、Na2O等

型晶体:每个Na+同时吸引6个Cl-离子,每个Cl-同

时吸引6个Na+;Na+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

比为1:1。

④微粒空间排列特点:

型晶体:每个Cs+同时吸引8个Cl-离子,每个Cl-同

时吸引8个Cs+;Cs+与Cl-以离子键结合,个数比为1:1。离子晶体⑤说明:离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离子个数比的式子。

①、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

性质特点②、离子晶体固态时一般不导电,但在受热熔化或溶于水时可以导电;

③、溶解性:(参见溶解性表)

④、晶体晶胞中微粒个数的计算:顶点,占1/8;棱上,占1/4;面心,

占1/2;体心,占1

①、构成微粒:分子

结构特点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作用力

③、空间排列:(CO2如右图)

分子晶体:④、举例:SO2、S 、

CO2

、Cl2等

①、硬度小,熔点和沸点低,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性质特点②、固态及熔化状态时均不导电;

③、溶解性:遵守“相似相溶原理”:

极性分子易溶于极性分子溶剂。

①构成微粒:原子

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共价键

③举例:SiC、Si、SiO2、C(

Ⅰ、金刚石:(最小的环为非平面6元环)

每个C被相邻4个碳包围,处于4个C原子的中心

④微粒空间排列特点:

原子晶体:Ⅱ、SiO2相当于金刚石晶体中C换成Si,Si与Si间间插

O

⑤说明: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表示原子个数比的式子。

①、硬度大,难于压缩,具有较高熔点和沸点;

性质特点②、一般不导电;

③、溶解性:难溶于一般的溶剂。

①、构成微粒: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

结构特点 ②、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金属键

③、空间排列:

金属晶体: ④、举例:Cu 、Au

Na 等

①、良好的导电性;

性质特点 ②、良好的导热性;

①、层状结构

结构:②、层内C ——C 之间为共价键;层与层之间为分子间作用力;

过渡型晶体(石墨): ③、空间排列:(如图)

性质:熔沸点高;容易滑动;硬度小;能导电。

意义: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量。

来粗略比较

定量: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来表示。

表示方法: ①、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②、同一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浓度变化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

但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比。如:

v(D)

d 1=

v(C)c 1=

v(B)b 1=

v(A)a 1 d :c :b :a =v(D):v(c):v(B):v(A)则有 D d +cC bB +aA 对于方程式:

③、一般不能用固体和纯液体物质表示浓度(因为ρ不变) ④、对于没有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v 正≠v 逆

:参加反应物质的性质。

①、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浓度,反应速率加快,反

之浓度: 则慢。

②、说明:只对气体参加的反应或溶液中发生反应速率产生影

响;与反应物总量无关。

影响因素 ①、结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

压强: 反之则慢

说明: 化学 反应速率

②、说明:当改变容器内压强而有关反应的气体浓度无变化时,

则反应速率不变;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惰性气体。

①、结论: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

慢。

温度: a 、对任何反应都产生影响,无论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外因: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能同时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程度不同;

c 、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2~4倍,有些反应只有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温才能加快。

①、结论: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 a 、具有选择性;

②、说明: b 、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同等程度地改变

正、逆反应速率;

c 、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减慢。

原因: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及活化分子等)

其它因素:光、电磁波、超声波、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溶剂的性质等。

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混合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逆: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动:是指动态平衡,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没有停止。

平衡状态特征:等: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零。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个定值。 变:外界条件改变,原平衡破坏,建立新的平衡。 ①、定义:mA(g)+nB(g) pC(g)+qD(g) ②、意义:表示可逆反应的反应进行的程度。

③、影响因素:温度(正反应吸热时,温度升高,K 增大;正反应放热时,化学平衡常数:温度升高,K 减小),而与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无关。

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平衡状态。

④、用途: a 、Q=K 时,处于平衡状态,v 正=v 逆;

b 、Q>K 时,处于未达平衡状态;v 正

c 、Qv 逆 向正向进行。 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化学平衡: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化学平衡移动: v(正)>v(逆) 向右(正向)移

方向: v(正)=v(逆) 平衡不移动

v(正)

注意:其它条件不变,只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才能使用。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缩小体积方向移动;减小压

强,平衡向扩大体积的方向移动。

②、压强: Ⅰ、反应前后气态物质总体积没有变化的反应,

压强改变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

{c(B){c(A)}}{c(D){c(C)}=K n

m q

p ?

?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说明:Ⅱ、压强的改变对浓度无影响时,不能改变

化学平衡状态,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惰性气

体。

Ⅲ、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无影响。

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

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平衡就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对同一可逆反应,只要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含量相同,这样的

平衡称为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1)、定温、定容:

①、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

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

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规律: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

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

(2)、定温、定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

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

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非电解质:无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定义:凡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化合物强碱

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大多数盐离子化合物

金属氧化物

电解质:分类强酸→强极性化合物

弱酸

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碱弱极性化合物

电解质溶液水

①、(强)一步电离与(弱)分步电离

表示:电离方程式②、(强)完全电离与(弱)可逆电离

③、质量守恒与电荷守恒

能否导电:有自由移动离子,溶液能导电;

导电能力: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则导电能力越

强。

意义: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离子化速率与分子化速率相等时,则建立平衡。

动:动态平衡,v(电离)=v(结合)≠0

弱电解质的特征:定:条件一定,分子、离子浓度一定

电离平衡变: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如:H2CO3

H2CO3 HCO3-+H+

表示:电离方程式,可逆符号,多元弱酸分步书写;

电解质溶液混合物←电解质溶液

HCO3- CO32-+H+

而多元弱碱不需分步写,如:Cu(OH)2

Cu(OH)2 Cu2++2OH-

影响因素:温度越高,电离程度越大;

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

水是极弱电解质:H2O H+ + OH-

①、c(H+)=c(OH-)=1×10-7mol-1

纯水常温下数据:②、Kw=c(H+)·c(OH-)=1×10-14

③、pH=-lgc(H+)=7

水的电离: c(H+)>c(OH-) 酸性 PH<7

水溶液的酸碱性:c(H+)=c(OH-) 中性 PH=7

c(H+)7

抑制电离:加入酸或碱

影响水电离的因素加入活泼金属,如Na、K等;

促进电离:加入易水解的盐,如NaAc、NH4Cl等;升高温度表示方法:p H=—lg(H+)

适用范围:浓度小于1mol·L-的稀酸或稀碱溶液。

pH试纸:用干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的待测溶液点在试纸上,观察试纸

颜色变化并跟比色卡比较,确定该溶液的PH值。

石蕊:(红) 5.0 (紫) 8.0 (蓝)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酚酞:(无) 8.2 (粉红) 10.0 (红)

及其变色范围甲基橙:(红) 3.1 (橙) 4.4 (黄)

甲基红:(红) 4.4 (橙) 6.2 (黄)

pH计:精确测定

溶液的pH 换算关系:

两强酸混合:pH

V

+

V

V

)

(H

c

+

V

)

c(H

=

)

H

(c

2

1

2

2

+

1

1

+

+

混合:两强碱混合: c(OH-)混=→

V

+

V

V

)

OH

(c

+

V

)

OH

(c

2

1

2

2

1

1

c(H+)混=Kw/c(OH-)混→pH

强酸强碱混合:

V

+

V

|

V

?

)

c(OH

V

?

)

H

(c|-

+

强酸 H n A c(H+)=n·c(H n A)

强碱 B(OH)n c(OH-)=n·c{B(OH-)n}

弱酸 H n A c(H+)=c(H n A)·α(H n A)

弱碱 B(OH)n c(OH-)= c{B(OH-)n}·α{B(OH-)n}

c(H+)

pH

c(OH-) pOH

pH+pOH=pKw

C(H+)·c(OH-)=Kw

+

c(H+)=10-pH

pOH=-lgc(OH-)

pH值单一:

计算:

混合前 混合后 条件

pH 1>pH 2两强等体积 pH 1+pH 2?15 pH 1-0.3

混合(近似) pH 1+pH

2=14 pH= 7 pH 1+pH 2?13 pH 2+0.3 pH 1>pH 2

pH 之和为14的一强一弱等体积相混 结果:谁强显谁的性质。

H +或O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

分子或离子,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条件:①、盐中必有弱离子 ②、盐必须能溶于水

①、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弱均水解、不弱不水解。 规律:②、弱的程度越大,水解的能力越强。

③、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④、温度越高,水解程度越大。

①、属可逆反应,其逆反应为酸碱中和(符合化学平衡规律); ②、水解程度一般微弱,且吸热。

盐类本身的性质 相同条件下,同浓度的 Na 2CO 3>NaHCO 3 (碱性)

Na 2CO 3 >NaAc (碱性)

影响因素: ①、温度的影响: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变大;

②、浓度的影响:稀释可促进盐类的水解,浓度越低水解程度越

大;

③、pH 的影响: NH 4++H 2O NH 3·H 2O +H +

加酸抑制,加碱促进。

NaAc Ac -+H 2O HAc + OH

-

强碱弱酸盐:Na 2SO 3 (分步) SO 32-+H 2O HSO 3-+OH -

单水解: HSO 3-+H 2O H 2SO 3 +OH -

盐类的水解 强酸弱碱盐:NH 4Cl NH 4Cl +H 2O HCl +NH 3·H 2O

AlCl 3 (应分步但简为一步) Al 3++3H 2O Al(OH)3+3H +

分类 ①、常见易双水解的离子组合:

Al 3+与CO 32-、HCO 3-、S 2-、HS -、AlO 2- Fe 3+与CO 32-、HCO 3-、AlO 2-、(S 2-、HS -主要发生氧化还原)

双水解: NH 4+与AlO 2-、SO 32-

能进行到底不用可逆号,用等号,沉淀、气体一般要标出:

表示: 如:2Al 3++2CO 32-+3H 2O =2Al(OH)3↓+3CO 2↑

②、表示:Al 3++3AlO 2-+6H 2O= 4Al(OH)3↓ 一般不用“=”,用“ ”的如:

NH 4++Ac -+H 2O NH 3·H 2O +HAc NH 4++CO 32-+H 2O NH 3·H 2O +HCO 3-

①、首先指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再决定如何水解;

说明: ②、某种盐溶液只有一种离子水解,水解程度小,一般用可逆号,不用

↑或↓;

③、多无弱酸阴离子分步水解,多元弱碱阳离子只看作一步水解。

正盐:弱酸强碱盐(碱性)、弱碱强酸盐(酸性)、 弱酸弱碱盐(视相对强弱)

盐溶液的 强酸的酸式盐,不水解如NaHSO 4显酸性;

酸碱性: 酸式盐 弱酸的酸式盐,既水解又能电离,酸碱性视电离和水

速算规律:

特征:

解的相对强弱

应用: 酸性:NaH 2PO 4、NaHSO 3 ;碱性:NaHCO 3、NaHS 、Na 2HPO 4。

判断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碱性 Na 2CO 3>NaAc → 酸性HAc>H 2CO 3 酸性 NH 4Cl Al(OH)3

解释在生活中的应用:①、明矾净水②、纯碱去污③、泡沫灭火器④、FeCl 3溶液配制。

电荷守恒 正负电荷相等

c(H +)+c(Na +)=2c(CO 32-)+c(HCO 3-)+c(OH -)

相等关系: 物料守恒 c(Na +)=2c(CO 32-)+2c(HCO 3-)+2c(H 2CO 3) C 原子守

(以Na 2CO 3)质子守恒 c(OH -)=c(H +)+c(HCO 3-)+2c(H 2CO 3) H +离子守恒

离子浓度比较: ①多元弱酸 H 3PO 4 c(H +)>c(H 2PO 4-)>c(HPO 42-)>c(PO 43-)

②多元弱酸形成的正盐 Na 2CO 3

c(Na +)>c(CO 32-)>c(OH -)>c(HCO 3-)>c(H +

)

大小关系: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 浓度0.1mol/L 的①、NH 4Cl

②、CH 3COONH 4③、NH 4HSO 4 则c(NH 4+) ③>①>②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 0.1mol/LNH 4Cl 与0.1mol/LNH 3混合

则:c(NH 4+)>c(Cl -)>c(OH -)>c(H +

)

①、用于精确地放出一定体积溶液的容器;

②、内径均匀,带有刻度的细长玻璃管,下部有控制液体流量的玻璃活塞(或

由橡皮管、玻璃球组成的阀)

概述:③、规格有25ml 、50ml ,估读到0.01ml ;

④、分为酸式滴定管(不能盛碱液,HF 以及Na 2SiO 3、Na 2CO 3等碱性溶液)

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性和强氧化性溶液)

滴定管: 使用方法:①检漏→②润洗→③注液→④排气→⑤调零→⑥放液→⑦读数→⑧记录

①、滴定管在装入酸或碱溶液后,要排净滴定管尖嘴内空气使尖嘴内充满液体

而无气泡。

方法: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注意:②、调整刻度时,应使液面在“0”或“0”以下,但不能太往下以免液体不足。

③、控制滴液速度,使得液体逐滴流出。

④、读数时等液面稳定后,视线与凹液面相切的刻度水平,并估读到0.01ml

的精确度。

定义:用已制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 中和实质:H ++OH -=H 2O

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B

A A A

B B V V c ?νν=

c

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

全。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作用:通过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确定终点;

中和滴定 指示剂: 选择:变色要灵敏、明显(终点尽可能与变色范围一致)

①、中和滴定,一般不用石蕊作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

说明: ②、酸滴碱,一般选甲基橙 终点由黄色 → 橙色;

③、碱滴酸,一般选酚酞 终点由无色 → 红色;

准备:滴定管(锥形瓶)洗涤→滴定管查漏→滴定管的润洗→注液→排气→调

零→读数→记录

操作:

移取待测液,加入指示剂2~3滴,然后滴定,判断终点,读数。

滴定:左手操管、右手旋瓶、目视瓶中、滴滴入瓶、突变暂停、半分定终、重

复两次、求均值。

计算:取两次或多次消耗标准溶液体积平均值然后求c 待

①、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端,刻度值由上往下增大; ②、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相切;

体积: ③、滴定管测量液体,有两次读数

(初、末)两数值之差为液体体积;

④、中和滴定体积测量,有待测液和标准液两方面。

原理:测

V

V

?C =

C

误差分析方法是分别判断C 标、V 标和V 测的误差变化而对C 测的

影响。

①、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②、装标准液的滴定管在水洗后没润洗,就装标准液;

中和滴定 偏 ③、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

误差分析 高 ④、滴定后滴定管尖嘴处挂有液滴;

⑤、滴定后仰视读数(前正常);

举例 ⑥、滴定前俯视读数(后正常);

①、用滴定管取待测液时,没有润洗就取待测液; 偏 ②、滴定时待测液溅出; 低 ③、滴定后俯视读数;

④、滴定前仰视

说明:由于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引起的误差,一般可忽略不计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

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

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

池 基本概念: 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 理

氧化反应铜锌原电池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Zn-2e -=Zn 2+

+

+2e -

=2H 2↑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 -=Zn 2+

失e -

正极(石墨)2NH 4++2e -=2NH 3+H 2↑

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 4+=Zn 2+

+2NH 3+H 2↑

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 4Cl

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

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

增加);

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正极(PbO 2) PbO 2+SO 42-+4H ++2e -=PbSO 4+2H 2O 负极(Pb ) Pb+SO 42--2e -=PbSO 4 铅蓄电池:总反应:PbO 2+Pb+2H 2SO 4 2PbSO 4+2H 2O 电解液:1.25g/cm 3~1.28g/cm 3

的H 2SO 4 溶液

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 Ⅰ、镍——镉(Ni ——Cd )可充电电池; 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 2O Cd(OH)2+2Ni(OH)2 Ⅱ、银锌蓄电池 锂电池

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

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

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 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

剂。

负极:2H 2+2OH --4e -=4H 2O ;正极:O 2+2H 2O+4e -=4OH - 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 2 +2H 2 =2H 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 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

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

过程。

概述: 腐蚀危害:

腐蚀的本质:M-ne -→M n+(氧化反应)

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

化腐蚀

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

负极(Fe ):Fe-2e -=Fe 2+;正极(C ):O 2+2H 2O+4e -=4OH - 电化 吸氧腐蚀: 总反应:2Fe+O 2+2H 2O=Fe(OH)2 腐蚀 后继反应:4Fe(OH)2 +O 2 +2H 2O =4Fe(OH)3 钢铁的腐蚀: 2Fe(OH)3 Fe 2O 3 +3H 2O 负极(Fe ):Fe-2e -=Fe 2+

; 析氢腐蚀: 正极(C ):2H ++2e -=H 2↑

总反应:Fe+2H +=Fe 2+

+H 2↑

影响腐蚀的因素:金属本性、介质。

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

保护方法: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

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简介

金属

的腐

蚀与防护

放电

放电 放电` △

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

形成条件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

③、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

概念 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

电极反应: 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放电顺序阳极:阴离子还原性 S 2->I ->Br ->Cl ->OH ->SO 42-(含氧酸根)>F -

阴极:阳离子氧化性 Ag +>Fe 3+>Cu 2+>Pb 2+>Sn 2+>Fe 2+>Zn 2+>H +>Al 3+>Mg 2+>Na +

电子流向-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反应原理:4OH --4e

-

=2H 2O +O 2+

+2e -=Cu 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总反应:2CuSO 4+2H 2O 2Cu+2H 2SO 4+O 2↑

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

①、装置 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

用CuSO 4 (加一定量H 2SO 4)作电解液。 阴极:Cu 2++2e -=Cu

电解精炼铜 阳极:Cu-2e -=Cu 2+、Zn-2e -=Zn 2+

②、原理: Ni-2e -=Ni 2+

阳极泥:含Ag 、Au 等贵重金属; 电解液:溶液中CuSO 4浓度基本不变

③、电解铜的特点:纯度高、导电性好。

将待镀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

②、方法: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

电镀: 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配成电镀液。

③、原理:阳极 Cu-2e -=Cu 2+ ;Cu 2++2e -=Cu ④、装置:

⑤、电镀工业:镀件预处理→电镀液添加剂→

装置:(如图)

现象 ①、阴极上有气泡;②、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能使湿润的

淀粉KI 变蓝;

电解食盐水 ③、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有碱生成 原理: 通电前: NaCl =Na ++Cl - H 2O H ++OH - 阴极(Fe ):Na +,H +移向阴极;2H ++2e -=H 2↑(还原反应) 通电后:阳极(C ):Cl -、OH -移向阳极;2Cl --2e -=Cl 2↑(氧化反应)

总反应:2NaCl +2H 2O 2NaOH +Cl 2↑+H 2↑

电解

电解的应用

电解

电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框架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知识框架: 基本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1)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 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9.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0.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正分数负分数 正整数0 负整数

11.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2.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3.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4.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5.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6.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7.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 n 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 18.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19.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0.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 数法。 21.接近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近似数。 22.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高考理综化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1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整理 一.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四.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Summary of Chemistry Teaching in senior three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前言:工作总结是将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并分析不足。通过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指引下一步工作顺利展开。本文档根据工作总结的书写内容要求,带有自我性、回顾性、客观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全面复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在这一学期来高三化学备课组教学有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 首先,备课组努力研究信息,看准方向。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备课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因此开学初备课组在上届备课组长的引领下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高中化学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常考的100个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 1、混合物的分离 ①过滤:固体(不溶)和液体的分离。 ②蒸发:固体(可溶)和液体分离。 ③蒸馏: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离。 ④分液: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⑤萃取: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性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 2、粗盐的提纯 (1)粗盐的成分:主要是NaCl,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2)步骤: ①将粗盐溶解后过滤; ②在过滤后得到粗盐溶液中加过量试剂BaCl2(除SO42-)、Na2CO3(除Ca2+、过量的Ba2+)、NaOH(除Mg2+)溶液后过滤; ③得到滤液加盐酸(除过量的CO32-、OH-)调pH=7得到NaCl溶液; ④蒸发、结晶得到精盐。 加试剂顺序关键: Na2CO3在BaCl2之后; 盐酸放最后。 (3) 蒸馏装置注意事项: ①加热烧瓶要垫上石棉网; ②温度计的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③加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④冷凝水由下口进,上口出。 (4) 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实验时,选用萃取剂应符合原则: ①被萃取的物质在萃取剂溶解度比在原溶剂中的大得多; ②萃取剂与原溶液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不能与被萃取的物质反应。 3、离子的检验: ①SO42-:先加稀盐酸,再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a2++SO42-=BaSO4↓ ②Cl-(用AgNO3溶液、稀硝酸检验)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或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Ag++Cl-=AgCl↓。 ③CO32-:(用BaCl2溶液、稀盐酸检验)先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4、5个新的化学符号及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各章知识点归纳(框架)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Un it 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 ? be good for 对…有益 (be bad for 对…有害) be good to 对…友好 (good 可用 friendly , nice , kind 替换) be good with 禾和…相处好 =get on/ along well with 8, 特殊疑问句的构成:疑问词 +—般疑问句 9, How/ what about+V- ing …怎么样?(表建议) 10, 感官动词(look, sou nd, taste, smell, feel ) +adj/ like 11, 选择疑问句:回答不能直接用 Yes 或者No,要从中选择一 个回答 12, stude nts wan ted for school show (wan ted 表示 招募,含有被动意义) 13, show sth to sb=show sb sth give sth to sb=give sb sth 14, help sb (to ) do sth Help sb with sth With sb ' help= with the help of sb Help on eself to 随便享用 15, be busy doing sth/ be busy with sth 16, need to do sth 17, be free= have time 18, have friends= make friends 19, call sb at + 电话号码 20, on the weekend= on weekends 21, English-speaking students 说英语的学生(带有连词符, 有形容词性质) 22, do kung fu 表演功夫 1, 2, 3, 4, 情态动词 +V 原 can do= be able to do Play+ the+ 乐器 + 球类,棋类 join 参加社团、组织、团体 4个说的区别: Speak+ Talk 5, 6, say+内容 语言 谈论 talk about sth 告诉,讲述tell sb Tell stories/ jokes want= would like + 4个也的区别: Either Tell too 7, Also As well be good at+ V-i ng=do well in talk with sb talk to sb (not ) to do sth (sb ) to do sth 肯定句末(前面加逗号) 否定句末(前面加逗号) 行前be 后 口语中(前面不加逗号) 擅长于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教师工作总结】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报告范文 本学年度,我担任九年级化学7、8、9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现对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一、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 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认真上好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上了一节区级示范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业余时间的业务学习 积极学习各种知识,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知识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给自己充电。我还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到电脑学校学习。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四、下学期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争取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以真诚的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真正做到将心比心,不仅让学生敬畏你更要亲近你,打心眼里接受你爱你疼你。 5、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2009.6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框架总结 一.价格及其影响因素、价值规律 (1)价格的含义:价值的大小叫价值量,价值量用货币表示叫价格。 (2)影响因素:①供求关系(直接因素):供求影响价格。当供过 于求时,价格下跌,出现“货多不值钱”现象,处于买方市场;当供 不应求时,价格上涨,出现“物以稀为贵”现象,处于卖方市场。 ②价值(决定因素):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间接因素:气候、时间、政策、宗教、习俗等,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影响商品价格的。 ④其它因素:货币的发行量(过多,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过少,价格下降,导致通货紧缩)、国家经济政策(利率、税收、价格 政策等)。 (3)价值规律:①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②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②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或下降一般不会引起需求量的大幅变动,但会影响生活水平; ③相关商品:替代品: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二者呈正方向变化;互补品:

某商品的价格上涨,则该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下降,二者呈反方向变化。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规模;②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一、消费的类型及恩格尔系数 (1)消费的类型:①常见类型:钱货两清消费(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改变)、贷款消费(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要根据自身收入水平进行选择)、租赁消费(不变更商品所有权,只获得使用权); ②消费对象不同分为有形商品和劳务消费;③消费目的不同分为生存、发展、享受资料消费。 (2)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增加,表明食品支出比重大,影响其它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质量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过分的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③攀比心理。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要自学抵制; ④求实心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行为。 (2)怎样正确消费: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三、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超详)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化学知识归纳总结(打印版) 第一部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He、Ne、Ar、Kr… 双原子分子如:O2、H2、HCl、NO… 多原子分子如: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2–…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溶液…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O、Si、Al、Fe、Ca。 5.同位素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如H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 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 新课改的形势愈演愈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随着改变,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边学边教的过程中,付出一定的辛劳,有得到一些收获,当然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以下是我对于高一下学期的化学教学的总结: 一、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改观 今年,是广西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课改之风来袭,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也要随之改变。一切为了学生。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课堂上舍得花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能有充分的时间看书、思考和练习,不能让学生太过依赖老师。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和同学之间合作,懂得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会主动寻找学习方法,主动学会解决问题。在课堂处理时,时时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既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学习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学习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学习小组的运作已经稍显成熟了,学生对于这一学习方式也比较熟悉。第一,学生需要主动与他人合作,了解合作这一方式的重要性;第二,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和学习方法。第三,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课堂效率提高了,对于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状态也会有很大的帮助,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三、习惯从基本抓起,学会主动思考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没有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不会主动思考问题。所以,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基础抓起,稳步前进。在做笔记的时候,把要点记清楚,课后再补充完整,还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准确,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在作业完成方面,进行选择性的批改,或者采用同学互改的形式,以提醒学生注意预习和及时复习。在一些阶段性的考试中,题目错误的书写到错题集,一一改正,并自己在错题后面写出清晰的解释,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再次熟悉这种类型的题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往后的复习中可以参考同种类型题目的做法,也可系统的复习自己常常出现错误的题型。 学会思考,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独立的思考,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课堂的思考时间一定要足够,让学生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大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来自主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使学生掌握的不扎实,结果花费了许多时间,导致期末的复习时间有些紧促。而期末的成绩不是那么的理想。但这不并使我失去信心,我会再接再厉,汲取更多的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方式,摈弃不足,相信一定会有很大的改善,也能使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好,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端正,学习劲头更足,取得的成绩更理想。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doc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一) 金属性金属原子在气态时失去电子能力强弱(需要吸收能量)的性质 金属活动性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电子能力强弱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示为不一致,如Cu和Zn:金属性是:Cu Zn,而金属活动性是:Zn Cu。 1.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2.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的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 3.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4.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A族和ⅡA族的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5.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6.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 7.依据原电池中的电极名称。做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的金属性。 8.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的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

放电的阳离子,其元素的金属性弱。 9.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二) (1)、浓盐酸被二氧化锰氧化(实验室制氯气) (2)、盐酸、氯化钠等分别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盐酸及氯化物溶液的检验;溴化物、碘化物的检验) (3)、盐酸与碱反应 (4)、盐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5)、盐酸与锌等活泼金属反应 (6)、盐酸与弱酸盐如碳酸钠、硫化亚铁反应 (7)、盐酸与苯酚钠溶液反应 (8)、稀盐酸与漂白粉反应 (9)、氯化氢与乙烯加成反应 (10)、氯化氢与乙炔加成反应(制聚氯乙烯) (11)、漂白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说明碳酸酸性强于HClO) (12)、HF、HCl、HBr、HI酸性的比较(HF为弱酸,HCl、HBr、HI为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13)、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有哪些?(干冰、AgI)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三)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I2(g)(紫红色,固体

S2SH框架知识点总结

1,MVC分层 MVC是一种分层架构的思想,采用这种分层思想可以降低各层次之间的耦合性,提高代码的灵活性 M(Model),即为模型层,指的是Java代码中数据的模型以及对数据的处理 V(View),即为视图层,指的是为用户提供的界面,通常我们使用JSP/html实现 C(Control),即为控制层,用来完成视图层和模型层之间的数据交互以及数据流程的控制 ①反射:通过“包名.类名”的字符串能够完成类的加载、对象的实例化以及方法的调 用 ②动态代理:在不改变原有代码流程的前提下,实现对业务逻辑的干预 JDK动态代理:只能够代理实现了接口的类,因为JDK动态代理就是通过产生父接口对象来代理实现类的对象。 CGLib动态代理:不能够代理final类,CGLib动态代理是通过产生被代理类的子类对象,来完成代理的 ③XML解析: DOM:DocumentBuilderFactory DocumentBuilder SAX:SAXReader 练习 把我们写过的MVC重新写一遍 2,Hibernate(ORM:来完成Java代码到数据的映射以及数据的持久化工作) ①框架的使用: a)添加JAR:hinernate3.jar/Lib文件夹下的jar包/对应数据库的驱动jar包 b)创建核心配置文件hibernate.cfg.xml并进行配置 c)创建HibernateSessionFactory、ExportTables d)创建POJO(注意规范) e)创建映射文件Pojo.hbm.xml f)将映射文件添加到核心配置文件中 ②对数据的增删查改:session.save(pojo); session.delete(pojo); session.update(pojo); session.saveOrUpdate(pojo); session.get(Pojo.class,id); session.load(Pojo.class,id); Query(HQL):list()---可以支持分页 Crit…(模糊查询) ③事务:在不使用Spring框架完成事务管理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手动对事务进行管理 ④映射关系:多对一/一对多/一对一/多对多/继承映射 ⑤延迟加载 ⑥悲观锁和乐观锁 ⑦缓存机制 ⑧Pojo的三种状态:瞬态、持久态、游离态 3,Struts2(MVC): ①框架的使用 a)添加jar包:9个 b)创建核心配置文件struts.xml

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化学总复习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弱氧化性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弱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概念: 氧化剂:反应中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物) 还原剂:反应中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物) 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所得生成物; 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所得生成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双线桥: 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电子转移表示方法 单线桥: 电子 还原剂 + 氧化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 二者的主 表示意义、箭号起止 要区别: 电子数目等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找出价态变化,看两剂分子式,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剂系数,观察配平其它。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数相等,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变化 反应物→ 概念及转化关系 配平 氧 化还原反应 →产物

①、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 ②、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③、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比较;(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④、根据(氧化剂、还原剂)元素的价态与氧化还原性关系比较。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氧化性,最低价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又有还原性。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 2、Br 2、O 2 等; ②、元素(如Mn 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 2、KMnO 4等 氧化剂: ③、元素(如S 、N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 2SO 4、HNO 3 等 ④、元素(如Mn 、Cl 、Fe 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 4、KClO 3、FeCl 3、K 2Cr 2O 7 ⑤、过氧化物,如Na 2O 2、H 2O 2等。 ①、活泼的金属,如Na 、Al 、Zn 、Fe 等; ②、元素(如C 、S 等)处于低化合价的氧化物,如CO 、SO 2等 还原剂: ③、元素(如Cl 、S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酸,如浓HCl 、H 2S 等 ④、元素(如S 、Fe 等)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 2SO 3、FeSO 4等 ⑤、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 2 、C 、Si 等。 概念: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离子互换反应 离子非氧化还原反应 碱性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类型: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 离子型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一般离子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方程式:用参加反应的有关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方法 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反应: 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离子方程式: 书写方法: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查: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原子种类、个数、电荷数是否 相等。 意义: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还能表示同一类型的反应。 本质:反应物的某些离子浓度的减小。 金属、非金属、氧化物(Al 2O 3、SiO 2) 中学常见的难溶物 碱:Mg(OH)2、Al(OH)3、Cu(OH)2、Fe(OH)3 生成难溶的物质:Cu 2++OH -=Cu(OH)2↓ 盐:AgCl 、AgBr 、AgI 、CaCO 3、BaCO 3 生成微溶物的离子反应:2Ag ++SO 42-=Ag 2SO 4↓ 发生条件 由微溶物生成难溶物:Ca(OH)2+CO 32-=CaCO 3↓+2OH -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常见的难电离的物质有H 2O 、CH 3COOH 、H 2CO 3、NH 3·H 2O 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常见易挥发性物质有CO 2、SO 2、NH 3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条件。 强弱比较 氧 化剂、还原剂

高三上学期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高三上学期化学教师工作总结 本学期担任高三6、8两个班级的化学教学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放松自己。而且本届学生基础相对来说比较薄,需要探索的东西多,教学任务繁重。但是经过一个学 期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与学生的关系处理得比较好,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取 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依纲靠标,加强备考研究,科学备考。 在进行高三教学的开始,我首先和备课组的老师一起制定了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认 真研究新课标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和近三年课改区的高考试题,明确重要的知识考点和能 力考查标准,把准复习方向,以大纲考纲为指针,以高中化学新课标主干知识为主线,挖 掘好模块中的知识点,对模块作恰当的归纳和提炼,适度的扩展和提高,既要注重模块的 单元或专题内的知识联系,找准知识的结合点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织 方式有机结合,从而顺利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和结构,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时,能准确、快速的在大脑储存库中提取知识,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复习课中,构建 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复习以前的知识、整合和连贯新旧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把概 念图作为专题复习的导引和框架。 二、紧扣教材,夯实学科基础,突出知识主干。 夯实基础是提高综合能力的前提,没有扎实深厚的基础知识,解题效率、综合能力就 不可能提高。教学中以“夯实基础,滚动提高”为指导思想,以“低起点,小坡度,密台阶,逐个突破”为复习策略,强调基础基础再基础,“主干内容多次循环,能力训练分步 到位,双基知识反复落实”,以扎实的基础应对百变的试题。 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不搞题海战术,注意构建好各单元知识网络,加强知 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系统性,在复习方法和策略上抓住核心知识,结合事例分析帮助学 生理解。 三、重视知识应用,培养学生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以知识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设计典型练习题组,训练和培养 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读图、识图和分析图表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从化学图表中获取信息 的能力和图文转化能力。 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三篇

最新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三篇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一)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有氧气生成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2H2O=通电=2H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MnO2△=2KCl+3O2↑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加热氧化汞:2HgO=△=2Hg+O2↑

高三化学必考知识点复习(二) 一、物理性质 1、有色气体:F2(淡黄绿色)、Cl2(黄绿色)、Br2(g)(红棕色)、 I2(g)(紫红色)、NO2(红棕色)、O3(淡蓝色),其余均为无色气体。 其它物质的颜色见会考手册的颜色表。 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F、HCl、HBr、HI、NH 3、SO2、NO2、 F2、Cl2、Br2(g);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H2S。 3、熔沸点、状态: ①同族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减小,同族非金属从上到下熔沸点增大。 ②同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熔沸点从上到下增大,含氢键的NH3、H2O、HF反常。 ③常温下呈气态的有机物: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一氯甲烷、甲醛。 ④熔沸点比较规律: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不一定。 ⑤原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共价键,离子晶体熔化只破坏离子键,分子晶体熔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⑥常温下呈液态的单质有Br2、Hg;呈气态的单质有H2、O2、O3、N2、F2、Cl2;常温呈液态的无机化合物主要有H2O、H2O2、硫酸、_。 ⑦同类有机物一般碳原子数越大,熔沸点越高,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之间:正>异>新,邻>间>对。 ⑧比较熔沸点注意常温下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如:白磷>二 硫化碳>干冰。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含框架)

1.模型构建 2.模型分析 本专题可通过“生命系统的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的功能→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这一主线展开,运用“系统思想”对模型简析如下: 生命系统的组成对应“组成细胞的分子”;②生命系统的结构对应“细胞的基本结构”; ③生命系统的功能对应“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及“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④生命系统的发展变化对应“细胞的生命历程”。其中,①与②重在强调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即由元素构成化合物,再由化合物构成膜、质、核等基本结构进而构成细胞的完整结构,从而揭示了细胞结构的有序性,为建立细胞整体性这一观点奠定了基础;②与③重在强调细胞的结构与功能间的联系,同时也说明了细胞作为生命系统与外界环境间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④重在强调细胞的动态性,即细胞时刻在发展变化,经历增殖、生长、分化到衰老、凋亡等过程。

第1讲细胞系统的组成——元素与化合物(基础自修课)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一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 1.熟记形成蛋白质多样性的四个原因和蛋白质的五种功能(填图) 2.准确识记两类生物的遗传物质(填表) 生物遗传物质核苷酸含N碱基 病毒DNA或RNA 4种4种 细胞生物DNA 8种5种 3.理清核酸与蛋白质的三个层次及相互关系(填图)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二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抓牢主干知识——这是答题的本源 1.准确记忆糖类的种类、分布及功能(填图 ) 2.理清脂质的种类、从属关系及功能(填图 ) 种子形成和萌发时物质变化归纳如下: 种子形成种子萌发 有机物种类可溶性糖→淀粉等 非蛋白质→蛋白质 糖类→脂肪 淀粉→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 干重增加减少(油料作物先增加后减少) 激素变化脱落酸增加,赤霉素、生长素逐渐 减少 脱落酸下降,赤霉素、生长素逐渐 增加 - - - - - - - - - - - - - - - - - - - - -考点三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新最全面高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精华版)

第一部分 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分子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如:双原子分子如:多原子分子如:He、Ne、Ar、Kr O2、H2、HCl、NO H2O、P4、C6H12O6 2.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 阳离子:Li+、Na+、H+、NH + 4 阴离子:Cl–、O2–、OH–、SO 2– 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Na2SO4 ① ②③电解质溶液中:盐酸、NaOH 溶液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 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依次是: 5.同位素 O、Si、Al、Fe、Ca。 是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同位素。 123 如H 有三种同位素:1H、1H、1H(氕、氘、氚)。 6.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它们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 而它们的化学性质几乎是相同的。 7.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几下几 2- 种类型:根(如SO4、O 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 、—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8.基·CH3)。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