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1)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

(2)该弹簧原长是 cm ,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 。

(3)小李作出了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3.如图所示,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不

计,物重G=1N ,则弹簧秤A 和B 的示数分别为

[ ]

A .1N ,0.

B .0,1N .

C .2N ,1N .

D .1N ,1N .

4.两条劲度系数均为k 的轻弹簧,连接后竖直悬挂.在其中点和下端同时挂上一个

重G 的小球(图1-24),则两弹簧的伸长之和为 [ ]

5.如图所示,以水平力F 压物体A ,这时A 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若物体A 与墙面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A 物体的质量为m ,那么A 物体与墙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等

于( )

A .μmg

B .mg

C .F

D .μF

6.如右图所示,物块P 与木板Q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板对物块的支持力为N ,则N

的反作用力是( )

A .物块P 受到的重力

B .地面对木板Q 的弹力

C .物块P 对木板Q 的压力

D .地球对木板Q 的吸引力 7.如右图所示,物体在水平力F =15N 、F =6N 的作用下,静止在水平面上,若F 保持不变,当F 减小至10N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

A.增大至10N

B.增大至16N

C.减小至6N

D.减小至4N

8.水平地面上有一重20N 的物体,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0.1;今要物体沿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对物体施加的水平拉力应是( )

N P Q

物体A在上滑过程中受到的

与传送

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6.如图所示是某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举起杠铃的瞬间,此时杠铃稳稳地静止着,关于该图片所反映的情景,从力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铃只受运动员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B.杠铃受到重力和运动员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运动员所受杠铃对他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所受杠铃对他的压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17.如图所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一个物体受到拉力F的作用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的方向是(不计其它阻力作用)()

A.B.C.D.

18.如图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时,木块便保持静止

B.若只在木块一端用测力计拉动时,木块有可能匀速直线运动

C.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保持静止

D.木块两端的测力计示数相等,把木块扭转一个角度后松手,木块会转动

19.如图所示,两个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两边通过定滑轮各挂一个

质量均为m的重物,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大小为( )

A.2mg B.mg C.0 D.无法判断

20.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体M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下而处于

静止状态,对M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B.可能受四个力作用

C.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D.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21.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的地板上,用一轻质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其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3㎝;当弹簧拉着该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的伸长量为2㎝,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200N/m (g取10m/s2),求:

(1)物体所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3)物体与地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2. 如图所示,用长15cm的弹簧竖直吊起一个木块,稳定后弹簧长23cm;用这个弹簧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匀速拉动该木块,弹簧的长为17cm,求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三、课后作业

1.正在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受到()

A.一个力的作用

B.两个力的作用

C.三个力的作用

D.四个力的作用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A.可以是性质不同的一对力

B.必然是性质相同的一对力

C.可以是大小不等的一对力

D.必然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3.马拉车前进时()

A.马拉车的力一定大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

C.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D.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与车受地面摩擦力之和

4.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着我国三名宇航员顺利飞入太空.下面关于飞船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D.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画出以下四个图中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其中,图(1),(2),(3)中,各接触面光滑;图(4) 中,水平地面粗糙,竖直墙壁光滑.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课题:三、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1课时 教学要求:1、让学生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 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让学生知道合力为0时,分子间距离r0数量级是10-10 m; 3、让学生知道当r < r0 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并随r的减小而迅速 增大;当r > r0时,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并随r 的增大而减小; 4、让学生知道分子力是短程力,当r > 10r0时,分子力为0; 5、使学生能用分子力的知识解释有关简单的现象; 6、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子势能,以及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子势能的概念; 教具:弹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知道,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例如:折断木棍,拉断绳子,很费力; 铁棍很难使之伸长; 拉长的皮筋松手后能恢复原状; 两块铅块压紧后能连在一起; 课本P8 小实验:体验分子力的作用,拉玻璃板的力大于板的重力; 以上这些例子都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 例如: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这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可见:分子间存在引和斥力,拉伸物体时,表现为引力;压缩物体时,表现为斥力; 二、新课讲授: (一)分子力: 气体容易被压缩,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这些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都有空隙。有人曾用相当于大气压两万倍的压强压缩钢筒中的油,发现油可以透过筒壁

渗出,这说明组成钢的微粒之间也有空隙。(前面我们认为固体分子和液体分子是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的,那只是为了估算分子的大小而做的近似处理)。 但是,分子间虽然有空隙,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我们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并且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那么,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就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而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物体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二)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 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比较小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斥力; 为了帮助想象分子力与分子距离的关系,可采用一种简化的模型: 分子———弹性小球 分子间———轻质弹簧 分子间距离近时,互相排斥;———弹簧被压缩 分子间距离远时,互相吸引;———弹簧被拉长 分子间距离不近不远时,既不吸引也不排斥;———弹簧处于原长 注:1、分子间既不吸引也不排斥的距离,大约是10-10 m 的数量级———平衡距离; 2、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当距离超过10-9m 的数量级时,分子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 3、分子由原子组成的,原子的中心有带正电的原子核,核的外面有带负电的电子。分子间这样复杂的作用力就是由这些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三)分子势能: 地面上的物体与地球相互吸引而具有重力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由于各部分相互作用力而具有弹性势能。同样,由分子动理论可知,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力,要改变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就必须克服分子力做功,因此分子也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分子势能。 1、分子势能与分子距离有关: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知识分享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1、共价键 共价键具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是有机分子之间最强的作用力,化学物质(药物、毒物等)可以与生物大分子(受体蛋白或核酸)构成共价键,共价键除非被体内的特异性酶催化断裂以外,很难恢复原形,是不可逆过程,对酶来讲就是不可逆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常常形成长期的药理作用及毒理效应,如抗癌药、抗寄生虫药、化疗药、抗生素、杀虫剂等。化学物质(药物等)的主要共价结合方式有烷基化作用、酰基化作用和磷酰化作用。 药物的主要共价结合方式 方式作用基团药物示例 烷基化N-氯乙基氮芥药物、环磷酰胺 正碳离子甲磺酸乙酯 氮丙啶基氮丙啶苯醌 双氧乙基T-2毒素 酰基化β-内酰胺基青霉素、头孢菌素 氨甲酰基毒扁豆碱 邻二甲酸酐基斑螯素 磷酰化磷酰基丙氟磷 二异丙基氟磷酸酯 药物的共价基团的选择性 药物的共价基团往往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而缺乏特异选择性。有些药物或毒物本身结构并没有反应基团,而是在人体内转化生成活性基团。如自力霉素和致癌物苯并蒽就是先在体内转化,再通过生成正碳离子而发生烷基化作用。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化学反应与生物分子表面的基团和性质有关。 2、非共价键 生物体系中分子识别的过程不仅涉及到化学键的形成,而且具有选择性的识别。共价键存在于一个分子或多个分子的原子之间,决定分子的基本结构,是分子识别的一种方式。而非共价键(又称为次级键或分子间力)决定生物大分子和分子复合物的高级结构,在分子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静电作用 静电作用是指荷电基团、偶极以及诱导偶极之间的各种静电吸引力。酶、核酸、生物膜、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表面都具有可电离的基团和偶极基团存在,很容易与含有极性基团的底物或抑制剂等生成离子键和其它静电作用。 (1).离子键 生物大分子表面的带电基团可以与药物或底物分子的带电基团形成离子键。这种键可以解离。 (2).离子-偶极作用 药物分子和受体分子中O、S、N和C原子的电负性均不相等,这些原子形成的键由于电负性差值可以产生偶极现象。这种偶极部分与永久电荷可以形成静电作用。离子-偶极相互作用一般比离子键小得多,键能与距离的平方差成反比,由于偶极矩是个向量,电荷与偶极的取向会影响药物-受体的作用强度。如普鲁卡因及其衍生物的局部麻醉作用与酯羰基的偶极性质有关。 (3).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两个原子的电负性不同,产生价键电子的极化作用,成为持久的偶极两个偶极间的作用。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偶极的大小、它们之间的距离和相互位置。这种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普遍存在。它的作用强度比离子—偶极作用小,但比偶极—诱导偶极作用大。这种作用对药物—受体相互作用的特异性和立体选择性非常重要。 2)、氢键 氢键的形成氢键是由两个负电性原子对氢原子的静电引力所形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偶极—偶极键。它是质子给予体X-H和质子接受体Y之间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相互作用。 氢键的大小和方向氢键的键能比共价键弱,比范德华力强,在生物体系中为8.4~33.4kj/mol(2- 8kcal/mol)。键长为0.25~0.31nm,比共价键短。氢键的方向用键角表示,是指X—H与H…Y之间的夹角,一般为180度~250度。 (1).氢键的分类 氢键可分为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目前人们根据谱学和晶体结构数据按氢键强弱进行分类。 弱氢键 uOH(cm-1)>3200, R(O…O)(nm)>0.270 中强氢键uOH(cm-1)>2800-3100, R(O…O)(nm)>0.26-0.270 强氢键 uOH(cm-1)>700-2700, R(O…O)(nm)>0.240-0.260

热门-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 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 第一章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二、设计思想 本节的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内容,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本节课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特点,他们虽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比较抽象,应用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概念。在学生深入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后,很自然的引出了化学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2)、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 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教学重点 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分子间作用力以及氢键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理解共价键的形成过程、认识 化学键的涵义和氢键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氯化钠固体,液态水和酒精。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高中物理《分子间的作用力(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 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力; ② 知道表现出来的分子力为引力与斥力的合理; ③ 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④ 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简单的物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① 通过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入手逐层深入,逐步引导,提升学生的理性认识; ② 让学生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研究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勇于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① 重点:分子间的引力、分子间的斥力、分子力的概念, 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能够由此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② 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讲述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 (1)什么叫扩散现象?什么叫布朗运动? (2)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 有间隙的。 【思考】物体都是由一个个分子组成的,而且分子之间还有空隙,可是要把固体的一部分跟另一部 分分开确实很困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演示】 在长约1m 一段开口的玻璃管里装上一半水,再沿管壁慢慢地把染色的酒精注满,这时可清楚地看到水和酒精的分界面,把管口封闭,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喝酒精混合在一起,观察总体积的变化。 【现象】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变小 【说明的问题】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了 【教师】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间存在间隙,否则它就不能做无规则运动了。 【推理】一方面分子间有空隙,另一方面固体和液内大量分子能聚集在一起而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这两个方面的事实使我们不难推出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 【演示】 ①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由于分子间的引力,两块铅就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 它们分开; ②用力拉伸物理时,很难把它拉断;而用力压缩一物体,很难把它压小。 【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 ①稍用压力就能使两块铅柱结合起来,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练习及答案

第二单元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有1个正确答案) 1.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各原子中最难形成离子的是() A.B.C.D. 2.易与形成离子化合物的是() A.B.C.D. 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a2O2B.NaHSO4C.HNO3D.I2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 B.HNO3C.HCl D.NH3 5.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A.NH4Cl B.NaOH C.CaF2D.CH4 6.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A.MgBr2B.Na2S C.CaF2D.KCl 7.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 B.CaCl2C.KOH D.Cl2 8.下列过程中要破坏离子键的是() 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B.氯气溶于水C.碘晶体升华D.钠与氯反应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多个阳离子间有静电作用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凡金属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10.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各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 11.下列物质中,只有离子键的是() A.NaOH B.NaCl C.H2D.HCl 12.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 B.状态 C.化学键 D.原子核 13.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干冰B.NH4Cl固体C.H3PO4固体D.HCl 二、填空题 14.在下列空白处填写“可能与不可能”和“一定或不一定” (1)非金属之间______形成离子键 (2)复杂的阴离子或者阳离子中_________含有共价键 (3)稀有气体分子中_________含化学键 (4)离子化合中__________含有共价键 (5)共价化合物中________含有离子键 *15.用电子式表示: (1)钾原子____(2)氯原子____(3)过氧化钠______(4)氢氧化钾____(5)氢氧根离子______ (6)硫离子____(7)氯化钙____(8)氯化铵________ (9)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化训练答案]ADCADCCAACBCB 14可能一定不可能(4)可能(5)不可能15.略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知识点 (1)认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 知识环节 教师活动 演示实验 媒体引入 两个铅柱本身没有相粘。接着我们用刀将两个铅柱的断面削平,并将他们对齐压紧,发现两个铅柱结合在一起了,我们把结合后的铅柱挂在铁架台上,在下面加挂重物。可以看到一定数目的勾码并没有将他们分开,是什么力使得他们结合的这么紧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演示:将两个断面削平磨光的铅柱对齐压紧,发现他们可以连接在一起,并在下面可以挂一定的重物。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实验很好的说明了物体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正是这种引力将两个铅柱紧紧的连接在了一起,也正是由于这种力,才使得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固体和液体。那么在实验中,我们为什么先要将铅柱的断面削平磨光呢?这主要因为分子间的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非常小,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可以让两个铅柱间分子的距离尽可能的减小。我们还知道,固体和液体是很难压缩的,即使是气体,当压

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很难再继续压缩,这些现象说明分子间除了引力外还存在着斥力。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斥力发生作用的距离比引力发生作用的距离还要小。研究表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都和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如图所示,斥力在横轴上方,引力在横轴下方,它们均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分子间表现出来的作用力实际上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播放实验视频以及ppt分析 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 下面我们来分析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情况 (1)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时,引力和斥力相互平衡,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我们把这个位置称为平衡位置。的大小与分子的大小差不多,数量级约为 m。 (2)当r 在图中如何表示出斥力增大得比较快呢?这可以从图像的斜率上看出来。上面表示斥力的线比较陡,而下面表示引力的线比较平坦。 (3)当r>时,随着r的增大,引力和斥力都减小,并且引力总是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出引力。此时分子力的图像应在横轴的下方。那么图线到底要怎样画呢?我们刚刚分析过位置时,分子力为零。由于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发生作用的距离都很小,所以可以认为在在无限远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为零,中间的这一段引力必定会在某一位置出现分子力的最大值。如图所示。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案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第1课时) 姓名: 班级: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回顾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下图为NaCl 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解释】钠原子失去 个电子,变成 电子稳定结构的 ,氯原子得到 个电子,变成 电子稳定结构的 ,钠离子与氯离子在静电作用下形成NaCl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完成下列知识 知识点1 离子键 一、化学键 1.概念: 常见的化学键有 、 二、离子键 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微粒 3.成键本质: 4.成键元素: 5.存在 关于离子键概念的注意事项: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既不单指相互吸引也不单指相互排斥,而是合力的作用 三、离子化合物 1.概念: 2.存在 (1)活泼金属( 第ⅠA 、ⅡA 族 )与活泼非金属( 第 ⅥA 、ⅦA 族)之间形成化合物。如NaCl Na 2O 2等 (2)活泼金属氧化物 (3)强碱、大多数盐以及典型的金属氧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 4Cl 、NaHCO 3 、Ba(OH)2、NaOH 等 +11 8 2 +11 8 2 1 失 e - +17 8 2 7 +17 8 2 8 得 e - 离子键 离子 化合物 NaCl

苏教版化学一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①了解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不同的作用力,认识化学键的涵义,认识离子化合物、离子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的形成,知道离子键的实质是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②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重难点:离子键的概念及其形成,学会运用化学用语(电子式)进行化学的学习。 教学过程: 【导入】:人在地球上生活而不能自动脱离地球,是因为地球对人有吸引力。同样的,原子之间能自动结合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化学键,由于有化学键使得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间的万事万物。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讲述】:一、化学键 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要想使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需要加热到温度高达2000℃,它的分解率仍不到1%,这就说明在氢分子里氢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如果要破坏这种作用就需消耗436kJ/mol的能量;氯化钠和氯化镁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离子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氯气是由许多氯分子构成的,分子中两个氯原子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金刚石是由许多碳原子彼此结合形成的空间网状晶体,在晶体中,直接相邻的碳原子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烈的相互作用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

【板书】一、化学键 1、定义: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强调:相邻的、强烈的 【讲述】根据构成强烈的相互作用的微粒不同,我们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类型。 【板书】2、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讲述】食盐的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是由氯和钠化合而成的。它们是怎么结合的呢?我们不妨从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当钠原子与氯原子相遇时,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成为带正电的钠离子,而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成为带负电的氯离子,这两个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了氯化钠。 【提问】1、在食盐晶体中Na+与Cl-间存在有哪些作用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呢? 1、阴、阳离子之间除了有静电引力作用外,还有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2、当两种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与排斥达到了平衡。于是阴、阳离子之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所以所谓阴、阳离子电荷相互中和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 【板书】二、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 注:成键微粒:阴离子、阳离子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分子间存在间隙,并能通过实例说明。 ②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③知道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的数量级以及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力可忽略不计。 ④知道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知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引力随r的增大而减小. 二、过程与方法 ①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分子间作用力规律的能力。 ②物理离不开生活,能用分子力解释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分子间存在的引力和斥力的特点。 ②难点:对分子间的作用力跟分子间距离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学情分析及教学思路】 学情分析: 从学生年龄特征来看,学生处于高二年级,对本节知识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对分子间作用力等微观概念辨别能力还欠缺。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初中学过热学的入门知识,但是学生遗忘较多,对于微观世界往往比较抽象,学生接触也比较少,学习有点困难,但是只要学生学好力学的相关知识,再加上前面两节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合理引导,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学质疑、交流探究,获得新知,一定能把本节学好。 教学思路: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所以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为主,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合理引导,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比较讨论和归纳总结不断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分子间作用力是微观领域的力,学生很难理解大量分子的相互作用是什么样的,所以设计好几个演示实验特别重要,此外还大量举出生活中的事例,体会分子间的作用力。本节教学重点是分子间的作用力与距离关系曲线的理解,教学中通过知识问题化,问题的层次化,层层递进,降低难度,使学生易于接受。分子间的作用力是复杂的,所以在研究时还采用模型法,在教学中将分子间的作用力与弹簧两端连接的两个小球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模型进行类比,使学生可以更形象、更直观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液体分子之间也有空隙。组成物体的分子间虽有空隙,但大量分子却能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或液体而不分散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力,那么分子间还存在其它的力吗?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和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的种类 分子间作用力按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电性的吸引力,因此考察分子间作用力的起源就得研究物质分子的电性及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力。 (1)取向力 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的电性分布不均匀,一端带正电,一端带负电,形成偶极。因此,当两个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它们偶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两个分子必将发生相对转动。这种偶极子的互相转动,就使偶极子的相反的极相对,叫做“取向”。这时由于相反的极相距较近,同极相距较远,结果引力大于斥力,两个分子靠近,当接近到一定距离之后,斥力与引力达到相对平衡。这种由于极性分子的取向而产生的分子间的作用力,叫做取向力。 (2)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以及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都存在诱导力。 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由于极性分子偶极所产生的电场对非极性分子发生影响,使非极性分子电子云变形(即电子云被吸向极性分子偶极的正电的一极),结果使非极性分子的电子云与原子核发生相对位移,本来非极性分子中的正、负电荷重心是重合的,相对位移后就不再重合,使非极性分子产生了偶极。这种电荷重心的相对位移叫做“变形”,因变形而产生的偶极,叫做诱导偶极,以区别于极性分子中原有的固有偶极。诱导偶权和固有偶极就相互吸引,这种由于诱导偶极而产生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 同样,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除了取向力外,由于极性分子的相互影响,每个分子也会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其结果使分子的偶极矩增大,既具有取向力又具有诱导力。在阳离子和阴离子之间也会出现诱导力。 (3)色散力 非极性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粗略来看,非极性分子不具有偶极,它们之间似乎不会产生引力,然而事实上却非如此。例如,某些由非极性分子组成的物质,如苯在室温下是液体,碘、萘是固体;又如在低温下,222H O N 、、和稀有气体等都能凝结为液体甚至固体。这些都说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着分子间的引力。当非极性分子相互接近时,由于每个分子的电子不断运动和原子核的不断振动,经常发生电子云和原子核之间的瞬时相对位移,也即正、负电荷重心发生了瞬时的不重合,从而产生瞬时偶极。而这种瞬时偶极又会诱导邻近分子也产生和它相吸引的瞬时偶极。虽然,瞬时偶极存在时间极短,但上述情况在不断重复着,使得分子间始终存在着引力,这种力可从量子力学理论计算出来,而其计算公式与光色散公式相似,因此,把这种力叫做色散力。 总结以上所述,分子间作用力的来源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一般说来,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取向力、诱导力、色激力都存在;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存在诱导力和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则只存在色散力。这三种类型的力的比例大小,决定于相互作用分子的极性和变形性。极性越大,取向力的作用越重要;变形性越大,色散力就越重要;诱导力则与这两种因素都有关。但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可从作用能反映出来。表1—1列出了某些分子的三种分子间的作用能的大小。 表 一些分子的分子间作用能的分配

1第3讲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3讲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化学键 1.概念:通常把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2.分类:常见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3.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二、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成键粒子阴、阳离子未达稳定结构的原子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成键性质静电作用共用电子对作用静电作用 形成过程得失电子形成共用电子对金属原子失去电子 形成条件既有要得电子的原子, 又有要失电子的原子 均是未达稳定结构, 需要得电子的原子 只有要失去电子的原 子 实例NH4Cl、NaCl H2、HCl 金属单质和合金三、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判断方法为寻找活泼金属和NH4+。 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判断方法为判断其不是离子化合物。 四、电子式 1.概念: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及其内层电子;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表示最外层电子。 2.原子的电子式:例,;练: 3.离子的电子式:例,; 练:分别写出K+、Ca2+、O2-、F-的电子式: 4.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例, 练:分别写出KF、CaS、K2O、CaF2的电子式: 5.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NaCl的形成过程:例, 练:用电子式表示MgBr2的形成过程: K2S的形成过程: 6.单质及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熟练记住,默写)

7.几个重要物质的电子式 NaOH:HClO: NH4Cl:NH5: Na2O2:H2O2: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1)定义: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2)特点 ①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得多; ②分子间作用力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物质的熔沸点和溶解性,而化学键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③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H4、O2、Ne等。 (3)规律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例如:熔、沸点:HCl氢键>分子间作用力 ②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等。 (3)形成条件:分子中含有得电子能力较强的元素,如N、O、F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练习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A.Na2O2 B.NaHSO4 C. HNO3 D.I2 2.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 B.HNO3 C.HCl D.NH3 3.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 A.NH4Cl B.NaOH C.CaF2 D.CH4 4.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阴离子跟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阳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是 () A.MgBr2 B.Na2S C.CaF2 D.KCl 5.下列物质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A.H2O B.CaCl2 C.KOH D.Cl2 6.下列过程中要破坏离子键的是() 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 B.氯气溶于水 C.碘晶体升华 D.钠与氯反应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一个阴离子可同时与多个阳离子间有静电作用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凡金属跟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都形成离子键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8.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各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 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D.14与8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吸引形成的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非金属元素之间构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D.共价化合物中可能有离子键 10.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 A . B.N…N … C . D. 11.下列变化中,不需破坏化学键的是()A.加热氯化铵 B.干冰气化 C.食盐熔化 D.氯化氢溶于水 12.下列能说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事实的是()A.氯化氢不易分解 B.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C.氯化氢溶于水发生电离 D.氯化氢水溶液显酸性 13.下列物质中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的是()A.食盐 B.金刚石 C.NaF D.干冰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Cl2 HCl B、F2 NaBr C、HI NaI D、H2SO4 NaCl 15.下列物质中不含离子键的是 ( ) (a)NH4HCO3 (b)NH3 (c)BaSO4 (d)KAl(SO4)2·12H2O (e)Ba(OH)2 (f)H2SO4 A.、(a)、(d)和(f) B、 (b)、(c)和(e) C、 (d)和(e) D、 (b)和(f) 16.下列化学式中,能真实表示物质的分子组成的是 ( ) A、CuSO4 B、CS2 C、Na2O D、CsOH

最新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练习与解析

第三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一、选择题 1.某同学对“NaOH和NH4Cl都是离子化合物”有下列四点感悟,其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PH4F为离子化合物 C.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金属元素 D.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解析NaOH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A正确。PH4F类比于NH4Cl,可知为离子化合物,B正确。NH4Cl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C 正确。含金属元素的如AlCl3等为共价化合物,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主要看在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D错误。 答案 D 2.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化学用语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 g Na2O2晶体中所含阴、阳离子个数均为2N A B.1个乙醇分子中存在8个共用电子对 C.NaOH和Na2O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D. PCl5和BF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解析A项,1 mol Na2O2中含有3 mol离子,2 mol Na+和1 mol O2-2,A错; B项1个CH3CH2OH中共形成8个共价键,即存在8个共用电子对,B正确; C项NaOH中含离子键和极性键,Na2O只含离子键,C项错;D项,PCl5的分子中,每个氯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而BF3分子中,硼只满足6电子结构,D错。 答案 B 3.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为ⅠA族元素,Y为ⅥA族元素。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 B.由X、Y元素只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由X、Y元素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由X、Y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X、Y的原子个数比可能是1∶1 解析X、Y均为短周期元素,则X可以是H、Li、Na,Y可以是O、S,X 的原子半径不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X、Y元素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2O,也可以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a2S,则B、C项错误,D项正确,如化合物H2O2或者Na2O2。 答案 D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中的ⅡA族和ⅢA族的原子序数之差一定为1 B.干冰晶体内存在共价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C.BF3和CaO2中各原子或离子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SiO2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是为了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A项中可能为1、11、25,错误。干冰中CO2分子内存在着C、O之间的共价键,分子间存在着分子间作用力,B正确。C项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3个电子,所以BF3中B原子最外层只有6个电子,错误。SiO2为原子晶体,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熔化过程中断裂的是共价键。 答案 B 5.X、Y为两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和6,则X、Y两种元素形成的常见化合物或离子不可能是()。 A.只含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B.含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1的离子化合物 D.可形成双核离子或四核离子 解析根据题意知,X是H、Li或Na,Y是O或S,H2O是只含极性键的共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课 时 1 离 子 键 【我思我学】 议一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想一想:不同的物质含有不同的微粒,这些微粒是如何彼此结合而构成物质的? 议一议:为什么氢原子与氯原子能形成氯化氢分子,而氢原子和氦原子在同一条件下却不能化合? 想一想:分子 原子 离子,三种微粒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原子在形 成分子或离子过程中,一般都形成稳定结构,则原子可通过哪些途径成为具有稳定结构的微粒?这些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何不同? 【同步导学】 一、评价要点: 1、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及常见种类。 2、知道离子键及其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3、了解什么是电子式。知道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以及离子化合物。 二、方法指引: 1、化学键:存在于物质中直接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从熟悉的物质氯化钠入手,引入离子键的概念。过程分析围绕微粒结构的变化。 Na + Cl Cl — 活泼非金属与活泼金属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失电子,形成具有稳定结构的阴阳离子,再通过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因而,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对于了解原子的性质,成键的方式等皆有帮助。这正是“电子式”的优越性。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以简明地表示原子、离子的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排布,这种式子称为“电子式”。 例:阳离子的电子式——直接用阳离子的离子符号表示。Na + ; Mg 2+; Ca 2+ 阴离子的电子式—— Cl —; S 2— 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Na + Cl — 4、活泼的金属与活泼的非金属易形成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的构成微粒是离子,使阴阳离子结合的相互作用是离子键。思路应紧紧围绕“结构——性质——应用”这一主线。 三、典型例题: 例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得 e -

苏教版化学必修2 专题1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 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及影响(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0分钟) 一、选择题 1.现有如下各说法: ①在液态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①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离子键 ①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①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①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Cl原子,而后H、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①任何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上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①①正确 B. 都不正确 C. ①正确,其他不正确 D. 仅①不正确 2.(双选)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不同作用力,在固态时含有以上所说的两种不同作用力的是() A. SiO2 B. NaCl C. CCl4 D. KOH 3.以下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一种较弱的化学键 B. 分子间作用力较弱,破坏它所需能量较少 C.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熔、沸点有影响 D. 稀有气体原子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 4.(山东泰安高一质量检测)由短周期元素构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下列有关X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 B. X中一定有离子键,一定不含共价键 C. 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这两种元素可位于同一周期也可位于同一主族 D. 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5.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A. 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 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C. 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D. 可燃冰(CH4·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6.(双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氢键是一种化学键 B. 氢键使物质具有较高的熔、沸点 C. 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的物质易溶于水 D. 水结成冰,体积膨胀与氢键无关 二、填空题 7.据元素周期表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H3分子与NH3分子的构型关系__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2)NH3与PH3相比,热稳定性________更强。

高三化学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

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 第一课时 [考试目标] 1.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2.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选考内容) [要点精析] 一、化学键的含义与类型 1.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注意:(1)化学键定义中的原子是广义上的原子,既包括中性原子,也包括带电原子或原子团(即离子);(2)化学键定义中“相邻”“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指原子间紧密的接触且能产生强烈电子与质子、电子与电子、质子与质子间的电性吸引与排斥平衡作用。物质内不相邻的原子间产生的弱相互作用不是化学键;(3)化学键的形成是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物质内部相邻的两个原子间的作用很弱,如稀有气体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就不是化学键。它们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叫做范德瓦尔斯力(或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的常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二、共价键 1.共价键的概念: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 2.成键元素:通常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元素原子形成的化学键为共价键。结果是使每个原子都达到8或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使体系的能量降低,达到稳定状态。 3.形成共价键的条件:同种或不同种的原子相遇时,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未达到稳定状态,则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4.共价键的本质:高概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子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电性作用是共价键的本质 5.共价键的特征(选考内容): (1)共价键的饱和性: 每个原子所能提供的未成对电子的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在共建键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原子含有几个未成对电子,通常就能与其他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对形成共价键。也就是说,一个原子所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不是任意的,一般受未成对电子数目的限制,这就是共价键的饱和性。共价键的饱和性决定了各种原子形成分子时相互结合的数量关系. 例如H2O分子的形成:氧原子的最外层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因此一个氧原子能与两个氢原子共用两对电

第二单元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1课时离子键》 【教学目标】1.认识化学键的涵义 【阅读教材】P12 第1、2段 一、化学键 1.化学键概念:通常我们把物质中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2.化学键类型:键和键是两种常见的化学键。 3.成键原因:原子达到8e-稳定结构,体系能量降低,保持电中性。 例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键只存在于分子之间 B.化学键只存在于离子之间 C.化学键是相邻的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D.化学键是相邻的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2.知道离子键的形成,知道离子化合物的概念,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阅读教材】P12“你知道吗?”,第3、4段 离子键 二、离子键 1.离子键概念:使带电荷的、结合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 2.离子键形成条件: 金属→电子→金属阳离子 非金属→电子→非金属阴离子 3.离子化合物:许多、通过形成了离子化合物。 NH4+是唯一的非金属构成的阳离子。所以找“离子键”或“离子化合物”的技巧是:有“活泼金属”或“铵根(NH4+)”。 例2.(2011·8)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A.Cl2B.NaCl . C.CO2D.H2O

例3.(2009·6)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O3 B.H2O C.K2SO4. D.C2H5OH 例4.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是()A.10与19 B.6与16 C.11与17 . D.14与8 例5.下列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A.SO2 B.H2O C.NaCl . D.HCl 【阅读教材】P13 第1段,表1-7 【教学目标】3.能写出结构简单的常见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电子决定。 三、电子式 1.电子式概念:在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离子的电子的式子,称为电子式。用电子式还可以表示离子化合物的组成。 (1)原子的电子式:例如 (2)离子的电子式:例如Na+ Mg2+Al3+ 性,按此规则,可以写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3)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Cl:MgO: Na2O:MgCl2: 练习1. 元素与碳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是()A.He B.O C.Si. D.P 练习2.(2011·8)下列物质含有离子键的是()A.Cl2B.NaCl . C.CO2D.H2O 练习3. Mg原子结构示意图,NaCl电子式,MgCl2的电子式。

物理73《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

分子间的作用力 要点:分子间同时存在着斥力和引力,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合力 知道平衡位置的距离,并会应用平衡位置来判断分子力 教学难点:引力和斥力的同时存在和表现不一 考试要求:会考B,高考A 课堂设计:分子间始终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力,不但因距离的不同表现不同的性质,且可能有条件地认为是零。这是一个主次关系复杂而又影响分子间(合)力表现问题。 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很小,难以直接用实验的手段来证明,教学中应注重从(间 接的宏观)现象来思考,引导学生由宏观转向微观,初步形成一定的微观思考 方法。依照课本的要求,用弹簧模型来解释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表现,避开图 象这个难点,避免图象的介入加大了理解的难度。 解决难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中找到分子力存在的依据,并能用分子力的概念解释一些现象,用熟悉的事例增强兴趣和应 用练习。 培养能力:理解物理概念,自觉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学生现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引力又有斥力,难以理解; 以为分子力很小,只能在实验室中遇到,没有联系实际生活。 课堂教具:三角板 一、复习引入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不但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同时也说明了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否则分子就不能运动了,气体容易被压缩,水和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两者原来体积之和,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液体分子之间都有空隙。彩图2也说明石墨中炭原子之间存在空隙。 注:测定分子大小时,认为固体和液体分子是一个一个紧密排列的,主要是用来理想化的方法,只是设想。 实际上,如此微观的分子之间还存在着一个奇妙的世界,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 二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演示】把两块纯净的铅压紧,两块铅就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也不能把它们拉开。 结论:分子间存在引力(例如物体很难被拉长) 【举例】但同时我们也遇到这样的现象,使劲压物体,也很难使它缩短,液体也很难被压缩,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结论:分子间存在斥力,大量的分子间的斥力宏观上反映出来就是反抗压缩的弹力。 【问】是不是有的物体当中的分子存在着引力,有些存在着斥力呢? 反驳:物体很难被拉长,也很难被压缩。 1.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特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