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效备考,赢在高考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效备考,赢在高考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效备考,赢在高考
2019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研讨会发言稿——高效备考,赢在高考

高效备考,赢在高考

第一部分教师如何组织冲刺阶段的高效复习一、现阶段学生复习存在的问题

【例1】家信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折射出了丰富的历史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信一:1894年7月,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触即发之际,“经远”舰驾驶二副陈京莹给其父亲写信道: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以儿愚见,陆战中国可操八成必胜之权,盖中国兵多,且陆路能通,可陆续接济;但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北洋员弁人等,明知时势,且想马江前车,均战战兢兢,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家信二:《与妻书》,是革命先烈林觉民在准备参加黄花岗起

义的前三天晚上写给妻子的。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

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

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审题不清

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简要阐述。

(图1)

这份答案拟定的论题非常空洞,阐释论题时,审题不清,材料信息视而不见,而且没有就三个历史人物所体现的精神——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外来民族侵略阐述到位。当然不乏也有一份不错答案(见图2)。

(图2)

这份答案以家信一进行阐述,具备了较强的史料论证素养,分析了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具备了丰富的家国情怀素养,阐述了中华民族的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精神。

从图1反映的现象,再结合我的调研,现阶段学生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混乱,时间概念不清,知道事实性知识很多,概念性知识不清晰。

2.获取信息、概括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不强。

3.主观题审题能力不清,概括能力不强——只能照抄材料。这点是考生致命的能力缺陷,这就无法答到采分点上。

4.主观题回答时历史术语不强,习惯于口语化,语言啰嗦。

二、冲刺阶段教师组织复习的理念

针对上面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尽量解决,而后阶段复习时间又少,内容又多,任务又重,能力要求又高,因此组织复习时树立科学的复习理念显得非常重要:

1.提升能力,形成学科素养

2.整合知识,形成学科体系

3.突破重点,形成聚焦效应

4.建构模式,形成答题套路。

根据复习的理念,可采取以下复习策略:

三、冲刺阶段教师组织复习的策略

策略一、把握考情明方向

1.教材知识与课程知识的有机统一

2.学习能力与学生发

展的有效结合

3.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16年高考命题立意由

“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重大转变)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刚提到高考考试内容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育人导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指引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依法治国理念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创新能力的考查。

策略二、渗透素养达立意

由教育部成立的“核心素养研制组”经过多次会议,最终在16年8月确定五个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见PPT)。原历史解释修改为唯物史观,足见用科学的历史观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原来的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两个素养合并为历史解释一个素养,历史价值观修改为家国情怀,更能体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要求。新的核心素养目标增加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这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导向性。(当然新的素养是否科学,史学界还有很大争论,我学校的谢芳青校长也提过这个问题。但面临考试方向,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紧跟考纲,特别是注意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

1.巧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现象。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是指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例2】 (2015全国卷Ⅰ第26题)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

些民间崇拜,如后来Array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

妈祖、被视为妇幼保

护神的临水夫人等,

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

可,后世影响不断扩

大。这反映出(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史实性错误)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史实性错误)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唯物史观;经济地位决定社

会政治地位)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史实性错误)

【例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第27题)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

了( )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扩大并非转移)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教育重心的南移)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落后并非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或北或南,总体北移)

我们应将唯物史观这条红线贯穿教学全过程,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与阐释之中。(1)掌握重要的唯物主义观: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阻碍作用。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⑤矛盾的观点等。

(2)切忌片面看待历史问题:

①绝对化思维:非好即坏,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②以偏概全:只看到局部,不顾全局。

2.关联历史纵横,增强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例4】(16全国卷Ⅲ第41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年至1910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余个商埠。(见图3)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此题以“近代中国自开商埠”图为载体,以直观的历史地图,在具体的时空框架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答案】信息:1898年秦皇岛、三都澳、岳州开放,标志着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开始。

说明:这些自开商埠与约开商埠有本质的不同,即权自我操。清政府自行开放形势扼要之区,商贾荟萃之地。原因是近代重商思想发展的结果;以自开抵制约开,挽回利权;解决财政困难。【例5】(2016浙江卷第15题)定州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于定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秦汉始置州②唐代私营绞织作坊兴起

③宋代以制瓷业闻名天下④元代为中书省辖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古代定州不同时期地位表述”隐形考查了历史地图。学生要了解中国古代设州的时间,唐代私营纺织作坊的发展状况,宋代五大民窑的地理分布,元代定州的行政隶属。该题以“定州”为依托,巧妙地将秦汉、唐、宋、元不同时期的相关信息联系在了一起。

(1)注重历史事件的关联。如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可同期关联,宗法制与分封制度的关系,可异期关联,封建与封建社会的不同。

(2)加强中外历史的比较。如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唐三省六部与西方的三权分立进行比较。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进行比较

(3)重视历史地图的使用。如复习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可利用地图概括其分封区域、对象、主体和目的。

:文献中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史部分重点知识清单(精品)

中国近代史知识清单(近代化历程: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农耕文明——工业文明演进) (一)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5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 专题一、西方先进工业文明与古老农业文明的碰撞一、19世纪中期中西方对比 二、两次鸦片战争1840至1860年 ①目的:满足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范围:从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地区 ③手段:通过武力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各种特权 ④结果:《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①目的:满足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对资金和市场的需求(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②范围:从沿海地区到中国境内 ③结果:《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综合认识西方列强侵华的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源。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他们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1)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落后 (2)使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3)瓦解自然经济(耕织分离),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4)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思想传入,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探索救国道路,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 (1)政治上 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并丧失了更多的主权,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历史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10讲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时作业

第10讲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国民大革命的需要 B.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 C.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D.筹建新中国的需要 2.前苏联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这段血腥时期的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 ) A.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武装侵略的开始 B.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 C.日本精心准备和策划并武装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 D.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局面正式形成 3.近年,在福建闽中的一些乡村,发现了众多红军标语:“白军兄弟,不同红军打仗,要求北上同日本打仗去”、“白军士兵同红军联合起来北上抗日”、“打倒不准士兵抗日的国民党军阀”,这些标语的落款为“红军/产”或“红共宣”。这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 ) A.进行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B.国民革命失败,中共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与阶级矛盾交织 D.国共实现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4.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社论对某一会战进行高度评价:“中方伤亡固极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足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这一战役( ) A.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B.是华北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日作战

C.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 D.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5.如图照片反映的是中国某军队在一次战斗胜利之后缴获的敌军的旗帜等战利品,图右为战斗指挥者粟裕的题词:“新编第四军,先遣出江南。韦岗斩土井,处女奏凯还。”它反映了( ) 第5题图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红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C.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D.中国战场实施战略反攻 6.1938年5月中共中央指示长江局: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津浦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以武装民众准备发动游击战战争为中心任务,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和游击区。这一指示( ) A.有助于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 B.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D.导致华北抗战态势发生扭转 7.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 A.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高考备考会议讲话稿

高考备考会议讲话稿 大家负责高三的备考工作,辛苦大家了!备考已经进入最后的最紧张的90多天了,都埋头苦干中。这90多天对于高考备考工作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容不得半点放松或者中间有松一口气这样的想法。不管是我们的学生还是老师,一定是要以越来越激昂的状态去开展备考工作。“一模”之后,教育局就组织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到各个学校检查备考措施、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措施的落实情况,也说明教育局对这个阶段的高考复习也是很重视。在我们学校,我想我们也非常重视这个阶段工作,因为我讲过普通高中的生命力在于高考,没有生命力的普通高中,高考没有上得去,社会是不认同的。其他工作做得再好,它的出口它的归结都在高考升学率,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普通高中的使命就是为了向上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它不是就业,不像其他中专中职。 最后的90多天时间里,如何提高备考的效率呢?我想向大家提四点意见。 第一,要充分利用湛一模分析会公布的有关数据调整我们的班级管理策略和学科教学策略方法。其实,市“一模”之后,高考工作就是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也就是第二轮、总复习,它绝对不能跟第一轮相同,它肯定是按照第二轮、总复习的特点和规律,来制定我们的备考措施,确定我们的备考策略方法,确立我们的备考目标的。关于这一点,首先

要重视市“一模”分析会材料里的两个数据。这是我们所有的领导和老师都必须记得的。一个是总分上重点、二本、3A 上线的分数是多少,第二个是各个学科上重点、上本科、上3A的有效分数,也就是学科的贡献度分数,虽然这只是测试,估摸的分数,但它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它是可以指导我们复习的,人人都应该记住。我看我们年级组发的分析材料好像没有这两个数据资料,不知道教导处给大家讲了没有。大家一定要看、记住并用好它们。另外,我再提供一个我一直要求老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三个分数段分数供大家备考参考:每一次考试,普通类学生考得的分数总在70%左右是可上重点的,在55%以上是可上本科的,体育艺术学生文化分数要上本科则大约在50%左右。所以每一次测试,我们老师检测学生掌握知识、能力的时候,要以这三个分数段作为检测学生可以上哪条线的评判标准。市“一模”公布的各个学校的达成率情况,我们原来42个指标,我们达成情况才6个,达成率太低了。如果家长拿到这个数据来看,特别是我们学生一看到会失望的,因为这42个它不是按美术体育音乐分给我们,而是按照高一入学成绩来定给我们的目标,也就是说他不是体育美术,而是普通高考要达到42个学生考上本科的。按照这样计算我们应该考至少考上42+N个才是实现XX 年的高考目标呢。所以我一看到这个数据时,我的心就慌了!我为什么慌呢?第一我们的学生基础真有那么差吗?第二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中国古代史(通史模式)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笔记 中国古代史 (通史模式) 一、原始社会 二、先秦 【阶段特征】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依据阶段特征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夏、商、西周(公元前2070~公元前771年),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时期和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 一、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1.政治方面: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

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经济方面:以(西周)井田制为代表的土地国有制占统治地位,集体耕作,工商食 官。 3.文化方面:商代,我国成熟的文字—甲骨文形成,贵族垄断了文化领域。 二、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政治方面:社会大变革,国家逐渐由分裂走向统一;分封制趋于瓦解;通过变法 运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逐渐出现。 2.经济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小农经济、重 农抑商政策逐渐形成。 3.文化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科技繁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诗 经和楚辞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早期成就。 【三维坐标·时空清】 【知识体系】

政治史 【研究纲领】 1.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商周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1)殷商的政治 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王权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 (2)西周的政治 权力的分配:分封制—政治生活等级化—天下归周; 权力的继承:宗法制—家庭生活政治化—天下归宗; 权力的认同:礼乐制—等级观念生活化—天下归心。 (3)春秋战国的政治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瓦解。战国时期各国竞相变法,开始兼并 战争。 (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飞跃,社会经济发展;井田制 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农耕经济开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1练习

2019届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二单元1练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一、选择题 1.(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876年时,虽然法、美同为共和国,但两国总统在任期和权力范围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法国总统有着其明显的优越感,在这一点上法国与其邻国——德意志帝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这反映出当时法国政治体制( ) A.善于兼采他国的优秀成果 B.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 C.带有明显政治妥协的特征 D.缺乏对总统权力的监督 【解析】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虽与美德两国有相似之处,但这些相似之处并非都是优秀成果,故A项错误;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既与美国的共和制相似,又与德国有相似之处,说明当时法国的政治体制具有多种政体试验的痕迹,故B项正确;材料将法国的政治体制与美国和德国作比较,无法体现政治妥协,故C项错误;当时法国总统虽与美国总统相比有一定的优越感,但仍要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的监督,故D项错误。 【答案】 B 2.法国宪政之路由大革命肇始,以《人权宣言》为基准,1875年之后,宪政制度逐步得到广泛认同。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

A.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B.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解析】法国在将近百年的民主建设过程中有过成文宪法,但出现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更替,宪政制度不稳定,故A错误;法国革命过程中帝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宪法也不断变化,故B错误;法国社会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宪政道路并不坚决彻底,故C错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最后建立了民主宪政,故D正确。 【答案】 D 3.有学者认为:“这个初时不受欢迎的意外诞生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现在博得了绝大多数法国人民的忠诚。……共和主义向来都是最好斗的革命运动之一,如今在法国却已经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这反映出( ) A.民心的导向说明共和政体已经巩固 B.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C.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D.共和主义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解析】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与“显示出与秩序、法律、议会政府和经济繁荣的和谐性,以及一种阶级间的相互容忍”相符,故C正确。 【答案】 C 4.(2018·贵州贵阳模拟)“这既是第二帝国倾覆后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更是对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的产物。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多次立宪尝试的失败后,终于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找到一条走出悖论、达到目标的正确通道”。材料评价的法律文献是( ) 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 D.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从材料“这既是第二帝国倾覆后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更是对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的产物”中“第二帝国”、“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可知,材料评价的法律文献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与材料“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多次立宪尝试的失败后”不符,故B 项错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竞争险胜的结果,故C项

高考备考工作会议领导发言稿

高考备考工作会议领导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汕尾市林伟华中学全体师生对各级领导、专家及来宾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给予我校的支持、关怀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对这次汕尾市XX年高考总结暨XX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在我校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XX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成绩早已揭晓。今年,我校有561人参加高考,总入围率95%、本科入围率65%,重点本科入围率17。4%,三大指标全部居全市公办学校首位;其中我校理科杨木群同学以696分被清华大学录取,文科陈灿普和黄碧琳两位同学分别以649分和648分居于全市文科第一、第二名。 成绩的取得,毫无疑问,应该归功于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得益于信利公司总裁林伟华先生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教职工的团结进取、奋力拼搏。 回顾XX年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并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目标鲜明。 西方有句名言说“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一个人的奋斗如此,一个团体的奋斗也是

这样,如果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像一艘轮船没有舵一样,只能随波逐流,无法掌握。所以,一进入高三的门槛,我们就制定了高三这个特殊年级一学年的明确的奋斗目标。 众所周知,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定一个奋斗目标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定一个明确、具体、可行性强,能引领我们的行动,激励所有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就需要慎重考量各方面因素。为此,我们校领导、教导处、高三年级组合力研究、再三斟酌,参考我校往届高三年级高考备考的各项数据,详细的分析了本届学生的学情,充分考虑新高考可能存在的一些新的变数,才最终确立本届高三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把奋斗目标具体细化、量化,并把量化目标分解到各个班、各个学科乃至各个老师。用这些鲜明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整个高三的教学工作导航。 二、着力调整备考策略。 我们总的备考策略是:“力促尖子生、力推临界生、力帮学困生。”但在落实这一策略时,两个学期工作重点各有侧重,上学期“抓两头、带中间”,下学期“抓中间、带两头”。上学期注重夯实基础,各班树立典型,放领头羊,指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基础训练。同时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抓两头的同时,努力促使中间生形成追赶的局面。下学期把工作重点放在中间生上,争取使中间生向重点或本科院校冲刺。加强面上辅导,落实“导师制”,每个老师带3—5名临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 专题 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 年江苏卷历史 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 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 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 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 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 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 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 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 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 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 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 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 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 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 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 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

高考研讨会发言稿

2017年高考总结及2018年高考备考 临洮县文峰中学赵书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仁: 大家早上好! 回顾2017年高考备考工作,感觉亚历山大,本校学生基础差,尤其没有尖子生,中考全县前1000名只有15人,能超额完成教体局下达的高考任务确实不易。现将我校备考中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分享,希望对我们今年的高考备考有一点点参考价值: 1.数学复习要有“据”:《课标》和《考试大纲》是专家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只有精深研究,才能保证方向正确,我们高度重视大纲的研讨,从学校、年级、教研组直到各人都仔细研究,对各种层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要琢磨出其包含的能力立意和传达的信息。以纲为据可以克服盲目性,从而更好的驾驭课本,活用教材,提高复习的指导性。 2.每年高考结束后组织高三教师与下一届高三教师进行高考接力座谈会,在会上及时听取高三教师在高考备考中好的做法,同时探讨如何改进备考中的不足之处。 3.第一学期夯实基础,以高考高频考点为主线,进行活页训练,第二学期进行选填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4.将学生分成苗子生、临界生、后进生。每次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对苗子生,尤其是临界生单独谈话,解决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5.每周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复习进度,对不适合我校学生的内容及时删减,做到因材施教。 6.每周争取时间听取有经验老师的课,对照自己的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7.每周进行周测,对本周内容和前期知识进行滚动训练。 8.每次月考后第一时间阅卷,要求试卷不过夜。开好试卷分析会,每位老师对自己所改试题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学生出错的原因。 存在的问题: 1、各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这给我们在教学上带来一定的困难,例如,到底应该以哪一层学生为主攻对象更合适、更科学?因为现在录取率这么高,怕甩掉了不该甩的学生,同时若只照顾优生,差生也有意见,真是左右为难。 2、各班之间的发展还不够平衡,各班的成绩差距较大;

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强化练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

考点强化练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 (2016 ? 4浙江选考,10)从甲图到乙图的历史变迁,反映了 ( ) A. 男女日常服饰的逐渐变化 B. 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C. 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D. 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行 C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依据图片可看出甲图是婚嫁的一个仪式 ,从几 台大轿的繁琐到乙图简单的婚照 ,体现了近代婚姻礼俗的删繁就简 ,故C 项正确;从图片中无法看到 服饰的情况,故A 项错误;两张图片不能说明中国先进习俗已取代落后习俗 ,婚姻自主观念的普遍流 行,故B 、D 两项错误。 2. (2016 ? 10浙江选考,11)20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 ,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 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 A. 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A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结合所学 ,促使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是辛亥革 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移风易俗的法令 ,故A 项正确;B 、C D 三项错误。 3?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 :“乾嘉时风尚淳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 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 ( ) A. 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 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D “乾嘉”指乾隆嘉庆时期,“咸同”指咸丰同治年间,材料反映了前后两个时期城镇风气转变 较大。A 项说法过于绝对;B 项说法不符合封建社会实情,C 项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始于鸦片战争后 (道 光年间),并且材料不涉及自然经济的问题 ,故排除A 、B 、C 三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外国时尚服饰 对当时中国影响较大,旧习俗受到冲击。 4.1902年,清廷颁布劝诫缠足的上谕。不久 ,“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又到处劝设不缠足会,或撰成 歌词,或编成俚语,闻风兴起,年盛一年”。这说明( ) A. 官民携手推进移风易俗 B. 废止缠足被各阶层接受 C. 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 D ?社会习俗变迁步履维艰 答案:A 解析:从“清廷颁布劝诫缠足的上谕”可知这体现了官方的引导 ,“各省之称新学中人者”体现 了 民间的行动,故选A 项。材料只是说成为风潮,并未说明被各阶层接受,故排除B 项。由材料不能得 出缠足与政治态度紧密联系,故排除C 项。根据“闻风兴起,年盛一年”,可排除D 项。 5.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 ,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 ,围观者有上千人。时 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 ,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 象说明( ) S B S

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让历史照亮未来

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让历史照亮未来 【内容摘要】 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关于如何学好历史?首先你需要了解, 一、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有哪些?, 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在高考试题中如何体现呢?我们来看高考历史试题结构,选择题12道,48分,都是通过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并需要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得出正确的认识,主观题有三道,当我们明确了高考的要求后,关键是平时如何做能提升历史成绩, 二、如何学好历史学科?, 1、广泛阅读,积累知识, 2、关注重点,夯实基础, 3、构建知识网络, 4、提高做题方法,我相信如果你按照以上方法长期做,你的历史成绩一定会有大的提升, 5、历史组新倡议――历史写作。

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让历史照亮未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关于如何学好历史?首先你需要了解 一、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要求有哪些? 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 2、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4、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这些要求在高考试题中如何体现呢?我们来看高考历史试题结构,选择题12道,48分,都是通过阅读材料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并需要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得出正确的认识。 主观题有三道:41题材料解析题25分,解题思路和选择题一样,但是需要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如分析事物的原因、特点、影响和评价等,并组织语言表述成文。42题开放性试题12分,这是历史试题中最为灵活、难度最大的一道题,出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表格类,图片对比类,文字叙述类,甚至数学公式类。做题要求也不断变化,有提取信息说明类,有观点论证类,还有自拟题目并论证类。几乎每年都以新方式出现,但本质不变,即开放性。需要你根据材料根据设问拟定合适的论题并用所学知识去论证,充分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的能力。最后还有一道选做题15分,三个题目选择一个完成,本题的特点是绝对是新事件、新材料,不可能在课本中学过。这就要求你第一广泛阅读,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规律总结与指导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答题 规律总结与指导 一、高考考什么、怎么考 考情盘点:高考所考查的历史人物主要是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且涵盖古今中外,其范围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与生活等各个层面。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人物具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他们的聪明才智与时代需要密切相关。是时代的舞台为 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高考命题往往将人物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命题。 考查方式:以新材料为依托,创设新情境,探究历史人物与时代的关系,让考生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 树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设问方式上,一般为两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根据时代背景来考查历史人物行为或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考向预测:试题的设计和题材的选取都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今后命题仍会围绕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文明传承的影响角度展开,隐性考查社会现实热点,如考查古代政治家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贡献,隐性考查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热点;通过对东西方先哲命题的考查,折 射出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世界)的热点;从中外科学家贡献命题,隐性考查当前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改革;考查近代民主和民族英雄,体现追求民主和自强的时代主题。 二、考题怎么答、有何规律 (一)人物定位 首先要从整体上确定评价对象的身份,是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还是兼而有之,以便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人物评价的一般思路 评价历史人物,要明白评价对象在历史上做了什么,这样才能做到“史论结合”。人物 事迹的描述,可采用事迹分类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 阶段分析法(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好坏分类法(把人物事迹按照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类归纳)等。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 一般可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其主张和措施,并逐条分析其影响。分析影响时,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如对康熙帝的评价:纵向看,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横向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缺少敏感意识,依然做着天 朝上国的迷梦,使中国错失发展机遇,因此对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负有一定的责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年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汇总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 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 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 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特征。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唐朝时,掌握草拟、审议和行政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和 尚书省。 宋朝和元朝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中书门下省和中书省。 元朝时,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为管理 边远地区设置宣慰司。 明太祖(皇帝)时,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是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 作法。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 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柜坊。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发行的“交子”。 元代时,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清代时实行闭关 锁国的政策,只广州一处对外通商。 唐朝时,专管对外贸易的机构称为市舶使。宋代时,在边境设置 与少数民族贸易场所称为榷场。中国最早的商标是宋代山东济南 刘家功夫针。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018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

2018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 六月已经来临,高考还会远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共两篇2018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讲话稿,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 各位老师,同志们: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研讨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今年高考质量滑坡的问题根源,深入分析研究高考备考策略,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全力打好高考质量翻身仗,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2018年高考备考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特意安排了县一中、职业中专全体教师和县二中高中部全体教师参加,目的是让全体高中教师全面了解目前高中教育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一步明确“一年高考三年抓”的备考思想导向,树立“人人肩上有压力”的责任意识,夯实高考质量提升的工作基础。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会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王常委和我带领教育局相关人员对全县高考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按照县委主要领导安排,召开了***一中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县教育局先后深入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进行了高考备考工作督查调研,研究提出了2018年高考指标任务,今天上午,组织与会人员分学科进行了课堂教学观摩和交流研讨。刚才,张局长安排部署了2018年全县高考备

考工作,县教育局与县一中、二中、职业中专签订了高考目标责任书,三位校长分别作了表态发言,我认为态度诚恳,措施有力,信心十足,决心很大。县教育局提出的2018年高考奋斗目标和抓管措施,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都很强,我完全同意。后面,王常委还要作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在深刻反思中提振精神 高考是对全县教育综合实力的集中检度执行不够严格公正,落实不够到位,正向激励作用发挥不充分,高考备考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年高考备考工作中下功夫加以解决。 高考不仅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关系到全县的改革和发展,今天高考的竞争,就是明天综合实力的竞争,今天高考的失利,就是明天综合实力竞争的失利。我们一定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把高考备考作为头等大事,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来部署、来落实,认真研究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全力抓好落实。各校及全体教师一定要深刻认清自身差距,坚决克服消极思想和畏难情绪,不断增强担当意识、攻坚意识和竞争意识,抱着对***人民负责、为***教育正名的态度,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负重拼搏,努力扭转目前的被动局面。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古代中国的文化练含解析

专题03 古代中国的文化 1.练高考 1.(2018年江苏卷历史21)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材料二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1)不同: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可以得出,从文化区域的角度看,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是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融合是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三次融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高三研讨会发言稿(完成稿)

埋头巧干狠抓落实师生同台演绎辉煌 ——2012届语文学科备考分析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代表高三语文组发言。 前天2011届高考表彰大会刚刚落下帷幕,发钱时的喜气洋洋的音乐至今还回荡在耳边。今天就又是2012届的高三复习研讨会,他们收获的喜悦既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更让奋斗者前进者倍感压力。每一个高三人都深深地明白,一个小时的表彰大会凝聚的却是44位老师300多天的辛勤汗水,有早起的困倦,有挫折时的痛苦,也是改卷时的劳作,更有成绩提高时的喜悦和学生成绩提高时的满足,还有很多很多无法言表的高三情绪。 他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写照! 不过,累,谁都不怕!去年昆仑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今年我们踩着独木桥,河水依然湍急,峭壁依然挺立,然而,学校领导的关注、各部门的支持让心中有了十足底气和明确的方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考不同。鉴于今年的情况,我们对语文学科的备考现状和方向做了深入的探讨和具体的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一、现状分析 目前,我们高三语文教师团队8个人中有5个人没有教过高三,人数为语数外三大学科之最,做为从来没有备课组长经验的我深感担子很重,不仅肩负着教学任务,还担负着年轻教师成长的责任。但与此同时,我也为我们的学科组的团结协作、锐意进取、敢于追求、善于钻研的精神而倍感欣慰。 通过我们八个人对两个半月以来语文学科备考复习情况,以及对各个不同层次的班级的学情进行反馈总结,具体状况如下: 1、就教师复习备考工作而言,语文试卷阅读量大,知识面大而全,考察点多而细,以至于复习难度大,工作千头万绪。整理学案跨度大,知识整合涉及广,还总想结合形式开发新题,以致感觉时间紧,压力大。 2、就学生的复习状态来看,学生还没有完全树立高考意识,最起码在语文学科上拼时间、抓成绩的意识还很淡漠。这可能是由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目前形势的误导。语文学习虽然强调积累,但通过强化训练短期亦可提高。学生对此认识不够,急功近利。因此,尽管说语文位居三大主科之首,不仅没有让我们有丝毫优越感,相反倍感担忧。语文的尴尬地位犹如社会尊称老师待遇等同公务员待遇一样滑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一样苍白。 综合教师和学生情况,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课标试题的认识,准确、全面的把握试题类型和考点。学生能力转化很慢,但提升空间很大。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信心去做,并且做到更好。 二、具体措施 针对新课改高考试题的变化与特征,以及我们学科的现状,整理出如下思路: 加强学科知识强化与树立学科意识并重,注重知识技能提升和关注学习规范要求同行。学科知识的加强与知识技能的提升是解题答题的关键,也是学科成绩提高的途径,而学科意识的

专题07 测试题-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资料(解析版)

1.洲际物种交流约在1500年开始掀起新的高潮,它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之一是() A.引起欧洲所谓“价格革命” B.促进饮食文化全球化推进 C.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 D.改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 【答案】D 【解析】洲际物种交流属于新航路开辟引发的商业革命,故A项错误;此时世界市场只是雏形,还未实现饮食文化全球化,故B项错误;洲际物种交流,与提高人类战胜疾病的能力无关,故C项错误;洲际物种交流使得不同地区民众的食物供应的品种和数量日益丰富,故D项正确。 2.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A.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 B.哥伦布是将美洲纳入近代文明社会大家庭的先驱 C.哥伦布掠夺美洲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起着进步作用 D.哥伦布的行为是进步性的,对近代文明有伟大贡献 【答案】A 3.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答案】D 【解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16世纪诞生之时起,就由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这样的三级结构组成,中心区利用边缘区提供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工业品,向边缘区销售,赚取剩余价值,边缘区除了向中心区提供原材料、初级产品和廉价劳动力以外,还提供销售市场,双方的贸易是不平等的,存在着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半边缘区介于两者之间,对中心区部分地充当边缘区角色,对边缘区部分地充当中心区角色,根据上述论述可知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项正确。 4.《公司的力量》一书中如此表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①商品种类增多②经营方式转变③贸易中心转移④贸易范围扩大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5.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 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 【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导致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中“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相符,故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而非基本形成,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与题中“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美洲和黑奴贸易,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 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 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

12分钟以内。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 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C。 【错误项分析】AB项与题意无关;D项过于绝对。 26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唐朝具有尚武精神,

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

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 职场学堂>考研学习>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 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 2020-08-19 考研学习 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 在现在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讲话稿,讲话稿是指把在一定场合下所要讲的话事先用文字有条理的写出来的文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讲话稿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备考研讨会讲话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高考也是这样。在经历了十年的分省命题后,xxxx年,包括xx在内的全国25个省份使用国家统一命题试卷。对于这一变化,我们不必惊慌失措,惟有静下心来,认真比较xx独立命题与全国统一命题的区别,求异存同,谋求策略,才能高效备考。下面,我想按照全国卷试题顺序,谈谈自己对各类题型的理解。一、现代文阅读(一般论述文)从《考试说明》看,全国试题和xx试题在考试内容及能力层级上完全相同,大方向都考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综合”两个方面。“理解”方面的能力层级是B,包括“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两个方向;“分析综合”方面的能力层级是c,包括“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四个方向。若说有不同,只是xx的.《考试说明》在几个方向上作了详细的解释。如果是初教高三的老师,建议把xxxx年xx《考试说明》和xxxx年全国《考试说明》比较着看。从试卷看,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与xx高考题都是一文三选,文章为社会科学类。不同的是xx高考题多在题干上点明“概念”、“思

路”和“观点”等考查方向,而全国卷的题干表述较模糊(当然,题目也涉及几个方面);全国高考题在选项的命制上更注重灵活性、理解性,学生需要理解文段后才能选择,而xx高考题有时可以通过简单比较的形式选出答案,从这一点说,全国卷论述文考查可能比xx难。在备考方面,建议选用难易度合适、题目规范、答案明确的高考真题(少用地方的粗制滥造的模拟题),传授学生阅读、比较的方法,总结归纳命题的一些规律。同时训练让学生来分析试题,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论。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学才有效果。二、文言文阅读从《考试说明》看,全国试题和xx试题在考试内容及能力层级上完全相同,大方向考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三个方面。“理解”方面的能力层级是B,包括“实词”、“虚词”、“句式”和“翻译”四个方向;“分析综合”方面的能力层级是c,包括“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三个方向;“鉴赏评价”方面的能力层级是D,这方面的两点是针对诗、文双方而谈。若说有不同,只是xx的《考试说明》在几个方向上作了详细的解释。从试卷看,近三年的全国高考题与xx高考题都是一文三选+翻译,共四题,文章为人物传记。区别较大的地方是,全国卷中出现了“断句题”和“文化常识题”,这在xx卷中从未考过;xx卷常考的“实词”、“虚词”题,从xxxx年全国考卷看,有淡化的趋势;xx 卷文言文翻译是3小题(10分),而全国卷是2小题(10分)。在备考方面,我提出点建议: 1、选文上,传记为主,辅以其它文体。 2、对高中必修与选修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常识进行搜集、归类和整理,印给学生并监督其记忆。 3、精选文言小段,训练学生断句,总结断句规律,明确选题方法。 4、对于翻译题,教师既要讲方法技巧,又要注重训练和评改,要在展示、分析学生的错误中让其提高能力。 5、不要轻易放弃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积累,从《考试说明》看,没有讲实虚词不考。三、古诗鉴赏《xxxx年全国卷考试说明》对古诗的鉴赏只有两句话,即“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而《xxxx年xx卷考试说明》相对详细、明确,它指出“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侧重于诗歌内容的评说,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赏析。这些内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考查”。对《xxxx年全国卷考试说明》中提到的诗词鉴赏两个要求,xx有具体解释。从试卷看,全国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