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素质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提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这反映出当时()

A.国家出现了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向

B.封建土地所有制因井田制的崩溃而确立

C.人们渴望重建因诸侯割据而被破坏的社会秩序

D.思想家希望建立“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2.“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子》《庄子》,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 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 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

3.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4.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严家无悍虏、慈母有败子”,所以“威势可以禁暴,厚德则不足以止乱”。由此可知法家()

A.在治国上主张“法主德辅” B.主张严刑峻法强化中央集权

C.人性论观点带有偏激色彩 D.认识论不被当时社会认可

5.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这说明()

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

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

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

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7.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都对社会现实提出了改革时弊的方案,人们观点各异,畅所欲言。出现了百家争鸣。由此可以推知百家争鸣()

A.改变了官府垄断教育局面 B.在整体上提高民众素养

C.主要由士大夫推动和引导 D.助推了传统文化的繁荣

8.梁启超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指出:“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下列与“思想自由之明效”一致的是()

①百家争鸣促进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②百家争鸣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的解放

③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百家争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清朝学者赵翼说:“两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亦一时风会不同也。”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发生改变 B.主流思想发生变化

C.民间向学之风兴起 D.西汉君主重用儒者

10.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思想,刘邦、萧何相继去世后,宰相曹参对萧何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一律照搬,出现了“萧规曹随”现象。材料反映出汉初()

A.政治制度未出现创新 B.出现了崇道抑法现象

C.治国政策颇具连续性 D.政治对后世影响深远

11.董仲舒用阴阳流转与四时相配和,推出东西南北中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并且突出土居于中央,为五行之主的地位,创立了阳尊阴卑的理论,他把这种理论用于社会,又推论出纲常哲学。材料表明其儒学()

A.开始关注天人间的关系 B.带有糅合法道学说的痕迹

C.改变了传统儒学的精髓 D.主要用来服务于专制统治

12.下面表格为西汉时期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内容。下列不属于“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天人合一思想

形体上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

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意识上

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政治上A.“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通”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13.汉桓帝时,太学生人数增加,政府将太学考试由一年一试改为两年一试,本次考不中者,可以下次继续参加考试,本次考中者也可以参加下次考试以获得更高职位。汉代太学考试制度的改革()

A.增加了太学生的考试压力

B.增加了当时的官员人数

C.有利于改变当时阶级关系

D.有利于培养全面儒学人才

14.西汉文翁在任蜀守期间,建立蜀郡学宫为郡学子弟免除徭役,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郡县官吏,汉武帝元朔五年朝廷诏令天下郡国全部仿照蜀郡建立官学,中国地方官学制度就2

此确立。这表明()

A.蜀郡教育模式受到中央重视 B.蜀郡适宜于教育模式的尝试

C.政府的思想控制逐步在强化 D.蜀文化对全国各地影响深远

1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材料中“改造了儒家思想”主要指汉代学者()

A.宣扬“君权神授”,否定王位世袭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

C.神化君权并约束君主作为 D.从根本上否定了仁政思想

16.唐代大诗人李白曾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公开宣扬“援佛人儒”。这反映出唐朝思想界()

A.出现了三教合流现象 B.儒学地位已岌岌可危

C.突出对佛教进行宣传 D.道教的地位相对较低

17.恒山悬空寺三教殿里,正中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左边是孔子,右边是老子,三人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对话。据此判断,悬空寺最早可能建于()

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宋朝

18.理学产生以后,民间常常把明显不公的判决称为“没有天理”,把明显危害社会所不容的事称为“伤天害理”。由此可知()

A.理学精髓已为人们所认可

B.理学思想已融入社会生活

C.民众完全屈从于思想专制

D.民众对理学由拒绝到接受

19.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0.下列有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本质区别

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

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性

D.二者都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

21.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

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

22.《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23.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该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明清儒学全面指出了理学弊端 B.明清儒家拟恢复先秦儒家学说

C.政治环境变化影响了思想发展 D.清代经学有利于民主思想产生

24.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25.李贽认为,凡人与圣人之间,凡人不曾高,众人也不曾低,人人皆可以成为圣人,每个凡人都具有一般所谓圣人的德行。材料表明李贽()

A.抹煞了人们的差异性 B.继承了孟子的性善说

C.否定了理学的空谈性 D.肯定了众生的平等性

26.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下列观点出自王夫之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无其器则无其道”“非器则道无所寓”

27.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28.明末清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大进步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关系是()

A.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种彻底否定

B.完全拘泥于传统儒学的藩篱

C.是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29.王守仁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夫之却说:“浙江有座山,我没有去过那山,就说那山不存在吗?”二者观点的本质区别是()

A.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的交锋

B.心学与经世致用思想的交锋

C.不同阶级学术思想的交锋

D.以什么样的方式维护统治的交锋

30.韩非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二者在当时()A.有利于封建统治 B.阻碍历史进步

C.都是片面的思想 D.都是进步的思想

4

二材料题

3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位思想家各处于什么时代?指出其时代特点。(8分)

(2)三则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3)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哲学家们在晚周(注:春秋战国)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5

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晚周时期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6分)(2)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6分)

6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89101112131415CCAABCDD3027252823262429DDD

ACCDA

31.【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地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32.【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2)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理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7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89101112131415CDCAABCD3028272529232624DC

DDA

ADC

31.【答案】(1)战国、西汉、明末清初。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地形成的时期;西汉时期是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的时期;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

(2)韩非子主张法治。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建立。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的思想有利于君主专制统治的巩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他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3)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32.【答案】(1)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2)理解:汉武帝“罢黜百家,推崇儒学”,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五行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

(3)时代信息:抨击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提出工商皆本。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腐败.理学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