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7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圣才出品】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复习笔记-第7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圣才出品】

第7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一、从修道院教堂到城市教堂

中世纪早期,西欧各地教堂的形制基本上是巴西利卡形制。1.修道院教堂

(1)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①传统的巴西利卡教堂

a.出现时间

古罗马晚期,基督教被官方正式承认之后。

b.具体布局

第一,纵向柱子把长方形大厅分为中厅和侧廊。

第二,中厅比侧廊高,可以在两侧开高窗。

第三,巴西利卡面前的柱廊特别宽,给半信半疑的望道者使用。

第四,圣坛由半个穹顶或伞形屋顶覆盖,呈半圆形,圣坛前是祭坛。c.特点

结构简单,用木屋架,屋盖轻,支柱较细,采用柱式柱子。d.作用

内部疏朗,便于群众聚会。

②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教堂

a.名称由来

信徒们在祭坛前增建与正厅类似的空间给圣品人专用,纵横两个中厅高出,形成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称为拉丁十字式。

b.布局

第一,圣坛上放置耶稣像,色彩华丽。

第二,柱子向圣坛集中,信徒在中厅或侧廊里面对圣坛,教士们在祭坛前主持仪式。

c.代表性教堂

圣约翰教堂、圣保罗教堂。

(2)修道院和教堂

①基督教修道院

a.背景

10世纪后,法国天主教会为激发信徒们朝圣的热情,沿着朝圣大道建设教堂和修道院。

b.作用

第一,供僧侣们修行。

第二,供香客们食宿和举行宗教仪式。

c.特点

第一,突破地区限制。

第二,建筑规模远大于实际需要。

②修道院教堂

a.横厅发达

b.东厅复杂

第一,圣坛外侧建小礼拜室,收藏圣物或圣骸。

第二,用半圆形环廊隔开小礼拜室与圣坛。

c.教堂设有钟塔

第一,向居民授时和召唤信徒礼拜。

第二,瞭望之用。

第三,渲染祭坛的非凡性。

2.城市教堂

(1)发展条件

①经济条件

法国城市兴起,市民们利用教堂来表现城市的荣耀,城市教堂逐渐成为建筑成就的代表。

②知识条件

专业建筑工匠的产生,促进了城市教堂结构的发展。

③技术条件

b.拱顶代替木屋架,墙墩变为支柱。

c.采用骨架券。

(2)发展过程

①城市教堂与修道院教堂建筑风格的对立。

a.历史背景

第一,自然经济与教会经济的差异,造成教堂建筑风格的差异。

第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地教堂建筑风格出现逐渐接近的趋势。

b.表现

第一,以教士为主要工匠的早期罗曼式修道院教堂体形简单、砌筑粗糙、沉重封闭。第二,由世俗工匠建立的城市教堂追求感性美,教堂面貌与修道院教堂大不相同。

②城市教堂由“向彼岸”转向“向现世”。

a.工匠们把钟塔、圣坛和小礼拜室做成活泼的轮廓,使用浮雕式小券装饰外墙。b.工匠们突破教会戒律,教堂装饰逐渐增多。

(3)形制布局

①城市教堂内部追求构图的完整统一。

a.教堂内的柱头逐渐退化。

b.中厅和侧廊拱顶的骨架券逐渐形成集束柱。

c.教堂内部的垂直因素加强,沉重感削弱。

a.耶稣和先知们的雕像和福音故事画,不仅是为了宣传圣经,也是为了迎合市民们厌恶抽象的哲理、倾向于具体而现实的体验的心理。

b.雕像和壁画成为美化建筑物的装饰品,追求世俗美。

③城市教堂的艺术风格鲜明。

教堂轮廓活泼轻快,装饰增加,砌筑工艺精细,墙体的沉重感减轻。

(4)代表作

莱茵河畔窝牧斯的主教堂、科隆的使徒教堂、美因兹的主教堂、诺曼地卡昂城的教堂。

二、以法国为中心的哥特式教堂

1.背景

(1)政治背景

①12世纪,西欧的城市解放运动迅猛发展,中央王权日益加强。

②市民内部分化逐渐显现,城市内出现民主政体。

(2)文化背景

①城市主教教堂取代修道院教堂成为主导性建筑物。

②市民文化改变着信仰,从信仰救世主转向信仰圣母。

(3)经济背景

12~15世纪,手工业行会趋于鼎盛。

2.发展历程

(1)起于法国

①许杰长老主持建造的圣德尼教堂是哥特式建筑的第一个代表作。

②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有夏特尔主教堂、巴黎圣母院、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

③法国辉煌式的哥特教堂是晚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形式之一。

(2)其他国家

①英国发展出垂直式哥特建筑。

a.特点

骨架券在拱顶上弯曲盘绕,交织成网,给建筑结构带来累赘。

b.代表作

克鲁赛斯特主教堂、剑桥国王学院礼拜堂、伦敦西敏寺亨利七世礼拜堂。

②德国、西班牙建造大量的哥特式教堂,各有特色。

(3)衰落

①15世纪,市民阶层分化,宫廷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哥特式教堂走向衰落。

②文艺复兴时期,哥特式教堂建筑作为黑暗的中世纪的代表逐渐被抛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