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德学习技巧 和学情分析

思德学习技巧 和学情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技巧学情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习时一些基本的方法包括:

一、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思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113-114页)。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的特征。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不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来之于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时代产物。江泽民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明确指出:青年学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同样要坚持四个统一,要将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所谓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就是要求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阅读大量的书本知识,阅读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人才学等方面的书籍,另一方面,要到现实社会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学习,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有条件的可以到社会上参观学习等,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的:“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坚持社会教育与自我修养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教育课,其目的在于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方面需要接受社

会教育,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日常报刊杂志影视作品方面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他人的帮助等。另一方面,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更要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社会教育、理论知识学习和他人的帮助,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五、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 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时指出的:“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六、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勤于思考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就是要求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不懂的问题,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都包含哪些方面?

1.分析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

2.分析学生的心里需求。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的心理需求就是非智力因素之一,它是学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3.分析学生的“可能”进行预测。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不仅为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提高了广阔的空间,而且对课堂教学的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分析课堂效果。真正的学情源自于课堂,最有效的学情分析应是对课堂教学的高度关注。

5.分析课后效果。对学生课后的联系也是进行学情分析的重要依据,从学生对待练习的热情,可以感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从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可以看出学生对课堂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态度,这对确定学生再学习的起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或无的放矢;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

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总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编写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其次要把握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应分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合适的内容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同时也进行学情分析,是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在备课或写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应该知道要关注学生情况,每一个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自身思维方式都不同,这既反映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体现了教师是否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所以,学情分析是教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关键。很多老师按常规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教案写得很好而教学效果不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脱离教学实际(特别是学生实际)。按照认知建构的观点,学习过程是知识不断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所授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授课内容:大学应这样度过

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整体分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全国统一教材,如何将教材体系结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转化为教学体系,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知识点分析

微课内容选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第一节,属于适应教育部分,对于刚进大学的学生们来说属于难点问题,而教材相关内容仅仅是从宏观角度给了一些条条框框的指导,教师如果仅仅按照书本内容讲解,起不到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作用。

预备知识

在讲解本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已经讲解了什么是大学,大学的特点,从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变化介绍了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适应下来之后,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大学规划的问题。

学情分析

课程针对的是90后高职大学生,且是刚跨入校门的大学新生。

一、学生想学什么?

90后的大学生具有早熟、独立、自信、张扬等特点,是网络时代、新媒体时代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知识面广,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希望从老师嘴里听到一些知识性的内容,更希望老师能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遇到和老师想法不一样的甚至会起身辩论,所以90后大学生的课堂应该是更加开放民主的,思政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微课中讲到如何规划大学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说教,更多的是通过朋辈教育影响学生。

二、学生需要什么?

高职大学生和本科生相比又具有不同的特点,他们中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是高考的失利者,会因此自卑,有些学生没有自卑倾向,但是学习自主性比较差,对大学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因此教师要多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督促他们,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大学。刚进校门的大学新生,他们会对大学生活充满着好奇、梦想、期待,同时,又有诸多不解、迷茫甚至困惑。如何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是很重要的。

三、怎样让学生有效地接受

高职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不喜欢大道理,教师给出的不是空洞的大道理,现在的学生一听励志的道理可能就想睡觉,韩寒的《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是: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所以在讲解中给了学生一些较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比如,讲到养成良好习惯时,提到如果一天保证2小时阅读,1小时运动,7-8小时睡眠,是永远不会后悔的。

高职生也比较喜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所以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精美课件,添加视频、图片等学生喜欢的素材。

90后的学生喜欢网络,于是课程中很多次提到QQ,布置作业是录制微视频,传到微信上。

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一般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思政课教学中,知识目标相对其他目标不是最重要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比知道道德的涵义要重要的多。我讲解的这部分内容,知识目标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技能目标:规划大学的能力。思考大学,思考理想,思考人生,认清对于自己来说,什么是大学里最需要做的事。

情感态度目标:消除学生的不解、迷茫和困惑,引导学生把好奇转为动力,把梦想化为现实,把期待付诸行动。使他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方向,更有效率,更有作为。

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积极面对人生,认真、务实、乐观、进取,胸怀大志又能始于足下,过好每一天,在大学这幅画卷上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明白读大学最关键的要把握什么,如何规划大学。

难点:心动不如行动,怎样让学生在有所感悟之后去行动。

设计理念与思路

设计理念:

坚持三最原则——“最需要、最有效、最受欢迎”

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生存生活,有利于学生做人做事,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一定要针对学生特点,讲学生最需要,最有效,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一定要起到有利于学生生存生活、有利于学生做人做事、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首先,我们要解决学生生活上的问题,真正的关心学生,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所以本微课中教师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第一时间给了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方式和学生交流,还开展了课程特色活动——师生面对面。

讲好这部分内容,做好思政教师该做的,教师很容易成为学生的朋友,被学生接纳,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可,后面关于理想、爱国、人生价值、道德等方面价值观的教育,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设计思路:参赛的教学视频所讲解的内容是对书本适应教育部分的总结,前面的课程已经从学习情况,生活环境,社会活动情况等方面的变化系统的介绍了大学生活的新特点,最后的总结是希望学生知道大学里最重要的是什么,好好珍惜大学生活,让青春少一些遗憾。所以这部分内容知识讲解的不多,而是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希望学生行动起来。通过大学里后悔的那些事儿主题调查形成的温馨视频导入新课,讲解大学里必须拼好的几张重要的拼图(即大学里最需要把握什么),通过告知学生课程的特色教学活动,希望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解迷茫困惑。最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并真正的行动起来。布置的录制“我的大学我做主”演讲微视频的作业仍然是围绕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课下静心思考他们的大学规划,最后,还将老师的语录(杨姐语录)送给学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选用教学方法时坚持了传统方法深加工,新颖方法巧利用的原则。微课中运用了传统的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也运用到新颖的朋辈教育法。

在运用传统的案例法时做了深加工:结合了学生特点,将案例内容用活泼的视频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大学里后悔的那些事”的视频,本可以直接呈现给学生,但是不如视频效果好;90后的大学生可能对父母的苦口婆心和老师的谆谆教导有逆反情绪,却容易受到小伙伴的影响,微课中多次运用到朋辈教育法,开头“大学里后悔的那些事”视频,是学长学姐在工作岗位上利用空闲时间拍下来发给我的,希望给学弟学妹一些启发;讲到掌握一种技能专长时,运用的是我们自己学校两个已经毕业的学生的案例;最后的作业,录制我的大学我做主演讲微视频,也是希望用朋辈教育的方式,让学生听听小伙伴们是怎么规划大学生活的。

教学手段:突出信息化,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方式展开教学。首先,制作精美课件,运用多媒体教学。其次:通过相机拍照,网络等方式进行“大学里最后悔的那些事儿”主题调查,然后制作成视频。最后,课下鼓励学生们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老师交流,布置作业也是录制微视频的方式。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设计

在讲授大学应如何度过时,把大学比作一张拼图,找到这几块很重要,确立一种理想信念,形成一种风格习惯,掌握一种技能专长,结交一批良师益友。这四块之间分别是从价值观、学习、生活、社会交往方面来说的,后面三点与前面从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三个方面讲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正好对应起来了,第一块理想信念是从整体上来说的,也是最为关键的。

讲授导入与切入方式

导入课程时,选用的是亲自调查做成的视频“大学里后悔的那些事”,青春不可能完美无缺,大学不可能没有遗憾,怎样让遗憾少一些,学长学姐后悔的内容,有些是不是学弟学妹正需要去做的事呢?视频中,有一位已经毕业的同学写到:“们不以为然的现在,是我们想回也回不去的曾经!”告诉同学么要好好珍惜现在,规划现在,在此基础上,思考大学的规划问题。大学怎么过,很多成功人士都谈过这个话题,但不一定具有针对性,教师结合自己学校毕业生后悔的事,结合自身体会,感悟的内容可能更加接地气。

深入阐述与难点释疑

从“大学里后悔的那些事”导入课程之后,分四个方面——确立一种理想信念,形成一种风格习惯,掌握一种技能专长,结交一批良师益友阐述了大学该怎么度过,难点在于怎样让学生听完课有所感悟之后行动起来。于是在讲到要有一种理想信念时,让同学们把自己大学里的理想写下来,装进瓶子,放在老师这,曾经,有一位学生毕业时说过这样的话“老师,当我想堕落时,想放弃时,想随波逐流时,都会想到在您那里有我对自己许下的诺言!”,以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行动起来是很有效果的。

师生互动与交流空间

因微课时间限制,课堂上没有一对一的师生互动,但有整体的互动,在讲确立一种理想信念时,让大家思考,假如有一个广口瓶,一堆大石头,一堆小石子,一堆沙子,怎样尽量装满瓶子。

互动更多的是体现在课下,教师在第一节课就将自己联系方式给了学生,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困惑时,随时可以向老师求助,老师或许不能在线回答问题,但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回复学生。此外还涉及了“师生面对面”这样的互动版块。

资料插入与课外阅

在讲到掌握一种技能专长时,运用的是《2014年教育蓝皮书》最新的统计资料,将其用图表的方式直观呈现,效果也比直接引用数据好。

课程结束后推荐学生可以上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大学生网等网站。

案例选择与讨论内容

案例选择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大学里后悔的那些事,是学长学姐发自内心的感慨;证明运动有利于心理健康运用的是教师自己上大学时配合老师做的调查,学体育的同学心理困扰很少;讲到掌握一种技能专长,用的是学长学姐的真实案例;讲到朋友的重要性运用的是同学们熟悉的电影《中国合伙人》。

因课堂时间限制,没有讨论内容,作业我的大学我做主演讲视频其实就是学生之间的一个讨论交流。

内容归纳与专题小结

内容归纳方面与开始提到的拼图呼应,设计了动态的拼图效果,鼓励学生平。拼好大学这种拼图,课堂小结环节没有刻板的总结知识,而是将和教学相关的老师的语录送给了学生,让学生珍惜大学生活,激励学生动起来,描绘大学和青春的蓝图。

教学反思

针对所选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做成课件,写完讲稿之后,有以下几点体会。

1.朋友的身份比老师的身份更重要。思政课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耐心倾听、答疑解惑、悉心指导,陪伴学生一起成长。

2.课堂外比课堂内更重要。对于学生,短短15分钟的微课课堂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要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课下指导学生,老师们可能做不到24小时开机或者在线解决学生的迷惑,但是,当看到学生留言和短信时,一定要认真的回复,某些时候还有必要面对面的交流。对于老师教学,也是一样的,短短一节课需要很多时间去准备,比如此视频中的课件,有些图是我自己亲手画的,视频是在大量调查基础上自己亲手制作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总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教育部规定的高职院校学生必修的思政课程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法制观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法制观念。本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让学生从理论到理论,而是通过理论学习,让学生把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行为的标准,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统一。为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加大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安排了18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并制定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本学期实践教学总结如下:

开展了“新生入学感恩教育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以及专业的“职业选择及规划”教育等实践教学活动。

新生入学感恩教育活动是我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种创新。在开学之初,我院专门针对“90后”大一新生开展“见证爱”主题教育活动,针对大学生很多都是“90后”,开展“学会感恩、爱心永恒”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见证爱”光盘资料,聆听歌颂父爱母爱的歌曲,最终通过撰写家书的形式使“90后”的大学新生体会到父母、亲人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爱与付出,懂得感恩与施恩。活动中,伴随着歌曲《母亲》和《父亲》,新生

报到当天父母们忙碌的身影一个个在大屏幕上徐徐展现出来。提着大包小包行李用品的母亲,为孩子辛勤忙碌的身影,对孩子切切叮嘱的眼神,临别时殷殷凝望的侧影……看着看着,许多学生的眼眶红了,有的悄悄拿出了纸巾擦眼泪。在多媒体教室中,啜泣声越来越明显,大多数学生禁不住潸然泪下。看完短片后,2000多名学生纷纷提笔写家书。

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是我院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又一举措。通过心理健康周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乐观自信。这一活动也繁荣了我院的校园文化,提高了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使我院学生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这些活动包括了千人签名——放飞烦恼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倡议书、心理漫画图片展、心愿树活动、现场心里咨询、心理宣传活动、“我的健康人生,我做主!”专题报告等。

我院还对全院学生进行专业的“职业选择及规划”教育,邀请企业界知名人士来我院跟学生一对一现场交流,这些专家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的从观念决定未来、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对自己正确定位、工作后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做深入交流。

我院还将课堂教学与青州当地文化教育基地的参观学习相结合。

学院位于历史悠久和文化丰富的青州,文化是青州的底色和独特魅力所在。青州以其青齐大地,雄跨海陆,沃野千里,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文化繁盛,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表现为文献典籍、古建筑、古遗址、名胜古迹和馆藏、民藏文物等在历史遗存中处于主要地位。我院充分利用青州当地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每年组织我院学生参观青州博物馆,增进同学们对青州历史文化的了解,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意识、爱国热情、人文观念,了解了“原始社会”陶制品的制作工艺、“奴隶社会”以苏埠屯墓群为重点的殷商时期精美别致的系列青铜器、“封建社会”南北朝佛教盛期的石雕珍品、红军起义的遗迹遗物、明代赵秉忠状元卷、革命导师恩格斯歌颂的镇江战役中青州驻防满营将士们的英雄壮举等等。通过实践学习,学生们锻炼了身体、磨练了的意志并对青州历史文化有了全景式的认识,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本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参观青州市博物馆、云门山风景区以及范公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明清古街。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青州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历史古迹,学生将参观过得照片、自然、历史景观等将给同学听,即了解了青州的自然、文化风景、有提升了自己的修养水平和对祖国的热爱。个别同学还深入了解了青州的古历史,增加了自己的文化素养。

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演讲是最能锻炼学生素质的方法之一,本学期举办了大学生爱国主义主题演讲,要求学生能够脱稿进行演说。学生为了准备好演说,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演讲得以顺利进行,锻炼了学生的素质能力。

观看一部有思想教育性的影视片,并写观后感。有些学生观看了《离开雷锋的日子》、《感动中国》等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电影和纪录片,并将优秀的环节播放给同学们观看。通过观看影片,了解祖国取得今天的成绩的艰难,很多学生更加珍惜今天我国发展的和平和稳定的环境,更加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

模拟法庭审判,学生根据以案说法或者今日说法等节目,自行编导模拟法庭,提高了学生对于法律基本程序的认知。

参加有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义工活动、自愿者服务活动。对于有些很热衷于社会活动的同学,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到社会上做些有意义的活动,活动完毕写活动报告或参加活动的心得体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